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經(jīng)過同學和小伙伴的推薦,這個寒假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科學書。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我覺得這本書內(nèi)容很精彩,而且讀后有很多感悟。
書中講述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而奇妙的時刻: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fā),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全書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一千古話題作了極為精當?shù)拿鑼懀恳粋€人在閱讀此書之后,都會對生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chǎn)生全新的感悟。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世界和我腦袋里想象讀完全不一樣。水在我眼里是很弱小的,可書上寫到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十萬人的生命。還有近一萬年內(nèi)最猛烈讀一次火山噴發(fā)——其規(guī)模是1980年美國海倫斯火山噴發(fā)的150倍,其能量相當與6萬顆廣島原子彈!
我認為小冰河時代讀冰一踩就會碎,我的想象和數(shù)上所說的可不一樣了,書上說這是得各種各樣讀冰上活動成為可能——人們每年都要在泰晤土和上舉辦冰雪節(jié),或者沿河蘭讀運河舉辦溜冰比賽!這也太夸張了吧!
在我的知識里一直以為只有火山下有巖漿,可看了書之后,我才知道美國底部下有一大片巖漿,一個巨大的火山熱點。它每隔六十萬年左右,就會災難性的噴發(fā)一次。最近一次這樣噴發(fā)就在六十多萬年以前。那個地點任在那里。如今,我們稱其為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我以前還聽一個人說過那個火山是超級火山。如果這超級火山再次噴發(fā),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一種災難?。?BR>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感嘆:在科學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人類的一些發(fā)明又對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氣污染、動物瀕臨滅絕……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引起重視,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比爾·布萊森寫了《萬物簡史》這本偉大的書。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從組成人體的原子講到宇宙大爆炸,從太陽系的形成講到居里夫人為什么得了兩次諾貝爾卻沒當選過她所在科學院的院士?(據(jù)說是因為她在居里先生死后和另一位科學做了有傷風化的事,所以學院里的老頭子們對她十分抵制。)以及人們曾癡迷的火星人的種種傳說,只是源于一個科學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圖紋,就武斷的說那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目的是為了從南北極運水以灌溉赤道上干旱而又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看到這,還真讓人哭笑不得呢)。它就象一個有魔法的盒子,總有新奇的東西不斷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學和科學家在這里都變的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肮资莻€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chǎn)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制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fā)明人。他寫過有關(guān)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quán)威文章,他發(fā)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干過的事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后?!?BR>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里,雖然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后寫道:“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里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跡。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薄度f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薄耙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yīng)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雖然已經(jīng)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一本好書就象是一個好朋友,有時可以啟迪心靈,有時可以陶冶情操,而這本書,會帶你走進另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會從心里不斷的感嘆: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希望你也和我一樣,在這本書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請記住它相對于精彩內(nèi)容來講有點乏味的名字《萬物簡史》!不會讓你失望的!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侵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guān)懷。全書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一千古命題作了極為精當?shù)年U釋。每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后,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chǎn)生全新的感悟。
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后,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我喜歡這本書。有時候我會靜靜地翻看一會。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四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顧一下小學時看的一本科普著作——《萬物簡史》。他的作者比爾布萊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你不會和另一個世界的你握手,因為和反物質(zhì)的你握手會發(fā)生湮滅,然后你們都會消失。”這樣的表述使我在小時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質(zhì)和反物質(zhì)作用之后的關(guān)系。說道宇宙的起源,術(shù)中這樣比喻“其實我們個體都是由電子組成的,如果把我們身上的電子一個一個夾出來就會變成一堆灰色的灰塵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簡潔。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yīng)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五
科學家們的奇聞異事: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習慣親自“品嘗”一下發(fā)現(xiàn)的化學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愛因斯坦在還是一個專利局三級審查員時,發(fā)表了幾篇足以改變歷史的論文,但是卻沒有一個物理學家去重視他,原因是因為他們不重視專利局職員發(fā)表的東西。于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遭到后來在申請大學講師、中學教員時的拒絕!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沒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組成世間萬物的物質(zhì)(包括人、動物、植物、石頭、土、化學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時空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死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還想知道更多的嗎?那就去看這本書吧!記住——《萬物簡史》。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六
這些天在看一本書——《萬物簡史》。拿起來厚厚的書,今天看完,他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那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那里去?"
