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大全(17篇)

字號:

    學習中的困難與挑戰(zhàn)是我們不可避免的經(jīng)歷,總結(jié)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寫總結(jié)之前要進行多次修改和潤色,確保文筆流暢、條理清晰,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jié)樣本,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一
    《十幾減9》是20以內(nèi)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nèi)的加減法、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chǔ)。本節(jié)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設(shè)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游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提問“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做減想加”、“破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被谶@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guān)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本節(jié)課上完后,我重點想到了兩個問題:
    1、本節(jié)課必須重視合作交流和動手合作: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知思維程序和方法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必須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fā)現(xiàn)。但是,本節(jié)課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課堂中學生把注意力觀注在”動”中,忘記了”思”,反而不利學生思維的開拓。所以下一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上,我著重強調(diào)了學生自己動手寫出計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對比上。
    2、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以及學會更多的方法來計算:算法多樣化化,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以及后面的幾節(jié)課,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思考,而實際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喜歡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應用中比較、在比較中感悟,符合學生思維的方法為最好的。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二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手法。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分歧式構(gòu)思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分歧式構(gòu)思在寫作中的作用。
    難點:學以致用,如何將分歧式構(gòu)思運用到寫作當中。
    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師:看來同學們知道的可不少嘛。楊老師也對《三國演義》中的一件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曾經(jīng)在遺詔當中用這樣兩句話告誡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同學們知道這句話講的什么意思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以為是小的壞事就去做它,因為小的壞事做久了就會變成大的壞事;也不要以為是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它,因為小的好事做久了就會變成大的好事。發(fā)現(xiàn)沒有,這兩句話都強調(diào)了一個字?(師板書:“小”。)話雖小,但是道理卻很大、很深啊。生活中往往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能夠反映出一個大的理兒。(師板書:“小事”、“大理”。)今天咱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以小見大的文章,那就是莫懷戚的《散步》!
    二、整體感知,體悟情感:
    1、學生讀書,尋找文章中的“小與大”。
    (ppt:都說《散步》是一篇“以小見大”的散文,你同意這種看法嗎?如果同意,請找出“小”體現(xiàn)在哪里?“大”又體現(xiàn)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請說明理由。)。
    散步這篇課文其實就是通過散步這件“小事”,來反映一種親情,一種責任,一種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個大的道理。
    2、小組討論,體悟情感。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好,感受了特有的溫馨。你們有同樣的能夠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嗎?現(xiàn)在就來試試將那些打動你的句子或詞語找出來,先讀一讀,并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組長組織大家互相討論,說說那些最打動自己的地方。組長要充分發(fā)揮領(lǐng)導作用,督促每個人都發(fā)言,不能有旁觀者。等會兒,每組要選派代表發(fā)言。開始吧。
    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初讀課文,都體悟到了“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
    三、理清結(jié)構(gòu),分析構(gòu)思。
    散步這么一件平常小事,作者是怎么傳達出這種暖暖的孝心和濃濃的親情的,換言之,作者是以怎樣的構(gòu)思方法來表達的?每個小組討論一下,然后組長指派代表發(fā)言,注意要給每一個同學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好!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發(fā)言。
    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是作者構(gòu)思這篇文章的最精彩的地方。正是有了分歧,才能體現(xiàn)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
    師:下面同學們進一步討論:文章中安排的這種分歧,真實性有多大?盡可能說說為什么。舉手回答。
    預設(shè):生1:真的,因為它表達了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生2:假的,作者為了寫文章編的。生3: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只要能夠表達出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就行了。
    師:說得真好!這個問題對同學們來說,也許深了一些。不過同學們都已經(jīng)理解了作者運用“分歧式構(gòu)思”的作用,這種分歧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gòu)的,都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情感世界的需要。這種分歧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大家回顧一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分歧的現(xiàn)象,說說看!
    七嘴八舌談生活:現(xiàn)在同學們都明白了“分歧式構(gòu)思”在講述故事或者寫作文章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有分歧,有波瀾,文章才不會顯得太平淡,也才能夠更有意思,更吸引人。
    (板書:1.預設(shè)分歧—2.出現(xiàn)分歧—3.解決分歧。)同學們現(xiàn)在根據(jù)黑板上提示的步驟,結(jié)合你們平時的生活,擬一個寫作提綱。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三
    《絲綢之路》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
    2、通過品讀重點句段,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敢、智慧、執(zhí)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以及開辟的意義。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重點句段,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歷程,感受他的堅韌、勇敢、智慧、執(zhí)著和強烈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與絲路有關(guān)的資料及樂曲、圖片。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激情引趣
    1、(課件配樂)誦讀詩歌《山的那一邊》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
    媽媽給我說: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奶奶卻說:那是眾神居住的瓊瑤仙境 山那邊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我懷著一種神秘的向往,盼著、盼著……
    終于有一天,我沿著一條路走了下去,原來,那里是富饒的西域國度。
    這條路就是——絲綢之路(看板書齊讀題目)
    4、本文除了寫絲綢之路,還寫了誰?(板書
    張騫)這個人和絲綢之路有什么聯(lián)系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深入地去學習、了解。
    二、直奔重點,細讀感知。
    師:請孩子們翻開語文書84頁,自由朗讀課文的6、7自然段,思考: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張騫? 注意邊讀邊勾畫、批注,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學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
    抽生匯報: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張騫? 體會張騫的勇敢:
    1、生:我讀出了一個勇敢(板書)的張騫。
    2、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張騫的勇敢?
