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一
1、《寒食上?!?BR>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觯?BR>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2、《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3、《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4、《清江引·春思》
(元)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后。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5、《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6、《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7、《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8、《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9、《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10、《青門引·春思》
(宋)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二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全國性的祭祖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掃墓祭祖,以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清明節(jié)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節(jié)日,與詩詞創(chuàng)作息息相關。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些我對清明詩詞的心得體會。
首先,清明詩詞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感慨之情。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詩詞的形式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和情感。清明節(jié)是一個寄托思念之情的日子,因此,清明詩詞中常常透露出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例如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雨紛紛映襯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肅殺之感,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更是貫穿在整首詩的每個字里。
其次,清明詩詞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感悟。清明節(jié)是春季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自然界萬物都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清明詩詞中常??梢钥吹皆娙藢ψ匀痪吧募毮伱枥L。例如王安石的《登快閣》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痹娭械摹按猴L送暖”將清明時節(jié)的氣息娓娓道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清明詩詞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清明作為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人們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思考和反思的時刻。因此,清明詩詞中常??梢月牭皆娙藢ι鐣F(xiàn)象的呼聲。例如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中寫道:“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詩中的“滿城春色”凸顯出了豐收的景象,但是詩人對東風帶來的災害和社會歡情的薄弱之處抱有擔憂。
最后,清明詩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藝術追求。清明節(jié)是一個寄托思念之情的節(jié)日,因此不乏以清明為主題的詩詞創(chuàng)作。文人們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之余,也在追求藝術上的完美。清明詩詞中的詞藻華麗,修辭巧妙,充分展示了文人們高超的藝術造詣。例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寫道:“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天欲雪,雪欲霧,北風卷地白草折?!痹娭械男蹨喼畾猓~句的精準運用都體現(xiàn)了文人對藝術追求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清明詩詞是中國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詩詞以其深情的思考,細膩的描繪,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懷和藝術追求,在多個方面展現(xiàn)了古代文人的智慧與情感。通過閱讀和欣賞清明詩詞,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和詩詞藝術,感受那些歷經(jīng)時光洗禮的情感和思想的火焰。而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也可以借鑒古人的思考和感悟,以更加珍惜身邊人和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這就是我對于清明詩詞的心得和體會。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三
采桑子清明
【中華新韻】
春歸春去春不盡,歲歲清明。
今又清明,吹徹寒簫誰個聽。
嬌花弱柳霖鈴雨,似是無情。
恰是多情,瀝瀝淅淅作和聲。
拜星月慢塞北之春
題記:塞北春寒,紅稀綠少,更狂風長伴。
踏青游春似是無緣。昨日,又風卷沙塵,遮天蔽日。故留詞一闕。
老柳初芽,塵沙翻卷,不見桃妍杏怒。
與影相依,共軒窗長佇。
想南國,早已嫣紅姹紫開遍,翠籠閑庭芳路。
塞北風狂,總春時相顧。
夢酣中、似有花千樹。
如何奈、未及移輕步,便覺散盡朦朧,苦簾飛枝舞。
待風平、滿目纖纖絮。
春殘也、欲剪無尋處。
怎忍說,歲歲年年,竟春光盡負。
五律聊記二十七日夜雨
獨坐高樓上,春來覺未知。
輕衫箱底臥,好韻指尖衰。
簾外驚雷響,窗前瞠目窺。
霎時飛驟雨,萬物共甘滋。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四
清明,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日。自古以來,清明節(jié)就有人們祭掃墓地,悼念逝去親人的傳統(tǒng)習俗。古人往往通過詩詞來表達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通過閱讀和寫作詩詞,深刻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感人之處。
作為中國文化中的珍品,古代詩詞歷來被人們視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清明節(jié)作為傳統(tǒng)的祭祀日,古人們常以詩詞來抒發(fā)對故人的思念與哀思。在古代文人墓地附近,往往可以看到許多刻有詩詞的碑石。這些詩詞選自棄兒子衣、司馬文子柳等大家的作品,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通過閱讀這些詩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清明節(jié)的獨特情感表達方式。
清明節(ji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詞莫過于唐代文學家杜牧的《清明》。這首詩以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和凄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句,直抒胸懷之感,令人心生凄涼之感。詩詞通過抒發(fā)個人情感,將個人與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展示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無盡思念之情。
此外,在閱讀清明詩詞的過程中,我注意到許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在悲哀之外增添了一抹寧靜祥和之感。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曾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里的杏花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詩人暗示著鄉(xiāng)村的寧靜和草木的繁茂。當然,清明詩詞不僅有鄉(xiāng)村山水,還有城市街巷,如唐代詩人賈島的《清明日公園行》中“城巷多梨花,人舞御櫻花”的描寫,既展現(xiàn)了城市景色的美麗,又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通過閱讀和寫作清明詩詞,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感人之處。清明節(jié)作為祭祀日,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的表達,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詩詞作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能夠?qū)€人的情感與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通過文字和意境讓人們感受到清明節(jié)的深刻內(nèi)涵。
