高中古詩讀后感(模板19篇)

字號:

    在讀后感中,我們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體現(xiàn)個性與獨特性。寫讀后感要注重主題思想的剖析和闡釋。最后,希望以上的范文和案例能夠給大家在寫讀后感時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古詩300首》,我翻著翻著,發(fā)現(xiàn)了一首詩很感人,我就情不自禁的看了起來!讀完后,眼珠子左右滾動,眼睛里晶瑩的小露珠便一滴一滴的輕輕而落,真是令人感動不已。
    讀的名詩叫《游子吟》。原文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知寸草心,報得三春灰?!?BR>    當時我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意義,但瞧了瞧,又情不自禁的翻到了第2頁。
    這里面寫了:
    當孟郊第2天就要遠行時,母親點起油燈,用一條細細的小針頭,對著一塊灰白色的織布,一針一線的認認真真織著,針口密密麻麻,一點細縫兒都沒有,衣服繡得端端正正,很好看!
    到了第2天,孟郊就要遠行了,母親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含著眼淚把衣服輕輕地交給了孟郊,孟郊忽然發(fā)現(xiàn)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就連母親在逢衣服時,把手都扎破了,手上還長起了幾個小繭,磨破了手指頭,孟郊心疼急了。
    孟郊穿上了母親為他織的衣服,心想:我想母親時,就常??粗@件衣服,就像母親還待在的身旁一樣,那樣溫暖,那樣幸福!
    孟郊一路上,邊走邊看著件衣服,心想:等考了大壯元,一定好好孝敬母親,讓母親吃的飽,穿得暖,看著自己的兒子成家立業(yè),變成一個家和萬事興的家庭!
    體會:表明了孟郊的母親很疼愛自己的兒子,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染上風寒,自己在夜里埋頭苦干的織著衣服,把手指頭都扎破了,寧愿自己受苦,也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受累。孟郊對母親感慨萬分,爭取考取狀元,給母親安心度過快樂的晚年,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長大以后,考上北京大學,一定為母親孝勞!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二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假期里,老師要求我們對古詩文進行詳細地解讀和賞析。
    我選擇的是《古詩文誦讀》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對古詩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最動人的是《長歌行》這首詩。詩中這樣寫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啊,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珍惜時間,不努力學習,長大了只有空嘆息,就會后悔莫及。
    我國元朝著名畫家、學者、詩人和纂刻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只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就在這種情況下,王冕還時刻想著學習。每次去放牛,他都借本書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牛吃草時,他就坐在樹下讀書。而且他每晚都借佛殿長明燈夜讀。就是靠著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他學習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名畫家。
    不僅我國的古人如此,外國的一些名人,像高爾基、安徒生等,也是通過珍惜時光努力奮斗,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與宴會,他曾經這樣諷刺社交活動與宴會:“這是把時間喂給了動物園?!彼芯M行科學研究,不愿意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宴會上。為了躲避自己五十歲生日的慶?;顒樱谏涨皫滋?,就跑到柏林近郊的一個花匠的農舍里隱居起來。有一次,幾個物理學家想請愛因斯坦去看一出新戲,愛因斯坦這時正在書房里寫科學論文,便拒絕了他們的邀請,并語重心長地說:“等你們活到60歲,就感到時間的珍貴了?!睈垡蛩固共徽撌窃谀贻p時還是晚年都十分珍惜時間。
    我把這首《長歌行》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貼在了自己的書桌前。當我忍不住想玩游戲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寫作業(yè)磨磨蹭蹭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時,我也會讀讀這首詩,每次它都會告訴提醒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通過對古詩文的誦讀,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還堅定了我的人生信念。我以后要多閱讀古詩文,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三
