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讀后感(精選16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方式,它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全面了解書籍的背景、作者的意圖以及作品的主題和核心思想。其次,讀完書后,我們應該及時整理和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可以逐章節(jié)或者逐段落進行梳理,將自己的思考逐漸深入。此外,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引用書中的名言或者精彩片段,通過這些引用加深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和印象。同時,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比如情感、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使讀后感更加豐富多樣。最后,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文字的流暢和表達的準確性,讓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我們的觀點和感受。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寫讀后感,可以參考下面這些范文,或許能夠幫到你。
    浙江潮讀后感篇一
    《浙江潮》這篇課文的編排形式比較新穎,它的主體課文《浙江潮》是南宋文學家周密創(chuàng)作的《觀潮》節(jié)選,不足80字。在這短短80字的文章中描寫了潮來之時的形、色、聲、勢四個層次,文章生動傳神、一氣呵成,貼切的比喻(僅如銀線、玉城雪嶺……)、傳神的夸張(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精當?shù)挠迷~(震撼激射、勢極雄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潮的特點,刻畫了浙江潮的雄奇壯觀,傳情之處只用一兩個字就表達出強烈的感情色彩。在它后面附了我們大家熟悉的那篇現(xiàn)代散文《觀潮》。文言文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是陌生的、晦澀的,其中的語法和每一個虛詞實詞的字義并不是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內容。怎樣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到文言文的精煉之美、嚴謹之美、音律之美以及怎樣處理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之間的關系成為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是第一批參加教改實驗的學生,一直在學習北京師大新世紀(版)小語教材。學生的特點是理解、表達、想象能力很強,但是基礎不是很牢固。學生之間差別也比較大。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詞語句子的精確美妙,感悟到恰當?shù)剡\用語言和修辭方法所帶來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3.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認識古今語言的異同,增強語感,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
    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詞語句子的精確美妙,感悟到恰當?shù)剡\用語言和修辭方法所帶來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認識古今語言的異同,增強語感,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
    自制幻燈片課件,浙江潮視頻。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中秋節(jié),相信在這一天你感受到了合家團圓的天倫之樂。你知道嗎?每年從中秋節(jié)后的第二天起,一浪浪海水受到了月亮的召喚聚集到了浙江江口,它們的“團圓”造就了一個聞名天下的自然奇觀——浙江潮。你對此感興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孩子們還陶醉在中秋節(jié)快樂的回憶里,老師的話讓他們立刻提起了精神,饒有興趣的`拿起了書。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渲染特定的背景,可以牽動學生的情感積累,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深入體驗文章的美感。)
    二、初談感受
    觀看浙江潮視頻。你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設計思考:由于小學生受生活閱歷和審美經驗的限制,要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就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使學生在圖、聲、樂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其中之美,產生和作者同樣熾熱的愛和心理共鳴。因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適當采用直觀手段,如圖片、聲音、影像等,可以增強課文中描述的美的感染力,把學生領到美境中去,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愛美情趣。)
    學生用詞:雄偉、神氣、很有氣勢、氣勢磅礴……(對學生的概括給以適當評價,不適合、不優(yōu)美的給予建議,規(guī)范提高學生的語言。)
    三、初讀課文
    讓我們看一看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周密是怎樣來描寫他眼中的浙江潮吧。再看視頻,自己放聲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字、詞、句,質疑提問。
    老師范讀,指導學生斷句抑揚。
    (設計思考:因為這篇課文是文言文,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時不知道該怎樣去讀,這時候老師的范讀讓學生知道了該如何斷句,什么時候抑什么時候揚,為下面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時候找?guī)讉€學生讀不好的地方由老師范讀,如描寫江潮由遠及近的這個過程的時候聲調也應該是由弱到強的,在“繼而漸進”這個詞上也要表現(xiàn)出這個變化,學生沒有體悟到,經老師的范讀點撥學生較好的把握了這種氣勢的變化。)
    四、瀏覽課文
    哪一句是概括寫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抓住“天下之偉觀也”中的“偉”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字之妙?!皞ァ?,罕見的、奇特的、壯觀的、有氣勢的。
    五、再讀課文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偉觀”?拿“信號筆”作批注。
    (設計思考:作批注的過程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很有好處。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開始此項訓練。但是批注的形式和方法并不唯一。)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什么?能讀出來嗎?
