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追溯自己的成長軌跡,看到自己的進步。在寫總結時,我們應該關注事實和數據,盡量客觀地進行分析和評價,避免主觀臆斷。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寫作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一
媽媽:我小時候只有語文、數學兩大主科,當然還有社會、自然、體育,但這些都不考試。
我:你們的校長長什么樣子?
媽媽:校長長得又黑又高,平時緊繃著臉,十分嚴肅,每天早晨總是站在校門口專門抓調皮搗蛋的孩子。
我:您小時候愛玩什么游戲?
媽媽:每個課間,我和其他女孩子都愛跳皮筋,一節(jié)、二節(jié)、三節(jié)、四節(jié),我跳的總是最好的,但再高就不行了。
我:您小時候學習好嗎?
媽媽:我小時候學習挺好的,二年級和四年級時還遇到了當時最有名的名師,其中一位,現在就住在我們小區(qū)。
我:您小時候怎樣去上學?
媽媽:我們當時上學都是跑著,經常約其他伙伴一起同行,上初中時才開始騎自行車,路程挺遠,媽媽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就出發(fā)。
我:您小時候最喜歡去哪兒玩?
媽媽:我最喜歡去同學家玩,一起寫作業(yè),一起玩游戲,可開心了。
我:您小時候最喜歡的東西買不到怎么辦?
媽媽:小時候喜歡的東西買不到就自己做或讓家長幫忙做。記得^v^姥給我做了一個老錢的毽子,班里就我的毽子最好看、比別的同學的都好,很多同學都很羨慕我呢!
我:小時候您做過什么事而被家長批評?
媽媽:有一次一位同學生病沒去學校,我去她家給她送作業(yè),沒告訴我媽媽,當時你的姥姥由于擔心我,非常生氣,也非常嚴厲地批評了我。
我:小時候玩過什么玩具?長什么樣?
媽媽: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就是我姥爺從北京給我?guī)Щ貋淼囊粋€叫“照相機”的玩具,里面有孫悟空、哪吒等,是當時最流行的,這個“照相機”可不是現在的這種照相機。至于長什么樣子,現在已經十分模糊了。
我:小時候的同學現在還能見面嗎?
媽媽:現在不常見面了,有的距離也非常遠。但是,我們之間有電話、微信,我們也有群。
我:小時候考過什么試?最喜歡哪科考試?
媽媽:小時候有期中、期末考試,只考語文、數學兩科,那時也沒有英語。我最喜歡語文。
我:我的采訪完畢,感謝媽媽的配合!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二
10月9日社區(qū)活動之“九九重陽節(jié)”正式開啟,在津灣廣場舉辦,此次活動由小朋友們帶領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共同完成重陽節(jié)賀卡的制作,場面格外溫馨。
客戶都準時到達了會場,由銷售一部李叢園擔當主持,講述了“九九重陽節(jié)”的來歷,由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到達教室,進行“敬老歌”的`學習及朗誦,小朋友們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感染著我們。在老師帶領下完成了“愛心桃心”的折疊,由工作人員帶領小朋友拍攝照片并將照片貼在賀卡中。最后,小朋友們同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完成了“感恩賀卡”的制作。
活動結束后,所有到場的客戶一起進行了拍照留念,很多到場的老人表示:從來沒有與孫子一起完成過手工作品,分外感動與難忘,要把作品保存下來,非常認可公司的活動。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使老人們感受到社區(qū)大家庭的溫暖,也真正的做到了為民生服務的宗旨。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三
在銀桂飄香的中秋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為了使困難戶和孤寡老人能夠過上一個溫馨的中秋節(jié),9月9日上午,新舊圍社區(qū)雙委干部和寮步志愿者協會新舊圍志愿服務站志愿者們看望了社區(qū)內的困難戶和孤寡老人,并為他們送上月餅等慰問品。
“在慰問過程中,志愿者與老人們進行了親切交談。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雖然老人們因各種原因無法與家人在一起,但黨和政府、社會都沒有忘記他們,都非常關心他們,衷心的希望他們能過個愉快的中秋節(jié)。志愿者們還詳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衣食起居,叮囑其有困難找社區(qū),找干部,讓他們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在這個大家庭里安享晚年。
新舊圍社區(qū)一直重視對孤寡老人和五保戶救助,在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的宣傳帶動下,組織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扶貧救濟,使得全鄉(xiāng)上下逐漸形成尊老、愛老的'良好風氣。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四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孝敬老人,感受親情。10月11日上午,重陽節(jié)到來之際,xx縣夏莊鎮(zhèn)石嶺完小開展了“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敬老情”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晨會、校會、品教課大力宣傳,教育學生關愛身邊的老人,創(chuàng)建一個敬老、愛老、養(yǎng)老、助老的氛圍。
根據學校統(tǒng)一安排,3—6年級開展以“關愛空巢老人,實現美麗中國夢”為主題的征文比賽;1—3年級開展以“我為爺爺奶奶做件事”為主題,要求學生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身邊的空巢老人打掃衛(wèi)生,洗衣做飯、談心聊天、洗腳梳頭等;開展“敬老孝親之星”十佳評選活動。
活動的開展,旨在鼓勵學生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去孝敬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常懷感恩之心,做敬老愛老標兵。讓身邊的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歡度夕陽紅。
10月21日,黑嵐溝小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孝親情”主題教育活動。
是利用國旗下講話、學校小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向學生宣傳重陽節(jié)的風俗及資料,讓學生更多地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源流長。
是向全校同學發(fā)出倡議: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一個問候電話、為老人捶捶背、端杯茶、為老人做張賀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讓身邊的老人感受到關愛。
是辦一期以“九九重陽,愛心無限”為主題的手抄報;學唱一首感恩父母的歌曲;畫一幅感恩主題的美術作品,制作一張“感恩卡”;開展一次敬老愛老活動,為這些老人送去溫暖。