    六月西湖的景色與其它季節(jié)不同??矗扇~一望無際,與天相連,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碧綠。仔細一瞧,有的荷葉上面還有幾顆晶瑩的小水珠在滾動呢。象滿天星似的荷花點綴在荷葉間競相開放,紅色的花看起來是那么的艷,白色的花看起來又是那么的清雅,它們互相映襯著,像仙境一樣。一陣微風吹來,荷花姑娘們跳起了優(yōu)美的芭蕾舞,有的彎著腰,還有的還在旋轉呢,真是多姿多彩。
    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雖然說西湖的四季風光各有特色,但這碧綠的荷葉,紅艷艷的荷花,詩人僅用一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便能夠突出地體現(xiàn)了荷葉的多,荷花的美。這句詩可謂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這說明了在“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景色中更加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直讓讀者與詩人一樣按捺不住內心的驚喜與贊嘆。
    楊萬里的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以其獨特的手法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紅碧交錯、驚采艷絕的畫面:翠綠的蓮葉,蔓延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
    這首詩寫出了西湖的韻味,西湖的美麗,真是讓我心有感觸,如同身臨其境。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四
    唐詩與宋詞,兩顆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熠熠生輝的璀璨珍珠。幾千年來,其高雅的文字,精美的詞句,不知令多少人心醉不已。
    本書中,于丹教授就以她淡雅雋永的筆調,為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藏在那瑰麗詞句背后的動人故事。本書分為春、夏、秋、冬、月詞、酒賦等幾個篇章。幾乎每翻一頁,我的心情就激動一分,我真的沒想到,平日里讀來,不過爾爾的句子,竟有那番千回百轉的滋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可多少?記得我很久以前就讀過這首詞,當時只不過以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哪知,李煜這一問,乃國仇家恨盡問天的悲憤與不甘,真可謂是筆力千鈞。再言溫庭筠的詞,人道溫詞是濃妝貴婦,極盡艷麗之能事,可他卻也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母吒裨~調。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將這一句視為做學問的第一境界。想來也是與做學問中的某種境界相通吧。
    就我個人而言,在宋詞大家中,我欣賞柳永的詞脈章法,也愛東坡的意韻高撥,在《定風波》一詞中,東坡所述:“回首何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一句,讓我對這位千年前的古人心生敬佩。說起蘇軾,不禁想起另一位豪放派大家,辛棄疾。在世人眼中,稼軒永遠都是一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大丈夫模樣。誰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樣麗質天成的佳句出自他手。但是又有誰知他“把吳鉤拍了,無人會登臨意”的寂寞。假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仙李白能與稼軒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們倆肯定不會寫出這么多自剖心跡,流芳百世的佳句了吧!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痹絼 赌档ねぁ返某~讓我生生想起了陸游的釵頭鳳。這戲臺上才有的動人故事,被主人公陸游寫的字字泣血,如哭如訴?!皷|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柳永的詞以婉轉居多,像那“多情自古訴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钡辣M了離別久哭??伤灿小暗麘倩ㄖ?,擬把疏枉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夜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奶孤手卑祝唤腥诵纳鷳z惜。
