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讀后感(模板18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書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它可以加深對書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篇好的讀后感應該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對書中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讀完這些讀后感,你會發(fā)現(xiàn)對同一本書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故宮的讀后感篇一
    去過故宮的人,都知道故宮的房前屋后有很多怪獸,這些怪獸都叫什么名字?為何要鑄造這些怪獸?《了不起的故宮》系列叢書中就有一集講述的是“神秘打怪獸”。
    編者說:這些怪獸們威力無窮,具有神奇的本領。于是,皇帝就將它們請進了皇宮,并且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分別安排了不同的工作,有的當上了消防員,有的當上了防雷衛(wèi)士,還有哨兵、保安、法官、翻譯官、儀仗官等,都哪些神獸與這些職務對應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先說說神獸里的王者龍。龍是中國神話中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因為它的無限威力,后成為皇權象征,歷代帝王都自命為神龍轉世,他們所穿的服裝是龍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紫禁城內(nèi)的建筑物上更是離不開龍,包括龍的九子在內(nèi),其形各異,造形獨到。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印刻在心中,是一種符號、一種寓意、一種圖騰。我們也常常自詡為“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神獸的母親鳳。有龍自然離不開鳳,鳳是神鳥。當然,我們沒看過龍也沒看過鳳。據(jù)記載:“鳳之象也,鴻前麐后,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寕。”
    皇宮里的守門神是獅子。在皇宮內(nèi),一般人是不能碰石獅子的,因為獅子是帝王的神物,而且靈氣十分大,有些傳言說不要去與皇宮中的銅獅子合影,至于為何眾說不一,而我更相信現(xiàn)代導游所說,是為了保護文物,不要都去觸碰它,讓它變了色彩和形狀。
    屋脊怪獸螭吻、囚牛、獬豸、狻猊等。這些怪獸的名字是不是很復雜,我們這里一一給大家介紹一下。螭吻由鴟尾、鴟吻演變而來,唐朝以前的鴟尾加上龍頭和龍尾后逐漸演變?yōu)槊鞒院蟮捏の?,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平生好吞,殿脊的獸頭之形是其遺像。因為螭吻喜歡東張西望,經(jīng)常被安排在中國宮殿建筑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并有一劍以固定之。據(jù)資料記載,泥土燒制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因此,狻猊、囚牛、獬豸、狎魚們流傳到民間,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別為: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旗、坐山觀火。
    宮里的翻譯官是甪端。甪端是一種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與麒麟相似,頭上一角,甪端據(jù)說能夠日行一萬八千里,通四方語言,而且只陪伴明君,專為英明帝王傳書護駕。寄寓了中國民眾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
    關于神獸就介紹這些,如果想了解更多,建議去讀這本書。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構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所以每年前往北京參觀故宮的人們都是絡繹不絕,有些人甚至每次去北京都要去故宮轉轉。
    現(xiàn)在想想去了這些次,甚至沒有看到皇宮內(nèi)流傳下來的那些寶貝,對于這些神獸更是了解甚微,如果不是讀這部書,如果不是看其介紹,我還是停留在是曾去過故宮,感覺很宏偉,很壯觀,僅此而已。
