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通用15篇)

字號:

    總結心得體會有助于我們形成更加系統(tǒng)和深入的思考。寫心得體會時,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和案例,借鑒他人的寫作經(jīng)驗和技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一
    在南方可地栽,在黃河流域耐寒品種也可地栽,但在北方寒冷地區(qū)則應盆栽室內(nèi)越冬。在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為提高成活率,應避免損傷根系,帶土團移栽。地栽應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盆栽選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廄肥2份均勻混合后的培養(yǎng)土。栽后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養(yǎng)護,待恢復生長后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梅花對光照與溫度的要求。
    喜溫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種能耐-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qū)生長發(fā)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5~7℃時開花。
    生長期應注意澆水,經(jīng)常保持盆土濕潤偏于狀態(tài),既不能積水,也不能過濕過干,澆水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一般天陰、溫度低時少澆水,否則多澆水。夏季每天可澆2次,春秋季每天澆1次,冬季則干透澆透。施肥也合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時攙入少量磷酸二氫鉀,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氫鉀,花施1次腐熟的餅肥,補充營養(yǎng)。6月還可施1次復合肥,以促進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后,施1次有機肥,如腐熟的糞肥等。
    梅花的整形和剪枝。
    整形修剪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時間可于花后20天內(nèi)進行。
    以自然樹形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干枯枝、過密枝等,對側枝進行短截,以促進花繁葉茂。
    盆栽梅花上盆后要進行重剪,為制作盆景打基礎。通常以梅樁作景,嫁接各種姿態(tài)的梅花。
    保持一定的溫度,春節(jié)可見梅花盛開。若想“五一”開花,則需保持溫度0~5℃并濕潤的環(huán)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陽光允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yǎng)護,即可“五一”前后見花。
    花期控制盆栽梅花一般為家庭觀賞。冬季落葉后置于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0~5℃,元旦后逐漸加溫至5~10℃,并日充分接受光照,經(jīng)常向枝條噴水,水濕應與室溫接近。
    梅花不開花的原因。
    梅花不開花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新梢停止生長遲,影響花芽分化。
    二是過早落葉,減少了養(yǎng)分的積累。
    如何使梅花年年開花。
    1、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點栽植。
    2、合理施肥。氮肥不應施用過量。應氮、磷、鉀肥綜合施用。據(jù)報道,在花芽生理分化時施肥一次,比分次在其他時期施用效果好。
    3、5月上旬,如新梢還未停止生長,用手將新梢尖捏蔫,人為控制新梢生長,迫使進行花芽分化。
    4、花芽生理分化之前短期適度控制水分,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積累和花芽分化。
    5、徒長枝、夏梢、秋梢是不易開花的,為了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應將它們?nèi)考舻簟?BR>    6、合理施肥灌水,延遲落葉,增強葉片的功能,促進花芽分化。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二
    栽植:土壤要求質(zhì)地疏松、肥沃,中性微堿。將所栽牡丹苗的斷裂、病根剪除,浸殺蟲、殺菌劑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盆缽或坑內(nèi),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缽或坑多半處將苗輕提晃動,踏實封土,深以根莖處略低于盆面或地平為宜。
    澆水:栽植后澆一次透水。牡丹忌積水,生長季節(jié)酌情澆水。北方干旱地區(qū)一般澆花前水、花后水、封凍水。盆載為便于管理可于花開后剪去殘花連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結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學肥料,結合澆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載可結合澆水施液體肥。
    修剪:栽植當年,多行平茬。春季萌發(fā)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營養(yǎng),使第二年花大色艷。秋冬季,結合清園,剪去干花柄、細弱、無花枝。盆載時,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愛的形狀。
