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幸福的源頭讀后感(通用16篇)

字號:

    讀后感是對讀書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和思考結果的總結和表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情性。在寫讀后感時,要展示自己的觀點和理解,但也要注重邏輯性和連貫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思考。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一
    最近在一個學習群里給大家分享了馬丁·塞利格曼的《真實的`幸?!贰,F(xiàn)在又基本上用了十天左右的時間,把這一本書做了一個學習上的小結,現(xiàn)在給大家分享在這里。
    這本書主要告訴了我們如何增加我們的幸福感,過上有意義的生活——那就是增加你的積極情緒。
    而人的積極情緒也是后天可以習得的,雖然消極情緒如恐懼、悲傷、憤怒等在進化中具有優(yōu)先性,但積極情緒擴展了我們的視野,建構了我們的各種資源,使我們走向雙贏、共贏,而這正是人類發(fā)展的一個共同的目標。
    美好的生活來自于每一天都應用你突出的優(yōu)勢,有意義的生活是再加一個條件,將這些優(yōu)勢用于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這樣的生活一定是孕育有意義的生活。
    你首先要了解你突出的優(yōu)勢是什么?人類有六大美德,24項優(yōu)勢。你對自己首先要做一個深刻的了解,寫出你的三五個突出優(yōu)勢,然后每天都應用于生活中,那你生活的意義或者你的幸福感一定會增加,同時會形成一個向上的積極情緒的螺旋。
    愿我們每一位家人朋友都了解這些知識活出生命的意義。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二
    在讀完《交換幸?!分?,我的心里充滿了愛,充滿了感動。故事主要是說:作者洪梓博希望能與汶川的小伙伴交換幸福。因為他明白,自己擁有了太多太多,媽媽的呵護,爸爸的關心,老師的教育,朋友的真誠。。。。。。梓博希望把這些幸福送給汶川的孤兒,讓他們重新感受家庭的溫暖,重溫以前的快樂時光。只要能減少他們的哀傷,減少他們的痛苦,增添他們的快樂,小作者梓博都愿意做。最后他總結,災難只會讓我們勇敢面對未來!
    是的,xx“5。12”大地震擊碎了所有災民的心,他們永遠會記住失去親人的悲痛,失去家園的寒冷。用我們的幸福去交換他們的不幸,或許,真的能打開他們的“悲痛之窗”!
    從現(xiàn)在起,我也想交換幸福!雖然我每天也要彈鋼琴,讀“劍橋“英語,做“奧數(shù)”作業(yè),練書法。。。。。。但我相信汶川的小伙伴也同樣愿意。
    單憑我一個人的能力,只能救助一個汶川的小伙伴,要是整個班級,整個學校,整個城市,甚至是整個xx省,一起與汶川的小伙伴交換幸福,那該多好?。?BR>    如果真的是交換了幸福,當我被壓在廢墟當中時,會哭天喊地嗎?當被醫(yī)生叔叔用針刺痛了我的身體時,我回大哭大鬧嗎?當面臨這種種情況時,會變得脆弱嗎?不!正如小作者梓博所說,災難只會讓我們勇敢地面對未來!
