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yōu)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通用16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調(diào)整。怎樣編寫一份科學、合理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是一些編寫教案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供大家借鑒。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一
    1.進一步學習區(qū)別1個物體和許多物體。
    2.認識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知道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3.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的`興趣,發(fā)展感知能力
    棒棒糖許多個、蘑菇許多個、音樂磁帶
    一.運用聽覺和觸覺區(qū)別“1”和許多。
    做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讓幼兒運用聽覺和觸覺區(qū)別“1”和“許多”
    二.實物操作,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1個棒棒糖,請幼兒集體、個別說出:“這是一個棒棒糖”,然后出示許多棒棒糖,啟發(fā)幼兒說出“許多棒棒糖”。
    2.請每個幼兒從盤子里拿出一個棒棒糖,拿時教師問幼兒:“你拿了幾個棒棒糖?”要求幼兒說出:“我拿了一個棒棒糖”。拿完之后再問幼兒:“盤子里還有棒棒糖嗎?(沒有了)”。
    教師小結(jié):“剛才盤子里有許多棒棒糖,小朋友一個、一個……地拿走了,盤子里就沒有棒棒糖了,我們可以把許多分成一個、一個……”
    3.小朋友們都喜歡吃棒棒糖,請你們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分享好嗎?啟發(fā)幼兒將自己手中的棒棒糖送回盤子由教師暫時保管,邊送邊說:“我送了一個棒棒糖”送完后引導幼兒說:“現(xiàn)在盤子里有許多棒棒糖了。”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把手里的棒棒糖一個、一個……地放進盤子里,盤子里就有許多個棒棒糖了,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三.做游戲,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做游戲:小白兔采蘑菇,練習將許多分成一個、一個……再將一個、一個……合成許多。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二
    認識直角很重要,教學分兩步進行:從一些物體表面提取直角;比較幾個直角,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同樣大的。
    例題在三角尺、紙工袋、正方形紙片的表面上提取直角。像例1那樣,先用紅線勾畫出物體表面的一個角,然后隱去實物,只留下三個角的圖形。教材指出“這三個角都是直角”,并做上表示直角的記號。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體會到三點:一是身邊許多物體的表面上有直角,尤其是長方形、正方形的面上,很容易看到直角;二是呈現(xiàn)的三個直角雖然位置不同,但形狀是相同的,從而把直角的“樣子”記住,在頭腦里產(chǎn)生直角的印象;三是表示直角的記號很簡單,也很鮮明,看到有這樣記號的角,就知道是直角。
    例題安排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另外兩個直角比一比,發(fā)現(xiàn)三個角同樣大。這項活動能讓學生明白兩點:一是所有的直角都是同樣大的,即直角的大小是確定不變的;二是利用三角尺能很方便地判定別的角是不是直角,即與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樣大的角就是直角,與三角尺上的直角不一樣大的角不是直角。
    認識直角要抓住“比較”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反復的比較讓學生建立銳角、直角、鈍角的清晰表象。在教學中我也抓住了這一點,對于一般的銳角和鈍角學生基本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對于一些接近于直角的銳角和鈍角,學生都認為是直角,我就讓學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學生將三角尺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怎么也放不準。在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還要加強示范,以及個別輔導,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好這一方法。
    《認識直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三
    教學內(nèi)容:
    書本第1~3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用加法算出乘式的積。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算式的讀法,寫法。體會求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用乘法比較簡便。
    教學準備:學具,游戲。
    思考與調(diào)整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今天天氣真好啊,瞧小動物們一個個從家里跑了出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曬曬太陽,做做游戲,多開心?。。ǔ鍪厩榫皥D)
    瞧,來了哪些小動物(小兔,小雞)
    2,師: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呢跟你同桌的小伙伴說一說。誰來說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列個算式嗎還有呢
    板書:2+2+2=6
    3+3+3+3=12
    二,觀察操作,認識幾個幾。
    1,觀察情景圖,初步感知幾個幾
    師:仔細看一看這些算式,哪幾個比較特別呢特別在哪里
    (加數(shù)都一樣)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兩個加數(shù)相同的算式。
    師:2+2+2=6這一題加數(shù)都是幾(板書:2)有幾個2相加(板書:3個2相加)誰來帶著大家數(shù)一數(shù)1個2,2個2,3個2。(板書:3個2相加)
    3+3+3+3=12這一題是幾個幾相加呢自己先數(shù)一數(shù)。誰來帶著大家數(shù)一數(shù)。(板書:4個3相加)
    2,操作,感受幾個幾。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玩擺小棒,好嗎看誰的小手最靈巧。
    (1)每堆擺2根,擺5堆。擺完了嗎數(shù)一數(shù),你擺了幾個幾求一共擺了多少根怎樣列式
    (2)再來擺!每堆擺4根,擺3堆。擺完了和小伙伴數(shù)一下你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式求一共擺了多少根。
    (3)接下來,請你們?nèi)我獾財[出幾個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小組活動,交流反饋。
    三,深入探究,認識乘法。
    1,體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師:看到小朋友這么聰明,老師又要來考考你們了!
