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只有堅持到終點才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偨Y(jié)的語言要簡潔明了,重點突出,避免冗長和啰嗦的表達方式。以范文為參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總結(jié)中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一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以其獨特風格和豐富內(nèi)涵,一直吸引著許多人的目光。其中,中國古典的橋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獲得了廣泛贊譽。與現(xiàn)代的橋梁相比,中國古典橋梁注重功能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借助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和技術(shù)手段,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橋梁藝術(shù)形式。通過對中國古典橋梁的研究,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首先,中國古典橋梁的建造技藝令人嘆為觀止。中國古典橋梁大量采用石料,如石拱橋、石板橋等,這些橋梁都是由巨大而敲定的石塊建造而成。古代建筑工匠們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和高超的技藝,將這些石塊精確地堆砌起來,構(gòu)建起堅固耐用的橋梁。同時,他們設計了許多具有獨特形式的橋梁,如牌坊橋、亭橋等,這些形式各異的橋梁,通過其精致的構(gòu)造和華麗的裝飾,令人矚目。這些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形式,展示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天才。
其次,中國古典橋梁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中國古代人視橋梁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將其視為象征吉祥和團結(jié)的象征。因此,在橋梁的建筑與裝飾過程中,常常融入了許多寓意深遠的文化元素。例如,許多古典橋梁的兩側(cè)都有石獅雕像,這些雕像象征著力量和勇敢。這些文化元素不僅讓橋梁更加美觀,更提升了橋梁的文化內(nèi)涵,讓人們在觀賞橋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蘊。
第三,中國古典橋梁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古人認為,建造橋梁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能破壞自然環(huán)境。因此,中國古典橋梁一直堅持以自然為本,注重橋梁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例如,河流兩岸繁盛的植被常常被視為橋梁建造中不可替代的自然背景,在橋身和橋墩上都常常能夠看到各種獨特而美麗的花卉和樹木的裝飾。這種注重橋梁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展現(xiàn)了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第四,中國古典橋梁也體現(xiàn)了古代城市規(guī)劃的智慧。在古代城市規(guī)劃過程中,橋梁是連接不同地區(qū)的關鍵。因此,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者經(jīng)過精心設計,將橋梁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來考慮。這些橋梁不僅方便居民的出行交通,也為城市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蘇州園林中的拱橋就是一種獨特的橋梁形式,它既能連接不同的園區(qū),又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和觀賞的場所,將實用性與觀賞性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智慧的城市規(guī)劃,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zhì)量,也為城市的發(fā)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最后,中國古典橋梁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實用性和藝術(shù)形式上,更展現(xiàn)在其對人們心靈的觸動上。觀賞古典橋梁時,人們往往能感受到一種美的震撼和平和安寧的情感。這種情感源于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和諧與平衡的追求,也與橋梁作為連接分割的象征有關。當人們置身于古典橋梁之中,仿佛回到了塵世喧囂之外的寧靜空間,感受到了內(nèi)心的平和與安寧。
總之,中國古典橋梁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吸引著人們的關注。通過對中國古典橋梁的研究,我深深體會到了它們精湛的技藝、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智慧的城市規(guī)劃以及心靈之觸動。這些橋梁成為了連接古代與現(xiàn)代的重要紐帶,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示。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二
古典園林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下,古典園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我多次參觀古典園林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內(nèi)涵。下面,我將從多個方面談談自己對古典園林的心得體會。
一、古典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
在古典園林中,設計的精髓在于規(guī)劃和布局的合理。古典園林采取的是對稱式的設置,這種設計風格可以讓游人放松心情,獲得心靈的滿足感。古典園林中不僅地形、水、景物的設置和布置符合自然的環(huán)境規(guī)律,同時也進行了人工的修整和雕刻,使得景色更加美麗,展現(xiàn)出無限的藝術(shù)魅力。
二、古典園林的文化內(nèi)涵
古典園林承載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具有濃郁的文化內(nèi)涵。古典園林不斷發(fā)揚我國的園林建筑歷史和文化,通過建筑布局和裝飾物的展示,將我國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下去。例如,頤和園中的“九曲廊”,在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歷史和文化符號,如壁畫、古樂器、雕塑、石碑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三、古典園林的景色
在古典園林中可以欣賞到種類繁多的各種美景,如山水、湖泊、草坪、噴泉、建筑裝飾、植被等等。例如,蘇州園林中的藕池、賞石、曲橋等景觀,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和打造,構(gòu)成了一幅幅獨具特色的美麗畫卷。這些景色展現(xiàn)了自然的美麗和人工的藝術(shù)性,讓參觀者在其中獲得的美妙體驗無法忘懷。
四、古典園林的建筑風格
在古典園林中,建筑風格也是設計的關鍵因素之一。古典園林中的建筑風格需要與自然景觀進行較好的融合,構(gòu)成協(xié)調(diào)和諧的美麗景觀。古典園林中的建筑風格多了一份身世和歷史沉淀,建筑物和設施多數(shù)是仿古時期風格,經(jīng)過歷代文化人的積淀和加工,就形成了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古典建筑風格。
五、古典園林的精神內(nèi)涵
精神內(nèi)涵是古典園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典園林中的每一處景觀和建筑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哲理,這種內(nèi)涵不僅體現(xiàn)在園林中的建筑和景觀上,更體現(xiàn)在其蘊含的園林文化和游走其中時的心靈感受上。在園林的賞析過程中,精神內(nèi)涵可以引發(fā)觀者對自然、人性和歷史的反思,也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及自我價值觀帶來啟示和升華。
總之,古典園林具有多方面的內(nèi)涵和價值。在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園林文化的深厚積淀,更能夠從中領悟到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自身生活的哲理和思想。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領略到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為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注入新的力量和靈感。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三
園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的愿望。中國自然式園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這是與西方園林建筑很不相同之處。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樣,有堂、廳、樓、閣、館、軒、齋、榭、舫、亭、廊、橋、墻等。
廳:是滿足會客、宴請、觀賞花木或欣賞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園林宅第中發(fā)揮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僅要求較大的空間,以便容納眾多的賓客,還要求門窗裝飾考究,建筑總體造型典雅、端莊,廳前廣植花木,疊石為山。一般的廳都是前后開窗設門,但也有四面開門窗的四面廳。
堂:是居住建筑中對正房的稱呼,一般是一家之長的居住地,也可作為家庭舉行慶典的場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軸線上,體型嚴整,裝修瑰麗。室內(nèi)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進行空間分割。
樓: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廳堂之后,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于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閣: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筑,四面開窗。一般用來藏書、觀景,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
榭:多借周圍景色構(gòu)成,一般都是在水邊筑平臺,平臺周圍有矮欄桿,屋頂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顯得十分簡潔大方。榭的功用以觀賞為主,又可作休息的場所。
舫:園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從畫舫那里來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賞、飲宴及觀景、點景。舫與船的構(gòu)造相似,分頭、中、尾三部分。船頭有眺臺,作賞景之用;中間是下沉式,兩側(cè)有長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樓梯,分作兩層,下實上虛。
廊:是一種“虛”的建筑形式,由兩排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屋頂,其作用是把園內(nèi)各單體建筑連在一起。廊一邊通透,利用列柱、橫楣構(gòu)成一個取景框架,形成一個過渡的空間,造型別致曲折、高低錯落。廊的類型可分為雙面空間、單面空間、復廊和雙層廊等等,從平面來看,又可分為直廊、曲廊和回廊。
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gòu)形來說,又可分為單檐、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
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園林中往往是構(gòu)圖中心和借景對象。
橋:在園林中不僅供交通運輸之用,還有點飾環(huán)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四
中國的園林藝術(sh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一個園藝愛好者,我曾有幸去過許多中國現(xiàn)代園林,這些園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讓我對中國園林的獨特之處有了更深的體會。在參觀這些園林的過程中,我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這些體會讓我更加欣賞和了解中國園林藝術(shù)。
首先,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設計獨具匠心。我曾參觀過蘇州園林、圓明園和頤和園等許多知名的園林,每一個園林都有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風格。蘇州園林以其小巧玲瓏、精細入微的設計而著稱,圓明園的布局和建筑則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豪華和壯麗,而頤和園則展示了中西合璧的設計思想。這些園林都讓我感覺到設計師的匠心獨具,他們憑借豐富的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將自然景觀和人文藝術(sh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
其次,中國現(xiàn)代園林注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在參觀園林時,我發(fā)現(xiàn)園林設計師注重在園林中融入自然元素,如水池、假山、花草樹木等,以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與此同時,他們也注重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人文融入園林設計中,如在假山中刻畫古代詩詞、在廊橋上擺放古代文物等。這種自然與人文的融合給園林帶來了獨特的氣質(zhì)和韻味,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中國現(xiàn)代園林注重空間布局和景觀轉(zhuǎn)換。在參觀園林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構(gòu)建了一個流線明晰的空間布局,使參觀者能夠有序地游覽整個園林。同時,他們也注重利用變化多樣的景觀來引導參觀者的視線和心情,如在一段平坦的路上設置一座高大的假山,使參觀者在行走中能夠看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觀,從而增加了觀賞的樂趣和層次感。
第四,中國現(xiàn)代園林注重與建筑結(jié)合。在中國現(xiàn)代園林中,建筑往往與園林景觀相得益彰,相互襯托。建筑的設計和風格與園林的整體風格相呼應,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有時,建筑也成為園林中的一道風景線,為參觀者提供了舒適和便利的休息場所。這種建筑與園林的有機結(jié)合,不僅增加了園林的觀賞價值,也體現(xiàn)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
第五,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維護和管理令人欽佩。在參觀這些園林時,我很欣賞園林的整潔和維護良好的環(huán)境。園林管理者對園林的每一個角落都進行了精心的打理,花草樹木保持著良好的生長狀況,水池和假山也保持著清澈和干凈。這種維護和管理的精神讓人感受到中國人民對園林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通過參觀中國現(xiàn)代園林,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獨特之處。這些園林以其精湛的設計、獨特的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園林藝術(shù)對人們心靈的撫慰和啟迪。作為一個園藝愛好者,我將繼續(xù)關注和學習中國園林藝術(shù),為推動園林文化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首先表現(xiàn)在景物的動態(tài)上。一座面積有限、四面圍墻的園林,難免給人一種凝固、閉鎖的感覺,但造園家卻能運用具有動勢的造型藝術(shù),使一座小園平添活力,俯仰成趣。比如一條彎彎的園林小路,因曲折而給人以蜿蜒向前的動勢;那高高的尖塔,高聳著指向蒼穹,仿佛在向上升騰。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如亭、廊、樓、閣,是莊重的、靜止的,但為什么不讓人感到沉悶、壓抑呢?這就妙在中國古人創(chuàng)造了飛檐這種形式。它使房頂四角像飛鳥一樣展翅欲飛。在屋脊和飛檐上又有龍、鳳、麒麟、人物、飛禽走獸等飾物,以及瑞云、卷草這類紋飾,具有騰躍之美和天馬行空之感。
中國古典園林疊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設置,都是力求營造山高水低、錯落有致的空間變化,使得游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園中漫步,隨著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錯落,既可仰觀亭臺樓閣,也可俯視綠水紅魚,美不勝收。
