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通用8篇)

字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一
    我喜歡龍應(yīng)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并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著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guān)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后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于看書的過程,看過后就忘了許多細節(jié),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只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著母親的眼睛,聲音里透著驚異和喜悅,一個字一個字地宣布: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著說著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里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著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著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jīng)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了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后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zhàn)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nèi)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二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龍應(yīng)臺的人生三書中的第一本《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記錄了龍應(yīng)臺初為人母時的心境,與兩個孩子的童年,思考生命的本質(zhì),書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不假思索的疼愛,也有母子之間的趣事。書一到手便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
    合上書,閉上眼睛,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xiàn)在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說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仿佛跟你說話似的語氣,和一個個的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
    書,很薄,內(nèi)容很簡單??墒牵斂吹饺绱撕唵蔚奈淖郑谖颐媲傲魈蕰r,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
    我想但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嘆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小小的他,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為他的父母遮風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讀書筆記m到最后穩(wěn)健的攙扶著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后來站在臺上流利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廚房里給家人做飯。曾經(jīng)的第一次,到后來的無數(shù)次,曾經(jīng)的手把手,到后來他帶著曾經(jīng)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為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粗谝淮温南敌瑤?,看著他那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的所有。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如書中所言“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BR>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三
    [摘抄]:仰天大哭的小臉上只見一張圓圓的大嘴,一滴眼淚滑下嘴角。爸爸放下餐具,推開椅子,彎下身抱起兒子,哭聲一半就煞住,華安改用德語指定爸爸為他講七只烏鴉的故事。
    [點評]:這段,是摘自龍應(yīng)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之所以摘抄這一段,不是因為全書就這么一段,它有149頁,也不是因為這是本書最有深度、最好的一段,是因為它用了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句子中還透出一種孩子的`天真、固執(zhí)。
    也許,這只是一句平平常常的句子,沒有用詞太精美、華麗,如《飄》中:“那雙迷茫的眼睛睜得大,臉上洋溢著微笑。身后的陽光更是給他整個人鍍上了一層奇異燦爛的光輝。”這句是描寫阿禮希的一句。但在龍應(yīng)臺筆下的句子,平常的詞句動詞中卻透出了與眾不同的光彩。寥寥三行字,卻在讀者眼前描繪了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孩子。瞧,他固執(zhí)地指定要講的故事,那因為聽不到故事而傷心,卻又能快速變通,當媽媽不講故事,換爸爸講時,安安沒有挑釁和不滿……這么幾行字卻表達出這么多姿多彩的,濃濃感情色彩。
    我想,龍應(yīng)臺和任何一個作家一樣,用不同的寫作手法描繪出各種形形色色的任務(wù)、事物……卻異曲同工地給人們帶來思索、笑容和幸福。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四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書中卷首的一段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jié):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正是這段文字吸引我繼續(xù)讀完這本書。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的長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階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態(tài)就明顯有心急的嫌疑?!澳憧茨惆?,講了幾遍還不明白嗎”“怎么到班里這么長時間還沒有把書拿出來”等的話語經(jīng)常不經(jīng)過自己大腦就熟練地從口中蹦出,說完后意識不到有什么不妥卻也沒見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讓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媽媽”是個聰明、睿智、理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一個非常簡便卻又符合兒童身心生長的方法。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五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zhì)的生活
