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偉大的開端讀后感大全(16篇)

字號:

    讀后感是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思考和反思。在寫讀后感時,我們不僅要進行表面的描述和評價,更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感謝小編為我們整理和分享這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我們寫讀后感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路。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一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濕悶熱。租界的洋人們沉浸在異域財富帶來的快感與苦惱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終日勞作。沒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歲、身材高大的外國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鋪碼頭的臺階。化名為安德萊森的這名外國人戴一副金絲邊框眼鏡,衣著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亞”號(acquila)輪船經過一個半月的航行,途經新加坡來到上海。自3月份離開莫斯科后,他沿途游歷維也納、威尼斯,到達上海已是6月3日。他正是共產國際派往中國的代表——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內夫利特)。在此前后,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代表尼克爾斯基也來到了上海。
    他們來不及欣賞這個城市的繁華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見李達、李漢俊兩位中國人。李達、李漢俊,這兩位曾經留學日本并讀過大量社會主義文獻的年輕學者,此時已是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成員。他們接待了陌生的外國來客。
    19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的李大釗、武漢的董必武、濟南的王盡美、長沙的毛澤東、廣州的譚平山以及留日的施存統(tǒng)、留法的張申府等人已先后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如何將中國這些分散的小組發(fā)展成一個有影響力的政黨,馬林、尼克爾斯基與上海的這兩位成員商議,應當盡快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和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等事宜。于是,李達、李漢俊立即寫信,函告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讓每地速速選派兩名代表趕赴上海開會。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二
    19的那個夏天,在我們這座城市的中心,在當時叫做法租界的一條小弄堂里,悄然走來一群年輕人,他們以迥異的地方口音,交流信仰,碰撞思想。他們也許不是先覺者,但他們絕對是先行者;他們也許并非個個才智過人,但他們在那個當下卻是理想飽滿,激情澎湃。當很多上海市民還過著他們庸常的生活時,一個政黨已在他們的身邊誕生,這個政黨將改變他們的城市、他們的祖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
    _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新回顧那一個歷史時刻,細節(jié)雖已模糊,但意義卻更為清晰。在中國共產黨誕生_周年前夕,本報“朝花·夕拾”專欄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推出“偉大的開端”特輯。今起隆重刊發(fā)首篇文章《樹德里的燈光》。
    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已召開過十八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在民主革命時期,分別在上海、廣州、武漢、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開了七次黨代會,其中,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秘密召開。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三
    196月,當上海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時,遠在萬里之遙的莫斯科,張?zhí)?、俞秀松、楊明齋三位中國共產黨人正肩負著千鈞壓力,為襁褓中的中國共產黨亮相共產國際舞臺,進行著一場生死較量,并且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抓住契機,初登舞臺
    1921年1月,共產國際在伊爾庫茨克設立遠東書記處。原俄共中央遠東局委員、蘇俄紅軍第五軍軍事政治委員會委員舒米亞茨基上任之初,就想到了維經斯基,并任命他為遠東書記處的秘書。而維經斯基在奉命回國之前,向李大釗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派出一名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代表同去遠東書記處協(xié)助工作。
    此時,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早已成立,取名“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的組織;隨后,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也正式成立;同一時期,湖北、廣東、濟南、湖南也先后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此時派出代表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對中國共產黨未來的發(fā)展,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影響的擴大,都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李大釗考慮再三后決定派張?zhí)兹ァ榱烁锩?,為了共產主義事業(yè),張?zhí)滓闳粵Q然地踏上了征程,成為了第一個在共產國際參加工作的中國共產黨人。