    或許事實不允許我這樣做,所以,只能為汶川的小伙伴許下這個愿望:交換幸福。期待著有一天,奇跡會出現(xiàn),我與汶川的小伙伴交換幸福!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三
    利用空余時間拜讀了張文質主編的《活著就是幸?!芬粫?,感悟到了文中許多的經(jīng)典闡釋,本書以震撼心靈的生命故事為主體,配以短小精湛的“生命感悟”。我們從中不僅可以閱讀到感人的故事,還可以獲得許許多多教育教學及人生道理。
    書中的一些片段,讓我獲得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鳴。“寬容就是溫柔中的美麗,它脈脈溫情,但震撼力卻足以使我們笑靨如花或淚流滿面。寬容作為人類文明衍生出的一種美德,在經(jīng)歷了幾千年社會進步之后依然熠熠生輝。寬容不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不需要兩肋插刀,肝膽相照。有時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個溫馨的微笑,一雙溫潤的手,就會使人感到溫暖,從而產生力量?!?BR>    寬容就像春天的燕子,為我們銜來醉人的春光;寬容就像涓涓細流,時時滋潤著我們粗糙的靈魂;寬容是一曲深情的樂譜,為我們彈奏出動人、圣潔的音韻。
    回想一年級時碰到的一個個讓人頭疼的孩子,其中那個孩子的印象一直在我的印象中:他長得胖乎乎,白凈的小臉上嵌著一雙大大的眼睛,開學第一天的數(shù)學課,其他小朋友為了表現(xiàn)自己,都想在我這個陌生的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坐得很端正。只見他朝我看了一下,就從課桌里拿出一瓶澄汁就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我見了就走過去輕聲對他說:“小朋友,你現(xiàn)在是一年級學生了,上課可不能吃東西、喝水了,知道嗎?”他朝我瞥了一眼,繼續(xù)喝,我想第一天出現(xiàn)這種狀況還是情理中的事情,就順手幫他把水瓶蓋好,放進課桌里。那想這孩子見我動了他的水瓶,象一頭被激怒的小獅子,馬上站起來伸出小拳頭就是朝我身上一拳,我呆住了,“這么大膽,無法無天了”我一股怒氣直沖,但教師的職責讓我一下子強壓心中的那股怒火,我故說“呀,這小朋友的小拳頭這么有力,老師相信他勞動一定很勤快,接下來他一定會用他有力的小手為我們班服務的?!彼搀@呆了,他想這個老師怎么沒批評我,反而表揚我,我的不按常理出牌讓他有點局促不安,他一下子也安靜下來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始終以一顆寬容的心來教育他,對待他。一個學期下來,家長來反映說,這孩子進了小學確實進步了很多,懂事了很多,家長喜悅的心情激動不已,我內心也涌動著一個信念:對學生少一點苛責,少一點失望,少一點冷漠,而要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四
    高考后,一位姓毛的同學憑借著殷實的家底,去了美國留學。
    一次在oicq上遇到了他,問他在美利堅合眾國的情況,他說:人權保障還不錯,不前位置沒有被聯(lián)邦調查局或移民局調查審問。只是飲食遭遇了麻煩,每天吃西餐都膩了,現(xiàn)在看到西餐胃里就波濤洶涌,直想往外傾倒胃里的‘庫存’。好想吃一頓老媽煮的白米飯和紅燒魚??!好羨慕你們這些在國內的同學,可以天天吃到中餐。
    那為什么不去吃中餐啊?
    毛某回答:在美國中餐館鳳毛麟角,貴的要命,吃一次中餐都夠吃一天西餐了。
    我羨慕你,你羨慕我。彼岸的景色總是最美的??墒堑搅吮税兜臅r候,會覺得不適合自己。有人說:在黑龍江的時候每天都下梅雨,很陰冷。到了上海有了暖氣,又覺得梅雨才是適合自己的。在別國吃著西餐被別的同學羨慕的時候,也許心里正在憧憬著國內朋友那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呢!
    手中的幸福就要好好地把握,為什么人們總是看不到呢?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五
    《真實的幸福》是美國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一本心理學經(jīng)典。在這本書里,作者提到了賽事幸福的三法則:過去的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現(xiàn)在的幸福。用曾經(jīng)很文藝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念過去,不懼未來,活在當下。此外,還提到了人的幸福感的六種美德和二十四個優(yōu)勢。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別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這個章節(jié)。
    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給孩子真正的愛的教育?
