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寫心得體會應該注重細節(jié)和實踐,給讀者留下具體印象。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一
這次疫情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可愛的人。醫(yī)生冒著被感染的兇險,沖在前線給病人治病,警察叔叔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歡樂,主動站出來堅持崗位,工人們不畏艱辛緊急建造醫(yī)院,人民群眾有錢的捐錢,有菜的捐菜,有口罩的捐口罩,有力的出力,做醫(yī)療物資的連夜加班,懂健康知識的走村串寨做防范知識宣傳……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是多么的了不起!
假如不是這場災難,我們也許很難知道,平平無奇的人群中,原來藏著這么多閃亮的靈魂。他們特殊一般,特殊樸實,但也特殊不平庸!這些閃閃發(fā)光的一般人,讓我們溫暖,安定,心中充滿力量,眼前滿是期望。
作為一名中學生,國家危難當頭,我們上不了戰(zhàn)場,又能為祖國些什么呢?我想目前最該做的就是呆在家里,不外出,不聚會,不訪友,出門必須戴口罩,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聽從專家的安排。這幾天,天氣好轉,我們社區(qū)有人總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免疫力強,出來閑逛,這種情況非常令人擔憂,要是每個人都這樣想,那我們這場“戰(zhàn)爭”還要被遲延多久,國家還要付出多少!所以我還打算在社區(qū)做一些宣傳工作,給社區(qū)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以及小朋友們講解一些新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性有多強,這場“戰(zhàn)疫”的嚴重性,一些防護知識等。除此而外,我想更重要的是,時刻不忘祖國的恩情,不忘每一次的災難中,那些拋家別子不顧個人安危為我們付出的人,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美好的學習生活,從此刻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效祖國,報答那些為我們護佑生命健康的“恩人”。
最后,我呼吁大家不要恐慌,不要膽怯。我堅信,在全中國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很快的打贏這場戰(zhàn)“疫”。
朝鮮半島的分裂。1945年8月13日,蘇軍開始在朝鮮東部清津地區(qū)登陸,14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為劃分對日本占領地區(qū)受降范圍,經蘇美協(xié)商,在朝鮮以北緯三十八度線(以下簡稱三八線)為界,以北為蘇軍受降區(qū),以南為美軍受降區(qū)。根據開羅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蘇、美、英三國外長莫斯科會議達成協(xié)議,由駐朝鮮的蘇軍司令部和美軍司令部組成聯合委員會,協(xié)助南、北朝鮮迅速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臨時政府,但是由于蘇、美雙方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意見分歧而未能實現。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大韓民國成立,9月9日,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個不同性質的政權,形成南北分裂、對立的局面。圍繞朝鮮統(tǒng)一問題,雙方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化,三八線上武裝沖突日增,局勢日趨緊張。1948年10月,蘇聯把朝鮮半島北半部的行政權移交給朝鮮政府,同年12月25日,蘇軍全部撤離朝鮮。
金日成欲武力統(tǒng)一朝鮮。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對立的國家以后,南北雙方都試圖通過武力實現民族統(tǒng)一。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訪北京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澤東通報了對韓戰(zhàn)爭的意圖,毛澤東持反對意見,認為此時發(fā)動戰(zhàn)爭時機不夠成熟。斯大林要求毛澤東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布防于丹東——沈陽一線。毛澤東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復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決一些,但要求中方盡早布置兵力;5月15日,毛澤東表示同意金日成統(tǒng)一半島的計劃,但是朝方并未告知具體的時間。
朝鮮人民軍的南進與美國的干涉。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28日即攻占南韓的政治中心漢城。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jié)節(jié)敗退。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xié)助韓國作戰(zhàn),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幫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的進攻。聯合國最終以13對1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奥摵蠂姟币悦儡姙橹鲗?,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zhàn)。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zhàn)役。朝鮮人民軍處于節(jié)節(jié)勝利,先后發(fā)動了漢城戰(zhàn)役、鐵原戰(zhàn)役、大田戰(zhàn)役和洛東江戰(zhàn)役,占領了韓國90%的地區(qū)和92%的人口,把韓、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約一萬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間的狹小地區(qū)。8月31日,又發(fā)動了釜山戰(zhàn)役,先遣部隊打到了北緯35度線上,但是此后戰(zhàn)局處于膠著狀態(tài)。
美軍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安全。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fā)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于7月13日作出《關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余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后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于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qū)。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于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zhàn)略后退。9月30日,周恩來發(fā)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钡躯溈税⑸J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19日占領平壤,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并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并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qū),戰(zhàn)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后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后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qū)。第13兵團過江后,于10月20日改組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10月25日,志愿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后的第一仗。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zhàn)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zhàn)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zhàn)為主,與部分陣地戰(zhàn)、游擊戰(zhàn)相結合的方針,連續(xù)進行了五次戰(zhàn)略性戰(zhàn)役。
第一次戰(zhàn)役是志愿軍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qū),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軍隊突然發(fā)起的進攻戰(zhàn)役。10月25日,志愿軍發(fā)起戰(zhàn)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jié)(11月23日)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wěn)定了朝鮮戰(zhàn)局。第一次戰(zhàn)役志愿軍共殲敵15000多人。
第二次戰(zhàn)役是志愿軍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誘至預定戰(zhàn)場后,對其突然發(fā)起反擊的戰(zhàn)役,是扭轉朝鮮戰(zhàn)局的一次戰(zhàn)役?!奥摵蠂姟北鴶∮谖鞑繎?zhàn)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zhàn)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也就是在此時發(fā)生了悲壯的長津湖戰(zhàn)役。)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fā)起旨在圣誕節(jié)結束朝鮮戰(zhàn)爭的總攻勢。志愿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qū)后,立即發(fā)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奥摵蠂姟北鴶∮谖鞑繎?zhàn)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zhàn)線的長津湖畔,被迫棄平壤、元山,分從陸路、海路退至“三八線”以南。第二次戰(zhàn)役志愿軍共殲敵36000多人。
第三次戰(zhàn)役是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穑笳勁小?,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進行的進攻戰(zhàn)役。志愿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xié)同下,對依托“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御的“聯合國軍”發(fā)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qū),占領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并適時停止了戰(zhàn)役追擊。第三次戰(zhàn)役共殲敵19000多人。
第四次戰(zhàn)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發(fā)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后續(xù)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qū)進行的防御戰(zhàn)役。志愿軍連續(xù)取得三次戰(zhàn)役勝利后,主力轉入休整?!奥摵蠂姟卑l(fā)現志愿軍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便迅速補充人員、物資,調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復攻勢。志愿軍立即由休整轉入防御,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展開第四次戰(zhàn)役。3月14日,中朝軍隊撤出漢城。麥克阿瑟同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發(fā)生嚴重分歧,杜魯門于4月11日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任命李奇微為“聯合國軍”總司令。4月21日,將“聯合國軍”扼制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qū)。第四次戰(zhàn)役志愿軍雖有較大損失,但仍殲敵7.8萬多人。
第五次戰(zhàn)役于1951年4月22日發(fā)起,至6月10日前后結束,歷時50天,戰(zhàn)役的結果是志愿軍和人民軍將“聯合國軍”從三八線附近地區(qū)打退到漢江南岸地區(qū),但又被“聯合國軍”推回到三八線南北地區(qū),志愿軍和人民軍共殲滅“聯合國軍”8.2萬余人,自身作戰(zhàn)減員8.5萬余人。首先集中志愿軍11個軍和人民軍1個軍團于西線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至6月10日,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qū)。第五次戰(zhàn)役志愿軍共殲敵8萬多人。
經過7個多月的軍事較量,美國政府認識到如將主要力量長期陷于朝鮮戰(zhàn)場,則對其以歐洲為重點的全球戰(zhàn)略極為不利。加上國內外反戰(zhàn)情緒日益高漲,因此,決定轉入戰(zhàn)略防御,準備以實力為基礎,同中朝方面舉行談判,謀求“光榮的停戰(zhàn)“。中朝方面,經過五次戰(zhàn)役,也深感在技術裝備上,中朝人民軍隊仍處于劣勢。在現有武器裝備條件下,要想在短時間內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是困難的。鑒于美國已表示愿意談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zhàn)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指導思想和在軍事上采取“持久作戰(zhàn)、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據此,適時進行戰(zhàn)略轉變,由運動戰(zhàn)為主轉變?yōu)殛嚨貞?zhàn)為主,由軍事斗爭為主轉變?yōu)檐娛隆⒄?外交)斗爭“雙管齊下”。
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zhí)行“持久作戰(zhàn)、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以陣地戰(zhàn)為主要作戰(zhàn)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zhàn)。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zhàn)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斗爭尖銳復雜;戰(zhàn)線相對穩(wěn)定,局部性攻防作戰(zhàn)頻繁;戰(zhàn)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戰(zhàn)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zhàn)談判。從此,戰(zhàn)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
1951年7月26日,停戰(zhàn)談判討論軍事分界線問題時,竟企圖以軍事進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聯合國軍”采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zhàn)法,連續(xù)發(fā)動了夏、秋季局部攻勢。并從8月開始,實施了長達10個月的以切斷中朝人民軍隊后方供應為目的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zhàn)役”即“絞殺戰(zhàn)”。為打破美國空軍的空中封鎖,保障交通運輸,志愿軍發(fā)起了“反絞殺”斗爭。
1952年春,“聯合國軍”方面為扣留朝中戰(zhàn)俘,提出所謂“自愿遣返”的原則,反對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張,使停戰(zhàn)談判陷入僵局。此時,“聯合國軍”接受了發(fā)動夏、秋季局部攻勢受挫的教訓,采取以小規(guī)模的進攻行動和空軍的破壞活動,維持其防線和配合其談判。1952年秋,中朝人民軍隊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具有戰(zhàn)役規(guī)模的戰(zhàn)術反擊作戰(zhàn),攻占了“聯合國軍”許多營以下陣地。接著在規(guī)模較大、持續(xù)時間較長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中,粉碎了“聯合國軍”發(fā)動的“金化攻勢“。
為促進停戰(zhàn)實現,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發(fā)起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zhàn)役。從5月中旬開始,先后對“聯合國軍”進行三次不同規(guī)模的進攻。經第一、第二次進攻作戰(zhàn),迫使“聯合國軍”方面作出妥協(xié)。在停戰(zhàn)協(xié)定即將簽署之際,韓國當局聲稱要“單獨干”、“北進”,中朝人民軍隊為實現有效的停戰(zhàn)和停戰(zhàn)后處于更有利地位,決定給韓國軍隊以打擊,于7月中旬發(fā)起以金城戰(zhàn)役為主的第三次進攻作戰(zhàn),迫使“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zhàn)協(xié)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zhàn)的實現。
1953年7月27日,戰(zhàn)爭雙方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宣告結束。
人員傷亡:美國官方公布美國人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作戰(zhàn)減員共計142091人,其中陣亡33629人,負傷103284人,失蹤或被俘5178人。美國在朝鮮戰(zhàn)爭紀念墻上公布的數字為陣亡54246人,失蹤8177人,被俘7140人,傷103284人,總計172847人。美國在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費支出是400億美元,消耗作戰(zhàn)物資7300余萬噸。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公布,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余人。美國與韓國官方公布各自作戰(zhàn)減員數字總和為113萬余人(不包括其他“聯合國軍”作戰(zhàn)減員)。
1951年8月15日,志愿軍作戰(zhàn)處關于志愿軍作戰(zhàn)減員統(tǒng)計數字為:陣亡115786人,戰(zhàn)傷221264人,失蹤、被俘29095人,共計366145人。(近期官方公布的犧牲人數197653名。)
財務損失:據有關統(tǒng)計,中國為進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共消耗各種作戰(zhàn)物資560余萬噸,戰(zhàn)費62.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當時的25億美元)。志愿軍共損失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371門、各種槍87559支(挺)。聯合國軍從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zhàn)時止,被中朝軍隊擊落、擊傷“聯合國軍”飛機累計共12224架;被擊毀擊傷和繳獲坦克3064輛;被擊毀擊傷和被繳獲各種炮7695門,被擊沉擊傷艦艇257艘。其中志愿軍擊毀擊傷“聯合國軍”坦克2006輛、汽車3165輛、裝甲車44輛、飛機10629架、各種炮583門;繳獲“聯合國軍”坦克245輛、汽車5256輛、裝甲車51輛、飛機11架、各種炮4037門、各種槍73262支(挺),及大量物資和裝備。
“70年前,由中華優(yōu)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fā)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wèi)了新中國安全,保衛(wèi)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fā)展、進步的史冊上!”