    散文
    。以下是由小編為為大家推薦的孩子你慢慢來
    讀書筆記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終于在今天有機會拜讀龍應(yīng)臺的著作《孩子你慢慢來》,這是一本很優(yōu)秀的書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輕柔,她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她細膩的文字,輕輕柔柔的將她對于孩子們的愛刻進每一個讀者的心里;她也以一個學生,一個曾經(jīng)的學生,表達了她對于國內(nèi)教育方式的不滿。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就是龍應(yīng)臺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她尊重孩子,在她的認知中,孩子就是“獨立而莊嚴的生命”,她尊重孩子的執(zhí)著,她愿意等。
    書中的第一章,讓我的心不禁為之顫抖,林老師對王愛蓮毫不掩飾的厭惡,以及他對那個可憐的窮苦孩子毫不留情的體罰,都讓我為之心寒?!疤贄l一鞭一鞭地抽下來,打在她頭上、頸上、肩上、背上,一鞭一鞭抽下來。王愛蓮兩手捂著臉,縮著頭,不敢躲避,不敢出聲;我們只聽見藤條揚上空中抖俏響亮的`簌簌`聲。
    然后鮮血順著她虬結(jié)的發(fā)絲稠稠地爬下她的臉,染著她的手指,沾了她本來就骯臟的土黃色制服?!蹦蔷G色的藤條,不僅打在了王愛蓮的身上,也打在了作者的心上。周圍人們的歧視導致了王愛蓮帶弟弟妹妹跳河的悲劇,而冰冷骯臟的河水吞噬的也并不僅僅只是幾個可憐的孩子。
    這是龍應(yīng)臺童年的陰影,王愛蓮幼小生命的逝去,先生冰冷的面孔和每天三小時的作業(yè),使她害怕,她不愿意讓她的孩子也去承受這些,所以她尊重孩子,她試著讓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讓孩子去接受自己。“沒說完,刮起一陣秋風,鮮紅的彩帶在風里波浪似地翻滾起來,此起彼落,媽媽一時呆住了,她以為自己在看一條春節(jié)鞭炮聲中的五彩金龍——誰說這不是一條龍呢?”是啊,誰說這不是一條龍呢?孩子的世界永遠是那么的純真,也讓龍應(yīng)臺受益無窮。
    成為母親,讓龍應(yīng)臺獲得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不得不犧牲的,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她哼的曲兒竟變成了兒歌的?她自己也不知道?;蛟S是她第一次擁著這個小生命,把他的腦袋輕輕地放在自己胸口,感受著他淺淺的呼吸的時候,她就徹徹底底的變成一個母親了吧。當若冰問她為了做一個母親而拋棄事業(yè)時“你后悔嗎”的時候,她的心里肯定也翻起了波瀾吧,那句“有些經(jīng)驗,是不可言傳的”中,透露出的,也許就是她于母親這種特殊職業(yè)的感受,有些東西,她犧牲的心甘情愿。
    在另一個小生命出世時,她有過擔心,實際上這也化為了事實,她看見安安聽了人們對于弟弟的夸獎后在鏡子前反復的照,“媽媽,我的睫毛不長嗎?我的頭發(fā)不軟嗎?我的手,媽媽,我的手不可愛嗎?”……一句句話語,柔柔的牽動了母親的心弦,她安撫自己的孩子,告訴安安他和弟弟的區(qū)別,她就那樣耐心的用自己的愛,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穩(wěn)穩(wěn)地,穩(wěn)穩(wěn)地走向未來。
    漫漫人生,她有很多的時間去細心的教導他的孩子,教他們?nèi)f事萬物,教他們行事做人。
    她并不著急,她也有這個耐心去等——孩子,你慢慢來。
    中國臺灣作家龍應(yīng)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早在一年級(上)時,我就看過了一遍。
    我很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媽媽是中國臺灣人說漢語,爸爸是德國人說德語,爸爸媽媽相互交流用英語。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們一家現(xiàn)住在瑞士,華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兒園。在不知不覺中,安安從學會聽到學會說,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語言,漢語、德語、瑞士語、英語應(yīng)用自如。真是太可愛、太搞笑了!
    我羨慕安安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充滿耐心的好媽媽。在《序》中,龍應(yīng)臺寫下了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奥齺怼边@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三個字呀!
    而我可以說每天都是在“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度過的。早晨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聽到媽媽“快一點起床,否則要來不及了”的叫聲。我穿好衣服,正想順便看一下桌上的書,媽媽又催我快一點刷牙、洗臉。接著就是催我快一點吃飯,在狼吞虎咽、食物還未完全到胃的時候,就一手拿著一片面包,一手拿著一盒牛奶,在“快一點,否則要遲到了”的催促聲中走上了上學的路。一到學校,又是在老師“快一點坐好、快一點交作業(yè)、快一點排隊……”的指揮下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放學了,奶奶來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話是“快一點洗手”,第二句“快一點吃點心”,接著是“快一點做作業(yè)”。直到晚上,在“快一點洗腳”、“快一點睡覺”的催促聲中,才度過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認為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歡填鴨式、功利的學習方式,而是喜歡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龍應(yīng)臺那樣的教育方式。我做過一個夢,夢中龍應(yīng)臺一會兒變成我的媽媽,一會兒又是我的老師。
    真的,“慢慢來”有時候并不是壞事。由于氣候的原因,東北大米生長周期長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飼養(yǎng)40天就可宰殺的速成雞,它的鮮度和營養(yǎng)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農(nóng)家養(yǎng)一年才食用的土雞。
    “慢慢來”,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慢慢來”讓成長變得更加快樂!
