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感悟都是一次知識的積累,它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在寫感悟文章時,我們應該注重哪些語言和句式的運用?這里有一些有關感悟的故事,或許能幫助大家找到思考人生的一些方向。
中庸感悟心得篇一
中庸是一本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被譽為“治學之宗、理道之寶”。其中的第一章被稱為《中庸心得》,這一章節(jié)以“誠意正心”為核心,通過對心性修養(yǎng)的闡述,引導讀者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閱讀《中庸心得》給我?guī)砹松羁痰捏w會和感悟,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論述我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中庸心得》告訴我們?nèi)诵牡闹匾?。書中的開篇便引用孔子的一句話:“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夫!”可見,中庸被視為至高無尚的道德標準。而實現(xiàn)中庸的首要條件就是心。人心是思想、情感和意志的核心,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和品德。只有凈化心靈,使其受到崇高的價值觀的引導,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德。這讓我深深地明白了人應該注重心靈修養(yǎng)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內(nèi)在的自我管理和提升,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其次,《中庸心得》強調(diào)了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書中提到:“愿正性之心,生誠致之情?!边@句話表明誠實是中庸之道的基石。人若能誠實的待人處事,以真心實意地對待他人,就能建立起與人的親近和信任。而正直則是誠實的體現(xiàn),隨時保持一顆正直的心,并以正直的行為來應對各種誘惑和考驗。讀完《中庸心得》后,我深感誠實和正直的重要性,只有以這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界,才能建立起真誠的人際關系。
第三,《中庸心得》告訴我們?nèi)艘卣?。書中強調(diào)“勿自欺也”。人生在世,面臨各種誘惑和困惑,容易迷失自我,放松自律。而《中庸心得》提醒我們要堅守內(nèi)心的準則,不隨波逐流,不為外界的雜音所干擾。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環(huán)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堅持正確而真實的道德行為。只有守正乃能實現(xiàn)中庸之德,自己的人生才會更加有價值和有意義。
第四,《中庸心得》讓我認識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書中說:“反欲則格。”這是告訴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行動,糾正自己的過失和失誤。人們常常是別人的評判和批評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而《中庸心得》告訴我們應該主動審視自己,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和偏差。我們要學會正視自己,不回避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通過大量的自問自省,我深刻認識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只有時刻關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最后,《中庸心得》提醒我們要保持沉著冷靜。書中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靜修身是人們修養(yǎng)心性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我們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和冷靜。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往往容易焦慮和沖動,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而中庸之道就要求我們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被外界的喧囂所累,能夠從容地面對各種境遇和挑戰(zhàn)。只有在沉靜中修身,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通過閱讀《中庸心得》,我深感人心的重要性,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守正的重要性,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沉著冷靜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人們在修煉中庸之道時應該注意的方面,也是現(xiàn)代社會急需的品質和態(tài)度。只有以這樣的信念去指導自己的行為,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卓越和社會的進步。讀完《中庸心得》,我深信中庸之道是我們奮斗和追求的目標,只有通過對自身的不斷修煉和追求,才能實現(xiàn)真理和道義的完美。
中庸感悟心得篇二
不知何時始讀茅盾的《子夜》,總之今天早上讀完,胡亂在微信讀書里面寫了幾句,也就是了。
茅盾在談其寫作動機時,講道:“1920__年我到日本走了一趟約二年后,1930年春又回到上海。這個時候正是汪精衛(wèi)在北平籌備召開擴大會議,南北大戰(zhàn)方酣的時候同時也是上海等各大都市的工人運動高漲的時候?!痹谒蒺B(yǎng)身體之際,洞悉了上海的背景以及交織其中的社會關系。反映在作品中的就是其民族資本家的各種關系,各大企業(yè)盤旋于吳、趙二巨頭手下,見風使舵,經(jīng)濟局勢風云詭譎,隨著二巨頭的勢力起伏而生起的大堆事件,也與當時的社會相關聯(lián);偶有穿插家庭瑣事情節(jié),也是為社會背景服務的。
同樣作為“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趙伯韜相比,更具“正義性”,聯(lián)系我們學過的知識來看:民國時期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具有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但通常忽視了其具有的革命性。如果說趙伯韜是買辦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帝國主義的掮客,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的話,那么吳蓀甫就是革命的那批民族資產(chǎn)階級,他獨立而又倔強,且個人魅力十足。通過閱讀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吳蓀甫在他的家庭中的地位與封建家長“有過之而無不足”的,即便是面對他的父親——吳老太爺,他也只是頗盡孝心,但其實他并不喜歡老爺子,在其死后更是一頭扎進他的“實業(yè)”熱潮之中。反觀趙伯韜,雖也極具商業(yè)頭腦,到底是靠日本人起來的,與吳蓀甫相差萬分,這樣的人恐怕連民族資本家也算不上的了罷!
談起商業(yè),其實很多人自然也不甚懂,文學專業(yè)的人大概更不能夠懂得了,算起來,我也是懵懵懂懂。這里也不涉及商業(yè),說到底,所有的情節(jié)都與時代背景以及人性有關。吳蓀甫倘在今時,恐怕是一個十足能干的企業(yè)家了罷!他熱心為廠,一門心思“實業(yè)救國”,順便賺取利益(這才是商人的本性),與趙伯韜的“純欲望”之流以及杜竹齋的見風使舵之輩自然不同。他不近女色,不似強東之流,自然對他的事業(yè)發(fā)展是有好處的,但也因為這樣,他忽略了對家庭關系的照顧,這也是為何姐夫杜竹齋到頭來還要背叛自己去迎合趙伯韜的勝利的原因。他只以鐵腕之力總管家庭與事業(yè),看似強悍實則缺乏變通,老子講“柔弱為本”,在吳蓀甫這里是沒有的,所以他的破產(chǎn)既是時代所為,也是個人性格所為。倒也不全怪他,假如他似趙伯韜之流依附帝國主義,那么他也不是我們?nèi)ケ瘎〉闹魅斯恕?BR> 引人注意的我認為要數(shù)其中的女性形象為最。同輩分的比較來看,林佩珊和四小姐惠芳鮮明對照,一個任意外向,一個極端內(nèi)斂,一個毫無主見,一個偏愛禁閉。這才是作者意欲表現(xiàn)的特殊時代之矛盾:封建與開放共存的社會背景下,自然就進化出不同的女性性格。上海與鄉(xiāng)下,不僅是地方的差異,更是思想的對立。林佩珊穿衣時尚、性格外向隨和,敢愛敢恨,與范博文相處遭反對后又和杜新籜“相戀”,雖然常說不懂情愛,但卻盡情體驗,因為不想和姐姐一樣“選擇不愛的人結婚,或是結婚后發(fā)現(xiàn)不愛”(作品中她是不懂愛情,很奇怪,不像新女性,大概還在發(fā)展階段吧!);惠芳穿衣習慣承襲封建女性、性格自閉,與男子幾乎沒有任何交流,見到最多的就是范博文,一下子觸動心性卻又不知如何表達,上海待了兩個月仍然難以適應,拾起老太爺?shù)摹短细袘泛蟾硬荒軓淖晕抑凶呙摮鰜?,最后?jīng)張素素點撥,最后才承認“性”的萌發(fā)。這一對比的女性形象就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思想的狀況,當然現(xiàn)在也同樣存在:接受開放與回歸禁閉,這就是心底的兩個“自我”,書中的主人公何嘗不是游離于這兩個端口,徐曼麗開放之語云云,殊不知她也只是在其中一端而已,被人包養(yǎng)的姘頭罷了!這與古時候的妓女還有所不同,至少她是自由的。
《子夜》是沒有批判的,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只有呈現(xiàn)與揭露。趙伯韜壞,吳蓀甫就不壞嗎?范博文花,杜新籜就不花嗎?連只在乎“政權”的屠維岳都有憐香惜玉的心思呢?——“女工們也是活的人,她們有思想、有感情,尤其糟的是她們還有比較復雜的思想、烈火一般的感情?!绷峙瀣幧頌閰侨?,心里想的卻是別人,這在一夫一妻制看來,也是“花”的吧!但她沒有不守婦道,只把情愫藏在心底。她的妹妹林佩珊在婚姻之前做多重選擇,這對捍衛(wèi)個人自由和幸福來說,無話可說,但即便在今天,假如一個男人,他的結婚對象曾經(jīng)有過好幾段感情經(jīng)歷,這大概也是不能被他輕易接受的吧!很多人反而喜歡惠芳那樣禁閉的人。
所以,“開放與封建,自由與禁閉”是一直存在的,《子夜》中雖呈現(xiàn)了當時的對立與矛盾,但其實更昭示著長久的矛盾與對立。這樣看來,主旨倒與薩特的《禁閉》異曲同工了!
