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閱讀內(nèi)容的個人理解和感受的表達方式,它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和主題。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閱讀的內(nèi)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讀后感范例,希望可以幫助你提升寫作和思考的能力。
讀活著讀后感篇一
當我看完最后一頁,輕輕放下這本書時,我不禁閉上雙眼長長舒了一口氣。書的名字叫“活著”,可結(jié)果卻是都死了,這樣的結(jié)局讓我的心中十分復雜。是傷心?是憐憫?我想,那夕陽下的老人與老牛的身影一定會在心中的最深處久久不能忘卻吧。
富貴這個富家少爺生來就過著和他人與眾不同的生活,他好像從出生起就被上天所關注著一樣。在那個年代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們說著這位主人公的不平凡。的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從擁有到失去,再從失去到擁有,最后再次失去。這讓我們突然發(fā)覺,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擁有和失去中度過的么?在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改革開放這些大事件后,富貴這位經(jīng)歷了太多生生死死的人終于成了一個也即將走上死亡之路的老人。本書都是富貴生存的'悲慘血淚史,在不斷地死亡中生存。而鼓勵我看下去的,是富貴的忍耐,這也是其中唯一的溫情。當看完富貴的全部經(jīng)歷后,我的眼淚也不自覺地掉了下來,我看到了生命的渺小,小的令人感到可怕,小的可以讓天隨意擺布。我說不出自己心中是什么感覺,揪心,悶悶的說不出話。
什么是活著?在好好活著的時候可能真的無法領悟!也許也只有像富貴這樣的人經(jīng)歷了這么多死亡才能夠體會。就這樣一個在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成為了在那個時候千千萬萬苦命人的縮影。而余華平靜客觀的敘述更是讓人倍感揪心、悲痛,同時也引人深思。當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我真的不敢想象我是否還有勇氣努力活著。這時再想,如今活著真是幸福,現(xiàn)在所遇到的困難真的不算什么。
死亡和活著本來就是相對的。我們也許沒經(jīng)歷過死亡,自然不會懂得活著的真諦。但我想這本書在一個凄慘的故事背后所反映出的另一個堅強的一面,就是:人活著,就要好好活。記得余華在小說中曾說過: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這正是整個故事所想表達的真正內(nèi)涵,也是人們活著時所要思考與追求的。
既然活著,就好好為了活著而活!
讀活著讀后感篇二
初識余華的《活著》是在大概十多歲的時候,那時偶然間翻到了這樣一個悲情的故事,一個重復死亡的故事,十多歲的年紀怎么也無法理解其中平平淡淡敘述出的“活著”的真諦,只是為故事中一家人的遭遇感到無盡的悲傷,悲傷之余也就逐漸淡忘了這個故事。再次與其相遇發(fā)生在“學術人生,書籍共享”活動中,在看到它的一瞬間,福貴和那頭名叫“福貴”的老牛就再次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它,細細品讀。
《活著》是一本薄薄的書,通篇不過五萬余字,故事雖然讓人無盡悲痛,敘述卻是平淡地出奇,余華用平靜的語言講述了一個老人與他命運之間的“友情”,講述了福貴平凡卻坎坷的人生:年輕時的福貴是一個游手好閑的地主家少爺,敗光家產(chǎn)的他氣死了自己的父親,給母親買藥時被抓了壯丁,輾轉(zhuǎn)兩年經(jīng)歷了幾番生死終于回到家中,女兒卻因一場病變得聾啞,一家人日子雖然過得窮苦但是總算都在一起。然而命運并不眷顧福貴,小兒子有慶被抽血而死,接著女兒鳳霞難產(chǎn)送命,妻子家珍在病了幾年之后離他而去,偏頭女婿二喜和小外孫苦根成了福貴唯一的依靠,可是不久女婿被水泥板夾死了,苦根跟著福貴艱難過活。噩夢仍然沒有結(jié)束,苦根生病時,福貴心疼他煮了一鍋豆給他,結(jié)果饑餓的苦根由于吃了過多的豆撐死了。到了這里,所有人都以為福貴活不下去了,七個最親的人都離他而去,剩下他形單影只地活著。但是,福貴埋葬了他摯愛的家人后,又花了一年的時間終于攢夠了答應苦根買牛的錢,買回了一頭即將被屠殺的老牛,村里人都說老牛買虧了,過不了兩三年就要死去,福貴依然把它當作親人,兩個生命默默相守,十幾年過去了,老牛仍然陪伴著福貴。福貴吆喝起來:“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呵。”但作者看到水田里只有一頭牛,便問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老人回答:“這牛叫福貴,就一個名字?!?BR> 我相信,是親情給了福貴活著的勇氣,在他敗光家產(chǎn)的時候,在他被困在戰(zhàn)場的時候,在他一次次失去親人的時候,因為他活著,能給活著的親人帶來希望,能給死去的親人以安慰,親情已然內(nèi)化成福貴堅強活著的信仰。福貴與親人之間樸實無華、溫暖內(nèi)斂的親情在苦難的折磨下不斷充實和升華,最終成為福貴坦然直面人生變故的精神支柱。福貴最后的親人將是他自己,即使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貴仍然要為自己而活著,而且會好好地活著。對福貴來說,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死去的親人。
活著是一種幸福,不為別的,就只為活著本身,因為總有一些人,他們或者是我們的親人,或者是陌生人,他們需要我們?yōu)樗麄兌钪?,為了看未來更精彩的世界,為了看世間一切的美好,更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美好。余華透過福貴的眼神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彼蛭覀冎v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只要活著,任何苦難任何悲痛在鮮活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是的,“活著”這件事本身就已經(jīng)是足夠的理由了,有關于生命的所有詞匯在腦海中匯集,在心靈深處極力地搜尋,最終只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安然于紙上,柔和地帶著微笑。
生命可敬又脆弱,敬畏生命,善待人生,好好地活著,跟自己的命運一起活著,跟親情一起活著,跟自己一起活著。
讀活著讀后感篇三
真希望自己好像從未活過,最好像流星,劃過即逝。也可以像夏天的蟬,知知的叫個幾天幾個星期。
你存在著即是一件苦差事。你得經(jīng)歷許多難以想象的事情,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你無法預知明天的太陽到來之時,他會帶著怎樣的光色。也許在明天,下一輪太陽升起之時,有些人有些事,就從此與你擦肩而過。
你渴望有個人知道你,了解你,就像月亮了解太陽落下她就要升起一樣。
你渴望被照顧,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安慰??墒呛芏嗍虑槎己孟癫钜稽c點一樣。
很多事你只能暗暗埋在自己的心里,因為新的記憶會隨著歲月的增長慢慢吞噬舊的記憶?;钪匆环N修行,一種歷練。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你無法選擇自己的身世。不過既然出生,你就得竭力得好好活著,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為了自己。
讀活著讀后感篇四
我媽總是擔心我會越活越孤單,怕以后孤身一人,客死于他鄉(xiāng),連一個埋我的人都沒有。
我知道她的擔心,她太了解我的性格。自卑且自負,孤單又不知道如何融入人群。
她總試圖用在我情緒低落時候給我講些自己周圍的事和人,自己種的芝麻谷子今年長的可高了,隔壁鄰居搬走了,然后讓我放寬心,時日還長,別想太多。講到最后,以我的不耐煩告終,因為我早已忘了村里的地,地里該怎么種的的種子,我告訴她,別和一個精神病講道理,你的道理在他那里是把尖刀。
我時常想,或許他們沒有送我讀書,我會比現(xiàn)在快樂的多,在東山放羊,西山種地,傻呵呵的娶個老婆,生個孩子,在北山的山腰蓋個房子,然后平平淡淡過日子。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活的不開心,我同學說這是矯情。
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看了那么多書,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我依舊沒能過的很好,我百思不得其解,卻依舊到處給人講道理,勸人好好活。
知道我后來的自以為是,工作后我自以為經(jīng)歷過確切的講是看過那么的生命流逝,自己應該可以結(jié)合那些道理讓自己更加闊達,讓自己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
于是,我給老l講道理,我告訴她什么才是好好活,什么才是康莊大道。只是她聽不進去,我知道她抑郁癥犯了,越說越激動,摔碎邊上的盤子,要拉開自己的手腕,我都蒙了。我從來不知道講道理能殺人,還自以為是的和她講道理。
或許是太脆弱,或許是性格,也或許是后天經(jīng)歷。
我和人一直舉《活著》的例子,結(jié)局是牽著牛的李富貴。為什么要牽頭牛呢?人性哪有道理可言?一個瘋子就更沒有道理可言了。
某些人,垮掉了。
悄悄的,像個人是的,悄悄的跨掉了。
l說從來不奢望有個人去深入了解自己,也不需要誰雪中送炭,只是希望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留些口德,也不要自以為是,在一場自以為是的道理里殺死一個脆弱的靈魂。
讀活著讀后感篇五
很久前就知道《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時間去看,是通過老師的介紹,我才開始閱讀這本書。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著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著。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wǎng)一般,緊緊地扣著他的呼吸。從闊少爺?shù)降钁?,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并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zhuǎn)折時她并不驚慌,懷著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贊嘆;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zhèn)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著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里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么短暫的生命卻經(jīng)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里從來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喂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zhì)!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么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y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著是一種折磨!
