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熱門1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學準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讓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充分思考。教案中的教學方法應當注重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多讀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您開闊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一
    我們從幼兒在數(shù)學活動室的操作和集體活動表現(xiàn)看出:幼兒已對抽象的加減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實踐運用中比較欠缺。此外,我們經常將計算與應用題分開教學,使幼兒無法把抽象的加減算式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為此,我們試圖通過集體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運用的情境,即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又激發(fā)幼兒在生活中繼續(xù)主動運用加減法解決問題的興趣。
    1.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進一步立即10以內的加減,學習用編題三要素表述計算過程。
    2.在編題表述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加減法結局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小菜場場景布置:青菜1.00、西紅柿2.00、大白菜3.00、魚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兒操作的小菜圖卡各18張,調價標牌2個。
    幼兒操作記錄紙1份,筆1支。
    一、了解價格。
    1.今天,我們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場買菜吧。這些菜都要多少錢?
    2.今天的菜價有什么變化?
    分析:從幼兒原有經驗出發(fā),關注調價牌,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運用了情境游戲的創(chuàng)設來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
    二、調價。
    1.用編題三要素表述加價的菜。
    例:誰能用三句話把青菜價格的變化說出來?
    提問:你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為什么?
    2.用編題三要素表述減價的菜。
    葷菜價格有什么變化?(降2元)。
    例:您那個用編題的方法說說肉的價格變化嗎?
    第三句話有什么不同?
    3.降價了你是怎么算的?
    請幼兒擺減法算式。
    分析:運用編題的三要素,學會以陳述的方式講述調價的過程,并且在教師的引領下,嘗試編帶提問句的應用題。發(fā)現(xiàn)幼兒在編題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編題的嚴密性不夠,而且自己在執(zhí)教的時候,也不敢回應孩子,如有的幼兒說:"青菜原來是1元錢,現(xiàn)在漲價了1元錢,現(xiàn)在又變成了多少錢?"編題的兩個條件和提問的精煉不夠,對于孩子懂的意思,課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們注意表達更清晰,忽略了編應用題的嚴密性和孩子們適當要選擇富有邏輯的編題關鍵詞。如"原來……現(xiàn)在……",應該給與孩子們更為確切的表述。
    三、買菜算錢。
    1.如果我給你10元錢,你可以買2樣什么菜?
    2.幼兒買菜。
    3.算兩種菜的價格。
    (1)誰能用你們買的菜來編一道三句話的應用題?(提示:第三句話要問問別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錢嗎?請把算式列在紅線上。
    4.算還剩多少錢。
    (1)拿了10元錢去付錢,營業(yè)員該找給你多少錢?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還要找你多少錢?
    結束:你們會用加法算自己買菜花了多少錢,還會用減法算出營業(yè)員找你多少錢,那我們一起領錢去菜場玩買菜的游戲。
    分析:該環(huán)節(jié)是控股幼兒編應用題的能力,讓幼兒學會隨情景轉換編題,并列式計算。從課堂效果看,孩子們買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錢是可以的,基本編題的元素也是能夠體現(xiàn)的。但是在算還剩下多少錢的時候,孩子們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對自己花掉多少錢在課堂上沒有針對性的提示,因此孩子們在編這道題目的時候,出現(xiàn)連減的方式編題,如"我有10元錢,先去買了青菜2元,又去買了魚6元,請問還剩下多少錢?"這個編題的失誤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設計的時候把這個環(huán)節(jié)作為延伸活動,因此沒有考慮孩子們仍舊有很大的興趣去編題和計算,因此對用掉多少錢這個部分數(shù)沒有給與孩子們強調,所以出現(xiàn)連減,以及總數(shù)是10元錢還是用掉的8元錢沒有讓孩子們清晰。而且買菜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的是幼兒自主購買兩樣菜,沒有規(guī)定不超過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剛好十元,這個就導致了最后算賬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有的孩子不能夠編題,有的孩子等于0的計算還比較模糊,其實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省略,只要個別幼兒編題以及列算式,對于特殊情況做回應即可。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首先要能夠以一對用用相應的雪花片數(shù)量去買相應價格的蔬菜,否則就會算錯價格,最后在菜籃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動的檢驗環(huán)節(jié),還是有部分孩子沒有買對菜,并且對于價格和雪花片數(shù)量不能一一對應。所以我就扮演買菜人。幼兒扮演菜寶寶,每一位菜寶寶根據自己的價錢再去找一位好朋友,兩種菜的價錢合起來是菜籃子上的價錢。然后一同跳到菜籃子中。以這樣互相檢查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檢驗。另外,在檢驗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數(shù)連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則孩子是沒有辦法進行自我檢驗的。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二
    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將數(shù)量與數(shù)字對應起來。
    ppt,數(shù)學本子。
    師: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我們這做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誰?