    (自讀,指讀,談體會,再讀,老師范讀,齊讀,老師引讀……)
    在讀遠觀大潮時,老師輕聲而喜悅地說:“盼望著、盼望著,遠遠的,潮來了……”學生會意輕柔跟讀“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師(漸強,振奮):“大潮越來越近了!”生(大聲,振奮):“繼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師(短促有力):“那聲音……”生:“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師:“那氣勢……”生(充滿激情):“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設計思考:這句話是課文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領會文章的描寫之妙?!皠輼O雄豪”中的“極”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字之妙。“極”,極致的、頂級的、不可比擬和超越的。體會之后再回到誦讀中,通過重讀表現(xiàn)出作者用意,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并讀出了“浙江潮”之奇。為了讓學生通過不斷地誦讀體會文章意境,老師的語言穿針引線,一波接一波地造勢,老師幾個字的引導使學生讀得激情四射,把孩子的情緒推向高潮,如大潮洶涌于眼前。)
    六、體會寫法
    形:銀線、玉城雪嶺。
    色:銀、雪。
    聲:大聲如雷霆。
    勢: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通過朗讀反復體會古漢語的凝煉、精當,積累詞語。在下面和現(xiàn)代文的比較閱讀上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繁簡之妙。
    文章結尾運用了楊誠齋的詩“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體會作者以此作為結尾的用意。
    1.體會詩句對浙江潮的高度概括。體會語言和韻律美。
    2.浙江潮的偉觀被廣為稱頌。
    (第一點作用是老師在教案中設計好的,第二點卻是學生自己在思考后提出的,很出老師意料。可見學生是學進去了,動腦筋了,而且有著良好的分析、思考和想象力。)
    七、瀏覽現(xiàn)代文
    找出和古文相對應的句子。和古文中的句子對照著讀一讀,體會二者的不同(從語言文字、內容結構、朗讀感受上體會)促進對課文的朗讀。
    1.過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層樓高的白色城墻?!?BR>    “繼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3.“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令人驚心動魄?!?BR>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設計思考:使學生在比較閱讀后從語言文字、內容結構、朗讀感受上體會出了兩篇文章的不同,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了感性的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了語感,反饋到誦讀上就更加充滿激情。)
    八、再看視頻
    再看一次浙江潮視頻。假如你就是周密,站在浙江邊觀看氣勢磅礴的浙江潮,通過朗讀,抒發(fā)出你的感慨吧。
    (這段視頻在課上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導入時,學生在觀看時不斷發(fā)出唏噓贊嘆之聲,馬上有興趣走進課文。第二次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時讓學生通過觀看體會,學生對“銀線”、“玉城雪嶺”、“大聲如雷霆”有了形象的體會,轉化到讀的時候就更加到位。第三次是在學習完課文內容之后,學生這時通過反復讀書已經基本做到了熟讀成誦,并且對大潮的整個過程有了到位的理解,在讀的時候學生有的手指錄像畫面,有的搖頭晃腦誦得有滋有味。
    當然,這種資源在語文課上的作用只能是輔助的,所以在考慮運用時一定要明確用的目的,避免搞花哨走形式。)
    浙江潮讀后感篇二
    在浙江海寧市鹽官鎮(zhèn),這一天,來觀潮的人有很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人山人海的。如果登上海塘大堤,景色也很美:“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周圍還有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
    在午后一點左右,遠處會傳來隆隆的響聲。但你會什么也看不見,過一會兒,潮水就來了,慢慢的,他一會就形成了兩丈多高的水墻,在等一會兒,那響聲就像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
    錢塘江的大潮,這里比其他地方的潮都壯觀,這和當?shù)氐奶厥獾匦斡嘘P。
    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一百公里,而四面的海寧市鹽官鎮(zhèn)附近,卻只有三公里。
    漲潮時,海潮從灣口涌入,向西奔涌而來,受兩旁漸狹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通過讀這篇課文,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瑰麗和神奇。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盡管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但是人類可以不斷地認識自然并且改造自然。
    這篇文章對錢塘江大潮的宏大場面的描寫,使我想起了毛澤東爺爺說過的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里的世界潮流指得是自然規(guī)侓,自然規(guī)侓就像錢塘江大潮,永不可擋。
    如果我們順著自然規(guī)侓前進,我們會興旺發(fā)達;如果我們逆著自然規(guī)侓前進,我們的路可能會越走越窄。
    我們應該緊跟世界潮流,好好學習,爭取成為有用的人。
    浙江潮讀后感篇三
    浙江潮聽課是一個以智慧課堂為核心的教育改革項目,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我很榮幸參加了這個項目,并在實踐中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在浙江潮聽課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對于這次體驗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浙江潮聽課鼓勵不同教學模式的嘗試,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熱情。我發(fā)現(xiàn),不同的教師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有的使用了多媒體教學,還有的運用了游戲化學習。這些新穎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們也因為能夠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而感受到了教學的樂趣,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教學中去。這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果的影響。
    其次,浙江潮聽課強調師生互動,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向教學模式。在我參與的課堂中,教師們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發(fā)表意見,課堂變得十分活躍。學生們可以和教師進行互動,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合作精神。同時,教師們也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的需求。通過師生互動,我體會到教學是一個相互合作的過程,只有與學生真正進行互動,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再次,浙江潮聽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上,我看到許多教師通過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例如,在科學課上,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驗,讓他們親身參與科學的實踐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此外,在語文課上,教師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故事和詩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浙江潮聽課提倡多元評價,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我注意到,在浙江潮聽課中,教師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特長培養(yǎng)。他們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如綜合評價、口頭評價和實踐評價等,來全面了解學生的能力和表現(xiàn)。這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不再僅關注分數(shù),而是更注重個人成長和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同時,教師們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潛力。