這是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的開篇論述。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什么如此重要而神圣,理由有如下幾點:
一是打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國形象。美國悍然對1950年6月爆發(fā)的朝鮮內戰(zhàn)進行武裝干涉,同時無視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侵入臺灣海峽,轟炸我東北邊境,把戰(zhàn)火燒到了新生的中國國土,把朝鮮內戰(zhàn)演變?yōu)橐粓龃笠?guī)模的國際性局部戰(zhàn)爭,其稱霸全球和在全球遏制共產主義的企圖昭然若揭。
在美國看來,中國的近代史明明白白地書寫了一個“步步退讓”“妥協(xié)求安”的形象;新中國的最強盟友——蘇聯尚且畏懼美國三分;美國后面還站著英國、法國等16國“聯合國軍”,一個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新生中國沒有理由不選擇“茍安”,以換取和平建設環(huán)境。
但他們錯了!今日之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這頭沉睡的雄獅醒來了。歷史告訴我們:對侵略者讓步,只會讓它更加肆無忌憚;而奮起應戰(zhàn),才可能贏得主動,贏得和平。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毅然決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了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歷史使命。這次勝利,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穩(wěn)定了朝鮮的局勢,保衛(wèi)了中國大陸的安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首次在境外取得的決定性勝利,有力地震懾了美國,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徹底把近代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從被侵略、被拯救的可憐形象,改寫成了拯救者、保護者的英雄形象。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中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贏得了聲譽”“提高了地位”。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大國姿態(tài)登上國際舞臺,為新中國建設爭取到了寶貴的和平環(huán)境,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打破了美國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毫無疑問,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較量。美國是世界經濟、軍事頭號強國,美國軍隊武器裝備先進,在朝鮮戰(zhàn)場上出動陸??杖娐摵狭Ⅲw作戰(zhàn),動用了當時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掌握著戰(zhàn)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中國的新生政權剛建立一年,忙于恢復經濟和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志愿軍武器裝備相當落后,基本上是陸軍在少量坦克和炮兵支援下的單一地面作戰(zhàn),后期參戰(zhàn)的少量空軍也僅能掩護后方主要交通運輸線和進行局部空中作戰(zhàn)。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造不出飛機,志愿軍主要靠步兵加少量炮兵作戰(zhàn)。而美軍投入到戰(zhàn)場的有飛機約1200架、各型艦艇300余艘、坦克1000余輛,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志愿軍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以劣勢裝備與敵人展開殊死較量。但就是在這樣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不到8個月,連續(xù)進行了5次戰(zhàn)役后,就同朝鮮人民軍把侵略軍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第一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這位美國陸??杖娭蝎@得勛章最多的陸軍五星上將,后來感慨“誰跟中國陸軍在陸地上打,一定有病”,因為在交戰(zhàn)過程中,他鮮有勝績,中國人民志愿軍發(fā)動突然性打擊的第一次戰(zhàn)役取得了勝利,他還不相信中國居然敢出戰(zhàn)。此后,志愿軍又構筑起銅墻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在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和細菌戰(zhàn)后,還進行了多次進攻戰(zhàn)役,迫使侵略者停戰(zhàn)談判。著名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用坑道、火炮和手榴彈戰(zhàn)術,以更低的傷亡人數,戰(zhàn)勝了“聯合國軍”大炮、坦克、飛機幾乎把我陣地炸平的強大火力,炮彈還只發(fā)射了敵軍的1/4。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
正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中國人民志愿軍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范例??姑涝瘧?zhàn)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以弱勝強,而是一個積貧積弱百余年、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新生國家,對不可一世、獨立戰(zhàn)爭以來從無戰(zhàn)爭敗績的第一大強國的以弱勝強,是一種國力差距極度懸殊下不可思議的以弱勝強,是一次改寫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的以弱勝強。這場戰(zhàn)爭打破了美國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是對亞洲和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斗爭的極大鼓舞,推動了世界范圍內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fā)展。
三是打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fā)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一支有理想的軍隊是戰(zhàn)無不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理想是“保家衛(wèi)國”。有理想的軍人是敢于犧牲生命的:用身體擋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戰(zhàn)斗到只剩一人一槍仍然堅守陣地,最后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楊根思;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長津湖畔,一整連官兵以戰(zhàn)斗姿勢受凍犧牲,成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松骨峰下,整整一個連只剩下7個活著的戰(zhàn)士;上甘嶺上,那場43天的血肉相搏……人在陣地在!多少不知名的高地上,面對敵人的狂轟濫炸和反復進攻,英勇的志愿軍舍身忘死,頑強地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連長犧牲了,排長頂上,排長犧牲了,班長代理,班長犧牲了,戰(zhàn)士接替;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刺刀拼彎了,就用手抓嘴咬;有的官兵中彈后依舊手握武器,繼續(xù)將彈藥悉數打入敵軍,直至意識消亡;有的官兵身中數彈流血不止,拼盡最后力氣拉響手榴彈或炸藥包沖向敵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涌現了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是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wèi)士,是“最可愛的人”。
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zhàn)斗的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毛澤東主席指出,抗美援朝的勝利“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zhàn)爭是人民戰(zhàn)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中國人民為國家利益是敢于犧牲自身利益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全國城鄉(xiāng)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成千上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和民工紛紛到朝鮮前線去擔任戰(zhàn)地運輸和勤務工作;醫(yī)務工作者組織了大批醫(yī)療服務隊,為中朝軍隊服務;慰問志愿軍運動、捐獻武器運動、優(yōu)待志愿軍烈軍屬運動……據統(tǒng)計,全國人民為朝鮮前線提供作戰(zhàn)物資達560多萬噸,直接軍費為62億元人民幣,而戰(zhàn)爭期間國內每年的經濟平均增長率高達15%,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正是由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敵愾、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
讀懂歷史,就要結合發(fā)生在當時的故事,一幕幕上演的故事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這也是我為什么這次要求給大家講黨課的主要理由。好久沒有流淚甚至是失聲痛哭了,在這幾天讀這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流過了多次的淚自己也記不清了。
毛澤東珍藏岸英遺物到去世。1950年11月25日,數架美軍轟炸機向大榆洞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駐地投下數十枚凝固汽油彈,正在作戰(zhàn)室的毛岸英(時任俄語翻譯兼機要工作)和參謀高瑞欣犧牲。倆人的遺體被炸彈燒焦,已無從分辨,人們只得以毛岸英生前佩戴過的手表為線索作出判斷。毛岸英犧牲的電報被周恩來和劉少奇“壓”了下來,直到翌年1月初才向毛澤東匯報。據中共中央機要辦公室主任葉子龍回憶,毛澤東將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三四分鐘,把頭埋得很深,抬起頭時臉色非常難看,屋里只聽見他的吸煙聲。最后,毛澤東“唉……”了一聲:“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也曾回憶,一聲長嘆后,毛澤東說,“犧牲的成千成萬,無法只顧及此一人。事已過去,不必說了。”彭德懷事后向毛澤東匯報時,毛澤東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zhàn)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在與周世釗談話時,毛澤東又表示: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鮮戰(zhàn)場上,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極主張派兵出國的,因為這是一場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要作戰(zhàn),我要有人,派誰去呢?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毛岸英犧牲后,毛澤東悄悄珍藏著兒子的部分遺物:兩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毛巾。這一秘密直到毛澤東去世后,才被整理其物品的工作人員不經意發(fā)現。
是什么樣的一種力量和信念支撐著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
為什么他們寧愿凍死也要堅守在陣地上?
我們從其中一名宋阿毛烈士的絕筆信中找到了答案。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zhàn)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BR> 這段視頻現在都能看上,我看著這段視頻真的失聲痛哭。無法想象這群最可愛的人有多偉大!我多方找了資料,這個連129人,凍死了125人,視頻上有位沒有腿的老人舉起了沒有手的胳膊敬禮,他是幸存者之一。在長津湖戰(zhàn)役中,志愿軍戰(zhàn)士被凍死的事件也是時常發(fā)生的事。進入十二月份,朝鮮半島的夜間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40度,即便像美軍陸戰(zhàn)一師那樣武裝到牙齒的部隊,也是出現了將近7000人的凍傷。這張紙條被送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時,總司令彭德懷瞬間老淚縱橫,過了很久才喃喃地說道:“第一線部隊的艱苦甚至超過了長征時期,傷亡了那么多的戰(zhàn)士,他們?yōu)檎l犧牲,他們?yōu)檎l流血,戰(zhàn)士們死的、傷的、餓死的、凍死的,這些還都是年輕可愛的娃娃呀?!?BR> 葛峴嶺阻擊戰(zhàn)零傷亡經典的戰(zhàn)例。1950年11月29日在葛峴嶺發(fā)生了一場令各國軍人肅然起敬的阻擊戰(zhàn):志愿軍一個步兵排,在對手100余架次戰(zhàn)機和50余輛坦克的輪番攻擊下,巧妙的利用地形,僅靠手中的輕武器頑強的阻擊了拼死逃命的美軍,殲敵215人,自己無一傷亡?!墩l是最可愛的人》,記敘的就是38軍在三所里松骨峰的慘烈阻擊戰(zhàn)。三所里的戰(zhàn)斗剛剛打響,113師偵察分隊報告:“發(fā)現美軍有跡象向三所里以西的龍源里逃竄,龍源里有可能成為美軍的又一條逃路。向龍源里進發(fā)時,2排已經5天5夜沒正經睡一覺了,加上2晝夜的激戰(zhàn),戰(zhàn)士們疲憊不堪,一邊走路一邊睡覺,后面的戰(zhàn)士常常撞到前面的戰(zhàn)士才清醒過來。三所里到龍源里的路途不到10公里,為了搶時間,部隊從懸崖峭壁、荊棘叢生,根本沒有路,從崇山峻嶺中穿了過去,全排每人的衣服幾乎被荊棘扯爛。下山更難。山陡,又有積雪,急紅了眼的部隊走這樣的路極易發(fā)生危險。排長郭忠田讓大家把帶的繩子接起來,拴在山頂的大石頭上,一個接一個滑到山下。大同江卻橫在了眼前,全體戰(zhàn)士迅速脫了棉褲,無聲地跳進冰河里。沒什么擋得住這只英雄的部隊。(這幾天中央電視臺的視頻資料里,有過這樣的一段鏡頭,看著他們,我眼角發(fā)紅,太可愛了。)
關于113師向三所里和龍源里的穿插,美軍戰(zhàn)史有這樣的記載:第9軍第2師師長基瑟將軍,乘直升機飛越軍隅里上空,發(fā)現有數千難民沿大小道路南下。根據美軍的經驗,難民總是先于攻擊軍隊到達。其實,這些“難民”正是志愿軍的穿插部隊。衣著襤褸的中國士兵,在超越人體極限的強行軍中,被基瑟誤判為難民。剛剛進行了長距離的行軍,部隊沒有攜帶反坦克武器,不要說專用的火箭筒,就是炸藥包也被輕裝了。一個步兵排,沒有火箭筒、炸藥包,就連反坦克手雷都沒有,靠步機槍和每人4顆手榴彈去阻擋一個坦克營的結果是什么?經過一天時間激戰(zhàn),打掃戰(zhàn)場時,2排陣地前面共發(fā)現215具美軍尸體(擊傷和尸體被美軍拖回者不算)。郭忠田向連長報告:“全排一個不少,除了5班長的耳朵被震得聽不清外,全排沒有一個傷亡?!惫姨锏倪@句話,我看到后流淚了,是驕傲的淚水。
1人1天殲敵280余名。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不但在空中創(chuàng)造了1人單機1分鐘之內擊毀3架美軍飛機的世界空戰(zhàn)紀錄,我們的陸軍,同樣在朝鮮戰(zhàn)場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世界紀錄。志愿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戰(zhàn)士胡修道,他在上甘嶺堅守陣地時,一人一天殲敵280余名,榮獲“一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胡修道沒有參加上解放戰(zhàn)爭,參軍后馬上進入朝鮮作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是他首次真槍實彈地與敵人拼殺。當時他只有21歲,就趕上了堅守上甘嶺的殘酷戰(zhàn)斗。戰(zhàn)斗很激烈,陣地上的戰(zhàn)友們都犧牲了,獨自一人堅守陣地的胡修道,依靠兩個陣地上剩下的武器彈藥,孤身一人,頑強地堅持戰(zhàn)斗。他一個人在3號、10號高地上來回奔跑穿梭,一邊躲避敵人的炮火,一邊連續(xù)不斷地打擊敵人,手榴彈、手雷一個接一個地投向進攻的敵軍,他又打退了敵人的十幾次進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志愿軍的大部隊突然趕到了,一陣猛烈反擊,敵軍最后的瘋狂進攻被徹底打垮,當天的戰(zhàn)斗勝利結束。(此時此刻大家想起什么來了?我想到了《上甘嶺》電影中的一段鏡頭,和這個很相似,獨自一人堅守陣地,何等的悲壯!)在這一天的激戰(zhàn)中,英勇堅守陣地的志愿軍戰(zhàn)士胡修道和戰(zhàn)友一起共打退敵人41次沖鋒,胡修道也在戰(zhàn)斗中創(chuàng)造了1人1天殲敵280余人的記錄。1953年6月25日,胡修道出席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并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殘酷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上甘嶺戰(zhàn)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qū)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zhàn)役,時間一共持續(xù)43天,最終以志愿軍勝利而告終。我們看看這場戰(zhàn)爭的慘烈程度。在整個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上甘嶺戰(zhàn)役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雙方多次反復爭奪陣地,彈藥消耗量更是驚人。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zhàn)最高水平,為了爭奪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的陣地,“聯合國軍”不惜成本,調集重炮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我方陣地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許多坑道直接被炸平,陣地全是焦土。據老兵回憶,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兵員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補充,最激烈的時候,24小時補充5次,每次一個連一個連的上,很多幾乎都被打光了。我看過一篇報道,說在軍事史上黨一支部隊的傷亡率大到35%,這支部隊就殘廢了,但是我們的部隊在這次戰(zhàn)役中是500%。在此次戰(zhàn)役中,參戰(zhàn)的志愿軍共4.3萬余人?!奥摵蠂姟眳?zhàn)總兵力約4萬人。彈藥消耗上,志愿軍在此次戰(zhàn)役中一共消耗各種子彈約5040萬發(fā)(與整個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子彈消耗量相當),各種手雷301330發(fā),炮彈450768發(fā),反坦克地雷512枚,爆破竹5984根,炸藥2917公斤。子彈日均消耗117.2萬發(fā),按照4.3萬人的參戰(zhàn)兵力來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1172發(fā)。美軍方面,美軍一共向上甘嶺陣地傾瀉炮彈190余萬發(fā),炸彈5000余枚,平均每天要打出去4.4萬枚。人員傷亡上,志愿軍傷亡1.15萬,傷亡率在25%以上,美軍和韓軍為1.5萬人。在43天的戰(zhàn)斗中,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前后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擊落擊傷飛機274架,擊毀擊傷大口徑火炮61門、坦克14輛。
戰(zhàn)后,克拉克上將和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承認這是對聯軍士氣的沉重打擊,克拉克上將更是回憶稱“鑒于上甘嶺戰(zhàn)役中聯合國軍傷亡過重,聯軍遠東指揮部不得不停止了任何兵力多于一個營的戰(zhàn)斗計劃,直到戰(zhàn)爭停止,不得不停止大規(guī)模的進攻。”
我不怕死。1951年4月24日,在抗美援朝第5次戰(zhàn)役第一階段,我志愿軍第63軍187師561團在突破臨津江后,在雪馬里地區(qū)將英軍“格洛斯特營”包圍。4月25日,我561團戰(zhàn)士對被包圍的英軍發(fā)起最后攻擊,盡管“格洛斯特營”試圖拼命抵抗,但是在一番激戰(zhàn)后,英軍很快便開始潰敗,被我志愿軍戰(zhàn)士打得四處潰逃。雪馬里地區(qū)方圓百里地形復雜,英軍又是四處潰逃,因此我部追擊部隊也只能四散而開展開追擊。這天中午,二連戰(zhàn)士劉光子帶領兩名新兵沖到一個小高地上后,忽然發(fā)現了十幾個英軍殘兵正在逃竄(實際上這是“格洛斯特營”的一個炮兵連,共有100余人),劉光子看到敵軍立刻展開追擊,他讓那兩名新兵趴在石頭后面做火力掩護,他自己便拿著槍向著山下迂回了過去。劉光子迂回到距離敵人僅有幾十米的時候,拿起一顆“飛雷”便向著英軍陣地扔了過去,這種手榴彈上捆炸藥的“飛雷”是專門打坦克的,威力巨大,一下就炸倒了一片英軍。此時的英軍早就被嚇壞了,巨大的氣浪將他們掀翻在地,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志愿軍殺了過來,劉光子很快沖到英軍陣地前方,用剛學的英語大聲喊道:“繳槍不殺!”英軍還以為自己被包圍了,都趕緊舉起了手示意投降,劉光子看到眼前這百余號英軍心中也突突了起來,好在劉光子思維敏捷,根本沒給英軍反應的時間,他向空中射了幾槍,馬上大喊道:“立即站隊,集合!”英軍站好隊的時候,看到還沒有其余人過來,便也反應了過來,原來他就一個人!英軍反應過來之后,立刻就有人試圖撿起槍來進行反擊,劉光子絲毫沒有猶豫,立刻便射殺了那些人,其余英軍這才不敢反抗了。沒過一會兒,又有人試圖逃跑,劉光子扔出一顆手雷,又炸到了一片,英軍這才完全老實了下來。很快山上的那兩個新兵也趕了過來,三人控制住這些俘虜便將他們押了回去。
劉光子的英雄事跡上報后,1951年底志愿軍總部授予劉光子“孤膽英雄”的榮譽稱號,并記一等功。劉光子曾在一次戰(zhàn)役之中一次俘虜了63名敵人,這些敵人都是英國王牌部隊“格洛斯特營”的敵人,劉光子所創(chuàng)下的俘敵奇跡震驚中外,事后就連斯大林都曾經親自向他詢問過此事。
1953年6月30日,世界青年聯歡大會在蘇聯莫斯科舉行,志愿軍戰(zhàn)斗英雄劉光子作為我國代表也參加了這次大會,斯大林也親自趕來了會場,十分好奇地要求接見這位志愿軍傳戰(zhàn)士。斯大林對劉光子問道:“你怎么能一個人俘虜那么多英軍?”劉光子聽了翻譯的問題之后,激昂的回道:“英國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當時豁出去了,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乖乖地聽我的指揮了!”斯大林聽了翻譯后,伸手豎起了大拇指,肯定的說道:“嗯,不怕死!”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到底有多少歷史意義,我們還是通過偉人毛澤東的講話,從中仔細體會和思考吧!
