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大學中庸的心得(模板23篇)

字號:

    在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需要學會處理各種復雜的情況。寫作的關鍵在于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們需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來表達??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相關范文,供大家參考。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一
    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大中華地區(qū)自古就有著獨立的思想體系,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儒家思想了。而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中庸”便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養(yǎng)料。中庸所傳遞的思想,不是一會兒可以領悟的,也不是可以輕易切磋的,對于我們學習中庸之人來說,應該要有一顆敬畏和虔誠之心,然后融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成為自己的信仰。在此,通過學習和解讀,我認真體會到了中庸的精神,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中庸的“一之謂誠”
    “一之謂誠,言不達意則失信于人,事不成則失信于己?!?誠,是中庸所講的最重要的一點。因為誠意是所有行為、準則、與決策的載體。如果說一個人沒有誠意,不管他的口頭承諾多么動聽,最終仍難以打動人心。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都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和事情,不僅要講信用,還要講實際行動。只有做到了說到做到,做到了做得好,才能樹立自己的形象,擁有更多的人與事物的信任和支持。
    “中和之道”
    中庸強調(diào)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走中和之道。也就是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過于激動或冷靜,要在兩種極端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生活工作中,如同抓住展臺,需要做到克制而適度。時間、空間、人際關系、責任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適應各種環(huán)境,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中庸而不中庸”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不僅需要“中庸之道”,更要具備不同的智慧和判斷力,遵循中庸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顧及全局、謹慎決策。中庸強調(diào)的是無論何時,都不能走向極端,要保持中庸之道,也就是有分寸、有度,并不是說中庸宜靜不宜動,而是在某些時候需要決斷,認真行事,當條件合適時不遲疑、果敢行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做事,遵循中庸思想要從己所不欲開始?!耙驗橐渍撸斎瞬豢尚拗病?,認真策劃、決策特別要加入中庸理論,善待他人,也要體諒他人心情,相互尊重,值道則路,相互合作。在學術上,我們應該帶著平等、開放、寬容的心態(tài)去接受和學習知識,而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好成績而刻苦學習。
    總結
    總的來說,中庸思想并不是簡單地講外表的修養(yǎng),而是要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己的修行。要以中庸為指導,不要走極端,做到事物件,因若無任何波瀾,同時還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中,行得更加得心應手,更加成功和快樂。同樣,在早期的教育途徑中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中庸之道修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發(fā)展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最終走向成長成為一名有能力和擔當?shù)娜?。中庸之道既體現(xiàn)在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個方面,也體現(xiàn)在團隊與公司管理中的各個層面。無論哪個領域,只要掌握了中庸之道,都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二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巍2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熬泳右滓再姑∪诵须U以僥幸”,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要平和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端化,在認識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是自己變的強大,同時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不要驕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我們要逐步的進行學習的五個層次,最終使自己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沖動是魔鬼,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不要心急,慢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跑不了!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三
    《大學中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一,它被譽為“圣賢之書”,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博大的格言德行,成為了廣大讀者學習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重要參照。在我看來,《大學中庸》不僅僅是一本關于人生哲學的經(jīng)典之作,它更是一個“中庸”的生活理念。
    第二段:什么是“中庸”
    《大學中庸》說:“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意思是說,中庸是一種極其重要的人生理念,這種理念能夠使人們遵循正常的中間道路,避免兩個極端的偏見,使人的生活更加和諧、平衡。簡單來說,“中庸”就是遵循適度而平衡的原則,保持思想和行為的穩(wěn)健、坦然和深邃,讓自己的人生獲得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tài)。
    第三段:中庸的內(nèi)涵和重要性
    中庸的內(nèi)涵巨大,它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諧”之美,它的核心在于平衡、公正、自律和克制,這些都是人生行為理念的重要元素。中庸的行為原則要求我們不要追求過分的快樂和享受,而是要穩(wěn)健地行事,堅持人生的基本價值觀念,力求實現(xiàn)整體和諧與人類發(fā)展的最終目標。中庸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控制自己,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其他人、尊重他們和理解他們的需要。
    第四段:中庸的實踐方法
