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優(yōu)質(zhì)17篇)

字號:

    感悟是在人生中對某種經(jīng)歷、教訓或感受進行深入思考和領(lǐng)悟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從而獲得對生活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如果我們想要得到真正有意義的感悟,首先我們需要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其次,我們需要有耐心去思考和觀察,用心感受生活的細節(jié)和轉(zhuǎn)變,從中尋找到深刻的意義。此外,和他人交流和分享也是獲取感悟的一種有效方法,聽取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可以使我們開闊思維,領(lǐng)悟更多人生的智慧。以下是一些關(guān)于思考和感悟的好書,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啟示。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一
    style="color:#125b86">
    楊絳先生老年說的話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她也悟出了很多很多道理,下面,我來就她的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中結(jié)合她所說,說說我的看法。
    走到了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對生活一定有很多的感悟,雖然她自己覺得自己老了,但是她并不是那種消極的人吧可以說。她說:“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而斷為不存在?!边@是在討論鬼神的存在與不存在,也許鬼神是有的,也許鬼神也是沒有的。
    “我認為,身后的事,無由得知,我的自問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边@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生活態(tài)度,我覺得人就應(yīng)該要這樣,就事論事。
    “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經(jīng)過去。靈性良心事后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或許每個人回顧自己的過往中都常常為自己的做的不好的事愧疚,包括我自己,但是我們總是在事后才會領(lǐng)悟,有的事情只有做過才知道會是怎樣,才會知道以后該是怎樣。我回顧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我也時常感到后悔愧疚,不好意思。然后又漸漸忘掉,除非經(jīng)過某件事除非有人提起,又不會太注意這些不好的事,這真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可是認真來說,這又不是很復雜。
    人各有命,或許我們的命好,或許我們的命不好。我們不能選擇我們一出生下來就有的環(huán)境,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我們自己以后的命。就像農(nóng)村百姓殉國,也是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這是一種高尚!
    “聲名顯赫的人,死后沒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罷了,被不相識,不相知的人說長道短,甚至戲說,惡搞,沒完沒了,死而有知,必定不會舒服”可見后世人對死去的人的`評論,如果是贊揚,那必定會令人欣喜,如果是批評,那定會令人不舒服,說到這里,問題也來了,我們不能隨便評價別人,不能隨便請假某件事情的好壞。
    我們常常在照鏡子的時候認為自己多么多么好看,認為鏡子里的自己有時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并不然,有的鏡子會把丑照成美,商場里的大鏡子一定是會把人照的美美的,不然怎么能夠讓顧客買衣服呢?我們自己單獨照鏡子的時候也是這種心理,自己總是好看的吧,鏡子里的自己多么多么好看。但是有時候我們只有真正的認清了自己,才能夠做一個足夠好的人。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二
    扉頁反面是:
    贈與季康。
    三十年六月二十日。
    目前我們在市場見到的新出版《寫在人生邊上》還是保留了這種形式的。書的第一頁為《序》。最后三面為開明書店印行的“開明文學新刊”書目,介紹了各種由開明出版的小說、散文、詩、戲劇和“批評”,其中小說14種,包括錢鐘書的《人·獸·鬼》(其他還有如葉紹鈞的《倪煥之》、師陀的《無望村的館主》等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名作),散文集21種,其中有錢氏的《寫在人生邊上》(另外還有如茅盾的《速寫與隨筆》、朱自清《歐游雜記》《倫敦雜記》《背影》、巴金《懷念》、豐子愷《緣緣堂隨筆》、施蟄存《燈下集》、冰心《關(guān)于女人》等),詩兩種:馬君玠《北望集》、藏克家《烙印》,戲劇6種,有如茅盾的《清明前后》、柯靈的《恨?!罚u一種:李廣田的《詩的藝術(shù)》。
    此書最后一面重點介紹了四本書:錢鐘書的《人·獸·鬼》和《寫在人生邊上》,以及艾蕪的《我的青年時代》和沈從文《從文自傳》?!秾懺谌松吷稀返膹V告詞很簡單:“作者在序文里說:‘人生據(jù)說是一部大書’,‘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鼻∪缙浞帧5故恰度恕かF·鬼》的廣告詞要詳細的多:“作者是以博學和智慧聞名的,他用深邃的目光和犀利的觀察解剖人生。這本集子保持著他一貫的風格。這里包含四個短篇小說:《上帝的夢》,《貓》,《靈感》,《懷念》。每篇像一朵有刺的花,美麗,芬芳,發(fā)散出無限的色香,可是,同時用毫不容情的諷刺,引起我們一種難以派遣的惆悵?!?BR>    錢氏少年才俊,早已聲名在外;到1948年時的他,不僅開始出版學術(shù)著作《談藝錄》,還發(fā)表出版了極受歡迎的長篇小說《圍城》,開明書店極力為錢氏做廣告也只是說了該說的話,并沒有夸張,當然開明書店要拿他做賣點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本書除了《序》之外共收有十篇文章,分別是:《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快樂》、《說笑》、《吃飯》、《讀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和《論文人》。全書正文共65頁,第64頁有借書卡一張,只有兩人曾借過,從全書內(nèi)頁看,也似乎沒有被閱過的痕跡。