清明節(jié)除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增添了一抹寧靜和祥和之感,使節(jié)日更加豐富多彩。清明詩詞不僅是對親人的紀念,也是對社會和文化的反思。它們蘊含了人們對于現(xiàn)實和理想的思考,將人情世故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清明節(jié)的獨特魅力。
總的來說,清明詩詞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祭祀的重要方式,通過文字和意境將個人情感與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讓人們感受到深刻的內(nèi)涵。在閱讀和寫作清明詩詞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了古代文人的深情與才華,體悟到了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意義和文化價值。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將繼續(xù)學習和傳承清明詩詞,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清明詩詞傳承下去。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五
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僅是一首傳誦十分廣泛的詩,而且也是被后人改為其他文體形式最多的詩。
舊時有人為了給孩子啟蒙,將其改為三言詩:“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BR>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將其壓縮成五絕:“時節(jié)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后有人巧妙斷句將其改為一首絕妙的好詞:“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BR> 還有人另作斷句,便改成了一篇優(yōu)美、雋永的散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BR> 有一劇作者曾略添數(shù)字,并變換一下形式,將《清明》詩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戲曲小品:
時間:清明時節(jié)
布景:雨紛紛
地點:路上
(幕啟)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外,昔日民間酒店曾有人仿照《清明》一詩,擬出如下一副對聯(lián),非常有趣:“此即牧童遙指處,何須再問杏花村?!?BR> 以上這些改動,形式各異,且獨具匠心,讀后回味無窮。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六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fā)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七
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日。在這個日子里,人們會慎重地祭掃祖先墓地,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敬意。同時,清明節(jié)也是一個詩詞盛會。許多文人墨客會借此機會以詩詞表達他們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通過欣賞和吟誦這些經(jīng)典的清明詩詞,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智慧和對生命的熱愛,也加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首先,清明節(jié)的詩詞中常常出現(xiàn)的主題是對逝者的思念和懷念。例如岑參的《白日依山盡》一詩中寫道:“情知二十載,天地交春暉?!边@首詩通過山水交融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已逝親人始終不渝的思念之情。而歐陽修的《七步詩》則以短短的七步為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對逝去的友人的深深思念?!爸蠖谷级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讓人心生感慨,感受到了對友情和人生短暫性的思考。
其次,清明節(jié)的詩詞中還常常體現(xiàn)出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感慨。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中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首詩以華麗的辭藻和壯麗的景象描繪了生命的短暫和世事的變幻。讀者不禁產(chǎn)生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人生如詩,短暫而美麗,我們應當珍惜并充實每一天。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也有類似的表達:“少年易遺老易舍,一日不見已三秋?!边@樣的詩句飽含著對光陰流轉(zhuǎn)的感嘆,同樣喚起起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此外,清明節(jié)的詩詞還常常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融入自然的思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萬象更新歸納成春”,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微霜凄凄簇地白?!倍急憩F(xiàn)了對自然景致的饒有情調(diào)的描繪和對自然和諧的謳歌。在忙碌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忽略了與自然的親近,通過閱讀這些詩詞,我感到了與自然的共鳴,也更加珍視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
最后,清明節(jié)的詩詞還常常表達了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柳永的《雨霖鈴》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边@首詩以雨聲作為背景,通過描寫雨聲悲涼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自身遭遇的懷疑和悲傷。這樣的詩詞使人不禁反思社會的問題,并進而思考自身的位置和責任。
通過閱讀和欣賞這些清明節(jié)的詩詞,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死的思考。這些詩詞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也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讓我明白,即使生命再短暫,我們也應當充實和珍惜它。同時,清明詩詞中對自然的描繪和贊美,讓我深感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通過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應當對社會負有一定的責任,并努力去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通過這一過程,我對清明節(jié)的詩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這些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從古人智慧中汲取力量和靈感的重要渠道。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八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清明時節(jié)本該與親友結(jié)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凄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后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2|第二就是記述寒食節(jié)的由來的詩,關于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睆倪@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墨客,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3|白居易還有一首《清明夜》: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點評】《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習俗。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jié)也是人們春游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這是清明節(jié)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jié)俗是繼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jié)傳統(tǒng)。上巳節(ji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4|唐代詩人張繼的《閭門即事》: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處處有新煙”,現(xiàn)在卻因戰(zhàn)亂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5|《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點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xiāng)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shù)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