    3、(大屏幕)“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nèi)淌苤谉岷透煽实募灏荆┻^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4、你能讀讀嗎?孩子,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生評價再抽生讀)
    6、(出示絲綢之路艱險的畫面):師敘述:是啊!當時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漫漫長路之上有茫無邊際的沙漠、有冰雪覆蓋的高山、有荒無人煙的山野、還有寸草不生的戈壁、經(jīng)常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張騫沒有退縮,他們穿過沙漠、翻過高山(引讀)終于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7、從一個“終于”,你體會到了什么?
    8、請孩子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過渡語:孩子,你除了讀出了張騫的勇敢,還讀出了張騫的什么? 體會張騫的耐心和不露聲色:
    1、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張騫的耐心?
    2、(出示課件)是??!整整十一年啊!“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zhuǎn)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BR>    3、理解“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 4、11年的光陰,青春不在,年華已逝。作者沒有直接寫時間匆匆而過,而是通過寫牧草和雁陣的變化來表達,你能不能仿照說一句話,表明時間匆匆而過。
    5、從“一轉(zhuǎn)眼”,你體會到了什么?
    6、時間真的過得快嗎?
    7、十一年,對于一個被軟禁的人是來說是怎樣的十一年啊!
    8、什么叫“軟禁”?
    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個很不錯的學習方法哦!
    9、張騫在這十一年里,僅僅是在草原上放牧嗎?
    10、(音樂課件出示)“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一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保ㄒx)張騫學會了匈奴話。
    11、(課件出示)“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zhuǎn)眼,兩年過去了?!保ㄒx)張騫與匈奴牧人融洽相處。
    12、(課件出示)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zhuǎn)眼,十一年過去了(引讀)張騫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
    13、在這十一年里,張騫是忙碌的,時光匆匆而過。
    14、這里的默記能否換成“記住”?為什么?
    16、從這里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張騫?
    17、這“默記”二字寫出多少艱辛,寫出多少智慧呀!
    18、(課件出示)十一年,他多么思念年邁的父母,家鄉(xiāng)的親人,可他只能(引讀)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
    19、(課件出示)十一年,他銘記漢武帝的囑托,(引讀)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
    20、(課件出示)十一年,他心系祖國、牢記使命,(引讀)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
    21終于有機會逃走了,如果你是張騫,此時最想見到誰?
    22、我們原本以為他會回到家鄉(xiāng),回到大漢皇室,但他毅然決然地去了西域。那么張騫又是怎樣一個人?(從孩子的回答中精選詞語板書)
    體會絲綢之路的作用:
    因為張騫,這條絲綢之路得以開辟、暢通無阻,這條萬里之路帶給了我們什么?請孩子們默讀九自然段。(指名匯報)
    1、(課件出示)因為張騫的機智勇敢,所以(引讀)中國的絲綢、鐵器以及灌溉技術(shù)、煉鋼技術(shù)和四大發(fā)明開始陸續(xù)西傳。
    2、(課件出示)因為張騫的堅忍不拔,所以(引讀)西域的胡蘿卜、葡萄、汗血馬以及樂器、佛教、繪畫藝術(shù)也傳到了中國。
    3、(課件出示)因為張騫的不辱使命,所以(引讀)“絲綢之路”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紐帶。
    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
    1、通過我們與文本的交流,兩千多年前的張騫仿佛就栩栩如生地站在我們的面前,你一定有不少的話想對他說,那就拿起你的筆,把你想對他說的話寫在本子上。能夠用上名言警句更好。(抽生匯報)
    2、(出示翦伯贊的評價。)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也高度地評價了張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3、讓我們再來看看絲綢之路帶給我們的回憶——
    (播放有關(guān)絲路文化交流的圖片,配以音樂。)正是這條路,親歷了衛(wèi)青西征的鐵馬金戈,這條路,目睹了昭君出塞的悲歡離合;也是這條路,見證了敦煌飛天的精雕細琢,玄奘西行的虔誠執(zhí)著;更是這條路,鑄就了“千年大漢之魂”?。ò鍟?BR>    4、現(xiàn)在,對于這條路,你又有什么新的體會呢?這僅僅是一條絲綢之路嗎?(生表達)師總結(jié)(課件出示): 這是一條“友誼之路”。
    這是一條“文化傳遞之路”。
    這是一條“傳承文明之路”。
    總結(jié):作為走出國門的第一人——張騫,讓中國看到了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F(xiàn)在,每當提到絲綢之路,總會想起一個熟悉的名字——張騫;每當提到張騫,總會憶起一條偉大之路——絲綢之路。就讓我們永遠記住名垂青史的張騫,永遠記住亙古綿長的絲綢之路。(看板書齊讀結(jié)束)
    板書設(shè)計:
    絲 綢 之 路
    長安
    河西四郡
    羅馬
    萬里絲綢之路 張騫
    勇敢
    堅忍不拔
    忠誠
    千年大漢之魂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四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出示小丸子,今天小丸子到我們課堂上和我們一起學習,首先請同桌小朋友做個湊十的拍手游戲。
    你拍4我拍6說話老實不吹牛。
    你拍5我拍5兩數(shù)湊十不馬虎。
    2、復習十幾的組成比一比看誰搶答的快。
    二、探究新知1引出課題。
    1、計算。
    3、()+9=()有多少不同的填法。
    四、結(jié)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你發(fā)現(xiàn)十幾減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
    練習二。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2過程與價值觀。
    學會看圖提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二)、重難點。
    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三)、教學過程。
    一、確學習內(nèi)容。
    1、第一題。
    看圖提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
    2、第二題。
    先讀題目明確題意.再獨立完成.3、第四題。
    以開火車的形式練習。
    4、第五題。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說算式并口算.并把算式記錄下來。
    5、第七題比一比誰算的快。給前十名獎勵,全對的也獎勵。
    三、拓展練習1給小鳥找家。
    3、小兔喜歡吃蘿卜,小猴喜歡吃什么呢?一群小猴去摘桃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四、總結(jié)。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五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觀察和操作,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問題。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3.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十幾減9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培養(yǎng)學生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圓片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搶答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獨立思考后,開火車口算得數(shù)。說說每組里減法得數(shù)可以根據(jù)哪個式子想。
    提問:你會根據(jù)上面加法算式說出另外一道減法算式嗎?