    1、出示長頸鹿(誰來了?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有幾只?又來了幾只?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可以有數(shù)字幾表示?)。
    2、出示獅子(誰來了?請小朋友數(shù)數(shù)有幾只獅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3、出示斑馬(誰也來了?有幾只?看看又來了幾只?現(xiàn)在有一共有幾只?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4、我們來聽聽誰也來了?(老虎有幾只?又來了幾只?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了?可以用數(shù)字表示?)。
    1、出示交警(誰來了?交警會在哪工作呢?)。
    2、出示廚師——廚房。
    3、(猜猜拿著剪刀,吹風機的是誰呢?)出示理發(fā)師——理發(fā)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帶著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著消防車,穿著消防衣。一有火災就馬上趕去的是誰?)消防員——消防大隊。
    6、出示醫(yī)院,(猜猜誰會在這工作呢?)。
    師: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找找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將同一職業(yè)的人用筆圈起來。
    2、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將數(shù)字寶寶貼在旁邊。
    3、把這些叔叔阿姨和他們的工作地方用鉛筆連線。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事件的先后順序排出序列,感知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種子發(fā)芽、早晚的變化、洗手、脫衣服睡覺等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導入課題,講一講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臉、刷牙,后吃早餐。
    2、師:去上幼兒園,來到幼兒園里我們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師問好,去區(qū)角玩游戲、收玩具、最后跟老師去做早操。
    3、師:吃點心了我們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點心。
    小結:小朋友剛剛我們說了很多平時做事情的先后順序,知道我們做事都有先后順序。今天我們來學習認識先后。
    二、幼兒分組操作活動,鞏固幼兒對時間與事件先后的理解。
    1、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師:植物的生長過程也是有先后順序。
    種子發(fā)芽長出兩片葉子長出許多葉子。
    2、幼兒分組操作,根據圖片內容的先后排序。
    師: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準備了一些生活及自然變化的圖片,請小朋友給圖片排序。
    3、分享交流,教師評價。
    師:小朋友為故事圖片排好了序列,來看看你們是怎樣排序的。
    師:這組的小朋友你們是怎樣給洗手的順序排序的?
    幼:我們是根據老師教我們的洗手方法來排序的。
    師:這組的是從早到晚的變化排序,你們是怎樣排序的?
    幼:我們是看從太陽到月亮來排序。
    師:這組的`小朋友你們是怎樣排序的。
    幼:我們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師小結。
    在這次活動中都學會了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會按事件的先后順序排序。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可見的先后順序,請你說說還有那些?