中庸感悟心得篇三
假期在家,連續(xù)的陰雨天氣讓我不得外出散心,悶在家卻又實在無聊,便開始翻閱高中時代購買的“必讀書籍”——《紅與黑》。
“出身卑微的于連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躋身上流社會,但是他內(nèi)心深處卻對這個階層充滿了蔑視和仇恨。一封女人的私信,斷送了他夢寐以求的前程,他在惱怒中想這個女人開了槍……”
——這是封面上對全書的整體概述,簡單扼要,我當時的第一印象便覺著這書肯定又是以黑暗社會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愛情小說,不乏會有點當下正紅的金牌編劇于正劇中些許的虐戀情節(jié),當然,這僅僅是我跟這部小說的初次觸電。本著對小說充滿政治色彩的創(chuàng)作背景,我開始了閱讀。
序言部分譯者很有深意的解釋了書名的由來——《紅與黑》開筆之初,叫《于連》,知道寫完上卷,才最終定名為《紅與黑》,以兩種色彩作書名,司湯達有寓意存焉。歷來評論家絞盡腦汁,頗多發(fā)明,認為“紅”與“黑”,譽為軍裝與道袍,劍與十字架,熱血與孝服,軍人的榮耀與僧侶的暗黑,火紅的理想與黯黑的幻滅,英勇的時代與復辟的年代,等等。相對而言,到時司湯達本人的說法比較平實:“紅”意味著主人公于連會去當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書名也有如此之意向。
家境的卑微加上父親、兄弟的不待見,讓于連亦步亦趨的成長著,就連唯一的閱讀嗜好也被父親強烈禁止。然而,對《圣經(jīng)》、《新約》以及部分拉丁文的熟讀,恰恰為于連自己今后躋身上流社會創(chuàng)造了機會。經(jīng)過維璃葉本堂神甫彼拉神甫的推薦,于連順利的被聘請進維璃葉市市長:瑞那先生的家當家教。初來乍到,于連對奢華的生活以及上層社會的各種理解顯得很不適應,謝朗神甫的一番話使于連獲益匪淺:“圓滑與審慎兼具,把一套虛偽的論調(diào)編的找不出漏洞,在他這個年紀,已屬不惡?!敝?,瑞那夫人與于連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也是整個故事的主線變得明朗起來——上層社會不斷地想于連招手,最后卻因為這一份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使之付諸一炬。
神學院的學習以及一系列的偶然促成了于連飛鴻騰達的前奏,只身離開維璃葉進軍巴黎,于連雖有對瑞那夫人的萬分不舍,卻又始終放不下自己邁向上層社會的腳步。彼拉神甫對于連很是看好:“這年輕人雖然出身低微,可是心高智大,一旦傷了他的傲氣,縱然身在這兒,也無濟于事。他會藏巧于拙?!敝劣诘嚼聽柡罹艏抑笏l(fā)生的一切,以及于連與瑪娣兒特之間的種種,則如晴天霹靂,最終將于連送上斷頭臺。
縱觀整部小說,主人公于連的故事似乎倒影著我——平凡的出身,自認高傲的性格以及長路漫漫的仕途。從不同角度分析,自然也就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結果。
中庸感悟心得篇四
"中庸"這個詞語自古就赫赫有名,它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道德準則。中庸主張在生活中處處遵循中道,不偏不倚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困境。相較于極端的行為方式,中庸更能體現(xiàn)一種平和、穩(wěn)定的心態(tài)。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中庸的哲學思想,并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到了其中的智慧,進一步加深了我的理解。以下,我將分享我對中庸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第一段:中庸的涵義及意義
中庸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平衡狀態(tài)。它強調(diào)不偏不倚,不偏向極端,同時也意味著擺脫人際關系中的價值判斷。在中庸的哲學思想中,人們被各種利益和誘惑包圍,但是只有保持中庸的心態(tài),才能處理一切問題,與人相處融洽,克服人生的困難。這種中庸的態(tài)度讓我們不致于被過渡的情緒所驅使,從而能夠冷靜地思考,并作出明智的決策。因此,中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段:中庸的實踐方式
在實際應用中庸哲學思想時,最重要的是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我們需要學會在沖突中保持平靜,不要被情緒左右。人生常常充滿無數(shù)的選擇和抉擇,而中庸要求我們以冷靜、理性的態(tài)度應對。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選擇和決策,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以合適的方式處理這些沖突和抉擇。而實現(xiàn)中庸,則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如寬容、公正、平和等,這些品質都能夠幫助我們在矛盾和抉擇中維持平衡。
第三段:中庸的心態(tài)對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
中庸將我們從過度的情緒波動中解放出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中庸能夠幫助我們保持心態(tài)的平穩(wěn)。當我們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往往會感到沮喪和消沉,而中庸的心態(tài)能讓我們及時調(diào)整思維,轉換視角。同時,中庸也了塵世間很多煩惱,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能夠使我們減少壓力,保持健康。
第四段:中庸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
中庸作為一種道德準則,對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人們常常被各種利益和沖突所困擾,利己主義甚至道德淪喪。而中庸則能夠幫助人們保持理性和公正。當人們遵循中庸的原則,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時刻保持自己的中立,便能打破惡性循環(huán),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在中庸的影響下,人們會更加平等地對待他人,不落到極端。
第五段:中庸對個人的提升
中庸作為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煉。在修煉中,人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并在面對各種抉擇時保持冷靜。通過修煉中庸,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此外,中庸對于我們的自信心也是一種挑戰(zhàn),它要求我們冷靜地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修煉過程將使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
總結:中庸的理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在面對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時,人們常常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而中庸思想的應用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各種挑戰(zhàn)。同時,中庸也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契機。盡管中庸的實踐并不容易,但只要我們保持中庸的心態(tài),我們將能夠在生活中更加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并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中庸感悟心得篇五
中庸第一章是我國古代哲學家孔子整理的一篇經(jīng)典論述,它對于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閱讀這一章節(jié)后,我深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下面就是我對中庸第一章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首先,中庸第一章讓我認識到了“中庸”的核心理念。它告訴我們,中庸是一種平衡和調(diào)和的境界,是一種追求和諧的精神境界。作為人,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不偏激,不極端,不過分追求個人利益,而應該以大局為重,以德行為準繩。只有在“中庸”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在人際關系、事業(yè)發(fā)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結果。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庸”對于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和重要性。
其次,中庸第一章引導我思考了“心性”的問題。它指出,人的心性是內(nèi)在品質的轉化和表現(xiàn),是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核心。只有通過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良好的心性,我們才能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和內(nèi)外的和諧。這讓我對自己的心性進行了反思,我意識到需要堅持修身養(yǎng)性,注重培養(yǎng)和塑造良好的品質和性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和成長。
再次,中庸第一章強調(diào)了“誠”字的重要性。它說“誠者,天之道也”,指出了誠實正直的品質對于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誠實是一種品德美德,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基石。誠實不僅僅是對他人實話實說,更是內(nèi)心態(tài)度的真誠和待人的真心。只有誠實待人,才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深感誠實是人生態(tài)度中的一種重要品質,我將更加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誠實和正直。
此外,中庸第一章還讓我領悟到了“道”的深刻內(nèi)涵。它說“道者,萬物之奧”,強調(diào)了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力量和本質規(guī)律。人作為宇宙的一部分,應該順應自然,遵循道的規(guī)律。只有通過與道相合,我們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修養(yǎng)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這讓我對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層次,我將更加注重與道相合,尋找個人與社會的共生之道。
最后,中庸第一章讓我明白了“中庸”與人生價值的關系。它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意味著中庸的理念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也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人生即是追求中庸的過程,只有在不斷追求和諧中,人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的充分發(fā)揮。通過閱讀中庸第一章,我深刻認識到了中庸與人生價值的緊密聯(lián)系,我會在將來的成長之路上,堅守中庸,追求卓越。
綜上所述,中庸第一章的價值觀對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學習和領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質,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和諧的社會關系。希望我的這些心得體會和感悟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和借鑒。
中庸感悟心得篇六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正因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為因果。看了余華的《活著》,才開始覺得自己從未真正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讀它,我們會頓悟活著的更深層次的好處。
人要靠記憶來慰藉,要靠傾訴來釋然,要靠平靜來概括,要靠回首來徹悟。
悲愴的殘陽微弱的呼吸著,無意感染了那一個午后的黃昏,帶著些許的惆悵,帶著些許的悔悟,帶著些許的淡然,福貴講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楊,曾為歌舞場?!耙郧啊毕褚徊拷?jīng)典被縮成了記憶。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著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著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福貴也變得焦躁不安了,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福貴一步步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背著穿梭在大街上之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xiàn),也許他從未感覺到煙花易冷時的凄涼。他不顧嬌妻,他忘懷于紙醉金迷的世界。人總是忘乎因此,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無聲息了,福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這一陷,福貴再也沒有出來過。