    中庸不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實踐方法。通過實踐中庸,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恢復本來面貌。具體的實踐方法有很多,例如: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適當?shù)匾蠛⒆?,但不能過分地苛求孩子,讓孩子心靈造成陰影;在工作上,我們應該依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公正的工作計劃和安排,讓自己的心態(tài)和工作更加穩(wěn)健和平衡;在個人成長中,我們應該讓自己多從中庸中理解人生哲理,并逐步運用在自己的人生之中。
    第五段:結語
    《大學中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不僅代表了中國人獨有的思想,更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精華。中庸的思想和理念在當今社會中仍具有重要的意義。不論我們是生活在哪個時期,我們都應該以此為導向,讓這種思想和行為理念貫穿于我們的一生。相信我們可以在遵循中庸的人生哲學中,體驗到一種平和、寬容和安定的人生。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四
    悠久漫長的歷史,積淀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無數(shù)圣人賢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一路傳承,薪火相傳,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大學語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關于古代的道理之書。我選擇了《大學》。
    曾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閑暇之余,游弋其間,細細品讀,感。悟人生,于物欲橫流、親情疏遠、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為國人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yè)的一劑良方猛藥。”借老師的安排,重拾“四書”之《大學》,于自身之修養(yǎng)是一次很好的錘煉?!洞髮W》為“四書”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學》的原文進行了重新編排,分為“經(jīng)”和“傳”?!敖?jīng)”是曾子記錄的孔子的原話,“傳”是曾子學生記錄下來的曾子對“經(jīng)”的理解和闡述。開篇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個綱目”,然后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方面闡述了實現(xiàn)“三綱目”的途徑。通篇文辭簡約,條理清晰,內(nèi)涵深刻,對我們?nèi)绾涡奚眇B(yǎng)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yè)等問題都具有深刻而實用的指導意義。
    在《大學》中闡述的八個方面中,我對于“誠意”感受頗深。升入大學,我面對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不用害怕,以誠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實的自己?!痹诖髮W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誠心誠意之心。懷著誠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誠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厚;誠意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誠意是鮮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滋潤;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門多么需要誠意這把鑰匙打開呀!誠意讓我擁有很多。讀完《大學》后,我更堅信“誠意”會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五
    在大學的求學生涯中,很多人會遇到一個困惑,即如何把握好大學的中庸之道。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在學習、社交、生活等方面找到一種平衡點。而這種平衡點,即是大學中庸的精髓。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我對大學中庸的理解和體會。
    第二段:學習中庸
    作為大學生,學習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是,很多人會面臨兩個極端:一方面過度關注分數(shù),甚至為了好成績付出太多,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自由隨性而不去好好學習。我認為,大學生在學習上要找到一種平衡。我們不能一味追求高分,因為分數(shù)不代表一切,我們還需要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但是,學習也不能被忽視,因為好的成績是開啟更廣闊未來的鑰匙。所以,我們要將學習作為一種習慣,既不過度追求,也不能舍之不顧。
    第三段:社交中庸
    大學生活中的社交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但在這方面,我們也會面臨兩種極端。一方面,有些人為了交朋友而不斷參加社交活動,甚至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做人準則;另一方面,則是完全不關心社交,自己一個人悶在宿舍里。我認為,在社交方面也需要找到一種平衡。我們既需要關注自己的感受與利益,也需要關心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參加社交活動時,要尊重自己的原則,同時也尊重他人的價值和觀點。我們不能一味遷就別人,但也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刻意遠離社交圈。
    第四段:生活中庸
    大學的生活除了學習和社交之外,還有眾多瑣碎的生活安排。但是,很多人會陷入兩個極端:一方面,過于注重生活細節(jié),導致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則是隨意安排生活,導致時間管理出現(xiàn)問題。我認為在生活方面,大學生也需要找到一種平衡。我們應該注重生活細節(jié),但不應過于苛求;我們也應該安排好生活,遵循時間管理規(guī)則,但不應讓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占據(jù)太多我們的大腦空間。
    第五段:總結
    大學中庸的理念,既包含了中庸、穩(wěn)健、平衡的意義,也包含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價值和觀點的意義。在大學中庸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平衡點,不斷學習成長,不斷探索生活與人生的平衡點,做一個既有靈魂的、有思想的、有尊嚴的人。大學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希望我們在大學的求學之路上能夠把握好大學中庸的平衡點。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六
    庸俗之道,也稱中庸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一種理論。庸俗之道強調(diào)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常識,亦即穩(wěn)健中正,既不偏激也不過分,達到平衡的一種境界。在道德大學中,庸俗之道被稱為中庸學說,其思想內(nèi)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下面,本文將從自己學習中庸心得和體會,談談中庸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學習中庸心得