    據(jù)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專家袁良駿先生說,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書:《寫在人生邊上》很可以看作《圍城》的前奏曲,沒有它,也許就沒有《圍城》??梢姶藭至恐话摺D敲礊槭裁催@本書叫《寫在人生邊上》?仍原引作者《序》(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里的話:“人生據(jù)說是一部大書”?!凹偈谷松且徊看髸悄?,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在《一個偏見》一文中,他也曾說:“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可見這本書主要寫的還是作者對“人生”這部大書的理解與體悟,也可以說是“對這部大書的豐富和補充”。有興趣者不妨拿來一睹為快。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三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jié)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鐘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wù)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到人生的邊上》后,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wù)劯惺堋?BR>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到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jié)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文明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面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guān)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后來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必須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己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知道什么現(xiàn)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可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diào)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约?,當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diào)節(jié)、克制、并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必須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到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可以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四
    歷史上,中國的讀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队讓W詩》上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庇捎谧x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因此,讀書也變成一種神秘的事情。神秘至極,便變成為“紅袖添香夜讀書?!?BR>    但是,作為現(xiàn)代學生,讀書不用這樣隆重其事了,而是應(yīng)該平心而論,把讀書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曾看見一個外國人,倚在大球場的鐵絲網(wǎng)上,捧著一本書,讀上兩個鐘頭,一動不動的,讀完才離去。我在心底暗暗佩服,哪個中國人能這樣讀書呢?讀書,是不需要安靜的場所,不需要舒適的環(huán)境的。只要捧上一本書,陷入書的世界,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心底的那片天地已是豐富多彩的了!
    讀書的結(jié)果不可期望過高。好的讀書態(tài)度是有時間就捧書讀,不讀書,浪費光陰,實在可惜。如果你仍然深疑讀書的收獲,勸你相信古人的一句話:“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BR>    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超越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兒。
    我常想讀書人是人世間的幸福人,因為他們不僅僅擁有一個現(xiàn)實的世界,還擁有一個更為廣闊也更為豐富的世界?,F(xiàn)實的世界人人都有,不足為奇,而后一個書的世界卻為讀書人所有。然而我又想,那些失去閱讀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們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世間有著許多不平等,比如財富的不平等,權(quán)利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有無卻體現(xiàn)著精神的不平等。
    為了把根留住,讀一些古籍,在展望未來的同時,不要忘了回眸過去。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五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楊絳先生說,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并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jīng)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fā)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么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么多的道理說教,中心思想和內(nèi)涵引申。
    曾經(jīng)有人問,為什么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六
    這是著名女作家楊絳先生的作品,讀過之后,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指導我更好的成長!
