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潮汕功夫茶論文(通用19篇)

字號:

    總結是一種思考和反思的方式,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寫文化總結時需要關注哪些方面?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想了解總結的寫作規(guī)范和技巧,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一些范文示例。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一
    茶文化、茶禮儀已經慢慢滲入到現代生活用茶中,如今,還有哪些茶禮儀被完整保留流傳下來了呢?下面是為大家介紹一方潮汕工夫茶禮儀,不看不知道,一看收獲絕對不小。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水常在常溫下飲用,而茶大多是滾燙的,杯中盛太滿的茶會使客人的手被燙傷,嚴重時還會出現失手打碎杯子的尷尬情況,所以在斟茶時要衡量好。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熟悉潮汕功夫茶的朋友對這句話并不陌生。斟茶時,潮汕人會遵循先尊老人、后是卑幼的`順序來,而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步就班之外,還得先敬賓客再敬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掌茶人才可以自己飲茶,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強賓壓主響杯擦盤
    頭沖欺賓二沖待客
    沖茶時,頭道茶必須倒掉,除了因為里面有雜質不宜飲用,而且在潮汕習俗中,要是讓賓客喝頭道茶就是欺侮他們的意思。
    喝茶皺眉嫌茶壓主
    在潮汕人家做客,最好不要輕易露出皺眉的表情,因為主人發(fā)現后,就會認為賓客嫌棄自家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新客換茶待之有禮
    在賓主歡聚一堂,品茗聊天的時刻,若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立即換茶以表示歡迎,否則是會被認為“慢客”的細節(jié)。換茶葉之后的二道茶要新客先飲,若新客一再推卸便叫“卻之不恭”
    暗逐賓客恰如其道
    雖然潮汕人熱情好客,但有時因各類原因不方便接待、或是不想接待賓客時,主人可長時間不換茶葉飲用,這樣,賓客知道主人已經暗暗下“逐客令”,為了不自討沒趣,便會起身告別,而主人還會表示“惋惜”之情。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二
    潮汕功夫茶是我們家鄉(xiāng)傳良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潮汕地區(qū),喝功夫茶成了人們飲食生活的需要和習慣。不管走到哪家,客廳里都有茶幾,在大家閑的時候,一家人經常圍坐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或一邊看電視,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尤其是來了客人,請你喝茶是最大的尊重。說起潮汕功夫茶,它里面還蘊藏著不少學問呢!
    它對茶具、茶葉、泡茶的水和泡茶的方法都大有講究。茶具包括茶池、茶壺和茶杯。茶池整個就像一個小圓鼓,是用陶瓷或木料做的。分為一個圓盤和一個圓缽。圓盤上面有幾個小孔,這是便于泡茶和倒廢水用的。茶壺的好處是泡出來的茶不變味。茶杯一般三個,放在一起像“品”字,意為“品茶”。泡茶前先下茶葉,茶葉大約茶壺的三分之二。方法是泡前要用開水將茶具消毒。消毒后,把茶葉放入茶壺,然后往茶壺里倒開水,水面會起泡沫,不能喝,要拿壺蓋將泡沫刮掉。沖茶的時候,把三個茶杯靠攏,輪回沖,使茶水的濃度一樣。茶的濃度雖高,喝下去似乎很苦,漸漸的由苦變涼,由涼變甘,回味無窮。
    沒有真功夫是喝不下去的,這大概是“功夫茶”的來歷吧。雖然我并不十分精通潮汕功夫茶,但我從小就受到了它的熏陶,大家都喜歡。因為它代表了潮汕的傳統文化,代表了潮汕人的濃濃深情。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三
    提起潮汕功夫茶,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咱們潮汕,家家戶戶都擺上一套精致小巧的茶具,自斟自酌,招朋待友,必不可少哦。我家也不例外,聽爺爺說,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喝功夫茶,總用筷子蘸點茶水,放在我滿是奶味的小嘴里。我皺著眉嘬著嘬著,三竟發(fā)出“叭嘰叭嘰”的聲響,仿佛津津有味,大家看得眉開眼笑。日復一日,現在我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算是“老茶客”了,對著一杯濃濃的功夫茶,一飲而盡,眉頭都不皺下。
    每當吃完了飯,我就會拿出茶葉,放到小小的茶壺里,用滾燙的水泡茶,然后給長輩們每人送上一小杯香氣四溢、色澤明亮的功夫茶。當然,少不了給自己留一杯。聞一也下,茶香撲鼻;品一口,又甘又苦;慢慢咽下,齒頰留香,精神―振,做功課不犯眼困。
    平時,吃潮汕特產烙餅、小食腸粉、蠔烙粽球、打牛肉丸邊爐……我肯定會泡上一壺潮汕功夫茶來慢慢品嘗。這時候,媽媽就會笑著說:“哎喲,你這小精靈鬼真會享受啊!”“媽媽,你也來一杯吧!”我一說露出了兩顆大黃牙。這是經常喝茶,牙上有茶漬的緣故。嘻嘻,你可別笑話我哦!
