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論語譯注心得體會(匯總22篇)

字號: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結(jié)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成長和不足。撰寫心得體會時,應該注重對自身的角色和責任進行分析和思考。小編為大家精選了一些關于心得體會的經(jīng)典案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一
    書,是人類進步階梯;是一顆幸福的種子。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生命中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能開啟人類美好的心靈。一本好書讓我們成長,讓我們領悟許多人生得道理,讀《論語譯注》這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給我?guī)砹丝鞓罚屛覕[脫稚嫩,逐漸成長。
    孔子作為世界思想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很多思想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體現(xiàn)了人類的共同追求。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需要孔子的智慧。儒家文化是影響了中國各代人的思想,而《論語譯注》是一本必讀書,里面記載著孔子對于生活、學習、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墩撜Z譯注》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并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從小學課本上的論語十則,那時我們便知曉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宜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的教學理念值得每一個后人學習。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鬃又v究孝道,孝自古至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今天身邊不盡孝道的事情越來越多,講孝是非常必要的,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鬃诱f:“當他父親活著,[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地不加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作為學生不能為自己負責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生活的比自己好。作為學生在學校好好學習,回到家多陪伴父母,在家?guī)透改缸鲆恍┝λ芗暗氖拢@些便也算是孝。當今社會很多子女很少打電話回家,很少回家陪伴父母,他們認為給父母提供物質(zhì)所需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便是回報父母的愛。殊不知父母希望的是我們可以常常打個電話回家,有時間多回家陪陪他們。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寒假在家每天晚上陪父母看電視,我覺得很幸福,我想多陪陪父母,在學校也只能打電話問候父母,自己照顧好自己,好好學習盡量讓他們不為我擔心。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徊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边@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jié)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懊舳脤W,不恥下問?!鼻耙粍t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告訴我們學習之根本?!叭诵校赜形?guī)熝??!备嬖V我們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一個人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其自身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像在學校身邊的同學每一個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要想讓自身成長應該多向我們身邊的人學習,就像萬綠叢中的小芽汲取所能汲取的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遼闊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擁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鬃拥摹皽毓识拢梢詾閹熞?。”即“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做老師了。”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溫故而知新,在大學依舊如此,所學的知識我們需要不斷的溫習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
    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
    從論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讓我更加懂得要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懂得珍惜身邊的益友;懂得會從生活中學習,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珍惜現(xiàn)有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學習。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二
    第一段:譯者對《論語》的注釋提供了寶貴的解讀。在這本《論語譯注》一書中,譯者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和富有哲理的批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其對人生的指導。通過閱讀《論語譯注》,我深感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應對人際關系及家庭觀念的建立。
    第二段:孔子的智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墩撜Z》的譯注中充斥著孔子的經(jīng)典名言和智慧箴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等等。這些句子深入人心,讓我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鬃犹岢珜W習并強調(diào)知識的寶貴性,這為我今后的學習和個人發(fā)展提供了指導。
    第三段:《論語譯注》中關于道德和品格的探討令我受益匪淺??鬃右恢币詠肀蛔鸪鐬閭惱淼赖碌目?,在《論語》中也多次涉及關于道德選擇和行為規(guī)范的討論。通過這本書,我明白到品行的塑造不僅僅通過教育,而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踐行好的品德,做一個有道德有品格的人。
    第四段:《論語譯注》中體現(xiàn)出的家庭觀念和人際關系的思考也深深打動了我??鬃右恢睆娬{(diào)家庭觀念的重要性,他認為家庭的和睦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而親情則是支撐家庭的紐帶??鬃又鲝堊鹁锤改负烷L輩,注重和親人的溝通交流。通過閱讀《論語譯注》,我對家庭價值的進一步思考和對親情關系的深刻體悟,讓我明白到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的核心。
    第五段:總結(jié)全文。綜上所述,讀《論語譯注》給我?guī)砹撕芏嗟膯⑹竞退伎?。它不僅僅是一本解讀經(jīng)典和注解的著作,更是一本思想的寶庫。通過這本書,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孔子的教誨,以及他對人們的殷切期望。我相信,通過閱讀《論語譯注》,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論語》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之一。近年來,我有幸閱讀了胡適先生的《論語譯注》,從中領悟到了許多深刻的道理。通過閱讀胡適先生的譯注,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這本經(jīng)典對于現(xiàn)代人的重要意義,也為我個人的成長帶來了很多啟發(fā)和幫助。
    第二段:《論語》的思想精髓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倫理道德、教育思想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內(nèi)容。胡適先生在《論語譯注》中對《論語》的翻譯和注解,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的思想精髓。例如,子曰:“君子茍日新,日新其樂?!边@句話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獲得快樂,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通過學習《論語》,我認識到了生活中的不斷進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第三段: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
