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匯總16篇)

字號: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故事書,它給了我很多思考人生的機會。那么我們在寫讀后感時需要關(guān)注哪些要素和技巧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準備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它們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作品,從文學經(jīng)典到影視大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啟發(fā)。隨著閱讀的深入,你將會有更多的收獲和感悟?,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彩的讀后感吧!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一
    《基地》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額,我也不大清楚…作者可是大大有名,叫艾薩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是他的機器人三大定律(這個很牛的)。我也說大不來。
    基地則是說寫的銀河系歷史,是科幻小說。里邊有個很牛的理論,叫心理史學,一個很牛的數(shù)學家,他發(fā)明了這個東西,通過這個,他可以預(yù)測銀河系的未來。并知道了盛極一時的銀河帝國將會衰亡,并將由此度過長大三萬年的黑暗時間,為了將這個時間縮短到1000年,他組織了一群科學家,在銀河系的邊緣地方――端點星成立了一個叫基地的組織,為了對抗的銀河衰亡而戰(zhàn)斗著。
    基地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整本書由5個中短篇組成。看完這本書花了我兩個下午,也因為時間比較倉促,可能還有很多地方?jīng)]了解到。第一次只看到前2個故事,到今天花了一下午,到最后差點看不完,就看快了些?,F(xiàn)在有內(nèi)容都幾乎不記得了。
    書里有3個牛人,第一個就是數(shù)學家謝頓,創(chuàng)立了心理史學,可以預(yù)測未來。成立了基地。第二個就是端點星也就是基地的第一任市長,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對基地虎視眈眈的四國,而且用宗教傳播科學??刂屏酥車膰摇5谌齻€人是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終卻當上了基地的市長,并用商業(yè)戰(zhàn)敗了最后的敵人,本部書就結(jié)束了。
    書是寫與196幾年的,所謂的科幻是那個時候的科技,其實還是差了很多,至少還沒有計算機,不過這并不能掩蓋這本書的精彩,可預(yù)測未來的心理史學,雖說在現(xiàn)世不可能成立,但仍十分出彩,利用宗教傳播科學,控制國家,這段是本部書看的最爽的部分,哈定這個人在書中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之后的候洛在宗教無法控制的情況下,解決了第三次“謝頓危機”。商業(yè)打敗了武力。
    記錄一句話:最后使用武力的都是無能者。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二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大師,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大師之一,機器人小說大師,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提出者,等等,說不完。
    我這人也不是什么瘋狂的科幻迷,只是幼稚地以為我這種理工科學生如果喜歡文學的話,首先必然是科幻作品??催^的科幻并不多,《基地》三部曲卻看了兩遍。第一遍在美國,借了圖書館的英文版本,當時就看得很爽。當時以為自己完全看懂了,可當我第二次看中文版本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當初的很多印象并沒有在書中找到。語言啊,還是限制我們欣賞世界優(yōu)秀作品的一大障礙。
    回到小說本身,我不想說太多,幾點印象。
    一,阿西莫夫的代表作,科幻經(jīng)典里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到已經(jīng)超越了科幻的范疇,成為一部描述人類歷史向未來的投射的巨著。所有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的共性是超越文學形式的限制而成功的描述人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地》值得任何品位、任何對人有興趣的人閱讀,而且一定會被其一針見血的睿智所折服。
    二,《基地》三部曲并不是特別長篇的小說,三本加起來也不比一本很厚的長篇小說更多??勺髡邊s能夠極其精辟地又全面地向我們展示了人類一段一千年(其實只有四百多年)的宏偉的發(fā)展史。沒有多余的廢話,只有精煉、簡潔卻到位的描寫。盡量精簡對科技部分的描寫,沒有任何賣弄炫耀的地方。所以讀起來非常順暢,即便是英文的版本我也是花了幾天時間一口氣讀完的。讀完后大呼過癮。
    三,學術(shù)大師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這是中文譯本的翻譯,我倒覺得翻譯成歷史心理學更準確一點)是作者一個極其精彩的創(chuàng)造。itissoamazing!太喜歡這個概念了。用高深的數(shù)學和統(tǒng)計的方法描述并預(yù)測一個由很多人構(gòu)成的群體的心理和行為。有點類似與社會心理學,卻又完全不一樣,因為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嚴謹?shù)臄?shù)學理論基礎(chǔ)之上的。
    a,要想成功的.實現(xiàn)預(yù)測,對象必須是一個由很多人構(gòu)成的群體,該學科不能預(yù)測一個隨機性極高的個人的行為,而只能針對群體。人的數(shù)目越多,準確性越高。如果有超過一個星球上的人的群體的話,則可以極精確的預(yù)測,比如謝頓就可以預(yù)測整個銀河系在未來超過3萬年的時間內(nèi)發(fā)展的進程,準確度大道90%以上。
    b,被預(yù)測的群體不可以知道心理史學對他們的預(yù)測是什么內(nèi)容,否則就會因此而產(chǎn)生對應(yīng)的心理變化,歷史的進程就會出現(xiàn)偏差。而實際上正是利用這一點,謝頓通過對全部人類的心理的小而微妙的影響,實現(xiàn)了徹底改變?nèi)祟惷\的偉大理想——在他死后一千年的歷史。
    c,心理史學理論最基本的假設(shè)之一就是人類對于各種刺激的反應(yīng)恒定不變。換句話說,人性是永遠不變的。所以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一遍一遍不斷重復的歷史,盡管形式、方式上會有變化,盡管技術(shù)不斷更新迭代,但是人性永遠不變,人類的進程無法阻擋。
    也許這些概念對很多人來說都太無聊了,可我卻覺得這是值得為之興奮的東西。這和我從事的投資職業(yè)也有關(guān)系。交易行為正是一個虧損和賺錢不斷重復,人性不斷重復的地方;是一個個體行為高度隨機而群體行為非常具有預(yù)測性的場所;也是一個存在無窮正負反饋的地方,就是說任何已知的預(yù)測都會高效地作用于交易群體的心理,而導致預(yù)測結(jié)果必然不能完整實現(xiàn)。所以如果謝頓能把他的理論應(yīng)用在證券市場的話,他可以成為藐視一切股神的股神!想想這個idea就讓人興奮啊,這也是我一直夢想的理想境界。雖然是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是即便只是能夠粗略的懂掌握心理史學的一點皮毛,就已經(jīng)能夠笑傲江湖了。
    四,《基地》三部曲之后,作者又前前后后寫了8部相關(guān)作品,完成了一個11冊了系列。我頓時感到無語了。新增的內(nèi)容估計是基于《基地》的成功之后應(yīng)多多少少有“應(yīng)讀者要求”補充的意思吧,還引入了和機器人的感情故事,總之和原三部曲有所不同。8本,是一個很有分量的閱讀量。等我醞釀好了情緒再開始新的探索吧。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三
    在整個《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大約描述了30個左右的星際文明。這些文明,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我們忽略科技的因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表面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現(xiàn)實基礎(chǔ)仍然是1940年代的世界各國,只是在星際文明這個大背景下,阿西莫夫從藝術(shù)的角度對文明的特質(zhì)進行了濃縮、提煉和極端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地》系列中創(chuàng)造岀來形形色色的星際文明,猶如《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小人國、女兒國、犬封國、聶耳國一樣,可以當成一本奇異游記來看。
    在三十多個星際文明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蓋婭和索拉利文明,它們一個極度統(tǒng)一,一個極度自由,基本上就是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兩個極端。蓋婭文明的進化使得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在內(nèi)的整個星球可以通過意識連結(jié)成一個整體,所有的意識都可以實現(xiàn)共享;每個個體既是個體,更是共體,以集體意志為意志;在離開母星體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后,個體仍然可以接受整體的意識和意志,從而實現(xiàn)極度的統(tǒng)一。
    索拉利文明展現(xiàn)的則是極度的自由:在一個三倍于地球面積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幾千索拉利人的成熟體,他們的肉體進化出一種命名為“轉(zhuǎn)換葉突”的能量轉(zhuǎn)換器,一個個體所轉(zhuǎn)換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萬的機器人用于管理領(lǐng)地事物;他們信奉“他人即是地獄”,就算同類也互不來往,大事以電波形式協(xié)商;極度的向往自由讓他們甘于居住于地表之下,而且不謀求任何形式的擴張;為了盡最大可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他們甚至進化出雌雄同體,真正實現(xiàn)了絕對的自由。
    在《基地》系列最后一本《基地與地球》中,阿西莫夫設(shè)計各種場景和反復討論,似乎是試圖說服讀者(或者是他自己),蓋婭文明的組織形式雖然和人類對自由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馳,卻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最后,他還專門設(shè)計了一個場景,通過號稱擁有“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天賦的崔維茲選擇用蓋婭或者索拉利為藍本建立人類新秩序,結(jié)果他選擇了極度統(tǒng)一的蓋婭模式,其原因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宇宙侵略中,我們需要統(tǒng)一意志!