    故宮里的神獸既有神話色彩,也有建筑功能,它們伴隨著故宮從歷史走到今天,默默守望著這片宮殿。大怪獸們來自古老神秘的神話世界,有著通天的神奇本領,在這些怪獸身上,寄托著古人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讀過這本書之后,再去北京故宮看到這些大怪獸,你就會知道它們都是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寓意了,建議再去時一定做好功課,別走馬觀花,因為皇宮里的故事太多。
    故宮的讀后感篇二
    故宮,作為承載中華文明千年歷史積淀的圣地,蘊藏著支撐中華民族從茫茫遠古走來的精神力量。每一個去過首都的人,都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穿越千年而來的古代王朝的氣息,領略一下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真切感受近現(xiàn)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苦難輝煌史,遙望充滿光輝前景的未來。而故宮,也以自己的真實面目迎接眾多游人行者,實實在在地滿足了人們在精神上的這種需求。
    近年來,關于描述故宮的紀錄片、書籍層出不窮,持續(xù)引發(fā)了公眾對這座充滿歷史人文底蘊的宏偉建筑群的強烈關注。人們關注的不是一件歷史文物的價值幾何,也不是冷人大開眼界的豐富館藏,更不是到此一游的虛榮浮夸。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在一座座樓堂館所背后,在一件件珍貴文物背后,在一樁樁歷史事件背后,在一角角看似不起眼但卻鮮明彰顯時代風格的雕梁畫棟背后,歷史在期間穿梭,文化在這里匯聚,時間在這里定格。
    故宮,這座坐看世界風云變化,寂然冷對歷史變遷的世紀博物館,成為中國人民精神血脈中流淌不息的永恒之河。如何用好這座豐富的寶藏,盡可能煥發(fā)其生機與活力,緊跟時代融合新鮮血液,為國人提供更為豐富、生動的精神食糧,也是每一個文化傳播人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
    《三聯(lián)生活周刊》作為一家創(chuàng)建近百年的著名期刊,在新老媒體轉型與融合之際,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跟進時代,在永葆品牌影響力的同時,為社會輸出更加優(yōu)秀的文化產(chǎn)品?!豆蕦m觀止》就是《三聯(lián)生活周刊》在新媒體時代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一次成功嘗試,它的成功不在于傳播的速度,而是深度。在有關故宮作品接連推出之際,《三聯(lián)生活周刊》仍在潛心思考,而今終有這一記重磅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故宮觀止》的深,體現(xiàn)在對故宮文化價值的重新發(fā)現(xiàn)。歷史最能體現(xiàn)其生命力的就在于對當今時代發(fā)展的參考價值,保護歷史、重現(xiàn)歷史、挖掘歷史也就自然而然成為歷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故宮的藏品多,在戰(zhàn)亂中被破壞掠奪的也多,故宮文物的南遷、西遷之路,就是一部毀壞與保護、斷絕與傳承的斗爭史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無數(shù)歷史、文物工作者甚至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回顧這段光輝但又沉重的歷史,更加深了我們對故宮價值深切思考,收購回來的不僅僅是文物,更是一段難以忘卻的崢嶸歲月。
    參觀故宮,閱讀人文,看的是朝代更替,觀的是物是人非,想的是歷史命運。
    《故宮觀止》的深,還體現(xiàn)在對故宮守護與傳承的深遠考量。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故宮以其泱泱大觀深受公眾歡迎,但時間的流逝也給這座恢弘的建筑帶來了歲月的侵蝕。雖然“入我眼者非我所有”,但一代代故宮人為了這座神圣的建筑群,還是義無反顧地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時至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新興手段層出不窮,故宮文物保護得到了技術的加持,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效。但一些特殊技藝的失傳工導致修繕維護只能“儲上木以待良工”,故宮保護任重道遠。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季札見舞者《韶箾》者,曰:‘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縱觀國內(nèi)著名歷史文化景點或大型歷史博物館,到故宮可以“觀止矣”;而了解故宮的前世今生,竊以為閱《故宮觀止》也可以“觀止矣”。
    故宮的讀后感篇三