    你們每人有幾只眼睛呀(2只)
    師:(請4個小朋友起立),這4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呢怎樣列算式一起說。(板書:2+2+2+2=8)幾個2相加呢(板書:4個2相加)
    師:(再請4個小朋友起立)8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怎樣列算式(板書:2+2+2+2+2+2+2+2=16)要寫幾個2呀(板書:8個2相加)
    師:我們?nèi)嘁还灿卸嗌僦谎劬ρ皆鯓恿惺秸l來說,要幾個2(板書:34個2)
    2,講述乘式的寫法和各部分名稱。
    (1)師:其實,像這樣求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乘法。(板書:認識乘法)一起讀一下。
    (2)就像39個2相加,可以寫成392或者交換位置寫成
    思考與調(diào)整
    239。(貼出)你覺得用加法和乘法計算哪個更簡便(乘法)
    只要你學會了這個本領,你就能像我一樣獲勝了。
    (3)4個2相加,你會把它寫成乘法算式嗎(板書:42或24)等于多少呢(板書:8)你是怎么知道的呢(42表示4個2相加,就等于8)這里的2是從哪里來的(2是相同的加數(shù)2,加法算式里雖然有好幾個2,但乘法算式里只要寫一個2就行了。)4呢(4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有這樣的4個)8表示什么呢(表示一共有12只)
    (4)乘法算式中表示乘法的符號叫乘號。(板書:乘號)它像什么(像個*,想拼音x)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嗎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怎樣把它變成乘號呢(只要轉(zhuǎn)一下就變成乘號了)
    (5)誰會讀算式一起試一試。
    (6)乘法算式中的每個數(shù)也有自己的名字。乘號前面的數(shù)叫乘數(shù)。(板書:乘數(shù))乘號后面的數(shù)也叫乘數(shù)。(板書:乘數(shù))得數(shù)12叫積。(板書:積)
    (7)好,你會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嗎任選一個在小組里說一說。
    四,趣味練習,鞏固提高。
    1,師:有好多小雞也來湊熱鬧了,瞧,幾只小雞一組(4只小雞一組)有幾個4(5個4)你會用兩種方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嗎(生解答并反饋。)
    2,師:小動物還給大家送來了鋼筆和鮮花,想得到哪個禮物就選做哪一題。注意:第一句話是讓我們填一共有幾個2枝一共有幾個5朵比一比,誰先拿到小動物送的禮物。請小朋友做書上70頁想想做做第1題。(生解答并反饋。)
    3,游戲。
    師:小動物們已經(jīng)出來玩了很久了,你愿意按照它們的地址把它們送回家嗎(能)每組送一只小動物,小組里商量商量,誰來送,送到哪個家。開始!
