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實用13篇)

字號:

    合同是商業(yè)交易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編寫合同時要注重各條款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和相互關系,確保整體一致和合理性。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雙方的權益得到合理保護和履行。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一
     聘用合同從雇傭合同發(fā)展而來,本質(zhì)上沒有多大區(qū)別,極為相近。勞動關系是在實現(xiàn)社會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規(guī)范的對象都是勞務的提出與勞務之受領。但在我國現(xiàn)實人口眾多,不能完全實現(xiàn)就業(yè)情況下,兩者的規(guī)范、調(diào)整及法律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合同。主要區(qū)別是:
    (1)二者的歷史不同。雇傭合同的歷史久遠,自從奴隸社會剝削的存在,人類的勞動關系中就開始有了雇傭關系,隨著勞動交換的需要而逐漸產(chǎn)生了雇傭合同。勞動合同是在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十七世紀的雇傭合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2)性質(zhì)不同。雇傭合同是受雇人為雇傭人提供服務的合同;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確定勞動關系的.勞動用工合同。
    (3)目的不同。雇傭合同以供給勞務為目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人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而勞動合同則是以提供勞務的勞動者其“人”為中心,以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內(nèi)部成員為目的。
    (4)受國家干預的程度不同。雇傭合同更多的體現(xiàn)是當事人的雙方的合意,是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結果,國家干預的程度較??;而勞動合同更多的體現(xiàn)了國家對當事人合同的干預,對合同的訂立程序、用人單位的義務、工作條件、勞動保護、最低工資、合同的解除等都作了特別規(guī)定,主要側(cè)重于對勞動者的特別保護。
    (5)主體及其關系不同。勞動合同中一方為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均屬于法人或社會團體,其適用范圍只限于單位用工方面,勞動者在成為用人單位的內(nèi)部成員后,遵守其內(nèi)部的規(guī)章制度,必須承擔一定的工種或職務工作,受雇人與雇用人間存在“特殊的從屬關系”,受雇人的勞動須“在于高度服從雇方之情形下行之”。而雇傭合同既可以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單位,也可以雙方均為公民,且雇員不成為雇主的成員。受雇提供的勞務十分廣泛,凡法律調(diào)整的服務均可以適用于雇傭合同。
    (6)法律調(diào)整不同。勞動合同由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調(diào)整;雇傭合同應屬于民法調(diào)整。目前,我國合同法尚沒有對其做出明確規(guī)定,適用民法及合同法的一般原理規(guī)制。
    (7)爭議的處理程序不同。勞動合同發(fā)生爭議時,必須經(jīng)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機關才能介入,爭議應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處理,仲裁機構或法院可以裁判用人單位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同樣,合同解除應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雇傭合同發(fā)生爭議時,法院可直接受理,適用民法的規(guī)定處理;解除沒有什么特別程序,雙方均可隨時解除雇傭關系。
    本文由文書幫提供:
    http:///
    
    協(xié)議書跟合同的區(qū)別
    
    協(xié)議書和合同書區(qū)別
    
    協(xié)議書與合同的區(qū)別
    
    協(xié)議書和合同的區(qū)別
    
    租賃合同與購銷合同的區(qū)別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二
    承攬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按他方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并將工作成果交付他方,他方接受工作成果并給付酬金的合同?!逗贤ā返?51條第二款規(guī)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背袛埡贤侵Z成,有償,雙務,不要式合同。
    承攬合同的特征:1、承攬合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標成果為標的。在承攬合同中,定作人所需要的不是承攬方的單純勞務,而是其物化的勞務成果,但承攬人工作成果必須是符合雇主要求。2、承攬合同的標的物具有特定性。承攬人是按照定做人要求的質(zhì)量,數(shù)量,包裝,規(guī)格等要求完成工作并交付標的物,因此該標的物由于定做人特定化的要求而特定化。3、承攬工作具有獨立性。承攬人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勞力等完成工作任務,不受定做人的智慧管理,獨立承擔合同約定的責任。承攬人的工作是獨立的,工作過程不從屬于雇主。4、承攬合同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質(zhì)。承攬人一般必須對工作成果的完成承擔風險,承攬人不得擅自將承攬工作交給第三人完成,且對完成的工作過程中遭受的意外風險負責。
    我們再來看看雇傭合同。我國目前立法上尚沒有雇傭合同一說,雇傭合同,在立法上與之最貼近的就是我國的《勞動合同法》,但在其他的大陸法系國家,例如法國,德國,都對雇傭合同有明確的法律定義以及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規(guī)定“(雇員)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nèi)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蔽覈袑W者將雇傭合同定義為:“雇傭合同是指雇員按照雇主的指示,利用雇主提供的條件提供勞務,雇主向提供勞務的雇員支付勞動報酬?!彪m然有不同學者對雇傭合同下了不同的定義,但多數(shù)的定義以“有償”為合同的必要條件。與承攬合同一樣,雇傭合同也是諾成,有償,雙務,不要式合同。
    雇傭合同的主要特征:1、以勞務供給本身為合同的目的。雇傭合同中,一般式雇主提供條件,雇員以自己的技術,知識為雇主提供勞務服務。2、雇傭合同的主體可以是法人、社會團體,自然人,且多為自然人。3、雇主和雇員之間是從屬關系,當事人之間彼此不是獨立的。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雇員必須接受雇主的指揮、監(jiān)督和控制。當然,這種指揮、監(jiān)督和控制必須嚴格按照合同約定進行。4、雇傭合同調(diào)整的.是非職業(yè)化的勞動關系。
    三、區(qū)別。
    1.合同的標的不同。承攬合同是以承攬人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該工作成果為標的,雇傭合同則是以雇員的勞務為標的。雇傭合同強調(diào)勞務本身,而承攬合同不看重工作的過程,只要完成的成果符合定做人的要求即可。
    2.雙方當事人的地位關系不同。承攬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沒有從屬關系,工作過程中,承攬人與定做人相對獨立,承攬人并不受定做人的指揮。在雇傭合同中,雇員勞動力的使用權是屬于雇主的,雇員必須聽從雇主的安排,接受雇主的指揮,監(jiān)督和控制,雇主與雇員之間有從屬關系。
    3.報酬給付方式不同。在承攬合同中,由于合同的標的是工作成果,一般式承攬人在完成工作成果并將其交付給定做人,定做人檢驗過后,一次性將報酬支付給承攬人,承攬人與定做人的承攬關系持續(xù)時間多數(shù)比較短。而雇傭合同中,雇主與雇員一般式建立長期的穩(wěn)定的雇傭關系。
    4.所屬法律范疇不同。承攬合同是私法上的合同,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則。雇傭合同一部分是受公法的調(diào)整,在現(xiàn)代社會,為了保護雇員的利益,公法的立法更多地涉及了雇傭合同。
    5.風險轉(zhuǎn)移不同。承攬合同中,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或者是承攬人發(fā)生的危險和意外由承攬人自己承擔,對此雇主不承擔任何責任。在雇傭合同中,無論是對于雇員在從事工作過程中造成的第三人的損害或者是雇員自身遭受的人身損害,雇主都應當承擔責任。