是開展一次“孝親敬老”主題班會,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感恩故事,培養(yǎng)學生“孝親敬老”的良好品德。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親情,又學會了感恩和盡孝,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10月23日(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來臨之際,儀陽中學開展了“重陽敬老·感恩教育”為主題的重陽敬老教育活動。
尊老倡議指導調查。學校向全體學生發(fā)出“尊敬老人,孝敬長輩”的倡議,要求學生與家中的老人談心,了解他們的年齡、生日、以及為晚輩的成長付出的心血。感恩活動落實體驗。學校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三個一”活動,即:幫父母做一次家務勞動,記一次父母艱辛的勞作,抒一次與父母感恩談心。敬老文化用心體會。各班級圍繞主題置辦了班級“感恩回報、擔當責任”的文化宣傳欄;召開了以“念親恩、抒親情”主題班會;暢抒個人感言,書寫“心靈卡片”,將自己想對父母長輩說的祝福語、感謝話寫在卡片上,帶回家送給自己的父母長輩。盡孝感恩你我踐行。要求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做起,感受父母的辛勞,為父母分擔責任;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fā)生在父母身上的真心付出、無私關愛自己的故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暢談個人感受,進行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引導教育學生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長輩。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五
“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為先”。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營造重陽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9月28日,xx社區(qū)志愿者組織開展“重陽敬老情溫暖老人心”為主題的送溫暖活動,讓老人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
活動中,志愿者們走進高齡老人家中,為他們提前送上了重陽祝福,在慰問中,志愿者們與老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健康情況。隨后志愿者們幫老人打掃了房間,擦拭了平時未清理到的窗玻璃。不一會兒功夫,就讓老人的心里及屋里都亮堂了起來。臨走時,志愿者們還叮囑老人注意身體健康,有困難及時與社區(qū)溝通聯系。
通過此次志愿活動,不僅讓老人切身感受到來自社區(qū)的'關懷和幫助,更讓他們真實地度過了一個溫馨快樂的重陽節(jié),也培養(yǎng)了青年志愿者關愛老人、奉獻社會的高尚品德。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讓愛在社區(qū)傳遞。
今后,xx社區(qū)會繼續(xù)開展此類活動,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提供更多更貼心的志愿服務。愿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愿尊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不斷地傳承發(fā)揚下去。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六
一大清早,我就背好小包,興致勃勃給出了門。小朋友們,你們猜猜,我要出去干什么?對了,我要去采訪淮劇藝術家陳澄老師!
可是,我去遲了點,已經開始拍照片了。于是我趕緊鉆進了人群中。當記者開始拍照時,我故意叫了聲“茄子”,結果,把大家笑了個人仰馬翻。我的臉紅了,紅得從頭頂一直到了后腦勺,活像個紅透了的大蘋果。
聽陳老師說,淮劇先是人們?yōu)榱讼蚱矶\蒼天,搭臺演戲。那時淮劇沒有伴奏,經過后期,才加入了二胡,琵琶等樂器。我還聽陳老師說,女孩子15歲以前是小旦,15歲至20歲是小花旦,20歲到35歲是青衣,然后就是老旦啦。
陳老師的一折《天問》得到了梅花大獎。陳老師演劇中主人公祥林嫂從小旦一直演到逝世,得到了30個評委的最高分!從那以后,陳老師就開始反思起來,原來,淮劇不光光是鹽城的地方戲,還可以在其他地方發(fā)揚光大!
陳老師還穿了一下古時候女子的衣服給我們看呢!陳老師穿上了衣服,動作里,生動地描繪出了小花旦、青衣的樣子。小花旦走路一步三跳,活潑可愛,而且蘭花指的動作總在胸部以上。而青衣呢,她們不像小花旦那樣,一步三跳,卻總是邁著穩(wěn)重的、端莊的步伐。為什么呢因為青衣已經擁有母親的身份了!
陳老師還教我們做動作,教我們拋水袖,教我們水袖花,教我們小步走……陳老師用心地教著大家,不時還向我們投來贊賞的目光。最后陳老師友手把手地來教我,還與我和媽媽拍了照,讓我們得到了最高的待遇!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七
爸爸媽媽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很感謝他們!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
我的媽媽中等身材,個子不高。他臉上總掛著笑容,特別是那雙慈祥的眼睛,閃爍著智慧和真誠的光芒。
我的爸爸個子不算太高不是太胖,但肚子有兒點大。他高興的時候,眼睛里像含了蜜糖,那目光啊,特別甜!就是在他生氣的時候,怒視的目光里,也隱約透露著溫和。
爸爸是非常耐心的,有一次爸爸教我學游泳,當時我六、七歲,除了學著爸爸,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其中還喝了三大口,把我嗆都快嗆死了。經過兩個小時的訓練,還是沒有學會,已經氣喘吁吁的爸爸,又耐心地教起我,直到我學會為止。
媽媽的知識非常豐富,曾經是一名教師,而且非常優(yōu)秀,每當節(jié)日,她的學生就會發(fā)來一條條信息,“王老師,我是……”我真為媽媽感到欣慰,我們常常跟她一起分享桃李滿天下的喜悅。媽媽輔導我學*時,總是耐心的講解,給我提供了容易巧妙的學*方法,之所以我現在這么優(yōu)秀。
爸爸媽媽都是疼我、愛我、關心我的好家長。我感謝他們!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爸爸的童年雖然沒有我們幸福,但是爸爸的童年也是非常有趣的。什么掏鳥窩、捉山雞,套野兔,他樣樣精通。但是我爸爸最拿手的是捉山雞,他捉山雞的方法非常絕,天衣無縫。想聽嗎?好,我就告訴你。
爸爸的童年是承德西北部的一個小山村里長大的,每到冬天,那里的天氣非常的寒冷,每年冬天都要下幾場特別大的雪,那雪足足有兩尺厚,人要是走在雪上,雪都要沒過膝蓋以上。而且早晨一推開門,雪都堵住了門。這就是俗話說的大雪封門吧!爸爸一看下了這么大的雪,可高興壞了,因為這是捉山雞最好的時機。一下大雪,好多小動物都找不到吃的,食物都被雪蓋住了,當然山雞也不例外,它們都會到村子周圍轉悠,尋找食物。
這時,爸爸叫上幾個小伙伴,帶上一塊很大的木板,來到村邊,找一塊比較平的地方,把上面的雪掃干凈,然后挖一個坑,在坑里放一些米粒,這是為了誘惑山雞的,接著最關鍵,拿一根粗點棍子支在木板下面,然后用長繩拴著,繩子必須有四五十米長,爸爸和小伙伴們就埋伏到附近。
抓住了山雞,他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把山雞帶回家,奶奶燒了點開水,把山雞退了毛,就燉了起來,不一會就燉熟了,幾個小伙伴圍坐在一起就吃了起來,夾一塊放在嘴里一吃,那個香啊,真是回味無窮,比現在的山珍海味還香呢!爸爸說到這里,饞的我直流口水。
哎,這個爸爸,真是喜歡吃啊,難怪現在這么胖啊,但是他的這種捉山雞的方法不得不讓我敬佩??!
