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目標和路徑。怎樣規(guī)劃時間,高效學習?總結范文中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滿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一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4、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具準備】ppt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圖片展示,引入新課:
展示原始森林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huán)境吧。
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學生朗讀課文,完成第一關的闖關游戲(爬樓梯、摘紅旗)。
1、自讀課文,標出小節(jié),圈出生字。
2、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和詞語,看哪列小火車能順利闖關,摘得小紅旗)。
三、朗讀、理解課文。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完成第二關和第三關的闖關游戲。
第二關:讀課文,我最棒!
讓學生自由朗讀,選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老師相機指導朗讀。比如:朗讀第一小節(jié),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朗讀第二、三小節(jié),要采取想象畫面、讀中感悟的方式。重點指導第二、三小節(jié)的問句。(語調應輕松活潑,還要讀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語音應稍微延長些,呈現(xiàn)出回憶、思索的感覺。理解“可曾”一詞的含義,體會這里的問句是一種自我詢問和猜想,入情入境,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覺。)。
采取多種形式讀。師范讀、指名讀、分組讀、師引生讀、男女生讀等。
第三關:找發(fā)現(xiàn),談收獲。
“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是多大的搖籃啊!”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
2、自讀二、三小節(jié),邊讀邊圈畫文中描寫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詞語,整體感知內容。
四、拓展延伸,畫畫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關的闖關游戲(展開想象,仿寫句子)。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五、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完成第五關的闖關游戲。(我?guī)湍?,快回家)?BR> 1、通過連線,讓學生按照課文內容連線,體會動詞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夕陽()明月()星星()晚霞()草帽。
()蝴蝶()裙子()美景。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二
1.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1.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課前布置學生找原始森林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huán)境吧。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5.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6.指名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讀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
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畫畫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五、指導背誦,指導學生采用想像畫面的方法去背誦。邊背邊想森林的樣子,想像祖先的活動,做著動作,輔助背誦。
六、指導寫字。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三
《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末終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級進為主,節(jié)奏平穩(wěn)而有規(guī)律。歌曲充滿了溫馨,靜謐的氣氛。第二段開始時,出現(xiàn)了一個由附點四分音符構成的附點節(jié)奏,突出了搖的感覺,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與前面的音樂形成了小小的對比,使歌曲洋溢著母親對孩子無限溫存慈愛的萬千柔情。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完全重復,使歌曲前后呼應,自始至終處于安詳柔美的意境之中。
1、通過歌曲學習,了解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藝術魅力及情感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終身熱愛音樂的情感。
2、指導學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連貫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摯的愛,培養(yǎng)熱愛母親,熱愛生活的情感。
3、了解《搖籃曲》的曲式結構及這種歌曲體裁形式,體會它的風格特點,感受不同藝術形式演繹搖籃曲的不同魅力。
能用歌聲表達歌曲蘊含的情感。
裝飾音、附點音符的掌握。
有關舒伯特音樂作品cd光盤《搖籃曲》。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跡和有關故事。
體驗法,交流法、聽唱法、對比法。
以《搖籃曲》為本課中心,以音樂家舒伯特的故事為導火線,圍繞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為主線,在聽,唱,看,演中從音樂,戲劇、美術中感受,將知識與技能,情感與人文完美的結合滲透,體驗大師的藝術魅力,從而產生共鳴,激發(fā)情感,釋放情感。
一、故事引入,走進音樂大師的人生。
1、談母愛。
師:“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于母愛”
“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人和畫家是如何表現(xiàn)母愛的?!?BR> 2、欣賞有關搖籃曲的圖片,回憶自己的童年。
3、想象為圖畫選擇音樂應該是怎樣的?(速度、力度、情趣)。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搖籃曲。
4、故事一盤土豆激發(fā)情感,走進舒伯特。
師:“下面要聽到的歌曲就是一位偉大音樂家在菜單上寫下的一首搖籃曲,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就是―――奧地利譽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1、欣賞大師作品《搖籃曲》感受情緒、速度、力度。
2、采用聽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觀察旋律特點,發(fā)現(xiàn)重復句,了解曲式結構。
4、難點突破:(采用的方法:體驗式)。
a、感受搖籃“搖的的感覺”對比不帶附點和帶附點的不同,引導唱好附點節(jié)奏。
b、裝飾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啟發(fā)學生想象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心情怎么樣?裝飾音演唱自然、輕聲一帶而過的感覺。啟發(fā)學生邊演邊唱,邊體驗!
三、歌曲處理,情感體驗。
1、再次聆聽,想象歌曲意境(談談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體會母親的情感。
2、探討在聲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處理(自主發(fā)言)。
創(chuàng)造情境體驗情感,對比感受,在試驗中找尋美感。
要讓小寶寶入睡聲音應該怎么樣?力度是強還是柔?速度?演唱時媽媽的心情和內心的情感?(結合大師的要抒發(fā)的情感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師:“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親懷抱里的嬰兒,或想想自己的母親,感受、體會一下,帶著柔和甜美聲音,恬靜、舒緩地再次演唱這首《搖籃曲》。”
四、創(chuàng)設情境,戲劇演繹。
1、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母愛的情境(大膽表現(xiàn))。
2、生生,師生評價。
五、深化拓展,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搖籃曲》。
1、聆聽不同演奏形式的搖籃曲(合唱、小提琴,男女聲重唱等)。
2、談談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帶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師: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它那舒緩的旋律,讓我們愿意去聽,還可以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愛,以及美的存在。
六、釋放情感。
1、學生對媽媽說一句心里話。
3、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深深的愛再一次演唱這首《搖籃曲》結束。
七、課后延伸——進一步走進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創(chuàng)作靈感等方面。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四
一、識字與寫字
1、復習“一望無邊”等詞語,書寫“摘、掏”等2個字、
2、在語境中體會并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
二、閱讀與表達
3、拓展閱讀《孩子們在爭辯》,繼續(xù)訓練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體會想象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在語境中體會并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相機指導書寫“摘、掏”2個生字、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學難點]
1、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描述“掏鵲蛋”等畫面、
2、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讀文
(一)板書課題
(二)相機出示詞語
(三)整體讀文
二、展開想象,讀寫結合
(一)想象情境,朗讀練習
1、讀好問句
(1)學生自由練習讀問句
(2)指名讀并相機指導
2、讀出好奇
(1)學生注意“可曾”這個詞語,知道這是作者對祖先生活的好奇而進行的猜想、
(2)學生再讀,讀出猜想、好奇的感覺、
3、讀出畫面
(1)學生默讀,讀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
(2)關注詞語,想象畫面、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詞語、引導學生關注并積累動詞
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示范、
(3)交流想象,讀出畫面、
學生選擇一個試著說一說讀完詞語想到哪些畫面?學生互相交流、集體交流、
讀著這樣的詞語,眼前出現(xiàn)一幅幅畫面、
(4)回顧朗讀小詩的第2、3小節(jié)
(二)發(fā)揮想象,仿寫練習、
1、盡情想象,積累詞語、
學生發(fā)揮想象,仿照二、三小節(jié)說說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么?
