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匯總18篇)

字號:

    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態(tài)度,以便更好地提高和成長。寫心得體會時要結(jié)合具體事例進行描述和分析。請看下面的心得體會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fā)。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一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又到了,前一天,媽媽就拎了一大堆東西回家,興致勃勃地說:“煮臘八粥啦!”
    只見媽媽先把不易煮爛的米和豆類下鍋。等豆軟湯紅時,再把果仁下鍋,并用勺子不斷攪動。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濃濃的香味開始從鍋沿四溢,飄到了我的鼻子里?!昂戎嗔??!蔽移炔患按囟似鹉窍銍妵姷拿牢吨啵劻艘幌乱汛瓜讶吡?。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念叨著:“好喝,好喝,真好喝!還是媽媽廚藝高!”媽媽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頭舔著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費呀!哎,一不小心我變成了“臘八貓”,又一陣笑聲響起。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也就是吃臘八粥的日子。早上,媽媽就從超市拎著一袋東西回家,打開一看,都是煮臘八粥的食材呢,煮臘八粥啦!
    只見媽媽先把不易煮爛的米和豆類下鍋。等豆軟湯紅時,再把果仁下鍋,并用勺子不斷攪動。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濃濃的香味開始從鍋沿四溢,飄到了我的鼻子里?!昂戎嗔??!蔽移炔患按囟似鹉窍銍妵姷拿牢吨啵劻艘幌乱汛瓜讶吡?。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念叨著:“好喝,好喝,真好喝!還是媽媽廚藝高!”媽媽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頭舔著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費呀!哎,一不小心我變成了“臘八貓”,又一陣笑聲響起。
    臘八節(jié)的臘八粥真好喝!我喜歡臘八節(jié),快樂又溫馨,當然了,還有好喝的臘八粥!
    臘八節(jié)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臘八粥了。
    我跟奶奶說明天由我來掌勺,我從網(wǎng)上查到,正宗的“八寶”是指豇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花生、紅棗和葡萄干。接下來就去購買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經(jīng)驗不足的我把“八寶”各抓了一把放進袋子,奶奶趕緊阻止了我的行為,并對我說:“豆子要挑沒有蟲眼的,米要顆粒飽滿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類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選?;氐郊液?,我把“八寶”洗得干干凈凈,還把黃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來準備做臘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鍋里,半個小時過去了,豆子也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進鍋里,20分鐘后,香噴噴的臘八粥出鍋了。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二
    今天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tǒng)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tǒng)、也是最講究的習(xí)俗。
    晚上,爸爸用紅棗、蓮子、紅豆、花生、黑豆、麥仁、百合、香米等八種材料熬了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
    媽媽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里劃了幾下,好讓它涼的快一些。然后,舀了一勺放進嘴里。粥熬得爛爛的,放在嘴里很快就融化了。我對爸爸說:“爸爸,你熬得臘八粥可真好喝啊?!卑职终f:“你喝下了這碗臘八粥,就會幸福吉祥的?!甭犃税职终f的這些話,我感覺特別溫馨、幸福。
    臘八節(jié)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臘八粥了。
    我跟奶奶說明天由我來掌勺,我從網(wǎng)上查到,正宗的“八寶”是指豇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花生、紅棗和葡萄干。接下來就去購買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經(jīng)驗不足的我把“八寶”各抓了一把放進袋子,奶奶趕緊阻止了我的行為,并對我說:“豆子要挑沒有蟲眼的,米要顆粒飽滿的?!蔽矣职涯切┒棺臃诸惙呕厝ィ缓笥忠涣R涣0匆缶奶暨x?;氐郊液?,我把“八寶”洗得干干凈凈,還把黃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來準備做臘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鍋里,半個小時過去了,豆子也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進鍋里,20分鐘后,香噴噴的臘八粥出鍋了。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是臘八節(jié),天上還是飄著小雪花,馬路上的雪都被汽車壓得結(jié)結(jié)實實,帶著刺眼的光芒,讓行人都小心翼翼的行走,一不留神就會摔上一跤。中午爸爸開車到學(xué)校來接我,怕爺爺騎著車子不安全,今天中午奶奶包餃子吃,回到家后奶奶已經(jīng)做好了,端上了熱乎乎的餃子,我們感覺好幸福?。?BR>    我先數(shù)數(shù)盤子里有幾個餃子吧,1、2、3、4……哈哈,一共15個,看來我還能吃上,平時媽媽總是愁我吃飯不好,最近幾天我特別能吃,上次也吃了15個呢,媽媽都不敢相信,因為以前我最多的時候也就是吃6個餃子,別忘了我長大了,今天的餃子真好吃,我敢蘸著大蒜吃,一會盤子里的餃子就吃光了。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三
    今天是臘八節(jié),正在郊區(qū)開會的媽媽很忙。
    晚上,我媽給我爸發(fā)短信,短信上寫著:“我今晚回去看你,給我做點好吃的。”
    所以,我和爸爸一直在等。九點媽媽回來,媽媽問爸爸:“晚上想吃什么?”
