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東坡傳讀后感(模板9篇)

字號:

    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一
    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相遇。冷遇見了暖,就形成了雨;春遇見了秋,便有了歲月;太陽遇見月亮,變生成了星辰;天空遇見大地,就有了永恒。世上的每一場相知,都從相遇開始。世上的每一段傾心,都因相遇而沉醉。
    然而大千世界,何其紛繁復(fù)雜。在追逐名利之中,人們的心與心逐漸遠(yuǎn)離,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你想去觸及,卻只是一片虛無。人情世故之中,所有的相遇都變得平淡。你想追尋的人與事,卻只能含著淚擦肩而過。即使身處熱鬧的街市,面對這車水馬龍的人群,一次不經(jīng)意的回眸,也得不到一刻眼神的交接。孤獨,是一個人的,也是一群人的,就這樣無聲地進行一個人的戰(zhàn)爭。想要去掙脫,卻只能茫然對視。
    茫茫人海中,我只想去遇人生中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于是,我決定攜著背包,帶著幾分期許,去尋一場傾心的相遇。
    以文字為房,以標(biāo)點為窗,我找到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打開時空的按鈕,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偶遇一位沉睡的靈魂,聽他訴說千年的情思,聽他吟唱千年的詞調(diào)。這里是詩情的天地,記錄著輝煌的歷史傳奇,譜寫了璀璨的光的篇章。殊不知,這段文字的背后,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深情。我遇見了他們的故事,從此,點亮了我的人生。
    以歲月為筆,以相思為墨。字字皆情,句句皆心血?!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一字一句的斟酌,讓這片文字的世界充滿著深情,春風(fēng)卷來大地的芳香,打開心靈塵封已久的窗戶。流水沖刷歲月的痕,洗滌人們心中的孤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那么寧靜溫和,一切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這里的靈魂因千年的沉淀而變得清純,或深邃,或豪邁,或深情,承載在屬于他們的故事中。原一個人獨自走到流水的盡頭,只靜靜地坐著,看天邊的云彩冉冉升起。
    還記得千年前的潯陽江畔?那一夜,只留下動聽的琵琶聲和淚水沉入水底,重溫那段故事,我仿佛遇見了當(dāng)年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那雙深邃的眼睛就好像能洞察周圍的一切,看破了歲月的流離,一頭飄逸的秀發(fā)交織著修長的衣袂在風(fēng)中凌亂。他在側(cè)身傾聽,讓靈魂行走在琵琶撥動著的琴弦上手指和著音律輕輕拍動。他聽得入神,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殊不知,淚水早已濕透青衫。我多想扯破千年便是時光的束縛。為他拭去眼角的熒光??墒俏也荒埽混o靜地看著彷徨的白司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想借酒醉去逃避,卻不料醉不成歡慘將別。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太重,烈酒也無法朦朧。悅耳的琵琶聲在詩人的心頭響起,在詩中隱沒,牽動著司馬難酬的壯志??粗娙烁吲e著酒杯,卻始終放不下。何不一飲而盡?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樂聲漸去,只留下詩人獨自一人的感傷。那一夜,一花,一酒,一詩,陪著醉倒在江邊的白司馬,足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來的第二天,他會選擇去忘記一切,只記得別離時的茫茫江浸月。
    從潯陽岸邊走過,邂逅詩人沉睡千年的靈魂。我是多么幸運,能遇見一段傾心的美好。只想輕輕的哼唱著《霓裳羽衣曲》,騎著白馬,滴噠滴噠的走過盛唐的別樣繁華,或許下一秒,又能遇見一段。
    偶遇一段美好,勝過一場虛偽的追逐。只愿沉醉在詩情的天地,站在詞語的留白中,與文字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慢慢地跟著詩人的腳步,徜徉在這片文字的海洋,有詩路過的地方,滿山的清流便開始吟詠唱和,輕輕地?fù)]一揮手,便是詩人繁雜交織在一起的情思,那些永遠(yuǎn)無法解開的秘密。詩人一伸手,便是滿把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jīng)典。
    我躺在云端,遇見一首詩,遇見詩中的人與事,遇見一位橫臥在歲月的靈魂……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二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jié)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xiàn)在才真正認(rèn)識蘇東坡,并努力透過書去了解蘇東坡,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蘇軾說“當(dāng)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蘇東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xiāng),一副鄉(xiāng)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yuǎn)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并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并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dāng)豪情經(jīng)過磨練,漸漸轉(zhuǎn)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xì)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zāi)荒。久旱降雨,蘇東坡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責(zé)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三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漫筆看過一些,列傳卻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林語堂寫列傳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列傳之一。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從名聲大噪到幾經(jīng)放逐,直至。材料具體,言語生動這些長處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瀉的汗水,在書中的每句話里簡直都能感觸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誠的“粉絲”,跨過千年韶光,去尋覓偶像魂靈中亮光的動聽之處。其實前史哪里有或許百分百復(fù)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小氣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點評不行客觀。而我卻以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刻畫的蘇東坡,才顯得分外有血有肉,才分外讓人喜歡與嘆服。他的才調(diào),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向,他靈通的才智,傳奇的人生,并不會由于年月的消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識。