    媽媽炒菜的時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guī)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四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xù)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1.使用幼兒用書第16頁。
    (1)請幼兒看一看:圖中有哪兩個動物?它們長得怎樣?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張床最寬?哪張床最窄?它們分別是誰的?請把動物與相應的床連線。
    2.使用準備好的物品作寬窄比較。
    (1)教師兩兩拿出物品,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物品哪個寬?哪個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師提問:"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夠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寬和窄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筋思考。
    (3)請幼兒嘗試用書本、積木等物品來對對別的物品作寬窄的測量。
    繼續(xù)引導幼兒關注教室里面、幼兒園里面、家里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請幼兒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媽媽的大床,餐桌、書桌和茶幾??纯从惺裁床灰粯诱堄變簩W習用跨步、腳印、竹竿、繩子等在戶外進行自然測量,比較路的寬窄、墻的寬窄等。
    小百科:寬是三維空間里相對較短的某一維尺寸。其他含義有廣闊面積大、度量寬宏、舒緩、富裕等。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有兩個重要的知識基礎,一是學生學習了10的分解組成,知道9、8、7和幾湊成10;二是學習了10加幾等于十幾的計算方法。利用這兩個基礎,將9加幾(8加幾,7加幾等)利用湊十法轉化成10加幾,從而解決新問題。學生分析:學生百分之六十已經會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只是熟練程度不夠,方法不當,例如還有很多數(shù)手指頭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會,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過演示、操作,敘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設計:
    湊十法不僅是進位加法的重要計算方法,更是數(shù)學學習中湊整思想的第一次體現(xiàn),所以,湊十法的學習非常重要,必須讓學生從多樣化中感受到它的優(yōu)越性并掌握湊的方法。只有當他們發(fā)現(xiàn)湊十法可以解決不同的進位加問題,才會從內心欣然接受;只有從不同的分解當中才能歸納出湊十法關鍵:根據要湊十的對象從另一個數(shù)中分出相應的數(shù)來湊十。本課時是對湊十法的整體感受。下一課時進行熟練化和抽象思考任務。
    教學目標:
    1、建立湊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知道如何湊十。
    2、經歷知識轉化的過程,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
    3、體會數(shù)學學習中的轉化思想。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湊十法。
    2、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完整敘述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小猴子圖片、桃子圖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10加幾。為感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奠定基礎。
    1、師出示課件卡片: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10加幾的加法,有一只聰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課件出示小猴子),有沒有信心?請看大屏幕:
    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結:10加幾等于十幾。
    二、看盒子說數(shù)。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將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來仔細觀察一下:一共有幾個格子?
    2、如果每格裝一個菠蘿,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3、出示9個菠蘿圖:現(xiàn)在有幾個菠蘿?怎么知道的?
    4、出示8個、7個菠蘿圖,提問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個菠蘿圖,問答后小結:裝滿就正好是10個。
    三、小動物們的問題。體會湊十的優(yōu)越性,初步感受湊十需要從一個數(shù)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個數(shù)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湊十法,從多樣化中初步感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1)出示10個格子的盒子裝有9個桃子,盒子外面有3個。師背景敘述:愛勞動的小猴幫媽媽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幾個?(9個)今天又摘了幾個?(3個)。
    (2)根據這兩個數(shù)學信息能解決什么問題(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兩天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3)你知道嗎?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現(xiàn)點數(shù)、接著數(shù)和湊十法,對于前兩種請學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湊十法做重點分析。教師對湊十法的引導語:從外面拿一個放進去裝滿正好是10個(板書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
    啟發(fā)其它孩子理解,提問:聽明白他的想法了嗎?誰來再說說?一樣想法的請舉手,再來說說。
    引導其它孩子評價,教師定性評價語:不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個。
    (4)教師在課件上圈出盒子,小結:將盒子裝滿湊齊10個,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簡便。這真是一個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將它喂飽(裝滿)它就告訴你答案。
    結語:湊十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計算方法。
    教師小結:脫離實物進行湊十。
    1、說圖意、提問、列式。
    2、說計算過程。
    提問:怎么湊十?
    教學反思:
    湊十法題型是我們大大班數(shù)學活動的一項附加內容,要上這一節(jié)活動也是根據我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同時也是應我們家長的要求而添加的。剛開始我們年級組要上這堂課時也經過了研討,可是我們并沒有決定要設計哪個游戲。
    數(shù)學課是比較抽象也比較深奧的,于是在決定上這一節(jié)活動課時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六
    1、在游戲活動中,探索6的組成,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
    2、樂于探索,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1、課件6的分合圖。
    2、人手6個硬幣、6的分合記錄紙和筆。
    3、超市各種商品各6個(蘋果、檸檬、香蕉、玉米等)。
    探索6的組成,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一、游戲導入。
    1、今天小超市開業(yè)了,你們想去逛逛嗎?