    學習中庸學說,首先要學會中庸之道,即保持一種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過度理性。在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而且人生本身就是一座起伏不定的山峰。我們必須學會做到穩(wěn)重中正,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理智沉著,思考周全,不要沖動行事。同時,在做事情的時候,也不能過于極端,例如過分的努力可能會導致身體和精神的疲累,還會帶來工作效率的下滑。因此,中庸之道不僅僅體現(xiàn)在思考的方式和態(tài)度上,它還包含了行為的狀態(tài)和方式方面的要求。
    第三段:中庸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在人生中,我們有時會陷入情緒波動,對于喜怒哀樂等情感,難免會失去理性。同時,我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也會經(jīng)歷各種挫折和失敗,面對一些不公平、不順利的事情,我們也會感到氣憤。如果我們不懂得控制情緒,很容易造成精神不穩(wěn)定,進而肆意放縱,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而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中庸之道,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就能夠在逆境中保持鎮(zhèn)定,順境中保持謙虛。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加理智地看待意外,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法去解決問題。
    第四段:中庸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在人際關系方面,中庸之道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與他人相處,我們必須做到盡量穩(wěn)定、中正,遵循常識。與人相處一定要做到平和,不要輕易激怒、不輕言或動怒,不得妄自出事或自取其咎。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任何過于激烈的情緒都是不利的。另外,中庸也需要我們注意自己的溝通方式,不要快意惡語或研辯錯綜,微言慎行,思前顧后。如果我們與別人能夠注意這些方面,就能夠更加和諧的相處,更好的維系人際關系。
    第五段:總結
    總之,中庸學說不僅在古代時代受到贊譽,在今天的社會同樣有著廣泛的適用性。在追求與人相處、學習、工作和生活幸福的過程中,遵循中庸學說,保持一種寬容、穩(wěn)定、中立的狀態(tài),不過分偏激,就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災難。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從中庸學說中獲得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從而取得更加成功和幸福的生活。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七
    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塑造自我。而“中庸”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中,如何運用中庸思想?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將結合中庸思想和大學生活,分享一些個人的體會與感悟。
    一、中庸的基本思想
    中庸思想有兩個基本方面:一是“中”;二是“行”。
    “中”指的是中道。中道是指追求恰當?shù)钠胶?,避免過度和不足,感性和理性的協(xié)調(diào)等。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應當樹立適度的態(tài)度,并避免走極端。
    “行”則指的是實踐。中庸的目的不僅在于思想上的探索,也在于實踐上的協(xié)調(diào)。在大學中,我們應該實踐中庸的思想,即在追求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人際關系,注重身心健康等。
    二、用中庸思想看待學習
    在學習中,我們要倡導中庸思想。一方面,我們要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績;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重課外活動,拓展自己的視野。中庸的思想鼓勵我們既要求精又要求全,不偏不倚地追求平衡,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同時,中庸思想還提醒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學習,不斷進步。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因為天資聰穎,更是因為勤奮努力。人們常說,“日進斗金”,并不是一時的成功,而是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努力,才能實現(xiàn)更大的成就。
    三、用中庸思想看待人際關系
    在大學生活中,人際關系非常重要。中庸思想告訴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處理好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同時注重禮儀和友誼。
    在處理利益問題方面,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進行權衡。一方面,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維護自己的權益,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這樣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誼。
    在禮儀方面,我們要注重細節(jié),禮節(jié)周全,能夠讓人們感到舒適和尊重。觀察細節(jié),注重禮節(jié),能夠增進人之間的信任和感情。
    四、用中庸思想維護身心健康
    在大學中,我們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思考,這樣會很容易疲勞,甚至失去熱情。中庸思想教育我們注重身心健康。合理的飲食、充足的休息、適量的運動等,都能保持身體健康。
    同時,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要避免情緒化的行為,保持情緒穩(wěn)定,對事不對人。這樣可以緩解心理壓力,避免出現(xiàn)精神問題。
    五、結語
    中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在大學生活中,中庸思想有助于我們在學習、人際關系、身心健康等方面做到適度,不偏不倚,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只有在平衡中,我們才能取得持久的成功。我相信,只要我們?nèi)谌胫杏顾枷?,大學生活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彰顯更好的人生價值。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八
    近日我讀了《大學中庸》,受到了很大的啟迪。這本書講述了人類行為準則和至善境界,可以說對我虔誠信仰和處世哲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下為我對這本書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簡要介紹《大學中庸》的著作背景與主要思想。該書出自中國道家哲學家之一的張載之手,主要講述大學的方式方法,以達成內(nèi)外皆安之后所認為的平衡境界。讀完之后我深刻認識到,一個內(nèi)心安寧的人才顯得更有意義和價值。內(nèi)心深處的平衡,才是獲得最高境界的必要前提。
    第二段,闡述“中庸哲學”的重要性。《大學中庸》強調(diào)了“中庸哲學”在它提出的幾個方面的重要性:道德行為、自我修持、誠信正直、治理和干預,以及教育方法?!洞髮W中庸》提出的每個方面都是人生的某個方面,如果我們能夠在每個方面尋求平衡,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全面,更加充實。