    1921年3月29日,受上海共產黨組織派遣,俞秀松到莫斯科,住進德累斯頓旅館,與張?zhí)淄∫粋€房間。楊明齋緊隨俞秀松到了伊爾庫茨克,并向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匯報了中共建黨及同共產國際的關系問題。隨后,前往莫斯科。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四
    中國共產黨一大剛開始是2113在上海舉行的。_年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市4102區(qū)黃陂南路374號(原法租1653界望志路樹德里106號)秘密召開,各地的7個共產主義小組派出了12名代表出席,他們代表了全國的53名共產黨員,這些代表是: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北京代表張國燾。劉仁靜;武漢代表董必武,陳潭秋;廣州代表陳公博;長沙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銘;旅日代表周佛海,此外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也參加了會議。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列席了會議。
    7月30日,會議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擾。首先闖入會場的叫程子卿,他是黃金榮的把兄弟,利用這層關系進入巡捕房,任華人探長。原來馬林由莫斯科途經歐洲來華,曾在維也納被警察局拘捕,雖經營救獲釋,但其行動一直作為“赤色分子”被嚴密監(jiān)視。具有豐富秘密工作經驗的馬林,警覺地說這人一定是“包打聽”,建議立即停會,大家分頭離開。果然,十幾分鐘后兩輛警車包圍了一大會址,法籍警官親自帶人進入室內詢問搜查,沒有找到多少證據,威脅警告一番后撤走了。這次沖擊雖然沒有帶來重大損失,畢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進行了。轉移出來的一大代表當晚集中于李達寓所商討,大家一致認為會議不能在上海舉行了,有人提議到杭州開會,又有的提出杭州過于繁華,容易暴露目標。當時在場的李達夫人王會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鄉(xiāng)嘉興南湖開會,離上海很近,又易于隱蔽。大家都贊成,覺得這個安排很妥當。第二天清晨,代表們分兩批乘火車前往嘉興。兩位國際代表目標太大,李漢俊、陳公博也因經歷一場虛驚,都未去嘉興。10時左右,代表們先后到達嘉興車站,在鴛湖旅館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畫舫。這是一個陰天,下起了蒙蒙細雨,游人漸漸離去,秀麗的南湖顯得格外清靜優(yōu)雅。11時許,一大會議在緩緩劃行的畫舫上開始了。南湖會議繼續(xù)著上海30日未能進行的議題,先討論并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這份15條約700字的簡短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fā)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接著討論并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對今后黨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鑒于黨的力量還弱小,決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會組織,指導工人運動和做好宣傳工作,并要求與其他政黨關系上保持獨立政策,強調與第三國際建立緊密關系。下午5時,天氣轉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畫舫急馳而來。大家因有上海的經歷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擺出麻將牌,裝扮成游客。后來打聽到這是當地士紳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氣,會議仍繼續(xù)進行。最后,一大選舉中央領導機構,代表們認為目前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并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會議在齊呼“第三國際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聲中閉幕。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五
    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誕生在上海的法租界,誕生在碧波蕩漾的南湖上,這就是19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7月31日,代表們在南湖一只游船上召開了“一大”的最后一次會議。
    上海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
    1921年7月,毛澤東出席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
    上海與嘉興:夢想起航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號這幢不起眼的石庫門房子里,13位中國共產黨人會聚在這里開啟了開天辟地的偉大征程,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zhèn)ゴ蟮闹袊伯a黨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用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對中國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中共一大會場
    _年前的這一天,_年前的這個季節(ji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誕生在上海的法租界,誕生在碧波蕩漾的南湖上。
    1921年7月23日晚8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李漢俊的哥哥李書城家里召開。參加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漢俊、李達、劉仁靜、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等13人,他們代表著全國53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chuàng)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會上先由馬林作報告,他講了第三國際的使命和中國黨的任務,建議中國黨要特別注意工人的工作,接著擬定了會議日程,主要是制定黨的綱領和實際工作計劃,選舉黨的領導機構。
    7月27日至29日,連續(xù)三次開會討論黨的綱領。7月30日,會議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擾。首先闖入會場的叫程子卿,他是黃金榮(舊上海青幫頭目,與杜月笙、張嘯林并稱上海灘“青幫三大亨”)的把兄弟,利用這層關系進入巡捕房,任華人探長。