    6.提供工具與設施的主體不同,一般來說,承攬合同中,由承攬人自帶工具,并且定做人一般不限制工作時間。而雇傭合同中,雇主應當為雇員提供工作的條件,設施以及工具,并且有固定的勞動時間。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三
    甲方:?????????????????????????????????乙方:
    甲方:
    (一)案件基本事實。
    xx年7月至今,印務公司與制藥公司簽訂加工承攬合同,約定由印務公司為制藥公司印刷包裝盒和產(chǎn)品說明書等物品。合同對品名、數(shù)量、金額、驗收、結算等事項以及違約責任和糾紛的處理方式進行了詳細的約定。其中第六條“交(提)定作物的時間和地點”約定:按定作方通知印刷,以定單為主,18天左右。
    合同簽訂后,印務公司按約定完成印刷工作,但制藥公司卻遲遲未依約支付報酬,且對部分定作物拒絕接收,造成印務公司產(chǎn)品積壓,資金周轉(zhuǎn)不暢。
    (二)對雙方法律關系的分析。
    1、印務公司與制藥公司的承攬合同關系合法有效。
    2、制藥公司的遲延付款構成違約,依法應承擔相應責任(理由及注意事項參考上述生物公司案件之分析)。
    3、對合同第六條“交(提)定作物的時間和地點”之特別約定的理解。
    一方面,必須明確此條的目的是對交(提)定作物的約定;另一方面,合同第一條已對承擔合同定作物的“品名、規(guī)格尺寸、計量單位、數(shù)量、單價、總金額”事項進行了約定;因此承攬方有義務加工而定作方應該接受該條約定之相關物品。
    綜合起來,第六條規(guī)定只是對雙方具體履行各自義務的程序、時間和協(xié)助事項的進一步約定,其應以第一條為基礎,從屬于第一條。否則第一條沒有存在之必要,而從交易習慣來講,標的之數(shù)量、品種與金額等密切相關,甚至直接決定交易能否達成,斷不可對部分種類或數(shù)量進行隨意分割。
    因此定作方取消對合同第一條部分約定之訂單,實際上是單方面解除合同部分內(nèi)容,按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其應就由此給承攬方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而按照合同第十一條“違約責任”第2項之規(guī)定,“定作方中途廢止合同,應償付承攬方未履行部分價款總值的30%”,也即其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本案糾紛解決的思路設計。
    1、由于雙方目前仍處于合作狀態(tài),只是物品及報酬交付上存在分歧,并未有一方強行要求終止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在糾紛解決過程中,宜以協(xié)商作為前置程序。
    2、在協(xié)商不成而致訴訟的情況下,印務公司需準備充分的證據(jù),特別是對制藥公司拒收物品部分的維權上進行周密設計,以爭取自身合法權益的最大實現(xiàn)。(湖北武漢律師吳新平)。
    三、對其他相關問題的分析建議。
    (一)對印務公司在印刷過程中,質(zhì)量存在瑕疵而定作方予以接收的部分物品的處理。
    主要考慮該物品設計、驗收的程序和時間,瑕疵對工作成果整體效果的影響以及物品交付使用后的市場反應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權衡。以確定承攬方是否應承攬責任,或者承攬責任的大小(主要表現(xiàn)為減少報酬的程度)。
    (二)在訴訟程序中需注意的事項。
    1、對財產(chǎn)保全的設計:由于生物公司經(jīng)營狀況不容樂觀,建議在起訴前對其進行嚴密的訴前保全措施,以預防執(zhí)行上的困難;制藥公司效益較好,具有償還能力,可不采取保全,以節(jié)省訴訟成本,同時為雙方今后之合作留最后余地。
    2、對管轄法院的確定:根據(jù)合同約定,以合同履行地(承攬合同之加工行為地)法院為準,因此應認定為武漢市東西湖區(qū)人民法院。
    (三)建議對印務公司作為規(guī)范使用之《加工承攬合同書》進行規(guī)范,以減少歧義;同時對合同之履行程序進行重新設計,以最大程度維護公司之合法權益。(湖北武漢律師吳新平)。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四
    答辯人:陳森林,男,19年月日生,漢族,平度市人,住平度市云山鎮(zhèn)趙莊村。
    被答辯人:付仁山,男,1958年10月28日生,漢族,平度市人,住平度市萬家鎮(zhèn)仁里家村。
    被答辯人:付仁國,男,1956年2月16日生,漢族,住址同上。被答辯人:付仁鋒,男,1962年10月21日生,漢族,住黑龍江省尚志縣慶陽鎮(zhèn)白江泡村。
    因被答辯人訴答辯人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現(xiàn)依據(jù)本案事實和有關法律,提出答辯如下,請合議庭充分考慮。
    答辯人不是本案的當事人,請貴院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答辯人是受拖拉機車主胡秀敏的委托經(jīng)陳志功介紹找到付立冬為胡秀敏打撈拖拉機。拖拉機的所有權不歸答辯人,被答辯人將答辯人列為本案被告,很顯然屬于訴訟主體錯誤。
    即使答辯人是本案的被告,那么本案中被答辯人的弟弟付立冬與答辯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承攬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其訴訟請求也不成立。
    關系的內(nèi)容,而不是雙方當事人的主觀描述,因為雇傭合同和承攬合同有如下區(qū)別:
    1.雇傭關系是以提供勞務為目的,客體是勞務;承攬關系則是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客體是工作成果,勞務僅作為完成工作的手段,這個工作成果在合同訂立時卻不存在的,而是要通過潛水來完成,因此承攬注重的是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
    2.在完成工作時,雇員在一定程度上要聽從雇主的支配和指揮,而承攬人與定做人之間則不存在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承攬人須獨立的完成工作任務。
    3.雇員在從事雇主分配的任務時通常使用由雇主提供的工具或設備,自己并不準備工具設施。而承攬人由于依靠自己的技術、設備和勞力獨立完成定作人交辦的事務,所以都使用自己的工具設備。
    4.雇傭關系是定期支付報酬,承攬關系則多為按工作成果結算。
    不承擔賠償責任”。請貴院依法判決答辯人對承攬人付立冬的人身損害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依法駁回被答辯人訴訟請求。
    此致
    平度市人民法院。
    答辯人:陳森林。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五
    定作方:
    承攬方:身份證號碼:
    聯(lián)系電話:
    關于承攬方按照定作方的要求完成器械安裝,定作方支付報酬事宜,經(jīng)雙方充分協(xié)商,特訂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條雙方主體情況:定作方是銷售潔具、燈具、自動晾衣架、熱水器、抽油煙機、浴室柜、掛件龍頭等器械的個體戶(或公司),承攬方承諾自己具有國家強制規(guī)定的安裝器械的相應資質(zhì)。
    第二條承攬標的:潔具、燈具、自動晾衣架、熱水器、抽油煙機、浴室柜、掛件龍頭等器械的運輸、安裝、維修等。
    第三條承攬方式:定作方提供需安裝的潔具、燈具、自動晾衣架、熱水器、抽油煙機、浴室柜、掛件龍頭等器械,承攬方在定作方指定的地方接收器械后,于定作方指定的期限內(nèi)將器械運輸并安裝到指定的地方,經(jīng)驗收合格后支付相應的報酬。
    第四條承攬選擇:定作方在完成器械銷售后,將電話通知承攬方需要完成的安裝任務,若承攬方答復不能完成安裝任務時,定作方可另行通知第三方完成安裝任務。
    第五條安裝、交通工具:安裝過程中所需的安裝工具、運輸器械過程中所需的交通工具由承攬方提供,且承攬方應保證運輸器械的駕駛員有適格的駕駛資質(zhì)。
    第六條承攬方在安裝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器械的說明書進行合理的安裝,不能對器械以及定作方客戶(即器械購買方)的其它物件產(chǎn)生損壞,若有損壞應按市場價進行賠償。
    第七條承攬方在安裝過程中發(fā)現(xiàn)器械有質(zhì)量問題的,應當在發(fā)現(xiàn)之時起24小時內(nèi)向定作方更換同等型號的器械;如未及時更換,定作方有權不支付報酬,承攬方還應賠償給定作方造成的損失。
    第八條驗收標準:承攬方應按照器械的說明書合理地進行安裝,并以通過定作方客戶的驗收合格為準。
    第九條報酬組成及標準:具體由運輸費、安裝工具費、勞動報酬、適當利潤等部分組織。報酬標準結合定作方指定安裝的器械不同、安裝地點遠近、安裝期限等因素,雙方另行協(xié)商。
    第十條報酬結算:承攬方完成安裝并通過驗收合格后,即可向定作方結算相應的.報酬。
    第十一條其它約定:
    1、本合同為繼續(xù)性合同,適用于承攬方按照定作方的要求完成安裝任務;不適用于承攬方按照定作方客戶的要求完成安裝任務。
    2、承攬方在完成安裝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自身損害的,定作方不承擔賠償責任。雙方確認:定作方對承攬方的定作、指示或者選任均無過失。
