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精選8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一
    每當(dāng)我看完文章最后一個字時,心中沒有讀林清玄的隨心,也沒有讀張曉風(fēng)的意猶未盡,有的只是呆呆的坐在座椅上,讓那些自然地文字中悠長的意蘊,如濃墨一般渲染著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把張曉風(fēng)的大部分作品比喻成柔水的話,那畢淑敏無疑就是烈火了。她的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自然地如同原野般的綠、如同海水般的藍(lán)、如同生命般的紅。我喜歡她的自然、簡單明了、一針見血。但并不缺乏寫作技巧。比起張曉風(fēng)的細(xì)膩,我更加喜歡畢淑敏的“實”。或許因為她是一名心理學(xué)專家的緣故吧,她的文字更加走進(jìn)我的內(nèi)心。
    在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是《我很重要》,對于生命的意義,畢淑敏可以大聲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
    對于我的親人,我們永遠(yuǎn)是不可重復(fù)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而一個。我們對于朋友、親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是唯一的。
    現(xiàn)在的人們總是以對于社會的貢獻(xiàn)來衡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與重要性。但是我仍覺得,只要我們是幸福的,只要我們的存在能讓別人感到幸福,那么我們就是重要的。
    鳳凰在火焰中重生,而人在火焰中思索。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二
    畢淑敏的散文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但卻總能觸及人的心弦。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但卻總能觸及人的心弦。讓人有所感悟。讓疲憊、煩躁的心總能得到找到一處最寧靜最溫馨的港灣??倳谛撵`最陰霾時刻尋到風(fēng)雨過后的陽光。她教給我們愛,同時教給我們理性,面對殘酷的世界陰暗面與不可理喻的社會黑暗角,我們應(yīng)當(dāng)怎么樣的調(diào)整自我的心里,正確的看待,走向光明與燦爛。累了、倦了、厭了,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找到合理的途徑,給心靈放個假。畢淑敏教給我勇敢,賦予我理性。
    本以為一個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奮筆疾書,一天到晚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但畢淑敏與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經(jīng)驗,她年輕時曾在藏北高原當(dāng)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嶺之間,她曾背負(fù)武器,紅十字箱,干糧跋涉在藏北無人區(qū),她曾在寒冰之上,鋪張雨布席地而眠,她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雖然老師不再述說她兒子的失誤,但她卻會不停追問,生怕漏掉一點。這是天下母親菜有的復(fù)雜心情,明明害怕聽到,卻又想聽到,也希望孩子像一只光滑的蘋果。她有一顆平凡的心。
    畢淑敏的文字之間流露著一種真情,不管是她寫當(dāng)軍醫(yī),還是關(guān)于婚姻和家庭的獨白,每一章節(jié),每一篇,讀完之后都能感應(yīng)到她所想表達(dá)的,文中從沒有直接表達(dá)情感的陳述,好像擰一個魔方,跟著思路走,最后拼出一個完整的面。畢淑敏的文章沒有張曉風(fēng)那么優(yōu)美,飽含細(xì)膩的情,更多的是簡潔和清晰。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xì)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xì)細(xì)體會,必能發(fā)現(xiàn)那隱藏于故事中的一份細(xì)膩、一份溫柔、一份執(zhí)著,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說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BR>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zé)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yán)厲、疼愛、生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篇好的文章,是優(yōu)秀作家心靈性格的一面鏡子,字里行間映襯出真實的自己,是他們用心最純潔的瓊漿譜寫的。畢淑敏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許是因為這兩點,鑄造出她獨特的寫作風(fēng)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觀。我們也可以學(xué)著像她一樣,以一個醫(y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三
    畢淑敏
    散文