    果然,十幾分鐘后兩輛警車包圍了一大會址,法籍警官親自帶人進入室內詢問搜查,沒有找到多少證據,威脅警告一番后撤走了。
    這次沖擊雖然沒有帶來重大損失,畢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進行了。轉移出來的一大代表當晚集中于李達寓所商討,大家一致認為會議不能在上海舉行了,有人提議到杭州開會,又有的提出杭州過于繁華,容易暴露目標。當晚代表們商量,決定改換會議地點。恰好李達的夫人王會悟是浙江嘉興人,因此決定第二天到離上海較近的嘉興南湖去開會。
    當時在場的李達夫人王會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鄉(xiāng)嘉興南湖開會,離上海很近,又易于隱蔽。大家都贊成,覺得這個安排很妥當。
    第二天清晨,代表們分兩批乘火車前往嘉興。兩位國際代表目標太大,李漢俊、陳公博也因經歷一場虛驚,都未去嘉興。
    10時左右,代表們先后到達嘉興車站,在鴛湖旅館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畫舫。
    這是一個陰天,下起了蒙蒙細雨,游人漸漸離去,秀麗的南湖顯得格外清靜優(yōu)雅。11時許,一大會議在緩緩劃行的畫舫上開始了。
    7月31日,代表們在南湖一只游船上召開了“一大”的最后一次會議。在這次會上,通過了《黨綱》(共15條)。《黨綱》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我們的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第二條黨的綱領包括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等方面的內容。大會確定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大會還確定了黨的工作中心是開展工人運動。
    大會選舉中央局作為全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zhèn)ゴ蟮闹袊伯a黨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用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對中國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六
    那是一個讓人慵懶欲睡的夏夜,“李公館”內秘密聚集的13名中共代表和2名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卻目光銳利,激情澎湃。由于“南陳北李”的缺席,大家推舉學生運動的領袖張國燾為大會主席,年輕的毛澤東與周佛海擔任記錄員。大會上,馬林分析世界形勢,介紹第三國際的活動概況,說明中共成立的重要性等,滔滔不絕,竟講到了深夜。馬林體格強健,說起話來往往表現出他那議員型的雄辯家的天才。他堅持自己主張的那股倔強勁,好像要與反對者決斗。毫無疑問,這些特質深深震撼了這群青年人。十幾年后,毛澤東還記憶猶新,說馬林“精力充沛,富有口才”;包惠僧也回憶:馬林對馬克思列寧的學說有精深的素養(yǎng),聲若洪鐘,口若懸河,有縱橫捭闔的辯才。
    第一天,張國燾介紹了大會籌備經過,提出必須制定綱領和實際工作計劃。24日第二次會議,各地代表報告工作情況,交流工作經驗。25日、26日休會兩天,由張國燾、李達、董必武起草供會議討論的黨綱。黨綱與政綱是最難于擬訂的,但大家一致認為非有這一文件不可。張國燾等人匯集陳獨秀和各代表所提出的意見,先行擬出兩個草案,再交由李漢俊、劉仁靜、周佛海等共同審查。
    27日至29日的三天會議,在討論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原則時,與會代表產生了激烈爭論。由于代表們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對馬克思主義認識和理解的不同,他們對待孫中山政府的態(tài)度、能否在現政府就職、當前共產黨人主要目標是著重做學問研究還是積極從事工人運動等問題,均展開充分的論辯。最后,大家歸納出一致意見:中國共產黨應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則,著重理論研究和實際的工人運動,擴大共產黨的組織與影響。
    30日晚,大會開到第六次會議時,會場突然闖進一名法租界巡捕,馬林不愧是一位革命經驗豐富的地下工作者,他立刻讓與會代表轉移。代表們離開不過一刻鐘,法租界巡捕房開了兩輛卡車,載華探、法探及翻譯等9名撲進會場。李漢俊與有意留下來的陳公博慎重周旋,化解了這次危機?!袄罟^”是不能再開會了,經李達的夫人王會悟牽線,代表們約定轉移到距上海約100公里的浙江嘉興繼續(xù)開會。那天清晨,代表們乘上了上海開往嘉興的火車,幾個小時后,嘉興南湖上聚集了這批革命者的身影。兩位共產國際代表擔心自己的“老外”面孔會暴露目標,沒有隨行;陳公博因半夜大東旅社發(fā)生的情殺案而懼怕至極,借故到杭州游玩,沒有參加南湖會議。
    浩渺湖波中,南湖的一艘畫舫上,代表們召開了最后一次會議。推舉陳獨秀、李達、張國燾三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盡管此時他仍在廣州。199月,陳獨秀正式辭去公職,回到上海專任共產黨書記一職。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關于工作任務的決議,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七
    本課是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第一節(jié)課,首先的向學生介紹清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涵。為了通俗易懂的讓孩子們明白我把整個概念分為三段“革命”“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首先引導孩子們回顧以往學過的革命《辛亥革命》并把革命與改革《戊戌變法》做比較,得出“革命”是用暴力的武裝斗爭的方式達到目的。其次民主主義,提問民主的反義詞---專制,由此引出“民主主義革命”的內涵即反封建的革命斗爭。而近代的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我們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除了反封建還要反侵略。而這一革命任務應該由資產階級完成,那么中國的資產階級為之奮斗過嗎?答案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結果呢?失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想要完成這一任務很困難。那么最終是由哪個階級帶來我們完成這一任務的呢?中國近代史結束后中國走上了什么道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19中華大地爆發(fā)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這一運動把偉大的無產階級推上了歷史舞臺。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由此開始。那么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區(qū)分的主要標準就是領導階級不同。而革命的性質是不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