6|唐代詩人韋莊,《長安清明》: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點評】忽然之間,已經(jīng)是細雨飄飛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宮中把新火賜給大臣。大臣們無事,以蹴鞠為戲。路上駿馬亂叫。綠楊叢里,秋千上下飛舞。游人還記得以前太平時候的盛事。這和昔年相似的風光,引起心頭的隱隱快樂。這首詩寫得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lián)卻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7|宋代程顥,《郊行即事》: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點評】古人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jié)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里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里獨有的現(xiàn)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里最先出現(xiàn)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游戲也寫進了詩里,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里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于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8|《途中寒食》,來自唐代宋之問: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點評】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后,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后兩句直接抒情,抒發(fā)失去家園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jié),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fā)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9|唐代韓翃,《寒食》: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jié)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quán)。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減于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quán)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jù)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為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并批道“與此韓?”,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10|明代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點評】自古清明是親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節(jié)已至,看著窗外的春色滿園,不禁頓生感慨。然而憑欄而望卻不知哪處風景最佳。有朋友告訴我晴空萬里下碧綠的原野盡頭,便是一處絕妙的游玩勝地。穿過蓊蓊郁郁的楊柳叢,緊收馬韁,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連帶啼叫的黃鶯、漂亮的花朵,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清明節(jié)來了,不要忘了去祭奠一下逝去的親人。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幾位好友外出踏青,效仿古人喝上兩杯薄酒,寫生畫畫或吟幾首詩,都不失為一種專屬于中國人的特別體驗。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九
清明時節(jié),萬物始新,古人早已將這個節(jié)氣與詩詞緊密相連。他們以詩詞表達內(nèi)心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從這些詩詞中,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獨特理解和對清明節(jié)的深切情感。在閱讀了一些清明節(jié)相關的詩詞后,我不僅更加了解了清明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也對詩詞的美麗與深意有了更深的體會。
首先,清明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承載著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哀悼。在古代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感慨的表達。例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以清明節(ji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雨中行人的寂寞與迷茫。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對逝者的思念之情。這些詩詞讓我明白了清明節(jié)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悼念與追思的時刻。
其次,清明節(jié)也是人們賞花踏青的好時機。古人對春天的熱愛與贊美在他們的詩詞中得以體現(xiàn)。他們用詩筆寫下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美麗場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春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花隨流水逐楊柳,天畔人家一雁橫。飛閣流丹染成綺,砌井弄珠拂玉堂?!边@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早晨,流水、楊柳、雁群、花朵都是詩中美麗的景象。這些詩詞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與多彩世界,讓人心曠神怡。
除此之外,清明節(jié)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對生命的思考與反思。古人往往通過對“生命”的思考來反省自己的人生。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道出了人們對未來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探索。古人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通過觀察大自然的現(xiàn)象來思索自己的人生,這種反思帶給我很多啟發(fā)。
在閱讀這些清明節(jié)詩詞后,我對古人的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們通過簡練而精準的語言,把他們的感悟與思考表達出來。古人的詩詞中充滿了哲理和境界,讓人回味無窮。他們的詩詞啟發(fā)了我對生命的思考,也讓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寶貴與脆弱。
總的來說,清明節(jié)詩詞讓我對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幫助我觸摸到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用簡單而精湛的詩詞表達了他們對清明節(jié)的情感與思考,讓我也深受啟發(fā)。我希望在今后的清明節(jié)中,我能夠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感悟生命的美好與短暫。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十
清明時令雨連綿,游子客鄉(xiāng)憶祖先。
望斷長空南去雁,纏綿思緒透心寒。
一生奮斗誰無過,蓋世功德記神壇。
立志承前來繼后,興家立業(yè)普新篇。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jié)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清明祭祖雨綿綿,爆竹聲聲喚祖先;
供品一盤飄霧氣,清香三柱起云煙。
青山毓秀松柏翠,瑞墓鐘靈后裔賢;
跪拜墳前行祭禮,祈求福祿降人間。
又是人間四月天,陰曹路上是何年?