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
毛澤東
抗美援朝,經過三年,取得了偉大勝利,現在已經告一個段落。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么得來的呢?剛才各位先生說,是由于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zhàn)爭是人民戰(zhàn)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
第一,軍事方面,美國侵略者處于不利狀態(tài),挨打狀態(tài)。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zhàn)線就要被打破,漢城就可能落入朝鮮人民之手。這種形勢,去年夏季就已經開始看出來了。
作戰(zhàn)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zhàn)線稱為銅墻鐵壁。在我們這方面,確實是銅墻鐵壁。我們的戰(zhàn)士和干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么靈活。他們的戰(zhàn)線不鞏固,并不是銅墻鐵壁。
我們方面發(fā)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后來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證給養(yǎng),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zhàn)。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我們的軍隊是越戰(zhàn)越強。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一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陣地,能夠集中發(fā)射幾十萬發(fā)炮彈,能夠打進去十八公里。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zhàn)線就會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面,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
第三,經濟方面,敵人在侵朝戰(zhàn)爭中用錢很多,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
這幾個原因合起來,使敵人不得不和。而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沒有這一條,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在朝鮮戰(zhàn)爭中,敵人傷亡了一百零九萬人。當然,我們也付了代價。但是我們的傷亡比原來預料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以后,傷亡就更少了。我們越打越強。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
剛才大家講到領導這個因素,我說領導是一個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干部和戰(zhàn)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zhàn)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么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后來,地下倉庫修起來了,地下禮堂也修起來了,敵人在上面丟炸彈,我們在下面開大會。我們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鮮戰(zhàn)場,就感到相當危險。當然,危險是有的,但只要大家想辦法,并不是那么了不起。
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zhàn)勝優(yōu)勢裝備的敵人。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wèi)生部隊、后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zhàn)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由于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zhàn)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今后,敵人還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種辦法來搗亂,比如派遣特務進行破壞。他們在臺灣、香港和日本這些地方,都設有龐大的特務機構。可是,我們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經驗,只要發(fā)動群眾,依靠人民,我們是有辦法來對付他們的。
我們現在的情況,同一九五〇年冬季的情況不同了。那時候,美國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線那邊呢?不是,他們是在鴨綠江、圖們江那邊。我們有沒有對美國侵略者作戰(zhàn)的經驗呢?沒有。對于美國軍隊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F在這些情況都變了。如果美帝國主義不推遲新的侵略戰(zhàn)爭,他說,我要打!我們就用前三條對付他。如果他說,我不打了!那末我們就有了第四條。這也證明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優(yōu)越性。
我們是不是去侵略別人呢?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zhàn)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干。我們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人民踴躍報名參軍。對報名參軍的人挑得很嚴,百里挑一,人們說比挑女婿還嚴。如果美帝國主義要再打,我們就跟它再打下去。
(這是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再來看看、聽聽統(tǒng)帥、將士擲地有聲的決心
美國人鋼多氣少,而我們鋼少氣多。這種“氣”,就是戰(zhàn)斗精神。——毛澤東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珴蓶|
炒面做好當干糧,支援前線打勝仗?!芏鱽?BR> 十五軍流血不流淚!——秦基偉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zhàn)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何?BR> 打好出國第一仗,立功去見毛主席!——志愿軍戰(zhàn)士
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志愿軍戰(zhàn)士
中國人在此!——志愿軍戰(zhàn)士
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志愿軍戰(zhàn)士
五圣山后連北京,人人爭取立大功!——志愿軍戰(zhàn)士
忍受艱苦就是光榮,渡過困難就是勝利——志愿軍戰(zhàn)士
多守一天多一分光榮,多守一天多一分勝利——志愿軍戰(zhàn)士
以陣地為家——志愿軍戰(zhàn)士
爭取打飛機光榮立功?!患墤?zhàn)斗英雄關崇貴
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鐵道兵戰(zhàn)士
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志愿軍戰(zhàn)士
不驕不躁,善始善終,軍隊撤出,友誼長存——志愿軍戰(zhàn)士
下面這些是我從各大媒體學者的論說中摘錄的:
今天的講課到此結束,謝謝!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二
近日,筆者參觀了某縣的“偉大征程”展覽。這是一次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旨在通過展示黨的光輝歷程,激發(fā)參觀者的愛黨之情,用紅色的火炬照亮心靈,引導人們在偉大征程中不斷奮進。展覽中的一幅幅圖片和呈現方式深深打動了筆者,使其深切體會到黨的艱辛奮斗,更加堅定了筆者對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第二段:展品的震撼。
展覽中的每一幅圖片都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圖片上展示了黨的歷史瞬間,每一幕都如同一道閃電,刺激著人們的眼球和思緒。特別是那些反映黨在戰(zhàn)爭年代所作所為的圖片,讓人們感受到了那個血與火的年代,令人肅然起敬。此外,展覽中還呈現了各種黨旗黨徽、黨建活動、黨員培訓等素材,讓人對黨的強大凝聚力感到震撼。
第三段:對黨和社會主義的思考。
參觀展覽后,我對黨和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黨作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貢獻。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核心,也是我國國家制度的顯著特征。通過參觀這次展覽,我進一步認識到了黨的領導地位不可替代,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
第四段:責任與使命。
參觀展覽更加堅定了我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與使命。黨員是黨的骨干力量,肩負著推動社會各項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重要責任。展覽中黨員模范事跡的展示使我深感黨員身上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付出更多努力。
第五段:激勵與希望。
參觀展覽讓我充滿了激勵與希望。面對展覽中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我深感時代的發(fā)展必將會更加壯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黨的領導是中國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而在未來的征程中,我堅信黨和人民將繼續(xù)發(fā)揚偉大的奮斗精神,不斷譜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結尾:
通過這次“偉大征程”展覽,我深切感受到了黨的光輝歷程,更加堅定了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作為一名黨員,我將不負眾望,繼續(xù)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黨和人民的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也衷心希望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進一步認識到黨的重要性,加入到黨的隊伍中,共同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三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著向往未來和熱愛祖國的心,我們在偉大征程當中成長,感受著祖國的強大和光榮。在此,我將分享我在偉大征程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偉大征程讓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榮光
在偉大征程的背景下,祖國的面貌越來越強大和光榮。在城市的高樓大廈,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繁榮;在農村的田野里,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美麗;在科技的創(chuàng)新中心,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智慧;在國際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的風采。這一切都讓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榮光,也讓我為祖國感到自豪和自信。
第二段:偉大征程讓我更加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作為一個有著光榮使命和責任的新時代青年,我們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偉大征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更加自覺地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第三段:偉大征程讓我明白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時光不待人,日新月異。在偉大征程中,黨和人民的奮斗歷程讓我深刻認識到珍惜時光的重要性,只有時刻牢記使命、勇于拼搏,不斷提升自己,才能不枉度時光,不被歷史所淘汰。
第四段:偉大征程讓我體會到團結與合作的力量
偉大征程需要全社會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眾志成城的團結合作,需要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團結與合作的力量中懂得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與眾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夠在偉大征程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wěn)更堅定。
第五段:偉大征程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性
偉大征程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時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熱情,才能夠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和強大。
總之,在偉大征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成長和收獲。我們能夠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榮光,更加明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珍惜時光,學會勇于拼搏;懂得團結合作的力量,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相信在偉大征程中,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將攜手共進,一起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四
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和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們更加需要強大的意志和信念,以面對不斷涌現的挑戰(zhàn)和困難。而偉大征程作為一個時代的主題,則提供了一種輕松而具有全新意義的思維方式,這種方式中包含著人們的真正力量和信仰,通過進行思維的深入探索,我們能夠從中借鑒到更多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初入偉大征程的體驗
剛開始接觸偉大征程的時候,我覺得它是一件非??菰铩o聊的事情。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思考,慢慢地我發(fā)現,偉大征程是一種感性認識和理性神探的過程,以實事求是為核心,它所體現的是人類團結和力量,這種力量在實現物質生活的基礎上,更是實現靈魂的升華,深刻地證明了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只要給予時間和機會,我們一定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三段:偉大征程與自我升華的關系
在偉大征程中,我們以嚴謹的態(tài)度去探尋現實,比較新舊、左右、高低,不斷地尋找問題,以此來推動自我不斷成長。這種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探索,找出問題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深度思考和實踐讓我對自我升華更進一步地理解,而通過參與偉大征程,我也更能夠深刻領會自己的價值。
第四段:偉大征程中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偉大征程并不是一個過程中的黃金時段,其中充滿了未知和挑戰(zhàn)。然而,正是這種挑戰(zhàn)和機遇變得更加豐富和意義深刻。在不斷努力和探索的過程中,每一次成功都意味著更大的挑戰(zhàn)和機會,因此,通過偉大征程的實踐,我們能夠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為實現夢想和成長而不斷努力。
第五段:對偉大征程的未來展望
在現代社會中,偉大征程成為了人們思考未來和發(fā)展方向的標志。尤其是在面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科技進步或經濟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等等問題時,偉大征程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種思維方式,并為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未來,我們相信偉大征程一定會取得更為成功的成果。
總之,在偉大征程中,我們用心去細察現實,推動自我成長,不斷地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挑戰(zhàn),從而成就了無數的成功和榮譽。未來,我們還有很多挑戰(zhàn)和機會,但是,只要我們始終堅信自己、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我們就能夠走得非常的遠。只有通過歲月的淬煉,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為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五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這個主題,涵蓋了領導者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性進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也反映了普通百姓身處時代變遷中的感悟和思考。在我看來,這次主題讓我們有機會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歷史和成績,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同時也讓我們深刻領悟到,未來的發(fā)展道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和拼搏。
第二段: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發(fā)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由閉塞走向開放,加入世界經濟體系成為了不可爭議的發(fā)展趨勢,國家早已不是過去被人誤解的極端貧困、高福利模式的溫床,而是勇敢追求改革、開放的國度。
第三段:思想覺醒和民主意識的提升。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人民思想覺醒和民主意識的提升,人們有了更加多元自由、新穎的思想意識。新思潮、新理念充斥在今日中國的各行各業(yè)之中。此外,社會的多元化也極大地推動了母語學習、國際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悄然改變——思想更加開放,社交網絡也極大擴展了我們的生活空間。
第四段:肩負歷史重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
這是我們在偉大征程中的重要體會。內外交困之際,我們歷經坎坷,毅然決定改革開放并大刀將關,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充分摸索和創(chuàng)新成果,實行新發(fā)展觀,推出一系列民生實事,打造大篷車、全天候人民的美好生活。因此我們在科技創(chuàng)新、國家安全、改革開放等方面成果顯著,獲得眾多國家的普遍贊譽。
第五段:展望未來的拼搏與努力。
改革開放40余年,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值得追捧和稱頌的進步與變化,但我們同時也看到,民生改善的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還存在差距,這些都需要我們未來繼續(xù)努力拼搏,為我們的中國之后呈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們要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擴大“三農”、民生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的投入,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我們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總之,在偉大征程中,我們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和民生改善取得的顯著進展,展現了新中國4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歷史飛躍和成就。這是我們各級人民政府主政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不斷邁上新臺階的堅實基礎。我們相信,未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就能夠取得更加豐碩的歷史性成果。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六
偉大征程如同一朵盛開的蓮花,向世人展示了澎湃的力量和無限的魅力。在這個偉大征程中,我深深感悟到了許多道理,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以下是我對這段征程的個人感悟和思考。
【第一段:堅定理想信念,勇攀高峰】
在偉大征程中,我學到了堅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只有確立起明確的目標與追求,才能在征程中不畏艱辛、保持前行的動力。我想起那個曾動情向我訴說理想的同學,他的激情與執(zhí)著深深地打動了我,也激勵著我不斷向前。路程艱辛,但認準了方向,我們就能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步邁向成功。在這個偉大征程中,我深信只要堅守理想信念,勇敢攀爬高峰,就能實現夢想。
【第二段:團結協(xié)作,共創(chuàng)輝煌】