這一千古命題做了精確的闡釋。讓我了解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萬幸,準確的說是無數(shù)個萬幸成就了今天存在的我們。我們坐在電腦旁,敲打鍵盤表達獨特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感謝我們的祖先,他們一步步的小心翼翼又謹慎的進化成就了現(xiàn)在相對高尚的我們。
否則也許現(xiàn)在的我們是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又可直立又可潛水的兩棲動物呢!也感謝地球為我們提供了危險又賴以存在和生存的空間!
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地質(zhì)學家、化學家等等,為了了解和探索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曾經(jīng)在課本上看到的那么簡短的一句話,一個看似簡單的公式。
在百年前,是經(jīng)過了那么漫長而艱苦的實驗、討論、證實才找到相對的真理!甚至是犧牲了生命換來的。同時對于科學家們遺憾的是自己的科學結(jié)論往往都是在老年或過世之后才被肯定。
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讓我在驚訝了解了萬物的存在和發(fā)展,同時也讓我感覺存在的不易、幸運與責任!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七
正如標題所言,讀了《萬物簡史》,對于死亡不再恐懼——至少我是這樣。您一定以為我瘋了,以至于口出狂言,要么你一定覺得我被這本書忽悠了,但恰恰相反,毫不夸張地告訴你,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我一個,他們也不像我這般籍籍無名。這就是此書的魅力所在。
我極力推薦這本書,它給人帶來的,絕非只是科普知識,更重要的是對靈魂對生命對萬物的思考與感悟,所以我打算說服你,好讓你把它從圖書館借出來,和我一起也來感受萬物的魅力。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了不得的杰作,“萬物”一詞可不是兩個字十一畫這么簡單,這是一個多大的概念啊,難道區(qū)區(qū)一本書就能說得清道得明嗎?所以能用這兩個字作題目并闡述明了的,幾乎不是人,世間沒幾個,比爾·布萊森算一個,我敬他是條漢子。
老頭子今年66歲,是個美國人,是享譽全世界的旅游文學作家,畢業(yè)于著名的德雷克大學,曾供職于多家著名報社,游歷天下。此人博學多才,寫法尖刻,但當博學與尖刻與幽默混雜在一起時,文章就會產(chǎn)生美妙的化學反應(yīng),這也是他被公認為“目前活在世上最有趣的旅游文學作家”的原因罷。
寫成這樣一本書,絕非想想就可以完成的,畢竟不是寫小說,這可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作者除了自己做了許多相關(guān)研究,更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去訪問科學家,去收集數(shù)據(jù).......因此史料非常豐富,也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這本書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詼諧幽默卻也不失辯證思考,剛讀的時候,確實是有難度的,讀著讀著就睡著了,很多概念理解起來很費勁,朋友勸我趕緊“丟”——這樣的書讀起來沒意思。但書本身的魅力讓我舍不得放棄,其中的道理與知識是很多其他書籍里沒有的。于是我發(fā)揚了“螞蟻啃骨頭精神”,耐著性子把書一點點啃了。
這本書切入點非常小,小到從一粒質(zhì)子開始。作者從質(zhì)子寫到宇宙,從宇宙寫到地球,再從地球?qū)懙饺祟?.....雖然沒有一字一句去琢磨和體會,但它讓我get到的點卻非常多,這些點匯集到一起就成了我不再恐懼死亡的原因。
宇宙大得沒有邊際,別把自己當回事兒。在人類已經(jīng)認知的范圍內(nèi),宇宙已經(jīng)大得沒有朋友,可你有沒有考慮過在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之外,又有多少無限的空間與時間的集合體?迄今沒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相比較之下,人類簡直渺小到看不見,甚至還沒有塵土的重量。因此,我想說的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再牛再橫你也成不了太陽,即使你成了太陽,但你相對宇宙來說,也不如一粒沙子!