    《論語》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孔子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體的,這是一種道德倫理的要求。胡適先生在《論語譯注》中對這些道德修養(yǎng)的意義進行了解讀和注釋,讓我更加明確了這一觀點的內(nèi)涵。例如,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边@句話告訴我們,真正的仁愛不在于言辭的巧妙和表面的美好,而在于內(nèi)心的善良和對他人的尊重。通過對《論語》的學習,我意識到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對于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段:教育的力量
    《論語》對于教育的思考和探討也是至關重要的。胡適先生在《論語譯注》中講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讓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教育的特點和意義。孔子認為,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道德、智慧和能力的過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培養(yǎng)。他強調(diào)“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通過讀《論語譯注》,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人。
    第五段:古代智慧的現(xiàn)代價值
    《論語》作為中國古代智慧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依然具有現(xiàn)代的價值。在當今社會,人們需要有一種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教育觀,而《論語》正是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答案。胡適先生的《論語譯注》以現(xiàn)代漢語注腳的形式,將這些智慧而又深邃的思想傳遞給了現(xiàn)代人。通過閱讀胡適先生的譯注,我看到了古代智慧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獨特價值,也領悟到了古代智慧對于我們個人和社會的啟示和指導。
    總結(jié):
    通過閱讀《論語譯注》,我深入理解了《論語》的思想精髓,認識到了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明白了教育的力量,也意識到了古代智慧的現(xiàn)代價值。胡適先生的《論語譯注》不僅是我對《論語》的理解和領悟,更是我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助力。我將繼續(xù)閱讀并研究《論語》,深化對其中思想的理解,并將這些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有責任感和有社會擔當?shù)娜恕?BR>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四
    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頭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
    山水畫
    ,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jīng)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眱删湓挕?BR>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歡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明白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我,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堅持愉快的心境,做任何事就能夠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BR>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齊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必須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我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薄备嬖V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我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當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當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當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當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五
    《論語》,一20xx年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日看來依然是那么的先進,那么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齊,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辈还茏鋈魏问虑槎嫉孟襁@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此刻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chuàng)下無數(shù)輝煌的學家,此刻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六
    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一樣,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
    文化
    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夫子以往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幌蚧畹搅似呤q,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洌瑢W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我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可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資料,就打破了原先的舊的規(guī)律?!安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笨鬃影言捯呀?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我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能夠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此刻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nóng),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適宜??鬃訒宰畈┐蟮男貞眩ソ尤莅{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論語作為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之一,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充滿著深邃的智慧和啟示。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我常常注重研究不同版本的譯注,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義。通過對多個版本的對比閱讀,我不僅對孔子的思想體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對翻譯的方法和技巧有了一些心得。
    第二段:首先,譯注對于領會論語的真正含義起到了關鍵作用。論語的語言簡短且富有哲理,它完全依賴于讀者的解讀來體會其深層次的含義。因此,一本好的譯注本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在譯注中,翻譯者不僅需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還需要將其中的修辭和語言風格傳達給讀者。通過嘗試不同版本的譯注,我發(fā)現(xiàn)對于特定的章節(jié)或者句子,不同的譯注往往會給讀者帶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并且每一本譯注本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讀者可以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版本。
    第三段:其次,翻譯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優(yōu)秀的譯注至關重要??鬃拥乃枷肷铄涠鴮挿?,他的言行和故事通常需要更多的解釋和背景知識才能夠完全理解。好的譯注本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行為,而那些精確、生動地翻譯讓讀者對孔子的教誨產(chǎn)生共鳴。在不同版本的譯注本中,有些更注重準確翻譯,注釋詳實,有些則更注重讓整個經(jīng)書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智慧。對于后者,譯者常常會采用現(xiàn)代漢語的一些特征,同時添加一些具體例子和解釋,使得古代的智慧變得更具現(xiàn)代意義。
    第四段:除了語言的翻譯技巧外,好的譯注本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論語涉及的范圍廣泛,從政治、教育到道德倫理,它貫穿了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和思想觀念。因此,翻譯者需要熟悉這些古代的背景知識,并準確地將其融入到譯注中,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通過研讀不同版本的譯注,我意識到翻譯者的文化修養(yǎng)對于準確傳達孔子的思想至關重要,因為孔子的教育和價值觀體現(xiàn)著中國文化的精髓。