    2、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裝有硬幣的小包,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3、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一些硬幣,請幼兒在小椅子下面的拿出來數(shù)數(shù)看有幾個?
    二、游戲“猜硬幣”
    1、看看硬幣是什么樣的嗎?它兩面的圖案一樣嗎?
    2、正面是什么樣的?反面有是什么樣的?
    3、你們知道一個硬幣是多少錢嗎?那你們手里有多少錢呢?
    4、現(xiàn)在時間還早,超市還沒開門呢,我們來玩?zhèn)€猜硬幣的游戲吧?。?、老師示范:我手里有6個硬幣,我將他們藏在兩只手上,你們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幾個?并出示相應的課件圖片(6的分合式)。
    6、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玩一玩,并記錄操作結果。
    7、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玩法和記錄情況,老師出示相應的課件(6的分合式)。
    8、請幼兒數(shù)數(shù)說說,6有5種分法,并讓幼兒一起來念一念6的分合式。
    三、游戲“撒硬幣”
    1、老師示范撒硬幣,讓幼兒看看有幾個正面?有幾個反面?然后把它記下來。
    2、幼兒游戲,并記錄操作結果。
    3、展示幼兒作業(yè)。
    四、購物。
    1、小超市開門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們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用6元錢買兩樣東西,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錢用完。
    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做營業(yè)員檢查幼兒活動結果。
    3、送禮物。跟客人老師講講6元錢買了幾元和幾元的東西。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七
    1、復習鞏固對人民幣元、角的認識,進行點數(shù)并記錄。
    2、知道人民幣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于購買物品,學習簡單的使用方法,練習50以內的加減。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及社會交往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1、課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一、觀察畫面,認識、區(qū)分人民幣。
    1、取出錢幣,請幼兒說一說畫面上的錢幣分別是多少。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各種錢幣上的圖片,比較這些錢幣的不同。
    可根據錢幣的明顯特征,如數(shù)字、文字、圖片色彩等加深記憶。
    二、進行“裝錢包”游戲,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
    按照老師的指令將不同面值的錢幣放到錢包里,
    三、換錢游戲“我們一樣多”,學習錢幣等值兌換。
    1、教師拿出一張五元錢,幼兒利用角幣任意組合,與五元等值。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組合方法,最后教師幫助幼兒歸納五元錢的不同兌換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導幼兒進行10、20、50的兌換。
    四、情境游戲“買水果、買玩具”,練習購物。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八
    1、進一步嘗試進行上下、左右空間相對位置的綜合運用練習。
    2、在親身嘗試的基礎上,學習通過視覺感知、理解平面圖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關系。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自畫像、自制表格。
    認讀數(shù)字1-10,初步理解數(shù)的排列是有順序的。
    小朋友,你們都長大了,是哥哥姐姐了。黃老師今天看到你們個個穿著漂亮的衣服,我可喜歡你們了,你們看黃老師今天帶了什么過來?(照相機)你們知道照相機用來干什么用的?(照相)今天,黃老師看看誰最乖,我請他上來照相好不好?(好)其實我今天給你們照相,是想記錄一下你們的成長過程,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成長記錄》。
    1、請兩名男孩子和兩名女孩子上來。
    2、引導幼兒認識上下、左右空間相對位置。
    (1)師:你們看,我們的講臺上站了幾個小朋友?(引導幼兒數(shù)一數(shù),并說出是4個小朋友)你們看,我們其中的兩個小朋友站那里?還有兩個呢?(引導幼兒說出兩個站地上,兩個站凳子上)
    (2)學習左右、上下箭頭符號。(引導幼兒說出箭頭向左代表小朋友在左邊,箭頭向右代表小朋友在右邊,箭頭向上代表小朋友在上面,箭頭向下代表小朋友在下面)
    3、用箭頭記錄小朋友的位置,并在正確的箭頭上涂上顏色。
    (1)出示左右箭頭,問:這里有兩個箭頭它表示什么意思?(向左向右)你們看一看我們班的朱家樂小朋友,他站的位置要用那個表示,請我們的小朋友記錄一下,(引導幼兒說出朱家樂站的是左邊,在向左邊箭頭涂顏色。)
    (2)出示上下箭頭,這兩個箭頭跟上面的兩個箭頭一樣嗎?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幼兒說出上面的兩個箭頭是表示向左向右,下面的箭頭表示向上向下)那我們班的陸欣怡小朋友,她站的位置要用那個箭頭表示?請一名小朋友在黑板上記錄下來。(先讓幼兒說出陸欣怡在上面用向上的箭頭表示,在向上的箭頭涂顏色)
    (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吳湛斌、范嘉怡各站在什么位置,并在正確的箭頭上涂上顏色。
    請小朋友看看圖片上的四個小朋友他們在照片上的位置,在正確的箭頭上涂上顏色。
    帶小朋友在操場上照相。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九