    如果說“老先生”用這樣一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回首她的人生,那么讀者就是從這本書中讀到什么是它包括靈魂、個性、本性等一系列的內(nèi)容!這是楊絳先生站在人生邊上對人生的探討,正如許多人好奇,人的生命起點是什么,終點又是什么,到底有沒有天堂和地獄?不管有還是沒有,九十多歲的楊絳先生可能比我們想得更深入一些,而我就像是一個偷吃糖果的小孩子,品嘗到了她的人生感悟!還是比較喜歡作者注釋里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一些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其中最愛的一對喜鵲的愛恨離愁,可能這是楊絳先生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些人和故事,卻讓我覺得讀后回味無窮.....
    也許幾十年后,我站在人生的邊上,再去細讀楊絳先生的這本書,我會理解她的胡思亂想,會理解她對于“人”方方面面的探討,這是在經(jīng)歷過伴侶去世與愛女離去十年后對人生的看法一深刻、精辟、韻味無窮!正如她所說的“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我想,我也該從現(xiàn)在起探索人生的價值,因為我們現(xiàn)在無需向后看,只需向前看,楊絳先生已經(jīng)幫我們探索她經(jīng)歷過的人生,而我們的人生價值,還在續(xù)寫.....我們需細細探索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七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之時的著作,其首次坦陳自己對于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此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先生對鬼與神、關(guān)于人、靈與肉等問題的思考與認知。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組成的。
    對于這本書我所感受到的是對楊絳先生的敬意。作為一位96歲高齡老人,在躺在醫(yī)院病床上時還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與大部分中國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輝。
    在中國,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將、嘮家常、東家長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務(wù)。好似他們的生活千篇一律,就這樣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一天又一天的過,然后等到生命的盡頭。如果真的就是這樣過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這樣。往往伴隨著的是,身體的疾病、奮不顧身的扎入后一輩的生活中,比如帶孫子,管下一代。要么就是覺得孩子不孝啊之類的。當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老人時,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變老了,我會變成他們這樣嗎?若是這樣有何意義?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獻給了家庭,孩子。然后對孩子說我這么苦這么累都是因為你啊。弄得孩子又無奈又氣憤。
    為什么喜歡楊絳先生?因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讓我感受到活著可以這么好,這么有希望。如今楊絳先生一百多歲了,歲月的風塵難掩她的風華。我的手機中保留了她頭發(fā)花白卻任然埋頭書中認真寫作的照片。這一幕非常打動我。我希望能當我老去的時候,我可以像她一樣,充實淡然的朝天國進發(fā)。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八
    這本哲理性散文集,實質(zhì)上是對人性和生活的探討。關(guān)于人的“靈”與“肉",“命”以及靈肉的鍛煉,還真讓我有點小吃驚。開篇就有說道楊絳先生怕“鬼”,“鬼”其實就是人死后的靈魂。書中也確實記載了好幾個關(guān)于別人以及“我”的“遇鬼”事件。什么“鬼打墻”啊,“鬼附身”啊都堂而皇之的提到了,并且明明白白的說道,你可以不相信某些東西,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些東西的存在。你還別說,我還真記得,在我們大學教室里,我們可愛的日語老師還真的跟我們分享了一次她的切身遇鬼經(jīng)歷,以及后續(xù)詭異事件和她的辟邪之道。我還記得,那次事件后,有同學短信給她,說她給同學們留下了陰影,該老師還當縱在課堂上給我們道歉了。所以,我也覺得,世界上某些東西我們雖然不相信,但是確實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還有所謂的“靈”與“肉”的斗爭和統(tǒng)一,當“靈”即理性一面占據(jù)上風,便是顯示了我們作為智者的一面。當然,“靈”也是說,我們作為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高層次的一面,“肉”即使作為動物本性的一些基本需求和渴望。所以,作為一個人,我們也是時刻處在矛盾與斗爭之中的啊。這個時候,我不禁又想到了一句知乎上的毒舌“男性的欲望是人類不斷繁衍生息的根本,女性的矜持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根本源泉”。當然,這個有點跑題之說,不過,也是我突然聯(lián)想到到一個趣事。