    第五段:總結(jié)起來,學習論語并研究其中的譯注,不僅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也讓我認識到翻譯的重要性。優(yōu)秀的譯注本能夠幫助讀者領會論語的真正含義,而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的方法和技巧對于保持原文風格和準確翻譯同樣至關重要。另外,良好的譯注本還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智慧。通過不斷研讀和比較,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更加注重譯注的選擇,并更深入地理解和領會論語的智慧。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八
    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傳最廣泛的典籍之一。"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墩撜Z》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兩千多年里,曾經(jīng)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人具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的許多格言和概念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nèi)粘UZ詞。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墩撜Z譯注》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并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發(fā)生??鬃訄詻Q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
    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tǒng)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nèi)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九
    作為一個偽書香家庭的后代,我對《論語》的接觸還是挺早的,我這個偽字說得還是挺考究的,雖然叔伯那一代并沒有出什么讀書為官的人,但閣樓上那一箱箱紙頁泛黃的書是可以證明的,媽媽家那邊,外公是教師,大舅舅也相當配合的當了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至于論語的只言片語就是從他們樓中得知的。
    小時候的自己是相當頑劣的,對學習很是不上心,放學回家便出去尋找小伙伴,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還死要面子,做出一副我早就懂了的樣子,當然,知子莫若父,那時候爸爸教訓我的話就是: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那個時候的我還是不懂這么高深的句子的,什么知知之,知不知的,老爸便耐心的講解給我聽,我對論語的喜愛也是自那一次之后越來越濃厚,沒想到那么簡潔的幾個字竟然能表達出那么多的意思,當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再后來,又慢慢知道了溫故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些句子,至今,這些語句都深深印刻在腦海里,讓我受益良多。
    寒假,學校開展大學生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活動,楊伯峻老師的《論語譯注》被選為必讀書目,在家的一個多月里,便是他給了我一個溫暖嚴冬。
    楊伯峻老師的這本書讓原本晦澀難懂的論語成為人人都可閱讀可理解的日常讀物,讓論語的精髓更接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讓人們都可以去閱讀。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學生們又敬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樂于幫助并耐心解釋。他那么博學卻始終保持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學習,別人夸獎他他也從不驕傲。他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季褪钦f:“如果三人走在一起,當中必定有能當你老師的人,選擇他的長處去學習,以他的短處為自己改正的參照?!笨鬃拥难孕姓撌隽诵⒌?,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行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我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孔子講究孝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拒絕,使其褪色,我們應該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言行,若是他對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道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篤志而博學,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廣泛的熟讀經(jīng)典,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新知識以求融會貫通;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yè)上陷入困境。通過對比說理的方法,說明既要學習,也要思考?!?。同時孔子也認為:“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行為放蕩;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危害親人;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狂妄自大?!睆倪@句話中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重要性。
    另外,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德行高尚者,也喜愛財富,但是取得財富的途徑是符合法律與道德觀念的。為人莊重但處事簡潔。他們不追求食裹腹,居安逸。對于事情敏感但是出言謹慎。”。我想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會有所啟發(fā)。“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通過閱讀論語,我們知道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之后,在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
    儒家“五?!柿x禮智信,若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
    《論語譯注》是一部經(jīng)典的儒家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對于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在讀完《論語譯注》后,我深感其價值和深度,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讀完《論語譯注》讓我對儒家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非專業(yè)人士來說,通常只是對一些片段的了解。而通過讀《論語譯注》,我可以系統(tǒng)地了解到儒家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和體系。比如,孔子的弟子們對于仁、禮、義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踐行,以及他們對于君子的要求等。這些思想對于塑造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起到了重要作用,讀完《論語譯注》后,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其次,讀完《論語譯注》讓我對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了更高的追求?!墩撜Z譯注》中強調(diào)仁和義的重要性,要求人們要以仁心為本,盡己之力去關心他人,并且要有正直的品質(zhì)和道德準則。在當今社會,道德淪喪和利益至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通過讀《論語譯注》可以讓我對這一現(xiàn)象有更多的思考。我開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價值觀,以及如何通過修煉自身來提升道德修養(yǎng)。這種追求不僅僅在于理論,更重要的是要踐行于日常生活中。因此,讀完《論語譯注》后,我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有了更高的追求。
