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匯總15篇)

字號:

    教案的核心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等。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學生的情感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個性發(fā)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選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能給您帶來啟示。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一
    1、引導孩子用卷、貼、折、畫等技能制作出張嘴的小青蛙。
    2、讓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感受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綠色正方形紙,剪好的眼睛、紅色蠟筆、膠水、ppt、視頻、小青蛙的歌曲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發(fā)制作的興趣。
    1、教師學青蛙叫,然后出示青蛙的范例,引發(fā)孩子的學期興趣。
    聽,誰來了?(青蛙),小青蛙在干什么?(張大嘴巴呱呱的叫)。
    2、幼兒用手指動作表示青蛙叫(四指并攏,與拇指一張一合表示青蛙張嘴動作)。
    來,用你的手跟著我的小青蛙一起來唱歌。(為玩青蛙做動作準備)。
    請幾位幼兒到上面來用教師提供的青蛙帶領大家一起玩一玩。
    3、你喜歡這樣的小青蛙嗎?那我們自己也來做一個,好嗎?
    二、借助視頻、ppt引導孩子用卷、貼、折、畫等技能制作出張嘴的小青蛙。
    1、你知道這好玩的小青蛙是怎么變出來的?用了哪些方法?
    利用視頻,教師將青蛙頭拉開,讓孩子仔細觀察,然后介紹一下。
    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眼睛是貼上去的,舌頭是畫上去的,張大的嘴巴是這出來的。
    2、利用視頻幫助孩子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驟。
    (1)出示圓筒形,提問:
    青蛙的大嘴巴就是這個圓筒形變出來的,你會把正方形的紙變成圓筒形嗎?
    請一幼兒到視頻上來展示。
    自評:幼兒有過卷玉米的經驗,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沒有問題,再次示范是給哪些掌握不太好的幼兒重溫。
    (2)圓筒形要怎么做才會變成張開的大嘴巴?
    教師利用視頻進行展示和比較,讓孩子觀察,然后請孩子說說,并請個別孩子上來示范,然后教師再次正確示范:將圓筒壓扁,然后對邊折,分開的兩邊再對邊折,即可,提醒孩子每折一次都要用手指壓平。
    自評:這個環(huán)節(jié)也不是太難,但是紙張因為有了一定的厚度,在對折的時候不太容易,因此一定要強調每折一步要壓平。
    當孩子完成這一步,就可以讓孩子伸進手指試一試,能否一開一合。
    (3)添畫嘴巴和黏貼眼睛。
    在哪里畫上小青蛙紅紅的舌頭?眼睛貼哪兒?
    提醒孩子黏貼眼睛時,膠水要涂在下邊多余的地方,這樣眼睛才會站立起來。
    3、借助ppt進一步完整掌握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三、幼兒動手制作小青蛙。
    1、提醒孩子制作圓筒時膠水要少一些,等稍微干一干再壓平,以防黏住。
    2、提醒孩子折的時候盡量對齊,折的地方要用手指壓平。
    3、鼓勵同伴間互相幫助,完成的孩子可以自己玩一玩。
    四、玩一玩。
    1、請孩子套上青蛙頭,自己練習靈活的張嘴巴。
    2、跟著《小青蛙》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
    讓我們的小青蛙一起來唱歌吧。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他們。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圍繞著故事情節(jié),我們?yōu)楹⒆觽冊O計了一系列圓形折疊粘貼活動,有水草、鴨子、小魚、蝌蚪、荷葉、荷花、青蛙等,本活動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為孩子們學習制作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做前期準備。
    1、繼續(xù)學習將圓形紙折疊成橢圓形,并拼搭組合粘貼成青蛙的技能。
    2、遷移已有的經驗,嘗試用圓形紙折疊其它形象豐富畫面內容。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1、課前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學習過故事中有關的圓形折疊粘貼內容。
    3、背景圖一幅,各色圓形紙片若干,膠棒等。
    一、引起興趣。
    出示背景圖,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在池塘里發(fā)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青蛙)。
    3、青蛙是長得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講解示范。
    提問:
    1、青蛙的.身體、腿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它們有什么不同?(大?。?。