碑前片片飛花亂,眼底絲絲淚血煎。
隱約呼兒聲在耳,依稀鯉對夢如煙。
悲情似水歸何處,歲歲春風泣杜鵑。
姜水烈山鐘秀靈,神農(nóng)一氏顯其形。
發(fā)明耒耜耘耕術,教得生民稼穡經(jīng)。
踏遍群山嘗百草,尋來良藥旺人丁。
中華民族樹初盛,冠大根深葉永青。
土黃幡白隔陰陽,曠野晴青連大荒。
祖墓碑前躬一拜,杜鵑聲里淚雙行。
綿綿血脈濃于水,片片墳苔淡似霜。
寥落清明惆悵處,梨花與我兩愁腸。
律轉(zhuǎn)清明細雨連,桃休李默柳如煙。
有情草葉垂清淚,無力鵑聲泣野阡。
半畝荒山埋世愛,一丘凈土斷塵緣。
墳前敬上三杯酒,萬語千言付紙錢。
絲絲細雨又清明,曠野荒坡草未青。
灰燼鮮花墳冢下,燭香濁酒柳風中。
遙思慈母春高遠,凝視碑文淚縱橫。
孤寂愁心誰與訴?卻觀紙鷂舞長空。
昨夜陰云遮碧空,絲絲細雨又清明。
碑前隊隊人宣誓,園內(nèi)行行柏泛青。
血染旗紅留信仰,風拂花艷祭英雄。
硝煙遠去天如洗,大業(yè)復興追日行。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十一
清明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重要時刻。清明節(jié)的到來,讓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留下的許多優(yōu)美的清明詩詞。這些詩詞以其深刻的哲理和詩意的表達方式,讓我心生感悟。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欣賞這些清明詩詞時的心得體會。
首先,清明節(jié)所表達的主題是緬懷先人、思念逝者。古人用詩詞來表達他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讓人備感溫暖。比如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描述路途中行人的情景,勾勒出了清明節(jié)尋找故鄉(xiāng)的宛若斷魂的思念之情。古人通過這種抒發(fā)情感的方式,使得這些詩詞能夠真實地觸動每個人的心靈。
其次,清明詩詞的寄托之情是多樣的。有的作品表達了對逝者的思念之情,有的作品則表達了對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的贊美之情。這些多樣的情感表達豐富了清明詩詞的內(nèi)涵,也給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比如杜甫的《春望》一詩,他在描述春天的美景時,又不禁聯(lián)想起往日的雄偉氣象:“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边@種將雄偉的歷史背景與美麗的自然景色相結(jié)合的手法,讓讀者在贊美春天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思考歷史的渺小和變遷。
另外,清明詩詞中蘊含著獨特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古人在表達自己對逝者的哀思時,往往能夠深刻地反思人生和世界的本質(zhì)。比如辛棄疾的《青玉案·送伯大尹》中寫道:“兩意和云山,中情散玉殿,誰乃朝元后?!痹娭斜磉_了對逝者的思念之情,又通過“兩意和云山”和“中情散玉殿”的比喻,讓人思考生命的無常和世間的虛幻。這種巧妙地將抒發(fā)情感與思考人生的方式,讓清明詩詞猶如一面鏡子,讓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和追求。
再者,清明詩詞也展現(xiàn)了古人對大自然的敏感和贊美之情。在古人的筆下,清明節(jié)的景色常常是鮮花爛漫、綠樹婆娑的。比如蘇軾的《行香子·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一詩,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的雨水和春景,讓人仿佛置身其中:“獨自占靈峰,身世自怡然。柴門臥復起,孤雁影參然?!边@樣的描寫讓人品味春天帶給人們的美好和喜悅,也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意境。
最后,清明詩詞中的感悟經(jīng)久不衰。雖然這些詩詞已經(jīng)有千余年的歷史,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情感和思考依然能夠觸動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詩詞的感悟是普遍的、共通的,它們揭示了人類在面對死亡、思考生命意義時的共同心理和共通法則。因此,即使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同樣可以從這些古人的詩詞中獲取共鳴和力量。
總之,清明詩詞以其深刻的哲理、多樣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人生智慧,在喚起人們對逝者的思念和對世界的思考。它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讀完這些詩詞,我對清明節(jié)的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更加懂得了如何懷念逝者、關心生者。清明詩詞的美麗與智慧將會繼續(xù)激勵和引導著我們,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一
1、《寒食上?!?BR>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觯?BR>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2、《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3、《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4、《清江引·春思》
(元)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后。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5、《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6、《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7、《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8、《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9、《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10、《青門引·春思》
(宋)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二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全國性的祭祖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掃墓祭祖,以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清明節(jié)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節(jié)日,與詩詞創(chuàng)作息息相關。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些我對清明詩詞的心得體會。
首先,清明詩詞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感慨之情。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詩詞的形式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和情感。清明節(jié)是一個寄托思念之情的日子,因此,清明詩詞中常常透露出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例如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的雨紛紛映襯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肅殺之感,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更是貫穿在整首詩的每個字里。
