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寫總結時,要注重用詞準確、語句通順。以下是一些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總結樣本,供您參考和學習。
論語讀后心得篇一
于丹教授說:“《論語》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辦法,做人的規(guī)矩,這些道理有時候很樸素。《論語》不是板著面孔的一部書,它教給我們的辦法有時候透著一些變通,它告訴我們一種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的分寸。其實我們今天總在說什么事情是該做的不該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壞,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的判定不簡單是好壞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時間做這件事,或者把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實有很多事情應該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個提倡一味喪失原則,一味要以一種仁愛之心去寬宥一切的人?!?BR> 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過了頭,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則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場。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個明智的人應該做到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做不該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過失也就可以了。
于丹教授告訴大家,要是有人對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來對待他,不要讓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讓他對你刮目相看,覺得你不是隨便可欺的人。以前我們總認為,即使人家對不起你了,你還是對他好。這樣長久下去,那個人總覺得你是可欺負的人,于是他便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讓你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這樣長久下去,只能增長了那個人囂張的氣度,反而更加欺負你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們一味地遷就,一味地原諒、寬容,即使他到你的頭上來欺負,你還是忍受,還是對欺負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個人欺負你的程度。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她告訴我們:先修煉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聽信他人對你的鼓動,要結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結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為人處世是有哲學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過早地下結論,要多聽,多看,多聞,把人家走過的路,間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會走得很好,也會走得很順暢。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一些,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少苛刻別人,君子不抱怨別人,對自己每天都要檢點,那樣的人,才會做到慎言之。一個人尊從學問的人,才會讓自己成為有知識有教養(yǎng),有能力,有抱負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論語讀后心得篇二
孔子認為,人,特別聰明和特別傻的都很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處在中間,既不絕頂也不透頂。根據(jù)智力,他把人分為3種,一種是上智,天生聰明的人完全不需要學習就知曉一切;一種是下愚,天生愚蠢的人,無論怎么學習都沒有辦法;一種是中人,也就是指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普通人又分為2種,即學而知之的人,通過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第二種是困而學之的人,遇到自己過不去的坎,才會想起來去學。這兩種人都是需要后天的學習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論語的經(jīng)典對白中我們還可以捕捉到這樣一個詞圣人。圣人又是比仁人高一個檔次的了??鬃犹貏e推崇的是圣人,但是他卻不希望每個人都參照他的觀點去當圣人。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孔子覺得自己就當不了圣人,他眼中的圣人是堯舜禹那樣的先帝。首先,孔子認為,圣人必須是古代君王,他自己只不過是祖上發(fā)過跡,到孔子這一輩,已經(jīng)是窮困潦倒四海為家了,更談不上是什么君王。其次,圣人必須天資聰慧,不用學習就能明理明德,顯然,孔子一生都在學習,做不成圣人。因此,一般人的標準到仁人這個檔次就已經(jīng)是成功了,即使不能為官吃香的喝辣的,至少也可以像孔子那樣學富五車桃李天下了。他也是這么教育他學生的。
言也仞??鬃痈嬖V他,說話要有分寸,三思而后言;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近,與人忠。這里孔子把仁分解成三種德性,讓他接物處事待人都要充滿敬意和忠誠。此外,孔子還經(jīng)常將仁與智、勇相提并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其實在孔子眼里,仁者已經(jīng)具有了智勇兩種品質(zhì)。
仁人,孔子對它的解釋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人首先要自尊自愛,自己要有奮斗目標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愛人之心,幫助別人到達他們的理想??鬃訉θ嗜说囊蠛芨撸膶W生輕易夠不著這樣的頭銜。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學生中的得意門生,但是孔子對于他們的評價卻是: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說他們雖然都是治國懂禮之才,可以駕馭一方之土,但是均夠不上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所說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強,如果不能夠推己及人,仁而愛人,都不能稱之為仁。仁人要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氣魄,以自己的德行來收納聚集人才。
們義無反顧地跟隨俞敏洪創(chuàng)辦新東方,讓他們堅信能在宿舍里為大家服務的人,自然在事業(yè)中也虧待不了當年的兄弟。仁造就了俞敏洪的人格魅力。
論語讀后心得篇三
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一種處理領導關系、同事關系的心態(tài),是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x于丹《論語心得》
于丹教授是這樣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其實,人這一生中,有什么樣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的環(huán)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的價值取向。那么論語中鼓勵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做的所有事情,內(nèi)心是應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險。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是傳承華夏的五千年精神財富,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圣的精神圣殿。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
論語讀后心得篇四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心得》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叭绻阋驗殄e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能將一部《論語》經(jīng)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jié),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辟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用動機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lián)想起衛(wèi)道、道德殺人等不雅眼,作者放在自己鐘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著眼淚殺人的人著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zhì)。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xiàn)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硐胫髁x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論語讀后心得篇五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在一本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里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shù)淖藨B(tài)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總€人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們?nèi)W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更是引領我們向上的階梯。
論語讀后心得篇六
于丹所談的“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一個淡定的起點,給我們一個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xiàn)實關系的分析,很是經(jīng)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很多的規(guī)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進行自己行為的拓展,也如論語中所講,一個人:“心中有眼中就有”,一天充足的陽光、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這些表面看來或許毫無價值的東西,就是我為自己設定的關于理想的那個淡定的起點。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于丹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為人正直,坦蕩剛正,頂天立地的朋友,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寬容的朋友,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更容易讓我們從內(nèi)心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論語讀后心得篇七
讀了一本好書,就像多交了一個朋友,終生受益匪淺;讀一本好書,就像喝了一杯香濃的咖啡,余味久久圍繞在心中,我讀了《論語》心得??戳擞诘懙摹墩撜Z》心得,這便讓我們再次去認真思考人該怎么活下去。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最大的魅力往往是用簡潔而又短小樸素的話揭示一個博大精深的道理。這些道理都穿越2500年的歷史長河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于丹的《論語》心得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追求。
論語讀后心得篇八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般的《論語》共二十章。
《論語》分為《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等章節(jié)。
《論語》的句子都很有道理。例如《學而》里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币馑季褪强鬃诱f:“別人不了解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了解別人?!边€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的知識時常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從《論語》中懂得了許許多多。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講信用;做人一定要仁愛;做人一定要知錯就改!我知道了讀書人如果有志追求真理,卻以穿破衣、吃劣食為恥辱,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討論真理的;我還知道了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心里就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衣衫簡陋的老奶奶乞討,我本來不想理,但是自從讀了《論語》,我便把我三個月零花錢都捐出來。還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便向親戚朋友們炫耀,后來讀了《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便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大,虛心跟別人學習。
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學習;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這大千世界的丑態(tài)和美態(tài)。以后,我一定嚴格遵循《論語》條條名言警句,做一個好孩子!