    講訴這個標題花了大概20分鐘,但是我覺得這種通俗的講解方式還是達到了一定的效果,我通過學生已知的“辛亥革命”“戊戌變法”這些知識來引出新知識,這樣學生們極容易明白,又有很高的參與度。初中的課標要求本來就很低,學生們只要知道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分標準是領導階級的不同即可,不像高中要分清革命的任務、前途等等知識點。
    《偉大的開端》課標要求簡述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五四精神。簡述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五四運動一目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初探五四運動的原因;五四運動的基本過程結束;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教學中我個學生選擇了一段電影《建黨偉業(yè)》的視頻材料,介紹五四運動當天學生們的斗爭過程。觀看視頻時要求學生們那筆記下運動中任務的名字,喊出的口號,運動的路線同時體會學生們的斗爭精神。這樣學生們對于五四運動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同時可以感受到震撼的愛國精神。好的視頻加上恰當的問題引導可能會超過老師的一言堂效果。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我同樣將問題展示給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帶著問題看書,這樣的學習效果我想會跟好。在介紹一大代表是我還注意聯系熱點最近召開的十八大,提問孩子們知道十八大有多少代表?代表全國多少黨員嗎?孩子們都抱著瞎猜的心態(tài)給出無邊無際的答案,當他們知道今天中國已有八千多萬黨員是都很驚奇。這樣也更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本課小結時我圍繞著偉大的開端的開端兩個字,強調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得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八
    回到上海三個月,即199月,陳獨秀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次年更名為《新青年》),以此為陣地,發(fā)表了許多振聾發(fā)聵的文章,他自己也撰寫熱血文章,為此聲名大震。這些思想解放的鮮活文字,猶如一道閃電,拉開了思想文化改造的新文化運動序幕。
    新青年雜志
    新文化運動以“德先生”和“賽先生”為口號,舉起了“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因而既是一場文學革命,又是一場思想革命。其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公開批判封建專制和倫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個性解放,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提倡科學,反對尊孔復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對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科學判斷一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和文言文,開展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
    19初,陳獨秀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他隨之將如日中天的《新青年》雜志移至北京出版。陳獨秀采取了同人輪流編輯的新體制,邀請了李大釗、胡適、劉半農、錢玄同、魯迅等名家加入到編輯部,發(fā)表了大量驚世駭俗的作品,聲勢壯闊,如黃鐘大呂,響徹中華大地。正是陳獨秀和蔡元培等人的共同發(fā)力,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fā)源地。
    這場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首推陳獨秀,還有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等名士,陳獨秀可謂是思想界、知識界升起的一顆最耀眼的明星。
    新文化運動在全國各地迅猛擴展,極大地激發(fā)起了全國知識分子的政治激情。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社會主義新思潮,陳獨秀通宵達旦地閱讀了大量書籍,經過比較鑒別,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即1912月,陳獨秀又與李大釗等人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這是繼《新青年》之后,指導新文化運動的又一面旗幟。陳獨秀發(fā)表了《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認識到十月革命是“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
    在內憂外患的情勢下,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一批受過良好教育、具有激進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上下求索,以倡導新文化運動為契機,為中國打開了救國救民之門。
    新文化運動從深處震撼了中國民眾的心理結構,喚起了國人,尤其是知識青年的覺醒,起到了震古爍今的思想解放作用。它不僅為新思想的傳播開辟了道路,同時推動了自然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為五四運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九
    這是一本講述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講述金融發(fā)展和金融人成長的書,引人深思!
    (1)是什么讓華爾街歷經各種危機由弱變強,成為霸王?
    思考這一問題需要兩個層面,一是相對于其他國家,美國式如何超越的?二是即使在美國國內,為什么偏偏是華爾街?華爾街的興起,伴隨的是美國的發(fā)展強大,這應當是根本。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危機中漢密爾頓式有力的調控(強有力的中央銀行),促成華爾街崛起!