其次,清明詩詞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感悟。清明節(jié)是春季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自然界萬物都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清明詩詞中常??梢钥吹皆娙藢ψ匀痪吧募毮伱枥L。例如王安石的《登快閣》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痹娭械摹按猴L送暖”將清明時節(jié)的氣息娓娓道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清明詩詞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清明作為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人們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思考和反思的時刻。因此,清明詩詞中常??梢月牭皆娙藢ι鐣F(xiàn)象的呼聲。例如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中寫道:“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詩中的“滿城春色”凸顯出了豐收的景象,但是詩人對東風帶來的災害和社會歡情的薄弱之處抱有擔憂。
最后,清明詩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藝術追求。清明節(jié)是一個寄托思念之情的節(jié)日,因此不乏以清明為主題的詩詞創(chuàng)作。文人們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之余,也在追求藝術上的完美。清明詩詞中的詞藻華麗,修辭巧妙,充分展示了文人們高超的藝術造詣。例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寫道:“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天欲雪,雪欲霧,北風卷地白草折?!痹娭械男蹨喼畾猓~句的精準運用都體現(xiàn)了文人對藝術追求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清明詩詞是中國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詩詞以其深情的思考,細膩的描繪,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懷和藝術追求,在多個方面展現(xiàn)了古代文人的智慧與情感。通過閱讀和欣賞清明詩詞,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和詩詞藝術,感受那些歷經(jīng)時光洗禮的情感和思想的火焰。而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也可以借鑒古人的思考和感悟,以更加珍惜身邊人和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這就是我對于清明詩詞的心得和體會。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三
采桑子清明
【中華新韻】
春歸春去春不盡,歲歲清明。
今又清明,吹徹寒簫誰個聽。
嬌花弱柳霖鈴雨,似是無情。
恰是多情,瀝瀝淅淅作和聲。
拜星月慢塞北之春
題記:塞北春寒,紅稀綠少,更狂風長伴。
踏青游春似是無緣。昨日,又風卷沙塵,遮天蔽日。故留詞一闕。
老柳初芽,塵沙翻卷,不見桃妍杏怒。
與影相依,共軒窗長佇。
想南國,早已嫣紅姹紫開遍,翠籠閑庭芳路。
塞北風狂,總春時相顧。
夢酣中、似有花千樹。
如何奈、未及移輕步,便覺散盡朦朧,苦簾飛枝舞。
待風平、滿目纖纖絮。
春殘也、欲剪無尋處。
怎忍說,歲歲年年,竟春光盡負。
五律聊記二十七日夜雨
獨坐高樓上,春來覺未知。
輕衫箱底臥,好韻指尖衰。
簾外驚雷響,窗前瞠目窺。
霎時飛驟雨,萬物共甘滋。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四
清明,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日。自古以來,清明節(jié)就有人們祭掃墓地,悼念逝去親人的傳統(tǒng)習俗。古人往往通過詩詞來表達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通過閱讀和寫作詩詞,深刻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感人之處。
作為中國文化中的珍品,古代詩詞歷來被人們視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清明節(jié)作為傳統(tǒng)的祭祀日,古人們常以詩詞來抒發(fā)對故人的思念與哀思。在古代文人墓地附近,往往可以看到許多刻有詩詞的碑石。這些詩詞選自棄兒子衣、司馬文子柳等大家的作品,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通過閱讀這些詩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清明節(jié)的獨特情感表達方式。
清明節(ji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詞莫過于唐代文學家杜牧的《清明》。這首詩以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和凄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句,直抒胸懷之感,令人心生凄涼之感。詩詞通過抒發(fā)個人情感,將個人與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展示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無盡思念之情。
此外,在閱讀清明詩詞的過程中,我注意到許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在悲哀之外增添了一抹寧靜祥和之感。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曾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里的杏花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詩人暗示著鄉(xiāng)村的寧靜和草木的繁茂。當然,清明詩詞不僅有鄉(xiāng)村山水,還有城市街巷,如唐代詩人賈島的《清明日公園行》中“城巷多梨花,人舞御櫻花”的描寫,既展現(xiàn)了城市景色的美麗,又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通過閱讀和寫作清明詩詞,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感人之處。清明節(jié)作為祭祀日,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的表達,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詩詞作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能夠?qū)€人的情感與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通過文字和意境讓人們感受到清明節(jié)的深刻內(nèi)涵。
清明節(jié)除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增添了一抹寧靜和祥和之感,使節(jié)日更加豐富多彩。清明詩詞不僅是對親人的紀念,也是對社會和文化的反思。它們蘊含了人們對于現(xiàn)實和理想的思考,將人情世故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清明節(jié)的獨特魅力。
總的來說,清明詩詞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祭祀的重要方式,通過文字和意境將個人情感與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讓人們感受到深刻的內(nèi)涵。在閱讀和寫作清明詩詞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了古代文人的深情與才華,體悟到了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意義和文化價值。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將繼續(xù)學習和傳承清明詩詞,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清明詩詞傳承下去。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五
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僅是一首傳誦十分廣泛的詩,而且也是被后人改為其他文體形式最多的詩。