    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當下正在熱播的《少年派》。這部電視劇說是四個高中生的青春劇,不如說是四種中年夫妻的婚姻寫生圖。學霸錢三一的父母都是名門之后,但是父母關系不和,夫妻常年分居。父親家外有家,母親一人撫養(yǎng)孩子;?;ń$鳑]有父親,只有一個母親,是個交際花,外號江半城,意思是半個江州的男人都拜倒在江媽媽的石榴裙下。假男孩林妙妙生活在一個母親絕對強勢、父親永遠在和稀泥的家庭里。雖然家里天天大呼小叫,但是基本還算正常的家庭。富家少爺江天昊,父母恩愛,家里有億萬家財。
    這四對夫妻,我最欣賞的是江天昊的父母。在家里事業(yè)遭受嚴重危機,陷入低谷,一家人不得不搬離豪宅時,江爸爸帶著妻子和兒子在宅子前合影。人生順境易過,但面對幾近毀滅性的打擊,巨大的落差,江家人的胸襟和氣度,讓我對這家人刮目相看。在災難面前,這對夫妻給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接受現(xiàn)實,重新出發(fā)。
    父母愛孩子,必為之計之深遠。雖然江天昊的父母不是四對父母中形象、個性最鮮明的,但他們卻是讓孩子最舒服的父母。所以,江家的少爺天昊,雖然曾經(jīng)豪門,但身上卻沒有豪門的驕奢之氣;雖然也曾落入谷底,卻能絕地反擊,不向命運屈服。而且,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被愛也會愛。所以,他面對喜歡的女孩子江小琪,敢大膽示愛,被拒也不氣餒,整個一陽光少年的代言人。幸福的父母,更容易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多說是少說不。理由無它。一個總是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難找尋到自信的。但是多說是少說不,并不是說不能說不。比如孩子十句話,你否定個一兩句就好,千萬別每次孩子說什么,都是不行。孩子收到的不行越多,孩子就越不行。
    再有,給與孩子陪伴。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每天給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定要有。這是孩子幼小心靈里最大的安全感。
    比起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培養(yǎng)一個幸福的孩子更重要。有一句話說的好: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六
    第一次看到《你幸福了嗎》這本書時,就是被這個書名深深地吸引住了。
    “沒有辦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里,便無所畏懼,便不會約束自己,就會忘記百年來的古訓,就會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域?!?BR>    “有人說,我們要守住底線。但早就沒有了底線,或者說底線一次又一次被突破,又談何守住底線?可守的底線又在哪里?”
    “如果是簡單的壞,或者是極端的好,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一個人性復雜的時代。說到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墜落,一邊升騰,誰不在掙扎。”
    “對,錯,如何評價?好,壞,怎樣評估?”
    “岸,在哪里?”
    ……
    一個個鮮明的事實和疑問在白巖松的這本書里提到,它無疑也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錯綜復雜的答案在我們的腦海里交纏著,或許這并不是用三言兩語能夠闡述清楚的內容。
    所謂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會看淡,看真,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幸福需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
    白巖松很幸福,因為他總是懷著一顆平常心,平靜地向前!他是一位充滿愛心、責任心;對生活充滿熱愛,積極向上走的人。對待工作認真踏實,對待生活充滿激情。他總能看到希望和進步,而不是抱怨。時代的變幻,假、惡、丑的現(xiàn)象更加凸顯,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加之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對于現(xiàn)今的我們十分重要,就像白巖松一樣總能看到希望。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七
    《向幸福出發(fā)》欄目錄制的節(jié)目終于播出了,集中精力欣賞完畢,但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還是傻傻在盯著頻幕看了半天。
    太好了!明引夫妻二人精神煥發(fā)、神采奕奕的站在央視的舞臺上,我有一種為咱們內蒙兵團戰(zhàn)士增光的榮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明引敘述在賣雞蛋的過程中,途經(jīng)墳場遭遇沙塵暴迷路,一個人在墳場中轉悠了幾個小時,我深深地理解和感觸,在那荒蕪的大沙漠里能有這股子勁頭,不用明說,他對妻子的愛勝過了一切,忘卻自己。夫妻共患難,難得的真情。
    他給妻子的信中,說得太好!到了這把年紀,人生最浪漫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是呀!風雨同舟共甘共苦的患難夫妻,彼此再用我愛你倒顯得蒼白了,而是在在一起中相扶到老。還有什么比這更偉大的愛、最浪漫的情,更執(zhí)著,更溫馨,更甜蜜,更相知。
    在央視的舞臺上,面對全國的觀眾,他給妻子的那深情的擁抱,相伴一生的妻子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幸福,大半輩子手拉著手,一起經(jīng)歷風霜雨雪,在那一刻定格全是甜蜜。我的眼睛都濕潤了,太感人了!
    在此,向你們夫妻送上我中心的祝福:那燦爛絢麗、五彩繽紛的愛情幸福之花早已在你們的心中美麗地綻放。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八
    余華的文筆無疑是老辣的,沒有煽情,沒有故意造勢,一切的情節(jié)都那么順利成章地連貫下來,一切的人物都那么鮮明活潑地站穩(wěn)腳跟。
    像電影一樣地記敘,福貴的一生就戲劇化的上演,大起大落。幸福嗎?幸福。悲痛嗎?悲痛。看完后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像打翻了油鹽醬醋,五味雜陳,又像被揪住了心,一陣哽咽。
    我是不明白的。他的生命就像是殘荷,偶爾晴日它便可以溫暖身軀,那短暫的幸福一瞬即逝,而晴日后緊隨的或大或小的暴風雨卻又將它擊打地體無完膚。當殘荷行將就木時它卻依舊挺立,向世人昭告:我還在!我不悲痛!我,還幸福!