    3、承攬方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安裝任務,未經(jīng)定作方同意,不得將安裝安裝任務交由第三人完成。
    4、承攬方得以定作方未支付報酬為由,對定作方的器械進行留置。
    5、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爭議時,雙方應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時,任何一方均可向成都市成華區(qū)人民法院訴訟解決。
    6、本合同一式兩份,定作方、承攬方各一份,自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
    定作方(簽字或蓋章):
    承攬方(簽字摁?。?BR>    簽訂日期:年月日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簡稱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簡稱乙方)。
    乙方承攬甲方________工程,為了保證工程質(zhì)量、安全和工期,經(jīng)雙方協(xié)商,達成如下協(xié)議:
    一、工程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工程要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甲方責任范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乙方責任范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技術要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工期、驗收程序及質(zhì)保期:
    1、施工工期:自開工之日起________日內(nèi)完工,每拖期一天,扣乙方工程款的_____%。
    2、每一道工序完成,乙方應提前一天通知甲方,驗收合格才能進行下道工序,否則該工序被視為未發(fā)生項,結算時將從工程款直接扣除。
    3、質(zhì)保期:質(zhì)保期_____年,驗收合格后付至工程款的_____%,留____%質(zhì)保金:質(zhì)保期內(nèi)由乙方施工質(zhì)量和原材料質(zhì)量等造成的各種問題,由乙方無償修復或更換。
    七、其它要求:
    1、施工中乙方接受甲方項目負責人現(xiàn)場施工監(jiān)督。
    2、施工中乙方應遵守甲方安全規(guī)程,并簽訂安全、文明施工協(xié)議。由乙方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故,責任由乙方自負。
    3、乙方施工過程中,不得損壞甲方的生產(chǎn)設施、設備,如有損壞乙方必須無償進行修復。
    4、未盡事宜雙方協(xié)商解決。
    5、本協(xié)議作為合同附件,與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熱】承攬合同模板】。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七
     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qū)別在哪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nèi)容,歡迎閱讀學習!
    
     勞動合同的主體包括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的企業(yè)及個體經(jīng)濟組織。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提供的生產(chǎn)資料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勞動的社會化,而且勞動者已經(jīng)成為該經(jīng)濟組織中的一員,他與用人單位具有身份上的從屬性和依附性,這也是其與雇傭合同最大區(qū)別之所在。在雇傭合同中,其主體并不具有上述的限制,雇傭合同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獨立,不具有身份上的隸屬性和依附性。
    
     勞動合同的建立雖然也體現(xiàn)了當事人的合意性,但它更強調(diào)國家意志的主體地位。為了規(guī)范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國家的干預貫穿于勞動合同履行的始終。而在雇傭合同中,主體雙方是完全平等的 ,在合同的簽訂、變更、解除的過程中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主,國家基本不做干預。
    
     勞動爭議的處理受《勞動法》的'調(diào)整,而且其處理的程序是仲裁前置,即對于勞動爭議須經(jīng)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對仲裁不服的當事人方可起訴。而在雇傭關系中發(fā)生的爭議則主要由《民法通則》進行調(diào)整,發(fā)生糾紛后當事人可直接訴諸于法院,而勿需受仲裁前置之限。
    
     在勞動合同中,勞動法律關系的存在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用人單位負有為勞動者交納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社會保險的義務;而在雇傭合同中,其穩(wěn)定性較差,雇主也沒有為受雇人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八
    原告張鳴在武寧縣投資建水電站,由于張鳴因事務多不能經(jīng)常在工地管理施工事宜,205月邀請其朋友況根照看電站土建工程,并約定每月付給況根工資元。隨后,張鳴、況根與施工承包人金功仁簽訂承包合同,將水電站的壓力管道石墩及其他工程承包給金功仁。同年7月,況根以水電站代表的身份與何衍星簽訂了水電站機房建筑合同書。同年7月,況根繪制了水電站管道圖及機房、住房地面圖。
    水電站機房土建工程于年5月開工,同年11月完工。壓力管道石墩工程于1月開工,同年4月初步完工。由于發(fā)電機組不能裝入機坑以及壓力管道部分石墩所用石頭硬度不夠,張鳴于206月至9月中旬聘請鄒盛祥對電站機坑和三個壓力管道石墩進行返工,費用為6000元。由于裝機時發(fā)現(xiàn)線坑位置錯誤,張鳴于年10月聘請何衍星對電站機房的線坑進行改裝施工,費用為1400元。為此,原告張鳴訴諸本院,要求被告況根賠償原告各項損失20萬元。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有很多爭議點,但與本文無關,暫且不提,最大的分歧是,原告張鳴與被告況根之間的關系到底是委托合同關系還是雇傭合同關系,這將直接導致法官判決賠償數(shù)額的巨大差異。
    要弄清兩者的不同,首先要弄清楚他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及其構成要件。
    二、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委托合同又稱委任合同,是指受托人為委托人辦理委托事務,委托人支付約定報酬或不支付報酬的合同。我國《合同法》第396條也有類似明確的規(guī)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
    (一)委托合同是建立在委托人與受托人相互信任基礎上的。
    委托人之所以選定受托人為自己處理事務,是以他對受托人的辦事能力和信譽的了解、信任為基礎的;而受托人之所以接受委托,也是出于愿意為委托人服務,能夠完成委托事務的自信,這也是其基于對委托人的了解和信任。因此,委托合同只能發(fā)生在雙方相互信任的特定人之間。沒有當事人雙方相互的信任和自愿,委托合同關系就不能建立,即使建立了合同關系也難以鞏固。因此,在委托合同中,受托人應當親自處理受托的事務,不經(jīng)委托人的同意,不能轉(zhuǎn)托他人處理受托的事務。同時,在委托合同建立后,如果任何一方對他方產(chǎn)生了不信任,都可以隨時終止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是提供勞務類合同,其標的是為勞務,這種勞務體現(xiàn)為委托人為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關于委托事務的范圍,《合同法》并沒有將委托事務限于法律行為,因而解釋上應不限于法律行為。但是,應當指出,委托事務的范圍也并不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委托事務必須是委托人有權實施的,且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行為。
    (三)委托合同一般是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義和費用處理委托事務。
    受托人處理事務,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和費用,而是以委托人的名義和費用進行的。因此,委托合同的受托人處理受托事務的后果,直接歸受托人承受。這是委托合同與行紀合同、承攬合同、居間合同等類似合同的重要區(qū)別。
    在有些情況下,受托人也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逗贤ā返?02規(guī)定、403條規(guī)定都有其規(guī)定。
    2、雇傭合同的相關概念和特征。