    第一眼見到《孩子你慢慢來》時,就買下了這本書。毫不猶豫的原因是,我曾見到老師的桌子上放著這本書,我很好奇,是什么故事讓老師都會去看一看。讀完這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是“母愛”和“親情”。
    這本書的作者龍應(yīng)臺我并不熟知,但看了這本書后,我可以很肯定,這是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書,記載了龍應(yīng)臺的兩個兒子華安以及華飛成長時的一切、全部,雖然并沒有一絲一毫都寫出來,但是散文中的情感卻足以表達了一切。
    華安比華飛大四歲,他們互相笑稱對方“葛格”和“底笛”,這讓我呢感受到了他們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誼,從一開始的華安對華飛的“敵對”,到后來兩兄弟的打打鬧鬧,之中有一條無形但圣潔的紐帶拴住了他們之間的血緣。有時不經(jīng)意的打鬧,完全漏出一種特別的氣息。
    還有他們的母親——龍應(yīng)臺。龍應(yīng)臺在這本書里扮起了嚴母、慈母的形象。她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對德國的教育方式大驚小怪,在一方面比較嚴格,在另一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真希望全天下的母親都能像她一樣,牽著孩子慢慢來,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雖然華安和華飛一開始并不友好,但隨著時光飛瀉卻像蜜糖一樣甜蜜、黏黏的。我和姐姐也是如此哦。一次我去姐姐家玩,不知怎么的,姐姐對我開始冷淡起來,我一時氣憤也不去理她,但是過了一會兒,我們又和好如初了,又相互依靠在一起玩耍了。其實啊,親情就是這么easy呢!
    讀完這本書,我想說:珍惜眼前的時光和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六
    本來我對龍應(yīng)臺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有朋友讓我讀一讀她寫的《孩子你慢慢來》這一本書,在搜索中我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很暢銷的書,適合廣大的母親和教育工作者來閱讀。而且我非常喜歡的李薇校長也曾經(jīng)在講座上極力推薦這本書,于是我也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好奇,買來后也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這本書,看見的是封面,上面有一個母親笑著看著遠方,母親胸前站著一個孩子,望著母親的臉,封面的背景全部為黑色,給我沉悶、壓抑的感覺,從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起我就沒有認為封面跟書的內(nèi)容有什么關(guān)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了其實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那就先從照片說起吧,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么鮮艷甚至有些泛黃,家具及汽車也都和現(xiàn)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fā)覺每張照片都是那么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愛,照片中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優(yōu)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我是一位小學的老師,我也很愛班級里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他們面目猙獰。讀了龍應(yīng)臺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不禁被她內(nèi)心深處的母愛和款款深情所打動,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親照顧教育兩位兒子的生活點滴,宛如涓涓細流撫平了我躁動的心靈。平時班級里孩子的頑皮,天真,可愛歷歷在目,“媽媽,起床啦!”安安用手撐開媽媽緊閉的眼瞼,像驗尸官撐開死人的眼瞼…。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
    不知從什么時候,我對孩子少了一些溫柔,多了一些粗暴。現(xiàn)在細細想來,我和大多數(shù)老師一樣,對自己班級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給他們過多的要求,比如因為擔心孩子們操場跑得太過分,我讓孩子們在操場上可以跳繩、踢毽。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在操場上掄繩,我會讓他們在操場上跳皮筋。反正不準就對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場上坐著聊天,這真的是一種煎熬,還有班級里的很多家長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一窩蜂地都去學鋼琴、學古箏、學繪畫、珠心算、圍棋等,把孩子當成了集萬千期待于一身的無奈選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免會急躁,而不會讓孩子“慢慢來”。