    給人一種親切感。讀者又是如何看呢?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畢淑敏散文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我喜歡畢淑敏的文章,喜歡那種輕松有趣的風(fēng)格,更驚嘆于她筆下看似普通的文字中蘊含的豐富哲理,發(fā)人深思,把一些大道理都寫得簡單明了,適合我這種智商理解能力均不高的腦袋。喜歡她一針見血的睿智,總能從并不復(fù)雜的人生經(jīng)歷中采擷瑰麗的珍珠,在讀者面前如孔雀開屏般展示出一幅燦爛的生活美景。
    《畢淑敏散文精品賞析》這本書,有不少篇是討論女性的問題??戳嗽u析想不通那些年輕的甘于做別人情人的女子,是因為懶惰,因為糊涂,因為虛榮貪圖富貴,就那樣不負(fù)責(zé)任地放棄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我想她們應(yīng)該不愛自己,為何不想想等年歲大了怎么辦,等別人又有了新歡怎么辦。把自己的生計前途幸福全托付在一個不靠譜的男人身上,真是一出悲劇。女性應(yīng)該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動物,那么多女子甘于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許我的思想比較老套,但我依然堅信生活該是和諧穩(wěn)定的,有可以去愛的人,有愛自己的人,這樣才是幸福的。
    談到教育,畢淑敏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經(jīng)很痛苦還要嘮叨不已以為這樣效果好,會讓孩子在無窮的心理折磨中喪失了尊嚴(yán)。忽然想起弟弟,因為和我的年齡離得近,以致我很小就沒奶吃了,外婆心疼我,時不時數(shù)落弟弟來得不應(yīng)該,弟弟無奈反抗,從此后仇視外婆,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么他會對人很好的外婆那么有成見,為什么他的舉動有時那么古怪讓人傷心,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我們的父母老人,由于繁忙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保護(hù),傷害了孩子也不知道。
    她主張表揚也要慎用,凡是隸屬天分的那一部分,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都大可不必過多地表揚或是批評。我們的批評教育或者賞識教育也該有個度。
    畢淑敏的文章澄清、充滿活力,展示的是當(dāng)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讀她的作品,掩卷深思,常有意猶未盡,身心俱舒的美好境界!
    默默地喜歡畢淑敏老師,細(xì)細(xì)數(shù)來已有八個年頭,一時的好奇使然而漸漸迷戀她質(zhì)樸細(xì)膩的筆觸,感動她真摯深刻的情感,只因字里行間滲透的人性關(guān)懷觸及到心靈深處,宛如山澗清冽的溪水,洗滌著我心中的彷徨與茫然,提醒著我身邊的快樂與幸福。
    好友之前常問:你幸福么?我總答道:還好吧。嘴上的回答還算幸福,可心里不停搜尋有關(guān)幸福的畫面,恍然間,似乎找不到豐富的證據(jù)。
    畢淑敏老師說:“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碑?dāng)我們的目光糾結(jié)于物質(zhì)的虛榮變得游移不定時,當(dāng)我們的心靈染上世俗的塵埃變得浮躁不安時,幸福就像流浪漂泊的孩子,期待被沖昏頭腦的你找到它,帶它回到你心靈的家。
    是的,家。一個屬于我們幸福的港灣,貯藏或愉悅幸福或受傷疼痛的心靈,提醒挫折、提醒進(jìn)步、更提醒幸福。它該是一個由臆想勾勒出美麗的線條、思維打造出完美的格局的三居室:一間盛放愛與恨,一間盛放事業(yè),還有一間……安放我們自己。
    “假如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fēng)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凄壓抑,形銷骨立?!眱煞N截然相反的愛恨比例,決定著主人幸福的冷暖色調(diào),提醒著冷調(diào)要重溫祥和,就得凈手焚香,灑掃庭院,銷毀精神垃圾,重塑精神天花板,迎接幸福的暖調(diào)。
    而第二間小屋里盛放著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事業(yè)。生活是現(xiàn)實的,理想和現(xiàn)實總難免會有差距,從大多數(shù)人談到工作時麻木的表情中,看得出樂在其中的并不多,多數(shù)人的理想和現(xiàn)實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yuǎn)也沒有交點。迫于各種原因,我們的工作也許不是自己最理想的,但既然選擇了就應(yīng)該學(xué)會去適應(yīng)、去挖掘、去熱愛,反之,對于那些所謂找不到自己喜歡工作就理所當(dāng)然去混日子的人,畢淑敏老師忠告道:“不要輕覷了事業(yè)對精神的濡養(yǎng)或反之的腐蝕作用,它以深遠(yuǎn)的力度和廣度,扶持著我們的精神,以成為它麾下持久的人質(zhì)”。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振顫,像五線譜的音符分布在不同的音階,我們需要在心靈的三間小屋里細(xì)細(xì)聆聽。噓……聽,它好像在我的心里咚咚地敲門;看,它打開每間屋子牽起它的小伙伴在曲譜上起舞。跳躍、歡樂的節(jié)奏仿佛在告訴我,需要盛滿承歡父母膝下、共享天倫的親情,享受活在當(dāng)下、兩情相悅的愛情,珍惜冷暖相宜、盡洗鉛華的友情,剝開事業(yè)之外的贅物不被顯赫的光環(huán)灼傷,努力做我所喜歡的女人:愛花、做飯、讀書,知道謝父母,卻不盲從;知道謝天地,卻不畏懼;知道謝自己,卻不自戀;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