    1.在實物操作的基礎上,了解4的分解組合。2.初步學習有順序的分合一個數(shù),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shù)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系。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記錄的習慣,并發(fā)展幼兒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讓幼兒學習4的分解和組成?;顒与y點: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shù)列的關系。
    每個幼兒4條小魚,兩個魚缸,1、2、3數(shù)字卡片每人一份,數(shù)學練習冊,畫有分合號的紙條每人一張。
    教師:“上次我們學習了3的組成和分解,一起來復習一下吧?!?BR>    導入,“我們來看這是數(shù)字幾呢?”(3) 我們將數(shù)字3分解,可以有幾種分法?(有兩種) 分別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可以用3的分解來玩一個游戲,我說一個數(shù)字、請你也說一個數(shù)字,我和你們的數(shù)字合起來是“3”。如:“我說1”、幼兒答出“我說2”。
    1、教師:“小兔有四條金魚,想請小朋友把它們分到兩個魚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誰想來試一試?”“我要把它們記下來,不然過會兒我就忘了?!?BR>    2、教師:“教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請小朋友們都來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記錄?!苯處煶鍪静僮鞑牧?,引導幼兒操作并記錄。
    3、幼兒操作完后,請幾個幼兒分別講述自己是怎樣分的,有幾種分法。并把幼兒的分法記錄在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選取兩種分法,即按順序分和無序分。
    1、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哪種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記著方便,不容易漏掉,為什么?
    2、教師小結:按順序分,一邊的數(shù)越來越大每次多一個,另一邊的數(shù)越來越小,每次少一個。分出來的兩個數(shù)合起來總數(shù)不變,都是4。
    3、幼兒操作練習:按順序分合一個數(shù),然后再在有分合號的紙條上用數(shù)字進行記錄。
    教師進行小結,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兒一起讀出分合式并講解分合號,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
    請幼兒自由選擇數(shù)字[或實物卡片]拿在手里,隨音樂自由表演,音樂停止,根據卡片上的數(shù)字找到另一個數(shù)字卡片,要求兩人卡片上的數(shù)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換卡片重新進行游戲。
    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普遍偏小,對數(shù)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接受知識的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5的組合與分解分成了兩課時,先學習4的分解,我在設計《4的分解》時是在幼兒已掌握了4以內數(shù)的分解組合后,注重幼兒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的目的。
    1、通過這節(jié)課,幼兒了解了4的分解。知道了4的4種分法。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很積極的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本節(jié)課教師遵循了新綱要提出的以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為主體的新授課方法。
    3、幼兒在小組協(xié)作方面還有待加強。
    4、如果重上本節(jié)課,我會根據聽課的各位老師提出的建議:加強孩子從物到數(shù)的轉換方面要多一些練習;數(shù)的遞增遞減環(huán)節(jié)須多演示。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十
    幼兒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通過折、剪、拼的活動,讓學生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以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活動中以促進幼兒自我發(fā)展為主,創(chuàng)設幼兒主動學習、探索的習氛圍,讓幼兒初步形成自覺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幼兒觀察、想像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給幼兒充分的思考及表現(xiàn)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說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的活動中學習知識,為學生提供充分發(fā)揮自我想像力的空間。
    活動中從幼兒的感知入手,設計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同時注重把操作與思考探究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把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一種手段,以操作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
    1、通過實際“拼一拼、剪一剪、數(shù)一數(shù)”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探究拼角和數(shù)角的方法。
    2、通過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
    3、 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一、 復習
    認識各種圖形。