    指出:上面每組里兩道加減法算式是有聯(lián)系的,可以根據(jù)上面加法算式和得數(shù),很快就知道減法的得數(shù)是多少。
    師:同學們表現(xiàn)的都很棒,這節(jié)課來學習新的知識十幾減9(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理解題意。
    引導:請小朋友看看圖中情景想一想,怎樣從15個氣球里減去9個,得數(shù)是多少,在小組里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思考。
    方法。
    一、先從10個里拿去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另外5個合起來,就是6個。(根據(jù)交流演示學具圓片過程)。
    板書:先算10-9=1再算1+5=6方法。
    從圖上看,你認為可以根據(jù)哪道算式來想15減9等于6?
    指出:從圖上看出,這9個和幾個合起來是15個呢?因為9個和6個合起來是15個,所以15減9應該得6.因此可以這樣想:9加6得15,15減9就等于6。
    板書:9+(6)=1515-9=6這樣的算法是聯(lián)系加法來算出得數(shù)的,叫做“想加法、算減法”,簡單地說就叫做“想加算法”。
    板書:想加算減。
    方法。
    三、(1)先拿去5個圓片,再拿去4圓片,還剩6個。(邊交流邊演示拿圓片的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所匯報的幾種計算方法,說說這幾種計算方法,你最喜歡哪種計算方法,哪種計算方法更簡便。
    學生個別匯報,全班進行交流討論,展示自己的看法。
    在圖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補充完整。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例題和這兩題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匯報:減數(shù)都是9.教師引導學生并歸納小結(jié):今天學習的是十幾減9。在計算時可以用“破十法“,把被減數(shù)分成10和幾,先算10減9等于1,再把1與幾相加求出得數(shù),也可以用“想加算減”,還可以用連減的方法。
    3.課本第10頁做一做的第3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學生個別交流匯報展示。
    4.小兔采蘑菇,連線。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四、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學生交流匯報。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六
    “十幾減9”是20以內(nèi)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于后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基于這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
    (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減數(shù)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shù)數(shù)數(shù)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yōu)劣上,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想加算減”和“破十法”的簡便方法,實現(xiàn)計算方法的最優(yōu)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后,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后讓他們發(fā)現(xiàn)探討這些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除了發(fā)現(xiàn)減數(shù)都是9,被減數(shù)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fā)現(xiàn)了“差比被減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多1”這一規(guī)律,最后我讓學生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guī)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七
    《十幾減9》是20以內(nèi)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nèi)的加減法、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chǔ)。本節(jié)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設(shè)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游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提問“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做減想加”、“破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于這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guān)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本節(jié)課上完后,我重點想到了兩個問題:
    1、本節(jié)課必須重視合作交流和動手合作: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知思維程序和方法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必須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fā)現(xiàn)。但是,本節(jié)課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課堂中學生把注意力觀注在”動”中,忘記了”思”,反而不利學生思維的開拓。所以下一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上,我著重強調(diào)了學生自己動手寫出計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對比上。
    2、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以及學會更多的方法來計算:算法多樣化化,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以及后面的幾節(jié)課,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思考,而實際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喜歡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應用中比較、在比較中感悟,符合學生思維的方法為最好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八
    蘇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1~2頁。
    1、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提出問題、探索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中,體驗算法多樣化,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在參與探索與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談話:老師跟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課件出示小兔和媽媽對話的場景)小兔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買點東西。好嗎?”媽媽說:“好的,買了東西早點回來?!保ㄕn件出示例題情境中小猴賣桃圖)集市上可熱鬧了。瞧,一只小猴在賣桃呢,多么鮮美的桃子啊?。ò牙}情境圖出完整)小兔看到這么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心想買點桃子回去吧。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圖意,并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提問:怎樣求還剩幾個桃呢?你會列式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3-9)。
    揭示課題:像這樣(指“13-9”)十幾減9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十幾減9)。
    1、自主探究。
    談話:你有辦法算出13-9等于幾嗎?先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組內(nèi)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指導。
    2、交流算法。
    反饋:誰來向大家介紹你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時,根據(jù)需要讓學生邊說邊用學具擺一擺。教師及時用課件再演示,相機板書。
    學生可能用下面的幾種方法計算:
    (1)一個一個地減;
    (2)先從10個里去掉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另外的3個合起來;
    (3)先去掉3個,再去掉6個;
    (4)想9加幾得13;
    (5)先從13中去掉10,再用多減的1與3合起來……。
    3、比較算法。
    談話: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計算13-9的方法。請小朋友比較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把你最喜歡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反饋:你喜歡哪種算法?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種算法嗎?