如此一來,“死”能算作什么東西?根據(jù)分析,人死以后,變成了各種質(zhì)子粒子原子夸克.......飄散在風里,成為高山碧水的一部分,成為世間萬物的一部分。
沒有人可以長久存在,從哪里來終究要到哪里去,這一點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已經(jīng)研究透徹。因此,自然死亡真的不必要恐懼,這是萬物規(guī)律,這是陰陽輪回。你只需設(shè)想一下,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假若你以上帝視角俯瞰一切,一個人的生與死其實就在一瞬之間,這只一個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過程,你不會為其難過與傷感,因為這一切都是客觀的需要和存在。
當你意識到宇宙的和宇宙外的一切,并且清楚你的定位時,所有事情都會變得很輕松和簡單。所以沒什么事是過不去的,遇到困難挫折時,想想宇宙萬物便豁然開朗——即便傷心欲絕地與前任了分手也不見得是壞事,你們在一起真的不幸福;表準備的告白不成功也要努力感恩,沒在一起也許是最對的選擇;即便失去了所有,亦要感謝上帝,至少你活著就是個奇跡。
不懼怕死亡,不代表蔑視生命。書里闡述了很多生與死的問題,我們知道即使我們渺小如此,但每一個人的存在是多么偉大的杰作啊。
你現(xiàn)在捋一捋,你要怎樣才能來到世上,并存活著......倘若你把思緒拉到人類出現(xiàn)的.幾萬年前,你一定不會想到你居然可以來世上走這么一遭,或悲涼或輝煌。即使種種幸運有了你的家族有了你的父母,可你還要和幾億個兄弟姐妹競爭,很幸運的是,你沖在了最前面——算一算,你來到世上的概率幾乎為零。
所以,我們是何等幸運,才能在浩瀚的時空中存在,并與你的家人愛人相聚。因此我要說的是——熱愛生命是你的職責,因為你的存在是一個奇跡。
永遠別自傲,你沒有絲毫資格。讀了這本書,你會了解到,每一個自傲的人很可能是個傻子,一個聰明的人絕對是一個謙遜好學的人,因為比起浩瀚宇宙,你毛都不是。
你也許知道牛頓創(chuàng)了《原理》,并在學習中深受其“折(du)磨(hai)”,但你知道這個理論是哈雷與另一位科學家打賭而逼出來的嗎?你也許知道達爾文寫了《物種起源》,但你知道他對蚯蚓的研究程度甚至超過了進化論嗎?也許你知道哈雷彗星,但你知道嗎——哈雷的一生非同凡響,他當過船長、皇家天文學家、牛津大學幾何教授、發(fā)明家........他唯一沒干過的事情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
所說的一切我只想證明,我們太小,知道的東西少之又少,沒有理由傲氣,更沒有理由撒潑,要為存在的每一刻祈禱和感恩。
我們從哪里來?現(xiàn)在在干什么?要到哪里去?這一千古命題只能在萬物流轉(zhuǎn)中讓時間來作答,即使時間不知道,其實也無關(guān)緊要。關(guān)于此書,我所說的只是我的理解,你一定會有更高深的見解,知此書而不讀此書,甚是可惜。
最后,我想把莎士比亞那首詩搬出來作為結(jié)尾分享:
在這一種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負載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覆蓋眾生的穹蒼,這一頂壯麗的帳幕,這一個點綴著金黃色的火球的莊嚴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八
這個暑假,我看完了《萬物簡史》,之后也寫下來讀后感。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世界和我腦袋里想象讀完全不一樣。水在我眼里是很弱小的,可書上寫到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十萬人的生命。還有近一萬年內(nèi)最猛烈讀一次火山噴發(fā)——其規(guī)模是1980年美國海倫斯火山噴發(fā)的150倍,其能量相當與6萬顆廣島原子彈!
我認為小冰河時代讀冰一踩就會碎,我的想象和數(shù)上所說的可不一樣了,書上說這是得各種各樣讀冰上活動成為可能——人們每年都要在泰晤土和上舉辦冰雪節(jié),或者沿河蘭讀運河舉辦溜冰比賽!這也太夸張了吧!