爸爸的童年雖然不象我們現在這樣,有無數的玩具陪伴著我們,還可能玩電腦、看電視,但爸爸的童年同樣是快樂的、幸福的。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九
今天晚上——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夜晚。因為,我們的黃永可在上次的《小豆芽生長記》中榮獲了“100分”的光榮成績,所以,我們開展了一次采訪活動來采訪黃永可他是怎樣想出這樣優(yōu)秀的作文的。與此同時,我們還還推薦了一名口齒清楚、聲音動聽的小記者——柴雪瑩。
錄音開始了,柴雪瑩用她那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問:“你能朗讀一下你那滿分的作文,讓我們分享你的成就?!?BR> 黃永可用他那響亮的聲音朗讀作文:“《綠豆娃娃生長記》大家好,我就是綠如翡翠,小巧玲瓏的綠豆娃娃。別看我身材瘦小,我可神奇呢!……”接下來,他朗朗上口地讀完了整篇作文。
柴雪瑩又問:“請問黃永可,你在種植綠豆中有遇到哪些困難呢?”
黃永可說:“就是比如說……那個綠豆長不快,有時候紙巾都腐爛了,必須得換上一張。有時候綠豆太多了,擠在一起不好發(fā)芽。”
柴雪瑩繪聲繪色地問:“請問黃永可,你們合作默氣嗎?你們是怎么互相促進的?”
黃永可說:“默氣還可以,我們下課的時候,就是交流一下,該怎么寫,在想像一下,邊記錄邊說?!?BR> 柴雪瑩洋洋盈耳地問:“謝華杰,你和黃永可合作默氣嗎?你們是怎么互相促進的?”
謝華杰慢吞吞地、很不自信地問答道:“星期五的時候,在黃永可給我寫那個的時候我都已經走了。然后星期五在這,他教我寫?!?BR> 柴雪瑩問:“請問謝華杰,寫作文的時候,用怎么的心情最好?”
謝華杰有氣無力地回答道:“認真。”
“請問黃永可,謝華杰的作文水*提高了,你提供了怎樣的幫助?”柴雪瑩向黃永可拋出了最后的問題。
黃永可說:“只有兩點,主要也是靠他自己。一是下課的時候和他討論一下,看看要怎么寫;二是寫作文的時候,把那個記錄的資料大多數都給他看一下。”
柴雪瑩說:“謝謝你的介紹,謝謝你們接受我的采訪?!鳖D時,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在教室里回蕩。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
“叔叔,您好!我是牛通社小記者,我叫……”我拿起問卷調查,頭轉向了第一位采訪者。
10月5號,我們牛通社小記者舉辦了一個采訪活動。
我的第一位采訪目標是一位從事保安的‘張叔叔’。從他的口中我知道了,他覺得我們記者在社會中扮演一個伸張正義的角色。而且他還希望加一個農民職業(yè)節(jié):“因為世界上有9億多的人是農民,而且我們吃的糧食,都是他們頂著烈日,辛辛苦苦種出來的?!?BR> 嗯,農民應該有一個節(jié)日,他們是最辛苦的。我一定會傳達你們的心聲的。
采訪完這位保安叔叔,讓我體會萬千。
忽然,兩個小巧玲瓏的發(fā)夾風車映入我的眼簾,不停地轉啊,轉啊,好像在說:來,來,來,小朋友,快過來??!
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兩位姐姐。這不正是個采訪的好對象嗎!忙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那里:“阿姨,啊不,姐姐您好,我是牛通社小記者……。”
兩姐姐先是無語了,后來才進入狀態(tài)。她們很開朗,把自己知道的和想說的都告訴了我。
這次的采訪真的是讓我回味無窮??!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一
2005年2月2日,在河北省邢臺市某醫(yī)院,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出生了,這就是我!
我的家鄉(xiāng)是河北省臨西縣,它是*原地區(qū)。我的家里的小區(qū)是臨西縣最早的小區(qū),它坐落在珠江路南,名叫“戀日花都”。
我的媽媽是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英語很不錯,讓人十分佩服。性格開朗、幽默。脾氣好,很讓人稱贊??蓩寢屢灿腥秉c,別的不說了,只有一個,就是化妝。她每天早晨起來,不為別的,就為了這化妝,又是抹化妝油,又是打粉底,然后又抹口紅,之后又去挑衣服,浪費了很多時間。當然她也有煩惱,這不,今天要看七百五十份卷子呢!真是太慘了!
我的妹妹,人送外號“煩人精”,因為她總打別人,雖然不痛,但讓人心煩,所以給她起這個外號,上次把我的同學給煩哭了呢!她愛好收集洋娃娃和跳拉丁舞,洋娃娃多得不行,太煩了。
我是個四年級的學生,學校社團是軍樂隊,叫“朝陽”軍樂隊,我是個號手。成績穩(wěn)定。愛好是練跆拳道、吹號、玩樂高……跆拳道已經堅持了四年,今年考紅帶,厲害吧!