    中耕:生長季節(jié)應及時中耕,拔除雜草,注意病、蟲發(fā)生。秋冬,對兩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塊實施翻耕。
    換盆:當盆載牡丹生長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換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噴藥:早春發(fā)芽前噴石硫合劑,夏季用殺蟲、殺菌劑混合液,視病情每2周一次。結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學肥料及生長調(diào)和劑等。
    催花:為增加節(jié)日或慶典活動,按品種可提前50天左右將牡丹加溫,溫度控制常溫10--25c,日均15c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濕潤,現(xiàn)蕾后注意通風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進行控溫。平時要行葉面施肥,保證充足水分供應。這樣,冬春兩季隨時都能見花。
    觀賞:單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左右,隨溫度升高而縮短,3--8c可維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取臨時搭棚遮風避光,延長觀賞時間;盆載時應移至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溫度5--10c、通風透光的環(huán)境,視長相及盆土濕潤程度適時澆水,花朵上不要淋水,這樣花期最長;需插花時的剪切,傷口應在水中剪切或灼傷為好。插花用水應放入保鮮劑或加少許白糖,以延長插花的花開時間。
    花型寬厚,被稱為百花之王,有圓滿,濃情,富貴,雍容華貴之意。
    生命,期待,淡淡的愛,用心付出。
    高潔,端莊秀雅,儀態(tài)萬千,國色天香,守信的人。
    牡丹的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干旱,耐弱堿,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tài)。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jīng)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采取適當?shù)姆篮胧?,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三
    迎春花為木犀科、素馨屬落葉灌木。迎春性喜陽光,亦較耐陰,抗寒,耐旱。不擇土壤,田園土、沙壤土、微酸或微堿性土均能生長。盆栽迎春花在冬季落葉后至春季發(fā)芽前上盆,盆土宜用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保水性的沙質(zhì)土壤,栽后澆透水,放在避風向陽處養(yǎng)護。生長期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9月以后要減少澆水,以控制枝條旺長,使其安全越冬。
    每年春季花謝后應追施腐熟的有機液肥1次至2次,以補充開花所消耗的養(yǎng)分,使植株長勢盡快得到恢復。6月至8月是其花芽分化期,可增加磷鉀肥的使用量,并注意扣水,以有利于花蕾的形成。秋季施肥則能增加植株的抗寒能力,并促使花蕾的發(fā)育。開花前追施一些肥料,不僅可使花朵肥美,還能延長花期。每1年至2年的春季花謝后翻盆一次,盆土可用園土、腐殖土、沙土各1份混勻后配制,并加入少量腐熟的餅肥、禽畜糞等作基肥。并結合換盆對植株進行修剪,除去干枯枝、病蟲枝、徒長枝,生長期注意摘心,以促使植株多分枝,維持樹形的完美。由于迎春花枝條細長而柔軟,除正常的垂枝生長外,還可編織成花籃形、扇形、圓球形、孔雀開屏等形狀,以增加觀賞價值。若需元旦或春節(jié)開花,可提前3周將苗盆移至室內(nèi)向陽處蒔養(yǎng),保持15℃至20℃的溫度,就能適時開花。迎春的花枝用水泡養(yǎng),5天至7天就能開花,它是優(yōu)良的冬季切花材料。
    迎春花的繁殖可采用分株、壓條、扦插多種方法。分株通常在春、秋季進行,但以早春花芽萌動前為好。壓條或扦插,一般在花謝一周左右進行。壓條時,先在埋土的枝條皮層用刀切割,便于生根。扦插可在溫床進行,亦可直接在露地扦插,選擇2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長度以15厘米至20厘米為宜,將1/3的枝條埋入土中,保持土壤濕潤,2周至3周即可生根,待幼根由白變?yōu)辄S褐色時,開始移植。移苗初期需用遮陰網(wǎng)或葦簾遮陰5日至7日,成苗率較高。 用于制作盆景的.迎春花可選擇那些生長多年、根部古樸蒼勁的植株,多在冬季至早春季節(jié)移栽,先栽種在泥瓦盆中“養(yǎng)坯”,栽種前對植株進行一次修剪整形,將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根干剪除,并將過長的枝條短截,剪下的根干可挑選形態(tài)佳的進行扦插,成活后植于小盆中,即成為古樸雅致的微型盆景,土壤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以保證成活。
    由于迎春花是蔓生性植物,枝條雖然生長很快,但并沒有明顯的主干,甚至連較粗的枝條也很難找到,因此可考慮用“以根代干”的方法,將虬曲多姿的根部提出土面代替樹干。提根應逐步進行,切不可一次完成,否則會使植株細根裸露過多,造成樹樁回芽,嚴重時甚至植株死亡。其根干的造型要因樹而異,可采用單干式、雙干式、斜干式、曲干式、過橋式、提根式等不同形式。樹冠多采用垂枝型,其枝條自然下垂,呈瀑布形,用修剪的方法使枝條疏密有致,開花均勻,這種形式最為常見。梅樁型,將枝條彎曲下垂的部分剪除,如新萌生的側枝又要彎曲下垂時,再將其剪除,這樣就能使所有的枝條都呈直線形,開花時如同疏影橫斜的梅花。大樹型,選擇虬曲蒼老,樹干、主枝、側枝分明的植株,將枝條蟠扎修剪成簇,在生長期看上去猶如一棵大樹,而實際上樹的“葉片”是由密集的細枝組成的,由于材料不好找,這種形式最為少見。迎春花盆景可在開花前對植株進行一次整形,生長期經(jīng)常摘心,以促使枝條增粗,增加分枝,有利于造型,對影響樹形的枝條要及時剪除,以保持盆景的美觀。其他管理與盆栽迎春花的基本相同。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四