    所以,如果有人現(xiàn)在問我幸福嗎?我一定會大聲告訴他,向世界宣布: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健康的身體、拼搏的事業(yè)、幸福的家庭,依然飽含愛與熱情,乘著清風(fēng),在這廣袤的世界里御風(fēng)而行,享受陽光雨露的恩賜,即使偶爾風(fēng)雨交加、雷閃電鳴,也要提醒自己安放好心靈小屋的幸福,仿佛在寒冷的冬日里經(jīng)常看看太陽,心便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你也許去過許多國家,或者你從未邁出過國門。你不去日本、不去美國,你可以想象。可是,你不去埃及,你是無法想象那里的神秘;不去南非,無法想象足球世界杯帶給人們的激情與快樂;你不去貝加爾湖,你無法想象她的古老與清冽。對于西藏,那片神秘的土地也同樣,有許多東西你要親臨實地,才能真正感受它、體驗它。
    西藏我們更多的是局限在文人的描述或者親歷過的人的體驗里。高寒、缺氧、奇寒、強(qiáng)烈的紫外線是最直觀、現(xiàn)實的寫照。但是走馬觀花的到此一游與在雪域高原戰(zhàn)斗生活了十多年的人相比,他們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由于青藏鐵路的開通,更多的人有機(jī)會去一睹高原的芳容,畢竟這種體驗是膚淺的,他們一般是在合適的季節(jié)講求最舒適的旅程中完成的。
    畢淑敏,一位花季少女,從17歲參軍來到了昆侖山,在白雪皚皚的世界屋脊,一呆就是20xx年,從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xiàn)給了雪域高原,如她自己所描述的:“昆侖山呼嘯的風(fēng)雪,卷走了我一生最好的年華。它濃重的身影,橫亙在我生命的原野上?!錾较蛭宜魅×烁甙旱拇鷥r之后,遺贈給我一件終身享用不盡的珍寶,這就是青年時代艱苦生活的磨練?!彼纳⑽睦?,無庸置疑地說,青藏高原已經(jīng)成了她生命的底色,是她生命里的華彩樂章。陸游的“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簡直就是為她而作。
    那段崢嶸歲月的記憶會不經(jīng)意間流露在她的文字里。散文里的許多篇章都是有關(guān)于西藏的。對于西藏高原她的體驗是切膚的。我們無法想象,在廣漠的冰川與荒原里,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封山、與世隔絕,一個快速的行動可能就會奪取一個年輕的生命,從護(hù)士成長為醫(yī)生,她看到并接觸過太多的死亡與犧牲:雪崩、汽車失事和置人死地的高原病……在嚴(yán)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下,人的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她自然而然產(chǎn)生對自然的敬畏,對每一個生命的珍惜。一個花季少女能扎根于高原,那就是生命之花的綻放,如高原上的雪蓮一樣美麗動人。
    走出昆侖山,從學(xué)醫(yī)到從文,昆侖山慘烈的苦難與磨練鍛造了她的人格與毅力,自然已經(jīng)把她鍛造的無比堅強(qiáng)與勇敢,使她的生命顯得豐富、厚重與堅韌。是昆侖山給了她永不枯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有如此堅強(qiáng)的支撐,有什么困難不能被克服的。越過那道坎,自然又是一片新天地,從《昆侖殤》的呱呱墜地便一發(fā)不可收,她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一個人成長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與環(huán)境中,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要求因一張大字報而強(qiáng)烈要求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成為自食其力的一員,她不愿意成為社會的寄生蟲,雖然她的薪水還不及支付給保姆的工資。與今日那些“寧愿在寶馬車?yán)锟蓿膊辉敢庠谧孕熊嚿闲Α钡娜讼啾?,他們之間的價值取向有著天攘之別。她母親這種要求獨立的堅強(qiáng)性格無以對她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作為官二代,她們沒有倘佯在父親的功勞簿里,他們更多的是表率、是犧牲。是樂觀和對未來的希冀。
    喜歡看散文,因為作者會把真性情流露在字里行間,讀《畢淑敏散文》也一樣,這里是她人生成長過程的最直白、真實的記錄,無須偽飾,無須忸怩作態(tài),從青蔥歲月到成熟,然后慢慢地走向衰老,我們可以看到她從容的步伐,淌在人生的河流上.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四
    我們的一生中會作出無數(shù)充滿痛苦的選擇,這些決定會讓我們傷心,流淚……而今天,我讀了畢淑敏的《我的五樣》這篇文章,對人生中的選擇又有了新的認(rèn)識,新的感悟。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老師讓我們在紙上寫出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xùn)|西,而“我”卻猶豫了很長時間,在片刻的斟酌之后,我寫下了水、空氣、陽光、鮮花和筆這五樣?xùn)|西。接著,老師要求我們劃掉其中不那么重要的一樣,我劃掉的鮮花,在劃掉的那一刻,我頓覺四周慘失顏色。
    然后,老師要求在劃掉一樣,接著在劃一樣……直到最后,我只剩下了一樣:筆。我在做這道題的時候異常的艱難,每劃掉一種對自己很重要的事物后內(nèi)心就會很痛苦,但是劃到了最后,我的內(nèi)心也漸漸的平靜了下來。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決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有一番痛苦的掙扎,但是當(dāng)我們作出了選擇后,內(nèi)心會在一瞬間平靜下來。這個痛苦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帶給我們的真正意義的是什么。