這就是我可親可愛的家人。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二
從電視上看見以前社會和現在社會差距特別得大,這是為什么呢?同樣在地球上,同樣正常地生活,真是太奇怪了。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所以我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便采訪起了爺爺,先了解一下現在社會和以前社會有什么不同。
“爺爺,你覺得你們以前那個年代和現在我們這個年代有不同之處嗎?”我一本正經地問。
“哦,當然有,那不同之處可就多的是了?!睜敔斒謴娬{地說。
“既然有不同,那又有什么不同呢?”我繼續(xù)刨根問底。
“想當年,我們一個班去十七中學考試,從深夜里一直走到那里去,都沒有叫一聲累,第二天再考試,都困得不行了。然而再看看你們吧,去十七中學考試來那么多汽車接你們去,再將你們送回來,就別提有多好,多妙了!”爺爺意味深長地說。
“可可是為什么差距會那么大呢?”我依然不解地問。
“雖然看起來每日生活都是一樣的,但是這個社會卻在潛移默化中優(yōu)化著、改良著,是xxx讓我們的日子更加幸福、甜蜜,更加美滋滋,所以說,孩子,如果你長大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可千萬要銘記:“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xxx”這句名言啊!我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三
小時候家住在市,是我兒時最愛吃的`東西,不過因為拆遷的原因,我們不得不搬回城里,但童年的味道仍留于心中,趁著周末,母親帶我來到季市,回味了童年的味道。
我靠著自己的印象,走到家店鋪,一切都和以前一樣,還彌漫著那股令我著迷的香味,店里的手藝人連忙走來教會坐坐下,他與幾位老師傅便忙活了起來,他們的動作嫻熟極了,如行云流水一般,先是面皮,一推,一搟,面皮在他們手里就像個乖巧的孩子。
在他著手準備餡料之時,我注意到他的模樣,五十來歲的樣子,頭上卻布滿了皺紋,眼角生而下去,透出一股歲月的滄桑,皮膚暗黃而沒有光澤,或許是因為過度勞累造成的吧,還是被有些逗了,腿腳也不是太方便,仍在為這家店忙前忙后,我兒時,他便在這里了,七八年了,他還沒有離開。
帶著好奇心,我向他詢問,你怎么在這兒做了這么久?他輕聲笑了笑,‘’這才十來年了,這會兒我得干一輩子?!边@話對他來也好像是那么輕松,一輩子?我有些驚異,“就這個活,你想干一輩子,你不準備找個好些的工作?”
他再次忙活起來,一邊靈巧地包著餡料,一邊*和地對我說,‘’小朋友,你不覺得這工作很好嗎?每天做著美味的大爐餅,在聽著別人對這個的贊美,你說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說完,加緊了手上的工作。他家餡餅放進了烤箱,坐下來說道,‘’小朋友,你要明白,每個工作都有每個工作的用處,每個工作都可以幫助人,他們只不過是方式不同,廚師可以滿足大家的胃,醫(yī)生可以保證大家的健康,社會就是一個大整體,我們都缺一不可,你明白了嗎?‘’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一陣香味飄了過來,大路餅烤好了,手藝人將它穩(wěn)穩(wěn)地端出來,金黃色的表面烤得極為松脆,在撒上芝麻,看上去是那么的完美,我拿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香真香,我已經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只怪自己的文字太過*凡,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手藝人的話。
他將我的大爐餅打包好,將我送到門外,笑著說道,‘’小朋友,你要記住我今天說的話,做好每件事,因為他都有了自己的用處,快回去吧,別讓父母等急了?!f完便轉身進了店,只留下一個背影,我想店里忘了,只看見她忙活的身影,提著手中的大陸餅,我覺得沉甸甸的,里面不僅有餅,還有這一位手藝人對我最真誠的教導。
盡管那已是前兩天的事,可手藝人卻還一直留在我的心中,直到永遠,永遠。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四
今天,我采訪了我的媽媽,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吧,自己的媽媽有什么好采訪的呢?我來告訴你我問了我媽媽什么問題和她怎么回答的吧。
我:“你為什么要我做那么多的奧數題呢?”
媽媽:“一是因為奧數題有很多的奧妙,你慢慢就能體會了。還有就是不想讓你一直玩電腦,因為你一有空就會玩電腦。”
我:“那么做奧數題又有什么好處呢?”
媽媽:“做奧數題的好處多著呢,它可以訓練你的邏輯思維,開發(fā)你的大腦,可以培養(yǎng)你的耐性,還可以讓你做題目時先審清問題再解答,提高你的正確率,還可以培養(yǎng)你對數學的興趣,對以后的學習帶來幫助,學得好還可以去參加奧林匹克的比賽,為學校爭光,也為媽媽爭光……”
我:“原來奧數題還有這么多的好處啊,我一定認真學好奧數?!?BR> 你也一定不知道做奧數題有那么多的好處吧。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五
我爸今年41了,個子不算高也不算矮,戴著一副眼鏡,微微有些胖,因為現在事情不怎么多,偶爾才出去一下,我叫他“半宅男”。
時間:20xx年7月10日上午。
地點:家中客廳。
采訪對象:爸爸。
采訪記錄:龔澤楷。
我:爸爸,老師讓我采訪你,了解你們的過去,可以嗎?
爸爸:可以呀!
我:爸爸你們小時候的伙食怎么樣???
爸爸:我們小時候哪像你們吃得那么好?。‰m然飯能吃飽了,但不像現在這么豐富,想吃啥就吃啥。小時候經常吃得就是豬油醬油拌飯了。
我:你們那時候好慘。
爸爸:還行吧!我們那時候正處在物質漸漸豐富的年代,上小學的時候稍微欠缺一些,上初中就基本和現在差不了多少了。
我:那你們的衣服呢,穿啥樣?
爸爸:小時候我們的衣服都是大人到裁縫店去做的,去商店買得成品衣很少,破了有時候會打個補丁,繼續(xù)穿。
我:你們那時候住的怎么樣呢?
爸爸:我小時候住的是泥墻瓦片平房,房子分為兩間,通風都不怎么好。我們條件還算好的,地上鋪的是水泥地,那時候有些小朋友家里都是泥地。也沒有現在的那么多的生活電器,有把電風扇就很了不起了。夏天是最難受的,睡覺經常被熱醒,小孩們常常被捂出痱子,奇癢難忍。
我:你們那時候的房子可真簡陋。你們那時候的學校呢?
爸爸:我們那時候的校舍是2層樓房,采光不是很好,教室中連電燈都沒有,一到陰雨天就連黑板也看不清了。2樓的教室下雨天有時候還會漏水。課桌椅都是很陳舊的桌子椅子,我那時就不知道這些桌椅經歷了多少年了?課外書根本是沒有,有時候同學拿來的課外書要看一下,還得排很久的隊伍才輪得到看。
我:你們小時候玩過哪些游戲?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怎么玩的?
爸爸:我們小時候小朋友們一到課余時間就回去跳皮筋、打洋片,折紙飛機啊比誰的飛的遠。最喜歡的還是跳皮筋,玩起來很有挑戰(zhàn)性。后來條件慢慢變好了才涉及到電子游戲,不過那對眼睛不好,我的眼睛就是打電子游戲打近視的。
我想:我們現在可真幸福啊!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一
媽媽:我小時候只有語文、數學兩大主科,當然還有社會、自然、體育,但這些都不考試。
我:你們的校長長什么樣子?
