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案例17篇)

字號: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同時也需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教案的編寫應(yīng)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和時間分配。教案的編寫需要反思和總結(jié)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一
    片段:
    出示1-1/4-1/3和1-(1/4+1/3)讓學生嘗試的獨立解決。
    反饋情況:
    生1:1-1/4-1/31-(1/4+1/3)。
    =4/4-1/4-1/3=1-(3/12+4/12)。
    =3/4-1/3=1-7/12。
    =9/12-4/12=12/12-7/12。
    =5/12=5/12。
    生2:1-1/4-1/31-(1/4+1/3)。
    =3/4-1/3=1-(3/12+4/12)。
    =9/12-4/12=1-7/12。
    =5/12=5/12。
    生3:1-1/4-1/31-(1/4+1/3)。
    =12/12-3/12-4/12=12/12-7/12。
    =5/12=5/12。
    交流討論后發(fā)現(xiàn)這些算法都是對的。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做出了這么多方法。每一種解法,你更喜歡哪種算法呢?
    學生交流。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沒有小括號的,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shù),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
    以上是我上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的一個教學片斷。教學一開始,作為老師我沒有做更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計算。沒想到學生反饋上來的運算方法這么多。有的學生按照整數(shù)加減運算的順序計算,兩個兩個數(shù)通分相加減。有的學生把能口算的過程省略,避免了運算過程的繁瑣。有的學生把三個數(shù)先一起進行通分,然后再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在計算1/4+1/3時先通分再計算,有的學生則用上節(jié)課找到的規(guī)律進行口算得出結(jié)果。然后我再讓學生觀察、比較、交流最優(yōu)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時交流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我覺得計算題教學已不僅僅是講授方法,學生練習的模式。計算題的教學因突出學生的獨立探索,操作發(fā)現(xiàn),總結(jié)規(guī)律等各種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計算題的教學中要體現(xiàn)算法的多樣性,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典型題的練習發(fā)現(xiàn)其中最優(yōu)秀,最合理的方法,從而掌握計算的正確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學生熟記法則。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二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1~4頁例1及p5做一做1、練習一相關(guān)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據(jù)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jù)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心目中認為什么樣的景色是最美的?(鳥語花香、晴空萬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冰城哈爾濱去看看。(課件出示)。
    美嗎?(美)欣賞圖片。
    (二)情景延伸復習舊知。
    咱們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2、交流、反饋。
    同學們真棒!根據(jù)三條信息就可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還能夠解決問題。
    (三)學習新知算法探究。
    同學們,咱們到滑冰場去看一看吧?。ㄕn件出示)下面請聽滑冰場的負責人向大家介紹: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滑冰區(qū),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你們也進去看一看吧!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在滑冰嗎?
    列式計算,并跟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反饋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方法(2)可以少寫一個中間數(shù),因此更簡便。)。
    4、運用方法(2)列式。
    請學生自由列式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
    5、小結(jié)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學習這兩題以后我們來觀察這兩題的計算順序,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有加有減,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四)鞏固新知總結(jié)評價。
    “冰雪天地”參觀得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到學校去了。路比較遠,咱們就乘公交車吧!
    (1)請學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說一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運算順序又是怎么樣的?
    (五)全課小結(jié)。
    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哪里還掌握得不夠好?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三
    1.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豎式書寫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nèi)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嘗試精神。
    3.通過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和團結(jié)協(xié)作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多媒體展示)。
    填空。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先從個位加減。
    2﹑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豎式計算。
    46+25+1775-28-19。
    二探究體驗。
    1課件出示公共汽車停在站點情景圖。(有乘客上車,有乘客下車)。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師出示有關(guān)數(shù)據(jù))。
    3引導學生根據(jù)看到的情景,提出有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
    思考:要想知道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生說師板書:67-25+2867+28-255請學生說說列式的理由。(讓學生弄清楚要求車上現(xiàn)在有多少人就是要從原來車上的67人去掉下車的25人,還要把上車的28人加上)揭示本節(jié)課題“加減混合運算”
    5組織全班交流計算方法(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師指導豎式計算。
    三實踐應(yīng)用。
    1、組織學生完成第28頁“做一做”
    2、小動物做對了嗎?80-46+18=6254+26-48=22。
    3、二(2)班共39人,下課了,走出教室15人,又進來7人,現(xiàn)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奪紅旗游戲(分小組每個成員依次按順序計算出結(jié)果,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對又快)。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混合運算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廣泛應(yīng)用.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一說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12+8-1316-4+2124-(18+3)。
    二、探究新知.。
    新課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新的內(nèi)容--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一)教學例1(沒有括號的算式計算方法)。
    【演示課件“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導學釋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學生匯報:。
    (1)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例1內(nèi)容.