    梔子花四季生長如一,葉色常綠,開花時芳香素雅,白花呈現(xiàn)白色,顯得格外清麗,非常的惹人喜歡。它經(jīng)常被人們用于庭院、陽臺等處進行盆栽,它有很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在這些地方都能生長良好,它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觀賞效果,下面花友小編將從梔子花的各種特性對梔子花的養(yǎng)殖方法進行講述。
    一、酸土培養(yǎng)。
    梔子花需要散射光,所以喜歡酸土,如果土壤呈堿性,就會使得梔子花無法很好的吸收鐵元素,從而對葉綠素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進一步造成花枝枯萎,甚至死亡;所以其土壤一定要使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也可將部分具有這樣效果的物質(zhì)加入其中。
    二、置于陰涼處。
    梔子花千萬不能放在烈日下暴曬,否則會造成葉子枯黃,但也不是說要放在全陰處,因為它對光線有一定的需求,最好是能放在保持每日60%光照處,另外,進入四月份后,一個月要進行兩次施肥。
    三、空氣濕度。
    看到土干了的時候,用手敲花盆,如果有空空的聲音,就需要澆水,花盆底部開始漏水就停止,澆的水最好是能加入一些雞蛋、豆?jié){等,這樣更利于生長。
    四、施肥要訣。
    梔子花喜肥,但是不能一次性加入過多的肥料,一定要薄肥多施,千萬不能貪省事,不然會造成枝粗,大葉、濃綠,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欣賞效果了。
    五、溫度要求。
    梔子花的'生長溫度不能太低,因為它喜溫,一般來說,生長期的溫度在18℃-22℃為佳,冬天5℃-10℃,如果低于零下10度就會凍傷,這點北方要特別注意。
    六、適當修剪。
    梔子非常容易生長的枝繁葉茂,并造成密不透風且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樣會造成營養(yǎng)分散以及觀賞性變差,這樣就需要給它修剪,修剪時最好選留3個主枝,并隨時剪除根蘗萌出新枝,花謝后枝條要及時截短,這樣的話,在剪口下會萌發(fā)新枝。當新枝長出三節(jié)后就要進行摘心,以免盲目生長。
    七、防病。
    1、缺鐵,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缺鐵會造成葉綠素的形成,然后使得葉子失去綠色,這時候可以用硫酸亞鐵水和低濃度黑礬水,每月三次。
    2、缺鎂,缺鎂會導致梔子下部老葉葉脈發(fā)黃,這時就需要用低濃度的硫酸鎂溶液噴施。
    3、土質(zhì)過濕或過干,這個可以參看第三點。
    4、太陽暴曬,這個可以參考第二點。
    八、繁育方法。
    光照:梔子花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但忌強光暴曬。適宜在稍蔽蔭處生活,耐半陰,怕積水寒。
    澆水:需充足的水分,尤其春季新枝萌發(fā)與花苞發(fā)育時要充足給水。
    施肥:一年至少施加一次長效性肥料,于冬末春初之際施加。養(yǎng)分缺少時,花開數(shù)量會減少,而且花形不漂亮。
    修剪:若有殘花最好修剪,避免養(yǎng)分的浪費;開花后萌發(fā)新枝可修掉太密的部分。
    1、選擇健康的枝條,剪下健壯的嫩枝7~10厘米的高度。避免養(yǎng)分的流失可將葉片剪掉半截。
    2、將枝條插入土中2~3厘米,扦插后放置到散光處。
    3、在水中加入發(fā)根肥,大約一個月左右即可發(fā)根成長。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五
    2、適宜的光照時間。
    3、充足的生長水分。
    4、適量的施肥。
    5、防治病蟲害。
    隨著環(huán)境溫和性的提高,從而也導致長壽花很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染,注意保持室內(nèi)通風,防止病蟲害進入室內(nèi),同時也要主要使用一些殺蟲劑來防止病蟲害的侵染,見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和炭疽病。
    長壽花打頂與摘心的目的是促進長壽花分枝,增加開花量,控制植株高度,是長壽花株型管理中的一種常用手段。長壽花最常用修剪矯形方法是摘(掐)心、打頂和打杈。但摘心、打頂和打杈是控制長壽花株高、株型的常用輔助手段。摘心和打頂都是在插穗成活后去掉頂部的幼芽,限制植株向上生長,促進其多生側芽。使株型更加矮壯豐滿、緊湊呈球狀株或開成花球型株。兩種方法的區(qū)別是去掉頂部幼芽的高度不同、時間早晚不一。
    1、摘心。
    一般較早,不需備份小苗時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在扦插成活后一個月左右,當植株長高到46cm,4、5對葉片時即可以進行第一次摘心。從養(yǎng)過的品種來看,“節(jié)間”長的品種其往往是摘心后幾乎不發(fā)側芽較少,新生頂芽仍向上長,“節(jié)間”長度可達4cm以上需摘心2-3次芽頂芽也不一定能達到限高的目的,開花后株高可達到40-50cm。這類品種還可以更早一些進行摘心。
    2、打頂。
    打頂是需備份小苗時采用的方法,較摘心稍晚一些,待植株長10cm時。留下3-5對葉、5cm高的莖桿,打掉頂芽作為新的插穗重插育苗,此時新插穗健壯生根快,長勢好。
    3、打杈。
    打杈是從主桿基部打掉植株過于密集的細弱側枝或病態(tài)分枝。從而增加植株內(nèi)部的透光通風性,促進內(nèi)側枝條的發(fā)育,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使植株側枝疏密適度,營養(yǎng)充足,勻稱壯實,蕾繁花多。
    長壽花養(yǎng)個別品種分枝性特別強,且分枝角度也小,不用摘心打頂或一次摘心后會生出很多側芽。對于這類品種就需要用打枝杈的方法矯形,用的“去弱留壯”的方法打掉多余枝杈,留下分布勻稱的3-5健壯的主桿枝即可?;ê缶湍苄纬筛?0cm左右緊湊俊秀的株型。否則側枝太多,孕蕾時分散營養(yǎng)會出現(xiàn)束多蕾少、花朵小且不豐滿。