媽媽:校長長得又黑又高,平時緊繃著臉,十分嚴肅,每天早晨總是站在校門口專門抓調皮搗蛋的孩子。
我:您小時候愛玩什么游戲?
媽媽:每個課間,我和其他女孩子都愛跳皮筋,一節(jié)、二節(jié)、三節(jié)、四節(jié),我跳的總是最好的,但再高就不行了。
我:您小時候學習好嗎?
媽媽:我小時候學習挺好的,二年級和四年級時還遇到了當時最有名的名師,其中一位,現在就住在我們小區(qū)。
我:您小時候怎樣去上學?
媽媽:我們當時上學都是跑著,經常約其他伙伴一起同行,上初中時才開始騎自行車,路程挺遠,媽媽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就出發(fā)。
我:您小時候最喜歡去哪兒玩?
媽媽:我最喜歡去同學家玩,一起寫作業(yè),一起玩游戲,可開心了。
我:您小時候最喜歡的東西買不到怎么辦?
媽媽:小時候喜歡的東西買不到就自己做或讓家長幫忙做。記得^v^姥給我做了一個老錢的毽子,班里就我的毽子最好看、比別的同學的都好,很多同學都很羨慕我呢!
我:小時候您做過什么事而被家長批評?
媽媽:有一次一位同學生病沒去學校,我去她家給她送作業(yè),沒告訴我媽媽,當時你的姥姥由于擔心我,非常生氣,也非常嚴厲地批評了我。
我:小時候玩過什么玩具?長什么樣?
媽媽: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就是我姥爺從北京給我?guī)Щ貋淼囊粋€叫“照相機”的玩具,里面有孫悟空、哪吒等,是當時最流行的,這個“照相機”可不是現在的這種照相機。至于長什么樣子,現在已經十分模糊了。
我:小時候的同學現在還能見面嗎?
媽媽:現在不常見面了,有的距離也非常遠。但是,我們之間有電話、微信,我們也有群。
我:小時候考過什么試?最喜歡哪科考試?
媽媽:小時候有期中、期末考試,只考語文、數學兩科,那時也沒有英語。我最喜歡語文。
我:我的采訪完畢,感謝媽媽的配合!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二
10月9日社區(qū)活動之“九九重陽節(jié)”正式開啟,在津灣廣場舉辦,此次活動由小朋友們帶領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共同完成重陽節(jié)賀卡的制作,場面格外溫馨。
客戶都準時到達了會場,由銷售一部李叢園擔當主持,講述了“九九重陽節(jié)”的來歷,由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到達教室,進行“敬老歌”的`學習及朗誦,小朋友們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感染著我們。在老師帶領下完成了“愛心桃心”的折疊,由工作人員帶領小朋友拍攝照片并將照片貼在賀卡中。最后,小朋友們同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完成了“感恩賀卡”的制作。
活動結束后,所有到場的客戶一起進行了拍照留念,很多到場的老人表示:從來沒有與孫子一起完成過手工作品,分外感動與難忘,要把作品保存下來,非常認可公司的活動。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使老人們感受到社區(qū)大家庭的溫暖,也真正的做到了為民生服務的宗旨。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三
在銀桂飄香的中秋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為了使困難戶和孤寡老人能夠過上一個溫馨的中秋節(jié),9月9日上午,新舊圍社區(qū)雙委干部和寮步志愿者協會新舊圍志愿服務站志愿者們看望了社區(qū)內的困難戶和孤寡老人,并為他們送上月餅等慰問品。
“在慰問過程中,志愿者與老人們進行了親切交談。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雖然老人們因各種原因無法與家人在一起,但黨和政府、社會都沒有忘記他們,都非常關心他們,衷心的希望他們能過個愉快的中秋節(jié)。志愿者們還詳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衣食起居,叮囑其有困難找社區(qū),找干部,讓他們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在這個大家庭里安享晚年。
新舊圍社區(qū)一直重視對孤寡老人和五保戶救助,在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的宣傳帶動下,組織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扶貧救濟,使得全鄉(xiāng)上下逐漸形成尊老、愛老的'良好風氣。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四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孝敬老人,感受親情。10月11日上午,重陽節(jié)到來之際,xx縣夏莊鎮(zhèn)石嶺完小開展了“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敬老情”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晨會、校會、品教課大力宣傳,教育學生關愛身邊的老人,創(chuàng)建一個敬老、愛老、養(yǎng)老、助老的氛圍。
根據學校統(tǒng)一安排,3—6年級開展以“關愛空巢老人,實現美麗中國夢”為主題的征文比賽;1—3年級開展以“我為爺爺奶奶做件事”為主題,要求學生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身邊的空巢老人打掃衛(wèi)生,洗衣做飯、談心聊天、洗腳梳頭等;開展“敬老孝親之星”十佳評選活動。
活動的開展,旨在鼓勵學生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去孝敬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常懷感恩之心,做敬老愛老標兵。讓身邊的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歡度夕陽紅。
10月21日,黑嵐溝小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孝親情”主題教育活動。
是利用國旗下講話、學校小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向學生宣傳重陽節(jié)的風俗及資料,讓學生更多地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源流長。
是向全校同學發(fā)出倡議: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一個問候電話、為老人捶捶背、端杯茶、為老人做張賀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讓身邊的老人感受到關愛。
是辦一期以“九九重陽,愛心無限”為主題的手抄報;學唱一首感恩父母的歌曲;畫一幅感恩主題的美術作品,制作一張“感恩卡”;開展一次敬老愛老活動,為這些老人送去溫暖。
是開展一次“孝親敬老”主題班會,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感恩故事,培養(yǎng)學生“孝親敬老”的良好品德。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親情,又學會了感恩和盡孝,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10月23日(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來臨之際,儀陽中學開展了“重陽敬老·感恩教育”為主題的重陽敬老教育活動。