    也許,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史學”以及崔維茲,來對自己關(guān)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索做出一個結(jié)論。如果考慮到1940年代歐美各國最大的現(xiàn)實就是全人類聯(lián)合起來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極度的集中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如果阿西莫夫能一直生活到今天,他會怎么設(shè)計這個科幻寓言的結(jié)局,這倒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四
    我這人也不是什么瘋狂的科幻迷,只是幼稚地以為我這種理工科學生如果喜歡文學的話,首先必然是科幻作品。看過的科幻并不多,《基地》三部曲卻看了兩遍。第一遍在美國,借了圖書館的英文版本,當時就看得很爽。當時以為自己完全看懂了,可當我第二次看中文版本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當初的很多印象并沒有在書中找到。語言啊,還是限制我們欣賞世界優(yōu)秀作品的一大障礙。
    回到小說本身,我不想說太多,幾點印象。
    一,阿西莫夫的代表作,科幻經(jīng)典里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到已經(jīng)超越了科幻的范疇,成為一部描述人類歷史向未來的投射的巨著。所有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的共性是超越文學形式的限制而成功的描述人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地》值得任何品位、任何對人有興趣的人閱讀,而且一定會被其一針見血的睿智所折服。
    二,《基地》三部曲并不是特別長篇的小說,三本加起來也不比一本很厚的長篇小說更多??勺髡邊s能夠極其精辟地又全面地向我們展示了人類一段一千年(其實只有四百多年)的宏偉的發(fā)展史。沒有多余的廢話,只有精煉、簡潔卻到位的描寫。盡量精簡對科技部分的描寫,沒有任何賣弄炫耀的地方。所以讀起來非常順暢,即便是英文的版本我也是花了幾天時間一口氣讀完的。讀完后大呼過癮。
    三,學術(shù)大師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這是中文譯本的翻譯,我倒覺得翻譯成歷史心理學更準確一點)是作者一個極其精彩的創(chuàng)造。itissoamazing!太喜歡這個概念了。用高深的數(shù)學和統(tǒng)計的方法描述并預(yù)測一個由很多人構(gòu)成的群體的心理和行為。有點類似與社會心理學,卻又完全不一樣,因為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嚴謹?shù)臄?shù)學理論基礎(chǔ)之上的。
    a,要想成功的實現(xiàn)預(yù)測,對象必須是一個由很多人構(gòu)成的群體,該學科不能預(yù)測一個隨機性極高的個人的行為,而只能針對群體。人的數(shù)目越多,準確性越高。如果有超過一個星球上的人的群體的話,則可以極精確的預(yù)測,比如謝頓就可以預(yù)測整個銀河系在未來超過3萬年的時間內(nèi)發(fā)展的進程,準確度大道90%以上。
    b,被預(yù)測的群體不可以知道心理史學對他們的預(yù)測是什么內(nèi)容,否則就會因此而產(chǎn)生對應(yīng)的`心理變化,歷史的進程就會出現(xiàn)偏差。而實際上正是利用這一點,謝頓通過對全部人類的心理的小而微妙的影響,實現(xiàn)了徹底改變?nèi)祟惷\的偉大理想——在他死后一千年的歷史。
    c,心理史學理論最基本的假設(shè)之一就是人類對于各種刺激的反應(yīng)恒定不變。換句話說,人性是永遠不變的。所以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一遍一遍不斷重復的歷史,盡管形式、方式上會有變化,盡管技術(shù)不斷更新迭代,但是人性永遠不變,人類的進程無法阻擋。
    也許這些概念對很多人來說都太無聊了,可我卻覺得這是值得為之興奮的東西。這和我從事的投資職業(yè)也有關(guān)系。交易行為正是一個虧損和賺錢不斷重復,人性不斷重復的地方;是一個個體行為高度隨機而群體行為非常具有預(yù)測性的場所;也是一個存在無窮正負反饋的地方,就是說任何已知的預(yù)測都會高效地作用于交易群體的心理,而導致預(yù)測結(jié)果必然不能完整實現(xiàn)。所以如果謝頓能把他的理論應(yīng)用在證券市場的話,他可以成為藐視一切股神的股神!想想這個idea就讓人興奮啊,這也是我一直夢想的理想境界。雖然是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是即便只是能夠粗略的懂掌握心理史學的一點皮毛,就已經(jīng)能夠笑傲江湖了。
    四,《基地》三部曲之后,作者又前前后后寫了8部相關(guān)作品,完成了一個11冊了系列。我頓時感到無語了。新增的內(nèi)容估計是基于《基地》的成功之后應(yīng)多多少少有“應(yīng)讀者要求”補充的意思吧,還引入了和機器人的感情故事,總之和原三部曲有所不同。8本,是一個很有分量的閱讀量。等我醞釀好了情緒再開始新的探索吧。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五
    整部小說感覺像是總分總,第一部和最后一部的風格很像,謝頓和崔維茲都是為了自身的目標,四處游歷,許是細節(jié)的角度從個人的旅行入手。而中間的幾部分都是落筆于基地大環(huán)境發(fā)展,社會變遷。
    覺得最精彩的部分還是中間的第一基地、第二基地面對各種危機的奮斗,場面恢弘,解決之道又極富寓意。而第二基地和騾斗,掩飾自身存在這兩部更是斗智斗勇,讓我大呼科幻還可以寫成像武俠小說,別樣的觀感。
    關(guān)于心理史學:
    如果真的能預(yù)測未來,那么謝頓說是1w年的混亂狀態(tài),但是改進以后就是1000年,那他之前的預(yù)測就不準了,有種悖論的味道在里面。當然,可以這么理解,因為1w年是沒有將心理史學這小部分人的因素考慮進去。
    另一個感受,任何保佑都無謂的,唯有自己自求多福。
    比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六
    1941年,21歲的阿西莫夫想出了一個嶄新的科幻點子:撰寫一部發(fā)生于未來的歷史小說,描述“星河帝國”衰落的始末。然后,他在整個40年代,總共為基地系列寫了八個故事,后來都歸入《基地》三部曲。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直至統(tǒng)一整個銀河,發(fā)展成為一個統(tǒng)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shù)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銀河帝國。帝國建國后的12020年,一個剛滿32歲的年輕數(shù)學家哈里·謝頓開創(chuàng)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shù)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謝頓運用“心理史學”,推論出“銀河帝國”會很快滅亡,之后會有長達20000年的“黑暗期”。為了人類的未來,為了縮短這個“黑暗期”,謝頓在其有生之年分別在兩個地方建立了兩個有著各自任務(wù)的“基地”,作為以后“第二銀河帝國”的種子。大約150萬字的《基地》系列故事就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