    4、教學“試一試”。
    出示:12-9=□。
    16-9=□。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十幾減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嗎?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組內(nèi)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活動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說拿小棒的過程,并提出“還剩多少根”的問題。
    (2)提問:你能列式并算出還剩多少根小棒嗎?
    學生列式,算出得數(shù),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談話:你能自己擺小棒算一算16-9等于多少嗎?
    反饋:你是怎樣擺的,怎樣算的?(讓學生邊說邊在實物展臺上擺)。
    (4)還想算十幾減9嗎?自己想一個十幾減9的算式,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1)課件出示左邊的方塊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樣列式?
    再問:怎樣計算15-9?
    (2)課件出示右邊的絲瓜圖。
    談話:這道題你會列式計算嗎?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圖的意思,再算一算。
    學生計算后,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1)課件出示題目,并讓學生獨立算出得數(shù)。
    (2)反饋:你是怎樣算的?
    交流算法時,適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算法進行比較。
    4、“想想做做”第4題。
    (1)課件出示題目。
    談話:下面我們來做個“小螞蟻出題,小朋友算得數(shù)”的游戲,好嗎?小螞蟻把方塊推到哪個數(shù)的下面,就表示用這個方塊上面的數(shù)減9。誰最先算出得數(shù),就大聲地說出來。
    (2)課件演示,學生搶答。
    (3)談話:你想出題讓別的小朋友算嗎?請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互相合作,一個說十幾減9的算式,另一個說得數(shù)。
    5、“想想做做”第5題。
    (1)課件出示:11-9=、12-9=、……、17-9=、18-9=(排成一豎排)。
    (2)提問:你能算出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填寫每道題的得數(shù)。
    (3)談話: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組里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這些算式都是十幾減9的算式;從上往下看,減號前面的數(shù)總比前面一題多1,得數(shù)也比前面一題多1”,等等。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今天的表現(xiàn)怎樣?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九
    1、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十幾減8的思考方法,較迅速地計算十幾減8。
    2、通過不同類型練習的設(shè)計,活用知識于生活實際中。嘗試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3、經(jīng)歷觀察、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點:掌握10幾減8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能夠正確敘述10幾減8的計算過程;
    四、教具準備:課件、自制信箱、頭飾、圖片、學具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是誰?(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興,因為它遇到了難題,那么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幫你們的新朋友。(課件出示復習題)。同學們你們真聰明,幫助笨笨解決了難題,它非常高興,找來了幾位好朋友,它們打算去小猴家玩。
    (二)師生互動探求新知:
    1、學習例1。
    師:(課件演示)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們來到了小猴家,它們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開心??墒峭媪艘粫海⌒茇埜械娇诳柿?,它想喝水,這時其它的小動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來了一些杯子。下面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小猴一共拿來了多少個杯子?(11個)。
    師:那么現(xiàn)在有多少小動物?請同學們再認真數(shù)一數(shù)。(8個)。
    師:有8只小動物每只動物一個水杯需要幾個水杯?那么還剩下幾個杯子?誰能根據(jù)這幅圖列出算式?(板書11-8)。
    師:你說得真好!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減8得幾,我們應該怎么想?(啟發(fā)學生)我們是不是要想8加幾得11?(8+3=11)。
    師:所以11-8=3。(完成板書)。
    師生總結(jié):算11減8,要想8加幾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復述:誰能把11-8的計算過程說一遍)。
    2、學習例2。
    師:(大屏幕出示)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題,(12-8)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算式用自已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動手操作后回答,并啟發(fā)學生說出算理)。
    師(總結(jié)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十幾減8”。(板書課題)。
    (三)層層深入解決問題:
    師:這八只小動物在小猴家玩得很開心,看到天氣特別好,于是它們又決定去大森林里玩。它們來到大森林立刻被這里的優(yōu)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覺地玩得忘記了時間,當它們想要回家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都迷路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助你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種動物的家的圖片和三組題,小組合作)。
    師:剛才同學們都幫助你們喜歡的小動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師為了獎勵你們,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信鴿送信“。請同學們看這是什么?(自制信箱)。這兩個信箱的號碼分別是多少?(3、8)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寫著算式的卡片,你們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數(shù),然后投入到和得數(shù)一樣的信箱里。(師演示)那么現(xiàn)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信沒有寄出去,請你們來做聰明的信鴿幫助老師把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他們寄信的`“地址”對不對?(師生共同檢查、訂正)。