    1
    土壤選擇。
    長壽花養(yǎng)殖在通透性較好的土陶中生長效果是最好的,還可以直接栽培在紫砂盆中,以及塑料盆中,值得注意的是,種植時候再盆底放一層碎木炭或者硬塑料泡沫塊。這樣是為了增加通透性,重黏土中易爛根不易選擇。
    家庭盆栽宜用腐葉土與菜園表土等量混合后,再加5%至8%的沙作培養(yǎng)土。種植時加點骨粉或氮磷鉀復合肥作基肥。
    2
    澆水要點。
    長壽花體內(nèi)水分含量較多,因而耐干怕澇,只有當盆中土壤比較干燥的時候才澆水,平常保持稍潤即可。夏季少澆水,5天至7天澆一次為好,適當控水盆土見干見濕,則枝繁葉茂花多。冬季入室后宜用與室溫相近的水于中午澆,一周左右澆一次。
    3
    施肥要點。
    長壽花喜歡肥沃的環(huán)境,開花之后適當施一次氮肥,尿素液肥最好。使長壽花更加健壯。其余時間只能施氮磷鉀復合肥,施肥的時候切忌將肥液施肥到葉子上,否則會枯萎,還需要注意,夏季不要施肥。
    4
    光照強度。
    長壽花的養(yǎng)殖還需要注意,長壽花還喜歡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適當避免烈日,其余時間最好放置在陽光下。每天保持四小時以上的光照可以使植物更將健壯。
    半陰處雖也能生長,但莖細葉薄花少色淡,如過陰易掉葉無花,長壽花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5℃至25℃,12月便可開花。
    5
    冬季養(yǎng)護要點。
    長壽花冬季需注意防寒,室溫不能低于12℃,長壽花具有向光性,因此生長期間應注意調(diào)換花盆的方向,調(diào)整光照,使植株受光均勻,促使枝條向四周各方勻稱生長。
    6
    花后管理。
    每當花凋謝之后應該打掉花枝,這樣避免浪費養(yǎng)分。每年春季花謝后換一次盆,盆土選用腐殖質(zhì)、園土、河沙和少量骨粉混合調(diào)制而成。這種培養(yǎng)土疏松肥沃、排水性能好,呈微酸性,有利于長壽花生長發(fā)育。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六
    牡丹花不耐寒,冬季室內(nèi)的溫度要控制在10℃以上,可以在0℃左右。冬季溫度較高的地區(qū),室外養(yǎng)護注意保溫。
    補光。
    牡丹花冬季會進入休眠期,將盆栽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光合作用積攢養(yǎng)分,為來年開花做準備。在此期間,注意控水,溫度越低,盆土要越干燥。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七
    經(jīng)受過輕霜以后,鈴蘭會帶有根狀莖的肥大、呈圓錐狀的花芽,然后進行低溫處理。處理時長取決于溫度,比如一般在0℃時,需要30~40天。
    栽培方式。
    以盆栽為好,選用肥沃、疏松的培養(yǎng)土作為栽培基質(zhì)。種植深度以芽露土1~2厘米為好。上覆蓋苔蘚以保濕。
    溫度光照。
    種植完畢后澆水,并將鈴蘭放置于溫度20℃左右的黑暗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8~12天,待到芽萌動后,再將溫度提高到27℃左右。當發(fā)現(xiàn)芽伸長約5厘米后,可以除去覆蓋的苔蘚,將其移到陽光充足處,同時注意肥水管理;當許多花蕾生長飽滿,即將開花前,應降低溫度至13℃左右,同時注意通風,適當減少澆水。
    不同時間栽培。
    根據(jù)上述指導,一般每隔10天栽培一批,就能使鈴蘭在冬季持續(xù)開花。其開花所需時間與栽培時間有關。如11月進行栽培的經(jīng)過約4周就能開花,12月-1月栽培的,只需2周就可開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栽培之前,不要忘了對鈴蘭給予低溫處理和暗處理,不然不利于鈴蘭芽的萌發(fā)和葉片的生長。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八
    每隔2~3年重新分栽一次,以促進新根的生長,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分栽時間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最好。多露地栽培,也可盆栽。
    火炬花植株強健,小花下垂,整個花序好似點燃的火炬。因其適應性強,不擇土壤,可在園林中廣泛應用,既可在路旁、街心公園叢植或條植,也可在坡地片植。用于插瓶與花籃裝飾,觀賞效果極佳。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九
    繁殖方式:
    以分割根狀莖及根莖末端的小鱗莖繁殖,春秋季均可,以11月最好。其根莖上有大小不等的幼芽,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掘起根狀莖,將每個頂芽帶一段根莖剪切下來栽植,就能成一新株。肥大的芽分株后翌年春可開花,小的需隔1年后開花。秋季從紅熟的漿果中洗出種子,可直接播在露地的苗床上,第二年春天發(fā)芽。
    [2]鈴蘭喜半蔭、濕潤、涼爽環(huán)境,耐寒冷,忌炎熱。只要有適當?shù)年帥鰲l件,就會以散布根莖的方式迅速繁殖。遮蔭以及潮濕肥沃的土壤是栽好的重要條件,以含腐殖質(zhì)及砂質(zhì)土壤為理想,這類土壤既肥沃又疏水。近代工廠溫室商品生產(chǎn),都采用無污染栽培,以提高花卉質(zhì)量和產(chǎn)量,避免偏施氮肥過多,并少用銨態(tài)氮肥,值得注意和重視。
    常在春、秋兩季切分根狀莖或萌芽切成段另行栽培,即分株繁殖。種植地以深耕肥沃為好。3~4年后換地再栽,或與其他花卉輪作。栽植株行距25~30厘米,每叢2~3個芽,覆土深5~6厘米。生長期應經(jīng)常保持土壤疏松濕潤,早春和秋末各施一次充分發(fā)酵的追肥。經(jīng)10~15天后逐漸向光處,室溫升至20℃,底溫22℃,并增加澆水和追肥,經(jīng)3周便可開花。促成栽培如不給低溫和黑暗,常不萌發(fā)或雖萌發(fā)而花葶與葉生長不整齊,有礙觀賞。
