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專業(yè)19篇)

字號:

    寫心得體會時,可以借鑒和參考他人的經(jīng)驗,但要保持獨立思考和個人見解。如何使心得體會更具有個人特色和獨到之處?下面是一些精選的心得體會范文,值得我們一起學習和借鑒。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一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國家賠償法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工具。作為一名法律專業(yè)的學生,我有幸參加了一堂關于國家賠償法的上課。這節(jié)上課的主題是關于國家賠償法的基本原理、實施條件以及具體程序等方面的內(nèi)容。通過這堂上課,我對國家賠償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對其重要性產(chǎn)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第二段:學習收獲(300字)。
    在這節(jié)上課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國家賠償法的知識。首先,國家賠償法的基本原則是確保國家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這是一項必要的法律制度,有助于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其次,國家賠償法實施的條件相對苛刻,需要證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出現(xiàn)重大過失或錯誤,導致公民權益受損。最后,國家賠償法的具體程序包括申請、受理、調(diào)查、裁決等環(huán)節(jié),為受損公民提供了一種維護權益的途徑。這些知識對于我的法律學習和今后的職業(yè)生涯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段:思考和討論(300字)。
    通過上課的學習,我開始思考國家賠償法的適用范圍和其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雖然國家賠償法保護了公民的合法權益,但過于寬松的條件可能導致濫用。因此,國家賠償法的適用范圍應更加明確,法律程序應更加嚴格,以避免過多的資源浪費。另外,我還與同學們進行了討論,發(fā)現(xiàn)國家賠償法在維護公正和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對于公民的民主權利和公民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起到預防和懲治國家機關濫用職權的作用。
    第四段:反思和啟示(200字)。
    這節(jié)上課對我來說是一次重要的學習經(jīng)歷。通過學習國家賠償法,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法律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法律理論知識,還要關注法律的實踐應用。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應用法律。此外,學習國家賠償法也讓我認識到作為公民,我們應當更加重視自己的權益,并了解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這對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五段:總結(200字)。
    通過參加國家賠償法的上課,我對國家賠償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明確了其重要性。國家賠償法保護了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促進公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法律知識,并積極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為維護公民權益做出自己的貢獻。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1次會議通過)。
    法釋〔〕4號。
    為正確適用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對人民法院處理國家賠償案件中適用國家賠償法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在月1日以后,或者發(fā)生在年12月1日以前、持續(xù)至2010年12月1日以后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二)賠償請求人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提出賠償請求的。
    第三條人民法院對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經(jīng)受理但尚未審結的國家賠償確認案件,應當繼續(xù)審理。
    第四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作出并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不予確認職務行為違法的法律文書不服,未依據(jù)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提出申訴并經(jīng)有權機關作出侵權確認結論,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shù)?,不予受理?BR>    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賠償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時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是僅就修正的國家賠償法增加的賠償項目及標準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查發(fā)現(xiàn)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確認裁定、賠償決定確有錯誤應當重新審查處理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賠償請求人認為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項、第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在刑事訴訟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賠償請求人有證據(jù)證明其與尚未終結的刑事案件無關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guī)定,以財產(chǎn)未返還或者認為返還的財產(chǎn)受到損害而要求賠償?shù)摹?BR>    第八條賠償請求人認為人民法院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zhí)行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銷對妨害訴訟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第九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認為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存在錯誤,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不停止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但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依據(jù)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決定重新審查的,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
    第十條人民檢察院依據(jù)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作出的賠償決定提出意見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重新審查,并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
    第十一條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20xx年10月26日通過。下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歡迎閱讀!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依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BR>    本法規(guī)定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及時履行賠償義務。
    第二章行政賠償。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chǎn)的;。
    (四)造成財產(chǎn)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三)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yǎng)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jīng)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要求。
    第十二條要求賠償應當遞交。
    申請書。
    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說明與受害人的關系,并提供相應證明。
    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并注明收訖日期的書面憑證。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nèi)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nèi)容。
    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shù)模瑧斨谱髻r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shù)?,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shù)睦碛伞?BR>    第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未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shù)姆绞?、項目、?shù)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jù)。
    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jù)。
    第十六條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章刑事賠償。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十七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三)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第十八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chǎn)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第十九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jù)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guī)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六)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二十條賠償請求人的確定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一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照本法的規(guī)定應當給予國家賠償?shù)?,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以及二審發(fā)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的,作出一審有罪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二十二條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
    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適用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shù)模瑧斨谱髻r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shù)模瑧斪宰鞒鰶Q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shù)睦碛伞?BR>    第二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未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shù)姆绞健㈨椖?、?shù)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照本條規(guī)定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二十五條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決定。
    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二十六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處理賠償請求,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jù)。
    被羈押人在羈押期間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羈押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jù)。
    第二十七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處理賠償請求,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必要時,可以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diào)查情況、收集證據(jù)。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對損害事實及因果關系有爭議的,賠償委員會可以聽取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陳述和申辯,并可以進行質(zhì)證。
    第二十八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自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作出決定;屬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第二十九條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三名以上審判員組成,組成人員的人數(shù)應當為單數(shù)。
    賠償委員會作賠償決定,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執(zhí)行。
    第三十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生效后,如發(fā)現(xiàn)賠償決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經(jīng)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nèi)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也可以直接審查并作出決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發(fā)現(xiàn)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意見,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nèi)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
    第三十一條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后,應當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一)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規(guī)定情形的;。
    (二)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對有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
