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實用14篇)

字號:

    讀后感可以是文字的流淌,是對作品文字魅力的共鳴。那么如何通過讀后感來展示自己對書中人物和情節(jié)的理解和解讀?以下是一些文化名人對某本書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們的聲音和思考。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一
    首先感謝吳老師的推薦,讓我有幸讀到這本書,如獲至寶似的。
    今天終于讀完了這本書,感觸頗深。一次次驚嘆于作者細微的觀察能力和詞匯巧妙的運用能力,真是棒極了。
    我用了七天的時間來讀完它,也算是一口氣讀完吧,這確實是一本將激勵、感恩、愛完美結合的好書。愛與教育是分不開的,就像筍芽離不開陽光一般。
    開篇標題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溫總理的一席話震撼了我,激勵、引導并吸引著我繼續(xù)讀下去。
    本書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fā),細心觀察,以日記的形式將每天或幾天發(fā)生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包括描寫他的同學、老師、母親、父親及同學的母親、父親及一切與之有關的人與事,都描寫的細致入微,恰到好處。以愛為主線,貫穿其中,再加上每件事后都有母親與父親的指導建議,算的上是完美至極了。
    小主人公生活在被愛包圍的大家庭環(huán)境中,將虛榮、暴力、嘲諷等“排擠的”無處可逃,最終無法立足。細想,與書中的主人公相比,自己的.孩子同樣生活在愛的大家庭中,不缺老師之愛、同學之愛、父母之愛……,但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沒有做到書中主人公父母那樣的“愛”,此愛非彼愛,淳淳教導,終身不悔,善及周圍的一切。其實我們不是不想,而是懶于去說,做不到書中的“喋喋不休”和“苦口婆心”,做不到堅持,還總能找到借口來搪塞,有時想想還不如個孩子。他能堅持一直寫日記,感謝父母的同時,與他自己的堅持、努力是分不開的。感慨之余,慚愧油然而生。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二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期間流了不少的淚。我的心已經(jīng)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散發(fā)出的那種深厚情感力量。深深感染著我。
    愛是最為真誠的。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jīng)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奶奶患有老年癡呆癥。多年來一直是媽媽、爸爸照顧著。在他們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由我和老公來照顧。我大伯(奶奶的大兒子)一家只是象征性地偶爾來看看。有時我很生氣。叫爸爸跟大伯說說。讓他們也能照應著點。而媽媽說:算了。我們憑良心做事。再困難我們也不要去求別人。盡自己的責任就好!最終奶奶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爸爸媽媽把奶奶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費用全由自己承擔。鄰居們都很佩服我媽媽。說她善良、大度。換做別的人家。早就吵得不可開交了。而我媽媽還是那句話:我們憑良心做事。再困難我們也不要去求別人。盡自己的責任就好!
    也許在別人看來沒什么大不了。這也不是什么大愛。但是。我想說:愛需要堅持!愛在平時。愛在每天。愛是擔當。愛是責任。一路走來。媽媽用她的行動影響著我??吹竭@本書。說到愛。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媽媽的身影。她用自己詮釋了愛。
    這就是愛!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三
    我走進安利科的日子,如同與他一同共享著日子的一點一滴,目擊著安利科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日子、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fā)現(xiàn)愛中包含著對日子的尋求!