    我們的一生總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此時的我們會感到無比的迷茫、無助??墒牵?dāng)我們找到了那個正確的方向,知道了自己的航向和終點,就會變得清醒,會用自己無限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迎接風(fēng)浪,直至找到自己的意志終點。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五
    感恩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謝的花。因為感恩,所以我們的生命變得五彩斑斕。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我感謝父母,賦予我生命。感謝父親為我全心全意的付出,感謝母親日日夜夜的操勞。謝謝你們,讓我能夠健康的活下來,去感受生活。
    我感謝生活,賦予我和平的世界。201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2010年8月7日舟曲泥石流 ,這是中國近幾年來幾個特大災(zāi)害。讓我深刻的感覺到那些鮮活的生命在頃刻間枯萎的確是讓人心痛至極!而也使人看到了生命的寶貴和親情的無法割舍。母親的眼淚流干了卻再也喚不回失去生命的兒女,父親喉嚨喊破了卻再也喚不醒沉沉“睡”去的親人。這一切是我們在和平環(huán)境下是無法領(lǐng)會到的,我們沒有想過災(zāi)難和失去親人的滋味,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思想準(zhǔn)備應(yīng)對意外的降臨!活下來的人請珍惜生命,安然下來的我們是值得慶幸的,我們沒有經(jīng)歷混沌兇猛的泥石流、沒有經(jīng)歷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地震。讓我們珍惜生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樂。對于生命,我們應(yīng)該感恩,在每時每刻。
    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yīng)當(dāng)這樣度過:當(dāng)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xiàn)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樂觀的去生活。
    畢淑敏在《提醒幸?!分姓f:“當(dāng)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dāng)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dāng)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yōu)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jīng)生活過?!边@就是樂觀的人所應(yīng)該有的心態(tài)。
    我還應(yīng)該感謝文明,感謝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讓我有機(jī)會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迤邐中,跟隨李白去感受他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备S岳飛去體會他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弊屛矣袡C(jī)會去認(rèn)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福沧屛医Y(jié)識了把體驗幸福時刻掛在嘴邊的畢淑敏。
    我也學(xué)會了在感恩中成長,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哪怕我會在父母勞累的時候,端上一杯熱水,雖然老套,但是我知道父母的心靈得到了慰藉,這就是我想要的;我會笑對生命賦予我的每一天,充實而有意義的過好每一天;我會花費我一生的時間去飽覽群書,用精神食糧填滿我的生活。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六
    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于任何一個派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讀畢淑敏
    散文
    集有感,歡迎大家閱讀。
    記得,第一次讀畢淑敏老師的文章是在小學(xué)五年級那篇文章是《愛的回音壁》,那篇文章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那段時間我一直認(rèn)為父母不愛我,可我讀過后便知道父母是那樣的愛自己,而自己卻絲毫不為之所動,慢慢的回憶小時候我體弱多病,母親不顧夜的漆黑,一次又一次的將我送到醫(yī)院,我并沒有感到絲毫感激,長大了每每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不會想到這是父母的血汗錢……太多太多的愛我已失去了嗅覺無法領(lǐng)悟他們,是畢淑敏老師在懸崖邊拉了我一把,我十分感激。
    從那時起我就很想了解這位素未謀面的作家了,對她心中從滿了仰慕和感激,前幾天剛好在書店買了一本《畢淑敏散文卷》,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一頁一頁的閱讀,用心與她交流。我的心情與文章的情線翩翩飛舞時而低谷,時而亢奮。
