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考的知識點語文(優(yōu)質9篇)

字號:

    總結是對某種工作實施結果的總鑒定和總結論,是對以往工作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總結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一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fā)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后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譯(幾,若干)
    數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扶蘇以數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yōu)美的)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二
    1.主語的省略
    (病)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病)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醫(yī))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今譯:病在肌膚,是針炙能夠治療的;病在腸胃,是火劑湯能夠治療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轄的,當醫(yī)生的就沒有辦法了。
    (1)兒俱,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促織》)
    (2)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赤壁之戰(zhàn)》)
    (3)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
    (4)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鵲見蔡桓公》)
    (5)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6)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小編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識點,各科知識點都包含了知識專題、學習方法、解題技巧等內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復習知識點請查看高中總站,高考知識點頻道有你想要的珍貴復習資料。歡迎訪問,高考生的專屬網站。
    2.謂語或動詞的省略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浪淘沙》)
    (2)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4)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狼》)
    (5)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改之。(《論語十則》)
    (6)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7)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候于)獄門外?!蹲笾乙愎菔隆?BR>    3.賓語的省略
    (1)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zhàn)》)
    (2)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3)具告以事。(《鴻門宴》)
    (4)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5)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6)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記》)
    (9)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0)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陳涉世家》)
    (11)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荊軻刺秦王》)
    (12)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赤壁之戰(zhàn)》)
    (13)投(之)以骨。(《狼》)今譯:把骨頭扔給(狼)。
    (14)君與(之)俱來。(《隆中對》)今譯:你和他一起來。
    (15)權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
    4.介詞的省略
    (1)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活板》)
    (2)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頗藺相如列傳》)
    (3)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赤壁之戰(zhàn)》)
    (4)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桃花源記》)
    (5)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今譯: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沒有了。
    (6)今以鐘磬置(于)水中?!妒娚接洝?BR>    (7)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冻啾谥畱?zhàn)》
    5.省略介詞后面的賓語
    (1)秦王不懌,為(之)一擊。《廉頗藺相如列傳》
    (2)豎子不足與(之)謀?!而欓T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三
    古詩文默寫向來是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己说闹攸c依然包括課內的名句名篇,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必備篇目更是重中之重。古詩默寫本來都被默認為是一道送分題的,可是很多同學硬生生的把它做成了丟分題,這是很不應該的,今天我們就嘗試解決下這個問題。
    高考熱點題型及得分秘籍:古詩文默寫
    本年高考本考點仍然為必考內容。課內的名句名篇仍然是考查的重點,大綱規(guī)定必背篇目是重中之重;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課外篇目也在考查之列,如《詩經》《論語》《孟子》等。
    熱點題型一、鑲嵌式默寫
    例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2)東籬把酒黃昏后,__________。________,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終不察夫民心。(屈原《離騷》)
    【解析】
    本題意在考查考生的默寫能力。
    要注意:(1)句“霜鬢”筆畫較多容易寫錯;(2)句“盈袖”容易寫錯;(3)句“浩蕩”容易寫錯。
    【答案】
    (1)萬里悲秋常作客艱難苦恨繁霜鬢(2)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3)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
    【提分秘籍】
    1.突破生僻難寫字
    對于文質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數同學能熟讀成誦,但往往在考試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難寫字書寫有誤,這就要勤于動筆,重點突破。