偉大征程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團結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助力我們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逆風。我們組成了一個團結友愛、共同進退的集體,共同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面對團隊挫折時,我們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團結一致,挺直腰桿,堅持使命。這樣的團隊精神是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取得勝利的保證。
【第三段: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我】
偉大征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舒適區(qū),便無法實現真正的突破和卓越。在這段征程中,我學會了超越自我。我在面對挑戰(zhàn)時不再退卻,而是鼓起勇氣迎接,不斷地反思自身的不足,并付諸行動來改進。我學會了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用進取心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一切困難。正是這種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使我在偉大征程中不斷取得突破和成功。
【第四段:守正出奇,化解困境】
在偉大征程中,困境和挫折無處不在。面對困境,我逐漸學會了守正出奇,用靈活性思維和務實行動去化解問題。思考有功,行動更勝。我們必須變被動為主動,抓住機遇,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了換位思考,與他人多交流,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在團隊中,我學會了傾聽,悉心聆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眾多的聲音中尋找共識。作為團隊的一員,要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運用智慧與團隊一同面對困難,化解困境。
【第五段:心懷感恩,砥礪前行】
感悟偉大征程,我深深體悟到了心懷感恩的重要性。在這段征程中,有很多人與我同行,給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我要感謝那些為我提供機會和平臺的人,感謝那些在困難時默默策應的人,感謝那些勇敢站出來幫助他人的人。我會懷著深深的感激之心,將這份情感化為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總結】
偉大征程是一次珍貴的歷練與奇妙的旅途,它不僅考驗著我們的勇氣和毅力,也磨煉著我們的智慧和格局。在這段征程中,我堅定理想信念,團結協(xié)作,不斷超越自我,守正出奇,心懷感恩。這些感悟和體會將伴隨我一生,成為我人生旅途中繼續(xù)前行的動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以更堅定的信念繼續(xù)追尋自己的夢想,為這個世界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七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視頻是一個以激勵人們努力拼搏追求夢想為主題的視頻短片,通過展示眾多成功人士的奮斗故事,讓觀眾深受啟發(fā)。在觀看這個視頻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成功背后的艱辛和付出,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分享我對這個視頻的看法和體會,以及在征程中的心得與感悟。
首先,這個視頻從一開始就讓我感受到了追求夢想的艱辛和困難。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著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他們付出了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和汗水。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的。只有在跌倒后能夠重新爬起來,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和動力,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不怕失敗,勇敢追求。
其次,這個視頻向我展示了成功的人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的毅力和堅持。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者、運動員還是藝術家,他們都面臨著各自領域的挑戰(zhàn)和困難。然而,他們通過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一次次地戰(zhàn)勝困難,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讓我深深地明白,追求夢想需要付出許多努力和時間,需要經歷許多挑戰(zhàn)和磨練。只有保持激情和堅持不懈,才能逐漸接近成功的彼岸。
此外,視頻中的成功人士還向我展示了追求夢想時的決心和信念。面對困難和挫折,他們從不退縮,堅守初心,相信自己的夢想是值得追求的。這激發(fā)了我對自己夢想的自信和決心,讓我明白只有相信和追求自己的夢想,才能真正實現生活的價值。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只要心中有夢想,并為之奮斗,成功必將屬于自己。
與此同時,視頻中的偉大征程還展示了成功人士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成長與進步。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這讓我明白了自己不能停滯于當前的成就,而應該時刻保持進取的心態(tài)。追求夢想是一個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
最后,這個視頻給了我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成功的人士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也為社會和人類做出了貢獻。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正的夢想,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和滿足。我深信,只要我堅持追逐夢想,付出努力并不懈奮斗,我也能在未來的征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作出貢獻。
總之,偉大征程心得體會視頻通過展示成功人士的奮斗故事,深深激發(fā)了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的勇氣和動力。他們的堅韌不拔、決心和信念以及不斷成長的經歷給了我很多啟示和鼓舞。我明白了追求夢想需要經歷許多挫折和困難,但只要堅持不懈,勇敢追求,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將會保持初心和信念,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征程中不斷進步,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努力。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八
領導偉大征程是一條充滿挑戰(zhàn)和荊棘的道路,是一個需要持續(xù)努力和不斷磨礪的過程。作為一名領導者,我們需要深刻理解并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導風格,始終站在團隊和組織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實現目標為己任。在這個征程中,我獲得了許多經驗和啟示,下面我將分享其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樹立正確的領導觀念
領導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需要不斷發(fā)揚民主,堅持謙虛、明智、堅定、勤勉的領導風范。我們需要理解領導的本質是服務,要做到與人為善、關愛人心、富有同情心和感恩之心,讓領導的信念和精神永遠營造在團隊內部,著重落實現代領導理念,宣傳和倡導科學理念,推動團隊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三段:明確目標,精準執(zhí)行
領導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目標導向型的團隊,要明確團隊的目標和使命,明確人員的分工和職責,劃分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務,以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領導者需要明確組織和團隊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要精準地制定計劃和戰(zhàn)略,有針對性的措施去實現目標和計劃。
第四段: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
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是確保團隊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領導形象能夠贏得團隊成員的信賴、尊重和支持,讓領導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領導者應該熱情、開放,具有思維活力和靈敏度,注重成員之間的協(xié)作和團結,保持對人的關懷和理解,還要時常展示自己的善良和真誠,以此推動個人和團隊的發(fā)展。
第五段:總結
作為一名領導者,我深知領導偉大征程中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也明白了不斷學習和磨練的必要性。在團隊建設中,每個人都要以團隊為重,做好協(xié)作,創(chuàng)造和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環(huán)境,實現個人價值和組織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傊?,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贏得精彩的人生,成就偉大事業(yè)。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九
隨著開學的到來,軍訓也接踵而至。這場短暫而激烈的學生生活,也被稱為我的偉大征程。回想這段時光,我深刻而清晰地體會到了偉大征程所帶來的種種感悟。
第一段:共同受苦,同舟共濟
軍訓中我們被分成不同的排,同排的人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也一起承受著體力和心理上的考驗。這期間,我們常常為困苦的同伴傳遞水杯,互相支持,攙扶,讓作戰(zhàn)的意志不斷增強。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加強了友誼,體會到了合作的力量,相信無論何時,我們都能克服來自生活和學習的壓力。
第二段:堅持不懈,勇攀高峰
每天早上的體能訓練是我們的必修課程,我們從起床到集合,再從集合到步行訓練場,需要克服數個難關。但是,我們堅信自己能夠做到,一直堅持到最后,即使幾十度的高溫也不放棄。這讓我們懂得了,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只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勇攀高峰。
第三段:尊師重道,恪盡職守
我們要從基層當兵做起,從學生干部工作做起,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來實現個人價值。隨著學習、工作的深入,我們學著尊重師長,更要做好自己的職責。在默默地付出中,越發(fā)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為只有認真地工作,才能得到尊重。
第四段:自律自強,知行合一
雖然有時候我們感到很累,但我們也知道只有克服困難,才能獲得成功。我們時刻提醒自己,除了聽指揮,我們還必須培養(yǎng)自律自強的品質來完成任務,感受到道與行的統(tǒng)一。畢竟,我們的行動會讓我們所追求的理念、目標變得更為清晰。
第五段:感恩奮斗,沖擊未來
在軍訓結束時,我們心中涌動著感動。我們握緊雙手,為那些曾經指引我們方向,給我們奉獻和扶持的人致謝。我們也深知,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需要奮斗。只有不畏艱難,敢于前行,才能攀登征程上的高峰。
在經歷了這場偉大征程后,我們變得更為勇敢和堅定。我們領略到了努力奮斗所帶來的數不勝數的成就和尊嚴。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永遠珍惜這段經歷,成為敢于拼搏、堅信自己的人。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十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紹(200字)。
偉大征程是一部名著,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程。我有幸參觀了偉大征程展覽,對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展覽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下面我將從展覽的內容、展覽效果、個人感受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述和體會。
第二段:展覽內容(200字)。
偉大征程展覽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了中共一大、長征、抗日戰(zhàn)爭等歷史事件,還展示了中共黨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文物等展品,生動地還原了歷史的場景。我深深被展品所吸引,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毅力和決心。尤其是長征這一部分,我從展品和文字中看到了中共黨的革命精神和艱辛付出。展覽內容豐富而有序,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第三段:展覽效果(200字)。
偉大征程展覽的效果非常出色,展覽場館的布置和音視頻的設計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歷史的莊嚴性。場館內的影像、音頻和道具等,使參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有時甚至感覺可以和歷史人物對話。展覽效果強烈地打動了我的心靈,深刻地觸動了我的思緒。展覽的氛圍莊重而莊嚴,讓我仿佛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和頑強。
第四段:個人感受(200字)。
參觀偉大征程展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被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所震撼,他們在保家衛(wèi)國、推翻封建統(tǒng)治和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民利益和國家發(fā)展的驅動下,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和堅定使他們戰(zhàn)勝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團結的力量。展覽也讓我明白:中國共產黨的奮斗之路長遠而輝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總結+展望(200字)。
通過參觀偉大征程展覽,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意義。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的褒獎和鼓舞。我堅信,只有理想信仰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促進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學習黨的理論,增強自己的愛國情懷,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參觀偉大征程展覽,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展覽讓我倍感自豪,激發(fā)了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決心。我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的偉大征程將繼續(xù)前進,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十一
偉大征程,是指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是每個人努力奮斗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源泉。因此,制作一部關于偉大征程心得體會的視頻,不僅能總結個人的成長經歷,更能激勵他人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夢想。
在視頻的開頭,我選擇了描述一個普通人平凡的起點。通過鏡頭的跟隨,觀眾可以看到我小時候的拼搏和奮斗態(tài)度。這個起點是每個人成功的基石,也是每個人踏上偉大征程的開端。我深知,只有用心投入,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不斷向前。因此,我在視頻中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努力和獲得的收獲,鼓勵觀眾相信自己的潛力,敢于追逐夢想。
然后,我通過一系列的剪輯和紀錄片的方式,展現了我在偉大征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境。面對困難,我不屈不撓,努力克服。哪怕失敗,我也從中汲取力量和經驗,再次出發(fā)。我想告訴觀眾,挫折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迎接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視頻中我將展示自己在偉大征程中的成功,以及這個成功所帶來的變化。這些成功既包括個人努力的成果,也包括身邊人的支持與幫助。通過這些成功的展示,我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一絲鼓舞和勇氣。在這個階段,我特別強調了堅持和奮斗的重要性,因為我深知,成功只屬于那些能夠堅持下去、不斷努力的人。
最后,我在視頻的結尾,以發(fā)人深思的方式來呼吁觀眾。我講述了在偉大征程中體悟到的幾個核心價值觀,如勇氣、堅韌和正直。同時,我鼓勵觀眾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每一次進步和成長的機會。通過這個視頻,我希望能夠激勵更多人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和困境,并以自己的方式追逐夢想。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視頻,是一部關于個人成長和進步的記錄與總結。通過這部視頻,我將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展示給觀眾,希望能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發(fā)和鼓勵。偉大征程不是一條筆直的路,其中充滿了坎坷和挑戰(zhàn)。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相信自己的能力,用心去努力,總會在這個征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光明與成功。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偉大的征程上不斷前行,實現自己的夢想!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十二
偉大征程軍訓是我人生中所經歷的第一次軍事訓練。在這兩周的時間里,我從一個平凡的學生變成了一個具有軍紀軍德的高素質的“小兵”。軍訓中,我們接受著不同的訓練任務,學會了基本的體術和格斗技巧,增強了自我保護能力和應變能力。這些訓練正在成為我終身的財富,讓我變得更加堅強。
第二段:成為團隊。
訓練中也讓我意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性。在軍訓期間,我們的教官教我們如何協(xié)調配合,如何在緊急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這些都是團隊配合的基礎。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認識到,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而一個團結的團隊可以產生更大的力量。因此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會以團隊協(xié)作為基礎。
第三段:堅韌不拔。
值得一提的是,在軍訓中,我得到了鍛煉體力的機會。這對于我這樣平時缺乏鍛煉的人來說是一大機遇。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適應,但是慢慢地我變得更加強壯了,體力也越來越好,對未來的生活也十分有利。這是我軍訓過程中的一個收獲,它也讓我學會了堅韌不拔,克服體力上的一些挑戰(zhàn)。
第四段: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
在訓練之初,我也曾經體驗到了一些恐懼的感覺。比如說在校場上開始第一次操練時,我時常擔心自己在隊列中出了差錯,或者是在推地車的時候,害怕車子失控等情況發(fā)生。然而,隨著不斷練習,我慢慢地戰(zhàn)勝了我的內心恐懼。這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最終都會有收獲和成就。
第五段:尊重和感恩。
最后,我深深體會到了一個人必須要將人類文明中先人們當下的成就放在心中。了解人類從虛無到現在文明社會所付出的努力,所做的功勛,才能真正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并感恩自己身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財富,而是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總之,偉大征程軍訓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一個奮斗和收獲的過程。在這里,我不僅學習了實用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也在無形中收獲了成長的果實。希望今后的軍訓中,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和體驗,不斷進取,做一個有擔當的好學生,一個有良好品質的好公民。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一
這次疫情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可愛的人。醫(yī)生冒著被感染的兇險,沖在前線給病人治病,警察叔叔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歡樂,主動站出來堅持崗位,工人們不畏艱辛緊急建造醫(yī)院,人民群眾有錢的捐錢,有菜的捐菜,有口罩的捐口罩,有力的出力,做醫(yī)療物資的連夜加班,懂健康知識的走村串寨做防范知識宣傳……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是多么的了不起!