    能夠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三條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第三十四條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guī)定計算:
    (三)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guī)定的生活費的發(fā)放標準,參照當?shù)刈畹蜕畋U蠘藴蕡?zhí)行。被扶養(yǎng)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十八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生活費給付至死亡時止。
    第三十五條有本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nèi),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三十六條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chǎn)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chǎn)或者違法征收、征用財產(chǎn)的,返還財產(chǎn);。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chǎn)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的,賠償停產(chǎn)停業(yè)期間必要的經(jīng)常性費用開支;。
    (八)對財產(chǎn)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第三十七條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賠償請求人憑生效的判決書、復議決定書、賠償決定書或者調(diào)解書,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支付賠償金。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支付賠償金申請之日起七日內(nèi),依照預算管理權限向有關的財政部門提出支付申請。財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支付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支付賠償金。
    賠償費用預算與支付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
    第五章其他規(guī)定。
    第三十八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zhí)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shù)某绦?,適用本法刑事賠償程序的規(guī)定。
    第三十九條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shù)臅r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chǎn)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間不計算在內(nèi)。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guī)定。
    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nèi),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第四十條外國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nèi)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shù)?,適用本法。
    外國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的所屬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求該國國家賠償?shù)臋嗬挥璞Wo或者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外國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的所屬國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shù)?,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賠償請求人收取任何費用。
    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
    第四十二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受理:
    1.賠償請求人向公安機關提出賠償請求的,由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受理。
    2.公安機關對賠償請求人的申請經(jīng)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立案,并通知賠償請求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受理的答復。
    申請書。
    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時,應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工作單位和住所。
    2.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3.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四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依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龠M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全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一條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依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BR>    國家賠償由本法規(guī)定的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義務。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反國家規(guī)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四)造成財產(chǎn)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三)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yǎng)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jīng)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要求。
    第十二條要求賠償應當遞交。
    申請書。
    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十五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
    (二)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
    (三)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第十六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chǎn)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第十七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jù)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guī)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三)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六)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十八條賠償請求人的確定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
    第十九條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的,作出一審判決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二十條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確認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被要求的機關不予確認的,賠償請求人有權申訴。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
    賠償程序適用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一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照前款規(guī)定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二十二條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決定。
    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二十三條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審判員組成。
    賠償委員會作賠償決定,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是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執(zhí)行。
    第二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一)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四)、(五)項規(guī)定情形的;。
    (二)在處理案件中有tf收賄,徇私,枉法裁判行為的。
    對有前款(一)、(二)項規(guī)定情形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
    能夠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
    第二十六條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第二十七條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guī)定計算:
    (三)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前款第(二)、(三)項規(guī)定的生活費的發(fā)放標準參照當?shù)孛裾块T有關生活救濟的規(guī)定辦理。被扶養(yǎng)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十八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生活費給付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八條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chǎn)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chǎn)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五)財產(chǎn)已經(jīng)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的,賠償停產(chǎn)停業(yè)期間必要的經(jīng)常性費用開支;。
    (七)對財產(chǎn)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第二十九條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
    第三十條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三條第(一)、(二)項、第十五條第(一)、(二)、(三)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nèi),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第三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zhí)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shù)某绦?,適甲本法刑事賠償程序的規(guī)定。
    第三十二條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shù)臅r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nèi)。
    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nèi),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第三十三條外國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nèi)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shù)模m用本法。
    外國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的所屬網(wǎng)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求該國國家賠償?shù)臋嗬挥璞Wo或者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外國人、外國企業(yè)和組織的所屬國實行對等原則。
    第三十四條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shù)模r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賠償請求人收取任何費用。
    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
    第三十五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五
    行政程序是行政機關實現(xiàn)其行政職能的方式方法的總稱。
    【行政程序法的原則】。
    當事人參與原則的基本內(nèi)容是,在行政機關作出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行政決定前必須給予當事人向行政機關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機會,否則這種行政決定可以因為缺乏最低限度的程序正當性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聽證制度。
    2、信息公開制度是行政機關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公開政府文件、檔案材料和其他政府信息的制度。
    3、行政調(diào)查制度。關于行政機關獲取公民、法人和組織的個人信息檔案,從事商業(yè)經(jīng)營和公共事業(yè)活動信息檔案和有關證據(jù)材料的制度。首先是調(diào)查權限,行政機關必須根據(jù)法律授權的范圍理由,依據(jù)法定程序進行。其次是調(diào)查程序,行政機關進行調(diào)查檢查應當遵守有關單行行政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
    4、說明理由制度。是關于行政決定必須闡明其理由和真實用意的行政決策程序制度,特別適用于行使裁量權限和不利于當事人的行政決定。意義主要是防止行政專橫和權利濫用,便于司法審查和法制監(jiān)督,說明理由是最低程序正當性要求。
    5、行政案卷制度。關于行政決定只能以行政案卷體現(xiàn)的事實作為根據(jù)的行政程序制度。意義是使行政決定建立于按照法定程序形成的客觀事實之上規(guī)范認定程序和認定結果的權威性,排除外界對行政決定的不當影響和干預便利司法審查和法制監(jiān)督。
    【行政復議的概念】。
    行政復議是指行政機關根據(jù)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jiān)督權,在當事人的申請和參加下,按照行政復議程序?qū)唧w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和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裁決解決行政侵權爭議的活動。是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法律救濟的行政監(jiān)督制度。行政復議是權利救濟制度、行政監(jiān)督制度。是一種行政行為制度,最后是一種行政裁判制度。
    【行政復議的原則】。
    1、合法原則,要求復議活動對法律的服從具有與法律的一致性。
    2、公開原則,應當滿足和保障當事人和公眾的了解權、監(jiān)督權。
    3、公正原則,禁止對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偏私和袒護,平等對待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無論是在程序權利上還是在對實體權利的處理上。