    文中還主要講述了為人一生的修養(yǎng)與鍛煉,即是“靈”的鍛煉,也是”肉“的鍛煉?!比缫憻捯粋€能做大事的人,必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比如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捌鋵?,也就是我們老祖宗一直提倡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最后,老先生還收錄了一些注釋。其實就是一些生活中發(fā)生的真人真事的記錄。其中有一篇,印象非常深刻。一個在北京給夫人做幫傭的阿姨口述了自己的悲慘一生。小時候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長大后辛苦勞作,外出務(wù)工養(yǎng)家,結(jié)果遭受丈夫不忍寂寞,無情被勾引,身體背叛,隨后默認接受丈夫背叛的事實,還一直堅持在外賺錢養(yǎng)家。真的是如了她自己那一句話:"一輩子只知道勞作,賺錢,存錢,省錢。年輕的時候為了賺25塊養(yǎng)家的錢,后來失去了家?!迸税?,這是為什么啊。不過,也有個體會就是,妻子和丈夫不管怎樣還是要在一起的,長期分離總會有問題,最終得不償失。當我說出這番感慨時,連在一邊玩網(wǎng)游的蔣公子都馬上附和道:“對,沒錯!”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九
    錢鐘書先生有一本書叫《寫在人生邊上》,今天突然翻到了,看了一眼,題目就打動了我,我自己何嘗又不是站在了人生的邊上,我說過一句話:如果心里的陰霾得不到解脫,那么就永遠無法獲得坦承與自由。這只為給自己一點自信,忘掉從前,劃掉過去,可歲月刻在腦海的印記是永遠也抹不掉了,不只是自己無法忘記,自己身旁的人都會幫你保存這份記憶,時間是無情的,它促使你犯錯,也會幫你記住這個錯,所以我想把自己關(guān)在像錢先生寫的那扇窗子里。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開了。春天從窗外進來,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從門里出去。不過屋子外的春天太賤了!到處是陽光,不像射破屋里陰深的那樣明亮;到處是給太陽曬得懶洋洋的風,不像攪動屋里沉悶的那樣有生氣。就是鳥語,也似乎瑣碎而單薄,需要屋里的寂靜來做襯托。我們因此明白,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蔽以谔颖艽禾斓牡絹?,確切的說是害怕春天的到來,我寧愿鎮(zhèn)靜的關(guān)在窗子后面,一個人孤獨的坐著,寂靜的思考,不愿參與世界的復雜,不會理會時間的改變帶來的歡喜和哀愁,不去欲求更多的奢華,去享受自己喜歡的,樂意的,也許別人認為很不可思議的,也許我就是這樣,站在窗子邊上,仿佛。。站在了人生的邊上。?!凹偈勾巴獾娜寺曃飸B(tài)太嘈雜了,關(guān)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地默想。”
    向錢看,向厚看,男人的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女人的堅貞是因為受到的誘惑太少。
    終有一天,我會被你們遺忘,因為我不再英勇無比;終有一天,我會懂得愛的真諦,因為那時我不再擁有揮霍的資本;終有一天,你們會為我而哭泣,因為我?guī)Ыo了你們快樂。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
    楊絳楊先生,我在國館中看過對她的介紹,也在高中語文閱讀中看過她的性格,同樣在微博里瞥見說能被稱為先生的女子為數(shù)不多。《走到人生邊上》,楊先生高壽,即便是老了,腿腳不靈活也依然堅持寫作和閱讀。她在承受了阿媛和錢鐘書先后離世的慘痛后,“我們仨”走散了,卻也依然沒有消極。她說,“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陪,聊以自豪吧!”。讓我想到王小波,萬壽寺里失憶的年輕人也同樣有一顆樂觀的心和自嘲的勇氣,我崇敬這些人。
    今天天氣有點冷,讓我讀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世上哪有那么多功名顯赫之人。你我不過皆為凡人,所以即便如此我們也是有著自己的快樂,即使后人記不住你。那么我們又何苦為了身后名而勞神呢?大抵俯仰無愧于天地即可。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一
    錢鐘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說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鐘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庇谑?,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注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因此只能在錢鐘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么一小段,叫做《論快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錢鐘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jīng)歷的生活既不是個性快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但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夠是一種事實,但決不能夠是一種觀點。