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詩詞格律心得(熱門17篇)

字號:

    總結是記錄成果、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的重要過程,它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在寫總結之前,我們需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主題。這些總結范文旨在提供給大家一個思路和參考,僅供學習交流之用。
    詩詞格律心得篇一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詩詞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達方式。而詩詞格律則是詩人們創(chuàng)作時需要遵守的規(guī)范。對于我來說,學習詩詞格律不僅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種方式,更是在感悟其中蘊含的哲理和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學習、思考和體會,從中獲得了很多心得體會。
    首先,詩詞格律教會我要有耐心,去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在學習詩詞格律的過程中,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學習和記憶。沒有耐心和毅力,很難堅持下來。但是,當我逐漸能夠理解和運用其中的規(guī)則時,就會發(fā)現其中的美妙和魅力。詩詞的格律規(guī)則不僅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更是一種對美感的追求。通過學習和創(chuàng)作詩詞,我不僅可以欣賞其中的藝術性,更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內涵。
    其次,詩詞格律讓我學會了用有限的詞語表達出無限的意境。在古代詩詞中,每個字和每個句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安排的,通過合理組合和對仗,使得整首詩或詞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和情感。在學習詩詞格律的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每一個字的分量和價值。通過對字詞的運用和組合,我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富有想象力和內涵的意境。這讓我明白,語言的表達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更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作。
    再次,詩詞格律啟發(fā)了我對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詩詞中的每一個字句都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學習詩詞格律,我更能深入地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和意義。例如,通過研讀杜甫的《登高》一詩,我能夠感受到詩人的胸懷和對人生的感慨。通過學習李白的《靜夜思》一詩,我能夠感受到詩人對世界的思考和對自我情感的表達。通過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詩,我更能夠感受到詩人對命運的思考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這些詩詞不僅僅是美的表達,更是對生活和世界的真實抒發(fā)。
    最后,詩詞格律讓我認識到語言的魅力和力量。在詩詞中,每個字、每個句子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感情。通過對字句的挑選和運用,詩人們能夠用有限的詞匯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和意境。這就是語言的力量。通過學習和寫作詩詞,我在不斷地琢磨和探索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力量。詩詞中的每個字,都有其特定的韻律和抑揚頓挫。通過閱讀和演奏詩詞,我逐漸能夠領會其中的音樂與美感。這讓我明白,語言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種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
    綜上所述,通過學習詩詞格律,我不僅僅能夠欣賞其中的美感和藝術性,更能夠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學習詩詞格律需要耐心和毅力,通過學習和創(chuàng)作,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語言的力量和魅力。通過學習詩詞格律,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用有限的字詞表達出無限的意境。詩詞格律的學習不僅是對古代文化的了解,更是一種對美感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格律心得篇二
    詩詞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瑰寶,自古以來就被奉為文學的頂峰。而其中的格律則是詩詞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它是詩詞的基礎,是詩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學習和欣賞詩詞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格律的作用和意義。格律不僅讓詩詞更有韻律美,也讓作者能夠更好地表達情感,更深入地觸及讀者的內心,而這正是詩詞獨特魅力的所在。
    首先,格律能夠增強詩詞的韻律美。在古詩中,詩句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和和諧感是重要的審美標準。而格律在這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規(guī)定了每句詩詞的音節(jié)數量和聲調,使得句句有致,節(jié)奏有序。例如,《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正是五律的格律,每個句子的文字和音韻都和諧統(tǒng)一,使整首詩詞讀來愈發(fā)動聽悅耳。格律的存在使詩詞的節(jié)奏更為明朗舒暢,給人以愉悅的感受,讓讀者在欣賞詩詞的過程中沉浸其中。
    其次,格律能夠幫助作者更充分地表達情感。詩詞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具有獨特的表現方式,通過感悟和寫意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哲理。而格律能夠給詩詞賦予特定的形式和規(guī)范,使作者在表達情感時更加有條理和準確。詩詞的每個字句都經過斟酌和推敲,精心地選擇并排列,使得意境更加深遠,細膩地描繪了作者內心的世界。例如,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作者利用格律的要求,組織起七言絕句,流暢地表達了對親友離別的深情厚意??梢哉f,格律讓詩詞更加準確地傳達了作者的情感,使其更顯生動、真實。
    再次,格律能夠加深讀者的閱讀體驗。格律之作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要求,使讀者能夠更加易懂、易讀。例如,在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通過七絕的形式,字字句句扣人心弦,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被其深深吸引,并為之所動。讀者在閱讀時,借助格律的規(guī)范,能夠更好地理解詩詞的意境,把握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思考的深度,進而更加投入地體會詩詞的魅力??梢哉f,格律可以使讀者與詩詞產生共鳴,增強詩詞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最后,格律是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一項技巧,熟練掌握格律能提高寫作水平。在創(chuàng)作詩詞時,了解格律的要求能夠幫助詩人更好地排布詞句,展現詩詞的特點和風韻。例如,在宋代蘇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作者運用絕妙的詞句和完美的格律,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巧妙結合,從而使整首詩詞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深度。從這一方面來看,格律是一種藝術范疇,也是一種技巧,只有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才能真正寫出優(yōu)秀的詩詞作品。
    綜上所述,格律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增強詩詞的韻律美,幫助作者更好地表達情感,加深讀者的閱讀體驗,并提高創(chuàng)作水平。因此,學習和掌握格律是詩詞愛好者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技能。只有通過練習和積累,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格律的內涵和精髓,從而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過程中更好地領略到詩詞的魅力。