    例如: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屈原《離騷》)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李白《蜀道難》)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極易寫錯。
    2.注意同音異義詞
    讀音相同,意義不同甚至相反的詞語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這也是命題人設置陷阱的熱點。復習中應該特別注意這些同音異義詞,通過有意識地分析比較,既知其音,更知其義。
    例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隱藏的、隱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當然地寫作“憂”,若聯(lián)系后面與它對舉的“暗恨”,理解了詞意,就不會誤寫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綠柳成蔭”,易誤為“岸”。
    3.區(qū)分同義異形詞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異的詞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屢見不鮮的,這類詞對學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誤導性,是考試得分的“盲點”之一,復習時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行路難(其一)》)
    在這個例子中,“直”容易誤寫成“值”。
    4.要留意具體環(huán)境
    名篇名句的背誦和默寫,不應機械古板地死記硬背,要聯(lián)系上下文,在具體語境中分析品味和識記一些關鍵的詞語,從而使自己對名句既有感性的記憶,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聯(lián)系“琵琶女本不愿為人彈奏,是千呼萬喚的情況下才出來”的具體語境,就會把“始”寫成“使”。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四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二、語文學法歸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tǒng)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三、易錯成語50例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荏:外表強硬,內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五
    1、19作品《孤獨與深思》獲諾貝爾文學獎。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詩人。
    獲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2、19作品《羅馬風云》獲諾貝爾文學獎。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德國歷史學家。
    獲獎理由:“今世最偉大的纂史巨匠,此點于其巨著《羅馬史》中表露無疑”
    3、19作品《挑戰(zhàn)的手套》獲諾貝爾文學獎。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說家。
    獲獎理由:“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而又繽紛”
    4、19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法國詩人。
    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chuàng)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
    5、1904年作品《偉大的牽線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
    獲獎理由:“由于它那獨特和原始風格的豐富又杰出,作品恢復了西班牙喜劇的偉大傳統(tǒng)”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
    1、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BR>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BR>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BR>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BR>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BR>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六
    成人高考語文知識的藝術再現策略,是指將某一個成人高考語文知識點用某種藝術形式轉化為藝術品,從而使語文知識實體化和美感化的一種教學策略。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成人高考語文知識點,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一) 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兩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讓他在文學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洞航ㄔ乱埂肥菢犯f題,藝術特點:
    1、題材開拓、意境創(chuàng)新
    作詩貴在創(chuàng)新?!洞航ㄔ乱埂访鑼懙拇?、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婦的題材,歷代屢見不鮮。然而,張若虛卻互這些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它將詩情、畫意、哲理融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贊美自然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并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將他們的思念與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的詢問等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了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這對唐詩意境開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诘耐怀鲆庀?,它象一條紐帶,貫穿全詩,情意也隨著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詩中經歷了一夜的過程,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全過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鴻雁、魚龍,不眠的思婦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輝映,展現出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與人生哲理的畫卷,形成了完整統(tǒng)一的詩歌意境。
    3、韻律節(jié)奏美。全詩共36句,每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并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交錯運用平仄,一唱三嘆,前后呼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隨著音律節(jié)奏的變化,詩中的情感也在跌蕩起伏。
    這確實是一篇橫絕千古的詩篇,故而有人盛贊張若虛是,“孤篇橫絕,竟成大家?!?BR>    1、王維與盛唐山水田園詩