    爸爸說:“等你去做?!?BR>    媽媽說:“我不是讓你做的嗎?”
    爸爸把短信拿出來,仔細看了看,說:“哦,我倒著看。”
    最后我們每個人都吃了泡面,我說:“我們吃了臘八面!”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四
    臘八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被視為是吃臘八粥的日子。在這個節(jié)日里,每一個家庭都要精心準備一天三餐中的一餐——臘八粥。作為小學(xué)生,我也一直喜歡過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今年的臘八節(jié)里,我有了特別的感受,下面是我對于這個節(jié)日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感受。
    臘八節(jié)當天,早上我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了各種薏米、粟米、豆子等材料,回家后和媽媽一起動手制作臘八粥。雖然手腳累了一些,但由于知道自己在為家里添一份溫暖,我覺得這種感覺很棒。
    第三段:舌尖上的滋味。
    當晚,我們?nèi)胰藞F聚在家中,一齊品嘗著臘八粥,那種滋味真是難以用言語表達。臘八粥既甜又香,材料的口感深深融入了糯米中,喝一口就能品嘗到其中的豐富口感。
    第四段:了解節(jié)日的意義。
    吃臘八粥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味蕾上的需要,更是為了表示敬意。在古代,人們相信臘八節(jié)是用來祭祀祖先的日子,為了表示敬意,人們就把節(jié)日當做祭祀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雖然現(xiàn)在祭祀的意義已經(jīng)不再強調(diào),但吃臘八粥這種傳統(tǒng)仍然被大家所秉持。
    第五段:總結(jié)。
    臘八節(jié)讓我懂得了很多,它是關(guān)于習(xí)俗、現(xiàn)象、人情和道德的教育,也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它教會了我學(xué)習(xí)歷史和尊重他人的智慧。在這個臘八節(jié)過后,我想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更加熱愛這個溫馨友善的節(jié)日。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五
    今天是臘八節(jié),天上還飄著小雪花。路上的雪被汽車牢牢壓住,發(fā)出耀眼的光,讓行人小心翼翼的行走,不小心就會摔倒。中午爸爸開車去學(xué)校接我,怕爺爺坐車不安全。今天,我奶奶包了餃子。到家的時候,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了,端上了熱騰騰的餃子。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讓我先數(shù)一下盤子里餃子的數(shù)量,1,2,3,4。哈哈,一共15個,好像還能吃。平時我媽總擔(dān)心我吃不好。最近幾天特別能吃。上次吃了15個,我媽都不敢相信,因為我以前最多吃6個餃子。別忘了我長大了。今天的餃子真好吃,我都敢蘸。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六
    今天是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和歷史。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人民最傳統(tǒng)、最講究的習(xí)俗。
    晚上,父親用紅棗、蓮子、紅豆、花生、黑豆、麥粒、百合、香米等八種材料做了一鍋美味的臘八粥。
    媽媽把粥放在桌子上。我用勺子輕輕刮了一下碗,讓它涼的更快。然后,舀一勺放進嘴里。粥煮的不好,在你嘴里很快就化了。我對爸爸說:“爸爸,你做的臘八粥真好吃?!卑职终f:“你喝了這碗臘八粥,就幸福吉祥了。”聽了爸爸的話,我覺得很溫暖,很開心。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七
    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謂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這一日,是臘祭日,也是臘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蹦媳背瘯r期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魏收《臘節(jié)》這首詩,寫出了隆冬臘月人們以酒肉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福佑的虔誠?!芭D鼓鳴,春草生”,此諺語概括了村人擊鼓逐疫迎春的情景??梢?,古時的臘八節(jié),是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和逐疫迎春的節(jié)日。后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華夏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tǒng)文化,把臘八節(jié)定為佛成道日。傳說,釋迦牟尼餓倒于地,一牧羊女給他吃了一餐各種黏米混合的雜燴飯。食畢,他跳到河里洗了澡,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所以,中國佛教徒會在每年臘月初八熬制臘八粥來供佛。
    《祀記·郊特牲》說,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也”,說的就是臘八粥。臘八粥以八方食物混合在一起,與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diào)和千靈之意。隨著佛教的盛行,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與臘日融合,這一天在佛教領(lǐng)域被稱為“法寶節(jié)”,并相沿成俗。
    中國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在宋代已十分風(fēng)行。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皇后及皇子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贈臘八粥,并向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煮制臘八粥,此稱“佛粥”。陸游詩中“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說的就是臘八節(jié)寺院施粥之事。民間做臘八粥,除了祭祀祖先、合家團聚分享外,還要饋贈親友。有詩云:“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我喜嬌兒逢攬揆,長叨佛佑蔭無窮?!?BR>    制作臘八粥,食材頗為講究。主要是五谷雜糧輔以核桃、蓮子、紅棗、薏仁、赤豆、綠豆、糖等。《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注:葡萄的一種),以作點染?!逼鋵?,由于各地物產(chǎn)和食俗不同,臘八粥也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認為,赤豆、蓮子、紅棗、薏米這幾樣不能少。赤豆色香味俱佳,是許多甜品的主要食材。蓮子為水產(chǎn),具清香;薏米是熬粥的好材料;紅棗性暖,冬季食用更佳,可使粥中增添棗香。其他,果脯或許多豆類,則可隨意添加??傊D八粥有米有豆,有瓜有果,或甜或咸,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在江南一帶,臘八粥常不止八種食材,大多是糯米配以蓮子、百合、核桃、薏米、紅棗、赤豆、銀耳、小米。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精揀、洗淘、去核、浸泡,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文火熬,一直熬到清晨,直至香糯黏稠,臘八粥才算熬好。
    民間喝臘八粥也有很多習(xí)俗。粥煮好后,會在上面用紅絲綠絲擺出吉祥圖案,如“佛”字“福”字等,寓意信佛敬佛、福臨祥至。然后先供佛、供祖宗,之后要贈送親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把粥送給窮苦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如有吃剩下來的臘八粥,則被認為是“年年有余”的好兆頭。
    臘八節(jié)傳說。
    1“佛祖修行”說:
    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2“牧女乳糜救佛祖”說:
    這是流傳最廣泛,也最被認可的一種說法。傳說佛祖釋迦牟尼離開宮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無所獲,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后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牧女蘇耶妲(意為善生)將他拉上岸,并給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此日恰巧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佛門弟子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逐漸形成了臘八吃粥的習(xí)俗。
    3“秦長城修筑”說:
    傳說秦修長城時,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糧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遙遠或貧窮,糧食不能及時送到,有一年臘八這天,民工們斷了糧,大家翻搜糧袋,將收集的豆、米等各種糧食會集到一起,熬了一鍋粥吃了,但最終還是餓死了。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到臘八就吃臘八粥。
    4“寶娃悔過”說:
    傳說有一個叫寶娃的人懶惰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產(chǎn)糟蹋完了。這年臘月初八,別人都開始準備年貨,而他家卻糧倉見了底。望著滿面淚水的媳婦臘花,寶娃羞愧難當。鄉(xiāng)鄰們聞訊東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來了各種糧、菜。臘花將鄉(xiāng)親們送來的糧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鍋粥,解決了一時的困難。從此,寶娃不僅勤奮勞動,而且生活節(jié)儉,很快富裕起來。為了讓寶娃永遠記住這個教訓(xùn),臘花每年臘八就熬臘八粥。人們?yōu)榱擞脤毻薜墓适陆逃优?,也在這天吃臘八粥,漸成風(fēng)俗。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八
    臘八節(jié)本應(yīng)快快樂樂的,而我的臘八節(jié)卻是迷迷糊糊。
    臘八節(jié)是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jié)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又稱“佛成道節(jié)”。
    臘八節(jié)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jié)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jié)一般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于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y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jīng)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yù)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fēng)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九
    在北京,臘八節(jié)時喝的臘八粥的食材絕對不僅僅是8種,而是不下20種,通常摻在白米里的有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品種齊全。除此以外,這臘八粥講究的還不止是食材,還有這做粥的工序,通常是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剝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經(jīng)過這樣精心的選材和熬制,這臘八粥想不誘人都難了。
    喝臘八粥的由來。
    農(nóng)歷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要知道,自上古時代,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為的是祈求豐收和吉祥。它是在南北朝時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的。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
    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
    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臘八粥介紹。
    天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麥仁、粘秫(shu即高梁)米、粘黃米、蕓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山西: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黏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
    陜南: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在蘭州、白銀等城市地區(qū),臘八粥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
    寧夏: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
    農(nóng)歷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要知道,自上古時代,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為的是祈求豐收和吉祥。它是在南北朝時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的。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
    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
    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臘八粥都有哪些做法。
    天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麥仁、粘秫(shu即高梁)米、粘黃米、蕓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山西: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黏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
    陜南: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在蘭州、白銀等城市地區(qū),臘八粥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
    寧夏: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臘八粥的故事。
    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并以“臘八粥”供佛饗眾。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yǎng)臘八粥呢?其緣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zhì)來砥礪求道的心愿。漸漸地太子覺悟到:世間的人追逐物欲,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不易達到解脫大道,如果執(zhí)著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證悟菩提,最好是舍棄苦樂二邊,過著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才能進趨解脫大道。