    詩詞格律心得篇三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詩詞格律的講座。此次講座給我?guī)砹撕芏嗟膯⑹竞褪斋@,讓我對詩詞的藝術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熱愛。下面我將圍繞這個主題,分享我在講座中的學習心得體會。
    首先,講座的第一部分是關于詩歌的基本要素和構成要素。詩歌是一種以韻文為表現手法的文藝形式,它常常運用韻律和節(jié)奏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想。在學習詩歌構成要素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詩的意象是詩歌的靈魂,是通過具體形象來傳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的節(jié)奏是詩歌的皮袍,也是詩歌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這些要素的運用和交融構成了絢麗多彩的詩歌世界。
    其次,講座的第二部分是關于詩詞的格律要求。詩詞格律的要求主要包括平仄、押韻和字數要求。平仄是指詩的音節(jié)的音高和音長,通過詩歌的音韻來營造出優(yōu)美、和諧的效果;押韻是詩歌最為重要的特點之一,通過韻母和音調的組合,使詩歌更富有韻律感;字數要求則是指古代詩詞的行數和字數的規(guī)定,不同的古體詩詞有不同的行數和字數的限制,這些限制使詩詞更加精煉、獨特。
    第三,從詩詞的格律要求到詩詞的形式演變,講座的第三部分為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詩詞發(fā)展的軌跡。從古體詩到律詩、絕句、唐詩,再到宋詞,每一種詩詞都有其獨特的形式和特點。這些傳統(tǒng)詩詞形式的發(fā)展,不僅給予了中國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廣闊空間,也為后人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講座中,我了解到唐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想感召人們,宋詞則以其婉約、柔美和悠揚的詞調成為文人雅士贊頌音樂的最佳媒介。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詩詞對中國古代文人的藝術探索和審美追求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第四,講座的第四部分,講述了現代和當代詩詞的發(fā)展和變革。在現代社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詩詞創(chuàng)作也迎來了新的時代?,F代和當代詩詞不再受限于傳統(tǒng)的格律,突破了詩詞的形式,突出了詩意和情感的表達?,F代和當代詩詞的題材和風貌也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既有以社會問題為主題的現實主義詩詞,也有以個人情感為主題的抒情詩詞。這些新穎的題材和風格,使詩詞的藝術更加豐富多彩,更貼近當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最后,講座的最后一部分是實踐環(huán)節(jié)。在講座中,我們還有幸參與了一些詩詞創(chuàng)作和朗誦的活動。通過創(chuàng)作和朗誦,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詩詞的魅力和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體驗到了用文字去表達內心情感的樂趣,朗誦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詩詞韻律和音韻的美妙。這些實踐活動真正讓我發(fā)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華和潛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詩詞的格律和內涵。
    通過這次詩詞格律講座,我深感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對于我個人來說,學習詩詞格律不僅讓我進一步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視自己的祖國。同時,我也更加明白了詩詞的藝術之美和思想之深,更加意識到詩詞對于我個人情感宣泄和心靈治愈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在將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學習和研究詩詞格律,將詩詞的藝術與自己的人生緊密結合,讓詩詞點亮自己的人生旅途。
    詩詞格律心得篇四
    第一段:導入
    詩詞格律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早在古代便在文人雅士中廣泛流傳。我也是對這一藝術形式深感興趣,通過學習和實踐,對詩詞格律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于詩詞格律的理解,以及它給予我的啟示。
    第二段:詩詞格律的美妙之處
    詩詞格律獨特之處在于它的韻律和節(jié)奏。通過嚴格的押韻規(guī)則和音律,詩詞表現出一種流暢優(yōu)美的韻律感。這不僅僅是為了填充文字,更是為了傳達情感和思想,使讀者在朗誦或閱讀時感受到音樂般的節(jié)奏感。正是這種美妙的韻律和節(jié)奏,使詩詞格律成為了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良好載體。
    第三段:詩詞格律的規(guī)范之處
    詩詞格律的嚴格規(guī)范也給了我很多啟示。相比自由詩歌形式,詩詞格律要求文字的安排和組織更加嚴密。每一行的字數和音律都有規(guī)定,要求作者在有限的空間內精準表達。這種限制雖然會給創(chuàng)作帶來一定的困惑,但也迫使我更加關注每一個字和每一個音節(jié)的重量。在編排文字時,我學會了排除一切多余的修飾和廢話,使得詩詞表達更加精煉和準確。
    第四段:詩詞格律的學習之處
    學習詩詞格律不僅僅是為了追求藝術的完美,它也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學習。通過學習古人的詩詞格律作品,我能夠更深刻地了解古代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我從中感受到了古人對于自然、人生和人情的思考和表達,這些對我個人的成長和思考都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第五段:詩詞格律的啟示之處
    通過學習和實踐詩詞格律,我明白了韻律和節(jié)奏對于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詩詞格律要求我們用有限的文字表達出豐富的內涵,這對于寫作和表達能力的鍛煉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嚴格的規(guī)范和要求也啟發(fā)了我在其他方面的思考,使我更加注重細節(jié)和精確性。總而言之,詩詞格律教會了我如何將情感和思想用最恰如其分的方式傳達出來,同時也提高了我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結尾段:總結
    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對詩詞格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它的韻律和節(jié)奏,規(guī)范和要求,學習和啟示,都使我受益匪淺。詩詞格律的美妙之處使我感悟到文字的力量和表達的藝術。未來,我將繼續(xù)在詩詞格律的世界中深耕,探索更多的美與真理。
    詩詞格律心得篇五
    第一段:詩詞格律的內涵與重要性(200字)
    詩詞格律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以獨特的方式塑造了古人的思想與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詩詞格律以其固定的音律、韻律和節(jié)奏,使詩詞具備了獨特的魅力和美感,幫助讀者更加深刻地領悟詩人的情感表達。
    第二段:詩詞格律帶來的審美體驗(200字)
    與自由詩相比,詩詞格律更加講究聲調和格律的配合。當我們讀一首經過精心構思的格律詩詞時,我們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我們更是在欣賞一種獨特的音樂和韻律。每個字的用音都經過精心的考慮,在讀起來時恰到好處。當瑯瑯的音節(jié)如歌般回蕩在心中時,我們會感到一種視覺上聽覺上的愉悅,身心愉悅指數會明顯上升。這種審美體驗使我們更加陶冶情操,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安撫和滿足。
    第三段:詩詞格律對寫作者的要求(200字)
    寫一首符合詩詞格律的詩,對于作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求作者具備一定的詩詞功底和修養(yǎng),只有對古代詩詞有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才能夠正確地運用各種韻律和格律。其次,作者需要在敘述內容的同時,兼顧格律的音韻要求,使句子的字數、音節(jié)和音調符合規(guī)定的格律。這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審美意識。最后,作者需要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內涵。
    第四段:詩詞格律給予讀者的啟示與觸動(300字)
    詩詞格律不僅僅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工具,它也給予讀者一種獨特的啟示與觸動。當我們讀一首優(yōu)秀的格律詩詞時,我們會被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所打動,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其中的音樂韻律和節(jié)奏感。這些音律和節(jié)奏不僅僅是對詩詞本身的完善,更是對人類內心的共鳴和觸動。詩詞格律通過它獨特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活的思考和啟示,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我們更加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第五段:我對詩詞格律的認識和感悟(300字)