    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這里是故宮:脊翔瑞獸》一書出版,該書宗旨鮮明、語言活潑、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主編向斯,書中自稱“呆書生”,為這本封面設計為“中國紅”的圖文并茂之書注入了一許憨萌。實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向斯先生是著名的宮廷歷史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圖書館副館長,屬于大名鼎鼎的故宮學者派。
    最早接觸向斯先生的作品,源于在其著作《故宮國寶流傳宮外紀實》中考證紫禁城珍寶和秘籍流失的內(nèi)容。文字之中,有向斯先生對故宮珍寶如數(shù)家珍般的熟悉,雖然只領教了片羽吉光,可是就已令人歆羨不已了。
    基于多年對故宮的研究,紫禁城如同向斯先生的私邸,其中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只需搬出一點點,就足以搞個營養(yǎng)豐富的深入研究課題。對于《這里是故宮:脊翔瑞獸》此書,“呆書生”恰好是拿出了大家熟而不識的“脊翔瑞獸”作為下酒小菜。
    脊獸家族,是中國古代大型建筑屋頂?shù)墨F型構件,素有“五脊六獸”之說。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人,對此詞表達的深層含義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紫禁城是皇宮禁闈,曾一度擁有著神州大地規(guī)格最高、身份最為尊貴的建筑群體,其建筑脊端,由一支特殊隊伍組成。以垂脊為例,領頭的是騎鳳仙人,身后跟著十個脊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
    關于垂脊的“隊長”和十位“隊員”,向斯先生在書中逐一進行了講解。其中,除了隊長齊湣王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被演義而成的仙人,隊員們清一色都是祥瑞之禽獸。當然,鋪首銜環(huán)、正吻、嘲風、殿頂跑龍、螭首等也都不是等閑之輩。
    對于中國古代高大建筑之上“脊翔瑞獸”的設置,向斯先生認為其中有著豐富的哲學內(nèi)涵。第一,脊獸的設置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思想的“陰陽五行”概念,即金木水火土的相互克制。比如說,故宮建筑材料多為木質(zhì),而北京地區(qū)的多雷暴氣候往往導致高層建筑容易遭到雷擊而失火,故而建筑頂端必然要多設置與水有關的脊獸,寓意驅邪避火。第二,故宮建筑設置的脊獸多用黃色琉璃瓦燒制而成,黃色在傳統(tǒng)五色“青赤黃白黑”中位居中央的“土”位,歷來被視為皇家正統(tǒng)顏色,黃色的脊獸有居于天地之間、色澤尊貴之意。
    對脊獸的美學需要逐步深入,脊獸形象日臻飄逸完美,成為古代高大建筑不可或缺的美術構件。六百年前,紫禁城的建成,更使得“脊翔瑞獸”具備了生生不息、吐納百代的獨特稟賦。
    誠如向斯先生在書中所言,“不是每一種動物,都能在故宮里謀得一席之地的。那些坐鎮(zhèn)在故宮建筑不同方位里的神獸,背后通常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當我們目極八荒,神游萬千建筑風貌,卻恰好在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的此時,有緣將目光一起聚焦在了故宮巍峨宮殿的“脊翔瑞獸”上。也因此,《這里是故宮:脊翔瑞獸》的適時出現(xiàn),讓我們有幸系統(tǒng)、理性、愉快地暢游在中國古代精美的建筑工藝傳承中。
    故宮的讀后感篇四
    一天晚上,我與爸爸躺在床上,閑聊最近讀過的書。
    “是的,故宮里有好多怪獸呢!”我肯定地回答。
    “怎么可能?前年暑假,我們一家去過故宮,看到了宮殿屋脊上有不少神獸,宮墻上有一些龍,哪有什么大怪獸?”
    “爸爸,這本書說,大怪獸都是在晚上出來,那時候,游客都出去了,當然看不到怪獸!”我告訴爸爸。
    “哦,這樣??!”爸爸有些明白了,“那故宮里有哪些怪獸呢?”
    “有仙人,有天馬,有斗牛,有吻獸、行什,還有睚眥、角瑞、螭虎,還有好多好多?!蔽乙豢跉庹f出來。
    “這么多啊,這些名字有些我聽說過,有些還真不知道呢?!卑职滞A艘幌?,又說:“小家伙,你知道得還不少呢!”
    我聽了,心里有點得意。
    “爸爸,我好想成為書里的李小雨,她有一顆‘洞光寶石’,可以聽懂怪獸和動物的話呢!”
    “李小雨?書里的人物?”爸爸又問。
    我回答道:“李小雨是一個小女孩,她媽媽是故宮文物庫房保管員。李小雨媽媽工作很忙,所以李小雨放學以后就只能去故宮玩。如果她媽媽加班,她就得在故宮里過夜。一天傍晚,李小雨撿了一顆‘洞光寶石’,她能聽懂動物的話,才知道了故宮里有好多大怪獸。”
    “這套書真神奇!我也想讀一讀?!?BR>    “是的,這是一部魔幻小說。”我連連點頭,“李小雨和那些怪獸還發(fā)生了許多驚險又有趣的故事呢!”