    師:你們都是聰明的信鴿,信全寄對了,現(xiàn)在老師發(fā)給你們每人一張卡片,請你們寫一封能投入到這兩個信箱的一封信。(師生共同訂正)。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你們真的很聰明,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我們來休息一下,誰能告訴老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
    師: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所有的花草樹木都變得生機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樹卻生病了,誰喜歡當啄木鳥醫(yī)生為這棵老樹看病?(生:仔細觀察并找錯,計算結(jié)果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棵老樹的病治好了,重新煥發(fā)了生機。連“太陽公公”都在對它微笑。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隨著春天的來臨,它一定會變得更加的枝繁葉茂。
    師:我們現(xiàn)在來進行一個爭奪“今日之星“的競賽,我們選兩名同學參加比賽,誰算得又快又準,誰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課件“猴子摘桃”小組合作計算。師生共同檢查、發(fā)獎。)。
    (四)總結(jié)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十幾減8”,同學們都能用自己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表現(xiàn)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努力。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
    這節(jié)課教學時從復習8加幾的口算入手,通過搶答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取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再出示口算題卡讓學生開火車口算十幾減9,并選取兩道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為教學新知識打下基礎(chǔ)。然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情境自學例題。
    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后我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15—8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后再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盡量給學生鼓勵肯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充分調(diào)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在教學十幾減9中,學生已經(jīng)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計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現(xiàn)了這兩種算法,我也并沒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來計算,我認為學生已經(jīng)自己選擇了算法的優(yōu)化。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一
    十幾減九是一年級下冊20以內(nèi)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chǔ),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上課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shù),但是不知道怎么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戳瞬糠趾⒆诱f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chǔ)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我應該給孩子明確要求以及足夠的時間,把擺小棒這一過程分成幾步來完成,先讓學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讓孩子從中拿掉九根,追問從哪邊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們自然會回答從十根小棒這邊,從而引出:“破十法”。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才更好地落實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二
    本班共有學生11人,唐氏綜合癥學生1人,自閉癥學生1人,多重障礙學生2人,腦癱學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過《雙溪心智障礙兒童個別化教育課程》評量結(jié)果分析,發(fā)現(xiàn)在認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為三類:a類(寧正喜、陳譚安、晏勇)物體恒存性、分類與配對、記憶力、順序已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需要之能力,解決問題已發(fā)展較多能力;b類(周祖英、易東奎)配對與分類發(fā)展很好。記憶力、順序、解決問題已發(fā)展較多能力。c類(董林、陳林、王陽華):物體的恒存性,發(fā)展的較好。配對與分類、解決問題僅發(fā)展些微能力;d類(李洋、張林平、劉其玲)配對與分類、發(fā)展較多能力,物品操作、計劃思考、應用科學、修正錯誤僅發(fā)展些微能力。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a類:理解、掌握十幾減八的計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確計算;并能運用到生活中。
    b類:能分步計算;
    c類:能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說出計算結(jié)果。
    d類:能在師生的幫助下用學具表示數(shù)字3和4。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11-8、12-8。
    【教學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層分類搭配教學法、啟發(fā)與引導。
    學法:觀察法、實踐法、分析與討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蘋果11個(實物)、兩個顏色不同的盒子。
    【教學過程】。
    一、生活實例引入。
    老師用多媒體引出果園景象,然后出示實物11個蘋果。請一位同學(c組)將摘到的蘋果裝進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說結(jié)果11,并能用學具操作將11分成10和1。
    c生數(shù)蘋果實物說結(jié)果11,并在老師幫助下用學具操作將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讀數(shù)字11。
    二、小組合作,初步探究(學具操作)。
    教師提出問題:11只蘋果分掉8只,該怎樣分?
