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需要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和教學大綱進行綜合考慮。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該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和課時,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掌握知識。這里有一些教學設計的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一
專題解說:諦聽天籟——表述自然之美,《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線上的落日》;
感悟自然——體會自然風物引起的人生感懷,《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
湖山沉思——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寂寞》、《像山那樣思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溫潤”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抒發(fā)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的審美感知、發(fā)現(xiàn)、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與態(tài)度: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對比的修辭技巧,琢磨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讀,比較賞析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法、學法設計】
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
一、導入新課我們曾經(jīng)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中詩人把北國風光寫得那么的壯麗多姿,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又是什么?(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快速瀏覽找出文眼,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閱讀,齊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二、文本對話,整體感知
2、在冬季里,作者發(fā)現(xiàn)了江南什么樣的美景?請把這些景點找出來。(顯示幻燈圖片)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運用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內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糾正明確。
a、給予、剝花生、泊船、月暈、擱筆b、指江浙地區(qū)(第6小節(jié)),而不指中國極南地區(qū)閩粵地區(qū)。
教師提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學生討論明確: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農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閑步圖學生討論明確:a、特征:溫潤晴暖優(yōu)美b、對比: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qū)的冬景等的對比。
(出示幻燈文本:《濟南的冬天》中雪景段落)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豐富內涵。
學生討論交流:不同:《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教師小結: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四、品味語言、深入思考
1、朗讀文本,思考: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出示右邊幻燈文本)
2、作者對江南雪景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老師歸納: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五、拓展延伸、創(chuàng)新實踐
1、我們可以從郁達夫散文中學習到散文的哪些寫法?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反饋。
學生討論可得:
a、多引用詩句,多用色,使文章詩情畫意。
b、運用比較寫法突出景物的特點。
c、文章要溶進自己的個性。學生當堂寫作,師巡視、點撥。請幾位同學范讀自己的短文。
六、課堂小結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郁達夫曾經(jīng)說過“欣賞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賞藝術與人生的心情?!蓖ㄟ^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并能運用所學到寫作方法去寫散文,寫出有個性的散文。
七、課外作業(yè)
1、走進大自然的活動,體驗自然,了解風物。
2、選擇一張風景照寫解說詞,圖文并茂講你和自然的故事。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方案一:聽《夢江南》,走入美麗的江南。江南以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聞名于世,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樣子的。板書課題和作者。
歌詞:草青青~水藍藍~
哦白云深處是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在江南~
雨茫茫~橋彎彎~
哦白帆片片是夢鄉(xiāng)
夢鄉(xiāng)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時的云煙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蓮
只愿能夠化作唐宋詩篇
長眠在你的身邊
方案二: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詞《憶江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下,“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春天,江南花紅、江水碧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卻是一個萬物蕭瑟、沒有生氣、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節(jié)。郁達夫卻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專題和板塊導入。
[推進新課]
dd“于平常處發(fā)現(xiàn)美”
(生搖頭)
師:“籟”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成語有“萬籟俱寂”一詞,意思是各種聲音都停息了。“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但“諦聽天籟”不應該簡單理解成諦聽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視與聽都含于其中??梢?,我們學習第一部分兩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欣賞自然”,也就是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給我們展現(xiàn)的大自然的美景。
師:文學大師們,個個都有一雙慧眼,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郁達夫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卻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明確:可愛明朗含蓄的生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歸納到一個詞語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種明朗的情調。
(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小組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圖(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閑步圖(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寫什么?
寫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散步
北國的冬天:冷蟄居閑食熱鬧的節(jié)期
閩粵日的冬天:極和暖極南的氣候春或者秋的延長
德國的散步:德國作家在文章愛散步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兩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過與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氣候的對比,選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側面的圖畫,寫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達了對江南冬天的喜愛。
三、具體研讀
1、美讀: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比較適合?
明確:節(jié)奏舒緩,語調平和,一個場景的描寫,由大場景到小人物,句子較長又在語意上有粘連。讀出韻味,讀出悠閑。
追問:這種語氣適合全文的朗讀嗎?
明確:適合,因為全文都是在寫江南的這種悠閑的、舒服的美。
2、那么我們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來讀第二自然段。
3、以第一幅圖畫為例,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風晴空(灰云掃盡)(未脫落的)樹葉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
景物特點:可愛晴暖(不過冷一日兩日)有生氣(鳥叫水氣蒸騰)
人的感受:歡喜清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用了一個動詞“營”,表明真的很閑,很把談天都當回事)
4、那么用同樣的方法,你會不會分析第二幅圖畫了呢?