    太子有了這一番體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凈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門橫臥在河岸旁,好像毫無氣力似的,她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yǎng)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實在無法譬喻。飲后,五體通暢,漸漸的恢復(fù)了氣力。于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終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由于牧羊女供養(yǎng)乳糜的典故,后來中國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于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當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此風(fēng)氣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也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fēng)俗。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一
    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臘八粥的寓意。
    1、祭祀的供品,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jié)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并祈求來年繼續(xù)施恩。
    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2、舍粥,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制臘八粥,將臘八粥施舍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舍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3、贈送親友,聯(lián)絡(luò)感情。
    祭祀完后,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xí)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谷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嘗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獲后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4、御賜臘八粥,皇恩浩蕩。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wèi)、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fā)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shù)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5、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jù)說,福壽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
    后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臘八節(jié)飲食注意事項。
    一、豐富食材巧搭配,營養(yǎng)安全記心間。
    臘八粥是由多種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叫七寶五味粥,其傳統(tǒng)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如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蕓豆等)。隨著飲食種類的豐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臘八粥的食材也愈發(fā)爭奇競巧,花樣翻新。
    (一)食材選擇多。建議在白米等精細食材的基礎(chǔ)上,適當搭配一些糙米類、雜糧類等谷物。這樣粗細搭配不僅吃起來更有質(zhì)感,而且可以攝取更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臘八粥中的豆類富含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賴氨酸含量也很豐富,與大米等谷物搭配起來可形成有效的營養(yǎng)互補。同時,適當添加堅果類和干制果蔬類食材,不僅可以豐富營養(yǎng),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口味。
    (二)選購有竅門。消費者應(yīng)到商超、農(nóng)貿(mào)市場等正規(guī)渠道選購無霉爛、無變質(zhì)、無哈敗味的食材。如購買已搭配好可直接熬制的包裝食材,應(yīng)注意觀察產(chǎn)品是否在保質(zhì)期內(nèi),包裝是否完整無損。
    二、科學(xué)熬制很重要,避免營養(yǎng)丟失掉。
    家庭熬制臘八粥簡單易行,但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在食材處理時,要對不同食材依據(jù)其特點進行清洗、浸泡、剝皮、去核、精揀等操作。例如豆類等不易煮爛的食材,需要在煮前充分浸泡,煮后才會更加柔軟可口。
    (二)民間有熬煮臘八粥時加食用堿的習(xí)慣,認為這樣熟得快并且粥的稠度好。但是這種做法容易造成b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流失。專家建議熬制臘八粥時不要加堿,巧用電飯鍋和電壓力鍋的“雜糧粥”功能,就可輕松煮出美味的臘八粥。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享用美味講究多。
    臘八粥食材豐富,搭配合理,營養(yǎng)均衡,尤其適宜于年老體弱或病愈后脾胃虛弱者。但是不同體質(zhì)人群在食用臘八粥時,也應(yīng)有所注意。
    (一)糖尿病患者對于含糖的臘八粥要適量食用,盡量選擇不加糖的臘八粥。宜用燕麥、大麥來增加粘稠感,同時可適當多放些雜豆類食材,幫助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二)對于消化不良者,臘八粥中應(yīng)少放黃豆、黑豆等豆類,因為豆類中含有脹氣因子,如食用過多,會造成腸胃不適。
    (三)對于肥胖人群,要少加白米等容易消化的食材。不加糖,多加蕓豆、紅豆等種皮相對厚一些的淀粉豆類,使粥的質(zhì)地軟而不爛,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飽腹感。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二
    寓意: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方便、感恩、歡喜、結(jié)緣。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1、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jié)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并祈求來年繼續(xù)施恩。
    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2、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制臘八粥,將臘八粥施舍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舍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3、聯(lián)絡(luò)感情。
    祭祀完后,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xí)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谷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嘗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獲后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4、古代表皇恩浩蕩。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wèi)、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fā)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shù)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5、積福惜福。