論語讀后心得篇九
《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智慧,中學生作文《我讀了《論語》心得》?!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它讓我們懂得一種面對人生的心態(tài),一種人生理念。
《論語》告訴我們要懷著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能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的內(nèi)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照耀他人,讓家人和朋友們乃至于更加寬廣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使人欣慰的理由。
想要別人對你好,尊重你。你首先就得盡你所能為別人幫忙,做有用的事,做一個有用之人?!墩撜Z》中將孔夫子這個形象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一種飽和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后來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吧。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
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在家孝敬父母,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之后,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人除了孝道之外,還有道德仁義。
我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見過一則新聞:有一個中學女生因為自己的學習不好而傷心欲絕至跳樓自殺。我想: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可以出來引導那個女生幾句,勸慰幾句;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中有一個富有道德文明的人可以站出來叫那些圍觀者不要以激將的方式鼓勵那個女生跳樓,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了。但是事情總是那么不盡人愿,反而讓人有一種弄巧成拙的錯覺。
應此,我們要牢記:“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話。因為它是指引我們通往人生財富的指明燈,而財富,正是指:道德文明品質(zhì)。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一
又一個暑假到了,學位領導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水平,擴大知識面,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讀《論語》,寫寫自己的心得。買到書后,起初還讀不進去,但讀著讀著,有些語句讓我受益非淺。
《論語》它是儒家經(jīng)典、道德典范、國學瑰寶?!墩撜Z》,流傳2500多年,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祖先,也教育著新時代的我們。它是圣人之言,雖說一度被人拋棄,但今天它又站在了世人面前,可想而之,它是多么的偉大,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孔子的魅力是何其的巨大。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它包括的方面有:學習、工作、孝道、對朋友、對同事、如何為政、道德修養(yǎng)等等。其中流傳下來的名言警句,精彩典故,至今還站在國人的心中。
讀《論語》后,悟出有關教育、學習、孝道、擇友的一些心得:
孔子作為一代巨人,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所以言語間總圍繞著“教育”這一主題,離不開“育人”兩字。大家知道,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所謂“仁”,就是愛人,要有一顆愛心。仁是做人的基礎,有愛心的人才能做好事情。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恒愛之心,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所謂“義”“禮”是說做人要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要符合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遵守紀律、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這與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禮儀常規(guī)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其實是吻合的?!爸恰本褪侵R、智慧。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培養(yǎng)智慧。作到“活到老,學到老。”身為教者,更需要經(jīng)常讀書學習,通過讀書完成知識的更新,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才能更好地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任?!靶拧本褪亲鋈艘\信。如果這五點都做到了,那你或你的學生都是人中的佼佼者了??鬃釉谥螌W上非常嚴謹,他強調(diào)學習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學而不厭”,“敏而好學”,“博學而篤志”;重視啟發(fā)式教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孔子的這些見解并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變色,它時時鞭策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好的,不好的;聰明的,不聰明的;聽話的,不聽話的,都是那么的有用?;匚镀饋恚€是那么的有味道。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論語》在學習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四則。前一則是說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第二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第三則告訴我們只知道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知道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神思疲殆;第四則告訴我們什么事知道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聰明的態(tài)度呀!”這四句話雖然出自于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叭诵校赜形?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學習中,更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千年的實踐證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通常沒有什么好的結果,而往往是那些勤奮好學、不恥下問、謙虛誠懇的人,才換得了一鳴驚人、學富五車的實績,造就了許多偉人。除此之外,學習中還要思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把你所學的知識放到最大,坐在那兒只是空想,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而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靠自己的勤奮換來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太對了,尤其是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在上課傳授知識過程中,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知道的必定會傾囊相助,然而對于一些自己也是是而非,摸棱兩可的時候,就不能不懂裝懂,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解答,這不是我們每個教師所樂見的。