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一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我國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正面臨新一輪教育改革?,F(xiàn)存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模式需要“脫胎換骨”,并重新思考現(xiàn)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迎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chuàng)新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旨在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它關注的是“學”,探究的是“以學定教”,展示的是教師如何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的狀態(tài)。它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筆者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應建立在學生學習過程規(guī)劃的基礎上
首先,在規(guī)劃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備課、進行教學設計的視野就必須開闊。教師、學生目力所及、識見所逮、能力所為的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其次,教師應該進行換位思考,將自己置于學生的位置上,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完成哪幾項具體的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和主次、輕重、急緩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其具體順序。最后,再從促進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考慮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具體教學措施,如何安排整體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二
要求
能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角度理解教材,選取教學內容,并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材分析中要滲透教師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和探討,做到教材分析的個性化。
要求
一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能從語文的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出發(fā),選擇適合的教學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方法,并很好體現(xiàn)個人的.教學風格特點。二是有正確的學情分析,并做到教材分析、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的融合。
要求
教學目標呈現(xiàn)要明確、具體、適切,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實際,教學目標設定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要求
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學習指導等方面簡述設計意圖,努力把對課堂的組織和認識上升到科學和理性層面。
要求
能客觀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亮點與不足,反思值得借鑒或改進的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反思要做到具體、實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三
《差半車麥秸》是姚雪垠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王啞巴、外號叫“差半車麥秸”的落后農民,參加游擊隊后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游擊隊員的過程。他憨厚、質樸、善良,但愚昧落后,有著小生產者的狹隘、自私觀念和習氣。參加游擊隊后,在集體斗爭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鍛煉,成為一名勇敢干練的革命戰(zhàn)士。
學習文章通過細致入微的人物描寫、幽默詼諧的故事敘述表達情感的手法。
1、導入新課
20世紀30年代正是標語口號式的作品充斥文壇之際,“差半車麥秸”王啞巴這一鮮活形象的出現(xiàn)使讀者耳目一新。那么究竟誰是“差半車麥秸”?你不覺得好奇嗎?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認識一下這個會說話的王啞巴“差半車麥秸”。
2、通讀課文
雖然文章比較長,但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形象的人物刻畫會讓人饒有興趣地讀完全文。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找出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
3、關注文章倒敘的結構特點
王啞巴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但在他出場前,課文用不少篇幅寫了游擊隊員用“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煙袋引出的一些生活片段。這樣可以制造懸念,引發(fā)讀者的興趣:“差半車麥秸”到底是誰?為什么有這么怪的綽號?他為什么離開我們?他有哪些奇特的經歷?游擊隊員們?yōu)槭裁催@么想念他?等等。引導學生體會倒敘的表達效果。
4、品讀鑒賞
結合思考和練習四,品讀下列細節(jié)描寫,說說這樣描寫的作用。
(1)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
(2)漢奸兩只手背綁著,臉黃得沒有一絲血色……頭上戴著一頂古銅色的破氈帽。
(3)“差半車麥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彎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發(fā)亮。
(4)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蔥葉子同牙花子從一個同志的頭上飛了過去。
(5)我看見他噙著小煙袋,默默地坐了半天……把小煙袋放到枕的東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6)在我的肩膀上輕輕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來。
閱讀姚雪垠的《李自成》部分章節(jié),談談李自成和王啞巴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不同。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四
《賣油翁》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yǎng)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對于我班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掌握較熟,老師基本能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翻譯,老師只需強調重點字詞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譯。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先介紹人物后敘事的記敘方法
2、掌握重要實詞“善”、“矜”、“睨”、“頷”、“忿”“嘗”等的含義。積累文言虛詞“而”、“以”、“之”等。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的獨特藝術手法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譯課文,把握中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孰能生巧”這個道理,并在學習中加以苦練。
2、培養(yǎng)謙虛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第一學時)
一、導入新課:
1、道具:(因為找不到銅錢)一個小瓶子,口與銅錢,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個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學生上臺,把瓢里的水倒進小瓶子。
3、師:要求其他同學觀察他倒的水有沒有灑出來(有),誰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課題《賣油翁》
5、解題:賣油翁,賣油的老頭,沒有具體的名字。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類能工巧匠多的不計其數,但由于他們處在社會的底層,為人所輕,不僅事跡被湮沒,連名字也不可靠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簡介: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要地位,他積極培養(yǎng)后進。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chuàng)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成為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為北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后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二、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手中的筆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播放朗讀錄音,要求根據自己聽到的讀音及停頓,給不認識的字注音,并劃分朗讀節(jié)奏。
3、師巡視,檢查學生注音及節(jié)奏劃分情況。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節(jié)奏劃分,要求學生訂正。