    重點:怎樣折疊出同樣大小的青蛙腿?(知道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折疊部分的大小會影響橢圓形的大?。?。
    2、青蛙的身體和腿是怎樣拼搭的?(請個別幼兒操作示范)。
    3、請你做這樣的一幅圖片,你會有困難嗎?請你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忙解決。
    三、操作活動。
    1、學習折疊青蛙,按自己的意愿添加相關的內容。
    2、幫助輔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使其能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3、整理好學習用具。
    四、結束講評。
    你在折疊粘貼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欣賞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引起幼兒再次活動的欲望。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二
    1、在剪剪、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
    2、嘗試通過一次性水杯裝飾制作水母。
    3、各種材料制作出不同水母腳和身體。
    一次性水杯、剪刀、乳白膠、排筆、彩色皺紋紙、廢棄彩卡紙、范例一個。
    一、故事導入課題。
    1、教師訴說故事:“生活在北美洲深海中的水母,格外強壯,它的觸須像人的手臂那樣粗,體型大,肌肉有力,每只水母重達60公斤。水母們從小就學會了急速而迅捷的游動,以躲避種種兇惡的敵人。這樣一天天的鍛煉,它們的身體更壯,游速更快,力量更大了。在強敵日夜的追殺下,水母們仍免不了被咬傷,觸須也時常被咬斷。水母們不甘于任人欺負,更不甘于死亡。它們因運動而激發(fā)了新陳代謝的功能,因強壯而積聚了生命蓬勃的力量。于是,被咬得遍體鱗傷的水母,不但不會死,還會很快從這段觸須的根部長出新觸須,傷口也會迅速愈合。所以,人們從來看不到傷殘的、憂愁的水母。它們不停地游動著,永遠展示著完美和快樂。”
    2、師:“小朋友在剛才的故事里聽見了吳老師說的`水母的樣子和特點是什么嗎?”
    二、知識探討出示范例。
    1、師:“小朋友們看看吳老師手里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師:“我們應該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師小結:今天就用我們都認識的材料,彩色卡紙、皺紋紙、乳白膠和一次性水杯來做一只水母。用皺紋紙做它的觸角,彩卡紙做水母的花衣裳,讓它們變得可愛漂亮起來。
    請一位小朋友用大家討論出來的方式試做一只水母,請其他小朋友觀察。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操作要求:
    1、提醒可以先將觸角和裝飾的碎片紙剪好再進行粘貼。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將裝飾身體的碎片紙剪成帶圖形的。
    3、注意操作時不要剪刀手和傷到其他小朋友,多余的垃圾最后丟到垃圾桶。
    四、作品展示。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做的水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水母游啊游”的游戲。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三
    1、欣賞、感受馬的各種動態(tài)特征,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馬的不同身體部位。
    2、嘗試調整馬頭、四肢和尾巴的位置,做成不用動態(tài)的小馬駒,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1、關于馬的課件一份。
    2、方形的硬卡紙、扭扭棒、彩紙、吸管、雙面膠、剪刀。
    一、欣賞、感受馬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時的各種動態(tài)。
    1、師:這是什么?(馬)它長什么樣子?
    2、師:馬休息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一起來學一學。
    3、師:馬奔跑時的時候又是什么樣子的`?(引導注意提升,如:你看,嗎的鬃毛都飄起來了!)。
    二、出示制作材料,討論、了解每種材料的使用方法。
    2、向幼兒展示各種制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師: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來到集體面前進行馬的制作,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提升。
    4、小結:原來制作馬的時候我們要先把身體做好,然后再制作馬的鬃毛、腿、尾巴等,在制作時要思考用什么材料更合適、更有創(chuàng)意,在粘貼的時候遇到困難可以請老師(家長)幫助解決。
    三、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制作馬的身體。
    要求:
    1、鼓勵幼兒用擰、剪、折等方法把材料進行變形,然后再做成不同形態(tài)的小馬駒。
    2、在制作中遇到問題可以自己嘗試解決,也可以和同伴、老師、家長商量解決。
    四、展示、評講活動。
    1、師: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匹馬?它是怎樣制作的?哪個地方最有創(chuàng)意?用了什么材料?