景物:蘆花紅葉桕子草
景物特點:含蓄而有生氣色彩明麗(蘆花的白紅葉的紅雪白的桕子赭色夾綠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這種富有生氣的彩色的冬天帶來的朝氣和積極感受到生機盎然、春天不遠
四、小結課堂
作者通過前兩幅圖畫的晴暖、明麗而有生氣來寫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閑、自在、快樂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繼續(xù)在寫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
明確:雨雪旱(沒有雨也沒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畫”寫雨借“詩”寫雪以“人”寫旱冬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避免重復交叉讓文章更生動靈活而且更有意蘊(圖和詩句)
3、具體賞析這三種寫法的巧妙設置。分小組研習,小組挑選一幅圖畫進行深入分析,你從這圖畫中收獲了些什么?情感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圖:(有繪畫特長的同學能不能來黑板上幫我們把這幅圖畫一畫。)
分析重點:你試想想再灑上加上……背景若再要點點景致進去還可以加一味
作者對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話黃昏如果沒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話,他不會如此輕松幾筆就點出這樣一幅充滿意境的圖畫來。這種寫法是虛實結合。
b.江南雪景圖
引用的關于下雪的詩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關系和挑選這些詩句的苦心。
按時間順序:日暮冬宵雪夜更深第二天早晨
側重不同:(避免重復交叉)寫來更有層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c.旱冬閑步圖
干燥的旱冬,選擇以人入境,是一種智慧,既避免了重復與單調,又為下文回到散步作結打了基礎。
二、寫法的學習和總結
1、說到散步:文章有幾處寫到散步?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筆隨意轉結構隨著情走隨著意走可以說這真是一次情緒上的散步
景實在美,天氣實在晴好煦暖,作者實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過閑步、散步度過了無數(shù)個清晨、午后甚至每一個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無意的流露,卻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點的江南冬景的圖畫串了起來。
這實際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時而對比,時而描圖,時而引用的形式
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對于江南冬景的喜愛,每一幅圖都愛,愛它的有生氣,愛在其中的悠閑的生活,愛在冬天度過的曠達灑脫的自己的狀態(tài)。
寫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斷,如果它們自己本身不是一顆一顆的珍珠,那么串起這些片斷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條美的項鏈。
2、那么學習了這篇文章,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我們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呢?
a.引用詩句,增加文章的詩情畫意
b.對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點(可回顧《想北平》)
c.畫面場景的渲染與人的活動相結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觸、聲音,各種感官的調動(第5自然段只有顏色,可以擴展開來)
小結:細心地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動腦筋好心思才寫得獨特而有味道的。
三、寫作背景,拓展到整個時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喪父,和后來的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留日生活都對郁達夫的思想性格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使他感傷、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異國生活也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他曾經(jīng)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廣州,但是他強烈地不滿反動軍閥投機革命。他不滿現(xiàn)實,心中是苦悶的。
1933年4月他舉家移居杭州,修筑“風雨茅廬”,想在這里過隱士般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達夫游記》、《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散文集》、《閑書》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悶,《江南的冬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寫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們看到了一位逍遙在山水之間的名士,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們在苦悶的現(xiàn)世之外尋找心靈解脫的一種常見的方法。
之后要學的《赤壁賦》,還有歸園田的陶淵明……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三
1、認知目標: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讀生字。
2、揭示新課。
二、朗讀課文
1、指讀第一行,這里的“蓮”指的是什么?看圖:姑娘是怎樣采蓮的?
2、是啊!江南一帶的小河里、池塘里長滿了荷花,夏天蓮子成熟了,人們就乘著小船去采蓮。所以課文說——江南可采蓮。(指讀)
3、大家看:這滿池塘的蓮葉長得怎么樣?
(1)引導學生從顏色上來說說。
(2)引導學生從形狀上來說說。
(3)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說蓮葉的特點。
(4)這句是贊美蓮葉的,“何”可以理解為多么,蓮葉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綠茂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話。
6、看圖:魚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游水的呢?
7、詩句里是怎么講的?(指讀)
8、魚兒在蓮葉間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游的怎么樣?
(1)指導朗讀。
(2)比賽讀,齊讀。
(3)請學生扮演小魚活動活動。
9、連起來讀課文。
三、背誦練習
1、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讀好詩,還能背詩呢!