    故宮的讀后感篇五
    一次到讀到博物館的時候,突然看到幾件小動物陶偶,粗拙的造型中透著幾分稚嫩。一瞬間,在玻璃的反光中,幾個小孩子圍在爸爸的身邊,用雙手認真修飾自己的泥寵物,爸爸就地點起火堆,準備把這些泥寵物燒成陶偶。火光中,映出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每次到博物館都會莫名的感動,因為他們透過這些小寵物,把幸福的感覺帶到我的心中。這是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讓我忘記了四處漂泊的寂寞,讓我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讓我相信,總有一天也會找到夢想中的幸福。
    故宮的讀后感篇六
    提起“海錯”這個詞,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實“海錯”是中國古代對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與海產(chǎn)品的簡稱。當初看到《故宮里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這本書時,一下子就被封面上的圖案吸引了,有肚子鼓鼓的河豚,有長著“翅膀”的鵝毛魚,有長得像小雨傘一樣的?魚……翻開書本,里面的內(nèi)容也是精彩絕倫。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畫師聶璜先生。聶璜先生不僅學識淵博,還能夠細致觀察,實地親測,推敲辨析,再加上畫技嫻熟,因此,他所繪制的《清宮海錯圖》能在當時脫穎而出。
    《清宮海錯圖》所描繪的生物物種有三百余種,既有百姓常見、易見的生物,也有進貢用于御膳的珍貴種類,還有難見或是神話傳說中的奇魚、異魚。對每一海洋生物的介紹,不僅具有科普的一方面,而且更注重人文知識的浸潤。
    古人愛吃鱸魚,還留下了不少傳世詩篇。鱸魚此篇就引用了詩人李白《秋下荊門》一詩中的后一句:“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贝说責o銀三百兩,想吃鱸魚的心思顯露無疑。相比之下,范仲淹直截了當?shù)貙懙溃骸敖贤鶃砣?,但愛鱸魚美?!?BR>    我們再來瞧瞧平時常見的墨魚在聶璜大師的筆下是怎樣描繪的吧。“烏賊身有墨囊,形如算袋,有兩觸腕極長。遇風則‘下碇’。遇險境,噴出墨汁,逃之夭夭。”哇!這描繪得可真?zhèn)魃裱?,把墨囊比作算袋,古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據(jù)說,這里面還有個小故事呢!烏賊又叫墨魚,相傳,秦始皇巡游到東海之濱時,看到河清海晏的盛景,一時興起,大手一揮,一不小心把裝有墨、硯的算袋拋入了海里。誰料,這些算袋入海后竟化成了烏賊。算袋化作烏賊后,其形未變,所以有一些漁民把烏賊叫做“墨斗魚”。除了烏賊這些常見的物種,那些十分罕見的物種,或是在神話里的奇物,在《故宮里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都有詳細的記載哦!
    《故宮里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以標本式構圖,盡可能地展現(xiàn)了海洋世界的豐富多彩,聶璜先生筆下的“海錯”或憨萌可愛,或張揚兇惡,或丑陋夸張,無不讓人印象深刻,他還用簡潔、詼諧的語言,將畫中生物的來龍去脈做了說明,既有說贊,又有考辨,讀來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我們在了解海洋生物故事的同時,又有助于閱讀和學習古文,還可以從博物學視角,從歷史、民俗、動物、神話等方面,了解背后的神話傳說、文化淵源、歷史演變、地理環(huán)境及生活習性等。希望這本圖書能成為我們打開博物學這扇科學大門的一把鑰匙,伴隨我們上天、入地、探海,帶我們走進妙趣橫生的博物學世界。
    故宮的讀后感篇七
    這個暑假剛把閻崇年《大故宮》讀完。閻崇年作為滿學研究專家,可謂名利雙收。我在借閱《大故宮》之前,只是在十幾年前游覽過一次故宮,當時沒什么大的收獲。只是為那些宏偉的建筑而贊嘆過。帶著對故宮的好奇和想更近一步了解它,因此我很認真的讀了它.
    這次我從書中比身臨其境更知道的許多關于故宮的故事。如有機會再次游覽我想收獲應是遠遠超過從前了。
    故宮的讀后感篇八
    《了不起的故宮》是一套非常了不起值得收藏的優(yōu)質(zhì)圖書,筆者對這套書簡直是愛不釋手、如獲至寶。因為歷史類書籍,往往都是比較嚴肅,活潑感不足,給人一種不太能夠親近的距離感,而此時絕非雷同,絕對是個性萬千。
    就筆者個人而言,對那些歷史類書籍真是不太感冒,為啥呢?太難了,或者不容易理解。其實,這跟個人學習興趣、學習方式或者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聯(lián)系。而入手這本書覺得,簡直是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果真興趣來了。
    第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全書共分為三個章節(jié),第一章宮里的稀世珍寶,下設“如果每天認識一樣故宮寶貝、一間小屋里的秘密”等10個系列小故事。第二章皇帝是個玩具迷,下設“皇帝也喜歡看星星嗎、不怕寒冷的暖手寶”等九個故事。第三章寶貝們的前生今世,包括“給寶貝建一座大房子、驚心動魄的國寶流浪之路”等6個故事。最后是“寫給孩子的話”。這三個章層次感分明,從打出入手、小處著眼;以小見大、大中有??;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首尾呼應。首先,讓讀者對故宮珍寶有個大體的了解,粗略上了解一二,然后再細分,各個了解;最后,對那些精美物件的前世今生,展開典型分析、詳略得當,簡直是一本活靈活現(xiàn)的優(yōu)質(zhì)教科書。