    跟著看書的頁數(shù)的一頁一頁深化,我因感動而流淚的次數(shù)不斷的在添加,我供認這是一本洗刷心靈的書本,招引我的,好像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么高,而是在普通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包含散發(fā)出的人道之愛便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巨大。
    小說記敘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閱歷、調查和感遭到的全部,其間交叉了他的爸爸媽媽、姐姐寫給他的話及教師給學生謄寫的每月故事,經(jīng)過他們來表揚愛的美德、和崇高的心靈,教導青少年愛祖國,愛公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作,孝敬爸爸媽媽,尊敬師長,團結和睦,互相協(xié)助,維護弱者,憐惜不幸的人。
    《愛的教育》中描寫了一群充溢活力,活躍要求進步,如陽光般絢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窮,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夸姣中的。他們從身世到性情都有懸殊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一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誠之情。這兒邊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教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力說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只使書中的人物遭到熏陶,相同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間所體現(xiàn)出的激烈的情感所震懾。而面臨咱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氣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假如咱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咱們周圍的全部,必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國際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協(xié)助我、我多夸姣呀!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夸姣的感觸帶給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四
    暑假中讀了媽媽給我買的《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觸很深,一本好書就猶如一位好老師,可以使我們懂得尊老愛幼的法則,可以讓我們學會文明禮節(jié),可以讓我們和同學友好相處。
    《愛的教育》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小學生安利柯與一些伙伴、一些老師、一些家人和祖國產(chǎn)生的愛的故事。小學生安利柯并用日記的形式,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使無數(shù)的孩子在這些故事的感染下健康成長。
    《愛的教育》里有許多感人的文章,比如:《為父著想》,許利亞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是安利柯的同班同學。許利亞家生活比較艱苦,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全靠許利亞的父親一人上班賺錢。父親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要在鐵路上工作,夜晚還要在家用正楷字抄名冊,500條才能賺3元錢。有一次許利亞看到了,就想了一個主意:我一定要幫父親。于是他趁父親睡了的時候,偷偷起床幫父親抄名冊,一直抄到深夜3點才遲遲入睡。第二天父親起來數(shù)名冊的時候,看到昨夜抄的名冊有多了許多,可高興了!但他卻不知道是誰幫他抄的。許利亞也沒有告訴父親。許利亞白天上課,晚上幫父親抄名冊,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1個月。最后還是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但父親并沒有責罵他,而是流下了幸福的眼淚……《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醫(yī)院的天使》、《病中的老師》和《遇險的'船》都是感人的文章。
    在眾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屬每月故事中的《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了。它的主要內容是:一位母親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到一個富有人家里去幫工。這家主人對她很好,工資也很高,可是,她雖然緩解了家里困苦的處境,但還是無法減輕家人對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兒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尋母之途。在經(jīng)過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這個小兒子終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親??伤哪赣H為了多拿報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說一聲,直到暈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伴在這位母親的身邊,直到這位母親的小兒子來到這里。當這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后,十分激動,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生存的動力。
