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一
2、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6、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8、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二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jié)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都說作詩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我曾經(jīng)聽說對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試著向艾人祝福??!
明明是忠言,卻不被楚王采納,最后落得個沉江而死的下場,但是留下的文章卻像星星一樣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為屈原而擊節(jié)歌唱吧!
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下雨刮風,像是為屈原喊冤陳情。我想要找人談?wù)勥@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鵓鳩。
《端午三首》是南宋趙蕃的一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詩。
第一首詩是寫端午節(jié)人們對屈原的祭念,表現(xiàn)了人們對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詩是端午時候詩人對于屈原忠不見用陳江而死,但是詩文傳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詩是詩人端午時候讀歷史有所感觸,卻找不到人傾訴。這里有一種可能是這個詩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處境相似。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三
(一)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二)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三)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四)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jié)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
(五)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六)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七)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髨蚍锻荻宋纭?BR> (九)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奶煜椤抖宋缂词隆?BR> (十)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十一)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
(十二)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
(十三)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
(十四)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惻c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十五)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赜^失調(diào)名《端午》詞斷句
(十六)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
(十七)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十八)良辰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二十)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二十一)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二十二)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
(二十三)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二十五)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jié)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
(二十六)誰家兒共女,慶端陽?!骖E《小重山·端午》
(二十八)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K軾《浣溪沙·端午》
(二十九)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三十)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三十一)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三十二)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三十三)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三十四)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三十五)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獏俏挠ⅰ对杼m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三十六)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斗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三十七)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
(三十九)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四十)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四十一)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四十二)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guān)雕虎枉招魂。
(四十三)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
(四十四)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四十六)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呚暋段缛沼^競渡》
(四十七)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四十八)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五十)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妒逡褂^燈》
(五十一)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渡樽印ぴΑ?BR> (五十二)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毒┒荚Α?BR> (五十三)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五十四)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五十六)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五十七)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獎⒖饲f《賀新郎·端午》
(五十八)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
(五十九)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六十)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w蕃《端午三首》
(六十一)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
(六十二)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六十三)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六十四)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
(六十五)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K軾《浣溪沙·端午》
(六十七)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六十八)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S及之《賀新郎》
(六十九)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七十)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七十一)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
(七十四)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七十五)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懹巍洞和韲@》
(七十六)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七十八)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fù)長?!盥』抖宋缥涑傻钛缛汗佟?BR> (七十九)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八十)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八十三)菖蒲初進石榴卮,忽報黃花香滿籬。
(八十四)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四
1.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2.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jié)。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shè)。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yīng)解,把君愁袂吹裂。
4.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5.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里客于郴。
6.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7.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8.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9.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10.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
11.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
12.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13.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15.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lián)。
1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7.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guān)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18.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五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有哪些詩句是描寫端午節(jié)的呢?下面是愛匯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詩句,供大家閱讀!
競渡歌[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悖y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zhuǎn)音也。”起源傳說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源于浴蘭節(jié)說