    我愛喝潮汕功夫茶。潮汕茶文化源遠流長,二名聞天下。歡迎大家來汕頭做客,順便品一品我為大家泡的潮汕功夫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四
    說起潮汕,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那無人不知的功夫茶。在潮汕,幾乎每家每戶都備有一套功夫茶具,這可不是吹牛,一些富裕人家,甚至還有好幾套十分珍貴的茶具呢!
    一般的茶具只要一個茶鼓,外加一個紫砂茶壺和幾個玲瓏剔透的小杯即可。
    要沖一杯功夫茶,首先,要按茶壺的大小放入七成茶葉,要是太多,沖出的茶便會過于苦澀;反之,則會太淡。然后,我們便可以將水沖下,注意要把水從高處沖入壺中,這樣才有更大的沖擊力,使茶香能更快地揮發(fā)出來。接著,將壺蓋蓋上,用開水淋于壺上,爸爸說,這樣一來能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揮發(fā)更快;二來小停片刻,等壺身上的水分干了,就可知茶已泡得差不多了;三來能洗去壺蓋旁的茶葉末。淋完壺身后,就該洗杯子了,這一步比較容易,只要將茶杯的內外清洗干凈就行了。接下來就是最后一步了,也是最能體現你手藝的一步,那就是倒茶入杯。倒茶的時候講究兩個口訣,一是“關公巡城”:將三個杯子擺成“品”字型,茶壺按順序繞這三個杯子倒,這樣,三杯茶的味道才會相同,而不會有淡有濃;二是“韓信點兵”:將壺中的水一點一點平均地分在三個杯里,就大功告成了。
    功夫茶不講究環(huán)境,在裝修華麗的屋子里喝,能為屋子添上些許優(yōu)雅;在林間涼亭里,幾個人圍著一張石桌,一起說笑喝茶,多么的愜意自在!
    功夫茶能給潮汕人帶來快樂,送走煩惱,潮汕人已將功夫茶嵌入生命里了,誰也離不開。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五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茶字中的無窮奧妙引人遐想,可古老抑可年輕,也因為各種茶而衍生出各種茶文化與禮儀。下面向大家介紹潮汕功夫茶文化禮儀知識吧!
    茶文化、茶禮儀已經慢慢滲入到現代生活用茶中,如今,還有哪些茶禮儀被完整保留流傳下來了呢?下面是為大家介紹一方潮汕工夫茶禮儀,不看不知道,一看收獲絕對不小。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水常在常溫下飲用,而茶大多是滾燙的,杯中盛太滿的茶會使客人的手被燙傷,嚴重時還會出現失手打碎杯子的尷尬情況,所以在斟茶時要衡量好。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熟悉潮汕功夫茶的朋友對這句話并不陌生。斟茶時,潮汕人會遵循先尊老人、后是卑幼的順序來,而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步就班之外,還得先敬賓客再敬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掌茶人才可以自己飲茶,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強賓壓主響杯擦盤。
    頭沖欺賓二沖待客。
    沖茶時,頭道茶必須倒掉,除了因為里面有雜質不宜飲用,而且在潮汕習俗中,要是讓賓客喝頭道茶就是欺侮他們的意思。
    喝茶皺眉嫌茶壓主。
    在潮汕人家做客,最好不要輕易露出皺眉的表情,因為主人發(fā)現后,就會認為賓客嫌棄自家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新客換茶待之有禮。
    在賓主歡聚一堂,品茗聊天的時刻,若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立即換茶以表示歡迎,否則是會被認為“慢客”的細節(jié)。換茶葉之后的二道茶要新客先飲,若新客一再推卸便叫“卻之不恭”
    暗逐賓客恰如其道。
    雖然潮汕人熱情好客,但有時因各類原因不方便接待、或是不想接待賓客時,主人可長時間不換茶葉飲用,這樣,賓客知道主人已經暗暗下“逐客令”,為了不自討沒趣,便會起身告別,而主人還會表示“惋惜”之情。
    飲茶之風,中國皆有,何以潮汕功夫茶能脫穎而出?關鍵就在于“功夫”二字。功夫茶最講究的是:“茶具”與“沖法”。“功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計十來種:茶壺潮州方言叫做“沖罐”,也有叫“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