    這樣簡潔的介紹多么美妙,多么神奇,自然、便捷,的確寫得好??刹恍业氖?,明朝末年,戰(zhàn)火紛飛,皇宮里的人們根本沒精力好好照顧《永樂大典》,結果其正本和副本也在這時神秘失蹤了,沒人能說清楚他們?nèi)チ四睦?。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永樂大典》竟然又“莫名其妙”的出現(xiàn)了。到了光緒年間,只剩下800多多冊了。真是可惜,這套奇書,就這樣被糟蹋了,真是讓人絕對痛心。據(jù)本節(jié)最后介紹,《永樂大典》正本消失的真正原因,最終成為歷史上的一樁未解之謎。而作者對小讀者充滿殷切期望,希望小讀者們能破解歷史之謎,這樣的任務型驅動方式果然讓人想讀、角色感非常明晰。
    綜合來看,這本書從大框架、小細節(jié)相結合,遙相輝映、蓬蓽生輝,一本值得青少年朋友細細閱讀、慢慢回味的一本好書。
    故宮的讀后感篇九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jīng)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nèi)外少數(shù)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钡谋瘔眩心呛髞砩碇邪藙s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xiàn)。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nèi)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墒?,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zhèn)溆智甯吖掳恋那瑧阎瘧嵉男那?,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假期里,我讀完了《史記》。通過它,我看到了臥薪嘗膽的勾踐,善于用兵的孫武,圍魏救趙的孫臏,知錯就改的廉頗……仿佛真的看到了魏惠王的十顆夜明珠,趙惠王的和氏璧;秦始皇焚書抗儒,商鞅立木取信也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項羽的故事最使我受教。
    在“鴻門宴”之前,項羽的謀士范增早就看出劉邦是日后與項羽爭奪天下之人,請求項羽在宴會上將其刺殺,以除后患。但項羽沒能聽從他的建議。范增又派項莊在宴會上舞劍刺殺,可時機太晚,被劉邦看出,刺殺失敗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聽得進勸告,不要自以為是,一意孤行。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門口有個小販在搞抽獎游戲。正好我兜里帶了五元錢,看著那些“獎品”,不禁心動了。于是,我拿出一塊錢。這時,一個同學走過來,說:“不要抽??!那是騙人的!”我卻聽不進去,把所有的錢都買成獎券。結果,我一個也沒中。直到現(xiàn)在,我還十分后悔,五元錢,就這么裝進了小販的腰包。這都是因為我沒有聽那個同學的勸告,一意孤行。
    之后,項羽和秦軍展開了一場戰(zhàn)斗,項羽憑著勇氣,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船只鑿沉,又把所有做飯的鍋砸碎,每個人身上只帶三天的干糧。軍隊由于沒有了退路,個個視死如歸,以一當十,贏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不能知難而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有一個周末,爸爸帶我去“跳跳虎”游樂園玩。其中有一個項目是走鋼絲。開始,我很害怕,有爸爸拉著我的手才敢走??墒莿傋吡艘粫职滞蝗话咽炙砷_,自己先走了。我很害怕,心想:怎么辦?鋼絲這么危險,我一個人怎么走??!這時,我看到一個比我小的男孩在我后面,一步一步地走著,旁邊沒有一個大人。我心想:他那么小都敢走,我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也開始走。走了幾步,我找到了竅門,走得越來越快,終于到達了終點。
    《史記》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非常喜歡它。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jīng)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jīng)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zhí)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shù)百,死戰(zhàn)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茍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zhàn)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shù)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fā)戰(zhàn)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