    再次,讀完《論語譯注》讓我明白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儒家思想注重個體修身,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首先要修齊自身,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先通過自我修養(yǎng),才能以身作則,影響家庭和社會。讀完《論語譯注》后,我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以身作則,為他人樹立榜樣。同時,儒家思想也給了我治理社會和國家的啟示。通過了解孔子關于政治和社會的思考,我明白了要想改變社會,首先要塑造好自己,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影響力來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最后,讀完《論語譯注》增強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面臨著一定的沖擊和挑戰(zhàn)。但是通過讀《論語譯注》,我體會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和智慧,以及其對于當今社會和個人的價值。讀完《論語譯注》之后,我深深地被傳統(tǒng)文化所感染,對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得到了加強。這種自信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當今社會,同時也促使我為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讀《論語譯注》是一次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體驗。通過這本書,我對儒家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于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了更高的追求,明白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通過讀《論語譯注》,我深刻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智慧,相信這樣的體驗會對我的人生產(chǎn)生持久的影響。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一
    《論語》是古代大名鼎鼎的儒家經(jīng)典。在古代,這可是每個做學問的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哦!這本書里編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還有一些關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我們能夠經(jīng)過它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處事,怎樣做人。讀了《論語》這本書,我就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
    有一次考試,我拿到考卷一看,卷面上的題目都挺簡單的。于是,我便飛快地做了起來。做完后,發(fā)現(xiàn)時間還有許多,我便東張西望起來。我看見有的同學和我一樣很快就完成了,正趴在桌上休息呢!而有的同學仍在認真地答題,哪怕做完了也在仔細地檢查。我見了,心想:是啊,做得快又有什么用呢?要效率高才行啊!有時間為什么不檢查一下呢?于是,我又認真地檢查了起來。沒想到,我檢查了一遍后,才發(fā)現(xiàn)原先有些題目設有“陷阱”,很容易出錯。于是,我連忙把它們都一一改正過來。剛改完,下課鈴就響了,真險?。?BR>    幾天后,考卷發(fā)下來了。哈,考得還不錯,95分!而那些沒檢查的同學和粗心大意的同學考得都不太夢想??墒?,奇怪的'是那些平時成績好的同學這次也考得不怎樣樣。這時怎樣回事呢?這時,只聽見教師在批評那些同學:“做得那么快有什么用!一點也不仔細,這么簡單的題都會錯,太不應當了!”
    我這才恍然大悟。突然,我腦海中出現(xiàn)了《論語》中的一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蔽乙幌伦芋w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味求快,必須十分認真,十分仔細,這樣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做事是這樣,學習更是如此。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二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边@是《論語》里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教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齊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日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本褪钦f教師對自我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墩撜Z》引孔子的話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他說,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樣敢當!我只可是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能夠這樣說的。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币簿褪钦f,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經(jīng)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于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真是得益非淺!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三
    《論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記錄的是孔子與其弟子的日常對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使在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化社會,論語中的思想依然具有意義。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使得我們變得浮躁,尤其是對于金錢名利的追求,有時甚至使一些人迷失了自我。而《論語》中有這么一段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段對話講的是子貢認為境界,重在”克制“二字,克制內(nèi)心的欲望而達到清心寡欲,實則可取。然而其危險萬分,稍一動搖,便至于不仁不義之地,實在不夠堅定。而孔子所謂的君子,則將德行化為自發(fā)之道,由內(nèi)心順乎自然地感到快樂與敬禮,則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欲望功名如何進攻,都不可動搖,才是正道。而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人都以為做到子貢所說的就好了,其實孔子所指的自發(fā)之道才是真正的境界。
    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更是都獨到見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意思是人不莊重,就無威嚴可講,品行浮滑,學問的根基也不能穩(wěn)固。作為君子,應該有忠信的品德,不要輕教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失,不要放棄對德行的追求,不要害怕悔改。人誰無過。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不堅持過失,有不怕改正的勇氣。好的品行,不在步步不偏不倚,而在心中存在隨時把自己的行為努力向好的一方矯正。君子,不過是內(nèi)在不”小“的那些人而已。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四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有了些了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jīng),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學家 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他的筆墨不多,但他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鬃訉λ脑u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他生活在現(xiàn)代,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上外交部長了。據(jù)說他當年白凈的臉上長著有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現(xiàn)在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他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人,即使沒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么著也算得上是特別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 與之釜。 請益。曰: 與之庚。 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 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個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動要求給他家那么多米 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他已經(jīng)到了 乘肥馬,衣輕裘 的程度,在那時還有幾個比他更富的 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 在史書上,似乎沒有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是 富二代 。公西華的富貴,應該與他的能力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五
    這周繼續(xù)看《孔子》,我覺得相對于讀《論語譯注》那簡短而又不知深意的古文,似乎更具影響力,因為讀那些古文時,對于一些詞的釋義或解釋總不能恰到好處,當自己不懂時,就會忍不住看翻譯,之后暗示心理會告訴自己:原來這話是這意思,所以并不會有太多思考。
    而當我們看的時候,首先,視覺上會形成一個識記過程,印象更深刻。且透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一個社會背景,看到孔子在什么境況下說的話,而非籠統(tǒng)地去背,這種學習方式更是寓學于樂!