    c學生在教師將11個蘋果拿掉8個后數(shù)出剩下的蘋果數(shù)(3個);
    d學生教師幫助數(shù)數(shù)3。
    學生反饋分蘋果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的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優(yōu)化算法。
    a生能復述分蘋果過程并嘗試用數(shù)學形式表達;
    b生能在提示下復述分蘋果過程;
    c生能正確讀出11—8=3;
    d生能跟讀數(shù)字3。
    三、強化新知——聯(lián)系生活,應用提高。
    教師出示重陽節(jié)在托老所看望爺爺奶奶時分香蕉的錄象片段,從而引出生活數(shù)學題12—8=4。
    a、b學生小組交流,列式計算;
    c、d生通過教師的學具演示感知生活實例;
    然后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小組討論生活中的數(shù)學題。
    c、d生感知生活實例。
    【教學反思】。
    1、有效分層,因材施教。
    同一教學目標,同一施教過程讓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而分層教學是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類指導等,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各有側(cè)重,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在教學時,課堂提問也是分層次的。對于a層次的學生,由于基礎(chǔ)較好,接受能力強,課堂提問注重引導他們?nèi)ゲ孪?、類比、推理,在解惑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對b組學生的提問是形象的,注重讓他們?nèi)ツ7滤伎?,形象思維;c組學生注重讀5以內(nèi)的數(shù)數(shù);d組學生讓他們跟讀,發(fā)展語言能力。在實際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淺顯的問題c、d組的學生回答,復雜一點的問題a、b組的學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據(jù)當堂課上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讓學生去嘗試高一層次的問題,這樣促使學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學生練習時,教師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c、d組學生的輔導,難度稍低的練習可以發(fā)揮a組學生的作用,讓他們?nèi)觔、c組學生,在課堂中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我對學生作業(yè)的要求也不同,a組學生及時鞏固當堂課所教的內(nèi)容,力求獨立完成,b組學生可以嘗試或輔導他們?nèi)ゾ毩曊n堂所教的內(nèi)容,c組學生讀、寫數(shù)和算式,進一步感知加減法含義,d組學生跟老師擺一擺,讀一讀數(shù)字。
    課堂中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與方法也不一樣,對于b、c組學生的點滴進步用激勵、表揚評價,鼓勵、激發(fā)他們向高一層次發(fā)展;對于a組學生用競爭評價,促使他們努力奮進。
    2、教學過程中的困惑。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體會攝數(shù)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掛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索,領(lǐng)悟算法。
    1、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5個怎樣減去8個?
    2、實物操作。
    講述:如果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優(yōu)化:這么多種算法,小朋友覺得哪一種最容易算?
    6、試一試。
    書上p5試一試中也為你們準備了兩道題,請你用這種最容易的方法來計算,好嗎?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集體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看圖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出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tǒng)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交流時可以根據(jù)學會的錯誤說說計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過獨木橋”: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就可以過橋了,看誰先過橋。
    (1)小組合作口算。
    (2)比較十幾減8和十幾減7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總結(jié)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四
    今天教學的內(nèi)容是《十幾減8、7》。由于有了前一課的基礎(chǔ),學生已經(jīng)能把十幾減9得計算方法學得較好,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因此學習十幾減8,7比較輕松。本課練習中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計算寓于學生喜歡的活動中,將計算技能的訓練落到實處,。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法指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在本節(jié)課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數(shù)人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來完成十幾減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學對不同的題目會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說明有一部分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還是會根據(jù)題目來選擇相對簡單的或者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計算,當被減數(shù)小于15時,大多數(shù)學生用想加算減,因為他們對加法比較熟悉,而被減數(shù)大于15時,選擇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覺得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學“試一試”15-7,13-7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學習十幾減9的經(jīng)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學習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算法多樣化,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通過擺小棒,探索計算方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算法的優(yōu)劣,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意見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五
    本課是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20以內(nèi)退位減的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20以內(nèi)的數(shù),掌握10以內(nèi)加、減法以及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基礎(chǔ)上。
    二、理念設(shè)計。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十幾減9的例題是從實際問題中提取出來的,這一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迫切想計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進入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探究算法。通過交流,體會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算法的個性化的同時,讓學生在比較中選擇喜歡的算法。本課的設(shè)計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材將“加、減法”穿插安排,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前面的被減法是10的減法和9加幾的學習為學習十幾減9作好了知識準備。十幾減9又是20以內(nèi)退位減的起始課,是學習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的重要基礎(chǔ)知識,并能為后繼教材的學習作好遷移準備。另外,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還可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策略。
    1、讓學生以好心情接觸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闭n始用“舉行數(shù)學游園會”的形式,自然地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樂中學,學中樂。同時,“舉行數(shù)學游園會”這一形式串聯(lián)全課,使全課有渾然一體的整體感。
    2、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
    教學活動中,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導,思維是關(guān)鍵。通過“拿一拿”、“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lǐng)悟算理,“創(chuàng)造”出多種計算方法。
    3、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痹陟柟叹毩曋?,設(shè)計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鉆山洞”、“白兔搬家”、“螞蟻找窩”、“大象摘椰子”,學生自由編題,玩中學,學中玩。寬松又富有競爭的活動環(huán)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滿足,并給學生以知識上(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或再次“創(chuàng)造”知識)的滿足。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并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在獨立的基礎(chǔ)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六、教學難點。
    六、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公園里正在舉行數(shù)學游園會。小朋友們想?yún)⒓訂幔课覀兂霭l(fā)吧!
    學生隨著音樂邊表演邊唱:走走走走走,我們乘上小汽車。走走走走走,參加游園會。
    (二)復習鋪墊。
    各小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口算練習。(一生一練,其余學生用手勢反饋)。
    9+7=9+4=9+8=9+5=。
    9+()=119+()=129+()=159+()=18。
    師:祝賀你們用智慧贏得參加游園會的機會。請小鳥為我們帶路,快點出發(fā)吧?。ㄕn件:小鳥從公園門口飛至水果店)。
    (三)加強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例題。(出示課件)。
    (課件)猴老板喊:賣桃子啦!賣桃子啦!又香又甜的桃子??靵碣I呀!
    (課件)小猴來了,說:猴老板,我買9個。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生答:小猴在賣桃,我還知道猴子的前面有13個桃子。)。
    師小結(jié),并追問:一共13個桃子,小猴買了9個,還剩多少個?該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然后相互交流。
    師:我們也來當一回售貨員。從13個桃子里賣出9個,可以怎么拿?