    據(jù)說,福壽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后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臘八粥如何制作。
    輔料:紅糖80克,桂花少許,清水400毫升。
    步驟:
    1、薏米先用開水泡1個小時。
    2、核桃去殼取仁。
    3、紅棗、花生米、核桃、薏米、糯米、桂圓用清水洗凈。
    4、小米和黑芝麻用網(wǎng)篩洗凈。
    5、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我這里400ml清水。
    6、按八寶粥鍵即可。
    7、煮好后加入紅糖攪拌均勻。
    8、撒上少許桂花即可。
    臘八粥的營養(yǎng)功效。
    臘八粥使用的原料品種多,而且多為五谷雜糧,所以其所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zhì)比較豐富,遠遠高出平常所吃的大米飯,不僅可以提高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幫助減輕肝臟和腎臟的負擔(dān),還能幫助預(yù)防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另外,臘八粥的膳食纖維比較多,所以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攝食量,有助于減肥,保持身材苗條。
    吃臘八粥的意義。
    吃臘八粥的意義,除了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yǎng)、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jié)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結(jié)緣豆。因此做一詩:“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聲聲結(jié)善緣?!?BR>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學(xué)校邀請同學(xué)們一起品嘗臘八粥。臘八粥是由米、胡蘿卜、青菜、花生、蓮子、白果、油豆腐、芋頭、紅棗等食材制作而成的。同學(xué)們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懷著激動的心,排好了整齊的隊伍。一進食堂,濃濃的香味開始從鍋沿四溢,飄到了我的鼻子里?!昂戎嗬玻 蔽移炔患按囟似鹉窍銍妵姷呐D八粥,聞了一下就已垂涎三尺了,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嚷著:“好喝,好喝,真好喝!
    作者:高雨薇。
    俗話說的好:“臘八臘八,凍死寒鴉”。今天我們來到食堂品嘗傳統(tǒng)美食——臘八粥。一踏進門,那鮮美的臘八粥香氣撲鼻而來,煮出來的臘八粥是粘稠的,口感非常好。里面的食材也是豐富多彩有糯米、紅豆、花生、青菜、油豆腐、紅棗、荸薺等,各種谷物和豆類食品搭配,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吃起來甜甜的夢,同學(xué)們吃得津津有味。這味道讓大家無法忘懷!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四
    先有戶農(nóng)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diào)理的幾畝農(nóng)田年年五谷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jié)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guān)。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jīng)十七八了。雖說大小伙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漢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說:“爹娘只能養(yǎng)你小,不能養(yǎng)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后學(xué)學(xué)種莊稼過日子吧?!眱鹤雍吆邇陕暎@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
    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么干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著滿頭白發(fā),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說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眱合眿D把這話當成耳邊風(fēng),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把小倆口叫到床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當勤耕作,女應(yīng)多織布...”話沒說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
    小倆口托鄉(xiāng)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里糧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迸苏f:“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毙z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后了。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里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著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又是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地里顆粒無收,家里吃穿已盡。小倆口斷頓了,鄰居們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端碗湯。小倆口還在想:“討飯也能度時光?!?BR>    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到了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毙z口屋里沒火,身上衣單,肚里沒食,蜷縮在涼炕席上“篩糠”。可四只眼睛還滿屋搜尋著。突然發(fā)現(xiàn)炕縫里有幾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鄢鰜?又發(fā)現(xiàn)地縫里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倆東撿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里。把炕上的鋪草塞進灶膛,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燴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黃豆、小豆、高粱、干菜葉...凡能充饑的都放了進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后悔沒有早聽進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晚了。
    正在小倆口悲切之時,一陣大風(fēng)刮來,由于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fēng)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jīng)死了,身邊還放著半碗雜豆粥。從此以后,鄉(xiāng)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并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xiàn)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xí)俗。因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臘八粥的寓意。