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事父母,幾誎,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等。這幾句都是為人子女應如何孝敬父母的。為人子婦,必須盡孝,必須學習父輩的優(yōu)點,遵從父輩的正確指導。為人父者,不可能事事正確,故子女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為真正的孝;侍奉父母,這是應該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百依百順,這就成了愚孝??鬃诱f“事父母”,要“幾誎”可見孔子并不主張愚孝,父母有過失,子女要提出意見。但侍奉父母應該注意后輩的身份,即便有錯,也切忌直言規(guī)勸。也就是說,要講究技巧,如果自己直方規(guī)勸的話沒被采納,也不能生氣表現(xiàn)在臉上,這樣他們也會在你的行動上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掉;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是不會冒犯長輩和上司的。確實,應該孝悌第一,才學第二,為什么說德才兼?zhèn)淠?,因為德在才先嘛;“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一則讓我很感動,也深刻地教育了我。是的,不管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不管是落后還是發(fā)達,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都還是相通的!無論游子去到哪里,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讓其惦記掛心,讓父母平安,有質(zhì)量地生活,便是孝了!父母含辛茹苦,以無私的愛心把子女教養(yǎng)成人,子女理應孝敬父母,對父母的愛給予回報。孝道作為一種美德是永遠有會過時的!除此之外,孝有感情上孝,行為上的孝。作為人子,在感情上,隨著父母的逐漸衰老,對于老人的年齡應時時記在心上,在生活和街,更應對父母悉心照料?!耙粍t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父母的年齡多了一歲,壽又添了一歲而高興;但同時又害怕,因為父母年歲越高,距離人生的終點越近,為兒女與父母相處行孝的時間也越短,所有就有這兩種矛盾的心理了。也許只有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才會深深地體會得到。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了,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在平時多做些為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操心,理解父母。在父母工作忙時,為他們沏杯茶,或是道上一句溫馨的祝福,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但父母聽來,心里卻是暖暖的。這點我們中國人相對于外國人做的就不夠,那種“我愛你,爸爸,媽媽!”最簡單的話是很難說出口的,這點我們應該向外國人學習。這樣才能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人活在世上,除了親屬之外,還有就是朋友。如果你沒有朋友,這說明你的內(nèi)心是黑暗的,是孤獨的,你將不會被這個社會所容納,你將受到別人的鄙視。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面墻?!边@句話是有它的道理的,是老祖宗經(jīng)歷之后給后人留下的。那如何交朋友呢?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笨鬃忧宄亟o我們歸納出了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益,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種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誠信的人。三是博學多聞的人。損友也有三種:諂媚逢迎的人,態(tài)度偽善的人,夸夸其談的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要做到時時事事與人與已都滿意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我們結交好的朋友,從中收益,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與在各方面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我覺得這句話有點牽強,如果都不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那么誰跟你交朋友呢?!每個人都有長處,哪怕一點點,取長補短是正確的。當然,交友勿爛——要有底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擔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確實,一是要盡可能了解和理解、寬容別人,因為每個人的出生、成長環(huán)境都不同,所以行為模式等文化差的存在是正常的;二是不要總想著別人的問題和錯誤,多想自己做好沒有,做到最好沒有,自己做好了,別人自然會看到、知道和感覺到,別人也自然會努力做好了。
總之,《論語》從多角度反映了孔子思想特征,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系統(tǒng)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的思想精神。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斷地深入研究學習這位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以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新一代的接班人,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聽到的名言。那時,我才七歲,但也懂得了“自尊”,經(jīng)常滿懷嫉妒愁悶,老是想著如何超過別人,抬高自己,這時,我看到了《論語》中的這句話。頓時,我如同挨了一記悶棍,我明白了整天想著如何抬高自己,想這想那,成天憂慮是小人之舉,不僅沒能如你所想,還白白浪費大好時光。而君子,心胸寬闊,宰相肚里能撐船,與小人相比,顯得多么有氣度!我立刻提醒自己平時要“制怒”,擁有寬廣的心胸。從此以后,我一旦發(fā)現(xiàn)“嫉妒之魔”出現(xiàn),我就會告訴自己,這是平庸的表現(xiàn),只有市井小民才會這樣做,道德高尚的君子,心懷如天般寬闊,我要克制住自己。從此以后,我生氣的次數(shù)大減,一直保持著廣闊的胸懷。《論語》,是你教會了我做人之道!
在我成長的每一步,背后都有著一個身影——《論語》。它將不慎落入沼澤的我拉出,將卷入漩渦的我拉出,它幾乎幫助我化解了一切困難。我一見到它,就像見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見到了父親。它就是一把利劍,幫我將攔路虎一一擊敗。記得三年級,在三月一日那個黑暗的日子里,我的語文成績跌到了歷史最低點,我就像被人扇了一記耳光,一整天恍恍惚惚。那時的我,就像失足墜落懸崖那般絕望。在這時候,《論語》又給了我以無盡的動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是啊,我怎么能如此之快地失去了斗志,變得絕望?難道失敗不是暫時的嗎?人的志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絕不能輕易失去啊!于是,我立刻恢復了信心,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果然,在第二次考試中,我的成績又恢復到優(yōu)秀水平?!墩撜Z》啊,是你讓我不斷成長,不斷拋棄壞品質(zhì)!