    或許是我認為的悲與他輕松地笑,絲毫不計較地講述形成的對比讓我迷惑,他怎么放下?
    我看到了紛亂特殊年代中頑劣的福貴走向成熟,看到了同一家醫(yī)院,同一間房逝去了身邊不同的人。同時像是命運作祟,他有苦根,鳳霞……這些讓他甜蜜的人。
    他只剩瘦骨嶙峋的自己和老牛,他是殘荷,風雨飄搖的殘荷,幸福的殘荷。正因困苦才愈顯幸福之珍貴;正因年邁才愈顯人生輝煌。他是風雨中的巨人,他佇立不倒;他是平凡中的偉人,他淡視苦痛。生活無疑困苦,但為什么而活?享樂?亦或是成就?不,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它讓人品嘗到了千年困苦后的一絲喜悅,它讓人傾聽到了萬年旱地中的一滴清泉。
    興許你認為入不敷出,但這就是人生,苦難后的平淡,清醒后的意愿。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地過,那么為什么不去學殘荷,在微笑中使活著更加美好。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九
    最近在湛廬讀者群里和大家一起讀書,剛剛讀完的一本書是《真實的幸?!?。這本書我在前年就讀了,但是并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這次有機會再次和大家一起同讀,也許是因為自己這兩年在不斷成長,對這本書也有了新的體驗。
    《真實的幸?!肥恰胺e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扛鼎之作,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當選美國心理協(xié)會主席。
    我在這本書里的收獲有:
    一、學習了一個快樂公式。
    快樂公式: h = s + c + v
    h =幸福的持久度
    s =set range幸福的范圍
    c =circumstances生活環(huán)境
    v =voluntary activities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簡單來說,s就是代表先天的快樂潛質,其對快樂的影響大約40%。c是環(huán)境因素,其影響約為20%。v是個人信念及思想行為,其影響占40%。
    這個公式首先指出,基因并不能主宰我們的快樂。第二,自由意志比外在環(huán)境,對于快樂有更大影響。第三,快樂與否,個人能夠改變的,往往比不能夠改變的還要多。
    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從思想開始,爭取自己的幸福。
    二、書里說:“喝香檳、開名牌跑車是愉悅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優(yōu)勢去創(chuàng)造真實的幸福和豐富的滿足感,這是你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上——工作、愛情、教養(yǎng)孩子等,都可以學著做到的”。
    塞里格曼將快樂分為愉悅及滿足感。愉悅主要是一些感官及情勢的感覺。不需要思考,是本能反應,或腦內化學反應。而滿足感則是完成一件喜歡做的事的感覺。期間不一定有愉悅,甚至會有痛苦??赏晔潞?,比起愉悅,快感能持續(xù)較久。他不反對我們追求愉悅,但若想得到更廣大更深層的快樂,他建議我們應該主力追求后一種快樂,即滿足感。
    獲得滿足感的最好途徑是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及美德。
    什么是長處?如果進行某活動時,你會感到興奮,不覺累,以及能夠主動學習,進步神速,并想尋求更多展現(xiàn)機會。那就是長處。
    三、塞利格曼把工作分為“三種不同的層次:工作(job)、職業(yè)(career)及事業(yè)(calling)”,而calling的本義正是“召喚”。塞利格曼在書中建議人們選擇自己能感覺到召喚的職業(yè)作為工作,才能達到職場中的幸福。
    四、學習了一個新的心理學術語“習得性無助”。失敗后就認命,不再嘗試或努力的心理狀態(tài)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的人比一般人更為悲傷與焦慮。
    五、我們很多人都是悲觀者的思維模式。塞利格曼提出了abcde模式去反駁悲觀的想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
    b(belief)代表當事情發(fā)生時自動浮現(xiàn)的念頭、想法。
    c(consequence)代表這個想法所產生的后果。
    d(disputation)表示反駁。
    e(energization)表示你成功進行反駁后所受到的激發(fā)。
    舉個例子
    a不好的事:下周我安排了一次正面管教公益分享課,周末班報名比較踴躍,但是周三班只有兩個人報名。
    b想法:正面管教的課程是體驗式的,兩個人無法進行角色扮演,分組討論,這次周三班的分享課根本就無法正常開課。我如此滿腔熱忱,為何沒有更多的人愿意報名呢?難道是我不適合當正面管教講師嗎?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宣傳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怎么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精心準備的課程。
    c后果:失望沮喪,想放棄繼續(xù)做正面管教講師
    d反駁:有什么證據(jù)可以證明我不適合做正面管教講師?這只是我的臆想。誰都可能遇到不順利的時候,按照前面幾期的學員反饋,絕大多數(shù)學員是喜歡我的課程的。
    e激發(fā):我感覺好一點了,一份試聽課的事情嘛,干嘛把它看得生死攸關。我在朋友圈再發(fā)一次報名通知好了,加油!