而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快樂的,因為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但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鐘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快樂,甚至說“永遠快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xiàn),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于物質(zhì)范疇的,而意識是物質(zhì)能動的反應(yīng),當然,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zhì)世界是不一樣的,因此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yīng)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鐘書先生將人生是不快樂的與我們應(yīng)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為“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么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tǒng)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樂的,那么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快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zhì)上的痛苦,況且“快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么是快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感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zhuǎn)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tǒng)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雖然人生注定是不快樂的,我們?nèi)阅軜酚^地過一生。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二
    讀完九十六歲高齡的楊絳女士寫的《走到人生邊上》,除了一陣陣的敬佩,還有就是深深地思考!
    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存在方式,一是肉體的存在,這是可視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種是以靈魂的方式存在著。這兩種方式在同一個個體中存在著,相互斗爭又相互統(tǒng)一。斗爭是因為人的本性中有懶、貪、色、賭等七惡,這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當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兩者相遇,人便會出現(xiàn)各種煩惱,各種矛盾,如果這些得不到解決,甚至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覺經(jīng)過生活對肉體進行磨練,從而達到對靈魂的鍛煉,并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體上的行為,便可從而形成靈肉統(tǒng)一的和諧狀態(tài)。無可否認,這個過程是漫長,要經(jīng)歷許多身體和心靈上的煎熬。但是,年輕的我們啊,為了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我們不是應(yīng)該積極接受苦難的磨練,從而使自己的靈魂更高尚,更強大嗎?那么,當我們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楊絳女士那樣仍然不被肉體打敗,執(zhí)著于靈魂之向往!
    日薄西山之年,總免不了會回憶那曾經(jīng)的旅途,也總免不了會抽象出一些如命運、人的存在之類的哲學命題進行思考。千百年來,這樣的命題長盛不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jié)論,但總無定論。人總說“人生有命”。是不是人的命運就是天生注定的呢?楊絳女士并沒有明確給出答案,但她說:“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不管算命的怎么說,八字怎么規(guī)定,一切都由自己選擇。即使選擇錯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沒有預演的現(xiàn)場直播。有時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盡了自己的努力,然后一切坦然就好!正如伏爾泰所說的:“沒有所謂的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考驗,懲罰或者補償。”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三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里很窮,但是,爹媽志氣大,不管多困難,都要讓我們兄妹三人上學。記得當時還沒有兩免一補政策,二三百的學費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直到兩免一補政策下來,學費也就六七十塊錢,我們家還是交不起。因為交不起學費,我們兄妹不知受到了多少老師同學的白眼。
    有一次,老師來催學費,我望著老師說家里的學費還沒湊夠,老師搖著頭走了,只聽旁邊一個家境富裕的同學說:“連六十塊錢都交不起,還上什么學。”我當時聽了,忍著眼淚沒掉下來。
    在學校里,同學們從來不跟我玩,于是,我養(yǎng)成了不愿與人交流的性格。直到高中,大學,老師們都認為我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記得有一次,在高中的語文課上,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我說:“安海霞,你不說話。”我只是對著老師笑了笑,還是沒說話。
    是呀,在這個人世間,外界的影響是多么的大呀!