    我從去年底開始,陸陸續(xù)續(xù)花了一個季度的時間,看完整個《基地》系列。在我看來,這部著作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不可取代性:
    一是其表現(xiàn)出來的深邃的歷史眼光。
    謝頓是一名數(shù)學家,卻跨界以統(tǒng)計、分析、預(yù)測為手段,介入歷史、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并創(chuàng)建了一套名為“心理史學”的數(shù)學工具去分析人類的未來。
    謝頓認為,人類個體的行為是無法預(yù)測的,但是人類群體的行為是可以通過某種數(shù)學方法分析出來的。而成功的分析必須依賴于兩個必須的條件:分析的對象數(shù)量必須非常龐大,以盡量減少個人行為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被分析的對象必須不知道這個分析的計劃,否則會多少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發(fā)展。
    “歷史從不創(chuàng)新,只是一再重復”。如果可以觀其大略,而不計其余,人類的歷史是有跡可循的,這一點,我個人是深表贊同的。
    二是關(guān)于機器人的一些思考。
    在阿西莫夫的世界里,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感情是極其復雜的。沒有機器人的幫助,人類不可能沖出地球,建立起橫跨十萬光年的大帝國。機器人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人類的對立面,導致第一次星際擴張失敗,地球本體毀滅。經(jīng)過漫長的斗爭,人類消滅所有機器人,才得以建立“銀河帝國”,并使機器人成為人類歷史的一個禁忌,提都不能提及。
    然而,最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直默默守護“銀河帝國”到最后時刻,并推動“心理史學”計劃順利實施,保存人類復興希望的,確保人類縮短“黑暗期”盡快進入全新復興的,又恰恰是一個機器人:使用年限達到20000年、功能極其完備、近乎無所不能的機·丹尼爾·奧利瓦。
    《基地》試圖說明:機器人技術(shù)不發(fā)展,則人類沒有辦法挑戰(zhàn)浩瀚宇宙;機器人技術(shù)過于發(fā)展,則必然走上挑戰(zhàn)人類的道路,這是1940年代的阿西莫夫就認識到的一個兩難命題。正是這種矛盾的心理,促使阿西莫夫在另外一個系列《我,機器人》中首度提出“機器人三大定律”,并沿用至今,“機器人學”這個名詞也因此在人類歷史上首度亮相。
    三是隱藏在科幻背后關(guān)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考。
    在整個《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大約描述了30個左右的星際文明。這些文明,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我們忽略科技的因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表面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現(xiàn)實基礎(chǔ)仍然是1940年代的世界各國,只是在星際文明這個大背景下,阿西莫夫從藝術(shù)的角度對文明的特質(zhì)進行了濃縮、提煉和極端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地》系列中創(chuàng)造岀來形形色色的星際文明,猶如《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小人國、女兒國、犬封國、聶耳國一樣,可以當成一本奇異游記來看。
    在三十多個星際文明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蓋婭和索拉利文明,它們一個極度統(tǒng)一,一個極度自由,基本上就是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兩個極端。蓋婭文明的進化使得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在內(nèi)的整個星球可以通過意識連結(jié)成一個整體,所有的意識都可以實現(xiàn)共享;每個個體既是個體,更是共體,以集體意志為意志;在離開母星體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后,個體仍然可以接受整體的意識和意志,從而實現(xiàn)極度的統(tǒng)一。
    索拉利文明展現(xiàn)的則是極度的自由:在一個三倍于地球面積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幾千索拉利人的成熟體,他們的肉體進化出一種命名為“轉(zhuǎn)換葉突”的能量轉(zhuǎn)換器,一個個體所轉(zhuǎn)換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萬的機器人用于管理領(lǐng)地事物;他們信奉“他人即是地獄”,就算同類也互不來往,大事以電波形式協(xié)商;極度的向往自由讓他們甘于居住于地表之下,而且不謀求任何形式的擴張;為了盡最大可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他們甚至進化出雌雄同體,真正實現(xiàn)了絕對的自由。
    在《基地》系列最后一本《基地與地球》中,阿西莫夫設(shè)計各種場景和反復討論,似乎是試圖說服讀者(或者是他自己),蓋婭文明的組織形式雖然和人類對自由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馳,卻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最后,他還專門設(shè)計了一個場景,通過號稱擁有“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天賦的崔維茲選擇用蓋婭或者索拉利為藍本建立人類新秩序,結(jié)果他選擇了極度統(tǒng)一的蓋婭模式,其原因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宇宙侵略中,我們需要統(tǒng)一意志!