自己看圖試背。表演背。(引導學生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規(guī)律地游動。)
2、齊背全文。(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是背誦。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幫助學生設置臺階,從自己嘗試背誦、老師引背到表演背誦,讓學生裝體驗學習的快樂。)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滲透教育)
四、學習生字
1、出示:“西”“可”。
2、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可”字的末筆是豎鉤。(組詞)
(2)“西”按筆順寫準確。(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四
《哀江南》教學設計示例(二)
《哀江南》教學設計示例(二)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誦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當堂背會課文。
(二)鑒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先鋪寫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寫法及其表達效果。
(三)鑒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哀江南》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fā),動人心魄。
(二)《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巨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lián)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昔日神圣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弊郑馕渡铋L;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jié)。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寫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成親之日,侯方域贈宮扇給香君作為定情之物。奸黨余孽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出重金置辦妝奩,被李香君堅決拒絕。阮大鋮惱羞成怒,對侯、李施加種種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揚州,投奔愛國將領史可法。阮大鋮仰仗權奸馬士英的勢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巡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點血在宮扇上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滅后,侯方域在棲霞山同李香君相會。這時,復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愛國將領史可法也壯烈犧牲了,他們相對嗟嘆,百感交集,懷著亡國之恨,割斷情根,雙雙出家。
劇本“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的社會現(xiàn)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奸掌柄,爭權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二)情節(jié)結構。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課文由七支曲子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郁、悲愴的基調。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xiàn)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寓寄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三)曲詞鑒賞。
通過對曲詞的鑒賞,主要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帶花桃”,描寫蘇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來的形象,點出他在南明滅亡后隱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頭秣陵重到”,“猛抬頭”三字不僅可以使人想見蘇昆生心懷亡國之痛、低頭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轉,表現(xiàn)了他的感情的急劇變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發(fā)現(xiàn)“秣陵重到”的情態(tài)。“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時間界限,引出蘇昆生目睹的南明滅亡之后南京的凄涼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皻堒娏魪U壘,瘦馬臥空壕”,寫的是蘇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里一連用“殘”、“廢”、“瘦”、“空”四個詞作修飾語。以“殘”修飾“軍”,使人想見敗軍潰逃的情形,這是虛寫,是因“廢壘”這一眼前實景而引起的聯(lián)想;“殘軍”與“瘦馬”也是虛實相對,前者為眼前之未見,后者為眼前之所見;昔日用于戰(zhàn)爭的“壘”“壕”,如今已“廢”“空”,又襯之以臥在空蕩蕩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馬,更顯凄涼?!按骞挆l,城對著夕陽道”,本應是游人如織、笑語喧嘩的古城,如今卻是只?!笆挆l”,夕陽古道上,連個人影也見不著。這些描寫生動具體,寥寥數(shù)字,就真切地呈現(xiàn)了南京城郊戰(zhàn)后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寫的是長板橋邊的景象。長板橋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風景十分優(yōu)美,如今卻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橫跨青溪的半里長橋,如今已沒有一片紅板,而且秋水長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見剩下的一株彎彎的垂柳。夕陽殘照本來就顯得冷冷清清,而這夕陽殘照下的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袄淝迩宓穆湔铡迸c“一樹柳彎腰”互相映襯,愈顯冷清;一個“?!弊郑绕湟馕渡铋L,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時過境遷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這里只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畫面,把人帶入十分悲涼的意境,用筆極簡,造境極精。
【離亭宴帶歇拍煞】一曲三個“眼看他”的疊用;使音韻整齊,語氣貫通,加重了語意,給人以今昔變化之大之快的生動快感。“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巢烏”等對偶句、排比句的運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語勢貫通,產(chǎn)生了情聲并茂的強烈表達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手法,它與詩歌的借景抒情有著明顯的不同。以劉禹錫的《烏衣巷》為例。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為描寫南京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借以抒發(fā)興亡之感,但《哀》與《烏》寫景抒情有所不同。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劇中真摯、深沉的故國情思。
2、欣賞準確、生動、形象的戲曲語言。
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賞讀曲詞,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
對最后一支曲子〔離亭宴歇拍煞〕的賞析。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比較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我想請大家和我一起背誦兩首古詩,劉禹錫的《石頭城》和《烏衣巷》。
(由背誦同樣描寫南京城的古詩導入,一方面引出課文的背景,一方面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為曲詞的賞析作準備。)
師:誰知道詩中提到的“石頭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朱雀橋”、“烏衣巷”又在哪里?