    選擇茶罐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桿、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渾厚的緣故。壺的色澤也很多,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柚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此外,還講究“三山齊”,即壺嘴、壺口和壺把要在一條平線上,這是品評茶壺好壞的最重要標準。檢驗辦法是茶壺去蓋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則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貴江西景德鎮(zhèn)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形大如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以浸沖罐;另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經泡過的茶。茶杯、茶盤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但不管什么式樣,重要的是寬、平、淺、白。盤面寬,以便客人多時,可以多放幾個杯;盤底平,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搖晃;邊淺色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茶墊,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各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為便于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面還要墊上一層“墊氈”?!皦|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它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是為了保證不生異味。功夫茶在灑茶后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里積水。水瓶與水缽是用來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屬上乘之品。水缽用來貯水以備烹茶之用,大小約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兩條金魚在缽底,當人們舀水時,攪動了水,這金魚好像也隨著游動似的,十分有趣。但是這東西現在已經少見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床上,蓋上朱紅的木蓋,舀水時才鄭重其事地揭蓋舀水。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十分好看,形式各異。特點都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jié)約,又方便。除此之外,還要“砂銚”,以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為“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就會掀動,發(fā)出一陣陣悅耳的聲響。
    不過,現在的人對功夫茶具已經沒有那么考究了。再不像過去一定要用優(yōu)質木炭或者欖核炭和泥爐來燒水。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六
    說起潮汕,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那無人不知的功夫茶。在潮汕,幾乎每家每戶都備有一套功夫茶具,這可不是吹牛,一些富裕人家,甚至還有好幾套十分珍貴的茶具呢!
    一般的茶具只要一個茶鼓,外加一個紫砂茶壺和幾個玲瓏剔透的小杯即可。
    要沖一杯功夫茶,首先,要按茶壺的大小放入七成茶葉,要是太多,沖出的茶便會過于苦澀;反之,則會太淡。然后,我們便可以將水沖下,注意要把水從高處沖入壺中,這樣才有更大的沖擊力,使茶香能更快地揮發(fā)出來。接著,將壺蓋蓋上,用開水淋于壺上,爸爸說,這樣一來能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揮發(fā)更快;二來小停片刻,等壺身上的水分干了,就可知茶已泡得差不多了;三來能洗去壺蓋旁的茶葉末。淋完壺身后,就該洗杯子了,這一步比較容易,只要將茶杯的內外清洗干凈就行了。接下來就是最后一步了,也是最能體現你手藝的一步,那就是倒茶入杯。倒茶的時候講究兩個口訣,一是“關公巡城”:將三個杯子擺成“品”字型,茶壺按順序繞這三個杯子倒,這樣,三杯茶的味道才會相同,而不會有淡有濃;二是“韓信點兵”:將壺中的水一點一點平均地分在三個杯里,就大功告成了。
    功夫茶不講究環(huán)境,在裝修華麗的屋子里喝,能為屋子添上些許優(yōu)雅;在林間涼亭里,幾個人圍著一張石桌,一起說笑喝茶,多么的愜意自在!