煙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賭場才是富少揮手灑金的地方。福貴比鐘愛他的妻子還要鐘愛于賭場,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而金錢就是利的實體。賭場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福貴不知道他正在輸?shù)糇约旱娜松?。嘆息之余,我感嘆人生換位的易,福貴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當他把家財輸?shù)匾粺o所有之時,父親并沒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親很平靜。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偽的,人內(nèi)心的驚濤駭浪才是真實,福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著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說一句話。男生一旦犯錯就難以讓人原諒,男生一旦傾家蕩產(chǎn)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福貴看著妻子走了,默默耕種著租來的五畝地,他要養(yǎng)活一家人。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貴學會了耕地,看著年邁的老母蹣跚在旁福貴心中也許很痛;看著伶俐的女兒鳳霞,福貴也許在狠狠地咒罵自己。我一向認為:親情是人內(nèi)心中無形的線,看著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yōu)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向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著。
人一旦真實得活著,那不真實也變的真實了。
中庸感悟心得篇七
中庸是一種處事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吨杏埂肥强鬃拥牡茏幼铀妓幍囊黄?jīng)典著作,文中詳細地論述了中庸的含義和實踐方法。在讀完《中庸》后,我深有感悟,并且對于中庸的體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段:中庸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中庸即“中”、“庸”兩個字的結合,其中“中”是指均衡、和諧,遵循事物的本然規(guī)律,不偏不倚;而“庸”則是指適度、適中,不偏不離。中庸的含義即是在做事、處事的過程中,做到“中庸”之道。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既不偏激、極端,也不消極、懶惰。中庸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人在擺脫極端情緒的同時,保持理性思維,做出明智的決策。
第二段:中庸的應用范圍。
中庸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無論是學業(yè)、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系,中庸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在學業(yè)上,我們不能只追求學習的成績,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要保持均衡發(fā)展;在工作上,過于急功近利會導致粗心大意,缺乏深思熟慮,而中庸則可以使我們慢慢積累經(jīng)驗,尋找平衡點;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身心的均衡,既要努力工作,也要重視家庭和休閑;在人際關系中,中庸可以使我們不陷入極端的爭斗,保持和諧的交往。
第三段:實踐中庸的方法。
在實踐中庸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其次,要學會權衡利弊,綜合各種因素來做出決策。不管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有一個平衡考慮的角度。再次,要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他人的不完美。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學會包容和接納。
第四段:中庸的好處。
中庸的好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庸可以使人避免極端情緒的影響,保持理性思維;其次,中庸可以使人在做決策時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再次,中庸可以使人在人際關系中保持和諧交流,避免爭斗和沖突;最后,中庸可以使人在生活中達到身心的平衡,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
在我個人看來,中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態(tài)度,它可以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冷靜和淡定。在我的工作中,中庸讓我能夠從容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不被極端情緒所左右。在與人相處中,中庸讓我學會了包容和理解,保持和諧的溝通。在生活中,中庸讓我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
總之,中庸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實踐起來卻不容易。要做到中庸,就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心態(tài),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堅持追求心靈的平衡和和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
中庸感悟心得篇八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圣人之道"?!吨杏埂芬粫怯绍髯铀?,是一部至理明言的經(jīng)典之作。讀完《中庸》這部經(jīng)典之后,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和思想遠遠超出了言語所能描述的范圍?!吨杏埂纷屛覍W到了許多道德與倫理的原則,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被《中庸》中"不偏不倚"的思想所感動。其中的"中正"理念告訴我們,人生不應偏向任何一方,而應保持平衡和穩(wěn)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被外部環(huán)境影響,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然而,《中庸》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沉穩(wěn),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堅持自我,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這種"不偏不倚"的心態(tài)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努力追求的。
其次,我深受《中庸》中"誠"的思想所啟迪。"誠"在儒家思想中被視為最高的道德準則,是真實、可靠、不虛偽的表現(xiàn)。人們常說"誠實為本",而《中庸》則將"誠"具體化為一種行為準則和人際交往的原則。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種種誘惑和騙局,但只有堅持"誠"的態(tài)度,才能樹立起信任和被信任的良好形象。誠實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負責。只有以"誠"為中心,我們才能建立起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
第三,《中庸》中提到的"中庸之道,無事不見調(diào)而不忍"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人際關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jīng)_突和紛爭。然而,《中庸》告訴我們,不要過于偏激和沖動,要保持客觀和冷靜的態(tài)度。只有站在對立雙方之外,保持中立的立場,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雖然這種"不見調(diào)而不忍"的理念在實踐中可能會帶來一些困難和不便,但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我們能夠超越自身利益,以更高尚和智慧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
第四,《中庸》中提到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學而不厭"意味著不停止不斷地學習和探索;"誨人不倦"意味著不斷地傳道和教育他人。只有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只有不倦地傳道和教育他人,才能讓自己的智慧和經(jīng)驗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不要停止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最后,《中庸》中反復強調(diào)的"明明德"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明明德"是指要明晰道德準則和目標,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要從個人的修養(yǎng)開始,逐漸擴展到家庭、社會和國家,為整個社會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只有每個人都能做到"明明德"并從個人修養(yǎng)做起,整個社會才能夠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而言之,讀完《中庸》之后,我深深感悟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智慧對于我們的生活和人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吨杏埂分械乃枷氩粌H是儒家學說的精華,更是為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我希望能夠將《中庸》中的思想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堅持中庸之道,做一個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
中庸感悟心得篇九
中庸是一種處事態(tài)度,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吨杏埂芬粫强鬃拥牡茏釉痈鶕?jù)孔子的教誨整理而成。其中的章節(jié)《中庸章》是整個書中最為重要的章節(jié)之一,通過對《中庸章》的學習與思考,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啟示。首先,中庸教導我們要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與謙遜,以處世為準則,其次,中庸告誡我們要堅持中道而不偏極端,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平衡與穩(wěn)定。最后,中庸教導我們要不斷修身養(yǎng)性,達到內(nèi)心的和諧與寧靜。通過對《中庸章》的體悟與感悟,我們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確處事、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以及如何不斷修身養(yǎng)性。
首先,《中庸章》教導我們要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與謙遜。在《中庸章》中,孔子曾說:“道不遠人,人之所以能者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將自己置于人之中,虛懷若谷,才能夠與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與平靜的關系。無論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都需要我們學會理解他人、包容他人,不讓自己的情緒波動影響到他人。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與謙遜,我們才能夠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中庸章》告誡我們要堅持中道而不偏極端??鬃釉f:“得中而祥,失中而亂”。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處理事務時,要盡量避免偏激與極端的做法。只有選擇中庸之道,保持穩(wěn)健與克制的態(tài)度,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平衡與穩(wěn)定?,F(xiàn)如今的社會中,充斥著許多極端思潮與偏激行為。我們應當不斷提醒自己,不盲從,不跟風,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只有堅持中道,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中庸章》教導我們要不斷修身養(yǎng)性??鬃釉f:“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修身,我們才能夠達到內(nèi)心的和諧與寧靜。修身養(yǎng)性既包括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和素質,也包括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與挫折,但只要內(nèi)心寧靜,我們就能夠冷靜應對。而要做到修身養(yǎng)性,需要我們堅持日積月累,注重自身的修煉與培養(yǎng)。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達到內(nèi)在與外在的和諧與平衡。
通過對《中庸章》的體悟與感悟,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啟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瑣事與煩惱所困擾,而《中庸章》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與處事態(tài)度。我深信,只有在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與謙遜、堅持中道而不偏極端、不斷修身養(yǎng)性三個方面下,我們才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通過體悟與感悟《中庸章》,我們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確處事、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以及如何不斷修身養(yǎng)性。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實踐中體驗到《中庸章》所帶來的智慧與力量,以更好地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境與挑戰(zhàn)。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
