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茫ㄍㄓ?3篇)

字號:

    感悟是對自我的審視,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在感悟的過程中,要保持真實和真誠,避免敷衍和虛偽。這些感悟范文,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感悟的內(nèi)涵和表達方式。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作品。這部小說描述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講的是魯濱遜在一次意外中被流落到一個小島上,并奇跡般地在那里生活了幾十年,直到返回英國。
    與普通人不同的是:魯濱遜并沒有埋怨上天對他的不公,他在小島上造房子,種植物……開始了他的新生活。在這段時間里,他還解救了一個土著人,魯濱遜稱他為“星期五”,因為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從此,他和“星期五”生活在一起,還和他成為了好朋友,并且教會了“星期五”英語。在他回到祖國之前,他一直和“星期五”在一起。
    在一個陌生的島嶼上生活幾十年,又奇跡般地回到祖國,這的確是一個傳奇。魯濱遜之所以能再次返回家鄉(xiāng),是因為強烈的求生一直在支持著他。他勇敢,機智,善良,堅韌不拔。在一個陌生的島嶼上生活幾十年,要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和寂寞,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魯濱遜除了有這些,他的毅力,機智勇敢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暑假里我閱讀了肖川先生所撰寫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不同以往從書本的第一個案例開始看,每個案例都讓我似曾相識,在這些案例中我找到了不少在平時工作中困擾著的一些問題答案。肖川先生在教育學術界成名甚早,他不僅專注教育理論建構還注重教育實踐的積累,因此他所寫的《好教育、好人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下肖川先生幾十年里的教育心得,讓我這位從教初期的年輕教師受益匪淺,當我捧起這本書閱讀時,就感覺有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為我循循善誘,排憂解惱,指點迷津。
    本書從教育的意蘊、好學校的標準、對教師的期待、我的教學主張、受過教育的人五個方面清楚、詳細的解釋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肖川先生認為“好教育包括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學習內(nèi)容的探索性和興趣性,教育過程應充滿禮貌、尊嚴、秩序、溫暖和熱情,好人生是寬闊而又有所堅守的,豐富而又清純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和有境界的?!边@一定義讓我對“好教育、好人生”又有了一次全新的認識和感悟。
    一、讀書、讀書、再讀書
    《教師成長的策略》是《好教育、好人生》中的一篇案例,文章中提到教師需要大量閱讀,自覺反思,這是促進教師成長最為有效的策略,肖川先生認為“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不僅能豐富教師文化底蘊,是自己更具有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徑。”讀到此處,與自身的情況相結合,心中多有慚愧?;叵胱约禾ど瞎ぷ鲘徫恢两?,所讀之書甚少,專業(yè)的書更少,在日常的每一次備課中,想為自己的課堂內(nèi)容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卻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書櫥上雖然也擺了很多書,雖然平日里自己也會經(jīng)常從書店里購買一些書籍,但每次都做了行動的矮子。我們必須有專業(yè)化的追求,才能專業(yè)化地成長。如果在平時的每一次備課中,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多閱讀相關的專業(yè)書籍,那相信備課會變成生活中的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的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有人這樣說過,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如若這桶水不及時予以添加,也會有用盡的那一天。所以,我現(xiàn)在的任務不僅僅是認真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時的充電是必須的,否則自己桶里的水不單會干枯還會面對被一杯水超越的危險。我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需要不斷地閱讀,在書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精華。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這個寒假,我看了《魯兵遜漂流記》,這本書令我很感動。英國青年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他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但是那一次,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沉沒,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yǎng)牲畜,生產(chǎn)水稻和小麥,他蓋起了房子,收獲谷物,馴養(yǎng)山羊,用獸皮制作衣物。一個人在一個孤島上存活多么不容易!可他不僅沒有死,還在島上生活了28年,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啊!