    第三段,講述“至善境界”的重要性。張載把自己的哲學觀點匯成一個至善境界的理念,將中庸作為一個人的行動準則,以實現(xiàn)最高理想和境界。至善境界包括三個階段:志道、誠道和達道。志道是確定方向、誠意、態(tài)度、目標;誠道是穩(wěn)定胸懷,推動目標;達道是顯現(xiàn)所得成就。這與現(xiàn)代的目標管理理念不謀而合,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四段,切入個人認識、經(jīng)歷和思考。我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調(diào)和生活中多個方面,人生才能變得更加完整和更加充實。在實現(xiàn)至善境界的過程中,堅定的信仰、自我修行和總是踏實的態(tài)度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有通過理解并實踐「中庸哲學」,讓人內(nèi)心平衡,人生才會顯得意義深遠。
    第五段,得出結論,行文收束。張載的《大學中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式,這個思考方式強調(diào)了人的內(nèi)心平衡的意義和人生意義的關聯(lián)。閱讀該書的體會是真正對于生命本質的反思和有價值的指引。我相信,學習《大學中庸》的思想將會使我走向一條領悟生命、尋求真善美的新路。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九
    大學生活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階段,這是一個人人可以放飛自我、追尋夢想的時刻。然而,隨著種種挑戰(zhàn)和誘惑的誘惑,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迷茫前行。在大學期間,我有幸讀到了一本關于中庸哲學的書籍,這讓我對大學中的庸醫(yī)有了新的理解。在我看來,“品讀大學中庸心得體會”是大學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
    我們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不被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左右,更能夠堅守自己的初心和真實的內(nèi)心。
    其次,中庸哲學還幫助我們處理人際關系。大學是一個人際交往頻繁的階段,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欣然、同學、朋友、教授等。而中庸哲學提醒我們要“恪守己之正”、“中正無邪”,即要秉持正直的價值觀和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只有通過修煉自己的情操和修身養(yǎng)德,我們才能夠與人真誠相待,在交往中建立真實而穩(wěn)固的關系。在大學中庸哲學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中庸之心,不因一時的沖動或者興趣而輕易放棄和藹可親和誠實待人的原則。
    第三,品讀中庸哲學能幫助我們提升求真務實的能力。在大學期間,我們面臨各種課程、項目和考試。中庸哲學告訴我們要“誠心至性”,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和專業(yè)能力。時刻保持對學識的渴望,對問題的思考,對事物的分析和理解,這樣才能使我們更好地適應知識的變革和社會的發(fā)展。同時,中庸哲學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現(xiàn)有的資源和機會,不盲目追求虛榮和表面的成功。只有過好每天的日子,才能夠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中庸哲學的品讀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有助于提升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們往往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拓展自己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和問題。而中庸哲學教會我們善于迎接挑戰(zhàn)和變革。它提醒我們要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不為外界的喧囂和浮躁所動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以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總之,在大學中貫徹中庸哲學是一個艱難但有意義的長期過程。它是我們深化自我的過程,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過程。品讀中庸哲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合理的目標和價值觀,提升我們的求真務實能力,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辨能力。在這個日新月異,變化迅速的時代,中庸哲學給我們以冷靜和理性,讓我們有信心平穩(wěn)地行走在前進的道路上。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本淤t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以此沒世不忘也?!?BR>    也就是“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君子仰慕古賢圣人之德行,見賢思齊,見圣渴仰;而小人也樂得借用先賢之名來以此獲得自利。
    在東方另一個國家印度文明傳承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瑜伽這樣結合、聯(lián)通、合一和相應來表述。與內(nèi)心心性合一而明身乃心性之化身;與天上神靈合一,如阿凡達;與古賢先圣合一而智慧似我。以至于佛教盛行而演繹到無比殊盛而繁復,君子探求無限,小人用其無限??梢娬藕兔孕呕祀s一起,難以清晰。
    而儒家直探龍珠,直揭精辟,僅此一句,使真意靈魂大白與世,簡單平實,仁心直露,使人深省,言下大悟。
    大學》總在不斷引用先人智慧說當下實際,沒有半點拖泥帶水,也無修飾,更是中立直接,真實華族智慧之精要,深讀其樂無窮。也由此成全了《大學》的歷史地位。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一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這章內(nèi)容是圍繞“誠意”二字展開的。大學“三綱八條”中第三條就是“意誠”,所以本章就用“所謂誠其意者”開頭,接著自然而然就有了后面的文字,行文的方法依然是舉例說明什么是意誠。毋其欺、惡惡臭好好色、慎獨等都是為了解釋誠意服務的。文中又一次用列舉事的方法來對小人與君子加以區(qū)別。
    學習該章要琢磨“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的內(nèi)涵。這句話是說一個人的外在表現(xiàn)是由內(nèi)心意念所控制的,或者說內(nèi)心意念總能表現(xiàn)出來,因此君子都注重慎獨,慎獨是君子誠意的表現(xiàn)方式,簡單說就是心里沒有“妄念”,有了“妄念”一定會通過自己言行表現(xiàn)出來。
    人在群居的時很容易受到約束,一些人內(nèi)心所想與自己的行為常是不一致的,因懼怕“十目所視,十指所指”,于是不得不做些“違心”之事,這是小人而非君子的表現(xiàn),所以君子能夠做到慎獨。即使獨居獨處也能嚴格要求自己,因其內(nèi)心本就沒有“妄念”,這才是誠其意的內(nèi)在含義。
    本章的總的思路是,要想明德,先要致知,要想致知必先格物,格物之先須要誠意。或者說能靜下心來琢磨事物運行之道理的大前提是心無妄念,即意誠。意不誠者什么事也做不成,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具體實例了。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二