古人五月采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洞蟠鞫Y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鼻毒鸥?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蹦铣喝俗阢痢肚G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贝怂琢鱾髦撂扑螘r代又稱端午為浴蘭之月。
《大戴禮記》為漢文帝時禮學(xué)名家戴德選編的是研究上古社會的珍貴資料。如果此說成立端午節(jié)在先秦時代已出現(xiàn)迄今歷時二千余年可謂淵遠流長[1]。
“惡日”說
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yǎng)成人。一旦撫養(yǎng)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xiàn)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這一習俗至遲從戰(zhàn)國開始流行迄至漢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漢人王充的《論衡》、應(yīng)劭《風俗通》以及《后漢書》中多有記載。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于戶齊將不利其父母?!?BR> 《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睎|晉大將王鎮(zhèn)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zhèn)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yǎng)在宮外??梢姽糯晕逶鲁跷鍨閻喝帐瞧毡楝F(xiàn)象??梢姀南惹匾院蟠巳站鶠椴患?。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qū)鬼薰蒼術(shù)、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追念歷史人物說
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迎接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yīng)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祭祀龍圖騰說
一端午節(jié)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guān)。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guān)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yīng)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源于夏至說
首倡夏至說者為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秦興書局196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jié)如涓涓之水發(fā)源于遠古時代,三代匯為川流,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節(jié)源于夏至說聞世后,學(xué)者吞吐百家,從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文史知識》1983年5期)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節(jié)中“斗百草”、“采雜藥”等與屈原無關(guān)。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quán)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jié)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jié)中。至于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jié)風俗中的一些內(nèi)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guān)。(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jié)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jié)又可稱為天中節(jié)。由此端午節(jié)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國際學(xué)術(shù)會上,中國社科院民族學(xué)人類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說,又提出端午節(jié)即夏至。
最早出現(xiàn)的端午時食,應(yīng)屬西漢的“梟羹”?!妒酚洝贰拔涞郾炯o”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xù)下來。但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xiàn)。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yīng)節(jié)食品?!讹L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jié)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蓖瑫r又有另一種端午節(jié)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xiàn),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jié)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BR> 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jié)的民謠??傮w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jié)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F(xiàn)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nèi)含的花色則根據(jù)各地特產(chǎn)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粽子
瑤族:瑤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枕頭粽”,形似枕頭,每個約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制成素餡涼粽子。
畬族:畬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扎,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堿水,粽子煮好后,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過端午也吃粽子,還要過“粽子節(jié)”。據(jù)說“粽子節(jié)”是為了紀念一對因婚姻遭父母反對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與姑娘們相會在大龍?zhí)兜拿⒐麡湎?,男女圍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葉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給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過端午節(jié),但節(jié)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jié)”。過藥節(jié)時,習慣采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飲汁,或用這些草藥作餡包粽食用。民間認為端午吃這種包餡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qū)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zhì),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qū)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y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jié)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jié)還吃豆腐。
吃十二紅
高郵等地有吃“十二紅”的習俗。十二紅指油爆蝦、炒紅莧菜、咸鴨蛋黃、朱砂豆腐等。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nóng)村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jù)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jié)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jié)日的氣氛。
吃煎堆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六
1、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2、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3、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4、先鳴馀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5、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6、重午佳辰獨掩門?!钪畠x《南鄉(xiāng)子·端午》
7、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8、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9、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10、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1、揚枹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12、九嶷云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13、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14、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
16、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七
1) 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葉是清涼的裝束,龍舟是吉祥的快遞,香囊是快樂的包裹,端午炎熱的天氣,已被歡樂屏蔽,你當然樂不思“暑”!
2)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糯米粘著紅棗香,棕葉包著朋友情。雞蛋伴著艾葉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節(jié)快樂!
3) 聞著粽子香,思念漂過江,你我相隔幾百里,端午節(jié)里更想你!因為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端午節(jié)的快樂。祝你總比我快樂!
4) 五月初五端午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門前掛,粽子迷香鼻尖傳。十全十美心盼望,舉家團圓日夜期。短信祝福悄來到,愿你端午合家歡。
5) 香囊高掛,好運綿綿引進房;龍舟競發(fā),快樂滔滔滿大江;暢飲雄黃,健康天天陪身旁;粽子嘗嘗,幸福久久萬年長。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我提前為你把祝福送上,愿平安陽光把你照耀,如意日子永遠吉祥!
6) 香香的粽子是思念,青青的粽葉表惦念,粘粘的糯米是掛念,紅紅的大棗表想念,端午節(jié)到了,朋友你還好嗎,愿你一切如意,萬事順利,端午節(jié)快樂!
7) 糯米是思念的粘連,粽葉是清爽的裝扮,紅棗是吉祥的代言,香囊是開心的頭銜;龍舟是幸福的盛宴;端午是忙碌的偷閑,祝福是朋友的心愿。祝愿端午節(jié)快樂連連,生活甜甜,愛情綿綿,幸福滿滿!
8) 端午節(jié)到了,我要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溫暖,領(lǐng)子叫關(guān)懷,袖子叫體貼,扣子叫思念;讓這件外套緊緊伴著你度過每分每秒,祝端午節(jié)快樂!
9) 青青的葉兒是純潔的友誼;紅白的餡兒是無盡的關(guān)懷;下鍋后是浪漫;咬開后是溫馨;吃起來是甜蜜。祝你開心每一刻,平安每一天!
10) 落日余輝,映著彩霞,迎著微風,向著天際。絲絲柔柔的微風,傳去了節(jié)日的祝辭,飄向遠方的你,愿你度過這美好的一切,祝你端午節(jié)快樂。
11)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粽香千里,鶴起湖湘,銜粽而飛,用真誠的心把快樂平安幸福包成一個大粽子,送給你全家。端午快樂!
12) 拌好甜美如意餡,披掛吉祥好運衣;扎緊健康平安線,放進幸福大蒸籠;出鍋開心歡樂粽,散發(fā)滿堂祥和氣。愿君快樂過端午!