    都送對了嗎哪組最棒。
    2+3+4有家嗎為什么能幫小兔把地址變一下嗎(板書:3+3+3)該送到哪個家
    思考與調(diào)整
    五,暢談收獲,應用升華。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乘法,你有什么感受和打算呢
    2,師:其實,乘法在生活中用處可大呢!比如說一只手有5個手指,一雙手有2個5只,可以用25=10或52=10計算。課后請你用心搜索,然后跟大家來交流。
    3,建議大家繼續(xù)玩數(shù)青蛙的游戲,想想這里能不能用上今天學的乘法。
    六,作業(yè)
    完成書本第3頁第4第5題。
    思考與調(diào)整
    教后記: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四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3頁,練習一
    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長度單位。教學準備:尺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老師:過了一個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動,如果你們在家里有些物體是有長短的要知道有多長該怎么辦(教師做示范)記錄下來。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可能學生會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師不作評價。老師:要想準確的答案該怎么辦。
    二、出示直尺
    師:我們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經(jīng)常用直尺來量。
    1、首先老師說明尺上“0”是表示起點,就象我們在賽跑時,從起點開始尺子上有豎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2、認識1厘米
    問:一厘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一畫1厘米有多長。
    問: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畫出1厘米有多寬。問:在尋找1百米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用手比畫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長,在用學生在桌上或紙上畫出1厘米長度。
    4、認識幾厘米
    5、用厘米量
    同學們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長,如果老師指數(shù)量你們能用尺量出它們有多長。
    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在黑板上訂正。
    三、練習
    練習一
    第1—3題
    1、填一填,第一題
    2、量紙條,拿一張紙條,先估計3厘米大約多長,再用尺量出它的準確數(shù)。
    3、量實物
    如課本、練習本等。
    四、布置作業(yè):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我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對教材做了大膽處理,體現(xiàn)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實踐活動入手,認識厘米到建立幾厘米就幾大格的抽象概念,通過指、認、量、說、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經(jīng)歷了認識厘米,建立長度單位的過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過渡,充分享受到學習數(shù)學樂趣。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五
    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教案點評:
    導入時先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隨后通過一個“為什么結(jié)果都不一樣”的提問很自然地引出測量單位和測量方法。
    教學認識厘米時,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隨后通過實物來感受1厘米的長度,實現(xiàn)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量小棒長度時,老師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探索方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然后教師以規(guī)范的動作,標準的測量方法量給學生看,讓學生與自己的操作產(chǎn)生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產(chǎn)生頓悟,從而掌握量的要領;最后再親自實踐,使知識技能的掌握經(jīng)歷了由淺到深,由表及里這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六
    《認識直角畫直角》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將課堂設計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導入。首先復習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角的定義及各部分名稱,讓學生進一步更熟悉角。接著從一組生活中的直角圖形入手,揭示直角。讓學生將角與直角進行比較,這一部分進行得比較順利,學生頭腦中初步有了直角的印象。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識,我分為三層次:
    (1)從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這部分中注重讓學生找、表述直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對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較認識,由于學生表述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叫了很多學生表述,雖然用的時間多了些,但是學生對直角的認識更深刻了。
    (2)判斷直角,在判斷直角前,讓學生自我思考,全班質(zhì)疑,如何用圓紙片創(chuàng)造直角時,有學生憑感覺去折直角,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嗎?”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進而尋找判斷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因為前面鋪墊的好,所以這一部分進行的效果很好。另外還有個別學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怎樣放置三角板。課下需要個別輔導。
    (3)畫直角,首先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畫然后講解做示范,在引導上臺展示的同學的時候沒有照顧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學生沒跟著我的講解走。在同學們畫的過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畫,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直角的頂點畫的不夠規(guī)范,不夠尖。所以,我利用課間反復演示直角的畫法,讓學生按步驟練習。在畫直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學生畫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腦袋機靈一動想把它作為模板告訴,學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滿足判斷直角的條件就是直角,可是我用的語言并沒有達到那么好的效果。學生畫直角雖學得很好,就是在畫好后要標上直角的符號,有些小朋友總忘記標。