    可能是受宮廷劇的影響,很小的時候就幻想要是變成公主,穿著華麗的裙子,戴著漂亮的頭飾,住在繁華的宮殿,有丫頭伺候飲食起居,那樣子想想都不要太美,我相信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的想法。網(wǎng)絡上有很多穿越小說,每每回到古代,都是很多的笑料,以今日之習俗和文化來反襯時代的特征。
    不知道在小朋友的心中,是否也有這樣一種穿越到過去的想法,去最華美的故宮一探究竟?,F(xiàn)在有一套《了不起的故宮》系列書籍,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描寫了故宮的過去。今天,我們選擇其中一本《熱鬧中國節(jié)》來介紹此書。
    老百姓過節(jié),與家人歡聚一堂,喜慶,隆重,那過節(jié)的時候皇帝他會干些什么呢?其實宮里跟民間是差不多的,他們也會跟著一塊兒過節(jié)。
    春節(jié)之后是立春,對于古代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他是耕種的節(jié)日,是萬物發(fā)展的日子。在這一天皇帝會去打牛,就是把紙做的牛打得稀巴爛。牛的肚子里面有五谷,打碎之后象征著五谷豐登?;实鄞蚺?,那皇后去干什么呢?古時候啊,農(nóng)桑是不分家的,皇帝重視農(nóng)業(yè)要耕地,皇后重視桑蠶,要去喂蠶寶寶的??梢娫诠艜r候,皇帝都是為民著想,為天下社稷祈福。
    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吃完了粽子,皇帝還要和后妃一起飲雄黃酒,吃新鮮的時令水果,一家人一起看戲。如果一家人在圓明園的話,那他們一定還會去看一場賽龍舟。你看,他們是不是跟我們一樣,也是非常重視和家人在一起歡度時光的。
    這是一本童書,分為三個部分系統(tǒng)化地講了很多關于皇宮里的中國節(jié)日,大多講的是清朝的皇宮,圍繞著皇帝發(fā)展,這也體現(xiàn)出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地位極高,同樣也體現(xiàn)出統(tǒng)治階級對中國自古以來節(jié)日的重視。
    原來清明節(jié)在公歷4月5日前后,所以要多讀書,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這本書不僅趣味性極強,同時知識內(nèi)涵也是相當豐富的。在讀這本書時,看到古時候皇宮的節(jié)日氣氛,同時也了解到實用的常識,了解過去,讀懂歷史,同樣也是讓我們更好成長的方式。在與孩子的相處中,閱讀此書,也會出現(xiàn)聯(lián)想性的其他知識,不妨讀一讀,和孩子共同學習。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一
    說起故宮來,都會覺得很神秘。直到我看到《你好啊,故宮》這套書,欣喜的發(fā)現(xiàn)它是一套非常適合我們小朋友們了解故宮人物的書。
    今天我就來說說最重要的人物。首先來說說皇帝,什么是皇帝?皇帝就是古代的國王!他們說自己是天的兒子,國家所有的一切,都只屬于他一個人。
    那皇帝要上班嗎?
    沒錯,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一樣,皇帝天天都要去上班,每年只休息幾天?;实凵习嘟猩铣墓ぷ魇锹犎珖及l(fā)生了什么大事,比如有地方干旱、要餓死人了,如果有戰(zhàn)爭,皇帝甚至還得親自帶著軍隊去打仗,因為整個國家都是他的,他得好好維護。
    皇帝是不是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
    皇帝有皇帝的規(guī)矩,他每天必須按時起床、學習、工作,一點都不能馬虎,要不整個國家就要亂套了!
    皇帝身邊有些叫史官的人,他們的工作是認真記錄皇帝生活的細節(jié)?;实勖刻斐粤耸裁达垼闪耸裁词?,連拉了幾次大便都要記,為的是給以后的人們看。所以皇帝哪里敢偷懶?。】磥砘实垡膊皇窍敫墒裁淳透墒裁吹?。
    再來說說皇后,什么是皇后?皇后就是皇帝的大老婆,古代的皇帝可以取很多個老婆,皇后就是級別最高的那個。那皇后要工作嗎?皇后的工作除了管理家事,每年很多節(jié)日的祭祀都是皇后負責的,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親蠶禮,皇后要親自養(yǎng)蠶來為天下的婦女做榜樣。所以不是只會做面膜就能當皇后的。
    這么點食物會不會不夠?。∈裁??這還不夠?我一個月也吃不完啊,皇后也太能吃了。一個人全吃下去,那得胖成什么樣??!當然這不是她一個人吃掉的,是它宮里所有人的食物,萬一不夠吃,皇后就得減少仆人。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二
    《故宮里的博物學之獸譜》,講了各種各樣神奇的獸。獸分三種,第一種:神獸;第二種:普通獸;第三種:異國獸。但這么多的獸,卻有一半都不是真的,而是傳說。可是我卻從中獲得了很多真實的歷史知識。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可怕的,是戎宣王尸,它的下半身是白馬的樣子,上半身沒有頭,想想就可怕。上面記載說它是死而復生的,看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不過怕歸怕,好奇心還是驅使我去看去了解神奇的獸世界。