讀活著讀后感篇六
兒童看待人生的一種特殊態(tài)度,叫做“絕緣”。即解除事物在世間的一切關系,所見的便是事物的“本相”,而非交織利害與智謀的世間因果之網(wǎng)。
在孩童的眼中,這個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世界,便是世界的本相。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你若愛,生活哪里都是愛,活著這回事,本來如此單純。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書,也不想睡覺,捉一個四孩子華瞻來騎在膝上,同他尋開心。我隨口問:“你最喜歡什么事?”他仰起頭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難。”我倒有點奇怪“逃難”兩字的意義,在他不會懂得,為什么偏偏選擇它?倘然懂得,更不應該喜歡了。我就設法探問他:
“你曉得逃難就是什么?”
“就是爸爸、媽媽、寶姐姐、軟軟……娘姨,大家坐汽車,去看大輪船?!?BR> ??!原來他的“逃難”的觀念是這樣的!他所見的“逃難”,是“逃難”的這一面!這真是最可喜歡的事!一個月以前,上海還屬孫傳芳的時代,國民革命軍將到上海的消息日緊一日,素不看報的我,這時候也訂一份《時事新報》,每天早晨看一遍。
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舊報,等候今天的新報的時候,忽然上海方面槍炮聲響了,大家驚惶失色,立刻約了鄰人,扶老攜幼地逃到附近江灣車站對面的婦孺救濟會里去躲避。其實倘然此地果真進了戰(zhàn)線,或到了敗兵,婦孺救濟會也是不能救濟的。
不過當時張皇失措。
有人提議這辦法,大家就假定它為安全地帶,逃了進去。那里面地方很大,有花園、假山、小川、亭臺、曲欄、長廊、花樹、白鴿,孩子一進去,登臨盤桓,快樂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車在墻外轟過,上海方面的機關槍聲、炮聲,越響越近,又越密了。大家坐定之后,聽聽,想想,方才覺得這里也不是安全地帶,當初不過是自騙罷了。有決斷的人先出來雇汽車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們集合鄰人來商議,也決定出來雇汽車,逃到楊樹浦的滬江大學。于是立刻把小孩子們從假山中、欄桿內(nèi)捉出來,裝進汽車里,飛奔楊樹浦了。
所以決定逃到滬江大學者,因為一則有鄰人與該校熟,二則該校是外國人辦的學校,較為安全可靠。槍炮聲漸漸遠弱,到聽不見了的時候,我們的汽車已到滬江大學。他們安排一個房間給我們住,又為我們代辦膳食。
傍晚,我坐在校旁的黃浦江邊的青草堤上,悵望云水遙憶故居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采花、臥草,爭看無數(shù)的帆船、輪船的駛行,又是快樂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鄰人步行到故居來探聽情形的時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經(jīng)招展在晨風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從此慶承平了。我們就雇汽車去迎回避難的眷屬,重開我們的窗戶,恢復我們的生活。從此“逃難”兩字就變成家人的談話的資料。
這是“逃難”。這是多么驚慌、緊張而憂患的一種經(jīng)歷!然而人物一無損喪,只是一次虛驚。過后回想,這回好似家的人突發(fā)地出門游覽兩天。我想假如我是預言者,曉得這是虛驚,我在逃難的時候?qū)⒑蔚扔腥?!素來難得全家出游的機會,素來少有坐汽車、游覽、參觀的機會。那一天不論時,不論錢,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舉行這游歷,實在是人生難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這快!他們逃難回來以后,常常拿香煙簏子來疊作欄桿、小橋、汽車、輪船、帆船;常常問我關于輪船、帆船的事;墻壁上及門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筆畫的輪船、帆船、亭子、石橋的壁畫出現(xiàn)??梢娺@逃難在他們腑中有難忘的歡樂的印象。所以今晚我無端地問華瞻最喜歡什么事,他立刻選定這“逃難”。原來他所見的,是“逃難”的這一面。
不止這一端:我們所打算、計較、爭奪的洋錢,在他們看來個個是白銀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擾擾攘攘的社會,在他們看來都是無目的地在游戲、在演劇;一切建設,一切現(xiàn)象,在他們看來都是大自然的點綴、裝飾唉!我今晚受了這孩子的啟示:他能撤去世間事物的因果關系的網(wǎng),看見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塵勞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應該懂得這撤網(wǎng)的方法,暫時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學習!
讀活著讀后感篇七
活首-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余華。
高中時期就看過《活著》這本書,但那時從未體會到生命逝去的我,很難理解"活著"的真正用意。只是對富貴的悲苦感到同情,對命運的作弄感到不平?,F(xiàn)在,三年后,有了不同經(jīng)歷,再去回顧這本書時,所能理解的活著已經(jīng)大為不同——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這樣的活著我不理解,雖然不能否認,但是卻無法容忍在命運枷鎖下為農(nóng)奴的活著。沒有精神追求的活著,就像是從來未曾璀璨的星空,只是周而復始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孤零零得打轉(zhuǎn)。
可是,其實,是我自己對"活著"的理解抬狹隘了。所有在為活著努力的人,都是可敬的人,都是勇敢堅強的。"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最好闡釋,是生命完整的鮮活體現(xiàn),不是單單的物質(zhì)的活著,這才是富貴的活著。
富貴的命運多舛讓每個人揪心,讀他的故事,會心痛,會悲傷,會溫暖,會堅強,會憤怒,也會安寧。
身為富家子弟,有著"富貴"的響亮名字,卻因嗜賭成性,傾其家蕩其產(chǎn),老父親因此成了第一個離開富貴的親人。淪落為農(nóng)民的富貴也頓悟了,決心踏實做人,改頭換面。于是離家的妻子帶著新生的小兒子回家和他團了圓。日子苦、窮,可富貴的母親說,只要大家在一起就好。殘破的家開始有了生氣,踏踏實實過著日子。但兵荒馬亂的年代哪里容得下安定的生活——富貴被抓去充了軍。一去就是兩年,家人對他音訊全無。而戰(zhàn)場上死人堆里存活下來的富貴,帶著能活著就是萬幸的樂觀終于回到了家。團聚的喜悅難以言喻,母親的離開卻又讓富貴無比心痛。"但活著比什么都好,能活著就行。"樸實無華的一家四口人開始了新時代的生活。日子依然貧苦,但因大家的相互扶持而簡單滿足。然而厄運再一次降臨在這一家人身上——兒子有慶因不負責的護士抽血過多而忘。這次,幼小的生命離開了富貴。一家人心痛著,悲傷著,可時代依舊在頭也不回得前進,日子也一如既往的繼續(xù)走,幸好還有鳳霞在??渗P霞呢,在家珍富貴為鳳霞懷孕生子而沉浸在新生的喜悅中時,命運卻又給了富貴一個晴天霹靂,帶走了他唯一的女兒。鳳霞走了,女婿二喜也在幾年后工傷致死。自始至終陪伴富貴的家珍也帶著病離開了世界。只剩下鳳霞的兒子苦根。日子還是艱苦,但爺孫倆的相依為命,讓富貴還有個依托。最殘忍的是苦根居然最后也離開了富貴。
所有的親人接連離開了富貴,可富貴還活著,一頭老水牛陪著他,一起活著。很難想象富貴是如何一次次的苦難中走出來并堅強的。《活著》也許只寫了一個命運悲苦的故事,一個人苦難的一生。但卻格外有力量。因為活著遠不止這些。
富貴是堅強的。一個單純的好好活著的心,是他這一生最好的陪伴。人活著是為了什么,而活著又代表了什么。關于生命的所有詞語中,活著這個詞,或許就是本身最好的解釋。富貴的活著是生命最有力的證明,即使最后他孑身一人,孤苦伶仃,他也依舊在努力"活著"。
活著就有希望。希望是富貴像"活著"一樣從未放棄的東西。無論是在最接近死亡的戰(zhàn)場上面對死亡的威脅,還是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兒女活生生的笑容化為永久僵硬的活著的留戀,富貴都未曾放棄活著。是怎樣一種巨大的力量才足夠支撐著他繼續(xù)生活。
父母離開了,還有家珍和孩子,他們需要富貴;有慶和鳳霞走了,還有家珍和苦根,他們需要富貴;家珍和苦根也走了,富貴還有什么,還有誰需要他?只剩下和他不離不棄的命運了,讓他又愛又恨,鼓勵他卻也奪走了他的幸福的命運。就像作者說的,這是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親人在的時候,富貴活著,為了給需要他的家人帶來希望,所有人離開后,活著,為了給死去的人帶去慰藉。這也是《活著》最感人的地方。死亡永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份親情,將會比死亡更加永恒。
有的人,會在失去后沉浸在悲痛中不可自拔,停滯不前;有的人,會把失去化作生命的另一種不可名狀的力量,勇往直前。富貴就是勇敢的人。那些曾經(jīng)陪伴著富貴一同分享喜悅和悲傷的親人,那些在最絕望時的相互扶持和鼓勵,那些承受著苦難卻依舊選擇堅強的心,都化為一股堅韌的信仰,讓富貴能在命運中坦然直面人生,好好活著?;钪拿篮镁褪?,只要富貴在,所有人就都活在他心中,從來不曾遠去。
活著,為了希望,為了堅強,為了命運的抗爭,為了對生命的執(zhí)著,為了對至親不離棄的愛,為了活著。這是我們活著的力量,承受生命的重量,所有的苦難與輝煌,對生命的樂觀。活著就是幸福。
讀活著讀后感篇八
我從來沒有如此熱烈地喜愛過一本書,也從來沒有如此喜歡過某個作家的風格,(引起讀者好奇心,使讀者想讀下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書)可有那么一本書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就是余華的《活著》!(這篇作文線索明朗,開頭結(jié)尾主題突出,結(jié)構(gòu)合理)
從小我就非常喜愛讀書,可卻從來沒有從書中悟出到多少道理。而且我少時讀的書都比較理想化,充滿幻想與美好,語言華麗而優(yōu)美,一味沉浸在理想王國里。當初看這本書時只是因為暑假的必讀書中它看起來比較有趣,而正好媽媽也幫我買來放在書架里。起初我對這本書沒有什么興趣就只草草看了個開頭,誰知,看了兩頁后就離不開眼了。
《活著》是我讀過的第一本現(xiàn)實性的書,與美好虛幻的童話完全不同,這本立意與眾不同的書立刻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從下午到晚上,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一頁都沒有落下。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曲折心酸的人生感動到了。
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的不只是主人公的可憐悲哀,而是還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信念,一種不顧一切也要生活下去,不輕言放棄的信念。
從這個故事中,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覺得生活是多么無趣,學習多么痛苦,學習,作業(yè),責罵都是那么心煩,可這本書,既告訴了我活下去的美好,又證實了當時我想法的愚蠢。是啊,世上比我們辛苦、不幸的人有那么多,而我同他們比又算什么?比我活的不像樣的人那么多,他們都依然努力地活著,更何況是我呢!