學生集體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2、運用詞語,仿寫練習、
學生選擇一小節(jié)仿寫
3、展示作品,想象風暴、
展示學生作品,相機評價并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
三、拓展閱讀,延伸想象
(一)出示圖片,引導想象
1、出示斑馬,學生觀察,相機出示第1小節(jié)、
2、出示鳥和魚:看到什么?又會怎樣發(fā)問呢?學生集體交流、
3、回顧第1、2小節(jié),感受普通事物引發(fā)的想象、
(二)自由閱讀,再次想象
1、孩子們又會怎樣爭辯呢?學生完整朗讀這首詩《孩子們的爭辯》、
2、相機出示圖片,學生交流孩子們還會爭辯什么、課后和爸爸媽媽、同學們交流一下、
過渡:看來想象源于我們的好奇心,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之心,善于觀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都會引發(fā)我們神奇的想象呢!
四、回歸文本,放飛想象
(一)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2、推薦閱讀主題閱讀叢書《發(fā)現(xiàn)老祖宗》和《倉頡造字》等文章、
(二)積累詞語
1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積累一組表示動作的詞語;
2學生練習詞語搭配的連線;
3生字“摘、掏”書寫指導、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五
聽賞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平穩(wěn)、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形象。
聽辨兩首不同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共同的音樂特點------旋律抒情恬美,節(jié)奏富有動蕩感。
磁帶、錄音機。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1、導入:
(1)、請學生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2)、請學生根據歌曲描繪得已經搭出美麗的意境。
(3)、提問:在這美麗的夜晚你會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課題。
3、聽賞音樂家舒伯特作曲的《搖籃曲》。
提問:說說樂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感覺?
4、教師簡單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樣的方式聽賞莫扎特作曲的《搖籃曲》。
6、復聽兩首樂曲。
(1)、出示兩首歌曲的歌詞,請學生輕聲朗讀。
(2)、邊聽邊左右搖晃身體。
(3)、師生相互交流感受。
7、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即興表演搖搖籃或是紅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教學拓展:
教師請學生集體聆聽我國著名音樂家汪玲作曲的《搖籃曲》和印度兒童歌曲《搖籃曲》。
四、總結、結束。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六
本單元圍繞“世界之初”的主題編排了《祖先的搖籃》《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羿射九日》三篇課文,涵蓋詩歌、故事、神話,語言富有童趣,想象豐富。
本冊第二單元學習了“讀句子,想象畫面”,第四單元學習“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本單元教學重點是“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三個單元的學習都指向“想象”,從展開想象到寫下想象;通過想象,從理解句子內容到理解課文內容,體現(xiàn)了思維訓練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發(fā)展過程。
字詞句:
1、認識53個生字,會寫26個字。
2、能借助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兩點水和三點水所代表的不同意義,能區(qū)分這些偏旁相似的漢字表示的意思。
3、會寫36個詞語。能結合語境體會表示動作的詞語的恰當運用;積累與快慢有關的近義詞語,能選用詞語說句子。
4、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閱讀:
1、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2、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照《祖先的搖籃》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能感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據提示說出自己想象的內容。能根據表格的提示講《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覺得神奇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背誦古詩《舟夜書所見》。
4、自主閱讀《李時珍》,了解李時珍和他編寫《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
表達:
1、能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清楚,注意說話的速度,讓別人聽清楚講的內容。
2、能認真聽,了解別人講的主要內容。
《祖先的搖籃》
課文以兒童的視角,通過好奇發(fā)問,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質樸、自由的生活場景。插圖充滿生命的綠色,生機盎然,有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并為學生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關注課題:《祖先的搖籃》從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從搖籃入手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膽想象,在詩歌中去感受動詞使用的恰當。
關注課文: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拔覀兊淖嫦瓤稍谶@些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嗎?”生動描繪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場景,極具畫面感疑問的句式,盡顯兒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額個性?!罢?、掏、逗、采、捉、逮”等詞語的運用,既準確又形象,兒童情趣溢于言表,這些詞語也為學生的表達提供給了范例。
關注生字:本課要書寫的9個字中,“祖、啊、濃、摘、掏、憶”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左右兩部分的寬窄、高低關系?!白妗弊笥一镜葘挘渌侄际亲笳覍?。“祖、憶”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寫對示字旁,“濃”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邊不能寫成“商”字?!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4、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搖籃是什么?出示課件1:
2、引入課文:今我們就來學習《祖先的搖籃》?出示課件2:
(板書:祖先的搖籃)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課文: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呢?讓我們快去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請同學們排火車讀一讀這些生字。出示課件3:
3、回歸詞語:把這些生字送回詞語中,還能準確的讀出來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不熟練的就多讀幾遍。出示課件4:
4、提出要求,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課件5、6
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指導書寫
1、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出示課件7:
(1)引導觀察:這9個字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總結規(guī)律:
左邊六個字是左右結構?!白妗?、摘、掏、憶”5個字都是左窄右寬。“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構成,“口”和“阝”要寫在豎中線左側,和“可”字寬度大致相等。
右邊三個是上下結構?!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2、書寫練習:請同學們描一寫二,注意握筆和坐姿。
四、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和父母說一說。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3、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一、談話導入
引導交流: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呢?出示課件8
二、品讀第1小節(jié)
1、自由朗讀,引導思考: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出示課件9
2、指名朗讀,引導思考: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的?出示課件10
3、指導朗讀:祖先的搖籃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
三、品讀第2小節(jié)
2、小組討論:我們的祖先在搖籃里做什么呢?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在課文里畫出來。
出示課件12
3、體會動詞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鵲蛋”換成“拿鵲蛋”可以嗎?出示課件13
小結:“掏”不僅用得準確,而且寫得很有趣味,一讀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樹上套鵲蛋的有趣情景。
(3)指導朗讀: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太有意思了,咱們做著動作讀一讀。出示課件15
4、品讀問句
(1)理解“可曾”:從哪個詞語可以知道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課件16
(2)指導朗讀:“我”對祖先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埻瑢W們帶著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來讀一讀第二小節(jié)。
5、展開想象
(1)展開想象,討論交流:我們的祖先在這個搖籃里還會去哪兒?還會做些什么?
出示課件17
四、品讀第3小節(jié)
2、交流分享:你覺得孩子們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課件19
3、指導朗讀:孩子們在搖籃里的生活也是這么快樂呀!把他們的快樂讀出來吧!