造園強調(diào)有山有水,園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靜的,水是動的,二者結(jié)合,死山也就變活了。至于那流水的聲響,更會使靜靜的園林充滿生機。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常常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山靜泉流,水靜魚游,花靜蝶飛,石靜影移,都是靜態(tài)形象中的動態(tài)美;而各種動勢相互影響,又會產(chǎn)生某種張力,更加強了園林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這正是任何藝術(shù)門類都無法體現(xiàn)的綜合藝術(shù),它寄托著造園家潛在而熱烈的動態(tài)追求。人們游賞一座封閉的園林,不會感到靜止與凝滯,其原因就在這里。
中國古代的造園家們早就掌握了園林景觀的時間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時間和空間互相交感,構(gòu)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風景系列。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園林的景色也變化無窮,所以園林審美講究季節(jié)的動態(tài)變化。事實上,季節(jié)變化之美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是被有意識地突出和強化的,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澤、疊砌的形體、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游園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海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
中國古典園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質(zhì)實體來表現(xiàn)造園家的審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種空間藝術(shù)。游人對園林的審美活動,總是通過靜觀與動觀這兩種不同的賞景方式進行的。適合靜觀的位置多在廳堂、軒榭、樓閣、亭臺、古跡等處,這些地方往往視野開闊,景色迷人,文化底蘊深厚,宜坐宜留。當然,即使是相對靜止的景物也因觀賞角度的不同而面貌各異,正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下列說法不屬于人們游賞一座封閉的園林,不會感到靜止與凝滯的原因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園林中眾多動勢的互相作用,強化了古典園林富有生機活力的動態(tài)美。
b.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具動靜結(jié)合的特點,體現(xiàn)了園林的綜合藝術(shù)。
c.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筑強調(diào)有山有水,山靜水動,那活潑的流水增添了無限生趣。
d.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都力求營造處處有美的氛圍,使人獲得詩情畫意之感。
2.關于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集中體現(xiàn)在景物的動態(tài)造型上。
b.方位變化多樣性的設計,為中國古典園林增添了動態(tài)美。c.園林靜景與動景的巧妙搭配,增強了園林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d.造園家們有意識地突出季節(jié)變化之美,構(gòu)成了一個個動態(tài)的風景系列。3.下面的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山靜泉流,水靜魚游,花靜蝶飛,石靜影移,充分顯示了中國古典園林以動襯靜的設計創(chuàng)意。
b.柳浪聞鶯、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自然景觀使西湖呈現(xiàn)出季節(jié)變化之美。
c.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是一種依賴山水、建筑等有形物質(zhì)實體來表現(xiàn)造園家們審美理想的空間藝術(shù)。
d.引用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在說明靜觀園林所欣賞的是靜態(tài)美。
答案:
1.d
2.a
3.c答案解析:1.試題分析:d(處處有美、詩情畫意不屬于動態(tài)美)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2.試題分析:a(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在文中有四個方面的體現(xiàn),因而集中一詞表述不當)
3.試題分析:c(a山靜泉流,水靜魚游等顯示的是動態(tài)美,b自然景觀有誤。d蘇詩要說明的是,即使是相對靜止的景物也會因觀賞角度不同而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動態(tài)美,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種靜態(tài)的美)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六
中國園林藝術(sh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后,中國園林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內(nèi)涵。近年來,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展示出了新的風貌和特點。下面,我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分享一下我在中國現(xiàn)代園林參觀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中國現(xiàn)代園林巧妙地結(jié)合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設計,呈現(xiàn)出了和諧的美感。在參觀杭州的西湖花港觀魚時,我被園林中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以及水景的運用所震撼。通過巧妙的布局和精湛的手藝,設計者將現(xiàn)代化的建筑與傳統(tǒng)元素相結(jié)合,使園林極富特色,充滿了藝術(shù)之美。這種融合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提醒著我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可以完美共生,文化傳承與時代發(fā)展可以相輔相成。
其次,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建設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參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時,我被園林中景觀的獨特設計和綠色植被的豐富多樣所吸引。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提倡綠色生態(tài)理念,通過有效的水資源利用和生態(tài)保護措施,使園林成為城市中的一片綠洲。園林中的植被種植和自然景觀的布置都注重保護生態(tài)平衡,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減少了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這樣的建設理念讓我深感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再次,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功能性設計上也體現(xiàn)出了出色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參觀上海的世博園時,我被園林中創(chuàng)意十足的展館設計和多樣化的活動所吸引。園林中的展館不僅充分展示了科技與藝術(shù)的結(jié)合,還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世博園中由不同國家和地區(qū)設計的展館特色各異,體現(xiàn)出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成就。在世博園中,我深刻感受到現(xiàn)代園林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它不僅是一片美麗的景色,更是一個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場所。
最后,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人性化設計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參觀成都的錦里古街時,我被園林中的人文景觀和人性化服務所感動。園林中的街道、建筑和商鋪都設計得十分貼近人的需求,為游客提供了舒適和便利的體驗。錦里古街中的各種小吃、民俗表演和手工藝品也使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這樣的設計讓人感受到現(xiàn)代園林不僅是城市的綠化景觀,更是一個充滿活力和人情味的社區(qū)。
總之,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建設在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功能性設計與人性化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參觀這些園林使我受益匪淺,深刻體會到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獨特之處。同時,也讓我更加堅信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未來會繼續(xù)發(fā)展壯大,成為展示中國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七
昨日,夢見如仙境般的【《依云山莊》注:夢中的名字】醒后仍意猶未盡。仔細品味,其實那不過是印跡中避暑山莊和頤和園的復合版本。已是,可是的夏秋兩季著實令我難以忘記!那是夢想成真的一年!我有幸完整的參觀了中國四大名園。【注:它們分別是避暑山莊、頤和園〈第二次游〉、拙政園、留園】;同時間也游賞了蘇州四大名園之中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邑郊風景區(qū)如蘇州的虎丘及杭州的西湖及王府文化典型的代表宅邸--北京的恭王府。從而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為什么能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同時也深悟的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內(nèi)蘊和精髓!它代表著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shù)珍品!是一個民族內(nèi)在品格的生動寫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chǎn)!更是我們今人需要繼承和發(fā)展的瑰麗事業(yè)!
每當游覽這些古典建筑時,我在想:如果秦時的阿房宮和清時的圓明園不被焚毀那么中國何止僅有著名的四大古典園林?從某種角度上審視西方那所謂曾經(jīng)文明的行徑真是令人鄙視、痛恨、諷刺、自相矛盾!
中國的造園藝術(shù)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有別于西方園林,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摒棄了西方在建筑美與自然美的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一面。而是有效的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且突出了彼此的諧調(diào)與互補。無論建筑多寡,其性質(zhì)功能如何,都能使園林的達到一個完美的意境畫面。
而作為一個象我這樣普通非建筑方面的游客,怎樣才能在古園林中做到悠閑的小憩、盡情游賞呢?或者完全在沒有導游的引領下也能全方位的看到園子的風貌?我認為還是應該初步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造特點及組成園子的基本框架?!疽弧勘热缃M園的要素,象山石、水景和花木是陪襯園林的主景。其次廳堂、樓閣、亭榭、廊廡、橋梁、齋館以及寺觀、塔幢、宅第、街市等。有些大型的皇家園林甚至把長城、關隘等也仿縮園中,[比如恭王府的榆關,頤和園的貝闕]總之,園林建筑可以說是集各種建筑類型之大成。【二】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造特點:以我實際游賞的中國古典四大園林為例說明。
首先,介紹下中國四大園林。分別是一、有“園林之母”著稱的蘇州拙政園;二、吳下名園之冠的蘇州留園;北京的頤和園;四、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前兩座園林坐落在俏麗溫婉、人口稠密、富有文化底蘊的江南水鄉(xiāng),屬于私家園林;后兩座園林則坐落在沃土廣袤、四季分明的皇城根腳下的北方,屬于皇家園林。南北兩座園林的最大看點與不同之處是什么呢?因為,北方的園林是以江南園林為母本而營造的集錦。所以先以江南園林優(yōu)先示例。
【南方園林】南方的園林純屬于私人園林,面積狹小,突出的是主人“詩情畫意”的意境。建筑風格古樸淡雅、布局自由,不拘定式。以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為例:以人工造景為主,天然造景為輔。它們不是直接欣賞自然,而是把自然風景高度的概括和提煉,通過山石,水池,樹木,花草自然素材構(gòu)成象征性的景觀,也就是所謂的“一峰山太華千岳,一勺水江湖萬里”?!颈狈綀@林】屬于皇家園林,以中軸線為主,比較對稱,格局彰顯著凝重、嚴謹、威嚴、氣派、華麗。以頤和園和避暑山莊為例,它們則以天然景觀為主,人工景觀為輔。他們建筑在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能直接欣賞到大自然本來的面目,其中的建筑只是作為風景的點綴。他們的特點就是自然風景為主體,人工藝術(shù)的建筑的庭院只是作為大自然的陪襯和烘托來達到二者相得益彰,使天然美和人工美合為一體。
然后,談談賞園總體感受。首先提個建議,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不專屬你個人的,所以當你邁進園子里的時候,游人可謂每天人山人海!象避暑山莊與頤和園面積極大,不曾有太多的感覺;而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面積相對小得很,游客如潮水好比擠公交車。這樣就會影響賞園的情緒,最起碼我是這樣的感覺。因此在拍照、留影、參觀、休憩時都會受牽制的。解決的方法,要么早早的來或者晚晚的來,再或者留在園子里等待、反復的欣賞。不利之處,晚來也許賞景的時間不充足。江南園林面積小,可以有余足的時間;而象避暑山莊和頤和園,即使你從早到晚快馬加鞭的走一天,也是游不完的。所以,我建議游客必須掌握此處園林的構(gòu)造特點及景觀的分布。不要聚集扎堆的景點。
書歸正傳,在游覽江南的拙政園和留園時感覺園子雖小但特精致!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詩情畫意、淡雅、隨意。靈動性!隨之發(fā)現(xiàn),我們北方的兩座園林仿制江南園林景觀特多。無論是走在頤和園的西堤還是避暑山莊湖區(qū)風光,你都能依稀看到江南的`身影,感受到江南的韻味。從而深刻體會了江南園林對中國園林文化影響之深。首先,拙政園。因拙政園和留園的建筑結(jié)構(gòu)特點很相似,故此一起評論。游賞這兩園最大的體會是“詩情畫意?!彼鼈冇腥齻€明顯的特點:一、疊石理水。江南水鄉(xiāng)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gòu)成江南園林的主要特點。二、花木的種類特多,布局有法。由其向我這樣的北方人很少看到這樣種類繁多的植被。比如芭蕉,竹子,石榴樹,桂樹等等令我眼前新奇、目不暇接。三、建筑風格典雅樸素,廳堂隨意安排,結(jié)構(gòu)不拘于定式,亭榭樓閣,婉轉(zhuǎn)其間,一反北方皇家園林拘泥對稱,凝重。在這里暢游,我的視覺感覺就像“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心情就像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樂也!”而頤和園和避暑山莊相對感覺到是皇家園林的氣派宏偉,不時的回味起歷史。頤和園我游賞過兩次,分別是在夏秋兩季。它的魅力不必多說,大家可以從各種詩文與圖片體會分享。而我認為頤和園最美的地方是泉香界。它在佛像閣的最上面,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對外開放啦。而我認為最清幽的地方是西堤沿岸與玉帶橋附近。而那里的精美的雕刻、長廊的壁畫及格式的橋堪稱精品!偶爾也會不禁感嘆:這座精美華麗、聞名于世的thesummerplacse也是西方列強卑劣侵略踐踏的見證!最后在評評避暑山莊。避暑山莊我認為它堪稱中國古典園林的精品!在建園理念上它將南北園林藝術(shù)完美融匯一起,既有江南園林的風韻又不摒棄北方建園的手法。避暑山莊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園林,它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tǒng)造園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它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杰作,享有“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和“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譽。它占地龐大,分宮殿區(qū)、平原區(qū)、山區(qū)、湖光區(qū)。將自然與人工景觀融匯到一起,無論你是置身于美麗宜人,盡顯江南詩情畫意的湖泊區(qū)還是縱橫在一馬平川的平原區(qū),再或者登高遠眺那起伏的山巒、棒槌山、外八廟…都會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當你邁進宮殿區(qū),回眸古時廟堂上歷史更會感慨萬千。有文稱道:“山莊咫尺間,應作萬里觀?!庇斡[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如游全國名勝!最后,我只想說當你游賞完中國的古典四大園林,你領略的不單純是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史,而是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我們要把這瑰麗事業(yè)繼承發(fā)揚光大!