《活著》將一個人的欲望、堅持表達的淋漓盡致。作者將福貴的一生描述的生動形象,仿佛我們跟著作者一起經(jīng)歷了福貴的一生。書中既表達了時間漫長和時間的短暫,又從每個事例中講述福貴異于常人的苦難生活,但從他自己口中講述這些經(jīng)歷時,我們又覺得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似乎都充滿了幸福與快樂。活著就不再是一種煎熬,而是快樂而又幸福的。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讓我們以后樂觀勇敢地對待整個世界,笑著生活每一天!(結(jié)尾能進一步談認識,不錯)
讀活著讀后感篇九
初次接觸到這部作品,是在中學時期一次寫語文練習冊上的閱讀題,那些題目我已不大記得了,但題目中節(jié)選的那些文字卻始終盤旋在我的腦海中,帶給我心靈上的感觸,所以,后來我便去買了這本書,將那個沒有講完的殘篇完整的讀了一遍?!痘钪反_是一部讀來令人觸動令人心慟的作品,它令我了悟了" 活著就是幸福" 這一句簡單的話的意義,令我對" 生命可畏" 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好賭,最終將家產(chǎn)賭了個精光,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氣死,母親也在貧困中重病最終逝世。而福貴的妻子辛苦將兒女養(yǎng)大卻也逃不過死亡的命運,他的一雙兒女也相繼死去,故事的最后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福貴,相依為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福貴的活,我不知道對于他來說究竟是上天的眷顧還是懲罰,但毫無疑問,福貴是一個能忍受孤獨而堅強的人,在親人一個又一個離他而去時,他也沒有放棄過自己,哪怕孤獨,哪怕心痛,他在最后也能夠為了活著而活著。
要家人天天在一起,好好活著,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 活著就是幸福" ,不僅僅是自己活著,還要身邊的人活著,那才是幸福。這種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在生活中,當過年與家人團聚時,當打通一個個熟悉的號碼時,都是我們可以稱為幸福的時刻,有時這樣回想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擁有太多,正是因為擁有,才覺得它們并不重要,甚至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叵霑凶詈螅YF與老牛為伴,那老牛明明已經(jīng)老得快要行將就木了,卻仍固執(zhí)地活了下去,陪著同樣年邁的福貴,這種陪伴是最溫暖的幸福,所以珍惜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吧,他們帶給你無盡的愛與溫暖。
《活著》是一部令人心痛的作品,但同時,它帶給我的震撼和體會也使我獲益匪淺,我認為這是一部好作品,它能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讓我們?nèi)ド羁痰姆此蓟钪膬r值和生命的責任。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
這是余華的一篇長篇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和許三觀記一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和獲得一些國內(nèi)外獎項,以及在多個國家出版。
對于作者的文筆和才華是毋庸致疑的,但是我們要看的是故事本身。
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是這樣描述和評價: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就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對于作者自己對作品的這樣描述已經(jīng)很透徹了,但我還要要加幾句,不然寫這篇也沒有意義。
首先得歸功于我住院了,身體的破敗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有了歇息的機會,雖然我總沒有做什么事情,但是現(xiàn)在更閑了,也因此為了打發(fā)時間看起了書,并且是耐心的:所以我說要歸功于住院。插句廢話,現(xiàn)在的我全身上下只有大腦好用了,其他的不是未老先衰就是毛病不斷。
得了這樣好的機會,我把活著仔細看了兩遍,看完后覺得有些話要說,但還是沒有底,然而最后還是寫了。
福貴這個人物的性格是灑脫的,也是可以逆來順受的。做為主角,別人可以死,他必須要活,為了活著他就不得不承受命運給他的苦難和遭遇。
福貴拿自己當牛,從他的承受能力來說,他也確實堪比頭牛,壓不垮。但是牛的結(jié)局是注定悲劇的,因為牛不能反抗命運;也正因為這樣,作者就沒有寫下結(jié)局,就單從“活著”的理念開始故事,到講述故事,最后結(jié)束故事。
活著即是主題,就不能講死去,但也不是不能講死,而是用別人的死來反應主角的活。
福貴是一個紈绔子弟開始,含著銀勺子出生,吃喝嫖賭都行,典型的闊少爺形象。既可以說傳承了他爹的習性,也可以說傳承了廣大少爺?shù)谋?。但是當他遭龍二算計后,輸光了家產(chǎn),他清醒了,到了這里也端倪的反應活著的內(nèi)涵。不然福貴是可以設定他想不開而去死的;然而作者沒有這樣去做,而是讓福貴繼續(xù)落魄。
家產(chǎn)沒了,他爹死了,又被抓了壯丁,遭遇戰(zhàn)爭;眼看解放了,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已病死了,女兒也因病聾啞。故事講到這里似乎已經(jīng)描述活著的艱難了,但是苦難并沒有結(jié)束,而是接踵而來。
玉珍得了不治之癥;有慶在一次獻血獻出了生命;鳳霞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嫁給了“偏頭”二喜,卻生下兒子苦根后大出血死了;二喜也隨后出了事故離開人世;苦根眼看是獨苗了,是最后的希望了,但是命運還是無情的把他帶走;終于只留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老?;钪?。
這里面最苦當然是福貴,但是他沒有哭,而是用笑來迎接痛楚。
小說的主題也就在這樣的悲劇下反應得徹底。
起起落落。死的人早已經(jīng)消失無蹤了,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xù)承受活著時的所以痛苦。沒有辦法,如同待宰的老牛只能眼淚汪汪,然而福貴灑脫和順受的性格,沒有讓自己眼淚汪汪終日嘆息,而是如洞察人生,買下老牛,和它為伴當牛如己了。
活著的意義在此無限放大,他用福貴告訴人們,不管你遇到多大困難,也不要悲秋傷春,要堅強樂觀開朗的活著。
相信現(xiàn)實中比福貴更慘的絕沒有,但我們可以拿他做面鏡子,遭遇苦惱時就告訴自己:活下去,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一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zhàn)友……獨自一人活著。
這本書不同于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jīng)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積聚的壓抑在結(jié)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著》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著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二
“也許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命運。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許有時候?qū)α?,有時候錯了。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里等待我們的是什么。”余華在《活著》這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當我讀完《活著》后,我與余華產(chǎn)生了共鳴。
《活著》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福貴的人悲苦的一生。福貴年少時,確實人如其名,既福且貴。他原本是家財萬貫的大地主家的闊少爺,娶的妻子也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千金。福貴富足的生活正如他自己的話一樣:“我們走路時,鞋子的聲響,都像是銅錢碰來撞去的……有錢人嫁給有錢人,就是把錢堆起來,錢在錢上面嘩嘩地流……”只是,福貴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到晚沉溺賭博,將萬貫家財散盡,一夜之間淪為窮人。從富麗堂皇的大宅院搬進了小茅草屋,氣得老父親在上廁所時死去。媽媽說估計他老父親是因為常年累月吃太精細的食物導致的便秘引發(fā)了心腦血管疾病而致死的。緊接著,他快要生產(chǎn)的妻子被老丈人用八抬大轎接走,母親也積勞成疾,臥床不起。他好不容易盼回了妻子和兒子,卻在去城里用僅有的銀元為母親請大夫時,被抓了壯丁。當他經(jīng)歷了兩年的戰(zhàn)火紛飛,九死一生,再次回到家鄉(xiāng)時,母親已去世,妻子已經(jīng)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樣,女兒也因高燒不退無錢醫(yī)治成了聾啞人。后來,他的兒子為救縣長的老婆被無知的護士抽血抽干致死;女兒難產(chǎn)大出血去世;妻子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壓死;外孫吃豆子撐死。福貴眼看著親人一個個相繼死去,卻無能為力,最后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
可以說,福貴自敗完了家產(chǎn)后,生活的苦水就如浪潮一般向他涌來,把他緊緊地包圍著,浸泡著,令他無所隱藏,無法掙脫。
然而,生活苦不堪言又如何?福貴不是活得好好的?且聽他扯著粗啞的嗓子咿咿呀呀唱出的歌詞:“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蔽蚁?,福貴是樂觀的。人世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此樂觀的看待生命中的苦難的。唯有經(jīng)歷過痛徹心扉苦難的人才明白,這苦難有多苦,有多難!
