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一
《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
從寫作題材而言,張曉風(fēng)跟其他女作家沒有任何不同,愛情、親情、友情幾乎就是她的全部。
可是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
《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為平凡的母親?張曉風(fēng)寫得極美,又極沉重,仿佛知悉世間所有的秘密。
張曉風(fēng)寫自己的愛情觀,一蔬一飯一鼎一鑊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說:“愛一個人,原來就只是在冰箱里為他保留一只蘋果,并且等他歸來……”這是作為平凡女子張曉風(fēng)的愛情,可是她不凡的時候,愛情便是“執(zhí)手處張發(fā)可以為風(fēng)幟,高歌時何妨傾山雨入盞”的豪邁與“千泉引來千月,萬竅邀來萬風(fēng)”的莊嚴。
張曉風(fēng)似乎有一種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總要忍不住翻過來,看看背面,甚至要透過經(jīng)脈紋路去看它們在幾千年前的模樣。
所以她寫給丈夫的情書,寫給兒子的詩篇,明明是寫私人的感受,卻似乎寫盡了人類的共同情感,就連她寫睡袍、圍巾、繡品、油紙傘,也絲毫沒有怡紅快綠的嬌弱之氣。
張曉風(fēng)始終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氣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
她甚至是有點刻意為之了。
十幾年前龍應(yīng)臺出版《孩子你慢慢來》時請張曉風(fēng)寫序,我還記得她說的話。
她說自己年輕時聽到太多對女作家的嘲諷,人們覺得她們只會寫些柴米油鹽、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決心,一旦自己“大筆在握”,堅決不寫那些遭人辱罵的文字。
她真的做到了。
事實上從張曉風(fēng)的文章里始終讀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嘮叨瑣碎自戀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別說撒嬌作態(tài),即使偶爾忍不住寫寫柴米油鹽丈夫孩子,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
她寫風(fēng)衣,那風(fēng),翻閱過唐宗宋祖,“而你著一襲風(fēng)衣,走在千古的風(fēng)里”。
她寫釀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
”這樣的文字比比皆是。
張曉風(fēng)的文章字里行間有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
我讀張曉風(fēng)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著一路看來,千回百轉(zhuǎn),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濕了一身。
張曉風(fēng)喜歡讀古書,將它們視為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她這樣寫自己讀《爾雅》:世界如此簡單壯麗,如此明白曉暢,如此嬰兒似的清清楚楚一覽無遺。
我讀她,亦如此。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二
(一)意蘊分析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詩性散文。
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對美麗自然的關(guān)愛贊賞和對現(xiàn)代文明侵襲踐踏自然的痛惜和譴責(zé)。
自然界的春是那么的風(fēng)姿綽約,生機勃勃,充滿了詩情畫意。
不管是冰消雪融,流泉淙淙,雷響雨落,還是桃花爛漫,柳絮飛揚,百鳥歡唱……,在一個癡愛鐘情于大自然、熱情謳歌自然之美的女作家心目中,都是極有靈性、有情趣、引人遐思,悅?cè)硕啃纳竦南硎堋?BR> 春天的音容笑貌,深深烙印在她心靈的詩箋上,以至她執(zhí)拗地堅信“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
她懷著對自然的那一片深情厚愛,如癡如醉地欣賞著自然之美,謳歌著自然之美。
然而,現(xiàn)代文明那強悍的手腳無情地伸向了大自然,踐踏著大自然。
煙囪林立,環(huán)境惡化,如詩如畫的春天消逝了,那一份動人的美正離我們遠去。
作者為此黯然神傷,滿懷惆悵。
她不肯相信無情的現(xiàn)實,堅信春天仍在,要“穿過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去走訪久違的春天。
那是一種執(zhí)著的追尋,更是一種委婉的譴責(zé),深切的懷念。
女作家以優(yōu)美深情的筆觸,給我們描畫出一塵不染時大自然的嬌容麗姿,詩意地揭示:現(xiàn)代文明造成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環(huán)境正在不斷惡化,許多美景遠離人間,一去不返。
愛美的人們只有感傷地追憶憑吊往昔了。
“春之懷古”,流露的是深深的嘆惋吧?
(二)藝術(shù)點評
這是一篇名副其實的“美”文。
美在何處?
首先,是豐富奇特的想像。
這是張曉風(fēng)散文的一大特點。
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純真的情感去把握和捕捉大自然的美,在輕風(fēng)流水、花鳥草蟲之間馳騁想像,營造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意境。
伴隨著對大自然的贊美,她展開了豐富奇特而又自然貼切的想像,把景物人格化,再不著痕跡地設(shè)成譬喻,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
則是人的縱寵、記憶、垂詢……這些想像奇妙無比,把美麗如畫的春天寫活了,給讀者以強烈的美感享受。
也只有亦秀亦豪、心靈筆巧的張曉風(fēng)會有這般豐富迷人的想像力。
張曉風(fēng)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她那新鮮活脫的詩性文字。
她曾說過:“我是非常喜歡用一點新鮮的手法作為文字修辭的辦法”,“刺激一般人的聯(lián)想力。
”除了主觀推理的想像聯(lián)結(jié)以外,她還采用為許多人所稱道的博喻手法,以及排比、對偶、反復(fù)等句式,加強散文的語言節(jié)奏,產(chǎn)生感情的遞進,增大抒情力度,誦讀起來很有激情,很有氣勢。
她的語言精美雅致,韻味十足。
作者十分注意煉詞造句,化用古文句法,筆下色彩鮮明,充滿動感,如詩如畫。
可謂剛健中不失柔美,豪氣中猶存雅韻。
再,就是結(jié)構(gòu)的縝密精巧。
短文以“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反復(fù)渲染,馳騁想像,盡情鋪寫春之美景,既放得開又能收得攏,枝繁葉茂而主干分明。
結(jié)尾呼應(yīng)中又有深化拓展,一方面易于讀者梳理思路,另一方面也在反復(fù)強調(diào)中加深了印象,脈絡(luò)十分清晰。
(三)人生啟悟
這篇美文啟迪我們——
一、珍愛自然,關(guān)注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
人類只是地球上萬千生靈中的一分子,不能以愚妄無知的老爺式姿態(tài)任意索取身邊的“財富”,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我們應(yīng)該和周圍的一切和平共處,互相關(guān)照。
二、“你對生活展開笑容,它也報你以微笑。
”以一顆善心、詩心觀察自然,感悟生活,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世界便美麗如畫,令人馳魂奪魄,生命因而增添了許多樂趣。
活著,便是一種享受了。
有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土壤,美的種子才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傳播美。
張曉風(fēng)如是。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三
16、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沒有人能看見我的笑容。
白色的蘆荻在夜色中點染著涼意——這是深秋了,我們的日子在不知不覺中臨近了。
我遂覺得我的心像一張新帆,其中每一個角落都被大風(fēng)吹得那樣飽滿。
——張曉風(fēng)《地毯的那一端》
17、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shù)師?都不是。
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shù)值倍增而已。
——張曉風(fēng)《張曉風(fēng)文集》
18、這樣說吧,譬如說你現(xiàn)在正談戀愛,然后呢?就分手了,過了五十年,你七十歲了,有一天,黃昏散步,冤家路窄,你們又碰到一起了,這時候,對方定定的看著你,說:“xxx,我恨你!”如果情節(jié)是這樣的,那么,你應(yīng)該慶幸,居然被別人痛恨了半個世紀,恨也是一種很容易疲倦的情感,要有人恨你五十年也不簡單,怕就怕在當(dāng)時你走過去說:“xxx,還記得我嗎?”對方愣愣地呆望著你說:“啊,有點面熟,你貴姓?”所以說,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張曉風(fēng)
19、愛我更多,好嗎?愛我,不是因為我美好,這世間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
愛我不是因為我的智慧,這世間自有數(shù)不清的智者。
愛我,只因為我是我,有一點好有一點壞有一點癡的喔,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我,愛我,只因為我們相遇。
——張曉風(fēng)
20、人們心目中的神明,也無非是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無所不在”的特質(zhì)。
——張曉風(fēng)
21、命運,你要給我砂礫嗎?好,我就報之以珍珠。
命運陷我于窯火嗎?我就偏偏生出火中蓮花。
一只陶皿,是大悲痛大磨難大創(chuàng)痕之定慧。
那一度經(jīng)火的陶皿,此刻已凉如古玉,婉似霜花——張曉風(fēng)《火中取蓮》
22、人要活很多年后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萬事萬物包括投眼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fēng),無一不是榮華的天寵,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霎時間都是向永恒借來的片羽,才知道胸襟中的每一縷柔情都是無限天機所流瀉的微光。
——張曉風(fēng)
23、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樹在。
山在。
大地在。
歲月在。
我在。
——張曉風(fēng)《細數(shù)那些叫思念的羊》
24、女子所愛的是一切好氣象,好情懷,是她自己一寸心頭萬頃清澈的愛意,是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盡的滿腔柔情。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25、世界上好像沒有女人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數(shù)算記錄,一個女人如果熬到五十年金婚,她會燒五萬四千多頓飯,那真是瘋狂,女人硬是把小小的廚房用馨香的火祭供成了廟宇了。
她自己是終身以之的祭司,比任何僧侶都虔誠,一日三舉,風(fēng)雨寒暑不斷,那里面一定有些什么執(zhí)著,一定有些什么令人落淚的溫柔。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26、我不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的,我只是開始了解花開是一種偶然,但我同時學(xué)會了愛它們月不圓花不開的“常態(tài)”。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27、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于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采。
——張曉風(fēng)
28、我在酒里看到我自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的傾注。
——張曉風(fēng)《我在》
29、所有美麗的東西似乎總是沉重的——但我們的痛苦便是我們的意義,我們的負荷便是我們的價值。
詩詩,世上怎能有無重量的鮮花?人間怎能有廉價的美麗?——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30、這密雨的初夏,因一室的貝殼而憂愁了,那些多色的軀殼,似乎只宜于回響一首古老的歌,一段被人遺忘的詩。
但人聲嘈雜,人潮洶涌,有誰回顧那曾經(jīng)蠕動的生命,有誰憐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四
那時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間,攻占了所有的山頭。歷史或者是由一個一個的英雄豪杰疊成的,但歲月對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禪讓所締造的。
桐花極白,極矜持,花心卻又泄露些許微紅。我和我的朋友都認定這花有點詭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開,則所向披靡,燦如一片低飛的云。
車子停在一個小客家山村,走過紫蘇茂生的小徑,我們站在高大的桐樹下。山路上落滿白花,每一塊石頭都因花罩而極盡溫柔,仿佛戰(zhàn)馬一旦披上了繡帔,也可以供女人騎乘。
而陽光那么好,像一種叫桂花蜜釀的酒,人走到林子深處,不免嘆息氣短,對著這驚心動魄的手筆感到無能為力,強大的美有時令人虛脫。
忽然有個婦人行來,赭紅的皮膚特別像那一帶泥土的色調(diào)。
你們來找人?
我們來看花。
花?婦人匆匆往前趕路,一面丟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求答案,我們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顧愕然,如此滿山滿林撲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問我們哪有花。
但風(fēng)過處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對她的說法。忽然,我懂了,這是她的家,這前山后山的桐樹是他們的農(nóng)作物,是大型的莊稼。而農(nóng)人對他們作物的花,一向是視而不見的。在他們看來,玫瑰是花,劍蘭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們?yōu)橹^倒發(fā)癡的花,她竟可以擔(dān)著水夷然走過千遍,并且說: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游獅頭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覺如萬艷爭流競渡,一片西天華美到幾乎受傷的地步,忍不住轉(zhuǎn)身對行過的老尼說:快看那落日!
她安靜垂眉道:天天都是這樣的.!
事隔二十年,這山村女子的口氣,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來。
不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對那大聲地問我花?哪有花?的山村婦人而言,花是樹的一部分,樹是山林地的一部分,山林地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渾然大化的一部分。她與花可以像山與云,相親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開的時候,我總想起那婦人,那位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婦人,并且暗暗嫉妒。(張曉風(fēng))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五
張曉風(fēng),1941年生,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譯成各種文字?!兜靥旱哪且欢恕芬粫@中山文藝散文獎。張曉風(fēng)的散文,總是充滿發(fā)於自己的真情實感。
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tài),永遠善意的呈現(xiàn)事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於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jīng)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xùn)誡。
她的散文意蘊豐厚,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實景所示中自由骨氣奇高,不是感性淪為軟性。沒有那種現(xiàn)代另行的憂郁輕飄的文風(fēng);她的散文敘述自然,沖淡寧靜,文辭如水,一筆如舟,引領(lǐng)人們一步步走入一條條美麗的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彈性,語匯中有聲色。
張曉風(fēng)的散文集《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從寫作題材來講,張曉風(fēng)跟其他作家沒有什么任何不同,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很多人的情感?!赌赣H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變?yōu)槠椒驳哪赣H?張曉風(fēng)寫得極美,又極沉重。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六
張曉風(fēng)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飄渺,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澀,其字里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fēng),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纖細柔情。
詩詩,我的孩子:
如果五月的花香有其源自,如果十二月的星光有其出發(fā)的處所,我知道,你便是從那里來的。
這些日子以來,痛苦和歡欣都如此尖銳,我驚奇在它們之間區(qū)別竟是這樣的少。
每當(dāng)我為你受苦的時候,總覺得那十字架是那樣輕省,于是我忽然了解了我對你的愛情,你是早春,把芬芳秘密地帶給了園。
在全人類里,我有權(quán)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
他們必須看見你,了解你,認識你而后決定愛你,但我不需要。
你的笑貌在我的夢里翱翔,具體而又真實。
我愛你沒有什么可夸耀的,事實上沒有人能忍得住對孩子的愛情。
你來的時候,我開始成為一個愛思想的人,我從來沒有這樣深思過生命的意義,這樣敬重過生命的價值,我第一次被生命的神圣和莊嚴感動了。
因著你,我愛了全人類,甚至那些金黃色的雛雞,甚至那些走起路來搖擺不定的小樹,它們?nèi)甲屛覑鄣眯奶邸?BR> 我無可避免的想到戰(zhàn)爭,想到人類最不可抵御的一種悲劇。
我們這一代人像菌類植物一般,生活在戰(zhàn)爭的陰影里,我們的童年便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里度過。
而你,我能給你怎樣的一個時代?我們既不能回到詩一般的十九世紀,也不能隱向神話般的阿爾卑斯山,我們注定生活在這苦難的年代、以及苦難的中國。
孩子,每思及此,我就對你抱歉,人類的愚蠢和卑劣把自己陷在悲慘的命運里。
而令,在這充滿核子恐怖的地球上,我們有什么給新生的嬰兒?不是金鎖片,不是香擯酒,而是每人平均相當(dāng)一百萬噸tnt的核子威力。
我生你于這樣一個世界,我也許是錯了。
天知道我們?yōu)槟惆才帕艘欢卧鯓拥穆贸獭?BR> 但是,孩子,我們?nèi)匀灰銇恚覀冊敢饽愫臀覀円黄饘W(xué)習(xí)愛人類,并且和人類一起受苦。
不久,你將學(xué)會為這一切的悲劇而流淚——而我們的世代多么需要這樣的淚水和祈禱。
詩詩,我的孩子,有了你我開始變得堅韌而勇敢。
我竟然可以面對著冰冷的死亡而無懼于它的毒鉤,我正視著生產(chǎn)的苦難而仍覺做然。
為你,孩子,我會去勝過它們。
我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熱愛過生命,你教會我這樣多成熟的思想和高貴的情操,我為你而獻上感謝。
前些日子,我忽然想起《新約》上的那句話:“你們雖然沒有郵過他,卻是愛他。”我立刻明白愛是一種怎樣獨立的感情。
當(dāng)油加利的梢頭掠過更多的北風(fēng),當(dāng)高山的峰巔開始落下第一片初雷的瑩白,你便會來到。
而在你珊瑚色的四肢還沒有開始在這個世界揮舞以前,在你黑玉的瞳仁還沒有照耀這個城市之先,你已擁有我們完整的愛情,我們會教導(dǎo)你在孩提以前先了解被愛。
詩詩,我們答應(yīng)你要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
寫到這里,我又模糊地憶起江南那些那么好的春天,而我們總是伏在火車的小窗上,火車繞著山和水而行,日子似乎就那樣延續(xù)著,我仍記得那滿山滿谷的野杜鵑!滿山滿谷又凄涼又美麗的憂愁!