    4、及時原則,行政機關處理案件應當盡量程序簡單時間短暫,以使行政爭議較快得到解決,行政關系得到教款確定,行政制度得到較快恢復。
    5、便民原則,行政復議應當將減少當事人的訟累和支出作為基本活動準則,如不收費,當事人選擇復議機關、結案時間比較短等。
    【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事項】。
    對公民和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許可行為、確認行為、侵犯經(jīng)營自主權的行為、侵犯農(nóng)業(yè)承包權的行為、違法要求履行義務、不依法辦理證照和給予許可的行為、不依法履行保護義務的行為、不依法發(fā)放撫恤金、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的行為、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下列規(guī)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guī)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guī)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guī)定;
    (三)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的規(guī)定。前款所列規(guī)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guī)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guī)章。
    【行政復議的排除事項】。
    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diào)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復議申請人】。
    申請行政復議的是認為自身合法權益收到侵害,并依法提出復議申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申請行政復議,享有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相同的申請權。
    【行政復議被申請人】。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一級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門是獨立被申請人;
    2、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申請人;
    5、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和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派出機構,該派出機關和派出機構為被申請人。
    【行政復議第三人】。
    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機關】。
    1、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2、對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外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不能向上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或者向更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對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3、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作出最終裁決。當事人不得對國務院的最終裁決提起行政訴訟。
    8、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的申請】。
    1、申請時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nèi)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xù)計算。知道之日是指了解具體行政行為內(nèi)容之時,當場交付的按照交付的時間計算,其他方式送達的按照送達的具體方式計算。
    2、申請形式: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復議申請的受理】。
    1、受理和受理的期限。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nèi)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guī)定,但是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除上述情況規(guī)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2、對行政復議機關無理拒絕受理的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受理;必要時,上級行政機關也可以直接受理。
    3、行政復議申請的移轉。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屬于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nèi),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并告知申請人。接受轉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根據(jù)關于受理的規(guī)定在法定期限內(nèi)作出有關受理的決定,但是受理時間,從收到轉送之日起計算。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律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終局行政復議決定,當事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一是國務院的裁決。二是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確認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復議決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jīng)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jù)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qū)劃的勘定、調(diào)整或者征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具體行政行為在行政復議期間的執(zhí)行力】。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zhí)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zhí)行: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申請人申請停止執(zhí)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zhí)行的;法律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的。
    【行政復議的審理】。
    1、審查方式。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diào)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2、舉證責任。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nèi),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fā)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nèi),提出書面答復,并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作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被申請人不按照規(guī)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jù)、依據(jù),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決定撤消該具體行政行為。而且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還將收到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查閱材料。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
    4、證據(jù)收集。在行政復議過程中,被申請人不得自行向申請人和其他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收集證據(jù)。申請人和第三人可以在行政復議過程中收集證據(jù)。如果被申請人向復議機關提出取證要求復議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可以作出調(diào)查取證的決定,證據(jù)收集的過程開始于行政復議機關對復議申請的受理,結束于行政復議決定的執(zhí)行完畢。
    5、撤回申請。撤回的條件是提出撤回的申請并說明理由,撤回必須出自申請人的意愿,如果發(fā)現(xiàn)撤回申請有強迫動員等違背人真實意愿的情形,行政復議機關可以不準許撤回申請;撤回的時間是申請被受理以后復議決定作出之前。撤回的效果是終止正在進行的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的決定】。
    一、對有關行政規(guī)定和行政依據(jù)的審查和處理。
    1、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對行政規(guī)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guī)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nèi)依法處理;下級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應當責令下級行政機關限期撤銷和修改,也可以由行政復議機關直接作出決定予以撤銷;復議機關制定發(fā)布的由行政復議機關直接予以撤銷。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nèi)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60日內(nèi)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2、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認為其依據(jù)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nèi)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nèi)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二、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
    1、決定程序。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審查處理意見意見,行政案件情節(jié)簡單事實和法律問題清楚,就可以由經(jīng)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作出對法制機構的處理意見作出同意的表示形成最終的行政復議決定,如果復議案件情節(jié)復雜,事實和法律問題比較多就應當由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集體討論通過后,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2、決定種類。
    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nèi)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撤銷是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或者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的行政復議決定。具體行政行為北撤銷后就不再有而且以后也不會有法律約束力,除非復議決定本身喪失法律效力。變更決定撤銷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使其喪失或者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然后行政復議機關對有關事項作出新的權利義務安排和處理。作出變更決定的情形,使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失去效力后仍然存在有待處理的事項,行政復議機關認為應對拿過由自己作出決定的事項。確認決定是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確實構成違法,但是由于客觀情況變化使得撤銷和變更已經(jīng)沒有實際意義。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是對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撤銷或者確認違法決定后仍然存在需要行政機關作出處理的事項,行政復議機關要求被申請人履行職責作出處理決定。但是被申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四種決定適用的條件:主要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適用依據(jù)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shù)摹?BR>    3、行政賠償。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guī)定應當給予賠償?shù)?,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沒有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征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chǎn)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chǎn),解除對財產(chǎn)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行政復議決定的執(zhí)行】。
    條件是行政復議決定開始生效,有關義務人沒有履行行政復議決定規(guī)定的義務。
    1、行政復議決定生效:依法在法定期限內(nèi)作出行政復議決定;超過期限會產(chǎn)生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律后果。依法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并加蓋印章。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jīng)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2、被申請人不履行義務及其執(zhí)行措施。情形一種是完全不履行,另一種是無正當理由不及時履行。有權采取執(zhí)行措施的是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機關,采取的執(zhí)行措施是責令被申請人限期履行。
    3、申請人不履行義務的條件是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六
    是指司法賠償請求人不服賠償義務機關的裁決或者未與其達成協(xié)議的,有權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復議申請,有復議機關進行審查并對司法賠償爭議作出決定的程序。
    司法賠償程序僅適用于公安機關、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和監(jiān)獄管理機關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情況。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在經(jīng)過先行處理程序后受害人應當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的賠償委員會申請,由賠償委員會作出決定。
    1、復議申請的提出和受理。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后,賠償義務機關拒絕受理賠償請求、作出不予賠償?shù)臎Q定、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shù)臄?shù)額、賠償方式等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有權依法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要求通過復議程序予以解決司法賠償爭議。
    賠償請求人提起復議申請,也應當向復議機關遞交申請書,復議申請書應當載明的事項可以參照賠償請求申請書的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同時應附有賠償義務機關的書面決定。