    關于宋詞,我真的說了很多,可唐詩,我認為駱賓王寫的寥寥十字足以概括人生的種種境遇。“昔時人沒處,今日水猶寒?!?BR>    感謝,感謝這本書讓我平凡的暑假生活變得不平凡,讓我不至于再次發(fā)出“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莫名感慨。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五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閑暇之余偶爾翻閱了《重溫最美古詩詞》這本書,心中些許感觸。于丹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詮釋書中千古名句,無時不讓人感覺讀書是一種享受。書中從春風盎然,寫到秋雨惆悵;從明月思鄉(xiāng),寫到斜陽感傷。歷史的光影旋轉散射,轉瞬即逝,不留痕跡。我坐在燈下,與詩人們在心靈最深處相逢,而后開始學著詩意的生活。
    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載滿詩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細品著清麗雋永的詩句,也才最終明白,詩是心靈的寄托,伴著生命的成長,我們就越需要一種激情,喚醒自己疲憊的心靈,我們就越需要一種力量,引領我們掙脫世俗的牢籠,走向真正的成熟與強大。
    或許我們知道的詩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看見斜陽晚鐘的時候,我們看見田園林泉的時候,我們看見千古明月和旭日長虹的時候,我們會有所思考,有所感觸。無論是大悲大喜,還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詩,以洗滌心靈的積塵。詩不再是一種寄托,而是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
    人生如詩,生命如詩。面對如詩如畫的生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個詩的境界和詩的韻味出來的。面對詩意十足的世界,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麗的詩篇。
    我想,這也是于丹最想告訴我們的吧,生活中不乏詩意,我們雖遠離城市喧囂,在荒涼的大山深處堅守著采油樹,聽著輸油泵的轟鳴聲,看著山脊上的太陽升起又落下,日復一日與孤寂為伴,與荒涼為伍,但幸福感卻不曾缺少。只因我們拾起詩意與恬然,做我們精神上的富翁。
    青春有限,詩意無窮,讓我們享受著詩意的生活,在荒蕪的戈壁灘上,在黃土高原的溝壑中,我們石油人在黑色的油海中開出自己最美最絢麗的石油花。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六
    閑來無事,捧起一本民國時期某書局出版的豎排書——《千家詩釋注》,讀到卷下時,一首宋人高菊磵的七律詩映入眼簾,詩名曰《清明》,在古樸的書頁映襯下,那娟秀的行楷字令人賞心悅目,那繁體的詩句仿佛也有了靈性,讀來也令我蕩氣回腸了。
    二兩小酒下肚,想起了先人的撫育之恩,不免悲從中來,感懷下涕,哭出了聲來。在悲泣中,詩意也在他的心頭開始萌發(fā),草長鶯飛了!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墓園之情景。首聯(lián)吟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頷聯(lián)吟道: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酒過三巡,夜過五更,碟中殘豆幾粒,壺中幾許省酒,高先生寬帶薄衣,其間昏昏,伏案睡去,醒來后,不覺身感寒涼。他把僅有的省酒倒入杯中,吟出了尾聯(lián):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掩卷沉思,前段時間我也看到一個醉的,那畢氏竟然在某國大使館設立的酒宴上買醉,不知道是真醉還是假醉,在清明期間,公然辱沒我們共和國的先人和共和國的締造者和當今的保護者——人民解放軍,公然對地主階級喊冤叫屈,我想,他不是真醉,他是假醉。
    5月9日,我們高調紀念反_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閱兵式,歐洲部分國家在5月8日也舉行了相應的儀式。舉辦這些儀式的目的,是紀念我們的勝利,紀念那些為奪取勝利死去的將士。死者長已矣,再隆重的儀式他們都不會知道了,那些祭祀的美酒,正如高菊磵先生所說,一滴也不會到九泉了。
    我想,紀念的真正的目的:一是對今人的安慰;二是對未來的恐懼。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七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同學們,唐代詩人孟郊寫的《游子吟》可謂是眾所周知啊!每當我讀起這一首詩,我便想起了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母愛!
    這首詩寫了慈愛的母親手中的線,最后縫成了游子身上的衣服。
    在兒女臨走時密密地縫了又縫,擔心孩子遲遲不回來。
    誰說那小草的一片孝心能報答得了春天陽光對它的厚愛?母愛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就可以體現(xiàn)。
    有一次,我生病了,在人民醫(yī)院掛鹽水,那天,媽媽正好在上班,但是,知道我生病了,就立即與別人調了班,急忙到醫(yī)院來陪我。我醒來時才發(fā)現(xiàn)媽媽的眼睛里布滿了血絲。我問媽媽累不累,媽媽只是笑了笑說:“我不累,你再睡會兒吧!”