    2、加強操作、理解算理。
    (1)學生獨立操作,邊操作邊說。
    (2)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據(jù)學生交流的情況,演示拿桃子的過程,并出示相應的計算過程學生可能出現(xiàn)書上的4種想法:第一種,從13個桃中一個一個減,減9次;第二種,先從10個桃中減去9個,再和其他3個桃合起來,這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13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種,先減去盒子外的3個桃,再減去盒內(nèi)的6個桃,這樣共減去了9個桃,教師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9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種,13個桃分成9個桃和4個桃,所以13減去9等于4。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想表揚一下自己嗎?(生自我表揚)前面有間聰明屋正等著你們這群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呢!(課件:小鳥從水果店飛到聰明屋。)。
    (四)自選算法,交流體會。
    (課件出示聰明屋里的題目)“試一試”:12–9=()16–9=()。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嘗試做,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擺擺,再算。做好后,任選一題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著班內(nèi)交流。(自己喜歡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師:做這類題目有很多種方法。做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小朋友,愿意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本領(lǐng)去接受智慧宮的挑戰(zhàn)嗎?(課件:小鳥從聰明屋飛到智慧宮。)。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五)鞏固與拓寬。
    1、“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任選一題:(1)自己說說圖意;
    (2)想想怎么做;
    (3)學生獨立圈一圈;
    (4)展示圈的過程,并解釋相應的計算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計算;
    (2)反饋;
    3.“想想做做”第3題。
    (1)一組一組獨立算出結(jié)果。
    (2)交流算法。
    4、分組游戲:
    (1)鉆山洞(2)白兔搬家(3)螞蟻找窩(4)大象摘椰子。
    學生自由編組做自己喜歡的游戲。(教師在尊重學生的意愿的前提下作適當?shù)膮f(xié)調(diào)),然后展示與評價各組活動結(jié)果。
    5、做“想想做做”的第5題。
    (1)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shù)。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回答:這些題目都是十幾減9。(揭示并板書課題:十幾減9)。
    這些題目等于號后面的數(shù)正好是2、3、4……9、10。
    等于號后面的數(shù)都多1。……。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太棒了!希望你們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發(fā)現(xiàn)。
    (六)全課總結(jié)(略)。
    教學反思:
    該課在展示新課程理念中突出了“三個重”:一是重情景,以故事情境貫穿全課;二是重探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實踐;三是重交流,有組內(nèi)、組際、全班等多種形式,學生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結(jié)合進行交流。
    當然,在新課程理念的貫徹中,有些地方可能做的并不到位,例如,學生的合作交流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中并沒有完全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引導,以期得到很好的效果。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六
    這是20以內(nèi)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好本課對于后面十幾減幾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jié)課教材提供了北方廟會中“賣氣球”、“賣風車”、“套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作用。
    教學時,我們可以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提高學生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觀察之后,我把學生獲得的信息有序地寫在黑板上(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后能學會對信息進行類),要求學生根據(jù)給出的信息提出問題。如,(1)有15個氣球,賣了9個。(2)我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由于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能提出與題意相符合的問題,并能正確列式。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由于學生有了“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和“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的基礎(chǔ),因此,在我提出:你準備怎么計算15-9時,有的說: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數(shù)學生認可這種方法。我緊接著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還有一個學生說: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學生也認同了這種算法。最后,經(jīng)過對十幾減9的算式找規(guī)律這一活動后,大部分學生轉(zhuǎn)而認同了破十法計算,認為這樣比較快,我認為這從思維上來說也算是一個提升的過程。不過,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這個班的學生中沒有再出現(xiàn),而在我上一屆學生中則還有許多種,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這個班的學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體現(xiàn)。
    今天的課堂練習我要求學生在計算十幾減9時,要說出: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開火車的形式,一半的學生能過關(guān)。今天的家庭作業(yè),也要求把計算方法說個家長聽,不知孩子們說得如何。
    十幾減教學設(shè)計詳案篇十七
    蘇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加和減(二)》中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
    1.經(jīng)歷從日常生活過程中抽象數(shù)的過程,了解加減法的關(guān)系,掌握十幾減9的運算技能。
    2.能用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十幾減9這一數(shù)學問題的大致過程。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4.在學生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在他人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shù)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一、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故事導入:春天到了,天氣暖洋洋的,鸚鵡弟弟一大早就挎著小籃子上街去了,走著,走著,正好白云姐姐經(jīng)過,白云姐姐說:“鸚鵡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鸚鵡弟弟對著天空說:“白云姐姐,今天是馬戲團的小丑刺猬哥哥過生日,我去給小刺猬買禮物呢!”說完,就繼續(xù)往前走,鸚鵡弟弟來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紅的蘋果,開心極了,就對藍貓先生說:“藍貓先生,我想買一些蘋果。”藍貓先生說:“可愛的鸚鵡,我只剩下一箱蘋果和這3個蘋果了。你想買幾個蘋果呀!”鸚鵡弟弟說:“藍貓先生,我想買9個蘋果?!保ń處熯呏v故事,邊演示故事情節(jié))。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3-9。
    繼續(xù)提問:那么13-9等于幾呢?該怎樣計算呢?