    王維不光是一個文學、書畫、音樂的通才,還是一個詩歌創(chuàng)作的奇才,他各體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絕句,號為“詩佛”。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山水田園詩奠定了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
    2、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甚至,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他的詩歌的藝術特色也是絕無僅有的。他上承屈原,將中國詩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頂峰。 李白對后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的影響。李白的自信自負、傲視富貴的個性自由精神,是在傳統(tǒng)政體下,儒家思想熏陶出來的知識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靈土壤。
    2、飄逸的風俗的影響。他詩歌飄逸風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詩人仰慕不已,蘇軾、陸游等大家,都受其影響。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兩位最杰出的詩人,后人將二人喻為中國詩壇的雙子星座。由于個性和社會經歷等原因,李白詩中較為突出自我,張揚個性;其詩風是飄逸不群;而杜甫則更加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政治,關注由社會政治而來的社會苦難;其詩風是沉郁頓挫。 杜甫現存詩歌1400余首,這些詩的內容博大精深,我們可以用四個字“民胞物與”來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與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詩歌反映現實的深廣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詩被后人稱為詩史。詩史的涵義有兩個方面:
    (1)有史的認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杜甫詩中均有反映。如兩京收復,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jié)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寫了《三吏》、《三別》。杜甫之詩,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亂的歷史。而且杜甫有些詩所反映的史實,未見于史料記載,還可以補史之缺遺。如杜甫《三絕句》里提及的渝州、開州殺刺史一事,未見史料記載。而且,杜甫之詩也是他自身的一部歷史。我們通過杜甫之詩,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蹤歷程。
    (2)形象的歷史生活畫面。只提供史的事實,這是史書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詩不僅提供了史的事實,而且為我們描述了更為廣闊,更為具體生動的歷史生活畫面。
    1、杜詩的風格:沉郁頓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它表現了杜詩思想內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豐富真切、感情的飽滿有力。
    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曲折起伏,反復低回;表現了杜詩意境的深厚完整,語言的精工凝煉,音調節(jié)奏的抑揚緩急,頓挫變化。
    2、柳宗元,著名散文家,亦是著名詩人。他對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較為進步的歷史觀。柳詩現存160余首,大部分為遭貶后的悲憤和對山水景物的欣賞寄托之作。
    3、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是與古題樂府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用新題目寫時事的樂府詩歌。它始創(chuàng)與杜甫(如三吏、三別等),完全擺脫了舊題的束縛,因事立題,根據所寫的內容來命題,這樣,使樂府府詩的題材內容和藝術手法都獲得了更大的自由。
    新樂府運動,是中唐出現的一次文學運動。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精神,力求詩歌與現實取得緊密聯(lián)系,以使詩歌發(fā)揮社會作用。他們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綱領,創(chuàng)作了直接反映現實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樂府詩。白居易的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動的藝術形象和熟練的藝術技巧,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1、晚唐詩壇,李商隱與杜牧并稱,號“小李杜”。
    杜牧的寫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發(fā)俊爽之情。如《山行》、《清明》這些詩突出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以及為之陶醉的風情。
    2、李商隱的詩其藝術風格深情綿邈、綺麗精工。
    (1)工于比興,情致纏綿。善于運用比興、象征等手法,刻劃入微,傳達纏綿的情感。
    (2)巧于用典,意蘊含蓄朦朧。詩人往往用神話、典故,以及比興、象征等手法,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意蘊含蓄,耐人咀嚼。非邏輯的、跳躍的意象組合;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的創(chuàng)造;把詩境虛化。這樣的非寫實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極大地擴大了詩的容量,且亦留給讀者以更大的聯(lián)想空間。就藝術表現手法的創(chuàng)新而言,在中國詩史上是空前的。
    (3)語言清麗,尤擅七律。李商隱的詩歌語言,兼具清和麗的特點。
    詞的分類
    按體制來劃分,詞一般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按音樂來劃分,詞一般分為令,引,近,慢四類。
    慢詞,是依據慢調填寫的詞。慢調是詞曲的一種格調。因曲調舒緩,故名。慢調篇幅體制較長,接近長調,但二者并不等同,長調是按體制劃分的,慢詞則是依據音樂韻律劃分的。
    1、辛棄疾繼承并發(fā)展了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因此,文學史上常常蘇辛并稱。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蘇軾詞多表現出曠達飄逸的風格,辛棄疾詞的愛國詞作則多帶有悲壯沉郁的色調。
    2、陸游的詩歌藝術
    陸游詩歌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高,最為杰出的一位詩人。李白的飄逸自然、杜甫的悲壯沉郁他兼而有之。
    3、歐陽修為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壇領袖,倡導了影響深遠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歐陽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
    4、王安石散文創(chuàng)作
    王安石對文學的看法,特別強調其實用功能。和其文學主張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論性的為多。這些作品,大都針對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的主張,具有極強的說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雜劇創(chuàng)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則根據四大家的活動年代和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就,定四大家為“關白馬鄭”,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白樸代表作《梧桐雨》;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