    一直以來,家里人都稱我為書呆子。
    尤其是媽媽,看到我那么喜歡讀書,家里的活都很少讓我做。
    沒錯,我酷愛看書,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忘記了人世間還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后面再大學里發(fā)生的事,讓我始料不及。
    我們宿舍住了六個女生,各個性格獨特。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剛認識的第一個月里,大家相安無事。直到國慶放假回來,一切似乎都慢慢改變了。
    前面說過,我一直酷愛讀書。就因為讀書,給我惹來了麻煩。我們宿舍的其他五人半夜喜歡跟著一個女生跳舞,我偏偏不跟她們一樣浪費時間。我喜歡在晚上將簾子拉起來看書。她們不行了,說我不跟她們玩。我說,你們把我當個透明人吧!我就這點喜好??伤齻儾恍小V?,她們便漸漸不再和我說話,開始疏遠我,并在別的同學面前辱罵我。好吧,既然這樣,我就不跟你們說話了,我遠離你們總行了吧!于是,我天天泡在圖書館里。在圖書館的那段日子,我挺美的。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班里跟我要好的同學也漸漸疏遠我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來有人告訴我,當時班里跟我要好的同學因為忍受不了我們宿舍那五個人對她們的辱罵,而選擇了獨善其身。
    那段日子,我痛苦極了,最后陰郁了。不論走到哪兒,都聽見別人罵我的聲音,一度痛苦的想要自殺。當時,書也看不進去了,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了。我想,我完了。世界仿佛變成了深黑色,日子暗無天日。
    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嘗盡人情淡泊。
    人生實在是苦。
    在《大秦帝國之崛起》里,蘇秦常說:“人世無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無為,然則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見斗沙片刻之美好,也足矣!”
    大學四年,我過的甚是痛苦,但也有斗沙片刻之美好。比如在圖書館里的那段日子。比如大三第二學期換了宿舍之后新舍友對我的好。她們笑著對我說:“給你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在乎什么?!蔽衣牭男睦锱_了花。比如來到北京之后,妹妹帶著我到處求醫(yī)問藥,媽媽也來到北京照顧我。而我,心里除了感激,再也不能給予她們什么,只在這里深切地對她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給我的愛?!?BR>    現(xiàn)在的我,雖然跟大多數(shù)胸懷夢想的人一樣,在北京過著北漂的生活,但無論再苦,我們都不愿意離去,因為這里有我們的夢想。
    人生實苦,但夢想還是要堅持的。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四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jié)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鐘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wù)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在人生的邊上》后,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wù)劯惺堋?BR>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在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jié)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禮貌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我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應(yīng)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guān)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必須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之后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務(wù)必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能夠突破,能夠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我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明白什么現(xiàn)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此刻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但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diào)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適宜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我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晕遥斍∪缙浞?。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diào)節(jié)、克制、并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務(wù)必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務(wù)必思考和應(yīng)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能夠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五