舊時有人為了給孩子啟蒙,將其改為三言詩:“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BR>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將其壓縮成五絕:“時節(jié)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后有人巧妙斷句將其改為一首絕妙的好詞:“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BR> 還有人另作斷句,便改成了一篇優(yōu)美、雋永的散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BR> 有一劇作者曾略添數(shù)字,并變換一下形式,將《清明》詩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戲曲小品:
時間:清明時節(jié)
布景:雨紛紛
地點:路上
(幕啟)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外,昔日民間酒店曾有人仿照《清明》一詩,擬出如下一副對聯(lián),非常有趣:“此即牧童遙指處,何須再問杏花村?!?BR> 以上這些改動,形式各異,且獨具匠心,讀后回味無窮。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六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fā)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七
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日。在這個日子里,人們會慎重地祭掃祖先墓地,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敬意。同時,清明節(jié)也是一個詩詞盛會。許多文人墨客會借此機會以詩詞表達他們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通過欣賞和吟誦這些經(jīng)典的清明詩詞,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智慧和對生命的熱愛,也加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首先,清明節(jié)的詩詞中常常出現(xiàn)的主題是對逝者的思念和懷念。例如岑參的《白日依山盡》一詩中寫道:“情知二十載,天地交春暉?!边@首詩通過山水交融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已逝親人始終不渝的思念之情。而歐陽修的《七步詩》則以短短的七步為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對逝去的友人的深深思念?!爸蠖谷级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讓人心生感慨,感受到了對友情和人生短暫性的思考。
其次,清明節(jié)的詩詞中還常常體現(xiàn)出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感慨。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中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首詩以華麗的辭藻和壯麗的景象描繪了生命的短暫和世事的變幻。讀者不禁產(chǎn)生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人生如詩,短暫而美麗,我們應當珍惜并充實每一天。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也有類似的表達:“少年易遺老易舍,一日不見已三秋?!边@樣的詩句飽含著對光陰流轉(zhuǎn)的感嘆,同樣喚起起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此外,清明節(jié)的詩詞還常常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融入自然的思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萬象更新歸納成春”,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微霜凄凄簇地白?!倍急憩F(xiàn)了對自然景致的饒有情調(diào)的描繪和對自然和諧的謳歌。在忙碌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忽略了與自然的親近,通過閱讀這些詩詞,我感到了與自然的共鳴,也更加珍視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
最后,清明節(jié)的詩詞還常常表達了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柳永的《雨霖鈴》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边@首詩以雨聲作為背景,通過描寫雨聲悲涼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自身遭遇的懷疑和悲傷。這樣的詩詞使人不禁反思社會的問題,并進而思考自身的位置和責任。
通過閱讀和欣賞這些清明節(jié)的詩詞,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死的思考。這些詩詞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也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讓我明白,即使生命再短暫,我們也應當充實和珍惜它。同時,清明詩詞中對自然的描繪和贊美,讓我深感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通過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應當對社會負有一定的責任,并努力去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通過這一過程,我對清明節(jié)的詩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這些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從古人智慧中汲取力量和靈感的重要渠道。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八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清明時節(jié)本該與親友結(jié)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凄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后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2|第二就是記述寒食節(jié)的由來的詩,關于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睆倪@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墨客,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3|白居易還有一首《清明夜》: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點評】《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習俗。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jié)也是人們春游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這是清明節(jié)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jié)俗是繼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jié)傳統(tǒng)。上巳節(ji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4|唐代詩人張繼的《閭門即事》: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處處有新煙”,現(xiàn)在卻因戰(zhàn)亂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5|《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點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xiāng)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shù)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