    賠償義務機關作出有關的書面決定并送達賠償請求人的,賠償請求人自收到書面決定之日起30日內(nèi)提起復議;賠償機關對賠償請求不予賠償?shù)幕蛘呔芙^履行自己作出的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2個月期限屆滿肢體起30日內(nèi)申請復議。2個月的期間自賠償義務機關受到申請書之日起計算。期間屆滿的最后1日為節(jié)假日的,以節(jié)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復議申請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可以申請順延期限。
    復議機關接到復議申請書后,應及時對賠償請求人的申請進審查,并分別不同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
    (4)賠償請求人的復議申請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
    2、對復議申請的審理和決定。
    復議機關受理復議申請后,應指定予本案無利害關系的工作人員辦理,工作人員應當調(diào)查收集證據(jù)查明案件事實,同時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予請求人就賠償數(shù)額、賠償方式和期限進行協(xié)商。復議機關應當聽取賠償義務機關的意見。復議可以采取書面方式審理,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審理。
    復議機關應當自受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nèi)作出決定,對賠償義務機關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適當?shù)臎Q定予以維持;對于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或者確定的賠償方式、數(shù)額不合理的決定應當予以撤銷;認為應當予以賠償?shù)膹妥h機關應當重新作出決定或者變更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
    復議機關的決定對于作為其下級的賠償義務機關具有約束力,復議決定一經(jīng)生效,賠償義務機關必須執(zhí)行。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司法賠償決定程序的含義】。
    是指賠償委員會受理司法賠償請求,作出決定的程序。
    一、賠償委員會的組成。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審判員組成,負責處理有關司法賠償案件。中級以上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由3名或5名委員,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由5名或7名委員組成,賠償委員會委員由審判員擔任,其組成人員須報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賠償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由副院長兼任,亦可設專職主任主持工作,下設辦公室,配備2名至5名工作人員。
    二、受案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設立賠償委員會的通知規(guī)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受理以下兩類案件:
    2、人民法院是賠償義務機關,賠償請求人經(jīng)申請賠償,因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在法定期間內(nèi)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立案工作的暫行規(guī)定(試行)規(guī)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受理賠償案件的立案范圍:
    (三)因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人民法院撤銷逮捕決定的;
    (六)實施了國家賠償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行為,已依法糾正的;
    (七)人民法院撤銷原錯誤司法拘留、罰款決定的;
    (八)人民法院撤銷原錯誤拘傳的;
    (九)人民法院撤銷原錯誤財產(chǎn)保全裁定的;
    (十)人民法院錯誤執(zhí)行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已依法糾正的;
    (十二)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獄管理機關依法對違法侵權行為加以糾正的其他情形。
    三、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則由其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如果賠償義務機關是其他司法機關,則由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管轄。
    【司法賠償決定程序的步驟】。
    1、申請。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出復議決定或者受害人不服復議決定的應當向與復議機關同級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但是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賠償請求人依法向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的,應當遞交賠償申請書一式四份,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由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陬^提出申請的應當記入筆錄,并填寫口頭申請賠償?shù)怯洷硪皇剿姆荩少r償請求人簽名、蓋章。賠償請求人向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shù)谋磺謾嗍马?,應當先?jīng)過依法確認,被要求確認的機關不予確認的,賠償請求人有權申訴。賠償委員會不受理要求確認的申訴案件。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申請應當提供有關的證明材料包括:a經(jīng)依法確認有刑事司法賠償事由的法律文書即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無罪并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二審判決無罪的,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并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書,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或者公安機關釋放證明書。b經(jīng)依法確認有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zhí)行錯誤,造成損害情形的法律文書。c賠償義務機關作出的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書。賠償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的應當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賠償義務機關是偵查、檢察或者監(jiān)獄管理機關的應當提供上一級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復議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的應當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d其他相關法律文書、證明材料。
    2、立案。
    的時間,從有關證明材料補充齊全后起算。對經(jīng)審查不應由賠償委員會受理的,應當告知賠償請求人向有關機關申請賠償,或者轉交有關部門處理并通知賠償請求人。賠償委員會經(jīng)審查,認為符合下列條件的,應予以立案。
    (一)賠償請求人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
    (二)賠償義務機關是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獄管理職權的機關;
    (三)有具體的賠償請求事項和事實根據(jù);
    (四)有依法確認的法律文書或者其他證明材料;
    (七)符合國家賠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對國家賠償法溯及力的規(guī)定。
    決定立案的,應當編立案號,填寫立案登記表,向賠償請求人發(fā)出受理案件通知書。
    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立案的,還應當向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發(fā)出受理案件通知書,并在15日內(nèi)送達賠償申請書副本。對經(jīng)審查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制作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
    3、審理。賠償委員會決定立案審理的賠償案件,應當執(zhí)行專門的工作人員辦理,賠償委員會審理案件,一般實行書面審理,不公開進行。根據(jù)案件審理的需要,可以通知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的有關人員或者相關證人提供有關情況、案件材料、證明材料或者到人民法院接受調(diào)查。對配成請求然和被請求的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的調(diào)查取證應當分別進行。
    賠償委員會經(jīng)審查賠償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應當寫出賠償案件審查報告,并附有關案卷和證明材料,報請賠償委員會主任提交賠償委員會審理。審查報告包含以下內(nèi)容:案件的由來;賠償請求人的基本情況、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的名稱和法定代表人;賠償請求人申請事項及理由;申請的賠償案件確認情況、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情況和復議機關的復議情況;承辦人認定的事實和依據(jù);處理意見和理由。
    賠償委員會討論案件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賠償委員會半數(shù)以上委員的意見為賠償委員會的決定意見。賠償委員會認為重大、疑難的案件必要時由賠償委員會主任報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的決定賠償委員會應當執(zhí)行。
    4、決定。賠償委員會審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依法作出如下決定:
    (1)維持決定:認為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或者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適用法律正確、賠償方式、賠償數(shù)額適當?shù)?,應當決定予以維持。
    (2)撤銷決定:認為賠償義務機關決定、復議機關復議決定適用法律不當應當撤銷原決定,依法作出決定。
    (3)變更決定:認為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復議決定賠償方式、賠償數(shù)額不當?shù)?,應當作出變更決定。
    (4)賠償決定:經(jīng)依法確認由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情形的,賠償義務機關或者復議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的應當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shù)臎Q定。
    (5)不予賠償?shù)臎Q定:賠償請求人申請賠償事項屬于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或者已經(jīng)超過法定時效的,應當作出不予賠償?shù)臎Q定。
    賠償委員會審理案件作出決定,應當制作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書,載明以下事項:賠償請求人的基本情況、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的名稱和法定代表人;賠償請求人申請事項、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情況和復議機關的復議情況;賠償委員會認定的事實和依據(jù);決定的理由與法律依據(jù);決定內(nèi)容。決定書由賠償委員會主任簽發(fā),加蓋人民法院院印。
    賠償案件應當在3個月內(nèi)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因案件情況復雜,3個月內(nèi)不能作出決定,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1個月;仍不能作出決定需要再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再延長的時間最多不得超過3個月。
    5、執(zhí)行。賠償委員會決定一經(jīng)作出,即發(fā)生法律效力,必須執(zhí)行。賠償請求人可根據(jù)決定書要求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義務,也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執(zhí)行。賠償委員會的決定是終局裁決請求人不服賠償委員會的決定只能申訴,此外如果賠償委員會發(fā)現(xiàn)原認定的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必須改變原決定的經(jīng)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賠償委員會應當重新審理,并依法作出裁定。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七
    為正確適用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對人民法院處理國家賠償案件中適用國家賠償法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或者發(fā)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持續(xù)至2010年12月1日以后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二)賠償請求人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提出賠償請求的。
    第三條人民法院對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經(jīng)受理但尚未審結的國家賠償確認案件,應當繼續(xù)審理。
    第四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作出并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不予確認職務行為違法的法律文書不服,未依據(jù)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提出申訴并經(jīng)有權機關作出侵權確認結論,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shù)?,不予受理?BR>    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賠償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時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是僅就修正的國家賠償法增加的賠償項目及標準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查發(fā)現(xiàn)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確認裁定、賠償決定確有錯誤應當重新審查處理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賠償請求人認為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項、第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在刑事訴訟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賠償請求人有證據(jù)證明其與尚未終結的刑事案件無關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guī)定,以財產(chǎn)未返還或者認為返還的財產(chǎn)受到損害而要求賠償?shù)摹?BR>    第八條賠償請求人認為人民法院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zhí)行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銷對妨害訴訟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第九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認為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存在錯誤,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不停止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但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依據(jù)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決定重新審查的,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