5、齊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3、成果展示。(學生主動翻譯課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譯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五
好的課件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為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就由豆花問答網小編為大家?guī)沓踔姓Z文教學設計:《狼》,歡迎各位參考借鑒!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狼》篇一:
一、教材依據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0課)。
二、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清朝作家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是一篇小說。敘述了兩只狼與一個屠戶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生動的表現(xiàn)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設計理念:
學生初學文言文,對文言知識缺少足夠的字詞積累,但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并不難懂,因此授課中決定遵循文言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通過三讀(一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二讀讀懂內容、三讀讀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語言學習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學習的領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研讀文本、理解重點詞語;
通過探討問題,深入理解文意,領悟狼的狡猾與屠戶的勇敢、機智;
方法與途徑:通過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與評價:通過誦讀,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藝術魅力;
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字、詞、句理解課文的寓意;
緊扣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五、教學難點
對文章主旨的探究、領悟、理解。
六、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完成“基礎訓練”上的內容(常識研讀——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
文本研讀——生字新詞、情節(jié)研讀、基本結構、文章主旨;
藝術研讀——立意、選材、結構、表現(xiàn)手法;
生活研讀——自己的啟示與感悟)。
七、教學過程
導入目標:【視頻】狼的生活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和這段視頻的主角有關,請同學們大聲說出今天的課題——《狼》
自學展示:
1【作者及相關資料】
《狼》的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朝文學家。《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作者的書屋名,“志異”的意思是記錄奇異的事。
2【初讀感知】
學生齊讀,圈出不熟悉的,然后訂音、斷句、指導部分句子朗讀。
借助注釋,翻譯全文。對重點詞句進行強調。
1、兩狼之并驅如故
——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2、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3、目似瞑,意暇甚
——眼睛好像閉起來,神情悠閑得很.4、一狼洞其中
——一只狼在它(柴堆)中間打洞。
5、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再讀感知
(一)理清故事情節(jié)
1自由朗讀,說說每段意思。歸結情節(jié)
(二)分析形象
1自讀在文中標畫出描寫屠夫、狼的句子。
2這是“”的屠夫(狼),從文中“”看出來。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狼》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使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能理解文章基本內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顧,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并了解古今異義以及詞類活用的文言現(xiàn)象。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多角度的闡釋自己對文本寓意的理解與感受。
教學重點:2
教學難點:3
課時:一課時
二、教法,學法
情景導入法,誦讀教學法(學生自讀,教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小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闡明文本寓意)
學法:小組合作法朗讀法提問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堂開始時在ppt上播放狼的圖片,邊看邊請學生回答對狼的印象如何?(奸詐,狡猾,團隊合作,聰明,若有學生回答出聰明等詞,教師可以引導說,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狼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聰明還是人聰明)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給下列漢字注音
綴,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釋下列文言詞的含義
綴,并驅如故,顧野有麥場,苫蔽,弛擔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蓋,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重點在于解釋詞類活用的文言現(xiàn)象)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語音正確,節(jié)奏合理,有感情朗讀
學生自讀(每組派一個代表朗讀)教師課文評價并指導,然后老師范讀,最后聽錄音。
(四)文本研習
嘗試下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問題,好像還真是那么一回事。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狼(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評語大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成就。
2、結合朗誦,理解思想內容,把握長恨歌的主題。
3、學習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1、朗誦。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白居易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成就。(教師補充)
白居易的青年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十一歲就離家避難,貧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這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差不多一開始就走上現(xiàn)實主義道路有重大的作用。白居易二十九歲一舉成進士,四十四歲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因此這一時期的作品以“諷喻詩”為主,如《新樂府》《秦中吟》,三十五歲寫《長恨歌》。815年因造謠中傷被貶為江州司馬。從此過上了“獨善其身”的生活,“感傷詩”代替了“諷喻詩”,如《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最大的藝術成就是倡導了“新樂府運動”,就是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他提出了一種寫作準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從文學理論上和創(chuàng)作上掀起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潮。
二、創(chuàng)作背景寫
元和元年,白居易和朋友王質夫等人同游仙游寺,說起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悲劇故事,王質夫說:“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意為:“迎合世俗的事,不是遇見超出世人的才能加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被人遺忘。你詩寫的好,善于描寫情感。嘗試著歌頌他們,怎么樣?”)樂天因為《長恨歌》。
三、解題
1、“恨”是沉重的遺憾,“長”長久,“長恨”就是長久的遺憾,表達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2、歌、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興起于初唐。
3、新樂府詩:相對于古樂府而言,指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不再以入樂與否作標準。新樂府詩始創(chuàng)于杜甫,為元結、顧況等繼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其特點是“即事名篇,無所傍依”,只繼承“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民間樂府的精神,自創(chuàng)新題新意而不入樂。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和白居易的《賣炭翁》。
4、長篇敘事詩:用詩的形式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社會生活的詩。我國古典詩歌中著名的敘事詩有《木蘭詩》﹑《孔雀東南飛》《長歌行》、《長恨歌》、《琵琶行》、《連昌宮詞》等。
四、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字音:
五、學習詩歌的第一部分
集體朗讀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到“驚破《霓裳羽衣曲》”
1、“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币痪湓谌闹衅鹬鯓拥淖饔??