    畢淑敏以她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邊,給我們講述一個神秘迷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帶我們找到心靈的出口。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于張曉風(fēng)。她只是給我們講述一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xì)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xì)細(xì)體會,必能發(fā)現(xiàn)那隱藏于故事中的一份細(xì)膩、一份溫柔、一份執(zhí)著,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說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BR>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zé)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
    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yán)厲、疼愛、生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母親為我們整理房間時,打掃衛(wèi)生時,我們心中只記得母親的嘮叨埋怨,卻忽略了她心中,對我們的在乎。
    我們也可以學(xué)著像她一樣,以一個醫(y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我很崇拜畢淑敏,特別愛讀她的散文集。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于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xué)問見長,也不以前衛(wèi)的語言標(biāo)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jīng)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fēng),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里,再次讀了《畢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么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么具有多艷的色彩。“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稅叟率裁础肥钱吺缑舻纳⑽拿滑F(xiàn)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chǎn)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里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沖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愛一樁事業(yè),就奮不顧身地投入。愛一個人,就斬釘截鐵地追求。愛一個民族,就挫骨揚灰地獻(xiàn)身。愛一種信仰,就至死不悔?!睆漠吺缑魧Α皭邸钡脑忈屩校浑y看出她對“愛”那種獨有釋懷。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特別具有生活的氣息,特別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棱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說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愛是什么”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對“愛”的強(qiáng)調(diào),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guān)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yīng)該如何對學(xué)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yīng)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yè)就是以“愛”的呵護(hù),“愛”的德行,照耀學(xué)生們前行的道路。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愛是神奇的化學(xué)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yuǎn),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xì)雨雅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yè)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xué)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xué)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里,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guān)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于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無論曾經(jīng)有多少神圣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紅柳懺悔1