我們是太早懂得憂愁的一代。
而詩詩,你的時代未必就沒有憂愁,但我們總會給你一個豐富的童年,在你所居住的屋頂上沒有屋子這個世界的'財富,但有許多的愛,許多的書,許多的理想和夢幻。
我們會為你砌一座故事里的玫瑰花床,你便在那柔軟的花瓣上游戲和休息。
當(dāng)你漸漸認識你的父親,詩詩,你會驚奇于自己的幸運,他誠實百高貴,他親切而善良。
慢慢地你也會發(fā)現(xiàn)你的父母相愛得有多么深。
經(jīng)過這樣多年,他們的愛仍然像林間的松風(fēng),清馨而又新鮮。
詩詩,我的孩子,不要以為這是必然的,這樣的幸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
這個世界不是每一對父母都相愛的。
曾有多少個孩子在黑夜里獨泣,在他們還沒有正式投入人生的時候,生命的意義便已經(jīng)否定了。
詩詩,詩詩,你不會了解那種幻滅的痛苦,在所有的悲劇之前,那是第一出悲劇。
而事實上,整個人類都在相殘著,歷史并沒有教會人類相愛。
詩詩,你去教他們相愛吧,像那位詩哲所說的:
他們殘暴地貪婪著,嫉妒著,他們的言辭有如隱藏的刀鋒正渴于仗血。
去,我的孩子,去站在他們不歡之心的中間,讓你溫和的眼睛落在他們身上,有如黃昏的柔靄淹沒那日間的爭擾。
讓他們看你的臉,我的孩子,因而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讓他們愛你,因而彼此相愛。
詩詩,有一天你會明白,上蒼不會容許你吝守著你所繼承的愛,詩詩,愛是蕾,它必須綻放。
它必須在疼痛的破拆中獻芳香。
詩詩,也教導(dǎo)我們學(xué)習(xí)更多更高的愛。
記得前幾天,一則藥商的廣告使我驚駭不己。
那廣告是這樣說的:“孩子,不該比別人的衰弱,下一代的健康關(guān)系著我們的面子。
要是孩子長得比別人的健康、美麗、快樂,該多好多榮耀啊?!痹娫姡诵缘谋傲邮刮也唤X冷。
詩詩,我愛你,我答應(yīng)你,永不在我對你的愛里摻入不純潔的成分,你就是你,你永不會被我們拿來和別人比較,你不需要為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而痛苦。
你在我們眼中永遠杰出,你可以貧窮、可以失敗、甚至可以潦倒。
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
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yǎng)的灌木,我們決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tài)來使別人稱贊我們的園藝天才。
你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么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xué)習(xí)著去喜歡。
我們會竭力地去了解你,我們會慎重地俯下身去聽你述說一個孩童的秘密愿望,我們會帶著同情與諒解幫助你度過憂悶的少年時期。
而當(dāng)你成年,詩詩,我們?nèi)栽阜謸?dān)你的哀傷,人生總有那么些悲愴和無奈的事,詩詩,如果在未來的日子里你感覺孤單,請記住你的母親,我們的生命曾一度相系,我會努力使這種系聯(lián)持續(xù)到永恒。
我再說,詩詩,我們會試著了解你,以及屬于你的時代。
我們會信任你——上帝從不賜下壞的嬰孩。
我們會為你祈禱,孩子,我們不知道那些古老而太平的歲月會在什么時候重現(xiàn)。
那種好日子終我們一生也許都看不見了。
如果這種承平永遠不會再重現(xiàn),那么,詩詩,那也是無可抗拒無可挽回的事。
我只有祝福你的心靈,能在苦難的歲月里有內(nèi)在的寧靜。
常常記得,詩詩,你不單是我們的孩子,你也屬于山,屬于海,屬于五月里無云的天空——而這一切,將永遠是人類歡樂的主題。
你即將長大,孩子,每一次當(dāng)你輕輕地顫動,愛情便在我的心里急速漲潮,你是小芽,蘊藏在我最深的深心里,如同音樂蘊藏在長長的蕭笛中。
前些日子,有人告訴我一則美麗的日本故事。
說到每年冬天,當(dāng)初雪落下的那一天,人們便坐在庭院里,穆然無言地凝望那一片片輕柔的白色。
那是一種怎樣虔敬動人的景象!那時候,我就想到你,詩詩,你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初雪,純潔而高貴,深深地撼動著我。
那些對生命的驚服和熱愛,常使我在靜穆中有哭泣的沖動。
詩詩,給我們的大地一些美麗的白色。
詩詩,我們的初雪。
“如果五月的花香有其源自,如果十二月的星光有其出發(fā)的處所”
那么,父母對于我們無私的愛又何嘗不是從哪里來的!
文章以母親的口吻寫給她腹中的女兒,而我也從側(cè)面看到了每一對父母對于兒女說不出言不盡的愛,作者筆下,初雪意味著生命的純美潔凈,是啊,生命如初雪,愛亦如初雪,讓人在靜穆中虔誠地觀望、感受。
如果時光倒流,曾經(jīng)的父母也是有“權(quán)利”愛我們的第一個人,他們不需要看見我,了解我,認識我而后才決定愛我,我的笑貌在他們的夢里翱翔,具體而真實。
我被這樣的心境所感動了,親情仿佛一段純凈的芬芳,纏綿飄散在我們最初的日子里,仿佛一寸寸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稚嫩的臉龐。
它綿長,溫和,浸潤了我們生命的角落,于是銀鈴般的歡笑、無憂的歌聲才同意入住我們的心靈。
是的,我們的生命和父母曾經(jīng)一度相系,然而我們無法將這種聯(lián)系持續(xù)到永恒。
每每想至此,我便覺得這殷殷愛情過于短暫,無論今日的歡樂讓我們感到怎樣的可靠,終于有一天,那個我們最初與世界相連的地方終會轟然倒塌。
而整個宇宙的浩渺無邊開始就注定了這是一段苦澀而孤獨的旅程。
小的時候,我們或許只懂得游戲,懂得累了要回家,懂得受了委屈撲進父母的懷報,我們的懂得是因為我們的不懂。
如今那只羽翼漸豐的鳥兒眼中已有了幾分成熟,我從那份愛的背后體會到了艱辛和疲憊,我知道生命不是無窮盡的。
那么父母,請原諒我的口拙,我不知道怎樣言愛,我把它在心底醞釀了好久, 如今的我只想用稚嫩的雙手表達感恩。
我只是覺得,感恩父母太溫情也太嚴肅,我面對它甚至感到有點束手無策。
晚自修回到家已經(jīng)10點了,親愛的媽媽,我明天穿的衣服自己理,你先去睡吧。
冬天下雪太冷了,爸爸你不要去加班了,家里一切都很好。
周日晚餐后的疲倦留給我吧,讓電視開著,我來洗碗。
春天的中午您還是那樣困倦嗎?讓我自己騎車去學(xué)校吧······
滴水之恩尚要涌泉相報,而然,面對父母這樣江流水涌般的愛,渺小而羞慚的我應(yīng)該怎樣去寫感恩二字?我說不出,我寫不下,而唯有淚水盈盈。
我們長大了,他們蒼老了,那份芬芳開始古舊和沉重起來,彌漫著生命最初的無邪走向另一端。
我必定要有一天,褪去不敢表達感恩的青澀,為父母的居所掃地,為他們煮飯,在夕陽下陪他們散步,傾聽他們最初的那些故事,注定有一天,我要為他們而奔波,任他們發(fā)脾氣,承受他們衰老流淚的苦澀。
然而,我愿意!
那段愛的純凈芬芳發(fā)源于父母,受之于我,又漸漸發(fā)之于我,受之于父母,最終合二為一,達到生命的圓滿。
我渴望這樣的圓滿,失卻感恩的成長使愛的芬芳枯竭,而我更愿意時時刻刻地呼吸它,感受它,讓它在我和父母的日子里熠熠閃光。
愛是一段太純凈的芬芳。
我讀張曉風(fēng),臺灣出產(chǎn)的女作家中,龍應(yīng)臺和張曉風(fēng)是有趣的對比。
第一印象,龍應(yīng)臺是剛, 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寫出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樣柔情似水的文字;張曉 風(fēng)則相反,初讀是柔,是華麗,是美不勝收,卻句讀處處透著一股子豪勁。
張曉風(fēng)的散文集《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
從寫作題材而 言,張曉風(fēng)跟其他女作家沒有任何不同,愛情、親情、友情幾乎就是她的全部。
可是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選的課上,我把句子寫在黑板上,問學(xué)生:
“這句子寫得好不好?”
“好!”
“這是詩句,寫得比較文雅,其實有一首新疆民謠,意思也跟它差不多,卻比較通俗,你們知道那歌辭是怎么說的?”
他們反應(yīng)靈敏,立刻爭先恐后的叫出來: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小鳥飛去不回頭,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那性格活潑的干脆就唱起來了。
“這兩種句子從感性上來說,都是好句子,但從邏輯上來看,卻有不合理的地方——當(dāng)然,文學(xué)表現(xiàn)不一定要合邏輯,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們看得出來問題在哪里?”
他們面面相覷,又認真的反復(fù)念誦句子,卻沒有一個人答得上來。我等著他們,等滿堂紅潤而聰明的臉,卻終于放棄了,只因太年輕啊,有些悲涼是不容易覺察的。
“你知道為什么說‘花相似’嗎?是因為陌生,因為我們不懂花,正好像一百年前,我們中國是很少看到外國人,所以在我們看起來,他們?nèi)且粋€樣子,而現(xiàn)在呢,我們看多了,才知道洋人和洋人大有差別,就算都是美國人,有的人也有本領(lǐng)一眼看出住紐約、舊金山和南方小城的不同。
我們是人,所以感覺到人事的滄桑變化,其實,人世間何物沒有生老病死,只因我們是人,說起話來就只能看到人的痛,你們猜,那句詩的作者如果是花,花會怎么寫呢?”