    6、關漢卿:以《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調風月》、《單刀會》、《魯齋郎》、《蝴蝶夢》為代表。
    關漢卿劇作的藝術成就
    首先是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戲劇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一大群普通的婦女形象,如童養(yǎng)媳竇娥、妓女趙盼兒、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通過她們的遭遇,刻畫了她們善良、剛強、機智的性格,贊美了他們敢于向黑暗勢力斗爭的反抗精神。
    其次是關劇的“當行性”很強。他的劇本結構完整,情節(jié)的發(fā)展層次分明,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適合舞臺演出的要求。《單刀會》關羽的出場,就是著名的一例。
    第3 / 7頁
    其三,關劇語言是元雜劇“本色派”的代表?!叭肆暺浞窖?,事肖其本色”(《元曲選序》)語言個性化強,戲劇化強,鮮明生動,通俗易懂,如《竇娥冤》第二折《斗蝦蟆》。同時,關劇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也非常、深刻,如《魯齋郎》中張圭送妻所唱的曲子,就被譽為我國古典戲曲最精彩的內心獨白之一。
    其四,關劇的基本創(chuàng)作傾向是現實主義,但在部分作品中,為了強化表現力,又有一定的超現實的描寫,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二者的有機結合,使關劇發(fā)射出了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輝。
    《蝴蝶夢》為代表。
    王實甫
    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十四種。今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以《西廂記》“天下奪魁”?!段鲙洝啡宋镄蜗蟮乃茉焓殖晒Γ饕宋飶埳?、鶯鶯、紅娘、老夫人都是公認的杰出典型,這在愛情劇中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完成《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思想成就最高,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品。
    《牡丹亭》不僅主題思想深刻,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女主人公杜麗娘尤為光彩照人。
    孔尚任《桃花扇》以其深湛的思想內容和嚴謹的藝術風格步入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行列。女主人公李香君是劇本寫得最成功的中心人物。她溫柔、聰慧,雖為歌妓,卻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生活理想,積極主動地關心南明興亡,對權奸誤國十分痛恨。在中國文學史上,李香君是唯一的積極的把自己的愛情與時代風支結合得如此緊密的婦女形象,她不僅具有開創(chuàng)性,而且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她說明中國古代婦女已擺脫了傳統(tǒng)的僅僅向封建禮教抗爭的束縛,已經主動地把自己的命運和家國大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了。
    “三言二拍”是明代影響最大的擬話本小說,“三言”系指馮夢龍編撰的三部短篇白話小說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凌蒙初編寫的兩部短篇白話小說集,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三言二拍“就是明代擬話本小說創(chuàng)作的代表。
    《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一部形象化歷史,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十分全面、深刻。小說以賈府的盛衰演變?yōu)橹骶€,以寶黛愛情為核心,聯(lián)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廣泛描寫了封建末世的社會生活,通過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腐朽、糜爛的生活的揭露,通過對封建社會種種黑暗現實的批判,通過對貴族青年男女的悲劇愛情的描寫,通過對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盛極而衰的演變過程的展現,對中國末期封建社會進行了總體解剖,揭示出它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鼎足對就是指三個互為對偶的句子組成的對聯(lián)。第一句可對第二句,第二句可對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與第一句相對。這首小令語言凝練自然,明白如話,而又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特別是開頭三句的“鼎足對”,由三組名詞九種景物構成,既沒用動詞,也沒有關聯(lián)詞連接,而意境自現。
    3、點睛之筆
    “斷腸人在天涯”是全曲的點睛之筆,點明主題:游子思歸,倦于漂泊。
    4、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在這首小令中是把一組組景物組成色彩濃郁的畫面來傳達感情的。作者將“斷腸人在天涯”的濃重的愁思融進孤寂、蒼涼、蕭索的秋郊日暮的畫面中,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馬背上主人公疲憊而憔悴的身影,感受到作者寂寞的情懷。
    《前赤壁賦》
    蘇軾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2、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5、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6、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7、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8、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9、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10、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20xx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復習:常見易錯成語
    差強人意:差:稍微地。原來意思是很能振奮人,現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容易誤解為“不如人意”。
    慘淡經營:煞費心思,著意布置、謀劃和管理某項事業(yè)。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憎恨或鄙視的樣子。
    登堂入室: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改弦更張:弦的松緊與調的高低不合,應收緊或放松,使聲音和諧。引申為改革變更。 耿耿于懷:對所經歷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卻,牽掛心懷。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醫(yī)術高明。
    苦心孤詣:用心良苦,造詣極深。用以稱許刻苦鉆研學問、創(chuàng)造業(yè)績?yōu)樗怂患罢摺?身臨其境:親自到某個地方,應與“設身處地”相區(qū)別。
    文不加點:寫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寫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首先遭遇災難。