4、展開想象:在祖先的搖籃里,孩子們還會做什么?出示課件20
五、品讀第4小節(jié)
3、指導朗讀:作者對它充滿了向往,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感嘆:啊,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那么美好,那么遙遠……請同學們帶著這份情感來讀一讀。
六、回顧全文
1、思考:爺爺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出示課件23
2、朗讀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
詩歌常給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所以教學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理解動詞使用之妙,并展開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識字教學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二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識字寫字能力,如何增強學生興趣,更加高效的識字寫字將是未來思考的重中之重。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七
1.正確認讀六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huán)境吧。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討論人類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1.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2.你畫出了哪些生字并組詞。
3.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4.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5.質疑:
1.讀課文回答人類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我們人類的祖先當時在怎樣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1.自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八
字詞句:
1、認識53個生字,會寫26個字。
2、能借助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兩點水和三點水所代表的不同意義,能區(qū)分這些偏旁相似的漢字表示的意思。
3、會寫36個詞語。能結合語境體會表示動作的詞語的恰當運用;
積累與快慢有關的近義詞語,能選用詞語說句子。
4、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閱讀:
1、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2、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照《祖先的搖籃》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能感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據提示說出自己想象的內容。能根據表格的提示講《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覺得神奇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背誦古詩《舟夜書所見》。
4、自主閱讀《李時珍》,了解李時珍和他編寫《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
表達:
1、能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清楚,注意說話的速度,讓別人聽清楚講的內容。
2、能認真聽,了解別人講的主要內容。
【課前解析】。
課文以兒童的視角,通過好奇發(fā)問,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質樸、自由的生活場景。插圖充滿生命的綠色,生機盎然,有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并為學生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關注課題:《祖先的搖籃》從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從搖籃入手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膽想象,在詩歌中去感受動詞使用的恰當。
關注課文: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拔覀兊淖嫦瓤稍谶@些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嗎?”生動描繪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場景,極具畫面感疑問的句式,盡顯兒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額個性?!罢?、掏、逗、采、捉、逮”等詞語的運用,既準確又形象,兒童情趣溢于言表,這些詞語也為學生的表達提供給了范例。
關注生字:本課要書寫的9個字中,“祖、啊、濃、摘、掏、憶”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左右兩部分的寬窄、高低關系?!白妗弊笥一镜葘?,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寬?!白?、憶”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寫對示字旁,“濃”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邊不能寫成“商”字?!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教學目標】。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4、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教學重點】。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學難點】。
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搖籃是什么?出示課件1:
2、引入課文:今我們就來學習《祖先的搖籃》?出示課件2:(板書:祖先的搖籃)。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課文: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呢?讓我們快去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請同學們排火車讀一讀這些生字。出示課件3:
3、回歸詞語:把這些生字送回詞語中,還能準確的讀出來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不熟練的就多讀幾遍。出示課件4:
4、提出要求,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課件5、6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指導書寫1、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出示課件7:
(1)引導觀察:這9個字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總結規(guī)律:
左邊六個字是左右結構?!白?、濃、摘、掏、憶”5個字都是左窄右寬?!鞍 弊钟勺笾杏胰糠謽嫵桑翱凇焙汀摆狻币獙懺谪Q中線左側,和“可”字寬度大致相等。
右邊三個是上下結構?!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2、書寫練習:請同學們描一寫二,注意握筆和坐姿。
四、布置作業(yè)朗讀課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和父母說一說。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內容:
1、欣賞舒柏特作品:《鱒魚》。
2、介紹音樂家舒柏特。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鱒魚》,感受歌曲中因調式的轉換而造成的情緒與氣氛的變化,以及初步認識伴奏在塑造音樂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擴大學生音樂視野。
教學重點:欣賞舒柏特作品:《鱒魚》。
教學難點:欣賞舒柏特作品:《鱒魚》。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同前節(jié)。
二、檢查復習:
集體有感情的齊唱歌曲《搖籃曲》。
三、欣賞《鱒魚》。
1、教師介紹《鱒魚》:
同《搖籃曲》一樣,《鱒魚》也是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這首樂曲作于18夏天,當時舒柏特20歲。這是一首樂曲頗受人們喜愛的.活潑、抒情的歌曲。歌詞取自詩人舒巴爾特的一首浪漫詩,表達了詩人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
據說歌曲中將統(tǒng)治者比做?將小魚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
2、初聽樂曲。請同學們說說歌曲的三段分別說了什么?
(第一段一群鱒魚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戲。
第二段漁夫悄悄的站在河邊釣魚,鱒魚不上他的鉤。
第三段狡猾的漁夫把河水攪渾,小鱒魚受騙上鉤)。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復聽《鱒魚》,請同學完成聽聽想想,
并討論:鱒魚代表什么?漁夫代表什么?這首歌曲表達了什么寓意?
四、欣賞討論。
1、請每組派出代表上臺來介紹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評委給每小組得分。
3、加分題:
想要得到這部分分的同學,還可以每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樂曲,并簡單做一個評述。
4、匯總得分,得出優(yōu)勝組。
五、教師小結:
(若學生介紹的舒柏特知識不夠豐富,教師可做補充,見教參)。
板書設計:鱒魚。
第一段一群鱒魚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戲。
第二段漁夫悄悄的站在河邊釣魚,鱒魚不上他的鉤。
第三段狡猾的漁夫把河水攪渾,小鱒魚受騙上鉤。
表現(xiàn)了漁夫殘忍的感情和緊張的氣氛。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
綜合課或多媒體綜合課(第二課時)。
綜合課:鋼琴,電教板,錄音機及磁帶,dvd機,圖片,掛圖,有不同他的畫,自己準備的道具。
電腦,課件,投影大屏幕,鋼琴或電子琴。
1、了解音樂速度對歌曲表達的重要作用以及簡單的運用。
1、通過不同的歌曲片段的回顧,使學生掌握音樂速度對歌曲感情表達的重要性。
2、學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能用慢速體會歌詞意境。并能用深情,輕柔的歌聲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寧靜的,和諧的,溫馨的畫面。并鼓勵學生要尊老愛幼,并養(yǎng)成關愛它人的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即興創(chuàng)編舞蹈及表演的能力。
掌握速度在歌曲中的運用的重要性。并能即興情境表演。
(一)課前活動部分。
利用多媒體觀看一段錄像(錄像中的學生沒有一個好習慣,采用反面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本課的學習內容做好鋪墊。使學生產生懸念。從而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沒有多媒體,可要求幾位同學現(xiàn)場表演媽媽睡著后,自己的一言一行,反面的)。
(二)新課教學部分。
1、師生問好。
3、請看大屏幕或黑板。
(1)放出媽媽熟睡后有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正在幫媽媽蓋被子的場景。電腦解說:“小南幫媽媽蓋完被子后,覺得做了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想著想著就哼起了歌兒。”接著放出歌曲《唱給他的搖籃曲》。讓學生在輕柔,寧靜的環(huán)境下欣賞完第一遍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方法:在欣賞過程中多媒體的'畫面出現(xiàn)小南關心他的不同動作和表情神態(tài)。(與課前觀看的錄像內容進行對比)。
(2)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和演唱形式。提醒學生在唱到四分休止符和連音線的地方要唱好。讓學生比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對比及思考如何進行感情的處理。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那段歌詞。
方法:可小聲放歌曲的伴奏音樂,老師要引導深情,慢速讀。
(5)用“”模唱歌曲的旋律。
方法:看著大屏幕畫面,小聲地用氣息墊住,頂著模唱。
方法:教師唱詞,學生唱譜.第一段,然后教師用鋼琴伴奏,學生自學第二,三段歌詞。
(7)突出重難點.唱出有四分休止符和連音線的句子及掌握結束詞“”的演唱.