    下面各個都是什么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二、 拼角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平圖的游戲,把兩個圖拼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么圖形,有那些變化?從幾個角變成幾個角?下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小朋友自己取圖形,想一想,拼一拼?!庇變翰僮鳌?BR>    總結操作結果:教師:“剛才你們都用這些圖形平成了那些圖形?”幼兒回答:(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拼成長方形、四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等)三、剪角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拼出了這么多的圖形,真是聰明極了。
    三、 剪角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一個長方形有四個角,如果剪一刀,剪去一個,會是什么情況呢?下面請同學們來聽一個故事:有一天,兔爸爸帶他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游戲。兔媽媽拿出了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三個孩子,然后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看誰會動腦,如果剪一刀,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下,搶著說:“4-1=3,還有三個?!卑淄媒憬隳闷鹨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說:“我覺得應該是5個。”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張長方形先折了折,說:“媽媽,我認為還是4個角?!保ㄟ呏v故事邊出示三張長方形和灰兔弟弟白兔姐姐 黑兔哥哥4-1=3個 5個 4個)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師:同學們,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幫兔媽媽評一評,它們的答案誰是正確的。幼兒先動手折、剪、討論,師巡視指導。師生共同討論,幼兒上臺演示自己的剪紙法。看了同學們的結論,我想兔媽媽肯定會笑著對它的`三個孩子說:“孩子們,你們不必爭了,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但是你們以后考慮問題要全面?!苯處煟含F(xiàn)在我們知道,長方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可能有3個、4個、5個,那三角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也先請同學們先折一折,再剪一剪。師生討論、貼圖、板演。
    拓展活動:剛才長方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有三種情況,那如果把長方形的角剪去兩個,剩下的圖形中還有幾個角呢?由于時間關系,留給同學們課后去討論。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十一
    1.了解車牌號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習編車牌號。
    2.探索數(shù)字排列組合規(guī)律,并嘗試對給定的3個數(shù)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
    3.體驗數(shù)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學習運用三個數(shù)字進行組合排列,編車牌號。
    探索數(shù)字排列組合規(guī)律,嘗試對給定的3個數(shù)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
    1.ppt課件
    2.數(shù)字卡片、《車牌號記錄單》、鉛筆若干。
    。
    2.了解車牌號在生活中作用。
    1.老師交代操作方法及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3.結合課件,教師整理展現(xiàn)幼兒編的車牌號。
    4.師小結
    1.教師交代操作方法及要求。
    2.幼兒操作并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3.結合課件,集中交流幼兒編的車牌號。
    4.教師小結:
    車牌上有(文字、數(shù)字、有字母,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意思)
    以“掛上了車牌,小動物開著車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旅行”自然結束活動。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十二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知道2、3、4各數(shù)分成兩份各有幾種不同的答案。
    3.能夠按規(guī)則進行操作活動,初步體驗總數(shù)與兩個部分數(shù)之間的等量關系。
    1.教具:自備紅、綠籃子各1只,南瓜16個,數(shù)字1~4若干。
    2.學具:幼兒操作材料第33頁《分南瓜》的材料,人手一支鉛筆。
    幼兒操作材料第33頁《分胡蘿卜》的材料,人手一支鉛筆。
    幼兒操作材料第33頁《分茄子》的材料,人手一支鉛筆。
    幼兒操作材料第33頁《分西紅柿》的材料,人手一支鉛筆。
    (一)游戲“碰球”。
    1.教師出示數(shù)字5。
    教師:我們來玩“碰球”的游戲,你們的球和老師的球合起來是5。
    2.教師介紹游戲“碰球”的玩法:老師先報一個數(shù),小朋友再報一個數(shù),這兩個數(shù)合在一起是5。
    老師邊拍手邊說“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小朋友則邊拍手邊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4球”。
    3.教師有意識地按從1~4或從4~1的順序報數(shù),和幼兒玩碰球游戲。
    4.此游戲可采用集體、小組和個別的形式反復進行。
    (二)游戲“分南瓜”。
    1.教師出示貼絨南瓜和紅、綠籃子。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