    總的來說,浙江潮聽課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多元評價,教育教學工作變得更加有趣且有效。我相信這樣的教育改革將為學生們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也將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運用所學,讓更多學生受益于浙江潮聽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
    浙江潮讀后感篇四
    《浙江潮》這篇課文的編排形式比較新穎,它的主體課文《浙江潮》是南宋文學家周密創(chuàng)作的《觀潮》節(jié)選,不足80字。在這短短80字的文章中描寫了潮來之時的形、色、聲、勢四個層次,文章生動傳神、一氣呵成,貼切的比喻(僅如銀線、玉城雪嶺……)、傳神的夸張(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精當?shù)挠迷~(震撼激射、勢極雄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潮的特點,刻畫了浙江潮的雄奇壯觀,傳情之處只用一兩個字就表達出強烈的感情色彩。在它后面附了我們大家熟悉的那篇現(xiàn)代散文《觀潮》。文言文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是陌生的、晦澀的,其中的語法和每一個虛詞實詞的字義并不是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內容。怎樣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到文言文的精煉之美、嚴謹之美、音律之美以及怎樣處理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之間的關系成為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是第一批參加教改實驗的學生,一直在學習北京師大新世紀(版)小語教材。學生的特點是理解、表達、想象能力很強,但是基礎不是很牢固。學生之間差別也比較大。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詞語句子的精確美妙,感悟到恰當?shù)剡\用語言和修辭方法所帶來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3.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認識古今語言的異同,增強語感,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
    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詞語句子的精確美妙,感悟到恰當?shù)剡\用語言和修辭方法所帶來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認識古今語言的異同,增強語感,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
    自制幻燈片課件,浙江潮視頻。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中秋節(jié),相信在這一天你感受到了合家團圓的天倫之樂。你知道嗎?每年從中秋節(jié)后的第二天起,一浪浪海水受到了月亮的召喚聚集到了浙江江口,它們的“團圓”造就了一個聞名天下的自然奇觀——浙江潮。你對此感興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孩子們還陶醉在中秋節(jié)快樂的回憶里,老師的話讓他們立刻提起了精神,饒有興趣的拿起了書。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渲染特定的背景,可以牽動學生的情感積累,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深入體驗文章的美感。)。
    二、初談感受。
    觀看浙江潮視頻。你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設計思考:由于小學生受生活閱歷和審美經驗的限制,要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就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使學生在圖、聲、樂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其中之美,產生和作者同樣熾熱的愛和心理共鳴。因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適當采用直觀手段,如圖片、聲音、影像等,可以增強課文中描述的美的感染力,把學生領到美境中去,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愛美情趣。)。
    學生用詞:雄偉、神氣、很有氣勢、氣勢磅礴……(對學生的概括給以適當評價,不適合、不優(yōu)美的給予建議,規(guī)范提高學生的語言。)。
    三、初讀課文。
    讓我們看一看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周密是怎樣來描寫他眼中的浙江潮吧。再看視頻,自己放聲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字、詞、句,質疑提問。
    老師范讀,指導學生斷句抑揚。
    (設計思考:因為這篇課文是文言文,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時不知道該怎樣去讀,這時候老師的范讀讓學生知道了該如何斷句,什么時候抑什么時候揚,為下面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時候找?guī)讉€學生讀不好的地方由老師范讀,如描寫江潮由遠及近的這個過程的時候聲調也應該是由弱到強的,在“繼而漸進”這個詞上也要表現(xiàn)出這個變化,學生沒有體悟到,經老師的范讀點撥學生較好的把握了這種氣勢的變化。)。
    四、瀏覽課文。
    哪一句是概括寫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抓住“天下之偉觀也”中的“偉”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字之妙。“偉”,罕見的、奇特的、壯觀的、有氣勢的。
    五、再讀課文。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偉觀”?拿“信號筆”作批注。
    (設計思考:作批注的過程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很有好處。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開始此項訓練。但是批注的形式和方法并不唯一。)。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什么?能讀出來嗎?
    (自讀,指讀,談體會,再讀,老師范讀,齊讀,老師引讀……)。
    在讀遠觀大潮時,老師輕聲而喜悅地說:“盼望著、盼望著,遠遠的,潮來了……”學生會意輕柔跟讀“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師(漸強,振奮):“大潮越來越近了!”生(大聲,振奮):“繼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師(短促有力):“那聲音……”生:“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師:“那氣勢……”生(充滿激情):“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設計思考:這句話是課文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領會文章的描寫之妙?!皠輼O雄豪”中的“極”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字之妙?!皹O”,極致的、頂級的、不可比擬和超越的。體會之后再回到誦讀中,通過重讀表現(xiàn)出作者用意,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并讀出了“浙江潮”之奇。為了讓學生通過不斷地誦讀體會文章意境,老師的語言穿針引線,一波接一波地造勢,老師幾個字的引導使學生讀得激情四射,把孩子的情緒推向高潮,如大潮洶涌于眼前。)。
    六、體會寫法。
    形:銀線、玉城雪嶺。
    色:銀、雪。
    聲:大聲如雷霆。
    勢: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通過朗讀反復體會古漢語的凝煉、精當,積累詞語。在下面和現(xiàn)代文的比較閱讀上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繁簡之妙。
    文章結尾運用了楊誠齋的詩“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體會作者以此作為結尾的用意。
    1.體會詩句對浙江潮的高度概括。體會語言和韻律美。
    2.浙江潮的偉觀被廣為稱頌。
    (第一點作用是老師在教案中設計好的,第二點卻是學生自己在思考后提出的,很出老師意料??梢妼W生是學進去了,動腦筋了,而且有著良好的分析、思考和想象力。)。
    七、瀏覽現(xiàn)代文。
    找出和古文相對應的句子。和古文中的句子對照著讀一讀,體會二者的不同(從語言文字、內容結構、朗讀感受上體會)促進對課文的朗讀。
    1.過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層樓高的白色城墻?!?BR>    “繼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3.“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令人驚心動魄?!?BR>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設計思考:使學生在比較閱讀后從語言文字、內容結構、朗讀感受上體會出了兩篇文章的不同,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了感性的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了語感,反饋到誦讀上就更加充滿激情。)。
    八、再看視頻。
    再看一次浙江潮視頻。假如你就是周密,站在浙江邊觀看氣勢磅礴的浙江潮,通過朗讀,抒發(fā)出你的感慨吧。