    六、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夸大其詞、念念不忘,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
    七、獲取幸福的24種優(yōu)勢:
    - 智慧與知識:好奇心、熱愛學習、判斷力、創(chuàng)造性、社會智慧、洞察力
    - 勇氣:勇敢、毅力、正直
    - 仁愛:仁慈、愛
    - 正義:公民精神、公平、領導力
    - 節(jié)制:自我控制、謹慎、謙虛
    - 精神卓越:美感、感恩、希望、靈性、寬恕、幽默、熱忱
    我做了書中的測試,我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正直和熱忱。最突出的劣勢是:領導力。
    揚長避短是獲取幸福之道。
    八、在最后一章里,塞利格曼充滿熱情和浪漫地討論了人生意義的一種積極可能:“美好的生活來自每一天都應用你的突出優(yōu)勢,有意義的生活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將這些優(yōu)勢用于增加知識、力量和美德上。”
    另外一個收獲是:看到有的讀者,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整本書的脈絡畫了出來,非常直觀,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用于我的讀書會。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
    以前,對于“幸?!边@個詞,我的`理解就是能穿新衣服、要什么就買什么、每天都能坐著汽車去上學。可是,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后,我對“幸?!钡睦斫鈴氐赘淖兞?。
    這幾天,老師要求我們讀《建設幸福中國》,我讀了每一篇的第一課——有學上是幸福的。這一課有三個故事,讀完這三個故事后,我懂得了很多。如《小梅和她的“留守望孩子小隊”》中,留守兒童小梅在學校組建了一個“留守望孩子小隊”。在這個大家庭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勞動、一起做好事,大家都感到很快樂,更重要的是認識到無論父母在不在身邊,有學上就是幸福的。
    在第二個故事《不花錢也能上學》中,農村女孩紅紅由于8歲時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媽媽為了給孩子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了一大筆債。這使這個家庭根無法給紅紅和上大學的哥哥交學雜費。為了上學,紅紅竟然賣掉了自己的長發(fā),這是多么感人啊!而我們呢?有學上還不想上,我感到十分慚愧。
    第三個故事是《老龍窩的讀書聲》。老龍窩是一個偏遠貧窮的村莊,那里自然條件惡劣,不是干旱,就是內澇。老龍窩村本來有所小學,這所小學只有一個老師、幾間磚瓦房??墒?,一年夏天,洪水沖毀了教室。苗老師只有賣掉了自家的一百多只雞騰出兩間雞棚當作教室。苗老師已經(jīng)在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雖然有幾次調動的機會,但是他為了這些孩子們,依然堅守在這里。這種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比起這些農村孩子們,我們要幸福多了。可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現(xiàn)在,我也終于明白了什么是幸?!袑W上就是幸福的。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一
    幸福,已經(jīng)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從黎民百姓到國家領導人,無不關注幸福、探討幸福、詮釋幸福、謀求幸福。
    每次端起《與幸福同行》,我都津津有味地看著,不想錯過一篇佳作,而里面所寫的就是對幸福的一些理解?!盁o論愛走到哪里,我們都會跟隨-財富和成功永遠跟愛在一起?!睂懙枚嗪冒?!有愛的地方就有財富和成功。
    有人說得好:“人的心是紅的,眼睛是黑的,可是眼睛一紅,心就黑了?!碑斘覀円晃兜厝プ非蠼疱X和利益時,我們往往會忽視自己的言行。幸福并不需要大富大貴,并不需要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幸福其實很簡單,去幫助一下你身邊的人,他們的快樂讓他們感到愛的溫暖,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在中學的校園品讀生活,我對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實,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先輩用他們的汗水、淚水、生命和愛換得的和平安康。
    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張騫連通了中原與西域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原和西域的經(jīng)貿繁榮;著名的王昭君,她用母儀天下的非凡氣度和機智征服了匈奴子民……正是他們的艱辛奮斗促進了我們國家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和繁榮發(fā)展,這才有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我們于一千年后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大愛。
    幸福是什么?