(8)用深情,輕柔,溫馨的感情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方法:分組演唱,每一段用一種速度,由學生回答唱完歌曲后的感受.對回答問題好的一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9)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遇到同樣的事會怎么辦.并創(chuàng)編第二,三段歌詞.同時參考屏幕上欣賞到的畫面用自己的道具自編自演.把你心中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如:“看著媽媽笑,坐下了,心里哼著他的歌,媽媽聽到了,睡得更熟,更香了”
(10)感受他媽媽的歌的唱法。
方法:看大屏幕(或聽錄音),欣賞或回顧《媽媽的心》《魯冰花》《媽媽的吻》等歌曲片段,模仿《媽媽的歌》自創(chuàng)歌詞.
(11)德育教育。
方法:請學生看屏幕再現(xiàn)媽媽伏在桌上睡著了的情景,童聲童語解說:“媽媽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回到家中也應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應學會關心媽媽,關愛他人,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媽媽,回報祖國.”
(三)小結部分。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唱給誰的歌?
2、《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它應用怎樣的情緒,力度,速度演唱?
(四)布置作業(yè)。
1、請學生模仿《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自編歌詞《唱給爸爸的歌》.
2、回家后把《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唱給媽媽聽.讓媽媽簽字.
(五)教學后記。
1、學生對音樂速度在歌曲處理中的運用了解甚佳.
2、學生對深情,輕柔的歌聲唱法掌握還不夠到位.應要堅持每天深呼吸,練氣息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往往有其心而無其力)。
3、自從運用《走進音樂世界》新課程后.學生對創(chuàng)編歌詞和舞蹈動作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即興情境表演的能力,達到了新課程中創(chuàng)作實踐的要求.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一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學習第1小節(jié)。(課件)。
課題質疑: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請同學們朗讀第1小節(jié)。
1、全班讀第1小節(jié),說說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的。
2、抓住“多大、一望無邊、遮住”,體會搖籃的大。
3、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二)小組合作學習第2、3小節(jié)。(課件)。
1、嬰兒在搖籃中生活、成長,那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這個搖籃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組討論討論,把表示動作的詞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匯報。
表示動作的詞有:摘、掏、看、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讀。
4、指導朗讀。
(1)練讀第2、3小節(jié)。
(2)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jié)。
(3)填空背誦。(課件)。
(三)學習課文第4小節(jié)。(課件)。
1、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x),是(x)的搖籃。
那(x),是(x)的搖籃。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1、學完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象,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板書設計】。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教學反思】。
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讀訓練中,采用音樂、畫面等多種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場景,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拓展延伸】。
吳珹,上海崇明人,196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河北省文化廳研究室副主任、副廳長。河北省歌詞研究會首屆會長,河北省老年文藝協(xié)會第二屆主席。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兒童散文詩集《美麗的童心》《蒲公英》《荷葉上的露珠》和游記《亞澳美歐見聞》等。
【教學隨筆】。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二
1.會認“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生字。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2、3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1.識記生字詞,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讀好第2、3小節(jié)中的問句。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搖籃嗎?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歌《祖先的搖籃》。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講解“祖”)。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讀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標注小節(jié)號,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小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2.教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1.請4名同學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思考: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生交流,師補充)。
3.思考: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當作我們祖先的搖籃呢?他們會在搖籃里干什么呢?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畫一畫。
(1)出示:摘野果,掏鵲蛋,逗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2)這些詞你能表演一下嗎?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這些事情,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快樂、自由)。
(3)誰能讀出這樣的感受?指名讀第2、3節(jié),師評價,男女生合作讀。2.照樣子,說句子。
四、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一、復習鞏固,引出新課。
1.復習生字、詞語。
2.上節(jié)課,我們體會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樂,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
二、研讀課文,合作學習。
1.課件出示最后一節(jié),齊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1)引導學生理解“蒼蒼茫?!保?lián)系第1節(jié)中“一望無邊”理解。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示原始森林圖片,感受遼闊、茂密)。
(3)大家現(xiàn)在說說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結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長的地方)。
(4)說一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不被污染?(保護環(huán)境)。
2.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配樂)。
三、拓展延伸。
1.讓我們也展開想象,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中會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節(jié)或第3小節(jié)說一說。如果學生有困難,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第3題的詞語展開想象。
2.如果我們站在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面前,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樂)。
《祖先的搖籃》是一首詩,詩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三
1、能按要求預習課文,邊讀邊思。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搖籃、蒼蒼茫茫、文明、博物館、神圣”等詞語的意思。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試著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按要求預習課文,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先預習課文,明確預習要求:
(1)有感情地把詩歌朗讀幾遍;。
(2)自學生字新詞,思考:搖籃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難問題。
(4)根據需要和可能搜集有關資料。
2、學生預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2)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抽讀。
(3)提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師:你在預習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復習預習方法。
師: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預習的方法。
齊讀。
3、研讀詩歌的第一章節(jié)。
(1)出示圖片內容:
屏幕上顯現(xiàn)出森林里廣闊深邃、濃烈粗獷的多姿多彩畫面。
(2)談話引導:
生: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板書:原始森林。
畫面顯示“原始森林的蒼蒼茫茫”。
師:說說這些圖片給你什么感受?
生:面積大、一望無邊,那濃郁的樹陰,碧綠碧綠、清涼清涼。
4、過渡: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這蒼茫的大森林,去尋找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吧!