    我終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這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好書!這本書有太多的內(nèi)涵,在閱讀的時候,我不僅想到了自己作為名幼兒園老師與龍應(yīng)臺的差距,同時我仿佛也與龍應(yīng)臺女士共同的溫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著她育兒的經(jīng)驗,經(jīng)歷,感受和內(nèi)心的美好憧憬,一邊回味我與兒子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終我坦誠地承認:和龍應(yīng)臺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為自己也是一個母親,同時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和學校的學生時,時常會有困惑:現(xiàn)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級要讀二年級的學業(yè),二年級要讀三年級的學業(yè)……紛繁的早教機構(gòu)、親子教育無孔不入,嬰兒出生后就面對了一個競爭如此殘酷的社會,父母時刻被提醒著要為孩子的教育早作準備,讓孩子學得快、學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難免會浮躁、會困惑——教育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一種快餐消費呢?吃快餐的確能管快管飽,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惡性循環(huán)。
    孩子不是我們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會競爭激烈的犧牲品,如果他們長大后回憶起他們的童年時能感到快樂,就足夠了。
    當寶寶跌倒時,不要急著上前扶他,看著他如何笨拙地從地上爬起;當寶寶搭的積木倒塌了,不要急著幫他拾起,看著他如何不厭其煩地重新搭建;當寶寶不原意和別人分享玩具時,不要急著教育他把玩具遞給別人,看著他如何適應(yīng)這個社會學會與人共處……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同他一同體會成功的喜悅,享受這樣的過程,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其實,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長大。
    我和兒子也走過龍應(yīng)臺女士所走過的路,也有著或多或少相同的經(jīng)歷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為我心愛的孩子的未來做些什么,比方記錄可愛的孩子的成長,比方記錄養(yǎng)育孩子的艱辛,比方記錄我們共同的快樂……做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孩子,但終因瑣事而放棄,所以,我很愧疚。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七
    今年寒假,我在家里閱讀了龍應(yīng)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看完這本書,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反思,值得我學習。
    對于這本書,我深有感觸,這本書描寫的孩子正好是一名處于學齡期前后的學生,剛好與自己的孩子的年齡相仿,因此我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我意識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小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很多情況是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的。其實這本書不僅僅在育兒方面有幫助,其實在教育學生方面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其實,小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你驚奇的問題。記得我剛走上講臺的那一年,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特別喜歡奇思妙想,總是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而且也會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有一天,他驚喜的跑到我的身邊,詢問我小雞是怎樣孵出來的,我耐心地給他講解完后,他就屁顛屁顛地走了。第二天,我看見他一只手總是放在屁股地后面,我問他在干什么,他說他在孵蛋,我差點笑出了眼淚,了解情況后才知道他撿到了一枚鳥蛋,打算把他孵出小鳥。你看看,孩子的想法真的與大人不同,他們愿意去嘗試很多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其實,作為一名科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會提出很多的問題等學生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靜靜地等待,等學生思考,慢慢地回答出來,而不是生怕學生回答不出來,老師一個勁地提醒,甚至說出答案。