    第三部分鞏固應用。由于時間不夠就沒有全部完成。在課件的設計上,我盡可能多的設計了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在自主探索與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從而豐富對直角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真正體現(xiàn)“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總之,教學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將教學過程的每一段時間估計好,把各方面情況都考慮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將教學進行得更有效果。同時教學語言是一門很深的藝術,而數(shù)學教學語言更是是講究清晰縝密、簡明扼要。表揚的語言也是講究藝術的,不能單調(diào)不能泛泛稱贊否則就失效。例如:老師很喜歡你回答問題的聲音、你的見解真獨特、你的回答真完整等等,更調(diào)動學生學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在這次課中我深切體會到一個老師的眼睛看到東西角度必須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銳,要眼觀八方縱觀全局,不能讓一個學生從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逃離學習進程。在每一次教學中得到的所有經(jīng)驗和體會都將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經(jīng)驗,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進以后,不斷參與課堂教學,我的教學會取得進步。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2.請小朋友們用你的鉛筆、文具盒,或者手來量一量自己的課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結(jié)果告訴我。
    二、合作探究
    2.我們來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厘米”,也可以寫作cm。
    4.找一找,在你的周圍,有沒有1厘米長的物體?集體討論交流
    7.通過在尺子上找這些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8.小結(jié):從0刻度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減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幾就是幾厘米。
    三、鞏固練習
    1.書上想想做做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三題,男生測藍線,女生測紅線,再交流,小結(jié):測量結(jié)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數(shù),接近整厘米的長度可以用“大約幾厘米”表示。
    4.第四題,今天認識了我們的學生尺,那么你能照著書上的樣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長嗎?量完之后我們一起來比一比我們班那個小朋友的手掌最長。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長度單位厘米,回家后,請你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八
    1、了解常見的蔬菜的名稱,了解糧食來之不易,愛惜勞動成果,做到不挑食的好習慣。
    2、初步了解幾種蔬菜的特點、作用,培養(yǎng)幼兒對蔬菜的了解及喜愛之情。
    3、知道常見蔬菜的實用方法及營養(yǎng)價值。
    重點: 通過觀察、交流,知道蔬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難點:熟悉各種蔬菜的外形特征,能正確的讀出蔬菜的'名字。
    1、各種蔬菜(西紅柿、黃瓜、蘿卜、土豆、茄子、青椒)若干(每人手里一份)
    2、魔術箱
    3、白菜奶奶頭飾一份
    4、音樂
    一、開始部分
    1、導入:師幼做律動《小手拍拍》
    師出示魔術箱,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摸一摸,猜一猜。
    (1) 讓幼兒猜猜箱子里面裝的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的表述。
    (2) 請一名幼兒到前面的箱子里摸一摸,感受其蔬菜的外形特征,引導幼兒能夠說出常見蔬菜的名稱,如:西紅柿、黃瓜、蘿卜、茄子、青椒等。
    (3) 師出示各種蔬菜,讓每名幼兒親手摸一摸,感受其形狀特點(形狀是圓的還是長的,表面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
    (4) 師向幼兒介紹各種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和對人體的好處,鼓勵幼兒吃飯不挑食。
    (6) 讓幼兒分別說一說自己喜歡吃哪種菜,不喜歡吃哪種菜,為什么?
    三、結(jié)束部分
    1、小結(jié):
    游戲(1)師出示白菜奶奶頭飾:“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啊?(幼回答)今天呀白菜奶奶過生日,我們挑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蔬菜做白菜奶奶的生日禮物好不好”?我們一起給白菜奶奶唱首歌吧,師放音樂《生日快樂》。
    (2)總結(jié):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蔬菜,也知道了蔬菜非常有營養(yǎng),所以小朋友以后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這樣身體就不會得病了。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多觀察各種蔬菜,懂得節(jié)約糧食,做個不挑食的好孩子。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九
    活動目標:
    1、認識秋天的各種蔬菜,了解不同的蔬菜吃不同的部位。
    2、通過做一做、嘗一嘗,體驗蔬菜不同的.味道。
    活動準備:
    1、芹菜、蘿卜、胡蘿卜、黃瓜、青菜、蔥、花菜、西紅柿等蔬菜
    2、用五個籃子分別表示吃根、吃莖、吃葉、吃花、吃果。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秋天有些什么蔬菜呀?
    2、今天這里有許多蔬菜,你們都認識嗎?
    二、找一找
    1、分別找一找蔬菜的哪個部位可以吃,如蘿卜吃根,卷心菜吃葉,西紅柿吃果實,花菜吃花,芹菜吃莖(葉)。
    2、請幼兒將蔬菜放在相應的籃子里。
    三、做一做
    1、對蔬菜進行簡單加工后,拌如色拉醬,讓幼兒品嘗,邊品嘗邊交流:我吃的是什么蔬菜?是蔬菜的哪個部位。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下冊)第73―7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引出“倍”,揭示課題。
    談話:春天來了,花園里五彩繽紛的鮮花都張開了笑臉!瞧,這里有黃花和藍花(課件演示同樣多的黃花和藍花)。
    小結(jié):其實,黃花與藍花的朵數(shù)之間,除了小朋友們剛才所說的多與少的關系,還有“倍”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揭示課題:倍的認識)
    2.在圈畫中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出示:2朵藍花,6朵黃花。
    談話:如果我們把藍花的2朵圈起來,看作一份的話,(師邊說邊圈)那么,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可以在練習紙的第一題上圈一圈,再告訴大家。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圈的呢?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呢?
    小結(jié):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板書)
    課件出示:藍花2朵,黃花12朵。
    提問:黃花變成12朵,現(xiàn)在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在練習紙的第二題上試一試。
    提問:誰來匯報?說說你是怎么圈的?發(fā)現(xiàn)黃花是藍花的幾倍了?
    (修改板書:黃花有6個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6倍。)
    3.在比較中充實對倍的認識,掌握倍的內(nèi)涵。
    課件出示下圖
    談話:你覺得下面的哪一幅圖是表示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是3倍、還是2倍呢?先認真地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
    設疑:看來,在圈的時候,能不能隨意的去圈?得根據(jù)什么來圈?
    課件出示:12朵黃花,沒有紅花。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引導:大家覺得有困難嗎?
    小結(jié):看來1份紅花有幾朵太關鍵了!
    提問:那就讓你來猜,你猜猜紅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說說你又會怎么圈?