作者余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BR> 余華寫《活著》這個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充滿了偶然,但是人間值得,我們唯有坦然面對,才能收獲內(nèi)心的安寧。
西方先哲亞里士多德說:“智者不尋求愉悅,他們在憂慮和痛苦中尋找自由?!?BR> 因此,我佩服如福貴這樣能夠直面慘淡的人,佩服能把自己從心魔中解脫出來,從而抵達心靈自由的樂觀的人。
莊子云:“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BR> 人這一生,電光石火,轉(zhuǎn)瞬白頭。韶華易逝,虛度有愧。既然活著,就應該認真地樂觀地過好每一天,才能不負歲月,不負自己。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三
我在望不到邊際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xiàn)出余華的《活著》,這正是生活的本質(zhì)。如海的眼淚,如山的壓抑,如沅的熱血,充滿了力量。
那福貴的母親的白發(fā)與撒手西去的愕然。這是面對的自己身邊第二位至親的離去。那福貴女兒的難產(chǎn)而死的痛,那福貴妻子的軟骨病,那福貴兒子失血過多而意外而來的喪子之痛,還有那福貴的老爹含淚逃離了支離破碎的徐家……隨著一支毒箭的打擊,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貴那早已野哭決然的心。死者的`死對于他們自己來說更像是噩夢的一場解脫,而痛苦的枷鎖全部轉(zhuǎn)而拷向福貴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淚里泡漬,還有生活的重擔,活著的堅持。
偉大的人格也許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福貴的一生寫滿了絕望的不存在,面對著眼前的絕望之境地一點點地長大,漸漸脫去徐家少爺?shù)墓鈽s放蕩,成就一個堅強樂觀的農(nóng)民。這精神上的成長遠比身體上成長珍貴得多,珍貴的力量,這來自于對活著的亙古不變的態(tài)度與信仰: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人格強大。即心態(tài)與觀念造成了福貴自我與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與保護,如山的壓抑,如沅的熱血,還有偉大的毅志,活著的希望。
他們說,人生不過一場戲,各人有各人的角色與臺本,可福貴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認命的堅韌不聽上蒼的調(diào)度,那滿懷的倔強,那滿腹的荒唐,那滿懷發(fā)謚的期待,如若上蒼發(fā)出死亡的調(diào)度也決不順從!只要熱血生命仍在骨頭里嶙峋作響,就是要活著。拼死才能拼出活頭來,總有信仰會排空而來,而來與活著的福貴相遇,走在塵土飛揚的道上,活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力量,活著的色彩。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世上千千萬萬,老來風味,大抵都是在活著,誰都逃脫不了活著的欲望。生生燈火。明暗無輒?;钪呐轮挥幸幌⑸写?,也可千回百轉(zhuǎn)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惱!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四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出自余華的短篇小說《活著》的自序。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每當讀這本書時,我就會覺得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其實都不算什么,人總是這樣,如果他沒有體會到真正的痛苦,他會天真的以為他所面臨的是天大的困難,所以便憂郁困惑,一籌莫展。讀了這本書便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這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在追求的東西,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所在,但往往還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們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讀了《活著》這本書后的感悟來淺談我對“幸?!钡囊恍┛捶ò?!
活著,是為了什么而活?還是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基本的能力,簡單的兩個字卻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現(xiàn)實卻給了我們太多的苦難、無聊和平庸。而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去忍受,去擔負起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在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地披荊斬棘后才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因為得來不易,所以才更加渴望和珍惜。
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xiàn)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可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貴?也許他們并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于是一個個悲劇就此誕生,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福貴并沒有那么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富貴,他的人生還是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到最后才知道好好地活著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貴。想來也是警醒我們每個人:今天你所擁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緊,明天也許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福貴的一生可謂當時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勞苦大眾對于生活的磨難只有堅忍,而沒有力量去改變他。賭光家財,氣死老父,他的人生從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胡同,但最可貴的是他乘著自己年輕氣盛,以狂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家珍。他的幸福大門為家珍而開,也從未關過。
福貴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長也是那么的短暫,讓我強忍悲痛來復述他的一生吧!成親不久,賭光家財,氣死老父,同時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質(zhì)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強行帶走懷孕的媳婦,好在家珍最后回來了;外出買藥,不幸被國民黨抓壯丁,戰(zhàn)場上撿了一命,但也許是他的母親一命換一命的吧;回到家以為全家四口人可以安心過上好日子了,不料兒子有慶十三歲時卻因為救人獻血過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兒鳳霞人機靈漂亮,但因為小時候的一場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本來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難過,還好找到了一個能當半個兒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后的這段時間里恐怕是福貴一輩子中最快樂的時候了,女婿對他們很好,全家其樂融融,但可怕的事又發(fā)生了,女兒鳳霞在醫(yī)院生孩子的時候死去了;不久之后他生命中最珍愛的人,終于承受不了打擊離他而去;但好歹他還有爺孫三人相依為命,沒過幾年二喜因為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個六口之家,還剩兩個人,但命運覺得給他的痛苦還不夠多,再一次奪走了他只有六歲大的外孫的生命。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經(jīng)歷了如此多的生死離別,卻依然堅強得活著。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種很大的幸福;因為他知道,上天讓他活著是去努力追求幸福的,盡管幸福離他很遠,盡管只剩他一個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棄,明天也許幸福就來到他身邊了。有人說過幸福就像一只翩翩蝴蝶,你永遠也追不上它,但它卻在不經(jīng)意間落在你的肩上。
寬容、善良是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為了救他戰(zhàn)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開始家珍不肯原諒春生,但大家經(jīng)歷了提心吊膽的文革后,命運悲苦的他們還是重歸于好,所以遭遇不幸卻依然懂得寬容的福貴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寬容和忘卻來清除痛苦,讓內(nèi)心有更多的空間來容納幸福。
也許我們所看到的,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我相信任何人都會被他這種堅強所打動,從而來堅強地面對自己的人生。也許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許能寬若天地。
幸福只是內(nèi)心對生命流轉(zhuǎn)的一種感受和領悟,而這種感覺不在于它的長短,但只要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經(jīng)獲得了幸福。
在貧苦的邊緣,幸福仍然可以光顧,在光鮮的背后,幸福也許仍然味同嚼蠟。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處的環(huán)境,而在于你所營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擁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內(nèi)心感覺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簡單,幸福的內(nèi)心才是成就我們幸福人生的主體。
積極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在匆忙趕路的時候,卻忘記了祝福?,F(xiàn)在的我們似乎都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一直在忙,一直在往前趕,以為拼命趕路的我們會在某個終點獲得幸福。于是在這種不能停止的追求當中,我們深感疲憊,卻一直不曾追到我們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卻忘卻了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么我們是否幸福,都早已沒有了感覺。所以當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時候,適當慢下來,欣賞沿途的景和人,也許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東西。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靈。就讓我們放飛心靈,感悟幸福吧!