    中庸有三層含義,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中庸中道出,人生需要不偏不倚,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社會情況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就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講,我們需要實事求是,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根據(jù)現(xiàn)實狀況,實事求是的調(diào)整自己的計劃和目標。這樣講來,要保持中庸,做到不變更自己的主張和目標,似乎有點難,然而我們依然會追求中庸,因為我們需要有一個持之以恒的目標,人生有時候也需要做到不偏不倚。子路曾經(jīng)問什么是強,孔子回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孔子認為能夠做到中庸是強大的,一個人做到不偏不倚,不隨波逐流,堅定自己的信念,堅定自己的原則。只有自己心中有一個強大的目標,做到不偏不倚,這樣才是真正的強大。就像在戰(zhàn)爭中,反抗不一定是強,反抗也不一定是弱,就像《潛伏》里面說的“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做占領”。
    在中庸中講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比诵枰3种姓胶?,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為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于敬。一個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從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過喜過憂,不能過怒過哀。七情六欲本來是人的正常反應,但不能反應過頭。無論在什么場合,如果都將這些情緒表現(xiàn)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過分,也無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狀況,都能夠保持一種淡定的態(tài)度,保持一種從容不迫的情懷,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疤煜聡铱删?,爵祿可辭也,自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痹诳鬃涌磥?,中庸是很難實現(xiàn)的,然而,中庸為什么很難實行和彰顯呢?孔子說:“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BR>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三
    錢文忠教授講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不是一味的保守,而是有節(jié)取中!
    他對于有節(jié)取中這四個字,沒有作解釋,所以我也不是很理解!不過他重新闡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古話,對現(xiàn)在競爭激烈的商業(yè)社會的啟示: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這樣家庭就會美滿、幸福、和協(xié),家和了萬事就興;
    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創(chuàng)業(yè);最終才能夠事業(yè)有成!
    今天看了錢文忠講大學與中庸,懂得了不少禮記方面的事!尤其是他諷刺那些房地產(chǎn)商人們的的摘句和那段對大學中庸的高度概括的那句話,也就是我在小時候被三字經(jīng)的.那段話“做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德望與天下,必須要能治理國家,要想治理國家必須治理自己的家,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必先治理好自己的身,要像修身必先修其心,修其心必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前要知道這件事物,要知道事物必須先看到這件事物,這是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同時也是我們必須要明白的道理!還有就是那段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地,有地方有財,有財方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一個人有德是根本是關鍵再有才也無所謂,只會招來別人的憎惡!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我會深刻理解這些話的,我以后會照這些話去做的,盡管別人不是這樣,周圍的人不是這樣,但只要我能做到他們做不到我也沒辦法,畢竟我不是耶穌不是釋迦摩尼!何況他們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信,何況一個無能的我!我只要把我學到的自己能做到就好了!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四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各種矛盾與糾紛,為人處事應該多替他人考慮,多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一旦發(fā)生了矛盾,應該多做自我批評,而不能一味指責他人的不是。責己嚴,待人寬,這是保持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則。職場中人與人相處并不像有些人說的全都是爾虞我詐、欺上瞞下,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真誠相處的。同事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不要針鋒相對、一味地去挑對方的毛病,那樣只會傷害同事之間的感情,無利于職場和睦。首先應該檢討自我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過錯,是否對對方產(chǎn)生了傷害,站在他的立場上審視自己。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難,對人對己都是有益的。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介紹中庸大學和第一課的內(nèi)容)
    作為一所著名的學府,中庸大學一直以來都致力于培養(yǎng)對國家和社會有著高度責任感的優(yōu)秀人才。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中庸大學的開學典禮,并在第一課中聽到了有關“中庸”的精神內(nèi)涵。中庸之道,旨在追求均衡和和諧,既不過分放縱也不過分壓抑,讓人與自己,他人以及周圍環(huán)境建立和諧的關系。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與中庸大學第一課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中庸之道在個人生活中的應用
    中庸之道的核心在于追求均衡。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和壓力。過度追求物質的富裕可能導致精神和情感的貧瘠,而過度追求精神和情感的滿足則可能忽視了物質需求的現(xiàn)實。中庸之道告誡我們要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尋求平衡,追求全面的幸福。我將這一思想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學會適當放松并享受生活的樂趣,同時也保持對自己的責任感和進取心。
    第三段:中庸之道在人際關系中的應用
    中庸之道在人際關系中的應用同樣重要。在與他人相處中,我們經(jīng)常會面臨著權利、責任、尊重和合作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追求中庸,我們能夠在這些方面找到和諧。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權利,同時也應承擔起我們自身的責任,與他人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在處理沖突時,我們應試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以強權或暴力的手段。這樣的相處方式將有助于建立持久而和諧的人際關系。
    第四段:中庸之道對社會的意義