明確:南京,六朝古都,歷史名城,存在著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最豐厚的文化。這個地方,曾經(jīng)上演過一出出悲劇、喜劇,讓人唏噓不已,讓人回味不止,使人為之激動,為之感嘆,許多的文人騷客為此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篇。剛才,我們背誦的兩首詩就是其中的名篇。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經(jīng)過十余年嘔心瀝血,三易其稿而寫成的著名歷史劇《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故事,來傳達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韻》,它是這出戲的名篇,是全劇的點睛之筆。
二、誦讀并整體感知課文
1、以朗讀和分角色誦讀為主,結合默讀、品讀,體味文中蘊藏的情感。
2、初步感知課文,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緊扣標題“哀江南”的“哀”字分析課文的感情基調:悲。)
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戲劇家,字聘之,號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年輕時在家鄉(xiāng)石門山隱居讀書,頗有文名,精音律、擅詞曲,37歲時,被康熙招去講經(jīng),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間,到過揚州、南京,憑吊明末遺跡,拜訪明朝遺老,搜求明末掌故,為《桃花扇》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歷時十余年,三易其稿,終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寫出了傳奇劇本《桃花扇》,一時名聲鵲起。時人把他與《長生殿》的作者洪升并提,稱“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人侯方域的愛情故事,寫明朝興亡的'歷史劇,也就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本文選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韻》,寫南明滅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師傅蘇昆生做了樵夫,說書人柳敬亭做了漁夫,兩人相聚于南京龍?zhí)逗希嘧R的老贊禮也路過此地,于是三人飲酒話舊,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國之恨。本文《哀江南》是蘇昆生所唱,曲詞通過他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恨,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四、初步品味語言
1、布置學生默讀、品味七支曲子,思考最喜歡哪一支曲子,為后面的討論作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2、請學生發(fā)言,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曲子,并對曲詞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作分析。
如〔北新水令〕中四個形容詞“殘”、“廢”、“瘦”、“空”使人聯(lián)想到南明王朝兵敗如崩、四散潰逃的情景。
[1][2][3]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六
江南的冬景郁達夫
教學目標:能對相關冬景圖作評論鑒賞
一、導入
回憶熟悉的“春”的詩歌: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入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冬景又是怎樣的呢?
二、作者介紹
郁達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19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19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chǎn)生很大影響。1922年5月,主編的《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fā)表。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fā)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寫了大量山水游記和詩詞。
郁達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8月29日被日軍憲兵殺害,終年49歲。1952年經(jīng)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讀全文
四、內容把握
1、文章描繪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圖?給各個冬景圖擬小標題。
2、各小組討論后把小標題寫到黑板上交流。
3、師點撥:每幅圖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態(tài)度是什么?
內容圖景特點作者態(tài)度
人居冬晨談天圖晴暖可愛
植被寒郊草木圖生氣易體會
冬雨農村微雨圖悠閑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圖閑雅美麗
旱冬旱冬閑步圖晴和受歡迎
文眼: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五、比較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1、人居:北國的蟄居異境江南的曝背談天(突出晴暖)
2、植被:閩粵的冬是南國的長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氣)
3、德國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舉例比較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六、鑒賞五幅冬景圖
1、冬晨談天圖
意象: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讀:讀出輕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圖
意象:蘆花、紅葉、烏桕、草色
學生活動:據(jù)師給出的上聯(lián)文本意境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滿地蘆花映紅葉
下聯(lián):點點白桕亂梅花/根邊草色漾綠意(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附:本想把“草色”與“烏桕”同時融進下聯(lián)中,未果,望同仁們似出更佳下聯(lián)。
3、農村微雨圖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長橋、遠阜、枝椏、白雨、烏篷、“紅黃”、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學生活動:仿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點化這幅冬雨圖。
注意點:平仄、韻腳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當,給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營造與情的抒發(fā)須一致。
附:《天凈沙秋思》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枯藤老樹昏鴉,長橋水門遠阜,
小橋流水人家,白雨烏篷雜椏,
古道西風瘦馬,茅舍昏燈酒客,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
斷腸人在天涯。悠閑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圖
(1)鑒賞詩歌營造出的雪景與人性的閑雅的雪趣。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dd(日暮)晚雪問飲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尋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dd(深夜)風雪聞歸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dd(早晨)深雪報梅
學生活動:可請學生試著抓動詞,然后擬出雪景與人情交融的詞句。
(2)比較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例,郁達夫《雨》: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
5、旱冬閑步圖dd(寫實)
比較:江南冬雪圖dd(吟詩)
農村微雨圖dd(作畫)
雖然寫法不同,但都為我們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麗。
七、總結全文
1、語言特點:清新純樸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jié)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xiàn)景物描寫的繪畫美。
2、畫家劉海粟評:“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八、拓展閱讀:
郁達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七
導入語:
有人說: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好,今天我們就來看當代作家王蒙是怎樣詮釋“善良”的。
一、作者簡介:
二、寫作背景
二、文本研究: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提出問題:針對善良似乎過時,善良往往被看著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
2、分析問題: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對比,強調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3、表明觀點:重申自己喜歡善良,相信國人會變得越來越善良。
(過渡語:剛才我們讀了課文,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在預習中碰到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來,同組間討論)
四、合作探討:在文章中將你不懂的句子劃下來,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明白的,提出來,共同討論!