    從這個事例中,我想到了湯姆·索亞。他是一個聰明但調(diào)皮的男孩。他父母雙亡,住在嚴厲但也十分疼他的波莉姨媽家里。他活潑好動,還有著許多精靈鬼點子,而且不愛學習,總喜歡逃了學去釣魚、和流浪兒哈克貝利·芬去閑逛、玩“海盜”、搜集各種奇怪的物品……等等。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之后,我就慢慢地佩服他的生存能力、勇氣和智慧。
    一開始我只認為魯濱遜就是漂流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讀了之后才知道,他是漂流到了一座小島嶼上。
    我記得他首先發(fā)現(xiàn)了一些麥苗,他沒有在意。過了幾個月之后小苗已經(jīng)長成了一棵又一棵的麥子,金黃金黃的。他收獲了麥子,就開始種植、耕地、松土、澆水、施肥,在他細心照料之下,幾個月后長出了一地金燦燦的麥子。
    在一次探險中魯濱遜發(fā)現(xiàn)了一群羊,因為它們在山上,所以沒有抓到。后來有一次魯濱遜在山上,羊兒在山下,他開了幾槍,百發(fā)百中,彈無虛發(fā)。后來他又拿了一點玉米給羊兒吃,一開始羊兒看了幾眼不敢吃,后來還是吃了不少,最后魯濱遜就把它們收養(yǎng)下來了。魯濱遜擠了很多的羊奶,而且還做出奶油。
    魯濱遜在一次與野人的戰(zhàn)斗中有了一個仆人———“星期五”,魯濱遜與他交流、打獵、種植、生活的非常開心。在一次戰(zhàn)斗中還救了“星期五”的爸爸,那一次戰(zhàn)斗打得很激烈,野人死的死傷的傷,還有的跳海逃走了,最后他對“星期五”的爸爸說:“如果你還有力氣的話就戰(zhàn)斗”。說著就把槍和刀送給了他,他一下子跳起來對野人一頓猛打,最后戰(zhàn)斗終于勝利了。
    我想如果我是魯濱遜,能活多少天?一天?三天?六天?這也是我佩服他的原因。
    這本書十分好看,我從魯濱遜身上學到了很多,你不妨也讀一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或許是感動,或許是快樂,或許是悲傷,這一切都存在。就像那篇我印象最深的每月例話《六千里尋母》,讓我感受到了馬爾科為了母親堅持不懈,連生命也不顧的精神,那一刻,我感動了;又像那篇《少年授勛章》,讀著讀著,我似乎也在為平諾脫感到高興,同時也為他自豪;而悲傷來自于那篇《洛馬格那的血》,他為了奶奶而犧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但同樣帶來的是悲傷。
    不僅僅是每月例話,主人公安利柯父母的信也是我受益匪淺,有些語句更使我難忘,就像“你如果現(xiàn)在使母親痛心,你將終生受良心的責備吧!母親的優(yōu)美慈愛的面影,將來在你眼里,將成了悲痛的輕蔑的樣子,不絕地使你的靈魂痛苦吧!”這段話讓我記憶猶新,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有孝順心,不讓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這本書本源于生活,內(nèi)容也貼近生活,讓人讀起覺得很親切,書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比如仗義的卡隆,傲慢的卡洛諾琵斯等,這些一直在書中反復出現(xiàn)的人物一個個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遲遲不能忘懷。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聽故事。后來上了小學識字了,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故事書,其中就有《365夜國學啟蒙故事》。
    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木蘭從軍。一次,朝廷要與鄰國打仗,需要大量人馬,地方官讓木蘭家派人參軍。花木蘭想:父親年老體衰,弟弟還未到參軍的年齡,怎么辦呢?看著父親愁眉不展,花木蘭人偷偷將自己化裝成一個小伙子,代父參軍去了。戰(zhàn)場上,花木蘭巾幗不讓須眉,機智勇敢,驍勇善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還被提升為大將軍,直至帶領大軍勝利歸來?;咎m衣錦還鄉(xiāng),卻拒絕了受封。
    我認為,花木蘭不僅有著一顆孝心,同時,她還有著一顆愛國心,忠君報國,舍生忘死,這就是我為什么喜歡花木蘭的原因,她的精神太令人欽佩與學習!