“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彼麄凖R聲回答。
他們其實并不笨,不,他們甚至可以說是聰明,可是,剛才他們?yōu)槭裁慈欢兀?BR> 只因為年輕,只因為對宇宙間生命共有的枯榮代謝的悲傷有所不知啊!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八
張曉風(fēng),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相信大家閱讀過他的散文,讀過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看看下面吧。
這是我第一次讀大篇幅的散文。
讀完《張曉風(fēng)散文》后,我感覺很細膩,很溫柔,她的散文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描述,卻在娓娓道來中讓人感覺到一種家的溫暖。
書中有許多狀物的散文,《白千層》就是其中一篇。
作者在校園里看到了白千層,它的名字吸引感動著作者。
白千層是純潔的,是堅強的,“必定有許多壞孩子已經(jīng)剝過它的干子了,那些傷痕很清楚地掛著。只是整個樹干仍然挺立得筆直,在表皮被撕裂的地方顯出第二層的白色?!崩淇岬拇輾垙臎]給它帶來什么。
一株樹就好比一個人,這株樹的內(nèi)心是純潔的白色。
我們要追求,但在追求中不要被金錢和名利駕馭。
我們也只有追求純潔的心靈,追求強大的思想,才能重新認識自我。
《地毯的那一端》是作者給她丈夫?qū)懙囊环庑拧?BR> 這篇文章扣人心弦,平和安然的環(huán)境氣氛。
運用書信形式,更利于情感的抒發(fā)和故事的闡述。
文中還運用插敘,款款道來給我們簡述了兩個人的故事。
在作者筆下,一切似乎就這么簡單,她讓我們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
波瀾壯闊是人生,平平淡淡也是人生。
“哪一個母親不是仙女變的?”每當(dāng)想起這句話也就想起了《母親的羽衣》。
讀完文章后感觸很大。
我無法想象,曾經(jīng)那個披著羽衣令人羨慕的公主,現(xiàn)在卻可以為了孩子起早摸黑。
這令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每天早晨我還沒睡醒就能聽見廚房內(nèi)做飯的聲音,習(xí)慣告訴我一定是媽媽在忙碌,我躲在墻角仔細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廚房油煙很大,她時不時的咳嗽著。
上學(xué)時,寒風(fēng)刺骨凌風(fēng)無情的從她手上劃過,他的手已經(jīng)龜裂了,媽媽是多么堅強啊!有時放學(xué)晚了,踏出校門仍能看到媽媽的身影,這便是母親。
天下母親都是一塊砧板,是那樣柔順地接納了無數(shù)尖銳的割傷卻默無一語的砧板。
讀張曉風(fēng)的散文,讓我感覺到了一種最原始最淳樸的感情,沒有故作深情地講理,有的只是充滿樂趣的生活小事。
半個學(xué)期已經(jīng)過去,手中的這本散文集也已大致讀完,約有兩百頁的一本書籍卻是收錄了作者辛勤筆耕揮灑的數(shù)十篇散文經(jīng)典。
而我從初讀時的柔情有感,也演變到了最后的鏗鏘懷思。
她總是極為樂觀的,說的出:“日子是美麗輝亮的,我愛的是日子的本身;如果日子是黯淡難熬的,我感激的是:‘我竟有那么完好的'健康能以承受這一切?!边@樣的話。
或許她研讀過道家的著作,又或許是她生來便有感于相對,用巧思辯解著無奈的生活。
聽聞她近年來罹患腸癌,卻仍能以孫悟空自比:“當(dāng)孫悟空和妖精打架時,如果大叫妖精的名字,妖精便會自卑地逃走。
當(dāng)知道身體的對手是誰,對手也會逃走。”這是怎樣的豁達,讓那些身心俱受限于病痛的人們情何以堪。
張曉風(fēng)的面容也給予我了一種滄桑磨礪之后看遍萬物的灑脫,書卷的沉淀會有一種質(zhì)的改變,和藹而又親近。
她是柔情的。
在徐學(xué)先生為她撰寫的序中不乏有對萬物懷思懷情的句子。
她似乎柔的似水,一點一滴的滲入生活的每處細節(jié),期冀于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編篡自傳,贊美與萬物,專為那些被人所忽視的鳴屈叫冤,卻從沒有無病呻吟,矯揉造作。
那只是一種有感而發(fā)。
她是豪邁的。
在我所讀的這本書中最偏愛的是那篇《杜鵑之箋注》,其他的文章皆好,卻獨獨這篇帶給了我凄烈之感。
從那之后刺目的明紅帶給我的便是一種凄艷與不屈。
張曉風(fēng)專擅于以小見大,可隱于其后的卻是一種大的構(gòu)思。
她能夠用短短百字便從風(fēng)衣寫到了浩瀚的風(fēng),乃至天地,卻又能夠在最后不著痕跡的回到風(fēng)衣,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我無法企及的功力,以至她的自信與遣文造字。
她的文章給予了我她內(nèi)心的縮影。
她文章中的話,有我曾經(jīng)想到過的,也有沒想過的,可她卻一一羅列出來供我們思考,有時候我欽服于她的大方,給予了我許多的收獲。
用她的樂觀,柔情,豪邁乃至包容去接受這個世界如何?這個世界需要禮贊,人生需要希冀,讓這本書成為我的晨曦,帶著無盡的感懷去迎面明天吧。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她用如此多愁善感的筆觸摸著多愁善感的心,寫出如此溫柔多情的美麗句子,讓人體會到一種憂傷著的美麗,平靜。
體會到生命里自然單純的富有和充實。
在她平靜寬厚的的筆端,世間的一切皆有生命都那么美麗的驚人。
曾經(jīng)感嘆,世上單純簡單的幸福很少被世俗所理解所看重并珍惜。
曾經(jīng)被人笑是癡,可在她的書里,總能深深的沉醉在那種相通共鳴的相知里,心里總在不停的說:是啊,就是這樣。
仿佛是失落了許久的心,碎了許久的夢,殘了許久的愛,忽然又被人拾撿了回來,便倍覺珍惜,彌足珍貴。
由此看來歡喜的心皆有同感,心中有愛,便是晴天,便是溫暖。
真的是那句:看書的時候,書上總有綽綽人影,其中有我,我總在那里。
看她的書總似乎是在看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年少時的輕狂驕傲,不諳世事,終隨著年歲的漸長,世事沉浮,性格上的偏激主觀固執(zhí)已逐步消失,慢慢的被平和寬容所融合。
曉風(fēng),你是比春天更美的一種欺騙,比春天更美的一則謊言。
那許多細致優(yōu)雅一氣呵成令人一見傾心的描寫簡直就是神跡呈現(xiàn)。
曉風(fēng),真希望自己也能象你一樣,有一日,也在筆端畫 出云的模樣。
渴望成為你這樣的女子,渴望寫出如你的文字,渴望浮躁的心慢慢歸于寧靜。
樹在。
山在。
大地在。
歲月在。
你在。
我在。
我、你還想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
思想,在有的人看來是在浪費時光。
思想者,大多是苦行僧。
而你,曉風(fēng),卻有著如此美好的愛情和人生,也許是這些美好浸染了你的身心,在你的筆端再現(xiàn)。
也許是你的身心美好,終成就了豐盈圓滿的人生。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九
張曉風(fēng)的
散文
都是很唯美的,里面的
經(jīng)典語錄
就更不用說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張曉風(fēng)散文經(jīng)典語錄唯美,希望你喜歡。
1) 所謂偉人,其實只是在游戲場中忽有所悟的那個孩子。所謂玉,只是在時間的廣場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頭。
2) 人聲嘈雜,人潮洶涌,有誰回顧那曾經(jīng)蠕動的生命,有誰憐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
3) 石榴在桌上滾落出來,渾圓艷紅,微微有些霜溜過的老澀,輕輕一碰就要爆裂。爆裂以后則恍如什么大盜的私囊,里面緊緊裹著密密實實的、閃爍生光的珠寶粒子。
4) 在這個雜亂的世紀能走盡長街,去佇立在一間面包店等面包出爐的一剎那,是一件幸福的事。
5) 想起十六歲那年,站在女子中學(xué)的花園里所感到的眩暈。那年春天,波斯菊開得特別放浪,我站在花園中間,四望皆花,真怕自己會被那些美所擊昏。
6) 只因為太年輕啊,以為只要換一個方式,一切就扭轉(zhuǎn)過來而無憾。
7) 人死了,照西洋的習(xí)慣,某條橫杠的右邊就多了一個數(shù)字。
8) 黃昏的雨落得這樣憂愁,那千萬只柔柔的纖指撫弄著一束看不見的弦索,輕挑慢捻,觸著的總是一片凄涼悲愴。
9) 春花的世界似乎離我漸遠了,那種悠然的歲月也向我揮手作別。而今而后,我只能生活在你的世界里,守著你的搖籃,等待你的學(xué)步,直到你走出我的視線。
11) 愛我更多,好嗎?愛我,不是因為我美好,這世間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愛我不是因為我的智慧,這世間自有數(shù)不清的智者。愛我,只因為我是我,有一點好有一點壞有一點癡的喔,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我,愛我,只因為我們相遇。
12) 在我們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長,秋色就不免出場得晚些。但秋實永遠不會被混淆的——這堅硬明朗的金屬季。讓我們從微涼的松風(fēng)中去任取,讓我們從新刈的草香中去任取。
13) 貼向生活,貼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電鈴可以是詩,讓我們且來從俗。
14) 夜空里,繁星如一春花事,騰騰烈烈,開到盛時,讓人擔(dān)心它簡直自己都不知該如何去了結(jié)。
15) 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義無反顧地擁抱這荒涼的城市。
16) 喝咖啡,在舉杯就口之際,喝的是一點點凝聚成一小盞的亦虛亦實的嗅覺和味覺。放下杯子以后,回味的是一點點窩心的感覺。
17) 紋路其實就是不舍,就是往返迂回,徘徊繾綣,就是把簡單直截的線條說成了曲折動聽的故事。
18) 我想想,有點憾然,我在這世上好像并不打算聽到任何人的名字而跳起來立正站好,如果有,倒也幸福。
19) 長夏,隧道幽幽邃邃,有如長管狀的曼陀羅花,又如生死之間的甬道。
20) 愿意如那一樹楓葉,在晨風(fēng)中舒開我純潔的淺碧,在在夕陽中燃燒我殷切的燦紅。
1) 秋天的陽光像饜食后的花豹,冷冷的坐著。寡欲的陽光啊,不打算攫獲,不打算掠食,那安靜的沉穩(wěn)如修行者的陽光。
2) 似乎是四月,似乎是原野,似乎是蝶翅亂撲的花之谷。
3) 每個作者的每一本書都只該是大漠行腳,每一枚慎重的留模,都是把自己全人作為印章來作的鈐記。但是你要尋找那腳印的主人,她卻正行在千里之外了。
4)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沒有人能看見我的笑容。白色的蘆荻在夜色中點染著涼意——這是深秋了,我們的日子在不知不覺中臨近了。我遂覺得我的心像一張新帆,其中每一個角落都被大風(fēng)吹得那樣飽滿。
5) 原來地球恰似一側(cè)媚的女子,絕不肯直瞪著看太陽,她只用眼角余光斜斜一掃,便享盡太陽的恩寵。
7) 我們只擁有百年光陰。其短促倏忽——照
圣經(jīng)
形容——只如一聲喟然嘆息。
8) 有一天,當(dāng)你走過蔓草荒煙,我便在那里向你輕聲呼喊——以風(fēng)聲,以水響。
9) 皮夾的背面沾著某只可愛動物的血。它雖然觸手柔滑熟韌,卻不免藏著一聲凄厲的哀鳴。
10) 芽嫩已過,花期已過,如今打算來做一枚果,待瓜熟蒂落,愿上天復(fù)容我是一粒核,縱身大化,在心著土處,期待另一度的芽葉。
11) 人們心目中的神明,也無非是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無所不在”的特質(zhì)。
12) 缺憾必須依附于完美,獨存的缺憾豈有美麗可言,天殘地闕,是因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補天的改造的涂痕。
13) 車停處有一家低檐的人家,在籬邊種了好幾棵復(fù)瓣的梔子花,那種柔和的白色是大桶的牛奶里勾上那么一點子蜜。在陽光的烤炙中鑿出一條香味的河。
14) 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一起“過日子”,天地鴻蒙荒涼,我們不能妄想把自己擴充為六合八方的空間,只希望彼此的火燼把屬于兩人的一世時間填滿。
15) 太好的東西像天惠,在心情上我只敢相信自己是“暫借”來觀賞的人,借期一到,必須還給大化,如此一旦相失,才能自寬。
16) 峰回路轉(zhuǎn),時而是左眼讀水,右眼閱山,時而是左眼披覽一頁頁的山,右眼圈點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觀之不盡。
17)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xiàn)在晨窗中了。陽光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18) 幾年前,我在山里說過的一句話容許我再說一遍,作為終響:“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19) 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么過都覺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
20) 那時我小,成天到小池塘邊抓小魚來玩,憂患對我是個似懂非懂的怪獸,它敲門的時候,不歸我應(yīng)門。
21) 生與死,光和暗,愛和苦,原來都這般接近。
22) 茫茫天地,你只死心塌地眷著傘下的那一剎那溫情。湖色千頃,水波是冷的,光陰百代,時間是冷的,然而一把傘,一把紫竹為柄的八十四骨的油紙傘下,有人跟人的聚首,傘下有人世的芳馨,千年修持是一張沒有記憶的空白,而傘下的片刻卻足以傳誦千年。
23) 夢像老狗,把我們不知遺忘何方的東西扒了出來。銜著,放在我們腳前,然后悄悄地,一聲不響地走開。
24) 一個炎熱而憂郁的下午,我沿著人行道走著,在穿梭的人群中,聽自己寂寞的足音。
26) “死亡”不是“意外”,“活著”才是。
27) 車行一路都是山,滿山是寬大的野芋葉,綠得叫人喘不過氣來。山色越來越矜持,秋色越來越透明。車往上升,太陽往下掉,金碧的夕暉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顧卻,不知道該留下來依屬山,還是追上去殉落日。
28) 樹的美麗在于它的翠蓋像一面篩子。天上的星星已經(jīng)夠細粒了,樹卻努力把星光篩得更細,仿若極綿幼的白糖霜,落在你黑黝黝的夢之咖啡里。
29) 一切的優(yōu)美,全在那一片未鑿的天真。
30) 山在,樹在,大地在,我在,你還要一個怎樣更好的世界?
1) 你看到的這篇臺北,充滿形容詞,充滿
成語
,如一紙小學(xué)生寫的文章,努力想把自己寫好,卻看來處處裝模作樣、虛矯夸張。
2) 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無知地在其間雀躍,你曾癡迷地在其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來度日。
3) 人不到山里去,不到水里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4) 美,是有系統(tǒng)的,慎重謹敬的、有脈絡(luò)有緣故的,丑卻草率邋遢,自暴自棄。雖然有時美偽裝得像后者,但其實不然,美的大自在來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素養(yǎng),而非邋遢。
5) 薔薇幾曾有定義,白云何所謂其命運,誰又見過為劈頭迎來的巨石而焦灼的流水?
6) 人生于世,相知有幾?而衣履相親,亦涼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
7) 我們的心敞開,為要迎一直遠方的青鳥,可是撲進來的總是蝙蝠,而我們不肯關(guān)上它,我們?nèi)匀黄诖帏B。
8) 這密雨的初夏,因一室的貝殼而憂愁了,那些多色的軀殼,似乎只宜于回響一首古老的歌,一段被人遺忘的詩。但人聲嘈雜,人潮洶涌,有誰回顧那曾經(jīng)蠕動的生命,有誰憐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
9) 你來到西湖,從疊煙架翠的峨眉到軟紅十丈的人間,人間對你而言是非走一趟不可的嗎?但里湖、外湖、蘇堤、白堤,娘,竟沒有一處可堪容你。
10) 我愿長年地守望你,熟悉你的潮汐變幻,了解你的每一拍波濤。我將嘗試著同時去愛你那憂郁沉靜的藍和純潔明亮的白——甚至風(fēng)雨之夕的灰濁。
11)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12) 起名字,類似向天神呈上一篇禱詞。而禱求,當(dāng)然是求自己缺少的東西。
13) 然后,長大了,不必被點名了,卻迷上旅行。每到山水勝處,總想舉起手來,像那個老是睜著好奇圓眼的孩子,回一聲:“我在?!?BR> 14) 中國臺灣還有另一種悲傷的“西淌河”,那是“老一代移民的西望故鄉(xiāng)而不得歸的淚水”,這河常懸在他們的目眶之下,三寸長,卻長流不息。
15) 風(fēng)雨并肩處,曾是今春看花人。
16) 只因為這世上有河,因此就必須有兩岸,以及兩岸的綠楊堤。我不知我們?yōu)槭裁粗灰?BR> 堅持
要一條河,而竟把自己矗立成兩岸,歲歲年年相向而綠,任地老天荒,我們合力撐住一條河,死命地呵護那千里煙波。
17) 我慢慢走著,我走愛綠之上,我走在綠之間,我走在綠之下。綠在我里,我在綠里。
18) 陽光的酒調(diào)得很淡,卻很醇,淺淺地斟在每一個杯形的小野花里。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君王要舉行野宴?何必把每個角落都布置得這樣豪華雅致呢?讓走過的人都不免自覺寒酸了。
19)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雨季何患?
20) 可憐的浮士德,學(xué)究天人,卻不知道生命是一樁太好的東西,好到你無論選擇什么方式度過,都像是一種浪費。
21) 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原來并不是不可以的!