    此時,我已是感動不已……媽媽有時溫柔得像只小綿羊,有時生氣起來我都不敢看她一眼。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太好,回家后,就支支吾吾地匯報了考試的成績。媽媽聽了雷霆大怒,說了我?guī)拙?。雖然媽媽這樣,但歸根到底她還是希望我好啊!全天下的媽媽們哪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我們不能怨她們,要理解她們,要設身處地為她們著想。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八
    飄飄灑灑,淅淅瀝瀝,醉人的小雨跳躍起靈動的舞蹈。我獨倚窗前,靜聽冷雨,記憶似乎開始變得縹渺,思緒最終定格在古詩中的雨上……雨天是最適合讀古詩的日子,尤其是讀古詩中的雨。
    打開窗,清新的泥土芳香中夾著淅瀝的雨聲飄然而入。呵,此情此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不出的愜意,說不出的怡人。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約,三分東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薄,一段納蘭的心緒,湊成十分的愜意再來傾聽自然的雨聲。
    欣賞雨的詩情畫意,感悟雨的自古多嬌,品味雨的百年滄桑。古典的雨像飄飄落落的花瓣芳菲著時空,芳菲著閱讀的心事。
    而今,我喜歡一個人在夜里傾聽古詩中的雨的聲音,和著自然的旋律,醉心于遠離塵世的優(yōu)雅從容。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便多一分優(yōu)雅從容。我寧愿做一個與世無爭毫無心機優(yōu)雅從容之人。
    噢,雨天讀古詩,讀古詩中的雨,讀得清清爽爽,讀得恍恍惚惚,讀得輕輕松松,讀得沉沉重重,讀得歡歡欣欣,讀得悲悲戚戚,讀得分不清哪是現(xiàn)實中的雨,哪是古時的雨。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九
    讀完這首古詩,我似乎看到了這樣的景象: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著朦朦細雨,來來往往的掃墓人,他們或三五成群,或形單影只,前去為故亡的親人掃墓。遠山隱在云霧里,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青山遠望,雨洗青草,風吹柳擺。好一個傷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圖畫。
    詩人只用了“欲斷魂”寥寥三個字,便將掃墓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亡者哀悼的心境躍然紙上了。
    “斷魂”,本是形人們悲痛欲絕的心境,意同痛斷肝腸。逝者已去,當時那種哭天搶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對親人的懷念卻是永遠難于割斷,一個“欲”字,又使掃墓人此時此刻懷念逝者的那種斷魂般的傷感呼之欲出。
    杜牧這首古詩已成了清明掃墓的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個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襯托著人們對遠逝親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處,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意境深遠,寂寞空曠。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
    我讀了《赤壁》這古詩很有感觸,很是欣賞杜牧的才華,但同時我也很同情杜牧那生不逢時,空有一身的本領,卻沒被重用的悲慘遭遇。
    前兩句說的是詩人在外面撿到了一把已經生銹的折戟,洗干凈以后發(fā)現(xiàn)這是前朝赤壁大戰(zhàn)時期留下的古物,于是,詩人感慨萬千。
    后兩句說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借強勁的東風,火燒赤壁,戰(zhàn)勝了曹操的百萬大軍,要是東風卻助曹操一臂之力,那么,大喬和小喬便關進了銅雀臺。詩人借助東風與戰(zhàn)爭的勝負,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傷和愁苦心情。
    我覺得詩人那個時代太黑暗了,如果詩人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話,那肯定大有作為,會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
    從詩人想到自己。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有這么好的條件,平等的競爭機會,可是我卻不好讀書,只知道玩樂,韓愈曾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說的就是我這類人吧。但杜牧不同,他滿腹經綸卻得不到重用,就好比一塊上好的木料,沒有好的木匠師傅來雕刻,那也只一塊普通的木頭。如果來雕刻的是一位很好的木匠師傅,那這一件雕刻品將會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上好藝術品,所以我為詩人的遭遇感到同情。
    讀了這一片課文以后,我覺得自己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而萬分慶幸!如果我不努力讀書,那真是浪費了身邊巨大的資源,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短暫的青春,那將追悔莫及;如果不把自己變成一塊好木料,那就對不住了辛勤付出的師傅們!