    中庸之道不僅在個人生活和人際關系中有重要的應用,也對整個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一個和諧的社會需要每個成員都遵循中庸的原則。當人們追求中庸的時候,社會將更加公正、穩(wěn)定,同時也更能平衡各方的利益。中庸的實踐可以幫助我們協(xié)調(diào)社會資源的分配,從而解決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問題。通過中庸之道,我們可以建立起一個以和諧為基礎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五段:個人結語
    參加中庸大學的第一課,我對中庸之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意識到其在個人生活、人際關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我將努力將中庸之道的精神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一個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的人。我相信,通過不斷追求和諧的中庸之道,我們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加美好、平衡和繁榮的世界。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六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tǒng)而推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并列,成為《四書》之一。
    其成書的目的是為了教化世人以一種“中庸”的處事態(tài)度來對待日常的一些事情。其作書初衷與其他的著書之人并無異同,都是在強調(diào)一個實用性的原則,即要把書中的內(nèi)容運用到生活之中,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其中有頗多名句仍為歷代名家所稱道,亦流傳百代而不衰,足見其價值之高。不僅是在文學方面,更是在道德與文明的形成方面。或許這才可以解釋為什么它在古代被列為四書之一,供廣大的士人學習。
    《中庸》以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以一個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來啟發(fā)人們中庸之德的重要性,以及怎樣能夠朝中庸的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全書自始至終滲透著一股厚重的儒家氣息。
    《中庸》開篇即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核心。中庸之道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中庸之道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五達道”,“三達德”,“九經(jīng)”?!拔暹_道”主要是運用中庸之道調(diào)節(jié)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這五種天下通行的人際關系;“三達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用以助成“五達道”;“九經(jīng)”就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
    而對于我們而言,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只能是作為學習時的參考與了解。比如,五達道里的君臣關系,在今天早已不復存在了,最多只是能部分地影射道上下級關系之中。而其它的一些不合理的東西也應該剔除掉,認真地挑選并繼承中華民族的這一份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
    體會與感悟:在今天,《中庸》甚至還沒有一篇論文長,但是它在整個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中起到的基礎性作用,卻是當今的任何一篇論文也無法代替的。因為其中包含的引導性的東西,在當時而言是適時的、具有權威性的、能夠形成穩(wěn)定的凝聚力的,是具有深遠而無法替代性的。
    希望人們都能做到“中庸之德”,這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我所必須做到的。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七
    前段時間,我再次閱讀了《中庸》,讀后再次感到頗有所獲。更深的體會到高中的物理老師的話“每次讀諸子百家的東西都會有新的收獲,其中尤其是《老子》、《中庸》、《孟子》、《荀子》為最。”
    記得最早看《中庸》還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處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間的狀態(tài),朦朦朧朧中依稀能夠窺探到《中庸》中所闡述的思想的一角,后來在老師的影響下,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讀《中庸》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感覺。漸漸的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次在遇到我自己很難克服的困難,或者是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書房里面,泡上一杯清茶,靜靜的讀一讀這些中國古典思想的精華,慢慢的自己的心情就會好起來,就會又是豪情萬丈,身上充滿了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勇氣。
    這一次是因為在訓練院辯論隊的新隊員的時候,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覺得他們的實力和我的預計相差太遠,很多很多的東西都要從頭開始一點一點的教,一點一點的練,但是辯論賽又迫在眉睫。那幾天的我一直在思考我應該怎么做,是應該放棄還是應該堅持。分析了很多很多之后我得到的結果就是我自己事情不少,考研、找工作、社團??現(xiàn)在在加上這樣的辯論隊的訓練。放棄的話我自己不愿意,畢竟我當初答應了他們,一定會堅持到帶領他們打完比賽,不放棄我又實在不知道最后等待我的結果會是什么。
    翻開《中庸》開篇的話就讓我迅速感覺到眼前一片豁然開朗?!白映套釉唬翰黄^中,不易之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放棄有有悖于“庸”,為了自己的的一點事情,放棄了辯論隊那么多的師弟師妹的期望有悖于“中”。我應該做的是堅持做好我應該做好的所有事情。一切的一切我只要盡力去完成就好了,結果遠不及過程重要。之后我明白了我需要做的是什么,我們需要的不是急于求成,不是急功近利。順其自然,按部就班的完成現(xiàn)在應該做的所有訓練,新生杯的比賽只是為了明年的院際杯的預演,一切都是為了今后的事情的鋪墊。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為了眼前一點問題而煩惱。
    之后我在辯論隊中給他們的訓練就是很簡單的要求,首先是完善自己,做好一些表面的工作。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多讀多看多學,這樣正好是符合人類千年以來總結的成功的經(jīng)驗的。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八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大學》包括十一章的內(nèi)容,分別是經(jīng)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治國平天下?!洞髮W》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diào)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nèi)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說的“八條目”。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边@段話是《大學》的經(jīng)述,也是這本書的總領,揭示了大學的宗旨,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棄舊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確定志向,志向確定才能心靜不亂,心靜不亂才能神思安穩(wěn),神思安穩(wěn)才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收獲。