    二、主動探索知識。體會形成過程。
    第一層次:個體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學生操作:先擺10個蘋果,再擺3個蘋果。
    2.教師提問:在13個蘋果中去掉9個蘋果,該怎么算呢?你能為藍貓先生想想辦法嗎?看誰想的方法最多。
    3.學生獨立開始動手操作。
    第二層次:同桌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桌開始交流,邊操作邊說出13個蘋果中減去9個的操作過程。
    第三層次:師生交流,尋求各種解決方法。
    教師提問:你為藍貓先生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呢?
    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呢?(邊說邊演示)。
    此時,學生感情投入,積極性很高,教師抓住機會,指幾名學生回答,讓學生邊說邊演示操作過程,若學生操作過程說得不完整,教師可作引導。
    在學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想法:
    想法一:從13個蘋果里一個一個地去減,1、2、3……9,最后還剩4個。
    想法二:先從10個蘋果里減去9個蘋果,還剩1個蘋果,再把1個蘋果和箱子外面的3個蘋果合起來是4個蘋果。
    (10和3),板書:13-9=4。
    /\。
    103。
    先算幾減幾呢?再算幾加幾呢?完成板書:13-9=4。
    /\。
    103。
    那么13-9等于幾?
    老師了解一下,有哪些學生是用這種方法算的,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從13個蘋果中減去9個蘋果,可以先從10個蘋果中減去9個蘋果,還剩1個,再把1個蘋果和箱子外面的3個蘋果合起來是4個蘋果,所以13-9可以這樣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邊說邊演示)。
    想法三:箱子外面有3個蘋果,因此先減去3個蘋果,然后減去箱子里面6個蘋果,這樣一共減去9個蘋果,最后還剩4個蘋果。
    也就是把9分成幾和幾?(3和6)板書:
    13-9=4。
    /\。
    36。
    為什么要把9分成3和6呢?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么13-9等于幾呢?完成板書:
    13-9=4。
    /\。
    36。
    想法四:把13個蘋果分成9個蘋果和4個蘋果,因為9個蘋果和4個蘋果是13個蘋果,所以13個蘋果減去9個蘋果等于4個蘋果。
    教師引導:你的想象力真好,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他在計算13減9的時候,想了一個什么算式呢?(加法算式)。
    能說一說是哪一個加法算式嗎?(9+4=13)。
    因為9+4=13,所以你就想到了什么?(13-9=4)。
    教師小結(jié):因為9+4=13,所以13-9=4。
    剛才,小朋友為藍貓先生想出了好多辦法,我們在計算13減9等于幾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減,也可以把13分成10和3,10-9=1,1+3=4;也可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還可以這樣算,9+4=13,13-9=4(接著板書,小結(jié))。當然,方法還有許多種,課后可以相互討論,看看誰還可以想出其他方法。
    在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第四層次: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解決數(shù)學問題。
    1.出示12-9=□16-9=□。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指名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引導說出不同算法)。
    2.口算(出示演示題),直接說得數(shù)。
    11-9=14-9=18-9=15-9=17-9=。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當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個數(shù)都是十幾,減去的數(shù)都是9時,揭示課題:十幾減9。
    三、鞏固深化,掌握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
    繼續(xù)以故事引入:聰明的鸚鵡弟弟穿過樹林,來到小丑哥哥的家,小丑哥哥家熱鬧極了,熊貓買了許多蛋糕,小山羊買了許多黃瓜,前來祝賀。那么到底熊貓買了多少蛋糕呢?小山羊買了多少黃瓜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說圖意,列式計算。
    這一練習先引導學生看圖、討論、體會、交流算法,可以利用加法寫得數(shù)。
    2.小狗買了許多漢堡包,真奇妙,漢堡包上面有奶油制成的題目呢!
    小朋友,你們有信心完成嗎?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這一練習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強求統(tǒng)一算法。
    3.小松鼠和公雞正在玩卡片游戲呢。
    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那好,我們和小松鼠、公雞一起來做游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1)同桌小朋友,一人移動卡片9,一人計算,然后交換。
    (2)集體算一遍。
    [評析:這一游戲,一方面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調(diào)控課堂氣氛,使課堂氣氛充滿活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新知。
    4.海洋上的金魚也來湊熱鬧了。
    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這一練習讓學生比較每道題的相同和不同,感知相互間的某種聯(lián)系,體會可以用相鄰的算式推算得數(shù)。
    5.小丑哥哥捧著生日蛋糕走了出來,小動物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小朋友,我們也唱起來吧,一起祝小丑哥哥生日快樂。
    師生同唱生日歌。唱完后,讓學生同桌說一說題意,互相交流和啟發(fā)。
    [評析:這一練習為后面學習簡單應用題作了鋪墊。這一層次的設(shè)計生動有趣,富有情趣,練習形式多樣,層次分明,步步深入,把全課教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四、引導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1.先讓學生總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談感想及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jié)。
    2.如果鸚鵡弟弟買了8個,那么還剩幾個呢?你能運用今天的知識來解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