中庸作為一種價值觀和處事哲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diào)平衡和和諧,追求中庸之道,使人們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與冷靜。通過學習中庸,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把握好平衡,秉持中庸的原則,才能真正活出一種高尚而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
第一段:中庸是一種修養(yǎng)。
中庸并非簡單地追求表面的平靜,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在現(xiàn)代社會中,各種信息的沖擊和壓力的累積,往往使人感到心煩意亂、焦慮不安。然而,中庸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與穩(wěn)定,才能應對外界的變化。這要求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保持平衡的思維和情緒。我們可以通過修煉身心,如瑜伽、冥想等方式,來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以獲得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舒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掌握自己的人。
第二段:中庸是一種克己。
中庸教導我們要克己奉公,摒棄私欲。人的欲望無止境,但只有適度的滿足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中庸告訴我們,我們應當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適度保持節(jié)制,不要陷入無限的欲望循環(huán)中。只有放棄一些追逐物欲的欲望,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的空靈和心靈的飛揚。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堅持做到舍得為他人著想,由己及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去指導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能充分關注他人的需要。
第三段:中庸是一種追求和諧。
中庸追求平衡和諧,強調(diào)事物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制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各種矛盾和沖突。中庸告訴我們,要以和為貴,以和為美。在面對矛盾和沖突時,我們應該善于尋找平衡點,以調(diào)和的態(tài)度去化解矛盾,達到和諧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具備一種善于溝通和協(xié)商的能力,保持耐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和接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
第四段:中庸是一種智慧。
中庸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思考。它教導我們?nèi)绾伪鎰e事物的輕重緩急,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如何把握好每一個決策和選擇。中庸的智慧告訴我們要具備全局觀和長遠的眼光,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判斷力。只有從中庸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我們才能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中庸也告訴我們,要保持謙虛和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豐富自己的智慧和見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智慧的人。
第五段:中庸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中庸不僅僅是理論和學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中庸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平靜與和諧。在以追逐利益為導向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nèi)心的需求和追求。中庸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不被過去和未來的焦慮所困擾。要學會真正地享受生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內(nèi)在的優(yōu)雅和高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活出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態(tài)度。
總結:
中庸心得體會感悟,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和重塑。通過學習和理解中庸的原則和精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和諧,修養(yǎng)內(nèi)心,克制私欲,追求真正的幸福。中庸不僅僅是一種智慧和學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生命方式。只有在中庸的指導下,我們才能真正活出高尚而優(yōu)雅的生活。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一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
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
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二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
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巍?BR>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三
《中庸》夸大實踐,不僅在實踐中運用“中庸”,而且要在實踐中學習“中庸”。運用要像舜一樣,“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至于求學,《中庸》舉出了另外一個典型,這就是顏回。《中庸》說:“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彼^擇乎中庸,就是善于選擇,選取那些最精當?shù)?,真理性最強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質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為己有。顏回一生就是這樣做的。這就告訴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很多東西都是有偏激的,沒有反映事物本質的,所以要善于選擇。選擇不是選那些嘩眾取寵的,顯赫一時的,更不是人往亦云的,而應該是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真實反映了事物本質的。
為要把握“中庸”,一則要學;二則要行;學則能知,行則能成。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中庸》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蚶兄?,或委曲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薄吨杏埂吩谶@里特別夸大學與行的重要,無論何種人,無論何種情況,只要堅持學習,就能“知”。無論何種人,也無論何種情況,只要堅持實踐,就能成功。朱熹作注說:“蓋人性雖無不善,而氣稟有不同者,故闡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發(fā)奮圖強,則其至一也。呂氏曰:所進之途雖異,而所至之域則同,此所以為“中庸”。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資,為不可幾及;輕困知勉行,謂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敝祆湟詾?,人的天賦不同,所以學、行的難易有別。呂氏的論述更為深刻:假如人們只??醋约耗苌豢狭W,??茨馨捕兄荒芾悖瑒t中庸永遠只能是理論意義上的'中庸,而不能為人所用,所以說“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BR> 中庸的實踐,無論對己對人,無論家庭社會,其原則精神都是一致的?!吨杏埂氛f:“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天下之達道五,是外向的,對家庭社會而言的;天下之達德三,是內(nèi)向的,對自己而言的。無論內(nèi)向外向,對人對己,原則是一樣的,“所以行之者一也。”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四
讀《大學》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就是謹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個人的好惡所左右,不受個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態(tài),以保持美好的心靈,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因為憤怒、恐懼、偏好、憂慮,心思不能端正。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學期劉明祥老師給我們放的翟鴻燊的國學經(jīng)典講解視頻,當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經(jīng)見,正思維。原來與《大學》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處的。
讀《大學》的過程中讓我清楚了格物致知的概念,原來只是聽說過而已,不知道其中的內(nèi)在涵義,現(xiàn)在讀完之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這個概念有了一個深刻的把握。“格物”即明辨窮究事物的道理,從而擴充知識,增長智慧?!案瘛笔歉癯囊馑?,即格除自己的思想雜志,使自己不被物欲所誘—惑,而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受惡行的玷污,而污染了自己的心靈,使自己的行為高尚,使自己的心靈美好,使自己的而修養(yǎng)提高。所謂“致知”就是想獲得知識就必須研究事物,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窮盡它的道理,兩詞合起來,格物致知就是窮究事理。增長知識和智慧,以達到至善的境界。
以上說的是讀《大學》中最重要的收獲,下面說一下對《中庸》的理解?!吨杏埂窂娬{(diào)“誠”,認為“誠”是現(xiàn)實中庸之道的關鍵,《中庸》的內(nèi)容比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內(nèi)容。跟人認為中庸比較適合個人修身所借鑒,像大知,大德,素隱,素位,行遠,誠明等章節(jié)以及后面跟的實例,都特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對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當自己去真正研讀時才知道其內(nèi)容之多。在第二章《時中》中“時”,不僅指時間,時代,也指時機,既不要超越階段,也不要被時代拋棄,既不能急躁冒進,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現(xiàn)實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認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與“時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確理解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認識。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對于一切的客觀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體事件,無論其性質如何,其中都深含著一定的必然意義,都應予接受。而在具體的運作中應作出恰當?shù)倪x擇,把握適度。就是說在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作出適宜的行為。莊子在《齊物論》中認為“中庸”是這樣的“中”是原則,“庸”是實踐,中庸就是知與行的統(tǒng)一。朱熹對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說起來簡單,可是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做到太難了。因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在兩端中尋求契合點,在動靜變化中做到恰到好處,這對于現(xiàn)實中的我們的確是很難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講的最多的是“誠”,不管對自己,對家人,對外人都要誠實,至誠的人他的人品是誠懇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萬物的胸襟像藍天一樣廣闊,其實現(xiàn)實也是這樣的。誠實應該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是與人相處的重要原則,也是一個事業(yè)開始的奠基。如果沒有誠信,那么自己對自己不誠實,就不會做到慎獨;對別人不誠實,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一個企業(yè)不誠信,那么這個企業(yè)也不會興旺。