    幸福與愛,相伴相生。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二
    這幾個月中我堅持每天固定時間讀書學習,在讀完《這樣做,教師更幸?!愤@本書后,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懷有一顆愛孩子的心
    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擔負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思想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要用愛心去澆灌每一株幼苗,把他們培育成參天大樹再去為更多的幼苗遮風擋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每一扇門的后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愛是打開孩子感情大門的鑰匙,當孩子知道你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才會向你敞開。
    寬容,別樣的美麗
    教師的寬容是孩子自信心的保護傘,是孩子發(fā)展的一種動力;教師的寬容為孩子的成長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深深地打動著我,從故事中我讀出了陶行知校長為人師的教育藝術,他對學生是嚴寬適度:發(fā)現(xiàn)錯誤,當即制止;教育學生,講究方法,寬容和藹,起到了和風化雨的作用。
    做個愛讀書的人
    俄國作家契訶夫認為,人應當有三個頭腦:生來的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作為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做一個愛學習的先引者,才能引領學生去學習。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
    最后,用黃友芹老師的一段話勉勵自己:我們的工作不僅需要智慧,更需洋溢著浪漫的情懷,詩意地把握每一種可能的方式,展示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愉悅學生,快樂自己!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三
    《雷鋒式幸?!芬粫幦肓?4位草根英雄的事跡,讓人在平凡的事跡中讀到了草根英雄的偉大、在點滴言行中感悟到了真實的幸福。胡興松老師在《雷鋒式幸?!芬粫赋觥袄卒h式幸福是指像作為普通人的雷鋒一樣,在平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并外化為自己的勞動和奉獻,創(chuàng)造與享受著的幸?!?。
    你幸福嗎?這是中央臺最近的一個很熱的調查 也是全國人民熱議的話題。我們先看看老百姓的回答:
    天津曙光市場個體戶:幸福就是過得滿足
    新疆奎屯拾花工:最幸福就是多掙錢,多給小孩攢點錢。
    小商販:現(xiàn)在過得還行吧,有事干、有收入、能養(yǎng)家,負起責任我就覺得很幸福。
    小服裝店老板:每天陪家人吃飯、陪著孩子寫作業(yè)不就是幸福嘛。
    環(huán)衛(wèi)工人:幸福就是家人團圓。沒有工作、沒有錢何談幸福?
    租車司機:幸福就是過節(jié)家人能一塊。
    從普通民眾五花八門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百姓其實對幸福的理解很樸素,很簡單很實在,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解決自己的生存發(fā)展需要,讓自己的家庭幸福,生活開心。 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shù)人對幸福的理解。我們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這種幸福。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在追逐著另一種幸福。叢飛,趙廣軍,劉真茂,鐘南山,袁隆平,錢學森……這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在我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幸福嗎?他們又追求著這樣的幸福呢? 胡老師把這種幸福準確的概括為“雷鋒式幸?!薄K^雷鋒式幸福,就是指像作為普通人的雷鋒一樣,在平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并外化為自己的勞動和奉獻,創(chuàng)造與享受著的幸福。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四
    空談人生笑世間,