明確:結構上的作用是統(tǒng)領全詩,提綱挈領;內容上的作用是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揭示悲劇根源。
2
明確:上句詩人運用細節(jié)描寫,扣住楊玉環(huán)的“回眸一笑”的細節(jié)妍態(tài),極力地展現(xiàn)了楊玉環(huán)的美艷;下句詩人運用對比、借代和夸張的藝術手法,通過六宮粉黛的對比映襯,極力渲染出了楊玉環(huán)的美艷絕倫。
3、理解句子“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BR> 明確:所謂“列土”,取自“列土封疆”意為“劃定疆界,皇帝將土地分封給重要的大臣”。是《漢書》:“方制海內非王子,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翱蓱z”古今異義詞,語序調整為“門戶生可憐光彩”。
4、“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BR> 明確:絲竹在古漢語中的解釋很多,大體是指的是音樂。絲是弦樂器,竹是管樂器。凝:徐緩。主要是寫君王對貴妃的迷戀,對愛情的沉醉。“漁陽鼙鼓”即指安祿山率領的造反軍隊。這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六、概括第一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漢皇重色思傾國——驚破《霓裳羽衣曲》,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誤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叭檺墼谝簧怼?BR> 七、課堂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預習第二部分內容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提問背誦第一部分重點語句
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到“魂魄不曾來入夢”
1、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理解詩句意思。
“千乘萬騎”:成千上萬的兵車和騎兵;西南:向西南
2、第二部分內容:實寫馬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從此以后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熬跹诿婢炔坏谩?BR> 二、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一)討論問題:玉環(huán)被殺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
明確:通過景物描寫去渲染及烘托人物的情感。
(二)找出描寫景物的'語句,分析這些語句的內涵和作用。
1、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明確: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反襯),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2、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明確: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月,寄托著情人的思念,鈴,代表著遠方的音信,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xiàn)出人物內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觸景生情)
3、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三、熟讀此部分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預習第三部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七
1. 知道故事的敘述者與故事蘊含的道理密切相關。
2. 懂得了解作者對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過多種閱讀方法理清故事的層次,理解角色形象,并著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通過多種閱讀方法理清故事的層次,理解角色形象。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學習時間:1課時
一、朗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活動形式:朗讀課文,交流,聽寫字詞。
1. 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初步疏通課文大意。
2. 檢查朗讀,交流疑難字詞。
目的:讀懂課文,掃除字詞主要障礙。獨立讀懂課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對新課文。文章選在專題活動中,注釋比較多,學生自讀基本能理解課文。
二、復述故事。
活動形式:復述,交流,朗讀課文。
請2-3位同學復述故事, 互相補充,調整,修正。
目的:進一步熟悉課文,落實重點字詞。文言文教學,如何處理文和言的關系,是一個難題。我喜歡在一步一步的師生交流中落實言的學習。
三、換角度敘述。
活動形式: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朗讀課文,總結。
小組合作活動。
一位同學講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選擇一個講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學分別設想好自己的角色來聽故事。講(聽)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變換敘述者,故事的細節(jié)、故事的整體面貌都會發(fā)生改變,蘊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小說的敘述者與預想的讀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讀小說要注意“誰講”與“向誰講”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1. 朗讀課文。
2. 閱讀一個成語故事,如“鷸蚌相爭、濫竽充數”等,換一個角度講述該故事,講給父母或同學聽,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業(yè)指向目標的鞏固。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八
1、通過閱讀,理清三只貓不同的命運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慨。
3、聯(lián)系生活,感受身邊善待平凡生命的舉止。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1、如此親密的”接觸”,你有過嗎?(學生自由談論)
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親密的接觸過不同種類的小動物,甚至愛上了他們。然而有一位作家卻在和小貓幾次親密”接觸”后就再也不愿養(yǎng)貓,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鄭振鐸學習這篇課文——《貓》來揭開謎底。
(設計意圖:由一幅有趣的圖片談起易勾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作者也親密接觸過小動物,卻為何不愿再養(yǎng)小動物,以此導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一、文中作者有幾次養(yǎng)貓經歷?三次的結局總是怎么樣的呢?
三次;失蹤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歷程”:
過渡語:三次養(yǎng)貓的結局為什么總是失蹤或死亡呢?難道作者不會養(yǎng)貓嗎?我想,這其中必有復雜的原因吧!
1、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養(yǎng)貓的。
(1)同學們覺得這只貓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有具體的根據嗎?
很活潑;(學生自由尋找并抓住重點語句談論)
(2)這樣的一只貓,“我“喜歡嗎?但是這種快樂長久了嗎?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當聽說小貓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著一縷的酸辛):”我”喜歡這只小貓,所以當它突然離去時,”我”感到”一縷的酸辛”。
更有趣更活潑;(學生具體談論)
(2)看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了,那么當有一天它突然失蹤了,你猜”我”會怎么樣?
找出反映”我”當時的心理變化(狀況)的語句。
(4)盡管作者企圖存在僥幸心理,但是結果還是殘酷擺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悵然憤恨
小結:”我”喜愛這只小貓,所以當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悵然和憤恨。
(1)這只貓是如何得來的?我家為何要收養(yǎng)它?