    通過學習和欣賞詩詞格律,我深刻地意識到了它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詩詞格律不僅是一種文化遺產和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對人類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觸動和啟示。當我們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欣賞且理解其中的韻律和節(jié)奏時,我們會對生活產生更深刻的思考,會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更加敏感的體會。詩詞格律帶給我一種審美的享受,讓我對文學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我期望自己能夠通過繼續(xù)學習和欣賞詩詞格律,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和審美意識,用自己的文字傳承并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詩詞格律的傳統(tǒng)。
    詩詞格律心得篇六
    詩詞格律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一種對文學作品形式和結構的規(guī)范要求。我認為,要寫一篇關于詩詞格律的心得體會,首先應該從了解格律的基本要素開始,然后探討詩詞格律對作品表達和藝術感染的作用,接著闡述自己對格律的理解和運用的心得體會,最后總結詩詞格律的重要性以及對于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首先,了解格律的基本要素是寫一篇關于詩詞格律的心得體會的重要前提。在古詩和現代詩的寫作中,律呼之為格,既強調了格行的規(guī)律性,也突出了詩歌的韻律和格調。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包括韻腳、平仄、句式和字數等。韻腳指詩句末尾的韻母,平仄指聲調的輕重,句式指詩句的押韻規(guī)則,字數指句子的字數限制。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詩詞格律的基本框架,也為作品的形式和內容提供了基礎。
    其次,詩詞格律對作品表達和藝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格律的規(guī)范要求使詩詞在結構上更加緊湊和整齊,使讀者能夠更好地領會作者的意圖和感知到作品的美感。格律的規(guī)范要求也為作品的表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押韻、排比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節(jié)奏感和感染力。因此,格律不僅能夠增強作品的表達力和感染力,也使作品更能夠彰顯作者的個性和情感。
    接著,我要闡述自己對格律的理解和運用的心得體會。在我寫作詩詞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格律不僅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啟迪。通過格律的限制和要求,我更加重視詞的選取和句式的變化,使得作品更具有韻味和個性。同時,格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我的創(chuàng)作方向,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詩詞的意義和傳播文化的價值。通過運用格律,我發(fā)現自己對于語言的運用更加靈活和深入,也更加欣賞和理解古代文人的才華和智慧。
    最后,我要總結詩詞格律的重要性以及對于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詩詞格律作為傳統(tǒng)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運用格律,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古典詩詞在當代社會中煥發(fā)新的生機和魅力。同時,格律也是一種對作品形式和結構的規(guī)范要求,是文學藝術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因此,堅持格律的要求,不僅能夠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也能夠培養(yǎng)我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意識。
    總之,詩詞格律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特征之一,了解格律的基本要素是寫一篇關于詩詞格律的心得體會的前提。格律對作品表達和藝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對作品形式和結構的規(guī)范要求。通過我的理解和運用的心得體會,我體會到了格律的約束和啟迪的雙重作用。最后,詩詞格律的重要性體現在對于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以及對于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培養(yǎng)創(chuàng)作意識的作用。
    詩詞格律心得篇七
    詩詞是中華民族瑰寶之一,而詩詞的格律則是其獨特之處。格律是詩詞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詩詞表達感情的工具,也是詩詞韻律的靈魂。在我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詩詞格律的重要性和獨特魅力。下面將從對格律的理解、對格律的應用、對格律的創(chuàng)新、對格律的挑戰(zhàn)、對格律的成就等方面來談談我對詩詞格律的心得體會。
    首先,對格律的理解是我學習詩詞時的第一步。格律是指詩詞表達所遵循的一套規(guī)則和要求,它決定了詩詞的韻律和音律。詩詞的格律不僅僅是一種規(guī)則,更是一種靈動和韻律的表達。格律分為平仄、押韻、字數等多個方面的要素,其中平仄是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只有正確運用平仄,才能使詩詞表達出婉轉動聽的韻律。
    其次,對格律的應用是我在創(chuàng)作中的關鍵。格律既是詩詞表達情感的工具,也是詩詞表達思想的方式。在創(chuàng)作中,我會根據不同的主題和意境來選擇合適的格律。例如,在描寫山水的詩詞中,我會運用平仄和押韻來表達出大自然的壯麗和恢弘;而在抒發(fā)情感的詩詞中,我會運用押韻和字數的變化來表達出愁緒和憂傷。通過合理運用格律,使我的詩詞更加準確地表達出我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對格律的創(chuàng)新是我在創(chuàng)作中的追求。傳統(tǒng)格律固然重要,但千篇一律的使用很容易使詩詞變得單調和呆板。因此,我在創(chuàng)作中嘗試了一些新的格律形式,以求達到更豐富和靈動的效果。例如,我在抒發(fā)思念之情的詩詞中采用了押韻和字數的變化,使詩詞的節(jié)奏更加流暢和動感;在描寫大自然的詩詞中,我則嘗試了不按照傳統(tǒng)格律進行押韻,而是用意象和事物本身的韻律來表現。通過創(chuàng)新格律,我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詩詞的魅力更加突出。
    第四,對格律的挑戰(zhàn)是我在學習詩詞時必須面對的。格律雖然看似簡單,但要運用好格律卻需要不斷的練習和探索。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我不斷遇到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例如平仄的辨別、押韻的選擇和字數的控制等。這些問題需要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不斷摸索出一些方法和技巧,使我能夠更好地應對格律帶來的挑戰(zhàn)。
    最后,對格律的成就是我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的最大收獲。通過對格律的學習和應用,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詩詞的韻律之美。我能夠感受到詩詞的旋律和節(jié)奏,能夠更深刻地把握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同時,通過對格律的創(chuàng)新和挑戰(zhàn),我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成就。
    綜上所述,詩詞格律是詩詞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規(guī)則和要求,更是一種靈動和韻律的表達。通過對格律的理解、應用、創(chuàng)新、挑戰(zhàn)和成就,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詩詞格律的重要性和獨特魅力。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和探索,使自己的詩詞創(chuàng)作更加準確和動感,以展示詩詞格律的魅力和韻律之美。
    詩詞格律心得篇八
    在現代社會中,詩詞已不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禮儀,大多數人對于詩詞的了解僅限于學校的文言文課程或是必讀的文學作品。然而,在我們追求高品味生活的同時,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追求也逐漸興起。因此,當我報名參加詩詞格律講座時,我內心對于能夠更深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期待油然而生。