    1、美好寓意:在民間,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含義。
    2、祛疫辟邪: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尤其是家里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
    3、養(yǎng)生美味:從現(xiàn)在養(yǎng)生的角度看,臘八粥里面的材料,營養(yǎng)非常豐富。中醫(yī)順口溜:若要皮膚好,粥里放紅棗;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蓮;腰酸腎氣虛,煮粥放板栗;心虛氣不足,粥加桂圓肉;頭昏多汗癥,粥里加薏仁;潤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烏發(fā)又補腎,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壓,煮粥加荷葉;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夢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黃。
    臘八節(jié)的由來。
    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jié)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qū)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又稱“佛成道節(jié)”。
    傳說一:臘八節(jié)是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xí)俗。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五
    一碗臘八粥,盛滿著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方便、感恩、歡喜、結(jié)緣。
    臘八節(jié)的由來。
    由來一,驅(qū)逐惡鬼。傳說上古時代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fēng)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由來二,臘八節(jié)也叫佛成道節(jié),相傳,佛祖釋迦摩尼就是在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正準備放棄,正巧碰到一個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盤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這天終于悟道成佛。
    由來三,臘八節(jié)是為了紀念岳飛,當年岳飛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是寒冬臘月之際,軍隊缺衣少食,百姓紛紛送粥救濟,岳家軍飽餐一頓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此日正是臘月初八。人們?yōu)榱思o念岳飛,每到臘月初八就以雜糧豆果煮粥,最終成為了民俗。
    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
    古有諺語:“過了臘八就是年”,所以臘八節(jié)被視為春節(jié)習(xí)俗的開始,而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也不少。
    習(xí)俗一,臘八粥。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除了白米,人們會將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桂圓、葡萄、紅豆、花生等不下20中原料提前泡發(fā),在第二條慢慢熬制成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古人由于生活條件所限,食物較為匱乏,能喝上臘八粥,在當時是一件很開心很期待的事情。
    習(xí)俗二,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xí)俗,大家在臘月初八這天泡制蒜,而臘八蒜的做法簡單,把剝了皮的大蒜瓣兒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同時,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
    習(xí)俗三,臘八面。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流行吃臘八面,臘八面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zhèn)溆茫诡愄崆芭菀煌?,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即制作完成臘八面。
    習(xí)俗四,臘八豆腐?!芭D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fēng)味特產(chǎn),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習(xí)俗五,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jù)說,臘八人們吃了,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六
    原來,“臘八”起源于“措八”,這是古代的措祭。措祭,在夏代稱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稱“措”,秦代改稱“臘”。古時候,每年農(nóng)事完畢,人們就舉行措祭,所祭祀的對象是:農(nóng)神、百谷種子、田間道路與草棚、貓、虎、堤壩、水溝、昆蟲。因為它們一年中對農(nóng)事耕耘盡了力,如貓、虎吃了田鼠,保護了莊稼;堤壩、水溝保住田地不漬水;等等。祭祀時,女巫化裝成貓、虎、蟲、農(nóng)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因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到了秦代改“措”為“臘”,“措八”就成為“臘八”。又因為秦代當時以十二月為“臘月”,于是確定“臘八節(jié)”為十二月初八。臘八節(jié)的正式固定?則是在南北朝。
    我國民間過臘八節(jié),差不多都是將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一頓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含有喜慶豐收和預(yù)祝來年五谷豐登之意。
    “臘八”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在前面的浴佛節(jié)一章中,我們已談到了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情況,這里,再談?wù)勊鸰成道的情形。卻說釋迦牟尼出生后,見到眾生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歲那年,毅然舍棄王位而獨坐菩提樹下,潛心_,尋求人生的真諦。他還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一天,他來到比哈樂邦的尼連河附近,因勞累饑餓過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見了,便把身邊帶的雜糧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狀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這粥后,頓覺精神振奮,就在尼連河里洗了個澡,然后靜坐在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從此以后,每到這天,寺院的僧侶都取清新谷果,滌凈器皿,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并群僧集會,喝“臘八粥”,以示紀念。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在我國某些地區(qū),還流傳著另一個關(guān)于“臘八粥”的故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放牛,經(jīng)常挨餓。一天,他在一間小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老鼠洞,想從中找點什么充饑,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處,發(fā)現(xiàn)里面竟是一個“小糧倉”,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東西。于是,他把這些糧食煮成一鍋粥,吃時感到十分香甜。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厭極了。在臘月初八這天,他忽然想起舊事,于是傳命御廚以各色玉米雜糧煮粥進食,吃后大悅,因此將這粥賜名為“臘八粥”。