    暗想幸福無處尋。
    世間之大意朦朧,
    天地幸福恩情淚。
    明白睡夢解世俗,
    無相幸福處難尋。
    心沒皆來空其凈,
    無我幸福奮自身。
    極地探尋遙無期,
    圓夢幸福渡自心。
    感慨人生吟百態(tài),
    夢中幸?;貞浂?。
    天下之大心處尋,
    永恒幸福自知明。
    其實呢,真正的幸福不是享受不是給予,不是奉獻,更不是口頭所說的那樣,而是在經(jīng)歷了磨練之后慢慢感悟和心靈上的溝通中孕育而來幸福近在咫尺,我卻只是知道家庭的幸福在咫尺,而更為開闊的人際幸福卻在天涯海角無處可尋。所以幸福對我來說是不完美的殘缺的空洞。我一直探尋,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所以幸福啊!就在人的心中,幸福是在人的心中慢慢地感悟出來的,生與死的意義已對我不重要了。
    幸福無所依靠,人情冷暖會幸福。無我無相渡幸福,善志善知無所相。幸福輪回終有恒,幸福雨潤濟天下。世多情幸福淚。幸福之永永常在。
    幸福的真諦是誠懇教化守之以恒。換一個層次就是,求真求誠,善待自己每一天,才能稱之為永恒的幸福。
    幸福的多面性使我……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五
    今天讀到一本書《重塑幸?!?,作者告訴我們:在都市里打拼,只有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才能克服焦慮,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打敗痛苦、緩解焦慮的方法,首先是學會忍受痛苦,也許有問題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小時候,我們以為考上重點大學,就會萬事大吉,然而上了大學發(fā)現(xiàn),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我們解決;長大了,我們以為要是能找到喜歡的人,從此就會過上公主王子般幸福的生活,然而結婚后發(fā)現(xiàn)又面臨一系列生活的難題。所以說,問題永無休止,幸福的含義在于解決問題。
    “遇到難辦的問題時,不要只是坐在那兒傻想。要著手去做些什么,即使你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但只要你開始行動,最終你會想出適當?shù)霓k法來?!弊裱@個原則,不僅可以幫我們克服拖延癥,而且還能幫我們建立新的價值觀。當我們把做些什么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后,我們會覺得失敗也沒什么可怕了。
    其次,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平庸。不要總把自己想成是什么天才、學霸、天賦異稟,相反,我們定義自己的時候,要盡可能用最簡單和最平凡的身份特征。
    選擇的身份越狹窄、越稀有,所受到的壓力就越大。比如,一個寫文章不錯的女生,別人叫她才女,她把這個標簽當回事后,再搞創(chuàng)作,她就老想著要好好寫,對得起才女的稱號,因為雜念太多,無法專注于創(chuàng)作本身這件事,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急躁等負面情緒了。要是她想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反而會卸下思想包袱,讓自己變輕松。
    卸下身上的包袱,才能放開手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三個就是掌握不在乎的藝術。不在乎就是要蔑視生活里那些最艱難的挑戰(zhàn),接著義無反顧地采取行動。還有就是去無視那些與我們的生活無關緊要的瑣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前進。幸福生活的關鍵不在于在乎得更多,而在于在乎得更少,在乎那些真實的和重要的事情。
    第四個就是要明白拒絕是一項生活技能。拒絕某些選擇和干擾,我們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真正想做的事情。當我們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少數(shù)重要的目標時,既不會感到迷茫、焦慮和不安,反而還可能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成功。
    幸福的源頭讀后感篇十六
    《幸福的種子》是我的一個做童書編輯的同學大力推薦的。她說這本書對她的影響特別大,是她職業(yè)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本書。
    后來趁著當當打折買來,特別薄薄的一本,經(jīng)常把它放到隨身的包里,打算有時間的時候看,但是將近一年時間過去了,最近才逼著自己看完。其實,只要集中精力,兩三個小時就能看完的,拖延癥晚期患者真是無可救藥。