    在這篇文章中既有孩子對母親的愛,又有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因為母親而敢于漂洋過海,母親因為孩子而有了生存的動力??梢?,愛是多么偉大的力量啊!愛,可以讓一顆失望的心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愛,可以讓一條垂危的生命重新?lián)碛猩娴膭恿Γ粣?,可以讓每一個人的心靈得到凈化;愛,可以讓饑寒交迫的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愛的教育》使我們明白愛其實很簡單,愛是付出、愛是欣賞。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里健康成長。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五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第一章,開學的第一天。讀后,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那一天我們學校門口也是擠滿了人,送孩子的家長,把貼著分班表的黑板,擠的是水泄不通,要和原來二年級的老師分開了,我也很難過,但是我見到我的新老師——田老師,她見到我們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我一下子就喜歡她了。我想,我比小作者安利柯幸運多了,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災難。
    今天我讀了小作者寫的《災難》,這一篇主要寫了三年級小學生羅伯蒂見義勇為,救了一個一年級小學生,而自己受傷的事,看后我覺得羅伯蒂真是一個勇敢的好孩子,同時我也為他的傷勢感到擔憂,祝好人一生平安。
    卡拉布里亞的孩子。
    《卡拉布里亞的孩子》,這一章主要寫的是,安利柯班里新轉來一個從卡拉布里亞市來的意大利男孩,在老師的教導下,同學們像親兄弟一樣歡迎他,看后我想,如果我們班來了新同學,我也會像兄弟姐妹一樣歡迎他,因為我們也一樣生長在鮮艷的紅旗下。
    我的同窗好友。
    這一章主要寫了,安利柯結交了很多新朋友,有大腦袋,寬肩膀,臉上總是笑瞇瞇的,討人喜歡的卡羅納;有活潑開朗的柯萊蒂;有面容憔悴,弱不經(jīng)風的納利;有小泥瓦匠沃蒂尼;有經(jīng)常把課本上的內容寫在指甲上,以便偷看的卡羅非;還有一個叫卡爾羅·諾比斯,是一個十足的小紳士;最聰明學習最好的是德羅西,他回答問題總是對答如流······安利柯結交的朋友可真多。我自從上了三年級以后,我也交了許多好朋友,我會和他們好好相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寬宏大量的品德。
    這一章主要寫了安利柯班中的殘疾女孩科羅西,被幾個男生欺負的事,我看后心中感到很生氣,科羅西已經(jīng)夠可憐了,他胳膊有傷殘,母親又生了病,父親又不在家,他太不幸了,我們應該同情他,而不是嘲笑他,老師說的太對了,你們欺負了無辜的孩子,欺負了不幸的孩子,你們欺負了弱者,你們的行為是可恥的,卑怯的膽小鬼,看后我感到很高興,可是為什么老師有原諒了他們。
    我的二年級女老師。
    這一章主要寫了安利柯的二年級的女教師家訪的事,這個老師很守信用,她那認真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和關心同學成長的精神是小作者感動極了??春笪乙蚕氲轿业睦蠋?,田老師,他每天給我們上課,批改作業(yè),對我們總是循循善誘,盡管勞累不堪,對我們總是關懷備至,以后我會用自己的優(yōu)異成績來報答老師。
    在閣樓上。
    這一章主要講了,安利柯和媽媽一起去捐助一個窮苦的女人,卻發(fā)現(xiàn)是自己同學科羅西的媽媽,而科羅西雖然過得很貧苦,但是卻很用功的學習。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我自己,雖然自己過的是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但是學習卻不用功,還經(jīng)常給爸爸媽媽耍小脾氣,真慚愧。
    帕多瓦的愛國少年。
    這一章主要寫了安利柯的老師給他們講的一個關于孩子的故事,一個被父母賣掉的少年,在回國的輪船上遇到幾個施舍給他錢的外國旅客,但是少年卻聽到他們在辱罵自己的國家,于是憤怒的把錢砸在他們的頭上,說“;誰辱罵我的國家,我就不接受誰的施舍?!?BR>    說得太好了,我們都應該愛自己的國家,保護自己的國家。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六
    人,總是會被人間的親情而感動,被小事而震撼。而我讀的.這部《愛的教育》飽含真實的愛和熱切的情感,使人流下滾燙的熱淚。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護;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的關愛;朋友與朋友互相安慰的友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細細體會,你就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七
    剛聽到要看《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我就覺得很反感,老師怎么老是推薦一些我們不愛看的書呢。不用說,這又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講述大道理的書。當媽媽把這本書放在我的床頭,我在一次無聊中翻開它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進去了。
    《愛的教育》是由很多個發(fā)生在學校和生活中感人的小故事組成,它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日記體的兒童小說,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都值得我反思。
    最讓我震撼的是“馬爾科萬里尋母記”,主要講了:為了擺脫貧困,馬爾科的母親兩年前遠到阿根廷當傭人。因為音信全無,少年馬爾科便堅持獨自到美洲去找母親。經(jīng)二十七天艱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滿以為可以很快見到母親,卻被告知堂伯死了,無法知道母親的住址。幾經(jīng)周折得知母親隨主人搬到科爾多瓦,當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車到科爾多瓦時,又被告知母親在圖庫曼,歷盡千辛萬苦到圖庫曼并找到母親時,母親因為思念親人而不肯動手術已經(jīng)奄奄一息,馬爾科的到來給了母親精神支持,最終救活了母親。
    我被馬爾科千里尋母的精神震撼了,我被他的孝心感動了。和我相仿的年紀,卻那么勇敢、那么堅強、那么獨立!當他旅途艱辛時,是什么支撐著他?當他滿心失望時,又是什么支撐著他不放棄?是對母親的思念,是對母親的牽腸掛肚,是對母親的愛與孝!
    與他相比,我簡直不是一個好兒子。我總是跟媽媽頂嘴,媽媽說一句,我要頂上三、四句,與她進行詭辯;我總是故意裝作聽不到媽媽對我說的話,非要媽媽喊三、四遍才搭理;我總是不認真做作業(yè)惹媽媽生氣;我曾經(jīng)還因為不誠實傷透了媽媽的心。那天,我沒經(jīng)過媽媽的同意,往她的皮夾子里拿了錢,媽媽知道后,一邊打我,一邊哭。媽媽用手打在我身上,我不感覺疼了,但媽媽的眼淚滴在我的手背上,我感到深深地刺痛。有時候,媽媽會摟著對我說:“兒子,你會孝順媽媽嗎?”我說:“當然。我長大了會給你買好吃的,好穿的,會給你們住大房子!”讀了《愛的教育》后,我才發(fā)覺自己錯了,為什么要長大了才去孝順呢?從小就應該愛自己的父母,不惹事,懂事、聽話,那樣,父母才會開心呀。
    有愛,就有方向!感謝《愛的教育》,他讓我心中有愛,教育我怎樣去愛!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八