    “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稏|京夢華錄》卷10“十二月”條中云:“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敝苊艿摹段淞峙f事諍中談得更具體:“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苯袢藯钣郎壬摹吨型饷耖g節(jié)日》一書中,講到臘八粥的傳統(tǒng)制法是:先將大麥米、白云豆、赤小豆、綠豆等揀好洗凈,煮成半熟,然后加進稻米、小米、黃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粥稀稠適中,吃時加糖,并拌和預(yù)先煮熟的紅棗、栗子等。更講究的,粥里還有蓮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圓等,做到了集豆米果晶之大成,別具風(fēng)味,“臘八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人們頗為喜食。
    粥,是我國人民的一道主食。宋代詩人陸游寫有一首《食粥》詩說道:“世人個個學(xué)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他將吃粥作為益壽延年之法,實為經(jīng)驗之談。一般說來,粥稀軟柔和,有利于消化,有和胃、補脾、通便之功效。
    古人臘八除了吃粥外,還有戴假面具巡行逐疫的活動?!肚G楚歲時記》云:“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看來,祛邪逐疫,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的重頭戲。
    “赤豆打鬼”的傳說。
    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jié)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紀念修長城的民工。
    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谷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饑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懷念岳飛。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牢記祖先勤儉之美德。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游手好閑,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沒糧了。饑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里的壇壇罐罐,將殘余的五谷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借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臘八節(jié)的來歷。
    《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在早期,中國人在臘月初八這天過的是“臘日”節(jié)。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稱:“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迸D日是祭祀的節(jié)日,在先秦時已形成。《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的說法:“十二年,初臘?!币馑际乔鼗菸木辏挥谖鞑康那貒滦е性貐^(qū)風(fēng)俗,第一次舉行了臘祭。
    更早的時候,臘日并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即古人所說的“臘有常月而無常日”。漢朝將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定為“臘日”,即《說文·肉部》所謂:“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BR>    從歷書上查一下,即可知道“第三個戌日”是哪一天。以20_年來說,冬至是陰歷十一月“壬申日”,冬至后第一個戌日是陰歷十一月十四“甲戌日”(20_年12月24日),第二個戌日是陰歷十一月二十六“丙戌日”(20_年1月5日),第三個戌日是陰歷十二月初八“戊戌日”(20_年1月17日)??梢?,“第三個戌日”即臘日,正好在臘月初八這天。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七
    臘八節(jié)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jié)日食俗。正是源于對大宋忠臣岳飛的懷念,人們開始在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臘八粥寓意著和諧溫暖,幸福美滿、家和萬事興等,盛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1.臘八粥是祭祀的供品。
    臘八是祭祀神靈祖先的重要日子,祭祀用的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變成臘八粥。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要準備好臘八粥來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的恩澤庇佑,祈求來年萬事如意。
    2.慶祝豐收。
    臘八粥是采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各種食材匯聚了一年中每個季節(jié)的收獲,具有合聚萬物、調(diào)和千靈的含意,也是向天地神靈展示了一年來的收獲,慶賀大豐收,保佑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又是一個好收成。
    3.積德行善。
    古時候富人家會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施舍給乞討者、窮人等。在這天寒地凍的季節(jié)里,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不僅可以填飽肚子,而且還可以抵御冬天的寒冷,這是喝臘八粥珍貴的地方。
    臘八節(jié)喝粥的好處。
    1.制作臘八粥的食材五行俱全,五谷雜糧非常豐富,讓臘八粥五彩繽紛。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美味有營養(yǎng),又能夠增福增壽,強身健體,具有補益的作用。
    2.用臘八粥祭祀完祖先之后,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鄉(xiāng)親好友之間還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xí)俗,一起分享收獲后的喜悅,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讓情誼更濃。
    臘八節(jié)祝福語。
    1、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馬上就要過年了,為了你能準時回家,建議你提前買車票,還站在那傻看短信笑什么,還不快去買票,要是回不來,我就畫個圈圈詛咒你。
    2、臘八節(jié),送你一份特制八寶飯,成分:真心、思念、快樂。營養(yǎng):溫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
    3、臘八送八,送你八到:耳聰目明,聽到看到;心有靈犀,夢到心到;謙謙君子,說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臘八節(jié)快樂收“粥”福。
    4、我點擊整個春天看到了你的笑顏,我復(fù)制了你笑臉粘貼在我的心間,我下載我的思念把它另存為永遠,我打開我的手機給你送上最真誠的祝福:祝臘八節(jié)快樂!