    也許,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史學”以及崔維茲,來對自己關(guān)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索做出一個結(jié)論。如果考慮到1940年代歐美各國最大的現(xiàn)實就是全人類聯(lián)合起來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極度的集中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如果阿西莫夫能一直生活到今天,他會怎么設(shè)計這個科幻寓言的結(jié)局,這倒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七
    終于,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利用上下班、等車、等時間在喜馬拉雅將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聽完了,震撼于作者巧妙的構(gòu)思、宏大的敘事,以及超前的科學思想和意識。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說。
    一、心理史學。
    當初一開始能夠?qū)ⅰ痘亍仿犗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開篇介紹的“心理史學”。這是一個什么鬼呢?這是一套統(tǒng)計學理論,就像是統(tǒng)計物理,只不過它的應(yīng)用對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觀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換句話說,心理史學可以抓住大量人類進行互動的宏觀規(guī)律。這聽起來好像非常不靠譜,但是書中卻假設(shè),他的發(fā)現(xiàn)者哈里。謝頓不僅為心理史學建立了精確的數(shù)學方程,而且還利用理論構(gòu)造了一個龐大的謝頓計劃,即在銀河系的邊緣——端點星建立了一個基地以抵抗銀河帝國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并以此為原點,蓬勃發(fā)展出一個全新的帝國。于是,所有的歷史演進全部按照謝頓計劃運行下去。
    作為系統(tǒng)科學的從業(yè)者,我當然知道心理史學是什么玩意兒。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人類行為動力學嗎?現(xiàn)在,隨著大數(shù)據(jù)的累積,人們已然可以做到為人類群體行為寫出精確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輻射模型可以精確預(yù)測兩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從1940年開始寫《基地》小說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二、騾與第二基地。
    就在我感到略有厭煩和困惑的時候,小說突然來了一個變奏,出現(xiàn)了騾這個怪物。騾是個什么東東?他是天地造化生出來的一個變種——基因突變體。這個家伙有一種超強的能力——能夠讀取、改寫他人的心靈,從而用心靈的力量來操控整個世界。騾的出現(xiàn)第一次讓謝頓的預(yù)言失敗了。
    更有意思的是,騾將基地攻陷了,謝頓計劃這就完全泡湯了。但是,一小批人開始另一套拯救計劃,這就是第二基地。據(jù)說,在當年謝頓建立基地的時候,不是建立了一個,而是建立了兩個,一個精于物理科學,另一個卻精于心理科學。事實上,端點星第一基地上的人們根本就不懂心理史學,他們只是謝頓計劃的執(zhí)行者,而真正的心理史學在第二基地,這幫人是心靈力學的高手。
    到此為止,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阿西莫夫?qū)⑦@套理論命名為心理史學,而不是什么人類行為統(tǒng)計學,或社會力學之類的。原來,這個心理二字埋伏著第二基地的伏筆。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了現(xiàn)在的量子認知科學的研究,我咋感覺未來的量子認知就是心理史學呢。
    于是,第二基地的隱君子們和騾之間展開了一場頗為激烈,而且爾虞我詐的心理戰(zhàn)爭。誰說西方人不擅長勾心斗角的?讀一讀第二基地與騾這段,你就會發(fā)現(xiàn)阿西莫夫如果從政必然也是玩弄權(quán)術(shù)的高手。
    然而,最最讓我大跌眼鏡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謝頓計劃其實壓根就不是什么預(yù)測,而是一套控制手段。第二基地的心理大師們可以像騾一樣操控人們的心靈,從而通過在關(guān)鍵時刻影響關(guān)鍵人物而保證了第一基地的發(fā)展可以按照謝頓計劃完滿地進行下去。
    原來如此,謝頓計劃壓根就不是什么計劃,而是一套控制手段,心理史學也不是什么單純的動力學,而是一種控制理論。這類似于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怪不得,當?shù)谝换氐挠凶R之士們了解到此事以后都要拼了命地和第二基地人死磕呢。
    謝頓與機器人。
    我的第二個疑問是,為什么謝頓那么厲害,能憑空創(chuàng)造心理史學和謝頓計劃。阿西莫夫好像了解我內(nèi)心一樣,于是他在基地三部曲之后,又寫了一個基地前傳,專門為我們講述科學家謝頓的故事。
    原來年輕的謝頓也很挫,是一個鄉(xiāng)巴佬數(shù)學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玩數(shù)學游戲搞出了一套謝頓方程,但他自己卻并不相信這些。然而,比較悲催的是,當時的政治人物們卻很感興趣,因為他們想借心理史學來玩后來謝頓自己玩的這套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
    就在謝頓百般困惑,躲避事實的過程的時候,一位特別特別牛的朋友出現(xiàn)了,這就是浮名。這家伙不僅在各個地方都有一批跟隨他的死黨,而且還能起到心靈導師的作用,促使謝頓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波折之后終于全身心投入到了心理史學的研究過程中。
    最后,他的朋友浮名幫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wù)。因為,這個家伙居然是一個老妖精,是一個機器人,居然已經(jīng)活了大概2萬多歲了。而且他記憶超強,他的頭腦中包含了大數(shù)據(jù)。于是,在老妖精的幫助下,謝頓終于突破了障礙,建立了心理史學,并成功構(gòu)思出基地的解決方案。在這里,小說提到了那個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而且居然還補充了一個第零定律。所以,說了半天,人還是太挫了,真正牛的人是機器人!
    四、蓋亞與地球。
    到了90年代以后,在讀者的百般呼喚下,阿西莫夫再一次續(xù)寫了基地系列,于是就有了蓋亞與地球的故事。我覺得這部分的描寫更牛。
    首先,時間回到了謝頓計劃執(zhí)行了500多年的時候?;剡@個時候已經(jīng)非常牛了。同時,隱藏的第二基地也將自己隱藏的很深,幾乎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然而,就是在這個當口,一個端點星的奇人崔維茲卻偏偏不信邪,他始終堅信第二基地的`人仍然控制著第一基地的人。于是,在市長的安排下,他和一個老歷史學家佩羅拉特踏上了銀河之旅,去找尋銀河人類的共同祖先之地——地球。
    在這段旅程中,他們奇妙地踏上了一顆異常神秘的星球蓋亞。蓋亞是個什么東西呢?原來她是一個星球,也是一個聯(lián)合在一起的超級生命體。蓋亞上的河流、山川、樹木、人類,全部都是聯(lián)通在一起的,他們共享著同樣的超級意識。
    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阿米巴蟲,這些小東西在平時是單細胞的,但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他們就會聚集形成一個全新的生物個體——鼻涕蟲。這就是生命系統(tǒng),也是復雜系統(tǒng)最讓人感覺振奮的想法——跨越層次的存在。