    2、師:在制作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問題?(組織幼兒一起討論解決)。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四
    培養(yǎng)兒童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彩色眼鏡。
    各種吸管、小刀、剪刀、黏膠。
    1.取兩個不同顏色的習慣,然后,減掉沒有曲折線部分,留下的備用;
    2.沿著曲折線部位進行壓折,將邊緣用黏膠粘合;
    3.另一個眼鏡框的做法也是相同的;
    5.選擇兩個相同顏色的習慣,減掉一部分,留下長的'部分做眼鏡腿;
    6.用黏膠將兩個眼鏡腿粘在眼鏡框上;
    7.用多余的吸管剪個小花,放到眼鏡上面做裝飾;
    8.整理之后,時尚的眼鏡就做好了。
    以上就是推薦給大家的吸管眼鏡做法,根據上面的這些提示,自己動手做一個時尚的眼鏡吧。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五
    1.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可以裝扮我們的活動室。
    2.愿意并喜歡參加活動,在畫畫、唱唱、貼貼的活動中發(fā)展手部肌肉。
    活動準備小青蛙范例,折紙用紙,荷葉與荷花的'背景圖,《悄悄話》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夏天到了,看池塘里什么開放了?
    池塘里除了有荷花,還有什么呢?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把它們貼在活動室的哪個區(qū)域。
    2、教師:呱呱呱,誰來了呢?這里住著一群小歌唱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讓幼兒看看青蛙的外形及制作。
    3、教師:誰愿意來摸摸它?它還會變呢。
    讓幼兒知道折出的青蛙是可以當玩具玩的。
    4、請一個幼兒來摸摸會跳的青蛙。
    1、教師:這里有小青蛙折紙的示意圖,你們能看懂嗎?
    2、請幼兒一起說說虛線、箭頭所表示的意思,對看不懂的地方,做局部示范。
    1、鼓勵幼兒先看懂折紙圖示再折,折的時候注意角與角對齊,邊與邊對齊。
    2、幼兒折紙,教師在需要的時候加以指導和幫助。
    3、為折好的小青蛙畫上花紋,一起唱《小青蛙》的歌曲,玩一玩折好的小青蛙。
    大家一起把小青蛙裝飾到池塘里,再唱唱跳跳,游戲結束。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六
    1、學習用各種花邊的紋樣來裝飾燈籠。
    2、能夠按老師的要求正確地制作燈籠。
    3、能夠合理配色、制作色彩鮮艷的燈籠培養(yǎng)幼兒對制作燈籠的興趣。
    白卡紙、剪刀、釘書機、線、花邊紋樣6張。
    一、活動導入:
    過幾天就是元旦了,大街小巷都布上了漂亮的環(huán)境。
    你們想不想把教室也布置成節(jié)日的環(huán)境?。?BR>    二、觀察花邊紋樣,學習用花邊紋樣裝飾燈籠。
    1、出示燈籠讓幼兒觀察、燈籠上的花邊紋樣。
    2、指導幼兒畫花邊的紋樣裝飾燈籠,及制作燈籠。
    三、幼兒制作。
    要求:
    1、畫三條花邊紋樣,每一條的花邊紋樣都要畫滿格。
    在花邊上涂上顏色,然后涂上底色。
    2、在兩邊涂上顏色,按線剪出形,制作成燈籠。
    四、幼兒和老師一起來布置環(huán)境。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七
    1、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用彩紙設計、裝飾魚身上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1、欣賞過“美麗的魚”,畫過熱帶魚,對魚的外形、花紋色彩有所了解。
    2、“五彩魚”范例,半成品“五彩魚”(缺少魚眼睛)范例。
    3、報紙、彩紙若干,雙面膠,剪刀。
    4、ppt《美麗的魚》(配以輕音樂)。
    1、教師播放ppt《美麗的魚》,引導幼兒欣賞魚的形狀和花紋。
    2、老師出示“五彩魚”范例,提問:“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出這樣一條五彩魚?(引導幼兒說出用報紙搓成紙條卷成魚的外形,用彩紙裝飾魚的眼睛、身體、魚鰭、魚尾等。)。
    (結構完整的范例給幼兒后面的制作帶來了外形裝飾方面的啟示,讓幼兒推想制作方法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制作經驗,便于示范時有針對性地講解。)。
    1、教師示范講解制作魚身的方法。
    師:魚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們可以用彩紙剪成粗細、花紋不同的紙條進行裝飾,可以朝不同方向貼。
    2、教師拿出范例講解裝飾魚的方法。
    師:我們還可以用彩紙剪成三角形、圓形或方形等,即可以作為魚身上的花紋,又可以作為魚鰭或用來裝飾魚尾。
    (教師示范搓卷紙條并卷曲成魚形,而裝飾魚身上的花紋則不示范只講解,以便幼兒進行個性化的裝飾。)。
    1、教師出示半成品“五彩魚”,提問:這條魚少了什么?(眼睛。)魚眼睛可以怎么做?