    (2)歷史規(guī)律背后的不變性質是什么,以及發(fā)展的歷史又是如何改變了這些性質的表現。
    這來源于貪婪與恐懼兩種最基本力量,歷史規(guī)律不斷上演的教訓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使人們對兩種力量的掌控和表現水平提高,客觀機制對主觀意志的合理引導,使危機不再可怕,破壞力不斷減小。
    周期的性質和思維正是發(fā)展的常態(tài)。我們曾將其認為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調和的弊端,是導致其滅亡的必然力量。錯矣。其實是人性的表現,制度也許會加強或抑制,但不是制度的本質屬性。我們曾十分歡喜直線型的思維,其實那往往導致水平線式的發(fā)展。
    每一次崩盤和危機,恰恰都是其新生,突破,創(chuàng)新,實現長遠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是單純的,單純的錢。單純了,就更容易創(chuàng)新、突破、自我修復和進步。
    如果人類市場游戲,市場法則是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但正如游戲所體現的,那些贏的人會自我加強,此時公平的規(guī)則就是再強化不公平的結果。社會主義就是不斷地清場,讓我們再世代后擁有接近平衡起跑線的機會,由此改變天生命運的無奈安排。社會主義必將反強權,以國家共有的形式做游戲的莊家,重新改變游戲者輸贏的角色。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
    悲劇,總會悄然出此刻我們的面前。有時,如一只攔路虎,堵著你不敢向前;有時,如一座山,咬緊牙關,翻過山,迎接你的,又將是一片廣闊大地。
    《偉大的悲劇》一文中,斯科特一行人代表英國向南極發(fā)起了挑戰(zhàn),但由阿蒙森帶領的挪威人早已與他們之前來到了那里,斯科特一行人十分沮喪失望,一開始的滿腔活力早已消逝。在回到的途中,天氣十分的惡劣,人類的勇氣被大自然所侵蝕,斯科特一行人抵擋不住大自然的威力,全部長眠于這一片凈土之上。
    從文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人類所具有的偉大精神。奧茨的腳凍壞后大大影響了行進速度,他認為自我已經成了大家的負擔,于是,他為了團體,主動要求丟下自我,這從分體現了奧茨舍己為人,為他人著想的精神;隊員們不放棄他,是對同伴的關愛、關心之情;威爾遜博士死前還不丟棄珍貴的巖石樣本,繼續(xù)自我的科學觀察,是為科學獻身,“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用在他身上最好可是……可惜上天不公,竟讓這樣一個個善良、友愛的人死去,這才是真正地“悲劇”!
    有一句話令我深受感動“一個人雖然在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我,但他的心靈卻所以變得無比高尚?!边@表現了他們?yōu)槭聵I(yè)獻身的精神是無比高尚的。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一
    同年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湖南由毛澤東組織,在武漢由董必武、劉伯垂等組織,在山東通過王盡美、鄧恩銘組織。陳獨秀的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無形中起到了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作用,并為后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做好了思想和組織準備。
    對于組織的名稱叫什么,大家各抒己見、眾說紛紜。當時,歐洲很多國家的工人政黨有叫“社會黨”的,也有叫“共產黨”的,陳獨秀為此致函北京的李大釗,詢問叫社會黨還是共產黨,李大釗等人經過商量后明確回答:就叫共產黨,這也是第三國際(共產國際)的意思。
    陳獨秀接到回信后非常贊同,他說:就叫共產黨,旗幟鮮明,中國要走俄國革命道路。
    19馬克思主義火種在老漁陽里2號點燃時,邵力子38歲,沈雁冰24歲,李達、李漢俊和陳望道都是30歲。陳獨秀在這些年輕人中年歲最長,也不過41歲。
    今天,老漁陽里2號的歷史使命早已完成,然而,門口掛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銘牌依舊讓人充滿敬意和豪情。這里的一磚一瓦一石都見證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們意氣風發(fā)、激情滿懷的人格魅力,這里的每一道縫隙都吸收過他們劃時代的高談闊論、豪言壯語。
    老漁陽里2號,一座承載著革命傳奇的石庫門,前事輝煌已寫成了歷史,但往事悠悠,我們的眼前依舊能看到無數風云人物活躍其中,那一把越燃越旺的革命火種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二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今天,我要講述的就是一篇文章:《偉大的悲劇》。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以斯科特為首的英國探險隊伍與挪威探險家阿蒙森來到千百年來無人探索的南極極點,不幸的是,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到了五個星期,凱旋而歸,而斯科特一行人也到了,到在歸途中南極寒冷的天氣與他們對現實的恐懼成為了他們歸途的一大困難,最終,在堅持了一個多月后,他們最終體力不支,長眠在了南極極點。他們已自己的生命為故事,吹奏起生命的頌歌,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就是挑戰(zhàn)自我,踏出迷惘。