關于《大學中庸》的內(nèi)容很多,道理也很深刻,先簡單說這些吧!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五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讀過《論語》、《老子》、《莊子》,分別從人與人相處,自我的相處,人與大自然的相處的層面進行了深刻的講解,體會到了古典文化的經(jīng)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閱讀了《大學中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可謂是與古人對話,與文化同行。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大學》包括十一章的內(nèi)容,分別是經(jīng)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治國平天下。
《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diào)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nèi)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說的“八條目”。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六
對于環(huán)境的理解是隨著時間而逐步改變的`。有段流傳很廣的名言是這么說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周圍的環(huán)境,就要想辦法努力改變它;如果不能夠改變環(huán)境,那就努力去適應環(huán)境;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就想辦法再換個環(huán)境試試。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墒牵绻麚Q個環(huán)境仍然沒有辦法適應呢?照著這個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會得出一個什么結果。雖然有點哲學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東西把牛角尖鉆透了之后,反而知道該如何輕松面對了。就象經(jīng)歷過的人,無所畏懼。但這種無所畏懼和無知者無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含義。后者是初級階段,前者提升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畢竟對后世有所啟迪。以前對于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狹隘,總以為是抹殺個性之事,這其實是不懂得如何通過中庸求同存異,揚長避短。中庸之道,個人的理解,更多的是為了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臺,哪怕對方與你的差異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從個人愛好,或者是某些不為人道的小秘密找到話題。
更多的時候持有中庸這樣一種態(tài)度,可以急事緩辦,可以將不好辦的事情改變過來,扭轉局勢。以退為進,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在戰(zhàn)場上,一個人在沒有學會如何進攻敵人之前,先學會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說得非常有體會:投資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保存原有資本,第一條如此,第二條、第三條同樣如此。
什么樣的光芒最長久?不是突然一現(xiàn)的流星之光,只有恒星那并不太強的光,夜夜可見,永遠在天空中閃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實了,最為穩(wěn)妥。
中庸并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雖然許多時候中庸意味著保持中立,但中庸絕不等于平庸。怕就怕,過于聰明,起點不高,看得不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為是最誤事。因此才會有“難得糊涂”這樣精妙的語言。
中庸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它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因此,學會中庸,給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中庸與雄心壯志并不矛盾。年輕時候愛走極端,隨著閱歷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回旋余地。
中庸感悟心得篇一
中庸是一本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被譽為“治學之宗、理道之寶”。其中的第一章被稱為《中庸心得》,這一章節(jié)以“誠意正心”為核心,通過對心性修養(yǎng)的闡述,引導讀者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閱讀《中庸心得》給我?guī)砹松羁痰捏w會和感悟,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論述我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中庸心得》告訴我們?nèi)诵牡闹匾?。書中的開篇便引用孔子的一句話:“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夫!”可見,中庸被視為至高無尚的道德標準。而實現(xiàn)中庸的首要條件就是心。人心是思想、情感和意志的核心,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和品德。只有凈化心靈,使其受到崇高的價值觀的引導,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德。這讓我深深地明白了人應該注重心靈修養(yǎng)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內(nèi)在的自我管理和提升,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其次,《中庸心得》強調(diào)了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書中提到:“愿正性之心,生誠致之情?!边@句話表明誠實是中庸之道的基石。人若能誠實的待人處事,以真心實意地對待他人,就能建立起與人的親近和信任。而正直則是誠實的體現(xiàn),隨時保持一顆正直的心,并以正直的行為來應對各種誘惑和考驗。讀完《中庸心得》后,我深感誠實和正直的重要性,只有以這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界,才能建立起真誠的人際關系。
第三,《中庸心得》告訴我們?nèi)艘卣?。書中強調(diào)“勿自欺也”。人生在世,面臨各種誘惑和困惑,容易迷失自我,放松自律。而《中庸心得》提醒我們要堅守內(nèi)心的準則,不隨波逐流,不為外界的雜音所干擾。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環(huán)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堅持正確而真實的道德行為。只有守正乃能實現(xiàn)中庸之德,自己的人生才會更加有價值和有意義。
第四,《中庸心得》讓我認識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書中說:“反欲則格。”這是告訴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行動,糾正自己的過失和失誤。人們常常是別人的評判和批評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而《中庸心得》告訴我們應該主動審視自己,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和偏差。我們要學會正視自己,不回避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通過大量的自問自省,我深刻認識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只有時刻關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最后,《中庸心得》提醒我們要保持沉著冷靜。書中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靜修身是人們修養(yǎng)心性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我們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和冷靜。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往往容易焦慮和沖動,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而中庸之道就要求我們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被外界的喧囂所累,能夠從容地面對各種境遇和挑戰(zhàn)。只有在沉靜中修身,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通過閱讀《中庸心得》,我深感人心的重要性,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守正的重要性,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沉著冷靜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人們在修煉中庸之道時應該注意的方面,也是現(xiàn)代社會急需的品質和態(tài)度。只有以這樣的信念去指導自己的行為,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卓越和社會的進步。讀完《中庸心得》,我深信中庸之道是我們奮斗和追求的目標,只有通過對自身的不斷修煉和追求,才能實現(xiàn)真理和道義的完美。
中庸感悟心得篇二
不知何時始讀茅盾的《子夜》,總之今天早上讀完,胡亂在微信讀書里面寫了幾句,也就是了。
茅盾在談其寫作動機時,講道:“1920__年我到日本走了一趟約二年后,1930年春又回到上海。這個時候正是汪精衛(wèi)在北平籌備召開擴大會議,南北大戰(zhàn)方酣的時候同時也是上海等各大都市的工人運動高漲的時候?!痹谒蒺B(yǎng)身體之際,洞悉了上海的背景以及交織其中的社會關系。反映在作品中的就是其民族資本家的各種關系,各大企業(yè)盤旋于吳、趙二巨頭手下,見風使舵,經(jīng)濟局勢風云詭譎,隨著二巨頭的勢力起伏而生起的大堆事件,也與當時的社會相關聯(lián);偶有穿插家庭瑣事情節(jié),也是為社會背景服務的。
同樣作為“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趙伯韜相比,更具“正義性”,聯(lián)系我們學過的知識來看:民國時期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具有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但通常忽視了其具有的革命性。如果說趙伯韜是買辦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帝國主義的掮客,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的話,那么吳蓀甫就是革命的那批民族資產(chǎn)階級,他獨立而又倔強,且個人魅力十足。通過閱讀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吳蓀甫在他的家庭中的地位與封建家長“有過之而無不足”的,即便是面對他的父親——吳老太爺,他也只是頗盡孝心,但其實他并不喜歡老爺子,在其死后更是一頭扎進他的“實業(yè)”熱潮之中。反觀趙伯韜,雖也極具商業(yè)頭腦,到底是靠日本人起來的,與吳蓀甫相差萬分,這樣的人恐怕連民族資本家也算不上的了罷!
談起商業(yè),其實很多人自然也不甚懂,文學專業(yè)的人大概更不能夠懂得了,算起來,我也是懵懵懂懂。這里也不涉及商業(yè),說到底,所有的情節(jié)都與時代背景以及人性有關。吳蓀甫倘在今時,恐怕是一個十足能干的企業(yè)家了罷!他熱心為廠,一門心思“實業(yè)救國”,順便賺取利益(這才是商人的本性),與趙伯韜的“純欲望”之流以及杜竹齋的見風使舵之輩自然不同。他不近女色,不似強東之流,自然對他的事業(yè)發(fā)展是有好處的,但也因為這樣,他忽略了對家庭關系的照顧,這也是為何姐夫杜竹齋到頭來還要背叛自己去迎合趙伯韜的勝利的原因。他只以鐵腕之力總管家庭與事業(yè),看似強悍實則缺乏變通,老子講“柔弱為本”,在吳蓀甫這里是沒有的,所以他的破產(chǎn)既是時代所為,也是個人性格所為。倒也不全怪他,假如他似趙伯韜之流依附帝國主義,那么他也不是我們?nèi)ケ瘎〉闹魅斯恕?BR> 引人注意的我認為要數(shù)其中的女性形象為最。同輩分的比較來看,林佩珊和四小姐惠芳鮮明對照,一個任意外向,一個極端內(nèi)斂,一個毫無主見,一個偏愛禁閉。這才是作者意欲表現(xiàn)的特殊時代之矛盾:封建與開放共存的社會背景下,自然就進化出不同的女性性格。上海與鄉(xiāng)下,不僅是地方的差異,更是思想的對立。林佩珊穿衣時尚、性格外向隨和,敢愛敢恨,與范博文相處遭反對后又和杜新籜“相戀”,雖然常說不懂情愛,但卻盡情體驗,因為不想和姐姐一樣“選擇不愛的人結婚,或是結婚后發(fā)現(xiàn)不愛”(作品中她是不懂愛情,很奇怪,不像新女性,大概還在發(fā)展階段吧!);惠芳穿衣習慣承襲封建女性、性格自閉,與男子幾乎沒有任何交流,見到最多的就是范博文,一下子觸動心性卻又不知如何表達,上海待了兩個月仍然難以適應,拾起老太爺?shù)摹短细袘泛蟾硬荒軓淖晕抑凶呙摮鰜?,最后?jīng)張素素點撥,最后才承認“性”的萌發(fā)。這一對比的女性形象就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思想的狀況,當然現(xiàn)在也同樣存在:接受開放與回歸禁閉,這就是心底的兩個“自我”,書中的主人公何嘗不是游離于這兩個端口,徐曼麗開放之語云云,殊不知她也只是在其中一端而已,被人包養(yǎng)的姘頭罷了!這與古時候的妓女還有所不同,至少她是自由的。
《子夜》是沒有批判的,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只有呈現(xiàn)與揭露。趙伯韜壞,吳蓀甫就不壞嗎?范博文花,杜新籜就不花嗎?連只在乎“政權”的屠維岳都有憐香惜玉的心思呢?——“女工們也是活的人,她們有思想、有感情,尤其糟的是她們還有比較復雜的思想、烈火一般的感情?!绷峙瀣幧頌閰侨?,心里想的卻是別人,這在一夫一妻制看來,也是“花”的吧!但她沒有不守婦道,只把情愫藏在心底。她的妹妹林佩珊在婚姻之前做多重選擇,這對捍衛(wèi)個人自由和幸福來說,無話可說,但即便在今天,假如一個男人,他的結婚對象曾經(jīng)有過好幾段感情經(jīng)歷,這大概也是不能被他輕易接受的吧!很多人反而喜歡惠芳那樣禁閉的人。
所以,“開放與封建,自由與禁閉”是一直存在的,《子夜》中雖呈現(xiàn)了當時的對立與矛盾,但其實更昭示著長久的矛盾與對立。這樣看來,主旨倒與薩特的《禁閉》異曲同工了!