看似普通的一本《論語》,卻為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力量!有了閱讀,我相信,我將會迅速成長,有了閱讀,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精彩!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三
《論語》教給我們的就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在講到處事之道時,孔子強調(diào)了“過猶不及”意思是做事情過了頭,和沒做到位是同樣的效果。所以“處事之道”主要講的是為人處事的分寸。
《論語》告訴我們一種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的分寸,這就是所謂的“尺度”了。在《論語》中孔子強調(diào)事事有尺度,以避免人生的浪費??鬃硬惶岢缘聢笤梗o的分寸是以直報怨。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仍有很多人在“以德報怨”。對傷害自己的人,或是領導,或是戀人,仍然一味地恭敬,不敢以正直,公正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們。我認為這是非常愚蠢的,非常不理智的。首師大的于丹教授認為:“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避免資源浪費?!笔堑模叭说纳菍氋F的,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彼匀说母星橐彩怯邢薜摹ky道你愿意把自己寶貴的情感給一個有怨與你的人么?我們應該把這寶貴的情感贈予一個有德的人。所以孔子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君子也許不可能避免很多傷害,它可以被人欺騙,但他內(nèi)心不能迷惘。簡單的說,就是,人不能被自己欺騙了,做出無效率的傻事。
在行為方面,孔子也強調(diào)了“分寸”孔子認為,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人與人之間的分寸就是要保持距離。于丹教授認為:“最恰當?shù)木嚯x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蔽艺J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為了不影響別人,每個人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距離。只是距離有大有小?!墩撜Z》中也認為無論對領導還是朋友,都應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分寸。子貢曾問孔子怎樣才是好朋友??鬃釉唬骸爸腋娑浦?,不可則止,無自辱焉?!币馑际牵嚎吹剿胁粚Φ氖?,你好好告訴他,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在說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間要有度,對最親近的人也是一樣。于丹教授認為: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論語》中提到的仁愛之心,是這樣說的:一開始就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我身邊的同學就有這樣的煩惱:他知道他的父母很愛他,可謂是無微不至的關心。但他認為這樣卻失去了自由,透不過氣了。而我的父母給我有足夠的空間,他們希望我能早日獨立。所以,我覺得這個家庭很舒適,很快樂了。這正驗證了一句諺語:花未全開,月未全圓,即是最好的境界了。
對于工作呢,孔子認為也應有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币馑际亲龊帽痉?。我認為這并不全對。做好自己的本份固然重要,但當別人有困難請求你的幫助時,應該出手相助。所以,孔子在此補充了一句:“君子之于天下也,義之與此?!本优R天下,做任何一件事,用義作為參照,作為法則。
孔子云:“慎于言?!备嬖V我們說話也應有度。在當今社會中,這一點甚為重要。適當?shù)臅r間說適當?shù)脑?。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應如此。我的學校就有一個鮮活的例子,一名同學因為在公共場合中說了有損于學校形象的話而被處以嚴厲的處分。此所謂“禍從口出”了。所以,于丹教授認為:“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最后一條是“禮”??鬃釉疲骸班l(xiāng)人飲酒,仗者出,斯出矣?!币馑际牵捍蠹以谝黄鸷染疲鬃幽茏龅降壤先硕汲鋈ズ?,他才出去。絕不與老人搶行。所謂圣人之圣,從日常點滴中即可看出。
對人,做事,講話掌握分寸,懂禮儀,即是《論語》教給我們的處事之道了。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四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時突然發(fā)現(xiàn)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越墻外出。但他只是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小和尚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頓時驚慌失措。但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論語》所傳遞的第二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鬃釉澷p他的學生顏回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刂阅軌蛟谖镔|(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是因為他的喜怒并不依賴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
孔子強調(diào)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并不贊同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五
寒假期間,我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教育家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边@就強調(diào)-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比如這半年,我任教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二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課時少,內(nèi)容多,要求高,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每天有一大堆的班級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孔子還是于丹老師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把這些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關于論語的演講稿。
淺談威妥瑪《論語》譯本。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六
寒假期間,我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教育家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diào)-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比如這半年,我任教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二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課時少,內(nèi)容多,要求高,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每天有一大堆的班級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痹谌粘5慕虒W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孔子還是于丹老師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把這些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七
我的爸爸雖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機,但是敬職敬業(yè),是同事們一致認同的好司機!在家里他又是一個好爸爸!檢查作業(yè)、接送我們上學的樣樣都不落下,可行了!在生活中,爸爸樣樣是我的好老師,可有一次,我卻當了爸爸的小老師!
今天我當了一回爸爸的拼音小老師。我把26個字母寫在了一張紙上,并且每天教爸爸4~5個,可今天會讀了第二天就又忘了。而且還都不準呢,可傷腦筋呀!通過幾天的學習,爸爸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的讀法和寫法了,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直到現(xiàn)在爸爸還是沒有完全的學會拼音。所以我做拼音練習卷的時候,爸爸總會和我一起做,積累更多的拼音知識。
這件事,讓我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币馑际牵簬讉€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原本我覺的這句話很荒謬,難道我也能做老師的老師、爸爸的老師嗎?通過這件事我終于明白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也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在我們班里,我不僅要向心靈手巧的孫卓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沈書煜、關心集體的劉藝靈等好同學學習,也要向平時不聲不語但是也有自己優(yōu)點的同學學習,比如黃宇通平時雖然一聲不響,但是他卻精通宇宙知識,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
漸漸的讀論語成為我每天的閱讀習慣。通過讀論語學做人,讓我每天都有收獲,思想每天都有提高,并且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要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爭做一個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八
前一陣有朋友推薦了一本書給我,讀后頗有感觸,這本書名為《論語心得》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于丹教授?!懊總€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叭绻阋驗殄e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是啊,一直是我們對生活要求的太多,還是現(xiàn)實生活對我們要求的太多,原來我們可以活得更簡單快樂!