    提問:如果紅花有3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在練習紙第3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誰來說說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jié)論了?
    追問:如果把1份紅花有4朵、6朵,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又會是怎樣呢?
    完成練習紙的第4、第5題。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jié)論。
    提問:如果紅花只有1朵,黃花還是1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我們在自己的腦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訴我答案。
    交流:你能說說腦海中是怎么圈的嗎?
    設疑:如果紅花是12朵,黃花也是12朵,現(xiàn)在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又怎樣呢?
    交流:孩子們,黃花一直是12朵,那為什么兩種花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出示上述藍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圖)
    談話:孩子們,我們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圓片,你能擺一擺,表示第二行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嗎?擺完的同學可以跟小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介紹方法。
    提問:還有不同的擺法嗎?或者你還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擺法?
    小結(jié):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個數(shù)確定了,第二行就擺這樣的幾個幾。
    設疑:那如果要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該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一
    教學內(nèi)容:青島版68——70頁。
    教學目標:
    a類:
    能正確認識11—20各數(shù)并數(shù)出數(shù)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shù)。
    b類:
    1、初步認識計數(shù)單位“一”和“十”,認識數(shù)位“個位”和“十位”。
    2、知道11—20各數(shù)的組成。
    c類:
    體會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計數(shù)單位和數(shù)位是本課教學重點,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計數(shù)器小棒每人20根游絲每人2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2、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能給大家提個問題嗎?
    二、操作探索,解決問題
    1、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幾只海鷗?
    先猜一猜有幾只?
    到底誰猜的對呢?
    怎樣才能數(shù)出準確的數(shù)呢?(學生說方法)
    教師說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鷗。
    教師圈一只,學生擺一根。
    數(shù)一數(shù),你一共擺了多少根?(板書:11)
    你猜對了嗎?恭喜你。
    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地數(shù)出呢?
    (學生匯報數(shù)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1根1根地擺。
    2根2根地擺。
    3根3根地擺。
    5根5根地擺。
    10根10根地擺。
    (評價學生擺的方法,根據(jù)學生擺的情況進行反饋和引導。如果認為自己擺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著繼續(xù)擺其他的2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在擺的過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數(shù))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幾個十?還有幾根?大家看,這樣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
    (教師演示10根捆成一捆)
    說明:1就是1一個一。11里面有一個十和1個一。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板書:一個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圖)1個一(1根小棒圖)
    2、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教師圈一只,學生擺一根小棒。
    數(shù)一數(shù),你擺了幾根?
    你擺的能讓老師一眼就看出來嗎?說說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還剩3根)
    教師邊巡視邊反饋。
    問:13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我們就說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板書:131個十3個一)
    3、解決:礁石上有幾只海鷗?
    邊數(shù)邊擺。擺完后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
    有沒有剩下的?
    2捆是幾個十?
    2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板書:202個十)
    4、小結(jié):同學們,你們太棒了。沒用老師教就知道了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兩個十就是20。
    我們認識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內(nèi)我們還有哪些數(shù)沒有學?
    5、數(shù)數(shù)
    正數(shù)、倒數(shù)11——20。
    6、填數(shù)練習:有的數(shù)字喜歡捉迷藏,悄悄藏了起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7、學習數(shù)位
    同學們,這些數(shù)還可以在計數(shù)器上表示出來。
    借助計數(shù)器介紹數(shù)位:右邊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撥11。(一個一個地撥,滿10個后說明在計數(shù)器上10個可以進到十位上撥1,個位上是0,繼續(xù)在個位上撥1)
    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個位上的數(shù)表示幾個一,十位上的數(shù)表示幾個十。
    寫的時候,十位上是1對著十位寫1,個位上也是1,我們對著個位寫1。
    撥13。
    撥20。
    說明:20的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寫0。
    師生互動,撥數(shù)。
    小結(jié):以前我們學習了0到10十一個數(shù)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10個新朋友。哪10個?(學生齊數(shù),教師板書課題)
    你了解它們嗎?
    三、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1、圈“10”練習。
    2、寫一寫,畫一畫。
    3、填空。
    四、課堂小結(jié):我們今天認識了11——到20十個新朋友。以后我們經(jīng)常和它們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們相處?。?BR>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二
    第二冊"倍"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經(jīng)過自己探索,找到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會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在認識“倍”的數(shù)學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星星圖讓學生觀察。提問:在美麗的夜空中,有什么?數(shù)數(shù)金星有幾顆?(2顆)藍星有幾個2顆?(2個2顆)2個2是多少?你會列式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2=4)再數(shù)數(shù)紅星有幾個2顆?(3個2顆)3個2顆是多少?算式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2=6)
    2、小結(jié):求幾個幾相加得多少,我們用什么方法計算?