    曾經(jīng)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西-藏之上,有一種頑強(qiáng)的植物,屹立在沙丘之上,迎風(fēng)而立,有人說:“傻!不會找個背風(fēng)的地方貓著,非強(qiáng)出頭1。當(dāng)然,如此讓人無語的話最終會被河蟹的,因為他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本末倒置!千百年前,這種植物出現(xiàn)在這星球——地球的一個角落——青藏高原,他們根據(jù)自然的選擇,來到這里安居樂業(yè),那時這里一片平坦。但颶風(fēng)似乎并不歡迎這些“柳堅強(qiáng)”,無情地對他們進(jìn)行驅(qū)趕。但他們——一群強(qiáng)勁偉大的“釘子戶”,任由沙石的沖擊與驅(qū)趕,他們迎風(fēng)而立,咬定大地不放松,就這樣,一群又一群“拆遷部隊”——沙石沖向了他,但是他們以不屈的意志力,成為了億萬沙石的頂禮膜拜,最終形成了一個個沙丘。
    “他們”是誰?這就是偉大的紅柳,曾經(jīng)偉大,而現(xiàn)在,他們早已在飄香的小廚房,在溫暖火爐邊,化為一縷縷輕煙,飄向遠(yuǎn)方。當(dāng)人們再想起他,他早已含笑從世界屋脊離開了,沒有眼淚,欲哭無淚!為什么笑?這是傷心過后最無奈的爆發(fā)。紅柳笑自己的愚笨,在這個星球屹立了數(shù)千年,經(jīng)歷了風(fēng)摧殘,沙的踐踏,雪的洗禮·····他們不曾畏懼自然的力量,但最后的結(jié)果是 千年的道行被人類的一顆炸藥,2s,3s或更長,他們的生命便宣告結(jié)束了。矛盾!古人云:“人類在自然的面前是渺小的1紅柳云:“你們的炸藥夠牛x,自然用幾千年都沒打到我,你們······(斷氣了)”。
    言歸正傳,就算通過上文的對比,人類1:0領(lǐng)先于自然。但憑什么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新新生物”有權(quán)去毀滅自己的“長輩”!?他們何罪之有僅僅因為解放前條件艱苦?為了幾條人命滅絕了一個物種!這話講的似乎太沒人情味,太不人道。記得還有一篇文章里,一位女紅軍為了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天天每餐喝鴿子湯,288天,數(shù)千只鴿子。有人說,這是母親為自己孩子最無奈的選擇,可是,鴿子不是媽生的?他們不會哭泣,但不會心痛嗎!人類,不對,是我們,總把自己抬得太高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層,認(rèn)為我們主宰一切。我們錯了!
    甘肅又發(fā)生了泥石流,當(dāng)報紙說這又是一個“自然的懲罰”,但我不這樣認(rèn)為,這是我們給自己的懲罰,依然是最溫順的,他們總是逆來順受,他們想保護(hù)人類,但人類正一點一點破壞著自己最自然的保護(hù)。
    這一刻,我想自然懺悔!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七
    讀《畢淑敏散文精選》,常常驚異于她如何從并不復(fù)雜的人生經(jīng)歷中采擷了那么多瑰麗的珍珠,在讀者面前如孔雀開屏展示一幅燦爛的生活美景。
    這位‘不安分’的醫(yī)生把她的職責(zé)發(fā)展到極致,不僅要治病,還要救人,她成了心理醫(yī)生。心理的咨詢讓世界在她面前展開了一扇窗,使她有機(jī)會走進(jìn)各式各樣普通人的心靈深處。
    畢淑敏是一位母親,她用母愛感受著孩子的成長。《混入北圖》我認(rèn)為應(yīng)該算是一場母子歷險記,根據(jù)規(guī)定,只有上了大三以上才能進(jìn)入北京圖書館的,但是為了滿足酷愛讀書的兒子的心愿,畢淑敏讓兒子拿著父親的工作證,冒名頂替,母子混進(jìn)了北京圖書館。經(jīng)過這次讓孩子最大的感觸是:北圖的書真多呀!自己一定要從北圖正門進(jìn)去。愛子之心、愛子之行令讀者動容。
    《青蟲之愛》也許算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篇文章了,寫的是母愛,但視角卻與一般的母愛文章迥然不同。一位見了蟲子就怕的要死的柔弱女子,做了母親后,為了自己的女兒,竟變得見蟲不驚了,是母愛改變?nèi)诵灾械那优?,讀起來好有親切感,因為我們家也曾有過,聽外婆訴說媽媽在沒生我之前很嬌氣,連小飛蟲都怕,可是她當(dāng)了媽媽后感覺變了一個人,不僅變得堅強(qiáng)而且包容,因為是母愛改變了這一切?!芭耸侨跽摺?,這話男人相信,女人默認(rèn)。青少年時她們盡情地汲取著親情、愛情,毫不掩飾地展示自己的柔弱。然而,再柔弱的女人,成為媽媽都會變得堅強(qiáng),沒有理由,是母親的本能。如同書中道出:孩子信任依賴的目光,令女人隱藏怯懦,呈現(xiàn)堅強(qiáng),用心中源源不斷的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lán)天。我這個當(dāng)女兒的要向偉大的母愛致敬,更在行動上尊重母親,聽媽媽的話。
    讀完這幾篇文章,我?guī)缀醪桓蚁鹿P描繪。愛彌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酣暢淋漓,讀來令人震撼。流暢的語言,縝密的思維,精辟的分析,將我拉入愛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任何關(guān)于愛的闡述,在他的面前都顯得非常卑微,我只能告訴你們,細(xì)細(xì)去“品味”你身邊的愛,你才會真正地明白愛的真諦。