假如不是這場災難,我們也許很難知道,平平無奇的人群中,原來藏著這么多閃亮的靈魂。他們特殊一般,特殊樸實,但也特殊不平庸!這些閃閃發(fā)光的一般人,讓我們溫暖,安定,心中充滿力量,眼前滿是期望。
作為一名中學生,國家危難當頭,我們上不了戰(zhàn)場,又能為祖國些什么呢?我想目前最該做的就是呆在家里,不外出,不聚會,不訪友,出門必須戴口罩,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聽從專家的安排。這幾天,天氣好轉,我們社區(qū)有人總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免疫力強,出來閑逛,這種情況非常令人擔憂,要是每個人都這樣想,那我們這場“戰(zhàn)爭”還要被遲延多久,國家還要付出多少!所以我還打算在社區(qū)做一些宣傳工作,給社區(qū)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以及小朋友們講解一些新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性有多強,這場“戰(zhàn)疫”的嚴重性,一些防護知識等。除此而外,我想更重要的是,時刻不忘祖國的恩情,不忘每一次的災難中,那些拋家別子不顧個人安危為我們付出的人,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美好的學習生活,從此刻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效祖國,報答那些為我們護佑生命健康的“恩人”。
最后,我呼吁大家不要恐慌,不要膽怯。我堅信,在全中國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很快的打贏這場戰(zhàn)“疫”。
朝鮮半島的分裂。1945年8月13日,蘇軍開始在朝鮮東部清津地區(qū)登陸,14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為劃分對日本占領地區(qū)受降范圍,經蘇美協(xié)商,在朝鮮以北緯三十八度線(以下簡稱三八線)為界,以北為蘇軍受降區(qū),以南為美軍受降區(qū)。根據開羅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蘇、美、英三國外長莫斯科會議達成協(xié)議,由駐朝鮮的蘇軍司令部和美軍司令部組成聯合委員會,協(xié)助南、北朝鮮迅速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臨時政府,但是由于蘇、美雙方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意見分歧而未能實現。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大韓民國成立,9月9日,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個不同性質的政權,形成南北分裂、對立的局面。圍繞朝鮮統(tǒng)一問題,雙方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化,三八線上武裝沖突日增,局勢日趨緊張。1948年10月,蘇聯把朝鮮半島北半部的行政權移交給朝鮮政府,同年12月25日,蘇軍全部撤離朝鮮。
金日成欲武力統(tǒng)一朝鮮。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對立的國家以后,南北雙方都試圖通過武力實現民族統(tǒng)一。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訪北京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澤東通報了對韓戰(zhàn)爭的意圖,毛澤東持反對意見,認為此時發(fā)動戰(zhàn)爭時機不夠成熟。斯大林要求毛澤東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布防于丹東——沈陽一線。毛澤東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復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決一些,但要求中方盡早布置兵力;5月15日,毛澤東表示同意金日成統(tǒng)一半島的計劃,但是朝方并未告知具體的時間。
朝鮮人民軍的南進與美國的干涉。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28日即攻占南韓的政治中心漢城。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jié)節(jié)敗退。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xié)助韓國作戰(zhàn),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幫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的進攻。聯合國最終以13對1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奥摵蠂姟币悦儡姙橹鲗?,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zhàn)。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zhàn)役。朝鮮人民軍處于節(jié)節(jié)勝利,先后發(fā)動了漢城戰(zhàn)役、鐵原戰(zhàn)役、大田戰(zhàn)役和洛東江戰(zhàn)役,占領了韓國90%的地區(qū)和92%的人口,把韓、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約一萬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間的狹小地區(qū)。8月31日,又發(fā)動了釜山戰(zhàn)役,先遣部隊打到了北緯35度線上,但是此后戰(zhàn)局處于膠著狀態(tài)。
美軍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安全。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fā)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于7月13日作出《關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余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后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于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qū)。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于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zhàn)略后退。9月30日,周恩來發(fā)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钡躯溈税⑸J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19日占領平壤,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并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并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qū),戰(zhàn)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后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后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qū)。第13兵團過江后,于10月20日改組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10月25日,志愿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后的第一仗。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zhàn)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zhàn)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zhàn)為主,與部分陣地戰(zhàn)、游擊戰(zhàn)相結合的方針,連續(xù)進行了五次戰(zhàn)略性戰(zhàn)役。
第一次戰(zhàn)役是志愿軍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qū),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軍隊突然發(fā)起的進攻戰(zhàn)役。10月25日,志愿軍發(fā)起戰(zhàn)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jié)(11月23日)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wěn)定了朝鮮戰(zhàn)局。第一次戰(zhàn)役志愿軍共殲敵15000多人。
第二次戰(zhàn)役是志愿軍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誘至預定戰(zhàn)場后,對其突然發(fā)起反擊的戰(zhàn)役,是扭轉朝鮮戰(zhàn)局的一次戰(zhàn)役?!奥摵蠂姟北鴶∮谖鞑繎?zhàn)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zhàn)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也就是在此時發(fā)生了悲壯的長津湖戰(zhàn)役。)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fā)起旨在圣誕節(jié)結束朝鮮戰(zhàn)爭的總攻勢。志愿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qū)后,立即發(fā)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奥摵蠂姟北鴶∮谖鞑繎?zhàn)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zhàn)線的長津湖畔,被迫棄平壤、元山,分從陸路、海路退至“三八線”以南。第二次戰(zhàn)役志愿軍共殲敵36000多人。
第三次戰(zhàn)役是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穑笳勁小?,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進行的進攻戰(zhàn)役。志愿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xié)同下,對依托“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御的“聯合國軍”發(fā)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qū),占領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并適時停止了戰(zhàn)役追擊。第三次戰(zhàn)役共殲敵19000多人。
第四次戰(zhàn)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發(fā)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后續(xù)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qū)進行的防御戰(zhàn)役。志愿軍連續(xù)取得三次戰(zhàn)役勝利后,主力轉入休整?!奥摵蠂姟卑l(fā)現志愿軍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便迅速補充人員、物資,調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復攻勢。志愿軍立即由休整轉入防御,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展開第四次戰(zhàn)役。3月14日,中朝軍隊撤出漢城。麥克阿瑟同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發(fā)生嚴重分歧,杜魯門于4月11日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任命李奇微為“聯合國軍”總司令。4月21日,將“聯合國軍”扼制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qū)。第四次戰(zhàn)役志愿軍雖有較大損失,但仍殲敵7.8萬多人。
第五次戰(zhàn)役于1951年4月22日發(fā)起,至6月10日前后結束,歷時50天,戰(zhàn)役的結果是志愿軍和人民軍將“聯合國軍”從三八線附近地區(qū)打退到漢江南岸地區(qū),但又被“聯合國軍”推回到三八線南北地區(qū),志愿軍和人民軍共殲滅“聯合國軍”8.2萬余人,自身作戰(zhàn)減員8.5萬余人。首先集中志愿軍11個軍和人民軍1個軍團于西線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至6月10日,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qū)。第五次戰(zhàn)役志愿軍共殲敵8萬多人。
經過7個多月的軍事較量,美國政府認識到如將主要力量長期陷于朝鮮戰(zhàn)場,則對其以歐洲為重點的全球戰(zhàn)略極為不利。加上國內外反戰(zhàn)情緒日益高漲,因此,決定轉入戰(zhàn)略防御,準備以實力為基礎,同中朝方面舉行談判,謀求“光榮的停戰(zhàn)“。中朝方面,經過五次戰(zhàn)役,也深感在技術裝備上,中朝人民軍隊仍處于劣勢。在現有武器裝備條件下,要想在短時間內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是困難的。鑒于美國已表示愿意談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zhàn)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指導思想和在軍事上采取“持久作戰(zhàn)、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據此,適時進行戰(zhàn)略轉變,由運動戰(zhàn)為主轉變?yōu)殛嚨貞?zhàn)為主,由軍事斗爭為主轉變?yōu)檐娛隆⒄?外交)斗爭“雙管齊下”。
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zhí)行“持久作戰(zhàn)、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以陣地戰(zhàn)為主要作戰(zhàn)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zhàn)。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zhàn)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斗爭尖銳復雜;戰(zhàn)線相對穩(wěn)定,局部性攻防作戰(zhàn)頻繁;戰(zhàn)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戰(zhàn)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zhàn)談判。從此,戰(zhàn)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
1951年7月26日,停戰(zhàn)談判討論軍事分界線問題時,竟企圖以軍事進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聯合國軍”采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zhàn)法,連續(xù)發(fā)動了夏、秋季局部攻勢。并從8月開始,實施了長達10個月的以切斷中朝人民軍隊后方供應為目的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zhàn)役”即“絞殺戰(zhàn)”。為打破美國空軍的空中封鎖,保障交通運輸,志愿軍發(fā)起了“反絞殺”斗爭。
1952年春,“聯合國軍”方面為扣留朝中戰(zhàn)俘,提出所謂“自愿遣返”的原則,反對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張,使停戰(zhàn)談判陷入僵局。此時,“聯合國軍”接受了發(fā)動夏、秋季局部攻勢受挫的教訓,采取以小規(guī)模的進攻行動和空軍的破壞活動,維持其防線和配合其談判。1952年秋,中朝人民軍隊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具有戰(zhàn)役規(guī)模的戰(zhàn)術反擊作戰(zhàn),攻占了“聯合國軍”許多營以下陣地。接著在規(guī)模較大、持續(xù)時間較長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中,粉碎了“聯合國軍”發(fā)動的“金化攻勢“。
為促進停戰(zhàn)實現,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發(fā)起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zhàn)役。從5月中旬開始,先后對“聯合國軍”進行三次不同規(guī)模的進攻。經第一、第二次進攻作戰(zhàn),迫使“聯合國軍”方面作出妥協(xié)。在停戰(zhàn)協(xié)定即將簽署之際,韓國當局聲稱要“單獨干”、“北進”,中朝人民軍隊為實現有效的停戰(zhàn)和停戰(zhàn)后處于更有利地位,決定給韓國軍隊以打擊,于7月中旬發(fā)起以金城戰(zhàn)役為主的第三次進攻作戰(zhàn),迫使“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zhàn)協(xié)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zhàn)的實現。
1953年7月27日,戰(zhàn)爭雙方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宣告結束。
人員傷亡:美國官方公布美國人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作戰(zhàn)減員共計142091人,其中陣亡33629人,負傷103284人,失蹤或被俘5178人。美國在朝鮮戰(zhàn)爭紀念墻上公布的數字為陣亡54246人,失蹤8177人,被俘7140人,傷103284人,總計172847人。美國在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費支出是400億美元,消耗作戰(zhàn)物資7300余萬噸。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公布,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余人。美國與韓國官方公布各自作戰(zhàn)減員數字總和為113萬余人(不包括其他“聯合國軍”作戰(zhàn)減員)。
1951年8月15日,志愿軍作戰(zhàn)處關于志愿軍作戰(zhàn)減員統(tǒng)計數字為:陣亡115786人,戰(zhàn)傷221264人,失蹤、被俘29095人,共計366145人。(近期官方公布的犧牲人數197653名。)
財務損失:據有關統(tǒng)計,中國為進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共消耗各種作戰(zhàn)物資560余萬噸,戰(zhàn)費62.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當時的25億美元)。志愿軍共損失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371門、各種槍87559支(挺)。聯合國軍從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zhàn)時止,被中朝軍隊擊落、擊傷“聯合國軍”飛機累計共12224架;被擊毀擊傷和繳獲坦克3064輛;被擊毀擊傷和被繳獲各種炮7695門,被擊沉擊傷艦艇257艘。其中志愿軍擊毀擊傷“聯合國軍”坦克2006輛、汽車3165輛、裝甲車44輛、飛機10629架、各種炮583門;繳獲“聯合國軍”坦克245輛、汽車5256輛、裝甲車51輛、飛機11架、各種炮4037門、各種槍73262支(挺),及大量物資和裝備。
“70年前,由中華優(yōu)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fā)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wèi)了新中國安全,保衛(wèi)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fā)展、進步的史冊上!”