    雇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guī)定。但是,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對雇傭合同設有明確規(guī)定,例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中華民國民法典》(現(xiàn)在臺灣省實施),另外,英美法系國家中的英國也有成文法對雇傭合同進行規(guī)定.梁慧星先生認為“雇用合同是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勞務,雇用人支付報酬的合同”。王澤鑒先生指出,雇傭合同,“即受雇人于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nèi),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梢?,雇傭合同的這些定義基本是一致的。
    雇傭合同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征:一是以完成一定的勞動為標的,至于工作成果則不是合同的標的;二是雇員的工作不具有獨立性。他一般以雇主的設備、技術為依托而工作,受雇主的指揮管理。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委托合同和雇傭合同的相同點是均以給付勞務為內(nèi)容,其區(qū)別主要在于:
    第一、委托合同雖然也包含了勞務的給付,但給付勞務并非合同的目的`,合同工的目的在于處理委托事務,給付勞務僅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而雇傭合同以給付勞務為目的。
    第二、委托合同中的受托人有權獨立地處理委托事務,而在雇傭合同中,受雇人的勞務全由雇主決定,受雇人無獨立的支配權。
    第三、委托合同中,受托人雖原則上應以委托人的名義處理委托事務,但亦可以自己的名義處理事務,而在雇傭合同中,受雇人只能以雇主的名義進行活動。
    第五,雇傭合同的訂立目的在于由受雇傭人提供勞務,而不在于實現(xiàn)雇傭人的預期利益。這種勞務一般表現(xiàn)為受雇傭人利用自己的勞動力未雇用人提供一定的勞動。而委托合同的訂立目的在于由受托人為委托人辦理事務,實現(xiàn)一定的預期利益。受托人提供勞務不過是滿足這一目的的一種手段。
    第六,受雇人依據(jù)雇傭合同提供勞務,必須服從雇傭人的指示,自己一般并不享有獨立的酌情裁量的權利;而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卻享有一定的獨立裁量的權利。
    綜上所述,在本文開頭中的案例中,原告每月支付被告工資2000元,邀請被告照看高洞水電站廠房及壓力管道石墩土建工程,而不是處理委托事務的費用。原告主張原、被告系委托合同關系,其應當就合同內(nèi)容舉證加以證明,而原告未提供足夠的證據(jù)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書面合同或口頭合同,對合同標的、履行方式、質(zhì)量等實質(zhì)內(nèi)容予以證明,故不能確定原、被告之間的委托合同關系成立。而從原、被告現(xiàn)有關系看,應認定為雇傭關系。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九
    勞動合同
    、雇傭合同與勞務合同是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三種不同合同,只有勞動合同在《勞動法》中有相應的規(guī)定,而且規(guī)定也非常簡單,雇傭合同和勞務合同根本就沒有法律做出明確規(guī)定,只能根據(jù)有關民法理論進行判案,在司法實踐中對這三類合同的認識易產(chǎn)生偏差,雇傭合同 勞動合同。本文試圖對這三類合同進行辨析,以期對這三類合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勞動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實際上,作為勞動合同的定義,上述規(guī)定是非常簡陋的。其主要問題在于沒有對勞動關系進行定義,沒有講清楚勞動關系的特征。正是由于這樣簡陋的定義,才使人們常常分不清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雇傭合同的區(qū)別。任何定義,都應指出所要定義的對象的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可以確定對象的內(nèi)涵和外延。但是,《勞動法》這一規(guī)定,卻不能實現(xiàn)這一目的。這一定義,對合同的主體做出明確規(guī)定,但是對客體和內(nèi)容沒有明確描述。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規(guī)定,
    買賣合同
    是出賣人轉(zhuǎn)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這種定義,可以使人對買賣合同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會同其他合同混淆。勞動合同所定義的勞動關系,其前身就是民法中的雇傭關系。勞動合同為當事人一方(勞動者)負有從事工作義務,他方(用人單位)負有支付工資義務的雙務合同。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在從屬關系上提供勞動,從事工作的合同。所謂居于從屬關系,系指工作的實施應服從用人單位的指示。勞動合同的概念,應該體現(xiàn)出勞動關系的內(nèi)容。根據(jù)比較法的研究,我們可以將勞動合同定義為“勞動合同是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的指示提供勞動,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合同。
    雇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guī)定。但是,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對雇傭合同設有明確規(guī)定,例如《法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中華民法典》(現(xiàn)在臺灣省實施),另外,英美法系國家中的英國也有成文法對雇傭合同進行規(guī)定 。我國制定統(tǒng)一的《合同法》時,在全國人工委委托學者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建議草案》 中,專設雇傭合同一章進行了規(guī)定,但是,在最終通過的《合同法》中卻沒有雇傭合同。對此,梁慧星先生指出“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是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他們與雇主(包括企事業(yè)單位、國家機關)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靠締結雇用合同、勞動合同和聘用合同來規(guī)定,單靠現(xiàn)行勞動法關于勞動合同的規(guī)則是規(guī)范不了的,而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利益未受到應有的保護,各種嚴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事件層出不窮,法院受理大量的雇用合同糾紛案件苦于沒有具體法律規(guī)定作為裁判基準,
    合同范本
    《雇傭合同 勞動合同》。建議草案在廣泛參考各國保護勞動者的立法經(jīng)驗基礎上精心設計和擬定的雇用合同一章被刪除,是最令人惋惜的 ?!爆F(xiàn)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梁慧星教授主持的課題組向全國人制工作委員會提交的民法典專家建議稿對雇傭合同又專設一章進行規(guī)定。該草案合同編第15章第301條規(guī)定,“雇用合同是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勞務,雇用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王澤鑒先生指出,雇傭合同,“即受雇人于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nèi),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 可見,雇傭合同的這些定義基本是一致的。
    勞務合同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但是,對勞務合同的定義,不但立法沒有做出規(guī)定,教科書也鮮有講授。根據(jù)給付的標的,合同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財產(chǎn)為給付標的的合同,例如買賣合同、
    贈與合同
    、借用合同;第二類是以為勞務給付標的合同,例如承攬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雇傭合同;第三類是以共同從事一定工作為目的合同,例如合伙合同 。從最廣義的角度講,第二類合同可以稱為勞務合同,王全興教授就是在這個角度上使用勞務合同概念的。他說“勞務合同是一種以勞務為標的合同類型,它包括承攬合同、基本建設承包合同、運輸合同、技術服務合同、委托合同、信托合同和居間合同等”。勞務合同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合同、三方當事人。一個合同是雇傭人(用人單位或自然人)與受雇人之間的雇傭合同或勞動合同,另一個是勞務提供者(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中的雇傭人)與與勞務接受者之間的勞務合同。這種合同與《合同法》規(guī)定的融資
