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論語的讀后感大全(21篇)

字號:

    讀后感是我們運用語言表達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的一種方式。怎樣寫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和觀點的讀后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幾篇經(jīng)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論語的讀后感篇一
    一代圣賢萬代師表智者仁愛師傳典范;國學《論語》儒家精論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實可謂:"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感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學之初片語淺識而今處世之時虔誠拜讀;雖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卻也嘆服其中受益匪淺。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特別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時間致力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jié)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體系,樹立了良好的師傳典范。
    現(xiàn)代的人大多是從《論語》對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細致的了解,其間發(fā)現(xiàn)他的教育思想與當前的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和借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無以例外,寒假期間潛心拜讀先師大智略有心得愚見貽笑大方。
    欲教人德為先
    "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教會做人",不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標,也是當代眾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標。"務(wù)本"就是學會做人學會作一個有仁愛之心能"泛愛眾"和"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人??鬃犹貏e重視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著把知識納入道德范疇的傾向,他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沒有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人,知識也不可能持續(xù)發(fā)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使達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加以保持,知識水平也會下降倒退以至完全喪失??鬃舆@種主張在揭示德與智的關(guān)系方面,指明了德對智的統(tǒng)率作用。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應(yīng)該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個教育的基礎(chǔ)地位首要地位來抓。
    論語的讀后感篇二
    《論語》是我國的一部經(jīng)典名著,同時也是世界的一部偉大的著作。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知天下?!眲e說半部,就區(qū)區(qū)幾句都能告訴我們做人和學習的哲理。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理論,他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論語》,是孔子的徒弟們把他曾說過的每一句有道理、有哲理的話綜合到一起,編成了這部著作。書中所說的不僅僅是做人和學習的道理,還有學習的好處與學習的.方法。
    我讀了這部著作后,深有感觸。這部著作讓我明白了很多,讓我知道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上課時,我沒有全神貫注,老是走神;考試時沒有拼盡全力;做作業(yè)時,沒有認真思考等。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些壞習慣改正,做一個做事一絲不茍,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不只是中國人,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這部著作,許多外國人讀完這部著作,都夸我們中國人偉大,我聽了十分自豪。還有一些外國人就是因為《論語》而喜歡上我們國家的,還想深入了解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呢!
    所以說,孔子是一個創(chuàng)下無數(shù)輝煌歷史的學家,是一位偉大的學家,更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學家。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苯虝宋以鯓訉W習,同時,也激發(fā)了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讓我一天一天的進步和成長。我相信我會成為一個虛心而奮發(fā)向上的人。
    這就是我讀了《論語》之后的感受,讓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和學習的道理,更讓我認識了這位創(chuàng)下無數(shù)輝煌、榮耀的歷史偉人。
    論語的讀后感篇三
    我愛世界上每一本有用的書,我也意識到,任何一本書的精髓只有經(jīng)過反復閱讀、啃咬和食用才能真正獲得?!背浴墩撜Z》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從想吃,到嚼,再回味,香甜可口,清爽爽口,真的很快樂。
    合上書,仿佛能聞到芹菜的香味從中溢出,我陶醉在《論語》的話語中。
    我第一次讀《論語》的時候,正好是五六年級。當時,我以為《論語》只是一部白紙黑字的古文,真的很無聊。再看《論語》的時候,是大年初一。我覺得《論語》不僅樸素,而且美麗。雖然白紙黑字,寥寥數(shù)語,卻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三軍能勝俊,匹夫不能勝志”,年初,豪邁的氣魄非同尋常,“仁者不相貌,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對這四個字的描寫是金先生的風度;一個仁愛的人愛這四個字,言簡意賅,時時呼喚著人間的真情;“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概括了為別人做事的本領(lǐng)和老師們孜孜不倦的話語。這些簡單而睿智的話語讓我的心變得干凈而清晰?!墩撜Z》也把我?guī)肓艘粋€欣欣向榮的世界。我懂得如何對待生活。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論語》吃透,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坐以待斃》中有五、六位孔子,有“無春,無春衣,無春衣”之稱。有六七個孩子在彝族洗澡。風吹,舞,霧,唱,還?!睂?!一個人能和同伴一起跳舞,同時唱歌,輕松愉快地回家,這是最幸福、最簡單的理想!這種理想不同于別人“修身養(yǎng)家、治國安邦”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yún)s能充分體現(xiàn)我們對省會的熱愛和向往《論語》讓我明白,權(quán)力和地位只是繁榮的一瞬間,只有悠閑舒適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論語》使我完善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使我的心潤而香。