6|唐代詩人韋莊,《長安清明》: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點評】忽然之間,已經(jīng)是細雨飄飛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宮中把新火賜給大臣。大臣們無事,以蹴鞠為戲。路上駿馬亂叫。綠楊叢里,秋千上下飛舞。游人還記得以前太平時候的盛事。這和昔年相似的風光,引起心頭的隱隱快樂。這首詩寫得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lián)卻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7|宋代程顥,《郊行即事》: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點評】古人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jié)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里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里獨有的現(xiàn)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里最先出現(xiàn)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游戲也寫進了詩里,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里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于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8|《途中寒食》,來自唐代宋之問: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點評】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后,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后兩句直接抒情,抒發(fā)失去家園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jié),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fā)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9|唐代韓翃,《寒食》: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jié)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quán)。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減于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quán)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jù)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為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并批道“與此韓?”,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10|明代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點評】自古清明是親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節(jié)已至,看著窗外的春色滿園,不禁頓生感慨。然而憑欄而望卻不知哪處風景最佳。有朋友告訴我晴空萬里下碧綠的原野盡頭,便是一處絕妙的游玩勝地。穿過蓊蓊郁郁的楊柳叢,緊收馬韁,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連帶啼叫的黃鶯、漂亮的花朵,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清明節(jié)來了,不要忘了去祭奠一下逝去的親人。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幾位好友外出踏青,效仿古人喝上兩杯薄酒,寫生畫畫或吟幾首詩,都不失為一種專屬于中國人的特別體驗。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九
清明時節(jié),萬物始新,古人早已將這個節(jié)氣與詩詞緊密相連。他們以詩詞表達內(nèi)心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從這些詩詞中,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獨特理解和對清明節(jié)的深切情感。在閱讀了一些清明節(jié)相關的詩詞后,我不僅更加了解了清明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也對詩詞的美麗與深意有了更深的體會。
首先,清明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承載著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哀悼。在古代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感慨的表達。例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以清明節(ji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雨中行人的寂寞與迷茫。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對逝者的思念之情。這些詩詞讓我明白了清明節(jié)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悼念與追思的時刻。
其次,清明節(jié)也是人們賞花踏青的好時機。古人對春天的熱愛與贊美在他們的詩詞中得以體現(xiàn)。他們用詩筆寫下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美麗場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春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花隨流水逐楊柳,天畔人家一雁橫。飛閣流丹染成綺,砌井弄珠拂玉堂?!边@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早晨,流水、楊柳、雁群、花朵都是詩中美麗的景象。這些詩詞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與多彩世界,讓人心曠神怡。
除此之外,清明節(jié)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對生命的思考與反思。古人往往通過對“生命”的思考來反省自己的人生。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道出了人們對未來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探索。古人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通過觀察大自然的現(xiàn)象來思索自己的人生,這種反思帶給我很多啟發(fā)。
在閱讀這些清明節(jié)詩詞后,我對古人的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們通過簡練而精準的語言,把他們的感悟與思考表達出來。古人的詩詞中充滿了哲理和境界,讓人回味無窮。他們的詩詞啟發(fā)了我對生命的思考,也讓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寶貴與脆弱。
總的來說,清明節(jié)詩詞讓我對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幫助我觸摸到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用簡單而精湛的詩詞表達了他們對清明節(jié)的情感與思考,讓我也深受啟發(fā)。我希望在今后的清明節(jié)中,我能夠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感悟生命的美好與短暫。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十
清明時令雨連綿,游子客鄉(xiāng)憶祖先。
望斷長空南去雁,纏綿思緒透心寒。
一生奮斗誰無過,蓋世功德記神壇。
立志承前來繼后,興家立業(yè)普新篇。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jié)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清明祭祖雨綿綿,爆竹聲聲喚祖先;
供品一盤飄霧氣,清香三柱起云煙。
青山毓秀松柏翠,瑞墓鐘靈后裔賢;
跪拜墳前行祭禮,祈求福祿降人間。
又是人間四月天,陰曹路上是何年?