    租賃合同
    非常相似。勞務合同是通過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和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實現(xiàn)的?!逗贤ā返诹臈l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第六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勞務接受人是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的第三人,受雇人是勞務合同的第三人。在勞務合同中,勞務提供人與勞務接受人約定,由受雇人向勞務接受人直接提供勞務,勞務接受人向勞務提供人支付勞務費,勞務接受人在接受勞務的過程中應當提供適當?shù)膭趧颖Wo和勞動條件,如果受雇人向勞務接受人提供的勞務不符合勞務合同的約定,勞務提供人應當向勞務接受人承擔違約責任。在勞動合同中或雇傭合同中,雇傭人與受雇人約定,受雇人直接向勞務接受人提供勞動,雇傭人向受雇人支付勞動報酬,勞務接受人向受雇人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如果勞務接受人提供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不符合勞動合同的約定,雇傭人應當向受雇人承擔違約責任。勞務合同履行過程中,雇傭人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的約定向受雇人支付勞動報酬,包括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當然,也可以委托勞務接受人向受雇人支付勞動報酬。
    既然勞動合同是一類特殊的雇傭合同,二者必然具有一定的區(qū)別,其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
    這是勞動合同和雇傭合同產(chǎn)生差別的根本原因。在這兩類合同中,提供勞動的一方(受雇人,也可以稱為勞動者)都是自然人,在這一點上,兩者沒有差異。雇傭合同,法律對合同主體沒有特別限制,自然人、法人、合伙都可以作為雇傭人;《勞動法》第2條規(guī)定了勞動合同的雇傭人,即用人單位,包括企業(yè)、個體經(jīng)濟組織和與勞動者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
    法律對雇傭合同的形式?jīng)]有要求,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既可以是書面合同,也可以是口頭合同,是不要式合同。根據(jù)《勞動法》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我國的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是要式合同。
    雇傭合同作為一種民事合同,以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條件的約定上有較大的自由。國家經(jīng)常以強行法的形式規(guī)定勞動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干預勞動合同內(nèi)容的確定,當事人的約定不能超出法律的規(guī)定。當然,勞動法的規(guī)定主要是半強行性規(guī)定,所謂半強行性規(guī)定,就是國家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條件可以高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但是不能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例如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也就是可以做出一些更有利于勞動者的約定。
    雇傭合同作為一種民事合同,發(fā)生爭議,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雇傭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應向雙方選定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因勞動合同發(fā)生的爭議,當事人要向人民法院起訴,必須先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能就是否仲裁和對仲裁機構進行選擇。
    勞動合同是一類特別的雇傭合同,勞動法有特別規(guī)定的,應當適用勞動法的規(guī)定,勞動法沒有規(guī)定的,應當適用民法的規(guī)定。但是,勞動法的制定是為了保護在經(jīng)濟上居于弱者地位的勞動者,根據(jù)規(guī)范目的,勞動法的規(guī)定不能適用于民法上的雇傭合同。
    通過定義可以看出,勞務合同與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是具有關聯(lián)性的不同合同。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
    勞務合同的主體雙方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主體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單位。雇傭合同的主體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單位或自然人。
    勞務合同的勞務提供者是以與自己有勞動關系的他人的勞動提供勞務,勞動合同和雇傭合同中的受雇人以自己的勞動向?qū)Ψ教峁﹦趧铡?BR>    勞務合同涉及到三方當事人,雇傭合同和勞動合同只涉及到兩方當事人。 這些合同的關聯(lián)性表現(xiàn)在,勞務合同中勞務提供者必須與他人建立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關系,否則,他就沒有勞務可以向勞動接受者提供。 當然,勞務合同也是雙務、有償、諾成、繼續(xù)性合同。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十
    1、履行范圍不同。承攬合同一般應在承攬人與定作人之間履行,未經(jīng)定作人的同意,承攬人不得將接受的工作轉(zhuǎn)稼給第三人,即使定作人同意承攬人將工作轉(zhuǎn)給第三人,該第三人也不和定作人之間發(fā)生權利義務關系,而只是和承攬人之間發(fā)生法律關系。而委托合同則不同,委托合同一般是委托人委托受托人與第三人之間實施法律行為,其法律結果是通過受托人的履約行為而在委托人與第三人之間建立法律關系。
    2、履行后果和風險責任的承擔不同。承攬人在交付工作成果以前,是以自己的名義來完成工作任務,其風險責任是由他自己承擔的。而在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始終以委托人的名義來行使委托的事項,其后果和風險責任始終是委托人承擔的。
    3、追求的目的不同。承攬合同的客體是承攬人的勞動成果,當事人簽訂承攬合同的目的是承攬人的勞動成果,因此,承攬人完成了工作成果之后才能取得報酬;而委托合同的客體是受托人辦理委托事務的行為,因此,在雙務有償?shù)奈泻贤?,只要委托人按照約定辦理委托事務,不管有無預期成果,受托人都有權就辦理的事務請求委托人給付報酬。
    委托合同是指受托人為委托人辦理委托事務,委托人支付約定報酬或不支付報酬的合同。其特征有:委托合同是典型的勞務合同;受托人以委托人的費用辦理委托事務;委托合同具有人身性質(zhì),以當事人之間相互信任為前提;委托合同既可以是有償合同,也可以是無償合同;委托合同是諾成的、雙務的合同。委托合同又稱委任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的合同。
    承攬合同是日常生活中除買賣合同外常見和普遍的合同,我國《合同法》第251條第1款對承攬合同所下定義為:“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痹诔袛埡贤校瓿晒ぷ鞑⒔桓豆ぷ鞒晒囊环綖槌袛埲?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合同中沒有以承攬人、定作人指稱雙方當事人,也不影響對其法律性質(zhì)的認定。承攬合同的承攬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shù)人。在承攬人為數(shù)人時,數(shù)個承攬人即為共同承攬人,如無相反約定,共同承攬人對定作人負連帶清償責任。
    知識拓展:
    委托合同終止的原因包括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一般原因是指一般合同所通存的終止原因。如委托事務處理完畢、委托合同履行已經(jīng)不可能、委托合同的存續(xù)期間屆滿等;特殊原因是指導致委托合同終止特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1.當事人一方解除委托合同。在委托合同中,合同的當事人雙方均享有任意終止權,可以任意終止合同。無論是有償委托合同還是無償委托合同,也無論是定有期限的委托合同還是未確定期限的委托合同,也無論委托事務的處理進行到何種程度,當事人均有權終止委托合同。這是因為,委托合同是以當事人的相互信任為基礎的。而信任關系屬于主觀信念的范疇,具有主觀任意性,并無一定的規(guī)格和限制。如果當事人在信念上對對方當事人的信任有所動搖,就應不問有無確鑿可信的理由,均允許其隨時終止委托合同。否則,即使勉強維持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也會影響委托合同訂立目的的實現(xiàn)?!逗贤ā返谒陌僖皇畻l中規(guī)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合同?!?BR>    2.當事人一方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在發(fā)生當事人一方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時,除當事人另有約定或根據(jù)委托事務的性質(zhì)不宜終止的以外,委托合同終止?!逗贤ā返谒陌僖皇粭l規(guī)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chǎn)的,委托合同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根據(jù)委托事務的性質(zhì)不宜終止的除外?!边@是法律所規(guī)定的委托合同法定終止的條件。
    委托合同因當事人一方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而終止,這是一般原則。在特殊情況下,委托合同也可以不終止。這些特殊情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合同另有約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即使當事人一方有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的情形時,委托合同仍不終止。例如,委托律師進行訴訟,委托合同可以約定,不因委托人的死亡而終止代理訴訟。二是委托事務的性質(zhì)不宜終止?!逗贤ā访鞔_規(guī)定了因委托事務的性質(zhì)不宜終止的委托合同不因當事人一方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而終止。
    1.當事人任意解除委托合同的后果。委托合同的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有權隨時解除委托合同。但是,如果因解除委托合同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外,解除合同的一方應當賠償損失。例如,正當委托人昏迷不醒,無法另行安排委托事務的處理,而委托事務的處理又正處于關鍵階段時,受托人終止合同,勢必會給委托人帶來損害,對此損害,受托人就應負責賠償。當然,如果當事人一方系因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而解除合同時,則可不負賠償責任。但在這種情況下,解除合同的當事人一方須負舉證責任,證明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的存在。關于解除委托合同的賠償責任,《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中規(guī)定:“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于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2.因當事人一方的原因而終止委托合同的后果。因委托人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致使委托合同終止將損害委托人利益時,在委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清算組織承受委托事務之前,受托人應繼續(xù)處理委托事務?!逗贤ā返谒陌僖皇l規(guī)定:“因委托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chǎn),致使委托合同終止將損害委托人利益的,在委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承受委托事務之前,受托人應當繼續(xù)處理委托事務。
    因受托人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致使委托合同終止的,受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清算組織應當及時通知委托人。因委托合同終止將損害委托人利益的,在委托人作出善后處理之前,受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清算組織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逗贤ā返谒陌僖皇龡l規(guī)定:“因受托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chǎn),致使委托合同終止的,受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應當及時通知委托人。因委托合同終止將損害委托人利益的,在委托人作出善后處理之前,受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應當采取必要措施。”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十一
    內(nèi)容提要:準確認定合同的性質(zhì),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依法對合同糾紛案件行使管轄權,正確適用法律,依法審理案件的前提。由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本來就是承攬合同的一種特殊類型,且兩者之間存在很多共同的法律屬性,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經(jīng)常把兩類合同混淆,并據(jù)此作出錯誤的裁判。學術界對此也無明確的觀點。本文從合同的標的物、合同主體、結算方式等方面入手,論述如何區(qū)別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承攬合同。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十二
    被告尚*英做玉米買賣生意,20__年秋季,原告王*平等七人經(jīng)葛*華召集為尚*英裝卸玉米,勞動報酬按噸計算,由葛*華與尚*英協(xié)商價格并由其領取報酬后如數(shù)發(fā)放給干活人,葛*華從中不提成。王*平等七人自由決定自己是否為尚*英裝卸玉米。10月21日,王*平在裝玉米時不慎絆倒將右手拇指擠傷,致右手拇指末節(jié)指骨開放性骨折,王*平受傷時尚*英不在現(xiàn)場。雙方對賠償問題協(xié)商未果,王*平遂向法院起訴要求尚*英賠償其各項損失1945.87元。
    【裁判要點】。
    銅山縣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王*平通過葛*華召集與其他人一起為被告尚*英裝玉米,原告一次性提供勞動成果,被告按噸計算一次性支付報酬,雙方當事人之間不存在控制、支配和從屬關系,雙方之間應認定為承攬關系。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之規(guī)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北景钢斜桓嫔?英對裝玉米的指示以及對原告的選任并無過錯,故對于王*平右手拇指被擠傷的后果被告尚*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據(jù)此,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王*平的訴訟請求。
    王*平不服一審判決,以自己與被告尚*英是雇傭關系而非承攬關系,尚*英應賠償自己損失為由向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徐州市中級人民院經(jīng)審理認為,王*平在工作過程中受傷,尚*英并無過錯,對王*平的損失尚*英不應負賠償責任,原審判決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并無不當,王*平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于20__年4月21日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王*平與尚*英之間的關系應定為承攬關系還是雇傭關系,如果認定為雇傭關系,王*平的損失應由尚*英負責賠償;如果定為承攬關系,王*平的損失應自己承擔。
    有一種觀點認為王*平與尚*英之間應認定為雇傭關系,理由是王*平等人為尚*英裝玉米是一種典型的打短工的行為,王*平為尚*英裝車,由尚*英提供工作地點、車輛等工作條件和設施,王*平只是單純提供體力勞動,在工作過程中自己不提供工具、材料,也無技術因素,因此是尚*英所雇傭的工人,雇工在工作過程中所受損害應由雇主尚*英負責賠償。
    律師認為法院將尚*英與王*平之間的關系定為承攬關系是正確的。