    (這段視頻在課上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導入時,學生在觀看時不斷發(fā)出唏噓贊嘆之聲,馬上有興趣走進課文。第二次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時讓學生通過觀看體會,學生對“銀線”、“玉城雪嶺”、“大聲如雷霆”有了形象的體會,轉化到讀的時候就更加到位。第三次是在學習完課文內容之后,學生這時通過反復讀書已經基本做到了熟讀成誦,并且對大潮的整個過程有了到位的理解,在讀的時候學生有的手指錄像畫面,有的搖頭晃腦誦得有滋有味。
    當然,這種資源在語文課上的作用只能是輔助的,所以在考慮運用時一定要明確用的目的,避免搞花哨走形式。)。
    板書:
    教學反思: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精神素質,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兒童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極為重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闭Z文教材中有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從不同側面顯示著、蘊涵著自然之美、社會之美和藝術之美。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素材,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目標呢?誦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通過朗讀對情操的陶冶、對心靈的感染、以及對思想的啟發(fā)教育作用,往往比單純的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它在提升學生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熟讀精思才能領會文意,品讀賞析才能體會語言的音律美,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既加速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又使學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提高了審美情趣。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讀,就不能稱其為語文課。
    對于《浙江潮》這篇以文言文為主體的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更不能忽視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浙江潮》所表現(xiàn)的自然之美、語言之美、氣勢之美是我的初衷。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讀貫穿,導讀、泛讀、自讀、品讀、比較讀……形式多樣。視頻的展示、作批注的方法、語言文字的訓練、寫作方法的貫徹、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都是為了更好的促進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在讀中提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一課我前后上了四次,對于讀書重要性的認識一次比一次深刻,我們教研組的北京市學科帶頭人陳延軍老師說過一句話“最是基礎應該抓,最是讀書不能放?!蔽覍Υ艘灿辛烁羁痰捏w驗。當然還有很多遺憾和不足,比如語言文字的訓練還顯得薄弱,以及教師的語言應在總結學生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更豐富、更真實、更以學生為本,等等。教無定法,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探討的還有太多,但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目標和根本應該是永恒的。作為一名教育者,我愿意踏下心來,不停鉆研。
    浙江潮讀后感篇五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精神素質,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兒童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極為重要?!皭勖乐?,人皆有之?!闭Z文教材中有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從不同側面顯示著、蘊涵著自然之美、社會之美和藝術之美。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素材,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目標呢?誦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通過朗讀對情操的陶冶、對心靈的感染、以及對思想的啟發(fā)教育作用,往往比單純的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它在提升學生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熟讀精思才能領會文意,品讀賞析才能體會語言的音律美,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既加速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又使學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提高了審美情趣。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讀,就不能稱其為語文課。
    對于《浙江潮》這篇以文言文為主體的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更不能忽視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浙江潮》所表現(xiàn)的自然之美、語言之美、氣勢之美是我的初衷。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讀貫穿,導讀、泛讀、自讀、品讀、比較讀……形式多樣。視頻的展示、作批注的方法、語言文字的訓練、寫作方法的貫徹、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都是為了更好的促進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在讀中提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一課我前后上了四次,對于讀書重要性的認識一次比一次深刻,我們教研組的北京市學科帶頭人陳延軍老師說過一句話“最是基礎應該抓,最是讀書不能放?!蔽覍Υ艘灿辛烁羁痰捏w驗。當然還有很多遺憾和不足,比如語言文字的訓練還顯得薄弱,以及教師的語言應在總結學生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更豐富、更真實、更以學生為本,等等。教無定法,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探討的還有太多,但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目標和根本應該是永恒的。作為一名教育者,我愿意踏下心來,不停鉆研。
    浙江潮讀后感篇六
    作為浙江省的一名在校學生,我有幸參與了浙江潮聽課的活動。在參與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課堂的變革和教育的進步。以下是我在參與浙江潮聽課活動后的心得體會。
    第一感受:課堂的變革。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在座位上被動地接受知識。然而,在潮聽課活動中,我看到了全新的課堂模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和自由。老師不再僅僅是灌輸知識,而是更多地扮演著引導者和咨詢者的角色。學生們也更加活躍地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并積極思考。這種課堂變革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進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第二感受:知識的拓展。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老師會循規(guī)蹈矩地按照課本的內容進行教學。然而,在潮聽課活動中,我見識到了其他領域的知識。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有實際應用中的經驗分享,還有前沿的科學技術成果。這些知識在拓寬我的視野的同時,也激發(fā)了我對其他學科的興趣。我開始關注和學習一些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也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感受:思維的培養(yǎng)。
    在潮聽課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老師不再只是向我們灌輸知識,而是更多地注重培養(yǎng)我們的思考能力。老師會給我們提出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鼓勵我們通過思考和討論找到解決的辦法。這種培養(yǎng)思維的方式讓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不再依賴于背誦和記憶,而是注重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使我們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更有競爭力。
    第四感受:與老師的溝通。