    第二段:詩詞格律的基本概念
    在講座開始時,主講人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詩詞格律的基本概念。格律是指詩詞的韻律和格調。一首好的詩詞必須符合一定的格律要求,以保證其優(yōu)雅和韻律的完整性。格律的要求主要包括平仄、押韻、字數等方面。平仄是指音節(jié)的輕重,押韻是指詩句中音節(jié)的相同或相似。字數則是指每一行中的字數需要符合一定的規(guī)定。這些概念的介紹讓我對于詩詞的構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段:如何欣賞詩詞格律
    了解了詩詞格律的基本概念后,主講人向我們詳細講解了如何欣賞詩詞格律。首先,主講人給我們演示了一首詩詞,然后解析了每個字的平仄和押韻。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詩詞格律的美妙之處。其次,主講人還向我們推薦了一些經典的詩詞作品,讓我們在欣賞詩詞的時候更有目的性,更能理解其中的內涵和意境。這種欣賞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到了詩詞的獨特魅力。
    第四段:詩詞格律的實踐意義
    講座的后半部分,主講人突出了詩詞格律的實踐意義。詩詞格律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更是一種對于美感的追求和塑造。通過學習和實踐詩詞格律,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出對于美的敏感和鑒賞力。同時,詩詞格律也是一種對于語言能力的鍛煉,能夠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和修辭造詣。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能力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第五段:個人收獲與總結
    通過這次詩詞格律講座,我不僅僅對于詩詞格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意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實踐意義。詩詞格律的學習不僅在于欣賞,更在于實踐。而實踐中的過程,更是一種對于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和內涵的追求。我將會繼續(xù)深入學習詩詞格律,努力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和表達能力,讓傳統(tǒng)的詩詞之美在現代生活中得以發(fā)揚光大。
    以上是我的詩詞格律講座心得體會。通過這次講座,我重新認識到了詩詞的內涵和美感,也對于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詩詞格律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訓練。我會將這次講座的收獲付諸實踐,并繼續(xù)探索詩詞格律的奧妙之處。
    詩詞格律心得篇九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詩詞格律以其獨特的形式和美妙的韻律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愉和享受。多年來,我一直對詩詞格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并通過學習和創(chuàng)作不斷積累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詞格律的魅力和表達方式的獨特性。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體驗和心得,就詩詞格律的各個方面進行一番探討。
    首先,詩詞格律的基本規(guī)則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只有了解了詩詞格律的構成和規(guī)則,才能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一首好的詩詞格律既要符合韻律要求,又要有豐富的意境和表達深度。此外,春夏秋冬各有韻腳,相得益彰,以至在不同季節(jié)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規(guī)則,才能更好地駕馭詩詞格律,發(fā)揮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能。
    其次,優(yōu)美的韻律是詩詞格律的靈魂所在。韻律是詩詞格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增強詩詞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五言絕句的朱砂痣字清,要用仄聲韻字,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七言絕句的兩岸橫煙水氣新,要用平聲韻字,給人一種云淡風輕的感覺。通過合理運用不同的韻律形式,詩詞格律能夠更好地表達情感和傳達意思,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
    再次,詩詞格律的寫作需要注重音調的協(xié)調和韻腳的對仗。音調的協(xié)調能夠增強詩詞的歌唱性和曲調感,使詩詞更加動聽。對仗的處理則能夠增強詩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使作品更具韻律美和和諧感。例如,五言絕句的前后句要求平仄對仗,使詩詞的節(jié)奏感更強烈,效果更加協(xié)調。通過注重音調和韻腳的協(xié)調對仗,詩詞格律能夠更好地展現其表達方式的獨特性和表現力。
    最后,我發(fā)現詩詞格律的寫作需要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和表達技巧。在寫作過程中,我經常會通過聯想和比喻來表達特定的意境和情感。例如,用水平仄作韻,來表達大海平靜、水光瀲滟的美景;用平平仄作韻,來表達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通過這種方式,詩詞格律不僅能夠表達作者的個人情感和意境,還能夠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和思考。同時,掌握好比喻和聯想的技巧也需要慢慢積累和實踐,通過學習和模仿,才能更好地駕馭詩詞格律的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詩詞格律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它以其獨特的形式和美妙的韻律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愉和享受。通過多年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詞格律的魅力和表達方式的獨特性。通過了解和掌握詩詞格律的基本規(guī)則,運用優(yōu)美的韻律、注重音調和韻腳的處理,以及豐富的聯想能力和表達技巧,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更好地駕馭詩詞格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美和充滿表現力的作品。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才能更好地欣賞和理解詩詞格律的魅力,享受詩詞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
    律詩之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詩。
    《二》什么是律詩。
    顧名思義,有律的詩。寫的時候要遵守格律,否則,就不是律詩。格律是一種規(guī)矩。律詩以前的詩也有規(guī)矩,但這些規(guī)矩都是約定俗成的,而律詩的格律卻是由政府頒布的。律詩因格律嚴謹得名,起源于漢末,成熟于唐朝。律詩呢,有四個概念。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a.指歷史上一切有“律”的詩,“律”是官方制訂、發(fā)布的規(guī)則。
    (1)今體詩。指按照唐玄宗時期欽定頒布的格律寫下的詩作品,就是“今體詩”。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2)近體詩。指從齊梁體、永明體到今體詩之間這段時間的詩作品,含齊梁體和永明體。比如杜審言(杜甫的爺爺)、宋之問等。
    a.北宋歐陽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了一部律詩格律。按這個格律完成的作品稱為格律詩,簡稱“律詩”。此類作品,包括宋詩,元詩,明清詩,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律詩作品。
    《三》關于是排律?
    a.10句(含10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除首尾外,均為偶句。
    b.什么是七律和五律。七律:七言四聯八句為七律。即七言八句。五律:五言四聯八句為五律。即五言八句。
    c.什么是律絕。絕句分七絕和五絕,七絕五絕都分古絕和律絕,律絕和七律、五律一樣要遵守格律,也是格律詩的范疇。七絕;七言四句。五絕;五言四句。
    《四》格律相信接觸過詩詞的朋友,聽說過格律這個詞,那么什么是格律呢?
    格律=格+律格就是格式。它包括:平仄、字數、對、粘、替、對仗和壓韻。律包括音律、聲律和韻律.格和律合起來就是格律。我們今天能夠了解的格律其實都是關于格的范疇。所以,在今天,我們還可以把格律理解為關于“格”的“律”。也就是格式規(guī)范。包括平仄、字數、對、粘、替、對仗和壓韻的規(guī)范。
    a.句和聯。
    律句,就是遵守了格律的句子。不光格律詩使用律句,詞、曲等體裁也使用律句,不過它們不像格律詩一樣全部使用律句,而是部分使用律句。
    b.律詩依次每兩句組成一聯,組成一聯的兩個句子叫做這一聯的兩個分句,分別稱為上句和下句。
    c.律詩以一聯做為一個律句。律句中上下分句的字數是相等的,各律句字數也是相等的。
    a、第五句。
    b、頸聯上句。
    c、轉句前分句另外,第一句通常叫做首句;最后一句通常叫做尾句。