    他們真是一群英雄,他們擁有偉大的精神與高尚的品德,還有大無畏的勇敢,以至于他們在面對死亡時,像個勇士昂首挺胸的面對著:首先是奧茨,在自己堅持不住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自己的隊友,在暴風雪來臨之際,毅然決然的走出了帳篷,獨自面對著死亡。最令人稱道的是斯科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是祖國,是友誼,是自己的親人,還給他們留下了書信,表達了他真誠的情義。所以,在他們長眠以后,連的國王都為他們而下跪,因為國王也被他們這高尚的靈魂所感染,深深的折服了。
    泰戈爾說的對:“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敝挥挟斘覀?yōu)樽约核鶡釔鄣?,所努力的,所追求的夢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另一種永恒。
    生活總是變幻多姿的,在現在的生活中,已經缺少了那種超越自我,從已知的世界里再去探索著未知的精神,我們不應該滿足于現在,我們應該像斯科特他們一樣,努力的突破,努力的探索著,努力的求知著一切存在卻尚未出現的事物,為人類作出貢獻,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才不至于;碌碌無為,渾渾濁濁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要讓自己的生命變得多姿多彩,要讓自己的世界變得無比偉大,實現這永恒的生命。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三
    1921年7月,上海望志路106號,共產主義小組代表們從四面八方走到這個紅色起點,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
    _年風雨歷程,這個熠熠生輝的紅色起點,為今天昭示了一顆初心、一種信仰。這值得我們一再追尋歷史——為何是上海這座城市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這一歷史選擇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必然性?這需要我們總是牢牢銘記——不忘初心,肩負使命砥礪前行。
    南昌路100弄,這條上海小弄堂,在四周車水馬龍的映襯下,靜謐地訴說那段歷史。_年前,這里誕生了中國大地上第一個共產主義組織。
    南昌路100弄2號,是《新青年》編輯部的舊址,也是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建之地。1920年,陳獨秀風塵仆仆來到這里。
    五四運動中,陳獨秀因散發(fā)傳單被捕,遭囚禁近百日。此后,在李大釗護送下,他離開北京,輾轉天津,由海路來到上海。
    意屬上海,是因為這座城市的底色是紅色的。“中國共產黨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代表著先進文化,工人階級則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兩者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胚胎里的紅色基因。
    當時出版印刷業(yè)的發(fā)達,使上海成為思想輿論傳播的重鎮(zhèn),維新派、改良派、革命派……各類思想學說爭相登場、展開論戰(zhàn)。而隨著陳獨秀的南下,上海又迅速崛起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中心。
    住在上海的李達、李漢俊、陳望道、施存統(tǒng)等留日歸國學生,都熱心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1920年4月,由陳望道翻譯,陳獨秀、李漢俊校譯的《共產黨宣言》,以“社會主義研究社”的名義出版。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四
    下午的語文課,我們學到《偉大的悲劇》一篇,課文講述了斯科特一行人探索南極極點,最后卻在返回途中死亡的故事。文中有句話,是寫他們在到達南極極點后,發(fā)現有人捷足先登時的心情:“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這個描寫完美寫出了斯科特他們心灰意冷的心情。但,第二名真的什么也不是嗎?
    我認為非也!就探索南板點來說,第一名與第二名不都是付出了努力、歷盡千辛萬苦才取得成功的嗎?難道能因為時間的先后就否決第一名的成果嗎?況且,若無第二名,第一名的一切成果又能被誰看見和證明呢?第一名與第二名,不僅僅是競爭對手,更應該是伙伴。
    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第二或許是虛指。到達一個目標點,只是時間問題。前幾名可以,后幾名也可以。正如阿蒙森可以到達南極點,期科特也可以。
    我們是一個團體,應該攜手共進,一起進步。獨木矗立不算什么,佳木繁陰才是成功。時時刻刻我們都應堅信:自己雖不是第一,但也并非什么也不是。我以為,在所有人都關注功名顯赫的前幾名時,更不要忘記被,光芒所掩蓋的進步了的后面幾名。
    普希金詩云: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我們也應相信,自己終能成為第一。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五
    這是一本講述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講述金融發(fā)展和金融人成長的書,引人深思!