尊老倡議指導調查。學校向全體學生發(fā)出“尊敬老人,孝敬長輩”的倡議,要求學生與家中的老人談心,了解他們的年齡、生日、以及為晚輩的成長付出的心血。感恩活動落實體驗。學校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三個一”活動,即:幫父母做一次家務勞動,記一次父母艱辛的勞作,抒一次與父母感恩談心。敬老文化用心體會。各班級圍繞主題置辦了班級“感恩回報、擔當責任”的文化宣傳欄;召開了以“念親恩、抒親情”主題班會;暢抒個人感言,書寫“心靈卡片”,將自己想對父母長輩說的祝福語、感謝話寫在卡片上,帶回家送給自己的父母長輩。盡孝感恩你我踐行。要求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做起,感受父母的辛勞,為父母分擔責任;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fā)生在父母身上的真心付出、無私關愛自己的故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暢談個人感受,進行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引導教育學生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長輩。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五
“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為先”。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營造重陽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9月28日,xx社區(qū)志愿者組織開展“重陽敬老情溫暖老人心”為主題的送溫暖活動,讓老人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
活動中,志愿者們走進高齡老人家中,為他們提前送上了重陽祝福,在慰問中,志愿者們與老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健康情況。隨后志愿者們幫老人打掃了房間,擦拭了平時未清理到的窗玻璃。不一會兒功夫,就讓老人的心里及屋里都亮堂了起來。臨走時,志愿者們還叮囑老人注意身體健康,有困難及時與社區(qū)溝通聯系。
通過此次志愿活動,不僅讓老人切身感受到來自社區(qū)的'關懷和幫助,更讓他們真實地度過了一個溫馨快樂的重陽節(jié),也培養(yǎng)了青年志愿者關愛老人、奉獻社會的高尚品德。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讓愛在社區(qū)傳遞。
今后,xx社區(qū)會繼續(xù)開展此類活動,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提供更多更貼心的志愿服務。愿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愿尊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不斷地傳承發(fā)揚下去。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六
一大清早,我就背好小包,興致勃勃給出了門。小朋友們,你們猜猜,我要出去干什么?對了,我要去采訪淮劇藝術家陳澄老師!
可是,我去遲了點,已經開始拍照片了。于是我趕緊鉆進了人群中。當記者開始拍照時,我故意叫了聲“茄子”,結果,把大家笑了個人仰馬翻。我的臉紅了,紅得從頭頂一直到了后腦勺,活像個紅透了的大蘋果。
聽陳老師說,淮劇先是人們?yōu)榱讼蚱矶\蒼天,搭臺演戲。那時淮劇沒有伴奏,經過后期,才加入了二胡,琵琶等樂器。我還聽陳老師說,女孩子15歲以前是小旦,15歲至20歲是小花旦,20歲到35歲是青衣,然后就是老旦啦。
陳老師的一折《天問》得到了梅花大獎。陳老師演劇中主人公祥林嫂從小旦一直演到逝世,得到了30個評委的最高分!從那以后,陳老師就開始反思起來,原來,淮劇不光光是鹽城的地方戲,還可以在其他地方發(fā)揚光大!
陳老師還穿了一下古時候女子的衣服給我們看呢!陳老師穿上了衣服,動作里,生動地描繪出了小花旦、青衣的樣子。小花旦走路一步三跳,活潑可愛,而且蘭花指的動作總在胸部以上。而青衣呢,她們不像小花旦那樣,一步三跳,卻總是邁著穩(wěn)重的、端莊的步伐。為什么呢因為青衣已經擁有母親的身份了!
陳老師還教我們做動作,教我們拋水袖,教我們水袖花,教我們小步走……陳老師用心地教著大家,不時還向我們投來贊賞的目光。最后陳老師友手把手地來教我,還與我和媽媽拍了照,讓我們得到了最高的待遇!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七
爸爸媽媽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很感謝他們!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
我的媽媽中等身材,個子不高。他臉上總掛著笑容,特別是那雙慈祥的眼睛,閃爍著智慧和真誠的光芒。
我的爸爸個子不算太高不是太胖,但肚子有兒點大。他高興的時候,眼睛里像含了蜜糖,那目光啊,特別甜!就是在他生氣的時候,怒視的目光里,也隱約透露著溫和。
爸爸是非常耐心的,有一次爸爸教我學游泳,當時我六、七歲,除了學著爸爸,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其中還喝了三大口,把我嗆都快嗆死了。經過兩個小時的訓練,還是沒有學會,已經氣喘吁吁的爸爸,又耐心地教起我,直到我學會為止。
媽媽的知識非常豐富,曾經是一名教師,而且非常優(yōu)秀,每當節(jié)日,她的學生就會發(fā)來一條條信息,“王老師,我是……”我真為媽媽感到欣慰,我們常常跟她一起分享桃李滿天下的喜悅。媽媽輔導我學*時,總是耐心的講解,給我提供了容易巧妙的學*方法,之所以我現在這么優(yōu)秀。
爸爸媽媽都是疼我、愛我、關心我的好家長。我感謝他們!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爸爸的童年雖然沒有我們幸福,但是爸爸的童年也是非常有趣的。什么掏鳥窩、捉山雞,套野兔,他樣樣精通。但是我爸爸最拿手的是捉山雞,他捉山雞的方法非常絕,天衣無縫。想聽嗎?好,我就告訴你。
爸爸的童年是承德西北部的一個小山村里長大的,每到冬天,那里的天氣非常的寒冷,每年冬天都要下幾場特別大的雪,那雪足足有兩尺厚,人要是走在雪上,雪都要沒過膝蓋以上。而且早晨一推開門,雪都堵住了門。這就是俗話說的大雪封門吧!爸爸一看下了這么大的雪,可高興壞了,因為這是捉山雞最好的時機。一下大雪,好多小動物都找不到吃的,食物都被雪蓋住了,當然山雞也不例外,它們都會到村子周圍轉悠,尋找食物。
這時,爸爸叫上幾個小伙伴,帶上一塊很大的木板,來到村邊,找一塊比較平的地方,把上面的雪掃干凈,然后挖一個坑,在坑里放一些米粒,這是為了誘惑山雞的,接著最關鍵,拿一根粗點棍子支在木板下面,然后用長繩拴著,繩子必須有四五十米長,爸爸和小伙伴們就埋伏到附近。
抓住了山雞,他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把山雞帶回家,奶奶燒了點開水,把山雞退了毛,就燉了起來,不一會就燉熟了,幾個小伙伴圍坐在一起就吃了起來,夾一塊放在嘴里一吃,那個香啊,真是回味無窮,比現在的山珍海味還香呢!爸爸說到這里,饞的我直流口水。
哎,這個爸爸,真是喜歡吃啊,難怪現在這么胖啊,但是他的這種捉山雞的方法不得不讓我敬佩??!
