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篇一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痹诮裉焐鐣?,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jù)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nèi)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fā)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辈险J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我國傅連璋強調(diào)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fā)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zhì)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jīng)受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jīng)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菊浴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qū)I(yè)化、學習內(nèi)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huán)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diào)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墒牵總€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 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墒菚r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xiàn)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tài)對待??傊?,不要轉(zhuǎn)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二)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qū)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jīng)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jīng)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jīng)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qū)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yè)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jīng)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nèi)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jīng)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wǎng),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fā)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xié)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四)戀愛心理分析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yǎng)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fā)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huán)境中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nèi)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zhì)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wěn)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zhì)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氣質(zhì)類型包括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粘液質(zhì)和抑郁質(zhì)。我是一個多血質(zhì)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nèi)部心里和諧發(fā)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fā)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yè)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熊建玗 王巧云上海交通大學,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教程》齊力主五洲傳播出版社,200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篇二
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探索輔導員針對這些原因可采取的措施及改進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心理問題;成因;措施;
積極教育部于20xx年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身心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zhì),增強心理調(diào)試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也于20xx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水平的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輔導員既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時也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全面素質(zhì)的人才,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是關系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是長期而復雜的,心理問題的普遍化與嚴重化成為大學教育不可回避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心理的因素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長期以來,學校和家長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看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甚至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失衡,要求學生一心只管學習,除學習外的一切生活上的事情全部由家長代勞,這樣很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品質(zhì),喪失獨立自主能力。大學生涯是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在校園內(nèi)搞好學習,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之外,還應該走出校園,逐步走向社會,了解當今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逐步學會在社會中生存。大學這個新環(huán)境,讓他們逐步脫離父母的呵護,學會獨立的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情況。這是一個痛苦的心理斷奶期,因此在此階段他們特別需要他人的理解與幫助。作為輔導員,應該協(xié)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畏懼感,幫助他們由未成年的心理依賴狀態(tài)漸漸過渡到成年人的獨立自主狀態(tài),讓他們平穩(wěn)順利的渡過此階段。
(二)目標的定位
剛剛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大一新生。由于在高中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辦一切,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因此社會生活經(jīng)驗幾乎為零。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著幻想和理想,但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專業(yè),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方面為之而努力。因此,進入大學后,這類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之而奮斗,所以在學業(yè)上常常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因此作為輔導員,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幫助和指引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發(fā)展的人生目標,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職業(yè)規(guī)劃。
(三)學習的需要
大學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學習,老師在一節(jié)課上講解的內(nèi)容往往需要大學生在課外花費數(shù)倍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剛剛踏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在老師和家長督導下被動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一時間之間難以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方式,從而導致在學習上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很多同學對自主學習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樣合理的安排時間,利用時間。每天把自主支配的時間浪費在睡懶覺,打游戲上面。因為沒有充分的預習功課,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根本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課后又沒有及時的復習,把課堂上所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搞懂。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huán),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感;大學課程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常常是中學所無法比擬的,需要學生有寬廣的閱讀量和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習壓力也較大。因此,輔導員要根據(jù)大學生的特點,同他們一起尋找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四)人際關系的處理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伙伴。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熟悉的親朋好友,獨自面臨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的大學生更迫切的希望結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寢室人際關系,戀愛關系,常常是令他們困惑痛苦不堪。很多大學生是首次離開父母,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彼此個性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對他人的包容度欠缺是寢室產(chǎn)生矛盾的根源。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寢室成員之間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某個寢室成員之間產(chǎn)生較大矛盾,輔導員應當及時幫助他們,調(diào)解矛盾,緩解糾紛。如果確實因為生活習慣,個人性格等原因無法繼續(xù)相處在同一個屋檐下,輔導員可以把他們調(diào)開,避免矛盾的激化。