    教師:你是怎樣分的?你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分法。
    幼兒和旁邊的同伴相互交流各自的分法,如紅籃子放1個,綠籃子放3個;紅籃子放2個,綠籃子放2個;紅籃子放3個,綠籃子放1個。
    3.請個別幼兒演示每次將4個南瓜分放到紅、綠籃子里的具體分法。
    全體幼兒對照上述標準,逐條對照檢查,如果有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或錯誤,則請他說出和指出,同時進行修正。
    (三)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第一、二組:分南瓜。
    2.第三、四組:分胡蘿。
    3.第五組:分茄子。
    4.第六組:分西紅柿。
    教師強調:
    將每種蔬菜分成兩份,并將結果記錄在方框中,每排的答案都不能相同,分的和記的要一致。
    (四)集中交流,感受2.3.4。各數(shù)分成兩份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1.分別請幾名分不同數(shù)量物品的幼兒展示并介紹自己的活動和記錄的結果。
    2.集體按規(guī)則檢查記錄結果是否按總數(shù)要求取分物品,判斷其分合是否正確,有無遺漏和重負的,并進行改正。
    3.師幼討論:為什么每種蔬菜分得的結果都不相同?(因為每種蔬菜的總數(shù)不同,有2.有有4)。
    4.集體小結:2、3、4分成兩份各有幾種不同的答案并認讀分合式。
    教師:誰能告訴我們2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是哪種?
    教師:誰能告訴我們3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是哪兩種答案?
    請個別幼兒或集體做回答:3分成兩份有2種不同的分法,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教師:誰能告訴我們4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是哪三種答案?
    請個別幼兒或集體回答:4分成兩份有3種不同的答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區(qū)域里投放教具,將籃子改成盤子等進行操作練習。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十三
    1、理解4等分的含義,樂于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多種四等分的方法。
    2、感知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和組成,在觀察和比較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教師:ppt課件、圓形卡片兩張
    幼兒操作材料:正方形、長方形圖形卡片若干,剪刀、模板
    1、小熊分引題
    師:今天是小熊圓圓和花花的身體,小伙伴們給它倆送來了一個蛋糕,它們真開心。圓圓說:我們來分蛋糕吃吧,我們兩個要吃樣多。小朋友兩只小熊怎樣才能吃到一樣多的蛋糕呢?你們來幫它們分一下吧。
    請個別幼兒介紹方法。
    師:你的方法真不錯,小熊覺得很公平,像這樣把一個物體分成了一樣大小的兩分,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分法叫二等分。
    如果有4只小熊一起吃一個蛋糕,我們可以怎么分呢?
    出示圓形圖片,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
    師:謝謝你,剛才老師看到你用對折再對折的方法把一個蛋糕分成了一樣大的四塊,這樣的分法叫四等分。
    2、探索嘗試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多種分法
    3、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和組成
    剛才我們通過折一折用不同的方法對正方形和長方形進行了四等分,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用剪刀把它們剪開來(幼兒操作)
    老師在桌上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的模板,請小朋友把四等分拼變成原來的整體。
    4、交流討論
    剛才你是怎么分的?請幾個不同分法的小朋友進行講述,并把自己的操作卡演示給同伴看。
    小結:小朋友都很棒,我們不但學會了給圖形進行四等分的方法,還知道了分開后它們比原來的圖形小了。我們等下回到教室再去找找看,還有那些東西可以進行四等分。
    (幼兒演示后,教師ppt展示
    5、延伸活動
    量的四等分。
    大班數(shù)學湊十法教案篇十四
    1、能將7以內的物體按數(shù)量歸類,并用數(shù)字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
    2、運用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的方法,正確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3、能學習別人的好方法,樂意使用新的方法數(shù)數(shù)。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了數(shù)字1――7。
    2、物質準備:
    教具:房屋形分類底版,7以內的動物卡片若干。
    學具:房屋形分類底版,7以內的動物卡人手一套,數(shù)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環(huán)境:在黑板上創(chuàng)設動物園的環(huán)境,并在每個區(qū)域貼上數(shù)字。
    1、游戲:參觀動物園。復習認識數(shù)字1――7。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動物園去玩,好嗎?(出示黑板)看,動物園里有幾個房間呀?這是幾號房間呢?(引導幼兒復習認讀數(shù)字。)
    2、游戲:和動物做朋友。學習運用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的方法,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shù)量。
    (1)教師出示數(shù)量是7的動物卡片,引導幼兒學習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
    師:聽說我們來動物園了,小動物也來歡迎我們了???,是誰呀?有幾只?你是怎樣數(shù)的?