    (2)問題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幾分之幾?書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樣列式?
    (3)對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歡哪一種?
    (5)列式后比較良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小括號的分數(shù)在混合運算中該怎樣計算?
    2.小結(jié):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加減的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有小括號應(yīng)先算小括號里的。
    3.質(zhì)疑。
    三、鞏固練習。
    1.基本題:。
    完成118頁“做一做”
    第120頁練習二十三的1----4題.
    2.拓展練習:。
    大屏幕.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五
    1、掌握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正確計算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2、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貼積膏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
    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一、情境導入
    師:星期天,小剛和小林來到新華書店,他們遇到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種圖書和單價圖)
    師:小剛買了3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師:通過讀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生:《少兒繪畫abc》單價7.45元,《太空漫步》單價5.8元,《海洋世界》單價4.69元。
    師:求買上面的三本書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書單價的綜合,即求7.45、5.8與4.69的和。
    師:誰能說說,解答上面的問題,需要怎樣計算?
    生1:先求出《少兒繪畫abc》與《太空漫步》的單價之和,再求出三本書的單價之和。
    生2:直接列豎式求三本書的單價之和。
    師: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出上面兩種解題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來。(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用付出的錢數(shù)減去花掉的錢數(shù)就是還剩下的錢數(shù),也就是應(yīng)該找回的錢數(shù)。
    師:你能畫圖理解其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嗎?學生嘗試畫圖,教師演示:
    生:付出的錢數(shù)-(買單價6.45元的書花掉的錢數(shù)+買單價8.3元的數(shù)花掉的錢數(shù))=應(yīng)找回的錢數(shù)。師:根據(jù)上面的關(guān)系式,你會列式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應(yīng)找回5.25元。
    答:應(yīng)找回5.25元。
    三、探究結(jié)果匯報
    師:通過解答上面的問題,你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生1:三個小數(shù)連加,可以先求出前兩個數(shù)的和,再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
    生2:三個小數(shù)連加,還可以把小數(shù)點對齊后,列一個豎式來計算。計算時,哪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
    生3:小數(shù)連加的運算跟整數(shù)連加的運算順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兩次相加。
    師:計算小數(shù)的連減,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數(shù)連減計算,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還可以先求出兩個減數(shù)的和,再計算。
    四、師生總結(jié)收獲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我知道了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可以類推到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中。
    生2:計算小數(shù)的連減時,可以運用減法的運算性質(zhì),先求出兩個減數(shù)的和,再求差。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六
    1.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豎式書寫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nèi)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嘗試精神。
    3.通過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和團結(jié)協(xié)作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計算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多媒體展示)。
    填空。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先從個位加減。
    2﹑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
    豎式計算。
    46+25+1775-28-19。
    二、探究體驗。
    1、課件出示公共汽車停在站點情景圖。(有乘客上車,有乘客下車)。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師出示有關(guān)數(shù)據(jù))。
    3、引導學生根據(jù)看到的'情景,提出有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
    4、引導學生列出加減混合運算式。
    思考:要想知道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
    5、請學生說說列式的理由。(讓學生弄清楚要求車上現(xiàn)在有多少人就是要從原來車上的67人去掉下車的25人,還要把上車的28人加上)揭示本節(jié)課題“加減混合運算”
    7、組織全班交流計算方法(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師指導豎式計算。
    三實踐應(yīng)用。
    1、組織學生完成第28頁“做一做”
    2、小動物做對了嗎?