    在這本書里,也有最好笑的,那就是猩猩,就是現(xiàn)在在動物園里吃水果的猩猩。在古人眼里,猩猩是個愛喝酒、愛穿鞋子,味道鮮美的食物,所以,古人們就會把鞋子綁在一起,再準備幾壇酒,等猩猩上鉤。但是,猩猩也不傻,知道這是圈套,所以,會把那人連同祖先都罵一遍再走,但好像又放不下,最終,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跑了過去,上鉤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任何事物不是光看外表的,比如:窫窳,是一個長著馬身子和一個猴頭的動物,看起來很溫順,但實際是個吃人的危險動物,還好那只是個傳說。
    看了這些神獸,讓我想起了京杭大運河拱宸橋下的那四只神獸——趴蝮。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常趴在拱宸橋上往下看橋下的趴蝮。那時候還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只知道它們的樣子像龍。后來慢慢長大,我去查了資料,才知道它叫趴蝮。傳說,趴蝮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因為趴蝮的祖先觸犯天條,被貶下凡,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運河1000年。獲得自由后,人們?yōu)榱思o念它,所以用石頭造了一只趴蝮,防止洪水侵襲。以后,人們就把它當作守護橋梁的吉祥物,寓意四方平安。
    看了《故宮里的博物學之獸譜》這本書,我不由得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智慧,閃閃發(fā)光,熠熠生輝,是祖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顆星星。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三
    最近,我看了一套書,叫《故宮里的大怪獸》,這套書一共有九本,可我一點也不嫌多,因為這里面的故事太吸引人了!
    這里面有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女孩叫李小雨,她自從撿到洞光寶石后,就可以聽懂動物的語言了,也可以看見隱身了的神仙和怪獸們了。她的朋友也變多了,關系最好的就是失物招領處的楊永樂,還有野貓梨花、小藍眼兒、大黃……她還認識了很多的大怪獸,它們的名字很特別,如行什,他是傳說中的雷公,長著猴子的臉和鷹的腳,脾氣也如雷電般火爆。他一直懷疑自己是外星人。還有鳳凰大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故宮里到處都是她美麗的`畫像,她還是故宮里鴿子們的保護神,住在故宮的角樓里,喜歡看連續(xù)劇。還有仙人、斗牛、天馬、海馬、龍大人、小龍女、角端、螭虎等怪獸,它們名字特別,發(fā)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更讓人驚奇。
    希望我能來故宮見一見你們,我想我一定會的!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四
    故宮,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奈幕袍E,我們有沒有親身體會到故宮的人文魅力呢?我沒有親身游覽過故宮,這是很遺憾的。但我讀了黃傳惕的《故宮博物院》,彌補了這個遺憾。
    黃傳惕用平實的語言,描繪了故宮的宏偉,猶如身臨其境。
    全文條理清晰,內(nèi)容簡練,語言真實準確而又不失生動。以一個游覽者的身份帶領我們走完故宮,讓沒有去過故宮的人也可以領略到故宮的建筑奇特和文化底蘊。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五
    這個周末剛把閻崇年的新作《大故宮》讀完。閻崇年作為滿學研究專家,可謂名利雙收。
    我在買《大故宮》之前,其實并不喜歡閻崇年,當然還是從學術的層面上看,他講的袁崇煥及對明末清初那段歷史的評價我并不完全認同。特別是他把袁崇煥的功績成倍放大,把袁崇煥的過失嚴重忽略,讓我對他的評價大大減分。
    我認為,明朝滅亡有其綜合的原因,從明思宗崇禎帝,直到朝野、文武各大臣;從嘉靖帝、到隆慶帝、到萬歷帝,都有責任。就拿袁崇煥來說,他對明朝滅亡應負起的責任是:
    1)袁崇煥是對清作戰(zhàn)最前線的統(tǒng)帥,唯一任務是平遼,卻完全沒有完成任務,反倒讓八旗軍兩次突破邊防,兵臨京城,最終軍事失利而亡國。
    2)對清作戰(zhàn)基本不作為,不出戰(zhàn),坐看清朝皇太極一步步壯大,以至關外徹底喪失。
    3)朝鮮在關外戰(zhàn)局上,本為牽制八旗的重要力量,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在清軍進攻朝鮮時,袁崇煥不救,自剪羽翼。
    4)袁崇煥矯殺關外抗清重要武裝毛文龍,徹底幫了皇太極的大忙。要知道,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八旗軍數(shù)量最多的軍事統(tǒng)帥。
    由此可見,閻崇年沒有擺脫中國人的通病,即說一個人好,就什么都是好,打個屁都好。俗!不令我佩服!