    在潮聽課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與老師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和深入。在傳統(tǒng)課堂中,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往往只限于課堂上。而在潮聽課活動中,我們有機會與老師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們對教育的看法和心得體會。這種深入的交流讓我更加了解老師對于學習和教育的獨特見解,也為我解惑和指導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第五感受:學習的樂趣。
    在參與浙江潮聽課后,我重新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傳統(tǒng)的課堂往往讓學生枯燥和疲憊,但是潮聽課活動打破了這種單一的學習模式。老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讓我們在學習中快樂起來。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次充滿樂趣和挑戰(zhàn)的冒險。這種學習的樂趣讓我更加努力地學習,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和思維。
    總之,浙江潮聽課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課堂的變革和教育的進步。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拓寬了視野,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還重新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我相信,在潮聽課活動的推動下,浙江的教育會越來越好,學生們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好準備。
    浙江潮讀后感篇七
    浙江潮是一個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以人類思維模式為基礎的在線教育平臺。它以“傳播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供優(yōu)質學習體驗”為使命,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和方法。近日,我有幸參加了浙江潮的在線聽課活動,并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學習成果。下面我將詳細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觸動我的“浙江潮”平臺。
    在浙江潮的在線聽課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平臺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首先,浙江潮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名師,并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資源。這些名師在各自的領域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獨到的教學方法,所以他們的授課非常有深度和內涵。其次,浙江潮平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xiàn)了個性化學習,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愛好,智能推送適合的學習內容。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的效果,還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樂趣。
    第三段:獲得的學習成果。
    在浙江潮的在線聽課中,我收獲了很多關于不同學科的新知識和獨特的學習方法。比如,在數(shù)學課程中,我學會了用更簡單和直觀的方式解題,提高了解題的效率;在語文課程中,我學會了閱讀理解題的技巧,提高了閱讀和思考的能力。此外,我還參加了一些英語聽力訓練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的英語聽力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這些學習成果不僅在學習上有所幫助,還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實際應用價值。
    第四段:對在線教育的思考。
    通過參加浙江潮的在線聽課活動,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在線教育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線教育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資源的共享和便利性方面,通過在線聽課,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并且可以選擇不同的課程和學科。同時,在線教育還能夠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然而,在線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無法進行真實的互動和面對面交流,學生的自覺性和紀律性需要更高要求。因此,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的結合,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第五段:展望未來。
    在浙江潮的在線聽課體驗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傳統(tǒng)教育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可能性。傳統(tǒng)教育的方法正在逐漸被科技教育所替代,未來的學習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我相信,浙江潮這樣的新型在線教育平臺將會在未來發(fā)展壯大,推動教育行業(yè)的變革和進步。同時,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加入到在線學習的行列中,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學習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通過參加浙江潮的在線聽課活動,我受益匪淺。在這里,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知識,還體會到了在線教育的便利性和創(chuàng)新性。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教育中,在線教育將會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發(fā)展空間。讓我們共同期待教育的未來,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未來!
    浙江潮讀后感篇八
    我們中國是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做一個彬彬有禮之人,是我們的準則。我家的傳統(tǒng)美德是尊老愛幼。爸爸經常告訴我孟子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還給我講“孔融讓梨”、“子路尊老愛幼“、”黃香暖席”的故事,所以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早已經種下了尊老愛幼的種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摘菜、掃地、擦桌子等等;我還幫助媽媽收拾碗筷,鋪床疊被,收拾房間……雖然都是些小事,但是我覺得奶奶和媽媽還是很高興的,我也感覺自己長大了,我自己也很開心。
    好的家風家訓,對子孫有很大的幫助。像諸葛亮,他是浙江蘭溪人,他的子孫里,沒有一個人是做過壞事的,而且還幫助一些貧困山區(qū)、小鎮(zhèn)渡過難關,這是在歷史上很少出現(xiàn)的;鄭義門被清朝開國皇帝封為“江南第一家”……這些名人,都是因為有好的家風,才會有輝煌的人生。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對他們產生了厭惡,看見他們就惡心。這時,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旁邊,還向我乞討。我心想:惡心死了,給他一毛錢吧。我便把錢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臉地還向我要錢,我氣憤極了大聲說:“滾開!”媽媽看見了說:“注意禮貌。”我想一個乞丐而已,可媽媽卻把5塊錢給了他,我大吃一驚。生氣地對媽媽說:“媽媽,你干嘛給他,五塊錢可以買一根夢龍耶?!眿寢尯吞@對我說:“他是真的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就是獻出自己的愛心啊。孩子,記住啊,一定要有愛心和幫助他人的一顆心,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東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顆心。”這番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告訴我一定要有愛心,有一顆幫助他人的心。
    《浙江好家風》這一本書,讓我看了感觸很深,好的家風,造就后人的良好習慣。
    浙江潮讀后感篇九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同一篇現(xiàn)代文編排在一起,兩片文章在內容上有共同之處,所以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通過閱讀現(xiàn)代文,疏通古文的文意,對于特別的難于理解的名詞教師進行點撥指導。這篇文章的語言描寫既簡潔又生動,學習時要體會這一特點。文章從形、聲等不同角度由遠及近描摹錢搪江潮的壯觀,非常形象準確,表現(xiàn)了其雄豪的氣勢,令讀者如身臨其境。閱讀本文時,在疏通字句的基礎上也注意到了引導學生領會這些內容及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在教學中,采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進行交流反饋。這既體現(xiàn)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然而,讀了《浙江好家風》一讀本中《不屈命運的殘疾女畫家》一文,我對它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這篇文章講述了汪玉婷的故事。四年級時,她被發(fā)現(xiàn)患上了“肌營養(yǎng)不良癥”。輟學后,在父親的鼓勵下她開始畫畫。父親總是對她說:“別把自己看作是個沒用的人,你會畫畫,并不比別人差?!?0xx年父親去世,她依舊堅持畫畫。她開始以賣畫來資助貧困大學生。