    功夫茶能給潮汕人帶來快樂,送走煩惱,潮汕人已將功夫茶嵌入生命里了,誰也離不開。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七
    今天,老師教我們泡功夫茶。
    老師首先告訴我們泡功夫茶的六個步驟。第一步是洗杯,洗杯主要是提高杯子的溫度,叫“白鶴沐浴”;第二步是落茶,就是把茶葉放到罐子里,叫“烏龍入宮”;第三步是沖茶,要把水壺提高一點,然后往罐子里倒水,叫“高山流水”;第四步是刮沫,叫“春風拂面”;第五步是倒茶,用拇指按住罐蓋,其他四根指扶住罐底,往四個杯子里往返倒茶,叫“關公巡城”;第六步是點茶,就是把剩下的茶一滴一滴的.點到杯子里,叫“韓信點兵”。
    接下來,老師說:“誰要泡茶呀?”我們大家都舉起手,老師叫我去泡茶,茶泡好了,我喝著自己泡的茶,真好喝,我又回去寫作文了,我真高興,因為我終于會泡功夫茶了。
    我以后要多泡茶。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八
    1、調查對象
    本次調研涉及的對象是:
    90后年輕的一代,主要針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
    2、調查方式、時間、組成人員的情況等:
    此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利用暑假這一充足的時間,小組成員通過查找資料,設計問題,分派給多數90后潮汕人調查問卷。
    1、調查目的: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衡量標準,受到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僅因為它大局上和經濟、政治一同構成一個國家的主體,還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名潮汕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弘揚潮汕傳統民俗文化。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對潮汕文化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很少有人特別關注過潮汕文化的具體情況。此次調查就是為了窺探新一代年輕人對潮汕傳統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最終能更好地做好傳統民俗文化的弘揚與繼承工作,一步一步地引導年輕人更多地關注潮汕傳統民俗文化的發(fā)展。為此,為了能更好地弘揚潮汕傳統民俗文化,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措施,對潮汕地區(qū)的青年開展了一項潮汕傳統民俗文化認知情況的調查。
    2、調查過程:此次調查,通過小組成員的每個人分別進行相關材料的搜集,將材料匯集后進行整理,制作調查問卷,共打印出40份問卷,分派給多數90后潮汕人調查問卷,接著全部成員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與討論,最后進行撰寫工作。
    在本次調查的過程中,我們設計的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潮汕文化中的一寫特色,如:茶文化、重男輕女的現象、潮劇和拜神習俗進行調查。通過這些特色文化的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們對潮汕文化的態(tài)度,以及在繼承與發(fā)揚中出現的阻礙,從而喚起年輕一代對傳統潮汕文化的關注,傳承潮汕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
    二、調查結果分析
    1、人們對潮汕文化的態(tài)度
    神拜佛,他就注定在未來要成為家庭的支柱,重要的經濟來源,他就成為了長輩們光耀門楣的希望。雖然這一現象已經有所改善了,從數據上來看,仍有90%的人認為仍然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在21世紀高速發(fā)展的年代,應該摒棄這一落后腐朽的文化。如今社會追求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和平共處,沒有性別歧視,重男輕女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潮汕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趕不上時代的步伐。
    雖然大部分人對潮汕文化持保守過時的態(tài)度,但仍有一部分人愿意“熱愛并繼承”它,圖中顯示有40%的人持這一觀點。我們潮汕地區(qū)的茶文化也是家喻戶曉的。調查中有55%的人喜歡喝功夫茶。有句話說得好,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一杯功夫茶,泡出了海外游子的多少故鄉(xiāng)夢,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鄉(xiāng)情。它還體現出潮汕人的愛心。潮人平曰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交際禮尚。我們可以看到飲茶的諸多好處,它啟發(fā)人們智慧和思考,鍛煉了人們的品性,讓我們享受樂趣,也幫助人們聯絡感情,溝通人際關系。但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泡飲功夫茶需要一定的程度功夫和時間,所以,有時候,這種茶的樂趣就花費了太多時間,如果不加節(jié)制,習慣性的把時間花費在功夫茶上,便也形成了人的惰性。潮汕功夫茶作為潮汕文化的精粹,融入了潮汕人世世代代的情感。茶在潮汕人心中已不再是簡單的飲料,而是生活中的'生活,她承載著潮汕人的生活態(tài)度,映耀著潮汕人的處世哲學。茶具有如此重要的涵義,所以人們愿意去接受,熱愛并繼承它,潮汕功夫茶向著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2、潮汕人對潮劇的態(tài)度
    根據數據分析可得知,有85%的人認為“潮劇是潮汕人民的驕傲”,可從上圖可得有50%的潮汕人對潮劇沒有興趣,當然,也有35%的人覺得可以培養(yǎng)對潮劇的興趣,大部分人是通過電視臺等視聽媒介去獲得的,比方說今日視線這個節(jié)目,通常在結束之前,主持人都會為我們介紹一段關于潮汕文化的故事,比起紙質媒介,視聽媒介更加形象、生動。