    所以,我要好好讀書,不能讓自己留下任何的遺憾。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一
    凌晨五點醒來,坐在陽臺上聽鳥語,望著天空一點點的透出光亮,對面樓里各種燈次第打開,春天的清晨,有涼風拂過,心里生出繾綣的詩意。遂想起少時背誦過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薄督浀涮圃姟防锏淖⒔庋院喴赓W,說此詩意在惜春。這春天多美,仿佛多睡些時刻都是對它的怠慢。于是開燈,去燒了一壺水,準備煮茶,拿起《經典唐詩》在千回百轉、意蘊豐富的唐詩海洋里遨游。
    喻守真、馬茂元、劉永濟評注的這本書極美,內與外皆是。120首經典唐詩配上75位歷代國畫大師的139幅傳世名畫,這搭配本身就很動人。以仇英的《潯陽送別圖》為封面,初翻的時候想著這絢麗容易迷人眼,過后記起這豐富的色彩下是《琵琶行》里的片片詩意,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里的無奈和悵惘。對這書的.情感就更加復雜起來了。藏在這些詩畫里的充沛的情感,一字一句一幀一格,得慢慢品,細細品,才能知各種真味,且個人能讀出個人的百轉千回。
    扉頁上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是真真正正地契合了我這讀詩的情景和心境。這春日的萬千景色,窗外就是一整個溫柔的世界,近幾日的心浮氣躁,倒是又被這詩句治愈了。多好啊,杜甫在江南的好風景里逢著李龜年,雖詩言之外滿是惆悵、感傷,但這描述的景象確實極美的。而我在這南國的好風景里,就用詩歌表面描述的情景治愈了近幾日的焦躁與不安。多少有點自欺欺人,但詩歌的魅力不也常在于此么?于每個人而言,讀到的各種況味都有不同。這亦是詩歌的神奇所在。
    詩歌重要的不是韻律,而是在于其所感發(fā)的生命,在于此時此刻的感受。從張若虛到杜秋娘,這本《經典唐詩》展現(xiàn)了一個最為廣袤豐富的唐朝,也展示了最好的唐朝詩人以及他們的最廣為流傳的詩句和燦爛華美的人生。這本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充滿美學意味的唐詩讀本,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和惲壽平的《春山暖翠圖》里盎然的綠意開篇,到杜秋娘的《金縷衣》和項圣謨的《花卉十開之九》里的粉色芙蓉花結束,這唐朝乃至這人世間的絢爛、悲傷、愁苦、彷徨、仿佛都在書里了。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二
    蘇軾應是北宋最為文采斐然的文豪,一位具有頗多藝術成就的藝術家。他雖然具有極高的文學天賦和藝術天賦,但較少政治天賦,因而在當時北宋政政壇踉踉蹌蹌,舉步維艱。
    他少承父訓,飽讀儒學,想以此濟天下,度蒼生,年僅二十歲中進士,后官至禮部尚書。但他缺少敏銳的政治觸覺和為官之術,所以除少數(shù)幾個志同的摯友外,并不受當時官場的歡迎。
    蘇軾思想上受老莊影響較大,安于傳統(tǒng),排斥新政,這首先讓王安石老大不愿,但王宰相畢竟是一位很有胸襟的政治家,也比較賞識蘇軾之才,對其并未如何。然蘇軾自己感到政治理想難以實現(xiàn),便主動請求外調,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但王安石為了新法的推行,用了一批表示支持新法的所謂“新銳勇進之人”,實際上這些人并非真為推行新法富民強國,而是借此政見分歧排除異己,鞏固政壇地位。蘇軾的幾句牢騷惹惱了他們,此輩便狂吠著要置蘇軾于死地。此中以御史中丞李定尤甚,數(shù)蘇軾四大罪狀,要求皇上“大明誅賞,以示天下”,其實李定的慷慨陳詞,只不過是把蘇軾作為逆黨代表懲治來向新黨掌權者送禮邀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賴朋友相助,蘇軾僥幸不死,但活罪難免,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后司馬光舊黨上臺,蘇軾被召回京,按理說蘇軾應是舊黨功臣,應當?shù)弥静攀恰5址锤暌粨?,不滿舊黨集團全盤否定新法,認為“免役法”有萬世之利,又遭舊黨排擠無處容身,只好又請求外調,再任杭州、揚州、定州等地太守。后東風又壓倒西風,新黨再起,對“元祐黨人”進行迫害,蘇軾又一再被貶,從嶺南惠州直到海南儋州。宋徽宗即位后遇赦,北歸途中去世。
    這樣的貶謫流放,在仕途史上是罕見的。其政敵們自是為達到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目的,但他們雖然能操縱著蘇軾的仕途命運,但在意志上徹底失敗了。他們沒想到蘇軾的抗打擊能力太強,就像以油滅火,越是打擊,生命力越是頑強,越能激發(fā)起旺盛的創(chuàng)作熱情。蘇軾遭貶的規(guī)跡,從他的作品便能清晰地反映出來。來到密州,寫下《江城子。密州出獵》,仍希望“西北射天狼”以報朝廷;到了杭州,人間天堂慰藉了他飄零孤獨的心靈,西湖泛舟,寫下《飲湖上初睛后雨》,把西湖比為西子,并留下“蘇堤春曉”的豐碑與勝景;到湖北黃岡,正是他人生經歷劫后余生的最低谷,卻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最為豪邁的時候,在這里留下其豪放詞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及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賦》;直至越過五嶺,到了當時還是蠻夷之地的惠州,蘇軾猶能大快多頤,“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羨死了貴妃,氣死了政敵。