    書中其他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常使我愛不釋手。我知道這些故事都是幾千年代代相傳下來的,是民間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的文明,頌揚了古人們的傳統(tǒng)美德與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人生哲理。
    我從《365夜國學啟蒙故事》中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獲得了許多學習與做人的啟發(fā),它指引我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恕N以陂喿x中學會了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誠實的孩子》,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叫小華盛頓的小時候的故事,他暑假回到家想幫父親做些家務事,但誤砍了父親珍愛的櫻桃樹,父親卻沒有責怪他,反而高度肯定了他勇敢承認錯誤的行為,父親的鼓勵對小華盛頓成才是的引導,華盛頓一生都嚴守自己誠實的原則,從平凡走向了輝煌。
    高爾基曾說過:“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凡是偉大的人物都具備偉大的人格,而誠實是偉大人格中不可缺少的品質(zhì)。這個故事讓我學到了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犯了錯誤要敢于承擔,不要逃避責任,誠實是為人之本,一個人只有堅持誠實和守信用的.良好品質(zhì),才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以后的路才能走的更遠更久。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神秘島》是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約寫的,今年暑假,我閱讀了這本書。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講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收獲吧。
    這本書描述了在美國戰(zhàn)爭時期有五個人趁機用熱氣球逃走了,他們降落在了一個荒島上,這個荒島上什么都沒有,但他們沒有喪失信心,而是用自我的智慧去努力創(chuàng)造,艱苦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最終,在火山爆發(fā)中這個島嶼沉沒了,一艘航船把他們帶回了自我的國家。
    書中描述他們每次遇到困境時都會化險為夷。到了冬天,他們用羊皮做成衣服,抗擊風暴,抵御嚴寒;當風沙把食物吹走時,他們會齊心協(xié)力保護好食物,然后找回丟失的食物;在海盜來臨時,他們會與海盜展開搏斗,斗智斗勇,趕走海盜;在火山爆發(fā)的一刻,他們鎮(zhèn)定自若,一齊從小島上逃走。
    讀了這本書后我深深感受到凡事遇到困難都不要輕易退縮,要想方設法,勇敢應對。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神秘島課外書閱讀感悟3
    科學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空調(diào),洗衣機,手機。它們都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對于一些科學的基本原理,現(xiàn)代人卻望塵莫及。其實,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就懂得這些科學常識,并會熟練運用。
    《神秘島》一書,講的是五個人和一條狗在火山爆發(fā)構成的小孤島上生存了差不多一年的故事。他們沒有火,沒有生活用品,更沒有糧食和武器,也不明白島的具體位置,但他們依舊弄明白了一切,并且生存的極好。
    其實,那都是他們的首領——愛科學并會用科學的史密斯的功勞。在那個孤獨的島上,沒有人煙,他們中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沒有火柴,更沒有打火機。敲打鵝卵石試過了,鉆木取火試過了,可還是沒有火。要明白沒有了火,他們就必須吃生的食物,成為一個野人。就在這個時候,史密斯用唯一的兩塊表做成了放大鏡。
    他用一點粘土把兩片玻璃表殼的邊緣黏住中間再灌上水,便做成了一個放大鏡。放大鏡把太陽光聚集在干燥的地苔上,不久,地苔就燃燒起來。這一切看似很簡單,可制造并靈活運用放大鏡,需要多少的科學常識呀!
    之后,他們?yōu)榱烁闱逍u的位置,做了一次對峭壁的測量。史密斯準備了一根筆直的木桿,比照自我的身長,明白木桿大約22英尺長。他讓手下手持一根垂線,垂線下頭系著一塊石頭,用垂線使木桿堅持與地面垂直。然后又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計算出峭壁的高度是333英尺。他們之后計算了星空中南十字座的高度,根據(jù)這求出島的緯度。他們的島位于南緯57度。他們的左邊是新西蘭,右邊是智利的海岸。
    這一切需要有精湛的科學技巧和熟練的計算本事的人才能做到。
    有一個科學達人做伴,使他們的生活有滋有味,一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直到離開孤島。
    由此可見,科學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我們只要學好科學,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課外閱讀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課外閱讀心得優(yōu)秀5篇】,供你選擇借鑒。
    學校今年給我們發(fā)了一本書《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里面有許許多多的故事。今天我讀了一篇《阿尼帕:養(yǎng)育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令我感動至深,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新疆奇臺縣阿尼帕夫婦養(yǎng)育了有維、哈、漢、回4個民族19個孩子。家里達到了21口人,是阿尼帕家最困難的時候,全家住在4間土平房里,孩子們睡著墊著麥草,鋪著舊氈子的大炕上。衣服是老大穿完老二、老三接著穿,親生的女兒上了初中還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為了不讓孩子餓著,阿尼帕夫婦想盡一切辦法弄吃的,丈夫去宰牛、羊,得一些肉改善生活,阿尼帕去挖野菜,拾麥子,撿土豆,換些糧食吃。一年又一年,阿尼帕雖然辛苦但是幸福,她堅信日子會好起來的。被阿尼帕收養(yǎng)的10個不同民族的孩子,他們在這一家中獲得了母愛。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感動的一句話是:“這就是我的家,維吾爾族媽媽爸爸對我們恩重如山,不是親生,勝似親生?!钡拇_是:一個心里懷有大愛的人,再多艱苦的環(huán)境中,也將義無反顧的給人愛,別人幸福了,自己也快樂了。正如給阿尼帕的頒獎詞中所說: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苦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里,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阿尼帕就是這樣一個心中懷有大愛的人。