追問:(一只流浪貓)(同情、可憐它)
(2)這只小貓與前兩只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么?(難看、憂郁)
(不大喜歡、若有若無)那只花白貓對于……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凝望著。
(4)然而就是這一”凝望”埋下了禍根,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當”我”得知芙蓉鳥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斷是誰干的?為何說”一定是貓”?真的是它嗎?說說你的證據。
(芙蓉鳥遇害事件)
(5)于是,”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錯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時,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寫心情的.小節(jié))
小結:”我”冤枉了這只流浪貓,所以當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難過。
全文小結:作者之所以不愿再養(yǎng)貓,從表面上講是因為他曾經愛過貓,而且愛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經恨過貓,而且恨得太沖動,以至于終身遺憾。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把世間所有的生命當作生命的愛心,即善待身邊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個小的切入口來一步步從不同角度解讀三只小貓的不同命運遭遇,同時在此過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渾然一體,當然重點語句的品味又將增強文本解讀的語文味)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九
上課―――
師:剛才大家聽了羅大佑唱的《童年》,一定喚起了我們對童年許多美好的情感,的確,童年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特別是當我們長大成人后回憶起童年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溫馨、浪漫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兒時的魯迅,回到浙江紹興,回到平橋村,去他的童年中看一看那令他魂牽夢縈的社戲吧!
師:好,先請同學們自由的閱讀這一篇小說,了解小說的情節(jié),如果有的同學對小說的情節(jié)已經比較熟悉,那么小說中一定有你喜歡的段落,你不妨輕聲的讀出來。(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閱讀,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巡視學生閱讀情況。
師:社戲、社戲,迅哥兒他們那一夜到底看了什么樣的一些戲呢?來,我們先來看一下屏幕(出示第一張圖片《船頭看戲》),大家先來找一下我們看戲的船。
生:(指圖片)就那只
師:哦,你怎么判斷的呢?
生:很容易嘛,全都是小伙伴(笑)
生:我記得有打仗的戲,一個長胡子的和赤膊的人打 我們便都擠在船頭上看打仗,但那鐵頭老生卻又并不打。
生:不對,沒有打仗,只有幾個赤膊的人翻筋斗,有小丑被鞭打,
生:一個小旦來,很咿咿呀呀的唱
生:有個老旦踱來踱去的唱,后來竟在中間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唱。
掌聲
師:那一夜的社戲總的來說好看嗎?
生:不好看
師:為什么呢?
生:總之,我讀的時候沒有留下什么特別的印象
師:這樣吧,我們來看看文中那些詞語或者句子表明了不好看
生: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
生:還有“不住的吁氣”
下面議論紛紛,眾生交頭接耳
生:作者懷念的不是社戲本身
師:那他懷念什么?
生:懷念和小伙伴們的真摯的友誼
生:還有江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景色
生:還有這里可以免念難懂的古書(笑)
生:偷羅漢豆、月夜歸航
生:去看戲的那一段也寫得精彩,哦,就是夏夜行船吧
師:這三個片斷中,大家最喜歡哪個片斷?
生齊答:偷羅漢豆。
師:呵呵,看來大家都對這個片斷喜歡,我們就先來看看這個情節(jié)吧
出示第二張圖片:偷羅漢豆
師:在偷豆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兩個人吧?
生:對啊,一個是肯定是阿發(fā)咯
生:還有一個是雙喜
師:好,那阿發(fā)有什么表現(xiàn)?
生:阿發(fā)說: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有點傻,(笑)
生:不能說傻
師:哦,那叫什么?
生:純樸無私
生:有些憨厚,我們小時候也這樣啊
生:(指圖片)船頭那個,因為他“拔前篙”,還有就是有一種領袖氣質。
師:不簡單,連領袖氣質都看出來了,呵呵,他好像在說什么話?
生:他要孩子們不要只是在阿發(fā)家的田里摘,不然阿發(fā)的娘會哭罵、氣惱
師:這表現(xiàn)了雙喜什么?
生:偷豆也有分寸
師:是啊,不愧是孩子們的領袖,考慮得很周全。
師:看來偷羅漢豆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偷豆、煮豆的過程中,迅哥兒和小伙伴們友情更濃了,而且呀,作者把這段真摯的友情放在江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景色中,更是增添了浪漫的情趣。下面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夏夜行船這個片斷。
出示第三張圖片:夏夜行船
師:夏夜行船這個片斷在文中是多少段?