    有人認為潮劇已經不符合當今時代人們享受的需求,所以在潮劇的基礎上,我們有必要多加些流行元素,使潮劇的內容更豐富,更具時尚性,更能符合當代人的精神需求。
    3、人們對拜神的看法
    在潮汕地區(qū),我們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廟宇,每月初一、十五都是拜神的例日,虔誠者還早晚一炷香,上廟里叩三個頭。
    民風,立偶像,建廟宇供人祭祀,使人們形成了對神的系統觀念,從而可以更好的統治;海外華僑對家鄉(xiāng)神明的崇拜,為家鄉(xiāng)建廟祭神活動提供了資助,從而也促進了潮汕地區(qū)多神崇拜,這些都是構成多神崇拜的社會歷史因素。
    總而言之,不管隨著時代如何發(fā)展,祭神習俗都會在潮汕上保留一定的位置。
    4、影響弘揚繼承潮汕文化的因素
    被調查者的回答中,“政府宣傳不力,沒有好政策”達到62.5%,由此可見,市民們將很大期望寄予于政府。然而弘揚潮汕文化仍是一個問題,作為繼承的主體新生代,他們卻沒有充分接觸潮汕傳統民俗文化的機會,難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更無從談起弘揚和繼承??梢姡谛麄骱徒逃矫媪Χ榷疾粔?。之前政府曾實施過“潮劇進校園”的方案,但存在著種種問題,有人擔心學校音樂教師不能勝任,把潮劇唱走了調;有人擔心剝奪孩子們的興趣選擇權;有人擔心這只是刮起的一段短暫的風??傊?,政府的宣傳手段和政策有待提高。
    三、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保護我們的潮汕方言。
    首先語言是一個地區(qū)文化的標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潮汕方言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地域特點,是潮汕人民生活與學習不可缺少的條件和重要手段,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載體。就如廣州爆發(fā)的“齊撐粵語大行動”集會,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這個大力推廣普通話和英語作為我們第二語言的大趨勢下,我們都應該有強烈的文化認同感,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文化傳承方面上,學方言,懂方言,說方言,都是鄉(xiāng)土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所以在學習普通話和英語的同時,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地語言。
    2、讓潮汕文化走進校園。
    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潮汕文化興趣小組來繼承與發(fā)展潮汕文化,比如學習潮汕歌謠,了解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諺語俗語,舉辦各種類似青少年潮劇演藝大賽和手工藝的比賽或知識競猜等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潮汕。
    3、政府資助潮汕文化研究團體的籌辦
    作為一名潮汕人,都要時時刻刻關注潮汕文化的發(fā)展
    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以身作則,使潮汕文化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梢酝ㄟ^向人們發(fā)放宣傳單,呼吁人們保護與發(fā)揚本地區(qū)文化,當然,對于一些落后文化,應提倡摒棄,對于優(yōu)秀文化,我們可以適當添加當前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新元素以完善本土文化,吸引群眾。
    四、總結
    我們要正確的看待潮汕文化,要正視潮汕文化是漢文化的一個支流,但又有異于漢文化的文化形式,它有著自己的特色,特點以及生命力;尊重潮汕文化的現狀,潮汕文化不單是一種分支文化,更是我們本土文化的根基,是潮汕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字典,但是我們不能無視它正在無形的隱滅,它有燦爛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辯證的看待外來文化,任何語言文化都是都變化中得道的發(fā)展的,只要潮汕人的精神還在,我們的潮汕文化就不可能隕滅,而且應該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弘揚。
    對于文化的態(tài)度,我們認為我們必須做到六個字:繼承、保護、發(fā)揚。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夠使我們的文化永遠燦爛!輝煌!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九
    我現在可是沖潮汕功夫茶得能手,不管誰喝了我沖得潮汕功夫茶,都贊不絕耳??梢枷肫饎倢W沖潮汕功夫茶那壹會兒,就覺得別有壹番味道。
    壹年級時,我常常覺爺爺在沖茶時得姿勢十分瀟灑、好玩。于是就整天吵著爺爺教我沖功夫茶。這壹天,爺爺終于被我給吵得不耐煩了,說:“好吧!就讓我來教教你,怎么沖泡壹壺真正得功夫茶吧!”于是,爺爺便拿來功夫茶得茶具放在桌上。
    壹切準備完畢。爺爺說:“功夫茶就是要有功夫,那才叫功夫茶。”爺爺說:“沖茶共有七步,第壹將水煮開,淋罐淋杯;第貳將茶葉分粗細,各放在茶壺里得各各地方;第叁降水壺提高,揭開茶壺蓋,“高山流水”環(huán)壺口,緣壺邊沖入,所謂“高沖底灑”;第四,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用茶蓋輕輕刮去茶沫;第五先洗杯,壹手洗壹杯兩手可以同時洗兩個杯,小心不要燙到,然后再燙杯,使杯內熱;第六倒茶,泡壹至貳分鐘后,提起茶壺,將茶水從右到左依次巡回,注入各個茶杯所謂“關公巡城”。第七點茶,當茶水倒到少許時,壹點點到倒各個杯里使其濃淡均勻,所謂“韓信點兵”?!睜敔斠歼呎f,壹邊沖起來給我看。