    第十條人民檢察院依據(jù)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作出的賠償決定提出意見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重新審查,并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
    第十一條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八
    第四十九條市、區(qū)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家賠償費用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
    國家賠償費用由市、區(qū)縣(自治縣)財政部門統(tǒng)一管理。
    第五十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受理賠償請求人支付申請之日起七日內(nèi),依照預算管理權限向有關財政部門提出書面撥付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賠償請求人請求支付國家賠償費用的申請;。
    (二)生效的判決書、復議決定書、賠償決定書或者調(diào)解書;。
    (三)賠償請求人的身份證明。
    第五十一條財政部門收到賠償義務機關的撥付申請,主要審查以下內(nèi)容:
    (一)報送資料是否完備;。
    (二)賠償義務機關是否屬于本級財政預算管理范圍;。
    (四)申請返還的財產(chǎn)是否已全額上繳。
    財政部門對賠償義務機關的撥付申請進行審查后,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出以下處理:
    (一)符合條件的,財政部門應當在收到撥付申請后十個工作日內(nèi)撥付賠償費用。
    (二)財政部門認為申請的國家賠償費用依照預算管理權限不屬于本財政部門支付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退回申請材料并書面通知賠償義務機關向有管理權限的財政部門申請。
    (三)財政部門認為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一次性告知賠償義務機關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nèi)提交全部補正材料。賠償義務機關未提交全部補正材料或者不能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材料的,應當自提交補正材料期限屆滿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nèi)向賠償請求人先行支付。
    第五十二條以返還財產(chǎn)方式承擔賠償責任,財產(chǎn)尚未上繳財政的,由賠償義務機關負責返還;財產(chǎn)已經(jīng)上繳財政的,由賠償義務機關負責向有關財政部門申請返還。
    因進行賠償直接發(fā)生的修復、運輸?shù)荣M用,由賠償義務機關支付,不得從賠償請求人應得賠償費中扣除。
    第五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協(xié)商給付的方式、期限;協(xié)議不成的,賠償義務機關收到財政部門撥付的賠償費后,應當在十日內(nèi)通知賠償請求人領取。
    第五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不履行賠償義務的,賠償請求人可以申請作出生效判決或者決定的人民法院予以強制執(zhí)行。
    財政部門不依法核撥的,受理強制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財政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函告督促依法及時核撥。
    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決定由賠償義務機關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義務機關拒不執(zhí)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賠償請求人的執(zhí)行申請,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通過對賠償案件進行登報說明或者對賠償決定進行公告等方式為賠償請求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其產(chǎn)生的費用由賠償義務機關承擔。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九
    能夠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三條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第三十四條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guī)定計算:
    (三)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guī)定的生活費的發(fā)放標準,參照當?shù)刈畹蜕畋U蠘藴蕡?zhí)行。被扶養(yǎng)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十八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生活費給付至死亡時止。
    第三十五條有本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nèi),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三十六條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chǎn)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chǎn)或者違法征收、征用財產(chǎn)的,返還財產(chǎn);。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chǎn)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的,賠償停產(chǎn)停業(yè)期間必要的經(jīng)常性費用開支;。
    (八)對財產(chǎn)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第三十七條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賠償請求人憑生效的判決書、復議決定書、賠償決定書或者調(diào)解書,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支付賠償金。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支付賠償金申請之日起七日內(nèi),依照預算管理權限向有關的財政部門提出支付申請。財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支付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支付賠償金。
    賠償費用預算與支付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
    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規(guī)定: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這項規(guī)定包含著二層意思:一是“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拘留的”;二是“對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第一層意思比較明了,容易把握。但是第二層意思就比較難理解,關鍵是“沒有事實證明”中的“事實”兩字?!笆聦崱笔侵甘虑榈恼鎸嵡闆r,是客觀存在的狀態(tài),它只有運用“證據(jù)”來予以證明。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適用拘留的七種法定情形所表述的都是有“證據(jù)”證明被拘留人有重大犯罪嫌疑,而不是由“事實”證明。據(jù)上分析,說明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第一項“對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表述上存在不足。
    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guī)定: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4隧椝?guī)定的“錯誤逮捕”僅指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作出逮捕決定造成無罪羈押的行為。但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的逮捕條件是“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胺缸锸聦崱笔侵覆灰匀说闹饔^意志為轉移的犯罪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的客觀存在。證據(jù)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它必然要以一定的載體反映出來。據(jù)此可以看出,“有(沒有)犯罪事實”與“有(沒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是顯然不同的概念。那么在確定是否是“錯誤逮捕”時,是按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沒有犯罪事實”確定呢,還是按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沒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確定?!皼]有犯罪事實”是否包括“沒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這給具體執(zhí)行國家賠償法帶來困惑。此外,對于“錯誤逮捕”還有幾種情況國家賠償法未予明確規(guī)定:一是對于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的人予以逮捕,但逮捕后又查明被逮捕的人沒有犯罪事實的情況;二是審查批捕時現(xiàn)有證據(jù)完全符合法定批捕條件,但逮捕后卻因種種原因據(jù)以定罪的主要證據(jù)發(fā)生了變化的情況。
    國家賠償法制定實施時,刑事訴訟法尚未修改,也沒有確立“無罪推定”的'原則。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吸收了無罪推定的合理內(nèi)容,實行疑罪從無原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四款規(guī)定:“對于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jù)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guī)定:“證據(jù)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jù)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就是說,對證據(jù)不足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存疑不起訴處理,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存疑無罪判決。盡管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疑罪從無”的處理原則,但是沒有解決疑罪是否涉及刑事賠償?shù)膯栴}。導致司法實踐中對疑罪是否涉及刑事賠償有頗多爭議。
    國家賠償法第三章第三節(jié)用五個條文規(guī)定了刑事賠償程序。規(guī)定的刑事賠償程序是:第一,向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第二,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的程序;第三,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訴作出賠償決定的程序;第四,追償程序。但這些程序規(guī)定的過于原則,存在缺陷。特別是第二十三條,它只規(guī)定了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的組成,賠償委員會作出賠償決定的原則和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的法律效力。而沒有規(guī)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的程序。目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審理賠償案件時,是按法發(fā)14號《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程序的暫行規(guī)定》操作的?!稌盒幸?guī)定》規(guī)定的程序象審理普通民事案件的程序一樣,要求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提供法人身份證明、授權委托書、派員參加庭審等等。而忽略了國家賠償?shù)某绦蚴翘厥獬绦?,賠償義務機關的賠償是代表國家在賠償,不是賠償義務機關自己在賠償。據(jù)此,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的程序應在立法上加以明確。
    朱興林。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一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行政賠償。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三章刑事賠償。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四章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
    第五章其他規(guī)定。
    第六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依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龠M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BR>    本法規(guī)定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及時履行賠償義務。
    第二章行政賠償。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chǎn)的;。
    (四)造成財產(chǎn)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三)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yǎng)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jīng)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要求。
    第十二條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說明與受害人的關系,并提供相應證明。
    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并注明收訖日期的書面憑證。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nèi)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nèi)容。
    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shù)模瑧斨谱髻r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shù)?,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shù)睦碛伞?BR>    第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未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shù)姆绞?、項目、?shù)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jù)。
    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jù)。
    第十六條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章刑事賠償。
    第一節(jié)賠償范圍。