    小說中展開了大量的對蓋亞這種超級生物體的利弊的討論。最搞笑的一段描述是,當蓋亞的一分子——年輕女子包綺思與老佩羅拉特的時候,全蓋亞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喜悅——完全一點點的隱私都沒有。
    目前,很多人開始構(gòu)想未來的地球?qū)兂梢粋€全球腦,但沒想到的是這種想法阿西莫夫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jīng)做過詳細的討論了。
    更有意思的是,崔維茲他們在尋找地球的過程中,曾經(jīng)拜訪過各式各樣的`不同世界。在我看來,這些世界都仿佛在隱喻阿西莫夫看到的人類的各種可能未來發(fā)展。其中有一個世界叫做玻利亞,非常有意思。這里面的人全部是雌雄同體,而且他們的頭腦中都已經(jīng)植入了芯片,于是這幫人就可以直接意念操控外物了。這恐怕已經(jīng)說對了人類未來的演化方向。最后,他們在月球找到了一切的真相。原來影響謝頓建立心理史學的老機器人丹尼爾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蓋亞這個星球的建立。他率領(lǐng)著機器人們滲透到人類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發(fā)展歷程。因為受到機器人三大定律的制約,他們不能傷害人類,而是善意地幫助人類發(fā)展。但最后,他們的能力仍然有限,必須要由人來作出那最后的第一推動。于是,人類將會朝向一個全銀河系都要演化成一個超級蓋亞的方向而努力。
    五、基地與三體。
    最后我想簡單說一說我對《基地》和《三體》這兩部史詩級的科幻巨著的比較和看法。記得在我剛剛看完三體的時候,我就興沖沖地給我們學院的一個法國外教推薦這部科幻小說,他聽了聽我的介紹,就說你應(yīng)該看基地。看來,基地對西方人的影響超大。而且,這也說出了這兩部小說的相似性。他們都是以大宇宙這個尺度為參考,都在用各種途徑探索人類的未來。
    相比較來看,三體的故事性成分更強一些,而基地的科學探討的成分更強一些,但是故事性稍差。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看完整的故事,那么首推三體。如果你想看關(guān)于科學的不嚴謹探討,那么讀基地更合適。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八
    終于,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利用上下班、等車、等時間在喜馬拉雅將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聽完了,震撼于作者巧妙的構(gòu)思、宏大的敘事,以及超前的科學思想和意識。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說。
    當初一開始能夠?qū)ⅰ痘亍仿犗氯ィ钪饕脑蚓褪且婚_篇介紹的“心理史學”。這是一個什么鬼呢?這是一套統(tǒng)計學理論,就像是統(tǒng)計物理,只不過它的應(yīng)用對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觀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換句話說,心理史學可以抓住大量人類進行互動的宏觀規(guī)律。這聽起來好像非常不靠譜,但是書中卻假設(shè),他的發(fā)現(xiàn)者哈里。謝頓不僅為心理史學建立了精確的數(shù)學方程,而且還利用理論構(gòu)造了一個龐大的謝頓計劃,即在銀河系的邊緣——端點星建立了一個基地以抵抗銀河帝國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并以此為原點,蓬勃發(fā)展出一個全新的帝國。于是,所有的歷史演進全部按照謝頓計劃運行下去。
    作為系統(tǒng)科學的從業(yè)者,我當然知道心理史學是什么玩意兒。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人類行為動力學嗎?現(xiàn)在,隨著大數(shù)據(jù)的累積,人們已然可以做到為人類群體行為寫出精確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輻射模型可以精確預(yù)測兩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從1940年開始寫《基地》小說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就在我感到略有厭煩和困惑的時候,小說突然來了一個變奏,出現(xiàn)了騾這個怪物。騾是個什么東東?他是天地造化生出來的一個變種——基因突變體。這個家伙有一種超強的能力——能夠讀取、改寫他人的心靈,從而用心靈的力量來操控整個世界。騾的出現(xiàn)第一次讓謝頓的預(yù)言失敗了(但我覺得,失敗了我反而感覺更高興呢)。
    更有意思的是,騾將基地攻陷了,謝頓計劃這就完全泡湯了。但是,一小批人開始另一套拯救計劃,這就是第二基地。據(jù)說,在當年謝頓建立基地的時候,不是建立了一個,而是建立了兩個,一個精于物理科學,另一個卻精于心理科學。事實上,端點星第一基地上的人們根本就不懂心理史學,他們只是謝頓計劃的執(zhí)行者,而真正的心理史學在第二基地,這幫人是心靈力學的高手。
    到此為止,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阿西莫夫?qū)⑦@套理論命名為心理史學,而不是什么人類行為統(tǒng)計學,或社會力學之類的。原來,這個心理二字埋伏著第二基地的伏筆。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了現(xiàn)在的量子認知科學的研究,我咋感覺未來的量子認知就是心理史學呢。
    于是,第二基地的隱君子們和騾之間展開了一場頗為激烈,而且爾虞我詐的心理戰(zhàn)爭。誰說西方人不擅長勾心斗角的?讀一讀第二基地與騾這段,你就會發(fā)現(xiàn)阿西莫夫如果從政必然也是玩弄權(quán)術(shù)的高手。
    然而,最最讓我大跌眼鏡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謝頓計劃其實壓根就不是什么預(yù)測,而是一套控制手段。第二基地的心理大師們可以像騾一樣操控人們的心靈,從而通過在關(guān)鍵時刻影響關(guān)鍵人物而保證了第一基地的發(fā)展可以按照謝頓計劃完滿地進行下去。
    原來如此,謝頓計劃壓根就不是什么計劃,而是一套控制手段,心理史學也不是什么單純的動力學,而是一種控制理論。這類似于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怪不得,當?shù)谝换氐挠凶R之士們了解到此事以后都要拼了命地和第二基地人死磕呢。
    我的第二個疑問是,為什么謝頓那么厲害,能憑空創(chuàng)造心理史學和謝頓計劃。阿西莫夫好像了解我內(nèi)心一樣,于是他在基地三部曲之后,又寫了一個基地前傳,專門為我們講述科學家謝頓的故事。
    原來年輕的謝頓也很挫,是一個鄉(xiāng)巴佬數(shù)學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玩數(shù)學游戲搞出了一套謝頓方程,但他自己卻并不相信這些。然而,比較悲催的是,當時的政治人物們卻很感興趣,因為他們想借心理史學來玩后來謝頓自己玩的這套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
    就在謝頓百般困惑,躲避事實的過程的時候,一位特別特別牛b的朋友出現(xiàn)了,這就是浮名。這家伙不僅在各個地方都有一批跟隨他的死黨,而且還能起到心靈導師的作用,促使謝頓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波折之后終于全身心投入到了心理史學的研究過程中。
    最后,他的朋友浮名幫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wù)。因為,這個家伙居然是一個老妖精,是一個機器人,居然已經(jīng)活了大概2萬多歲了。而且他記憶超強,他的頭腦中包含了大數(shù)據(jù)。于是,在老妖精的幫助下,謝頓終于突破了障礙,建立了心理史學,并成功構(gòu)思出基地的解決方案。在這里,小說提到了那個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而且居然還補充了一個第零定律。所以,說了半天,人還是太挫了,真正牛的人是機器人!