22) 如果不曾長途渴耗,則水只是水,但旱漠歸來,則一碗涼水頓成為瓊漿。如果不曾挨餓,則飯只是飯,但饑火中燒卻令人把白飯當(dāng)作御膳享受。
23) 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于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采。
24) 女子所愛的是一切好氣象,好情懷,是她自己一寸心頭萬頃清澈的愛意,是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盡的滿腔柔情。
25) 我所挽留不住的,只能任由永恒取回。而我,我是那因為一度擁有貝殼而聆聽了整個海潮音的小孩。
26) 仿佛我是拼圖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塊小形狀,單獨看,毫無意義,及至恰恰嵌在適當(dāng)?shù)臅r空中,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塊。
27) 我望著自己,因汗和血而潮濕的自己,忽然感到十字架并不可怕。髑髏并不可怕,荊棘冠冕并不可怕,古絕并不可怕——如果有對象可以愛,如果有佘光明可以為之奉獻,如果有理想可以前去流血。
28) 沒有那種大喜大悲的滄桑,亦不含那種亦快亦痛的宕跌——但也許這樣更好一點,讓它只是一樁小小的機密,一團悠悠的期待,恰如一疊介于在乎與不在乎之間可發(fā)表亦可不發(fā)表的個人手稿。
29) 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終結(jié)的契約,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
30) 如果我會忘記,那么,就讓能記住的被記住,該遺忘的被遺忘。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十
事情好像是從那個走廊開始的。
那走廊還算寬,差不多六尺寬,十八尺長,在寸土寸金的臺北似乎早就有資格搖身變?yōu)橐婚g房子了。
但是,我喜歡一條空的走廊。
可是,要"空",也是很奢侈的事,前廊終于淪落彎成堆棧了,堆的東西全是那些年演完戲舍不得丟的大件,譬如說,一張拇指粗的麻繩編的大漁網(wǎng),曾在《武陵人》的開場戲里象征著掙扎郁結(jié)的生活的。
二塊用扭曲的木頭做的坐墩,幾張導(dǎo)演欣賞的白鐵皮,是在《和氏壁》中卞和妻子生產(chǎn)時用來制造扭曲痙攣里效果的……那些東西在舞臺上,在聲光電化所組成的一夕滄桑中當(dāng)然是動人的,但堆在一所公寓四樓的前廊上卻猥瑣骯臟,令人一進門就為之氣短。
事情的另外一個起因是由于家里發(fā)生了一件災(zāi)禍,那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書災(zāi)"。兩個人都愛書,偏偏所學(xué)的又不同行,于是各人買各人的。原有的書柜放不下,弄得滿坑滿谷,舉步維艱,可恨的是,下次上街,一時興奮,又忘情的肩馱手抱的成堆的買了回來。
當(dāng)然,說來書也有一重好處,那時新婚,租了個舊式的榻榻米房子,前院一棵短榕樹,屋后一片猛開的珊瑚藤,在樹與藤之間的十坪空間我們也不覺其小,如果不是被左牽右絆弄得人跌跌撞撞的書堆逼急了,我們不會狗急跳墻想到去買房子。
不料這一買了房子,數(shù)年之間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糊里糊涂的有了"百萬身價"了,邱永漢說"貧者因書而富",在我家倒是真有這么回事,只是說得正確點,應(yīng)該是"貧者因想買房子當(dāng)書柜而富"。
若干年后,我們陸續(xù)添了些書架。
又若干年后,我把屬于我的書,一舉搬到學(xué)校的研究室里,逢人就說,我已經(jīng)安排了"書的小公館"。書本經(jīng)過這番大移民倒也相安了一段時候。但又過了若干年,仍然"書口膨脹",我想來想去,打算把一面九尺高,二十尺長的墻完全做成書墻。
那時剛放暑假,我打算要好好玩上一票,生平?jīng)]有學(xué)過室內(nèi)裝演,但隱隱約約只覺得自己會喜歡上這件事。原來的計劃只是整理前廊,并做個頂天立地的書櫥,但沒想到計劃愈扯愈大。"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為"?終于決定全屋子大翻修。
天熱得要命,我深夜靜坐,像入定的老僧,把整個房子思前想后參悟一番,一時之間,屋子的前世此世和來世都來到眼前,于是我無師自通的想好了步驟,第一,我要親自到全臺北市去找材料,這些年來我已經(jīng)愈來愈佩服"純構(gòu)想"了,如果市面上沒有某種材料,設(shè)計圖的構(gòu)想就不成立。
我先去找磁磚,有了地的顏色比較好決定房間的色調(diào),磁磚真是漂亮的東西——雖然也有讓人惡心想吐的那種。我選了磚紅色的窯變小方磚鋪前廊,窯變磚看來像烤得特別焦跪香滋的小餅,每一條紋路都仿佛火的圖案,廚房鋪土黃,浴室則鋪深藍的羅馬磁磚,為了省錢算準了數(shù)目只買二十七塊。
二個禮拜把全臺北的磁磚看了個飽,又交了些不生不熟的賣磁磚的朋友,我覺得無限得意。
廚房流理臺的估價單出來了,光是不銹鋼廚具竟要七八萬,我嚇呆了,我才不買那玩意,我自有辦法解決。
到建國南路的舊料行去,那里原是我平日常去的地方,不買什么,只是為了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去看看那些舊木料、檜木、杉木、香杉……靜靜地躺在陽光下、蔓草間。那天下午我駕輕就熟的去買了一條八尺長的舊杉木,只花三十塊錢,原想坐計程車回家,不料木料太長,放不進,我就扛著它在夕陽時分走到信義路去搭公車,姿勢頗像一個扛槍的小兵。
回到家把木頭刷上透明漆,紋理斑節(jié)像雕塑似的全顯出來了,真是好看。我請工人把木頭釘在墻上,木頭上又釘些粗鐵釘,(那種釘有手指粗,還帶一個九十度的鉤,我在重慶北路買到的,據(jù)說原來是釘鐵軌用的)水壺、水罐、平底鍋就掛在上面,頗有點美國殖民地時期的風(fēng)味。
其實,白亮的水壺,以及高雄船上賣出來的大肚水罐都是極漂亮的東西,花七八萬塊買不銹鋼廚具來把它們藏起來太可惜了。我甚至覺得一只平底鍋跟一個花缽是一樣亮眼的東西,大可不必藏拙。
我決定在瓦斯?fàn)t下面做一個假的老式炬,我拒絕不了老灶的誘惑。小時候讀過劉大白的詩,寫村婦的臉被灶火映紅的動人景象,不知道是不是那首詩作怪,我竟然真的傻里傻氣的滿臺北去找生鐵鑄的灶門。有人說某個鐵工廠有,有人說鶯歌有,有人說后車站有,有人說萬華有……我不管消息來源可靠不可靠,竟認真的一家一家的去問。
三十年,把一個小女孩走成一個婦人,雙連,仍是熙熙攘攘的雙連。而此刻走著走著,竟魔術(shù)似的,又把一個婦人走回為一個小女孩。
天真熱,我一路走著,有點忘記自己是出來買灶門的了,猛然一驚,趕緊再走,灶門一定要買到,不然就做不成灶了。
"灶門是什么?"一個年輕的伙計聽了我的話高聲的問他的老頭家。
我繼續(xù)往前走,那家伙大概是太年輕了。
"你跟我到后面?zhèn)}庫去看看。"終于有一位老頭答應(yīng)我去翻庫存舊貨。
"唉喲,"他嘮嘮叨叨地問著,"臺北市哪有人用灶門,你是怎么會想到用灶門的?"天,真給他翻到了!價錢他已經(jīng)不記得了,又在灰塵中去翻一本陳年帳簿。
我興沖沖的把灶門交給泥水工人去安裝,他們一直不相信這東西還沒有絕跡。
灶門里頭當(dāng)然沒有燒得嗶剝的木柴,但是我也物盡其用的放了些瓶瓶罐罐在肚子里。
不知道在臺北市萬千公寓里,有沒有哪個廚房里有一個"假灶"的,我覺得在廚房里自苦了這么多年,用一個棕紅色磁磚砌的假灶來慰勞自己一下,是一件言之成理的事。自從有了這個灶,丈夫總把廚房當(dāng)作觀賞勝地引朋友來看,有些人竟以為我真的有一個灶,我也不去說破它。
而醫(yī)院,此刻是廢墟,我想到那湮遠的生老病死……
忽然,我低下頭來,不得了,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被工人拆散的木雕了,我趴在地上仔細一看,禁不住怦然心動,這樣美麗!一幅松鼠葡萄,當(dāng)下連忙抱了一堆回家。等天色薄暮了,才把訓(xùn)練尚未有素而臉皮猶薄的丈夫拉來,第二次的行動內(nèi)容是拔了一些黃金葛,并且扛了一些鄉(xiāng)下人坐的那種條凳,浩浩蕩蕩而歸。
那種舊式的連綿的木雕有些破裂,我們用強力膠膠好,掛在前廊,又另外花四十元買了在舊料行草叢里翻出來的一塊棕色的屋角瓦,也掛在墻上,興致一時弄得愈來愈高,把別人送的一些極漂亮的裝潢參考書都傲氣十足的一起推開,那種書看來是人為占地兩英畝的房子設(shè)計的,跟我們沒有關(guān)系,我對自己愈來愈有自信了。
我又在鄰巷看中了一個陶甕,想去"騙"來。
我走到那家人門口,向那老太婆買了一盆一百塊錢的植物,她是個"業(yè)余園藝家",常在些破桶爛缸里種些亂七八糟的花草,偶然也有人跟她買,她的要價不便宜,但我毫不猶豫的付了錢,然后假裝漫不經(jīng)心的指著陶甕說:
"把那個附送給我好不好?"
"哦,從前做酒的,好多年不做了,你要就拿去吧!"
我高興的快要笑出來,牛刀小試,原來我也如此善詐,她以為我是嫌盆栽的花盆太小,要移植到陶甕里去。那老太婆向來很計較,如果讓她知道我愛上那只陶甕,她非猛敲一記不可。
陶甕雖然只有尺許高容量卻驚人,過年的時候,我把向推車鄉(xiāng)下人買來的大白菜和蘿卜全塞進去,隱隱覺得有一種沉墜墜喜孜孜的北方農(nóng)家地窖子里的年景。
過年的時候存放陽明山橘子的是一口小水缸,那缸也是撿來的,巷了里拆違章建筑的時候,原主人不要的。缸平日放我想看而一時來不及看的報紙。
我們在桶店里買了兩個木桶,上面還有竹制的箍子,大的那只裝米,小的那只裝糖,我用茶褐色的桶子的杉木料涂得舊兮兮的,放在廚房里。
婆婆有一只黑箱子,又老又笨,四面包著鐵角,婆婆說要丟掉,我卻喜歡它那副笨樣子,要了來,當(dāng)起成室的茶幾。
箱子里面是一家人的小箱子,我一直迷信著"每個孩子都是伴著一只小箱子長大的",一只蟬殼,一張蝴蝶書箋,一個繭,一塊石頭,那樣瑣瑣碎碎的一只小盒子的牽掛。然后,人長大了,盒子也大了,一口鍋,一根針,一張書桌,一面容過二個人三個人四個人的鏡子……有一天才發(fā)現(xiàn)箱子大成了房子,男孩女孩大成了男人女人,那個盒子就是家了。
我曾在彰化買過五個磬,由大到小一路排下去,現(xiàn)在也拿來放在書架上,每次累了,我就依次去敲一下,一時竟有點"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的錯覺。
我一直沒發(fā)現(xiàn)玩房子竟是這么好玩的,不知道別人看來,像不像在辦"家家酒"?原來不搞壁紙,不搞地毯也是可以室內(nèi)設(shè)計。
我第一次一個人到澎湖去的時候,曾驚訝的站在一家小店門口。
"那是什么?"
"鯨魚的脊椎骨,另外那個像長刀的是鯨魚的肋骨。"
"怎么會有鯨魚的骨頭的?"
"有一條鯨魚,沖到岸上來,不知怎么死了,后來海水沖刷了不知多少年,只剩下白骨了,有人發(fā)現(xiàn),撿了來,放在這里賣,要是剛死的鯨魚,骨頭里全是油,那里能碰!"
"脊椎骨一截多少錢?"
"大的一截六百。"
我買了個最大的來,那樣巨大的脊椎節(jié),分三個方向放射開來,有些生物是死得只剩骨頭也還是很尊嚴高貴的。
我第二次去澎湖的時候,在市場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居然看到了一截致密的竹根牛軛,喜歡得不得了,我一向以為只有木料才可以做軛,沒想到澎湖的牛拉竹軛。
"你買這個干什么?"