    文中的父親鼓勵輟學的.女兒畫畫,告訴她并不比別人差,這難道不是一種父愛,一種好家風嗎?這時,我想起了我們家。當我跌倒時,當我失敗時,當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也總是有人給予我鼓勵,讓我擁有繼續(xù)向前沖的力量與勇氣。
    總而言之,我們要像文中的汪玉婷一樣自強自立,勇敢地挑戰(zhàn)命運,樂觀面對生活,更重要的是,一如既往,傳遞愛的力量。
    我們要刻刻堅信“我并不比別人差”,也要時時告訴別人“你并不比別人差”,要時時刻刻,傳承著這一好家風,傳遞愛的力量。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一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fā)現(xiàn)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浙江潮:指錢塘江潮汐。
    恨:遺憾。
    翻開蘇軾的詩集,描寫廬山和杭州的詩篇可說不少,但是這一首《觀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卻很特別,極具禪味。
    就蘇軾的廬山詩而言,他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別開生面;他寫的西湖詩“波光滟瀲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也獨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極濃,說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來,就常被現(xiàn)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觀事物的真相。后者觀察景物敏銳而深刻,譬如恰到好處?!队^潮》一詩,也是繼于以往人生體驗,看清自己心隨境轉、雜念叢生的沖動之后的淡雅,不隨著沖動妄念走。
    從詩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詩人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常縈于夢寐。似乎如果不能身歷廬山之境,一賞煙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錢塘江潮,一看它萬馬奔騰,勢撼山岳之壯,真是辜負此生,千般遺憾,難以消解??墒呛髞砼实菑]山,出任杭州刺史,飽覽了廬山的煙雨,欣賞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潮,反倒覺得客觀的景物究竟是曠世稀有還是平淡無奇,也不過是自己主觀意識的驅動。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過是風幡不動心妄動。
    以禪理入詩的歷代詩人都有,唐代的王維可以說是代表,因為他追慕隱逸恬靜,后來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詩表現(xiàn)了出塵的思想。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倍际抢C。蘇軾在經歷過宦海風濤,經歷了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坎坷之后,產生“及至到來無一事”的禪語,也是煩惱即菩提的真實價值。
    蘇軾借《觀潮》為題,抒寫了一種經歷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所謂禪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強調“住靜觀心”、“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南宗則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以達到“無念為宗”。蘇軾在詩中說的“及至到來無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細想這與蘇軾當初未來時的千般期待、萬分遺憾,顯得很可笑了。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二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節(jié)選自南宋文學家周密的《觀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色。文章描寫生動、形象、細致入微。而且通過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表示江潮的壯觀、江上活動和觀潮局面的盛大,寫得有形、有聲、有色。
    文后和了一篇現(xiàn)代文《觀潮》,文章通過對大潮到來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寫,表示大潮的雄偉壯麗。
    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加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我校位于文化底蘊豐厚的西安南郊文化區(qū),周圍文化氛圍濃郁,加之我校經歷了五年的課程改革實驗活動,學生已經深深喜愛上了語文,課前預習、做摘錄筆記、練習批注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已基本養(yǎng)成,在課堂中教師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學生勇于發(fā)表自身的見解,加深了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在語文小課堂上感受到快樂,陶冶了情操,整體素質普遍提高。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針對本課既有文言文,又有現(xiàn)代文的特點,通過對比閱讀,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讓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夸張和烘托渲染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1.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代文的內容來理解、疏通古文的文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通過對比閱讀,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使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通過“讀、悟、議、賞、品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通過“讀、悟、議、賞、品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通過對比閱讀,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文章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師:準備《觀潮》的影像資料。
    學生:查閱南宋觀潮活動的時代背景和相關資料。
    1.師: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靥四锛?,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為快。(出示錢塘江大潮圖片)
    2.學生匯報課前查到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F(xiàn)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當?shù)厣倌昱睜帢税缪?,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南宋文學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板書課題)
    師:這是一篇古文,讀起來不像現(xiàn)代文那樣容易理解,現(xiàn)在請大家先自由讀現(xiàn)代散文《觀潮》,然后再讀古文《浙江潮》體會文章的意思。
    1.你能根據(jù)《觀潮》的描寫大體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嗎?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讀《浙江潮》,考慮:文章寫的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內容。)
    4.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1)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稱浙江潮為“天下之偉觀也”?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做標注。
    (2)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浙江潮的?根據(jù)學生匯報情況和個性感悟指導朗讀。
    作者從形色、聲勢等方面描寫了大潮。
    形色:僅如銀線、玉城雪嶺;
    聲勢: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在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巧妙之處。
    5.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刪掉,它們有什么作用?