    在我的書房里,《論語》是我的指路明燈。進入初中二年級后,我渴望成功,卻忽視了對概念和定義的理解。這讓我在學習上感到困惑,教輔書中的各種學習方式更讓我眼花繚亂。后來,我又拿起初中課本,仔細回憶了《論語》中的兩條人生格言:“學而不思,學而不學,學而不學,學而不學?!?。這句格言所倡導的踏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規(guī)范了我的學習觀念,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論語》的味道就像嚼出苦薄荷的甜味。在甘甜之前的這些苦楚使我明白,我決不能違背做事的次序,在地上前進,否則我將失敗。
    《論語》的每一點,雖然都是由許多平凡的文字組成,卻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不平凡的生活。我相信他們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開一朵更加燦爛絢麗的花。
    論語的讀后感篇四
    以前讀《論語》,是希望語文考試不失分。
    現(xiàn)在讀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亂世,他的成長背景是平凡而貧窮的。
    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夾擊之下,孔子卻激發(fā)了生命的潛能,乃至成為“圣人”。
    孔子的言論及行為,并無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會產(chǎn)生讓人滿意的效果。
    孔子親自教導的學生,自然成為《論語》的第一代受益者。
    學生們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人格的轉(zhuǎn)化與提升可以達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悅誠服,且愿意隨從孔子周游列國。
    甚至到了孔子辭世之后,眾多弟子還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喪三年,回憶與講述老師的教導,于是也就有了傳世的《論語》。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進展。
    如果人生只是一個平面的過程,由生到死,那樣的人生非常無聊且毫無意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會消逝無蹤。
    人生惟一不會失去的,乃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潛能,實現(xiàn)自我的要求。
    孔子就是由“知”的潛能開始,開拓心靈及視野,讓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開發(fā),從一個平凡的人演變?yōu)槊靼子钪嫒松牡览砑笆姑?,了解自己在時代中所特有的意義,再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得其樂。
    孔子這樣的人并不是神話,而是可以達到的具體表現(xiàn)。
    人生意義的重點不在于人是快樂的或痛苦的,而要看個人是否能善用機緣所帶來的挑戰(zhàn),讓自己成長。
    人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能讓自己的人格成長。
    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情況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結(jié)束時,卻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每個人都在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不斷作出選擇。
    論語的讀后感篇五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的感觸至深。因為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論語,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生疏的論語。
    比如說:子曰:君子之德,風;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風,必偃。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不能做一個墻頭草,然后隨風倒。沒有一個自己的理由,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跟著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這句話代表了我們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也說明了我們應(yīng)該在老師面前,就診一些老師的錯誤,更對的應(yīng)該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這樣,我們的教育,就萬無一失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也反映了老師對我們所說的:做事情不能著急,如果太著急,就沒有多少成果,反而還要重新來一遍,還不如穩(wěn)扎穩(wěn)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雖然這樣慢一些,但是,這畢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著急,成不了,瞎操作,沒有一點用處。
    還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是我們要溫習所學的內(nèi)容,復習了之后,才可以穩(wěn)扎穩(wěn)打,學上其他的、更加新鮮的知識。所以,溫習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溫習,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樣,走著丟著。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復習的話,就跌倒了50%,還不復習,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后的5%,第四天,還不復習,那么,這個東西就忘完了。所以,我們應(yīng)該好好復習。
    這就是我總結(jié)出論語的幾條名言,我們應(yīng)該學習學習。
    論語的讀后感篇六
    孔子有點小心眼。一天,孔子正在上課,一個青年闖進來,拿著寶劍舞了一陣,劍鋒好幾次逼近孔子,孔子動也不動。后來孔子收了這個青年做學生,他就是子路。但是孔子時不時會讓子路難堪。比如說,子路、公西華、冉有、曾皙侍坐那一次,子路說了自己的'理想,卻落了個“夫子哂之”的下場。還有一次,閔子、子路、冉有、子貢圍在孔子身邊。子路看上去剛強英武,其他人則溫和正直,安詳從容,孔子就說:“像子路那樣,是不得好死的樣子?!?BR>    論語的讀后感篇七
    這學期,我們背誦了聞名中外的《論語》。這本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許多話,都讓人受益匪淺。