    我看到孔子對禮的追求,對道德的堅守,劇中他在去季孫家赴宴路上,一直在做著同樣的動作,似乎是一種禮節(jié),但路上的人卻總是對他的行為有些不解,可孔子似乎覺得“我走我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到門口后,陽虎并未讓他進去,此時孔子說:“季孫此舉是違背了禮的,因為他用了天子才能享有的八佾,八珍?!笨申柣⒉⑽丛谝?,放狗咬孔子。他回家后,對他哥哥說:“人不能只為了口飯活著,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笨梢娝麑ΧY的崇尚,重視,孟孫恰巧拜訪他,他頓時慌亂說要以禮相見,整理裝束,并自將草席放在正南方向,以示尊重。
    我們可能會想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圣人,他對禮節(jié)如此崇尚,他的思想又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食糧,我們?yōu)槭裁床灰恢崩^承禮,而要去簡化禮節(jié)不去效法孔子呢?古人有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的思想對現(xiàn)代的我們來說有些封建,是舊俗,但我們不能否認孔子在歷史上的影響,對中華民族的影響,他是的的確確的教育家。他對于學習六藝的堅持是我們所需要的品質(zhì)。
    又回到君子謀道不謀食上,以我們今天來看,很多讀書人,包括大學教授和科研工作者他也許有時還沒有明星一部電視劇收入高。但他們?yōu)槭裁磿x擇這種高難度職業(yè)呢?這時,孔子這句話便很好的得到論證了,學者是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他們沒有把心思放在祿和食上,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都說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可若此時讓我們?nèi)叽蠼至?,我想我?nèi)心也會極其抗拒。若只謀食,只要靠勤勞的一雙總會活自己,但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肯定不是為了糊口。所以我想告訴自己,讓自己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不要貪圖物質(zhì)享受,而要從學習找生命真正的意義。(李如男)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六
    媽媽告訴我,十三歲之前是人記憶最好的時候,所以,我一直堅持誦讀經(jīng)典。四年級的時候,我背完了《論語》上冊,班上進行“國學經(jīng)典”考查時,我總是高高地舉起手積極回答問題。每次我背誦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師讓我講解意思的時候,我卻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決心要好好看看《論語》的譯文。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論語譯注》上冊,書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釋,閱讀這本書可以一邊復習原文,一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這使我收獲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學而第一”,這是《論語》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關于“學習”主題的對話討論,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學習”,還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學生,他最大的特點是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的眼睛,經(jīng)常提出孔子的優(yōu)點,并心向孔子學習。其為人處世也深得孔子的贊賞。
    曾子,姓曾名參,也是孔子的學生,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他的學習方法之一,他每天都會反?。骸盀閯e人辦事是不是盡了心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都復習了呢?”