這是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的開篇論述。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什么如此重要而神圣,理由有如下幾點:
一是打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國形象。美國悍然對1950年6月爆發(fā)的朝鮮內戰(zhàn)進行武裝干涉,同時無視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侵入臺灣海峽,轟炸我東北邊境,把戰(zhàn)火燒到了新生的中國國土,把朝鮮內戰(zhàn)演變?yōu)橐粓龃笠?guī)模的國際性局部戰(zhàn)爭,其稱霸全球和在全球遏制共產主義的企圖昭然若揭。
在美國看來,中國的近代史明明白白地書寫了一個“步步退讓”“妥協(xié)求安”的形象;新中國的最強盟友——蘇聯尚且畏懼美國三分;美國后面還站著英國、法國等16國“聯合國軍”,一個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新生中國沒有理由不選擇“茍安”,以換取和平建設環(huán)境。
但他們錯了!今日之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這頭沉睡的雄獅醒來了。歷史告訴我們:對侵略者讓步,只會讓它更加肆無忌憚;而奮起應戰(zhàn),才可能贏得主動,贏得和平。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毅然決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了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歷史使命。這次勝利,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穩(wěn)定了朝鮮的局勢,保衛(wèi)了中國大陸的安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首次在境外取得的決定性勝利,有力地震懾了美國,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徹底把近代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從被侵略、被拯救的可憐形象,改寫成了拯救者、保護者的英雄形象。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中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贏得了聲譽”“提高了地位”。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大國姿態(tài)登上國際舞臺,為新中國建設爭取到了寶貴的和平環(huán)境,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打破了美國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毫無疑問,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較量。美國是世界經濟、軍事頭號強國,美國軍隊武器裝備先進,在朝鮮戰(zhàn)場上出動陸??杖娐摵狭Ⅲw作戰(zhàn),動用了當時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掌握著戰(zhàn)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中國的新生政權剛建立一年,忙于恢復經濟和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志愿軍武器裝備相當落后,基本上是陸軍在少量坦克和炮兵支援下的單一地面作戰(zhàn),后期參戰(zhàn)的少量空軍也僅能掩護后方主要交通運輸線和進行局部空中作戰(zhàn)。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造不出飛機,志愿軍主要靠步兵加少量炮兵作戰(zhàn)。而美軍投入到戰(zhàn)場的有飛機約1200架、各型艦艇300余艘、坦克1000余輛,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志愿軍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以劣勢裝備與敵人展開殊死較量。但就是在這樣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不到8個月,連續(xù)進行了5次戰(zhàn)役后,就同朝鮮人民軍把侵略軍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第一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這位美國陸??杖娭蝎@得勛章最多的陸軍五星上將,后來感慨“誰跟中國陸軍在陸地上打,一定有病”,因為在交戰(zhàn)過程中,他鮮有勝績,中國人民志愿軍發(fā)動突然性打擊的第一次戰(zhàn)役取得了勝利,他還不相信中國居然敢出戰(zhàn)。此后,志愿軍又構筑起銅墻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在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和細菌戰(zhàn)后,還進行了多次進攻戰(zhàn)役,迫使侵略者停戰(zhàn)談判。著名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用坑道、火炮和手榴彈戰(zhàn)術,以更低的傷亡人數,戰(zhàn)勝了“聯合國軍”大炮、坦克、飛機幾乎把我陣地炸平的強大火力,炮彈還只發(fā)射了敵軍的1/4。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
正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中國人民志愿軍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范例??姑涝瘧?zhàn)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以弱勝強,而是一個積貧積弱百余年、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新生國家,對不可一世、獨立戰(zhàn)爭以來從無戰(zhàn)爭敗績的第一大強國的以弱勝強,是一種國力差距極度懸殊下不可思議的以弱勝強,是一次改寫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的以弱勝強。這場戰(zhàn)爭打破了美國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是對亞洲和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斗爭的極大鼓舞,推動了世界范圍內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fā)展。
三是打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fā)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一支有理想的軍隊是戰(zhàn)無不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理想是“保家衛(wèi)國”。有理想的軍人是敢于犧牲生命的:用身體擋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戰(zhàn)斗到只剩一人一槍仍然堅守陣地,最后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楊根思;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長津湖畔,一整連官兵以戰(zhàn)斗姿勢受凍犧牲,成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松骨峰下,整整一個連只剩下7個活著的戰(zhàn)士;上甘嶺上,那場43天的血肉相搏……人在陣地在!多少不知名的高地上,面對敵人的狂轟濫炸和反復進攻,英勇的志愿軍舍身忘死,頑強地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連長犧牲了,排長頂上,排長犧牲了,班長代理,班長犧牲了,戰(zhàn)士接替;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刺刀拼彎了,就用手抓嘴咬;有的官兵中彈后依舊手握武器,繼續(xù)將彈藥悉數打入敵軍,直至意識消亡;有的官兵身中數彈流血不止,拼盡最后力氣拉響手榴彈或炸藥包沖向敵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涌現了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是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wèi)士,是“最可愛的人”。
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zhàn)斗的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毛澤東主席指出,抗美援朝的勝利“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zhàn)爭是人民戰(zhàn)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中國人民為國家利益是敢于犧牲自身利益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全國城鄉(xiāng)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成千上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和民工紛紛到朝鮮前線去擔任戰(zhàn)地運輸和勤務工作;醫(yī)務工作者組織了大批醫(yī)療服務隊,為中朝軍隊服務;慰問志愿軍運動、捐獻武器運動、優(yōu)待志愿軍烈軍屬運動……據統(tǒng)計,全國人民為朝鮮前線提供作戰(zhàn)物資達560多萬噸,直接軍費為62億元人民幣,而戰(zhàn)爭期間國內每年的經濟平均增長率高達15%,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正是由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敵愾、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
讀懂歷史,就要結合發(fā)生在當時的故事,一幕幕上演的故事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這也是我為什么這次要求給大家講黨課的主要理由。好久沒有流淚甚至是失聲痛哭了,在這幾天讀這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流過了多次的淚自己也記不清了。
毛澤東珍藏岸英遺物到去世。1950年11月25日,數架美軍轟炸機向大榆洞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駐地投下數十枚凝固汽油彈,正在作戰(zhàn)室的毛岸英(時任俄語翻譯兼機要工作)和參謀高瑞欣犧牲。倆人的遺體被炸彈燒焦,已無從分辨,人們只得以毛岸英生前佩戴過的手表為線索作出判斷。毛岸英犧牲的電報被周恩來和劉少奇“壓”了下來,直到翌年1月初才向毛澤東匯報。據中共中央機要辦公室主任葉子龍回憶,毛澤東將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三四分鐘,把頭埋得很深,抬起頭時臉色非常難看,屋里只聽見他的吸煙聲。最后,毛澤東“唉……”了一聲:“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也曾回憶,一聲長嘆后,毛澤東說,“犧牲的成千成萬,無法只顧及此一人。事已過去,不必說了。”彭德懷事后向毛澤東匯報時,毛澤東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zhàn)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在與周世釗談話時,毛澤東又表示: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鮮戰(zhàn)場上,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極主張派兵出國的,因為這是一場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要作戰(zhàn),我要有人,派誰去呢?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毛岸英犧牲后,毛澤東悄悄珍藏著兒子的部分遺物:兩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毛巾。這一秘密直到毛澤東去世后,才被整理其物品的工作人員不經意發(fā)現。
是什么樣的一種力量和信念支撐著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
為什么他們寧愿凍死也要堅守在陣地上?
我們從其中一名宋阿毛烈士的絕筆信中找到了答案。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zhàn)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BR> 這段視頻現在都能看上,我看著這段視頻真的失聲痛哭。無法想象這群最可愛的人有多偉大!我多方找了資料,這個連129人,凍死了125人,視頻上有位沒有腿的老人舉起了沒有手的胳膊敬禮,他是幸存者之一。在長津湖戰(zhàn)役中,志愿軍戰(zhàn)士被凍死的事件也是時常發(fā)生的事。進入十二月份,朝鮮半島的夜間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40度,即便像美軍陸戰(zhàn)一師那樣武裝到牙齒的部隊,也是出現了將近7000人的凍傷。這張紙條被送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時,總司令彭德懷瞬間老淚縱橫,過了很久才喃喃地說道:“第一線部隊的艱苦甚至超過了長征時期,傷亡了那么多的戰(zhàn)士,他們?yōu)檎l犧牲,他們?yōu)檎l流血,戰(zhàn)士們死的、傷的、餓死的、凍死的,這些還都是年輕可愛的娃娃呀?!?BR> 葛峴嶺阻擊戰(zhàn)零傷亡經典的戰(zhàn)例。1950年11月29日在葛峴嶺發(fā)生了一場令各國軍人肅然起敬的阻擊戰(zhàn):志愿軍一個步兵排,在對手100余架次戰(zhàn)機和50余輛坦克的輪番攻擊下,巧妙的利用地形,僅靠手中的輕武器頑強的阻擊了拼死逃命的美軍,殲敵215人,自己無一傷亡?!墩l是最可愛的人》,記敘的就是38軍在三所里松骨峰的慘烈阻擊戰(zhàn)。三所里的戰(zhàn)斗剛剛打響,113師偵察分隊報告:“發(fā)現美軍有跡象向三所里以西的龍源里逃竄,龍源里有可能成為美軍的又一條逃路。向龍源里進發(fā)時,2排已經5天5夜沒正經睡一覺了,加上2晝夜的激戰(zhàn),戰(zhàn)士們疲憊不堪,一邊走路一邊睡覺,后面的戰(zhàn)士常常撞到前面的戰(zhàn)士才清醒過來。三所里到龍源里的路途不到10公里,為了搶時間,部隊從懸崖峭壁、荊棘叢生,根本沒有路,從崇山峻嶺中穿了過去,全排每人的衣服幾乎被荊棘扯爛。下山更難。山陡,又有積雪,急紅了眼的部隊走這樣的路極易發(fā)生危險。排長郭忠田讓大家把帶的繩子接起來,拴在山頂的大石頭上,一個接一個滑到山下。大同江卻橫在了眼前,全體戰(zhàn)士迅速脫了棉褲,無聲地跳進冰河里。沒什么擋得住這只英雄的部隊。(這幾天中央電視臺的視頻資料里,有過這樣的一段鏡頭,看著他們,我眼角發(fā)紅,太可愛了。)
關于113師向三所里和龍源里的穿插,美軍戰(zhàn)史有這樣的記載:第9軍第2師師長基瑟將軍,乘直升機飛越軍隅里上空,發(fā)現有數千難民沿大小道路南下。根據美軍的經驗,難民總是先于攻擊軍隊到達。其實,這些“難民”正是志愿軍的穿插部隊。衣著襤褸的中國士兵,在超越人體極限的強行軍中,被基瑟誤判為難民。剛剛進行了長距離的行軍,部隊沒有攜帶反坦克武器,不要說專用的火箭筒,就是炸藥包也被輕裝了。一個步兵排,沒有火箭筒、炸藥包,就連反坦克手雷都沒有,靠步機槍和每人4顆手榴彈去阻擋一個坦克營的結果是什么?經過一天時間激戰(zhàn),打掃戰(zhàn)場時,2排陣地前面共發(fā)現215具美軍尸體(擊傷和尸體被美軍拖回者不算)。郭忠田向連長報告:“全排一個不少,除了5班長的耳朵被震得聽不清外,全排沒有一個傷亡?!惫姨锏倪@句話,我看到后流淚了,是驕傲的淚水。
1人1天殲敵280余名。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不但在空中創(chuàng)造了1人單機1分鐘之內擊毀3架美軍飛機的世界空戰(zhàn)紀錄,我們的陸軍,同樣在朝鮮戰(zhàn)場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世界紀錄。志愿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戰(zhàn)士胡修道,他在上甘嶺堅守陣地時,一人一天殲敵280余名,榮獲“一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胡修道沒有參加上解放戰(zhàn)爭,參軍后馬上進入朝鮮作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是他首次真槍實彈地與敵人拼殺。當時他只有21歲,就趕上了堅守上甘嶺的殘酷戰(zhàn)斗。戰(zhàn)斗很激烈,陣地上的戰(zhàn)友們都犧牲了,獨自一人堅守陣地的胡修道,依靠兩個陣地上剩下的武器彈藥,孤身一人,頑強地堅持戰(zhàn)斗。他一個人在3號、10號高地上來回奔跑穿梭,一邊躲避敵人的炮火,一邊連續(xù)不斷地打擊敵人,手榴彈、手雷一個接一個地投向進攻的敵軍,他又打退了敵人的十幾次進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志愿軍的大部隊突然趕到了,一陣猛烈反擊,敵軍最后的瘋狂進攻被徹底打垮,當天的戰(zhàn)斗勝利結束。(此時此刻大家想起什么來了?我想到了《上甘嶺》電影中的一段鏡頭,和這個很相似,獨自一人堅守陣地,何等的悲壯!)在這一天的激戰(zhàn)中,英勇堅守陣地的志愿軍戰(zhàn)士胡修道和戰(zhàn)友一起共打退敵人41次沖鋒,胡修道也在戰(zhàn)斗中創(chuàng)造了1人1天殲敵280余人的記錄。1953年6月25日,胡修道出席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并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殘酷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上甘嶺戰(zhàn)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qū)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zhàn)役,時間一共持續(xù)43天,最終以志愿軍勝利而告終。我們看看這場戰(zhàn)爭的慘烈程度。在整個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上甘嶺戰(zhàn)役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雙方多次反復爭奪陣地,彈藥消耗量更是驚人。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zhàn)最高水平,為了爭奪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的陣地,“聯合國軍”不惜成本,調集重炮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我方陣地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許多坑道直接被炸平,陣地全是焦土。據老兵回憶,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兵員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補充,最激烈的時候,24小時補充5次,每次一個連一個連的上,很多幾乎都被打光了。我看過一篇報道,說在軍事史上黨一支部隊的傷亡率大到35%,這支部隊就殘廢了,但是我們的部隊在這次戰(zhàn)役中是500%。在此次戰(zhàn)役中,參戰(zhàn)的志愿軍共4.3萬余人?!奥摵蠂姟眳?zhàn)總兵力約4萬人。彈藥消耗上,志愿軍在此次戰(zhàn)役中一共消耗各種子彈約5040萬發(fā)(與整個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子彈消耗量相當),各種手雷301330發(fā),炮彈450768發(fā),反坦克地雷512枚,爆破竹5984根,炸藥2917公斤。子彈日均消耗117.2萬發(fā),按照4.3萬人的參戰(zhàn)兵力來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1172發(fā)。美軍方面,美軍一共向上甘嶺陣地傾瀉炮彈190余萬發(fā),炸彈5000余枚,平均每天要打出去4.4萬枚。人員傷亡上,志愿軍傷亡1.15萬,傷亡率在25%以上,美軍和韓軍為1.5萬人。在43天的戰(zhàn)斗中,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前后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擊落擊傷飛機274架,擊毀擊傷大口徑火炮61門、坦克14輛。
戰(zhàn)后,克拉克上將和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承認這是對聯軍士氣的沉重打擊,克拉克上將更是回憶稱“鑒于上甘嶺戰(zhàn)役中聯合國軍傷亡過重,聯軍遠東指揮部不得不停止了任何兵力多于一個營的戰(zhàn)斗計劃,直到戰(zhàn)爭停止,不得不停止大規(guī)模的進攻。”
我不怕死。1951年4月24日,在抗美援朝第5次戰(zhàn)役第一階段,我志愿軍第63軍187師561團在突破臨津江后,在雪馬里地區(qū)將英軍“格洛斯特營”包圍。4月25日,我561團戰(zhàn)士對被包圍的英軍發(fā)起最后攻擊,盡管“格洛斯特營”試圖拼命抵抗,但是在一番激戰(zhàn)后,英軍很快便開始潰敗,被我志愿軍戰(zhàn)士打得四處潰逃。雪馬里地區(qū)方圓百里地形復雜,英軍又是四處潰逃,因此我部追擊部隊也只能四散而開展開追擊。這天中午,二連戰(zhàn)士劉光子帶領兩名新兵沖到一個小高地上后,忽然發(fā)現了十幾個英軍殘兵正在逃竄(實際上這是“格洛斯特營”的一個炮兵連,共有100余人),劉光子看到敵軍立刻展開追擊,他讓那兩名新兵趴在石頭后面做火力掩護,他自己便拿著槍向著山下迂回了過去。劉光子迂回到距離敵人僅有幾十米的時候,拿起一顆“飛雷”便向著英軍陣地扔了過去,這種手榴彈上捆炸藥的“飛雷”是專門打坦克的,威力巨大,一下就炸倒了一片英軍。此時的英軍早就被嚇壞了,巨大的氣浪將他們掀翻在地,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志愿軍殺了過來,劉光子很快沖到英軍陣地前方,用剛學的英語大聲喊道:“繳槍不殺!”英軍還以為自己被包圍了,都趕緊舉起了手示意投降,劉光子看到眼前這百余號英軍心中也突突了起來,好在劉光子思維敏捷,根本沒給英軍反應的時間,他向空中射了幾槍,馬上大喊道:“立即站隊,集合!”英軍站好隊的時候,看到還沒有其余人過來,便也反應了過來,原來他就一個人!英軍反應過來之后,立刻就有人試圖撿起槍來進行反擊,劉光子絲毫沒有猶豫,立刻便射殺了那些人,其余英軍這才不敢反抗了。沒過一會兒,又有人試圖逃跑,劉光子扔出一顆手雷,又炸到了一片,英軍這才完全老實了下來。很快山上的那兩個新兵也趕了過來,三人控制住這些俘虜便將他們押了回去。
劉光子的英雄事跡上報后,1951年底志愿軍總部授予劉光子“孤膽英雄”的榮譽稱號,并記一等功。劉光子曾在一次戰(zhàn)役之中一次俘虜了63名敵人,這些敵人都是英國王牌部隊“格洛斯特營”的敵人,劉光子所創(chuàng)下的俘敵奇跡震驚中外,事后就連斯大林都曾經親自向他詢問過此事。
1953年6月30日,世界青年聯歡大會在蘇聯莫斯科舉行,志愿軍戰(zhàn)斗英雄劉光子作為我國代表也參加了這次大會,斯大林也親自趕來了會場,十分好奇地要求接見這位志愿軍傳戰(zhàn)士。斯大林對劉光子問道:“你怎么能一個人俘虜那么多英軍?”劉光子聽了翻譯的問題之后,激昂的回道:“英國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當時豁出去了,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乖乖地聽我的指揮了!”斯大林聽了翻譯后,伸手豎起了大拇指,肯定的說道:“嗯,不怕死!”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到底有多少歷史意義,我們還是通過偉人毛澤東的講話,從中仔細體會和思考吧!