【以下是中國四大園林簡單介紹】
-、園林之母拙政園
歷史概況明正德四年,明代弘治進御史士王獻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F(xiàn)存園貌多為清末時情景。
建筑格局東園--歸園田居;西園--以池水為中心,裝飾精致華麗;中園--以水為主,池中堆山,環(huán)池布置亭、堂、榭、軒為全園精華所在。
二、吳下名園之冠的留園
歷史概況明萬歷年間太仆徐泰時所建,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婆e考試的最后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留園三絕
1.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遺物。
2.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源于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廳堂面闊五間,中間用紗隔屏風隔出前后兩廳。其中前廳約占了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積。正廳中間朝南設供桌、天然幾、太師椅等家具,左右兩邊分設幾、椅。眾多家具將正廳空間分隔成為明間、次間和梢間等空間系列,這樣的空間分布較一般的江南廳堂更加錯綜復雜,典雅繁美。仙館東西墻上分別設了一列開合非常大,但是裝飾卻簡潔精雅的窗戶。這樣的做法是要把窗戶外的兩個小庭院的風景借鑒進來,拓展廳堂的視覺空間,保證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線。所以我們走進五峰仙館沒有像以往走進其他老房子那樣,感覺陰暗、壓抑甚至還有點陰森森,相反感覺這個廳堂寬敞明亮,宏麗而大氣。五峰仙館的建筑用材非常奢華,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間也全部采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
3.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墻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huán)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chǎn)于云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
三、避暑山莊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八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士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出塞曲》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九
一、山地景觀
(一)山地的分類
按海拔高度分: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極低山。
按地質(zhì)成因分:褶皺山、斷塊山、褶皺-斷塊山、侵蝕剝蝕山。
按旅游功能分:觀景游覽型、度假休養(yǎng)型、特殊活動型。
(二)山地景觀的'構(gòu)成類型
1、花崗巖山地景觀
2、流紋巖山地景觀
3、砂巖山地景觀
(1)丹霞地貌景觀
(2)砂巖峰林地貌
4、高山景觀
5、高原景觀
(三)我國的旅游名山
1、五岳(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
2、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2)五大道山:武當山、龍虎山、終南山、青城山、嶗山
3、其他名山
(1)傳統(tǒng)山水文化名山:黃山、廬山、武夷山、雁蕩山
(2)當代風景名山:武陵源、梵凈山
(3)近現(xiàn)代歷史名山:井岡山、韶山、寶塔山。
二、巖溶景觀
(一)桂林山水
(二)路南石林
(三)織金洞
三、風沙景觀
(一)雅丹地貌景觀
(二)砂林景觀
(三)沙漠景觀
四、黃土景觀
(一)黃土塬
(二)土林
五、其他地貌景觀
(一)火山景觀
(二)地震遺跡和遺址景觀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
自從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后,他給我留下的記憶十分深刻。我想:要是可以跟烏塔一起游遍全球那就好了。我躺在沙發(fā)上想著。咦!對了!可以發(fā)個郵件!我三下五除二的就發(fā)好了。我激動地守在哪兒,等待著她的回答。五分鐘了,她還沒有回。十分鐘了,她可能會笑我。正想著,她發(fā)來了:很好,我在中國,正不知怎么游覽風景呢,你來帶路吧!在xx地方見!我十分激動,立即想著先去哪里好呢?有了,張家界!我立刻趕去。
“你……好!”烏塔用結(jié)結(jié)巴巴的中文向我問好?!敖裉烊埣医纭!蔽艺f?!皬埣医??美……”“別問了,快點去?!蔽掖驍嗨脑?,拉著她登上了飛機。
“哇!好美呀!”由于剛下過雨,張家界全都朧罩在朦朧的云霧中。千山萬壑的山峰高低不同,山上長著密密的樹林,如同綠海,給山峰披上了一件綠沙巾,變成了黛綠的山峰。有的山峰如同虎背熊腰的威武將軍,有的如同手捧鮮花的妙齡少女,有的如同一支支長長的利劍。山峰就像翠巒直插云霄的感覺。山里起了微風,吹到了我們的.臉上,十分清爽?!罢婷腊 H缤碎g仙境!”烏塔夸到?!澳钱斎唬 蔽易院赖卣f。“快看!哪兒有個湖!”烏塔高興地把我拉了過去。因為起了微風,所以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紋慢慢的蕩漾開去。清澈的湖水綠的發(fā)光,綠的發(fā)亮。“中國真美好??!”
我和烏塔深夜才趕回來,我們睡眼朦朧,可我躺在床上還想著明天去哪兒。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一
一、中國古典園林分類
1、按地域風格分: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
2、按占有者身份來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
3、皇家園林的特點及實例
(1)園林構(gòu)造上有比較固定的模式,即由政務區(qū)、生活區(qū)和游覽觀賞區(qū)三部分組成;
(2)真山真水規(guī)模宏大,園中建筑富麗堂皇,具有濃重的皇權(quán)象征寓意;
(3)模仿吸取江南園林的詩情畫意。
(4)實例——北京頤和園、北海公園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4、私家園林的.特點及實例
(1)個性鮮明,小巧別致,常用假山假水,園中建筑色彩樸素,高潔淡雅;
(2)造園手法豐富多樣,創(chuàng)造出“咫尺山林、多方勝景”的園林藝術(shù)。
(3)實例——蘇州的滄浪亭(宋)、獅子林(元)、拙政園和留園(明)、網(wǎng)師園和怡園以及揚州的何園、個園(清)。
5、現(xiàn)存嶺南園林——廣東番禺的余蔭山房、順德的清暉園、佛山的梁園和東莞的可園、福建廈門的菽莊花園、臺灣臺北的林本源庭園、臺中的萊園、臺南的歸園。
二、皇家名園
1、頤和園——我國現(xiàn)存皇家園林中最為完整、最為典型的一個。
2、避暑山莊——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及大型寺廟群。
3、中國三大古代建筑群——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北京故宮、曲阜的孔廟和孔府。
三、私家名園
1、蘇州名園——四大歷史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
2、揚州名園
(1)個園——園中“四季假山”的布局之奇、用石之妙堪稱中國古典園林這最。
(2)寄嘯山莊——又名何園,被人稱為揚州清代園林的最后代表作。
3、嶺南名園——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佛山十二石齋和番禺余蔭山房。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二
建筑與環(huán)境的結(jié)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jié)合,自由穿插,靈活應變。為配合自然界中的各種典型環(huán)境,還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不同的造型的建筑類型,每一種類型中又演變出豐富變化的形式。做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中國古典園林一般以山水作為景觀構(gòu)圖的主題,園林建筑只是為了加強自然環(huán)境整體的美,突出自然的美,因此建筑強調(diào)依山就勢,自然天成。建筑的體量較小,有助于擺正建筑與自然景色之間的恰當?shù)年P系,在體量上不壓倒風景,而且利于建筑和自然風景之間穿插融合。
中國園林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還表現(xiàn)在它自身形象的輪廓、線條、色彩與自然風貌的統(tǒng)一上,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適應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許多與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的造型。
2、表現(xiàn)含蓄,精巧雅致
含蓄效果就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追求含蓄與我國詩畫藝術(shù)追求含蓄有關,在繪畫中強調(diào)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shù)境界;在園林中強調(diào)曲折多變,含蓄莫測。這種含蓄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從園林布局來講,中國園林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測。在空間的組織上,往往有直有曲,有靜有動,有大有小,有虛有實,有正有變,有疏有密,有隱有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富有活力的,奇巧變幻的空間境界。
中國園林建筑的巧主要得之于木構(gòu)架的靈活性,同時在布局上又很注意以巧取勝,它沒有西方古典建筑那種龐大的體量,一般都是小巧玲瓏,它從結(jié)構(gòu)、造型、空間得處理到建筑的整體布局都是一種巧妙而和諧的安排,它的布局與整體之間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具有靈活應變、活的、生長的特征。
欲揚先抑是是常用的一種造園手法,也是表現(xiàn)含蓄的一種體現(xiàn),如在進門口處設置一坐假山,把里面的景色擋一擋,使人進入原理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又如首先在門外以美麗的荷花池、橋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緊緊吸引住,但是圍墻高筑,僅露出園內(nèi)一些屋頂、樹木和圓內(nèi)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這就會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園林景色的興趣。江南園林中,漏窗往往成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觀通過漏窗,隱隱約約,這就比一覽無余地看有生趣得多。當游人在此游覽時,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橫生。
整個園林的建筑從整體到部分不僅注意總體造型上的美,而且注意裝修、裝飾的美,注意陳設的美,注意小品建筑的美,它們之間的位置、大小、粗細、寬窄、質(zhì)地都恰到好處,有精到的分寸感、統(tǒng)一感。它不僅是一種形象的美,也是一種合乎結(jié)構(gòu)與構(gòu)造邏輯的美。
3、強調(diào)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意境,意境是人們對園林建筑形象、色彩、氣氛的一種感受。一般來說,園林要突出幽雅,以人工的巧奇,創(chuàng)造宛自天開的景色,然后將精巧的建筑融化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便營造出幽雅的意境。為了使園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筑各種相應的建筑,但是園林中的建筑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應突出山水這個主體,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有機的融合,并升華成一件藝術(shù)作品。
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jù)立意來規(guī)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豐富,必須根據(jù)條件進行設計,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fā)、寄托、表現(xiàn)、傳達情意。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它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gòu)成優(yōu)美景色。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4、色彩明快、裝飾精巧。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無論是北方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的私園以及其他風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極鮮明。北方皇家園林建筑色彩多鮮艷華麗。琉璃瓦、紅柱、彩繪,放映出皇家園林的大氣。江南園林建筑冊多用大片粉墻為基調(diào),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殼色梁柱、欄桿、掛落。內(nèi)部裝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襯以白墻,與水磨磚所制灰色門框,形成素凈,明快的色彩,表現(xiàn)園林建筑輕松活潑的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三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shù)上包含兩層內(nèi)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guī)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guī)律。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巖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静贾脩鞘杳芟嚅g,形態(tài)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于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現(xiàn)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nèi)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內(nèi)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臺樓閣時隱時現(xiàn),遠空藍天白云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筑,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huán)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nèi)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xiàn)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shù)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xiàn)自然
與西方系統(tǒng)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xiàn)自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shù)里盛開,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xiàn)自然。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xiàn)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xiàn)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shù)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
我國古典園林中耐人尋味的'園林境界,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古典建筑和園林設計,天與人的關系實質(zhì)上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合一代表人與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張?zhí)斓匾宰匀粸檫\,圣人以自然為用,自然者道也。其意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有序的整體。先賢的天人之一觀,具有天然的美學品格。它啟示于人的真、美、善的境界,是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而正是這種思想開啟了崇尚自然、追求質(zhì)樸之美的設計行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群體美、環(huán)境美、自然美的三者合一,也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之美,體現(xiàn)了設計美學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蘊。