讀活著讀后感篇一
當我看完最后一頁,輕輕放下這本書時,我不禁閉上雙眼長長舒了一口氣。書的名字叫“活著”,可結(jié)果卻是都死了,這樣的結(jié)局讓我的心中十分復雜。是傷心?是憐憫?我想,那夕陽下的老人與老牛的身影一定會在心中的最深處久久不能忘卻吧。
富貴這個富家少爺生來就過著和他人與眾不同的生活,他好像從出生起就被上天所關注著一樣。在那個年代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們說著這位主人公的不平凡。的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從擁有到失去,再從失去到擁有,最后再次失去。這讓我們突然發(fā)覺,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擁有和失去中度過的么?在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改革開放這些大事件后,富貴這位經(jīng)歷了太多生生死死的人終于成了一個也即將走上死亡之路的老人。本書都是富貴生存的'悲慘血淚史,在不斷地死亡中生存。而鼓勵我看下去的,是富貴的忍耐,這也是其中唯一的溫情。當看完富貴的全部經(jīng)歷后,我的眼淚也不自覺地掉了下來,我看到了生命的渺小,小的令人感到可怕,小的可以讓天隨意擺布。我說不出自己心中是什么感覺,揪心,悶悶的說不出話。
什么是活著?在好好活著的時候可能真的無法領悟!也許也只有像富貴這樣的人經(jīng)歷了這么多死亡才能夠體會。就這樣一個在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成為了在那個時候千千萬萬苦命人的縮影。而余華平靜客觀的敘述更是讓人倍感揪心、悲痛,同時也引人深思。當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我真的不敢想象我是否還有勇氣努力活著。這時再想,如今活著真是幸福,現(xiàn)在所遇到的困難真的不算什么。
死亡和活著本來就是相對的。我們也許沒經(jīng)歷過死亡,自然不會懂得活著的真諦。但我想這本書在一個凄慘的故事背后所反映出的另一個堅強的一面,就是:人活著,就要好好活。記得余華在小說中曾說過: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這正是整個故事所想表達的真正內(nèi)涵,也是人們活著時所要思考與追求的。
既然活著,就好好為了活著而活!
讀活著讀后感篇二
初識余華的《活著》是在大概十多歲的時候,那時偶然間翻到了這樣一個悲情的故事,一個重復死亡的故事,十多歲的年紀怎么也無法理解其中平平淡淡敘述出的“活著”的真諦,只是為故事中一家人的遭遇感到無盡的悲傷,悲傷之余也就逐漸淡忘了這個故事。再次與其相遇發(fā)生在“學術人生,書籍共享”活動中,在看到它的一瞬間,福貴和那頭名叫“福貴”的老牛就再次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它,細細品讀。
《活著》是一本薄薄的書,通篇不過五萬余字,故事雖然讓人無盡悲痛,敘述卻是平淡地出奇,余華用平靜的語言講述了一個老人與他命運之間的“友情”,講述了福貴平凡卻坎坷的人生:年輕時的福貴是一個游手好閑的地主家少爺,敗光家產(chǎn)的他氣死了自己的父親,給母親買藥時被抓了壯丁,輾轉(zhuǎn)兩年經(jīng)歷了幾番生死終于回到家中,女兒卻因一場病變得聾啞,一家人日子雖然過得窮苦但是總算都在一起。然而命運并不眷顧福貴,小兒子有慶被抽血而死,接著女兒鳳霞難產(chǎn)送命,妻子家珍在病了幾年之后離他而去,偏頭女婿二喜和小外孫苦根成了福貴唯一的依靠,可是不久女婿被水泥板夾死了,苦根跟著福貴艱難過活。噩夢仍然沒有結(jié)束,苦根生病時,福貴心疼他煮了一鍋豆給他,結(jié)果饑餓的苦根由于吃了過多的豆撐死了。到了這里,所有人都以為福貴活不下去了,七個最親的人都離他而去,剩下他形單影只地活著。但是,福貴埋葬了他摯愛的家人后,又花了一年的時間終于攢夠了答應苦根買牛的錢,買回了一頭即將被屠殺的老牛,村里人都說老牛買虧了,過不了兩三年就要死去,福貴依然把它當作親人,兩個生命默默相守,十幾年過去了,老牛仍然陪伴著福貴。福貴吆喝起來:“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呵。”但作者看到水田里只有一頭牛,便問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老人回答:“這牛叫福貴,就一個名字?!?BR> 我相信,是親情給了福貴活著的勇氣,在他敗光家產(chǎn)的時候,在他被困在戰(zhàn)場的時候,在他一次次失去親人的時候,因為他活著,能給活著的親人帶來希望,能給死去的親人以安慰,親情已然內(nèi)化成福貴堅強活著的信仰。福貴與親人之間樸實無華、溫暖內(nèi)斂的親情在苦難的折磨下不斷充實和升華,最終成為福貴坦然直面人生變故的精神支柱。福貴最后的親人將是他自己,即使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貴仍然要為自己而活著,而且會好好地活著。對福貴來說,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死去的親人。
活著是一種幸福,不為別的,就只為活著本身,因為總有一些人,他們或者是我們的親人,或者是陌生人,他們需要我們?yōu)樗麄兌钪?,為了看未來更精彩的世界,為了看世間一切的美好,更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美好。余華透過福貴的眼神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彼蛭覀冎v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只要活著,任何苦難任何悲痛在鮮活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是的,“活著”這件事本身就已經(jīng)是足夠的理由了,有關于生命的所有詞匯在腦海中匯集,在心靈深處極力地搜尋,最終只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安然于紙上,柔和地帶著微笑。
生命可敬又脆弱,敬畏生命,善待人生,好好地活著,跟自己的命運一起活著,跟親情一起活著,跟自己一起活著。
讀活著讀后感篇三
真希望自己好像從未活過,最好像流星,劃過即逝。也可以像夏天的蟬,知知的叫個幾天幾個星期。
你存在著即是一件苦差事。你得經(jīng)歷許多難以想象的事情,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你無法預知明天的太陽到來之時,他會帶著怎樣的光色。也許在明天,下一輪太陽升起之時,有些人有些事,就從此與你擦肩而過。
你渴望有個人知道你,了解你,就像月亮了解太陽落下她就要升起一樣。
你渴望被照顧,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安慰??墒呛芏嗍虑槎己孟癫钜稽c點一樣。
很多事你只能暗暗埋在自己的心里,因為新的記憶會隨著歲月的增長慢慢吞噬舊的記憶?;钪匆环N修行,一種歷練。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你無法選擇自己的身世。不過既然出生,你就得竭力得好好活著,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為了自己。
讀活著讀后感篇四
我媽總是擔心我會越活越孤單,怕以后孤身一人,客死于他鄉(xiāng),連一個埋我的人都沒有。
我知道她的擔心,她太了解我的性格。自卑且自負,孤單又不知道如何融入人群。
她總試圖用在我情緒低落時候給我講些自己周圍的事和人,自己種的芝麻谷子今年長的可高了,隔壁鄰居搬走了,然后讓我放寬心,時日還長,別想太多。講到最后,以我的不耐煩告終,因為我早已忘了村里的地,地里該怎么種的的種子,我告訴她,別和一個精神病講道理,你的道理在他那里是把尖刀。
我時常想,或許他們沒有送我讀書,我會比現(xiàn)在快樂的多,在東山放羊,西山種地,傻呵呵的娶個老婆,生個孩子,在北山的山腰蓋個房子,然后平平淡淡過日子。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活的不開心,我同學說這是矯情。
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看了那么多書,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我依舊沒能過的很好,我百思不得其解,卻依舊到處給人講道理,勸人好好活。
知道我后來的自以為是,工作后我自以為經(jīng)歷過確切的講是看過那么的生命流逝,自己應該可以結(jié)合那些道理讓自己更加闊達,讓自己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
于是,我給老l講道理,我告訴她什么才是好好活,什么才是康莊大道。只是她聽不進去,我知道她抑郁癥犯了,越說越激動,摔碎邊上的盤子,要拉開自己的手腕,我都蒙了。我從來不知道講道理能殺人,還自以為是的和她講道理。
或許是太脆弱,或許是性格,也或許是后天經(jīng)歷。
我和人一直舉《活著》的例子,結(jié)局是牽著牛的李富貴。為什么要牽頭牛呢?人性哪有道理可言?一個瘋子就更沒有道理可言了。
某些人,垮掉了。
悄悄的,像個人是的,悄悄的跨掉了。
l說從來不奢望有個人去深入了解自己,也不需要誰雪中送炭,只是希望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留些口德,也不要自以為是,在一場自以為是的道理里殺死一個脆弱的靈魂。
讀活著讀后感篇五
很久前就知道《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時間去看,是通過老師的介紹,我才開始閱讀這本書。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著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著。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wǎng)一般,緊緊地扣著他的呼吸。從闊少爺?shù)降钁?,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并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zhuǎn)折時她并不驚慌,懷著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贊嘆;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zhèn)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著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里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么短暫的生命卻經(jīng)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里從來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喂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zhì)!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么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y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著是一種折磨!