    林語堂先生當(dāng)然也是知音之一,他不由得拿起筆,把他的感悟?qū)懴隆姓f:“創(chuàng)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時間短的文學(xué)風(fēng)氣所吞沒,乃至歷久而彌新,必定具有一種咱們稱之為發(fā)乎內(nèi)心的‘真純’?!倍捎谔K東坡品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其文章與業(yè)績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林語堂先生行文灑脫天然,嬉笑怒罵之間,總能在片言只語中顯示人生的才智。然而生逢濁世的他,也有許多無法,想必在蘇軾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歷經(jīng)劫難仍然可貴的純潔與高雅,這也正是他神往與尋求的人生境地。在《林語堂散文》中,他就曾說道:““火熱大方的心境應(yīng)該由一種哲學(xué)加以保證,避免受人生的環(huán)境所糟蹋,由于人生是最嚴(yán)格的。火熱的心境是缺乏敷衍環(huán)境的,熱心有必要和智與勇結(jié)合起來,一個徹底了解人生的人是一直英勇的。無論如何,智假如不能生勇,便無價值。智阻止了咱們的愚笨的野心,把咱們由這個國際的時尚的騙子—無論是思維的騙子仍是人生的騙子—中解放出來,是咱們得到勇氣”。熱心加上才智,才干發(fā)生直面人生的勇氣,這種勇氣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豁達(dá)灑脫的大才智。
    在林語堂心中,蘇軾正是一位這樣的勇者,在千年之后仍然用不滅的品格魅力照亮人們的心靈。感謝林語堂先生,讓更多的讀者,也有幸,做一回蘇軾這位傳奇文人的知音。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四
    據(jù)說這本蘇東坡傳是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然而讀起來并不像編年體的人物傳記,評論和文學(xué)性的描述更多些,仿佛是遠(yuǎn)觀了蘇東坡。也許是因為原著是英文版,最初是給外國人看的緣故吧。但總體來說,特別是進入書的后半部分,會漸進佳境,令讀者沉迷,你會發(fā)現(xiàn),此書不遜色任何一部傳記。因為林語堂也是蘇迷,文者相隔千年,亦同聲相求吧。
    蘇東坡是世界上鳳毛麟角的天才,詩書畫文詞樣樣精絕。文是唐宋八大家,書法是宋四家,亦是文人畫的先驅(qū)。他的豪放詞,被世人形容是關(guān)西大漢,彈銅琵琶,執(zhí)鐵棹板,歌大江東去。
    然而細(xì)細(xì)了讀蘇東坡,他絕不止是這些巨大光環(huán)之下的大圣賢。他的靈魂和他的才氣一樣令人萬分景仰,又萬分的望塵莫及。讀他的《東坡志林》,你屢屢會被逗的捧腹大笑,直呼妙極。他不僅會講段子,他會釀酒,會制墨,會烹飪,會瑜伽,會煉丹,會醫(yī)術(shù)。他無所不會。
    當(dāng)你細(xì)細(xì)了讀蘇東坡,他不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豪邁,他也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感嘆,有“春色三分,兩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钡膫麘眩灿小盎ㄇ皩撇蝗逃|,共粉淚,兩簌簌”的凄苦。他是除去圣人外衣的凡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五
    早聽說林語堂傳記文學(xué)的非凡造詣,今日拜讀《蘇東坡傳》更加欽佩。
    傳記需要合適的想象,但最終要符合史實,是一種難以把握的文體,對作者要求極高。然而林語堂不僅達(dá)到了要求,并且所著《蘇東坡傳》堪稱典范。他會像史學(xué)家一樣嚴(yán)謹(jǐn)周全地考據(jù),還原一個真實的全才蘇東坡;他會像哲學(xué)家一樣全面深入地思考,分析一個具有民主精神、樂觀向上的大夫蘇東坡;他會像文學(xué)家一樣準(zhǔn)確雋永地解釋,描寫一個長于詩文、自然飄逸的文豪蘇東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有所選擇、有所強調(diào),同時憑借頭腦的想象力而重新創(chuàng)造,重新說明那活生生的往事”。
    蘇東坡以前在我腦中的印象是一位放浪不羈而富有文思才情的可憐的難得一見的才子,就像他的字,遒勁樸茂,真篤率意,氣度非凡。我以為,他是李白之后最豪放的詩人,將他視為中華五千年最有內(nèi)涵的文人。沒想到,林語堂居然也是這么想的。序文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位千古文豪永不泯滅的巨大影響力,開篇《文忠公》更從世界的角度,從中國的角度,從那個時代的角度,闡釋了蘇東坡的偉大成就,繼而從政治和文學(xué)敘述蘇東坡的一生,經(jīng)過滄桑歲月沉淀,凄慘的仕途逐漸淡去,光亮的才情卻和著真誠質(zhì)樸展現(xiàn)無限活力,時間給了蘇東坡公允的評判。
    更令我欣喜的,是林語堂將只可意會之事言傳,又言傳得如此深刻雋永,字里行間都令人回味無窮。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六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要向讀者介紹了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3篇“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BR>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dāng)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dāng)當(dāng),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說道底,在于蘇軾面對,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biāo)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guān)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rèn)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jīng)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shù)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nèi)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案呙鞯墓賳T永遠(yuǎn)不說出什么,但只要否認(rèn)。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yǎng),長于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dāng)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弊髡哒f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guī)則。