    第十七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三)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第十八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chǎn)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第十九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jù)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guī)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六)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二十條賠償請求人的確定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一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照本法的規(guī)定應當給予國家賠償?shù)?,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以及二審發(fā)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的,作出一審有罪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二十二條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
    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適用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shù)?,應當制作賠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shù)?,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shù)睦碛伞?BR>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二
    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常考的法律知識最主要的就是法理,憲法,刑法,行政法和民法,這些法里面刑法相對來說是我們事業(yè)單位考試中比較難掌握的法律,因為比起其他法律來說刑法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知識點是需要大家進行理解的,會以案例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而不是像法理憲法等單純記憶就可以做對題,因此大家在掌握刑法的知識點時重點需要理解。
    刑法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犯罪,第二部分是刑罰,而犯罪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就是不作為犯罪,在沒有學習之前,很多人可能認為構成犯罪必須要以積極的行為去實施的為我國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犯罪除了可以以作為的方式構成,也可以以不作為的方式構成,下面結合兩道真題我們來進行一個掌握。
    真題演練。
    1、甲乙積怨較深,一日見乙被人砍傷在路邊,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開,后乙因失血過多而死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行為構成作為犯罪。
    b.甲的行為構成見危不救罪。
    c.甲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d.甲僅違反道德義務,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1、【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意,乙死亡是由于被他人砍傷導致失血過多死亡,甲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此甲不構成作為犯罪,a選項錯誤,在刑法分則當中,并未規(guī)定有見危不救罪這個罪名,b選項錯誤,行為人的行為若構成不作為犯罪,前提是行為人負有義務且能夠履行義務,卻消極的不履行義務,而在本題當中甲并不負有救助乙的法律義務,因此甲不救乙并不會構成不作為犯罪,僅僅只是違反了道德,c選項錯誤,d選項正確。故本題答案為d。
    2、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兒童在公共溺水時,某父甲、救生員乙均故意不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為犯罪。
    2、【答案】abd。解析:a項,甲乙均有作為義務,甲的作為義務來自于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救助義務,乙的作為義務來自于職務規(guī)定的義務,二人均有義務且能夠履行,卻故意不救助,因此甲乙二人構成不作為犯罪,a選項正確,b項,甲的先行行為導致他人受傷,甲有救助義務和救助能力,故意不救助,構成不作為犯罪,b選項正確,c項,甲并未有刑法上的救助義務,c選項錯誤,d項,在法律上,甲對母親有救助義務,但對女友沒有救助義務,甲對母親應救能救而不救助,構成不作為犯,但對女友因為沒有救助義務,所以不構成不作為犯。d選項正確。故本題答案為abd。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三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chǎn)的;。
    (四)造成財產(chǎn)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三)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jié)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yǎng)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jīng)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第三節(jié)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要求。
    第十二條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說明與受害人的關系,并提供相應證明。
    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并注明收訖日期的書面憑證。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nèi)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nèi)容。
    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shù)?,應當制作賠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shù)?,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nèi)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shù)睦碛伞?BR>    第十四條賠償義務機關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未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shù)姆绞?、項目、?shù)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jù)。
    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jù)。
    第十六條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四
    以下法律關系中,屬于行政管理關系的是()。
    a、李某申請并獲得工商局的行政許可證。
    b、法院對于某行政案件進行開庭審理。
    c、趙某對某縣公安局作出的處罰不服,提起了行政復議。
    d、齊某對某市政府的違法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賠償申請。
    【答案】a。解析:行政管理關系,是指行政機關、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fā)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chǎn)生行政關系。a選項李某申請工商許可,屬于典型的行政許可,當然屬于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b選項中的行政訴訟、c選項中的行政復議、d選項的行政賠償均為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fā)生的各種關系。主要包含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申請行政賠償?shù)确绞健?BR>    故本題答案為a。
    關于行政訴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公務員張小三對于市政府對其作出的開除決定不服的,向該市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
    b、人民法院受理了a選項中張小三的訴訟請求。
    c、對于b選項中的案件,審理應當公開審理。
    d、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了a選項中張小三的訴訟請求。
    【答案】abcd。解析:根據(jù)《行政訴訟法》及《若干解釋》的有關條文規(guī)定,內(nèi)部行政行為不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a選項中,張小三為公務員,對其作出的開除決定屬于行政處分,屬于內(nèi)部行政行為,不可以復議不可以訴訟,其只能通過《公務員法》走內(nèi)部申訴途徑去請求救濟,而非行政訴訟,因此a不正確。因此bc選項亦不正確。對于d選項,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而非在審理之后作出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因此d選項錯誤。
    故本題答案是abcd。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五
    第五十五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應當追償?shù)模r償義務機關應當依法作出追償決定。有關機關應當作出相應的處分決定。
    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追償決定,應當抄送有關財政部門、上一級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或者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備案。
    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國家賠償案件,判決或者決定賠償?shù)?,應當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或者同級監(jiān)察機關抄送賠償法律文書。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或者同級監(jiān)察機關應當對行使職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否具有國家賠償法第十六條、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的情形進行審查,并將審查結果抄送作出判決或者決定的人民法院、有關財政部門以及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或者同級監(jiān)察機關作出的審查結果認定行使職權的工作人員有國家賠償法第十六條或者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情形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審查結果之日起三個月內(nèi)作出追償決定。
    第五十七條有以下情形之一,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違法行使職權:
    (一)有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三項、第四項和第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規(guī)定情形的;。
    (二)在處理案件中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三)其他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違法損害后果并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
    有明顯應當預見或者明顯應當避免違法損害后果的發(fā)生而沒有預見和避免的情形,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具有重大過失。
    第五十八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或者行政機關依法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因故意違法而導致國家賠償?shù)?,應當承擔賠償總額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賠償費用;因重大過失而導致國家賠償?shù)?,應當承擔賠償總額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八十的賠償費用。
    偵查、檢察、審判機關工作人員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工作人員有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情形導致國家賠償?shù)?,應當承擔賠償總額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賠償費用。
    依照前兩款規(guī)定對個人的追償總額,不得超過其月工資的二十四倍。
    賠償義務機關追償?shù)馁r償費,應當在十日內(nèi)上繳國庫。
    第五十九條對賠償義務機關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追償國家賠償金,由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追償?shù)臄?shù)額,可以采取一次全額追償或者分次追償?shù)姆绞?。對個人分次追償?shù)?,可以從每月工資中扣繳。但是,每次扣繳額不得超過其月工資的百分之五十,個人主動認繳的除外。
    第六十條賠償義務機關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對追償決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追償決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復核,或者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作出復核決定。上一級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作出處理決定。
    第六十一條對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追償而拒不追償?shù)?,由有關財政部門報請同級監(jiān)察機關依法追究賠償義務機關負責人的責任。
    第六十二條賠償義務機關對查封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委托保管人進行保管,因保管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損失,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賠付后,應當向保管人或者第三人進行追償。
    賠償義務機關在行使職權中,錯誤將財產(chǎn)交付或者分配給不應獲得財產(chǎn)的當事人或者案外人,給賠償請求人造成損害且不能及時追回的,賠償義務機關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后,應當向不當?shù)美漠斒氯嘶蛘甙竿馊诉M行追償。
    第六十三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采取威脅利誘手段,迫使賠償請求人放棄或者部分放棄國家賠償權利,或者在國家賠償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六
    第一條賠償請求人向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應當遞交賠償申請書一式四份。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陬^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填寫《申請賠償?shù)怯洷怼?,由賠償請求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條賠償請求人向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應當提供以下法律文書和證明材料:
    (一)賠償義務機關作出的決定書;。
    (二)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書,但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除外;。
    (五)賠償義務機關職權行為侵犯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證明材料;。
    (六)證明賠償申請符合申請條件的其他材料。