讀活著讀后感篇六
兒童看待人生的一種特殊態(tài)度,叫做“絕緣”。即解除事物在世間的一切關系,所見的便是事物的“本相”,而非交織利害與智謀的世間因果之網(wǎng)。
在孩童的眼中,這個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世界,便是世界的本相。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你若愛,生活哪里都是愛,活著這回事,本來如此單純。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書,也不想睡覺,捉一個四孩子華瞻來騎在膝上,同他尋開心。我隨口問:“你最喜歡什么事?”他仰起頭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難。”我倒有點奇怪“逃難”兩字的意義,在他不會懂得,為什么偏偏選擇它?倘然懂得,更不應該喜歡了。我就設法探問他:
“你曉得逃難就是什么?”
“就是爸爸、媽媽、寶姐姐、軟軟……娘姨,大家坐汽車,去看大輪船?!?BR> ??!原來他的“逃難”的觀念是這樣的!他所見的“逃難”,是“逃難”的這一面!這真是最可喜歡的事!一個月以前,上海還屬孫傳芳的時代,國民革命軍將到上海的消息日緊一日,素不看報的我,這時候也訂一份《時事新報》,每天早晨看一遍。
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舊報,等候今天的新報的時候,忽然上海方面槍炮聲響了,大家驚惶失色,立刻約了鄰人,扶老攜幼地逃到附近江灣車站對面的婦孺救濟會里去躲避。其實倘然此地果真進了戰(zhàn)線,或到了敗兵,婦孺救濟會也是不能救濟的。
不過當時張皇失措。
有人提議這辦法,大家就假定它為安全地帶,逃了進去。那里面地方很大,有花園、假山、小川、亭臺、曲欄、長廊、花樹、白鴿,孩子一進去,登臨盤桓,快樂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車在墻外轟過,上海方面的機關槍聲、炮聲,越響越近,又越密了。大家坐定之后,聽聽,想想,方才覺得這里也不是安全地帶,當初不過是自騙罷了。有決斷的人先出來雇汽車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們集合鄰人來商議,也決定出來雇汽車,逃到楊樹浦的滬江大學。于是立刻把小孩子們從假山中、欄桿內(nèi)捉出來,裝進汽車里,飛奔楊樹浦了。
所以決定逃到滬江大學者,因為一則有鄰人與該校熟,二則該校是外國人辦的學校,較為安全可靠。槍炮聲漸漸遠弱,到聽不見了的時候,我們的汽車已到滬江大學。他們安排一個房間給我們住,又為我們代辦膳食。
傍晚,我坐在校旁的黃浦江邊的青草堤上,悵望云水遙憶故居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采花、臥草,爭看無數(shù)的帆船、輪船的駛行,又是快樂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鄰人步行到故居來探聽情形的時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經(jīng)招展在晨風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從此慶承平了。我們就雇汽車去迎回避難的眷屬,重開我們的窗戶,恢復我們的生活。從此“逃難”兩字就變成家人的談話的資料。
這是“逃難”。這是多么驚慌、緊張而憂患的一種經(jīng)歷!然而人物一無損喪,只是一次虛驚。過后回想,這回好似家的人突發(fā)地出門游覽兩天。我想假如我是預言者,曉得這是虛驚,我在逃難的時候?qū)⒑蔚扔腥?!素來難得全家出游的機會,素來少有坐汽車、游覽、參觀的機會。那一天不論時,不論錢,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舉行這游歷,實在是人生難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這快!他們逃難回來以后,常常拿香煙簏子來疊作欄桿、小橋、汽車、輪船、帆船;常常問我關于輪船、帆船的事;墻壁上及門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筆畫的輪船、帆船、亭子、石橋的壁畫出現(xiàn)??梢娺@逃難在他們腑中有難忘的歡樂的印象。所以今晚我無端地問華瞻最喜歡什么事,他立刻選定這“逃難”。原來他所見的,是“逃難”的這一面。
不止這一端:我們所打算、計較、爭奪的洋錢,在他們看來個個是白銀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擾擾攘攘的社會,在他們看來都是無目的地在游戲、在演劇;一切建設,一切現(xiàn)象,在他們看來都是大自然的點綴、裝飾唉!我今晚受了這孩子的啟示:他能撤去世間事物的因果關系的網(wǎng),看見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塵勞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應該懂得這撤網(wǎng)的方法,暫時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學習!
讀活著讀后感篇七
活首-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余華。
高中時期就看過《活著》這本書,但那時從未體會到生命逝去的我,很難理解"活著"的真正用意。只是對富貴的悲苦感到同情,對命運的作弄感到不平?,F(xiàn)在,三年后,有了不同經(jīng)歷,再去回顧這本書時,所能理解的活著已經(jīng)大為不同——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這樣的活著我不理解,雖然不能否認,但是卻無法容忍在命運枷鎖下為農(nóng)奴的活著。沒有精神追求的活著,就像是從來未曾璀璨的星空,只是周而復始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孤零零得打轉(zhuǎn)。
可是,其實,是我自己對"活著"的理解抬狹隘了。所有在為活著努力的人,都是可敬的人,都是勇敢堅強的。"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最好闡釋,是生命完整的鮮活體現(xiàn),不是單單的物質(zhì)的活著,這才是富貴的活著。
富貴的命運多舛讓每個人揪心,讀他的故事,會心痛,會悲傷,會溫暖,會堅強,會憤怒,也會安寧。
身為富家子弟,有著"富貴"的響亮名字,卻因嗜賭成性,傾其家蕩其產(chǎn),老父親因此成了第一個離開富貴的親人。淪落為農(nóng)民的富貴也頓悟了,決心踏實做人,改頭換面。于是離家的妻子帶著新生的小兒子回家和他團了圓。日子苦、窮,可富貴的母親說,只要大家在一起就好。殘破的家開始有了生氣,踏踏實實過著日子。但兵荒馬亂的年代哪里容得下安定的生活——富貴被抓去充了軍。一去就是兩年,家人對他音訊全無。而戰(zhàn)場上死人堆里存活下來的富貴,帶著能活著就是萬幸的樂觀終于回到了家。團聚的喜悅難以言喻,母親的離開卻又讓富貴無比心痛。"但活著比什么都好,能活著就行。"樸實無華的一家四口人開始了新時代的生活。日子依然貧苦,但因大家的相互扶持而簡單滿足。然而厄運再一次降臨在這一家人身上——兒子有慶因不負責的護士抽血過多而忘。這次,幼小的生命離開了富貴。一家人心痛著,悲傷著,可時代依舊在頭也不回得前進,日子也一如既往的繼續(xù)走,幸好還有鳳霞在??渗P霞呢,在家珍富貴為鳳霞懷孕生子而沉浸在新生的喜悅中時,命運卻又給了富貴一個晴天霹靂,帶走了他唯一的女兒。鳳霞走了,女婿二喜也在幾年后工傷致死。自始至終陪伴富貴的家珍也帶著病離開了世界。只剩下鳳霞的兒子苦根。日子還是艱苦,但爺孫倆的相依為命,讓富貴還有個依托。最殘忍的是苦根居然最后也離開了富貴。
所有的親人接連離開了富貴,可富貴還活著,一頭老水牛陪著他,一起活著。很難想象富貴是如何一次次的苦難中走出來并堅強的。《活著》也許只寫了一個命運悲苦的故事,一個人苦難的一生。但卻格外有力量。因為活著遠不止這些。
富貴是堅強的。一個單純的好好活著的心,是他這一生最好的陪伴。人活著是為了什么,而活著又代表了什么。關于生命的所有詞語中,活著這個詞,或許就是本身最好的解釋。富貴的活著是生命最有力的證明,即使最后他孑身一人,孤苦伶仃,他也依舊在努力"活著"。
活著就有希望。希望是富貴像"活著"一樣從未放棄的東西。無論是在最接近死亡的戰(zhàn)場上面對死亡的威脅,還是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兒女活生生的笑容化為永久僵硬的活著的留戀,富貴都未曾放棄活著。是怎樣一種巨大的力量才足夠支撐著他繼續(xù)生活。
父母離開了,還有家珍和孩子,他們需要富貴;有慶和鳳霞走了,還有家珍和苦根,他們需要富貴;家珍和苦根也走了,富貴還有什么,還有誰需要他?只剩下和他不離不棄的命運了,讓他又愛又恨,鼓勵他卻也奪走了他的幸福的命運。就像作者說的,這是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親人在的時候,富貴活著,為了給需要他的家人帶來希望,所有人離開后,活著,為了給死去的人帶去慰藉。這也是《活著》最感人的地方。死亡永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份親情,將會比死亡更加永恒。
有的人,會在失去后沉浸在悲痛中不可自拔,停滯不前;有的人,會把失去化作生命的另一種不可名狀的力量,勇往直前。富貴就是勇敢的人。那些曾經(jīng)陪伴著富貴一同分享喜悅和悲傷的親人,那些在最絕望時的相互扶持和鼓勵,那些承受著苦難卻依舊選擇堅強的心,都化為一股堅韌的信仰,讓富貴能在命運中坦然直面人生,好好活著?;钪拿篮镁褪?,只要富貴在,所有人就都活在他心中,從來不曾遠去。
活著,為了希望,為了堅強,為了命運的抗爭,為了對生命的執(zhí)著,為了對至親不離棄的愛,為了活著。這是我們活著的力量,承受生命的重量,所有的苦難與輝煌,對生命的樂觀。活著就是幸福。
讀活著讀后感篇八
我從來沒有如此熱烈地喜愛過一本書,也從來沒有如此喜歡過某個作家的風格,(引起讀者好奇心,使讀者想讀下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書)可有那么一本書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就是余華的《活著》!(這篇作文線索明朗,開頭結(jié)尾主題突出,結(jié)構(gòu)合理)
從小我就非常喜愛讀書,可卻從來沒有從書中悟出到多少道理。而且我少時讀的書都比較理想化,充滿幻想與美好,語言華麗而優(yōu)美,一味沉浸在理想王國里。當初看這本書時只是因為暑假的必讀書中它看起來比較有趣,而正好媽媽也幫我買來放在書架里。起初我對這本書沒有什么興趣就只草草看了個開頭,誰知,看了兩頁后就離不開眼了。
《活著》是我讀過的第一本現(xiàn)實性的書,與美好虛幻的童話完全不同,這本立意與眾不同的書立刻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從下午到晚上,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一頁都沒有落下。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曲折心酸的人生感動到了。
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的不只是主人公的可憐悲哀,而是還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信念,一種不顧一切也要生活下去,不輕言放棄的信念。
從這個故事中,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覺得生活是多么無趣,學習多么痛苦,學習,作業(yè),責罵都是那么心煩,可這本書,既告訴了我活下去的美好,又證實了當時我想法的愚蠢。是啊,世上比我們辛苦、不幸的人有那么多,而我同他們比又算什么?比我活的不像樣的人那么多,他們都依然努力地活著,更何況是我呢!