    我按照爺爺說得做,先煮水,分茶葉,灌水入茶壺,刮茶沫,洗杯,倒茶……可是,不是手被燙傷,就是把茶具給摔了,我得手都被燙氣泡來了,茶杯也被我摔了叁個。爺爺勸我:“沒關系,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堅持就是勝利?!蔽矣X得有道理,就繼續(xù)練習,經過了無數次得燙傷,摔茶具。功夫不負苦心人,終于讓我學會了怎樣沖壹壺真正得功夫茶。
    過后,爸爸帶來了幾個客人,他讓我給客人沖功夫茶,客人喝后連聲贊嘆道:“小朋友,你沖得茶不僅好喝,還很有功夫。”這時我心里就象蜜壹樣甜。
    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堅持,“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道理!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
    今天,老師說要泡功夫茶,我們很開心,老師說:“你知道泡功夫茶步驟嗎?”同學們說:“不知道?!崩蠋熌靡粔厮畞砼莶?,并告訴我們泡功夫茶的步驟。
    第一步是洗杯,也叫“白鶴沐浴”:把杯子放進一個大罐子里面。再把水澆到了一個大罐子里面。這樣,所有的杯子都洗干凈了。
    第二步是落茶,也叫“烏龍入宮”:把茶葉放進一個大罐子里面。
    第三步是沖茶,也叫“高山流水”:把一壺水沖到了一個大罐子里。
    第四步是刮沫,也叫“春風拂面”:就是拿壺蓋把茶水中的泡沫刮掉。
    第五步是倒茶,也叫“關公巡城”:用拇指按住罐蓋,其他四指扶住罐底,往杯子里往返倒茶。
    第六步是點茶,也叫“韓信點兵”;就是把剩下的茶一滴一滴的'點到杯子里。
    今天,放學回家,我按老師說的方法沖茶給爸爸媽媽喝,我和爸爸媽媽喝得很開心。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一
    功夫茶是潮汕一帶品茶的一種風尚,以其獨特、精細而聞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fā)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qū)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謂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個字來概括:烏龍入宮,淋蓋刮沫、高沖低灑、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同樣喝茶的禮節(jié)也要注意。一般是三個茶杯放在一起,意為品茶,篩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別人喝完了才喝,這是對客人的尊重,還有喝茶的時候一定要拿離自己最近的那杯。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說是茶濃情更濃。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二
    功夫茶是潮汕一帶品茶的.一種風尚,以其獨特、精細而聞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fā)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BR>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qū)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梢哉f,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謂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個字來概括:烏龍入宮,淋蓋刮沫、高沖低灑、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同樣喝茶的禮節(jié)也要注意。一般是三個茶杯放在一起,意為品茶,篩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別人喝完了才喝,這是對客人的尊重,還有喝茶的時候一定要拿離自己最近的那杯。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說是茶濃情更濃。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三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茶文化,那么在中國潮汕地區(qū),他們的功夫茶是怎樣的呢?有講究什么禮儀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潮汕人鐘愛飲茶,乃至于把茶葉稱為“茶米”,而在日常交際來往中喝茶也是必須的,因此潮汕功夫茶就有了許多的禮儀和禁忌。
     客人喝茶提盅時不能任意把盅腳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輕手,不能讓盅發(fā)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主人侍茶,茶水從濃到淡,數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于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喻有“某人無茶色”。
     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后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這個司爐的,俗稱“柜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fā)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主人沖茶時,頭沖必須沖后倒掉不可喝。因為里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潮汕地區(qū)有“頭沖腳惜(潮汕話腳汗的意思),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潮汕本地群眾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系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潮汕人習慣于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于俗語“茶三酒四踢跎(潮汕話游玩的意思)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游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于統一意見,滿足游興。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四