    e.律詩的組成七律:七言四聯(四律句)八句,五十六字。五律:五言四聯(四律句)八句,四十字。七言,就是每句七個字;五言,就是每句五個字。第一聯(第一律句,含第1、2句),稱為首聯,也有稱起句的;第二聯(第二律句,含第3、4句),稱為頜聯,也有稱承句的;第三聯(第三律句,含第5、6句),稱為頸聯,也有稱轉句的;第四聯(第四律句,含第7、8句),稱為尾聯,也有稱合句的。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第一律句,首聯(起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第二律句,頜聯(承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起源介紹。
    平常我們所說的詩詞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內容:
    三、近體詩產生以后古體詩的格律。
    在唐代,產生了有嚴格的平仄和對仗要求的今體詩,宋代以后稱為近體詩,包括全部的律詩和一部分絕句。由此,就把近體詩產生以前的沒有嚴格的平仄和對仗要求的詩稱之為古體詩。而在隋唐時候,由于西域音樂的傳入中原,產生了新的音樂形式燕樂,配合燕樂演唱的詞則稱為曲子詞,或者直接叫曲子。曲子詞是配樂演唱的,一開始并不太講每一個字的平仄調配,但后來隨著文人的介入,他們把寫慣了的近體詩的格律引入到詞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詞的格律。后來,又有懂得音樂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選擇與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樂,或者樂譜失傳,只能根據古代這些懂音樂的詞人所寫的詞的平仄,按照平仄來寫詞,這就是長調詞格律的來源。后人為了便于填詞,依照古代名作排比歸納,編輯成工具書,叫作詞譜。常用的詞譜類書籍有清代萬樹所編的《詞律》、舒夢蘭所編的《白香詞譜》、王奕清編的《欽定詞譜》等。比較實用的是現代詞學家龍榆生所編的《唐宋詞格律》。
    近體詩格律的產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占主流的觀點,認為產生于南北朝時期的永明體,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近體詩格律來源于佛經翻譯文學里的偈頌體式,梅祖麟、梅維恒兩位教授在《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498-509頁有詳細的論述。
    近體詩產生以前,古體詩的寫法比較自由,除了要求押韻以外,幾乎沒有什么特別的形式要求。但近體詩產生以后,古體詩在寫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體詩的句法,這也可以說是古體詩的格律了。
    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探討。
    格律詩詞是個適合與自由詩詞相對舉的名稱,二者的根本區(qū)別是講不講格律。
    在數千年中華文化中發(fā)育成熟的格律詩詞,近百年來被稱為“舊體詩詞”。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對仗、押韻。
    二十世紀以來興起的自由體詩歌,國人習慣稱之為“新詩”。這是相對于“舊體詩詞”而言的。新詩不講究格律,形式完全自由隨意。
    新詩是自由詩,不講究任何形式規(guī)范。具體說,古代詩歌的五大格律要素全都不講了。自由詩既然是詩,當然也須區(qū)別于散文、小說、論說文等文體,但其區(qū)別主要在于一些并無固定程序的聯想思維、跳躍結構、片斷敘事、隱喻意象,以及由此構成的特殊的詩性美感等等。自由體詩歌不需要其它名稱,“自由”就是它永遠合適的名稱,“新詩”只不過是其初生階段的簡稱,就如唐代稱格律詩為“今體”一樣?!靶隆边t早會“舊”的。古代各體詩詞是數千年形成的經典文體,其生命力無限。那么今后當如何稱謂呢?詩詞界商榷已久,迄今未得良策。若回避時間的含義,以“自由詩詞”和“格律詩詞”對舉并稱,體例區(qū)別是清晰的。
    問題是中國古代詩詞又有“古體”、“近體”之別。古體與近體比,自由度大得多,不必講究篇制、平仄、對仗,用韻比較自由,句式基本整齊即可,可視為古代的自由詩。近體則是嚴格的格律詩。但古代的“古體詩”與二十世紀以來體式完全自由的詩歌相比,也還是有句式和韻式限制的,是有格有律的。因此,可以將古代的“古體詩”和“近體詩”并稱為廣義的格律詩詞,以與體式完全自由的詩詞對舉并稱,二者即可涵蓋目前漢語詩歌的全部體式,且分野清晰,“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的外延和內涵具有清晰的區(qū)別,不受時間限制,永遠具有區(qū)別品性的效用。
    有學者認為用“格律詩詞”這個名稱,目前不容易區(qū)別古代自由體和唐代以后形成的嚴格的格律體。這的確是個問題。唐宋元明清人是怎樣處理呢?他們或者什么名稱也不說,寫什么就是什么,或者明確稱“樂府”、“古風”、“歌”、“行”、“古意”、“律”、“絕”“排律”等等。不論是否說明體裁,每種體裁的格律是清楚的,不同體裁的詩詞,格律要求各不相同。那么今人乃至今后人寫作格律詩詞,照此處理就是了,凡使用有格有律之體,遵循其各自的格律。
    有人說詞本來就是講究格律的,沒必要說“格律詞”。這個觀點在古代是對的,現在和今后就不同了。自有自由詩以來,歌詞也有自由體,從而區(qū)別古代用詞牌標示格律的歌詞。格律歌詞和自由歌詞已經是事實上的區(qū)別,任何實用的表述和理論的表述都必須以這樣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如此,學術研究意義上的學科分野就可以對同一歷史時段內不同體例的詩歌,劃分為格律詩詞、自由詩詞兩大領域。理論批評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自由詩詞、格律詩詞兩個大概念。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自由詩詞被官方視為詩歌之正宗,格律詩詞被主流意識形態(tài)邊緣化了。學術研究受此影響,也出現了格律詩詞長期無人研究的局面,古代文學研究截止于清末,現當代文學史無視格律詩詞的存在,近幾年才開始討論格律詩詞應否入現當代文學史的問題。這是文化史、文學史的“百年荒唐”。近十幾年,一些學者開始申請各級研究課題,立項研究百年格律詩詞。實際研究已經有一些成果,但名稱總有那么一點不正不順。所以現在討論各體詩詞的名稱問題,以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對舉并稱,是一件既有實用意義,又有學術意義的事情。
    總之,無論詩還是歌詞,永遠都存在自由體式和格律體式之別。用“格律”和“自由”對舉,是科學的、便捷的、長久的。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一
    【唐代】許渾。
    酒闌橫劍歌,日暮望關河。
    道直去官早,家貧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
    莫盡遠游興,故園荒薜蘿。
    2、《老圃堂》。
    【唐代】曹鄴。
    邵平瓜地接吾廬,谷雨干時手自鋤。
    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3、《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代】孟浩然。
    旅人游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里,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谷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4、《白牡丹》。
    【唐代】王貞白。
    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5、《牡丹圖》。
    【明代】唐寅。
    谷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
    6、《七言詩》。
    【清代】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7、《嘗茶次寄越僧靈皎》。
    【宋代】林和靖。
    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
    清話幾時搔首后,愿與松色勸三巡。
    8、《木蘭花慢》。
    【元代】王惲。
    谷雨日,王君德昂約牡丹之會,某以事奪,北來祁陽道中,偶得此詞以寄。
    問東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艷,紅爛燈枝。
    劉郎為花情重,約柳邊、娃館醉吳姬。
    羅襪凌波微步,玉盤承露低垂。
    春風百匝繡羅圍??吹讲试骑w。
    甚著意追歡,留連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長亭畔,漫一杯、藉草對斜暉。
    歸縱酴醿雪在,不堪姚魏離枝。
    9、《谷雨》。
    【宋代】朱槔。
    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
    明朝知谷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
    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10、《牡丹圖》。
    明唐寅。
    谷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
    11、《白牡丹》。
    唐王貞白。
    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12、《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周樸。
    旅人游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里,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谷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13、《老圃堂(一作薛能詩)》。
    唐曹鄴。
    邵平瓜地接吾廬,谷雨干時手自鋤。