    (體會文章嚴謹?shù)慕Y構特點。)
    2.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對比閱讀后的感受。
    (1)《觀潮》是依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2)找出自身最喜歡的地方讀,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
    (3)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讓我們一起有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局部。
    (學生交流有關資料,探究奇觀的成因)
    3.放映大潮到來時的視頻資料。
    (使學生入情入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這兩篇文章用到了一些修辭方法,如比喻、夸張等,以后自身在寫文章中也可以用到這樣的方法,會使文章更加生動、優(yōu)美。
    查閱關于錢江潮的各類資料,進行研究學習,收集關于錢江潮的古代詩文。
    在教學《浙江潮》一課后,我們進行了認真地反思,認為本課的亮點之一是: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通過對比閱讀,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夸張和烘托渲染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課的亮點之二是:我們能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讓學生通過雄偉奇特的畫面,走進了離自身生活實際較遠的浙江海寧,感受到浙江潮的壯觀,縮短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三
    作為一個浙江潮出身的人,我跟隨著我的家人從小就耳濡目染地接觸著這個神奇的地方。我時常深入地體驗和感受這個地方的人民、文化和自然美景,于是,我對這個地方也更加熟悉和熱愛。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浙江潮心得體會,將自我經驗和感受轉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
    第一段:鮮美的美食
    浙江潮是一個美食的天堂,這是任何浙江潮人都自豪的地方。無論是咸甜口味,還是辣味,我們在這里都能找到最高品質的美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高峰,比如杭州的臭豆腐,嘉興的臭鱖魚和紹興的黃酒,還有寧波的海鮮和溫州的海產,都是一絕。從這個意義上說,來浙江潮旅游,我們也可以通過品嘗當?shù)孛朗硜碚宫F(xiàn)出自己的身份和品位。
    第二段:卓越的文化底蘊
    浙江潮的文化遺產分布廣泛,從杭州西湖的周邊建筑到嘉興南湖和紹興柿子精神文化都是不同的文化品牌。這個地方不僅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同時也在不斷地革新和創(chuàng)新。例如,杭州大學城的建立引領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而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立,更是頂尖的數(shù)字技術文化代表。總之,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來到了浙江潮,必將成為你的最佳選擇。
    第三段:有趣豐富的活動
    浙江潮作為一個旅游勝地,不僅僅只是有美食和文化,同時也有豐富的活動和娛樂。比如嘉興南湖的劃龍舟的賽事、山西海豚保護區(qū)的水上活動和保護動物的心態(tài),還有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和千島湖旅游度假區(qū)等地的戶外探險活動等。可以說,來到浙江潮,你可以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純自然景觀和美好的自然體驗。
    第四段: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建筑
    浙江潮的城市建筑群體必將讓你眼花繚亂。無論是杭州建筑整體的環(huán)境,還是嘉興南湖邊的美景和紹興的水鄉(xiāng)特色,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在這里,城市化和自然環(huán)境共存,創(chuàng)造了一個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紹興的古建筑、世界文化遺產山西拉蒙展示了我們的文化底蘊,而建于細小河道之旁的杭州小區(qū),也展示了我們的現(xiàn)代化臉龐。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文化遺產和現(xiàn)代化城市的有機結合,它們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保護和延續(xù)了浙江潮的文化特色。
    第五段: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來到浙江潮,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是我最喜歡的一點之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無數(shù)的文化遺產和古跡,如雷峰塔、岳王廟,以及千年古城寧波,這些都仍然完好地肩負著歷史傳承和文化宣揚的重要任務。此外,這里還有很多著名的文學巨匠,如舒婷、巴金、茅盾等。不同的文化遺產和文學巨匠的存在,展示了浙江潮及其人民的偉大和卓越。
    總結
    浙江潮是一個適合旅游的地方,因為它不僅僅擁有美食、文化,還有充滿活力和魅力的特色建筑和文化背景。這里的人民友好熱情,給旅游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過旅游,我們可以深入地體驗這個地區(qū)的獨特風情和文化內涵。浙江潮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文化和人民精神的機會,這也是使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希望了解和感受中國的魅力,浙江潮提供了一個美好的契機!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四
    《浙江潮》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奇觀”里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的內容節(jié)選自南宋文學家周密的文言文《觀潮》,《浙江潮》是周密根據(jù)錢塘江大潮寫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在《浙江潮》這篇文言文后面附加了一篇現(xiàn)代文的《觀潮》。這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現(xiàn)代文編寫在一起,成了教材編寫的獨到特色,這兩篇課文在內容和選材上都有共同的地方,他們都描寫了號稱“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但是它們在言語表達上有著天壤之別,偏偏正是這種巨大的區(qū)別學生在預習時便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文言文對他們來說雖然以前在課后閱讀積累中見過,可并不要求學習理解,只是閱讀一下作為了解,這次把文言文編入了主體課文要求理解學習,看著這些難以理解的說話書寫方式,學生犯了愁,個個束手無策,怎么才能降低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感呢?我思考著對付這個攔路虎的方法。
    在上課前上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去背背課文,可是學生對于《浙江潮》這篇文言文只是簡單的讀了一下便不聞不問了,他們對《觀潮》還比較感興趣,讀得津津有味,這時一個靈感從我腦子里一閃而過:何不先讓學生通過閱讀現(xiàn)代文《觀潮》了解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之后,再帶領著學生疏通文言文《浙江潮》的文句意思,最后再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在現(xiàn)代文《觀潮》的語段中找出與文言文《浙江潮》詞句相對應的句段。這樣不是降低學生學習古文的難度了嗎?這樣也有效的保護了學生學習課文中文言文的積極性。
    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先學習現(xiàn)代文《觀潮》,概括課文的寫作順序,作者從聲、色、形等不同的角度和大潮到來之前、之時、之后等不同時間段描寫了江潮的壯觀雄奇。再借助網絡資源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非常細致入微地把大潮展示在了學生面前,讓學生在閱讀、欣賞學習中真切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宏偉壯觀的氣勢。在此基礎上學生也了解了什么叫“天下奇觀”。在學習文言文《浙江潮》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再范讀課文,因為學生初學文言文對停頓和語氣的正確把握有困難,不容易讀通順,接著我又帶領學生讀課文,讓他們感受讀文言文的韻味,后來我便讓學生從《觀潮》中找出與《浙江潮》詞句相對應的句子,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除了楊誠齋說的那兩句詩之外,學生都找到了《觀潮》中與《浙江潮》詞句相對應的句子,最后,我便讓男女生對比朗讀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在一古一現(xiàn)的比較朗讀中,學生對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不講自通,同時對文言文用字措辭高度的概括性和簡潔精辟的特點有了深刻的體會,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現(xiàn)代文遣詞造句的細致入微、明白實用的特色。這也正是語文課標中,強調語文要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優(yōu)美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所倡導的。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五