    每件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知道了這本末始終的程序,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赐赀@部分后,聯(lián)系實際確實是有道理的,學習和做學問都需要一個安靜和平的心智,這樣才能神思安穩(wěn),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思慮周詳問題,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規(guī)律。相反如果內(nèi)心急躁,很難去認真全面的思考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
    讀《大學》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就是謹守天性中頗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惡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為個體的差異,所犯的錯誤也是各種各樣的,教師面對這些錯誤時,如果心態(tài)過急,難免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傷害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而如果教師能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冷靜地分析一下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學生找到出錯的根源,教師也就不難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所以,我認為教師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是正確對待學生犯錯誤,幫助學生有效改正所犯錯誤的關鍵所在。
    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協(xié)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xiàn)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恚c自己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書是我們的朋友,有的人認為《大學中庸》是“寶”,但有人認為它是“草”。我去認為它是寶!你們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學中庸》哦!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十九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
    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巍?BR>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二十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為一種道德觀念,是孔子和儒家尤為提倡的。中庸屬于道德行為的評價問題,也是一種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常謂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對立雙方的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狀態(tài);中庸還可以稱為“中行”,“中行”是說人的舉止、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對立的雙方互相牽制,互相補充。總之,中庸是一種折衷調(diào)和的思想。
    中庸之道與沒有原則、人云亦云不同,這是一種必要的協(xié)調(diào)必不可少的關系。在職場中很多時候往往需要這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因為職場也是一個大家庭,如果一味地講究個性,沒有團體合作意識,會搞得一團糟,也不利于集體的發(fā)展。因此,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保持一個中庸之道,確實在是明智之舉。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二十一
    中庸大學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論語》的一篇篇章,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記錄與注解,內(nèi)容涉及人生哲學、修身養(yǎng)性、為政治國等多個方面。通過閱讀《中庸大學》,我深感其思想之博大精深,對于人的行為和處世之道有著深遠的啟迪。
    第二段:中庸的哲學思想
    中庸大學中,孔子傳承了先賢的哲學思想,主張“中庸之道,達于至善”,即在人生的各個層面,都要保持適度和諧的狀態(tài)。這種追求平衡的思維方式,對于現(xiàn)代社會仍然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追求極致和完美,但往往忽略了平衡和適度的重要性。而中庸大學不僅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困境和挑戰(zhàn),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nèi)绾伪3謨?nèi)心的平靜和修養(yǎng)。
    第三段: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
    《中庸大學》強調(diào)了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只有通過不斷地修行和自我完善,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考驗。孔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刻苦學習和不斷實踐,才能使我們的知識變?yōu)閼媚芰?。在我讀完《中庸大學》后,我深感修身養(yǎng)性對于后續(xù)的人生發(fā)展至關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品德和內(nèi)心的平靜,我們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積累更多的人脈資源,取得更好的社交效果。
    第四段:以和為貴的為政治國之道
    《中庸大學》中關于為政治國的論述追求以和為貴,強調(diào)了君子應當致力于國家和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在當代社會,人們普遍存在競爭激烈和利益沖突的問題,導致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障礙。而中庸的思想提醒我們,只有通過互相合作與理解,才能夠達到共贏的結果。這種和諧的政治理念和民主精神,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第五段:讀后的感受與啟發(fā)
    通過閱讀《中庸大學》,我對于人生的看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以前我常常追求功利和權力,但是現(xiàn)在我意識到了平衡和適度的重要性。只有在適度中尋求和諧,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吨杏勾髮W》不僅告訴我們?nèi)绾翁幚砩钪械睦Ь澈吞魬?zhàn),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nèi)绾伪3謨?nèi)心的平靜和修養(yǎng),以及如何以和為貴地處世為政。這些思想既是我們個人生活的指導,也是我們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取向。
    總結:
    通過閱讀《中庸大學》,我深受其影響,對于人生的追求和處世的原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只有通過不斷地修行和自我完善,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考驗。同時,和諧與平衡也是我們個人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因此,我將始終堅持“中庸之道”,不斷追求平衡、和諧和完美,努力成為一個內(nèi)心修養(yǎng)良好、為社會作貢獻的人。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二十二
    中庸大學的第一課是關于中庸之道的介紹和深入討論。中庸被視為一種和諧、平衡和適度的思想體系,這種思想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根基。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庸之道的核心概念,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第二段:對中庸之道的理解
    中庸之道強調(diào)的是在各個方面保持適度和平衡。人們應該避免過分的極端,而要尋求和諧與平等。在生活中,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有適度的欲望、有積極的行動,并且避免極端的過度執(zhí)著與消極。通過追求中庸,我們可以建立穩(wěn)定的心態(tài)和生活方式,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第三段:中庸之道的應用
    中庸之道不僅僅是一種理論,還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在與他人相處時,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平衡與適度。過度的自私和過分的妥協(xié)都不是好的選擇。相反,我們應該追求公正和謙遜,努力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也應該遵循中庸之道,保持適度的努力和平衡的態(tài)度,不過分追求成功,而是注重過程的質量。
    第四段:中庸之道的挑戰(zhàn)和困惑
    盡管中庸之道的概念很有吸引力,但實際應用中也會遇到困難。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我們往往被過度追求成功和物質的誘惑所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平衡和適度并不容易。此外,人們對于"適度"的理解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理解。一些人認為適度意味著停止發(fā)展和進步,而另一些人可能過度解釋并陷入一種消極的狀態(tài)。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努力去理解和應用中庸之道。
    第五段:結論和個人體會
    通過參加中庸大學第一課,我對中庸之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認為中庸之道在個人生活和社會關系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還能夠幫助我們與他人和諧相處。然而,要真正應用中庸之道并不容易,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極端和尋求平衡,我們可以逐漸發(fā)現(xiàn)這種心態(tài)帶來的積極變化,并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
    總結:
    中庸大學第一課給我們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庸之道的機會。中庸之道的思想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關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然而,在應用中庸之道時,我們也會面臨挑戰(zhàn)和困惑。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可以逐漸理解和應用中庸之道,并在生活中獲得更大的平衡和和諧。
    讀大學中庸的心得篇二十三
    “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新民,在止于至善?!彼^“大學”,實質為大學問,人世間最重要的學問?!爸幸舱?,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有焉?!弊x《導讀》,吸《大學》《中庸》之醍醐。
    初讀《大學》部分,真有振聾發(fā)聵之感。再讀《大學》,真有朝聞道、夕死可乎的清爽。《大學》緣何受到2000年來的學者、統(tǒng)治者、士人的推崇。據(jù)我臆測,就在于大學簡潔明了的解決了人生三個重要問題:天地生人的意義;如何去實現(xiàn)天地賦予個體的使命;個人與天下的關系。
    大學是怎么回答這三個問題的呢?首先,開宗明義地指出天地生人的意義在于“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接著,指出實現(xiàn)的方法是“致知格物,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弊詈螅瑐€人與天下的關系則是“一家仁,則一國興仁;一家讓,則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大學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為人處事的標桿,影響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讀書人?!坝徐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誡讀書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須時時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學習,謹守品行。之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也?!熬颖厣骱跗洫殹?,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則應當人前人后一個樣。獨處時最能反應一個人的德行?!昂枚鋹海瑦憾涿勒?,天下鮮矣。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笔欠呛诎滓谎鄱创?,既需要廣博的知識、深厚的閱歷,更需要有一顆正直無私的心。心正才能摒棄個人好惡、世俗偏見,正確的去判斷?!叭酥屑迹艏河兄?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毙貞讶绱蠛#{萬物而波瀾不驚;如宇宙,日月星辰運行其間,而靜默不語。人有才,惜之、愛之、舉薦之、助之。社會有此伯樂,則中華幸甚?!吧斢写蟮?,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也?!惫伯a(chǎn)主義的模式,大同社會的標準。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讀《中庸》部分,頓悟“中”是圓,“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種最恰當、合理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昂畏洁髦苤苜?夫孰異道而相安?”事實上,方枘圓鑿并不是不能相容,中庸之道恰是一種方與圓的完美結合與運用。
    關于“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敝杏故侨寮业淖罡叩赖聵藴省V杏挂浴罢\”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中庸之道,修己治人,內(nèi)圣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是中庸的宗旨,“誠”是中庸的基礎?!爸泻汀迸c“至誠”協(xié)調(diào),便是君子欲得的美好境界。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BR>    愿天下之士,從《導讀》中取《大學》《中庸》之精華,以《大學》《中庸》之道自勉,并用自己的行動努力追求《大學》《中庸》之道,達到“和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