    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14、《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唐孟浩然。
    試覽鏡湖物,中流到底清。
    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帆得樵風送,春逢谷雨晴。
    將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賀生。
    滄浪醉后唱,因此寄同聲。
    15、《谷雨》。
    明方太古。
    春事闌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細細風雙蝶,林外時時雨一鳩。
    碧海丹丘無鶴駕,綠蓑青笠有漁舟。
    塵埃漫笑浮生夢,峴首于今薄試游。
    16、《題伍彬屋壁》。
    唐廖融。
    圓塘綠水平,魚躍紫莼生。
    要路貧無力,深村老退耕。
    犢隨原草遠,蛙傍塹籬鳴。
    撥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17、《點絳唇》。
    宋李銓。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
    粉拖香透,雅稱群芳首。
    把酒題詩,遐想歡如舊,花知否。
    故人清瘦,長憶同攜手。
    17、《浣溪沙》。
    宋仇遠。
    紅紫妝林綠滿池,游絲飛絮兩依依。
    正當谷雨弄晴時。
    射鴨矮闌蒼蘚滑,畫眉小檻晚花遲。
    一年彈指又春歸。
    18、《陽羨雜詠十九首·茗坡》。
    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19、《謝中上人寄茶》。
    唐齊已。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20、《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
    唐齊己。
    槍旗冉冉綠叢園,谷雨初晴叫杜鵑。
    摘帶岳華蒸曉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夢惜藏巖里,白硾封題寄火前。
    應念苦吟耽睡起,不堪無過夕陽天。
    21、《谷雨》。
    宋朱槔。
    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
    明朝知谷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
    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22、《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詩次其韻》。
    唐王炎。
    花氣濃于百和香,郊行緩臂聊翱翔。
    壺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淺紅蒙短墻。
    平疇翠浪麥秋近,老農之意方揚揚。
    吾儕飽飯幸無事,日翻蕓簡尋遺芳。
    閑中更覺春晝長,酒酣耳熱如清狂。
    自憐藿食徒過計,袖手看人能蹶張。
    23、《嘗茶次寄越僧靈皎》。
    宋·林和靖。
    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
    清話幾時搔首后,愿與松色勸三巡。
    24、《浣溪沙(櫻桃)》。
    曾覿[北宋]。
    谷雨郊園喜弄晴。滿林璀璨綴繁星。筠籃新采絳珠傾。
    樊素扇邊歌未發(fā),葛洪爐內藥初成。金盤乳酪齒流冰。
    25、《巫山一段云》。
    杜安世[北宋]。
    笑擬條風戲,裝遲谷雨催。彩云飛下柳樓臺。千朵一時開。
    惜恐塵埃染,驚疑紫府來。有時香噴入人懷。魂斷客徘徊。
    26、《送徐州張建封還鎮(zhèn)》。
    李適。
    牧守寄所重,才賢生為時。宣風自淮甸,授鉞膺藩維。
    入覲展遐戀,臨軒慰來思。忠誠在方寸,感激陳情詞。
    報國爾所向,恤人予是資。歡宴不盡懷,車馬當還期。
    谷雨將應候,行春猶未遲。勿以千里遙,而云無己知。
    27、《奉和圣制上巳祓禊應制》。
    崔國輔(唐)。
    元巳秦中節(jié),吾君灞上游。
    鳴鑾通禁苑,別館繞芳洲。
    鹓鷺千官列,魚龍百戲浮。
    桃花春欲盡,谷雨夜來收。
    慶向堯樽祝,歡從楚棹謳。
    逸詩何足對,窅作掩東周。
    28、《謝中上人寄茶》。
    齊己(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29、《谷雨》。
    宋·朱槔。
    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
    明朝知谷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
    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30、《點絳唇》。
    李銓[北宋]。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稱群芳首。
    把酒題詩,遐想歡如舊?;ㄖ瘛9嗜饲迨?。長憶同攜手。
    31、《謝中上人寄茶》。
    齊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32、《陽羨雜詠十九首.茗坡》。
    陸希聲(唐)。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二
    最近,與一些朋友討論格律詩詞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大家提到,對格律詩詞的一般規(guī)律,如押韻、平仄、對仗、避免孤平和三平尾、三仄尾等等,都容易掌握,比較困惑的問題是:
    (1)如何用韻,是依據現代漢語拼音還是平水韻?
    (2)如何處理入聲?
    這兩個問題,對于格律詩詞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我們對于格律詩詞的態(tài)度,應該是尊重歷史和與時俱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繼承文化遺產,格律詩詞可以說就是最大的文化遺產。因此,我們要有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尊重格律詩詞在其發(fā)展中形成的一整套規(guī)律,包括對平水韻和入聲都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欣賞格律詩詞。同時還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掌握格律詩詞的內在精髓,不拘泥于形式,用發(fā)展的觀點去創(chuàng)作格律詩詞。
    具體地講,有以下幾點體會:
    (1)在用韻上,既然詩是用來“吟”的,現代人寫詩是給現代人吟,用韻自然應該用現代漢語拼音的韻部(暫且稱為“今韻”)。有的人認為格律詩詞應該按唐詩宋詞的'韻部,一點都不能變,那就未免過于迂腐了。其實,古人寫詩,一直是用當時的發(fā)音押韻的,也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變化的。當然,如果有的人說他不懂今韻,只懂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暫且稱為“古韻”),那么,現代人用古韻寫詩也未尚不可。對于同一人,也可以某首詩用今韻,某首詩用古韻??傊?,一首詩不能按古韻不在一個韻部;按今韻又不是同一韻母,讀起來不押韻。
    (2)在平仄上,可以全詩都按現代的四聲,不將入聲歸為仄聲,而是按現代漢語拼音分到四聲中(暫且稱為“今聲”);也可以全詩都將入聲歸為仄聲(暫且稱為“古聲”)。但是,不要一首詩中有的入聲歸入了仄聲,有的入聲又歸為平聲。
    (3)所以現代人寫的格律詩,可以是“今韻今聲”、“今韻古聲”、“古韻古聲”,但是,不要用“古韻今聲”,既然用了古韻,自然就要按照古韻處理入聲字。用古韻,又不考慮入聲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當然,如果全詩用韻今古相同,也沒有入聲字,就沒有這些問題。
    一般受舊式教育的人,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擅長用古韻賦詩。但即使這樣,他們也在嘗試用今韻寫作。毛主席的七律,大都按平水韻用韻,但是,請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按平水韻,“黃、王、桑”三韻屬于下平七陽,“江”字屬于上平三江,而“慷”字屬于上聲二十二養(yǎng)。作者顯然是大膽突破了“江”字不能和下平七陽通押的禁臠。全詩用普通話念起來,韻母都是ang,押韻十分完美?!拔簟弊职雌剿崥w為入聲,正合平仄。所以這首詩按我的分類屬于“今韻古聲”。
    對于現今的詩詞愛好者,完全可以用現代漢語拼音用韻,同時適當注意入聲的處理。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三
    基礎知識一,律詩之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詩。
    《二》什么是律詩。
    顧名思義,有律的詩。寫的時候要遵守格律,否則,就不是律詩。格律是一種規(guī)矩。律詩以前的詩也有規(guī)矩,但這些規(guī)矩都是約定俗成的,而律詩的格律卻是由政府頒布的。律詩因格律嚴謹得名,起源于漢末,成熟于唐朝。律詩呢,有四個概念。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1)今體詩。指按照唐玄宗時期欽定頒布的格律寫下的詩作品,就是“今體詩”。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2)近體詩。指從齊梁體、永明體到今體詩之間這段時間的詩作品,含齊梁體和永明體。比如杜審言(杜甫的'爺爺)、宋之問等。
    b.北宋歐陽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了一部律詩格律。按這個格律完成的作品稱為格律詩,簡稱“律詩”。此類作品,包括宋詩,元詩,明清詩,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律詩作品。
    《三》關于是排律?