    2、教師用手指穿過“魚”的頭部并提問:魚的頭部是鏤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放上去呢?
    (鼓勵幼兒嘗試有新意的制作魚眼睛的方法,了解幼兒對鏤空處粘貼的設想并幫助他們完善。)。
    3、教師小結:魚眼睛的粘貼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細紙條粘在魚形輪廓上,橫貼、豎貼都可以,再把魚眼睛貼在紙條上;也可以在剪魚眼睛時兩邊各留一段紙條,然后將它們直接貼在魚頭上。還有其他方法,你們等會兒可以試試。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卷報紙時一定要卷緊;卷成魚的形狀后,尾巴處用雙面膠固定;魚身上的花紋可以自己設計,顏色可多一些;魚鰭、魚尾也要裝飾。
    2、幼兒操作。
    (1)教師播放ppt,既提供水族館的背景,又給幼兒裝飾魚身花紋提供參考。
    (2)教師關注幼兒不同的操作設想,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創(chuàng)意,并鼓勵他們嘗試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鼓勵幼兒用合適的方法固定魚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時,老師重復演示一些操作步驟,以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巡回指導時,教師留意幼兒設計花紋的獨特想法,鼓勵他們把想法表現(xiàn)出來,啟發(fā)幼兒用不同方法固定魚眼睛。)。
    1、教師幫助幼兒將制作好的魚用線串起來,錯落有致地掛在活動室的背景墻上。
    2、師幼集中欣賞、交流。
    (關注幼兒的欣賞角度,借助幼兒的介紹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魚身花紋、眼睛固定等方面進行評價。)。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八
    1、給紙杯涂色,鍛煉幼兒的涂色能力。
    2、按規(guī)律給紙杯剪“花瓣”,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粘貼眼睛、嘴巴等器官,發(fā)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廢物利用的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紙杯、蠟筆、剪刀、膠棒若干,即可貼(眼睛、嘴巴若干),音樂磁帶《我是一朵小花》,“太陽花”作品一幅,背景圖畫一幅。
    小結: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周圍許多廢物都有再利用的價值。
    1、小朋友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紙杯給它涂上顏色。
    2、在紙杯上剪出各種有規(guī)律的圖案。如:長條、尖條、圓條等。
    3、把剪好的紙杯放在桌上打開就變成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了。
    4、給紙杯花貼上眼睛和嘴巴就變成可愛的“太陽花娃娃”了。
    小結:注意不要剪斜、剪斷,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剪。剪下的材料要及時收拾清理。
    1、幼兒共同欣賞,相互評價。
    2、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小結:請小朋友們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廢物。如:紙盒、飲料瓶、塑料袋等。
    大家把美麗的“太陽花”作品貼到墻上展覽,裝飾班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剪紙衣服》活動設計背景在美工課上,我讓寶貝們折紙,折著折著,這幫小家伙就把自己的作品貼粘在衣服上,一會兒說我的衣服是這個顏色,一會兒說我要是設計衣服我就設......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九
    1、了解冷色和暖色的對比關系。
    2、學習報紙印畫的基本技巧。
    3、能夠正確使用工具和材料,體驗畫畫的樂趣。
    大紅燈籠圖片,蠟筆,抹布。
    1、通過尋找身邊的顏色,認識冷色與暖色。
    引導語:色調中有冷的與暖色,請找找你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冷色調,哪些是暖色調?今天我們分別用這兩個色系來為燈籠上顏色吧!