    栽植覆土5厘米以上,栽后澆透水。春季萌發(fā)后,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時注意澆水,花莖抽出后停止施肥;花凋謝后及時剪去花梗,再追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后,覆蓋腐葉、牛糞,保護根莖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地栽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盆栽多選擇肥裝而碩大的根莖芽,每盆栽4~5個芽,需每年換盆一次。促成栽培:將低溫處理過的根莖栽植,整個栽培期間溫度維持在18~20℃左右,注意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個月可以開花。有褐斑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
    2至3年進行一次分株繁殖;晚秋,俟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掘起根狀莖端的幼芽進行分株種植。大型幼芽分株后,翌春開花,小型者隔年后開花。鈴蘭地下根莖的頂端有花芽和葉芽,第一分株最好留4~6只芽,其中既有花芽也有葉,每段各帶4至6只芽,傷口涂抹一些草木灰或硫磺粉,穴內(nèi)蓋土約5厘米。如育種或從遠地引種時,可用種子繁殖,秋天下種,翌春發(fā)芽。
    管理鈴蘭要施足基肥。春季萌芽后,每隔7~10天澆稀釋的腐熟餅肥一次,當出現(xiàn)花梗、花謝及秋季后各施液肥一次。開花后宜及早剪掉莖枝,仰使養(yǎng)分集中供給根莖。露地在越冬時,可在地面蓋草或細土以防寒凍。
    如果盆栽可在11月掘出有芽的根莖放在3℃~5℃下貯藏14~21天,然后取出栽在盆缽內(nèi),但不使它見光,溫度保持在12~14℃,待幼芽出土后才使它見光,此時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然后適當澆水和追肥。培育恰當?shù)脑?,以后便可開花。如不事先給予低溫和黑暗處理,常使葉片生長參差不齊、花草不得萌發(fā)。
    鈴蘭生性強健,管理粗放,若春季萌芽后經(jīng)常施用腐熟的餅肥,則開花茂盛,花葶抽出后停止施肥,花謝后恢復施肥1~2次能促其根狀莖萌發(fā)新蘗。一般用分割根狀莖進行繁殖。于秋季將母株帶芽的根狀莖切段栽種,精心養(yǎng)護即成活。亦可將根基部生出的萌蘗割下來進行分栽,但繁殖率較低。
    水肥管理:
    繁殖采集:
    1、生長在山坡陰面,林下,林緣的草地上。
    2.選擇陰面山坡,腐殖質(zhì)比較厚的林間,草地。等高線或橫山打帶,帶寬1.5m,帶間距2m,行穴距50x20cm。刨穴,碎土,鎮(zhèn)壓,呈饅頭形。
    3.用種子或根莖繁殖秋季把種子條播在穴內(nèi),復土,鎮(zhèn)壓,蓋樹葉?;虼禾彀迅鶢钋o切成段,栽在穴內(nèi),鎮(zhèn)壓,蓋上樹葉。
    4、第二年春天出苗后,間苗,每穴2-3株。撤樹葉,通風,透光,拔除病株,弱株。
    5.采集果實成熟后,采收全草,除去泥土,曬干。
    蟲害防治。
    繁殖一般都用分株法,宜在秋天連根莖用利刀切割便可。原生地野生種往往是成群生長,很少有病蟲害侵襲。溫室種植易滋生病蟲侵害,經(jīng)常見的是莖腐、炭疽、葉斑等真菌病害。平時要定期用銅素殺菌劑防治,并嚴禁從病株上采種繁殖,一旦發(fā)現(xiàn)病株,要立即銷毀清除,以防傳播蔓延。
    病蟲害:如有褐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700倍液噴灑。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十
    鈴蘭總是寓意著幸福,因為鈴蘭有著像小鐘一樣的花朵,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喚起人們幸福的鈴鐺,所以鈴蘭就經(jīng)常被看作是幸福的象征。
    在法國,人們經(jīng)常會在婚禮上將鈴蘭送給新娘,來祝福新人可以幸福。鈴蘭白色的花朵可以給人一種純潔的感覺,十分清新,所以鈴蘭也常被用來表示純潔。
    如果可以將如此美麗又純潔的鈴蘭擺放在家中,可以給家人帶來幸福。
    擺放的位置。
    在家庭養(yǎng)殖鈴蘭的時候,可以將鈴蘭擺放在西方,因為西方是屬金的,代表創(chuàng)新的能量,也代表家中的女孩,所以一般不會擺放十分的鮮艷的花朵,可以擺放潔白的力量,對家中的女孩會有幫助。
    其次,也可以將鈴蘭擺放在北方的位置,因為北方是屬水的,象征著夫妻的和睦和父子的關系,可以將鈴蘭擺放在這個位置,可以改善父子之間的關系,和改善上下級之間的關系。
    將鈴蘭擺放在家里或者是擺放在辦公室,都有著美好的寓意,還能改善家人的健康。因為鈴蘭本身撒發(fā)著揮發(fā)性的油性物質(zhì),具有明顯的殺菌作用,可以對家居和辦公的環(huán)境起到凈化的作用,讓家人和自己擁有健康。
    但是在擺放鈴蘭的時候需要注意,鈴蘭最好不要和水仙、丁香等擺放在一起。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十一
    適合布置在南、東、西朝向陽臺上。
    許多花毛茛的園藝品種都不耐寒,所以在氣溫下降到5℃時,需要注意保暖,盡量搬到封閉性的陽臺上培養(yǎng)。冬季澆水也不能過多,保持土壤濕潤和充足的光照,不需要施肥,中午氣溫較高,可以適當?shù)膰婞c水,通一下風。
    花毛茛的作用。
    觀賞作用。
    花毛茛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花卉,樣子看上去普通,但植株姿態(tài)玲瓏秀美,花型花態(tài)優(yōu)雅動人,經(jīng)得起人們的細心品味,慢慢的你會醉心于它們的美麗。所以花毛茛雖然不屬于典型的觀葉花卉,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受眾比較喜愛花毛茛這種植物,成為它的忠實粉絲。
    是贈送朋友的佳品。
    花毛茛的生命力比較頑強,在法國等地區(qū),花毛茛是一種有基督要義的花卉,對人們來說,特別是篤信基督教的教徒眼里,花毛茛是具有受歡迎的花語的一種花卉。而且一般可以用來祝福別人,有個性隨和、健談的意思,是比較適合贈送朋友的一種花卉。
    可以食用。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十二