中庸感悟心得篇三
假期在家,連續(xù)的陰雨天氣讓我不得外出散心,悶在家卻又實在無聊,便開始翻閱高中時代購買的“必讀書籍”——《紅與黑》。
“出身卑微的于連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躋身上流社會,但是他內(nèi)心深處卻對這個階層充滿了蔑視和仇恨。一封女人的私信,斷送了他夢寐以求的前程,他在惱怒中想這個女人開了槍……”
——這是封面上對全書的整體概述,簡單扼要,我當時的第一印象便覺著這書肯定又是以黑暗社會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愛情小說,不乏會有點當下正紅的金牌編劇于正劇中些許的虐戀情節(jié),當然,這僅僅是我跟這部小說的初次觸電。本著對小說充滿政治色彩的創(chuàng)作背景,我開始了閱讀。
序言部分譯者很有深意的解釋了書名的由來——《紅與黑》開筆之初,叫《于連》,知道寫完上卷,才最終定名為《紅與黑》,以兩種色彩作書名,司湯達有寓意存焉。歷來評論家絞盡腦汁,頗多發(fā)明,認為“紅”與“黑”,譽為軍裝與道袍,劍與十字架,熱血與孝服,軍人的榮耀與僧侶的暗黑,火紅的理想與黯黑的幻滅,英勇的時代與復辟的年代,等等。相對而言,到時司湯達本人的說法比較平實:“紅”意味著主人公于連會去當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書名也有如此之意向。
家境的卑微加上父親、兄弟的不待見,讓于連亦步亦趨的成長著,就連唯一的閱讀嗜好也被父親強烈禁止。然而,對《圣經(jīng)》、《新約》以及部分拉丁文的熟讀,恰恰為于連自己今后躋身上流社會創(chuàng)造了機會。經(jīng)過維璃葉本堂神甫彼拉神甫的推薦,于連順利的被聘請進維璃葉市市長:瑞那先生的家當家教。初來乍到,于連對奢華的生活以及上層社會的各種理解顯得很不適應,謝朗神甫的一番話使于連獲益匪淺:“圓滑與審慎兼具,把一套虛偽的論調(diào)編的找不出漏洞,在他這個年紀,已屬不惡?!敝?,瑞那夫人與于連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也是整個故事的主線變得明朗起來——上層社會不斷地想于連招手,最后卻因為這一份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使之付諸一炬。
神學院的學習以及一系列的偶然促成了于連飛鴻騰達的前奏,只身離開維璃葉進軍巴黎,于連雖有對瑞那夫人的萬分不舍,卻又始終放不下自己邁向上層社會的腳步。彼拉神甫對于連很是看好:“這年輕人雖然出身低微,可是心高智大,一旦傷了他的傲氣,縱然身在這兒,也無濟于事。他會藏巧于拙?!敝劣诘嚼聽柡罹艏抑笏l(fā)生的一切,以及于連與瑪娣兒特之間的種種,則如晴天霹靂,最終將于連送上斷頭臺。
縱觀整部小說,主人公于連的故事似乎倒影著我——平凡的出身,自認高傲的性格以及長路漫漫的仕途。從不同角度分析,自然也就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結果。
中庸感悟心得篇四
"中庸"這個詞語自古就赫赫有名,它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道德準則。中庸主張在生活中處處遵循中道,不偏不倚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困境。相較于極端的行為方式,中庸更能體現(xiàn)一種平和、穩(wěn)定的心態(tài)。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中庸的哲學思想,并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到了其中的智慧,進一步加深了我的理解。以下,我將分享我對中庸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第一段:中庸的涵義及意義
中庸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平衡狀態(tài)。它強調(diào)不偏不倚,不偏向極端,同時也意味著擺脫人際關系中的價值判斷。在中庸的哲學思想中,人們被各種利益和誘惑包圍,但是只有保持中庸的心態(tài),才能處理一切問題,與人相處融洽,克服人生的困難。這種中庸的態(tài)度讓我們不致于被過渡的情緒所驅使,從而能夠冷靜地思考,并作出明智的決策。因此,中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段:中庸的實踐方式
在實際應用中庸哲學思想時,最重要的是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我們需要學會在沖突中保持平靜,不要被情緒左右。人生常常充滿無數(shù)的選擇和抉擇,而中庸要求我們以冷靜、理性的態(tài)度應對。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選擇和決策,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以合適的方式處理這些沖突和抉擇。而實現(xiàn)中庸,則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如寬容、公正、平和等,這些品質都能夠幫助我們在矛盾和抉擇中維持平衡。
第三段:中庸的心態(tài)對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
中庸將我們從過度的情緒波動中解放出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中庸能夠幫助我們保持心態(tài)的平穩(wěn)。當我們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往往會感到沮喪和消沉,而中庸的心態(tài)能讓我們及時調(diào)整思維,轉換視角。同時,中庸也了塵世間很多煩惱,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能夠使我們減少壓力,保持健康。
第四段:中庸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
中庸作為一種道德準則,對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人們常常被各種利益和沖突所困擾,利己主義甚至道德淪喪。而中庸則能夠幫助人們保持理性和公正。當人們遵循中庸的原則,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時刻保持自己的中立,便能打破惡性循環(huán),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在中庸的影響下,人們會更加平等地對待他人,不落到極端。
第五段:中庸對個人的提升
中庸作為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煉。在修煉中,人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并在面對各種抉擇時保持冷靜。通過修煉中庸,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此外,中庸對于我們的自信心也是一種挑戰(zhàn),它要求我們冷靜地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修煉過程將使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
總結:中庸的理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在面對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時,人們常常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而中庸思想的應用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各種挑戰(zhàn)。同時,中庸也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契機。盡管中庸的實踐并不容易,但只要我們保持中庸的心態(tài),我們將能夠在生活中更加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并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中庸感悟心得篇五
中庸第一章是我國古代哲學家孔子整理的一篇經(jīng)典論述,它對于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閱讀這一章節(jié)后,我深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下面就是我對中庸第一章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首先,中庸第一章讓我認識到了“中庸”的核心理念。它告訴我們,中庸是一種平衡和調(diào)和的境界,是一種追求和諧的精神境界。作為人,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不偏激,不極端,不過分追求個人利益,而應該以大局為重,以德行為準繩。只有在“中庸”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在人際關系、事業(yè)發(fā)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結果。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庸”對于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和重要性。
其次,中庸第一章引導我思考了“心性”的問題。它指出,人的心性是內(nèi)在品質的轉化和表現(xiàn),是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核心。只有通過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良好的心性,我們才能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和內(nèi)外的和諧。這讓我對自己的心性進行了反思,我意識到需要堅持修身養(yǎng)性,注重培養(yǎng)和塑造良好的品質和性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和成長。
再次,中庸第一章強調(diào)了“誠”字的重要性。它說“誠者,天之道也”,指出了誠實正直的品質對于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誠實是一種品德美德,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基石。誠實不僅僅是對他人實話實說,更是內(nèi)心態(tài)度的真誠和待人的真心。只有誠實待人,才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深感誠實是人生態(tài)度中的一種重要品質,我將更加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誠實和正直。
此外,中庸第一章還讓我領悟到了“道”的深刻內(nèi)涵。它說“道者,萬物之奧”,強調(diào)了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力量和本質規(guī)律。人作為宇宙的一部分,應該順應自然,遵循道的規(guī)律。只有通過與道相合,我們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修養(yǎng)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這讓我對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層次,我將更加注重與道相合,尋找個人與社會的共生之道。
最后,中庸第一章讓我明白了“中庸”與人生價值的關系。它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意味著中庸的理念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也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人生即是追求中庸的過程,只有在不斷追求和諧中,人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的充分發(fā)揮。通過閱讀中庸第一章,我深刻認識到了中庸與人生價值的緊密聯(lián)系,我會在將來的成長之路上,堅守中庸,追求卓越。
綜上所述,中庸第一章的價值觀對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學習和領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質,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和諧的社會關系。希望我的這些心得體會和感悟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和借鑒。
中庸感悟心得篇六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正因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為因果。看了余華的《活著》,才開始覺得自己從未真正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讀它,我們會頓悟活著的更深層次的好處。
人要靠記憶來慰藉,要靠傾訴來釋然,要靠平靜來概括,要靠回首來徹悟。
悲愴的殘陽微弱的呼吸著,無意感染了那一個午后的黃昏,帶著些許的惆悵,帶著些許的悔悟,帶著些許的淡然,福貴講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楊,曾為歌舞場?!耙郧啊毕褚徊拷?jīng)典被縮成了記憶。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著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著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福貴也變得焦躁不安了,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福貴一步步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背著穿梭在大街上之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xiàn),也許他從未感覺到煙花易冷時的凄涼。他不顧嬌妻,他忘懷于紙醉金迷的世界。人總是忘乎因此,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無聲息了,福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這一陷,福貴再也沒有出來過。
煙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賭場才是富少揮手灑金的地方。福貴比鐘愛他的妻子還要鐘愛于賭場,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而金錢就是利的實體。賭場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福貴不知道他正在輸?shù)糇约旱娜松?。嘆息之余,我感嘆人生換位的易,福貴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當他把家財輸?shù)匾粺o所有之時,父親并沒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親很平靜。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偽的,人內(nèi)心的驚濤駭浪才是真實,福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著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說一句話。男生一旦犯錯就難以讓人原諒,男生一旦傾家蕩產(chǎn)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福貴看著妻子走了,默默耕種著租來的五畝地,他要養(yǎng)活一家人。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貴學會了耕地,看著年邁的老母蹣跚在旁福貴心中也許很痛;看著伶俐的女兒鳳霞,福貴也許在狠狠地咒罵自己。我一向認為:親情是人內(nèi)心中無形的線,看著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yōu)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向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著。
人一旦真實得活著,那不真實也變的真實了。
中庸感悟心得篇七