    3、談話:這些星星這么美,想摘嗎?只要你肯動腦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學習新課
    1、教學“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3倍”。
    (2)小朋友用藍、黃花片進行操作。
    (3)指名到黑板上擺。數(shù)一數(shù),黃花擺了幾個2朵?
    (4)講解: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這時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出示這句話,并讓學生讀。
    (5)同桌互相說說為什么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
    2、鞏固對“倍”的認識。
    (1)談話:小明有3本書,小紅有2個3本,(出示圖)這時我們可以說小紅的書是小明的'幾倍?(學生回答,并說說為什么。)
    (2)談話:媽媽買了4個蘋果,草莓有4個4,(出示圖)這時誰又能用“倍”來說一句話。(指名回答,并說說為什么。)
    3、教學計算黃花的朵數(shù)。
    提問:要求黃花有幾朵?怎樣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計算的?
    4、教學計算紅花的朵數(shù)。
    (2)學生操作學具,同桌合作討論,討論好的打開書列算式。
    (3)反饋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擺的,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三、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看,又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貝貝,它想出一道題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驗嗎?把書翻到第83頁,做“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相互檢查。
    3、“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自己擺道具,填括號,寫算式。做完后,一人報結(jié)果,全班學生一起訂正。
    4、拍手游戲。
    請一位學生拍2下,教師拍6下,讓該學生說說老師拍的是自己的幾倍。然后采用教師說要求、學生拍手,學生說要求、教師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種形式進行練習。
    5、數(shù)星星。
    談話:小朋友這節(jié)課上的表現(xiàn)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來排排隊。
    (1)數(shù)一數(shù)金星、紅星、藍星各有幾顆。
    (2)你會用今天學的“倍”說一句話嗎?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三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蔬菜,知道它們的名稱,能簡單描述他們的顏色、形狀等特征。
    2、啟發(fā)幼兒能用完整的語句進行簡單描述。
    3、感受采摘活動的樂趣。
    1、組織談話
    2、幼兒參觀講述
    3、采摘活動
    4、引導幼兒進行品嘗
    5、活動延伸
    平時注意引導幼兒認識各種蔬菜
    《認識蔬菜》教案設計三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的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一、回憶蔬菜?
    1、幫助幼兒回憶都吃過什么蔬菜?
    2、是什么樣子的?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藕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余局部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的長在土里;有的長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分析與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圖片,孩子們發(fā)出陣陣驚嘆:“原來西紅柿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原來長在土里,土豆樹還開白色的花呢”“原來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隨著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他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總感覺遙遠不真實,如果活動當時能帶孩子參過一下菜園,相信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理解也會更透徹。
    三、蔬菜分類。
    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jù)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幼兒分組討論確定記錄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
    倍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溝通幾個幾和倍的聯(lián)系,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是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使學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有條理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驗一個數(shù)是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例題呈現(xiàn)。
    1、課前口算
    師:同學們,上課前,廖老師想考考大家的計算能力,誰愿意來試一試?
    指名學生回答,全班判斷。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口算,培養(yǎng)學生進行每天口算10題的好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并鼓勵學生有更精彩表現(xiàn)。
    2、揭示課題
    黑板擺好蘿卜卡片
    指名學生回答,給予肯定。(比多少、倍)生:紅蘿卜是胡蘿卜的3倍,師:對,倍是一種數(shù)量關系。
    (1)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對,這是他們的數(shù)量,那它們之間什么數(shù)量關系呢?