    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頭,讓我連邁出家門的勇氣也消失殆盡了,無意中發(fā)現(xiàn)被我丟在一旁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就不經(jīng)心地翻看起來,可沒想到開篇就給了我很大震撼。事情是這樣的,“我”班上有三四個調皮鬼戲弄身有殘疾的同學克洛西。克洛西實在忍不住了,就憤怒地將墨水扔了出去,卻扔到了老師身上,老師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嚴厲地問同學這是誰干的,當克洛西要站起來時,一個不相干的同學卡隆卻提前一步站了起來,想為克洛西承擔責罰。老師知道實情后,表揚了卡隆。但令我吃驚的事老師沒有按常理出牌,他沒有責罰那幾個調皮鬼,而是告訴調皮鬼自己相信他們能改好。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我想這是同學之間的友愛;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不是一味的責罰,而是給予學生鼓勵、信任,我想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愛。
    接著,在每月一話中,老師講了一個故事給同學聽。1895年,法意兩國為了奪回被奧地利占領的土地,聯(lián)軍向奧地利宣戰(zhàn)。一天,意國的騎兵到了一家農(nóng)舍門口,便詢問一個少年是否看見過奧軍,少年如實說奧軍在三天前就走了。為了避免敵人埋伏,士官打算爬上樹觀察地形,可他不會爬樹,就請求少年的幫助。少年二話不說就爬上了樹,可沒想到他一上樹就被敵人發(fā)現(xiàn),敵人惡狠狠地朝他開槍,士官急忙叫他下來,可他為了全方位地觀察,并沒有立刻下樹??蛇@回一枚子彈向他急速飛來,并擊中了他,一位少年英雄就這樣走了。
    面對敵人臨危不懼,英勇地奉獻自己,我想這就是愛國。老師又講了敘利亞的故事。敘利亞一家生活貧苦,父親接了別人家的書信來抄寫用以補貼家用,每夜執(zhí)筆伏案到很晚了才睡,敘利亞很懂事,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就半夜偷偷從床上爬起來幫父親寫。就這樣過了好多天,因為晚睡他復習功課時常打瞌睡,惹得父親對他嚴厲地責罵。后來有一天,父親半夜起來,發(fā)現(xiàn)了敘利亞在幫他謄寫,知道了他打瞌睡的原因,抱著孩子的頭大哭,對自己不明就里的責罵感到后悔。
    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我想這就是感恩。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父母的愛......每種愛都是發(fā)自肺腑,都是那么純真。同時我也明白了我們身邊存在著不同的愛,我們其實是被愛包圍著的!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懷著一顆愛人之心,我們的世界也會成為愛的世界!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九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叫《愛的教育》。里面有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少年鼓手》,講了柯斯脫寨戰(zhàn)爭的第一天,意軍一支約六十人的步兵聯(lián)軍被派到一個高地去占領一間空房子。意軍剛到那里,就遭到了奧軍的瘋狂襲擊。子彈像雨點一樣朝意軍打去,意軍不得不丟下傷亡的戰(zhàn)士回到空屋。后來意軍的首領怕抵不住奧軍的攻擊,就派一個十四歲的鼓手給意軍的駐地帶信請求援助。這個少年在經(jīng)過奧軍的層層包圍的時候,他的左腿被打中了,但是他沒有放棄,強忍著疼痛走到了意軍的駐地,把援軍帶到了這里,意軍大獲全勝。
    讀著這個故事,我深深感受到做什么事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次的科學小實驗——用筷子把裝滿米的紙杯提起來。一開始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也提不起來,但是我沒有放棄,一次次對照要求重新做實驗,一次次嘗試,最后我終于把杯子提了起來。
    還有我剛學跳大繩的時候,總是跳不好,我都快要放棄了,媽媽鼓勵我說:“兒子,你一定能行,你是最棒的。”就這樣在媽媽的鼓勵和陪伴下,我又反復練習,終于學會了跳大繩,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只要堅持,就能成功。我堅持,我成功,我快樂!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十
    愛是什么?在這個紛紜的世界,愛究竟是什么?《愛的教育》給了我們答案。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見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
    愛是這本書的主旨,愛如空氣,將我們包圍,正因為它無影無形而總被我們忽略。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書中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無私偉大的教誨,生病時,同學們的關心陪伴……讓我們感動不已。
    書中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不僅使書中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外國讀者被其中所體現(xiàn)的強烈感情而震撼。
    在現(xiàn)代教育中,就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愛的教育”都應該是其核心。是其基礎。有了“愛的教育”,我們才會用一種純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社會,才會以感恩的心態(tài)面對這個復雜社會中的一切。受過“”愛的教育”的人,才是健康的,完整的,合格的人。由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
    相信讀過《愛的教育》的人都會被書中所描繪的社會所吸引,我想,這應該是“”愛的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十一
    愛,一個熟悉的字眼,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才領會到了愛的境界。
    意大利的一個小孩11個月的日記里,包含了師生的愛,朋友的愛,親自的愛,還有故事里對國家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不過時的書。
    在這里的人品的都是高尚的,處處為別人著想,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個小孩在扔雪球時不小心砸著了一個老人的眼睛,我想這個老人一定會像中國一樣讓人賠錢,可出乎意料的是道個歉就行了!