    這是一篇比較特別的課文,由兩篇文章組成。前面是古文《浙江潮》,后面附現(xiàn)代文《觀潮》,乍一看,好像重點在前面,其實不然。因為教學的難易程度,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
    該單元以奇觀為題,所選課文都是與自然界的雄偉奇觀有關的文章。所以這篇課文教學目的重點,應該放在體味錢塘江大潮的雄奇壯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上。當然,對于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完全憑借對古文的感悟,去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完成這個任務,只能靠深刻地、比較全面地品讀、想象、感受現(xiàn)代文《觀潮》。所以,《浙江潮》只要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能整體感知把握,能夠背誦即可,而現(xiàn)代文《觀潮》則是細細品賞的對象。最后在感受現(xiàn)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古文。
    這組課文我準備3課時上完。第一課時重點是讀,然后做感性認知。在讀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古文的朗讀有一定地難度。但還是應該把主動權教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己解決字詞讀音問題,自己確定語感,自己讀。然后老師才去引導學生解決讀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還有通過領讀、范讀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熟讀課文后,學生自然會對古文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現(xiàn)代文《觀潮》的朗讀比較容易,因為有許多事情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自己就能解決,這節(jié)課只需要將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朗讀問題加以解決便行。再來讓學生談整體認知,理清文章地敘述順序等來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描寫潮來時的第4、5自然段細心品讀、想象、感受,身臨其境地感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領略自然界的`神奇美麗。第4、5自然段的教學應該抓住描寫江潮聲音和形象的重點句子及里面的一些詞語,調動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細細品味感受,讓文字的描寫形成畫面,作用于學生的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美感。再利用好多媒體提供的優(yōu)美的畫面和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感悟體味文字后,如身臨其境,從內心深處親切地、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壯觀,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叫絕。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多遍讀,整體感受——精心品讀第4、5自然段,想象潮來時的聲音、景象——聽光盤范讀,觀看畫面圖景——感悟自然界的雄偉壯觀,用心來感悟。另外,有些看似不重要的句段同樣重要。第5自然段的最后兩句,也不要輕易地放過,它的正確適時地出現(xiàn)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感。我把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安排在了學生觀看畫面圖景之后,因為光盤上恰有橋上的行人被浪潮無情地沖走的圖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在配上文字地解說,很容易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
    第三課時,在品讀感受完現(xiàn)代文后,再去朗讀古文,與現(xiàn)代文進行對照,學生對古文又有新的更全面的理解。然后把學生確實理解不了的字詞和句子再讓學生提出來,特別是文言詞望、方、城、沃等,教師幫助理解。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選小組長,講解古文該怎么理解。教師將前面的路鋪平了,這些任務學生也可以自己完成了。
    浙江潮讀后感篇十六
    《浙江潮》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奇觀里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的內容節(jié)選自南宋文學家周密的文言文《觀潮》,《浙江潮》是周密根據(jù)錢塘江大潮寫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在《浙江潮》這篇文言文后面附加了一篇現(xiàn)代文的《觀潮》。這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現(xiàn)代文編寫在一起,成了教材編寫的獨到特色,這兩篇課文在內容和選材上都有共同的地方,他們都描寫了號稱“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但是它們在言語表達上有著天壤之別,偏偏正是這種巨大的區(qū)別學生在預習時便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文言文對他們來說雖然以前在課后閱讀積累中見過,可并不要求學習理解,只是閱讀一下了解一下有文言文這么回事就行了,這次把文言文編入了主體課文要求理解學習,看著這些難以理解的說話書寫方式,學生犯了愁個個束手無策,怎么才能降低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感呢???我思考著對付這個攔路虎的方法。
    恰好在那天上語文早自習的時候解決了這一難題,也讓我體會到什么是教學相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隨時開動腦筋,體現(xiàn)教學的靈活實用性。在上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去背背課文,可是學生對于《浙江潮》這篇文言文只是簡單的讀了一下便不聞不問了,他們對《觀潮》還比較的感興趣,讀地津津有味,這時一個靈感從我腦子里一閃而過:何不先讓學生通過閱讀現(xiàn)代文《觀潮》了解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之后,再帶領著學生疏通文言文《浙江潮》的文句意思,最后再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在現(xiàn)代文《觀潮》的語段中找出與文言文《浙江潮》詞句相對應的句段。這樣不是降低學生學習古文的難度了嗎?這樣也有效的保護了學生學習課文中文言文的積極性。對!就這么做!
    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先學習現(xiàn)代文《觀潮》,概括課文的寫作順序,作者從聲、色、形等不同的角度和大潮到來之前、之時、之后等不同時間段描寫了江潮的壯觀雄奇。非常細致入微地把大潮展示在了學生面前,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真切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宏偉壯觀的氣勢。在此基礎上學生也了解了什么叫“天下奇觀”。在學習文言文《浙江潮》的時候,我先范讀課文因為學生初學文言文對停頓和語氣的正確把握有困難,不容易讀通順,接著我又帶領學生讀課文,讓他們感受讀文言文的韻味,后來我便讓學生沖《觀潮》中找出與《浙江潮》詞句相對應的句子,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除了楊誠齋說的那兩句詩之外,學生都找到了《觀潮》中與《浙江潮》詞句相對應的句子,最后,我便讓男女生對比朗讀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在一古一現(xiàn)地比較朗讀中,學生對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不講自通,同時對文言文用字措辭高度的概括性和簡潔精辟的特點有了深刻的體會,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現(xiàn)代文遣詞造句的細致入微、明白實用的特色。這也正是語文課標中,強調語文要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優(yōu)美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所倡導的。
    記得小時候我父親曾對我深有感觸地說:“做事情??!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問題的關鍵所在,不能干著急,越著急越不能解決問題,”我在心中深深地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我想在教學工作中也是這樣的遇到問題及時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想辦法解決,一定會讓自己的教學進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