    在教學地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去完成一件事,這樣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能力。因為只有學生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他們才會喜歡,才能加深印象。學生往往對老師逼著做的事情很反感,效率也很低。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平靜心態(tài),耐心地對待學生,可以慢慢靜待花開,切不可操之過急,那樣反而會達不到自己預期想要的效果。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外,更多的是要注重孩子心理的發(fā)展,我們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談話,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記得有一次上課,我提出一個問題后,有一名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回答得不是很準確,而且還在回答的過程中,另一名同學就舉起手來,并且嘴里開始著急地喊起來,這時我嚴厲地批評了后面的這名同學,提醒他應(yīng)該尊重同學,要等別人回答完以后再進行回答,可能我當時有些著急的批評后面的這名同學,有些挫傷了他的自尊心,后來他都不怎么愿意回答問題了。這件事情其實對我的觸動挺大的,真心地覺得做老師的不容易,你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每一個孩子,如果我當時只是示意地對后面的這名孩子提醒一下,你慢慢來,等他先回答,可能他當時就不會有其它地想法,不過可幸的是,事后我對這名孩子進行安撫工作,再次樹立起他的自信心。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xiàn)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愿望出發(fā),應(yīng)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
    其實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很累了,據(jù)我所了解到的一個孩子,一周要上十多個培訓班,除了晚上以外,雙休日都是排得滿滿的,不僅僅孩子累,家長也累的,難道最后真的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嗎,我看也不見得!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在適合的年齡干該干的事情,順應(yīng)自然的發(fā)展,難道不好嗎?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品讀,不管是在教育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都應(yīng)該慢慢來,讓孩子們在慢慢來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和成長的樂趣。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筆記篇八
    今天讀《孩子,你慢慢來》龍這一節(jié),安安的媽媽是中國人,她在安安兩歲的時候就認識到安安有著固執(zhí)的個性。安安正是處于認知事物的關(guān)鍵期,他認識到許多動物,包括問煩了媽媽時,媽媽只好把動物演變中的動物稱作:怪物。
    在臺北龍山寺的廟廊柱子上,第一次見到龍,安安很清晰的重復:龍。孩子的初次認知就是這種形象,所以在公交車外的飄的彩帶他認為是龍,安安排的玩具車隊也是龍。
    從我們教育出發(fā)點也是如此,我們要了解兒童,了解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觀,抓住兒童思維的關(guān)鍵期,保護兒童的多項思維。如何保護呢?兒童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死教課本,老師在學生面前是真實的人,學生對老師是好奇的,是探究的,他才能聽你的,才會跟著你一起學習。無論哪個學科的老師都應(yīng)該引導學生多思考,啟迪孩子的智慧。老師也要隨著學生的變化而填充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會像作者一樣變化著。正如書的16頁,媽媽以前是唱傷感曲調(diào)的,隨著孩子的到來也不知不覺的哼唱:咕呱咕呱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
    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孩子的觀察力
    孩子的世界
    安安這些孩子們最喜歡探索世界,探索小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他們細心的觀察著周圍的一切,特別是觀察著鳥的世界,他不斷的向媽媽報告:杜鵑最壞了;喜鵲很壞;把他們的窩弄走。媽媽細致溫柔的引導著孩子的思維,聽聽孩子內(nèi)心的理解,和對鳥世界的自己的判斷。理解之后媽媽不準備弄走鳥窩,而是說了自己的判斷:人說的好壞不一定是鳥的好壞,還是讓鳥自己管自己吧!
    我驚嘆安安他們的觀察與理解的同時,也想到自己的學生與孩子,他們都有觀察世界的眼睛,也用自己的理解勾畫著植物動物的世界。所以,2017年初,我們的鄉(xiāng)土課就嘗試了多次觀察植物觀察動物,了解土地與鄉(xiāng)情,思索人與他們的聯(lián)系。一次,我看到自己車子上的小洞,以為是調(diào)皮孩子弄的,但孩子一看到之后,立刻說:是貓爪的,是白色的野貓吃過東西后,在媽媽車上練習抓地了。她把貓吃食物后的動作場景立刻還原了,從她的敘述中我也看到另一個世界。
    我們也應(yīng)該保護孩子的天性,注重他的觀察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觀察理解這個世界,理解動物與人,人與人的關(guān)系。
    從龍應(yīng)臺教育到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安安坐直身子,揉揉眼睛,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沒有啦!只是看到你剛剛?cè)ケУ艿苣莻€樣子,你一直在親他,看著他笑……我覺得你比較愛弟弟……”
    媽媽斜睇著安安,半笑不笑地說:
    “你現(xiàn)在還這么覺得嗎?”