    讓我買《大故宮》的原因,也還是基于閻崇年對滿學、明清史、故宮的權威。我可不想因不喜歡一個人,就把他給全否定了。
    看完《大故宮》后,感覺總體寫得不錯,娓娓道來,就是閻崇年在cctv“百家講壇”上給普通老百姓普及知識的感受。作為一個專家型學者,能夠如此深入淺出,把專業(yè)、深奧,甚至是枯燥的學術研究成果,像講故事一樣動聽,這確是功夫。
    我還是愿意推薦這本書給我的朋友們,特別是那些想對故宮有更多了解的人,其中特別是導游。呵呵。
    《大故宮》通篇主要講人,其次說事,再次描建筑。如果說在書名里面不加一個“大”字,則無可厚非。一旦有此字,則又落入炒作、夸大之流。例如,禮儀品秩、家國教育、典藏傳承等,基本沒有講。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六
    故宮,大家都聽過這熟悉的名字,光是聽,估計大家都親身游覽過故宮,很遺憾的,我去過故宮,真是書上說的那樣,我你們讀了《故宮博物院》彌補遺憾。
    黃傳惕用平實的語言,描繪了故宮的宏偉,猶如身臨其境。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故宮的位置,歷史,和古代建筑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讓對故宮大致的。還介紹了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以一游覽者的眼光介紹了向后的游覽故宮所的。,以總分的說明順序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著介紹了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分別介紹了的作用。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游覽完觀全景,從景山離開故宮的旅行。讓去過故宮可以領路到故宮的奇特和文化底蘊。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七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紫禁城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皇帝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經(jīng)歷了明清兩個封建王朝,到2020年紫禁城已經(jīng)屹立在北京整整600年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北京故宮博物館。每年都對外開放,進行展覽與文化交流。
    很多人帶著孩子去旅游,也就是走馬觀花,看個熱鬧,唯有照片能證明到此一游而已。
    筆者做過一個關于故宮參觀旅游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調(diào)查的結果是:一個班級里有1/3的孩子去過故宮,大部分都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去的。他們對于故宮的記憶也模糊了,有的記得紅紅的柱子,有的只記得買過里面的紀念品。還發(fā)現(xiàn)去旅游前家長們也沒有和孩子們做旅游攻略,也就是說孩子們對故宮是一無所知的。這說明了,家長對孩子的人文教育不重視,對帶孩子旅游參觀學習也沒有規(guī)劃和計劃。帶孩子旅游也就沒有了意義。
    關于故宮介紹的知識有很多,比如視頻、圖文資料等。唯有書籍更能讓人記憶深刻,找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理解的書籍并不難,繪本童書是首選。有魚童書出品的《了不起的故宮》系列繪本故事書,就是這樣一個適合親子閱讀的故宮旅游攻略的書籍。想和孩子去參觀故宮先看看這套書籍。這套書分別是《神奇的紅房子》《一起建故宮》《皇帝的寶貝》《熱鬧中國節(jié)》《神秘大怪獸》每一本都側重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吸引著孩子的好奇心。這套書籍像一個寶藏,里面藏著故宮600年的秘密。
    故宮的讀后感篇十八
    愛國有兩種,一種是歌頌祖國的文化,一種是批判政府及國民性,后者如柏楊,前者的例子就是閻崇年。批判國民性是站在現(xiàn)在民主意識的角度來檢討我們歷史和文化中的問題,而歌頌中華文化,則是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歷史角度,寄予歷史之同情。換而言之,如果僅僅是不能超越歷史的局限,那么作為個體生命是無罪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舉個例子而言:當一個時代,全民沒有生發(fā)出民主意識,這個時候統(tǒng)治者還主張獨裁,知識分子還為集權統(tǒng)治唱贊歌,這樣的民族不可哀。而當民主意識已深入人心,統(tǒng)治者還要搞集權政治,還有知識分子高唱集權好,那么這樣的政治才可恥。
    閻崇年先生是運用還原歷史背景后的視角對歷史進行解讀。與現(xiàn)在風靡的諸多學者相比,閻是一位更傳統(tǒng)而無立場的史學家。說傳統(tǒng),是因為他的視角;說無立場,則這立場又是今天的,是民主的,是民眾的,是歷史審判的`?!洞蠊蕦m》一書就是這樣的作品。
    本書與作者其它作品不同,是用空間的角度講述故宮的建筑、帝后的生活、皇朝的制度、歷史的興亡,帶領讀者在歷史的時間和共時的空間里盡情地穿梭,神游馳騁,興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