課后小結。
三、復習鞏固。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第一章節(jié)。
3、背誦第一章節(jié)。
課后習題。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搖籃濃綠賽跑遙遠蒼蒼茫茫、地久天長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館。
3、根據課文內容寫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起點),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館)。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一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4、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具準備】ppt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圖片展示,引入新課:
展示原始森林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huán)境吧。
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學生朗讀課文,完成第一關的闖關游戲(爬樓梯、摘紅旗)。
1、自讀課文,標出小節(jié),圈出生字。
2、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和詞語,看哪列小火車能順利闖關,摘得小紅旗)。
三、朗讀、理解課文。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完成第二關和第三關的闖關游戲。
第二關:讀課文,我最棒!
讓學生自由朗讀,選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老師相機指導朗讀。比如:朗讀第一小節(jié),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朗讀第二、三小節(jié),要采取想象畫面、讀中感悟的方式。重點指導第二、三小節(jié)的問句。(語調應輕松活潑,還要讀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語音應稍微延長些,呈現(xiàn)出回憶、思索的感覺。理解“可曾”一詞的含義,體會這里的問句是一種自我詢問和猜想,入情入境,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覺。)。
采取多種形式讀。師范讀、指名讀、分組讀、師引生讀、男女生讀等。
第三關:找發(fā)現(xiàn),談收獲。
“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是多大的搖籃啊!”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
2、自讀二、三小節(jié),邊讀邊圈畫文中描寫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詞語,整體感知內容。
四、拓展延伸,畫畫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關的闖關游戲(展開想象,仿寫句子)。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五、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完成第五關的闖關游戲。(我?guī)湍?,快回家)?BR> 1、通過連線,讓學生按照課文內容連線,體會動詞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夕陽()明月()星星()晚霞()草帽。
()蝴蝶()裙子()美景。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二
1.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1.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課前布置學生找原始森林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huán)境吧。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5.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6.指名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讀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
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畫畫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五、指導背誦,指導學生采用想像畫面的方法去背誦。邊背邊想森林的樣子,想像祖先的活動,做著動作,輔助背誦。
六、指導寫字。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三
《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末終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級進為主,節(jié)奏平穩(wěn)而有規(guī)律。歌曲充滿了溫馨,靜謐的氣氛。第二段開始時,出現(xiàn)了一個由附點四分音符構成的附點節(jié)奏,突出了搖的感覺,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與前面的音樂形成了小小的對比,使歌曲洋溢著母親對孩子無限溫存慈愛的萬千柔情。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完全重復,使歌曲前后呼應,自始至終處于安詳柔美的意境之中。
1、通過歌曲學習,了解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藝術魅力及情感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終身熱愛音樂的情感。
2、指導學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連貫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摯的愛,培養(yǎng)熱愛母親,熱愛生活的情感。
3、了解《搖籃曲》的曲式結構及這種歌曲體裁形式,體會它的風格特點,感受不同藝術形式演繹搖籃曲的不同魅力。
能用歌聲表達歌曲蘊含的情感。
裝飾音、附點音符的掌握。
有關舒伯特音樂作品cd光盤《搖籃曲》。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跡和有關故事。
體驗法,交流法、聽唱法、對比法。
以《搖籃曲》為本課中心,以音樂家舒伯特的故事為導火線,圍繞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為主線,在聽,唱,看,演中從音樂,戲劇、美術中感受,將知識與技能,情感與人文完美的結合滲透,體驗大師的藝術魅力,從而產生共鳴,激發(fā)情感,釋放情感。
一、故事引入,走進音樂大師的人生。
1、談母愛。
師:“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于母愛”
“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人和畫家是如何表現(xiàn)母愛的?!?BR> 2、欣賞有關搖籃曲的圖片,回憶自己的童年。
3、想象為圖畫選擇音樂應該是怎樣的?(速度、力度、情趣)。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搖籃曲。
4、故事一盤土豆激發(fā)情感,走進舒伯特。
師:“下面要聽到的歌曲就是一位偉大音樂家在菜單上寫下的一首搖籃曲,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就是―――奧地利譽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1、欣賞大師作品《搖籃曲》感受情緒、速度、力度。
2、采用聽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觀察旋律特點,發(fā)現(xiàn)重復句,了解曲式結構。
4、難點突破:(采用的方法:體驗式)。
a、感受搖籃“搖的的感覺”對比不帶附點和帶附點的不同,引導唱好附點節(jié)奏。
b、裝飾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啟發(fā)學生想象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心情怎么樣?裝飾音演唱自然、輕聲一帶而過的感覺。啟發(fā)學生邊演邊唱,邊體驗!
三、歌曲處理,情感體驗。
1、再次聆聽,想象歌曲意境(談談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體會母親的情感。
2、探討在聲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處理(自主發(fā)言)。
創(chuàng)造情境體驗情感,對比感受,在試驗中找尋美感。
要讓小寶寶入睡聲音應該怎么樣?力度是強還是柔?速度?演唱時媽媽的心情和內心的情感?(結合大師的要抒發(fā)的情感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師:“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親懷抱里的嬰兒,或想想自己的母親,感受、體會一下,帶著柔和甜美聲音,恬靜、舒緩地再次演唱這首《搖籃曲》。”
四、創(chuàng)設情境,戲劇演繹。
1、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母愛的情境(大膽表現(xiàn))。
2、生生,師生評價。
五、深化拓展,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搖籃曲》。
1、聆聽不同演奏形式的搖籃曲(合唱、小提琴,男女聲重唱等)。
2、談談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帶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師: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它那舒緩的旋律,讓我們愿意去聽,還可以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愛,以及美的存在。
六、釋放情感。
1、學生對媽媽說一句心里話。
3、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深深的愛再一次演唱這首《搖籃曲》結束。
七、課后延伸——進一步走進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創(chuàng)作靈感等方面。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四
一、識字與寫字
1、復習“一望無邊”等詞語,書寫“摘、掏”等2個字、
2、在語境中體會并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
二、閱讀與表達
3、拓展閱讀《孩子們在爭辯》,繼續(xù)訓練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體會想象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在語境中體會并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相機指導書寫“摘、掏”2個生字、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學難點]
1、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描述“掏鵲蛋”等畫面、
2、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讀文
(一)板書課題
(二)相機出示詞語
(三)整體讀文
二、展開想象,讀寫結合
(一)想象情境,朗讀練習
1、讀好問句
(1)學生自由練習讀問句
(2)指名讀并相機指導
2、讀出好奇
(1)學生注意“可曾”這個詞語,知道這是作者對祖先生活的好奇而進行的猜想、
(2)學生再讀,讀出猜想、好奇的感覺、
3、讀出畫面
(1)學生默讀,讀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
(2)關注詞語,想象畫面、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詞語、引導學生關注并積累動詞
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示范、
(3)交流想象,讀出畫面、
學生選擇一個試著說一說讀完詞語想到哪些畫面?學生互相交流、集體交流、
讀著這樣的詞語,眼前出現(xiàn)一幅幅畫面、
(4)回顧朗讀小詩的第2、3小節(jié)
(二)發(fā)揮想象,仿寫練習、
1、盡情想象,積累詞語、
學生發(fā)揮想象,仿照二、三小節(jié)說說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么?