    80-46+18=62?54+26-48=22。
    3、二(2)班共39人,下課了,走出教室15人,又進來7人,現(xiàn)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奪紅旗游戲(分小組每個成員依次按順序計算出結(jié)果,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對又快)。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加減混合應(yīng)注意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七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xiàn)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
    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nèi)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xiàn)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sh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4+3—2。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
    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shù)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shù)。
    (3)引導學生結(jié)合屏幕上出現(xiàn)的畫面(或結(jié)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
    引導學生討論:結(jié)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shù)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討論情況,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jù)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和“”兩部分。
    教師: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shù)減2?
    學生:第二步是7減2,因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兩個數(shù)相加的得數(shù)減去2,所以是7減2。
    2、學習例2。
    (l)在屏幕上出現(xiàn)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連續(xù)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jù)屏幕上的畫面寫出算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屏幕上所反映的內(nèi)容。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
    教師:上面的算式應(yīng)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先算減法后算加法。
    配合學生的敘述在屏幕上閃動“”。
    教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
    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教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
    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數(shù)“2”和3相加。
    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3)引導學生總結(jié)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八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利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探索解決兩步計算應(yīng)用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養(yǎng)學生用有序的思維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的能力,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思考的過程。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yīng)用意識、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兩步計算應(yīng)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口算卡,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還記得前幾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嗎?那些桃子怎么樣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課件顯示例題情境。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你能按順序說出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共42個吃了3天每天吃9個)。
    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板書:還剩多少個?)。
    2、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解決問題。
    a“還剩多少個?”的具體意義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計算,想不出來的可以與同桌商量。
    c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
    3、指名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題目中的問題?(板書答句)。
    1、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個的?同桌交流。
    班內(nèi)交流:
    (1)根據(jù)吃了3天,每天吃9個,能夠算出3天吃了多少個。(從已知條件想起的。)。
    (2)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的個數(shù)和吃了的個數(shù),吃了的個數(shù)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結(jié):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關(guān)鍵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應(yīng)用。
    1、出示教學“試一試”題目,學生自己讀題。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全班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四、鞏固練習。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的問題,有信心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jù)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jù)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還有不同方法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獨立讀題(2)提問: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車)乘過車的小朋友來說一說,是怎樣的情況?(在途中??寇囌镜臅r候,有些人會下車,有些人會上車,一般規(guī)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計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你能看懂著些統(tǒng)計表嗎?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獨立把算式列在課堂本上,并寫出答句。然后填寫表格。
    五、課堂小結(jié)。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九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0頁的例題,第60~6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觀察、聯(lián)系生活情景,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發(fā)展初步的計算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教師知道下能提出并解決問題,體會生活里數(shù)學問題的多樣性和問題的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興趣。
    1、多媒體演示兩個情景。
    (1)乘客上車、下車無序擁擠。讓學生評一評這種行為,并猜一猜車上人數(shù)增減情況。(不能確定)。
    2、講述:同學們,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車人數(shù)和車上人數(shù)還有多少,我們不但要細心觀察每次上、下車人數(shù),還要根據(jù)車上原有的人數(shù)進行加減計算。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lǐng)悟。
    1、提出問題。
    多媒體演示動畫片:車上有7人,先下車2人,接著3人上車。
    提問:(1)從剛才的動畫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2)你能用學具來擺一擺剛才乘車的情況嗎?(3)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動畫片的意思嗎?(7-2+3=□)。
    2、揭示課題。
    質(zhì)疑:這一題和我們學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一樣?