    從阿尼帕的事例中,我想到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頓時覺得臉上發(fā)燒,感到難以啟齒。一個寒風瑟瑟的冬天,我在去學校的路上,看見路旁有一對母子,孩子差不多一、兩歲躺在媽媽懷中發(fā)抖,母親腳旁放著一個有缺口的碗,她用乞求的眼光看著走過的行人??蓻]有一人愿意幫她。我因為想起新聞曾經(jīng)報道的一些騙子不勞而獲裝可憐人騙錢,所以也若無其事的從他們母子身邊漫步經(jīng)心地走過。比起阿尼帕我覺得自己太自私、太渺小了。阿尼帕能用自己的真情去收養(yǎng)那么多的孤兒,可我連一元錢,一份真情都不愿意奉獻,真是自慚形穢。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老人摔倒無人攙扶就怕老人賴上身,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這正是我們國家現(xiàn)在面臨的一大缺失,那就是:人與人之間不能和諧相處,不能夠互相信任。雖然是有一些騙人的人,但畢竟只是個別,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少數(shù)的人而不信任所有的人。特別是我們小學生就更應該不斷進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學習先進榜樣,讓他們的人格和行為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感召我們的心靈,帶領大家前進。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要像他們那樣,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讀了這篇文章以后,也讓我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在對待每一個人時都要信任他們,敞開心扉去接受他們,和每一個人之間都和諧相處。正如歌詞中所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BR>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又浪漫又現(xiàn)實的愛情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和世態(tài)人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于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慮卻充斥在文字中。
    伊麗莎白為自己家人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后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后萬分矛盾的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說什么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這種品質(zhì),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并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在伊麗莎白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托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chǎn)沒有穩(wěn)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并且主動克制了自己的感情,這樣并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yè),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為過,慷慨大方,助人為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么評價。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于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jīng)營。
    不要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為了幸福而勇往直前。
    今年的寒假,一直在下雪,很少能外出到外面玩。于是我變成了一只小蝸牛,在家認真地閱讀了《中國神話故事》等書籍。這些神話故事像一塊磁石般吸引著我,如《寶蓮燈》里的“沉香劈山求母”、“哪吒蓮花化身”、“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白蛇傳》里“白娘子與許仙”、《天仙配》里的“牛郎與織女”以及“堯”、“舜”、“禹”的故事。勇敢的沉香、哪吒、后羿,不畏邪惡勢力,正義最終戰(zhàn)勝了邪惡;白娘子與許仙、牛郎與織女、田螺姑娘與勤勞和善良的小伙子終成眷屬,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動人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堯、舜、禹禪讓王位,以德治天下,關注天下民生疾苦,特別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至今傳美談。
    今天的中國已處于盛世之時——科學發(fā)達,文化先進,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事業(yè)進步,人民生活殷實、小康,在新世紀邁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上,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八仙過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已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探索宇宙秘密的這一門科學已成為“現(xiàn)代空間學說”,所以神話并非愚昧。在十二生肖里,我屬龍,而在世界160多個國家里,龍則是我們中國和中國人的象征,我將立志,象龍一樣精力充沛、富于生機,并在探索科學的艱苦道路上不畏艱難、勇入直前。讓我們從小開始養(yǎng)成嚴謹、勇敢和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吧!長大了,努力把兒時的童話、神話變成生活中的現(xiàn)實,為我們的生活和生活著的世界增添一份光彩,為中國這條正在騰飛中的巨龍插上飛翔的翅膀。
    隨著小組項目的逐步實施,到了做問卷調(diào)查這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制作與分發(fā),它給了我對問卷調(diào)查煥然一新的認識。