    每年霜降節(jié)氣后(上海地區(qū))將重瓣的太陽花移至室內(nèi)照到陽光處。入冬后放在玻璃窗內(nèi)側,讓盆土偏干一點,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后,可將花盆置于窗外,如遇寒流來襲,還需入窗內(nèi)養(yǎng)護。
    2.扦插時間。
    5月初至8月底均可剪取5cm左右的嫩莖頂端進行扦插。
    3.配制培養(yǎng)土:可用3份田園熟土、5份黃沙、2份礱糠灰或細鋸末,再加少許過磷酸鈣粉均勻拌和即成。
    4.種植容器。
    泥盆、瓷盆、塑料花盆或底部能夠滲水的其他容器。底部滲水處墊上瓦片,以利滲水,就可裝入培養(yǎng)土種植了。
    5.扦插方法。
    抹平容器中培養(yǎng)土平面,將剪來的太陽花嫩枝頭插入竹筷戳成的洞中,深入培養(yǎng)土最多不超過2厘米。為使盆花盡快成形、豐滿,一盆中可視花盆大小,只要能保持2厘米的間距,可扦插多株(到成苗擁擠時,可分栽他盆)。接著澆足水即可。新扦插苗可遮陰,也可不遮陰,只要保持一定濕度,一般10天至15天即可成活,進入正常的養(yǎng)護。
    6.平時養(yǎng)護。
    太陽花極少病蟲害。平時保持一定濕度,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氫鉀,就能達到花大色艷、花開不斷的目的。如果一盆中扦插多個品種,各色花齊開一盆,欣賞價值更高。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十三
    露地栽培鈴蘭,種植地以深耕肥沃為好。栽植鈴蘭需覆土5厘米以上,栽后澆透水,地栽鈴蘭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鈴蘭生長期應經(jīng)常保持土壤疏松濕潤,早春和秋末各施一次充分發(fā)酵的追肥。
    鈴蘭春季萌發(fā)后,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時注意澆水,花莖抽出后停止施肥。鈴蘭花凋謝后需及時剪去花梗,再追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后,覆蓋腐葉、牛糞,保護根莖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
    盆栽鈴蘭可將低溫處理過的根莖栽植,整個栽培期間溫度維持在18-20℃左右,注意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個月左右,鈴蘭就可以開花。鈴蘭開花后宜及早剪掉莖枝,仰使養(yǎng)分集中供給根莖。盆栽鈴蘭多選擇肥裝而碩大的根莖芽,每盆栽4-5個芽,需每年換盆一次。
    鈴蘭生性強健,管理粗放,若春季鈴蘭萌芽后經(jīng)常施用腐熟的餅肥,鈴蘭則會花繁葉茂。,鈴蘭花葶抽出后需停止施肥,花謝后恢復施肥1-2次,這樣能夠促進鈴蘭根狀莖萌發(fā)新蘗。
    鈴蘭一般用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用播種繁殖。鈴蘭的根莖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幼芽,秋季待地上部枯萎后挖起根莖,將每個頂芽帶莖段剪切下來分植,即能長成新株,一般第二年均能開花。
    鈴蘭的播種繁殖是從秋季紅熟的果實中取出種子后,將鈴蘭種子直接播于露地苗床,第二年春季即會發(fā)芽。鈴蘭苗床宜保持濕潤并適當遮陽,及時拔除雜草。鈴蘭幼苗生長緩慢,一般3-4年才能開花。
    鈴蘭株形小巧,花香怡人,花為小型鐘狀花。在法國,鈴蘭是純潔,幸福的象征。每年5月1日,是法國的鈴蘭節(jié),在這一天,浪漫的法國人會互贈鈴蘭花,祝福對方一年幸福。獲贈人通常會將這白色的小花掛在房間里保存全年,象征幸福永駐。
    鈴蘭在法國的婚禮上常??梢钥吹?。送這種花給新娘,是祝賀新人幸福來臨。大概是因為這種形狀像小鐘似的小花,令人聯(lián)想到喚起幸福的小鈴鐺吧。
    另外,也因為鈴蘭的生長地域不大,又被稱為“山谷百合”,給人一股“純潔清新”的感覺。在友情交往中,鈴蘭歷來表示“幸福、純潔、處女”的驕傲,“幸福賜予純情的少女”等美好的祝愿。
    如鈴蘭誕生的憂傷傳說一樣,鈴蘭的幸福會來得格外艱難,并且伴隨著隱約的宿命的憂傷。鈴蘭的守候是風中星星若有若無的嘆息,茫然而幽靜,只有有心才能感應;鈴蘭的氣質(zhì)如同風中女子堅貞溫婉的愛的信仰一般純粹剔透,只有凝神才能淺嘗。
    鈴蘭花只伴著五月的春風開放,她的花語是幸福歸來(returnofhappiness)。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十四
    火炬花葉形似蘭,長30~60厘米,近基部叢生,四季長青。5月上旬至6月中旬,花莖自葉叢基部抽出,高60~90厘米,莖頂生長16~28厘米火紅色的總狀花序。
    每個花序由200多朵圓筒形的小花覆瓦狀排列而成,自下而上先后開放,每個花序可開兩周左右。盛放時,香甜芬芳,花蜜溢滴,蜂飛蝶舞。
    播種或分株繁殖。播種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播種為最好。分株以9月上中旬為好。
    火炬花原產(chǎn)于南非,分布于海拔1800~3000米高山及沿海岸線的巖石泥炭層上。性強健而稍耐寒,越冬最低氣溫不得低于-10℃,要求陽光充足,忌低澇積水。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腐殖質(zhì)豐富、排水良好的黏壤土為宜,耐微堿性土壤。定植地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處。定植前多施一些腐熟的有機肥,并增加磷、鉀肥。
    苗高10厘米左右定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后澆透水2次,然后中耕、松土、蹲苗,促發(fā)新根。夏季要充分供水與追肥,則生長迅速,在25~28℃又有充足陽光的條件下,約5個月可抽穗開花,花莖出現(xiàn)時,應進行2~3次磷酸二氫鉀的根外追肥,每次間隔為7~10天,濃度為0.1%;或用1%~2%濃度的過磷酸鈣,作土壤追肥一次,可以增加花莖的堅挺度,防止彎曲。
    花后應盡早剪除殘花枝不使其結實,以免消耗養(yǎng)分。秋季進行分株、分栽前要灌透水,并用干草或落葉覆蓋植株,防止干、凍死亡。早春去除防寒覆蓋物,注意倒春寒的襲擊,防止植株受損傷。