    2018年3月21日,愛讀讀書會第十五期,讀錢鐘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讀書會上討論先生生平,發(fā)現(xiàn)今年是先生逝世的20周年。在此緬懷先生,今時今日能讀到先生的著作,于我于讀書會的各位書友,都是一個不小的收獲。
    少年的時候,《圍城》風靡一時,看了電視劇,自己也尋來《圍城》一知半解的看上了幾遍,至于看完悟出了什么,至今回想起來,除了對幾位主角情感糾葛記得一些,對作者有趣的語言感興趣一些,年少不更事的我實在是沒有什么其他的感覺,也是當作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看完了罷了。
    而二十多年后再讀錢鐘書先生的散文雜記《寫在人生邊上》,是抱著小學生謙卑、求知的心態(tài),滿懷著驚嘆和敬仰的心情讀著。讀完要寫后感,實不敢妄論,只敢說像小學生寫讀書后感一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因在先生深廣的學問面前,說我是個蓬頭小兒,呀呀學語,也是毫不夸張的。
    錢鐘書先生是20世紀中國學界的一代宗師,已經(jīng)成為一個巨大的文化象征,他的學問稱之為:錢學。錢學博大精深,浩如煙海,享譽海內(nèi)外,為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所以有人說,錢老的書難懂,不容易讀。確實如此,沒有深厚功力的讀者和學者是讀不懂錢學的。但是難懂不代表著不能讀。從一只貝殼里可以聽見大海的歌唱,一朵雪蓮也可以折射雪山的豐姿,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
    就像錢老在他的《寫在人生邊上》的序里所說:世上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寫批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yè)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余光中也說:感性的純讀者,主觀的喜歡,享受作品技巧的效果,知其然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讀書是一種精神上得到的新鮮的愉快。
    于是乎,我們就安然的享受著讀錢鐘書先生的大作而帶來的愉快感受,而不去強求自己一定要知其然,且又知其所以然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六
    楊絳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么?!蹲叩饺松吷稀返那把灾?,楊絳先生這樣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楊絳先生的這本書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人生的價值,一個是靈魂的去向。
    楊絳先生提出人生的價值在于靈魂對肉體的支配。這兩者在同一個個體中相互斗爭又相互統(tǒng)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懶,貪,色等七惡,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所以這兩者相遇時,人就會出現(xiàn)各種煩惱憂慮,若處理不當自會有一些心理的`問題。而當人的肉體經(jīng)過千錘百煉擁有足夠的靈性良心時,人就會要求自己不斷的完善自身,驅(qū)動自己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難需要我們坦然面對,因為人肉體上的磨練會得到靈魂價值上的累加,靈魂的價值長久不滅。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感悟篇十七
    上周看完了楊絳女士晚年所著的《走到人生邊上》,頗有收獲。
    首先,先生提出神和鬼是否存在的問題,以古籍《論語》中孔子的觀點和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依據(jù),推導出“沒有見到過不代表不存在”的觀點。那么在這么一個未知的世界中,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每個人都有雙重本性,一個是靈性良心,一個是血肉之軀(即善惡雙重本性),而對于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先生的觀點是分兩個階段:最初的嬰兒階段是本善的,但過了這個階段人的欲望開始生長,劣根性慢慢浮現(xiàn)。這是就會出現(xiàn)靈與肉的矛盾與斗爭,在這個爭斗中,難以出現(xiàn)一方完全壓制另一方的情況,修道之人亦有欲望隱隱浮現(xiàn)之時,而萬惡的罪人在晚年也往往會有一絲內(nèi)疚,所以更多的情況是靈與肉的妥協(xié)。既然自然的存在情況與人的本真已定,那么人會由天命決定嗎?先生舉例自己的家庭經(jīng)歷,相信天命的存在,人一生的經(jīng)歷中許多都是當時的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guān)鍵時刻做出選擇的還是自己?!八忝陌衙毂茸鞔堰\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船要擱淺或傾覆時,船里還有個我在做主,也可說是這人的個性做主”。天地造人,讓人在大環(huán)境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外界環(huán)境可能非常艱苦,人便在其中鍛煉。“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運用適當?shù)姆椒ǎ憻捨覀兊撵`魂,肉體只是媒介,那么即便我們百年歸天,肉體腐爛消失,我們還留下一個好的靈魂,靈魂固然不滅,只是不知道會飄往哪里罷了。
    正文之后先生用許多小故事作本書的注釋,展現(xiàn)不同的靈魂。人一輩子,最難得的是活得明白,我們乘一葉扁舟,在生命的大河中動蕩起伏,顛沛流離,或許迷失在風雨中,或許安然于陽光里,待到走到生命盡頭再來回望,才會發(fā)現(xiàn)也許人生的道理很簡單。仍記得研一時給我們上哲學課的韓國教授說,魚是無法知曉自己身在水中的事實的,我們通過事物的邊界來認識事物,人生也該是如此吧,需等到最后畫句點的時候才看得清整體。須時刻謹記,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蒙蔽了眼睛,任何情況下都要秉持自己的信念,記得天地之間為人的本質(zhì)。在熱鬧的世界,守住一方自己的天地。
    摘錄幾句很喜歡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