    背誦著這句話中,我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時候,佳志哥哥把乒乓球打到門上面去了。他怎么弄都弄不下來,我見了,對他說:“我?guī)湍惆哑古仪蚺聛戆?!”我想了一會兒,便拿起掃把。可是,弄了半天也沒把球弄下去,倒把我自己給弄的頭暈眼花的。我想:做什么事情不能靠蠻力,要動腦筋想辦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樓梯上不就高了嗎?于是,我站在樓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給弄了下去。
    我不僅能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還很講誠信。二年級的時候,我背著媽媽,偷偷拿了一塊錢,買了個筆。我想:要是被媽媽發(fā)現(xiàn),那不是得挨一頓嚷,而直接對媽媽承認錯誤,只是被媽媽說兩句而已,以后改正錯誤就可以了。所以,我選擇了主動承認錯誤的方法,果然像我想的那樣。
    以后,我要像曾子說的那樣每天反省兩次,這樣我會更優(yōu)秀。我還要繼續(xù)背《論語》,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論語的讀后感篇八
    一只蝴蝶飛到我身旁,我好奇地想要抓住它,正要伸手,蝴蝶卻飛走了。不知不覺中,時光回到了20xx年9月1日的清晨,我和媽媽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學習《論語》。經(jīng)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學完了《論語》,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君子”。
    我喜歡《論語》里的孔子,一個長相并不出眾,但很有文化的君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滿智慧,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位謙謙君子?!墩撜Z》中記載了孔子留下的許多經(jīng)典句子,每個句子里都蘊含著許多哲理,其中我最喜歡:“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边@句話的大意是: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那么就沒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在我們班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做清潔時,同學們卻發(fā)現(xiàn)班里沒有掃把了,班長說:“我去買吧,你們等等我?!蓖瑢W們相信了,但直到第二天,班長仍然沒有把掃把買回來,有位同學忍不住問班長,班長大笑著說:“你們真信哪?我騙你們的!”同學們這才知道被班長騙了,從此,大家都知道了班長是個不守信的人,改選時大家再也不推薦他了。
    《論語》中還有一些被人們錯誤理解的話,比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钡娙酥挥涀×恕案改冈冢贿h游。”好像遠游的兒女都不孝順了似的。這句話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時,兒女盡量別遠出,如果必須出去的話,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所處的方向位置,免得父母擔憂。
    雖然我把《論語》學完了,但是他書中的知識我還沒有學透,我要用一輩子去學習、練習《論語》里的智慧,爭取成為大家公認的第七十三位“賢人”。
    論語的讀后感篇九
    孔子說: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努力學習它,誓死保全它。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禍亂的國家。天下太平,就出來做工作;不太平,就隱居。政治清明,自己貧賤,是恥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貴,也是恥辱。
    有時候,我們會迷茫,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可能是對自己的.三觀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孔子提出了他的想法,供我們參考:
    1。有一個堅定的信仰。去學習它、實踐它,捍衛(wèi)它。在深入研究和對比之前,不要別人說哪個好,就信哪個,要自己去選擇和驗證。
    2。居住在太平之地??梢苑叛廴?,不必拘泥于一個地方。
    3。在清明之國,不努力以致貧賤,是個人的恥辱;在黑暗之國,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也是恥辱。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
    通過閱讀《論語》,我了解了交朋友的方式。孔子說:“三友有益,三友有害:友直,友懂,友聞多,益;友開,友柔,友易學,友有害?!笔堑模粋€好朋友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字典。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你總能得到有益的幫助:當你猶豫不決、優(yōu)柔寡斷時,好朋友廣博的知識可以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你取得成就和成功時,好朋友的壞話可以讓你清醒;當你有缺點、犯錯誤時,好朋友的直言不諱可以教你修補漏洞,壞朋友就像泥沼和泥潭。與他們交往會使你不知不覺地陷入其中,你越是深陷其中,傷害就越大?!薄墩撜Z》讓我明白,交友的方式是要小心,善于交友,樂于交友,不要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交友。
    通過閱讀《論語》,我了解了心靈的方式。在《論語》中有一句對白:“司馬牛有曰:‘人皆有兄弟,我無兄弟?!弊舷颊f:“商人說天上有生命,有財富。君子有禮而不失,待人有禮。全世界都是兄弟。為什么紳士沒有兄弟?”這句話我有一個道理: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夠正確地面對人生的遺憾,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它們,而不是糾纏它們,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地,這只會加重痛苦;我們應(yīng)該盡力彌補這種遺憾。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生活方式。
    通過閱讀《論語》,我了解了生活方式。兒子在四川說:“時間就這樣飛逝!日日夜夜。”是的,在哲學家看來,奔騰的江河不僅是一種自然存在,更是一個不可阻擋、不可阻擋的時代??鬃油魉畤@了口氣,同時也向自己、向?qū)W生、向后代描述了這樣一條人生道路:“我有五分之一,我愿意學習,三十分之三十,四十分之四十,不分迷茫,五十分之五十,六十分之服從,七十分之七十,心甘情愿,不超過當下?!比松壽E并不適合我們每一個人,但我們可以以此為參照來設(shè)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認清人生目標,珍惜時間和努力工作,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首先,我要珍惜時間和努力學習,抓住白天和黑夜。
    當然,《論語》教了我很多東西,比如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仁義之道只是紙短墨淺。我怎么能說得清楚。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一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為什么這樣說呢?這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論語》中蘊藏的大智慧啊!