    子禽,姓陳名亢,孔子的學生之一,他的特點是非常好問,遇到什么小問題也要請教孔子,所以進步總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同學們又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時他總是樂于幫助并耐心講解。他那么博學卻始終保持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學習,人們夸他他也從不驕傲。他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际钦f“如果三個人走在一起,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的長處去學習,以他的短處為自己改正的參照?!边@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懂得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就算有天大的學問,也要像孔子那樣謙遜好學。
    有子懂得欣賞他人,曾子堅持每日三省,子禽總是勤學好問,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為師,這些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以后我還要進一步研讀《論語》,做一個有思想、有學問;愛反省、善學習;不驕傲、不自滿;懂禮貌、又孝順,擁有美好品德和更多學識的真正優(yōu)秀的`人。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七
    《論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記錄的.是孔子與其弟子的日常對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使在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化社會,論語中的思想依然具有意義。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使得我們變得浮躁,尤其是對于金錢名利的追求,有時甚至使一些人迷失了自我。而《論語》中有這么一段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段對話講的是子貢認為境界,重在”克制“二字,克制內(nèi)心的欲望而達到清心寡欲,實則可取。然而其危險萬分,稍一動搖,便至于不仁不義之地,實在不夠堅定。而孔子所謂的君子,則將德行化為自發(fā)之道,由內(nèi)心順乎自然地感到快樂與敬禮,則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欲望功名如何進攻,都不可動搖,才是正道。而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人都以為做到子貢所說的就好了,其實孔子所指的自發(fā)之道才是真正的境界。
    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更是都獨到見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耙馑际侨瞬磺f重,就無威嚴可講,品行浮滑,學問的根基也不能穩(wěn)固。作為君子,應該有忠信的品德,不要輕教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失,不要放棄對德行的追求,不要害怕悔改。人誰無過。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不堅持過失,有不怕改正的勇氣。好的品行,不在步步不偏不倚,而在心中存在隨時把自己的行為努力向好的一方矯正。君子,不過是內(nèi)在不”小“的那些人而已。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八
    關于《論語》的譯注,從古至今有多個版本,流傳最為廣泛的有宋代朱熹的《論語集注》、清代儒生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還有現(xiàn)代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注》等等。
    最近我在讀《論語》的時候按自己的理解譯了一下,以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注》為藍本,加之本人讀論語時的感受和想法,希望對那些和我一樣想通過學習古圣先賢的典籍對自己有所裨益的人們有所幫助。
    起初我在編譯的時候可以說只字不敢有違楊先生的想法,原本抄錄。()但今天,摘錄到第三天,我有個感悟:這距今數(shù)千年的典籍能夠流傳到如今,時代背景完全不同,孔夫子如置身當下,必要曰上一句:此乃星宿外空者也。既然他和他的思想得以保存,我認為,正是為人所用的結(jié)果。
    但是,朱熹、楊先生,也包括楊先生的弟子易中天先生,他們對于《論語》乃至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的理解都遵循了夫子們那年那時的本意了嗎 我說未必。畢竟那個擂鼓震震、戰(zhàn)馬齊鳴的年代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我們?nèi)匀フb讀經(jīng)史子集,只因為它能夠為時代所用,為人的行為做向?qū)?。可見,真理亦或信仰,一定是不受時空局限的,更不受人們的身份地位所限。雖然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不同人群對它的理解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經(jīng)典教與大家要仁愛,要寬容,要講孝悌,仍是我們?nèi)缃竦臑槿酥尽W釉?本立而道生。
    所以,不要拘泥于某種解釋中,按自己覺得舒服合理的解釋去看它們,其實越是典籍離我們就越近,因為真理應該是最淺顯易懂的,晦澀的不能清楚明白地說出來的,必定是偽真理。
    千人讀《論語》必有千種解釋。不要為了解釋而解釋,而是要用其中的思想去教化和提升我們的靈魂。否則,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十九
    讀孟子的譯注,給我?guī)砹撕芏喔形蚝蛦⑹?。孟子作為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他的思想深邃博大,尤其對于人性、修身養(yǎng)性、仁愛之道等等方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閱讀他的譯注,我深刻認識到了孟子的思想是如此的適合并存在于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下面我將從孟子的教育觀、人性的善惡、修身養(yǎng)性、仁愛之道和謙虛謹慎五個方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孟子的教育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強調(diào)“教育能改變?nèi)恕?,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有可能通過教育來彌補的。這一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示,告訴我只要努力學習,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孟子還強調(diào)教育應該注重德育,培養(yǎng)人的德性,讓人從內(nèi)心中明辨善惡,做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這讓我想起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育問題,有時我們過于注重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而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其次,孟子對人性的善惡有著深刻的見解。他提出“人之性也,善惡之端則人皆有之”,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受到環(huán)境、教育的影響而產(chǎn)生了惡的行為。這個觀點使我對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壞人,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壞人就否定了整個人類的善良本性。孟子的思想教給我們要以善待人,相信人性的善良,然后通過教育和改造來提升人性的美好。