    2、教師講解示范,交代要求。
    (1)把畫紙鋪好,然后用蠟筆上顏色。
    (2)注意不要畫出線,并且要用對顏色。
    3、幼兒畫畫,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要吧燈籠的周邊鋪滿顏色,要涂滿均勻。一個燈籠用暖色一個燈籠用冷色。
    4、展示作品,欣賞與評價。
    將幼兒的作品粘貼到墻上進行環(huán)境布置。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十
    1、讓孩子了解母親節(jié)的意義,體驗母親節(jié)文化。
    2、讓孩子懂得體貼、關愛媽媽,為媽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讓媽媽過一個開心的節(jié)日。
    3、通過活動增進親子感情,共同度過全世界母親共同的節(jié)日,教育學會感恩。
    1、小泡沫墊32個,在教室里擺放成u字形,并在上面貼上幼兒姓名。
    2、《默契大考驗》家長自備材料:a4白紙5張,簽字筆或圓珠筆一根,貼片若干。
    3、親子游戲《找媽媽》準備材料:眼罩6個,獎勵小貼片若干。
    4、制作《愛心花朵》材料:剪刀、卡紙、雙面膠、水彩筆。
    5、音樂:《我的好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
    1、幼兒搬小椅子入活動室,面對家長站好,一起向家長說一句感謝的話。
    2、母親節(jié)介紹:以談話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母親節(jié)的時間、意義等。
    3、感謝媽媽:
    (1)引導幼兒回憶父母愛護、照顧自己的'難忘事情。如:自己生病時,媽媽如何照顧自己。
    小朋友從一生下來就開始照顧著你,愛著你,媽媽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那小朋友能為媽媽做些什么呢?(給媽媽捶背、給媽媽唱歌、給媽媽倒水……)。
    小朋友身上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都清清楚楚地印在媽媽的腦海里,小朋友的一點進步都會使媽媽高興、喜悅好久。小朋友的每一句溫暖的話語,都會讓媽媽感動很久很久。
    4、游戲《默契大考驗》。
    (媽媽和孩子相對站成兩排,媽媽坐著,主持人提問:媽媽和孩子同時答題,媽媽在紙上寫好答案,孩子口述,揭曉答案。答對了就給孩子小小的獎勵。)。
    5、親子游戲《找媽媽》。
    6個家庭為一組,6個媽媽坐在椅子上,6個孩子眼睛被蒙上,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媽媽面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的媽媽。選定媽媽后,同時摘下自己的眼罩,看看結果。(游戲時,媽媽不可以發(fā)出聲音提示,找到媽媽的可得貼片一個)。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十一
    1、學習在一定范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并正確使用剪刀,制作簡單的燈籠。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初步體驗制作燈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小燈籠。
    2.蠟光紙、剪刀、筆、彩線、膠水、紙杯、飲料瓶、抹布等。
    【活動過程】。
    導入:孩子們你們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日?(元宵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你們吃過什么?(湯圓)玩過什么?(燈籠、煙花……)。
    1、教師出示自制的燈籠。
    提問:你們覺的這幾個燈籠漂亮么?(好漂亮)和你們元宵節(jié)買的燈籠有什么區(qū)別?(我們買的燈籠是用電池,還帶音樂,這個是用蠟燭的;圖案也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你能看出這幾個燈籠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紙杯、飲料瓶、彩紙)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jié),元宵節(jié)各種喜慶的節(jié)日)。
    2、觀察操作材料,了解制作燈籠的方法。
    (1)觀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現(xiàn)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用什么材料也制作一個漂亮的燈籠呢?(幼兒互相討論制作燈籠所需的材料)。
    (2)教師講解示范制作燈籠的方法。
    先選定材料——用鉛筆畫圖案再用剪刀剪下——在材料的對稱邊穿上毛線——毛線上綁上小木棍——最后把蠟燭固定在燈籠中間。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展示作品。
    手提燈籠,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開展《正月十五打燈籠》的民間游戲。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指出:活動要來源與幼兒的生活,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孩子們對今天的活動表現(xiàn)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討論選用材料時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我震驚。還有在制作過程中他們敢于嘗試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進行制作,極大的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還有在作品展示時,孩子們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燈籠。在這自然的環(huán)境中為孩子們營造愿意表達的氛圍,使他們輕松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十二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1、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蠟筆,剪刀,漿糊。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提問: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么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么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連環(huán)畫。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么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jié),元宵節(jié)各種喜慶的節(jié)日)燈籠能用什么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b、展示制作步驟。
    c、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先在紙上畫上你自己設計的圖案,注意把有圖案的一面對著自己。剪的時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探索除了這樣剪,你還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討論交流。
    d、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開一個小小燈展。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金魚的外部特征,感受金魚的美。
    2、嘗試利用廢舊材料制作金魚,并能大膽地進行裝飾。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金魚若干條,金魚圖片。
    2、范例三條。
    3、廢舊的光盤幼兒每人一個,水彩筆、各色粉畫紙、各色自粘紙、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金魚,導入活動。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金魚)。
    二、了解金魚的特征。
    1、觀察金魚,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
    (1)金魚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身體是什么樣的?眼睛什么樣的?)。
    (2)金魚的尾巴是怎么樣的?它的尾巴有什么用?(播放《魚游》的音樂,請幼兒模仿金魚自由游動的動作。)。
    2、欣賞金魚圖片,感受金魚的美麗外形。
    (1)這條金魚怎么樣?