    第三條賠償委員會收到賠償申請,經(jīng)審查認為符合申請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nèi)立案,并通知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認為不符合申請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nèi)決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發(fā)現(xiàn)不符合申請條件的,決定駁回申請。
    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自賠償委員會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計算。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委員會應當在五日內(nèi)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nèi)容,收到賠償申請的時間應當自賠償委員會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四條賠償委員會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nèi)將賠償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賠償?shù)怯洷怼犯北舅瓦_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
    第五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律師、提出申請的公民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jīng)賠償委員會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為代理人。
    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可以委托本機關工作人員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
    第六條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委托他人代理,應當向賠償委員會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
    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賠償請求,應當有委托人的特別授權。
    第七條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應當指定一名審判員負責具體承辦。
    負責具體承辦賠償案件的審判員應當查清事實并寫出審理報告,提請賠償委員會討論決定。
    賠償委員會作賠償決定,必須有三名以上審判員參加,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作出決定。
    第八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有權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賠償請求人的近親屬;。
    (二)是本案代理人的近親屬;。
    (三)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四)與本案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guī)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九條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可以組織賠償義務機關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國家賠償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第十條組織協(xié)商應當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則。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一方或者雙方不愿協(xié)商,或者協(xié)商不成的,賠償委員會應當及時作出決定。
    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經(jīng)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的,賠償委員會審查確認后應當制作國家賠償決定書。
    第十二條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或者反駁對方主張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有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由賠償義務機關提供證據(jù)。
    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承擔不利后果。
    第十三條賠償義務機關對其職權行為的合法性負有舉證責任。
    賠償請求人可以提供證明職權行為違法的證據(jù),但不因此免除賠償義務機關對其職權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
    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賠償委員會可以組織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進行質(zhì)證:
    (一)對侵權事實、損害后果及因果關系爭議較大的;。
    (二)對是否屬于國家賠償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爭議較大的;。
    (三)對賠償方式、賠償項目或者賠償數(shù)額爭議較大的;。
    (四)賠償委員會認為應當質(zhì)證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賠償委員會認為重大、疑難的案件,應報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的決定,賠償委員會應當執(zhí)行。
    第十六條賠償委員會作出決定前,賠償請求人撤回賠償申請的,賠償委員會應當依法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的決定。
    第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中止審理:
    (二)賠償請求人喪失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賠償請求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賠償請求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在法定審限內(nèi)不能參加賠償案件處理的;。
    (五)宣告無罪的案件,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或者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的;。
    (六)應當中止審理的.其他情形。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除后,賠償委員會應當及時恢復審理,并通知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終結審理:
    (三)賠償請求人據(jù)以申請賠償?shù)某蜂N案件決定、不起訴決定或者無罪判決被撤銷的;。
    (四)應當終結審理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條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決定:
    (四)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逾期未作決定的,查清事實后依法作出決定。
    第二十條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作出決定,應當制作國家賠償決定書,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第二十一條國家賠償決定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賠償請求人的基本情況,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
    (二)賠償請求人申請事項及理由,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情況;。
    (三)賠償委員會認定的事實及依據(jù);。
    (四)決定的理由及法律依據(jù);。
    (五)決定內(nèi)容。
    第二十二條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應當分別送達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復議機關。
    第二十三條人民法院辦理本院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參照本規(guī)定。
    第二十四條自本規(guī)定公布之日起,《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賠償案件程序的暫行規(guī)定》即行廢止;本規(guī)定施行前本院發(fā)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guī)定不一致的,以本規(guī)定為準。
    (年2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1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1〕4號。
    為正確適用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對人民法院處理國家賠償案件中適用國家賠償法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在月1日以后,或者發(fā)生在年12月1日以前、持續(xù)至2010年12月1日以后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二)賠償請求人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提出賠償請求的。
    第三條人民法院對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經(jīng)受理但尚未審結的國家賠償確認案件,應當繼續(xù)審理。
    第四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作出并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不予確認職務行為違法的法律文書不服,未依據(jù)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提出申訴并經(jīng)有權機關作出侵權確認結論,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shù)模挥枋芾怼?BR>    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賠償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時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是僅就修正的國家賠償法增加的賠償項目及標準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查發(fā)現(xiàn)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確認裁定、賠償決定確有錯誤應當重新審查處理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賠償請求人認為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項、第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在刑事訴訟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賠償請求人有證據(jù)證明其與尚未終結的刑事案件無關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guī)定,以財產(chǎn)未返還或者認為返還的財產(chǎn)受到損害而要求賠償?shù)摹?BR>    第八條賠償請求人認為人民法院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zhí)行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銷對妨害訴訟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第九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認為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存在錯誤,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不停止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但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依據(jù)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決定重新審查的,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
    第十條人民檢察院依據(jù)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作出的賠償決定提出意見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重新審查,并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zhí)行。
    第十一條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七
    為了規(guī)范企業(yè)的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會計信息的質(zhì)量,財政部于12月29日正式頒布了《企業(yè)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并于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nèi)執(zhí)行。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固定資產(chǎn)的會計核算,財政部于月9日正式頒布了《企業(yè)會計準則———固定資產(chǎn)》(以下簡稱《準則》),并于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nèi)施行,同時鼓勵在其它企業(yè)施行?,F(xiàn)就《制度》與《準則》中有關固定資產(chǎn)核算的規(guī)定做一比較。
    一固定資產(chǎn)的定義不同。
    《制度》中將固定資產(chǎn)定義為“指企業(yè)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它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主要設備物品,單位價值在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作為固定資產(chǎn)?!薄稖蕜t》的定義為“指同時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資產(chǎn):(1)為生產(chǎn)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jīng)營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過1年;(3)單位價值較高。”由以上兩個定義對比可以看出,《準則》在強調(diào)持有固定資產(chǎn)的目的和具有實物形態(tài)這兩個基本特征外,還強調(diào)了固定資產(chǎn)的使用年限超過1年和單位價值較高這兩個特征。由于不同行業(yè)以及同行業(yè)的不同企業(yè),其經(jīng)營方式、資產(chǎn)規(guī)模及其資產(chǎn)管理方式往往存在較大差別,如果強制要求所有企業(yè)執(zhí)行同樣的固定資產(chǎn)價值判斷標準(比如,單位價值2000元以上),既不切合實際,也不利于真實地反映企業(yè)固定資產(chǎn)信息,因此《準則》未給出固定資產(chǎn)的價值判斷標準,這符合國際會計慣例,也符合我國會計改革的思路,在實務中,企業(yè)應根據(jù)不同固定資產(chǎn)的性質(zhì)和消耗方式,結合本企業(yè)的經(jīng)營管理特點,具體確定固定資產(chǎn)的價值判斷標準。
    二固定資產(chǎn)確認條件的差異。