輔導員還需要對貧困學生,內(nèi)向?qū)W生和網(wǎng)絡成癮學生進行重點的關注,做好這三類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貧困學生往往來自于貧窮落后的偏遠地區(qū),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導致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念和成長于城市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沖突。有個別同學因為生活習慣不太愛洗澡,在整個冬季可以幾個月不洗澡或一個月洗一次澡,導致同寢室同學和班級里的同學對他意見較大而產(chǎn)生矛盾。有些貧困學生虛榮心強,不敢坦然面對貧困,在與同學相處當中敏感而自卑,常常以為同學們因貧困而針對他,嘲笑他,從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這一類學生更需要輔導員在物質(zhì)上提供幫助的同時,更多的給予精神上的幫助與關心,引導他們正確的面對貧困,鼓勵他們自強自立,積極樂觀的面對未來。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朋友較少,他們不善于表達,也不善于人際交往。但是這類學生內(nèi)心同樣也是十分渴望友誼的,如果有人能及時疏導他們內(nèi)心的苦悶,讓他們情緒得到恰當?shù)陌l(fā)泄與釋放,關心他們,幫助他們?nèi)谌爰w,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那么他們的周圍就會有朋友,就會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也能避免情緒壓抑到極點而作出的一些偏激行為。迷戀游戲,網(wǎng)絡成癮在男性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他們一般都是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找到自信的人。于是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wǎng)上,沉湎于游戲之中,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靠游戲中的獲勝來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的同學甚至發(fā)展成長期生活在網(wǎng)吧之中,導致在期末考試中大部分科目都掛科而不得不退學。面對這一類學生,輔導員應該首先幫助他們戒掉網(wǎng)絡依賴性,鼓勵他們離開電腦,走向課堂和校園,支持他們不斷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促使他們找到自信,慢慢重新融入現(xiàn)實社會。
(一)通過各種靈活多變的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經(jīng)引起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網(wǎng)站,qq,微信等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能正確的認識和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活中出現(xiàn)問題時,積極主動的與輔導員溝通,尋求幫助,預防并消除因長期情緒壓抑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異常,防患于未然。
(二)為需要心理疏導和幫助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幫助
現(xiàn)在各個高校都已經(jīng)配備由心理專業(yè)的教師負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在大一新生進校以后開始心理問卷調(diào)查,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普查。摸底排查后,建立心理預警機制,針對各種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從專業(yè)的角度,采取單獨輔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避免惡性的事件的發(fā)生。總之,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而且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振新和民族的昌盛。因此,應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力量,加強心理受挫能力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品質(zhì),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起伏。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篇一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痹诮裉焐鐣?,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jù)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nèi)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fā)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辈险J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我國傅連璋強調(diào)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fā)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zhì)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jīng)受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jīng)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菊浴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qū)I(yè)化、學習內(nèi)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huán)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diào)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墒牵總€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 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墒菚r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xiàn)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tài)對待??傊?,不要轉(zhuǎn)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二)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qū)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jīng)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jīng)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jīng)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qū)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yè)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jīng)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nèi)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jīng)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wǎng),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fā)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xié)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四)戀愛心理分析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yǎng)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fā)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huán)境中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nèi)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zhì)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wěn)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zhì)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氣質(zhì)類型包括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粘液質(zhì)和抑郁質(zhì)。我是一個多血質(zhì)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nèi)部心里和諧發(fā)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fā)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yè)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熊建玗 王巧云上海交通大學,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教程》齊力主五洲傳播出版社,200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篇二
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探索輔導員針對這些原因可采取的措施及改進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心理問題;成因;措施;