    《論語》到底寫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關(guān)學習的學而篇,有關(guān)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時我們經(jīng)常掛于嘴邊的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薄ⅰ皳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而改之?!本鲎源藭_@些語句隨便找個同學都會說上一兩句,我想這也許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論語》里面的精彩語句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最喜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nèi)省也?!边@句話。意思是:見到賢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沒有他的成就,見到?jīng)]有賢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這個樣子。我一直將這句孔子說的名言刻在心里,半點不敢忘記,因此養(yǎng)成了爭強好勝,希望自己也能達到別人一樣水平的性格。
    《論語》,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有關(guān)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個個小故事里隱藏著一句句至理名言,語言清新自然,構(gòu)造新穎活潑,翻開書本,其中的人物歷歷在目、躍然紙上。
    現(xiàn)在你明白為什么“半部《論語》治天下”了吧!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二
    假期特意買了一本于丹的《論語心得》,空閑時間好好品讀了一翻,讀后愛不釋手。于丹用她理性的頭腦和獨到的思考,把《論語》加以分析,把其中的真諦和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聯(lián)系起來,警示后人。大家知道,《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剛讀完前三部分就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因為有太多的感受。在“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把孔子的圣人一面解讀的非常深刻、透徹。如孔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子的教學太度。想到自己有時會對學生聲色俱厲,經(jīng)常職責學生不該如何如何,真是羞愧難當。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真正的好老師應(yīng)該會像孔子那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著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guān)系講透。這樣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樣一種歉抑的態(tài)度,其實正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我們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生活在他生活得這片土地上的,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追蜃拥臏厝岫睾裰涝诘纳砩?,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一種飽和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后來孟子所說的“浩然正氣”。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感謝于丹老師讓我這樣深刻的了解了孔子。讓我懂得如何當一名好老師。
    人?!庇诘ふ撜Z心得告訴我們不僅應(yīng)該盡自己的的本職工作,還有盡可能去幫助別人,所謂的“與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得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論語》心靈之道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zhuǎn)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
    論語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心得》所給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三
    《論語》之所以稱得上是經(jīng)典,是因為它將中國的國寶級別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的記錄了下來,真正的講述了中國千年以來所傳承的正統(tǒng)學派的真諦,而且,其中大部分還被現(xiàn)代華夏兒女所沿用著,不失為歷經(jīng)風霜而留其真諦。
    《論語》首先就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學習。學不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話,蠻不講理,一無是處,那么,這個人就在這個世界上只起到了綠葉的作用——襯托紅花?!墩撜Z》首先就告訴我們一個鐵錚錚的事實,人要學習。首先要有興趣,再者就需要恰當?shù)姆椒?,最后,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動力?BR>    《論語》講孝:
    孝道,在中國古代至今天都占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在這部著作之中,也毫無疑問的占據(jù)了主導的地位,人不孝則非正人君子,此類人鮮矣,《論語》大概一半左右都牽扯到了這個“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認為百家之正統(tǒng)的儒家學派把孝道推廣的非常廣泛,鞏固了孝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政治,自古以來一直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據(jù)主要地位的事,論語中對待政治,主講一個子——仁。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但不知為何,儒家的政道并未被自古以來的各大王朝用于主要政道,實是一件痛苦之事。論語,作為我們?nèi)A夏民族不可磨滅的傳統(tǒng)著作,雖然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我們的大部分習慣已經(jīng)在儒家思想的驅(qū)動下變得儒化,中國人心中孝為先,正是因為千古以來儒家思想的主導,與《論語》在我們祖宗身上留下的習慣一直傳承下來?!墩撜Z》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敘了千年以前我國大學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為我國的四書五經(jīng)之一,其經(jīng)典語句被我們流傳至今,可為宗矣?!墩撜Z》其實并不僅僅的記錄了孔子以人的言行,還有許多的是他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無一不亦包攬群書,通曉古今,人品正道,更有天賦異稟的弟子,在我眼中,他們的成就決不亞于孔子。