    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guī)了,但這并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秘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dāng)朝云產(chǎn)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币苍S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zāi)禍,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
    詩詞
    良篇里,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yuǎn)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jié)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dāng)永存。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rèn)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shù)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fēng)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xiàn)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談?wù)撋辖?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當(dāng)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里面說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xué)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xué)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dāng)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dāng)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dāng)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yán)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yuǎn)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xué),我會非常珍惜!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rèn)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后。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fēng)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dá),清逸曠遠(yuǎn)。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rèn)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dá)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xí)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BR>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fēng)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乜茨切┤盒〖词鼓鼙W约阂皇罉s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quán)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zhuǎn)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quán)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梢詮淖掷镄虚g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七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蘇東坡
    我曾聽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品過“一蓑煙雨任平生”,讀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蘇東坡的畢生,縱使命途多舛,也無法阻擋他憂國憂民的腳步。
    居廟堂之高
    為官,他心系黎民。
    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nèi),蘇東坡用太后的恩寵,請求大量的撥款,實現(xiàn)了針對于全城的公共衛(wèi)生方案,修整出了一個全新的杭州。
    淡水資源在當(dāng)時是極其重要的,它主要源于西湖,而西湖起著可以為百姓和稻田供水的作用。
    可是后來,西湖就開始日漸縮小,湖面蔓草叢生,六井年久失修,蘇東坡也只好在“引湖水作六井”后,親自去拜謁當(dāng)年參與過這項工程的和尚,聽取了他的意見,用陶瓦管代替竹管,上下用石板包圍,以防水管再次被破壞。一切都計劃好后,蘇東坡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派遣了一千個兵,結(jié)果很早竣工,工程也做得很好。
    供水工程結(jié)束后,蘇東坡立即著手清除西湖中的水草,他向太后請求撥一萬七千貫,又向朝廷上書。隨后,他將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用以建筑湖上的長堤,這就是后來的“蘇堤”。
    處江湖之遠(yuǎn)
    為民,他憂國憂君。縱使蘇東坡經(jīng)歷過多次沉重的政治打擊,但他并沒有產(chǎn)生絲毫怨恨,只是身在野,心憂君。
    紹圣三年,博羅大火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救濟無家可歸的百姓,臨時搭棚供他們居住,官家衙署全都焚毀,全需重建。蘇東坡?lián)鷳n官方搜刮民脂民膏,便建議程之才公正處理這件事。
    蘇東坡站在惠州街上,看著百姓們一個個排著隊向當(dāng)?shù)卣U納捐稅,心中不覺向往平等的生活。更有甚者,竟因政府自私自利,再加上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著想,只收老百姓們的現(xiàn)金。