生:10――13吧
師:那好,我們先準備一下,然后請4位同學起來給我們朗誦一下吧
生下面輕聲讀,作準備,師放背景音樂
師:好了,哪四位愿意來
生舉手很多,師隨意叫了四人
朗誦完畢,大家鼓掌。
師:從大家的掌聲中看出剛才那四位同學讀得不錯,我再強調一下,要注意表情朗讀,不是面部表情,是說要用我們的聲音表達出感情,來傳情達意,要自然,像泉水流出泉眼。想一想,費盡周折,我終于看到渴盼已久的社戲了,我的心情該是什么樣的,同學們,下面讓我們齊讀10―――13段,用聲音把我們一起帶回到那個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好嗎。
生:好
再次播放背景音樂,生很投入的讀
上一篇:阜寧縣明達中學《社戲》課文練習
下一篇:“豆”和“戲”為何令人難忘——《社戲》賞評課堂實錄...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一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我國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正面臨新一輪教育改革?,F(xiàn)存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模式需要“脫胎換骨”,并重新思考現(xiàn)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迎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chuàng)新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旨在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它關注的是“學”,探究的是“以學定教”,展示的是教師如何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的狀態(tài)。它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筆者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應建立在學生學習過程規(guī)劃的基礎上
首先,在規(guī)劃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備課、進行教學設計的視野就必須開闊。教師、學生目力所及、識見所逮、能力所為的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其次,教師應該進行換位思考,將自己置于學生的位置上,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完成哪幾項具體的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和主次、輕重、急緩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其具體順序。最后,再從促進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考慮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具體教學措施,如何安排整體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二
要求
能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角度理解教材,選取教學內容,并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材分析中要滲透教師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和探討,做到教材分析的個性化。
要求
一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能從語文的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出發(fā),選擇適合的教學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方法,并很好體現(xiàn)個人的.教學風格特點。二是有正確的學情分析,并做到教材分析、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的融合。
要求
教學目標呈現(xiàn)要明確、具體、適切,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實際,教學目標設定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要求
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學習指導等方面簡述設計意圖,努力把對課堂的組織和認識上升到科學和理性層面。
要求
能客觀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亮點與不足,反思值得借鑒或改進的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反思要做到具體、實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三
《差半車麥秸》是姚雪垠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王啞巴、外號叫“差半車麥秸”的落后農民,參加游擊隊后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游擊隊員的過程。他憨厚、質樸、善良,但愚昧落后,有著小生產者的狹隘、自私觀念和習氣。參加游擊隊后,在集體斗爭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鍛煉,成為一名勇敢干練的革命戰(zhàn)士。
學習文章通過細致入微的人物描寫、幽默詼諧的故事敘述表達情感的手法。
1、導入新課
20世紀30年代正是標語口號式的作品充斥文壇之際,“差半車麥秸”王啞巴這一鮮活形象的出現(xiàn)使讀者耳目一新。那么究竟誰是“差半車麥秸”?你不覺得好奇嗎?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認識一下這個會說話的王啞巴“差半車麥秸”。
2、通讀課文
雖然文章比較長,但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形象的人物刻畫會讓人饒有興趣地讀完全文。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找出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
3、關注文章倒敘的結構特點
王啞巴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但在他出場前,課文用不少篇幅寫了游擊隊員用“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煙袋引出的一些生活片段。這樣可以制造懸念,引發(fā)讀者的興趣:“差半車麥秸”到底是誰?為什么有這么怪的綽號?他為什么離開我們?他有哪些奇特的經歷?游擊隊員們?yōu)槭裁催@么想念他?等等。引導學生體會倒敘的表達效果。
4、品讀鑒賞
結合思考和練習四,品讀下列細節(jié)描寫,說說這樣描寫的作用。
(1)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
(2)漢奸兩只手背綁著,臉黃得沒有一絲血色……頭上戴著一頂古銅色的破氈帽。
(3)“差半車麥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彎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發(fā)亮。
(4)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蔥葉子同牙花子從一個同志的頭上飛了過去。
(5)我看見他噙著小煙袋,默默地坐了半天……把小煙袋放到枕的東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6)在我的肩膀上輕輕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來。
閱讀姚雪垠的《李自成》部分章節(jié),談談李自成和王啞巴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不同。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四
《賣油翁》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yǎng)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對于我班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掌握較熟,老師基本能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翻譯,老師只需強調重點字詞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譯。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先介紹人物后敘事的記敘方法
2、掌握重要實詞“善”、“矜”、“睨”、“頷”、“忿”“嘗”等的含義。積累文言虛詞“而”、“以”、“之”等。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的獨特藝術手法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譯課文,把握中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孰能生巧”這個道理,并在學習中加以苦練。
2、培養(yǎng)謙虛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第一學時)
一、導入新課:
1、道具:(因為找不到銅錢)一個小瓶子,口與銅錢,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個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學生上臺,把瓢里的水倒進小瓶子。
3、師:要求其他同學觀察他倒的水有沒有灑出來(有),誰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課題《賣油翁》
5、解題:賣油翁,賣油的老頭,沒有具體的名字。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類能工巧匠多的不計其數,但由于他們處在社會的底層,為人所輕,不僅事跡被湮沒,連名字也不可靠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簡介: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要地位,他積極培養(yǎng)后進。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chuàng)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成為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為北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后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二、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手中的筆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播放朗讀錄音,要求根據自己聽到的讀音及停頓,給不認識的字注音,并劃分朗讀節(jié)奏。