    (2)誰比誰多,誰比誰比誰少
    師:其實,當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的時候,除了比多少的關系,還有一種新的數(shù)量關系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通過讓學生比較蘿卜的數(shù)量,從而引出倍的概溝通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二、類題呈現(xiàn)
    1、感知倍
    師:到底什么是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假設方案:原來你使用挪一挪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讓我們一眼看出有幾個2根?(1個2根、2個2根、3個2根)全班一起數(shù)。板書:3個2根。
    師: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紅蘿卜有3個2根,我們就說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隨即板書:說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師:你聽明白了嗎?誰能像廖老師這樣說?(如果學生說得不完整,教師先鼓勵。你的意思說,教師把這句話再說一次規(guī)范語言)
    指明學生說,3個,同桌互說,全班齊說。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幾個幾的知識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倍的概念,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學生圈一圈,有利于學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過對比,使學生感知,能圈出這樣的幾份,就是一份數(shù)的幾倍,有利于學生理解倍的含義。
    2、進一步理解倍
    提要求:請同學們拿出挑戰(zhàn)卡一,動筆圈一圈、填一填,開始吧。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互說: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想法。(教師下去指導)
    展示挑戰(zhàn)卡:下面請一位能干的孩子上來展示他的挑戰(zhàn)卡,仔細觀察,xx圈的和你們的一樣嗎?xx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把2個胡蘿卜看成一份,白蘿卜有5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5倍)說得可真好,同學們誰還有誰想說?看課件演示一遍。(請1個同學重復)
    三、歸納領悟
    1、改變比較量拓展練習
    過渡句:師:剛剛我們發(fā)現(xiàn)了紅蘿卜有3個2根,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白蘿卜有5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5倍)。
    (出示ppt)師:都是與2兩根胡蘿卜進行比較,現(xiàn)在白蘿卜有幾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幾倍?6個2根,是6倍,接著看白蘿卜有幾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幾倍?7個2根,是7倍。再接著看,現(xiàn)在呢?誰來說一說?(9個2根,是9倍)請學生模仿復述。
    師:如果白蘿卜有10個2根?(指名說,注意把話說完整)
    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幾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就是胡蘿卜的幾倍)
    2、改變標準量拓展練習
    點幾名學生回答(2倍)。
    師:你是怎么看出是2倍的?誰來說說?
    指名學生說。(3根看做1分,有2個3根)
    師:咿,都是與6根紅蘿卜與胡蘿卜進行比較,怎么一下是2倍,一下又是3倍呢?
    指名生答(胡蘿卜上面是2根,下面是3根)
    師:對!剛才是2根作成1份,現(xiàn)在是3根看做1份,比較的標準變了,倍數(shù)也就發(fā)生了變化。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辨識情境,不斷引起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在困惑中感受,1分數(shù)的重要性,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升華,對倍的認識更加深刻。
    四、游戲練習
    1、擊掌游戲
    師:看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咱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大家可要注意哦!掌聲里也有倍數(shù)關系!
    師:哪位同學先來?好,請你拍2下。
    師:全班同學注意聽,老師拍了幾個2下,是她的幾倍?
    生:老師拍得是4個兩下,是她的4倍。
    你會玩了嗎?還有誰想玩擊掌游戲?請你來,(小聲交代拍3下),全班同學注意聽xx同學拍手。
    師:誰來說說xx拍了幾個3下,是xx拍的幾倍?
    生:回答?,F(xiàn)在請你與同桌玩互相玩一玩,
    看看能不能從掌聲中找到倍數(shù)關系,開始。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的同時,借助拍手游戲,感受倍。
    2、獨立練習-挑戰(zhàn)二
    師:游戲后,我們要再次迎接挑戰(zhàn)了!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挑戰(zhàn)卡二!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換說說想法,再請同學們上臺展示挑戰(zhàn)卡二。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圈?
    生:黑圓片是3個一份,我圈了4個3,所有,正方形是黑圓片的4倍。
    師:說得真好,比較的標準在下面一行,你們也找出倍數(shù)關系,真不錯。
    設計意圖:將標準量放在下面,目的是通過變式練習,避免學生的思維定性,在辨析中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
    3、擺一擺
    請生上臺擺一擺。
    師:第一行擺3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數(shù)是第一行的幾倍?(3倍多1根)也就是不是整倍數(shù)關系。
    四人小組合作:請同學們開動腦筋,通過增加或者減少第二排小棒的根數(shù),使它們倆成整倍數(shù)關系?四人小組合作開始吧!
    學生試一試,匯報(減少1根或添上2根)。
    師:同學們真聰明,同一道題,想出了多種方法來解決,廖老師都很佩服你們!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小棒這個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感知,標準量不變,比較量的變化,倍也隨之變化。
    4、估一估
    (出示ppt)師:我們再來看看這道題,請你估一估,白條的長度是黑條的幾倍?