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
毛澤東
抗美援朝,經過三年,取得了偉大勝利,現在已經告一個段落。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么得來的呢?剛才各位先生說,是由于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zhàn)爭是人民戰(zhàn)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
第一,軍事方面,美國侵略者處于不利狀態(tài),挨打狀態(tài)。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zhàn)線就要被打破,漢城就可能落入朝鮮人民之手。這種形勢,去年夏季就已經開始看出來了。
作戰(zhàn)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zhàn)線稱為銅墻鐵壁。在我們這方面,確實是銅墻鐵壁。我們的戰(zhàn)士和干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么靈活。他們的戰(zhàn)線不鞏固,并不是銅墻鐵壁。
我們方面發(fā)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后來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證給養(yǎng),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zhàn)。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我們的軍隊是越戰(zhàn)越強。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一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陣地,能夠集中發(fā)射幾十萬發(fā)炮彈,能夠打進去十八公里。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zhàn)線就會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面,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
第三,經濟方面,敵人在侵朝戰(zhàn)爭中用錢很多,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
這幾個原因合起來,使敵人不得不和。而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沒有這一條,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在朝鮮戰(zhàn)爭中,敵人傷亡了一百零九萬人。當然,我們也付了代價。但是我們的傷亡比原來預料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以后,傷亡就更少了。我們越打越強。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
剛才大家講到領導這個因素,我說領導是一個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干部和戰(zhàn)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zhàn)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么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后來,地下倉庫修起來了,地下禮堂也修起來了,敵人在上面丟炸彈,我們在下面開大會。我們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鮮戰(zhàn)場,就感到相當危險。當然,危險是有的,但只要大家想辦法,并不是那么了不起。
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zhàn)勝優(yōu)勢裝備的敵人。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wèi)生部隊、后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zhàn)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由于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zhàn)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今后,敵人還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種辦法來搗亂,比如派遣特務進行破壞。他們在臺灣、香港和日本這些地方,都設有龐大的特務機構。可是,我們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經驗,只要發(fā)動群眾,依靠人民,我們是有辦法來對付他們的。
我們現在的情況,同一九五〇年冬季的情況不同了。那時候,美國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線那邊呢?不是,他們是在鴨綠江、圖們江那邊。我們有沒有對美國侵略者作戰(zhàn)的經驗呢?沒有。對于美國軍隊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F在這些情況都變了。如果美帝國主義不推遲新的侵略戰(zhàn)爭,他說,我要打!我們就用前三條對付他。如果他說,我不打了!那末我們就有了第四條。這也證明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優(yōu)越性。
我們是不是去侵略別人呢?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zhàn)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干。我們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人民踴躍報名參軍。對報名參軍的人挑得很嚴,百里挑一,人們說比挑女婿還嚴。如果美帝國主義要再打,我們就跟它再打下去。
(這是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再來看看、聽聽統(tǒng)帥、將士擲地有聲的決心
美國人鋼多氣少,而我們鋼少氣多。這種“氣”,就是戰(zhàn)斗精神。——毛澤東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珴蓶|
炒面做好當干糧,支援前線打勝仗?!芏鱽?BR> 十五軍流血不流淚!——秦基偉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zhàn)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何?BR> 打好出國第一仗,立功去見毛主席!——志愿軍戰(zhàn)士
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志愿軍戰(zhàn)士
中國人在此!——志愿軍戰(zhàn)士
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志愿軍戰(zhàn)士
五圣山后連北京,人人爭取立大功!——志愿軍戰(zhàn)士
忍受艱苦就是光榮,渡過困難就是勝利——志愿軍戰(zhàn)士
多守一天多一分光榮,多守一天多一分勝利——志愿軍戰(zhàn)士
以陣地為家——志愿軍戰(zhàn)士
爭取打飛機光榮立功?!患墤?zhàn)斗英雄關崇貴
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鐵道兵戰(zhàn)士
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志愿軍戰(zhàn)士
不驕不躁,善始善終,軍隊撤出,友誼長存——志愿軍戰(zhàn)士
下面這些是我從各大媒體學者的論說中摘錄的:
今天的講課到此結束,謝謝!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二
近日,筆者參觀了某縣的“偉大征程”展覽。這是一次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旨在通過展示黨的光輝歷程,激發(fā)參觀者的愛黨之情,用紅色的火炬照亮心靈,引導人們在偉大征程中不斷奮進。展覽中的一幅幅圖片和呈現方式深深打動了筆者,使其深切體會到黨的艱辛奮斗,更加堅定了筆者對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第二段:展品的震撼。
展覽中的每一幅圖片都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圖片上展示了黨的歷史瞬間,每一幕都如同一道閃電,刺激著人們的眼球和思緒。特別是那些反映黨在戰(zhàn)爭年代所作所為的圖片,讓人們感受到了那個血與火的年代,令人肅然起敬。此外,展覽中還呈現了各種黨旗黨徽、黨建活動、黨員培訓等素材,讓人對黨的強大凝聚力感到震撼。
第三段:對黨和社會主義的思考。
參觀展覽后,我對黨和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黨作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貢獻。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核心,也是我國國家制度的顯著特征。通過參觀這次展覽,我進一步認識到了黨的領導地位不可替代,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
第四段:責任與使命。
參觀展覽更加堅定了我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與使命。黨員是黨的骨干力量,肩負著推動社會各項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重要責任。展覽中黨員模范事跡的展示使我深感黨員身上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付出更多努力。
第五段:激勵與希望。
參觀展覽讓我充滿了激勵與希望。面對展覽中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我深感時代的發(fā)展必將會更加壯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黨的領導是中國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而在未來的征程中,我堅信黨和人民將繼續(xù)發(fā)揚偉大的奮斗精神,不斷譜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結尾:
通過這次“偉大征程”展覽,我深切感受到了黨的光輝歷程,更加堅定了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作為一名黨員,我將不負眾望,繼續(xù)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黨和人民的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也衷心希望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進一步認識到黨的重要性,加入到黨的隊伍中,共同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三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著向往未來和熱愛祖國的心,我們在偉大征程當中成長,感受著祖國的強大和光榮。在此,我將分享我在偉大征程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偉大征程讓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榮光
在偉大征程的背景下,祖國的面貌越來越強大和光榮。在城市的高樓大廈,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繁榮;在農村的田野里,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美麗;在科技的創(chuàng)新中心,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智慧;在國際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的風采。這一切都讓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榮光,也讓我為祖國感到自豪和自信。
第二段:偉大征程讓我更加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作為一個有著光榮使命和責任的新時代青年,我們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偉大征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更加自覺地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第三段:偉大征程讓我明白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時光不待人,日新月異。在偉大征程中,黨和人民的奮斗歷程讓我深刻認識到珍惜時光的重要性,只有時刻牢記使命、勇于拼搏,不斷提升自己,才能不枉度時光,不被歷史所淘汰。
第四段:偉大征程讓我體會到團結與合作的力量
偉大征程需要全社會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眾志成城的團結合作,需要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團結與合作的力量中懂得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與眾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夠在偉大征程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wěn)更堅定。
第五段:偉大征程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性
偉大征程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時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熱情,才能夠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和強大。
總之,在偉大征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成長和收獲。我們能夠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榮光,更加明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珍惜時光,學會勇于拼搏;懂得團結合作的力量,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相信在偉大征程中,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將攜手共進,一起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四
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和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們更加需要強大的意志和信念,以面對不斷涌現的挑戰(zhàn)和困難。而偉大征程作為一個時代的主題,則提供了一種輕松而具有全新意義的思維方式,這種方式中包含著人們的真正力量和信仰,通過進行思維的深入探索,我們能夠從中借鑒到更多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初入偉大征程的體驗
剛開始接觸偉大征程的時候,我覺得它是一件非??菰铩o聊的事情。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思考,慢慢地我發(fā)現,偉大征程是一種感性認識和理性神探的過程,以實事求是為核心,它所體現的是人類團結和力量,這種力量在實現物質生活的基礎上,更是實現靈魂的升華,深刻地證明了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只要給予時間和機會,我們一定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三段:偉大征程與自我升華的關系
在偉大征程中,我們以嚴謹的態(tài)度去探尋現實,比較新舊、左右、高低,不斷地尋找問題,以此來推動自我不斷成長。這種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探索,找出問題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深度思考和實踐讓我對自我升華更進一步地理解,而通過參與偉大征程,我也更能夠深刻領會自己的價值。
第四段:偉大征程中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偉大征程并不是一個過程中的黃金時段,其中充滿了未知和挑戰(zhàn)。然而,正是這種挑戰(zhàn)和機遇變得更加豐富和意義深刻。在不斷努力和探索的過程中,每一次成功都意味著更大的挑戰(zhàn)和機會,因此,通過偉大征程的實踐,我們能夠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為實現夢想和成長而不斷努力。
第五段:對偉大征程的未來展望
在現代社會中,偉大征程成為了人們思考未來和發(fā)展方向的標志。尤其是在面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科技進步或經濟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等等問題時,偉大征程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種思維方式,并為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未來,我們相信偉大征程一定會取得更為成功的成果。
總之,在偉大征程中,我們用心去細察現實,推動自我成長,不斷地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挑戰(zhàn),從而成就了無數的成功和榮譽。未來,我們還有很多挑戰(zhàn)和機會,但是,只要我們始終堅信自己、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我們就能夠走得非常的遠。只有通過歲月的淬煉,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為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五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這個主題,涵蓋了領導者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性進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也反映了普通百姓身處時代變遷中的感悟和思考。在我看來,這次主題讓我們有機會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歷史和成績,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同時也讓我們深刻領悟到,未來的發(fā)展道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和拼搏。
第二段: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發(fā)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由閉塞走向開放,加入世界經濟體系成為了不可爭議的發(fā)展趨勢,國家早已不是過去被人誤解的極端貧困、高福利模式的溫床,而是勇敢追求改革、開放的國度。
第三段:思想覺醒和民主意識的提升。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人民思想覺醒和民主意識的提升,人們有了更加多元自由、新穎的思想意識。新思潮、新理念充斥在今日中國的各行各業(yè)之中。此外,社會的多元化也極大地推動了母語學習、國際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悄然改變——思想更加開放,社交網絡也極大擴展了我們的生活空間。
第四段:肩負歷史重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
這是我們在偉大征程中的重要體會。內外交困之際,我們歷經坎坷,毅然決定改革開放并大刀將關,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充分摸索和創(chuàng)新成果,實行新發(fā)展觀,推出一系列民生實事,打造大篷車、全天候人民的美好生活。因此我們在科技創(chuàng)新、國家安全、改革開放等方面成果顯著,獲得眾多國家的普遍贊譽。
第五段:展望未來的拼搏與努力。
改革開放40余年,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值得追捧和稱頌的進步與變化,但我們同時也看到,民生改善的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還存在差距,這些都需要我們未來繼續(xù)努力拼搏,為我們的中國之后呈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們要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擴大“三農”、民生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的投入,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我們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總之,在偉大征程中,我們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和民生改善取得的顯著進展,展現了新中國4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歷史飛躍和成就。這是我們各級人民政府主政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不斷邁上新臺階的堅實基礎。我們相信,未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就能夠取得更加豐碩的歷史性成果。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六
偉大征程如同一朵盛開的蓮花,向世人展示了澎湃的力量和無限的魅力。在這個偉大征程中,我深深感悟到了許多道理,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以下是我對這段征程的個人感悟和思考。
【第一段:堅定理想信念,勇攀高峰】
在偉大征程中,我學到了堅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只有確立起明確的目標與追求,才能在征程中不畏艱辛、保持前行的動力。我想起那個曾動情向我訴說理想的同學,他的激情與執(zhí)著深深地打動了我,也激勵著我不斷向前。路程艱辛,但認準了方向,我們就能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步邁向成功。在這個偉大征程中,我深信只要堅守理想信念,勇敢攀爬高峰,就能實現夢想。
【第二段:團結協(xié)作,共創(chuàng)輝煌】