3、師巡視,檢查學生注音及節(jié)奏劃分情況。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節(jié)奏劃分,要求學生訂正。
5、齊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3、成果展示。(學生主動翻譯課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譯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五
好的課件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為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就由豆花問答網小編為大家?guī)沓踔姓Z文教學設計:《狼》,歡迎各位參考借鑒!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狼》篇一:
一、教材依據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0課)。
二、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清朝作家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是一篇小說。敘述了兩只狼與一個屠戶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生動的表現(xiàn)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設計理念:
學生初學文言文,對文言知識缺少足夠的字詞積累,但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并不難懂,因此授課中決定遵循文言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通過三讀(一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二讀讀懂內容、三讀讀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語言學習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學習的領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研讀文本、理解重點詞語;
通過探討問題,深入理解文意,領悟狼的狡猾與屠戶的勇敢、機智;
方法與途徑:通過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與評價:通過誦讀,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藝術魅力;
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字、詞、句理解課文的寓意;
緊扣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五、教學難點
對文章主旨的探究、領悟、理解。
六、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完成“基礎訓練”上的內容(常識研讀——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
文本研讀——生字新詞、情節(jié)研讀、基本結構、文章主旨;
藝術研讀——立意、選材、結構、表現(xiàn)手法;
生活研讀——自己的啟示與感悟)。
七、教學過程
導入目標:【視頻】狼的生活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和這段視頻的主角有關,請同學們大聲說出今天的課題——《狼》
自學展示:
1【作者及相關資料】
《狼》的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朝文學家。《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作者的書屋名,“志異”的意思是記錄奇異的事。
2【初讀感知】
學生齊讀,圈出不熟悉的,然后訂音、斷句、指導部分句子朗讀。
借助注釋,翻譯全文。對重點詞句進行強調。
1、兩狼之并驅如故
——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2、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3、目似瞑,意暇甚
——眼睛好像閉起來,神情悠閑得很.4、一狼洞其中
——一只狼在它(柴堆)中間打洞。
5、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再讀感知
(一)理清故事情節(jié)
1自由朗讀,說說每段意思。歸結情節(jié)
(二)分析形象
1自讀在文中標畫出描寫屠夫、狼的句子。
2這是“”的屠夫(狼),從文中“”看出來。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狼》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使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能理解文章基本內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顧,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并了解古今異義以及詞類活用的文言現(xiàn)象。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多角度的闡釋自己對文本寓意的理解與感受。
教學重點:2
教學難點:3
課時:一課時
二、教法,學法
情景導入法,誦讀教學法(學生自讀,教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小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闡明文本寓意)
學法:小組合作法朗讀法提問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堂開始時在ppt上播放狼的圖片,邊看邊請學生回答對狼的印象如何?(奸詐,狡猾,團隊合作,聰明,若有學生回答出聰明等詞,教師可以引導說,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狼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聰明還是人聰明)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給下列漢字注音
綴,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釋下列文言詞的含義
綴,并驅如故,顧野有麥場,苫蔽,弛擔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蓋,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重點在于解釋詞類活用的文言現(xiàn)象)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語音正確,節(jié)奏合理,有感情朗讀
學生自讀(每組派一個代表朗讀)教師課文評價并指導,然后老師范讀,最后聽錄音。
(四)文本研習
嘗試下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問題,好像還真是那么一回事。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模板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狼(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評語大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成就。
2、結合朗誦,理解思想內容,把握長恨歌的主題。
3、學習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1、朗誦。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白居易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成就。(教師補充)
白居易的青年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十一歲就離家避難,貧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這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差不多一開始就走上現(xiàn)實主義道路有重大的作用。白居易二十九歲一舉成進士,四十四歲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因此這一時期的作品以“諷喻詩”為主,如《新樂府》《秦中吟》,三十五歲寫《長恨歌》。815年因造謠中傷被貶為江州司馬。從此過上了“獨善其身”的生活,“感傷詩”代替了“諷喻詩”,如《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最大的藝術成就是倡導了“新樂府運動”,就是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他提出了一種寫作準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從文學理論上和創(chuàng)作上掀起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潮。
二、創(chuàng)作背景寫
元和元年,白居易和朋友王質夫等人同游仙游寺,說起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悲劇故事,王質夫說:“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意為:“迎合世俗的事,不是遇見超出世人的才能加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被人遺忘。你詩寫的好,善于描寫情感。嘗試著歌頌他們,怎么樣?”)樂天因為《長恨歌》。
三、解題
1、“恨”是沉重的遺憾,“長”長久,“長恨”就是長久的遺憾,表達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2、歌、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興起于初唐。
3、新樂府詩:相對于古樂府而言,指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不再以入樂與否作標準。新樂府詩始創(chuàng)于杜甫,為元結、顧況等繼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其特點是“即事名篇,無所傍依”,只繼承“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民間樂府的精神,自創(chuàng)新題新意而不入樂。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和白居易的《賣炭翁》。
4、長篇敘事詩:用詩的形式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社會生活的詩。我國古典詩歌中著名的敘事詩有《木蘭詩》﹑《孔雀東南飛》《長歌行》、《長恨歌》、《琵琶行》、《連昌宮詞》等。
四、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字音:
五、學習詩歌的第一部分
集體朗讀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到“驚破《霓裳羽衣曲》”
1、“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币痪湓谌闹衅鹬鯓拥淖饔??