雖然我也跟別人一樣付一百八十元,可是老板非常不以為然。我想告訴他,有一本書,叫《圣經(jīng)》,其中馬太福音里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你們應(yīng)當(dāng)負我的軛,學(xué)我的樣式。"
我又想說:
"負軛犁田的,豈只是牛,我們也得各自負起軛來,低著頭,慢慢的走一段艱辛悠長的路。"
但我什么也沒有說,只一路接受些并無惡意的怪笑,把那幅軛和丈夫兩人背回臺北來。
對于擺設(shè)品,我喜歡詩中"無一字無來歷"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喜歡有故事有出身的東西。
而現(xiàn)在,魚骨在客廳茶幾上,像一座有宗教意味的香爐。軛在高墻上掛著,像一枚"受苦者的圖騰"。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東西,我魂思夢思,卻弄不到手,那就是石磨,太重了,沒有緣,只好算了。
丈夫途經(jīng)中部鄉(xiāng)下買了二把秫秸掃把,算是對此番天翻地覆的整屋事件(作業(yè)的確從天花板弄到地板)的唯一貢獻。我把它分別釘在墻上,權(quán)且當(dāng)作畫。帚加女就是"婦",想到自己做了半生的執(zhí)帚人,心里漸了浮起一段話,托人去問臺靜農(nóng)先生可不可以寫,臺先生也答應(yīng)了,那段話是這樣的:
"杜康以秫造酒,余則制帚,(指秸掃為取秫造酒后的余物)酒令天下獨,帚令一古清,吾欲傾東海洗乾坤,以天下為一灑掃也。"
我時而對壁發(fā)呆,不知怎么搞的,有時竟覺得臺先生的書法已經(jīng)懸在那里了,甚至,連我一直想在臥房門口掛的"有巢"和廚房里掛"燧人"斗方,也恍惚一并寫好懸在那里了——,雖然我還遲遲沒去拜望書法家。
九月開學(xué),我室內(nèi)設(shè)計的狂熱慢慢冷了,但我一直記得,那個暑假我玩房子玩得真愉快。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一
《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
從寫作題材而言,張曉風(fēng)跟其他女作家沒有任何不同,愛情、親情、友情幾乎就是她的全部。
可是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
《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為平凡的母親?張曉風(fēng)寫得極美,又極沉重,仿佛知悉世間所有的秘密。
張曉風(fēng)寫自己的愛情觀,一蔬一飯一鼎一鑊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說:“愛一個人,原來就只是在冰箱里為他保留一只蘋果,并且等他歸來……”這是作為平凡女子張曉風(fēng)的愛情,可是她不凡的時候,愛情便是“執(zhí)手處張發(fā)可以為風(fēng)幟,高歌時何妨傾山雨入盞”的豪邁與“千泉引來千月,萬竅邀來萬風(fēng)”的莊嚴。
張曉風(fēng)似乎有一種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總要忍不住翻過來,看看背面,甚至要透過經(jīng)脈紋路去看它們在幾千年前的模樣。
所以她寫給丈夫的情書,寫給兒子的詩篇,明明是寫私人的感受,卻似乎寫盡了人類的共同情感,就連她寫睡袍、圍巾、繡品、油紙傘,也絲毫沒有怡紅快綠的嬌弱之氣。
張曉風(fēng)始終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氣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
她甚至是有點刻意為之了。
十幾年前龍應(yīng)臺出版《孩子你慢慢來》時請張曉風(fēng)寫序,我還記得她說的話。
她說自己年輕時聽到太多對女作家的嘲諷,人們覺得她們只會寫些柴米油鹽、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決心,一旦自己“大筆在握”,堅決不寫那些遭人辱罵的文字。
她真的做到了。
事實上從張曉風(fēng)的文章里始終讀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嘮叨瑣碎自戀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別說撒嬌作態(tài),即使偶爾忍不住寫寫柴米油鹽丈夫孩子,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
她寫風(fēng)衣,那風(fēng),翻閱過唐宗宋祖,“而你著一襲風(fēng)衣,走在千古的風(fēng)里”。
她寫釀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
”這樣的文字比比皆是。
張曉風(fēng)的文章字里行間有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
我讀張曉風(fēng)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著一路看來,千回百轉(zhuǎn),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濕了一身。
張曉風(fēng)喜歡讀古書,將它們視為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她這樣寫自己讀《爾雅》:世界如此簡單壯麗,如此明白曉暢,如此嬰兒似的清清楚楚一覽無遺。
我讀她,亦如此。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二
(一)意蘊分析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詩性散文。
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對美麗自然的關(guān)愛贊賞和對現(xiàn)代文明侵襲踐踏自然的痛惜和譴責(zé)。
自然界的春是那么的風(fēng)姿綽約,生機勃勃,充滿了詩情畫意。
不管是冰消雪融,流泉淙淙,雷響雨落,還是桃花爛漫,柳絮飛揚,百鳥歡唱……,在一個癡愛鐘情于大自然、熱情謳歌自然之美的女作家心目中,都是極有靈性、有情趣、引人遐思,悅?cè)硕啃纳竦南硎堋?BR> 春天的音容笑貌,深深烙印在她心靈的詩箋上,以至她執(zhí)拗地堅信“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
她懷著對自然的那一片深情厚愛,如癡如醉地欣賞著自然之美,謳歌著自然之美。
然而,現(xiàn)代文明那強悍的手腳無情地伸向了大自然,踐踏著大自然。
煙囪林立,環(huán)境惡化,如詩如畫的春天消逝了,那一份動人的美正離我們遠去。
作者為此黯然神傷,滿懷惆悵。
她不肯相信無情的現(xiàn)實,堅信春天仍在,要“穿過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去走訪久違的春天。
那是一種執(zhí)著的追尋,更是一種委婉的譴責(zé),深切的懷念。
女作家以優(yōu)美深情的筆觸,給我們描畫出一塵不染時大自然的嬌容麗姿,詩意地揭示:現(xiàn)代文明造成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環(huán)境正在不斷惡化,許多美景遠離人間,一去不返。
愛美的人們只有感傷地追憶憑吊往昔了。
“春之懷古”,流露的是深深的嘆惋吧?
(二)藝術(shù)點評
這是一篇名副其實的“美”文。
美在何處?
首先,是豐富奇特的想像。
這是張曉風(fēng)散文的一大特點。
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純真的情感去把握和捕捉大自然的美,在輕風(fēng)流水、花鳥草蟲之間馳騁想像,營造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意境。
伴隨著對大自然的贊美,她展開了豐富奇特而又自然貼切的想像,把景物人格化,再不著痕跡地設(shè)成譬喻,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
則是人的縱寵、記憶、垂詢……這些想像奇妙無比,把美麗如畫的春天寫活了,給讀者以強烈的美感享受。
也只有亦秀亦豪、心靈筆巧的張曉風(fēng)會有這般豐富迷人的想像力。
張曉風(fēng)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她那新鮮活脫的詩性文字。
她曾說過:“我是非常喜歡用一點新鮮的手法作為文字修辭的辦法”,“刺激一般人的聯(lián)想力。
”除了主觀推理的想像聯(lián)結(jié)以外,她還采用為許多人所稱道的博喻手法,以及排比、對偶、反復(fù)等句式,加強散文的語言節(jié)奏,產(chǎn)生感情的遞進,增大抒情力度,誦讀起來很有激情,很有氣勢。
她的語言精美雅致,韻味十足。
作者十分注意煉詞造句,化用古文句法,筆下色彩鮮明,充滿動感,如詩如畫。
可謂剛健中不失柔美,豪氣中猶存雅韻。
再,就是結(jié)構(gòu)的縝密精巧。
短文以“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反復(fù)渲染,馳騁想像,盡情鋪寫春之美景,既放得開又能收得攏,枝繁葉茂而主干分明。
結(jié)尾呼應(yīng)中又有深化拓展,一方面易于讀者梳理思路,另一方面也在反復(fù)強調(diào)中加深了印象,脈絡(luò)十分清晰。
(三)人生啟悟
這篇美文啟迪我們——
一、珍愛自然,關(guān)注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
人類只是地球上萬千生靈中的一分子,不能以愚妄無知的老爺式姿態(tài)任意索取身邊的“財富”,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我們應(yīng)該和周圍的一切和平共處,互相關(guān)照。
二、“你對生活展開笑容,它也報你以微笑。
”以一顆善心、詩心觀察自然,感悟生活,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世界便美麗如畫,令人馳魂奪魄,生命因而增添了許多樂趣。
活著,便是一種享受了。
有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土壤,美的種子才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傳播美。
張曉風(fēng)如是。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三
16、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沒有人能看見我的笑容。
白色的蘆荻在夜色中點染著涼意——這是深秋了,我們的日子在不知不覺中臨近了。
我遂覺得我的心像一張新帆,其中每一個角落都被大風(fēng)吹得那樣飽滿。
——張曉風(fēng)《地毯的那一端》
17、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shù)師?都不是。
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shù)值倍增而已。
——張曉風(fēng)《張曉風(fēng)文集》
18、這樣說吧,譬如說你現(xiàn)在正談戀愛,然后呢?就分手了,過了五十年,你七十歲了,有一天,黃昏散步,冤家路窄,你們又碰到一起了,這時候,對方定定的看著你,說:“xxx,我恨你!”如果情節(jié)是這樣的,那么,你應(yīng)該慶幸,居然被別人痛恨了半個世紀,恨也是一種很容易疲倦的情感,要有人恨你五十年也不簡單,怕就怕在當(dāng)時你走過去說:“xxx,還記得我嗎?”對方愣愣地呆望著你說:“啊,有點面熟,你貴姓?”所以說,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張曉風(fēng)
19、愛我更多,好嗎?愛我,不是因為我美好,這世間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
愛我不是因為我的智慧,這世間自有數(shù)不清的智者。
愛我,只因為我是我,有一點好有一點壞有一點癡的喔,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我,愛我,只因為我們相遇。
——張曉風(fēng)
20、人們心目中的神明,也無非是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無所不在”的特質(zhì)。
——張曉風(fēng)
21、命運,你要給我砂礫嗎?好,我就報之以珍珠。
命運陷我于窯火嗎?我就偏偏生出火中蓮花。
一只陶皿,是大悲痛大磨難大創(chuàng)痕之定慧。
那一度經(jīng)火的陶皿,此刻已凉如古玉,婉似霜花——張曉風(fēng)《火中取蓮》
22、人要活很多年后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萬事萬物包括投眼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fēng),無一不是榮華的天寵,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霎時間都是向永恒借來的片羽,才知道胸襟中的每一縷柔情都是無限天機所流瀉的微光。
——張曉風(fēng)
23、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樹在。
山在。
大地在。
歲月在。
我在。
——張曉風(fēng)《細數(shù)那些叫思念的羊》
24、女子所愛的是一切好氣象,好情懷,是她自己一寸心頭萬頃清澈的愛意,是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盡的滿腔柔情。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25、世界上好像沒有女人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數(shù)算記錄,一個女人如果熬到五十年金婚,她會燒五萬四千多頓飯,那真是瘋狂,女人硬是把小小的廚房用馨香的火祭供成了廟宇了。
她自己是終身以之的祭司,比任何僧侶都虔誠,一日三舉,風(fēng)雨寒暑不斷,那里面一定有些什么執(zhí)著,一定有些什么令人落淚的溫柔。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26、我不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的,我只是開始了解花開是一種偶然,但我同時學(xué)會了愛它們月不圓花不開的“常態(tài)”。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27、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于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采。
——張曉風(fēng)
28、我在酒里看到我自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的傾注。
——張曉風(fēng)《我在》
29、所有美麗的東西似乎總是沉重的——但我們的痛苦便是我們的意義,我們的負荷便是我們的價值。
詩詩,世上怎能有無重量的鮮花?人間怎能有廉價的美麗?——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30、這密雨的初夏,因一室的貝殼而憂愁了,那些多色的軀殼,似乎只宜于回響一首古老的歌,一段被人遺忘的詩。
但人聲嘈雜,人潮洶涌,有誰回顧那曾經(jīng)蠕動的生命,有誰憐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
——張曉風(fēng)《一一風(fēng)荷舉》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四
那時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間,攻占了所有的山頭。歷史或者是由一個一個的英雄豪杰疊成的,但歲月對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禪讓所締造的。
桐花極白,極矜持,花心卻又泄露些許微紅。我和我的朋友都認定這花有點詭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開,則所向披靡,燦如一片低飛的云。
車子停在一個小客家山村,走過紫蘇茂生的小徑,我們站在高大的桐樹下。山路上落滿白花,每一塊石頭都因花罩而極盡溫柔,仿佛戰(zhàn)馬一旦披上了繡帔,也可以供女人騎乘。
而陽光那么好,像一種叫桂花蜜釀的酒,人走到林子深處,不免嘆息氣短,對著這驚心動魄的手筆感到無能為力,強大的美有時令人虛脫。
忽然有個婦人行來,赭紅的皮膚特別像那一帶泥土的色調(diào)。
你們來找人?
我們來看花。
花?婦人匆匆往前趕路,一面丟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求答案,我們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顧愕然,如此滿山滿林撲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問我們哪有花。
但風(fēng)過處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對她的說法。忽然,我懂了,這是她的家,這前山后山的桐樹是他們的農(nóng)作物,是大型的莊稼。而農(nóng)人對他們作物的花,一向是視而不見的。在他們看來,玫瑰是花,劍蘭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們?yōu)橹^倒發(fā)癡的花,她竟可以擔(dān)著水夷然走過千遍,并且說: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游獅頭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覺如萬艷爭流競渡,一片西天華美到幾乎受傷的地步,忍不住轉(zhuǎn)身對行過的老尼說:快看那落日!
她安靜垂眉道:天天都是這樣的.!
事隔二十年,這山村女子的口氣,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來。
不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對那大聲地問我花?哪有花?的山村婦人而言,花是樹的一部分,樹是山林地的一部分,山林地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渾然大化的一部分。她與花可以像山與云,相親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開的時候,我總想起那婦人,那位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婦人,并且暗暗嫉妒。(張曉風(fēng))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五
張曉風(fēng),1941年生,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譯成各種文字?!兜靥旱哪且欢恕芬粫@中山文藝散文獎。張曉風(fēng)的散文,總是充滿發(fā)於自己的真情實感。
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tài),永遠善意的呈現(xiàn)事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於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jīng)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xùn)誡。
她的散文意蘊豐厚,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實景所示中自由骨氣奇高,不是感性淪為軟性。沒有那種現(xiàn)代另行的憂郁輕飄的文風(fēng);她的散文敘述自然,沖淡寧靜,文辭如水,一筆如舟,引領(lǐng)人們一步步走入一條條美麗的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彈性,語匯中有聲色。
張曉風(fēng)的散文集《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從寫作題材來講,張曉風(fēng)跟其他作家沒有什么任何不同,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很多人的情感?!赌赣H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變?yōu)槠椒驳哪赣H?張曉風(fēng)寫得極美,又極沉重。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六
張曉風(fēng)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飄渺,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澀,其字里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fēng),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纖細柔情。
詩詩,我的孩子:
如果五月的花香有其源自,如果十二月的星光有其出發(fā)的處所,我知道,你便是從那里來的。
這些日子以來,痛苦和歡欣都如此尖銳,我驚奇在它們之間區(qū)別竟是這樣的少。
每當(dāng)我為你受苦的時候,總覺得那十字架是那樣輕省,于是我忽然了解了我對你的愛情,你是早春,把芬芳秘密地帶給了園。
在全人類里,我有權(quán)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
他們必須看見你,了解你,認識你而后決定愛你,但我不需要。
你的笑貌在我的夢里翱翔,具體而又真實。
我愛你沒有什么可夸耀的,事實上沒有人能忍得住對孩子的愛情。
你來的時候,我開始成為一個愛思想的人,我從來沒有這樣深思過生命的意義,這樣敬重過生命的價值,我第一次被生命的神圣和莊嚴感動了。
因著你,我愛了全人類,甚至那些金黃色的雛雞,甚至那些走起路來搖擺不定的小樹,它們?nèi)甲屛覑鄣眯奶邸?BR> 我無可避免的想到戰(zhàn)爭,想到人類最不可抵御的一種悲劇。
我們這一代人像菌類植物一般,生活在戰(zhàn)爭的陰影里,我們的童年便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里度過。
而你,我能給你怎樣的一個時代?我們既不能回到詩一般的十九世紀,也不能隱向神話般的阿爾卑斯山,我們注定生活在這苦難的年代、以及苦難的中國。
孩子,每思及此,我就對你抱歉,人類的愚蠢和卑劣把自己陷在悲慘的命運里。
而令,在這充滿核子恐怖的地球上,我們有什么給新生的嬰兒?不是金鎖片,不是香擯酒,而是每人平均相當(dāng)一百萬噸tnt的核子威力。
我生你于這樣一個世界,我也許是錯了。
天知道我們?yōu)槟惆才帕艘欢卧鯓拥穆贸獭?BR> 但是,孩子,我們?nèi)匀灰銇恚覀冊敢饽愫臀覀円黄饘W(xué)習(xí)愛人類,并且和人類一起受苦。
不久,你將學(xué)會為這一切的悲劇而流淚——而我們的世代多么需要這樣的淚水和祈禱。
詩詩,我的孩子,有了你我開始變得堅韌而勇敢。
我竟然可以面對著冰冷的死亡而無懼于它的毒鉤,我正視著生產(chǎn)的苦難而仍覺做然。
為你,孩子,我會去勝過它們。
我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熱愛過生命,你教會我這樣多成熟的思想和高貴的情操,我為你而獻上感謝。
前些日子,我忽然想起《新約》上的那句話:“你們雖然沒有郵過他,卻是愛他。”我立刻明白愛是一種怎樣獨立的感情。
當(dāng)油加利的梢頭掠過更多的北風(fēng),當(dāng)高山的峰巔開始落下第一片初雷的瑩白,你便會來到。
而在你珊瑚色的四肢還沒有開始在這個世界揮舞以前,在你黑玉的瞳仁還沒有照耀這個城市之先,你已擁有我們完整的愛情,我們會教導(dǎo)你在孩提以前先了解被愛。
詩詩,我們答應(yīng)你要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
寫到這里,我又模糊地憶起江南那些那么好的春天,而我們總是伏在火車的小窗上,火車繞著山和水而行,日子似乎就那樣延續(xù)著,我仍記得那滿山滿谷的野杜鵑!滿山滿谷又凄涼又美麗的憂愁!