學生集體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2、運用詞語,仿寫練習、
學生選擇一小節(jié)仿寫
3、展示作品,想象風暴、
展示學生作品,相機評價并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
三、拓展閱讀,延伸想象
(一)出示圖片,引導想象
1、出示斑馬,學生觀察,相機出示第1小節(jié)、
2、出示鳥和魚:看到什么?又會怎樣發(fā)問呢?學生集體交流、
3、回顧第1、2小節(jié),感受普通事物引發(fā)的想象、
(二)自由閱讀,再次想象
1、孩子們又會怎樣爭辯呢?學生完整朗讀這首詩《孩子們的爭辯》、
2、相機出示圖片,學生交流孩子們還會爭辯什么、課后和爸爸媽媽、同學們交流一下、
過渡:看來想象源于我們的好奇心,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之心,善于觀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都會引發(fā)我們神奇的想象呢!
四、回歸文本,放飛想象
(一)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2、推薦閱讀主題閱讀叢書《發(fā)現(xiàn)老祖宗》和《倉頡造字》等文章、
(二)積累詞語
1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積累一組表示動作的詞語;
2學生練習詞語搭配的連線;
3生字“摘、掏”書寫指導、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五
聽賞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平穩(wěn)、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形象。
聽辨兩首不同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共同的音樂特點------旋律抒情恬美,節(jié)奏富有動蕩感。
磁帶、錄音機。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1、導入:
(1)、請學生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2)、請學生根據歌曲描繪得已經搭出美麗的意境。
(3)、提問:在這美麗的夜晚你會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課題。
3、聽賞音樂家舒伯特作曲的《搖籃曲》。
提問:說說樂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感覺?
4、教師簡單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樣的方式聽賞莫扎特作曲的《搖籃曲》。
6、復聽兩首樂曲。
(1)、出示兩首歌曲的歌詞,請學生輕聲朗讀。
(2)、邊聽邊左右搖晃身體。
(3)、師生相互交流感受。
7、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即興表演搖搖籃或是紅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教學拓展:
教師請學生集體聆聽我國著名音樂家汪玲作曲的《搖籃曲》和印度兒童歌曲《搖籃曲》。
四、總結、結束。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六
本單元圍繞“世界之初”的主題編排了《祖先的搖籃》《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羿射九日》三篇課文,涵蓋詩歌、故事、神話,語言富有童趣,想象豐富。
本冊第二單元學習了“讀句子,想象畫面”,第四單元學習“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本單元教學重點是“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三個單元的學習都指向“想象”,從展開想象到寫下想象;通過想象,從理解句子內容到理解課文內容,體現(xiàn)了思維訓練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發(fā)展過程。
字詞句:
1、認識53個生字,會寫26個字。
2、能借助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兩點水和三點水所代表的不同意義,能區(qū)分這些偏旁相似的漢字表示的意思。
3、會寫36個詞語。能結合語境體會表示動作的詞語的恰當運用;積累與快慢有關的近義詞語,能選用詞語說句子。
4、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閱讀:
1、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2、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照《祖先的搖籃》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能感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據提示說出自己想象的內容。能根據表格的提示講《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覺得神奇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背誦古詩《舟夜書所見》。
4、自主閱讀《李時珍》,了解李時珍和他編寫《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
表達:
1、能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清楚,注意說話的速度,讓別人聽清楚講的內容。
2、能認真聽,了解別人講的主要內容。
《祖先的搖籃》
課文以兒童的視角,通過好奇發(fā)問,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質樸、自由的生活場景。插圖充滿生命的綠色,生機盎然,有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并為學生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關注課題:《祖先的搖籃》從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從搖籃入手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膽想象,在詩歌中去感受動詞使用的恰當。
關注課文: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拔覀兊淖嫦瓤稍谶@些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嗎?”生動描繪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場景,極具畫面感疑問的句式,盡顯兒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額個性?!罢?、掏、逗、采、捉、逮”等詞語的運用,既準確又形象,兒童情趣溢于言表,這些詞語也為學生的表達提供給了范例。
關注生字:本課要書寫的9個字中,“祖、啊、濃、摘、掏、憶”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左右兩部分的寬窄、高低關系?!白妗弊笥一镜葘挘渌侄际亲笳覍?。“祖、憶”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寫對示字旁,“濃”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邊不能寫成“商”字?!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4、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搖籃是什么?出示課件1:
2、引入課文:今我們就來學習《祖先的搖籃》?出示課件2:
(板書:祖先的搖籃)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課文: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呢?讓我們快去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請同學們排火車讀一讀這些生字。出示課件3:
3、回歸詞語:把這些生字送回詞語中,還能準確的讀出來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不熟練的就多讀幾遍。出示課件4:
4、提出要求,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課件5、6
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指導書寫
1、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出示課件7:
(1)引導觀察:這9個字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總結規(guī)律:
左邊六個字是左右結構?!白妗?、摘、掏、憶”5個字都是左窄右寬。“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構成,“口”和“阝”要寫在豎中線左側,和“可”字寬度大致相等。
右邊三個是上下結構?!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2、書寫練習:請同學們描一寫二,注意握筆和坐姿。
四、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和父母說一說。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3、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一、談話導入
引導交流: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呢?出示課件8
二、品讀第1小節(jié)
1、自由朗讀,引導思考: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出示課件9
2、指名朗讀,引導思考: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的?出示課件10
3、指導朗讀:祖先的搖籃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
三、品讀第2小節(jié)
2、小組討論:我們的祖先在搖籃里做什么呢?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在課文里畫出來。
出示課件12
3、體會動詞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鵲蛋”換成“拿鵲蛋”可以嗎?出示課件13
小結:“掏”不僅用得準確,而且寫得很有趣味,一讀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樹上套鵲蛋的有趣情景。
(3)指導朗讀: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太有意思了,咱們做著動作讀一讀。出示課件15
4、品讀問句
(1)理解“可曾”:從哪個詞語可以知道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課件16
(2)指導朗讀:“我”對祖先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埻瑢W們帶著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來讀一讀第二小節(jié)。
5、展開想象
(1)展開想象,討論交流:我們的祖先在這個搖籃里還會去哪兒?還會做些什么?
出示課件17
四、品讀第3小節(jié)
2、交流分享:你覺得孩子們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課件19
3、指導朗讀:孩子們在搖籃里的生活也是這么快樂呀!把他們的快樂讀出來吧!