記得于丹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想當初做為一個剛邁上自己崗位不久的大學畢業(yè)生,常常會在工作中對一些安排充滿了怨氣,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個人的一種問題,剛踏上社會的畢業(yè)生估計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覺得這個世界和想象中的差別太大了,大的有些可怕!讀完此書后我想可能問題是在于我們是帶著美好的想象踏上了社會,年輕氣盛,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tài)度。做事急于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的好的方面做對比,不能接受別人比自己好。正如書中所說的佛像之所以能讓千萬人去膜拜他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jīng)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學習。
因此,我們要對生活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一種好的心態(tài)就是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要笑看人生,把飽滿熱情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怨天憂人,不做盲目攀比,要有理想,有追求,是我們起碼的生活方向。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九
讀了一本好書,就像多交了一個朋友,終生受益非淺;讀一本好書,就像喝了一杯香濃的咖啡,余味久久圍繞在心中,我讀了《論語》心得??戳擞诘懙摹墩撜Z》心得,這便讓我們再次去認真思考人該怎么活下去。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最大的魅力往往是用簡潔而又短小樸素的話揭示一個博大精深的道理。這些道理都穿越2500年的歷史長河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于丹的《論語》心得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追求。
論語讀后心得篇一
于丹教授說:“《論語》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辦法,做人的規(guī)矩,這些道理有時候很樸素。《論語》不是板著面孔的一部書,它教給我們的辦法有時候透著一些變通,它告訴我們一種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的分寸。其實我們今天總在說什么事情是該做的不該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壞,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的判定不簡單是好壞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時間做這件事,或者把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實有很多事情應該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個提倡一味喪失原則,一味要以一種仁愛之心去寬宥一切的人?!?BR> 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過了頭,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則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場。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個明智的人應該做到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做不該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過失也就可以了。
于丹教授告訴大家,要是有人對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來對待他,不要讓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讓他對你刮目相看,覺得你不是隨便可欺的人。以前我們總認為,即使人家對不起你了,你還是對他好。這樣長久下去,那個人總覺得你是可欺負的人,于是他便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讓你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這樣長久下去,只能增長了那個人囂張的氣度,反而更加欺負你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們一味地遷就,一味地原諒、寬容,即使他到你的頭上來欺負,你還是忍受,還是對欺負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個人欺負你的程度。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她告訴我們:先修煉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聽信他人對你的鼓動,要結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結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為人處世是有哲學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過早地下結論,要多聽,多看,多聞,把人家走過的路,間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會走得很好,也會走得很順暢。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一些,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少苛刻別人,君子不抱怨別人,對自己每天都要檢點,那樣的人,才會做到慎言之。一個人尊從學問的人,才會讓自己成為有知識有教養(yǎng),有能力,有抱負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論語讀后心得篇二
孔子認為,人,特別聰明和特別傻的都很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處在中間,既不絕頂也不透頂。根據(jù)智力,他把人分為3種,一種是上智,天生聰明的人完全不需要學習就知曉一切;一種是下愚,天生愚蠢的人,無論怎么學習都沒有辦法;一種是中人,也就是指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普通人又分為2種,即學而知之的人,通過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第二種是困而學之的人,遇到自己過不去的坎,才會想起來去學。這兩種人都是需要后天的學習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論語的經(jīng)典對白中我們還可以捕捉到這樣一個詞圣人。圣人又是比仁人高一個檔次的了??鬃犹貏e推崇的是圣人,但是他卻不希望每個人都參照他的觀點去當圣人。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孔子覺得自己就當不了圣人,他眼中的圣人是堯舜禹那樣的先帝。首先,孔子認為,圣人必須是古代君王,他自己只不過是祖上發(fā)過跡,到孔子這一輩,已經(jīng)是窮困潦倒四海為家了,更談不上是什么君王。其次,圣人必須天資聰慧,不用學習就能明理明德,顯然,孔子一生都在學習,做不成圣人。因此,一般人的標準到仁人這個檔次就已經(jīng)是成功了,即使不能為官吃香的喝辣的,至少也可以像孔子那樣學富五車桃李天下了。他也是這么教育他學生的。
言也仞??鬃痈嬖V他,說話要有分寸,三思而后言;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近,與人忠。這里孔子把仁分解成三種德性,讓他接物處事待人都要充滿敬意和忠誠。此外,孔子還經(jīng)常將仁與智、勇相提并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其實在孔子眼里,仁者已經(jīng)具有了智勇兩種品質(zhì)。
仁人,孔子對它的解釋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人首先要自尊自愛,自己要有奮斗目標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愛人之心,幫助別人到達他們的理想??鬃訉θ嗜说囊蠛芨撸膶W生輕易夠不著這樣的頭銜。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學生中的得意門生,但是孔子對于他們的評價卻是: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說他們雖然都是治國懂禮之才,可以駕馭一方之土,但是均夠不上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所說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強,如果不能夠推己及人,仁而愛人,都不能稱之為仁。仁人要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氣魄,以自己的德行來收納聚集人才。
們義無反顧地跟隨俞敏洪創(chuàng)辦新東方,讓他們堅信能在宿舍里為大家服務的人,自然在事業(yè)中也虧待不了當年的兄弟。仁造就了俞敏洪的人格魅力。
論語讀后心得篇三
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一種處理領導關系、同事關系的心態(tài),是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x于丹《論語心得》
于丹教授是這樣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其實,人這一生中,有什么樣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的環(huán)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的價值取向。那么論語中鼓勵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做的所有事情,內(nèi)心是應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險。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是傳承華夏的五千年精神財富,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圣的精神圣殿。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
論語讀后心得篇四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心得》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叭绻阋驗殄e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能將一部《論語》經(jīng)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jié),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辟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用動機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lián)想起衛(wèi)道、道德殺人等不雅眼,作者放在自己鐘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著眼淚殺人的人著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zhì)。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xiàn)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硐胫髁x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論語讀后心得篇五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在一本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里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shù)淖藨B(tài)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總€人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們?nèi)W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更是引領我們向上的階梯。
論語讀后心得篇六
于丹所談的“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一個淡定的起點,給我們一個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xiàn)實關系的分析,很是經(jīng)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很多的規(guī)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進行自己行為的拓展,也如論語中所講,一個人:“心中有眼中就有”,一天充足的陽光、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這些表面看來或許毫無價值的東西,就是我為自己設定的關于理想的那個淡定的起點。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于丹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為人正直,坦蕩剛正,頂天立地的朋友,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寬容的朋友,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更容易讓我們從內(nèi)心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論語讀后心得篇七
讀了一本好書,就像多交了一個朋友,終生受益匪淺;讀一本好書,就像喝了一杯香濃的咖啡,余味久久圍繞在心中,我讀了《論語》心得??戳擞诘懙摹墩撜Z》心得,這便讓我們再次去認真思考人該怎么活下去。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最大的魅力往往是用簡潔而又短小樸素的話揭示一個博大精深的道理。這些道理都穿越2500年的歷史長河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于丹的《論語》心得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追求。
論語讀后心得篇八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般的《論語》共二十章。
《論語》分為《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等章節(jié)。
《論語》的句子都很有道理。例如《學而》里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币馑季褪强鬃诱f:“別人不了解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了解別人?!边€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的知識時常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從《論語》中懂得了許許多多。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講信用;做人一定要仁愛;做人一定要知錯就改!我知道了讀書人如果有志追求真理,卻以穿破衣、吃劣食為恥辱,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討論真理的;我還知道了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心里就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衣衫簡陋的老奶奶乞討,我本來不想理,但是自從讀了《論語》,我便把我三個月零花錢都捐出來。還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便向親戚朋友們炫耀,后來讀了《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便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大,虛心跟別人學習。
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學習;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這大千世界的丑態(tài)和美態(tài)。以后,我一定嚴格遵循《論語》條條名言警句,做一個好孩子!