    人存世上,什么是最不可缺少的?朋友!這一點論語中就講述了許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就是一種激勵自己向上的方法,《論語》講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強,這樣才可以讓自己奮發(fā)向上,成為人中之龍。
    對中國人來說,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論語》中講禮,不必過分的拘泥,但又不可不遵,這就是《論語》對待里的態(tài)度,實實在在的講了最正確的對待理解的態(tài)度,可以為后人所遵循,流轉(zhuǎn)百世。
    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這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理論中庸。說他世界最強毫不過分,因為世界上凡是都要講究一個尺度,而儒家思想正是這種思想的代表,凡事不可偏激,也不可太淡薄,所以我們正需要一個態(tài)度去對待這些無法分化的特別明確的事情,那就是中庸之道?!墩撜Z》作為我國文學藝術(shù)的瑰寶,對于我們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對于它,世人也抱著神圣的態(tài)度去品讀,也是我們?nèi)A夏五千年歷史的一大見證,也是歷史上不可動搖的一部分,被世人所稱道,《論語》不朽!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四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明白是,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那么,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
    我認為,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做到“學而不厭”,為什么呢?
    其一,我們都知道,此刻知識的數(shù)量正在以幾何級的速度遞增著,作為教師務(wù)必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適應(yīng)知識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能總抱著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讓你那一桶水長流長新,不能讓它成為死水,那就必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智慧,只有不斷學習,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學習就應(yīng)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你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是很無奈的事情,厭倦在所難免,又怎能學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學而不厭”是否也有這層含義。只有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作生命的務(wù)必,你就會心甘情愿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并且能在學習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
    其三,學習還就應(yīng)掌握好的方法。會學習的人總是能在較短的時刻里獲得超多的知識,而不會學習的人則是花費了超多的時刻卻收效甚微,尤其是此刻已經(jīng)進入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許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時刻內(nèi)獲得超多的信息,并且獲得信息后又能及時進行整合加工,變成自身素質(zhì)的一部分,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wù)了。
    因此,教師要“學而不厭”。
    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在“學而不厭”的基礎(chǔ)上,教師才能“誨人不倦”。沒有前面“學”的基礎(chǔ),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誨”,沒有必須的知識積累,沒有必須的文化底蘊,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的話,“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沒搞笑味、沒有創(chuàng)新了,這樣的“誨”自然也不會去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只把學生當作儲存知識的容器,更不會關(guān)注學生的心靈、人格、健康了,這樣的“誨”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害了學生呢。
    “誨人不倦”,我的明白是樂教、善教。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五
    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q,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而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每探究出新的內(nèi)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的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和,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是驚人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
    為了學習,可以三有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是謙虛;我如老農(nóng),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邃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的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為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的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lǐng)會萬事師表的學習內(nèi)涵,但每一個人也許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六