    3、探究算法。
    提問:加減混合的算式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思考。
    板書:7-2+3=8。
    讓學生一起說一說計算過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鞏固深化,應(yīng)用拓展。
    1、多媒體出示一幅美麗的森林動畫。
    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學生在小組內(nèi)描述,然后完成書上填空。
    請幾名學生說計算過程,然后同桌互說,再全班一起說。
    2、多媒體繼續(xù)演示:大熊貓高興地帶領(lǐng)大家往前走,穿過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圖意,填空。
    做完后,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統(tǒng)計做對的人數(shù),做錯的改正。
    3、多媒體繼續(xù)演示:穿過草地,繞過池塘,大家來到了森林,出現(xiàn)“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大森林里有猴子、熊貓,還有兔子。你準備列一個怎樣的算式?請在小組里填空。填好后,在銷贓里先說一說每一個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問:白兔跳籬笆跳累了,我們幫它摘絲瓜好不好?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連線、交流。
    四、課堂總結(jié)。
    多媒體繼續(xù)演示:大熊貓說:“小朋友今天的表現(xiàn)不錯,其實,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數(shù)學知識,只要小朋友留心觀察,你的周圍處處都有數(shù)學知識。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到時候歡迎大家再來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見!”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lǐng)?你學得開心嗎?
    五、教學后記: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利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探索解決兩步計算應(yīng)用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養(yǎng)學生用有序的思維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的能力,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思考的過程。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yīng)用意識、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兩步計算應(yīng)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口算卡,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還記得前幾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嗎?那些桃子怎么樣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課件顯示例題情境。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你能按順序說出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共42個吃了3天每天吃9個)。
    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板書:還剩多少個?)。
    2、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解決問題。
    a“還剩多少個?”的具體意義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計算,想不出來的可以與同桌商量。
    c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
    3、指名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題目中的問題?(板書答句)。
    1、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個的?同桌交流。
    班內(nèi)交流:
    (1)根據(jù)吃了3天,每天吃9個,能夠算出3天吃了多少個。(從已知條件想起的。)。
    (2)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的個數(shù)和吃了的個數(shù),吃了的個數(shù)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結(jié):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關(guān)鍵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應(yīng)用。
    1、出示教學“試一試”題目,學生自己讀題。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全班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四、鞏固練習。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的問題,有信心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jù)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jù)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還有不同方法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獨立讀題(2)提問: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車)乘過車的小朋友來說一說,是怎樣的情況?(在途中??寇囌镜臅r候,有些人會下車,有些人會上車,一般規(guī)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計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你能看懂著些統(tǒng)計表嗎?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獨立把算式列在課堂本上,并寫出答句。然后填寫表格。
    五、課堂小結(jié)。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一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8頁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減混合”是在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本內(nèi)容在教科書第28頁,教材以公共汽車上乘客人數(shù)的增減變化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題。學生一般都有乘車和親身經(jīng)歷,容易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計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減混合計算過程的基礎(chǔ)上給出了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這樣安排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計算中第一個加數(shù)是怎么來的,從而更好地理解加減混合運算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運算順序。掌握豎式的書寫格式及簡便寫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類推能力。
    3、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練習題:
    2、列式計算:猴媽媽摘了52個桃子,小猴把它們運回家,第一次運走17個,第二次運走23個,運了兩次后,還剩多少個?學生理解題意,列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100以內(nèi)的加減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交流做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組匯報,比較做法,找出簡便寫法。)。
    2、教學例4(1)出示例題,請學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減混合時,應(yīng)該怎樣做?
    (2)小結(jié):在寫豎式時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相加滿十要進位,不夠減時要退位;有時可以用簡便寫法。
    三、知識運用:課件出示練習題:
    第一關(guān):我的基礎(chǔ)最牢。1.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強調(diào)運算順序第二關(guān):我會解決問題。
    第三關(guān):我會應(yīng)用。(1)應(yīng)找回多少元?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四、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1.第28頁“做一做”第1~2題(例4)。2.第30頁練習五,第7題。3.第31頁練習五,第12題。
    板書設(shè)計:
    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二)。
    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二
    (一)掌握不帶小括號或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二)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難點:用豎式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兩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并用簡便方法書寫。
    2、口算。
    其余學生口算,要求學生說出口算過程。復習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訂正板演,由學生講解計算過程。
    (二)學習新知。
    1、復習訂正后,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新課。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看看同學們會做嗎。
    出示例368-29+51=。
    啟發(fā)提問:
    (1)這道題都有什么運算符號?應(yīng)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試算,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做法。即:
    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里。
    第一種雖然最后得數(shù)是一樣的,但是在計算過程中是有錯誤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進位。第二種抄錯了運算符號。導致最后結(jié)果是錯誤的。
    小結(jié)性提問:
    (1)加減混合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應(yīng)注意什么?