    a.10句(含10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除首尾外,均為偶句。
    b.什么是七律和五律。七律:七言四聯八句為七律。即七言八句。五律:五言四聯八句為五律。即五言八句。
    c.什么是律絕。絕句分七絕和五絕,七絕五絕都分古絕和律絕,律絕和七律、五律一樣要遵守格律,也是格律詩的范疇。七絕;七言四句。五絕;五言四句。
    《四》格律相信接觸過詩詞的朋友,聽說過格律這個詞,那么什么是格律呢?
    格律=格+律格就是格式。它包括:平仄、字數、對、粘、替、對仗和壓韻。律包括音律、聲律和韻律.格和律合起來就是格律。我們今天能夠了解的格律其實都是關于格的范疇。所以,在今天,我們還可以把格律理解為關于“格”的“律”。也就是格式規(guī)范。包括平仄、字數、對、粘、替、對仗和壓韻的規(guī)范。
    a.句和聯1、律句,就是遵守了格律的句子。不光格律詩使用律句,詞、曲等體裁也使用律句,不過它們不像格律詩一樣全部使用律句,而是部分使用律句。
    b.律詩依次每兩句組成一聯,組成一聯的兩個句子叫做這一聯的兩個分句,分別稱為上句和下句。
    c.律詩以一聯做為一個律句。律句中上下分句的字數是相等的,各律句字數也是相等的。
    d.通常我們說的一句,是指單個的句子,即一聯的兩個分句中的一個。對于一個律詩的句子,我們可以稱其為第幾句,也可以稱其為某聯某句。比如下面這首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其中的“三顧頻煩天下計”這一句,它就有一下名稱;a,第五句b,頸聯上句c,轉句前分句另外,第一句通常叫做首句;最后一句通常叫做尾句。
    e.律詩的組成七律:七言四聯(四律句)八句,五十六字。五律:五言四聯(四律句)八句,四十字。七言,就是每句七個字;五言,就是每句五個字。第一聯(第一律句,含第1、2句),稱為首聯,也有稱起句的;第二聯(第二律句,含第3、4句),稱為頜聯,也有稱承句的;第三聯(第三律句,含第5、6句),稱為頸聯,也有稱轉句的;第四聯(第四律句,含第7、8句),稱為尾聯,也有稱合句的。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第一律句,首聯(起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第二律句,頜聯(承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好吧,還有很多,請各位文友補充吧,睡覺……晚安世界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20字)
    詩詞格律是中國古代文化瑰寶之一,其獨特的韻律和格律體系,使得古人如泰山壓頂,獨自扛起整個文化的重量。而對于現代人來說,學習詩詞格律不僅可以使我們領悟到古人的智慧和美感,還能夠提升我們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我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些我對詩詞格律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理解之美(240字)
    詩詞格律的美,首先體現在對韻律的追求。詩詞是有聲調、抑揚頓挫的,不同的音節(jié)、聲調、抑揚頓挫的有序排列,形成了獨特的韻律感。這種韻律感,既有機會展示詩人的才華,又能夠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而格律則是對詩詞的一種規(guī)定,它規(guī)定了詩詞中的字數、聲腳、押韻等等。在格律的限制下,詩人需要在有限的條件下創(chuàng)作,這正是挑戰(zhàn)和創(chuàng)造力碰撞的地方。理解詩詞格律的美,讓我更加欣賞和敬佩古代文人的才華和智慧。
    第三段:感悟之道(240字)
    學習詩詞格律,不僅僅是為了欣賞古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和創(chuàng)作,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古人通過詩詞記錄了他們所看到、所想到的一切,傳遞了他們的思考和感受。讀者在閱讀詩詞時,也可以通過對其中的表達方式和手法的理解,發(fā)現自己心中的共鳴和感悟。詩詞格律讓我學會了如何從簡短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和靈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情感,感悟生活的真諦。
    第四段:實踐之路(240字)
    學習詩詞格律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更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創(chuàng)作。通過實踐和創(chuàng)作,我發(fā)現詩詞格律對于寫作的限制,反而激發(fā)了更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格律的指導下,我可以更有條理地組織自己的思緒,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境。而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也可以通過對格律的理解和運用,鍛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實踐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詩詞格律的價值和重要性。
    第五段:致力之志(360字)
    學習詩詞格律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修養(yǎng)和欣賞,更需要我們把這項傳統(tǒng)文化保留下去,傳承給后人。在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詩詞格律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習詩詞格律,可以讓人們放慢腳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靈性。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傳播詩詞格律的知識和魅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古代文化。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通過寫作、演講、傳統(tǒng)文化講座等方式,把詩詞格律的美傳遞給更多的人。
    總結:(120字)
    詩詞格律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理解詩詞格律的美和價值對于個人的修養(yǎng)和文化傳承至關重要。通過學習、感悟、實踐和致力于傳承,我們可以欣賞到古人的智慧和美感,同時提升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讓我們共同努力,傳播詩詞格律的知識和魅力,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愛。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五
    《送前緱氏韋明府南游》
    【唐代】許渾
    酒闌橫劍歌,日暮望關河。
    道直去官早,家貧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
    莫盡遠游興,故園荒薜蘿。
    《老圃堂》
    【唐代】曹鄴
    邵平瓜地接吾廬,谷雨干時手自鋤。
    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代】孟浩然
    旅人游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里,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谷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白牡丹》
    【唐代】王貞白
    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牡丹圖》
    【明代】唐寅
    谷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
    《七言詩》
    【清代】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嘗茶次寄越僧靈皎》
    【宋代】林和靖
    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
    清話幾時搔首后,愿與松色勸三巡。
    《木蘭花慢》
    【元代】王惲
    谷雨日,王君德昂約牡丹之會,某以事奪,北來祁陽道中,偶得此詞以寄。