    政敵們沒有想到蘇軾有這樣頑強的生命力,主要是蘇軾有著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明白的自我開解的秘方:美酒、山水、詩文、學佛、尋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遷客騷人,行者秋士,生命中是離不了酒的。他們借酒撫慰內心創(chuàng)痛,借酒傾吐不平之氣。而貶謫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又能使蘇軾飽覽奇山異水,山水開闊了他的胸襟,凈化了他的心靈,成為其精神家園,并且能在對大自然天地萬物的思索中參透人生哲理。心有所感,則發(fā)諸筆端,于是便有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文。在黃岡赤壁,經歷人生最大的劫難后,他在山水之間做了冷靜的思索,《赤壁賦》中表達了他對人生的大悟: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此語尤值得咀嚼。什么功名利祿,什么榮華寶貴,造化能讓你享用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便是幸事了?,F(xiàn)代人煩惱太多,主要是因為欲望太多。蘇軾雖然仕途多舛,但京官也做了,地方官也做了,近千年以前他便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伸手。也正如此,他才能得到子民及后世的愛戴和景仰?,F(xiàn)在不再叫仕途,叫官場,正式一點則叫政界,叫法變了,但道理總是不變的。
    我們在感嘆蘇軾的韌性與堅強之后,不必為這位偉大的文學家表示同情。如果讓其衣食無憂地活著,可能就沒有這些燦爛于青史的文章了。就像有人說,不如別讓李煜當這破皇帝了,讓他專門寫詞多好。其實不讓他當這亡國的皇帝,便也就沒有了“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的文字流傳于世了。這就更讓我們了解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道理。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三
    在燦如星海的唐宋詞中,有一顆星星時時照亮著我。那是文天祥在臨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絕唱——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個響亮的名字,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處于元軍大舉南侵,南宋瀕臨滅亡的時期。為了救亡圖存,他積極組織和領導宋軍抗元。這首詩表現(xiàn)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后寧死不屈、正氣凜然的高尚節(jié)操。就是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表現(xiàn)了他堅強的愛國意志,成為我們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座右銘。每當我吟起《過零丁洋》,就覺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氣充溢于天地之間。
    看文天祥的這首詩,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我的自白書》: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可矣!又覺得國亡我不亡就是恥辱,我必須與邪惡斗爭。這首詞告訴我歷史上宋元兩朝的盛衰,讓我更加地熱愛祖國,愿為祖國效力,寧死不當亡國奴。