13) 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栆,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棕,羞羞嗒嗒送給你,愿親愛的你端午添欣喜。
14) 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發(fā)短信,發(fā)前動心,發(fā)中開心,發(fā)后不煩心。愿你端午節(jié)吃得香,玩得樂!
15) 花瓣雨飄過,把花心留給你,四季風吹過,把楓葉留給你,當月潮涌過把歡樂留給你,夜深人靜時刻,把深深的祝福給你,祝端午節(jié)快樂!
16)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全給你!
17) 端午,端午,龍舟賽,一起相約湖上來;劃槳,劃槳,來比賽,不為輸贏只圖樂;歡笑,歡笑,來助威,和諧氛圍齊歡笑;激情,激情,彰顯朝氣與蓬勃;熱鬧,熱鬧,只為圖個喜慶勁;快樂,快樂,端午快樂無倫比!
18) 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19)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棕葉包著親友情,友善關(guān)愛粽是情;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節(jié)快樂!
20) 生命是一場漂泊的漫旅,遇見了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我珍惜著每一個成為我朋友的人!祝端午節(jié)快樂!
21) 端午到,愿你“端”起“五”好:端起吉祥,好運不倒;端起快樂,煩惱全消;端起財運,廣納錢寶;端起前途,事業(yè)走高;端起幸福,如意逍遙!
22) 端午節(jié)到了,我的祝福悄然送至,愿你事業(yè)像龍舟一樣快進,家庭像香包一樣溫馨,個性像粽葉一樣飄逸,氣勢像雄黃一樣勁霸,快樂像糯米一樣粘上就不掉!
23) 我是棕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fā)消息,不然粽子噎死你!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八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競渡曲》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端午日》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塔》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浣溪沙》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和端午》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臨江仙》
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賀新郎》
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澡蘭香》
劉采春--《啰唝曲》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九
2、便當裹米,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李隆基《端午》
4、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6、條脫閑揎系五絲。――李清照失調(diào)名《端午》詞斷句
7、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8、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guān)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9、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10、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游》
11、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張孝祥《點絳唇》
12、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13、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14、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5、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16、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范成大《鷓鴣天》
17、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fù)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8、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19、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20、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一
2、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6、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8、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二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jié)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都說作詩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我曾經(jīng)聽說對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試著向艾人祝福??!
明明是忠言,卻不被楚王采納,最后落得個沉江而死的下場,但是留下的文章卻像星星一樣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為屈原而擊節(jié)歌唱吧!
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下雨刮風,像是為屈原喊冤陳情。我想要找人談?wù)勥@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鵓鳩。
《端午三首》是南宋趙蕃的一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詩。
第一首詩是寫端午節(jié)人們對屈原的祭念,表現(xiàn)了人們對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詩是端午時候詩人對于屈原忠不見用陳江而死,但是詩文傳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詩是詩人端午時候讀歷史有所感觸,卻找不到人傾訴。這里有一種可能是這個詩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處境相似。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三
(一)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二)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三)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四)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jié)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
(五)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六)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七)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髨蚍锻荻宋纭?BR> (九)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奶煜椤抖宋缂词隆?BR> (十)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十一)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
(十二)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
(十三)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
(十四)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惻c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十五)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赜^失調(diào)名《端午》詞斷句
(十六)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
(十七)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十八)良辰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二十)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二十一)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二十二)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
(二十三)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二十五)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jié)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
(二十六)誰家兒共女,慶端陽?!骖E《小重山·端午》
(二十八)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K軾《浣溪沙·端午》
(二十九)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三十)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三十一)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三十二)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三十三)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三十四)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三十五)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獏俏挠ⅰ对杼m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三十六)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斗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三十七)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
(三十九)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四十)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四十一)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四十二)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guān)雕虎枉招魂。
(四十三)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
(四十四)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四十六)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呚暋段缛沼^競渡》
(四十七)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四十八)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五十)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妒逡褂^燈》
(五十一)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渡樽印ぴΑ?BR> (五十二)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毒┒荚Α?BR> (五十三)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五十四)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五十六)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五十七)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獎⒖饲f《賀新郎·端午》
(五十八)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
(五十九)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六十)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w蕃《端午三首》
(六十一)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
(六十二)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六十三)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六十四)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
(六十五)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K軾《浣溪沙·端午》
(六十七)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六十八)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S及之《賀新郎》
(六十九)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七十)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七十一)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
(七十四)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七十五)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懹巍洞和韲@》
(七十六)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七十八)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fù)長?!盥』抖宋缥涑傻钛缛汗佟?BR> (七十九)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八十)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八十三)菖蒲初進石榴卮,忽報黃花香滿籬。
(八十四)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四
1.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2.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jié)。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shè)。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yīng)解,把君愁袂吹裂。
4.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5.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里客于郴。
6.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7.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8.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9.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10.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
11.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
12.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13.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15.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lián)。
1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7.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guān)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18.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五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有哪些詩句是描寫端午節(jié)的呢?下面是愛匯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詩句,供大家閱讀!