明確:結構上的作用是統(tǒng)領全詩,提綱挈領;內容上的作用是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揭示悲劇根源。
2
明確:上句詩人運用細節(jié)描寫,扣住楊玉環(huán)的“回眸一笑”的細節(jié)妍態(tài),極力地展現(xiàn)了楊玉環(huán)的美艷;下句詩人運用對比、借代和夸張的藝術手法,通過六宮粉黛的對比映襯,極力渲染出了楊玉環(huán)的美艷絕倫。
3、理解句子“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BR> 明確:所謂“列土”,取自“列土封疆”意為“劃定疆界,皇帝將土地分封給重要的大臣”。是《漢書》:“方制海內非王子,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翱蓱z”古今異義詞,語序調整為“門戶生可憐光彩”。
4、“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BR> 明確:絲竹在古漢語中的解釋很多,大體是指的是音樂。絲是弦樂器,竹是管樂器。凝:徐緩。主要是寫君王對貴妃的迷戀,對愛情的沉醉。“漁陽鼙鼓”即指安祿山率領的造反軍隊。這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六、概括第一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漢皇重色思傾國——驚破《霓裳羽衣曲》,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誤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叭檺墼谝簧怼?BR> 七、課堂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預習第二部分內容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提問背誦第一部分重點語句
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到“魂魄不曾來入夢”
1、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理解詩句意思。
“千乘萬騎”:成千上萬的兵車和騎兵;西南:向西南
2、第二部分內容:實寫馬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從此以后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熬跹诿婢炔坏谩?BR> 二、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一)討論問題:玉環(huán)被殺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
明確:通過景物描寫去渲染及烘托人物的情感。
(二)找出描寫景物的'語句,分析這些語句的內涵和作用。
1、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明確: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反襯),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2、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明確: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月,寄托著情人的思念,鈴,代表著遠方的音信,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xiàn)出人物內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觸景生情)
3、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三、熟讀此部分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預習第三部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七
1. 知道故事的敘述者與故事蘊含的道理密切相關。
2. 懂得了解作者對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過多種閱讀方法理清故事的層次,理解角色形象,并著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通過多種閱讀方法理清故事的層次,理解角色形象。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學習時間:1課時
一、朗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活動形式:朗讀課文,交流,聽寫字詞。
1. 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初步疏通課文大意。
2. 檢查朗讀,交流疑難字詞。
目的:讀懂課文,掃除字詞主要障礙。獨立讀懂課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對新課文。文章選在專題活動中,注釋比較多,學生自讀基本能理解課文。
二、復述故事。
活動形式:復述,交流,朗讀課文。
請2-3位同學復述故事, 互相補充,調整,修正。
目的:進一步熟悉課文,落實重點字詞。文言文教學,如何處理文和言的關系,是一個難題。我喜歡在一步一步的師生交流中落實言的學習。
三、換角度敘述。
活動形式: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朗讀課文,總結。
小組合作活動。
一位同學講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選擇一個講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學分別設想好自己的角色來聽故事。講(聽)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變換敘述者,故事的細節(jié)、故事的整體面貌都會發(fā)生改變,蘊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小說的敘述者與預想的讀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讀小說要注意“誰講”與“向誰講”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1. 朗讀課文。
2. 閱讀一個成語故事,如“鷸蚌相爭、濫竽充數”等,換一個角度講述該故事,講給父母或同學聽,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業(yè)指向目標的鞏固。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八
1、通過閱讀,理清三只貓不同的命運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慨。
3、聯(lián)系生活,感受身邊善待平凡生命的舉止。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1、如此親密的”接觸”,你有過嗎?(學生自由談論)
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親密的接觸過不同種類的小動物,甚至愛上了他們。然而有一位作家卻在和小貓幾次親密”接觸”后就再也不愿養(yǎng)貓,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鄭振鐸學習這篇課文——《貓》來揭開謎底。
(設計意圖:由一幅有趣的圖片談起易勾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作者也親密接觸過小動物,卻為何不愿再養(yǎng)小動物,以此導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一、文中作者有幾次養(yǎng)貓經歷?三次的結局總是怎么樣的呢?
三次;失蹤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歷程”:
過渡語:三次養(yǎng)貓的結局為什么總是失蹤或死亡呢?難道作者不會養(yǎng)貓嗎?我想,這其中必有復雜的原因吧!
1、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養(yǎng)貓的。
(1)同學們覺得這只貓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有具體的根據嗎?
很活潑;(學生自由尋找并抓住重點語句談論)
(2)這樣的一只貓,“我“喜歡嗎?但是這種快樂長久了嗎?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當聽說小貓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著一縷的酸辛):”我”喜歡這只小貓,所以當它突然離去時,”我”感到”一縷的酸辛”。
更有趣更活潑;(學生具體談論)
(2)看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了,那么當有一天它突然失蹤了,你猜”我”會怎么樣?
找出反映”我”當時的心理變化(狀況)的語句。
(4)盡管作者企圖存在僥幸心理,但是結果還是殘酷擺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悵然憤恨
小結:”我”喜愛這只小貓,所以當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悵然和憤恨。
(1)這只貓是如何得來的?我家為何要收養(yǎng)它?