    作家畢淑敏是一本書,需要細(xì)細(xì)品味,這本書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生活在平常人中間,給我們展示的是當(dāng)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讀她的書,掩卷深思,常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身之感。書中不僅寫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寫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哲理,這就是她的散文獨具魅力的原因了。
    近段時間,我讀了《畢淑敏散文精選》,和她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么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么具有多艷的色彩?!皭邸笔侨耸篱g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稅叟率裁础肥钱吺缑舻纳⑽拿?,被現(xiàn)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chǎn)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里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沖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特別具有生活的氣息,特別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棱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罢f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愛是什么”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對“愛”的強(qiáng)調(diào),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guān)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yīng)該如何對學(xué)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yīng)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yè)就是以“愛”的呵護(hù),“愛”的德行,照耀學(xué)生們前行的道路。“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yè)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xué)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xué)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里,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guān)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于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BR>    是啊!作為教師,“愛”顯得猶為重要。只有愛,我們才能為自己鐘情的事業(yè)無私奉獻(xiàn);只有愛,我們才能讓我千萬幼苗更加絢爛。
    一打開《畢淑敏散文精選》我就被她那真實、健康、積極向上的話語吸引了。她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每篇散文都切合生活實際,并總能捕捉到一些人們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到的事情,讀的時候,就好似一幅幅生活美景浮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被她那耐人尋味的散文散發(fā)出的魅力而抓住眼球,靜心欣賞她的文章。
    我最喜歡她的一篇文章——《“我羨慕你”》?!拔伊w慕你”這句話是出自文章中一位老年婦女的口中。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帶兒子去公園玩,碰到了一位老年婦女,這位老太太說她羨慕作者和她兒子的年齡,使作者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財富。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寶貴的財富,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不過我們的幸福常常被別人羨慕著,我們應(yīng)該珍惜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
    可是,原來幼小無知的我卻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每次周末,當(dāng)我在被堆積如山的作業(yè)壓著埋頭苦“寫”時,媽媽總是悠閑地躺在沙發(fā)上,邊看著有趣的電視,邊喝著香味四溢的綠茶,還時不時地發(fā)出幾聲歡快的笑聲,我看著媽媽輕松、無憂無慮的安詳樣子,真是羨慕不已,不禁說道;“我羨慕你!”媽媽一臉茫然地望著我,十分詫異:“你羨慕我什么?我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婦女?!薄澳悴挥脤懽鳂I(yè),而且可以看電視,可以干自己愛做的事情。”我皺著眉頭說。“我還羨慕你呢,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課,可以與同學(xué)一起學(xué)習(xí)、玩耍,可以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我已經(jīng)到了中年,只能享受一下電視帶給我的快樂!”媽媽嘆著氣說。我高興起來,原來現(xiàn)在我忙碌的生活也是被別人所羨慕的,我應(yīng)該好好享受現(xiàn)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無論是怎樣的,都要珍惜,因為別人也在羨慕著我的生活。