    以往我們更多的是以填寫人的身份參與問卷調(diào)查,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眼中只有題目與選項,我們可以選出最合自己心意的選項,但是從未思考過每個選項背后的含義。而這次制作問卷調(diào)查,我們小組成員都提出來許多寶貴的建議,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與分歧。首先問卷調(diào)查中問題數(shù)量需要把控的恰當,問題太少不利于分析,太多則過于繁瑣,容易讓參與者有抵觸情緒。
    最后經(jīng)小組成員的反復探討調(diào)整,最后保留至十五個問題。其次每個問題都需保證有針對性,不重疊,便于分析出小組需要的信息。在問卷分發(fā)的形式上考慮了紙質(zhì)版和網(wǎng)上調(diào)查兩種方式,紙質(zhì)問卷不利于回收,廢卷率高,難分析,總體來可行性難度更高。
    所以我們小組采用了用問卷星來制作問卷,并網(wǎng)上發(fā)放的形式。剛開始時我們是將鏈接發(fā)于各個群和朋友圈,但是卻少人問津,與我們預期的情況差異較大。最后我們改變方式,才得到足夠的有效問卷用于分析。
    在這次的問卷調(diào)查的過程中,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高效的制作問卷,更讓我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這次問卷調(diào)查中每個團員提出自己認為有用的問題,問題篩選過程也是反復爭論,大家都積極的提出自己的意見。
    雖然剛開始有不同意見,但是問卷定版后大家都積極的出力,這正是團隊合作的可貴之處。隨著項目的深入,類似的團隊合作可定不會少,而有了這一次的經(jīng)驗我也期待下一次更完美。
    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xiàn)出鄉(xiāng)鎮(zhèn)中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chǎn)、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diào)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tài),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后幾次求婚的不同態(tài)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蛟S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墒橇钊肆w慕、認可的“幸?!北澈?,堆砌著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
    當我讀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為伊麗莎白和達西最終美滿的結為伉儷而感到欣慰和滿足。是的,是因為他們有傲慢,有偏見,才會有這一切的波折。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xiāng)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區(qū)分真實或是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chǎn)生。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chǎn)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一樣。伊麗莎白也只因為對達西的偏見,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對達西人品的貶低之言。
    人生之旅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尋夢者。夢是巫山峽壁上綴著的那團閑適的白霧,不知何時來,何時去,去向何方;夢是一條伸向河里的若隱若現(xiàn)的虹,現(xiàn)到最美的時候也是它即將消逝的時候。夢是何等神奇,令人魂牽夢繞!它引無數(shù)的追夢者背負著黃河的淤泥,手捧長江的清純,邁著日月交替的腳步,追趕著問題的`音符。這其間每一段艱辛的歷程,無不飽含著奮斗的辛酸,無不需要我們以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去承受,去拼搏。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開學初,我就有一個想法,找個清靜的地方,陪著學生們一起靜心閱讀。農(nóng)村孩子的閱讀量太少了。于是我從圖書室借來了古今中外的名著20余本,本期望有閱讀興趣的同學多一些,可是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但我不恢心,有一個算一個,有兩個算兩個,我都要陪讀。但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名著都靜悄悄地躺在書桌里,無人問津,沒辦法我只能拿出幾本《青年文摘》、《讀者》供大家翻看。還好,有五六名同學堅持了下來,每天讀書一節(jié)課,日日都有新收獲。
    書籍是人類永不變質(zhì)的營養(yǎng)品,每天堅持課文閱讀,一定會大有所益。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人,如果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但當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繼發(fā)生后,我敢說我從沒有認認真真地讀過一本書。假期又要完成讀書任務,該讀一本什么書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書店。選選本專業(yè)的吧,說實在的,教學那類的專業(yè)性與理論性很強的書,我真的沒有勇氣去選,因為我真的是不喜歡,怎么辦呢?忽然一本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幾頁,這本書就帶給我不小的震撼。"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段貌似平凡、實為哲理頗深的引子,驅(qū)使我下定決心把它買回家并作為我假期必讀數(shù)目之一。接下來的幾天,我?guī)缀跏菑U寢忘食地讀完了作者尹建莉的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愛的質(zhì)量。
    2.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qū)。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點講得都很詳細,作者通過自己接觸的實例,把教育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問題,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傷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純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難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經(jīng)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能讓孩子獨自做的家長就不要包辦,凡能讓孩子獨自想的家長就不要急于給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長要裝得無能一些,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凡事讓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地學會做事,結果是不再犯錯。