    第三,修身養(yǎng)性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他認為修身養(yǎng)性是為了實現(xiàn)人的完美,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的修身養(yǎng)性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它包括思想的探索,品德的修煉,行為的規(guī)范等等方面。通過修身養(yǎng)性,可以使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陽光和正能量,使自己更加立志于奉獻社會,服務人民。這個思想對于我來說是非常有啟發(fā)的,它告訴我人生的意義不僅在于個人的追求和享受,更在于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他人的幸福盡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仁愛之道是孟子思想中的一大亮點。他認為人應該具備仁愛之心,對他人心懷關切和同情。孟子的仁愛之道是以真誠、寬厚和關懷為原則,他提出通過仁愛之心來構(gòu)建人與人的和諧關系。這一觀點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非常有指導意義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都從仁愛之心出發(fā),對他人多一些關心和幫助,那么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溫暖和諧。
    最后,孟子提倡謙虛謹慎。他認為人如果能夠謙虛謹慎,就能夠減少錯誤和過失。這個觀點讓我深受啟發(f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謙虛謹慎,就能夠減少錯誤的發(fā)生,更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同時,孟子還指出了一個謙虛謹慎的立身之道,即不放棄追求理想與進步的追求,堅持持之以恒的努力,這個思想對于我啟發(fā)很大,讓我知道了要想取得成功,不僅需要謙虛謹慎,更需要堅持不懈的奮斗。
    總之,讀孟子的譯注讓我受益匪淺。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我的心靈,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能給我指導和啟發(fā)。孟子的教育觀、人性的善惡、修身養(yǎng)性、仁愛之道和謙虛謹慎等方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我今后的人生提供了很多指導和參考。我相信只要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真正地踐行孟子的思想,并不斷地懷抱善良的心,我一定會有更好的人生。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二十
    作為一個偽書香家庭的后代,我對《論語》的接觸還是挺早的,我這個偽字說得還是挺考究的,雖然叔伯那一代并沒有出什么讀書為官的人,但閣樓上那一箱箱紙頁泛黃的書是可以證明的,媽媽家那邊,外公是教師,大舅舅也相當配合的當了一名優(yōu)秀的人名教師。至于論語的只言片語就是從他們樓中得知的。
    小時候的自己是相當頑劣的,對學習很是不上心,放學回家便出去尋找小伙伴,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還死要面子,做出一副我早就懂了的樣子,當然,知子莫若父,那時候爸爸教訓我的話就是: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那個時候的我還是不懂這么高深的句子的,什么知知之,知不知的,老爸便耐心的講解給我聽,我對論語的喜愛也是自那一次之后越來越濃厚,沒想到那么簡潔的幾個字竟然能表達出那么多的意思,當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再后來,又慢慢知道了溫故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些句子,至今,這些語句都深深印刻在腦海里,讓我受益良多。
    寒假,學校開展大學生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活動,楊伯峻老師的《論語譯注》被選為必讀書目,在家的一個多月里,便是他給了我一個溫暖嚴冬。
    楊伯峻老師的這本書讓原本晦澀難懂的論語成為人人都可閱讀可理解的日常讀物,讓論語的精髓更接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讓人們都可以去閱讀。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學生們又敬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樂于幫助并耐心解釋。他那么博學卻始終保持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學習,別人夸獎他他也從不驕傲。他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說:“如果三人走在一起,當中必定有能當你老師的人,選擇他的長處去學習,以他的短處為自己改正的參照?!笨鬃拥难孕姓撌隽诵⒌溃螌W,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行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我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孔子講究孝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拒絕,使其褪色,我們應該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言行,若是他對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道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篤志而博學,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廣泛的熟讀經(jīng)典,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新知識以求融會貫通;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yè)上陷入困境。通過對比說理的方法,說明既要學習,也要思考?!?。同時孔子也認為:“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行為放蕩;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危害親人;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狂妄自大?!睆倪@句話中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重要性。
    另外,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德行高尚者,也喜愛財富,但是取得財富的途徑是符合法律與道德觀念的。為人莊重但處事簡潔。他們不追求食裹腹,居安逸。對于事情敏感但是出言謹慎?!薄N蚁敫餍懈鳂I(yè)的人都會有所啟發(fā)?!暗拢酥疽?,本立而道生”,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通過閱讀論語,我們知道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之后,在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
    儒家“五?!?--仁義禮智信,若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二十一
    《孟子》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也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的哲學著作。讀孟子譯注是拓寬知識面、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最近我讀完了一本孟子譯注,深受啟發(fā),頗有所得。以下是我對讀孟子譯注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孟子思想的價值