    在學生小結(jié)的基礎(chǔ)上,由學生獨立計算“做一做”的兩道題。
    (1)56+24-30=(2)67-34+39=。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對第(1)題的第二步能自覺用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進行表揚。
    2、出示例472-(47+16)=。
    啟發(fā)性提問:
    (1)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應(yīng)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這道題有簡便的書寫格式嗎?大家試試看。
    由學生在小黑板上試做,教師行間巡視,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師先出示正確做法。
    重點討論有沒有簡便寫法,出示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下面情況。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確的,第二步的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填倒了,63減去72是不夠減的。因此,像這樣的題,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獨立計算“做一做”中的兩道題。
    (1)32+(55-46)=(2)76-(13+42)=。
    訂正時,提問:
    (1)第(1)題有簡便寫法嗎?為什么可以寫成。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在書上填數(shù)。
    2、對比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兩題。
    81-52+4870-(23+35)。
    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學生說一說在運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題。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得數(shù)。
    3、判斷下面計算是否正確,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第(1)題錯,第(2)題對,遇到小括號前面是加號,可以用簡便寫法。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第5題和第9題。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口算加減混合式題(不帶小括號和帶小括號的)及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
    用豎式計算不帶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學生不會有什么困難。因此,采用由學生試算,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計算中的良好習慣。但對有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有的沒有簡便寫法,有的有簡便寫法,這對學生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例4時,先放手讓學生試做,根據(jù)學生試做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集中討論的方法,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因為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沒有簡便寫法。
    緊接著安排“做一做”的兩道題,其中第(1)題由于兩個加數(shù)可以交換位置,因此有簡便寫法。通過對比,使學生分辨清楚什么情況下可以有簡便寫法,什么情況下則不能。在鞏固反饋環(huán)節(jié)時,采用判斷的形式加以鞏固。這樣安排,突出了這節(jié)課的新知識點,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判斷的能力。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三
    1、通過觀察擺放p75例題及練習十二,協(xié)助同學理解計算順序。
    2、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增強對計算過程的感受。
    3、通過觀察交流,培養(yǎng)同學口頭表達能力。
    理解掌握計算順序。
    1、播放丑小鴨動畫片斷。
    今天俺們請來了白晝鵝為大家做向?qū)Т蠹胰プ隹桶伞?BR>    1、播放動畫。
    看:湖里有幾只天鵝?
    演示:又飛來3只。
    現(xiàn)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
    說出正確圖意,然后老師演示完整圖意。
    湖里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
    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
    2、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里的天鵝吧,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同學在小組里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后集體訂正。
    3、小結(jié):同學們真聰明,看看俺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嗎?
    演示:地上有7個球,抱走3個,又抱來4個。
    2、課件演示小鴨圖。
    3、游戲:把小動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鑰匙開哪座房子嗎?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四
    2、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學情景圖中你能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口述,老師板書。
    2、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shù)學問題?
    生1:誰的表現(xiàn)好?
    生2:9號選手的總分是多少?
    生3:誰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師: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數(shù)學問題列算式并解答。
    4、學生嘗試自己列式計算。
    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5、學生。
    8.65+0.40=9.05(分)9號選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號選手比9號選手高的分數(shù)。
    師問:除了這樣分開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號選手的.得分高,高0.38分?!?BR>    5、引導學生結(jié)合練習,交流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三、拓展訓練。
    2.35+4.28+0.657.66-3.54-1.46。
    說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嗎?