中庸是一種處事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吨杏埂肥强鬃拥牡茏幼铀妓幍囊黄?jīng)典著作,文中詳細地論述了中庸的含義和實踐方法。在讀完《中庸》后,我深有感悟,并且對于中庸的體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段:中庸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中庸即“中”、“庸”兩個字的結合,其中“中”是指均衡、和諧,遵循事物的本然規(guī)律,不偏不倚;而“庸”則是指適度、適中,不偏不離。中庸的含義即是在做事、處事的過程中,做到“中庸”之道。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既不偏激、極端,也不消極、懶惰。中庸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人在擺脫極端情緒的同時,保持理性思維,做出明智的決策。
第二段:中庸的應用范圍。
中庸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無論是學業(yè)、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系,中庸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在學業(yè)上,我們不能只追求學習的成績,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要保持均衡發(fā)展;在工作上,過于急功近利會導致粗心大意,缺乏深思熟慮,而中庸則可以使我們慢慢積累經(jīng)驗,尋找平衡點;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身心的均衡,既要努力工作,也要重視家庭和休閑;在人際關系中,中庸可以使我們不陷入極端的爭斗,保持和諧的交往。
第三段:實踐中庸的方法。
在實踐中庸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其次,要學會權衡利弊,綜合各種因素來做出決策。不管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有一個平衡考慮的角度。再次,要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他人的不完美。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學會包容和接納。
第四段:中庸的好處。
中庸的好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庸可以使人避免極端情緒的影響,保持理性思維;其次,中庸可以使人在做決策時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再次,中庸可以使人在人際關系中保持和諧交流,避免爭斗和沖突;最后,中庸可以使人在生活中達到身心的平衡,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
在我個人看來,中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態(tài)度,它可以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冷靜和淡定。在我的工作中,中庸讓我能夠從容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不被極端情緒所左右。在與人相處中,中庸讓我學會了包容和理解,保持和諧的溝通。在生活中,中庸讓我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
總之,中庸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實踐起來卻不容易。要做到中庸,就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心態(tài),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堅持追求心靈的平衡和和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
中庸感悟心得篇八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圣人之道"?!吨杏埂芬粫怯绍髯铀?,是一部至理明言的經(jīng)典之作。讀完《中庸》這部經(jīng)典之后,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和思想遠遠超出了言語所能描述的范圍?!吨杏埂纷屛覍W到了許多道德與倫理的原則,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被《中庸》中"不偏不倚"的思想所感動。其中的"中正"理念告訴我們,人生不應偏向任何一方,而應保持平衡和穩(wěn)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被外部環(huán)境影響,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然而,《中庸》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沉穩(wěn),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堅持自我,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這種"不偏不倚"的心態(tài)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努力追求的。
其次,我深受《中庸》中"誠"的思想所啟迪。"誠"在儒家思想中被視為最高的道德準則,是真實、可靠、不虛偽的表現(xiàn)。人們常說"誠實為本",而《中庸》則將"誠"具體化為一種行為準則和人際交往的原則。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種種誘惑和騙局,但只有堅持"誠"的態(tài)度,才能樹立起信任和被信任的良好形象。誠實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負責。只有以"誠"為中心,我們才能建立起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
第三,《中庸》中提到的"中庸之道,無事不見調(diào)而不忍"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人際關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jīng)_突和紛爭。然而,《中庸》告訴我們,不要過于偏激和沖動,要保持客觀和冷靜的態(tài)度。只有站在對立雙方之外,保持中立的立場,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雖然這種"不見調(diào)而不忍"的理念在實踐中可能會帶來一些困難和不便,但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我們能夠超越自身利益,以更高尚和智慧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
第四,《中庸》中提到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學而不厭"意味著不停止不斷地學習和探索;"誨人不倦"意味著不斷地傳道和教育他人。只有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只有不倦地傳道和教育他人,才能讓自己的智慧和經(jīng)驗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不要停止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最后,《中庸》中反復強調(diào)的"明明德"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明明德"是指要明晰道德準則和目標,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要從個人的修養(yǎng)開始,逐漸擴展到家庭、社會和國家,為整個社會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只有每個人都能做到"明明德"并從個人修養(yǎng)做起,整個社會才能夠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而言之,讀完《中庸》之后,我深深感悟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智慧對于我們的生活和人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吨杏埂分械乃枷氩粌H是儒家學說的精華,更是為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我希望能夠將《中庸》中的思想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堅持中庸之道,做一個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
中庸感悟心得篇九
中庸是一種處事態(tài)度,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吨杏埂芬粫强鬃拥牡茏釉痈鶕?jù)孔子的教誨整理而成。其中的章節(jié)《中庸章》是整個書中最為重要的章節(jié)之一,通過對《中庸章》的學習與思考,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啟示。首先,中庸教導我們要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與謙遜,以處世為準則,其次,中庸告誡我們要堅持中道而不偏極端,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平衡與穩(wěn)定。最后,中庸教導我們要不斷修身養(yǎng)性,達到內(nèi)心的和諧與寧靜。通過對《中庸章》的體悟與感悟,我們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確處事、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以及如何不斷修身養(yǎng)性。
首先,《中庸章》教導我們要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與謙遜。在《中庸章》中,孔子曾說:“道不遠人,人之所以能者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將自己置于人之中,虛懷若谷,才能夠與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與平靜的關系。無論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都需要我們學會理解他人、包容他人,不讓自己的情緒波動影響到他人。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與謙遜,我們才能夠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中庸章》告誡我們要堅持中道而不偏極端??鬃釉f:“得中而祥,失中而亂”。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處理事務時,要盡量避免偏激與極端的做法。只有選擇中庸之道,保持穩(wěn)健與克制的態(tài)度,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平衡與穩(wěn)定?,F(xiàn)如今的社會中,充斥著許多極端思潮與偏激行為。我們應當不斷提醒自己,不盲從,不跟風,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只有堅持中道,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中庸章》教導我們要不斷修身養(yǎng)性??鬃釉f:“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修身,我們才能夠達到內(nèi)心的和諧與寧靜。修身養(yǎng)性既包括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和素質,也包括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與挫折,但只要內(nèi)心寧靜,我們就能夠冷靜應對。而要做到修身養(yǎng)性,需要我們堅持日積月累,注重自身的修煉與培養(yǎng)。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達到內(nèi)在與外在的和諧與平衡。
通過對《中庸章》的體悟與感悟,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啟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瑣事與煩惱所困擾,而《中庸章》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與處事態(tài)度。我深信,只有在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與謙遜、堅持中道而不偏極端、不斷修身養(yǎng)性三個方面下,我們才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通過體悟與感悟《中庸章》,我們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確處事、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以及如何不斷修身養(yǎng)性。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實踐中體驗到《中庸章》所帶來的智慧與力量,以更好地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境與挑戰(zhàn)。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
中庸作為一種價值觀和處事哲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diào)平衡和和諧,追求中庸之道,使人們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與冷靜。通過學習中庸,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把握好平衡,秉持中庸的原則,才能真正活出一種高尚而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
第一段:中庸是一種修養(yǎng)。
中庸并非簡單地追求表面的平靜,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在現(xiàn)代社會中,各種信息的沖擊和壓力的累積,往往使人感到心煩意亂、焦慮不安。然而,中庸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與穩(wěn)定,才能應對外界的變化。這要求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保持平衡的思維和情緒。我們可以通過修煉身心,如瑜伽、冥想等方式,來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以獲得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舒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掌握自己的人。
第二段:中庸是一種克己。
中庸教導我們要克己奉公,摒棄私欲。人的欲望無止境,但只有適度的滿足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中庸告訴我們,我們應當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適度保持節(jié)制,不要陷入無限的欲望循環(huán)中。只有放棄一些追逐物欲的欲望,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的空靈和心靈的飛揚。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堅持做到舍得為他人著想,由己及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去指導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能充分關注他人的需要。
第三段:中庸是一種追求和諧。