    到了90年代以后,在讀者的百般呼喚下,阿西莫夫再一次續(xù)寫了基地系列,于是就有了蓋亞與地球的故事。我覺得這部分的描寫更牛。
    首先,時間回到了謝頓計劃執(zhí)行了500多年的時候?;剡@個時候已經(jīng)非常牛了。同時,隱藏的第二基地也將自己隱藏的很深,幾乎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然而,就是在這個當口,一個端點星的奇人崔維茲卻偏偏不信邪,他始終堅信第二基地的人仍然控制著第一基地的人。于是,在市長的安排下,他和一個老歷史學家佩羅拉特踏上了銀河之旅,去找尋銀河人類的共同祖先之地——地球。
    在這段旅程中,他們奇妙地踏上了一顆異常神秘的星球蓋亞。蓋亞是個什么東西呢?原來她是一個星球,也是一個聯(lián)合在一起的超級生命體。蓋亞上的河流、山川、樹木、人類,全部都是聯(lián)通在一起的,他們共享著同樣的超級意識。
    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阿米巴蟲,這些小東西在平時是單細胞的,但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他們就會聚集形成一個全新的生物個體——鼻涕蟲。這就是生命系統(tǒng),也是復雜系統(tǒng)最讓人感覺振奮的想法——跨越層次的存在。
    小說中展開了大量的對蓋亞這種超級生物體的利弊的討論。最搞笑的一段描述是,當蓋亞的一分子——年輕女子包綺思與老佩羅拉特的時候,全蓋亞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喜悅——完全一點點的隱私都沒有。
    目前,很多人開始構(gòu)想未來的地球?qū)兂梢粋€全球腦,但沒想到的是這種想法阿西莫夫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jīng)做過詳細的討論了。
    更有意思的是,崔維茲他們在尋找地球的過程中,曾經(jīng)拜訪過各式各樣的不同世界。在我看來,這些世界都仿佛在隱喻阿西莫夫看到的人類的各種可能未來發(fā)展。其中有一個世界叫做玻利亞,非常有意思。這里面的人全部是雌雄同體,而且他們的頭腦中都已經(jīng)植入了芯片,于是這幫人就可以直接意念操控外物了。這恐怕已經(jīng)說對了人類未來的演化方向。最后,他們在月球找到了一切的真相。原來影響謝頓建立心理史學的老機器人丹尼爾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蓋亞這個星球的建立。他率領(lǐng)著機器人們滲透到人類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發(fā)展歷程。因為受到機器人三大定律的制約,他們不能傷害人類,而是善意地幫助人類發(fā)展。但最后,他們的能力仍然有限,必須要由人來作出那最后的第一推動。于是,人類將會朝向一個全銀河系都要演化成一個超級蓋亞的方向而努力。
    最后我想簡單說一說我對《基地》和《三體》這兩部史詩級的科幻巨著的比較和看法。記得在我剛剛看完三體的時候,我就興沖沖地給我們學院的一個法國外教推薦這部科幻小說,他聽了聽我的介紹,就說你應(yīng)該看基地。看來,基地對西方人的影響超大。而且,這也說出了這兩部小說的相似性。他們都是以大宇宙這個尺度為參考,都在用各種途徑探索人類的未來。
    相比較來看,三體的故事性成分更強一些,而基地的科學探討的成分更強一些,但是故事性稍差。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看完整的故事,那么首推三體。如果你想看關(guān)于科學的不嚴謹探討,那么讀基地更合適。
    云彩冠生態(tài)療養(yǎng)基地
    熊貓基地導游詞
    簡愛優(yōu)秀讀后感
    《簡愛》優(yōu)秀讀后感
    基地建設(shè)的醫(yī)學檢驗論文
    實習基地協(xié)議書模板
    宅基地房屋贈與合同
    宅基地侵權(quán)起訴狀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九
    有我的地方,就沒有你,對吧?在看了snsd中徐賢的幾個視頻后,才知道愛讀書的人也喜歡寫讀后感。雖然,我看書少,但好的習慣也是要學到來的。難得今天看完了一本書,就寫一下好了。
    《基地》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額,我也不大清楚…作者可是大大有名,叫艾薩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是他的機器人三大定律(這個很牛的)。我也說大不來。
    基地則是說寫的銀河系歷史,是科幻小說。里邊有個很牛的理論,叫心理史學,一個很牛的數(shù)學家,他發(fā)明了這個東西,通過這個,他可以預(yù)測銀河系的未來。并知道了盛極一時的銀河帝國將會衰亡,并將由此度過長大三萬年的黑暗時間,為了將這個時間縮短到1000年,他組織了一群科學家,在銀河系的邊緣地方――端點星成立了一個叫基地的組織,為了對抗的銀河衰亡而戰(zhàn)斗著。
    基地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整本書由5個中短篇組成??赐赀@本書花了我兩個下午,也因為時間比較倉促,可能還有很多地方?jīng)]了解到。第一次只看到前2個故事,到今天花了一下午,到最后差點看不完,就看快了些?,F(xiàn)在有內(nèi)容都幾乎不記得了。
    書里有3個牛人,第一個就是數(shù)學家謝頓,創(chuàng)立了心理史學,可以預(yù)測未來。成立了基地。第二個就是端點星也就是基地的第一任市長,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對基地虎視眈眈的四國,而且用宗教傳播科學??刂屏酥車膰?。第三個人是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終卻當上了基地的市長,并用商業(yè)戰(zhàn)敗了最后的敵人,本部書就結(jié)束了。
    書是寫與196幾年的,所謂的科幻是那個時候的科技,其實還是差了很多,至少還沒有計算機,不過這并不能掩蓋這本書的精彩,可預(yù)測未來的心理史學,雖說在現(xiàn)世不可能成立,但仍十分出彩,利用宗教傳播科學,控制國家,這段是本部書看的最爽的部分,哈定這個人在書中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之后的候洛在宗教無法控制的情況下,解決了第三次“謝頓危機”。商業(yè)打敗了武力。
    記錄一句話:最后使用武力的都是無能者。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
    不同于《銀河帝國》的前兩部,這部書是第一次看,只能說,非常的精彩,推翻了很多我在第一第二部中的猜測。
    在第二部《銀河帝國﹒基地與帝國》中,我猜測謝頓所指的第二帝國應(yīng)該是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堅強的政治體系。而在這第三部中,證明了我的猜測是錯誤的。第二基地的第一發(fā)言者解釋,所謂的第二帝國將會由心理學家來執(zhí)掌整個帝國的領(lǐng)導權(quán),這樣的帝國才會更加的和平而長久。然而,就算這是第二基地的第一發(fā)言者的解釋,我現(xiàn)在也不敢確定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謝頓計劃中的第二帝國。畢竟,全書的反轉(zhuǎn)太多了,保不準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反轉(zhuǎn)。
    文中有兩個無關(guān)緊要的小細節(jié),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其一,艾嘉蒂婭在逃往川陀的時候在售票機上買票,阿西莫夫?qū)@段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其買票的過程與今天火車站的售票機買票別無二致。科幻小說的描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以重現(xiàn),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敢說在全世界,但就全中國來說,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無紙化的社會。書中所描繪的售票機自主買票那都算是過時的操作了,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人出行都是網(wǎng)絡(luò)購票,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其二,書中提到的艾嘉蒂婭使用的聽寫機,這個我們今天移動端的語音輸入的功能是高度一致的。小說情節(jié)與現(xiàn)實交互,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將騾對第二基地的尋找,第二部分將的則是第一基地對第二基地的尋找。不論是騾還是第一基地,其實都是想要摧毀第二基地。騾想摧毀第二基地是因為第二基地會阻擋他的霸權(quán)擴張,這個非常好理解;而第一基地想摧毀第二基地,這個就有一點復雜了。其實,大部分第一基地的人都非常依賴第二基地的存在,他們視第二基地為實現(xiàn)謝頓計劃的底牌,這種依賴之強,以至于讓他們喪失了進取奮斗之心。但與此同時,第一基地的另外一部分人是非??咕艿诙氐?,他們覺得第二基地的存在使得他們的行為宛若提線木偶,沒有半分身而為人的自尊。而在本書的最后,他們似乎也達成所愿了,端點星上不再有第二基地的人,第一基地依舊還是達成謝頓計劃的核心力量,殊不知,這也是第二基地想要達成的。
    對于第二基地位置的探索,從第二部就已經(jīng)開始了,在第三部的結(jié)局中,終于是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已知結(jié)果的前提下反推,其實,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社會學,甚至是第一發(fā)言者所說的“詩意”的角度來解讀,第二基地的位置都指向一個地方——昔日帝國的中樞,川陀。這真的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再聯(lián)系一下第二部中艾布林和第三部中拜耳﹒程尼斯在得知第二基地所在地時的反映,一切早有伏筆。
    現(xiàn)在,第一基地自覺摧毀了第二基地,而這也恰好是第二基地的目的所在,他們再次隱身于幕后,作為謝頓的幽靈之手把控全局。第一基地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心理學家和精神雜訊儀,已有的東西真的會如同第二基地猜測的一樣被時間洪流所遺忘嗎?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是否終有一戰(zhàn)?迄今為止,仍有眾多未解之謎等著讀者繼續(xù)翻閱下文。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一
    一顆處在銀河邊緣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議地度過了毀滅的危機。
    這就是《基地》。
    如果讓我來說,那是因為人——哈定和馬洛。他們在端點星危機之際挺身而出,作為一個領(lǐng)導人,去成為一個英雄。這是阿西莫夫所安排的,也是必然發(fā)生的。歷史的潮流決定了他們的出現(xiàn),這是沒有人能夠阻止的。
    正如《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寫道:“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普照著暫時的黑暗”。
    也只有他們,才能帶領(lǐng)人們沖破層層黑暗的迷霧,度過一次又一次的謝頓危機。
    因為他們都是英雄。
    縱觀世界史,無論是西方還是東邊,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從燧人取火到建立中國,從克里斯提尼創(chuàng)建雅典民主制到文藝復興。每次重大事件的背后總有一個人。他們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其實,他們每個人都一樣,只是觀念不同而已。在我眼中,他們可分兩種英雄——一種是哈定,另一種則是馬洛。
    武力與計謀
    首先要談的是哈定。
    他在整本書中最讓人難忘的便是那句話——武力是無能者最后的手段。因此,要講他,不得不先講武力。
    武力能做什么?