    書的作者是松居直,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整本書看下來的感覺,可以借用 序言作者文中的話“其著作不那么系統(tǒng)化,不那么條分縷析,不那么引經(jīng)據(jù)典”,雖然有章節(jié)之分,但是要從中提煉每個章節(jié)的主題思想還是有點困難,因為其全書都在翻來覆去的闡述那幾個核心思想,但是書讀起來很舒服,一如序言作者所說“那些娓娓道來的話語,讓人覺得更可靠”。
    作者從其親身經(jīng)歷來引入話題,成年后的自己,對嬰幼兒時期媽媽讀過的圖畫書、搖籃曲、兒歌等記憶猶新,重新讀或唱的時候有溫暖快樂的感覺,而對上學后老師要求記憶和背誦的文字或歌曲卻沒什么印象,經(jīng)過思考,其認為“快樂”與否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不是伴隨著心靈的滿足,不管是歌曲或者詞匯都很難留下記憶。
    所以,這本書,通篇都是在闡述,家長應該充滿愛意的為孩子讀圖畫書,讀書時候最好是抱著孩子,跟孩子有肢體接觸,讀書時不應有任何功利性,只是為了享受有趣的故事,這樣的場景會永遠的留在孩子的記憶里,對孩子心理和心智的發(fā)展都有積極作用。同時他指出,哪怕孩子已經(jīng)會認字了,也可以繼續(xù)給孩子讀童書,因為大人擁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讀書經(jīng)驗,在閱讀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思想,能這么深入解讀圖畫書的人,如果滿懷愛心地念書給孩子聽,能將文字轉化成生動、溫暖的話語,并讓這些話語傳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這種言語的體驗和心靈的溝通,是孩子自己看書時無法體驗的。
    當然,在書中,松居直也很明確的提出了什么樣的圖畫書才是好的圖畫書。圖畫書的插畫最重要的是“能否充分的表達故事”,“形”重于“色”,畫的可愛和顏色鮮艷不是好的圖畫書必備的要素。同時,圖畫書文字的好壞,必須用耳朵聽聽才知道,聽起來歷歷在目的圖畫書才是好的圖畫書。此外,他還指出,好的圖畫書還要圖文一致,插畫應該比文字的描述更豐富、更正確。當圖文完全一致時,孩子會滿懷信賴的進入圖畫書的世界。
    關于如何閱讀一本圖畫書,松居直還指出,讀圖畫書要從封面、封二、扉頁、正文到封底,仔細閱讀每一幅插畫。大人習慣從有文字的地方才開始看,這樣可能會遺漏非常重要的部分。
    上面這些觀點,毫無疑問幾乎是沒有爭議的。書中還有兩個觀點,一個是迪士尼出版的圖畫書,一個是關于圖畫中的殘酷與幽默,作者的態(tài)度很鮮明,但是估計讀者中會有爭議。
    對于迪士尼出版的圖畫書,松居直是持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的,甚至能從他的語言中讀出對這類圖畫書的厭惡。他認為,這種圖畫書是原著的簡寫版,”抽掉了世界名著的精髓,擅自改編,作出與原著內容似是而非的東西“,”使原著精神完全變質,把原本可以激發(fā)孩子豐富想像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搞成追逐市場的廉價商品“。
    關于圖畫書中殘酷與幽默。松居直以《三只小豬》的不同版本結局為例,拿出專門的章節(jié)來討論,到底哪個結局更好。第一種,小豬和大野狼成了好朋友;第二種,大野狼被燙傷后落荒而逃;第三種,大野狼死了。松居直考證了,英國童話原著中的結局就是當大野狼從煙囪滑下來時,小豬趕緊打開鍋蓋,把大野狼咕嘟咕嘟地煮了,當晚飯吃。他認為這種結局最符合邏輯,而且充滿幽默感,小孩子們也最喜聞樂見。前兩種結局是大人基于教育上的考量而設計的,小豬和大野狼成為好朋友,摒棄前嫌,團圓的大結局會對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大野狼最后逃之夭夭的結局,則是擔心把大野狼殺了,會太殘酷,對孩子不好。但是,松居直認為這種篡改的結局,是不符合邏輯的,小孩子可能會覺得受到了愚弄。
    我傾向于認可他的觀點。從迪士尼圖畫和《三只小豬》的例子,倒是更可以得出“讀書還是要讀原著,盡量少讀精簡版本”的結論,二手知識永遠不如一手知識來的精妙。
    書末還附了松居直推薦的圖畫書的名單。
    我家哥哥小的時候,更喜歡認知類的圖畫書,故事類的他看的不多,而且由于認字特別早,三四歲就獨立閱讀了。所以在哥哥身上,松居直推薦的這種抱讀、共同體驗美好故事的經(jīng)驗并不是很多。
    妹妹現(xiàn)在也到了看繪本的時候,她比較喜歡坐在我的腿上,一起看繪本。于是我們一起看了好多哥哥小時候買來卻沒怎么看過的繪本,也一起看了很多新的繪本,確實有不少松居直說的,大人看著很一般,但是孩子卻特別喜歡的圖畫書,另外,真的靜下心來看,發(fā)現(xiàn)很多繪本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jié),有的色彩搭配看起來真的很美。
    珍惜可以共讀圖畫書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