追問:(一只流浪貓)(同情、可憐它)
(2)這只小貓與前兩只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么?(難看、憂郁)
(不大喜歡、若有若無)那只花白貓對于……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凝望著。
(4)然而就是這一”凝望”埋下了禍根,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當”我”得知芙蓉鳥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斷是誰干的?為何說”一定是貓”?真的是它嗎?說說你的證據。
(芙蓉鳥遇害事件)
(5)于是,”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錯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時,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寫心情的.小節(jié))
小結:”我”冤枉了這只流浪貓,所以當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難過。
全文小結:作者之所以不愿再養(yǎng)貓,從表面上講是因為他曾經愛過貓,而且愛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經恨過貓,而且恨得太沖動,以至于終身遺憾。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把世間所有的生命當作生命的愛心,即善待身邊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個小的切入口來一步步從不同角度解讀三只小貓的不同命運遭遇,同時在此過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渾然一體,當然重點語句的品味又將增強文本解讀的語文味)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篇九
上課―――
師:剛才大家聽了羅大佑唱的《童年》,一定喚起了我們對童年許多美好的情感,的確,童年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特別是當我們長大成人后回憶起童年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溫馨、浪漫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兒時的魯迅,回到浙江紹興,回到平橋村,去他的童年中看一看那令他魂牽夢縈的社戲吧!
師:好,先請同學們自由的閱讀這一篇小說,了解小說的情節(jié),如果有的同學對小說的情節(jié)已經比較熟悉,那么小說中一定有你喜歡的段落,你不妨輕聲的讀出來。(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閱讀,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巡視學生閱讀情況。
師:社戲、社戲,迅哥兒他們那一夜到底看了什么樣的一些戲呢?來,我們先來看一下屏幕(出示第一張圖片《船頭看戲》),大家先來找一下我們看戲的船。
生:(指圖片)就那只
師:哦,你怎么判斷的呢?
生:很容易嘛,全都是小伙伴(笑)
生:我記得有打仗的戲,一個長胡子的和赤膊的人打 我們便都擠在船頭上看打仗,但那鐵頭老生卻又并不打。
生:不對,沒有打仗,只有幾個赤膊的人翻筋斗,有小丑被鞭打,
生:一個小旦來,很咿咿呀呀的唱
生:有個老旦踱來踱去的唱,后來竟在中間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唱。
掌聲
師:那一夜的社戲總的來說好看嗎?
生:不好看
師:為什么呢?
生:總之,我讀的時候沒有留下什么特別的印象
師:這樣吧,我們來看看文中那些詞語或者句子表明了不好看
生: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
生:還有“不住的吁氣”
下面議論紛紛,眾生交頭接耳
生:作者懷念的不是社戲本身
師:那他懷念什么?
生:懷念和小伙伴們的真摯的友誼
生:還有江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景色
生:還有這里可以免念難懂的古書(笑)
生:偷羅漢豆、月夜歸航
生:去看戲的那一段也寫得精彩,哦,就是夏夜行船吧
師:這三個片斷中,大家最喜歡哪個片斷?
生齊答:偷羅漢豆。
師:呵呵,看來大家都對這個片斷喜歡,我們就先來看看這個情節(jié)吧
出示第二張圖片:偷羅漢豆
師:在偷豆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兩個人吧?
生:對啊,一個是肯定是阿發(fā)咯
生:還有一個是雙喜
師:好,那阿發(fā)有什么表現(xiàn)?
生:阿發(fā)說: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有點傻,(笑)
生:不能說傻
師:哦,那叫什么?
生:純樸無私
生:有些憨厚,我們小時候也這樣啊
生:(指圖片)船頭那個,因為他“拔前篙”,還有就是有一種領袖氣質。
師:不簡單,連領袖氣質都看出來了,呵呵,他好像在說什么話?
生:他要孩子們不要只是在阿發(fā)家的田里摘,不然阿發(fā)的娘會哭罵、氣惱
師:這表現(xiàn)了雙喜什么?
生:偷豆也有分寸
師:是啊,不愧是孩子們的領袖,考慮得很周全。
師:看來偷羅漢豆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偷豆、煮豆的過程中,迅哥兒和小伙伴們友情更濃了,而且呀,作者把這段真摯的友情放在江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景色中,更是增添了浪漫的情趣。下面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夏夜行船這個片斷。
出示第三張圖片:夏夜行船
師:夏夜行船這個片斷在文中是多少段?
生:10――13吧
師:那好,我們先準備一下,然后請4位同學起來給我們朗誦一下吧
生下面輕聲讀,作準備,師放背景音樂
師:好了,哪四位愿意來
生舉手很多,師隨意叫了四人
朗誦完畢,大家鼓掌。
師:從大家的掌聲中看出剛才那四位同學讀得不錯,我再強調一下,要注意表情朗讀,不是面部表情,是說要用我們的聲音表達出感情,來傳情達意,要自然,像泉水流出泉眼。想一想,費盡周折,我終于看到渴盼已久的社戲了,我的心情該是什么樣的,同學們,下面讓我們齊讀10―――13段,用聲音把我們一起帶回到那個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好嗎。
生:好
再次播放背景音樂,生很投入的讀
上一篇:阜寧縣明達中學《社戲》課文練習
下一篇:“豆”和“戲”為何令人難忘——《社戲》賞評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