    5、臘八粥,好溫暖,讓你冬天不再寒;臘八粥,很甘甜,愿你好運福連綿;臘八粥,真新鮮,朋友情誼永不變;臘八節(jié)到了,送你臘八粥,祝你天天開心!
    6、開心為水,愛心當米,甜心作糖,癡心是棗,看著我耐心的鐘表滴答,給你煮一碗臘八粥,幸??鞓氛匙∧愕淖欤H,臘八快樂。
    7、熬一鍋紅汁辣粥,送親朋都來品嘗。味道香辣情意暖,情深意濃凸溫馨。吃著健康心中暖,品著味道流齒香。御寒防凍身體舒,平安吉祥魔不纏。快樂臘八節(jié)!
    8、月亮遮面看人間,臘八節(jié)日紅火光。家家戶戶煮辣粥,祈盼吉祥幸福添。千里冰封雪茫茫,難阻親情聚粥餐。熱熱鬧鬧滿堂彩,臘八節(jié)日盡開顏。愿你臘八節(jié):喜笑顏開美滿吉祥安!
    小學(xué)生臘八節(jié)的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十八
    臘八粥的寓意。
    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
    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jié)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jié)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tǒng)文化把臘八節(jié)定為佛成道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稱為“佛成道節(jié)”。
    同時臘八節(jié)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jié)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返回目錄。
    臘八粥的寓意。
    一、祭祀的供品,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jié)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并祈求來年繼續(xù)施恩。
    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二、贈送親友,聯(lián)絡(luò)感情。
    祭祀完后,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xí)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谷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嘗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獲后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三、舍粥,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制臘八粥,將臘八粥施舍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舍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四、食材五行俱全,強身健體。
    臘八粥的食材豐富,花生、大豆、綠豆、赤小豆、蕓豆、蠶豆、核桃、粳米、薏米、小米、大米、桂圓、龍眼、紅棗、桂花、紅薯、松子、乳蕈、白果、百合、蓮子、柿子、板栗、蜜餞、......等等,各地各家各有不同。
    色彩各異的食材讓臘八粥五彩繽紛,令人食指大動。
    周易五行理論認為,綠色屬木,主肝膽;紅色、紫色屬火,入通與心;黃色屬土,入通于脾;白色屬金,入通于肺;黑色、藍色屬水,入通于腎。
    臘八粥的食材五行俱全,對五臟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五、特別搭配的八寶粥,增旺五行人運勢。
    有人就根據(jù)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臘八粥食材的選擇上,特別挑選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將進食這樣的臘八粥作為增旺自己運勢的一種手段。
    六、臘八粥食材匯集全年各季,慶賀豐收。
    古人是非常講究吃應(yīng)季食品的,固然這也和當時的條件有關(guān)系。即便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可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卻也只局限于應(yīng)季的時候。
    冬季萬物蕭條,相對而言,沒有什么正好應(yīng)季的食材。但是,臘八粥中的各種食材,卻幾乎匯聚了一年中各個季節(jié)的收獲。只不過,蔬菜水果谷物等都成了干物。
    這種食材的大匯總,相當于向天地、神靈、祖先展示這一年來的收獲,慶賀今年的豐收,并禱祝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土地肥沃,昆蟲不作,災(zāi)害不生,再來一個好收成。
    七、御賜臘八粥,皇恩浩蕩。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wèi)、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fā)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shù)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八、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jù)說,福壽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
    后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返回目錄。
    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