我們是太早懂得憂愁的一代。
而詩詩,你的時代未必就沒有憂愁,但我們總會給你一個豐富的童年,在你所居住的屋頂上沒有屋子這個世界的'財富,但有許多的愛,許多的書,許多的理想和夢幻。
我們會為你砌一座故事里的玫瑰花床,你便在那柔軟的花瓣上游戲和休息。
當(dāng)你漸漸認識你的父親,詩詩,你會驚奇于自己的幸運,他誠實百高貴,他親切而善良。
慢慢地你也會發(fā)現(xiàn)你的父母相愛得有多么深。
經(jīng)過這樣多年,他們的愛仍然像林間的松風(fēng),清馨而又新鮮。
詩詩,我的孩子,不要以為這是必然的,這樣的幸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
這個世界不是每一對父母都相愛的。
曾有多少個孩子在黑夜里獨泣,在他們還沒有正式投入人生的時候,生命的意義便已經(jīng)否定了。
詩詩,詩詩,你不會了解那種幻滅的痛苦,在所有的悲劇之前,那是第一出悲劇。
而事實上,整個人類都在相殘著,歷史并沒有教會人類相愛。
詩詩,你去教他們相愛吧,像那位詩哲所說的:
他們殘暴地貪婪著,嫉妒著,他們的言辭有如隱藏的刀鋒正渴于仗血。
去,我的孩子,去站在他們不歡之心的中間,讓你溫和的眼睛落在他們身上,有如黃昏的柔靄淹沒那日間的爭擾。
讓他們看你的臉,我的孩子,因而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讓他們愛你,因而彼此相愛。
詩詩,有一天你會明白,上蒼不會容許你吝守著你所繼承的愛,詩詩,愛是蕾,它必須綻放。
它必須在疼痛的破拆中獻芳香。
詩詩,也教導(dǎo)我們學(xué)習(xí)更多更高的愛。
記得前幾天,一則藥商的廣告使我驚駭不己。
那廣告是這樣說的:“孩子,不該比別人的衰弱,下一代的健康關(guān)系著我們的面子。
要是孩子長得比別人的健康、美麗、快樂,該多好多榮耀啊?!痹娫姡诵缘谋傲邮刮也唤X冷。
詩詩,我愛你,我答應(yīng)你,永不在我對你的愛里摻入不純潔的成分,你就是你,你永不會被我們拿來和別人比較,你不需要為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而痛苦。
你在我們眼中永遠杰出,你可以貧窮、可以失敗、甚至可以潦倒。
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
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yǎng)的灌木,我們決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tài)來使別人稱贊我們的園藝天才。
你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么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xué)習(xí)著去喜歡。
我們會竭力地去了解你,我們會慎重地俯下身去聽你述說一個孩童的秘密愿望,我們會帶著同情與諒解幫助你度過憂悶的少年時期。
而當(dāng)你成年,詩詩,我們?nèi)栽阜謸?dān)你的哀傷,人生總有那么些悲愴和無奈的事,詩詩,如果在未來的日子里你感覺孤單,請記住你的母親,我們的生命曾一度相系,我會努力使這種系聯(lián)持續(xù)到永恒。
我再說,詩詩,我們會試著了解你,以及屬于你的時代。
我們會信任你——上帝從不賜下壞的嬰孩。
我們會為你祈禱,孩子,我們不知道那些古老而太平的歲月會在什么時候重現(xiàn)。
那種好日子終我們一生也許都看不見了。
如果這種承平永遠不會再重現(xiàn),那么,詩詩,那也是無可抗拒無可挽回的事。
我只有祝福你的心靈,能在苦難的歲月里有內(nèi)在的寧靜。
常常記得,詩詩,你不單是我們的孩子,你也屬于山,屬于海,屬于五月里無云的天空——而這一切,將永遠是人類歡樂的主題。
你即將長大,孩子,每一次當(dāng)你輕輕地顫動,愛情便在我的心里急速漲潮,你是小芽,蘊藏在我最深的深心里,如同音樂蘊藏在長長的蕭笛中。
前些日子,有人告訴我一則美麗的日本故事。
說到每年冬天,當(dāng)初雪落下的那一天,人們便坐在庭院里,穆然無言地凝望那一片片輕柔的白色。
那是一種怎樣虔敬動人的景象!那時候,我就想到你,詩詩,你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初雪,純潔而高貴,深深地撼動著我。
那些對生命的驚服和熱愛,常使我在靜穆中有哭泣的沖動。
詩詩,給我們的大地一些美麗的白色。
詩詩,我們的初雪。
“如果五月的花香有其源自,如果十二月的星光有其出發(fā)的處所”
那么,父母對于我們無私的愛又何嘗不是從哪里來的!
文章以母親的口吻寫給她腹中的女兒,而我也從側(cè)面看到了每一對父母對于兒女說不出言不盡的愛,作者筆下,初雪意味著生命的純美潔凈,是啊,生命如初雪,愛亦如初雪,讓人在靜穆中虔誠地觀望、感受。
如果時光倒流,曾經(jīng)的父母也是有“權(quán)利”愛我們的第一個人,他們不需要看見我,了解我,認識我而后才決定愛我,我的笑貌在他們的夢里翱翔,具體而真實。
我被這樣的心境所感動了,親情仿佛一段純凈的芬芳,纏綿飄散在我們最初的日子里,仿佛一寸寸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稚嫩的臉龐。
它綿長,溫和,浸潤了我們生命的角落,于是銀鈴般的歡笑、無憂的歌聲才同意入住我們的心靈。
是的,我們的生命和父母曾經(jīng)一度相系,然而我們無法將這種聯(lián)系持續(xù)到永恒。
每每想至此,我便覺得這殷殷愛情過于短暫,無論今日的歡樂讓我們感到怎樣的可靠,終于有一天,那個我們最初與世界相連的地方終會轟然倒塌。
而整個宇宙的浩渺無邊開始就注定了這是一段苦澀而孤獨的旅程。
小的時候,我們或許只懂得游戲,懂得累了要回家,懂得受了委屈撲進父母的懷報,我們的懂得是因為我們的不懂。
如今那只羽翼漸豐的鳥兒眼中已有了幾分成熟,我從那份愛的背后體會到了艱辛和疲憊,我知道生命不是無窮盡的。
那么父母,請原諒我的口拙,我不知道怎樣言愛,我把它在心底醞釀了好久, 如今的我只想用稚嫩的雙手表達感恩。
我只是覺得,感恩父母太溫情也太嚴肅,我面對它甚至感到有點束手無策。
晚自修回到家已經(jīng)10點了,親愛的媽媽,我明天穿的衣服自己理,你先去睡吧。
冬天下雪太冷了,爸爸你不要去加班了,家里一切都很好。
周日晚餐后的疲倦留給我吧,讓電視開著,我來洗碗。
春天的中午您還是那樣困倦嗎?讓我自己騎車去學(xué)校吧······
滴水之恩尚要涌泉相報,而然,面對父母這樣江流水涌般的愛,渺小而羞慚的我應(yīng)該怎樣去寫感恩二字?我說不出,我寫不下,而唯有淚水盈盈。
我們長大了,他們蒼老了,那份芬芳開始古舊和沉重起來,彌漫著生命最初的無邪走向另一端。
我必定要有一天,褪去不敢表達感恩的青澀,為父母的居所掃地,為他們煮飯,在夕陽下陪他們散步,傾聽他們最初的那些故事,注定有一天,我要為他們而奔波,任他們發(fā)脾氣,承受他們衰老流淚的苦澀。
然而,我愿意!
那段愛的純凈芬芳發(fā)源于父母,受之于我,又漸漸發(fā)之于我,受之于父母,最終合二為一,達到生命的圓滿。
我渴望這樣的圓滿,失卻感恩的成長使愛的芬芳枯竭,而我更愿意時時刻刻地呼吸它,感受它,讓它在我和父母的日子里熠熠閃光。
愛是一段太純凈的芬芳。
我讀張曉風(fēng),臺灣出產(chǎn)的女作家中,龍應(yīng)臺和張曉風(fēng)是有趣的對比。
第一印象,龍應(yīng)臺是剛, 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寫出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樣柔情似水的文字;張曉 風(fēng)則相反,初讀是柔,是華麗,是美不勝收,卻句讀處處透著一股子豪勁。
張曉風(fēng)的散文集《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
從寫作題材而 言,張曉風(fēng)跟其他女作家沒有任何不同,愛情、親情、友情幾乎就是她的全部。
可是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選的課上,我把句子寫在黑板上,問學(xué)生:
“這句子寫得好不好?”
“好!”
“這是詩句,寫得比較文雅,其實有一首新疆民謠,意思也跟它差不多,卻比較通俗,你們知道那歌辭是怎么說的?”
他們反應(yīng)靈敏,立刻爭先恐后的叫出來: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小鳥飛去不回頭,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那性格活潑的干脆就唱起來了。
“這兩種句子從感性上來說,都是好句子,但從邏輯上來看,卻有不合理的地方——當(dāng)然,文學(xué)表現(xiàn)不一定要合邏輯,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們看得出來問題在哪里?”
他們面面相覷,又認真的反復(fù)念誦句子,卻沒有一個人答得上來。我等著他們,等滿堂紅潤而聰明的臉,卻終于放棄了,只因太年輕啊,有些悲涼是不容易覺察的。
“你知道為什么說‘花相似’嗎?是因為陌生,因為我們不懂花,正好像一百年前,我們中國是很少看到外國人,所以在我們看起來,他們?nèi)且粋€樣子,而現(xiàn)在呢,我們看多了,才知道洋人和洋人大有差別,就算都是美國人,有的人也有本領(lǐng)一眼看出住紐約、舊金山和南方小城的不同。
我們是人,所以感覺到人事的滄桑變化,其實,人世間何物沒有生老病死,只因我們是人,說起話來就只能看到人的痛,你們猜,那句詩的作者如果是花,花會怎么寫呢?”