    四、小結(jié)。
    教師:“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小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時應(yīng)該注意什么?”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五
    《加減混合》這一課時是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75頁及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本課時在學生學習了計算10以內(nèi)連加、連減的基礎(chǔ)上學習加減混合,為今后學習2步應(yīng)用題計算打下基礎(chǔ)。從知識結(jié)構(gòu)來看,學生在學習了連加、連減后,給加減混合做了鋪墊,在學習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上不會太難,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加減混合靜止圖片的意義存在一定的難度。從心理特點來看,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在教學中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材處理如下:
    做成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讓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學習的興趣,并幫助學生對圖面意思的理解。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這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鞏固所學知識。
    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他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設(shè)計上體現(xiàn)“教—扶—放”的原則。例1是先加后減的混合計算,而且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后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還表明計算順序。例2先減后加,并且也是直觀地反映了先減后加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還表明計算順序。并在例1的基礎(chǔ)上,省去了計算的思考過程,讓學生自己填寫。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
    2、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yīng)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重點: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進行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
    教師:課件、練習紙。
    學生:10根小棒。
    創(chuàng)設(shè)情境,鋪墊導入。
    師:小朋友們,《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聽說過嗎?
    生:聽過。
    師: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生: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
    生:愿意。
    師:誰來幫助第一只丑小鴨呢?
    生:3+2+3=87-3-1=3。
    師: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誰來幫助第二只呢?
    生:3+4+1=89-5-4=0。
    師:很好。3+4+1=8你是怎么算的?
    生:3+4=77+1=8。
    師:誰來幫助第三只呀?
    生:4+3+2=910-0-2=8。
    師:第三只丑小鴨也變成了白天鵝,還有最后有只誰愿意來幫他呢?
    生:5+0+3=88-5-3=0。
    師:8-5-3=0這題又是怎么算的?
    生:8-5=33-3=0。
    師:這些都是我們上節(jié)課學的連加連減。誰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連加、連減是怎么算的呢?
    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氛圍。這里的和諧的教學情境,不僅僅指營造寬松、積極、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僅是在行動上,態(tài)度上對學生尊重、信任、熱愛,更應(yīng)該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相互訴說、相互激動,以及對事物的共同體驗和意義分享,從而使教學活動切入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引發(fā)學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學活動內(nèi)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昂椭C”的教學情境,是學生產(chǎn)生主動參與需求和熱情的催化劑。而且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根據(jù)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歡的童話激發(fā)興趣。所以采用〈〈丑小鴨〉〉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包括孩子。這樣引入新課,并通過聲情并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且由于這節(jié)課是學習加減混合,讓丑小鴨帶來的題目對連加、連減進行了鞏固,特別是對計算順序的復習,給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自主探索,展開思維。
    教學4+3-2=5。
    ①引算式。
    師:啊!多么美麗的白天鵝?。∷麄冊谔炜罩凶杂傻仫w啊飛,飛到了湖邊,仔細看哦,原來有~~先飛來了~~接著又~~看著這一副美景,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并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生: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了2只,又飛走了2只,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
    師:誰還能再來說一說?
    生: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了2只,又飛走了2只,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
    師:該怎么來解決呢?
    生:4+3-2=5。
    師:為什么要這樣列式呢?
    生:原來有4只,先飛來了3只,合起來是7只,后來飛走了2只,所以還要再減2。
    師:還有誰再來說一說。
    生:原來有4只,先飛來了3只,合起來是7只,后來飛走了2只,所以還要再減2。
    師:說得真棒!原來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了3只,所以我們把4和3合起來,又飛走了2只,所以再從合起來的數(shù)中去掉2等于5。所以要列成4+3-2=5。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六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和練習十五第4題。通過預習讓學生對單位“1”產(chǎn)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以運用。
    書本上的例2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題,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按照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同時我組織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方法,鼓勵算法的多樣性。
    (1)最后的計算結(jié)果沒有約分成最簡分數(shù);
    (2)加減法相互混淆。通過強化練習情況有所好轉(zhuǎn)。
    加減混合教學設(shè)計教案篇十七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2、能看圖列出加、減混合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yīng)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難點。
    記住第一次的運算結(jié)果。
    教、學具準備。
    例題圖,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1、口算。(指定3道讓學生說計算過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1、教學天鵝例題1。
    教師在黑板上貼4只天鵝。
    問:原先有幾只條天鵝?
    演示:飛來3只天鵝。
    問: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4十3)。
    演示:又飛走2只天鵝。
    問:飛走幾只天鵝?怎樣列式來表示飛走的2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4十3”的后面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