    今天,老師教我們泡潮汕功夫茶,在教室泡茶,這對我們來說還是第一次呢。我們可高興了。
    老師告訴我們,泡功夫茶的過程有六步。
    第一步是洗杯,也叫“白鶴沐浴”。先把杯子放到罐子里,再把水倒罐子里,再把罐子里的水倒出來,這樣杯子的溫度提高了。
    第二步是落茶,也叫“烏龍入宮”。先把包裝袋撕開,再把茶葉倒進杯子里,就完成了,這一步比較簡單。
    第三步是沖茶,也叫“高山流水”。把熱乎乎的水倒進杯子,要倒的時候,水壺要提高一點,就像水從山上流下來一樣。
    第四步是刮沫,也叫“春風拂面”。先把杯子的蓋子拿起來,切切切,刮掉泡沫。
    第五步是倒茶,也叫“關公巡城。要用拇指按住罐蓋,其他四指扶住罐底,往三個杯子里往返倒茶。
    第六步是點茶,也叫“韓信點兵”。杯底下的剩下的茶水要一點一點的滴在杯子里。
    今天真高興,我以后一定泡茶給爸爸媽媽喝。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五
    若是有人問我最喜歡品嘗的東西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那就是--茶。我的媽媽有一個習慣,每當吃過晚飯就要泡上一壺茶,那香氣彌漫整個屋子,使人心曠神怡。在媽媽的影響下,我對茶也是情有獨鐘。
    泡茶的過程是:首先把茶具洗干凈,接著燒開水,然后放些茶葉在茶壺里:等水開了:把開水倒進茶壺:再倒到小茶杯里。第一次沖出來的茶要先洗茶杯。洗完后,再沖第二次。“沖茶也是有講究的,首先把茶往前兩個杯子倒上半杯,三個倒?jié)M,再回過頭來把剛才兩個杯子也倒?jié)M,這個環(huán)節(jié)叫做“關公巡城”。接著第遍二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把茶壺里的水一點一點滴在三個茶杯上,這個環(huán)節(jié)叫“韓信點兵”這樣茶就算泡好了。這個時候,輕輕端上一杯茶,用嘴唇輕輕抿,慢慢地吞下去,喉嚨便有甘甜的味道,使人回味無窮。這便是潮汕特有的“功夫茶”。
    媽媽說,喝茶可以醒酒又可以去除疲勞,還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氨基酸。本來不喝茶的爸爸也因為它的種種好處,慢慢喜歡上功夫茶。
    恬靜的夜晚,一家人邊品茶邊談天說地,把一天的疲勞和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呢!我喜歡茶,特別是潮汕的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六
    爸爸休息的時候,他的幾位老友總會聚在一起。擺好茶具,燒上一壺水,慢慢的泡著功夫茶,有滋有味的品著,海闊天空的談論著。書房里時而爭論,時而有人慷慨激昂,時而又傳來他們的開懷大笑。
    每逢這個時候,我就會湊過去,看大人們泡功夫茶,聽大人們談話,他們談話的內容十分廣泛,古今中外,文學詩歌,天文地理,時事政治……無所不包。
    茶道最好的是黃伯伯。只要他在,幾乎都是他“表演”。只見他先將紫砂壺和茶碗兒用沸水通淋一遍,我剛開始想的是為了衛(wèi)生消毒,其實還另有奧妙。黃伯伯告訴我說:“記住了,丫頭。這樣做,不但講衛(wèi)生,而且使茶具內外溫度均衡,泡出的茶,味道更好?!编?原來第一道工序就有講究,下面不知還有什么玄機。接著黃伯伯用竹鑷子把小茶碗兒逐個擺好,又用茶匙從茶桶兒中把茶葉撥到砂壺里,然后倒入開水。(聽爸爸說水溫也有講究。)“可以喝了吧?”我問黃伯伯。“哈哈!這是洗茶,不能喝?!秉S伯伯一邊笑著一邊把水倒出,又回淋到紫砂壺上?!斑@又是干什么?”我好奇地問?!斑@啊,一是保持壺內溫度,另外是把你爸爸的寶貝紫砂壺“養(yǎng)”的光潤潤的,比你媽還漂亮。哈哈哈!”黃伯伯的笑聲總是那么爽朗。(茶壺也要喝功夫茶,有意思。)這次沖水的時候他執(zhí)砂壺的手還上下晃動,(黃伯伯介紹說叫金雞三點頭。)泡了有一分鐘,黃伯伯將泡好的茶水倒入一個帶網的大杯中,(這個我知道,叫公平杯。)然后將網從杯中取出,這才給每人面前的小茶碗兒里,倒上一杯香氣宜人的功夫茶。如果喝茶的人,品罷說聲:“爽!”黃伯伯就會滿臉堆著笑,再給你續(xù)上一杯。(您看,泡茶就有這么多的學問。)
    慢慢的我也發(fā)現,爸爸他們不僅僅是在泡功夫茶,也是在泡文化,是在泡情感,是在泡生活……我也要跟著大人們學著泡“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七
    沖泡潮汕功夫茶的“八步法”
     潮汕工夫茶是中國傳統的漢族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起源于唐朝。那么對于潮汕工夫茶,大家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沖泡潮汕功夫茶的“八步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潮汕工夫茶講究“八步法”,即治器、納茶、候茶、沖點、刮沫、淋罐、燙杯、篩茶。
     沖茶前的準備,起火沖燙茶具。
     將粗細不同的茶葉分開后,分別裝入茶壺,粗的先放壺底、中等的.放中間、細的放最上面,茶葉裝七八成滿,不可以裝太滿。
     煮水時以“蟹眼水”為度,初沸的水沖茶最好,就像蘇東坡所說的“蟹眼已過魚眼生”。
     要非常講究“高沖”,即開水從茶壺邊沖入,不可直接沖壺中心,防止“沖破茶膽”,茶葉沖散,把茶沖壞。
     沖茶時冒出的白色茶沫,應用茶壺蓋刮去,然后蓋好。
     用開水沖淋壺蓋,可以沖去溢出的茶沫,又可以把茶壺加熱。
     用開水燙杯,可以消毒又可以使茶杯升溫,使茶生香。