《活著》將一個人的欲望、堅持表達的淋漓盡致。作者將福貴的一生描述的生動形象,仿佛我們跟著作者一起經(jīng)歷了福貴的一生。書中既表達了時間漫長和時間的短暫,又從每個事例中講述福貴異于常人的苦難生活,但從他自己口中講述這些經(jīng)歷時,我們又覺得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似乎都充滿了幸福與快樂。活著就不再是一種煎熬,而是快樂而又幸福的。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讓我們以后樂觀勇敢地對待整個世界,笑著生活每一天!(結(jié)尾能進一步談認識,不錯)
讀活著讀后感篇九
初次接觸到這部作品,是在中學時期一次寫語文練習冊上的閱讀題,那些題目我已不大記得了,但題目中節(jié)選的那些文字卻始終盤旋在我的腦海中,帶給我心靈上的感觸,所以,后來我便去買了這本書,將那個沒有講完的殘篇完整的讀了一遍?!痘钪反_是一部讀來令人觸動令人心慟的作品,它令我了悟了" 活著就是幸福" 這一句簡單的話的意義,令我對" 生命可畏" 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好賭,最終將家產(chǎn)賭了個精光,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氣死,母親也在貧困中重病最終逝世。而福貴的妻子辛苦將兒女養(yǎng)大卻也逃不過死亡的命運,他的一雙兒女也相繼死去,故事的最后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福貴,相依為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福貴的活,我不知道對于他來說究竟是上天的眷顧還是懲罰,但毫無疑問,福貴是一個能忍受孤獨而堅強的人,在親人一個又一個離他而去時,他也沒有放棄過自己,哪怕孤獨,哪怕心痛,他在最后也能夠為了活著而活著。
要家人天天在一起,好好活著,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 活著就是幸福" ,不僅僅是自己活著,還要身邊的人活著,那才是幸福。這種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在生活中,當過年與家人團聚時,當打通一個個熟悉的號碼時,都是我們可以稱為幸福的時刻,有時這樣回想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擁有太多,正是因為擁有,才覺得它們并不重要,甚至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叵霑凶詈螅YF與老牛為伴,那老牛明明已經(jīng)老得快要行將就木了,卻仍固執(zhí)地活了下去,陪著同樣年邁的福貴,這種陪伴是最溫暖的幸福,所以珍惜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吧,他們帶給你無盡的愛與溫暖。
《活著》是一部令人心痛的作品,但同時,它帶給我的震撼和體會也使我獲益匪淺,我認為這是一部好作品,它能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讓我們?nèi)ド羁痰姆此蓟钪膬r值和生命的責任。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
這是余華的一篇長篇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和許三觀記一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和獲得一些國內(nèi)外獎項,以及在多個國家出版。
對于作者的文筆和才華是毋庸致疑的,但是我們要看的是故事本身。
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是這樣描述和評價: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就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對于作者自己對作品的這樣描述已經(jīng)很透徹了,但我還要要加幾句,不然寫這篇也沒有意義。
首先得歸功于我住院了,身體的破敗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有了歇息的機會,雖然我總沒有做什么事情,但是現(xiàn)在更閑了,也因此為了打發(fā)時間看起了書,并且是耐心的:所以我說要歸功于住院。插句廢話,現(xiàn)在的我全身上下只有大腦好用了,其他的不是未老先衰就是毛病不斷。
得了這樣好的機會,我把活著仔細看了兩遍,看完后覺得有些話要說,但還是沒有底,然而最后還是寫了。
福貴這個人物的性格是灑脫的,也是可以逆來順受的。做為主角,別人可以死,他必須要活,為了活著他就不得不承受命運給他的苦難和遭遇。
福貴拿自己當牛,從他的承受能力來說,他也確實堪比頭牛,壓不垮。但是牛的結(jié)局是注定悲劇的,因為牛不能反抗命運;也正因為這樣,作者就沒有寫下結(jié)局,就單從“活著”的理念開始故事,到講述故事,最后結(jié)束故事。
活著即是主題,就不能講死去,但也不是不能講死,而是用別人的死來反應主角的活。
福貴是一個紈绔子弟開始,含著銀勺子出生,吃喝嫖賭都行,典型的闊少爺形象。既可以說傳承了他爹的習性,也可以說傳承了廣大少爺?shù)谋?。但是當他遭龍二算計后,輸光了家產(chǎn),他清醒了,到了這里也端倪的反應活著的內(nèi)涵。不然福貴是可以設定他想不開而去死的;然而作者沒有這樣去做,而是讓福貴繼續(xù)落魄。
家產(chǎn)沒了,他爹死了,又被抓了壯丁,遭遇戰(zhàn)爭;眼看解放了,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已病死了,女兒也因病聾啞。故事講到這里似乎已經(jīng)描述活著的艱難了,但是苦難并沒有結(jié)束,而是接踵而來。
玉珍得了不治之癥;有慶在一次獻血獻出了生命;鳳霞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嫁給了“偏頭”二喜,卻生下兒子苦根后大出血死了;二喜也隨后出了事故離開人世;苦根眼看是獨苗了,是最后的希望了,但是命運還是無情的把他帶走;終于只留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老?;钪?。
這里面最苦當然是福貴,但是他沒有哭,而是用笑來迎接痛楚。
小說的主題也就在這樣的悲劇下反應得徹底。
起起落落。死的人早已經(jīng)消失無蹤了,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xù)承受活著時的所以痛苦。沒有辦法,如同待宰的老牛只能眼淚汪汪,然而福貴灑脫和順受的性格,沒有讓自己眼淚汪汪終日嘆息,而是如洞察人生,買下老牛,和它為伴當牛如己了。
活著的意義在此無限放大,他用福貴告訴人們,不管你遇到多大困難,也不要悲秋傷春,要堅強樂觀開朗的活著。
相信現(xiàn)實中比福貴更慘的絕沒有,但我們可以拿他做面鏡子,遭遇苦惱時就告訴自己:活下去,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一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zhàn)友……獨自一人活著。
這本書不同于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jīng)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積聚的壓抑在結(jié)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著》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著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二
“也許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命運。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許有時候?qū)α?,有時候錯了。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里等待我們的是什么。”余華在《活著》這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當我讀完《活著》后,我與余華產(chǎn)生了共鳴。
《活著》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福貴的人悲苦的一生。福貴年少時,確實人如其名,既福且貴。他原本是家財萬貫的大地主家的闊少爺,娶的妻子也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千金。福貴富足的生活正如他自己的話一樣:“我們走路時,鞋子的聲響,都像是銅錢碰來撞去的……有錢人嫁給有錢人,就是把錢堆起來,錢在錢上面嘩嘩地流……”只是,福貴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到晚沉溺賭博,將萬貫家財散盡,一夜之間淪為窮人。從富麗堂皇的大宅院搬進了小茅草屋,氣得老父親在上廁所時死去。媽媽說估計他老父親是因為常年累月吃太精細的食物導致的便秘引發(fā)了心腦血管疾病而致死的。緊接著,他快要生產(chǎn)的妻子被老丈人用八抬大轎接走,母親也積勞成疾,臥床不起。他好不容易盼回了妻子和兒子,卻在去城里用僅有的銀元為母親請大夫時,被抓了壯丁。當他經(jīng)歷了兩年的戰(zhàn)火紛飛,九死一生,再次回到家鄉(xiāng)時,母親已去世,妻子已經(jīng)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樣,女兒也因高燒不退無錢醫(yī)治成了聾啞人。后來,他的兒子為救縣長的老婆被無知的護士抽血抽干致死;女兒難產(chǎn)大出血去世;妻子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壓死;外孫吃豆子撐死。福貴眼看著親人一個個相繼死去,卻無能為力,最后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
可以說,福貴自敗完了家產(chǎn)后,生活的苦水就如浪潮一般向他涌來,把他緊緊地包圍著,浸泡著,令他無所隱藏,無法掙脫。
然而,生活苦不堪言又如何?福貴不是活得好好的?且聽他扯著粗啞的嗓子咿咿呀呀唱出的歌詞:“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蔽蚁?,福貴是樂觀的。人世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此樂觀的看待生命中的苦難的。唯有經(jīng)歷過痛徹心扉苦難的人才明白,這苦難有多苦,有多難!