    嘆為觀止: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
    兩小無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無邪,相處融洽。
    目無全牛: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無全?!北扔骷妓嚲考兪臁5涑觥肚f子養(yǎng)生主》。
    緊鑼密鼓:多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禍起蕭墻:禍亂產生于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yōu)美。
    有條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薄皬椆凇?,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 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qū)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qū)別?!盁o可厚非”意思是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雖然有缺點,但是還是可以原諒的。 莫衷一是:折衷,決斷;是:對。成語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使用時要注意術語不能指一個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
    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個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共識?!边@句中的成語屬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大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屢試不爽: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文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作褒義。
    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七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病句改錯口訣:
    改錯改錯,仔細琢磨;少主謂賓,用詞不妥,詞序混亂,重復羅嗦,指代不明,連詞用錯,不合邏輯,否定太多,判明病因,準確改妥。”
    關聯(lián)詞語歌訣:
    “不但”“而且”表遞進,“雖然”“但是”表轉折;
    “只有”和“才”表條件,“如果”和“就”表假設;
    “因為”“所以”表因果,“不是”“就是”表選擇;
    “首先”“然后”表承接,相關相反為并列。
    記敘順序方法歌訣
    記敘主要三順序,順序倒敘和插敘。
    順序按照時間寫,層次脈絡好了解。
    倒敘給人印象深,激發(fā)興趣吸引人。
    插敘襯托和補充,為使主題更鮮明。
    作文制勝歌訣
    充足構思很必要,擬個好題有實效。
    揚長避短要做到,開頭出彩是高招。
    亮點語言不可少,行文扣題也重要。
    虎頭蛇尾不太妙,切入點新才。
    作文寫作口訣:
    選材:作文選材要認真,注意觀察動腦筋;要選精華動人事,下筆才能如有神。
    主題:敘事抒情或描寫,生動形象又簡潔;寫來寫去不可忘,主題思想要明確。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準,分清對錯再求新;要從模仿變創(chuàng)作,不說假話只求真。
    結構:題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結構;動筆之前要想好,層次邏輯分先后。
    開頭:文章開頭很重要,變化多端挺奇妙;開門見山最易學,不必東轉又西繞。
    煉字:煉字就像揀沙粒,寫完初稿反復吟;多余廢字不可要,關鍵好字值千斤!
    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語言動人心;日常聽到好句子,積累起來寫進文。
    剪裁:做衣服,講剪裁,寫完文章要修改;哪該簡略哪該詳,全憑增刪巧安排。
    細節(jié):提高寫作靠勤學,關鍵時刻講細節(jié);選準典型寫真切,畫龍點睛才叫絕。
    結尾:好的結尾味無窮,壞的結尾意不明;千變萬化不離宗,完成主題筆就丟。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八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楚辭·離騷》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戰(zhàn)國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wèi)靈公》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九
    科目
    語文
    授課教師
    king
    授課班級
    課題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導引
    所用教材
    人教必修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
    技能
    掌握小說人物形象分析題答題方法
    過程與
    方法
    通過習題訓練加以鞏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海爾曼》主人公身上感受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知識總結小說閱讀中人物形象分析題答題思路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描寫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第( 1 )課時,共需( 1 )課時
    課型
    復習總結
    教? 學? 過? 程? 及? 主? 要? 內? 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一、導入:學生暢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說人物形象二、回顧做過習題中相關題常見問法是一個怎樣的人?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合文章具體分析三、總結答題思路:(1)??? 從環(huán)境入手,著重分析社會環(huán)境。(2)??? 從情節(jié)入手,要學會概括并劃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3)??? 從描寫人物四種方法入手: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四、習題訓練(1)??? 小說閱讀《天職》(2)??? 語段訓練判斷人物描寫方法211225附:《天職》中的訓練題:1小說中的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代?找出相關語句?2小說寫了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句加以概括(每個情節(jié)不超過15個字)3海爾曼殺死蓋世太保是否違反了醫(yī)生的天職?4從這幾件事中可以看出海爾曼是一個怎樣的人?5作者運用了集中描寫方法來塑造海爾曼的形象?找出你認為最好的一種方法加以賞析。
    課前預習
    復習必修5冊中
    學過的小說
    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記敘文塑造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力求用到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
    教學后記
    板
    書
    設
    計
    小說人物分析導引
    環(huán)境: 社會 決定命運 影響性格? 自然 渲染 烘托 刻畫 ??
    情節(jié):劃分 概括
    人物:肖像? 語言? 心理? 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