    《制度》中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根據(jù)固定資產(chǎn)定義來確認。《準則》中規(guī)定除符合固定資產(chǎn)定義外,還需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1)該固定資產(chǎn)包含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2)該固定資產(chǎn)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稖蕜t》中上述規(guī)定明確了企業(yè)在對固定資產(chǎn)進行確認時,應當按照固定資產(chǎn)定義和確認條件,考慮企業(yè)的具體情況加以判斷。固定資產(chǎn)屬于資產(chǎn)中的重要一類,資產(chǎn)最為重要的特征是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jīng)濟利益,因此,對固定資產(chǎn)的確認,關鍵是需要判斷其所包含的經(jīng)濟利益是否很有可能流入企業(yè),只有某一固定資產(chǎn)包含的經(jīng)濟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業(yè),并同時滿足固定資產(chǎn)確認的其它條件,那么企業(yè)應將其確認為固定資產(chǎn);成本能夠可靠計量,也是資產(chǎn)確認的一項基本條件,固定資產(chǎn)作為企業(yè)資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予以確認,其為取得該固定資產(chǎn)而發(fā)生的支出也必須能夠確切地計量或合理地估計。如果固定資產(chǎn)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并同時滿足其它確認條件,才能將其作為固定資產(chǎn)在會計報表中加以確認。所以《準則》中對固定資產(chǎn)確認的這兩個條件進行明確。
    三固定資產(chǎn)的初始計量不同。
    《制度》中對外購固定資產(chǎn)、自行建造固定資產(chǎn)、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改擴建固定資產(chǎn)、債務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chǎn)、非貨幣交易換入固定資產(chǎn)、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chǎn)、盤盈固定資產(chǎn)、無償調(diào)入的固定資產(chǎn)的初始計量做了規(guī)定?!稖蕜t》中對外購固定資產(chǎn)、自行建造固定資產(chǎn)、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債務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chǎn)、非貨幣交易換入固定資產(chǎn)、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chǎn)、盤盈固定資產(chǎn)的初始計量做了規(guī)定?!稖蕜t》中初始計量部分對改擴建與無償調(diào)入兩個途徑來源的固定資產(chǎn)的計量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是將改擴建作為固定資產(chǎn)后續(xù)支出單獨規(guī)定,因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chǎn)投入使用后,為了適應新技術的需要,或者為維護或提高固定資產(chǎn)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對現(xiàn)有固定資產(chǎn)進行維護、改建、擴建或改良,《準則》規(guī)定如果這些支出增強了固定資產(chǎn)獲取未來經(jīng)濟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資產(chǎn)的性能,應將該維護、改建或改良的支出(即后續(xù)支出)計入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否則,應將其費用化,計入發(fā)生當期的損益。與《制度》相比較,《準則》不再將固定資產(chǎn)的后續(xù)支出簡單地劃分為固定資產(chǎn)改擴建、固定資產(chǎn)改良、固定資產(chǎn)大修理、固定資產(chǎn)中小修理,而是注重后續(xù)支出的經(jīng)濟實質(zhì),體現(xiàn)實質(zhì)重于形式的原則。
    四固定資產(chǎn)的折舊核算的不同。
    (一)固定資產(chǎn)折舊的范圍。
    《制度》規(guī)定,下列固定資產(chǎn)應當計提折舊: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jié)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和以經(jīng)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chǎn)。下列固定資產(chǎn)不計提折舊: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末使用、不需用固定資產(chǎn);以經(jīng)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chǎn);已提足折舊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chǎn);按規(guī)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chǎn)入賬的土地?!稖蕜t》規(guī)定,除下列情況外,都應計提折舊:第一,已提足折舊仍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chǎn)。第二,按照規(guī)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chǎn)入賬的土地。與《制度》相比,《準則》擴大了固定資產(chǎn)計提折舊的范圍,將以前不計提折舊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chǎn)”也納入折舊計提范圍。這有利于促使充分利用固定資產(chǎn),及時處置不需用的固定資產(chǎn)。
    (二)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年限的確定。
    《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根據(jù)固定資產(chǎn)的性質(zhì)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根據(jù)固定資產(chǎn)的性質(zhì)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企業(yè)在確定固定資產(chǎn)的使用壽命時,主要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該資產(chǎn)的預計生產(chǎn)能力或?qū)嵨锂a(chǎn)量;(2)該資產(chǎn)的有形損耗,如設備使用中發(fā)生磨損、房屋建筑物受到侵蝕等;(3)該資產(chǎn)的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出現(xiàn)而使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chǎn)品過時等;(4)有關資產(chǎn)使用的.或者類似的限制。另《準則》規(guī)定了企業(yè)應當定期對固定資產(chǎn)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與《制度》相比,《準則》明確了確定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年限時主要應考慮的因素,用以指導實踐工作;增加了固定資產(chǎn)使用壽命的復核。
    五固定資產(chǎn)的減值與披露方面的差異。
    (一)固定資產(chǎn)減值。
    《制度》只規(guī)定企業(yè)的固定資產(chǎn)應當在期末時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稖蕜t》從固定資產(chǎn)減值的判斷標準、固定資產(chǎn)減值損失的確認、已確認的固定資產(chǎn)減值損失的轉回、確認減值損失后計提折舊等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
    (二)固定資產(chǎn)披露。
    《制度》對固定資產(chǎn)的表外披露無規(guī)定。《準則》基于會計核算的相關性、重要性原則以及成本效益的原則,規(guī)定了一般情況下,企業(yè)應當披露十個方面的具體信息。應該明確,《準則》、《制度》都是為企業(yè)提供一套規(guī)范的會計標準,要求企業(yè)用這套標準去指導企業(yè)會計工作,去規(guī)范企業(yè)的會計行為,對會計要素進行正確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以便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使這些信息具有可比性和有用性的特點。但由于《制度》、《準則》相關規(guī)定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實踐中應把握如何運用,《制度》在會計實務處理方面給予企業(yè)會計人員留下了較大的職業(yè)判斷空間,原則性強,但某些方面可操作性不強。而《準則》在會計實務處理方面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指導會計的實踐工作。所以,納入《準則》實施范圍的企業(yè),其實務處理應按《準則》的規(guī)范進行。而且《準則》替代《制度》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是會計規(guī)范的必然結果。
    [1]《企業(yè)會計制度》財政部財會[2000]25號。
    [2]《企業(yè)會計準則———固定資產(chǎn)》財政部[]。
    [3]財政部會計司。新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講解[m].北京:財政出版社,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八
    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是根據(jù)財政、企業(yè)和個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職工基本醫(y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
    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yè)(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外商投資企業(yè)和私營企業(yè)等)、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yī)療保險,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由基本醫(yī)療保險社會統(tǒng)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踞t(y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賬戶構成?;踞t(y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其中:單位按8%比例繳納,個人繳納2%。用人單位所繳納的醫(yī)療保險費一部分用于建立基本醫(yī)療保險社會統(tǒng)籌基金,這部分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參保職工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門診及搶救、急救。發(fā)生的基本醫(yī)療保險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符合規(guī)定的醫(yī)療費,其中個人也要按規(guī)定負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個人賬戶資金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在定點醫(y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就醫(yī)購藥符合規(guī)定的費用,個人賬戶資金用完或不足部分,由參保人員個人用現(xiàn)金支付,個人賬戶可以結轉使用和依法繼承。參保職工因病住院先自付住院起付額,再進入統(tǒng)籌基金和職工個人共付段。
    參加基本醫(yī)療保險的單位及個人,必須同時參加大額醫(yī)療保險,并按規(guī)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醫(yī)療保險費和大額醫(yī)療保險費,才能享受醫(yī)療保險的相關待遇。
    二.社保之養(yǎng)老保險如何繳納。
    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外商投資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和其他城鎮(zhèn)企業(yè)及其職工,實行企業(yè)化管理的事業(yè)單位及其職工必須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
    新的參統(tǒng)單位(指各類企業(yè))單位繳費費率確定為10%,個人繳費費率確定為8%,個體工商戶及其雇工,靈活就業(yè)人員及以個人形式參保的其他各類人員,根據(jù)繳費年限實行的是差別費率。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個人勞動者,繳費基數(shù)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可高可低,多交多受益。職工按月領取養(yǎng)老金必須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且已經(jīng)辦理退休手續(xù);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了養(yǎng)老保險并履行了養(yǎng)老保險的繳費義務;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
    目前中國的企業(yè)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干部55歲,女職工50歲。基本養(yǎng)老金由基礎養(yǎng)老金和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組成,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個人繳費滿15年的,基礎養(yǎng)老金月標準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或市(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由個人賬戶基金支付,月發(fā)放標準根據(jù)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個人賬戶基金用完后,由社會統(tǒng)籌基金支付。
    [五險一金中醫(yī)療保險的規(guī)定,社保之養(yǎng)老保險如何繳納?]。
    國家賠償法心得體會篇十九
    關于國家賠償法說法正確的是()。
    a、行政賠償?shù)呢熑沃黧w是國家,而不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b、2018年6月30日,朱某醉酒后砸商店玻璃,警察趕到現(xiàn)場制止,朱某掙扎,在推搡的過程中,朱某倒地,頭撞在水泥地上致死,國家要承擔賠償責任。
    c、警察在追捕逃犯的過程中,為躲避迎面開來的大貨車,不慎將朱某的商店櫥窗玻璃撞碎,國家要承擔賠償責任。
    d、郭某被瘋子朱某追砍,郭某跑到警察局里尋求幫助,但是警察局里無人管理,郭某為躲避朱某的追砍,從二樓跳下致使喪失勞動能力,國家要承擔賠償責任。
    【答案】abd。解析:根據(jù)《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又根?jù)《國家賠償法》第七條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因此,在國家賠償中,賠償義務機關是相關的行政機關,但是責任主體是國家,因此,a選項當選。2010年國家賠償法修改以后,我國的國家賠償法中,事實行為采用的是過錯歸責,行政賠償采用的是違法歸責,錯捕、錯判采用的是結果歸責原則。而在本選項中,警察的行為致人死亡,這是一個事實行為,警察需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注意義務,而本題中,警察明知道這是一個醉漢仍然和他發(fā)生推搡,而且,同時他也應該預見到若人倒在水泥地上可能會發(fā)生死亡的結果,警察仍然和醉漢推搡致醉漢死亡,因此,警察存在著一定的過錯(因其沒有盡到注意義務)且發(fā)生了當事人死亡的結果,因此,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b選項當選。在c選項中,警察雖然是在執(zhí)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也就是說警察有一個正當?shù)哪康?,而且,警察也沒有違法,他是為了躲避大貨車而不慎撞碎了玻璃,應當補償,而不慎賠償,因此,c選項不選。d選項中屬于公安機關不履行自己的法定職責,屬于行政不作為,行政不作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d選項正確。故本題答案是abd。
    下列關于賠償義務機關說法正確的是()。
    a、朱某違法,縣公安局給予其罰款500元的決定,朱某不服,找市公安局復議,市公安局認為處罰太輕,變?yōu)?00元,則:縣公安局是500元的賠償義務機關,市公安局是400元的賠償義務機關。
    b、縣工商局和市工商局共同實施了職位侵權行為,則縣工商局和市工商局為共同的賠償義務機關。
    c、甲機關授權乙機關行使職權,乙機關在行使的過程中侵犯了朱某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則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d、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是指代表國家代理賠償請求、支付賠償費用、參加賠償訴訟的行政機關。
    【答案】abd。解析:根據(jù)《國家賠償法》第八條規(guī)定:經(jīng)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故a選項正確。第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因此,b選項正確。第七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因此,d選項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是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