    (2)它美在哪里?
    三、探索金魚的制作方法。
    1、幼兒觀察范例,討論它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們也來做一條美麗的金魚。(出示金魚范例)。
    你們覺得這條小金魚怎么樣?想一想它是怎么做的?它是用什么做的?(廢舊的光盤)。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示范制作金魚。
    先找一片廢舊的光盤,把它當作金魚的身體;然后在紙上設計一條金魚的大尾巴,畫上美麗的花紋,剪下來后用雙面膠把它貼在金魚的`頭上;再畫兩只大大的眼睛,貼在金魚的頭上;最后為金魚的身體設計上美麗的花紋。
    四、幼兒操作。
    1、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制作一條美麗的金魚,想一想你想做一條什么樣的魚,尾巴是什么樣的,身上的花紋什么樣。
    2、教師指導幼兒進行制作,重點指導金魚的尾巴和身上的花紋。
    五、幼兒手持自己的金魚在活動室自由的游來游去,互相欣賞。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講述故事的梗概。
    2、感受故事的風趣。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紅燈籠一盞,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帶,故事中人物頭飾。
    2、《語言》下p.2~3。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紅燈籠,請幼兒欣賞,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教育內容。
    二、聽故事。
    --教師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欣賞。
    --出示教學掛圖,邊看邊聽故事。
    --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故事中那些地方很有趣?
    三、學講故事。
    --幼兒邊看圖邊跟教師學講故事。
    --請幼兒閱讀畫冊,練習講故事。
    四、表演故事。
    --請幼兒戴頭飾,教師旁白,幼兒按角色分組自編動作表演故事--聽故事錄音,教師扮演其中一個角色和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故事:紅燈籠元宵節(jié)快到了,老奶奶扎了一盞漂亮的紅燈籠。
    紅燈籠走呀走,來到了樹林里。咦,它身后跟著一只小白兔,小白兔后面跟著一只小胖豬。嘿,小胖豬后面又來了一只小黃狗。喵喵喵!小黃狗后面又跟著一只小花貓。原來,小動物們正準備過節(jié),聯(lián)歡會上正好少一盞紅燈籠,大家一起說:“紅燈籠!我們都喜歡你。”老奶奶半夜醒來了不見了紅燈籠,真著急呀!她出門去找紅燈籠,一5邊找一邊喊:“紅燈籠,你在哪里?”小花貓聽見了,告訴了小黃狗。小黃狗聽見了,告訴了小胖豬。小胖豬聽見了,告訴了小白兔。小白兔聽見了告訴了紅燈籠。
    老奶奶終于找到了紅燈籠。在正月十五元宵晚會上,老奶奶還和紅燈籠一起表演節(jié)目呢!
    紅燈籠又回到了老奶奶家,老奶奶用一根黃繩子把紅燈籠高高地掛在大門上,紅燈籠真快樂!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范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xiàn)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chuàng)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中班手工做燈籠教案篇十五
    鞏固認識8、9、10,加深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1.紅、綠、黃燈籠分別為8、9、10。
    2.活動室內拉幾條線,讓幼兒掛燈籠用。
    1.出示燈籠,讓幼兒點數每種顏色的燈籠有幾個。
    2.找3個幼兒當掛燈籠的'隊長,每個隊掛哪種顏色的燈籠,通過猜教師扣在講臺上的數卡確定,先猜對的優(yōu)先挑選。
    3.隊長挑選隊員,隊長出題。比如說:接數,隊長說6,幼兒說7則中選。
    4.掛燈籠。每個隊員拿一個燈籠,每隊站成一行先報數,然后開始掛燈籠,每隊由隊長掛,隊員遞燈籠,每掛好一個燈籠,旁邊的幼兒(觀眾)說出掛好x個,x添上1是x,還剩幾個燈籠未掛。
    5.指導幼兒做練習。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出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在干什么?數一數小朋友、荷葉、荷花、蓮蓬各有多少個,在小朋友和蓮蓬之間一一對應連線,比較多少,數數每個蓮蓬上的蓮子有幾粒,在最多的蓮蓬旁畫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