    師:你是怎么想的?(目測、比劃)
    師:我們來看看是不是3倍,答案馬上揭曉。設計意圖:通過目測、比劃等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估測能力,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視覺找出倍數(shù)的關系。
    五、課后總結(jié)
    生:我有6個蘋果,我同桌有18個蘋果,他的蘋果是我的3倍。
    師:說得可真好,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生:我知道有幾個幾,就是幾倍,我知道通過圈一圈,找到倍數(shù)等等。
    師:你們都非常了不起,只要留心觀察你身邊的事物,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五
    二、單元分析:“倍的認識”單元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表內(nèi)乘法口訣和表內(nèi)除法后出現(xiàn)的學習內(nèi)容。一共三個例題,例題1通過讓學生用筆圈一圈,數(shù)形結(jié)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例題2,是以學生做教室清潔的為情境,根據(jù)所給的兩個條件,通過畫圖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的思路。例3,是引導學生用畫圖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gòu)建“思維模式”。
    三、單元目標:(1)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3)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四、單元教學重點:經(jīng)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單元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六、單元教學安排:
    1、倍的認識(例題1,練習十一1、2)
    2、運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例題2,練習十一3、4)
    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例題3,練習十一5、6)
    3、運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練習課(練習十一7、8、9、10、11)
    第一課時倍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p50例題1,練習十一1、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圈圖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2、體驗圈一圈、擺一擺的操作活動,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
    能力。
    3、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建立倍的概念,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難點:1、能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說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2、建立“1”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件(一):說出圖中有幾個幾?
    生1:有2個3.
    生2:有3個2.
    生3:有1個6.
    對于學生正確的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
    出示課件(二)先出示2個紅蘋果,再出示4個青蘋果。
    師:如果把2個紅蘋果看作“1份”,那么,青蘋果就有這樣的幾份?有誰知道?
    生1:青蘋果就有這樣的2份。
    師:對,在數(shù)學上,我們也把這樣的2份,叫做“2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倍”這個新朋友。
    二、新授
    1、教師示范,學生初步感知“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課件出示p50圖,學生看書上圖,圖上有什么?
    數(shù)數(shù)各種蘿卜各有多少?
    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胡蘿卜圈起來。
    師: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1份,紅蘿卜就有這樣的幾份?
    生1:紅蘿卜有這樣的3份。
    師:對,你能把它圈出來嗎?
    學生上臺板演。
    2、學生試著圈一圈,感知“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白蘿卜有10根,畫黑板上,那10根白蘿卜有幾個2根呢?
    先請一個同學來說說你準備怎樣圈?
    打開書,請大家用鉛筆在書上圈一圈那10根白蘿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
    同位互相檢查,同時請一個學生上黑板圈一圈,集體訂正。
    從上面可以看出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5倍,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練一練
    做一做2,第一行擺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們怎么擺,4倍是什么意思?
    我們就在紙上第一行先畫5豎線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畫?請你畫一畫,然后圈一圈。
    三、拓展提高
    小黑板出示一朵紅花,再出示一朵蘭花。問:蘭花是紅花的幾倍?
    分析:如果把一朵紅花看成1份,蘭花就有這樣的1份,那么蘭花是紅花的1倍。
    繼續(xù)出示2朵,3朵,4朵,5朵,6朵蘭花,并指名學生回答蘭花是紅花的幾倍?
    提問:這些數(shù)與1存在什么關系?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小結(jié):任何數(shù)與1都是倍數(shù)關系,這個數(shù)是幾,他就是1的幾倍。
    通過練習,使學生理解“1”倍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秒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六
    《認識自我》
    高中時期是確立自我意識最為關鍵的階段,對剛進入高一的新生特別重要。同時,高中生對他人也有了一定的關注意識,懂得如何正確認識自己與認識他人對高中新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1、讓高一新生正確認識自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階段學習的思想準備。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才能更好地應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
    2、認識他人,才能理解,關懷他人,才能獲得良好的友誼與增強自身的情商,這是人際交往的基礎。
    興化市戴南高級中學高一(11)班
    本班教室
    1、要求全體同學回憶自己成長的過程,想想自己做過哪些事情,準備幾張白紙。
    2、征求學生意見,將相對熟悉的學生每三個分為一組,注意男女結(jié)合。
    (一)歌曲《突然的自我》引入,初步感悟。
    (二)心理測試
    1、每個人拿出一支筆和一張白紙,在一分鐘內(nèi)寫出你認為很重要的五個名詞。
    2、在二分鐘內(nèi)寫出五個形容詞。
    (學生的結(jié)果可能會有積極的,可能會有消極的,在潛意識下所做出的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這個人最近的心理狀況。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真實地認識自己。)
    (自我感知)
    (二)游戲
    1、每個人寫出自己的性格、愛好、優(yōu)點、缺點,時間限度為3—5分鐘。寫好后各人自己保管好。
    (自我剖析)
    2、模擬“與鏡子的對話”的方式,每三位同學分為一組,其中一位同學扮演找優(yōu)點的鏡子,另一位扮演找缺點的鏡子,一齊找出第三位同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輪流循環(huán)。
    (互助剖析)
    3、對照自己寫的和同伴幫忙找的優(yōu)缺點,交流。
    九、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