爸爸的童年雖然不象我們現在這樣,有無數的玩具陪伴著我們,還可能玩電腦、看電視,但爸爸的童年同樣是快樂的、幸福的。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九
今天晚上——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夜晚。因為,我們的黃永可在上次的《小豆芽生長記》中榮獲了“100分”的光榮成績,所以,我們開展了一次采訪活動來采訪黃永可他是怎樣想出這樣優(yōu)秀的作文的。與此同時,我們還還推薦了一名口齒清楚、聲音動聽的小記者——柴雪瑩。
錄音開始了,柴雪瑩用她那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問:“你能朗讀一下你那滿分的作文,讓我們分享你的成就?!?BR> 黃永可用他那響亮的聲音朗讀作文:“《綠豆娃娃生長記》大家好,我就是綠如翡翠,小巧玲瓏的綠豆娃娃。別看我身材瘦小,我可神奇呢!……”接下來,他朗朗上口地讀完了整篇作文。
柴雪瑩又問:“請問黃永可,你在種植綠豆中有遇到哪些困難呢?”
黃永可說:“就是比如說……那個綠豆長不快,有時候紙巾都腐爛了,必須得換上一張。有時候綠豆太多了,擠在一起不好發(fā)芽。”
柴雪瑩繪聲繪色地問:“請問黃永可,你們合作默氣嗎?你們是怎么互相促進的?”
黃永可說:“默氣還可以,我們下課的時候,就是交流一下,該怎么寫,在想像一下,邊記錄邊說?!?BR> 柴雪瑩洋洋盈耳地問:“謝華杰,你和黃永可合作默氣嗎?你們是怎么互相促進的?”
謝華杰慢吞吞地、很不自信地問答道:“星期五的時候,在黃永可給我寫那個的時候我都已經走了。然后星期五在這,他教我寫?!?BR> 柴雪瑩問:“請問謝華杰,寫作文的時候,用怎么的心情最好?”
謝華杰有氣無力地回答道:“認真。”
“請問黃永可,謝華杰的作文水*提高了,你提供了怎樣的幫助?”柴雪瑩向黃永可拋出了最后的問題。
黃永可說:“只有兩點,主要也是靠他自己。一是下課的時候和他討論一下,看看要怎么寫;二是寫作文的時候,把那個記錄的資料大多數都給他看一下。”
柴雪瑩說:“謝謝你的介紹,謝謝你們接受我的采訪?!鳖D時,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在教室里回蕩。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
“叔叔,您好!我是牛通社小記者,我叫……”我拿起問卷調查,頭轉向了第一位采訪者。
10月5號,我們牛通社小記者舉辦了一個采訪活動。
我的第一位采訪目標是一位從事保安的‘張叔叔’。從他的口中我知道了,他覺得我們記者在社會中扮演一個伸張正義的角色。而且他還希望加一個農民職業(yè)節(jié):“因為世界上有9億多的人是農民,而且我們吃的糧食,都是他們頂著烈日,辛辛苦苦種出來的?!?BR> 嗯,農民應該有一個節(jié)日,他們是最辛苦的。我一定會傳達你們的心聲的。
采訪完這位保安叔叔,讓我體會萬千。
忽然,兩個小巧玲瓏的發(fā)夾風車映入我的眼簾,不停地轉啊,轉啊,好像在說:來,來,來,小朋友,快過來??!
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兩位姐姐。這不正是個采訪的好對象嗎!忙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那里:“阿姨,啊不,姐姐您好,我是牛通社小記者……。”
兩姐姐先是無語了,后來才進入狀態(tài)。她們很開朗,把自己知道的和想說的都告訴了我。
這次的采訪真的是讓我回味無窮??!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一
2005年2月2日,在河北省邢臺市某醫(yī)院,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出生了,這就是我!
我的家鄉(xiāng)是河北省臨西縣,它是*原地區(qū)。我的家里的小區(qū)是臨西縣最早的小區(qū),它坐落在珠江路南,名叫“戀日花都”。
我的媽媽是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英語很不錯,讓人十分佩服。性格開朗、幽默。脾氣好,很讓人稱贊??蓩寢屢灿腥秉c,別的不說了,只有一個,就是化妝。她每天早晨起來,不為別的,就為了這化妝,又是抹化妝油,又是打粉底,然后又抹口紅,之后又去挑衣服,浪費了很多時間。當然她也有煩惱,這不,今天要看七百五十份卷子呢!真是太慘了!
我的妹妹,人送外號“煩人精”,因為她總打別人,雖然不痛,但讓人心煩,所以給她起這個外號,上次把我的同學給煩哭了呢!她愛好收集洋娃娃和跳拉丁舞,洋娃娃多得不行,太煩了。
我是個四年級的學生,學校社團是軍樂隊,叫“朝陽”軍樂隊,我是個號手。成績穩(wěn)定。愛好是練跆拳道、吹號、玩樂高……跆拳道已經堅持了四年,今年考紅帶,厲害吧!
