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校教研組活動記錄(3篇)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學校教研組活動記錄篇一
    各科教研組
    主持人
    胡傳斌
    活動時間
    x年9月27日
    活動地點
    辦公室
    參加人員
    全體教師
    活動內容
    全體教師討論:
    一、對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
    李成付老師
    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對學習產生的積極作用。
    1、教師評價學生。
    在教學中更多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肯定、贊賞和鼓勵,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除了口頭評價外,還可以采用一些獎勵性的手段評價學生,如糖果、餅干等等。
    2、學生自評、互評。調動競爭意識,培養(yǎng)合作的好習慣。
    3、邀請小朋友做老師定期批閱作業(yè),進一步養(yǎng)成良好做作業(yè)的好習慣。
    韓云老師
    我實行評價標準的多樣化與層次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差異的不同需求。評價時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方式。再如單元測驗后的評價,根據卷面的難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評價標準,使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發(fā)展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準確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標。
    胡校長
    低年級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上課認真了獎勵一顆五角星,回答得好獎勵一朵小紅花。但也發(fā)現不少孩子已經對類似方法不大感興趣,即使加大“劑量”也無濟于事。為什么呢?
    1、學生長時間沉浸在被表揚的喜悅中,根本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
    2、對于答題錯誤的學生關注不多,其積極性和興趣受到了抑制,學習效果不好,心理壓力也比較大。
    所以,課堂教學中評價不能過多,不能太“廉價”。
    學校教研組活動記錄篇二
    活動內容:史學理論學習--基于問題學習
    活動地:辦公室
    參加人員:全體歷史教師
    主持人:謝
    記 錄:謝
    活動內容:
    一、史學理論學習--基于問題學習
    “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由師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小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處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fā)展的平臺。
    1、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即使中間穿插一些提問,也主要是對一些事實現象的再現,沒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構主義以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和學,主張"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同時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發(fā)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源泉和動力,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探索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鼓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探索問題,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啟迪學生智慧,幫助他們不斷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享受到探索問題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從而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釋疑的過程,也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從而在問題的解決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
    4、激活學生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學生追求知識的欲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的內在動力。求知欲越強,學習的自覺性越強。教學過程是教師導,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效果既受教師主導作用的影響,也受學生主體作用的影響;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實現。所以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時候,學生有學習的欲望,有動機,有上進心,卻不知道如何去學,或學習的效率低下。建構主義理論關于“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求知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在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鞏固知識。
    二、確定下階段教學活動目標:依據建構主義問題學習的理論探究高中歷史課程中有效設計問題。
    活動分析與反思(關于主題確定、教師態(tài)度、形式與內容、經驗與不足等):
    教師需要理論修養(yǎng),理論學習為教學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學校教研組活動記錄篇三
    活動時間:
    主持人:鄒
    參與: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主題: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guī)范
    活動目的:通過校本教研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共同探討教研主題。
    活動重點:交流彼此的實踐心得
    一、交流我們的實踐過程
    一年級老師(呂淑德):老師的書寫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提醒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一次把字寫規(guī)范的習慣,不依賴橡皮,盡量不用橡皮。
    二年級老師(郭連香):教學生字時,示范完之后讓學生直接去寫,且讓學生進行互評,效果明顯。(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作業(yè)展示,并請教師為學生撰寫評語)
    三年級老師(趙永德):在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的好習慣,老師時刻提醒。
    四年級老師(張勝先):教師注意自己的書寫習慣,必須認真做好學生的書寫榜樣,身教重于言傳。對學生的書寫教育從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臉面,字如其人”,讓其明白寫規(guī)范字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的書寫姿勢進行強調,好的書寫姿勢是寫好字的關鍵,做好“三個一”,再者教師在教學生字書寫時,注意每個字的起筆、運筆、落筆,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生成過程。
    五年級老師(趙正平):作業(yè)不宜過多,時間充分才能寫好每個字。讓寫字差的同學照著書寫好的同學的作業(yè)去摹寫,有一定幫助。
    英語老師(夏艷):讓學生牢記字母,書寫好的同學做示范,老師提醒,在班級展示優(yōu)秀的作業(yè)。
    二、在實踐中我們有了新的困惑
    1、書寫筆順總是記不住。
    2、學生好的行為不能堅持長久?如何讓其自始至終的保持?
    3、如何讓學生時刻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三個一”?
    4、如何解決好與快的矛盾?
    四、活動總結
    教研主任:活動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老師們都在思考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guī)范,但我們還只是停留在思考階層,因為我們大都談的是我們該怎樣做,我們該做什么,而很少有人談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動完了之后,給人一種很空的感覺,說了一大堆,似乎什么也收獲,只因我們的實踐少得可憐,沒有總結出我們的實際做法,沒有得出我們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動,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就是告訴我們要真正把思與做結合起來,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提高!在這里我倡儀我們每個老師做學生的好榜樣,從一筆一畫給學生寫好評語開始,寫規(guī)范字從我們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