我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徑、流水營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轉(zhuǎn)的境界。園林中的建筑物常見有亭、臺、樓、榭、閣等,房屋之間用長廊貫通,假山、石頭、流水則配合建筑物組成富于韻律美的園景。和西方園林不同的是,中國園林設計含蓄抒情,它不像西方園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為貴,強調(diào)移步換景之妙。園林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景中帶畫,耐人尋味,平靜中有變化,變化中有收斂,無論是大園子還是小園子,都變化無窮,各有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四
九連環(huán)是一種流傳于山西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huán)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jù)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制成兩個互貫的圓環(huán),“兩環(huán)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后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huán)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于九連環(huán)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huán)。”
二.華容道
華容道是古老的中國游戲,以其變化多端、百玩不厭的特點與魔方、獨立鉆石棋一起被國外智力專家并稱為“智力游戲界的三個不可思議”。游戲就是依照“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這一故事情節(jié),通過移動各個棋子,幫助曹操從初始位置移到棋盤最下方中部,從出口逃走。不允許跨越棋子,還要設法用最少的步數(shù)把曹操移到出口。
三.七巧板
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智慧板”,是漢族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幾演變而來的,原為文人的一種室內(nèi)游戲,后在民間演變?yōu)槠磮D板玩具。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因為設計科學,構(gòu)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fā)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傳到國外后,風行世界,號稱“唐圖”,就是“中國的圖板”。七巧板變異的種類很多,這里是我國最常規(guī)的七巧板。
四.魯班鎖
魯班鎖傳說春秋時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智商,用6根木條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拼拆,兒子忙碌了一整夜,終于完成了,這種玩具后人就叫魯班鎖,其實這就是一個傳說,魯班鎖也叫孔明鎖,別悶棍、六子聯(lián)方、莫奈何、難人木等,起源于中國古代建筑中首創(chuàng)的榫卯結(jié)構(gòu)。
魯班鎖也叫孔明鎖是中國傳統(tǒng)的智力玩具,相傳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fā)明。在沒有釘子繩子的情況下,你能將六根木條交叉固定在一起嗎?兩千多年前的孔明就發(fā)明了一種方法,用一種咬合的方式把三組木條垂直相交固定,這種咬合在建筑上被廣泛應用,在民間人們把孔明的這種發(fā)明制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五
嚴格的說,益智玩具應該分為少兒益智玩具和成人益智玩具,雖然兩者的界限不是非常明顯,但還是應該加以區(qū)分。所謂益智玩具,不管是少兒類的還是成人類的,顧名思義都是可以讓我們在玩的過程中開發(fā)智力增長智慧的玩具。益智玩具是否真的具有益智的功能呢?據(jù)英國皇家科學院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玩益智玩具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11分左右。大腦開放性思維能力較高;美國醫(yī)學專家也發(fā)現(xiàn),50歲以前開始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老年癡呆的發(fā)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而從小就玩益智玩具的人發(fā)病率不到普通人群發(fā)病率的1%。
刺激各器官反應
其實除了開發(fā)智力外,益智玩具還有更多的功能。比如刺激功能發(fā)展,設計的顏色鮮艷,線條吸引人的益智玩具可以刺激孩子的視覺;而一握就響的“響環(huán)”、按鍵就發(fā)出各種動物聲音的“小鋼琴”等能刺激孩子的聽覺;滾動的彩色球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觸覺。因此,不同的益智玩具是輔助孩子認識世界的有效工具,幫助他們配合身上各種感官的反應,來接觸和認知新奇的萬事萬物。
協(xié)調(diào)身體機能
此外,益智玩具還具有協(xié)調(diào)身體機能的作用,例如孩子將一盒積木砌出圖形,除了要用腦,還要有手的配合,這樣通過玩益智玩具,訓練并逐漸建立起孩子的手腳協(xié)調(diào)、手眼配合等身體機能;具有練習社交活動的作用,孩子在跟他們的同伴或父母玩益智玩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關系,即使他們在合作或競爭中容易產(chǎn)生執(zhí)拗和爭吵,實際上他們正在發(fā)展合作精神和學習與人分享的心理,為日后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同時,語言能力、情緒釋放、動手能力等都得到一定提高。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六
智力玩具根據(jù)其性質(zhì),可分為以下幾類:
3、戰(zhàn)棋類智力玩具:如跳棋、軍棋等;
5、拼插類玩具:拼插類玩具有些像解環(huán)類益智玩具,孔明環(huán)、猜迷題,巧拼圖游戲;
6、成人智力玩具:以成年人為玩家對象的益智玩具,如解鎖木玩等。
另外,根據(jù)其功能又可以分為:
1、科學類智力玩具:可吸引孩子觀察、比較、收集、分析的科學性玩具。可以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養(yǎng)成他們對各種事物觀察、分析、收集資料、動手做等觀念。如萬花筒、各種動植物標本等。
2、操作類智力玩具:讓孩子手指小肌肉更靈活,促進眼睛與手更協(xié)調(diào)的玩具。如橡皮泥、串珠、積木等。
3、語文類智力玩具:可讓孩子聽覺更敏銳、獲得新字群、促進語言表達、組織能力、寫前練習的玩具。如故事vcd、識字圖片、鼓勵涂涂畫畫的畫板等。
4、動作類智力玩具:鍛煉大肌肉及身體各部位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玩具,如推車、拉車、小三輪車、球、飛碟等。
5、社會類智力玩具:以日常生活情境設計的玩具。讓孩子能體驗大人的生活,給予孩子認識身邊環(huán)境并吸收相關生活經(jīng)驗。如布娃娃、超級市場等各種扮演游戲使用的玩具。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七
一、宮殿建筑
(一)宮殿的建筑布局
1、中軸對稱
2、左祖右社
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
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谷物,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與谷神的地方。
3、三朝五門
三朝——是指根據(jù)帝王朝事活動內(nèi)容的不同,分別在三座不同規(guī)模的殿堂內(nèi)舉行,稱為三朝制。
五門制——是指在舉行大型朝事活動的宮殿庭院前,沿中軸線以五道門及輔助建筑構(gòu)成四座庭院,作為朝宮殿前的前導空間。
4、前朝后寢
前朝——臨朝治政的大殿位于整座皇宮的前部,稱為“前朝”。
后寢——帝王馬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地方位于皇宮的后部,稱為“后寢”。
(二)宮殿的內(nèi)外陳設
1、華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標志
2、石獅——辟邪、尊貴和威嚴的作用。雄獅爪下為球,雌獅爪下為幼獅,前者象征統(tǒng)一環(huán)宇和無上權(quán)力,后者象征子孫綿延。
3、日晷和嘉量——象征帝王上受天意,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能主宰一切。嘉量還象征國家統(tǒng)一和強盛。
4、吉祥缸——古代稱“門?!?,置于宮殿前盛滿清水以防火災的水缸。
5、鼎式香爐及銅龜、銅鶴——江山永固。鼎象征權(quán)力和江山;龜、鶴象征長壽。
6、馱寶瓶——寓意皇權(quán)穩(wěn)固、吉象太平、五谷豐登。
7、獬豸——象征正直。
8、盤龍香亭——象征天下大治,國泰民安。
9、軒轅鏡——辟邪。
(三)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
1、北京故宮2、沈陽故宮
二、壇廟建筑
(一)天壇、太廟與社稷壇
1、天壇——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我國及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美的一處壇廟建筑群。五大景觀:圜丘壇、祈年殿、三音石、對話石和回音壁等。
2、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與谷神的地方,位于天安門西側(cè),與太廟左右對稱。
3、太廟——位于天安門東側(cè)。
(二)文、武神廟
1、孔廟——又稱文廟、至圣廟、夫子廟,是祭奠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廟宇。
修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是山東曲阜孔廟,其次是北京國子監(jiān)東側(cè)的孔廟。
廣西最大的孔廟是建于明代的恭城縣文廟。
2、關帝廟
武廟俗稱關帝廟,是祭拜三國名將關羽的祠廟。
“武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廣西廟宇之冠”——廣西恭城武廟
三、陵墓建筑
(一)陵墓的構(gòu)成
1、墓室結(jié)構(gòu)2、隨葬品
3、封土形制
(1)定義:是關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狀和規(guī)模的制度。
大約從周代開始,出現(xiàn)“封土為墳”的做法。封土的.大小是按照官吏級別大小來決定的。天子、諸侯的陵墓封土是最大的。
(2)類型:
a、“方上”——秦漢時期——秦始皇陵、漢陵、宋陵。
典型:秦代秦始皇陵(最典型);漢代帝王陵墓——漢茂陵。
b、“以山為陵”——唐朝典型:唐乾陵
c、“寶城寶頂”——明清時期典型: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
4、陵園建筑(第一部分為祭祀建筑區(qū),第二部分為神道區(qū),第三部分為護陵監(jiān))
祭祀建筑區(qū):為陵園建筑的重要部分,用來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稱作享殿、獻殿、寢殿、陵殿等。
神道區(qū):又稱作“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寶城的導引大道。主要建筑物:石獸、石人。
護陵監(jiān):護陵監(jiān)是專門保護和陵園的機構(gòu)。主要建筑物:衙署、市衙、住宅等。
(二)中國現(xiàn)存的著名陵墓
1、類型:單葬制、陪葬制和群葬制三種。
2、典型特例:
a、單葬制——秦始皇陵
b、陪葬——漢茂陵、唐乾陵
c、群葬制——河南鞏縣的北宋帝王陵墓群、浙江紹興的南宋帝王陵墓群、寧夏銀川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廣西桂林靖江王陵。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八
陶瓷文化與道家文化的關系淵遠流長,道家“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與色彩“三原色”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用三原色藍、紅、綠與八卦的符號的天、人、地對應,通過顏色疊加的減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號所代表的顏色。
1前言
彩繪作為中國古陶器最流行的裝飾方法之一,萌芽于新石器時代早期,成熟于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無論是先繪后燒的“彩陶”,還是先燒后繪的“彩繪陶”,以及顏色釉裝飾的“彩繪瓷”。顏料和色彩技術(shù)成為陶瓷裝飾的最基本手段。仰韶文化彩陶的彩繪顏色有紅、紫褐、黑褐和白四種,如馬家窯文化彩陶多用黑褐彩描繪。也有在彩繪之前,先給陶器涂抹一層陶衣,陶衣有白色、紅色和黑色三種,然后在白色陶衣上,再加上(赭石)紅、(碳粉)黑兩色彩繪。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以三氧化二鐵、氧化鈷、氧化銅三種著色氧化物裝飾的彩繪陶開始出現(xiàn)。東漢時期,三彩釉裝飾技術(shù)已有普遍應用,如圖1所示。隋朝時期,三彩裝飾技術(shù)亦然走向鼎盛;至宋朝,我國顏料和色彩裝飾技術(shù)更加發(fā)達,五彩瓷、斗彩瓷更是將陶瓷色彩幻化得爭奇斗艷。
2“三原色”與“天地人”
由于陶瓷技術(shù)和道家煉丹技術(shù)同出一轍,所以《易經(jīng)》無論是對于丹藥之士還是制陶先祖都有極大的影響。漢唐以后,出現(xiàn)極多的八卦調(diào)色盤就是最好的'例證,如圖2所示。
在《易經(jīng)》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對于色彩可理解為,宇宙萬物最原始色彩莫過于黑、白,色彩之母白色可以通過三棱鏡分散成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可以從lab顏色空間圖中得到驗證,如圖3所示。圖4為八卦顏料圖與原始八卦圖,由圖可知,位于軸心的無彩色黑、灰、白,以及位于軸外有彩色—顏料三原色品紅、黃、青和顏料的間色紅、綠、藍等。如果用三原色品藍、紅、綠與八卦的符號天、人、地相對應,通過顏色疊加的減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號所代表的顏色。由于八卦圖比較抽象,因此本文采用兩個對頂正四面體來表示,用四面體的四個頂點代表八卦的四個符號和三原色及無彩色,用一個頂點的三條棱代表三原色或天人地象位符號。
推演過程如下:
巽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紅、藍均分疊加,紅+藍=品紅,為紅色和藍色之間的間色;
坎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藍、綠疊加,藍+綠=青;
艮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藍色;
坤卦:代表光的三間色疊加,品紅+青+黃=黑色,疊加后代表黑色,屬于無彩顏色;
震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綠色;
離卦:代表三原中的紅色;
兌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紅、綠均分疊加,紅+綠=黃色,為紅色和綠之間的顏色。
對頂正四面體也可以是通過將lab顏色空間圖從亮度軸50%灰度處垂直切開削制移位而成,并暗含呈螺旋上升原理,半明半黑的演變過程說明事物在螺旋上升過程中必然要經(jīng)歷光鮮、色彩、灰點、暗點和空白,如圖3所示。
3“相生相克”與“調(diào)色”
在陶瓷調(diào)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將圖4中對頂正四面體,平移并簡化成兩個疊加的正三角形,就形成三原色和三間色關系圖和pccs體系色相環(huán),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單一色隨亮度變化的關系;也可以利用陰陽相克理論找到單一色的補色;以及色相疊加產(chǎn)生新色相間色原理,調(diào)制出新的顏色;更可以在色相四周找到相近色。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變下,可以生出以下色彩:
(1)22—1=3,表示三原色,三原色也可以理解為一束白光經(jīng)過兩次分解,第一次分解為一對互為補色的色相;第二次其中一色相被分解為一對能疊加形成該色相的一對新色相。
(2)三原色加上黑色和白色,也可以像“五行”一樣形成相生相克的消長原理,譬如:紅+綠=黃,紅+藍=品紅,藍+綠=青,白—紅=青,白—藍=黃,白—綠=品紅等。
(3)受亮度影響的色彩,明色和暗色呈階梯關系,如圖6所示。
4計算機輔助調(diào)色
計算機的設計發(fā)明據(jù)說源自《周易》“八卦”的二進制思想,表1為常用陶瓷顏料與八卦的對應關系。可以用分光測色儀測量色料在釉料或拋光磚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電腦模擬輔助設計,為陶瓷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提供參考。在軟件上,可以參考平面設計軟件和色彩設計軟件,譬如colourmaster。
5結(jié)論