    《論語》是一部年代久遠、體量博大、內(nèi)涵豐富、道理深奧、文字怪僻的古代經(jīng)典。在此書問世兩千多年后的今日,我們重讀這本驚世之作,是很有必要的。在社會發(fā)展提高,人類禮貌顛離重流的今日,在全社會倡導提高社會禮貌程度、提升全民素質(zhì)的今日,用孔子的思想去引導自我的思想、指導自身的行為應(yīng)當是很有必要的。
    在細讀和品味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的《論語》之后,感觸頗深!先就其書而言,“論語”的“論”字讀“倫”音,“倫”字的解釋有三種:第一種是“輩、類”;第二種是“條理、次序”;第三種是“人倫”。單單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其中深含的寓意已經(jīng)很深刻了,體現(xiàn)出了一種最基礎(chǔ)、最根本、最源頭、最本質(zhì)的“倫”字。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人應(yīng)當講究一個“倫”字,即倫理道德。
    再者,就孔子其人來探究,他被后人尊稱為一代圣賢和萬事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是世界禮貌史上的最偉大的文化巨匠。他的思想學說,為中國禮貌乃至世界禮貌,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產(chǎn)生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鬃由娇部溃龤q喪父,家境貧寒,他的成長與母親顏氏的辛勤培育是分不開的。他11歲跟隨魯太師學習周禮,19歲已經(jīng)掌握了被總稱為“六藝”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并逐步構(gòu)成了以“仁義”為核心,以“中庸”為準繩的倫理哲學,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夢想的儒家學說??鬃拥娜松^是聽天由命,進取投身于社會現(xiàn)實,重實踐,重人倫、重內(nèi)?。豢鬃拥乃枷虢逃瞧占敖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循序漸進,啟發(fā)疏導;孔子的經(jīng)濟思想是以得民安民為出發(fā)點,主張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的軍事思想是反對擅滅人國、擅滅人祀的戰(zhàn)爭征伐。
    本書中,孔子重點闡述了關(guān)于學問、為政、禮樂等方面應(yīng)當遵循的道理。在關(guān)于“學”的問題上,他認為學固然有學書本的一面,可是更重要的應(yīng)當是學做人、學禮樂、學從政、學生活等,他不主張死啃書本,更多的喜歡社會生活實踐。在從“政”的思想核心上,他主張“以德治國”,他認為孝敬信勇是為政之德,圣賢君子才是為政之人。同時他論述了禮樂之事的得與失,指出了禮樂對于為政的重要性。
    本書用經(jīng)典的語言高度概括,深刻透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欲做事先做人”也許應(yīng)當是我們涉世之初作為人所必須清楚的最基本的處世之道。做人?應(yīng)當怎樣去做人,做個怎樣的人?做事?做什么事,應(yīng)當怎樣去做事?應(yīng)當是我們永遠追尋和追求的完美人生和夢想境界。“思想的高度決定行為的高度”,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行為,相反,什么樣的行為也同樣會折射出你最本質(zhì)的思想。在社會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今日,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給人的思想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在這種環(huán)境的發(fā)展與不斷的變化之中,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堅持思想的穩(wěn)定,構(gòu)成定性和純潔性,發(fā)展相對的平衡性,給思想的凈化找一個支點,應(yīng)當是每個人應(yīng)當深思的問題。我想用孔子的思想和他所闡述的哲理、倡導的觀念去工作、學習和生活,并用以為人處世之道,應(yīng)當是有利于自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個人成長的。
    在讀了論語之后,在深刻體會了很多的道理之后,我想就如何提升領(lǐng)導力,我想從簡單的做人和做事談?wù)勛晕业捏w會。
    首先,應(yīng)以做人為本。不管你從事什么工作,在哪個工作崗位,人的品格永遠是第一位的,以自身品格構(gòu)成的人格魅力應(yīng)當是無形的領(lǐng)導力。僅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才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領(lǐng)導效應(yīng)。領(lǐng)導在很多場合是受人矚目的。換句通俗的話說,你的身上聚集了很多群眾的眼光,大家在看著你,看你是怎樣做的人,怎樣做的事?如果你是一面好的鏡子,就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繼而會產(chǎn)生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就會鞏固你的領(lǐng)導力。所以,第一點就是要率先垂范,做群眾的鏡子,給群眾樹立榜樣。
    第二點就是在工作中,在做事的過程中,工作的方法,和對待群眾的工作態(tài)度,也就是與工作伙伴(能夠是上級領(lǐng)導、同事、或者是下屬)相處的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工作氛圍是怎樣的?這種工作氛圍應(yīng)當是用領(lǐng)導力來打造的,和諧的團隊是體現(xiàn)領(lǐng)導力的具體表現(xiàn)。所以,我們倡導歡樂工作,工作的歡樂應(yīng)當是源于和諧的。如何來營造和諧,那就需要用孔子的思想,用論語中所闡述的很多潛而易見的道理,蘊涵的深刻哲理來處事。處理好日常工作中的人際關(guān)系,處理好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大小事情。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七