競渡歌[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悖y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zhuǎn)音也。”起源傳說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源于浴蘭節(jié)說
古人五月采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洞蟠鞫Y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鼻毒鸥?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蹦铣喝俗阢痢肚G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贝怂琢鱾髦撂扑螘r代又稱端午為浴蘭之月。
《大戴禮記》為漢文帝時禮學(xué)名家戴德選編的是研究上古社會的珍貴資料。如果此說成立端午節(jié)在先秦時代已出現(xiàn)迄今歷時二千余年可謂淵遠流長[1]。
“惡日”說
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yǎng)成人。一旦撫養(yǎng)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xiàn)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這一習俗至遲從戰(zhàn)國開始流行迄至漢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漢人王充的《論衡》、應(yīng)劭《風俗通》以及《后漢書》中多有記載。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于戶齊將不利其父母?!?BR> 《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睎|晉大將王鎮(zhèn)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zhèn)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yǎng)在宮外??梢姽糯晕逶鲁跷鍨閻喝帐瞧毡楝F(xiàn)象??梢姀南惹匾院蟠巳站鶠椴患?。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qū)鬼薰蒼術(shù)、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追念歷史人物說
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迎接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yīng)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祭祀龍圖騰說
一端午節(jié)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guān)。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guān)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yīng)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源于夏至說
首倡夏至說者為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秦興書局196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jié)如涓涓之水發(fā)源于遠古時代,三代匯為川流,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節(jié)源于夏至說聞世后,學(xué)者吞吐百家,從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文史知識》1983年5期)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節(jié)中“斗百草”、“采雜藥”等與屈原無關(guān)。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quán)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jié)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jié)中。至于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jié)風俗中的一些內(nèi)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guān)。(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jié)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jié)又可稱為天中節(jié)。由此端午節(jié)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國際學(xué)術(shù)會上,中國社科院民族學(xué)人類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說,又提出端午節(jié)即夏至。
最早出現(xiàn)的端午時食,應(yīng)屬西漢的“梟羹”?!妒酚洝贰拔涞郾炯o”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xù)下來。但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xiàn)。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yīng)節(jié)食品?!讹L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jié)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蓖瑫r又有另一種端午節(jié)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xiàn),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jié)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BR> 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jié)的民謠??傮w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jié)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F(xiàn)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nèi)含的花色則根據(jù)各地特產(chǎn)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粽子
瑤族:瑤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枕頭粽”,形似枕頭,每個約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制成素餡涼粽子。
畬族:畬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扎,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堿水,粽子煮好后,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過端午也吃粽子,還要過“粽子節(jié)”。據(jù)說“粽子節(jié)”是為了紀念一對因婚姻遭父母反對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與姑娘們相會在大龍?zhí)兜拿⒐麡湎?,男女圍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葉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給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過端午節(jié),但節(jié)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jié)”。過藥節(jié)時,習慣采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飲汁,或用這些草藥作餡包粽食用。民間認為端午吃這種包餡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qū)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zhì),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qū)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y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jié)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jié)還吃豆腐。
吃十二紅
高郵等地有吃“十二紅”的習俗。十二紅指油爆蝦、炒紅莧菜、咸鴨蛋黃、朱砂豆腐等。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nóng)村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jù)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jié)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jié)日的氣氛。
吃煎堆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六
1、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2、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3、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4、先鳴馀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5、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6、重午佳辰獨掩門?!钪畠x《南鄉(xiāng)子·端午》
7、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8、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9、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10、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1、揚枹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12、九嶷云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13、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14、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
16、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七
1) 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葉是清涼的裝束,龍舟是吉祥的快遞,香囊是快樂的包裹,端午炎熱的天氣,已被歡樂屏蔽,你當然樂不思“暑”!
2)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糯米粘著紅棗香,棕葉包著朋友情。雞蛋伴著艾葉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節(jié)快樂!