在我的知識里一直以為只有火山下有巖漿,可看了書之后,我才知道美國底部下有一大片巖漿,一個巨大的火山熱點。它每隔六十萬年左右,就會災難性的噴發(fā)一次。最近一次這樣噴發(fā)就在六十多萬年以前。那個地點任在那里。如今,我們稱其為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我以前還聽一個人說過那個火山是超級火山。如果這超級火山再次噴發(fā),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一種災難?。?BR> 自從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神奇??!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經(jīng)過同學和小伙伴的推薦,這個寒假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科學書。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我覺得這本書內(nèi)容很精彩,而且讀后有很多感悟。
書中講述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而奇妙的時刻: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fā),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全書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一千古話題作了極為精當?shù)拿鑼懀恳粋€人在閱讀此書之后,都會對生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chǎn)生全新的感悟。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世界和我腦袋里想象讀完全不一樣。水在我眼里是很弱小的,可書上寫到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十萬人的生命。還有近一萬年內(nèi)最猛烈讀一次火山噴發(fā)——其規(guī)模是1980年美國海倫斯火山噴發(fā)的150倍,其能量相當與6萬顆廣島原子彈!
我認為小冰河時代讀冰一踩就會碎,我的想象和數(shù)上所說的可不一樣了,書上說這是得各種各樣讀冰上活動成為可能——人們每年都要在泰晤土和上舉辦冰雪節(jié),或者沿河蘭讀運河舉辦溜冰比賽!這也太夸張了吧!
在我的知識里一直以為只有火山下有巖漿,可看了書之后,我才知道美國底部下有一大片巖漿,一個巨大的火山熱點。它每隔六十萬年左右,就會災難性的噴發(fā)一次。最近一次這樣噴發(fā)就在六十多萬年以前。那個地點任在那里。如今,我們稱其為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我以前還聽一個人說過那個火山是超級火山。如果這超級火山再次噴發(fā),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一種災難?。?BR>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感嘆:在科學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人類的一些發(fā)明又對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氣污染、動物瀕臨滅絕……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引起重視,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比爾·布萊森寫了《萬物簡史》這本偉大的書。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從組成人體的原子講到宇宙大爆炸,從太陽系的形成講到居里夫人為什么得了兩次諾貝爾卻沒當選過她所在科學院的院士?(據(jù)說是因為她在居里先生死后和另一位科學做了有傷風化的事,所以學院里的老頭子們對她十分抵制。)以及人們曾癡迷的火星人的種種傳說,只是源于一個科學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圖紋,就武斷的說那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目的是為了從南北極運水以灌溉赤道上干旱而又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看到這,還真讓人哭笑不得呢)。它就象一個有魔法的盒子,總有新奇的東西不斷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學和科學家在這里都變的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肮资莻€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chǎn)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制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fā)明人。他寫過有關(guān)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quán)威文章,他發(fā)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干過的事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后?!?BR>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里,雖然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后寫道:“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里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跡。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薄度f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薄耙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yīng)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雖然已經(jīng)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一本好書就象是一個好朋友,有時可以啟迪心靈,有時可以陶冶情操,而這本書,會帶你走進另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會從心里不斷的感嘆: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希望你也和我一樣,在這本書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請記住它相對于精彩內(nèi)容來講有點乏味的名字《萬物簡史》!不會讓你失望的!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侵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guān)懷。全書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一千古命題作了極為精當?shù)年U釋。每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后,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chǎn)生全新的感悟。
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后,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我喜歡這本書。有時候我會靜靜地翻看一會。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四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顧一下小學時看的一本科普著作——《萬物簡史》。他的作者比爾布萊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你不會和另一個世界的你握手,因為和反物質(zhì)的你握手會發(fā)生湮滅,然后你們都會消失。”這樣的表述使我在小時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質(zhì)和反物質(zhì)作用之后的關(guān)系。說道宇宙的起源,術(shù)中這樣比喻“其實我們個體都是由電子組成的,如果把我們身上的電子一個一個夾出來就會變成一堆灰色的灰塵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簡潔。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yīng)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五
科學家們的奇聞異事: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習慣親自“品嘗”一下發(fā)現(xiàn)的化學元素,最后死于“汞中毒”;愛因斯坦在還是一個專利局三級審查員時,發(fā)表了幾篇足以改變歷史的論文,但是卻沒有一個物理學家去重視他,原因是因為他們不重視專利局職員發(fā)表的東西。于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遭到后來在申請大學講師、中學教員時的拒絕!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沒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組成世間萬物的物質(zhì)(包括人、動物、植物、石頭、土、化學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時空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死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還想知道更多的嗎?那就去看這本書吧!記住——《萬物簡史》。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六
這些天在看一本書——《萬物簡史》。拿起來厚厚的書,今天看完,他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那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那里去?"