“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彼麄凖R聲回答。
他們其實并不笨,不,他們甚至可以說是聰明,可是,剛才他們?yōu)槭裁慈欢兀?BR> 只因為年輕,只因為對宇宙間生命共有的枯榮代謝的悲傷有所不知啊!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八
張曉風(fēng),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相信大家閱讀過他的散文,讀過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看看下面吧。
這是我第一次讀大篇幅的散文。
讀完《張曉風(fēng)散文》后,我感覺很細膩,很溫柔,她的散文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描述,卻在娓娓道來中讓人感覺到一種家的溫暖。
書中有許多狀物的散文,《白千層》就是其中一篇。
作者在校園里看到了白千層,它的名字吸引感動著作者。
白千層是純潔的,是堅強的,“必定有許多壞孩子已經(jīng)剝過它的干子了,那些傷痕很清楚地掛著。只是整個樹干仍然挺立得筆直,在表皮被撕裂的地方顯出第二層的白色?!崩淇岬拇輾垙臎]給它帶來什么。
一株樹就好比一個人,這株樹的內(nèi)心是純潔的白色。
我們要追求,但在追求中不要被金錢和名利駕馭。
我們也只有追求純潔的心靈,追求強大的思想,才能重新認識自我。
《地毯的那一端》是作者給她丈夫?qū)懙囊环庑拧?BR> 這篇文章扣人心弦,平和安然的環(huán)境氣氛。
運用書信形式,更利于情感的抒發(fā)和故事的闡述。
文中還運用插敘,款款道來給我們簡述了兩個人的故事。
在作者筆下,一切似乎就這么簡單,她讓我們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
波瀾壯闊是人生,平平淡淡也是人生。
“哪一個母親不是仙女變的?”每當(dāng)想起這句話也就想起了《母親的羽衣》。
讀完文章后感觸很大。
我無法想象,曾經(jīng)那個披著羽衣令人羨慕的公主,現(xiàn)在卻可以為了孩子起早摸黑。
這令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每天早晨我還沒睡醒就能聽見廚房內(nèi)做飯的聲音,習(xí)慣告訴我一定是媽媽在忙碌,我躲在墻角仔細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廚房油煙很大,她時不時的咳嗽著。
上學(xué)時,寒風(fēng)刺骨凌風(fēng)無情的從她手上劃過,他的手已經(jīng)龜裂了,媽媽是多么堅強啊!有時放學(xué)晚了,踏出校門仍能看到媽媽的身影,這便是母親。
天下母親都是一塊砧板,是那樣柔順地接納了無數(shù)尖銳的割傷卻默無一語的砧板。
讀張曉風(fēng)的散文,讓我感覺到了一種最原始最淳樸的感情,沒有故作深情地講理,有的只是充滿樂趣的生活小事。
半個學(xué)期已經(jīng)過去,手中的這本散文集也已大致讀完,約有兩百頁的一本書籍卻是收錄了作者辛勤筆耕揮灑的數(shù)十篇散文經(jīng)典。
而我從初讀時的柔情有感,也演變到了最后的鏗鏘懷思。
她總是極為樂觀的,說的出:“日子是美麗輝亮的,我愛的是日子的本身;如果日子是黯淡難熬的,我感激的是:‘我竟有那么完好的'健康能以承受這一切?!边@樣的話。
或許她研讀過道家的著作,又或許是她生來便有感于相對,用巧思辯解著無奈的生活。
聽聞她近年來罹患腸癌,卻仍能以孫悟空自比:“當(dāng)孫悟空和妖精打架時,如果大叫妖精的名字,妖精便會自卑地逃走。
當(dāng)知道身體的對手是誰,對手也會逃走。”這是怎樣的豁達,讓那些身心俱受限于病痛的人們情何以堪。
張曉風(fēng)的面容也給予我了一種滄桑磨礪之后看遍萬物的灑脫,書卷的沉淀會有一種質(zhì)的改變,和藹而又親近。
她是柔情的。
在徐學(xué)先生為她撰寫的序中不乏有對萬物懷思懷情的句子。
她似乎柔的似水,一點一滴的滲入生活的每處細節(jié),期冀于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編篡自傳,贊美與萬物,專為那些被人所忽視的鳴屈叫冤,卻從沒有無病呻吟,矯揉造作。
那只是一種有感而發(fā)。
她是豪邁的。
在我所讀的這本書中最偏愛的是那篇《杜鵑之箋注》,其他的文章皆好,卻獨獨這篇帶給了我凄烈之感。
從那之后刺目的明紅帶給我的便是一種凄艷與不屈。
張曉風(fēng)專擅于以小見大,可隱于其后的卻是一種大的構(gòu)思。
她能夠用短短百字便從風(fēng)衣寫到了浩瀚的風(fēng),乃至天地,卻又能夠在最后不著痕跡的回到風(fēng)衣,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我無法企及的功力,以至她的自信與遣文造字。
她的文章給予了我她內(nèi)心的縮影。
她文章中的話,有我曾經(jīng)想到過的,也有沒想過的,可她卻一一羅列出來供我們思考,有時候我欽服于她的大方,給予了我許多的收獲。
用她的樂觀,柔情,豪邁乃至包容去接受這個世界如何?這個世界需要禮贊,人生需要希冀,讓這本書成為我的晨曦,帶著無盡的感懷去迎面明天吧。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她用如此多愁善感的筆觸摸著多愁善感的心,寫出如此溫柔多情的美麗句子,讓人體會到一種憂傷著的美麗,平靜。
體會到生命里自然單純的富有和充實。
在她平靜寬厚的的筆端,世間的一切皆有生命都那么美麗的驚人。
曾經(jīng)感嘆,世上單純簡單的幸福很少被世俗所理解所看重并珍惜。
曾經(jīng)被人笑是癡,可在她的書里,總能深深的沉醉在那種相通共鳴的相知里,心里總在不停的說:是啊,就是這樣。
仿佛是失落了許久的心,碎了許久的夢,殘了許久的愛,忽然又被人拾撿了回來,便倍覺珍惜,彌足珍貴。
由此看來歡喜的心皆有同感,心中有愛,便是晴天,便是溫暖。
真的是那句:看書的時候,書上總有綽綽人影,其中有我,我總在那里。
看她的書總似乎是在看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年少時的輕狂驕傲,不諳世事,終隨著年歲的漸長,世事沉浮,性格上的偏激主觀固執(zhí)已逐步消失,慢慢的被平和寬容所融合。
曉風(fēng),你是比春天更美的一種欺騙,比春天更美的一則謊言。
那許多細致優(yōu)雅一氣呵成令人一見傾心的描寫簡直就是神跡呈現(xiàn)。
曉風(fēng),真希望自己也能象你一樣,有一日,也在筆端畫 出云的模樣。
渴望成為你這樣的女子,渴望寫出如你的文字,渴望浮躁的心慢慢歸于寧靜。
樹在。
山在。
大地在。
歲月在。
你在。
我在。
我、你還想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
思想,在有的人看來是在浪費時光。
思想者,大多是苦行僧。
而你,曉風(fēng),卻有著如此美好的愛情和人生,也許是這些美好浸染了你的身心,在你的筆端再現(xiàn)。
也許是你的身心美好,終成就了豐盈圓滿的人生。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九
張曉風(fēng)的
散文
都是很唯美的,里面的
經(jīng)典語錄
就更不用說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張曉風(fēng)散文經(jīng)典語錄唯美,希望你喜歡。
1) 所謂偉人,其實只是在游戲場中忽有所悟的那個孩子。所謂玉,只是在時間的廣場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頭。
2) 人聲嘈雜,人潮洶涌,有誰回顧那曾經(jīng)蠕動的生命,有誰憐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
3) 石榴在桌上滾落出來,渾圓艷紅,微微有些霜溜過的老澀,輕輕一碰就要爆裂。爆裂以后則恍如什么大盜的私囊,里面緊緊裹著密密實實的、閃爍生光的珠寶粒子。
4) 在這個雜亂的世紀能走盡長街,去佇立在一間面包店等面包出爐的一剎那,是一件幸福的事。
5) 想起十六歲那年,站在女子中學(xué)的花園里所感到的眩暈。那年春天,波斯菊開得特別放浪,我站在花園中間,四望皆花,真怕自己會被那些美所擊昏。
6) 只因為太年輕啊,以為只要換一個方式,一切就扭轉(zhuǎn)過來而無憾。
7) 人死了,照西洋的習(xí)慣,某條橫杠的右邊就多了一個數(shù)字。
8) 黃昏的雨落得這樣憂愁,那千萬只柔柔的纖指撫弄著一束看不見的弦索,輕挑慢捻,觸著的總是一片凄涼悲愴。
9) 春花的世界似乎離我漸遠了,那種悠然的歲月也向我揮手作別。而今而后,我只能生活在你的世界里,守著你的搖籃,等待你的學(xué)步,直到你走出我的視線。
11) 愛我更多,好嗎?愛我,不是因為我美好,這世間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愛我不是因為我的智慧,這世間自有數(shù)不清的智者。愛我,只因為我是我,有一點好有一點壞有一點癡的喔,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我,愛我,只因為我們相遇。
12) 在我們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長,秋色就不免出場得晚些。但秋實永遠不會被混淆的——這堅硬明朗的金屬季。讓我們從微涼的松風(fēng)中去任取,讓我們從新刈的草香中去任取。
13) 貼向生活,貼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電鈴可以是詩,讓我們且來從俗。
14) 夜空里,繁星如一春花事,騰騰烈烈,開到盛時,讓人擔(dān)心它簡直自己都不知該如何去了結(jié)。
15) 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義無反顧地擁抱這荒涼的城市。
16) 喝咖啡,在舉杯就口之際,喝的是一點點凝聚成一小盞的亦虛亦實的嗅覺和味覺。放下杯子以后,回味的是一點點窩心的感覺。
17) 紋路其實就是不舍,就是往返迂回,徘徊繾綣,就是把簡單直截的線條說成了曲折動聽的故事。
18) 我想想,有點憾然,我在這世上好像并不打算聽到任何人的名字而跳起來立正站好,如果有,倒也幸福。
19) 長夏,隧道幽幽邃邃,有如長管狀的曼陀羅花,又如生死之間的甬道。
20) 愿意如那一樹楓葉,在晨風(fēng)中舒開我純潔的淺碧,在在夕陽中燃燒我殷切的燦紅。
1) 秋天的陽光像饜食后的花豹,冷冷的坐著。寡欲的陽光啊,不打算攫獲,不打算掠食,那安靜的沉穩(wěn)如修行者的陽光。
2) 似乎是四月,似乎是原野,似乎是蝶翅亂撲的花之谷。
3) 每個作者的每一本書都只該是大漠行腳,每一枚慎重的留模,都是把自己全人作為印章來作的鈐記。但是你要尋找那腳印的主人,她卻正行在千里之外了。
4)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沒有人能看見我的笑容。白色的蘆荻在夜色中點染著涼意——這是深秋了,我們的日子在不知不覺中臨近了。我遂覺得我的心像一張新帆,其中每一個角落都被大風(fēng)吹得那樣飽滿。
5) 原來地球恰似一側(cè)媚的女子,絕不肯直瞪著看太陽,她只用眼角余光斜斜一掃,便享盡太陽的恩寵。
7) 我們只擁有百年光陰。其短促倏忽——照
圣經(jīng)
形容——只如一聲喟然嘆息。
8) 有一天,當(dāng)你走過蔓草荒煙,我便在那里向你輕聲呼喊——以風(fēng)聲,以水響。
9) 皮夾的背面沾著某只可愛動物的血。它雖然觸手柔滑熟韌,卻不免藏著一聲凄厲的哀鳴。
10) 芽嫩已過,花期已過,如今打算來做一枚果,待瓜熟蒂落,愿上天復(fù)容我是一粒核,縱身大化,在心著土處,期待另一度的芽葉。
11) 人們心目中的神明,也無非是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無所不在”的特質(zhì)。
12) 缺憾必須依附于完美,獨存的缺憾豈有美麗可言,天殘地闕,是因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補天的改造的涂痕。
13) 車停處有一家低檐的人家,在籬邊種了好幾棵復(fù)瓣的梔子花,那種柔和的白色是大桶的牛奶里勾上那么一點子蜜。在陽光的烤炙中鑿出一條香味的河。
14) 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一起“過日子”,天地鴻蒙荒涼,我們不能妄想把自己擴充為六合八方的空間,只希望彼此的火燼把屬于兩人的一世時間填滿。
15) 太好的東西像天惠,在心情上我只敢相信自己是“暫借”來觀賞的人,借期一到,必須還給大化,如此一旦相失,才能自寬。
16) 峰回路轉(zhuǎn),時而是左眼讀水,右眼閱山,時而是左眼披覽一頁頁的山,右眼圈點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觀之不盡。
17)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xiàn)在晨窗中了。陽光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18) 幾年前,我在山里說過的一句話容許我再說一遍,作為終響:“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19) 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么過都覺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
20) 那時我小,成天到小池塘邊抓小魚來玩,憂患對我是個似懂非懂的怪獸,它敲門的時候,不歸我應(yīng)門。
21) 生與死,光和暗,愛和苦,原來都這般接近。
22) 茫茫天地,你只死心塌地眷著傘下的那一剎那溫情。湖色千頃,水波是冷的,光陰百代,時間是冷的,然而一把傘,一把紫竹為柄的八十四骨的油紙傘下,有人跟人的聚首,傘下有人世的芳馨,千年修持是一張沒有記憶的空白,而傘下的片刻卻足以傳誦千年。
23) 夢像老狗,把我們不知遺忘何方的東西扒了出來。銜著,放在我們腳前,然后悄悄地,一聲不響地走開。
24) 一個炎熱而憂郁的下午,我沿著人行道走著,在穿梭的人群中,聽自己寂寞的足音。
26) “死亡”不是“意外”,“活著”才是。
27) 車行一路都是山,滿山是寬大的野芋葉,綠得叫人喘不過氣來。山色越來越矜持,秋色越來越透明。車往上升,太陽往下掉,金碧的夕暉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顧卻,不知道該留下來依屬山,還是追上去殉落日。
28) 樹的美麗在于它的翠蓋像一面篩子。天上的星星已經(jīng)夠細粒了,樹卻努力把星光篩得更細,仿若極綿幼的白糖霜,落在你黑黝黝的夢之咖啡里。
29) 一切的優(yōu)美,全在那一片未鑿的天真。
30) 山在,樹在,大地在,我在,你還要一個怎樣更好的世界?
1) 你看到的這篇臺北,充滿形容詞,充滿
成語
,如一紙小學(xué)生寫的文章,努力想把自己寫好,卻看來處處裝模作樣、虛矯夸張。
2) 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無知地在其間雀躍,你曾癡迷地在其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來度日。
3) 人不到山里去,不到水里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4) 美,是有系統(tǒng)的,慎重謹敬的、有脈絡(luò)有緣故的,丑卻草率邋遢,自暴自棄。雖然有時美偽裝得像后者,但其實不然,美的大自在來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素養(yǎng),而非邋遢。
5) 薔薇幾曾有定義,白云何所謂其命運,誰又見過為劈頭迎來的巨石而焦灼的流水?
6) 人生于世,相知有幾?而衣履相親,亦涼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
7) 我們的心敞開,為要迎一直遠方的青鳥,可是撲進來的總是蝙蝠,而我們不肯關(guān)上它,我們?nèi)匀黄诖帏B。
8) 這密雨的初夏,因一室的貝殼而憂愁了,那些多色的軀殼,似乎只宜于回響一首古老的歌,一段被人遺忘的詩。但人聲嘈雜,人潮洶涌,有誰回顧那曾經(jīng)蠕動的生命,有誰憐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
9) 你來到西湖,從疊煙架翠的峨眉到軟紅十丈的人間,人間對你而言是非走一趟不可的嗎?但里湖、外湖、蘇堤、白堤,娘,竟沒有一處可堪容你。
10) 我愿長年地守望你,熟悉你的潮汐變幻,了解你的每一拍波濤。我將嘗試著同時去愛你那憂郁沉靜的藍和純潔明亮的白——甚至風(fēng)雨之夕的灰濁。
11)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12) 起名字,類似向天神呈上一篇禱詞。而禱求,當(dāng)然是求自己缺少的東西。
13) 然后,長大了,不必被點名了,卻迷上旅行。每到山水勝處,總想舉起手來,像那個老是睜著好奇圓眼的孩子,回一聲:“我在?!?BR> 14) 中國臺灣還有另一種悲傷的“西淌河”,那是“老一代移民的西望故鄉(xiāng)而不得歸的淚水”,這河常懸在他們的目眶之下,三寸長,卻長流不息。
15) 風(fēng)雨并肩處,曾是今春看花人。
16) 只因為這世上有河,因此就必須有兩岸,以及兩岸的綠楊堤。我不知我們?yōu)槭裁粗灰?BR> 堅持
要一條河,而竟把自己矗立成兩岸,歲歲年年相向而綠,任地老天荒,我們合力撐住一條河,死命地呵護那千里煙波。
17) 我慢慢走著,我走愛綠之上,我走在綠之間,我走在綠之下。綠在我里,我在綠里。
18) 陽光的酒調(diào)得很淡,卻很醇,淺淺地斟在每一個杯形的小野花里。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君王要舉行野宴?何必把每個角落都布置得這樣豪華雅致呢?讓走過的人都不免自覺寒酸了。
19)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雨季何患?
20) 可憐的浮士德,學(xué)究天人,卻不知道生命是一樁太好的東西,好到你無論選擇什么方式度過,都像是一種浪費。
21) 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原來并不是不可以的!