    宋詞是回味無窮的,宋詞給我?guī)頍o限的遐想。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四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非凡的意義,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情景交融,表達出深刻的意境。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背過這一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之前給兒子所寫的《示兒》,陸游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收復祖國的失地。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更是他愛國衷心的'真實寫照。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包括我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古人的這腔愛國情懷,令我深受感動。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起來的一代新人,我們更要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與未來,貢獻自己的熱血!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五
    拿到這套兒童古詩賞析書,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此之前我買過很多版本的兒童古詩詞賞析書了,但是總感覺缺了點什么。直到見到這套書,我明白了,所謂古詩之美,對于孩子甚至不常接觸古詩詞的成人來說,很可能就在于對于意境的描摹,然而這本書的描摹方式就是最直觀的繪畫,簡單而又生動的彩墨畫。無論是“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還是“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又或是“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只要看一眼配圖,古詩的含義就全呈現(xiàn)在眼前了。我尤其喜愛《江南可采蓮》這首詩的配圖:潔白的荷花,挺拔的蓮葉,栩栩如生的魚兒,讓人愛上了詩,也愛上了畫。
    這套書的編者是杭州的兩位中學語文名師,主編是著名歷史學者傅國涌老師。他們將二百多首古詩按照年齡分為三冊,分別適用于6-12歲的孩子,從簡單到復雜,階梯式的學習更符合孩子的發(fā)展。此外每一冊都按照古詩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比如第一冊當中的第一部分名為“自在嬌鶯恰恰啼”,其中收錄了《詠鵝》、《蜂》、《鳥鳴澗》等有關動物的古詩;而第二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則收錄了《木瓜》、《相思》、《詠柳》等有關植物的古詩;此外還有“露似珍珠月似弓”這一收錄帶有“月亮”這一關鍵詞的故事的部分等等。這樣的分門別類讓孩子有比較地學習,更加有趣味。另外這套書的字號大,行距大,整體文字十分疏朗,孩子看起來眼睛不累,而且減輕壓力。詩句帶拼音,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閱讀無障礙。每首詩以古詩原文、配圖及詩人簡介和詩意介紹三部分構成,結構簡單清晰。其實對于6-12歲的兒童來說,讀古詩的目的并不在于背誦,而是體會古詩優(yōu)美的意境以及中國文字和語言的精巧。前幾天看到一位對古詩詞頗有研究的作者說,學習古詩,首先看技巧,再去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最后就是對古詩的活用。如果孩子能夠在欣賞秋天郊外美景的時候吟誦出一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我想這比他背過二十首詩更讓人感動吧?!霸娭杏挟?,畫中有詩”,這原是蘇軾對王維詩句的夸贊。本書將詩畫相結合,向孩子直觀展示古詩的優(yōu)美。我計劃從明天開始每兩三天帶領孩子學習一首,跟孩子一起尋找古詩之美。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六
    《朵拉的古詩奇幻之旅》這本書講的是朵拉和安迪走四十九個小迷宮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溫特帝國。
    《溫特帝國》這個故事里,朵拉跟安迪來到了一個冰雪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是用冰做成的。一個小男孩告訴他們:這里本來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但是溫特把春姑娘斯瑞趕走了,所以這里才變成了冰雪世界。安迪和朵拉還有小男孩一起到冰山里去找她,最后溫特到了北極。朵拉用《詠柳》這首詩拯救了這個世界。
    如果我是朵拉,我會用“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眮硌b扮廣闊的大地;用“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眮砻阑顫姷男『樱挥谩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眮韱拘褱厝岬拇河?;用“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币齺須g快的小鳥。想著想著,我沉入在這本冒險的書里了。