    師:這些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數(shù)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數(shù)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后接著數(shù)完其他的。)誰來試一試。
    (2)請幼兒運用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數(shù)量7。
    (3)教師再次出示數(shù)量是6或者7的動物卡片,請幼兒運用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的方法數(shù)數(shù)。
    師:誰也會用這種方法數(shù)數(shù)的?
    (4)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練習運用目測數(shù)群后數(shù)完全部的方法進行數(shù)數(shù),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動物和我們玩起來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用剛才我們學到的新方法,數(shù)數(shù)你找到的小動物有幾只。
    (5)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動物?有幾只?你是怎樣數(shù)的?
    3、游戲:給小動物搬新家。能將7以內的物體按數(shù)量歸類,并用數(shù)字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
    (1)給新房加門牌號碼,能將數(shù)字1――7按順數(shù)或倒數(shù)的順序進行排列。
    師:森林里蓋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這些小動物們要搬到新房子里去???,新房有幾間呢?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7來表示)
    師:這幢房子上還沒有門牌號碼呢,我們來給小動物的新房裝上門牌號碼怎么樣?該怎樣裝呢?(幼兒想辦法。)哦,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按順序裝上門牌號碼。誰來幫小動物裝門牌號碼呢?(請一幼兒操作。)你是怎么裝的?為什么要這樣裝呢?(請幼兒說出數(shù)字排列的順序。)
    師:這些數(shù)字除了可以這樣排,還可以怎樣排呢?誰來試一試。(幼兒再次操作。)
    (2)游戲:給小動物搬新家。能將7以內的物體按數(shù)量歸類。
    師:現(xiàn)在,我們可以給小動物搬新家了,你的動物朋友應該住在哪一間房子里呢?為什么?
    教師請一幼兒將自己手里的動物送到相應數(shù)字的房間里,并說出:有幾只動物,就住幾號房間。
    師:原來,給小動物搬家的時候,要先數(shù)數(shù)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然后送到幾號房間里去。
    幼兒根據自己手里卡片上動物的數(shù)量,放到標有相應數(shù)字的房間里。
    4、游戲:給動物送食物。鞏固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的數(shù)數(shù)方法,感知7以內的數(shù)量。
    師:還有很多的小動物沒搬進新房子里呢,請小朋友幫它們在新房子上裝上門牌號碼,然后送他們住進新房子里,再給它們送點糖果當禮物,好嗎?(幼兒操作,按數(shù)字擺放相應數(shù)量的動物卡片和點卡。)
    5、活動評價:你是怎么幫小動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兒操作,請幼兒介紹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表揚能運用目測數(shù)群再接著數(shù)完全部方法進行數(shù)數(shù)的幼兒。
    大班數(shù)學教案:圓柱世界
    1、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數(shù)量的趣味。
    1、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或硬幣狀的替代物。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寶寶,還記得嗎?(讓幼兒說一說)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新客人,它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游玩“圓柱世界”
    (1)、幼兒看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樣子的?”
    (3)、介紹圓柱體
    (4)、幼兒互相交流。
    三、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圓柱體與圓形有什么不一樣嗎?”
    (2)、幼兒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四、操作體驗
    (1)、教師取出硬幣問:“這是什么形狀的?”“你能把硬幣變成圓柱體嗎?”
    (2)、幼兒探索將硬幣變成圓柱體的方法。
    (3)、幼兒疊硬幣,將圓形變成圓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