22) 如果不曾長途渴耗,則水只是水,但旱漠歸來,則一碗涼水頓成為瓊漿。如果不曾挨餓,則飯只是飯,但饑火中燒卻令人把白飯當(dāng)作御膳享受。
23) 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于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采。
24) 女子所愛的是一切好氣象,好情懷,是她自己一寸心頭萬頃清澈的愛意,是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盡的滿腔柔情。
25) 我所挽留不住的,只能任由永恒取回。而我,我是那因為一度擁有貝殼而聆聽了整個海潮音的小孩。
26) 仿佛我是拼圖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塊小形狀,單獨看,毫無意義,及至恰恰嵌在適當(dāng)?shù)臅r空中,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塊。
27) 我望著自己,因汗和血而潮濕的自己,忽然感到十字架并不可怕。髑髏并不可怕,荊棘冠冕并不可怕,古絕并不可怕——如果有對象可以愛,如果有佘光明可以為之奉獻,如果有理想可以前去流血。
28) 沒有那種大喜大悲的滄桑,亦不含那種亦快亦痛的宕跌——但也許這樣更好一點,讓它只是一樁小小的機密,一團悠悠的期待,恰如一疊介于在乎與不在乎之間可發(fā)表亦可不發(fā)表的個人手稿。
29) 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終結(jié)的契約,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
30) 如果我會忘記,那么,就讓能記住的被記住,該遺忘的被遺忘。
張曉風(fēng)經(jīng)典散文集摘抄篇十
事情好像是從那個走廊開始的。
那走廊還算寬,差不多六尺寬,十八尺長,在寸土寸金的臺北似乎早就有資格搖身變?yōu)橐婚g房子了。
但是,我喜歡一條空的走廊。
可是,要"空",也是很奢侈的事,前廊終于淪落彎成堆棧了,堆的東西全是那些年演完戲舍不得丟的大件,譬如說,一張拇指粗的麻繩編的大漁網(wǎng),曾在《武陵人》的開場戲里象征著掙扎郁結(jié)的生活的。
二塊用扭曲的木頭做的坐墩,幾張導(dǎo)演欣賞的白鐵皮,是在《和氏壁》中卞和妻子生產(chǎn)時用來制造扭曲痙攣里效果的……那些東西在舞臺上,在聲光電化所組成的一夕滄桑中當(dāng)然是動人的,但堆在一所公寓四樓的前廊上卻猥瑣骯臟,令人一進門就為之氣短。
事情的另外一個起因是由于家里發(fā)生了一件災(zāi)禍,那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書災(zāi)"。兩個人都愛書,偏偏所學(xué)的又不同行,于是各人買各人的。原有的書柜放不下,弄得滿坑滿谷,舉步維艱,可恨的是,下次上街,一時興奮,又忘情的肩馱手抱的成堆的買了回來。
當(dāng)然,說來書也有一重好處,那時新婚,租了個舊式的榻榻米房子,前院一棵短榕樹,屋后一片猛開的珊瑚藤,在樹與藤之間的十坪空間我們也不覺其小,如果不是被左牽右絆弄得人跌跌撞撞的書堆逼急了,我們不會狗急跳墻想到去買房子。
不料這一買了房子,數(shù)年之間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糊里糊涂的有了"百萬身價"了,邱永漢說"貧者因書而富",在我家倒是真有這么回事,只是說得正確點,應(yīng)該是"貧者因想買房子當(dāng)書柜而富"。
若干年后,我們陸續(xù)添了些書架。
又若干年后,我把屬于我的書,一舉搬到學(xué)校的研究室里,逢人就說,我已經(jīng)安排了"書的小公館"。書本經(jīng)過這番大移民倒也相安了一段時候。但又過了若干年,仍然"書口膨脹",我想來想去,打算把一面九尺高,二十尺長的墻完全做成書墻。
那時剛放暑假,我打算要好好玩上一票,生平?jīng)]有學(xué)過室內(nèi)裝演,但隱隱約約只覺得自己會喜歡上這件事。原來的計劃只是整理前廊,并做個頂天立地的書櫥,但沒想到計劃愈扯愈大。"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為"?終于決定全屋子大翻修。
天熱得要命,我深夜靜坐,像入定的老僧,把整個房子思前想后參悟一番,一時之間,屋子的前世此世和來世都來到眼前,于是我無師自通的想好了步驟,第一,我要親自到全臺北市去找材料,這些年來我已經(jīng)愈來愈佩服"純構(gòu)想"了,如果市面上沒有某種材料,設(shè)計圖的構(gòu)想就不成立。
我先去找磁磚,有了地的顏色比較好決定房間的色調(diào),磁磚真是漂亮的東西——雖然也有讓人惡心想吐的那種。我選了磚紅色的窯變小方磚鋪前廊,窯變磚看來像烤得特別焦跪香滋的小餅,每一條紋路都仿佛火的圖案,廚房鋪土黃,浴室則鋪深藍的羅馬磁磚,為了省錢算準了數(shù)目只買二十七塊。
二個禮拜把全臺北的磁磚看了個飽,又交了些不生不熟的賣磁磚的朋友,我覺得無限得意。
廚房流理臺的估價單出來了,光是不銹鋼廚具竟要七八萬,我嚇呆了,我才不買那玩意,我自有辦法解決。
到建國南路的舊料行去,那里原是我平日常去的地方,不買什么,只是為了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去看看那些舊木料、檜木、杉木、香杉……靜靜地躺在陽光下、蔓草間。那天下午我駕輕就熟的去買了一條八尺長的舊杉木,只花三十塊錢,原想坐計程車回家,不料木料太長,放不進,我就扛著它在夕陽時分走到信義路去搭公車,姿勢頗像一個扛槍的小兵。
回到家把木頭刷上透明漆,紋理斑節(jié)像雕塑似的全顯出來了,真是好看。我請工人把木頭釘在墻上,木頭上又釘些粗鐵釘,(那種釘有手指粗,還帶一個九十度的鉤,我在重慶北路買到的,據(jù)說原來是釘鐵軌用的)水壺、水罐、平底鍋就掛在上面,頗有點美國殖民地時期的風(fēng)味。
其實,白亮的水壺,以及高雄船上賣出來的大肚水罐都是極漂亮的東西,花七八萬塊買不銹鋼廚具來把它們藏起來太可惜了。我甚至覺得一只平底鍋跟一個花缽是一樣亮眼的東西,大可不必藏拙。
我決定在瓦斯?fàn)t下面做一個假的老式炬,我拒絕不了老灶的誘惑。小時候讀過劉大白的詩,寫村婦的臉被灶火映紅的動人景象,不知道是不是那首詩作怪,我竟然真的傻里傻氣的滿臺北去找生鐵鑄的灶門。有人說某個鐵工廠有,有人說鶯歌有,有人說后車站有,有人說萬華有……我不管消息來源可靠不可靠,竟認真的一家一家的去問。
三十年,把一個小女孩走成一個婦人,雙連,仍是熙熙攘攘的雙連。而此刻走著走著,竟魔術(shù)似的,又把一個婦人走回為一個小女孩。
天真熱,我一路走著,有點忘記自己是出來買灶門的了,猛然一驚,趕緊再走,灶門一定要買到,不然就做不成灶了。
"灶門是什么?"一個年輕的伙計聽了我的話高聲的問他的老頭家。
我繼續(xù)往前走,那家伙大概是太年輕了。
"你跟我到后面?zhèn)}庫去看看。"終于有一位老頭答應(yīng)我去翻庫存舊貨。
"唉喲,"他嘮嘮叨叨地問著,"臺北市哪有人用灶門,你是怎么會想到用灶門的?"天,真給他翻到了!價錢他已經(jīng)不記得了,又在灰塵中去翻一本陳年帳簿。
我興沖沖的把灶門交給泥水工人去安裝,他們一直不相信這東西還沒有絕跡。
灶門里頭當(dāng)然沒有燒得嗶剝的木柴,但是我也物盡其用的放了些瓶瓶罐罐在肚子里。
不知道在臺北市萬千公寓里,有沒有哪個廚房里有一個"假灶"的,我覺得在廚房里自苦了這么多年,用一個棕紅色磁磚砌的假灶來慰勞自己一下,是一件言之成理的事。自從有了這個灶,丈夫總把廚房當(dāng)作觀賞勝地引朋友來看,有些人竟以為我真的有一個灶,我也不去說破它。
而醫(yī)院,此刻是廢墟,我想到那湮遠的生老病死……
忽然,我低下頭來,不得了,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被工人拆散的木雕了,我趴在地上仔細一看,禁不住怦然心動,這樣美麗!一幅松鼠葡萄,當(dāng)下連忙抱了一堆回家。等天色薄暮了,才把訓(xùn)練尚未有素而臉皮猶薄的丈夫拉來,第二次的行動內(nèi)容是拔了一些黃金葛,并且扛了一些鄉(xiāng)下人坐的那種條凳,浩浩蕩蕩而歸。
那種舊式的連綿的木雕有些破裂,我們用強力膠膠好,掛在前廊,又另外花四十元買了在舊料行草叢里翻出來的一塊棕色的屋角瓦,也掛在墻上,興致一時弄得愈來愈高,把別人送的一些極漂亮的裝潢參考書都傲氣十足的一起推開,那種書看來是人為占地兩英畝的房子設(shè)計的,跟我們沒有關(guān)系,我對自己愈來愈有自信了。
我又在鄰巷看中了一個陶甕,想去"騙"來。
我走到那家人門口,向那老太婆買了一盆一百塊錢的植物,她是個"業(yè)余園藝家",常在些破桶爛缸里種些亂七八糟的花草,偶然也有人跟她買,她的要價不便宜,但我毫不猶豫的付了錢,然后假裝漫不經(jīng)心的指著陶甕說:
"把那個附送給我好不好?"
"哦,從前做酒的,好多年不做了,你要就拿去吧!"
我高興的快要笑出來,牛刀小試,原來我也如此善詐,她以為我是嫌盆栽的花盆太小,要移植到陶甕里去。那老太婆向來很計較,如果讓她知道我愛上那只陶甕,她非猛敲一記不可。
陶甕雖然只有尺許高容量卻驚人,過年的時候,我把向推車鄉(xiāng)下人買來的大白菜和蘿卜全塞進去,隱隱覺得有一種沉墜墜喜孜孜的北方農(nóng)家地窖子里的年景。
過年的時候存放陽明山橘子的是一口小水缸,那缸也是撿來的,巷了里拆違章建筑的時候,原主人不要的。缸平日放我想看而一時來不及看的報紙。
我們在桶店里買了兩個木桶,上面還有竹制的箍子,大的那只裝米,小的那只裝糖,我用茶褐色的桶子的杉木料涂得舊兮兮的,放在廚房里。
婆婆有一只黑箱子,又老又笨,四面包著鐵角,婆婆說要丟掉,我卻喜歡它那副笨樣子,要了來,當(dāng)起成室的茶幾。
箱子里面是一家人的小箱子,我一直迷信著"每個孩子都是伴著一只小箱子長大的",一只蟬殼,一張蝴蝶書箋,一個繭,一塊石頭,那樣瑣瑣碎碎的一只小盒子的牽掛。然后,人長大了,盒子也大了,一口鍋,一根針,一張書桌,一面容過二個人三個人四個人的鏡子……有一天才發(fā)現(xiàn)箱子大成了房子,男孩女孩大成了男人女人,那個盒子就是家了。
我曾在彰化買過五個磬,由大到小一路排下去,現(xiàn)在也拿來放在書架上,每次累了,我就依次去敲一下,一時竟有點"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的錯覺。
我一直沒發(fā)現(xiàn)玩房子竟是這么好玩的,不知道別人看來,像不像在辦"家家酒"?原來不搞壁紙,不搞地毯也是可以室內(nèi)設(shè)計。
我第一次一個人到澎湖去的時候,曾驚訝的站在一家小店門口。
"那是什么?"
"鯨魚的脊椎骨,另外那個像長刀的是鯨魚的肋骨。"
"怎么會有鯨魚的骨頭的?"
"有一條鯨魚,沖到岸上來,不知怎么死了,后來海水沖刷了不知多少年,只剩下白骨了,有人發(fā)現(xiàn),撿了來,放在這里賣,要是剛死的鯨魚,骨頭里全是油,那里能碰!"
"脊椎骨一截多少錢?"
"大的一截六百。"
我買了個最大的來,那樣巨大的脊椎節(jié),分三個方向放射開來,有些生物是死得只剩骨頭也還是很尊嚴高貴的。
我第二次去澎湖的時候,在市場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居然看到了一截致密的竹根牛軛,喜歡得不得了,我一向以為只有木料才可以做軛,沒想到澎湖的牛拉竹軛。
"你買這個干什么?"
雖然我也跟別人一樣付一百八十元,可是老板非常不以為然。我想告訴他,有一本書,叫《圣經(jīng)》,其中馬太福音里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你們應(yīng)當(dāng)負我的軛,學(xué)我的樣式。"
我又想說:
"負軛犁田的,豈只是牛,我們也得各自負起軛來,低著頭,慢慢的走一段艱辛悠長的路。"
但我什么也沒有說,只一路接受些并無惡意的怪笑,把那幅軛和丈夫兩人背回臺北來。
對于擺設(shè)品,我喜歡詩中"無一字無來歷"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喜歡有故事有出身的東西。
而現(xiàn)在,魚骨在客廳茶幾上,像一座有宗教意味的香爐。軛在高墻上掛著,像一枚"受苦者的圖騰"。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東西,我魂思夢思,卻弄不到手,那就是石磨,太重了,沒有緣,只好算了。
丈夫途經(jīng)中部鄉(xiāng)下買了二把秫秸掃把,算是對此番天翻地覆的整屋事件(作業(yè)的確從天花板弄到地板)的唯一貢獻。我把它分別釘在墻上,權(quán)且當(dāng)作畫。帚加女就是"婦",想到自己做了半生的執(zhí)帚人,心里漸了浮起一段話,托人去問臺靜農(nóng)先生可不可以寫,臺先生也答應(yīng)了,那段話是這樣的:
"杜康以秫造酒,余則制帚,(指秸掃為取秫造酒后的余物)酒令天下獨,帚令一古清,吾欲傾東海洗乾坤,以天下為一灑掃也。"
我時而對壁發(fā)呆,不知怎么搞的,有時竟覺得臺先生的書法已經(jīng)懸在那里了,甚至,連我一直想在臥房門口掛的"有巢"和廚房里掛"燧人"斗方,也恍惚一并寫好懸在那里了——,雖然我還遲遲沒去拜望書法家。
九月開學(xué),我室內(nèi)設(shè)計的狂熱慢慢冷了,但我一直記得,那個暑假我玩房子玩得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