作者余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BR> 余華寫《活著》這個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充滿了偶然,但是人間值得,我們唯有坦然面對,才能收獲內(nèi)心的安寧。
西方先哲亞里士多德說:“智者不尋求愉悅,他們在憂慮和痛苦中尋找自由?!?BR> 因此,我佩服如福貴這樣能夠直面慘淡的人,佩服能把自己從心魔中解脫出來,從而抵達心靈自由的樂觀的人。
莊子云:“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BR> 人這一生,電光石火,轉(zhuǎn)瞬白頭。韶華易逝,虛度有愧。既然活著,就應該認真地樂觀地過好每一天,才能不負歲月,不負自己。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三
我在望不到邊際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xiàn)出余華的《活著》,這正是生活的本質(zhì)。如海的眼淚,如山的壓抑,如沅的熱血,充滿了力量。
那福貴的母親的白發(fā)與撒手西去的愕然。這是面對的自己身邊第二位至親的離去。那福貴女兒的難產(chǎn)而死的痛,那福貴妻子的軟骨病,那福貴兒子失血過多而意外而來的喪子之痛,還有那福貴的老爹含淚逃離了支離破碎的徐家……隨著一支毒箭的打擊,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貴那早已野哭決然的心。死者的`死對于他們自己來說更像是噩夢的一場解脫,而痛苦的枷鎖全部轉(zhuǎn)而拷向福貴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淚里泡漬,還有生活的重擔,活著的堅持。
偉大的人格也許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福貴的一生寫滿了絕望的不存在,面對著眼前的絕望之境地一點點地長大,漸漸脫去徐家少爺?shù)墓鈽s放蕩,成就一個堅強樂觀的農(nóng)民。這精神上的成長遠比身體上成長珍貴得多,珍貴的力量,這來自于對活著的亙古不變的態(tài)度與信仰: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人格強大。即心態(tài)與觀念造成了福貴自我與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與保護,如山的壓抑,如沅的熱血,還有偉大的毅志,活著的希望。
他們說,人生不過一場戲,各人有各人的角色與臺本,可福貴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認命的堅韌不聽上蒼的調(diào)度,那滿懷的倔強,那滿腹的荒唐,那滿懷發(fā)謚的期待,如若上蒼發(fā)出死亡的調(diào)度也決不順從!只要熱血生命仍在骨頭里嶙峋作響,就是要活著。拼死才能拼出活頭來,總有信仰會排空而來,而來與活著的福貴相遇,走在塵土飛揚的道上,活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力量,活著的色彩。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世上千千萬萬,老來風味,大抵都是在活著,誰都逃脫不了活著的欲望。生生燈火。明暗無輒?;钪呐轮挥幸幌⑸写?,也可千回百轉(zhuǎn)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惱!
讀活著讀后感篇十四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出自余華的短篇小說《活著》的自序。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每當讀這本書時,我就會覺得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其實都不算什么,人總是這樣,如果他沒有體會到真正的痛苦,他會天真的以為他所面臨的是天大的困難,所以便憂郁困惑,一籌莫展。讀了這本書便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這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在追求的東西,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所在,但往往還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們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讀了《活著》這本書后的感悟來淺談我對“幸?!钡囊恍┛捶ò?!
活著,是為了什么而活?還是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基本的能力,簡單的兩個字卻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現(xiàn)實卻給了我們太多的苦難、無聊和平庸。而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去忍受,去擔負起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在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地披荊斬棘后才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因為得來不易,所以才更加渴望和珍惜。
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xiàn)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可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貴?也許他們并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于是一個個悲劇就此誕生,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福貴并沒有那么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富貴,他的人生還是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到最后才知道好好地活著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貴。想來也是警醒我們每個人:今天你所擁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緊,明天也許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福貴的一生可謂當時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勞苦大眾對于生活的磨難只有堅忍,而沒有力量去改變他。賭光家財,氣死老父,他的人生從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胡同,但最可貴的是他乘著自己年輕氣盛,以狂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家珍。他的幸福大門為家珍而開,也從未關過。
福貴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長也是那么的短暫,讓我強忍悲痛來復述他的一生吧!成親不久,賭光家財,氣死老父,同時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質(zhì)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強行帶走懷孕的媳婦,好在家珍最后回來了;外出買藥,不幸被國民黨抓壯丁,戰(zhàn)場上撿了一命,但也許是他的母親一命換一命的吧;回到家以為全家四口人可以安心過上好日子了,不料兒子有慶十三歲時卻因為救人獻血過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兒鳳霞人機靈漂亮,但因為小時候的一場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本來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難過,還好找到了一個能當半個兒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后的這段時間里恐怕是福貴一輩子中最快樂的時候了,女婿對他們很好,全家其樂融融,但可怕的事又發(fā)生了,女兒鳳霞在醫(yī)院生孩子的時候死去了;不久之后他生命中最珍愛的人,終于承受不了打擊離他而去;但好歹他還有爺孫三人相依為命,沒過幾年二喜因為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個六口之家,還剩兩個人,但命運覺得給他的痛苦還不夠多,再一次奪走了他只有六歲大的外孫的生命。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經(jīng)歷了如此多的生死離別,卻依然堅強得活著。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種很大的幸福;因為他知道,上天讓他活著是去努力追求幸福的,盡管幸福離他很遠,盡管只剩他一個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棄,明天也許幸福就來到他身邊了。有人說過幸福就像一只翩翩蝴蝶,你永遠也追不上它,但它卻在不經(jīng)意間落在你的肩上。
寬容、善良是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為了救他戰(zhàn)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開始家珍不肯原諒春生,但大家經(jīng)歷了提心吊膽的文革后,命運悲苦的他們還是重歸于好,所以遭遇不幸卻依然懂得寬容的福貴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寬容和忘卻來清除痛苦,讓內(nèi)心有更多的空間來容納幸福。
也許我們所看到的,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我相信任何人都會被他這種堅強所打動,從而來堅強地面對自己的人生。也許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許能寬若天地。
幸福只是內(nèi)心對生命流轉(zhuǎn)的一種感受和領悟,而這種感覺不在于它的長短,但只要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經(jīng)獲得了幸福。
在貧苦的邊緣,幸福仍然可以光顧,在光鮮的背后,幸福也許仍然味同嚼蠟。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處的環(huán)境,而在于你所營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擁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內(nèi)心感覺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簡單,幸福的內(nèi)心才是成就我們幸福人生的主體。
積極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在匆忙趕路的時候,卻忘記了祝福?,F(xiàn)在的我們似乎都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一直在忙,一直在往前趕,以為拼命趕路的我們會在某個終點獲得幸福。于是在這種不能停止的追求當中,我們深感疲憊,卻一直不曾追到我們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卻忘卻了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么我們是否幸福,都早已沒有了感覺。所以當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時候,適當慢下來,欣賞沿途的景和人,也許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東西。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靈。就讓我們放飛心靈,感悟幸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