4、展開想象:在祖先的搖籃里,孩子們還會做什么?出示課件20
五、品讀第4小節(jié)
3、指導朗讀:作者對它充滿了向往,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感嘆:啊,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那么美好,那么遙遠……請同學們帶著這份情感來讀一讀。
六、回顧全文
1、思考:爺爺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出示課件23
2、朗讀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
詩歌常給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所以教學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理解動詞使用之妙,并展開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識字教學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二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識字寫字能力,如何增強學生興趣,更加高效的識字寫字將是未來思考的重中之重。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七
1.正確認讀六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huán)境吧。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討論人類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1.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2.你畫出了哪些生字并組詞。
3.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4.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5.質疑:
1.讀課文回答人類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我們人類的祖先當時在怎樣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1.自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八
字詞句:
1、認識53個生字,會寫26個字。
2、能借助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兩點水和三點水所代表的不同意義,能區(qū)分這些偏旁相似的漢字表示的意思。
3、會寫36個詞語。能結合語境體會表示動作的詞語的恰當運用;
積累與快慢有關的近義詞語,能選用詞語說句子。
4、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閱讀:
1、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2、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照《祖先的搖籃》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能感受《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據提示說出自己想象的內容。能根據表格的提示講《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覺得神奇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背誦古詩《舟夜書所見》。
4、自主閱讀《李時珍》,了解李時珍和他編寫《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
表達:
1、能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清楚,注意說話的速度,讓別人聽清楚講的內容。
2、能認真聽,了解別人講的主要內容。
【課前解析】。
課文以兒童的視角,通過好奇發(fā)問,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質樸、自由的生活場景。插圖充滿生命的綠色,生機盎然,有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并為學生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關注課題:《祖先的搖籃》從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從搖籃入手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膽想象,在詩歌中去感受動詞使用的恰當。
關注課文: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拔覀兊淖嫦瓤稍谶@些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嗎?”生動描繪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場景,極具畫面感疑問的句式,盡顯兒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額個性?!罢?、掏、逗、采、捉、逮”等詞語的運用,既準確又形象,兒童情趣溢于言表,這些詞語也為學生的表達提供給了范例。
關注生字:本課要書寫的9個字中,“祖、啊、濃、摘、掏、憶”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左右兩部分的寬窄、高低關系?!白妗弊笥一镜葘?,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寬?!白?、憶”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寫對示字旁,“濃”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邊不能寫成“商”字?!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教學目標】。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4、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教學重點】。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教學難點】。
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搖籃是什么?出示課件1:
2、引入課文:今我們就來學習《祖先的搖籃》?出示課件2:(板書:祖先的搖籃)。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課文: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呢?讓我們快去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請同學們排火車讀一讀這些生字。出示課件3:
3、回歸詞語:把這些生字送回詞語中,還能準確的讀出來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不熟練的就多讀幾遍。出示課件4:
4、提出要求,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課件5、6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指導書寫1、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出示課件7:
(1)引導觀察:這9個字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總結規(guī)律:
左邊六個字是左右結構?!白?、濃、摘、掏、憶”5個字都是左窄右寬?!鞍 弊钟勺笾杏胰糠謽嫵桑翱凇焙汀摆狻币獙懺谪Q中線左側,和“可”字寬度大致相等。
右邊三個是上下結構?!巴?、藍、賽”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結構相對復雜。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關系,各部分要寫得緊湊。
2、書寫練習:請同學們描一寫二,注意握筆和坐姿。
四、布置作業(yè)朗讀課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和父母說一說。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內容:
1、欣賞舒柏特作品:《鱒魚》。
2、介紹音樂家舒柏特。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鱒魚》,感受歌曲中因調式的轉換而造成的情緒與氣氛的變化,以及初步認識伴奏在塑造音樂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擴大學生音樂視野。
教學重點:欣賞舒柏特作品:《鱒魚》。
教學難點:欣賞舒柏特作品:《鱒魚》。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同前節(jié)。
二、檢查復習:
集體有感情的齊唱歌曲《搖籃曲》。
三、欣賞《鱒魚》。
1、教師介紹《鱒魚》:
同《搖籃曲》一樣,《鱒魚》也是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這首樂曲作于18夏天,當時舒柏特20歲。這是一首樂曲頗受人們喜愛的.活潑、抒情的歌曲。歌詞取自詩人舒巴爾特的一首浪漫詩,表達了詩人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
據說歌曲中將統(tǒng)治者比做?將小魚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
2、初聽樂曲。請同學們說說歌曲的三段分別說了什么?
(第一段一群鱒魚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戲。
第二段漁夫悄悄的站在河邊釣魚,鱒魚不上他的鉤。
第三段狡猾的漁夫把河水攪渾,小鱒魚受騙上鉤)。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復聽《鱒魚》,請同學完成聽聽想想,
并討論:鱒魚代表什么?漁夫代表什么?這首歌曲表達了什么寓意?
四、欣賞討論。
1、請每組派出代表上臺來介紹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評委給每小組得分。
3、加分題:
想要得到這部分分的同學,還可以每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樂曲,并簡單做一個評述。
4、匯總得分,得出優(yōu)勝組。
五、教師小結:
(若學生介紹的舒柏特知識不夠豐富,教師可做補充,見教參)。
板書設計:鱒魚。
第一段一群鱒魚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戲。
第二段漁夫悄悄的站在河邊釣魚,鱒魚不上他的鉤。
第三段狡猾的漁夫把河水攪渾,小鱒魚受騙上鉤。
表現(xiàn)了漁夫殘忍的感情和緊張的氣氛。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
綜合課或多媒體綜合課(第二課時)。
綜合課:鋼琴,電教板,錄音機及磁帶,dvd機,圖片,掛圖,有不同他的畫,自己準備的道具。
電腦,課件,投影大屏幕,鋼琴或電子琴。
1、了解音樂速度對歌曲表達的重要作用以及簡單的運用。
1、通過不同的歌曲片段的回顧,使學生掌握音樂速度對歌曲感情表達的重要性。
2、學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能用慢速體會歌詞意境。并能用深情,輕柔的歌聲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寧靜的,和諧的,溫馨的畫面。并鼓勵學生要尊老愛幼,并養(yǎng)成關愛它人的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即興創(chuàng)編舞蹈及表演的能力。
掌握速度在歌曲中的運用的重要性。并能即興情境表演。
(一)課前活動部分。
利用多媒體觀看一段錄像(錄像中的學生沒有一個好習慣,采用反面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本課的學習內容做好鋪墊。使學生產生懸念。從而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沒有多媒體,可要求幾位同學現(xiàn)場表演媽媽睡著后,自己的一言一行,反面的)。
(二)新課教學部分。
1、師生問好。
3、請看大屏幕或黑板。
(1)放出媽媽熟睡后有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正在幫媽媽蓋被子的場景。電腦解說:“小南幫媽媽蓋完被子后,覺得做了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想著想著就哼起了歌兒。”接著放出歌曲《唱給他的搖籃曲》。讓學生在輕柔,寧靜的環(huán)境下欣賞完第一遍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方法:在欣賞過程中多媒體的'畫面出現(xiàn)小南關心他的不同動作和表情神態(tài)。(與課前觀看的錄像內容進行對比)。
(2)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和演唱形式。提醒學生在唱到四分休止符和連音線的地方要唱好。讓學生比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對比及思考如何進行感情的處理。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那段歌詞。
方法:可小聲放歌曲的伴奏音樂,老師要引導深情,慢速讀。
(5)用“”模唱歌曲的旋律。
方法:看著大屏幕畫面,小聲地用氣息墊住,頂著模唱。
方法:教師唱詞,學生唱譜.第一段,然后教師用鋼琴伴奏,學生自學第二,三段歌詞。
(7)突出重難點.唱出有四分休止符和連音線的句子及掌握結束詞“”的演唱.