    在豐收時節(jié),谷價下跌,有許多農(nóng)民拉著滿車的谷子,卻因政府需繳納的捐稅按糧價高時計算和谷價的下跌,只能在低價市場出售。
    蘇東坡憑借與程之才的交情寫了一封長信,信中揭發(fā)衙署積弊,向農(nóng)民純?nèi)焕账鳌K终埑讨藕投惱?、運輸官舉行會議,將他們說服并建議以當(dāng)前谷價征稅。數(shù)月后,他在聽說三位官員已決定向朝廷呈請后欣喜至極。
    蘇東坡在朝不被奸邪小人所左右,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政見,因指出王安石變法對老百姓的迫害,家破人亡。在野,一貶再貶,仍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老百姓謀福利,為自己謀求詩意的生活,被貶廣州。
    無論在朝還是在野,蘇東坡都隨心所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所謂的“至情至性”。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八
    我們小學(xué)的時候就接觸過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讓我們知道人生在世總會有分離之時,不會有完美的事物存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彼屛覀兌昧嗣篮玫淖T浮?稍诎烟K東坡當(dāng)作摯愛的林語堂的筆下,將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他稱蘇軾的一生是“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jīng)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面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己的信念。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dá)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他一世貧窮卻過得安逸,兩袖清風(fēng),豁達(dá)開朗。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曠達(dá)的胸襟,瀟灑地面對一切。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yuǎn),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yuǎn),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澳惆?,滿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無比。擔(dān)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lǐng)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面對“江上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發(fā)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fēng)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xiàn)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匕傩沼袟夝B(yǎng)女嬰的惡習(xí)時,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shù)嬰童,而他自己卻過得狼狽不堪,蘇東坡在自己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dāng)權(quán)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己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nóng)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qū)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yī)院,創(chuàng)辦監(jiān)獄醫(yī)師制度,頒布嚴(yán)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fàn)帯闇p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guān)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像一陣清風(fēng)一樣度過了一生,溫暖了他人,垂名千古,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九
    要說我對蘇軾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早已流芳百世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親似孩童般的語言,給當(dāng)時還在牙牙學(xué)語的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不禁讓人對這位甚是富有情調(diào)的大詩人產(chǎn)生了好感,也帶我走向了一個新的天地,為那時的我打開了一個小小的詩詞之門,雖然很小,但也讓人流連忘返。把蘇軾說是我對古代詩詞的啟蒙導(dǎo)師,一點也不為過。但那時你要是問我,蘇軾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卻或許只能回答,他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詩詞寫的很好的詩人,沒有更多的了;再后來,也不過是坐倚窗前,靠窗而飲,望著那十五的圓月,感觸良多,揮筆灑墨,大發(fā)情感的那一位詩人吧,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他的印象也不過如此,再無其他了。
    笑看官場沉與浮,豁達(dá)之心如清流。
    我喜歡蘇東坡,更多的不是因為他的詩作,而是他那顆從來都不加修飾的,質(zhì)樸無華的,無所畏懼的,這人世間最為純凈,最為豁達(dá)的心。正是那顆心,常常不經(jīng)思索,感由心發(fā)。當(dāng)我理解了這顆心時,我才發(fā)現(xiàn)蘇東坡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元氣淋漓,富有生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這樣的人,也難怪不被世人理解,而這樣一顆不入濁流,以己為清的心,又怎不被世人所向往,所敬畏。當(dāng)我理解了這一顆心,我才真正理解了蘇東坡這一個人,才理解了他的詩句,字字真心流露,透露出的,又是怎樣純真無畏的本性,那一刻,我釋然了。
    在他人生巔峰之時,他曾想隱退官場,想離開那個是非之地。可他為什么不呢?不只是因為皇太后設(shè)政,太平當(dāng)?shù)?,他直接從常州的團練副使直逼宰相。更是因為他看不慣老百姓受苦,有天災(zāi)卻多為人禍。他想為老百姓發(fā)聲,除去這朝廷上的不忠之人,除去走狗,更想扶救這天下蒼生!這,便是他留下的理由吧!