    (1)是什么讓華爾街歷經各種危機由弱變強,成為霸王?
    思考這一問題需要兩個層面,一是相對于其他國家,美國式如何超越的?二是即使在美國國內,為什么偏偏是華爾街?華爾街的興起,伴隨的是美國的發(fā)展強大,這應當是根本。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危機中漢密爾頓式有力的調控(強有力的中央銀行),促成華爾街崛起!
    (2)歷史規(guī)律背后的不變性質是什么,以及發(fā)展的歷史又是如何改變了這些性質的表現?
    繁榮和蕭條是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以繁榮狂熱帶來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飛躍,以蕭條痛苦引起的反思進步成長。這來源于貪婪與恐懼兩種最基本力量,歷史規(guī)律不斷上演的教訓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使人們對兩種力量的掌控和表現水平提高,客觀機制對主觀意志的合理引導,使危機不再可怕,破壞力不斷減小。
    周期的性質和思維正是發(fā)展的常態(tài)。我們曾將其認為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調和的弊端,是導致其滅亡的必然力量。錯矣。其實是人性的表現,制度也許會加強或抑制,但不是制度的本質屬性。我們曾十分歡喜直線型的思維,其實那往往導致水平線式的發(fā)展。
    每一次崩潰和危機,恰恰都是其新生,突破,創(chuàng)新,實現長遠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是單純的,單純的錢。單純了,就更容易創(chuàng)新、突破、自我修復和進步。
    如果人類市場游戲,市場法則是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但正如游戲所體現的,那些贏的人會自我加強,此時公平的規(guī)則就是再強化不公平的結果。社會主義就是不斷地清場,讓我們再世代后擁有接近到平衡起跑線的機會,由此改變天生命運的無奈安排。社會主義必將反強權,以國家共有的形式做游戲的莊家,重新改變游戲者輸贏的角色。
    偉大的開端讀后感篇十六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以后,對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關系等問題,尚未完全弄清楚。對此,陳獨秀表示:“我們不必做中國的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開始就發(fā)表一個《共產黨宣言》,我們只是要做邊學邊干的馬克思主義的學生,現在可以先將中國共產黨組織起來,黨綱和政綱留待正式成立以后再去決定。”
    成立三個月后,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擬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大約2000多字,分為三個部分: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共產主義者的目的、階級爭斗的最近狀態(tài)。
    宣言重申了《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揭示的階級社會是階級斗爭歷史的原理,指出:“階級爭斗從來就存在人類社會中間,不過已經改變了幾次狀態(tài),因為這是以生產工具的發(fā)達為轉移的?!?BR>    宣言表示堅信《共產黨宣言》所闡明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規(guī)律以及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結論,強調無產階級努力的發(fā)展和團聚“會使資本主義壽終正寢的”。
    宣言公開闡明自己崇信馬克思的國家學說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沒有經濟剝削、沒有政治壓迫、沒有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革命的關鍵在于“組織一個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
    宣言全文用“共產黨”7次,用“階級爭斗”14次(另用“階級沖突”1次),用“無產階級專政”8次(另用“勞農專政”1次),用“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者”、“共產主義社會”16次,用“資本家”、“資本主義”、“資本制度”28次,提到“俄國”、“俄羅斯”有10次。
    《宣言》當時沒有對外發(fā)表,僅作為接收黨員的標準,但它實際上起了臨時黨綱的作用,為后來一大的黨綱奠定了基礎。
    毛澤東后來在《黨史資料匯編》上讀到了這篇《中國共產黨宣言》,并寫了一段重要批語:“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會主義的革命,是空想的。作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則是基本正確的。但土地國有是不正確的。沒有料到民族資本可以和平過渡。更沒有料到革命形式不是總罷工,而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基本上是農民戰(zhàn)爭。”
    這幾句言簡意賅的批語,既肯定了這份歷史文獻作為黨的革命綱領“是基本正確的”,又指出它在革命階段、土地綱領、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方針以及革命斗爭主要形式等方面存在認識錯誤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