    安安潮濕的眼睛微微笑了,把頭埋在母親頸間,緊緊緊緊地摟著。
    今天大家分享討論最多的是書中的這一段。對于有二寶的青年人可能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如何平衡被分享情感的大寶的心情呢?其實,每個孩子每個階段都會遇見各種問題,父母都應(yīng)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疏導情感。
    在龍應(yīng)臺書中講的最多的是兒童的教育。我們教師在討論的時候也延伸到自己孩子的教育回憶,也有從細微教育到學生的教育的理解。特別是當張老師提到對自己孩子教育的疏忽時,我們又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做了交流。
    在討論中,我給他們講了自己的孩子教育的一點經(jīng)驗。從12歲到15歲孩子的青春期就是短暫的三年,在這三年里一般就會有叛逆期的階段,什么是叛逆呢?其實也是他們的價值觀的不清晰的階段,他們有自己的淺顯認識,而家長就是成熟認知的對立面,所以家長總想控制他們,以自己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應(yīng)該怎么做和不應(yīng)該做什么,越想控制越是叛逆,這也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書中所說“控制欲是一切戰(zhàn)爭的源泉,無論是內(nèi)部戰(zhàn)爭還是外部戰(zhàn)爭”。
    所以孩子的教育在于循循善誘的引導,在于如何讓他具有獨立起來的能力。在與孩子的交流中,龍應(yīng)臺是一位溫柔的智慧的母親。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滲透著教育的智慧:判定“英雄”,判定“人”,辨別人與動物的關(guān)系,對做錯事的懲罰等等。那做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對待孩子和學生也應(yīng)該是與他們談天說地。話題可以是職業(yè)的選擇,同學的關(guān)系,師生的關(guān)系等。也可以經(jīng)常討論學科習題的解決方法,討論歷史的變遷。當一個15歲孩子還能對家長說自己某道題的解題思路,那這個家長就可以放心,因為孩子對知識的學習還保持著熱情。你與孩子討論職業(yè)討論歷史時,也是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關(guān)鍵時刻。孩子的思想在此階段變化很快,家長對他們應(yīng)該關(guān)心和理解,不期望孩子成人后有什么大的成功,他們能立于社會,體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就行了。
    在和張老師的談話中提到男孩兒的責任特別大。作為男孩的母親,任務(wù)很艱巨。但是,同樣培養(yǎng)一個女孩兒也很關(guān)鍵。因為母親就是女人,他的社會價值體現(xiàn)在家庭中,女人的成功要么是引導丈夫的成功,要么是引導孩子的成功。女人在家庭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引導自己的家庭朝向一個正向的發(fā)展。家庭中每人都有自己奮斗的目標。讓每個人遇到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或者是共同解決。家庭氛圍和諧,自然會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也希望家長都像龍應(yīng)臺一樣真實,以溫柔的方式堅定的信念,引導孩子逐步走向社會,立足于社會,幸福一生。
    教育改革從關(guān)愛學生開始
    “并不是王愛蓮的血嚇壞了我,而是,怎么說,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發(fā)生”:隔壁班的老師大喊一聲“督學來了”,我們要眼明手快地把參考書放在腿下,用黑裙子遮起來;前頭的林老師換上輕松的表情說:“我們今天講一個音樂家的故事?!钡榷綄W走了,又把厚厚的參考書從裙下?lián)瞥鰜?,作“雞兔同籠”。這是本書“序”中的一段摘錄。
    本書的序?qū)懹?985年。從上面可看出1985年的臺灣已經(jīng)在進行教育改革,而且必須改革。大家讀完序之后都有不舒服的感覺。序中的老師如何殘害學生,對學生打罵,侮辱。這是教育中很早就不允許的。督學一來,就是溫柔的講音樂家的故事,而之后就是刷題和繼續(xù)的侮辱學生。教育的改革是如此的漫長。2001年,我們這里也是新課標和教改,近20年過去了,時代變化快,可是很多一線教師仍然固步自封,死教課本,不能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和保持思維的敏銳性。
    教師的本質(zhì)“傳道、授業(yè)、解惑”。可是如今的“道”的渠道實在是太多了,學生可以從各個方面獲得知識,而不僅是老師。做好教師的關(guān)健是教他們學會學習,達到自主學習。對于“解惑”,我覺得就是一種師生關(guān)系的體現(xiàn)。教師發(fā)現(xiàn)“惑”,這種“惑”,有時來源于同伴,有時來源于父母和家庭。教師就得利用課堂和課間設(shè)計多種活動加以解決和疏導。
    教師的責任重大,特別是在當今社會。我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多。教師職業(yè)漸漸趨向于服務(wù)行業(yè),如何愛學生,如何對待上級,辦讓大部分人滿意的教育。這應(yīng)該是經(jīng)常思索和反復踐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