    這本書又驚險又有趣,有的時候讓人害怕,有的時候讓人哈哈大笑,還能讓人學到很多古詩,我喜歡極了。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七
    我剛看完《古詩有故事》,感想很多。這本書的內容與其他古詩不一樣,因為這本書很有趣,并且詳細地講了詩人與他的出生、發(fā)展、結局,還講了詩人寫時詩的心情,詩的意思等等。書中內容不像有些寫古詩的書,那么死板,而是十分有趣,用了很多有意思的詞。比如寫蓮葉作者寫了另一種江南的讀法:“哦嗬——蓮葉東,哦嗬——蓮葉西,哦嗬——蓮葉南,哦嗬——蓮葉北”這樣念令我覺得又好玩又俏皮。
    這本書很好看,我現(xiàn)在正要去看《古詩有故事2》呢!你一定也想去看了吧!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八
    今天,我學習了《游子吟》這首古詩,我深深地被這首詩所感動。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詩敘述了母親為即將出門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事,歌頌了偉大的母親。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她就像蠟燭一樣,總是燃燒自己,為我照亮前面的`路,使我能安全地向前走;她就像那紅彤彤的太陽,賜予我溫暖。
    小時候,我還正在學走路,站都站不穩(wěn),去哪里都要媽媽跟著,再說我又不聽話,到處亂跑,害得媽媽心“砰砰”跳,生怕我會跌倒,在我哇哇大哭時,媽媽就會千方百計地逗我笑。
    以前,我總認為媽媽的愛就是無用的嘮叨。每次都是這樣,一大早,我還在被窩里睡大覺,“起床,六點鐘到了!”我從睡夢中醒來,揉了揉睡眼蒙朧的眼睛耳傳到了媽媽的嘮叨聲,“知道了?!蔽掖┖靡路?,“呀,衣服穿反了,快點脫下來換一面。”于是我就順從了媽媽的旨意。在上學時,媽媽給了我兩塊錢,我接過,拎起書包拔腿就跑,后面?zhèn)鱽砹藡寢尩膰Z叨聲,“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做小動作,路上小心……”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就直接大聲應一句:“哎呀!別吵了!煩死了!”然后“砰”地把門關起來。讀了這首詩后我知道了,我錯了,媽媽以前對我的嘮叨不是煩,而是出自對我的一片關愛。
    高中古詩讀后感篇十九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
    詩中講述了蜂采花配蜜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人們。歌頌和贊揚了蜜蜂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情操。蜜蜂為采蜜終日忙碌,走遍山野田地,從來沒有偷懶過,而配制出誘人的、又香又甜的蜜卻不是留給自己享用,而是留給人們享用的。詩人用詩句寄托自己對蜜蜂無私奉獻的精神所贊嘆。
    讀著讀著,不禁想起我的英語老師吳老老師。在我心里吳老師總是嚴厲的,也是和藹的,可親可敬的。勤勤懇懇,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對教學認真負責。她就像一只蜜蜂,為我們釀出知識的蜜糖,她就像一棵樹,為我們這些小苗遮風擋雨;她就像一盞燈,點亮我們的人生道路。
    上學期期末,五年級了成績依然平平的我,一聽到“考試”我就像一只可憐巴巴的小羊羔聽到虎嘯般的害怕。我開始為自己擔憂。
    就在我無助,像迷失在寒冷的黑夜的森林里找不到出口的小羊一般時,他——吳老師出現(xiàn)在我面前。吳老師好像看穿了我的心事,直截了當?shù)卣f:“你的基礎不差,英語就是要多讀、多聽,細心,再仔細。不過補補課完全可以趕上去,考個好成績不成問題,這些天有空我給你補補課。”我不敢奢望。“怎么,還有問題嗎?”老師和言悅色。我鼻子酸酸的,除了學習,我還能說什么呢。在吳老題的用心輔導下,我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聆聽吳老師每一句話,每一句教誨。接下來每一天,我都是滿懷信心努力去學習。終于,我進步了。是老師點亮了在寒冷黑夜的路燈,使我找到了路標。
    吳老師就像默默無聞的蜜蜂一樣,總是辛勤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從來不求回報。總是把自己的知識無私地傳遞給我們,愛護關懷著我們。
    我喜歡蜜蜂,也喜歡這首詩,這首詩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小的蜜蜂,人們給予它們多少贊美都不過份,樸實無華,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給人們以啟發(fā)和啟迪,人類多么需要這種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