    強如秦始皇,用武力統(tǒng)一中國,結(jié)束了戰(zhàn)國時期,又有長城這條萬里巨龍作掩護,最終還是二世而亡。為什么?因為他的政治主張是“霸”。以天子為中心,以武力統(tǒng)治國家。這點從焚書坑儒中就可得知。而過度的“霸”則成了苛政,激發(fā)民怨,秦國因此而亡。而秦國還曾有一位君主,名叫贏蕩。他崇尚武力,并因此自夸。可最后,他卻在和他的臣子比試力量之時被鼎砸死。
    這些不都證明了武力在某一程度上的無能為力嗎?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他的那句名言:武力是無能者最后的手段。這句話講的不僅是武力。還有它的對立面,讓哈定一次又一次渡過危機的計謀。
    計謀的一個特點就是應(yīng)用廣。
    它在生活中能用,在戰(zhàn)爭中能用??梢哉f,計謀無處不在。戰(zhàn)國時期的兵家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孫子的大作《孫子兵法》。什么走為上策,隔岸觀火,瞞天過海種種,都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就連動物也會使用計謀。如在姜戎的《狼圖騰》中,狼是如此的狡詐,會合作,會打圍,甚至還會“飛”。他稱它們?yōu)轵v格里的使者。騰格里即天神。狼對計謀的擅長可見一斑,甚至強于人。
    那么武力是否真的什么都不是呢?
    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么擅用計謀的狼卻不是人的對手?答案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因為人有槍。因為人的武力強于狼。當兩方的武力差距不大時,計謀便是決定成敗的關(guān)鍵。如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依靠苦肉計與火攻以少勝多,成功打敗曹操的南下大軍。但如果雙方實力在相差大一點。比如給曹操大軍配幾艘驅(qū)逐艦,那勝利天平上兩方砝碼的輕重絕對是個定數(shù)。這便是武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武力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必要的。比如哈定在第二次謝頓危機時的奪權(quán)。讓星艦上的人發(fā)動政變,用武力奪取星艦,用武力使基地不會被安納克里昂毀于一旦。
    正如書中所說:從前有一匹馬,它有一個危險而兇猛的敵人——狼,所以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度日。后來,馬找到人,和人一起殺死了狼。最后,人將馬變成了自己的坐騎。
    如果人沒有武力,馬就不會與人合作,人永遠不能殺死狼;如果人沒有計謀,那他還可能被馬殺死。
    可惜沒有如果。
    因此,平時要多用計謀,到不得已時要承認自己是個無能者,告訴自己我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給自己一個使用最后手段的機會。
    畢竟,智勇雙全才能贏。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二
    謝頓的第一個預(yù)言是:雖然毫無征兆,但已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雖心理史學能夠拯救,但一切都太晚了。謝頓為了把帝國毀滅后三萬年的黑暗時代壓縮成一個仟年,他在端點星——一個位于銀河旋臂的最前端的荒涼的行星上安排了十萬人編著《銀河百科全書》,這就是第一基地,他們在以后的一個仟年中擁有最尖端的科技,甚至超過帝國。
    得益于謝頓,以后的300多年第一基地順利地度過,但“騾”的出現(xiàn)差點讓整個謝頓計劃崩潰。第二基地——一個以精神力量突出的團體,是謝頓計劃的核心——對第一基地的幫助暴露他們自己的存在。此后的200都多年里,第一基地都潛心鏟除第二基地,以他們最頂尖的科技與智慧,在他們自以為成功時第二基地早已遍布他們的生活。
    基地紀元4,銀河未來的命運決定于某人一念之間,這個就是葛蘭·崔維茲。他必須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與蓋婭之間做出銀河未來由誰主導的決定:由第一基地創(chuàng)建的新帝國將會逞領(lǐng)銀河進入科技昌明的世紀,卻會像第一帝國那樣摧毀在戰(zhàn)爭之中;由第二基地指導的新帝國將能確保人類的永久和平,卻因此成為了一個父權(quán)制帝國;而以蓋婭為藍圖的蓋婭星系則會是個心靈共同體,所有人類將與萬物融合成一個良善的整體。崔維茲直覺地做出了選擇,但卻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他懷疑宇宙中還藏有更強大的操縱力量。崔維茲相信地球是解開所有謎團的關(guān)鍵,因為地球是人類的起源母星。奇怪的是,銀河中有關(guān)地球的資料全都神秘消失。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三
    浩瀚的宇宙,蘊含著無數(shù)的神奇,燈光下隨著阿西莫土留下的痕跡,翻開《基地》等候銀河帝國的再次崛起。
    燈下,大師的身影與我重疊……。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羅伯特·海因莫特,亞瑟·克拉克合稱“科幻小說三巨頭”,還《基地》則是他的巔峰之作,是他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作品,被后人稱為永恒的科幻經(jīng)典。
    確實,阿西莫夫確實也有這樣的能力,無論是哈里·謝頓,塞佛·哈定還是侯伯·馬洛都對自己的時代那一種清晰的認識,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會聽取別人無用的建議,他們對自己的時代性有著清晰的認識,為了基地的發(fā)展,他們不畏權(quán)威,也不會貪圖這個位置帶來的便利,該斷則斷,理清事實,讓新一代的人才涌一于政治,以自己為基礎(chǔ),把這個社會,通過新時代的發(fā)展變得更好。
    但只憑借這一點,就要成為“永恒”的還是遠遠不夠的,但,阿西莫夫,加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把現(xiàn)實生活中商場的勾心斗角,人與人之間的欺騙,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在了這一本書當中,這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科幻小說,更是一本對人性的真實寫直。作者把自己對人性的思考,轉(zhuǎn)化為一種幽默的語言,變成了文字,在全世界廣泛流傳。
    長江后浪推前浪,每一個時代都有展示每一個時代的歷史,如果一定要墨守成規(guī),反而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不如放手一博,用自己的思想為下一輩子,墊為基石,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時代性,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點小私小利,而擾亂歷史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微小的力量,但只要團結(jié)起來,背負起自己應(yīng)有的責任,而不是一味躲避,為歷史的書本翻過新的一章,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不必留戀,勇敢的踏入新的時代。這,大概就是阿西莫夫,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四