    養(yǎng)護花的心得體會和方法篇十五
    茉莉花屬木犀種,茉莉?qū)?、常綠攀援灌木,據(jù)調(diào)查,目前我國茉莉品種約有60多個,其中栽培品種主要有單瓣茉莉、雙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種。
    單瓣茉莉:植株較矮小,高70-90厘米,莖枝細小,呈藤蔓型,故有藤本茉莉之稱,花蕾略尖長,較小而輕,產(chǎn)量比雙瓣茉莉低,比多瓣茉莉高,不耐寒、不耐澇,抗病蟲能力弱。
    雙瓣茉莉是我國大面積栽培的用于窨制花茶的主要品種,植株高1-1.5米,直立從生,分枝多,莖枝粗硬,葉色濃綠,葉質(zhì)較厚且富有光澤,花朵比單瓣茉莉、多瓣茉莉大,花蕾潔白油潤,蠟質(zhì)明顯?;ㄏ爿^濃烈,生長健壯,適應性強,鮮花產(chǎn)量(3年以上)每畝可達500千克以上。
    多瓣茉莉:枝條有較明顯的龐狀突起,葉片濃綠、花緊結、較圓而小,頂部略呈凹口。多瓣茉莉花開放時間拖得太長,香氣較淡,產(chǎn)量較低,一般不作為窨制花茶的鮮花。
    1茉莉是典型的強陽性花卉之一,夏季高溫季節(jié)生長旺盛,需多曬太陽。有“曬不死的茉莉”之說。如光照不足,葉片會變大變薄,葉色變?yōu)榈G,開花少且香氣差。
    2施肥:茉莉在生長旺盛季節(jié),要大水大肥,可促其生長旺盛、花多、花香?!扒逄m花,濁茉莉”就可見茉莉喜肥的程度。如果缺肥就可能造成不開花,甚至落蕾。
    3澆水:生長季節(jié)需給大水,其余季節(jié)則應適當控水,不使盆土過濕。盆土積水易引起爛根。
    4用土:茉莉喜用酸性土培植,可直接到花卉商店購買。自配培養(yǎng)土,可以園土、堆肥各4份,山黃砂2份,草木灰1份。上盆時間宜在4~5月,不可過早。
    5保溫、防風:茉莉畏寒冷,霜降前入室置向陽處養(yǎng)護,室溫不應低于8度,溫度過低時可套塑料袋防風、防凍。春天宜防冷風,特別要注意避開吹西北風。出室不宜過早,應在斷霜后的清明前后。
    6茉莉極易出現(xiàn)葉色變淡、變黃,大量落葉,影響開花,嚴重時甚至死亡。主要原因是:
    a長期放在室內(nèi),不見或少見陽光;。
    b盆土長期過濕,通透性不好、缺氧,導致根系腐爛;。
    c未及時更換盆土,未及時施足肥料,土壤肥力不足;。
    d土壤呈現(xiàn)堿性。解決辦法是勤換土,勤施肥,充分接受陽光。如澆水水質(zhì)偏堿,可于生長季節(jié)定期用千分之二左右的硫酸亞鐵水施用,以改變土質(zhì)的酸堿度,使其保持在微酸性范圍內(nèi)。
    7其他需注意的方面:
    a每次花謝后要及時摘除殘花,適當修去過長枝。還應施一次肥;如果追求花的質(zhì)量,每年的第一次花應摘除,可保第二次花多、丈、香。
    b在購買茉莉花時,應盡量購買年輕的植株,茉莉都在新枝上開花。已形成樹樁的老棵要慎買,老樁往往開花較少,常是產(chǎn)花盛年過后花農(nóng)淘汰的植株;c春天出房后要及時換土,摘除隔年老葉,修去過長枝(約留10厘米左右即可),修去剪除病枯枝、過密過細枝,以促健壯新枝條萌發(fā)。
    d蟲害都因植衰弱、通風不良引起,強壯植株極少發(fā)生。
    e到9月上旬應停止施肥,以利枝條木質(zhì)化,有利越冬。
    茉莉如何能多開花茉莉花期自夏初至晚秋,它的花芳香四溢,還可泡茶,因而深受人們喜愛。
    1.環(huán)境及光照:茉莉性喜炎熱,潮濕,通風透氣環(huán)境,它地長日照喜陽性植物,需充足的光照,每天光照5小時以上為宜。茉莉畏寒,華中、華南等地茉莉可在室外栽培越冬,北方在秋季需做保暖工作,移入室內(nèi)應放在朝南方向陽光最充足處。光照強則枝干健壯,葉色深綠,花多、著色好、香味濃。因此要茉莉花多必須要環(huán)境好,光照足。
    2.水分:茉莉不耐旱,但又忌積水,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排除盆內(nèi)或栽植地積水,否則葉片易發(fā)黃,俗稱水黃。夏季炎熱晴天每天要澆水兩次,早晚各一次,如發(fā)現(xiàn)葉片卷垂應噴水于葉片,水分足則花多花大。
    3.土壤:栽培茉莉要肥沃的沙質(zhì)或半沙質(zhì)的土壤為好。在ph值6.0-6.5的微酸性土壤中種植則根系茂密,生長健壯,而土質(zhì)黏重,肥力較低,則根系少,植株矮,莖葉纖細,花少而小。
    4.施肥:盛夏高溫季節(jié)是茉莉生長的旺盛期,需施重肥,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如腐熟的麻醬渣、過磷酸鈣以及復合肥、多元素花肥,每周施2次。在夏季生長期常出現(xiàn)枝葉繁茂,但不開花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氮肥過多,此時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同時要注意把茉莉移到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
    5.修剪:茉莉夏天生長很快,要及時修剪,盆栽茉莉修剪后保留基部10-15厘米,促發(fā)粗壯新梢,如新枝長勢很旺,應在生長10厘米時摘心,促發(fā)二次梢則開花較多,且株形緊湊?;ㄖx后應在花枝剪去,減少養(yǎng)分消耗。
    6.病蟲害防治:茉莉常有介殼蟲、紅蜘蛛為害,常侵害花蕾,以7-9月最為嚴重。可噴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半月噴一次,連噴2-3次。
    7.花期:茉莉開花期不要噴水于花朵,防止提早落花和香味消失,暴雨時應遮雨或把茉莉移到室內(nèi)。
    只要您充分掌握了茉莉的栽培要令,認真實踐,就一定能夠使您的茉莉健壯、花香不斷。
    茉莉花開花后一般不結實(罕見結實),生產(chǎn)上只能采用無性養(yǎng)殖。方法有扦插、壓條、分株等幾種。茉莉再生能力強,采用扦插法,發(fā)根快,成苗率高與壓條法、分株法比較,具有操作簡便、節(jié)省材料等優(yōu)點,因而被廣泛采用。
    壓條養(yǎng)殖、壓條養(yǎng)殖是利用茉莉植株下部萌生的枝條或具有一定長度的枝梢,把其中段一壓入土中,使其生出新根、剪離母枝后即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前提是必須有茉莉花的母樹,而且每叢母樹可壓的枝條不多,無法滿足大量的種苗供應,一般用盆栽和缺塘補苗。