    孟子思想是中國古代的倫理學說之一,對于如何做人、為政、治國、平天下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觀點。在譯注中,我深切感受到孟子思想的價值所在。他強調(diào)人性本善,通過培養(yǎng)和修養(yǎng),可以使人們的善良品質(zhì)得到發(fā)揚光大,同時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倫理體系,讓人了解了如何做人、如何行善、如何與人相處等。孟子的思想對于塑造人的品格、推動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段:孟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雖然孟子的思想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但其現(xiàn)實意義卻依然延續(xù)至今。在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道德風氣淡薄、人們之間的關系冷漠等問題十分突出。而孟子提出的“仁義禮智信”等倫理觀念正是當下社會需要的精神支柱。通過讀孟子譯注,我明白了仁愛之道,學會如何真誠地對待他人,學會關心社會公共利益,更加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孟子的思想可以為現(xiàn)代社會提供很多寶貴的借鑒。
    第四段:對孟子思想的認同
    孟子的思想深深觸動了我,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為人處世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譯注中關于孟子思想的解讀準確而細致,更加深化了我的理解。與孟子一樣,我也堅信教育是提高個人和社會素質(zhì)的重要手段。立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傳承孟子的思想精華。同時,譯注中還提到了孟子的格物致知,讓我更加明白只有不斷學習、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見識和智慧。我愿意將孟子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推動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第五段:總結(jié)
    通過讀《孟子》譯注,我對孟子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從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營養(yǎng)。孟子的思想不僅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對現(xiàn)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孟子譯注時,我深感孟子思想的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同樣也對孟子的思想表示了認同,并積極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過讀孟子譯注,我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也會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論語譯注心得體會篇二十二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在讀了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后,讓我對《論語》有了深刻的理解,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論語》陪我度過了充實而又“溫暖”的假期。
    孔子的“仁義禮智孝”不僅對個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而且對社會教育意義不減當初。
    剛接觸《論語》這篇文章時是初中的時候,或許是對《論語》的淺薄認知,太多的迷惑、太多的不解,再次接觸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初中時對其的理解認為是特別淺顯易懂的一句話,對知識的理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而后長大再次讀到這篇文章的這一句時便有了不一樣的理解,科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嚴肅而又神圣的,學習并理解然后在生活學習中用到才是我們最終目的。太多的羞于提出質(zhì)疑而錯過對知識的渴求?!爸疄橹恢獮椴恢?,誠實的面對對知識的理解,才是智慧,才能達到追求科學的目的。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吹饺绱诵⒌溃刮叶昧恕靶⒕础比匀皇乾F(xiàn)在社會道德樸素的起點,“孝”是做人的根本。
    隨著經(jīng)濟、科技的發(fā)展,社會問題的增多,“空巢”老人問題突出。我們應該反思,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去了哪里?小孩子從小被家人溺愛,孝敬父母逐漸成為了父母的奢求。長大成年后,開始追求自己的事業(yè),每日忙忙碌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卻逐漸忘記了自己家中的父母,雖然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貧乏,心靈的空虛豈是金錢所能換來的。
    讓我們反思,撿起逐漸失去的孝道吧,家里的父母在等待著我們。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不知那怎么可以。作為對此句的解釋我們不禁聯(lián)想到曾子殺豬教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鬧著也要去。妻子哄著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給殺了,這就是曾子殺豬教子的故事。古時候的故事深刻的教育我們,對現(xiàn)代的影響依然重要。
    誠信是我們現(xiàn)今關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加強誠信建設。21世紀的熱點話題,遇到老人扶不扶的問題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青年人的尊老幫助弱勢群體的行為,卻變成了老人對熱心青年的訛詐對象。之后人們對老人過馬路扶不扶、老人摔倒扶不扶成為輿論爭論的話題。無論孰是孰非,都嚴重體現(xiàn)了當今的誠信問題。如像這樣發(fā)展,人們以后就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輿論的壓力,社會的險惡而逐漸消失。
    誠信無論是在古時還是在現(xiàn)代,都該學習孔子宣揚的美德,不知其可的后果對個人、集體、社會都是一種巨大的隱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相信每個人自覺維護誠信道德,世界會隨著個人的誠信變得越來越好。
    “仁義禮智信”,這些是對論語的總體內(nèi)容的總結(jié),切莫小看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字,在我們?nèi)粘I詈蛯W習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視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對《論語》的閱讀學習,不能局限于時間、地點。對《論語》的領悟應是一生的,將其吸收,為我所用?,F(xiàn)今、未來都是我們的道德典范?!墩撜Z》中的道理不是一時所能領悟的,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對《論語》的深入研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對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的閱讀。讀到的不僅是孔子的言論對后人的啟發(fā)指導,也更多的是對孔子本人的了解認識??鬃舆@個充滿人性,極具社會責任感的歷史名人深深吸引著我們,也終于明白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為什么一直受世人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