這一千古命題做了精確的闡釋。讓我了解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萬幸,準確的說是無數(shù)個萬幸成就了今天存在的我們。我們坐在電腦旁,敲打鍵盤表達獨特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感謝我們的祖先,他們一步步的小心翼翼又謹慎的進化成就了現(xiàn)在相對高尚的我們。
否則也許現(xiàn)在的我們是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又可直立又可潛水的兩棲動物呢!也感謝地球為我們提供了危險又賴以存在和生存的空間!
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地質(zhì)學家、化學家等等,為了了解和探索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曾經(jīng)在課本上看到的那么簡短的一句話,一個看似簡單的公式。
在百年前,是經(jīng)過了那么漫長而艱苦的實驗、討論、證實才找到相對的真理!甚至是犧牲了生命換來的。同時對于科學家們遺憾的是自己的科學結(jié)論往往都是在老年或過世之后才被肯定。
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讓我在驚訝了解了萬物的存在和發(fā)展,同時也讓我感覺存在的不易、幸運與責任!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七
正如標題所言,讀了《萬物簡史》,對于死亡不再恐懼——至少我是這樣。您一定以為我瘋了,以至于口出狂言,要么你一定覺得我被這本書忽悠了,但恰恰相反,毫不夸張地告訴你,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我一個,他們也不像我這般籍籍無名。這就是此書的魅力所在。
我極力推薦這本書,它給人帶來的,絕非只是科普知識,更重要的是對靈魂對生命對萬物的思考與感悟,所以我打算說服你,好讓你把它從圖書館借出來,和我一起也來感受萬物的魅力。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了不得的杰作,“萬物”一詞可不是兩個字十一畫這么簡單,這是一個多大的概念啊,難道區(qū)區(qū)一本書就能說得清道得明嗎?所以能用這兩個字作題目并闡述明了的,幾乎不是人,世間沒幾個,比爾·布萊森算一個,我敬他是條漢子。
老頭子今年66歲,是個美國人,是享譽全世界的旅游文學作家,畢業(yè)于著名的德雷克大學,曾供職于多家著名報社,游歷天下。此人博學多才,寫法尖刻,但當博學與尖刻與幽默混雜在一起時,文章就會產(chǎn)生美妙的化學反應(yīng),這也是他被公認為“目前活在世上最有趣的旅游文學作家”的原因罷。
寫成這樣一本書,絕非想想就可以完成的,畢竟不是寫小說,這可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作者除了自己做了許多相關(guān)研究,更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去訪問科學家,去收集數(shù)據(jù).......因此史料非常豐富,也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這本書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詼諧幽默卻也不失辯證思考,剛讀的時候,確實是有難度的,讀著讀著就睡著了,很多概念理解起來很費勁,朋友勸我趕緊“丟”——這樣的書讀起來沒意思。但書本身的魅力讓我舍不得放棄,其中的道理與知識是很多其他書籍里沒有的。于是我發(fā)揚了“螞蟻啃骨頭精神”,耐著性子把書一點點啃了。
這本書切入點非常小,小到從一粒質(zhì)子開始。作者從質(zhì)子寫到宇宙,從宇宙寫到地球,再從地球?qū)懙饺祟?.....雖然沒有一字一句去琢磨和體會,但它讓我get到的點卻非常多,這些點匯集到一起就成了我不再恐懼死亡的原因。
宇宙大得沒有邊際,別把自己當回事兒。在人類已經(jīng)認知的范圍內(nèi),宇宙已經(jīng)大得沒有朋友,可你有沒有考慮過在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之外,又有多少無限的空間與時間的集合體?迄今沒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相比較之下,人類簡直渺小到看不見,甚至還沒有塵土的重量。因此,我想說的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再牛再橫你也成不了太陽,即使你成了太陽,但你相對宇宙來說,也不如一粒沙子!