    作者在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線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有時,我的脾氣略顯暴躁,失控時總是對孩子施以拳腳。我們兒時的教育,多數(shù)都受到過父輩拳腳的教育??蓵r代不同了,現(xiàn)在的孩子不該再接受20世紀父母那種煞費苦心卻失敗的教育。
    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diào)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們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當我們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愿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
    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無私地奉獻給讀者,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從而培育出聰明、健康、活潑、富有愛心的好孩子。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放學后的時間,除了做作業(yè),還有去復習和做好預習,課外的閱讀其實也是蠻重要的,自己也是在閱讀之中有一些收獲,體會到自己的閱讀,真的讓自己學到了更多的`東西,而不再是局限于課本知識上,或者對于一些事務也是有了更深的了解。
    課外閱讀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了解之前自己不懂的東西,我是特別喜歡看歷史這類的書籍,所以課外時間,很多時候都是會去看一些歷史相關的書,從老師那,或者同學的一個推薦,然后找到書,在書中,我也是對于我們祖國的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再僅僅只是課本上那些簡單的描述,一些歷史人物也是不再那么的臉譜化,更清楚他們當初的選擇是為什么,而且通過歷史書,其實我也是對于學習,對于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一些事情在歷史之中發(fā)生過,而今再在身邊發(fā)生,也是有了更多的感觸,不再是之前那樣覺得,沒有什么意義了。除了歷史書籍,其他的一些書籍我也是會去看,讓自己對于這個世界有更多的一個認知,這個好的習慣也是讓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識,和同學朋友去交流的時候,自己也是可以找到更多的一個話題。
    閱讀也是幫助我對于課本知識有了更多的理解,雖然老師也是會講,會去延伸,但是課堂上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而且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不一定老師都會往深的地方去講,而自己想要了解,也是需要自己去多看其他的書籍,看別人的觀點,來讓自己對這個知識理解更多,閱讀里,讓我加深了理解,反饋到學習方面,成績也是更加的容易提高,畢竟學校的時間終究有限,而自己要去學好,也是要利用好在家里的一個時間,每次的閱讀,對于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去感受別人的思想,體會書本所帶來的一個快樂,這個習慣的培養(yǎng)其實也是我從小就有的,可能自己的習慣是喜歡獨處一些,所以也是有機會就會去看書,去收獲更多的知識,漸漸地我也是懂得了好多。
    課外閱讀的習慣我也是會繼續(xù)的保持下去,這不但是我的興趣,同時也是可以讓我通過閱讀,來回饋到學習之中,進而提升自己的成績,讓自己對學習更加的主動,更有多一些的收獲,掌握更多的一些對自己會有幫助的知識。
    課外書閱讀感悟?qū)懶牡闷?/strong>
    《我們仨》的作者是一百零二歲的楊絳,她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這個三口之家的動人故事證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高中學校的一個小小閱覽室里,我花一個下午的時間悶頭看完了這本書,當時還處于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只覺讀完書后的那個黃昏,似乎變得比往時更怏怏不樂。過了些日子,讀了大學之后,買了這本書,上學,工作,換地方工作,書是要一直帶著的,但不常翻。
    其實書中并沒有描述太多的喜與悲,楊絳似乎一直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來描述他們一家三口從相距到分離的一生,痛苦和歡樂好像都跟筆者隔著一層,楊絳寫她女婿:“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倍鴰醉撝?,卻已為逝者:“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圓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殺去世?!睂戝X鐘書跟阿瑗生病去世: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ⅰ9P調(diào)靜得嚇人,所謂哀而不傷說的'就是這種情緒。
    關于他們的生活,兩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少爺,青年相遇,結婚留洋,度過短暫的快樂生活,每天只需讀書,研究如何做飯,跟散步路線,不久生下女兒,回國,遇到運動,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每天的日程變成挨批斗,掃廁所,下放農(nóng)村,直到暮年生活才有所改善。筆者并沒有控訴命運的不公,他們一家人對所遭遇的一切維持著知識分子最起碼的體面,做牛鬼蛇神時不哀求什么,平反后權勢來請,也不想搭理什么。只愿一家人平平淡淡的相守,讀書做學問。
    在我心中有兩個能稱得上大家的人,楊絳是其中之一。我佩服她對萬事萬物的淡然處之的超脫,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周遭境遇高低,始終能保持真我,尊重真我,靜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榮辱不驚,去留無意,笑看天邊云卷云舒,靜觀庭前花開花落“.而用她翻譯過的一句詩來說就是: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