    這本書里的每一篇散文都令人得以深思,心靈得以進(jìn)化,使人能把自己聯(lián)系于文中,樹立正確的觀念,這就是畢淑敏散文的獨特魅力。
    畢淑敏的散文比較有故事性,引人入勝,通俗易懂;張曉風(fēng)的散文多情溫婉,柔情似水;林清玄的散文短小精悍,蘊含哲理;就我而言,還是畢淑敏似乎更得我心。
    在《致不美麗的女孩子》里,畢淑敏記錄了一個相貌平平的女生因父母長相好看而自卑到通徹心肺:她抱怨自己沒有繼承父母的英俊相貌,抱怨老天對自己的不公,抱怨別人的以貌取人。畢淑敏適時地端出了一碗心靈雞湯,滋潤了我們這些長相不夠完美的女孩的心靈。
    我也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女生。曾幾何時,我也因自己沒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而自慚形穢,甚至想過像電影明星一樣在自己臉上動刀動斧。曾幾何時,我也幻想過出生于明星之家,從小就是金童玉女,受人吹捧,受人關(guān)注。可我只能帶著這張平凡的臉,懊喪的站在鏡子前埋怨著上帝。
    然而,臉龐終究不是自己選擇的,不論我滿意與否,都得義無反顧地佩戴著它,直至與身俱滅。這種毫無意義的挑剔只能給我徒增煩惱。我開始不再膚淺的注重自己的臉龐,為它的平凡而懊喪煩惱,而是努力地用內(nèi)涵、品德、智慧、學(xué)識去勾勒那張無形的容顏。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沖刷而黯然失色,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摧殘而香消玉殞。臉龐是父母創(chuàng)造的,而這無形的容顏卻是我創(chuàng)造的——它才是我的榮耀、我的驕傲!
    不美麗的容貌,也能活出美麗的人生!
    其中有一個故事《提醒幸?!罚屛颐靼仔腋2灰欢ň褪堑玫揭淮蠊P錢或是得到什么貴重的禮物,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fā)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張知識的網(wǎng),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而鬧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jīng)??纯刺?,心里就不知不覺地幸福起來。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篇八
    正如張曉風(fēng)一樣,畢淑敏也是一位臺灣的高產(chǎn)女作家。她的散文通俗易懂,不像有的文章深奧難懂,可能是她自身的原因:她是一名醫(yī)生兼心理學(xué)家。正是因為如此,才形成了她獨成一派的白話文散文風(fēng)格。
    畢淑敏的散文,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但文內(nèi)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是一篇代表性的文章。
    單從布局來說,她寫的這篇文章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從十種不同的人的人心靈深處體驗出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同的人自然就有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我最喜歡從孩子的一面寫家的地位的一段:
    “問孩子:家是什么?
    他們回答: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的獎賞和不及格是的斥罵。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dāng)皇帝,也是俯首聽命當(dāng)奴隸的地方。家既是讓你高飛又是用一根線牽扯的風(fēng)箏軸?!?BR>    也許是我是一個孩子的原因,對這一段感悟很大。從小學(xué)到初中,我做過許多錯事,大都要耍賴,象我用洗手液刷牙,被斥罵了一頓。自然考試成績也很重要,每次考試,家中父母都“威脅”道:“考不好就要上補(bǔ)習(xí)課了?!蔽抑荒芨┦茁犆J(rèn)真復(fù)習(xí)。成績不差當(dāng)然就有獎賞啦。
    《家問》洋洋灑灑三大頁,只圍繞一個字:家。家是一個變化的字,而畢淑敏緊緊抓住了讀者心,且與眾不同。
    《寫下你的墓志銘》就突破了傳統(tǒng)。不同與其他,主要講述了她與大學(xué)生談“生與死”時的一個故事。死亡,對于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但又不愿意去談?wù)摰囊粋€話題。人都希望多活幾年,但是死亡,對于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只能是另一場冒險。正如文章里所寫:“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死亡,地球早就被恐龍霸占著,連猴子都不知道在哪哭泣,更遑論人類的繁衍!”
    死亡,對于進(jìn)化來說,意義重大。只有舊事物的滅亡,才有新事物的誕生。
    畢淑敏散文,平凡眾特、透著特別,但不張揚,正可謂“平凡中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