     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連續(xù)不斷地把茶均勻倒入各個杯中,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表示“一視同仁”。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八
    功夫茶是潮汕一帶品茶的一種風尚,以其獨特、精細而聞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與深入發(fā)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BR>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qū)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梢哉f,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謂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個字來概括:烏龍入宮,淋蓋刮沫、高沖低灑、關公巡城與韓信點兵。同樣喝茶的禮節(jié)也要注意。一般是三個茶杯放在一起,意為品茶,篩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別人喝完了才喝,這是對客人的尊重,還有喝茶的時候一定要拿離自己最近的那杯。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說是茶濃情更濃。
    潮汕功夫茶論文篇十九
    潮汕功夫茶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潮汕功夫茶的泡茶步驟,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治器一共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清器、候湯、淋杯六個動作。正如太極中的“太極起勢”,治器其實是一個預備階段。起火、掏火、扇爐、清器自然不必多說,“候湯”和”淋杯”也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煮水后十幾分鐘,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變小時,魚眼水就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重新將砂銚置于爐上。
    納茶是沖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打開茶葉,把其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將粗細分開,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置于中層,然后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細末多時,將滴嘴堵住,同時也有助于泡出的茶湯色澤味道均勻一致。
    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里面就足夠了。太多太少都會影響茶湯的味道,如果茶葉過多,泡出的茶太濃,味道苦中帶澀,而且隨著沖水后嫩芽的逐漸舒展,變得很大,最后甚至連水也沖不進去了。如果茶葉太少,則茶味太淡。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恫枵f》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洞笥^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日蟹眼連繹并躍為度”。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后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緣壺邊沖人,切忌直沖壺心。所謂“高沖低斟”,所以提銚宜高不易低。高沖是為了使開水能夠有力地沖擊茶葉,茶葉在壺中來回翻滾,從而促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fā),茶葉也不會有澀滯。至于七步再沖正適合,是為了讓開水稍涼一點,避免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等。
    沖水一定要滿,好茶壺水沖滿后茶沫浮起,但決不溢出,提起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后蓋定。
    所謂“淋罐”,也就是蓋好壺蓋,再以開水淋于壺上。淋罐不僅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還能夠判斷茶熟時機,當罐身水分全干時,即是茶熟之時。此外,還可以通過淋罐沖去壺外的茶沫。
    “燙杯”用潮州當地的土話說就是“燒盅熱罐”,這是沖泡潮汕功夫茶最為關鍵的一步。在淋罐之后,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應使開水直沖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銚形態(tài)的動作,操作熟練的.茶藝師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tài)美妙。
    幾經數度功夫,最后一步便是灑茶。灑茶遵循低、快、勻、盡的四字訣。
    所謂“低”,正是前面“高沖低斟”里所說的“低”。灑茶不宜過高,高則香味易散,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禮貌。所說的“快”,是為了使茶的香味不散失,并且保持茶的熱度。而“勻”則是指灑茶過程中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以保證各杯茶色均勻。切忌灑滿一杯才灑另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濃。最后的“盡”字,就是說不要讓余水留在壺中。第一沖還可以留一點,第二沖、第三沖切不可留在壺中。灑完茶后,將茶壺倒放過來,置于茶墊上,以使壺中之水分全部滴出,灑茶既畢,請各位賓客乘熱而飲,杯緣接唇,一股茶香撲鼻而米,一啜而盡,三嗅杯底。據說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