    作為一篇被人公認為非常優(yōu)異的文學作品,基地系列顯然也沒有只描繪令人炫目的新穎設(shè)定和元素,而是以科幻為表,實際上則探討的還是人性的真諦與社會的構(gòu)成。
    躺在菲律賓的海邊,仰望著故鄉(xiāng)所沒有的星空,我不禁又想到剛剛讀完的基地七部曲,心中又充滿了對群星的敬畏和無限的遐想。
    誕生于1947年的基地系列,作為一部科幻作品,在其科技感方面必然對于當今的讀者來說是有所欠缺的,但作者阿西莫夫給我們所描繪的“未來”卻也不得不說是別具一格的。
    不同于很多主流科幻小說,基地系列的背景雖然也在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但其主要的故事線卻不在地球展開——直到第七部,所有的線索才最終引向這個共同的起源——而是在一個紛繁復雜的,以超級鋼鐵行星“川坨”為核心的銀河大舞臺上展開。另外一點不同,則是在千千萬萬行星上的生物沒有什么奇形怪狀的所謂外星生物,而都是我們熟悉的面孔(這一點在后面還會提到)。
    作為一篇被人公認為非常優(yōu)異的文學作品,基地系列顯然也沒有只描繪令人炫目的新穎設(shè)定和元素,而是以科幻為表,實際上則探討的還是人性的真諦與社會的構(gòu)成。基地1—2部曲描繪了在銀河系中統(tǒng)一的政權(quán)——銀河帝國——崩潰后,保存了文明種子的第一基地利用其先進的科技,在心理史學(預(yù)測未來的數(shù)學學科)的指引下逐漸繁榮昌盛,突出了在一個政體中“科技”,“宗教”,“經(jīng)濟”等軟實力的重要性,描繪了一個個傳奇人物。第3部中,似乎絕對正確的未來預(yù)測卻出現(xiàn)了偏差,一個在數(shù)學統(tǒng)計學上無法計算到的變數(shù),有強大心靈控制能力的敵人,征服了第一基地,最終被第二基地的精神力量征服。
    這部在情節(jié)上,讓讀者脫離了原有的“雖然形式很艱難,但這都是計劃的一部分”的思維框架,讓書中人物——也包括讀者——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恰好證明了沒有什么是決對恒定的,同時又在隱隱之中傳遞出了精神意志的重要性,將科幻作品升華了一個層次。第四,第五部則主要描述了在銀河帝國末期,心理史學創(chuàng)造出的“謝頓計劃”的來龍去脈,把在理論上不可能實現(xiàn)的預(yù)言通過一個科幻的設(shè)定予以實現(xiàn)同時又引出了背后的一切——神秘的機器人,被稱為人類起源的地球等等。這兩章則承上啟下,又拋下無數(shù)個線索,讓讀者去自行思索。最后兩部則描繪了整個宏大的銀河系史詩的起源,同時又探究了人類與機器人的關(guān)系,解釋了為何銀河系有某種單一性——我們都起源于地球。七部曲總體來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兩三部后又大有升華,這也有部分源于作者寫作的時間有些斷層,將科幻上升到了探究人類及人類社會本質(zhì)的高度上,也對未來各種人類社會極端的情況作了可能的猜想,描繪了一幅簡約卻不簡單的銀河系史詩,的確值得一讀。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五
    《基地》這本收被稱為永恒的科幻經(jīng)典。本書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哈里謝頓開創(chuàng)了心理史學,預(yù)測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所有人都在強力挽回,一時間內(nèi),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權(quán)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三個主人公之間也發(fā)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覺得阿西莫夫的寫作手法十分新穎,明明三個主人公沒有一點關(guān)系,中間相隔了數(shù)十年左右,但把整本書看下來,卻覺得這是個完整的故事,后來發(fā)現(xiàn),是百科全書的一些段落將他們串在一起。這種手法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其次,我覺得謝頓的目光十分深遠,他仿佛已經(jīng)徹底將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責任感很強。吾事已畢從此話中可以看出整個事情的流程對他而言仿佛像某個人從一開始給他下達的一個任務(wù)或者命令罷了,帶給讀者的有一種深不可測,像天氣那般難以捉摸的感受。
    說起責任馬洛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書中最后一段未來關(guān)我什么事……就留給那些繼任者吧。馬洛的性格從表面來看貌似與謝頓差不多完成任務(wù)。實際上吧,有些不同,馬洛更明顯對未來的事更加漠不關(guān)心一些,認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夠了,其實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無需考慮: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給人說不出的感受。
    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責任感很強的人,如:老師。他想教好每一位學生,無論什么方法吧,責任感顯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務(wù)。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會讓人看了太夸張,而仿佛身臨其境。所以,他說女士們,先生們,世界上只有一個阿西莫夫。
    基地阿西莫夫讀后感篇十六
    最近,我一直沉浸在《男子漢的秘密基地》里,這本書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說,講述了7個男子汗的童年日記,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7個男子漢和他們的老師、同學、父母等人,雖然他們都很平凡,但是都具有高尚的品質(zhì),值得讓我們?nèi)W習。
    這本書里的故事都采用了許多修辭方法,把故事寫得更生動、形象、具體。文章里還有許多風趣、幽默的句子。比如:“我們偏偏不聽“老人言”,在路邊買油炸香腸……”,“我心里有一些失落,一開始還以為是“怪獸”呢!”使文章更生動,更有意思。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天宇和他同學一起吃東西的事情。主要內(nèi)容大概是這樣的:王天宇和他的同學們都帶了許多錢,在“丁丁小吃部”吃了許多東西,他們每個人都花了20多元錢,惟有外號叫“章魚哥”的同學花了2元錢,他開始意識自己實在是不應(yīng)該亂花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馬上轉(zhuǎn)身離開了小吃部,其他同學剛開始還沾沾自喜,等到他們每個人都把自己帶來的錢花光的時候,他們才回過神來,才明白章魚哥為什么會只花了那么一點錢,他們每個人都感到非常的慚愧。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我們要“節(jié)約用錢”,不做敗家子的壞孩子,不亂花父母的血汗錢。
    這本書送給了我一句話:如果你用另一種心態(tài)寫日記,寫日記就會像玩一樣快樂,如果你掌握了寫日記的方法,寫日記就會像說話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