    問東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艷,紅爛燈枝。
    劉郎為花情重,約柳邊、娃館醉吳姬。
    羅襪凌波微步,玉盤承露低垂。
    春風百匝繡羅圍??吹讲试骑w。
    甚著意追歡,留連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長亭畔,漫一杯、藉草對斜暉。
    歸縱酴醿雪在,不堪姚魏離枝。
    《谷雨》
    【宋代】朱槔
    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
    明朝知谷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
    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六
    詩詞格律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其獨特韻律和押韻方式使得詩詞成為了文人墨客們表達情感和抒發(fā)心情的藝術形式。在學習中華古典文化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詩詞格律的獨特之處,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心得體會。
    首先,詩詞格律要讓詩詞簡練凝練,言之有物。在寫詩詞時,格律的限制給了我不少啟發(fā)。格律要求每個字都要嚴謹精煉,不能有任何多余的詞藻,每個字句都必須經過精心的挑選,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最深刻的意義。因此,學習詩詞格律不僅要求我們有音韻和押韻的感覺,還要求我們對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有足夠的把控力。通過學習這些格律,我懂得了字句之間的關聯和相互呼應,也更加注重文字的精確和含義的深度。
    其次,學習詩詞格律需要注重對情感的把握和表達。詩詞是一種具有韻律和韻腳的表達方式,因此,必須充分發(fā)揮詩詞的音律特點,將情感融入其中。無論是抒情詩還是詠史詩,都需要通過音韻和押韻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意境。只有將情感融入到字句之中,才能真正使詩詞生動起來,給讀者以共鳴。因此,學習詩詞格律需要我們從情感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詩詞的內涵,將自己的情感與詩詞結合起來,在表達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再次,詩詞格律對想象力和造詣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習詩詞格律需要將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抒發(fā)出來,但單純的抒發(fā)無法引人入勝。只有通過具體的場景描繪和形象的描寫,才能使詩詞產生遠遠超越文字本身的力量。因此,學習詩詞格律需要我們培養(yǎng)自己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通過想像來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景象,通過描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我學習詩詞格律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只有在想象力豐富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運用格律,使詩詞更有感染力和藝術性。
    最后,學習詩詞格律需要不斷地修煉和創(chuàng)新。古詩詞是經典,但不創(chuàng)新就是死亡。古人崇尚格律,但并不意味著我們一味復古。學習古人的經驗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的詩詞藝術。在運用格律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融合當下的思想和時代的變化,創(chuàng)造出與時俱進的作品。學習詩詞格律要求我們勤奮修煉,不斷地閱讀和思考,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突破。只有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詩詞格律才能永葆生命力。
    總而言之,學習詩詞格律不僅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對我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詩詞格律的獨特之處,并從中受益良多。通過學習詩詞格律,我懂得了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想象之美和創(chuàng)新之美。這些心得體會將伴隨我一生,繼續(xù)影響和塑造我的文字藝術創(chuàng)作。
    詩詞格律心得篇十七
    格律詩詞是個適合與自由詩詞相對舉的名稱,二者的根本區(qū)別是講不講格律。
    在數千年中華文化中發(fā)育成熟的格律詩詞,近百年來被稱為“舊體詩詞”。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對仗、押韻。
    二十世紀以來興起的自由體詩歌,國人習慣稱之為“新詩”。這是相對于“舊體詩詞”而言的。新詩不講究格律,形式完全自由隨意。
    新詩是自由詩,不講究任何形式規(guī)范。具體說,古代詩歌的五大格律要素全都不講了。自由詩既然是詩,當然也須區(qū)別于散文、小說、論說文等文體,但其區(qū)別主要在于一些并無固定程序的聯想思維、跳躍結構、片斷敘事、隱喻意象,以及由此構成的特殊的詩性美感等等。自由體詩歌不需要其它名稱,“自由”就是它永遠合適的名稱,“新詩”只不過是其初生階段的簡稱,就如唐代稱格律詩為“今體”一樣?!靶隆边t早會“舊”的。古代各體詩詞是數千年形成的經典文體,其生命力無限。那么今后當如何稱謂呢?詩詞界商榷已久,迄今未得良策。若回避時間的含義,以“自由詩詞”和“格律詩詞”對舉并稱,體例區(qū)別是清晰的。
    問題是中國古代詩詞又有“古體”、“近體”之別。古體與近體比,自由度大得多,不必講究篇制、平仄、對仗,用韻比較自由,句式基本整齊即可,可視為古代的自由詩。近體則是嚴格的格律詩。但古代的“古體詩”與二十世紀以來體式完全自由的詩歌相比,也還是有句式和韻式限制的,是有格有律的。因此,可以將古代的“古體詩”和“近體詩”并稱為廣義的格律詩詞,以與體式完全自由的詩詞對舉并稱,二者即可涵蓋目前漢語詩歌的全部體式,且分野清晰,“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的外延和內涵具有清晰的.區(qū)別,不受時間限制,永遠具有區(qū)別品性的效用。
    有學者認為用“格律詩詞”這個名稱,目前不容易區(qū)別古代自由體和唐代以后形成的嚴格的格律體。這的確是個問題。唐宋元明清人是怎樣處理呢?他們或者什么名稱也不說,寫什么就是什么,或者明確稱“樂府”、“古風”、“歌”、“行”、“古意”、“律”、“絕”“排律”等等。不論是否說明體裁,每種體裁的格律是清楚的,不同體裁的詩詞,格律要求各不相同。那么今人乃至今后人寫作格律詩詞,照此處理就是了,凡使用有格有律之體,遵循其各自的格律。
    有人說詞本來就是講究格律的,沒必要說“格律詞”。這個觀點在古代是對的,現在和今后就不同了。自有自由詩以來,歌詞也有自由體,從而區(qū)別古代用詞牌標示格律的歌詞。格律歌詞和自由歌詞已經是事實上的區(qū)別,任何實用的表述和理論的表述都必須以這樣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如此,學術研究意義上的學科分野就可以對同一歷史時段內不同體例的詩歌,劃分為格律詩詞、自由詩詞兩大領域。理論批評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自由詩詞、格律詩詞兩個大概念。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自由詩詞被官方視為詩歌之正宗,格律詩詞被主流意識形態(tài)邊緣化了。學術研究受此影響,也出現了格律詩詞長期無人研究的局面,古代文學研究截止于清末,現當代文學史無視格律詩詞的存在,近幾年才開始討論格律詩詞應否入現當代文學史的問題。這是文化史、文學史的“百年荒唐”。近十幾年,一些學者開始申請各級研究課題,立項研究百年格律詩詞。實際研究已經有一些成果,但名稱總有那么一點不正不順。所以現在討論各體詩詞的名稱問題,以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對舉并稱,是一件既有實用意義,又有學術意義的事情。
    總之,無論詩還是歌詞,永遠都存在自由體式和格律體式之別。用“格律”和“自由”對舉,是科學的、便捷的、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