陶瓷文化與道家文化的關系淵遠流長,道家“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與色彩“三原色”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用三原色藍、紅、綠與八卦的符號的天、人、地對應,通過顏色疊加的減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號所代表的顏色。而陶瓷調(diào)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單一的顏色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變下,也可以變化出不同的色彩。同時還可以采用分光測色儀測量色料在釉料或拋光磚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電腦模擬輔助設計,為陶瓷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提供參考。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一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以其獨特風格和豐富內(nèi)涵,一直吸引著許多人的目光。其中,中國古典的橋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獲得了廣泛贊譽。與現(xiàn)代的橋梁相比,中國古典橋梁注重功能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借助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和技術(shù)手段,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橋梁藝術(shù)形式。通過對中國古典橋梁的研究,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首先,中國古典橋梁的建造技藝令人嘆為觀止。中國古典橋梁大量采用石料,如石拱橋、石板橋等,這些橋梁都是由巨大而敲定的石塊建造而成。古代建筑工匠們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和高超的技藝,將這些石塊精確地堆砌起來,構(gòu)建起堅固耐用的橋梁。同時,他們設計了許多具有獨特形式的橋梁,如牌坊橋、亭橋等,這些形式各異的橋梁,通過其精致的構(gòu)造和華麗的裝飾,令人矚目。這些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形式,展示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天才。
其次,中國古典橋梁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中國古代人視橋梁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將其視為象征吉祥和團結(jié)的象征。因此,在橋梁的建筑與裝飾過程中,常常融入了許多寓意深遠的文化元素。例如,許多古典橋梁的兩側(cè)都有石獅雕像,這些雕像象征著力量和勇敢。這些文化元素不僅讓橋梁更加美觀,更提升了橋梁的文化內(nèi)涵,讓人們在觀賞橋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蘊。
第三,中國古典橋梁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古人認為,建造橋梁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能破壞自然環(huán)境。因此,中國古典橋梁一直堅持以自然為本,注重橋梁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例如,河流兩岸繁盛的植被常常被視為橋梁建造中不可替代的自然背景,在橋身和橋墩上都常常能夠看到各種獨特而美麗的花卉和樹木的裝飾。這種注重橋梁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展現(xiàn)了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第四,中國古典橋梁也體現(xiàn)了古代城市規(guī)劃的智慧。在古代城市規(guī)劃過程中,橋梁是連接不同地區(qū)的關鍵。因此,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者經(jīng)過精心設計,將橋梁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來考慮。這些橋梁不僅方便居民的出行交通,也為城市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蘇州園林中的拱橋就是一種獨特的橋梁形式,它既能連接不同的園區(qū),又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和觀賞的場所,將實用性與觀賞性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智慧的城市規(guī)劃,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zhì)量,也為城市的發(fā)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最后,中國古典橋梁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實用性和藝術(shù)形式上,更展現(xiàn)在其對人們心靈的觸動上。觀賞古典橋梁時,人們往往能感受到一種美的震撼和平和安寧的情感。這種情感源于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和諧與平衡的追求,也與橋梁作為連接分割的象征有關。當人們置身于古典橋梁之中,仿佛回到了塵世喧囂之外的寧靜空間,感受到了內(nèi)心的平和與安寧。
總之,中國古典橋梁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吸引著人們的關注。通過對中國古典橋梁的研究,我深深體會到了它們精湛的技藝、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智慧的城市規(guī)劃以及心靈之觸動。這些橋梁成為了連接古代與現(xiàn)代的重要紐帶,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示。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二
古典園林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下,古典園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我多次參觀古典園林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內(nèi)涵。下面,我將從多個方面談談自己對古典園林的心得體會。
一、古典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
在古典園林中,設計的精髓在于規(guī)劃和布局的合理。古典園林采取的是對稱式的設置,這種設計風格可以讓游人放松心情,獲得心靈的滿足感。古典園林中不僅地形、水、景物的設置和布置符合自然的環(huán)境規(guī)律,同時也進行了人工的修整和雕刻,使得景色更加美麗,展現(xiàn)出無限的藝術(shù)魅力。
二、古典園林的文化內(nèi)涵
古典園林承載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具有濃郁的文化內(nèi)涵。古典園林不斷發(fā)揚我國的園林建筑歷史和文化,通過建筑布局和裝飾物的展示,將我國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下去。例如,頤和園中的“九曲廊”,在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歷史和文化符號,如壁畫、古樂器、雕塑、石碑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三、古典園林的景色
在古典園林中可以欣賞到種類繁多的各種美景,如山水、湖泊、草坪、噴泉、建筑裝飾、植被等等。例如,蘇州園林中的藕池、賞石、曲橋等景觀,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和打造,構(gòu)成了一幅幅獨具特色的美麗畫卷。這些景色展現(xiàn)了自然的美麗和人工的藝術(shù)性,讓參觀者在其中獲得的美妙體驗無法忘懷。
四、古典園林的建筑風格
在古典園林中,建筑風格也是設計的關鍵因素之一。古典園林中的建筑風格需要與自然景觀進行較好的融合,構(gòu)成協(xié)調(diào)和諧的美麗景觀。古典園林中的建筑風格多了一份身世和歷史沉淀,建筑物和設施多數(shù)是仿古時期風格,經(jīng)過歷代文化人的積淀和加工,就形成了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古典建筑風格。
五、古典園林的精神內(nèi)涵
精神內(nèi)涵是古典園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典園林中的每一處景觀和建筑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哲理,這種內(nèi)涵不僅體現(xiàn)在園林中的建筑和景觀上,更體現(xiàn)在其蘊含的園林文化和游走其中時的心靈感受上。在園林的賞析過程中,精神內(nèi)涵可以引發(fā)觀者對自然、人性和歷史的反思,也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及自我價值觀帶來啟示和升華。
總之,古典園林具有多方面的內(nèi)涵和價值。在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園林文化的深厚積淀,更能夠從中領悟到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自身生活的哲理和思想。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領略到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為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注入新的力量和靈感。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三
園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的愿望。中國自然式園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這是與西方園林建筑很不相同之處。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樣,有堂、廳、樓、閣、館、軒、齋、榭、舫、亭、廊、橋、墻等。
廳:是滿足會客、宴請、觀賞花木或欣賞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園林宅第中發(fā)揮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僅要求較大的空間,以便容納眾多的賓客,還要求門窗裝飾考究,建筑總體造型典雅、端莊,廳前廣植花木,疊石為山。一般的廳都是前后開窗設門,但也有四面開門窗的四面廳。
堂:是居住建筑中對正房的稱呼,一般是一家之長的居住地,也可作為家庭舉行慶典的場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軸線上,體型嚴整,裝修瑰麗。室內(nèi)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進行空間分割。
樓: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廳堂之后,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于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閣: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筑,四面開窗。一般用來藏書、觀景,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
榭:多借周圍景色構(gòu)成,一般都是在水邊筑平臺,平臺周圍有矮欄桿,屋頂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顯得十分簡潔大方。榭的功用以觀賞為主,又可作休息的場所。
舫:園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從畫舫那里來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賞、飲宴及觀景、點景。舫與船的構(gòu)造相似,分頭、中、尾三部分。船頭有眺臺,作賞景之用;中間是下沉式,兩側(cè)有長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樓梯,分作兩層,下實上虛。
廊:是一種“虛”的建筑形式,由兩排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屋頂,其作用是把園內(nèi)各單體建筑連在一起。廊一邊通透,利用列柱、橫楣構(gòu)成一個取景框架,形成一個過渡的空間,造型別致曲折、高低錯落。廊的類型可分為雙面空間、單面空間、復廊和雙層廊等等,從平面來看,又可分為直廊、曲廊和回廊。
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gòu)形來說,又可分為單檐、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
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園林中往往是構(gòu)圖中心和借景對象。
橋:在園林中不僅供交通運輸之用,還有點飾環(huán)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四
中國的園林藝術(sh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一個園藝愛好者,我曾有幸去過許多中國現(xiàn)代園林,這些園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讓我對中國園林的獨特之處有了更深的體會。在參觀這些園林的過程中,我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這些體會讓我更加欣賞和了解中國園林藝術(shù)。
首先,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設計獨具匠心。我曾參觀過蘇州園林、圓明園和頤和園等許多知名的園林,每一個園林都有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風格。蘇州園林以其小巧玲瓏、精細入微的設計而著稱,圓明園的布局和建筑則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豪華和壯麗,而頤和園則展示了中西合璧的設計思想。這些園林都讓我感覺到設計師的匠心獨具,他們憑借豐富的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將自然景觀和人文藝術(sh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
其次,中國現(xiàn)代園林注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在參觀園林時,我發(fā)現(xiàn)園林設計師注重在園林中融入自然元素,如水池、假山、花草樹木等,以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與此同時,他們也注重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人文融入園林設計中,如在假山中刻畫古代詩詞、在廊橋上擺放古代文物等。這種自然與人文的融合給園林帶來了獨特的氣質(zhì)和韻味,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中國現(xiàn)代園林注重空間布局和景觀轉(zhuǎn)換。在參觀園林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構(gòu)建了一個流線明晰的空間布局,使參觀者能夠有序地游覽整個園林。同時,他們也注重利用變化多樣的景觀來引導參觀者的視線和心情,如在一段平坦的路上設置一座高大的假山,使參觀者在行走中能夠看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觀,從而增加了觀賞的樂趣和層次感。
第四,中國現(xiàn)代園林注重與建筑結(jié)合。在中國現(xiàn)代園林中,建筑往往與園林景觀相得益彰,相互襯托。建筑的設計和風格與園林的整體風格相呼應,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有時,建筑也成為園林中的一道風景線,為參觀者提供了舒適和便利的休息場所。這種建筑與園林的有機結(jié)合,不僅增加了園林的觀賞價值,也體現(xiàn)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
第五,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維護和管理令人欽佩。在參觀這些園林時,我很欣賞園林的整潔和維護良好的環(huán)境。園林管理者對園林的每一個角落都進行了精心的打理,花草樹木保持著良好的生長狀況,水池和假山也保持著清澈和干凈。這種維護和管理的精神讓人感受到中國人民對園林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通過參觀中國現(xiàn)代園林,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獨特之處。這些園林以其精湛的設計、獨特的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園林藝術(shù)對人們心靈的撫慰和啟迪。作為一個園藝愛好者,我將繼續(xù)關注和學習中國園林藝術(shù),為推動園林文化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首先表現(xiàn)在景物的動態(tài)上。一座面積有限、四面圍墻的園林,難免給人一種凝固、閉鎖的感覺,但造園家卻能運用具有動勢的造型藝術(shù),使一座小園平添活力,俯仰成趣。比如一條彎彎的園林小路,因曲折而給人以蜿蜒向前的動勢;那高高的尖塔,高聳著指向蒼穹,仿佛在向上升騰。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如亭、廊、樓、閣,是莊重的、靜止的,但為什么不讓人感到沉悶、壓抑呢?這就妙在中國古人創(chuàng)造了飛檐這種形式。它使房頂四角像飛鳥一樣展翅欲飛。在屋脊和飛檐上又有龍、鳳、麒麟、人物、飛禽走獸等飾物,以及瑞云、卷草這類紋飾,具有騰躍之美和天馬行空之感。
中國古典園林疊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設置,都是力求營造山高水低、錯落有致的空間變化,使得游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園中漫步,隨著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錯落,既可仰觀亭臺樓閣,也可俯視綠水紅魚,美不勝收。