這就是我可親可愛的家人。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二
從電視上看見以前社會和現在社會差距特別得大,這是為什么呢?同樣在地球上,同樣正常地生活,真是太奇怪了。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所以我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便采訪起了爺爺,先了解一下現在社會和以前社會有什么不同。
“爺爺,你覺得你們以前那個年代和現在我們這個年代有不同之處嗎?”我一本正經地問。
“哦,當然有,那不同之處可就多的是了?!睜敔斒謴娬{地說。
“既然有不同,那又有什么不同呢?”我繼續(xù)刨根問底。
“想當年,我們一個班去十七中學考試,從深夜里一直走到那里去,都沒有叫一聲累,第二天再考試,都困得不行了。然而再看看你們吧,去十七中學考試來那么多汽車接你們去,再將你們送回來,就別提有多好,多妙了!”爺爺意味深長地說。
“可可是為什么差距會那么大呢?”我依然不解地問。
“雖然看起來每日生活都是一樣的,但是這個社會卻在潛移默化中優(yōu)化著、改良著,是xxx讓我們的日子更加幸福、甜蜜,更加美滋滋,所以說,孩子,如果你長大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可千萬要銘記:“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xxx”這句名言啊!我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三
小時候家住在市,是我兒時最愛吃的`東西,不過因為拆遷的原因,我們不得不搬回城里,但童年的味道仍留于心中,趁著周末,母親帶我來到季市,回味了童年的味道。
我靠著自己的印象,走到家店鋪,一切都和以前一樣,還彌漫著那股令我著迷的香味,店里的手藝人連忙走來教會坐坐下,他與幾位老師傅便忙活了起來,他們的動作嫻熟極了,如行云流水一般,先是面皮,一推,一搟,面皮在他們手里就像個乖巧的孩子。
在他著手準備餡料之時,我注意到他的模樣,五十來歲的樣子,頭上卻布滿了皺紋,眼角生而下去,透出一股歲月的滄桑,皮膚暗黃而沒有光澤,或許是因為過度勞累造成的吧,還是被有些逗了,腿腳也不是太方便,仍在為這家店忙前忙后,我兒時,他便在這里了,七八年了,他還沒有離開。
帶著好奇心,我向他詢問,你怎么在這兒做了這么久?他輕聲笑了笑,‘’這才十來年了,這會兒我得干一輩子?!边@話對他來也好像是那么輕松,一輩子?我有些驚異,“就這個活,你想干一輩子,你不準備找個好些的工作?”
他再次忙活起來,一邊靈巧地包著餡料,一邊*和地對我說,‘’小朋友,你不覺得這工作很好嗎?每天做著美味的大爐餅,在聽著別人對這個的贊美,你說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說完,加緊了手上的工作。他家餡餅放進了烤箱,坐下來說道,‘’小朋友,你要明白,每個工作都有每個工作的用處,每個工作都可以幫助人,他們只不過是方式不同,廚師可以滿足大家的胃,醫(yī)生可以保證大家的健康,社會就是一個大整體,我們都缺一不可,你明白了嗎?‘’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一陣香味飄了過來,大路餅烤好了,手藝人將它穩(wěn)穩(wěn)地端出來,金黃色的表面烤得極為松脆,在撒上芝麻,看上去是那么的完美,我拿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香真香,我已經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只怪自己的文字太過*凡,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手藝人的話。
他將我的大爐餅打包好,將我送到門外,笑著說道,‘’小朋友,你要記住我今天說的話,做好每件事,因為他都有了自己的用處,快回去吧,別讓父母等急了?!f完便轉身進了店,只留下一個背影,我想店里忘了,只看見她忙活的身影,提著手中的大陸餅,我覺得沉甸甸的,里面不僅有餅,還有這一位手藝人對我最真誠的教導。
盡管那已是前兩天的事,可手藝人卻還一直留在我的心中,直到永遠,永遠。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四
今天,我采訪了我的媽媽,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吧,自己的媽媽有什么好采訪的呢?我來告訴你我問了我媽媽什么問題和她怎么回答的吧。
我:“你為什么要我做那么多的奧數題呢?”
媽媽:“一是因為奧數題有很多的奧妙,你慢慢就能體會了。還有就是不想讓你一直玩電腦,因為你一有空就會玩電腦。”
我:“那么做奧數題又有什么好處呢?”
媽媽:“做奧數題的好處多著呢,它可以訓練你的邏輯思維,開發(fā)你的大腦,可以培養(yǎng)你的耐性,還可以讓你做題目時先審清問題再解答,提高你的正確率,還可以培養(yǎng)你對數學的興趣,對以后的學習帶來幫助,學得好還可以去參加奧林匹克的比賽,為學校爭光,也為媽媽爭光……”
我:“原來奧數題還有這么多的好處啊,我一定認真學好奧數?!?BR> 你也一定不知道做奧數題有那么多的好處吧。
采訪家人的新聞稿篇十五
我爸今年41了,個子不算高也不算矮,戴著一副眼鏡,微微有些胖,因為現在事情不怎么多,偶爾才出去一下,我叫他“半宅男”。
時間:20xx年7月10日上午。
地點:家中客廳。
采訪對象:爸爸。
采訪記錄:龔澤楷。
我:爸爸,老師讓我采訪你,了解你們的過去,可以嗎?
爸爸:可以呀!
我:爸爸你們小時候的伙食怎么樣???
爸爸:我們小時候哪像你們吃得那么好?。‰m然飯能吃飽了,但不像現在這么豐富,想吃啥就吃啥。小時候經常吃得就是豬油醬油拌飯了。
我:你們那時候好慘。
爸爸:還行吧!我們那時候正處在物質漸漸豐富的年代,上小學的時候稍微欠缺一些,上初中就基本和現在差不了多少了。
我:那你們的衣服呢,穿啥樣?
爸爸:小時候我們的衣服都是大人到裁縫店去做的,去商店買得成品衣很少,破了有時候會打個補丁,繼續(xù)穿。
我:你們那時候住的怎么樣呢?
爸爸:我小時候住的是泥墻瓦片平房,房子分為兩間,通風都不怎么好。我們條件還算好的,地上鋪的是水泥地,那時候有些小朋友家里都是泥地。也沒有現在的那么多的生活電器,有把電風扇就很了不起了。夏天是最難受的,睡覺經常被熱醒,小孩們常常被捂出痱子,奇癢難忍。
我:你們那時候的房子可真簡陋。你們那時候的學校呢?
爸爸:我們那時候的校舍是2層樓房,采光不是很好,教室中連電燈都沒有,一到陰雨天就連黑板也看不清了。2樓的教室下雨天有時候還會漏水。課桌椅都是很陳舊的桌子椅子,我那時就不知道這些桌椅經歷了多少年了?課外書根本是沒有,有時候同學拿來的課外書要看一下,還得排很久的隊伍才輪得到看。
我:你們小時候玩過哪些游戲?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怎么玩的?
爸爸:我們小時候小朋友們一到課余時間就回去跳皮筋、打洋片,折紙飛機啊比誰的飛的遠。最喜歡的還是跳皮筋,玩起來很有挑戰(zhàn)性。后來條件慢慢變好了才涉及到電子游戲,不過那對眼睛不好,我的眼睛就是打電子游戲打近視的。
我想:我們現在可真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