偉大征程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團結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助力我們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逆風。我們組成了一個團結友愛、共同進退的集體,共同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面對團隊挫折時,我們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團結一致,挺直腰桿,堅持使命。這樣的團隊精神是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取得勝利的保證。
【第三段: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我】
偉大征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舒適區(qū),便無法實現真正的突破和卓越。在這段征程中,我學會了超越自我。我在面對挑戰(zhàn)時不再退卻,而是鼓起勇氣迎接,不斷地反思自身的不足,并付諸行動來改進。我學會了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用進取心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一切困難。正是這種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使我在偉大征程中不斷取得突破和成功。
【第四段:守正出奇,化解困境】
在偉大征程中,困境和挫折無處不在。面對困境,我逐漸學會了守正出奇,用靈活性思維和務實行動去化解問題。思考有功,行動更勝。我們必須變被動為主動,抓住機遇,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了換位思考,與他人多交流,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在團隊中,我學會了傾聽,悉心聆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眾多的聲音中尋找共識。作為團隊的一員,要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運用智慧與團隊一同面對困難,化解困境。
【第五段:心懷感恩,砥礪前行】
感悟偉大征程,我深深體悟到了心懷感恩的重要性。在這段征程中,有很多人與我同行,給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我要感謝那些為我提供機會和平臺的人,感謝那些在困難時默默策應的人,感謝那些勇敢站出來幫助他人的人。我會懷著深深的感激之心,將這份情感化為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總結】
偉大征程是一次珍貴的歷練與奇妙的旅途,它不僅考驗著我們的勇氣和毅力,也磨煉著我們的智慧和格局。在這段征程中,我堅定理想信念,團結協(xié)作,不斷超越自我,守正出奇,心懷感恩。這些感悟和體會將伴隨我一生,成為我人生旅途中繼續(xù)前行的動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以更堅定的信念繼續(xù)追尋自己的夢想,為這個世界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七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視頻是一個以激勵人們努力拼搏追求夢想為主題的視頻短片,通過展示眾多成功人士的奮斗故事,讓觀眾深受啟發(fā)。在觀看這個視頻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成功背后的艱辛和付出,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分享我對這個視頻的看法和體會,以及在征程中的心得與感悟。
首先,這個視頻從一開始就讓我感受到了追求夢想的艱辛和困難。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著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他們付出了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和汗水。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的。只有在跌倒后能夠重新爬起來,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和動力,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不怕失敗,勇敢追求。
其次,這個視頻向我展示了成功的人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的毅力和堅持。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者、運動員還是藝術家,他們都面臨著各自領域的挑戰(zhàn)和困難。然而,他們通過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一次次地戰(zhàn)勝困難,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讓我深深地明白,追求夢想需要付出許多努力和時間,需要經歷許多挑戰(zhàn)和磨練。只有保持激情和堅持不懈,才能逐漸接近成功的彼岸。
此外,視頻中的成功人士還向我展示了追求夢想時的決心和信念。面對困難和挫折,他們從不退縮,堅守初心,相信自己的夢想是值得追求的。這激發(fā)了我對自己夢想的自信和決心,讓我明白只有相信和追求自己的夢想,才能真正實現生活的價值。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只要心中有夢想,并為之奮斗,成功必將屬于自己。
與此同時,視頻中的偉大征程還展示了成功人士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成長與進步。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這讓我明白了自己不能停滯于當前的成就,而應該時刻保持進取的心態(tài)。追求夢想是一個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
最后,這個視頻給了我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成功的人士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也為社會和人類做出了貢獻。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正的夢想,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和滿足。我深信,只要我堅持追逐夢想,付出努力并不懈奮斗,我也能在未來的征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作出貢獻。
總之,偉大征程心得體會視頻通過展示成功人士的奮斗故事,深深激發(fā)了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的勇氣和動力。他們的堅韌不拔、決心和信念以及不斷成長的經歷給了我很多啟示和鼓舞。我明白了追求夢想需要經歷許多挫折和困難,但只要堅持不懈,勇敢追求,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將會保持初心和信念,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征程中不斷進步,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努力。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八
領導偉大征程是一條充滿挑戰(zhàn)和荊棘的道路,是一個需要持續(xù)努力和不斷磨礪的過程。作為一名領導者,我們需要深刻理解并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導風格,始終站在團隊和組織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實現目標為己任。在這個征程中,我獲得了許多經驗和啟示,下面我將分享其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樹立正確的領導觀念
領導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需要不斷發(fā)揚民主,堅持謙虛、明智、堅定、勤勉的領導風范。我們需要理解領導的本質是服務,要做到與人為善、關愛人心、富有同情心和感恩之心,讓領導的信念和精神永遠營造在團隊內部,著重落實現代領導理念,宣傳和倡導科學理念,推動團隊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三段:明確目標,精準執(zhí)行
領導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目標導向型的團隊,要明確團隊的目標和使命,明確人員的分工和職責,劃分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務,以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領導者需要明確組織和團隊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要精準地制定計劃和戰(zhàn)略,有針對性的措施去實現目標和計劃。
第四段: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
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是確保團隊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領導形象能夠贏得團隊成員的信賴、尊重和支持,讓領導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領導者應該熱情、開放,具有思維活力和靈敏度,注重成員之間的協(xié)作和團結,保持對人的關懷和理解,還要時常展示自己的善良和真誠,以此推動個人和團隊的發(fā)展。
第五段:總結
作為一名領導者,我深知領導偉大征程中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也明白了不斷學習和磨練的必要性。在團隊建設中,每個人都要以團隊為重,做好協(xié)作,創(chuàng)造和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環(huán)境,實現個人價值和組織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傊?,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贏得精彩的人生,成就偉大事業(yè)。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九
隨著開學的到來,軍訓也接踵而至。這場短暫而激烈的學生生活,也被稱為我的偉大征程。回想這段時光,我深刻而清晰地體會到了偉大征程所帶來的種種感悟。
第一段:共同受苦,同舟共濟
軍訓中我們被分成不同的排,同排的人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也一起承受著體力和心理上的考驗。這期間,我們常常為困苦的同伴傳遞水杯,互相支持,攙扶,讓作戰(zhàn)的意志不斷增強。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加強了友誼,體會到了合作的力量,相信無論何時,我們都能克服來自生活和學習的壓力。
第二段:堅持不懈,勇攀高峰
每天早上的體能訓練是我們的必修課程,我們從起床到集合,再從集合到步行訓練場,需要克服數個難關。但是,我們堅信自己能夠做到,一直堅持到最后,即使幾十度的高溫也不放棄。這讓我們懂得了,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只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勇攀高峰。
第三段:尊師重道,恪盡職守
我們要從基層當兵做起,從學生干部工作做起,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來實現個人價值。隨著學習、工作的深入,我們學著尊重師長,更要做好自己的職責。在默默地付出中,越發(fā)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為只有認真地工作,才能得到尊重。
第四段:自律自強,知行合一
雖然有時候我們感到很累,但我們也知道只有克服困難,才能獲得成功。我們時刻提醒自己,除了聽指揮,我們還必須培養(yǎng)自律自強的品質來完成任務,感受到道與行的統(tǒng)一。畢竟,我們的行動會讓我們所追求的理念、目標變得更為清晰。
第五段:感恩奮斗,沖擊未來
在軍訓結束時,我們心中涌動著感動。我們握緊雙手,為那些曾經指引我們方向,給我們奉獻和扶持的人致謝。我們也深知,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需要奮斗。只有不畏艱難,敢于前行,才能攀登征程上的高峰。
在經歷了這場偉大征程后,我們變得更為勇敢和堅定。我們領略到了努力奮斗所帶來的數不勝數的成就和尊嚴。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永遠珍惜這段經歷,成為敢于拼搏、堅信自己的人。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十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紹(200字)。
偉大征程是一部名著,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程。我有幸參觀了偉大征程展覽,對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展覽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下面我將從展覽的內容、展覽效果、個人感受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述和體會。
第二段:展覽內容(200字)。
偉大征程展覽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了中共一大、長征、抗日戰(zhàn)爭等歷史事件,還展示了中共黨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文物等展品,生動地還原了歷史的場景。我深深被展品所吸引,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毅力和決心。尤其是長征這一部分,我從展品和文字中看到了中共黨的革命精神和艱辛付出。展覽內容豐富而有序,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第三段:展覽效果(200字)。
偉大征程展覽的效果非常出色,展覽場館的布置和音視頻的設計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歷史的莊嚴性。場館內的影像、音頻和道具等,使參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有時甚至感覺可以和歷史人物對話。展覽效果強烈地打動了我的心靈,深刻地觸動了我的思緒。展覽的氛圍莊重而莊嚴,讓我仿佛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和頑強。
第四段:個人感受(200字)。
參觀偉大征程展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被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所震撼,他們在保家衛(wèi)國、推翻封建統(tǒng)治和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民利益和國家發(fā)展的驅動下,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和堅定使他們戰(zhàn)勝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團結的力量。展覽也讓我明白:中國共產黨的奮斗之路長遠而輝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總結+展望(200字)。
通過參觀偉大征程展覽,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意義。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的褒獎和鼓舞。我堅信,只有理想信仰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促進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學習黨的理論,增強自己的愛國情懷,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參觀偉大征程展覽,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展覽讓我倍感自豪,激發(fā)了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決心。我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的偉大征程將繼續(xù)前進,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十一
偉大征程,是指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是每個人努力奮斗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源泉。因此,制作一部關于偉大征程心得體會的視頻,不僅能總結個人的成長經歷,更能激勵他人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夢想。
在視頻的開頭,我選擇了描述一個普通人平凡的起點。通過鏡頭的跟隨,觀眾可以看到我小時候的拼搏和奮斗態(tài)度。這個起點是每個人成功的基石,也是每個人踏上偉大征程的開端。我深知,只有用心投入,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不斷向前。因此,我在視頻中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努力和獲得的收獲,鼓勵觀眾相信自己的潛力,敢于追逐夢想。
然后,我通過一系列的剪輯和紀錄片的方式,展現了我在偉大征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境。面對困難,我不屈不撓,努力克服。哪怕失敗,我也從中汲取力量和經驗,再次出發(fā)。我想告訴觀眾,挫折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迎接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視頻中我將展示自己在偉大征程中的成功,以及這個成功所帶來的變化。這些成功既包括個人努力的成果,也包括身邊人的支持與幫助。通過這些成功的展示,我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一絲鼓舞和勇氣。在這個階段,我特別強調了堅持和奮斗的重要性,因為我深知,成功只屬于那些能夠堅持下去、不斷努力的人。
最后,我在視頻的結尾,以發(fā)人深思的方式來呼吁觀眾。我講述了在偉大征程中體悟到的幾個核心價值觀,如勇氣、堅韌和正直。同時,我鼓勵觀眾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每一次進步和成長的機會。通過這個視頻,我希望能夠激勵更多人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和困境,并以自己的方式追逐夢想。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視頻,是一部關于個人成長和進步的記錄與總結。通過這部視頻,我將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展示給觀眾,希望能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發(fā)和鼓勵。偉大征程不是一條筆直的路,其中充滿了坎坷和挑戰(zhàn)。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相信自己的能力,用心去努力,總會在這個征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光明與成功。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偉大的征程上不斷前行,實現自己的夢想!
偉大征程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十二
偉大征程軍訓是我人生中所經歷的第一次軍事訓練。在這兩周的時間里,我從一個平凡的學生變成了一個具有軍紀軍德的高素質的“小兵”。軍訓中,我們接受著不同的訓練任務,學會了基本的體術和格斗技巧,增強了自我保護能力和應變能力。這些訓練正在成為我終身的財富,讓我變得更加堅強。
第二段:成為團隊。
訓練中也讓我意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性。在軍訓期間,我們的教官教我們如何協(xié)調配合,如何在緊急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這些都是團隊配合的基礎。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認識到,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而一個團結的團隊可以產生更大的力量。因此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會以團隊協(xié)作為基礎。
第三段:堅韌不拔。
值得一提的是,在軍訓中,我得到了鍛煉體力的機會。這對于我這樣平時缺乏鍛煉的人來說是一大機遇。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適應,但是慢慢地我變得更加強壯了,體力也越來越好,對未來的生活也十分有利。這是我軍訓過程中的一個收獲,它也讓我學會了堅韌不拔,克服體力上的一些挑戰(zhàn)。
第四段: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
在訓練之初,我也曾經體驗到了一些恐懼的感覺。比如說在校場上開始第一次操練時,我時常擔心自己在隊列中出了差錯,或者是在推地車的時候,害怕車子失控等情況發(fā)生。然而,隨著不斷練習,我慢慢地戰(zhàn)勝了我的內心恐懼。這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最終都會有收獲和成就。
第五段:尊重和感恩。
最后,我深深體會到了一個人必須要將人類文明中先人們當下的成就放在心中。了解人類從虛無到現在文明社會所付出的努力,所做的功勛,才能真正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并感恩自己身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財富,而是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總之,偉大征程軍訓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一個奮斗和收獲的過程。在這里,我不僅學習了實用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也在無形中收獲了成長的果實。希望今后的軍訓中,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和體驗,不斷進取,做一個有擔當的好學生,一個有良好品質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