造園強調(diào)有山有水,園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靜的,水是動的,二者結(jié)合,死山也就變活了。至于那流水的聲響,更會使靜靜的園林充滿生機。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常常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山靜泉流,水靜魚游,花靜蝶飛,石靜影移,都是靜態(tài)形象中的動態(tài)美;而各種動勢相互影響,又會產(chǎn)生某種張力,更加強了園林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這正是任何藝術(shù)門類都無法體現(xiàn)的綜合藝術(shù),它寄托著造園家潛在而熱烈的動態(tài)追求。人們游賞一座封閉的園林,不會感到靜止與凝滯,其原因就在這里。
中國古代的造園家們早就掌握了園林景觀的時間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時間和空間互相交感,構(gòu)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風景系列。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園林的景色也變化無窮,所以園林審美講究季節(jié)的動態(tài)變化。事實上,季節(jié)變化之美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是被有意識地突出和強化的,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澤、疊砌的形體、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游園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海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
中國古典園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質(zhì)實體來表現(xiàn)造園家的審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種空間藝術(shù)。游人對園林的審美活動,總是通過靜觀與動觀這兩種不同的賞景方式進行的。適合靜觀的位置多在廳堂、軒榭、樓閣、亭臺、古跡等處,這些地方往往視野開闊,景色迷人,文化底蘊深厚,宜坐宜留。當然,即使是相對靜止的景物也因觀賞角度的不同而面貌各異,正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下列說法不屬于人們游賞一座封閉的園林,不會感到靜止與凝滯的原因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園林中眾多動勢的互相作用,強化了古典園林富有生機活力的動態(tài)美。
b.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具動靜結(jié)合的特點,體現(xiàn)了園林的綜合藝術(shù)。
c.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筑強調(diào)有山有水,山靜水動,那活潑的流水增添了無限生趣。
d.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都力求營造處處有美的氛圍,使人獲得詩情畫意之感。
2.關于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集中體現(xiàn)在景物的動態(tài)造型上。
b.方位變化多樣性的設計,為中國古典園林增添了動態(tài)美。c.園林靜景與動景的巧妙搭配,增強了園林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d.造園家們有意識地突出季節(jié)變化之美,構(gòu)成了一個個動態(tài)的風景系列。3.下面的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山靜泉流,水靜魚游,花靜蝶飛,石靜影移,充分顯示了中國古典園林以動襯靜的設計創(chuàng)意。
b.柳浪聞鶯、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自然景觀使西湖呈現(xiàn)出季節(jié)變化之美。
c.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是一種依賴山水、建筑等有形物質(zhì)實體來表現(xiàn)造園家們審美理想的空間藝術(shù)。
d.引用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在說明靜觀園林所欣賞的是靜態(tài)美。
答案:
1.d
2.a
3.c答案解析:1.試題分析:d(處處有美、詩情畫意不屬于動態(tài)美)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2.試題分析:a(中國古典園林的動態(tài)美在文中有四個方面的體現(xiàn),因而集中一詞表述不當)
3.試題分析:c(a山靜泉流,水靜魚游等顯示的是動態(tài)美,b自然景觀有誤。d蘇詩要說明的是,即使是相對靜止的景物也會因觀賞角度不同而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動態(tài)美,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種靜態(tài)的美)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六
中國園林藝術(sh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后,中國園林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內(nèi)涵。近年來,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展示出了新的風貌和特點。下面,我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分享一下我在中國現(xiàn)代園林參觀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中國現(xiàn)代園林巧妙地結(jié)合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設計,呈現(xiàn)出了和諧的美感。在參觀杭州的西湖花港觀魚時,我被園林中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以及水景的運用所震撼。通過巧妙的布局和精湛的手藝,設計者將現(xiàn)代化的建筑與傳統(tǒng)元素相結(jié)合,使園林極富特色,充滿了藝術(shù)之美。這種融合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提醒著我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可以完美共生,文化傳承與時代發(fā)展可以相輔相成。
其次,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建設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參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時,我被園林中景觀的獨特設計和綠色植被的豐富多樣所吸引。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提倡綠色生態(tài)理念,通過有效的水資源利用和生態(tài)保護措施,使園林成為城市中的一片綠洲。園林中的植被種植和自然景觀的布置都注重保護生態(tài)平衡,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減少了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這樣的建設理念讓我深感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再次,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功能性設計上也體現(xiàn)出了出色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參觀上海的世博園時,我被園林中創(chuàng)意十足的展館設計和多樣化的活動所吸引。園林中的展館不僅充分展示了科技與藝術(shù)的結(jié)合,還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世博園中由不同國家和地區(qū)設計的展館特色各異,體現(xiàn)出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成就。在世博園中,我深刻感受到現(xiàn)代園林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它不僅是一片美麗的景色,更是一個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場所。
最后,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人性化設計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參觀成都的錦里古街時,我被園林中的人文景觀和人性化服務所感動。園林中的街道、建筑和商鋪都設計得十分貼近人的需求,為游客提供了舒適和便利的體驗。錦里古街中的各種小吃、民俗表演和手工藝品也使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這樣的設計讓人感受到現(xiàn)代園林不僅是城市的綠化景觀,更是一個充滿活力和人情味的社區(qū)。
總之,中國現(xiàn)代園林的建設在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功能性設計與人性化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參觀這些園林使我受益匪淺,深刻體會到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獨特之處。同時,也讓我更加堅信中國現(xiàn)代園林在未來會繼續(xù)發(fā)展壯大,成為展示中國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七
昨日,夢見如仙境般的【《依云山莊》注:夢中的名字】醒后仍意猶未盡。仔細品味,其實那不過是印跡中避暑山莊和頤和園的復合版本。已是,可是的夏秋兩季著實令我難以忘記!那是夢想成真的一年!我有幸完整的參觀了中國四大名園。【注:它們分別是避暑山莊、頤和園〈第二次游〉、拙政園、留園】;同時間也游賞了蘇州四大名園之中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邑郊風景區(qū)如蘇州的虎丘及杭州的西湖及王府文化典型的代表宅邸--北京的恭王府。從而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為什么能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同時也深悟的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內(nèi)蘊和精髓!它代表著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shù)珍品!是一個民族內(nèi)在品格的生動寫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chǎn)!更是我們今人需要繼承和發(fā)展的瑰麗事業(yè)!
每當游覽這些古典建筑時,我在想:如果秦時的阿房宮和清時的圓明園不被焚毀那么中國何止僅有著名的四大古典園林?從某種角度上審視西方那所謂曾經(jīng)文明的行徑真是令人鄙視、痛恨、諷刺、自相矛盾!
中國的造園藝術(shù)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有別于西方園林,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摒棄了西方在建筑美與自然美的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一面。而是有效的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且突出了彼此的諧調(diào)與互補。無論建筑多寡,其性質(zhì)功能如何,都能使園林的達到一個完美的意境畫面。
而作為一個象我這樣普通非建筑方面的游客,怎樣才能在古園林中做到悠閑的小憩、盡情游賞呢?或者完全在沒有導游的引領下也能全方位的看到園子的風貌?我認為還是應該初步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造特點及組成園子的基本框架?!疽弧勘热缃M園的要素,象山石、水景和花木是陪襯園林的主景。其次廳堂、樓閣、亭榭、廊廡、橋梁、齋館以及寺觀、塔幢、宅第、街市等。有些大型的皇家園林甚至把長城、關隘等也仿縮園中,[比如恭王府的榆關,頤和園的貝闕]總之,園林建筑可以說是集各種建筑類型之大成。【二】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造特點:以我實際游賞的中國古典四大園林為例說明。
首先,介紹下中國四大園林。分別是一、有“園林之母”著稱的蘇州拙政園;二、吳下名園之冠的蘇州留園;北京的頤和園;四、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前兩座園林坐落在俏麗溫婉、人口稠密、富有文化底蘊的江南水鄉(xiāng),屬于私家園林;后兩座園林則坐落在沃土廣袤、四季分明的皇城根腳下的北方,屬于皇家園林。南北兩座園林的最大看點與不同之處是什么呢?因為,北方的園林是以江南園林為母本而營造的集錦。所以先以江南園林優(yōu)先示例。
【南方園林】南方的園林純屬于私人園林,面積狹小,突出的是主人“詩情畫意”的意境。建筑風格古樸淡雅、布局自由,不拘定式。以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為例:以人工造景為主,天然造景為輔。它們不是直接欣賞自然,而是把自然風景高度的概括和提煉,通過山石,水池,樹木,花草自然素材構(gòu)成象征性的景觀,也就是所謂的“一峰山太華千岳,一勺水江湖萬里”?!颈狈綀@林】屬于皇家園林,以中軸線為主,比較對稱,格局彰顯著凝重、嚴謹、威嚴、氣派、華麗。以頤和園和避暑山莊為例,它們則以天然景觀為主,人工景觀為輔。他們建筑在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能直接欣賞到大自然本來的面目,其中的建筑只是作為風景的點綴。他們的特點就是自然風景為主體,人工藝術(shù)的建筑的庭院只是作為大自然的陪襯和烘托來達到二者相得益彰,使天然美和人工美合為一體。
然后,談談賞園總體感受。首先提個建議,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不專屬你個人的,所以當你邁進園子里的時候,游人可謂每天人山人海!象避暑山莊與頤和園面積極大,不曾有太多的感覺;而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面積相對小得很,游客如潮水好比擠公交車。這樣就會影響賞園的情緒,最起碼我是這樣的感覺。因此在拍照、留影、參觀、休憩時都會受牽制的。解決的方法,要么早早的來或者晚晚的來,再或者留在園子里等待、反復的欣賞。不利之處,晚來也許賞景的時間不充足。江南園林面積小,可以有余足的時間;而象避暑山莊和頤和園,即使你從早到晚快馬加鞭的走一天,也是游不完的。所以,我建議游客必須掌握此處園林的構(gòu)造特點及景觀的分布。不要聚集扎堆的景點。
書歸正傳,在游覽江南的拙政園和留園時感覺園子雖小但特精致!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詩情畫意、淡雅、隨意。靈動性!隨之發(fā)現(xiàn),我們北方的兩座園林仿制江南園林景觀特多。無論是走在頤和園的西堤還是避暑山莊湖區(qū)風光,你都能依稀看到江南的`身影,感受到江南的韻味。從而深刻體會了江南園林對中國園林文化影響之深。首先,拙政園。因拙政園和留園的建筑結(jié)構(gòu)特點很相似,故此一起評論。游賞這兩園最大的體會是“詩情畫意?!彼鼈冇腥齻€明顯的特點:一、疊石理水。江南水鄉(xiāng)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gòu)成江南園林的主要特點。二、花木的種類特多,布局有法。由其向我這樣的北方人很少看到這樣種類繁多的植被。比如芭蕉,竹子,石榴樹,桂樹等等令我眼前新奇、目不暇接。三、建筑風格典雅樸素,廳堂隨意安排,結(jié)構(gòu)不拘于定式,亭榭樓閣,婉轉(zhuǎn)其間,一反北方皇家園林拘泥對稱,凝重。在這里暢游,我的視覺感覺就像“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心情就像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樂也!”而頤和園和避暑山莊相對感覺到是皇家園林的氣派宏偉,不時的回味起歷史。頤和園我游賞過兩次,分別是在夏秋兩季。它的魅力不必多說,大家可以從各種詩文與圖片體會分享。而我認為頤和園最美的地方是泉香界。它在佛像閣的最上面,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對外開放啦。而我認為最清幽的地方是西堤沿岸與玉帶橋附近。而那里的精美的雕刻、長廊的壁畫及格式的橋堪稱精品!偶爾也會不禁感嘆:這座精美華麗、聞名于世的thesummerplacse也是西方列強卑劣侵略踐踏的見證!最后在評評避暑山莊。避暑山莊我認為它堪稱中國古典園林的精品!在建園理念上它將南北園林藝術(shù)完美融匯一起,既有江南園林的風韻又不摒棄北方建園的手法。避暑山莊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園林,它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tǒng)造園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它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杰作,享有“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和“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譽。它占地龐大,分宮殿區(qū)、平原區(qū)、山區(qū)、湖光區(qū)。將自然與人工景觀融匯到一起,無論你是置身于美麗宜人,盡顯江南詩情畫意的湖泊區(qū)還是縱橫在一馬平川的平原區(qū),再或者登高遠眺那起伏的山巒、棒槌山、外八廟…都會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當你邁進宮殿區(qū),回眸古時廟堂上歷史更會感慨萬千。有文稱道:“山莊咫尺間,應作萬里觀?!庇斡[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如游全國名勝!最后,我只想說當你游賞完中國的古典四大園林,你領略的不單純是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史,而是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我們要把這瑰麗事業(yè)繼承發(fā)揚光大!