碑前片片飛花亂,眼底絲絲淚血煎。
隱約呼兒聲在耳,依稀鯉對夢如煙。
悲情似水歸何處,歲歲春風泣杜鵑。
姜水烈山鐘秀靈,神農(nóng)一氏顯其形。
發(fā)明耒耜耘耕術,教得生民稼穡經(jīng)。
踏遍群山嘗百草,尋來良藥旺人丁。
中華民族樹初盛,冠大根深葉永青。
土黃幡白隔陰陽,曠野晴青連大荒。
祖墓碑前躬一拜,杜鵑聲里淚雙行。
綿綿血脈濃于水,片片墳苔淡似霜。
寥落清明惆悵處,梨花與我兩愁腸。
律轉(zhuǎn)清明細雨連,桃休李默柳如煙。
有情草葉垂清淚,無力鵑聲泣野阡。
半畝荒山埋世愛,一丘凈土斷塵緣。
墳前敬上三杯酒,萬語千言付紙錢。
絲絲細雨又清明,曠野荒坡草未青。
灰燼鮮花墳冢下,燭香濁酒柳風中。
遙思慈母春高遠,凝視碑文淚縱橫。
孤寂愁心誰與訴?卻觀紙鷂舞長空。
昨夜陰云遮碧空,絲絲細雨又清明。
碑前隊隊人宣誓,園內(nèi)行行柏泛青。
血染旗紅留信仰,風拂花艷祭英雄。
硝煙遠去天如洗,大業(yè)復興追日行。
清明的詩詞名句篇十一
清明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重要時刻。清明節(jié)的到來,讓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留下的許多優(yōu)美的清明詩詞。這些詩詞以其深刻的哲理和詩意的表達方式,讓我心生感悟。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欣賞這些清明詩詞時的心得體會。
首先,清明節(jié)所表達的主題是緬懷先人、思念逝者。古人用詩詞來表達他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讓人備感溫暖。比如杜牧的《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描述路途中行人的情景,勾勒出了清明節(jié)尋找故鄉(xiāng)的宛若斷魂的思念之情。古人通過這種抒發(fā)情感的方式,使得這些詩詞能夠真實地觸動每個人的心靈。
其次,清明詩詞的寄托之情是多樣的。有的作品表達了對逝者的思念之情,有的作品則表達了對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的贊美之情。這些多樣的情感表達豐富了清明詩詞的內(nèi)涵,也給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比如杜甫的《春望》一詩,他在描述春天的美景時,又不禁聯(lián)想起往日的雄偉氣象:“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边@種將雄偉的歷史背景與美麗的自然景色相結(jié)合的手法,讓讀者在贊美春天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思考歷史的渺小和變遷。
另外,清明詩詞中蘊含著獨特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古人在表達自己對逝者的哀思時,往往能夠深刻地反思人生和世界的本質(zhì)。比如辛棄疾的《青玉案·送伯大尹》中寫道:“兩意和云山,中情散玉殿,誰乃朝元后?!痹娭斜磉_了對逝者的思念之情,又通過“兩意和云山”和“中情散玉殿”的比喻,讓人思考生命的無常和世間的虛幻。這種巧妙地將抒發(fā)情感與思考人生的方式,讓清明詩詞猶如一面鏡子,讓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和追求。
再者,清明詩詞也展現(xiàn)了古人對大自然的敏感和贊美之情。在古人的筆下,清明節(jié)的景色常常是鮮花爛漫、綠樹婆娑的。比如蘇軾的《行香子·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一詩,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的雨水和春景,讓人仿佛置身其中:“獨自占靈峰,身世自怡然。柴門臥復起,孤雁影參然?!边@樣的描寫讓人品味春天帶給人們的美好和喜悅,也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意境。
最后,清明詩詞中的感悟經(jīng)久不衰。雖然這些詩詞已經(jīng)有千余年的歷史,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情感和思考依然能夠觸動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詩詞的感悟是普遍的、共通的,它們揭示了人類在面對死亡、思考生命意義時的共同心理和共通法則。因此,即使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同樣可以從這些古人的詩詞中獲取共鳴和力量。
總之,清明詩詞以其深刻的哲理、多樣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人生智慧,在喚起人們對逝者的思念和對世界的思考。它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讀完這些詩詞,我對清明節(jié)的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更加懂得了如何懷念逝者、關心生者。清明詩詞的美麗與智慧將會繼續(xù)激勵和引導著我們,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