    為此,他不停用職位之便向年輕的皇帝和皇太后上書直言,毫不畏避這樣的后果。當(dāng)然,這樣的性格雖然讓他猶記世間疾苦,卻免不了朝場上的紛爭,使他壯途變得更加坎坷??晌覅s欣賞他,更加向往這樣的心。因為這顆心是自由的,是不帶約束的。雖然知道“禍從口出”,卻仍然會去大聲宣告,不害怕那一句話的后果,即使是丟掉性命,也無所畏懼。
    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宛如人生悲劇中的主角,大起大落,經(jīng)歷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可這些對于他來說,又是注定的,因為他這顆心是壯志的,是有婦人之仁的。他不忍看這世間的疾苦,卻不愿融入紛爭,又注定融入紛爭。
    他雖有最為讓人不平的人生,卻從未恨過任何人,從沒有往他的心里去過,像一個圣人一般,對每一個人都報以他的真心。
    記得他在晚年被流放的時候。他給人的感覺依然是笑容常面的,無官一身輕,亦是讓他欣喜吧。經(jīng)常與故友寫信,每天也便是寫詩,釀酒。
    這等清凈,又何樂不為?為何不樂呢?
    洗凈心靈塵與埃,鑄就人生樂與真
    我想,這就是樂觀的最高境界吧,而現(xiàn)在,斤斤計較,一做不好便想放棄的我們是否占太多數(shù)呢?所以,我佩服蘇東坡,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悲嘆而死了吧,又怎能堅持到他那個時候,又怎能有他那樣的心態(tài)呢?像蘇東坡這樣樂觀的人,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呢?他的樂觀,又有誰能做到呢?這樣的樂觀,這樣的豁達(dá)。使他那句句發(fā)自肺腑的詩句,都仿佛流露真心,為后人所銘記??偰茏屓嗽诎谉胫懈惺艿揭还汕迦磧羧松?。所有人在讀他的詩時都會流露出最本質(zhì)的自己,不無緣故。這或許也是蘇軾為后人所喜愛的一大緣故吧。
    我忽然明白了,為何蘇東坡自己都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從未恨過任何人,他認(rèn)為恨一個人,是無能的表現(xiàn),所以林語堂才會說“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此生。”
    我想,蘇東坡生來便是不凡的吧。
    生在太平的宋朝,卻經(jīng)歷了宋朝最為荒唐的時期,便決定改變它!他注定是不凡的',可注定又是不幸的。他有著孩童般的純真,他相信這世間必定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有人愿去改變它。所以,他去了。奮不顧身的去了,留下了一絲清影,與一股清風(fēng)。
    就便是命中注定,歷史給了他一顆獨一無二,獨作清流的一顆心,更給了他這樣一個現(xiàn)實與難題,讓他來改變,讓他來創(chuàng)造。這便是在磨練這顆心是否堅強與高尚。
    我想,他成功了??v然,他最后并沒有完全成功,但他依舊,依舊保持著那顆心,那顆潔白的心。
    那一個純潔、樸真、美好的心,讓人舒服,讓人向往,像那山中的一股甘泉,沁人心扉,純潔透明,清澈見底,一覽無余,給予眾生。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能成為天空中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耀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剎那顯現(xiàn)間的一顆微粒,他究竟是哪一顆微粒,又何關(guān)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或許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秘的一面吧。
    而現(xiàn)在疫情之下,在家中的我們,整日呆在家中,誰不是連聲抱怨,卻又一籌莫展,我想,或許蘇東坡在,就不會如此吧。身在危難之中的我們,又有誰能擁有如蘇東坡這般的心呢?又有誰能做到蘇東坡這般的樂觀豁達(dá)?或許這也是蘇東坡如此受后人喜愛的另一大原因吧?因為繼蘇東坡之后,世間無人能再有這一顆無暇之心!
    所以,我佩服蘇東坡,敬畏蘇東坡。
    當(dāng)他流放荒島的時候,依然恰然自得,只因他心中便是一波湖水,毫無波瀾。
    當(dāng)我再讀起《水調(diào)歌頭》之時,便越發(fā)感觸良多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樣的心緒,思念親人之情,在皎皎明月之下,婉婉道出,這或許在常人眼中是高明,可在他自己看來,自己只不過是酒后的自然流露,透露真心罷了。他便如同這詩中的明月一般凄涼潔白,高處不甚寒,如同朝堂上孤身一人為百姓伸冤的凄冷,又有誰能夠懂得呢?那種孤獨,如明月一般,他也便相信只有明月能夠懂得。
    這,才是我眼中最為真實的蘇東坡,才是我心中所理解的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