    承攬關系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承攬關系不同于雇傭關系,雇傭關系是指受雇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nèi),從事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nèi)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主接受雇工提供的勞務并按約定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二者的區(qū)別具體分析如下:?1、在人身關系方面,承攬合同雙方地位平等,雙方不存在人身控制、管理關系,承攬人只要依約定完成工作即可,在工作過程中并無勞動紀律、上下班時間等管理制度的約束,工作獨立性較強,承攬人根據(jù)工作需要可以在定作人指定地點,也可以在其他工作場所、定作人規(guī)定期限內(nèi)的任何時間完成工作,定作人即便存在監(jiān)督,也是側(cè)重于對勞動成果的驗收,而非管理意義上的監(jiān)督;而雇傭關系中雇主與雇工之間存在較為嚴格的人身控制關系,被雇傭人應在雇主指定的工作地點、時間范圍內(nèi)從事雇主指定的工作,雇主可以制定工作操作規(guī)范和工作紀律等管理制度、規(guī)定上下班時間,在工作過程中雇主可以監(jiān)督雇工工作,雇工工作的獨立性較弱。2、在勞動報酬結算方面,定作人對承攬人的勞動報酬是一次性或按階段結算,并無規(guī)律可循,合同雙方屬一次性合作,一般不存在長期合作關系,約定工作完成雙方即結算報酬;雇主對雇工工資發(fā)放一般以時間為計算單位,也存在計件工資,但一般不是一次性結算,且存在福利、獎金等多種形式。3、在權利義務能否轉(zhuǎn)移方面,因承攬人的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因素,屬特定勞務,定作人挑選承攬人時,一般很注重承攬人的技術、設備等特定條件,故不經(jīng)定作人同意,承攬人不能擅自將義務轉(zhuǎn)移給他人;而雇傭關系中的勞務一般為種類勞務,如雇工臨時有事時,可請其它雇工代替自己完成工作。4、在工作內(nèi)容側(cè)重點方面,定作人看重的是承攬人的工作成果,沒有勞動成果的出現(xiàn),即便承攬人付出了勞動,對定作人來說也沒多少實際意義;而雇傭關系中雇主側(cè)重于雇工工作、提供勞務的本身,不管工作有沒有完成,雇主均要支付工資。5、在勞動安全保障方面,定作人并不提供勞動安全保障條件,承攬人在工作過程中受到傷害的風險一般自行承擔,除非承攬人按定作人指示或定作人有過錯的除外。而雇主除應為雇工提供工作條件外,還應提供安全保障、購買勞動保險等,雇工在工作過程中造成他人或自身損害的,先由雇主承擔責任。
    經(jīng)過以上對承攬關系、雇傭關系的對比分析,結合本案事實,應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定為承攬而非雇傭關系。理由是,第一、王*平等人平時并不在尚*英控制下,平時沒貨要裝時并不處在工作地點,每次裝貨人員并不固定,事發(fā)當時尚*英不在工作現(xiàn)場,對王*平等七人不存在具體分工,尚*英對王*平等人并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指揮與被指揮的關系,王*平等七人在工作過程中可以自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分工方式完成裝運工作,是獨立性較強的工作;第二、在工資支付形式上,尚*英以王*平等人實際裝車噸數(shù)為報酬計算依據(jù),無上下班時間、工作時間方面的規(guī)定,以工作成果為報酬發(fā)放依據(jù),且為一次性結算;第三、尚*英要求王*平等人裝玉米,只講究裝車結果,并不注重工作過程,王*平等人的內(nèi)部分工并不重要。以上三點使得本案不符合雇傭關系特征,應屬承攬關系,王*平在工作過程中受到傷害,尚*英當時并不在場,屬于無過錯方,按照有關承攬合同的法律規(guī)定,王*平應自行承擔責任。
    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區(qū)別篇十三
     雇傭合同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區(qū)別就在下面,歡迎各位閱讀。
     勞動合同、雇傭合同與勞務合同是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三種不同合同,只有勞動合同在《勞動法》中有相應的規(guī)定,而且規(guī)定也非常簡單,雇傭合同和勞務合同根本就沒有法律做出明確規(guī)定,只能根據(jù)有關民法理論進行判案,以致于在司法實踐、勞動行政執(zhí)法中對這三類合同的認識產(chǎn)生偏差。
     本文試圖對這三類合同進行辨析,以期對這三類合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勞動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
     這一規(guī)定,被我國的勞動法理論界和司法機關認為是勞動合同的定義。
     實際上,作為勞動合同的定義,上述規(guī)定是非常簡陋的。
     其主要問題在于沒有對勞動關系進行定義,沒有講清楚勞動關系的特征。
     正是由于這樣簡陋的定義,才使人們常常分不清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雇傭合同的區(qū)別。
     任何定義,都應指出所要定義的對象的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可以確定對象的內(nèi)涵和外延。
     但是,《勞動法》這一規(guī)定,卻不能實現(xiàn)這一目的。
     這一定義,對合同的主體做出明確規(guī)定,但是對客體和內(nèi)容沒有明確描述。
     如果可以這樣定義勞動合同,那么其他合同也就可以簡單多了,例如,買賣合同是合同雙方建立買賣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
     但是,這種規(guī)定根本不能反映出買賣合同的特征。
     我國《合同法》第130條規(guī)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zhuǎn)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這種定義,可以使人對買賣合同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會同其他合同混淆。
     勞動合同所定義的勞動關系,其前身就是民法中的雇傭關系 。
     勞動合同是一種私法上的合同,是一種雇傭合同。
     勞動合同為當事人一方(勞動者)負有從事工作義務,他方(用人單位)負有支付工資義務的雙務合同。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在從屬關系上提供勞動,從事工作的合同。
     所謂居于從屬關系,系指工作的實施應服從用人單位的指示。
     勞動合同的概念,應該體現(xiàn)出勞動關系的內(nèi)容。
     根據(jù)比較法的研究,我們可以將勞動合同定義為“勞動合同是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的指示提供勞動,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合同。
     需要指出的是,勞動合同亦稱為勞動契約,在國外還稱為雇傭合同或雇傭契約 。
     判斷一個合同是不是勞動合同,不能僅僅看它的名稱,關鍵看它是否符勞動合同的構成要件。
     雇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guī)定。
     但是,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對雇傭合同設有明確規(guī)定,例如《法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中華民國民法典》(現(xiàn)在臺灣省實施),另外,英美法系國家中的英國也有成文法對雇傭合同進行規(guī)定 。
     中,專設雇傭合同一章進行了規(guī)定,但是,在最終通過的《合同法》中卻沒有雇傭合同。
     對此,梁慧星先生指出“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是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他們與雇主(包括企事業(yè)單位、國家機關)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靠締結雇用合同、勞動合同和聘用合同來規(guī)定,單靠現(xiàn)行勞動法關于勞動合同的規(guī)則是規(guī)范不了的,而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利益未受到應有的保護,各種嚴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事件層出不窮,法院受理大量的雇用合同糾紛案件苦于沒有具體法律規(guī)定作為裁判基準。
     建議草案在廣泛參考各國保護勞動者的立法經(jīng)驗基礎上精心設計和擬定的雇用合同一章被刪除,是最令人惋惜的 ?!爆F(xiàn)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梁慧星教授主持的課題組向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提交的民法典專家建議稿對雇傭合合同又專設一章進行規(guī)定。
     該草案合同編第15章第301條規(guī)定,“雇用合同是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勞務,雇用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一些教科書對雇傭合同定義為“雇傭合同,指雇傭人與受雇人約定,由受雇人為雇傭人提供勞務,雇傭人向受雇人給付報酬的合同”。