    分株養(yǎng)殖:茉莉是叢生灌木,且根莖部位能產(chǎn)生許多不定根,二年生以上植株常有數(shù)條莖枝,可把這些帶根的莖用來分株養(yǎng)殖。此法的前提是必須有二年生以上的茉莉花母樹。而且養(yǎng)殖數(shù)量較壓條和扦插低,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栽培的需要。
    扦插養(yǎng)殖苗床育苗占地少,土地利用率高,每畝可養(yǎng)殖10萬株左右苗木。由于集中扦插在苗圃里,便于管理,有充分選擇苗木的余地,因而苗木的質(zhì)量高,生長整齊,同時又適合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用苗的要求,所以在生產(chǎn)上廣泛應用。
    選取插穗,養(yǎng)殖用的插穗主要來源于每年大修剪時剪下來的枝條。要選擇無病蟲害,有一定粗度的壯年枝條,同一枝條以中下部為最好。
    苗圃的選擇:要求土壤土質(zhì)疏松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方便的砂土或砂壤土。
    整地理墑:苗圃地育苗前深翻曬白,耙細整平,四周挖好排灌溝,按墑面寬120厘米,溝寬25厘米,深20厘米開溝理墑,墑面平整,土粒細碎,將苗床充分澆濕后,用芽前除草劑-都阿合劑150毫升/畝兌水噴灑苗床。冬季育苗在床上覆蓋好地膜。
    將每年大修時剪下的枝條收集在陰蔽處,組織人力進行剪插條,操作方法是:選擇有2-3個節(jié),長度為10厘米左右的枝條,剪去葉片,上端離腋芽1厘米左右處剪平,下端離腋芽1厘米左右剪成45度的斜口,按80-100根一捆綁好,將剪好的插條在陰涼處保濕保存好。
    在扦插前要對插條進行藥劑處理,首先用施??伺涑?000倍液浸泡3-5分鐘,撈出涼干。然后再用50ppm的生根粉液浸泡20-30分鐘,撈出后按12厘米×4厘米的株行距扦插在苗床上,扦插時插條頂端離土面3厘米左右。每畝可扦插15萬根插條。
    扦插的苗床要保持土壤濕潤,晴天注意勤除草,保持苗木無雜草蓋苗現(xiàn)象。苗床的苗木小,根系少,要施水肥,最好用清糞水澆施。薄施勤施,每個月施肥一次。苗床發(fā)現(xiàn)病蟲危害要及時進行防治,可用菌核凈1000倍+殺蟲丹1000倍每月噴灑一次。苗木長至6-8個月后,有2個以上分枝,兩層根系,30厘米以上的高度方可出圃。
    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最佳,適合茉莉花的根系成活生長,同時當年種植當年即可采收。秋季的氣溫也非常適宜茉莉花根系生長。而夏季氣溫太高,不適應茉莉根系生,移栽時葉片容易曬干影響成活。冬季的氣溫也低而且風大,容易吹干葉片,茉莉花生長緩慢而影響成活。
    為了方便整理,應起墑種植,墑寬以有利于施肥、培土、采收為原則,一般墑寬120厘米,墑高20厘米,墑溝寬25厘米。在墑面兩邊各挖一寬30厘米、深10厘米的種植溝,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畝栽4000株。
    選擇株高30厘米以上,兩個以上分枝、兩層根系、葉色正常、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種苗,剪去25厘米以上枝葉,剪去過長的根系,同時用0.1%的施???0.3%普鈣液蘸根處理3-5分鐘后定植,按株距25厘米定植在種植溝內(nèi),要栽正、栽直、根系順直與土壤結合,無空洞現(xiàn)象,不能裸露根系,澆足定根水。墑面上可用蔗渣、稻草、甘蔗葉等進行覆蓋。
    環(huán)境及光照:茉莉性喜炎熱、潮濕、通風透氣環(huán)境,需充足的光照。茉莉畏寒,南方地盆栽茉莉可在室外栽培越冬,北方在秋冬季需做好保暖工作,移入室內(nèi)放在朝南方向。光照強則枝干健壯,葉色濃綠,花多而香,陽光不足則節(jié)稀花少而不香。
    水分:茉莉不耐旱,但又忌積水,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傾倒盆內(nèi)積水,否則葉片易發(fā)黃。夏季炎熱晴天每天要澆水兩次,早晚各一次,如發(fā)現(xiàn)葉片卷垂應噴水于葉片,促進生長。
    土壤:栽培茉莉土壤要肥沃的沙質(zhì)和半沙質(zhì)土壤為好,在ph值6至6.5的微酸性土壤種植,則根系茂密,生長健旺,如土質(zhì)黏重,缺少有基質(zhì),肥力較低,通氣性不良,則根系少,植株矮,莖葉纖細,花少而小。
    施肥:盛夏高溫季節(jié)是茉莉生長的旺期,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如花生餅粉、骨粉、過磷酸鈣以及多元素花肥,每月施兩次。茉莉在夏季生長期常出現(xiàn)枝葉繁茂但不開花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施了過多的氮肥,造成枝葉徒長,遇到這樣情況要控制肥水,增施磷鉀肥,促使孕育花蕾,同時要注意把茉莉移到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之處。
    修剪:茉莉夏天生長很快,要及時修剪,盆栽茉莉修剪保留基部10厘米至15厘米,促發(fā)多數(shù)粗壯新梢,如新梢長勢很旺,應在生長10厘米時摘心,促發(fā)二次梢,則開花較多,且株形緊湊?;ǖ蛑x后應及時把花枝剪去,減少養(yǎng)分消耗,也能促長新梢,使枝密、芽多、開花多。
    茉莉花的防治病蟲害:茉莉常有螟蛾幼蟲和介殼蟲、紅蜘蛛為害,以7月至9月最為嚴重,常蛀食花蕾,可用萬能粉或殺滅菊酯加水200倍進行噴灑,每半月噴灑一次,即未發(fā)生病蟲害也應進行噴灑,做到預防在先,噴灑時間以晴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為宜,中午烈日不宜噴灑,防止藥害。
    茉莉花的花期養(yǎng)護:開花期不要噴水于花朵,防止提早落花和香味消失,降雨時應把盆栽茉莉移到避雨處。
    夏季,茉莉花進入盛花期,要注意保持盆土濕潤,茉莉花喜肥,每隔3-5天就要追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者在澆花市摻入少量的淡液肥。如盆土出現(xiàn)板結,松土后在施肥。秋天應適當?shù)臏p少澆水量,并逐漸停止施肥。室外最低溫度降到5度以前,將盆花移入室內(nèi)陽光處。初入室時,要經(jīng)常開窗通風。并要控制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