論語讀后心得篇九
《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智慧,中學生作文《我讀了《論語》心得》?!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它讓我們懂得一種面對人生的心態(tài),一種人生理念。
《論語》告訴我們要懷著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能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的內(nèi)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照耀他人,讓家人和朋友們乃至于更加寬廣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使人欣慰的理由。
想要別人對你好,尊重你。你首先就得盡你所能為別人幫忙,做有用的事,做一個有用之人?!墩撜Z》中將孔夫子這個形象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一種飽和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后來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吧。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
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在家孝敬父母,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之后,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人除了孝道之外,還有道德仁義。
我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見過一則新聞:有一個中學女生因為自己的學習不好而傷心欲絕至跳樓自殺。我想: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可以出來引導那個女生幾句,勸慰幾句;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中有一個富有道德文明的人可以站出來叫那些圍觀者不要以激將的方式鼓勵那個女生跳樓,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了。但是事情總是那么不盡人愿,反而讓人有一種弄巧成拙的錯覺。
應此,我們要牢記:“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話。因為它是指引我們通往人生財富的指明燈,而財富,正是指:道德文明品質(zhì)。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一
又一個暑假到了,學位領導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水平,擴大知識面,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讀《論語》,寫寫自己的心得。買到書后,起初還讀不進去,但讀著讀著,有些語句讓我受益非淺。
《論語》它是儒家經(jīng)典、道德典范、國學瑰寶?!墩撜Z》,流傳2500多年,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祖先,也教育著新時代的我們。它是圣人之言,雖說一度被人拋棄,但今天它又站在了世人面前,可想而之,它是多么的偉大,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孔子的魅力是何其的巨大。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它包括的方面有:學習、工作、孝道、對朋友、對同事、如何為政、道德修養(yǎng)等等。其中流傳下來的名言警句,精彩典故,至今還站在國人的心中。
讀《論語》后,悟出有關教育、學習、孝道、擇友的一些心得:
孔子作為一代巨人,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所以言語間總圍繞著“教育”這一主題,離不開“育人”兩字。大家知道,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所謂“仁”,就是愛人,要有一顆愛心。仁是做人的基礎,有愛心的人才能做好事情。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恒愛之心,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所謂“義”“禮”是說做人要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要符合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遵守紀律、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這與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禮儀常規(guī)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其實是吻合的?!爸恰本褪侵R、智慧。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培養(yǎng)智慧。作到“活到老,學到老。”身為教者,更需要經(jīng)常讀書學習,通過讀書完成知識的更新,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才能更好地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任?!靶拧本褪亲鋈艘\信。如果這五點都做到了,那你或你的學生都是人中的佼佼者了??鬃釉谥螌W上非常嚴謹,他強調(diào)學習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學而不厭”,“敏而好學”,“博學而篤志”;重視啟發(fā)式教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孔子的這些見解并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變色,它時時鞭策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好的,不好的;聰明的,不聰明的;聽話的,不聽話的,都是那么的有用?;匚镀饋恚€是那么的有味道。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論語》在學習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四則。前一則是說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第二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第三則告訴我們只知道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知道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神思疲殆;第四則告訴我們什么事知道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聰明的態(tài)度呀!”這四句話雖然出自于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叭诵校赜形?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學習中,更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千年的實踐證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通常沒有什么好的結果,而往往是那些勤奮好學、不恥下問、謙虛誠懇的人,才換得了一鳴驚人、學富五車的實績,造就了許多偉人。除此之外,學習中還要思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把你所學的知識放到最大,坐在那兒只是空想,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而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靠自己的勤奮換來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太對了,尤其是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在上課傳授知識過程中,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知道的必定會傾囊相助,然而對于一些自己也是是而非,摸棱兩可的時候,就不能不懂裝懂,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解答,這不是我們每個教師所樂見的。