     王澤鑒先生指出,雇傭合同,“即受雇人于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nèi),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
     可見,雇傭合同的這些定義基本是一致的。
     勞務合同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但是,對勞務合同的定義,不但立法沒有做出規(guī)定,教科書也鮮有講授。
     根據(jù)給付的標的,合同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財產(chǎn)為給付標的的合同,例如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用合同;第二類是以為勞務給付標的合同,例如承攬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雇傭合同;第三類是以共同從事一定工作為目的合同,例如合伙合同 。
     從最廣義的角度講,第二類合同可以稱為勞務合同(本文稱為第一層次的勞務合同)。
     王全興教授就是在這個角度上使用勞務合同概念的。
     他說“勞務合同是一種以勞務為標的合同類型,它包括承攬合同、基本建設承包合同、運輸合同、技術服務合同、委托合同、信托合同和居間合同等”。
     第一層次的勞務合同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債務人以自己的勞力、技術、智能等為債權人完成一定的工作,并將最終工作成果向債權人提交的合同;第二類是以自己的一定行為供債權人消費的合同,這一類合同從一定的角度也可以稱為勞務合同(本文稱為第二層次的勞務合同),雇傭合同、委托合同、居間合同可以歸入這類。
     第二層次的勞務合同這一類勞務合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合同中的勞動提供者有較大的自由,可以根據(jù)自己得能力、判斷,概括地為債權人提供勞動,例如委托合同、居間合同;另一類合同中,勞動提供者完全根據(jù)債務人的指示提供勞動,自己很少有選擇的權利,這一類和同可以稱為勞務合同(本文稱為第三層次的勞務合同),例如雇傭合同、勞動合同、勞務輸出合同。
     從最狹義的角度講,勞務合同是以他人對自己負有的根據(jù)自己的指示提供一定勞務向他人提供勞務的合同,比較常見的是單位之間的借調(diào)合同、勞務輸出合同等,本文討論的就是這一類勞務合同。
     勞務合同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合同、三方當事人。
     一個合同是雇傭人(用人單位或自然人)與受雇人之間的雇傭合同或勞動合同,另一個是勞務提供者(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中的雇傭人)與與勞務接受者之間的勞務合同。
     這種合同與《合同法》規(guī)定的融資租賃合同非常相似。
     勞務合同是通過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和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實現(xiàn)的。
     《合同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勞務接受人是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的第三人,受雇人是勞務合同的第三人。
     在勞務合同中,勞務提供人與勞務接受人約定,由受雇人向勞務接受人直接提供勞務,勞務接受人向勞務提供人支付勞務費,勞務接受人在接受勞務的過程中應當提供適當?shù)膭趧颖Wo和勞動條件,如果受雇人向勞務接受人提供的勞務不符合勞務合同的約定,勞務提供人應當向勞務接受人承擔違約責任。
     在勞動合同中或雇傭合同中,雇傭人與受雇人約定,受雇人直接向勞務接受人提供勞動,雇傭人向受雇人支付勞動報酬,勞務接受人向受雇人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如果勞務接受人提供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不符合勞動合同的約定,雇傭人應當向受雇人承擔違約責任。
     勞務合同履行過程中,雇傭人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或雇傭合同的約定向受雇人支付勞動報酬,包括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當然,也可以委托勞務接受人向受雇人支付勞動報酬。
     也就是說,受雇人作為第三人履行勞務提供人對勞務接人的債務,勞務接受人作為第三人履行雇傭人對受雇人提供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的`債務;勞務接受人對勞務提供人的勞務債權由第三人受雇人履行,受雇人對雇傭人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債權由第三人勞務接受人履行。
     雖然受雇人直接向勞務接受人提供勞動,但受雇人與勞務接受人之間沒有合同關系。
     我國現(xiàn)在的勞務合同主要由兩種,國內(nèi)的勞務合同(一般稱為借調(diào)合同 ,現(xiàn)在多直接稱為勞務合同)和跨國勞務輸出合同,由于跨國勞務輸出合同勞務履行地在國外,具有涉外性,法律適用就更加復雜。
     勞動合同一種特殊的雇傭合同,二者必然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
     二者的相同點主要是:
     1、二者都是私法上的合同。
     二者的當事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以雙方當事人相對立的意思表示的合意而成立。
     雖然勞動合同的訂立必須符合法律的強行性規(guī)定,但合同所約定的內(nèi)容,仍屬私法上的法律關系。
     當然,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具有公法關系性質(zhì)的私法關系 。
     2、都以給付勞務為目的。
     這兩類合同的目的在于勞動者(受雇人)依約定向雇傭人提供勞務的行為,而不在于實現(xiàn)雇傭人的預期利益。
     這是同承攬合同、委托合同不同的。
     在承攬合同、委托合同中,訂立合同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定做人、委托人的預期利益,承攬人、受托人給付勞務的義務僅是作為手段性義務或附隨義務。
     3、二者都是繼續(xù)性合同。
     作為給付勞務的合同,受雇人給付勞務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必須在合同存續(xù)期內(nèi)持續(xù)的實施給付行為,因此是繼續(xù)性合同。
     4、二者都是雙務有償合同。
     在這兩類合同中,受雇人必須依約提供勞務,雇傭人必須依約支付報酬,雙方當事人都負有義務,并且雙方的義務具有對價性,任何一方從對方取得權利均需付出代價,因此是雙務有償合同。
     5、二者都是諾成合同。
     這二類合同經(jīng)過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以成立生效,而不以當事人一方的交付為成立生效要件,因此是諾成合同。
     既然勞動合同是一類特殊的雇傭合同,二者必然具有一定的區(qū)別,其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
     1、主體不同。
     這是勞動合同和雇傭合同產(chǎn)生差別的根本原因。
     在這兩類合同中,提供勞動的一方(受雇人,也可以稱為勞動者)都是自然人,在這一點上,兩者沒有差異。
     雇傭合同,法律對合同主體沒有特別限制,自然人、法人、合伙都可以作為雇傭人;《勞動法》第2條規(guī)定了勞動合同的雇傭人,即用人單位,包括企業(yè)、個體經(jīng)濟組織和與勞動者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
     當然,不同國家由于社會背景不同,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不同,因而勞動合同的雇傭人不同國家也有差異。
     2、形式不同。
     法律對雇傭合同的形式?jīng)]有要求,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既可以是書面合同,也可以是口頭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根據(jù)《勞動法》第19條的規(guī)定,我國的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是要式合同。
     當然,也有一些國家對勞動合同的形式?jīng)]有要求,例如法國、德國 。
     3、二者受國家干預的程度不同。
     雇傭合同作為一種民事合同,以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條件的約定上有較大的自由。
     國家經(jīng)常以強行法的形式規(guī)定勞動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干預勞動合同內(nèi)容的確定,當事人的約定不能超出法律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