如此一來,“死”能算作什么東西?根據(jù)分析,人死以后,變成了各種質(zhì)子粒子原子夸克.......飄散在風里,成為高山碧水的一部分,成為世間萬物的一部分。
沒有人可以長久存在,從哪里來終究要到哪里去,這一點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已經(jīng)研究透徹。因此,自然死亡真的不必要恐懼,這是萬物規(guī)律,這是陰陽輪回。你只需設(shè)想一下,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假若你以上帝視角俯瞰一切,一個人的生與死其實就在一瞬之間,這只一個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過程,你不會為其難過與傷感,因為這一切都是客觀的需要和存在。
當你意識到宇宙的和宇宙外的一切,并且清楚你的定位時,所有事情都會變得很輕松和簡單。所以沒什么事是過不去的,遇到困難挫折時,想想宇宙萬物便豁然開朗——即便傷心欲絕地與前任了分手也不見得是壞事,你們在一起真的不幸福;表準備的告白不成功也要努力感恩,沒在一起也許是最對的選擇;即便失去了所有,亦要感謝上帝,至少你活著就是個奇跡。
不懼怕死亡,不代表蔑視生命。書里闡述了很多生與死的問題,我們知道即使我們渺小如此,但每一個人的存在是多么偉大的杰作啊。
你現(xiàn)在捋一捋,你要怎樣才能來到世上,并存活著......倘若你把思緒拉到人類出現(xiàn)的.幾萬年前,你一定不會想到你居然可以來世上走這么一遭,或悲涼或輝煌。即使種種幸運有了你的家族有了你的父母,可你還要和幾億個兄弟姐妹競爭,很幸運的是,你沖在了最前面——算一算,你來到世上的概率幾乎為零。
所以,我們是何等幸運,才能在浩瀚的時空中存在,并與你的家人愛人相聚。因此我要說的是——熱愛生命是你的職責,因為你的存在是一個奇跡。
永遠別自傲,你沒有絲毫資格。讀了這本書,你會了解到,每一個自傲的人很可能是個傻子,一個聰明的人絕對是一個謙遜好學的人,因為比起浩瀚宇宙,你毛都不是。
你也許知道牛頓創(chuàng)了《原理》,并在學習中深受其“折(du)磨(hai)”,但你知道這個理論是哈雷與另一位科學家打賭而逼出來的嗎?你也許知道達爾文寫了《物種起源》,但你知道他對蚯蚓的研究程度甚至超過了進化論嗎?也許你知道哈雷彗星,但你知道嗎——哈雷的一生非同凡響,他當過船長、皇家天文學家、牛津大學幾何教授、發(fā)明家........他唯一沒干過的事情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
所說的一切我只想證明,我們太小,知道的東西少之又少,沒有理由傲氣,更沒有理由撒潑,要為存在的每一刻祈禱和感恩。
我們從哪里來?現(xiàn)在在干什么?要到哪里去?這一千古命題只能在萬物流轉(zhuǎn)中讓時間來作答,即使時間不知道,其實也無關(guān)緊要。關(guān)于此書,我所說的只是我的理解,你一定會有更高深的見解,知此書而不讀此書,甚是可惜。
最后,我想把莎士比亞那首詩搬出來作為結(jié)尾分享:
在這一種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負載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覆蓋眾生的穹蒼,這一頂壯麗的帳幕,這一個點綴著金黃色的火球的莊嚴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摘抄篇八
這個暑假,我看完了《萬物簡史》,之后也寫下來讀后感。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世界和我腦袋里想象讀完全不一樣。水在我眼里是很弱小的,可書上寫到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十萬人的生命。還有近一萬年內(nèi)最猛烈讀一次火山噴發(fā)——其規(guī)模是1980年美國海倫斯火山噴發(fā)的150倍,其能量相當與6萬顆廣島原子彈!
我認為小冰河時代讀冰一踩就會碎,我的想象和數(shù)上所說的可不一樣了,書上說這是得各種各樣讀冰上活動成為可能——人們每年都要在泰晤土和上舉辦冰雪節(jié),或者沿河蘭讀運河舉辦溜冰比賽!這也太夸張了吧!
在我的知識里一直以為只有火山下有巖漿,可看了書之后,我才知道美國底部下有一大片巖漿,一個巨大的火山熱點。它每隔六十萬年左右,就會災難性的噴發(fā)一次。最近一次這樣噴發(fā)就在六十多萬年以前。那個地點任在那里。如今,我們稱其為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我以前還聽一個人說過那個火山是超級火山。如果這超級火山再次噴發(fā),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一種災難?。?BR> 自從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