3) 聞著粽子香,思念漂過江,你我相隔幾百里,端午節(jié)里更想你!因為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端午節(jié)的快樂。祝你總比我快樂!
4) 五月初五端午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門前掛,粽子迷香鼻尖傳。十全十美心盼望,舉家團圓日夜期。短信祝福悄來到,愿你端午合家歡。
5) 香囊高掛,好運綿綿引進房;龍舟競發(fā),快樂滔滔滿大江;暢飲雄黃,健康天天陪身旁;粽子嘗嘗,幸福久久萬年長。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我提前為你把祝福送上,愿平安陽光把你照耀,如意日子永遠吉祥!
6) 香香的粽子是思念,青青的粽葉表惦念,粘粘的糯米是掛念,紅紅的大棗表想念,端午節(jié)到了,朋友你還好嗎,愿你一切如意,萬事順利,端午節(jié)快樂!
7) 糯米是思念的粘連,粽葉是清爽的裝扮,紅棗是吉祥的代言,香囊是開心的頭銜;龍舟是幸福的盛宴;端午是忙碌的偷閑,祝福是朋友的心愿。祝愿端午節(jié)快樂連連,生活甜甜,愛情綿綿,幸福滿滿!
8) 端午節(jié)到了,我要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溫暖,領(lǐng)子叫關(guān)懷,袖子叫體貼,扣子叫思念;讓這件外套緊緊伴著你度過每分每秒,祝端午節(jié)快樂!
9) 青青的葉兒是純潔的友誼;紅白的餡兒是無盡的關(guān)懷;下鍋后是浪漫;咬開后是溫馨;吃起來是甜蜜。祝你開心每一刻,平安每一天!
10) 落日余輝,映著彩霞,迎著微風,向著天際。絲絲柔柔的微風,傳去了節(jié)日的祝辭,飄向遠方的你,愿你度過這美好的一切,祝你端午節(jié)快樂。
11)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粽香千里,鶴起湖湘,銜粽而飛,用真誠的心把快樂平安幸福包成一個大粽子,送給你全家。端午快樂!
12) 拌好甜美如意餡,披掛吉祥好運衣;扎緊健康平安線,放進幸福大蒸籠;出鍋開心歡樂粽,散發(fā)滿堂祥和氣。愿君快樂過端午!
13) 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栆,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棕,羞羞嗒嗒送給你,愿親愛的你端午添欣喜。
14) 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發(fā)短信,發(fā)前動心,發(fā)中開心,發(fā)后不煩心。愿你端午節(jié)吃得香,玩得樂!
15) 花瓣雨飄過,把花心留給你,四季風吹過,把楓葉留給你,當月潮涌過把歡樂留給你,夜深人靜時刻,把深深的祝福給你,祝端午節(jié)快樂!
16)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全給你!
17) 端午,端午,龍舟賽,一起相約湖上來;劃槳,劃槳,來比賽,不為輸贏只圖樂;歡笑,歡笑,來助威,和諧氛圍齊歡笑;激情,激情,彰顯朝氣與蓬勃;熱鬧,熱鬧,只為圖個喜慶勁;快樂,快樂,端午快樂無倫比!
18) 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19)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棕葉包著親友情,友善關(guān)愛粽是情;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節(jié)快樂!
20) 生命是一場漂泊的漫旅,遇見了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我珍惜著每一個成為我朋友的人!祝端午節(jié)快樂!
21) 端午到,愿你“端”起“五”好:端起吉祥,好運不倒;端起快樂,煩惱全消;端起財運,廣納錢寶;端起前途,事業(yè)走高;端起幸福,如意逍遙!
22) 端午節(jié)到了,我的祝福悄然送至,愿你事業(yè)像龍舟一樣快進,家庭像香包一樣溫馨,個性像粽葉一樣飄逸,氣勢像雄黃一樣勁霸,快樂像糯米一樣粘上就不掉!
23) 我是棕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fā)消息,不然粽子噎死你!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八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競渡曲》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端午日》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塔》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浣溪沙》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和端午》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臨江仙》
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賀新郎》
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澡蘭香》
劉采春--《啰唝曲》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端午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佳句篇九
2、便當裹米,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李隆基《端午》
4、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6、條脫閑揎系五絲。――李清照失調(diào)名《端午》詞斷句
7、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8、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guān)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9、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10、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游》
11、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張孝祥《點絳唇》
12、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13、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14、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5、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16、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范成大《鷓鴣天》
17、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fù)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8、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19、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20、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