    《論語》是孔子和學生的對話錄,主要內(nèi)容是孔子教育弟子怎樣做一名君子??鬃诱J為君子與小人之別,并非是有沒有知識,而是有沒有高尚的品德、是否愛好學習,所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知識和道德并非是同步的。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涵蓋全社會;知識在舊社會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享有。有知識未必道德就高尚。孔子強調(diào)的是一個人要具備“禮”和“仁”?!墩撜Z》中孔子對君子的提法有幾十種,但“禮”和“仁”是君子的最高標準,所謂“克己復禮為仁”??鬃臃浅V匾晫W習,要成為一名君子,就要學習?!墩撜Z》開篇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據(jù)楊伯峻《論語譯注》統(tǒng)計,《論語》全書有64個“學”字??梢娍鬃訉W習的重視??鬃訉τ凇皩W”有精辟的見解,我覺得有下列幾層意思:
    一是強調(diào)學的重要性??鬃釉趦商幹v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強調(diào)君子要學習,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篇》)??鬃訂栔儆?,你聽過六種品德便有六種流弊嗎?仲由答沒有。孔子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保ā蛾栘浧罚┚褪钦f,即使有好的品德,不學習,也會有很多弊端,就會變得愚蠢、無所適從、被人利用、勇而無謀、膽大妄為等。這里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君子要時時學習,“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對于學習,要“學如不及,尤恐失之”(《泰伯篇》)。不斷學習,生怕落后。而學習要有興趣,要自己樂于學,所以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篇》)。
    二是論述了學與思的關(guān)系,要把學與思結(jié)合起來??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W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受蒙蔽;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沒有理想、沒有信心。也就是說,學習不是機械地記住一些知識,而是要思考理解。這種學與思的關(guān)系,在今天的教學中仍然值得重視。教學不只是把已有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并能進一步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做到孔子講的“舉一隅而三隅反”。
    三是論述了學與習的關(guān)系?!墩撜Z》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習”字可以有兩種解釋:溫習、實習。這句話也可以有多種解釋。楊伯峻先生翻譯為“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實習它,不也高興嗎?”但還可以有另兩種解釋:一種是,學了常常溫習,不也很愉快嗎?讀后感另一種是,適當?shù)臅r候?qū)W習,不是很愉快嗎?我想這幾種解釋都可以??傊?,“學”要與“習”結(jié)合起來。學了要實習,要學以致用,踐行學到的知識;學了要常常溫習,所謂“溫故而知新”。就如我們讀《論語》,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我們今天的課程設(shè)計和教學也要遵循這種規(guī)律,許多知識是要反復學習的,做到溫故而知新。
    四是論述了學與行的關(guān)系。學了要踐行,要化為行動??鬃映3=逃茏右粲谛猩饔谘?,他說:“君子欲訥于言敏于行?!保ā独锶势罚┚褪钦f,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不是夸夸其談,而是要有實際行動。所以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篇》),又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篇》)。學習要實實在在,不圖虛名。一次魯哀公問孔子,弟子中誰最好學??鬃诱f,是顏回,可惜不幸早死了。他哀嘆,可惜現(xiàn)在沒有好學的人了!他還批評:“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保ā稇梿柶罚┛鬃诱J為,古人學習是為了自己修身,今人學習是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他要求弟子實事求是,不要華而不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篇》)。知和行是哲學家經(jīng)常討論的問題,常常認為知難行易,其實行更難,許多人懂得道理,卻不去實行。一個有道德的人更重視他的行動。
    孔子在《論語》中關(guān)于學習的精辟見解,我想仍是今天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八
    一雙敏銳的眼睛看到了社會的黑暗,一份懷有天下的胸襟容納了世間的一切疾苦。為了拯救蒼生,你創(chuàng)立儒學,宣揚仁道。面對民眾的不解,面對貴族的嘲笑,面對君王的冷淡,你依然帶著你的門徒,周游列國,勸諫君王;到處碰壁碰到頭破血流之后,你依然跌跌撞撞的向前走去,未曾放棄。你做了《論語》,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鬃?,你以對天下百姓最大的憐憫,在心中雕塑起一尊最美麗最動人的天使,你的天使使命雖未雕塑完成,但已是人間絕美,一如斷臂的維納斯。
    ——贊孔子
    孔子曾說:“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弟子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于?!保紫壬羰窃诖?,是絕對不會丟下那個裝著“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一諾千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親自蹈行。在這說一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wù)確實很多,拿飯票,領(lǐng)學生證,鋪床,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著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新生以為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么嗎?老頭說行。后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然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讓老頭看著呢。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發(fā)在風里飄啊飄。新生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第二天開學典禮,新生才知道這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誠信是人生的支點,是人生最好的渡船。讓我們一起努力,擁抱誠信,擁抱成功,在孔子“仁”的思想引導下,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更精彩!