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事父母,幾誎,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等。這幾句都是為人子女應如何孝敬父母的。為人子婦,必須盡孝,必須學習父輩的優(yōu)點,遵從父輩的正確指導。為人父者,不可能事事正確,故子女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為真正的孝;侍奉父母,這是應該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百依百順,這就成了愚孝??鬃诱f“事父母”,要“幾誎”可見孔子并不主張愚孝,父母有過失,子女要提出意見。但侍奉父母應該注意后輩的身份,即便有錯,也切忌直言規(guī)勸。也就是說,要講究技巧,如果自己直方規(guī)勸的話沒被采納,也不能生氣表現(xiàn)在臉上,這樣他們也會在你的行動上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掉;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是不會冒犯長輩和上司的。確實,應該孝悌第一,才學第二,為什么說德才兼?zhèn)淠?,因為德在才先嘛;“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一則讓我很感動,也深刻地教育了我。是的,不管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不管是落后還是發(fā)達,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都還是相通的!無論游子去到哪里,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讓其惦記掛心,讓父母平安,有質(zhì)量地生活,便是孝了!父母含辛茹苦,以無私的愛心把子女教養(yǎng)成人,子女理應孝敬父母,對父母的愛給予回報。孝道作為一種美德是永遠有會過時的!除此之外,孝有感情上孝,行為上的孝。作為人子,在感情上,隨著父母的逐漸衰老,對于老人的年齡應時時記在心上,在生活和街,更應對父母悉心照料?!耙粍t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父母的年齡多了一歲,壽又添了一歲而高興;但同時又害怕,因為父母年歲越高,距離人生的終點越近,為兒女與父母相處行孝的時間也越短,所有就有這兩種矛盾的心理了。也許只有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才會深深地體會得到。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了,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在平時多做些為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操心,理解父母。在父母工作忙時,為他們沏杯茶,或是道上一句溫馨的祝福,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但父母聽來,心里卻是暖暖的。這點我們中國人相對于外國人做的就不夠,那種“我愛你,爸爸,媽媽!”最簡單的話是很難說出口的,這點我們應該向外國人學習。這樣才能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人活在世上,除了親屬之外,還有就是朋友。如果你沒有朋友,這說明你的內(nèi)心是黑暗的,是孤獨的,你將不會被這個社會所容納,你將受到別人的鄙視。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面墻?!边@句話是有它的道理的,是老祖宗經(jīng)歷之后給后人留下的。那如何交朋友呢?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笨鬃忧宄亟o我們歸納出了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益,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種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誠信的人。三是博學多聞的人。損友也有三種:諂媚逢迎的人,態(tài)度偽善的人,夸夸其談的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要做到時時事事與人與已都滿意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我們結交好的朋友,從中收益,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與在各方面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我覺得這句話有點牽強,如果都不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那么誰跟你交朋友呢?!每個人都有長處,哪怕一點點,取長補短是正確的。當然,交友勿爛——要有底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擔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確實,一是要盡可能了解和理解、寬容別人,因為每個人的出生、成長環(huán)境都不同,所以行為模式等文化差的存在是正常的;二是不要總想著別人的問題和錯誤,多想自己做好沒有,做到最好沒有,自己做好了,別人自然會看到、知道和感覺到,別人也自然會努力做好了。
總之,《論語》從多角度反映了孔子思想特征,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系統(tǒng)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的思想精神。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斷地深入研究學習這位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以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新一代的接班人,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聽到的名言。那時,我才七歲,但也懂得了“自尊”,經(jīng)常滿懷嫉妒愁悶,老是想著如何超過別人,抬高自己,這時,我看到了《論語》中的這句話。頓時,我如同挨了一記悶棍,我明白了整天想著如何抬高自己,想這想那,成天憂慮是小人之舉,不僅沒能如你所想,還白白浪費大好時光。而君子,心胸寬闊,宰相肚里能撐船,與小人相比,顯得多么有氣度!我立刻提醒自己平時要“制怒”,擁有寬廣的心胸。從此以后,我一旦發(fā)現(xiàn)“嫉妒之魔”出現(xiàn),我就會告訴自己,這是平庸的表現(xiàn),只有市井小民才會這樣做,道德高尚的君子,心懷如天般寬闊,我要克制住自己。從此以后,我生氣的次數(shù)大減,一直保持著廣闊的胸懷。《論語》,是你教會了我做人之道!
在我成長的每一步,背后都有著一個身影——《論語》。它將不慎落入沼澤的我拉出,將卷入漩渦的我拉出,它幾乎幫助我化解了一切困難。我一見到它,就像見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見到了父親。它就是一把利劍,幫我將攔路虎一一擊敗。記得三年級,在三月一日那個黑暗的日子里,我的語文成績跌到了歷史最低點,我就像被人扇了一記耳光,一整天恍恍惚惚。那時的我,就像失足墜落懸崖那般絕望。在這時候,《論語》又給了我以無盡的動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是啊,我怎么能如此之快地失去了斗志,變得絕望?難道失敗不是暫時的嗎?人的志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絕不能輕易失去啊!于是,我立刻恢復了信心,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果然,在第二次考試中,我的成績又恢復到優(yōu)秀水平?!墩撜Z》啊,是你讓我不斷成長,不斷拋棄壞品質(zhì)!