【以下是中國四大園林簡單介紹】
-、園林之母拙政園
歷史概況明正德四年,明代弘治進御史士王獻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F(xiàn)存園貌多為清末時情景。
建筑格局東園--歸園田居;西園--以池水為中心,裝飾精致華麗;中園--以水為主,池中堆山,環(huán)池布置亭、堂、榭、軒為全園精華所在。
二、吳下名園之冠的留園
歷史概況明萬歷年間太仆徐泰時所建,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婆e考試的最后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留園三絕
1.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遺物。
2.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源于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廳堂面闊五間,中間用紗隔屏風隔出前后兩廳。其中前廳約占了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積。正廳中間朝南設供桌、天然幾、太師椅等家具,左右兩邊分設幾、椅。眾多家具將正廳空間分隔成為明間、次間和梢間等空間系列,這樣的空間分布較一般的江南廳堂更加錯綜復雜,典雅繁美。仙館東西墻上分別設了一列開合非常大,但是裝飾卻簡潔精雅的窗戶。這樣的做法是要把窗戶外的兩個小庭院的風景借鑒進來,拓展廳堂的視覺空間,保證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線。所以我們走進五峰仙館沒有像以往走進其他老房子那樣,感覺陰暗、壓抑甚至還有點陰森森,相反感覺這個廳堂寬敞明亮,宏麗而大氣。五峰仙館的建筑用材非常奢華,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間也全部采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
3.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墻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huán)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chǎn)于云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
三、避暑山莊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八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士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出塞曲》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九
一、山地景觀
(一)山地的分類
按海拔高度分: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極低山。
按地質(zhì)成因分:褶皺山、斷塊山、褶皺-斷塊山、侵蝕剝蝕山。
按旅游功能分:觀景游覽型、度假休養(yǎng)型、特殊活動型。
(二)山地景觀的'構(gòu)成類型
1、花崗巖山地景觀
2、流紋巖山地景觀
3、砂巖山地景觀
(1)丹霞地貌景觀
(2)砂巖峰林地貌
4、高山景觀
5、高原景觀
(三)我國的旅游名山
1、五岳(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
2、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2)五大道山:武當山、龍虎山、終南山、青城山、嶗山
3、其他名山
(1)傳統(tǒng)山水文化名山:黃山、廬山、武夷山、雁蕩山
(2)當代風景名山:武陵源、梵凈山
(3)近現(xiàn)代歷史名山:井岡山、韶山、寶塔山。
二、巖溶景觀
(一)桂林山水
(二)路南石林
(三)織金洞
三、風沙景觀
(一)雅丹地貌景觀
(二)砂林景觀
(三)沙漠景觀
四、黃土景觀
(一)黃土塬
(二)土林
五、其他地貌景觀
(一)火山景觀
(二)地震遺跡和遺址景觀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
自從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后,他給我留下的記憶十分深刻。我想:要是可以跟烏塔一起游遍全球那就好了。我躺在沙發(fā)上想著。咦!對了!可以發(fā)個郵件!我三下五除二的就發(fā)好了。我激動地守在哪兒,等待著她的回答。五分鐘了,她還沒有回。十分鐘了,她可能會笑我。正想著,她發(fā)來了:很好,我在中國,正不知怎么游覽風景呢,你來帶路吧!在xx地方見!我十分激動,立即想著先去哪里好呢?有了,張家界!我立刻趕去。
“你……好!”烏塔用結(jié)結(jié)巴巴的中文向我問好?!敖裉烊埣医纭!蔽艺f?!皬埣医??美……”“別問了,快點去?!蔽掖驍嗨脑?,拉著她登上了飛機。
“哇!好美呀!”由于剛下過雨,張家界全都朧罩在朦朧的云霧中。千山萬壑的山峰高低不同,山上長著密密的樹林,如同綠海,給山峰披上了一件綠沙巾,變成了黛綠的山峰。有的山峰如同虎背熊腰的威武將軍,有的如同手捧鮮花的妙齡少女,有的如同一支支長長的利劍。山峰就像翠巒直插云霄的感覺。山里起了微風,吹到了我們的.臉上,十分清爽?!罢婷腊 H缤碎g仙境!”烏塔夸到?!澳钱斎唬 蔽易院赖卣f。“快看!哪兒有個湖!”烏塔高興地把我拉了過去。因為起了微風,所以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紋慢慢的蕩漾開去。清澈的湖水綠的發(fā)光,綠的發(fā)亮。“中國真美好??!”
我和烏塔深夜才趕回來,我們睡眼朦朧,可我躺在床上還想著明天去哪兒。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一
一、中國古典園林分類
1、按地域風格分: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
2、按占有者身份來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
3、皇家園林的特點及實例
(1)園林構(gòu)造上有比較固定的模式,即由政務區(qū)、生活區(qū)和游覽觀賞區(qū)三部分組成;
(2)真山真水規(guī)模宏大,園中建筑富麗堂皇,具有濃重的皇權(quán)象征寓意;
(3)模仿吸取江南園林的詩情畫意。
(4)實例——北京頤和園、北海公園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4、私家園林的.特點及實例
(1)個性鮮明,小巧別致,常用假山假水,園中建筑色彩樸素,高潔淡雅;
(2)造園手法豐富多樣,創(chuàng)造出“咫尺山林、多方勝景”的園林藝術(shù)。
(3)實例——蘇州的滄浪亭(宋)、獅子林(元)、拙政園和留園(明)、網(wǎng)師園和怡園以及揚州的何園、個園(清)。
5、現(xiàn)存嶺南園林——廣東番禺的余蔭山房、順德的清暉園、佛山的梁園和東莞的可園、福建廈門的菽莊花園、臺灣臺北的林本源庭園、臺中的萊園、臺南的歸園。
二、皇家名園
1、頤和園——我國現(xiàn)存皇家園林中最為完整、最為典型的一個。
2、避暑山莊——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及大型寺廟群。
3、中國三大古代建筑群——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北京故宮、曲阜的孔廟和孔府。
三、私家名園
1、蘇州名園——四大歷史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
2、揚州名園
(1)個園——園中“四季假山”的布局之奇、用石之妙堪稱中國古典園林這最。
(2)寄嘯山莊——又名何園,被人稱為揚州清代園林的最后代表作。
3、嶺南名園——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佛山十二石齋和番禺余蔭山房。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二
建筑與環(huán)境的結(jié)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jié)合,自由穿插,靈活應變。為配合自然界中的各種典型環(huán)境,還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不同的造型的建筑類型,每一種類型中又演變出豐富變化的形式。做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中國古典園林一般以山水作為景觀構(gòu)圖的主題,園林建筑只是為了加強自然環(huán)境整體的美,突出自然的美,因此建筑強調(diào)依山就勢,自然天成。建筑的體量較小,有助于擺正建筑與自然景色之間的恰當?shù)年P系,在體量上不壓倒風景,而且利于建筑和自然風景之間穿插融合。
中國園林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還表現(xiàn)在它自身形象的輪廓、線條、色彩與自然風貌的統(tǒng)一上,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適應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許多與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的造型。
2、表現(xiàn)含蓄,精巧雅致
含蓄效果就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追求含蓄與我國詩畫藝術(shù)追求含蓄有關,在繪畫中強調(diào)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shù)境界;在園林中強調(diào)曲折多變,含蓄莫測。這種含蓄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從園林布局來講,中國園林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測。在空間的組織上,往往有直有曲,有靜有動,有大有小,有虛有實,有正有變,有疏有密,有隱有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富有活力的,奇巧變幻的空間境界。
中國園林建筑的巧主要得之于木構(gòu)架的靈活性,同時在布局上又很注意以巧取勝,它沒有西方古典建筑那種龐大的體量,一般都是小巧玲瓏,它從結(jié)構(gòu)、造型、空間得處理到建筑的整體布局都是一種巧妙而和諧的安排,它的布局與整體之間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具有靈活應變、活的、生長的特征。
欲揚先抑是是常用的一種造園手法,也是表現(xiàn)含蓄的一種體現(xiàn),如在進門口處設置一坐假山,把里面的景色擋一擋,使人進入原理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又如首先在門外以美麗的荷花池、橋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緊緊吸引住,但是圍墻高筑,僅露出園內(nèi)一些屋頂、樹木和圓內(nèi)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這就會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園林景色的興趣。江南園林中,漏窗往往成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觀通過漏窗,隱隱約約,這就比一覽無余地看有生趣得多。當游人在此游覽時,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橫生。
整個園林的建筑從整體到部分不僅注意總體造型上的美,而且注意裝修、裝飾的美,注意陳設的美,注意小品建筑的美,它們之間的位置、大小、粗細、寬窄、質(zhì)地都恰到好處,有精到的分寸感、統(tǒng)一感。它不僅是一種形象的美,也是一種合乎結(jié)構(gòu)與構(gòu)造邏輯的美。
3、強調(diào)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意境,意境是人們對園林建筑形象、色彩、氣氛的一種感受。一般來說,園林要突出幽雅,以人工的巧奇,創(chuàng)造宛自天開的景色,然后將精巧的建筑融化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便營造出幽雅的意境。為了使園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筑各種相應的建筑,但是園林中的建筑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應突出山水這個主體,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有機的融合,并升華成一件藝術(shù)作品。
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jù)立意來規(guī)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豐富,必須根據(jù)條件進行設計,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fā)、寄托、表現(xiàn)、傳達情意。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它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gòu)成優(yōu)美景色。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4、色彩明快、裝飾精巧。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無論是北方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的私園以及其他風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極鮮明。北方皇家園林建筑色彩多鮮艷華麗。琉璃瓦、紅柱、彩繪,放映出皇家園林的大氣。江南園林建筑冊多用大片粉墻為基調(diào),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殼色梁柱、欄桿、掛落。內(nèi)部裝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襯以白墻,與水磨磚所制灰色門框,形成素凈,明快的色彩,表現(xiàn)園林建筑輕松活潑的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三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shù)上包含兩層內(nèi)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guī)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guī)律。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巖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静贾脩鞘杳芟嚅g,形態(tài)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于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現(xiàn)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nèi)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內(nèi)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臺樓閣時隱時現(xiàn),遠空藍天白云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筑,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huán)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nèi)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xiàn)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shù)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xiàn)自然
與西方系統(tǒng)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xiàn)自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shù)里盛開,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xiàn)自然。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xiàn)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xiàn)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shù)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
我國古典園林中耐人尋味的'園林境界,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古典建筑和園林設計,天與人的關系實質(zhì)上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合一代表人與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張?zhí)斓匾宰匀粸檫\,圣人以自然為用,自然者道也。其意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有序的整體。先賢的天人之一觀,具有天然的美學品格。它啟示于人的真、美、善的境界,是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而正是這種思想開啟了崇尚自然、追求質(zhì)樸之美的設計行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群體美、環(huán)境美、自然美的三者合一,也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之美,體現(xiàn)了設計美學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蘊。