    我常常感感嘆外國人人人之間有多么慷慨,他們多么無私??!而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是尊老愛幼的,為什么現(xiàn)在一些芝麻大小的事都要賠償,在外國一句道歉就行了,我覺得人人都應該無私,展開大愛的胸膛!
    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的一些中國的想法被洗去了,人人只要都奉獻出一點愛,那么我們的祖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十二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為成為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著去看,而是將它擱置在一邊任其生灰生塵。直到有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jīng)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它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這本書,我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動我的并不是其極高的文學價值,而是其無處不在的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在這些近乎完美的愛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親子之愛,尤其是媽媽的愛。
    記得有一天,媽媽和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為我準備好了熱乎乎的早餐。我以為又是我最愛吃的三鮮粉,興沖沖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愛吃的雞蛋煮面條??吹接憛挼碾u蛋煮面條,我很是不滿,大聲嚷嚷起來:“怎么又是這些難吃的東西?”可媽媽卻心平氣和地說:“你現(xiàn)在長身體,只有攝入了足夠的營養(yǎng),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認真聽講……”媽媽正在發(fā)表長篇大論,我卻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不吃,不吃!雞蛋煮面條再有營養(yǎng)再好我也不吃!”說完,我嘟著嘴,背起書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媽媽的愛,雖然沒有《愛的教育》那本書上的愛那樣有名,但它一樣感人至深,一樣完美無暇。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十三
    那里,有高尚的卡隆、刻苦的潑來可西、虛榮的華悌尼……
    “愛”這個字,每一個人都會說。每一天,我們感受著不一樣的愛:有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教師對我們恨鐵不成鋼的愛、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可是,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甚至我們會忽略這些愛,把父母的愛當作嘮叨和反感。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必須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忙我,我很期望我在享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我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忙的人,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第十三章讀后感篇十四
    泰戈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無不為動,愛就是充實的生命,正如灌滿了酒的酒杯”
    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題記。
    夏丐尊先生曾說過:“我在四年前時的次數(shù)的中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濕潤。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zhí)鞭十余載的教師,平時為人父為人師的態(tài)度,讀了這本書,好像丑女見到了美女,自己難堪起來。”
    《愛的教育》的文采不是十分的華麗,語言也不是十分的優(yōu)美,故事情節(jié)也不是十分的生動曲奇,初讀起來有些乏味,但仔細琢磨,它堪比任何一部《教育學》或《教育概論》。雖然沒有任何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說教,卻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從而體現(xiàn)出最根本的東西——愛。
    對同學之愛。奈力是個既瘦小又駝背的男孩,在學校經(jīng)常收到一些人的取笑,卡羅內毅然挺身,出手相助。奈力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時,是對他保護自己兒子的發(fā)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對弱者之愛。當安利柯與媽媽出現(xiàn)在幼兒園時,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漬,頭發(fā)凌亂??”,小孩子像小鳥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孩子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的喜愛是發(fā)自內心的!
    對不幸者之愛。潑來可西是鐵匠的兒子,身體瘦弱,眼光悲哀而溫順,十分膽小,但十分用工。他的父親總是無緣無故的虐待他,但他從來不承認是父親打的他。同學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后來在一次比賽中,潑來可西得了第一名,父親知道自己錯啦,失聲痛哭,從此父子和好!
    對軍隊之愛。在打仗時,一個少年為了幫助指揮官傳送紙條給遠方陣地的士。
    官,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而勇敢直前。雖然腳被搶射中,但還忍痛咬牙繼續(xù)前進,因想著如果放棄的話,戰(zhàn)死的人會更多,少年秉持著意志力,總算完成使命。指揮官脫下帽子向他行禮時,少年驚叫:“不要這樣?!倍笓]官說道:“我不過是小小的指揮官,但你卻是英雄??!”
    對祖國之愛。有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被賣給戲班,受盡虐待。戲班到西班牙后,他趁機逃了。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回國的船只,與各國達官貴人同坐二等艙。乘客了解他的遭遇后,紛紛給他些零錢,正當他慶幸有錢填飽肚子時,他聽到給錢的人在侮辱他的祖國。于是,少年憤怒地扔回錢,大聲喊道:“我不要說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
    “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小到同學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血液,骨髓,幫助希望工程??讀《愛的教育》,我走進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的學習,怎樣的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xiàn)愛中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