看似普通的一本《論語》,卻為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力量!有了閱讀,我相信,我將會迅速成長,有了閱讀,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精彩!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三
《論語》教給我們的就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在講到處事之道時,孔子強調(diào)了“過猶不及”意思是做事情過了頭,和沒做到位是同樣的效果。所以“處事之道”主要講的是為人處事的分寸。
《論語》告訴我們一種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的分寸,這就是所謂的“尺度”了。在《論語》中孔子強調(diào)事事有尺度,以避免人生的浪費??鬃硬惶岢缘聢笤梗o的分寸是以直報怨。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仍有很多人在“以德報怨”。對傷害自己的人,或是領導,或是戀人,仍然一味地恭敬,不敢以正直,公正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們。我認為這是非常愚蠢的,非常不理智的。首師大的于丹教授認為:“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避免資源浪費?!笔堑模叭说纳菍氋F的,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彼匀说母星橐彩怯邢薜摹ky道你愿意把自己寶貴的情感給一個有怨與你的人么?我們應該把這寶貴的情感贈予一個有德的人。所以孔子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君子也許不可能避免很多傷害,它可以被人欺騙,但他內(nèi)心不能迷惘。簡單的說,就是,人不能被自己欺騙了,做出無效率的傻事。
在行為方面,孔子也強調(diào)了“分寸”孔子認為,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人與人之間的分寸就是要保持距離。于丹教授認為:“最恰當?shù)木嚯x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蔽艺J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為了不影響別人,每個人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距離。只是距離有大有小?!墩撜Z》中也認為無論對領導還是朋友,都應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分寸。子貢曾問孔子怎樣才是好朋友??鬃釉唬骸爸腋娑浦?,不可則止,無自辱焉?!币馑际牵嚎吹剿胁粚Φ氖?,你好好告訴他,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在說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間要有度,對最親近的人也是一樣。于丹教授認為: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論語》中提到的仁愛之心,是這樣說的:一開始就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我身邊的同學就有這樣的煩惱:他知道他的父母很愛他,可謂是無微不至的關心。但他認為這樣卻失去了自由,透不過氣了。而我的父母給我有足夠的空間,他們希望我能早日獨立。所以,我覺得這個家庭很舒適,很快樂了。這正驗證了一句諺語:花未全開,月未全圓,即是最好的境界了。
對于工作呢,孔子認為也應有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币馑际亲龊帽痉?。我認為這并不全對。做好自己的本份固然重要,但當別人有困難請求你的幫助時,應該出手相助。所以,孔子在此補充了一句:“君子之于天下也,義之與此?!本优R天下,做任何一件事,用義作為參照,作為法則。
孔子云:“慎于言?!备嬖V我們說話也應有度。在當今社會中,這一點甚為重要。適當?shù)臅r間說適當?shù)脑?。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應如此。我的學校就有一個鮮活的例子,一名同學因為在公共場合中說了有損于學校形象的話而被處以嚴厲的處分。此所謂“禍從口出”了。所以,于丹教授認為:“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最后一條是“禮”??鬃釉疲骸班l(xiāng)人飲酒,仗者出,斯出矣?!币馑际牵捍蠹以谝黄鸷染疲鬃幽茏龅降壤先硕汲鋈ズ?,他才出去。絕不與老人搶行。所謂圣人之圣,從日常點滴中即可看出。
對人,做事,講話掌握分寸,懂禮儀,即是《論語》教給我們的處事之道了。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四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時突然發(fā)現(xiàn)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越墻外出。但他只是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小和尚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頓時驚慌失措。但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論語》所傳遞的第二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鬃釉澷p他的學生顏回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刂阅軌蛟谖镔|(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是因為他的喜怒并不依賴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
孔子強調(diào)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并不贊同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五
寒假期間,我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教育家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边@就強調(diào)-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比如這半年,我任教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二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課時少,內(nèi)容多,要求高,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每天有一大堆的班級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孔子還是于丹老師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把這些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關于論語的演講稿。
淺談威妥瑪《論語》譯本。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六
寒假期間,我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教育家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diào)-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比如這半年,我任教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二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課時少,內(nèi)容多,要求高,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每天有一大堆的班級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痹谌粘5慕虒W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孔子還是于丹老師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把這些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七
我的爸爸雖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機,但是敬職敬業(yè),是同事們一致認同的好司機!在家里他又是一個好爸爸!檢查作業(yè)、接送我們上學的樣樣都不落下,可行了!在生活中,爸爸樣樣是我的好老師,可有一次,我卻當了爸爸的小老師!
今天我當了一回爸爸的拼音小老師。我把26個字母寫在了一張紙上,并且每天教爸爸4~5個,可今天會讀了第二天就又忘了。而且還都不準呢,可傷腦筋呀!通過幾天的學習,爸爸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的讀法和寫法了,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直到現(xiàn)在爸爸還是沒有完全的學會拼音。所以我做拼音練習卷的時候,爸爸總會和我一起做,積累更多的拼音知識。
這件事,讓我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币馑际牵簬讉€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原本我覺的這句話很荒謬,難道我也能做老師的老師、爸爸的老師嗎?通過這件事我終于明白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也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在我們班里,我不僅要向心靈手巧的孫卓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沈書煜、關心集體的劉藝靈等好同學學習,也要向平時不聲不語但是也有自己優(yōu)點的同學學習,比如黃宇通平時雖然一聲不響,但是他卻精通宇宙知識,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
漸漸的讀論語成為我每天的閱讀習慣。通過讀論語學做人,讓我每天都有收獲,思想每天都有提高,并且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要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爭做一個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八
前一陣有朋友推薦了一本書給我,讀后頗有感觸,這本書名為《論語心得》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于丹教授?!懊總€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叭绻阋驗殄e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是啊,一直是我們對生活要求的太多,還是現(xiàn)實生活對我們要求的太多,原來我們可以活得更簡單快樂!
記得于丹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想當初做為一個剛邁上自己崗位不久的大學畢業(yè)生,常常會在工作中對一些安排充滿了怨氣,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個人的一種問題,剛踏上社會的畢業(yè)生估計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覺得這個世界和想象中的差別太大了,大的有些可怕!讀完此書后我想可能問題是在于我們是帶著美好的想象踏上了社會,年輕氣盛,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tài)度。做事急于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的好的方面做對比,不能接受別人比自己好。正如書中所說的佛像之所以能讓千萬人去膜拜他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jīng)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學習。
因此,我們要對生活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一種好的心態(tài)就是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要笑看人生,把飽滿熱情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怨天憂人,不做盲目攀比,要有理想,有追求,是我們起碼的生活方向。
論語讀后心得篇十九
讀了一本好書,就像多交了一個朋友,終生受益非淺;讀一本好書,就像喝了一杯香濃的咖啡,余味久久圍繞在心中,我讀了《論語》心得??戳擞诘懙摹墩撜Z》心得,這便讓我們再次去認真思考人該怎么活下去。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最大的魅力往往是用簡潔而又短小樸素的話揭示一個博大精深的道理。這些道理都穿越2500年的歷史長河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于丹的《論語》心得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