我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徑、流水營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轉(zhuǎn)的境界。園林中的建筑物常見有亭、臺、樓、榭、閣等,房屋之間用長廊貫通,假山、石頭、流水則配合建筑物組成富于韻律美的園景。和西方園林不同的是,中國園林設計含蓄抒情,它不像西方園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為貴,強調(diào)移步換景之妙。園林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景中帶畫,耐人尋味,平靜中有變化,變化中有收斂,無論是大園子還是小園子,都變化無窮,各有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四
九連環(huán)是一種流傳于山西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huán)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jù)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制成兩個互貫的圓環(huán),“兩環(huán)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后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huán)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于九連環(huán)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huán)。”
二.華容道
華容道是古老的中國游戲,以其變化多端、百玩不厭的特點與魔方、獨立鉆石棋一起被國外智力專家并稱為“智力游戲界的三個不可思議”。游戲就是依照“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這一故事情節(jié),通過移動各個棋子,幫助曹操從初始位置移到棋盤最下方中部,從出口逃走。不允許跨越棋子,還要設法用最少的步數(shù)把曹操移到出口。
三.七巧板
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智慧板”,是漢族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幾演變而來的,原為文人的一種室內(nèi)游戲,后在民間演變?yōu)槠磮D板玩具。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因為設計科學,構(gòu)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fā)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傳到國外后,風行世界,號稱“唐圖”,就是“中國的圖板”。七巧板變異的種類很多,這里是我國最常規(guī)的七巧板。
四.魯班鎖
魯班鎖傳說春秋時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智商,用6根木條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拼拆,兒子忙碌了一整夜,終于完成了,這種玩具后人就叫魯班鎖,其實這就是一個傳說,魯班鎖也叫孔明鎖,別悶棍、六子聯(lián)方、莫奈何、難人木等,起源于中國古代建筑中首創(chuàng)的榫卯結(jié)構(gòu)。
魯班鎖也叫孔明鎖是中國傳統(tǒng)的智力玩具,相傳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fā)明。在沒有釘子繩子的情況下,你能將六根木條交叉固定在一起嗎?兩千多年前的孔明就發(fā)明了一種方法,用一種咬合的方式把三組木條垂直相交固定,這種咬合在建筑上被廣泛應用,在民間人們把孔明的這種發(fā)明制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五
嚴格的說,益智玩具應該分為少兒益智玩具和成人益智玩具,雖然兩者的界限不是非常明顯,但還是應該加以區(qū)分。所謂益智玩具,不管是少兒類的還是成人類的,顧名思義都是可以讓我們在玩的過程中開發(fā)智力增長智慧的玩具。益智玩具是否真的具有益智的功能呢?據(jù)英國皇家科學院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玩益智玩具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11分左右。大腦開放性思維能力較高;美國醫(yī)學專家也發(fā)現(xiàn),50歲以前開始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老年癡呆的發(fā)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而從小就玩益智玩具的人發(fā)病率不到普通人群發(fā)病率的1%。
刺激各器官反應
其實除了開發(fā)智力外,益智玩具還有更多的功能。比如刺激功能發(fā)展,設計的顏色鮮艷,線條吸引人的益智玩具可以刺激孩子的視覺;而一握就響的“響環(huán)”、按鍵就發(fā)出各種動物聲音的“小鋼琴”等能刺激孩子的聽覺;滾動的彩色球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觸覺。因此,不同的益智玩具是輔助孩子認識世界的有效工具,幫助他們配合身上各種感官的反應,來接觸和認知新奇的萬事萬物。
協(xié)調(diào)身體機能
此外,益智玩具還具有協(xié)調(diào)身體機能的作用,例如孩子將一盒積木砌出圖形,除了要用腦,還要有手的配合,這樣通過玩益智玩具,訓練并逐漸建立起孩子的手腳協(xié)調(diào)、手眼配合等身體機能;具有練習社交活動的作用,孩子在跟他們的同伴或父母玩益智玩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關系,即使他們在合作或競爭中容易產(chǎn)生執(zhí)拗和爭吵,實際上他們正在發(fā)展合作精神和學習與人分享的心理,為日后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同時,語言能力、情緒釋放、動手能力等都得到一定提高。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六
智力玩具根據(jù)其性質(zhì),可分為以下幾類:
3、戰(zhàn)棋類智力玩具:如跳棋、軍棋等;
5、拼插類玩具:拼插類玩具有些像解環(huán)類益智玩具,孔明環(huán)、猜迷題,巧拼圖游戲;
6、成人智力玩具:以成年人為玩家對象的益智玩具,如解鎖木玩等。
另外,根據(jù)其功能又可以分為:
1、科學類智力玩具:可吸引孩子觀察、比較、收集、分析的科學性玩具。可以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養(yǎng)成他們對各種事物觀察、分析、收集資料、動手做等觀念。如萬花筒、各種動植物標本等。
2、操作類智力玩具:讓孩子手指小肌肉更靈活,促進眼睛與手更協(xié)調(diào)的玩具。如橡皮泥、串珠、積木等。
3、語文類智力玩具:可讓孩子聽覺更敏銳、獲得新字群、促進語言表達、組織能力、寫前練習的玩具。如故事vcd、識字圖片、鼓勵涂涂畫畫的畫板等。
4、動作類智力玩具:鍛煉大肌肉及身體各部位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玩具,如推車、拉車、小三輪車、球、飛碟等。
5、社會類智力玩具:以日常生活情境設計的玩具。讓孩子能體驗大人的生活,給予孩子認識身邊環(huán)境并吸收相關生活經(jīng)驗。如布娃娃、超級市場等各種扮演游戲使用的玩具。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七
一、宮殿建筑
(一)宮殿的建筑布局
1、中軸對稱
2、左祖右社
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
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谷物,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與谷神的地方。
3、三朝五門
三朝——是指根據(jù)帝王朝事活動內(nèi)容的不同,分別在三座不同規(guī)模的殿堂內(nèi)舉行,稱為三朝制。
五門制——是指在舉行大型朝事活動的宮殿庭院前,沿中軸線以五道門及輔助建筑構(gòu)成四座庭院,作為朝宮殿前的前導空間。
4、前朝后寢
前朝——臨朝治政的大殿位于整座皇宮的前部,稱為“前朝”。
后寢——帝王馬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地方位于皇宮的后部,稱為“后寢”。
(二)宮殿的內(nèi)外陳設
1、華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標志
2、石獅——辟邪、尊貴和威嚴的作用。雄獅爪下為球,雌獅爪下為幼獅,前者象征統(tǒng)一環(huán)宇和無上權(quán)力,后者象征子孫綿延。
3、日晷和嘉量——象征帝王上受天意,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能主宰一切。嘉量還象征國家統(tǒng)一和強盛。
4、吉祥缸——古代稱“門?!?,置于宮殿前盛滿清水以防火災的水缸。
5、鼎式香爐及銅龜、銅鶴——江山永固。鼎象征權(quán)力和江山;龜、鶴象征長壽。
6、馱寶瓶——寓意皇權(quán)穩(wěn)固、吉象太平、五谷豐登。
7、獬豸——象征正直。
8、盤龍香亭——象征天下大治,國泰民安。
9、軒轅鏡——辟邪。
(三)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
1、北京故宮2、沈陽故宮
二、壇廟建筑
(一)天壇、太廟與社稷壇
1、天壇——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我國及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美的一處壇廟建筑群。五大景觀:圜丘壇、祈年殿、三音石、對話石和回音壁等。
2、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與谷神的地方,位于天安門西側(cè),與太廟左右對稱。
3、太廟——位于天安門東側(cè)。
(二)文、武神廟
1、孔廟——又稱文廟、至圣廟、夫子廟,是祭奠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廟宇。
修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是山東曲阜孔廟,其次是北京國子監(jiān)東側(cè)的孔廟。
廣西最大的孔廟是建于明代的恭城縣文廟。
2、關帝廟
武廟俗稱關帝廟,是祭拜三國名將關羽的祠廟。
“武廟之祖”——山西解州關帝廟
“廣西廟宇之冠”——廣西恭城武廟
三、陵墓建筑
(一)陵墓的構(gòu)成
1、墓室結(jié)構(gòu)2、隨葬品
3、封土形制
(1)定義:是關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狀和規(guī)模的制度。
大約從周代開始,出現(xiàn)“封土為墳”的做法。封土的.大小是按照官吏級別大小來決定的。天子、諸侯的陵墓封土是最大的。
(2)類型:
a、“方上”——秦漢時期——秦始皇陵、漢陵、宋陵。
典型:秦代秦始皇陵(最典型);漢代帝王陵墓——漢茂陵。
b、“以山為陵”——唐朝典型:唐乾陵
c、“寶城寶頂”——明清時期典型: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
4、陵園建筑(第一部分為祭祀建筑區(qū),第二部分為神道區(qū),第三部分為護陵監(jiān))
祭祀建筑區(qū):為陵園建筑的重要部分,用來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稱作享殿、獻殿、寢殿、陵殿等。
神道區(qū):又稱作“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寶城的導引大道。主要建筑物:石獸、石人。
護陵監(jiān):護陵監(jiān)是專門保護和陵園的機構(gòu)。主要建筑物:衙署、市衙、住宅等。
(二)中國現(xiàn)存的著名陵墓
1、類型:單葬制、陪葬制和群葬制三種。
2、典型特例:
a、單葬制——秦始皇陵
b、陪葬——漢茂陵、唐乾陵
c、群葬制——河南鞏縣的北宋帝王陵墓群、浙江紹興的南宋帝王陵墓群、寧夏銀川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廣西桂林靖江王陵。
中國古典園林心得篇十八
陶瓷文化與道家文化的關系淵遠流長,道家“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與色彩“三原色”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用三原色藍、紅、綠與八卦的符號的天、人、地對應,通過顏色疊加的減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號所代表的顏色。
1前言
彩繪作為中國古陶器最流行的裝飾方法之一,萌芽于新石器時代早期,成熟于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無論是先繪后燒的“彩陶”,還是先燒后繪的“彩繪陶”,以及顏色釉裝飾的“彩繪瓷”。顏料和色彩技術(shù)成為陶瓷裝飾的最基本手段。仰韶文化彩陶的彩繪顏色有紅、紫褐、黑褐和白四種,如馬家窯文化彩陶多用黑褐彩描繪。也有在彩繪之前,先給陶器涂抹一層陶衣,陶衣有白色、紅色和黑色三種,然后在白色陶衣上,再加上(赭石)紅、(碳粉)黑兩色彩繪。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以三氧化二鐵、氧化鈷、氧化銅三種著色氧化物裝飾的彩繪陶開始出現(xiàn)。東漢時期,三彩釉裝飾技術(shù)已有普遍應用,如圖1所示。隋朝時期,三彩裝飾技術(shù)亦然走向鼎盛;至宋朝,我國顏料和色彩裝飾技術(shù)更加發(fā)達,五彩瓷、斗彩瓷更是將陶瓷色彩幻化得爭奇斗艷。
2“三原色”與“天地人”
由于陶瓷技術(shù)和道家煉丹技術(shù)同出一轍,所以《易經(jīng)》無論是對于丹藥之士還是制陶先祖都有極大的影響。漢唐以后,出現(xiàn)極多的八卦調(diào)色盤就是最好的'例證,如圖2所示。
在《易經(jīng)》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對于色彩可理解為,宇宙萬物最原始色彩莫過于黑、白,色彩之母白色可以通過三棱鏡分散成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可以從lab顏色空間圖中得到驗證,如圖3所示。圖4為八卦顏料圖與原始八卦圖,由圖可知,位于軸心的無彩色黑、灰、白,以及位于軸外有彩色—顏料三原色品紅、黃、青和顏料的間色紅、綠、藍等。如果用三原色品藍、紅、綠與八卦的符號天、人、地相對應,通過顏色疊加的減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號所代表的顏色。由于八卦圖比較抽象,因此本文采用兩個對頂正四面體來表示,用四面體的四個頂點代表八卦的四個符號和三原色及無彩色,用一個頂點的三條棱代表三原色或天人地象位符號。
推演過程如下:
巽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紅、藍均分疊加,紅+藍=品紅,為紅色和藍色之間的間色;
坎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藍、綠疊加,藍+綠=青;
艮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藍色;
坤卦:代表光的三間色疊加,品紅+青+黃=黑色,疊加后代表黑色,屬于無彩顏色;
震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綠色;
離卦:代表三原中的紅色;
兌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紅、綠均分疊加,紅+綠=黃色,為紅色和綠之間的顏色。
對頂正四面體也可以是通過將lab顏色空間圖從亮度軸50%灰度處垂直切開削制移位而成,并暗含呈螺旋上升原理,半明半黑的演變過程說明事物在螺旋上升過程中必然要經(jīng)歷光鮮、色彩、灰點、暗點和空白,如圖3所示。
3“相生相克”與“調(diào)色”
在陶瓷調(diào)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將圖4中對頂正四面體,平移并簡化成兩個疊加的正三角形,就形成三原色和三間色關系圖和pccs體系色相環(huán),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單一色隨亮度變化的關系;也可以利用陰陽相克理論找到單一色的補色;以及色相疊加產(chǎn)生新色相間色原理,調(diào)制出新的顏色;更可以在色相四周找到相近色。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變下,可以生出以下色彩:
(1)22—1=3,表示三原色,三原色也可以理解為一束白光經(jīng)過兩次分解,第一次分解為一對互為補色的色相;第二次其中一色相被分解為一對能疊加形成該色相的一對新色相。
(2)三原色加上黑色和白色,也可以像“五行”一樣形成相生相克的消長原理,譬如:紅+綠=黃,紅+藍=品紅,藍+綠=青,白—紅=青,白—藍=黃,白—綠=品紅等。
(3)受亮度影響的色彩,明色和暗色呈階梯關系,如圖6所示。
4計算機輔助調(diào)色
計算機的設計發(fā)明據(jù)說源自《周易》“八卦”的二進制思想,表1為常用陶瓷顏料與八卦的對應關系。可以用分光測色儀測量色料在釉料或拋光磚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電腦模擬輔助設計,為陶瓷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提供參考。在軟件上,可以參考平面設計軟件和色彩設計軟件,譬如colourmaster。
5結(jié)論
陶瓷文化與道家文化的關系淵遠流長,道家“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與色彩“三原色”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用三原色藍、紅、綠與八卦的符號的天、人、地對應,通過顏色疊加的減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號所代表的顏色。而陶瓷調(diào)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單一的顏色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變下,也可以變化出不同的色彩。同時還可以采用分光測色儀測量色料在釉料或拋光磚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電腦模擬輔助設計,為陶瓷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