中庸追求平衡和諧,強調(diào)事物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制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各種矛盾和沖突。中庸告訴我們,要以和為貴,以和為美。在面對矛盾和沖突時,我們應該善于尋找平衡點,以調(diào)和的態(tài)度去化解矛盾,達到和諧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具備一種善于溝通和協(xié)商的能力,保持耐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和接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
第四段:中庸是一種智慧。
中庸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思考。它教導我們?nèi)绾伪鎰e事物的輕重緩急,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如何把握好每一個決策和選擇。中庸的智慧告訴我們要具備全局觀和長遠的眼光,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判斷力。只有從中庸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我們才能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中庸也告訴我們,要保持謙虛和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豐富自己的智慧和見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智慧的人。
第五段:中庸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中庸不僅僅是理論和學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中庸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平靜與和諧。在以追逐利益為導向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nèi)心的需求和追求。中庸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不被過去和未來的焦慮所困擾。要學會真正地享受生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內(nèi)在的優(yōu)雅和高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活出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態(tài)度。
總結:
中庸心得體會感悟,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和重塑。通過學習和理解中庸的原則和精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和諧,修養(yǎng)內(nèi)心,克制私欲,追求真正的幸福。中庸不僅僅是一種智慧和學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生命方式。只有在中庸的指導下,我們才能真正活出高尚而優(yōu)雅的生活。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一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
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
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二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
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巍?BR>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三
《中庸》夸大實踐,不僅在實踐中運用“中庸”,而且要在實踐中學習“中庸”。運用要像舜一樣,“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至于求學,《中庸》舉出了另外一個典型,這就是顏回。《中庸》說:“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彼^擇乎中庸,就是善于選擇,選取那些最精當?shù)?,真理性最強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質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為己有。顏回一生就是這樣做的。這就告訴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很多東西都是有偏激的,沒有反映事物本質的,所以要善于選擇。選擇不是選那些嘩眾取寵的,顯赫一時的,更不是人往亦云的,而應該是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真實反映了事物本質的。
為要把握“中庸”,一則要學;二則要行;學則能知,行則能成。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中庸》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蚶兄?,或委曲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薄吨杏埂吩谶@里特別夸大學與行的重要,無論何種人,無論何種情況,只要堅持學習,就能“知”。無論何種人,也無論何種情況,只要堅持實踐,就能成功。朱熹作注說:“蓋人性雖無不善,而氣稟有不同者,故闡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發(fā)奮圖強,則其至一也。呂氏曰:所進之途雖異,而所至之域則同,此所以為“中庸”。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資,為不可幾及;輕困知勉行,謂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敝祆湟詾?,人的天賦不同,所以學、行的難易有別。呂氏的論述更為深刻:假如人們只??醋约耗苌豢狭W,??茨馨捕兄荒芾悖瑒t中庸永遠只能是理論意義上的'中庸,而不能為人所用,所以說“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BR> 中庸的實踐,無論對己對人,無論家庭社會,其原則精神都是一致的?!吨杏埂氛f:“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天下之達道五,是外向的,對家庭社會而言的;天下之達德三,是內(nèi)向的,對自己而言的。無論內(nèi)向外向,對人對己,原則是一樣的,“所以行之者一也。”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四
讀《大學》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就是謹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個人的好惡所左右,不受個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態(tài),以保持美好的心靈,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因為憤怒、恐懼、偏好、憂慮,心思不能端正。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學期劉明祥老師給我們放的翟鴻燊的國學經(jīng)典講解視頻,當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經(jīng)見,正思維。原來與《大學》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處的。
讀《大學》的過程中讓我清楚了格物致知的概念,原來只是聽說過而已,不知道其中的內(nèi)在涵義,現(xiàn)在讀完之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這個概念有了一個深刻的把握。“格物”即明辨窮究事物的道理,從而擴充知識,增長智慧?!案瘛笔歉癯囊馑?,即格除自己的思想雜志,使自己不被物欲所誘—惑,而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受惡行的玷污,而污染了自己的心靈,使自己的行為高尚,使自己的心靈美好,使自己的而修養(yǎng)提高。所謂“致知”就是想獲得知識就必須研究事物,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窮盡它的道理,兩詞合起來,格物致知就是窮究事理。增長知識和智慧,以達到至善的境界。
以上說的是讀《大學》中最重要的收獲,下面說一下對《中庸》的理解?!吨杏埂窂娬{(diào)“誠”,認為“誠”是現(xiàn)實中庸之道的關鍵,《中庸》的內(nèi)容比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內(nèi)容。跟人認為中庸比較適合個人修身所借鑒,像大知,大德,素隱,素位,行遠,誠明等章節(jié)以及后面跟的實例,都特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對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當自己去真正研讀時才知道其內(nèi)容之多。在第二章《時中》中“時”,不僅指時間,時代,也指時機,既不要超越階段,也不要被時代拋棄,既不能急躁冒進,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現(xiàn)實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認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與“時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確理解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認識。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對于一切的客觀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體事件,無論其性質如何,其中都深含著一定的必然意義,都應予接受。而在具體的運作中應作出恰當?shù)倪x擇,把握適度。就是說在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作出適宜的行為。莊子在《齊物論》中認為“中庸”是這樣的“中”是原則,“庸”是實踐,中庸就是知與行的統(tǒng)一。朱熹對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說起來簡單,可是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做到太難了。因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在兩端中尋求契合點,在動靜變化中做到恰到好處,這對于現(xiàn)實中的我們的確是很難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講的最多的是“誠”,不管對自己,對家人,對外人都要誠實,至誠的人他的人品是誠懇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萬物的胸襟像藍天一樣廣闊,其實現(xiàn)實也是這樣的。誠實應該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是與人相處的重要原則,也是一個事業(yè)開始的奠基。如果沒有誠信,那么自己對自己不誠實,就不會做到慎獨;對別人不誠實,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一個企業(yè)不誠信,那么這個企業(yè)也不會興旺。
關于《大學中庸》的內(nèi)容很多,道理也很深刻,先簡單說這些吧!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五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讀過《論語》、《老子》、《莊子》,分別從人與人相處,自我的相處,人與大自然的相處的層面進行了深刻的講解,體會到了古典文化的經(jīng)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閱讀了《大學中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可謂是與古人對話,與文化同行。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大學》包括十一章的內(nèi)容,分別是經(jīng)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治國平天下。
《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diào)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nèi)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說的“八條目”。
中庸感悟心得篇十六
對于環(huán)境的理解是隨著時間而逐步改變的`。有段流傳很廣的名言是這么說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周圍的環(huán)境,就要想辦法努力改變它;如果不能夠改變環(huán)境,那就努力去適應環(huán)境;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就想辦法再換個環(huán)境試試。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墒牵绻麚Q個環(huán)境仍然沒有辦法適應呢?照著這個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會得出一個什么結果。雖然有點哲學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東西把牛角尖鉆透了之后,反而知道該如何輕松面對了。就象經(jīng)歷過的人,無所畏懼。但這種無所畏懼和無知者無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含義。后者是初級階段,前者提升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畢竟對后世有所啟迪。以前對于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狹隘,總以為是抹殺個性之事,這其實是不懂得如何通過中庸求同存異,揚長避短。中庸之道,個人的理解,更多的是為了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臺,哪怕對方與你的差異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從個人愛好,或者是某些不為人道的小秘密找到話題。
更多的時候持有中庸這樣一種態(tài)度,可以急事緩辦,可以將不好辦的事情改變過來,扭轉局勢。以退為進,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在戰(zhàn)場上,一個人在沒有學會如何進攻敵人之前,先學會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說得非常有體會:投資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保存原有資本,第一條如此,第二條、第三條同樣如此。
什么樣的光芒最長久?不是突然一現(xiàn)的流星之光,只有恒星那并不太強的光,夜夜可見,永遠在天空中閃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實了,最為穩(wěn)妥。
中庸并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雖然許多時候中庸意味著保持中立,但中庸絕不等于平庸。怕就怕,過于聰明,起點不高,看得不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為是最誤事。因此才會有“難得糊涂”這樣精妙的語言。
中庸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它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因此,學會中庸,給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中庸與雄心壯志并不矛盾。年輕時候愛走極端,隨著閱歷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