積極教育部于20xx年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身心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zhì),增強心理調(diào)試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也于20xx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水平的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輔導員既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時也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全面素質(zhì)的人才,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是關系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是長期而復雜的,心理問題的普遍化與嚴重化成為大學教育不可回避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心理的因素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長期以來,學校和家長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看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甚至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失衡,要求學生一心只管學習,除學習外的一切生活上的事情全部由家長代勞,這樣很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品質(zhì),喪失獨立自主能力。大學生涯是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在校園內(nèi)搞好學習,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之外,還應該走出校園,逐步走向社會,了解當今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逐步學會在社會中生存。大學這個新環(huán)境,讓他們逐步脫離父母的呵護,學會獨立的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情況。這是一個痛苦的心理斷奶期,因此在此階段他們特別需要他人的理解與幫助。作為輔導員,應該協(xié)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畏懼感,幫助他們由未成年的心理依賴狀態(tài)漸漸過渡到成年人的獨立自主狀態(tài),讓他們平穩(wěn)順利的渡過此階段。
(二)目標的定位
剛剛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大一新生。由于在高中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辦一切,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因此社會生活經(jīng)驗幾乎為零。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著幻想和理想,但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專業(yè),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方面為之而努力。因此,進入大學后,這類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之而奮斗,所以在學業(yè)上常常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因此作為輔導員,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幫助和指引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發(fā)展的人生目標,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職業(yè)規(guī)劃。
(三)學習的需要
大學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學習,老師在一節(jié)課上講解的內(nèi)容往往需要大學生在課外花費數(shù)倍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剛剛踏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在老師和家長督導下被動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一時間之間難以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方式,從而導致在學習上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很多同學對自主學習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樣合理的安排時間,利用時間。每天把自主支配的時間浪費在睡懶覺,打游戲上面。因為沒有充分的預習功課,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根本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課后又沒有及時的復習,把課堂上所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搞懂。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huán),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感;大學課程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常常是中學所無法比擬的,需要學生有寬廣的閱讀量和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習壓力也較大。因此,輔導員要根據(jù)大學生的特點,同他們一起尋找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四)人際關系的處理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伙伴。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熟悉的親朋好友,獨自面臨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的大學生更迫切的希望結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寢室人際關系,戀愛關系,常常是令他們困惑痛苦不堪。很多大學生是首次離開父母,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彼此個性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對他人的包容度欠缺是寢室產(chǎn)生矛盾的根源。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寢室成員之間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某個寢室成員之間產(chǎn)生較大矛盾,輔導員應當及時幫助他們,調(diào)解矛盾,緩解糾紛。如果確實因為生活習慣,個人性格等原因無法繼續(xù)相處在同一個屋檐下,輔導員可以把他們調(diào)開,避免矛盾的激化。
輔導員還需要對貧困學生,內(nèi)向?qū)W生和網(wǎng)絡成癮學生進行重點的關注,做好這三類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貧困學生往往來自于貧窮落后的偏遠地區(qū),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導致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念和成長于城市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沖突。有個別同學因為生活習慣不太愛洗澡,在整個冬季可以幾個月不洗澡或一個月洗一次澡,導致同寢室同學和班級里的同學對他意見較大而產(chǎn)生矛盾。有些貧困學生虛榮心強,不敢坦然面對貧困,在與同學相處當中敏感而自卑,常常以為同學們因貧困而針對他,嘲笑他,從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這一類學生更需要輔導員在物質(zhì)上提供幫助的同時,更多的給予精神上的幫助與關心,引導他們正確的面對貧困,鼓勵他們自強自立,積極樂觀的面對未來。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朋友較少,他們不善于表達,也不善于人際交往。但是這類學生內(nèi)心同樣也是十分渴望友誼的,如果有人能及時疏導他們內(nèi)心的苦悶,讓他們情緒得到恰當?shù)陌l(fā)泄與釋放,關心他們,幫助他們?nèi)谌爰w,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那么他們的周圍就會有朋友,就會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也能避免情緒壓抑到極點而作出的一些偏激行為。迷戀游戲,網(wǎng)絡成癮在男性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他們一般都是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找到自信的人。于是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wǎng)上,沉湎于游戲之中,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靠游戲中的獲勝來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的同學甚至發(fā)展成長期生活在網(wǎng)吧之中,導致在期末考試中大部分科目都掛科而不得不退學。面對這一類學生,輔導員應該首先幫助他們戒掉網(wǎng)絡依賴性,鼓勵他們離開電腦,走向課堂和校園,支持他們不斷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促使他們找到自信,慢慢重新融入現(xiàn)實社會。
(一)通過各種靈活多變的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經(jīng)引起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網(wǎng)站,qq,微信等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能正確的認識和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活中出現(xiàn)問題時,積極主動的與輔導員溝通,尋求幫助,預防并消除因長期情緒壓抑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異常,防患于未然。
(二)為需要心理疏導和幫助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幫助
現(xiàn)在各個高校都已經(jīng)配備由心理專業(yè)的教師負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在大一新生進校以后開始心理問卷調(diào)查,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普查。摸底排查后,建立心理預警機制,針對各種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從專業(yè)的角度,采取單獨輔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避免惡性的事件的發(fā)生。總之,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而且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振新和民族的昌盛。因此,應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力量,加強心理受挫能力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品質(zhì),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