(8)用深情,輕柔,溫馨的感情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方法:分組演唱,每一段用一種速度,由學生回答唱完歌曲后的感受.對回答問題好的一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9)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遇到同樣的事會怎么辦.并創(chuàng)編第二,三段歌詞.同時參考屏幕上欣賞到的畫面用自己的道具自編自演.把你心中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如:“看著媽媽笑,坐下了,心里哼著他的歌,媽媽聽到了,睡得更熟,更香了”
(10)感受他媽媽的歌的唱法。
方法:看大屏幕(或聽錄音),欣賞或回顧《媽媽的心》《魯冰花》《媽媽的吻》等歌曲片段,模仿《媽媽的歌》自創(chuàng)歌詞.
(11)德育教育。
方法:請學生看屏幕再現(xiàn)媽媽伏在桌上睡著了的情景,童聲童語解說:“媽媽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回到家中也應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應學會關心媽媽,關愛他人,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媽媽,回報祖國.”
(三)小結部分。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唱給誰的歌?
2、《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它應用怎樣的情緒,力度,速度演唱?
(四)布置作業(yè)。
1、請學生模仿《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自編歌詞《唱給爸爸的歌》.
2、回家后把《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唱給媽媽聽.讓媽媽簽字.
(五)教學后記。
1、學生對音樂速度在歌曲處理中的運用了解甚佳.
2、學生對深情,輕柔的歌聲唱法掌握還不夠到位.應要堅持每天深呼吸,練氣息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往往有其心而無其力)。
3、自從運用《走進音樂世界》新課程后.學生對創(chuàng)編歌詞和舞蹈動作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即興情境表演的能力,達到了新課程中創(chuàng)作實踐的要求.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一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學習第1小節(jié)。(課件)。
課題質疑: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請同學們朗讀第1小節(jié)。
1、全班讀第1小節(jié),說說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的。
2、抓住“多大、一望無邊、遮住”,體會搖籃的大。
3、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二)小組合作學習第2、3小節(jié)。(課件)。
1、嬰兒在搖籃中生活、成長,那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這個搖籃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組討論討論,把表示動作的詞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匯報。
表示動作的詞有:摘、掏、看、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讀。
4、指導朗讀。
(1)練讀第2、3小節(jié)。
(2)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jié)。
(3)填空背誦。(課件)。
(三)學習課文第4小節(jié)。(課件)。
1、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x),是(x)的搖籃。
那(x),是(x)的搖籃。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1、學完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象,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板書設計】。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教學反思】。
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讀訓練中,采用音樂、畫面等多種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場景,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拓展延伸】。
吳珹,上海崇明人,196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河北省文化廳研究室副主任、副廳長。河北省歌詞研究會首屆會長,河北省老年文藝協(xié)會第二屆主席。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兒童散文詩集《美麗的童心》《蒲公英》《荷葉上的露珠》和游記《亞澳美歐見聞》等。
【教學隨筆】。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二
1.會認“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生字。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2、3小節(jié)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1.識記生字詞,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讀好第2、3小節(jié)中的問句。
2.能展開想象,仿照第2、3小節(jié)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里做些什么。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搖籃嗎?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歌《祖先的搖籃》。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講解“祖”)。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讀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標注小節(jié)號,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小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2.教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1.請4名同學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思考: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生交流,師補充)。
3.思考: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當作我們祖先的搖籃呢?他們會在搖籃里干什么呢?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畫一畫。
(1)出示:摘野果,掏鵲蛋,逗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2)這些詞你能表演一下嗎?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這些事情,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快樂、自由)。
(3)誰能讀出這樣的感受?指名讀第2、3節(jié),師評價,男女生合作讀。2.照樣子,說句子。
四、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一、復習鞏固,引出新課。
1.復習生字、詞語。
2.上節(jié)課,我們體會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樂,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
二、研讀課文,合作學習。
1.課件出示最后一節(jié),齊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1)引導學生理解“蒼蒼茫?!保?lián)系第1節(jié)中“一望無邊”理解。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示原始森林圖片,感受遼闊、茂密)。
(3)大家現(xiàn)在說說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結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長的地方)。
(4)說一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不被污染?(保護環(huán)境)。
2.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配樂)。
三、拓展延伸。
1.讓我們也展開想象,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中會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節(jié)或第3小節(jié)說一說。如果學生有困難,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第3題的詞語展開想象。
2.如果我們站在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面前,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樂)。
《祖先的搖籃》是一首詩,詩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篇十三
1、能按要求預習課文,邊讀邊思。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搖籃、蒼蒼茫茫、文明、博物館、神圣”等詞語的意思。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試著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按要求預習課文,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先預習課文,明確預習要求:
(1)有感情地把詩歌朗讀幾遍;。
(2)自學生字新詞,思考:搖籃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難問題。
(4)根據需要和可能搜集有關資料。
2、學生預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2)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抽讀。
(3)提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師:你在預習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復習預習方法。
師: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預習的方法。
齊讀。
3、研讀詩歌的第一章節(jié)。
(1)出示圖片內容:
屏幕上顯現(xiàn)出森林里廣闊深邃、濃烈粗獷的多姿多彩畫面。
(2)談話引導:
生: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板書:原始森林。
畫面顯示“原始森林的蒼蒼茫茫”。
師:說說這些圖片給你什么感受?
生:面積大、一望無邊,那濃郁的樹陰,碧綠碧綠、清涼清涼。
4、過渡: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這蒼茫的大森林,去尋找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吧!
課后小結。
三、復習鞏固。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第一章節(jié)。
3、背誦第一章節(jié)。
課后習題。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搖籃濃綠賽跑遙遠蒼蒼茫茫、地久天長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館。
3、根據課文內容寫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起點),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