    論語的讀后感篇十九
    “半部《論語》治天下”出自宋朝名臣趙普之口。趙普輔佐趙匡胤登上皇帝寶座。他先后輔佐兩任皇帝治理國家,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功臣,享譽四海。當問及趙普讀書情況,他開口直言:“我平生的學問,只有半部論語而已?!?BR>    《論語》本身不長,半部《論語》更短。趙普靠半部《論語》治國理政,成績卓著,他的智慧不言而喻。趙普的言行告訴我們:讀書不在多,只在精、在懂。一般地說,多讀書是好事,讀書不消化書的精髓,不去身體力行其道理,夸夸其談,紙上談兵,無助于事業(yè)成功。趙普會讀書、善讀書,重視知行統(tǒng)一,不作秀、不張揚,運用孔子宣傳的求實求是的哲理,成功地輔佐大宋兩任皇帝以禮理政,造福百姓,贏得了后人敬佩。
    “成功”是一個有魄力的字眼。世上沒有人不期待自己的事業(yè)、商業(yè)、科研、升學獲得成功。諸多人生活中不遺余力地尋找成功的秘訣。有人寄希望于拜讀東方介紹成功秘訣的《厚黑學》,有人向師于卡耐基,有人認為成功學是西方的專利。這些人卻有眼不識泰山,忽視了國人成功的秘訣。日本巨商澀澤榮一選擇讀《論語》,他說:“我的成功秘訣是讀《論語》加算盤?!笨梢姟墩撜Z》是成功寶典。
    時下,有少數(shù)人認為:孔子的那一套“迂腐”、“古板”,與時代格格不入。這是非理性之言,是浮躁無知之言。正是《論語》保藏著許多被今人遺忘的智慧,正是這些智慧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真正成功和幸福的人生。現(xiàn)在每年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尊孔、學孔的客人來孔子家鄉(xiāng)曲阜參觀學習調(diào)研。孔子學院遍布許多國家,學習孔子學說的人越來越多,孔子文化的魅力與日月同輝映。
    在中國,成功學研究的第一人是孔子。他的門下“賢人七十,弟子三千。”他把教育引入平民,他的教育思想早已植根國人心中??鬃诱f:“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知者也?!笨鬃右幌蛑匾曅奚眇B(yǎng)性。他說:“德之不修,學習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比藷o完人,不怕有錯,有錯就改,不怕失面子,不怕?lián)熑?。人的惡行皆源于虛榮心。成功的秘訣并非從天而降,它在人的心中。當一個人知道如何做人,他尋找的成功秘訣就會出現(xiàn)在他面前。
    讀《論語》就是讀孔子??鬃邮鞘ト?,已達到大仁、大義、大誠、大美、大智大勇的境界。他走遍列國宣講做人之道,受到認可,也遭到諷刺,說他是“喪家之犬”。他知道后就幽默地說:“我是喪家之犬”,一笑了之,返程后著書立說。
    讀《論語》也是在讀我們自己。以《論語》為圣典,融會貫通其內(nèi)涵,拜師孔子,反觀自己,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不是,不護短,自覺修身養(yǎng)性,堅持“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心態(tài),以君子坦蕩蕩的胸懷,沿著《論語》的精神之路,一定能夠走向成功。
    論語的讀后感篇二十
    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zhì)量,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態(tài)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讀完,行人處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nèi)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這種寬容變有尺度,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面對自己過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也沒什么,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jīng)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jīng)歷而已,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并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yīng)"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對待事業(yè):"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通篇讀完綜合發(fā)現(xiàn),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定,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世的真諦。夜以繼日里,我終于讀完了它,合上書的剎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這些枷鎖是虛妄之想的枷鎖,庸人自擾的枷鎖,面對不順,不公,不義,不禮而只知一味或憤慨,或憂郁,或禮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極避之的枷鎖。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處世,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余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
    論語的讀后感篇二十一
    孔子說:顏回的學問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窮的沒有辦法。端木賜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竟每每猜對了(就像在說證券投資一樣)。
    這里提到的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孔門十哲之一。大家都以為孔子最喜愛顏回,但端木賜也是他的得意弟子?!墩撜Z》中,子貢的名字出現(xiàn)57次,而顏回的名字僅出現(xiàn)32次。他善于經(jīng)商之道,曾經(jīng)經(jīng)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貢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
    他是孔子周游列國經(jīng)濟上的支持者。經(jīng)商成為他宣傳政治主張和實現(xiàn)外交才干的重要條件?!妒酚洝へ浿沉袀鳌份d:“子貢結(jié)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痹酵豕篡`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弊迂曂ㄟ^經(jīng)商,達到如此顯赫地位,成為孔子的代言人和杰出的外交家。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端木賜發(fā)揮自己經(jīng)商的才能,積累巨額財富,從而有能力推動儒學的傳播。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雖然微不足道,但也有自己的理想。足夠的財富有助我們更好、更快的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所以努力賺錢不代表“鉆到錢眼里去了”,而是我們實現(xiàn)目的的一種手段。
    為了理想,而努力賺錢吧,只要不忘初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