不明白的句子:
因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說“她屬于人”;因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相處……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說“她屬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發(fā)展更富強的社會”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夠在每敗于兇惡的同時,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獲得另一種意義的勝利。
(2)在生存競爭中,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中,利益原則與實力原則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則。
有實力者往往戰(zhàn)勝軟弱者,而且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顧一切,不惜損人利己,甚至踐踏道德。
(3)為什么說“善良也是一種智慧,……一種快樂,一種樂觀”?
這句話是對善良的性質的較全面的概括,它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層含義。是論述善良在與兇惡作戰(zhàn)的過程中盡管常敗,但每敗一次就把自已弘揚了一次的觀點的原因。
(4)怎么理解“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
這句話是緊扣“善良可以與天真也可以與成熟與超拔聯(lián)系在一起”展開的具體闡述。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既不再天真無邪,卻又未能參透人生與世界,最不能容忍,也最容易濫用權力,因此作者認為會成為最不善良的人。
(過渡語:下面我來研讀第一部分,在這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層層設問的?)
五、研讀的一部分:
層層設問:
那些需要幫助、等待幫助的人當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惡狼?
為了有限的毒蛇和惡狼,不惜將一切視為惡狼,是一種什么疾???
我們以對待毒蛇和惡狼的態(tài)度對待過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惡狼?
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tài)度對待并非毒蛇惡狼的人,我們成了什么?
思考
(過渡語:提出了“是不是我們自己有點向蛇或狼靠攏呢?”這個問題后,作者在第二部分主要通過什么論證方法來闡明自己的對善良的理解和認識)
六、研讀的二部分:
1、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用對比論證觀點有什么好處?
對比論證(找出所在段落)
5力量對比:善良稚弱-兇惡強大(盡管善良常敗,但人們還是喜歡善良,進而闡述了善良的作用)
8結果對比:善良得弘揚--兇惡被壓縮(從道德、意義上闡述善良的內涵和外延)
11心態(tài)對比:善良者坦蕩--作惡者惶惶(說明善良的人永遠不會喪失信心)
對比論證作用:使對立統(tǒng)一關系更集中、更鮮明。使論證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說服力。
拓展(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說明“同一樣東西,中外用法大不相同”:外國用于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和富強,中國卻用于迷信和墮落。由此使人覺悟到,中國近代的落后,與其說是技術方面的原因,不如說是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
(過渡語:下面我們來看第六自然段,這段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齊讀第六段
2、第6段論述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運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處?
對比:第一組排比,層層深入的表現(xiàn)了人們對善良的態(tài)度。
第二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拓展(排比):議論文中運用排比來說理,列舉事例,會增加文章氣勢和說服力: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過渡語: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知識運用: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
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
(過渡語:作者在結尾說“我喜歡善良而我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你對善良的態(tài)度如何?思考與感悟)
七、思考與感悟
你對善良的態(tài)度是什么?當你的善良換回的是料想不到的惡報與嘲諷的時侯,你怎么想?又怎么做?(討論交流)
當善良被惡報時,明確:真正的惡狼是有限的,我們不應放棄善良,應加強思想品格的完善。
(我們來瀏覽一組圖片,然后說說你的感悟或體會)
八、感悟:看以下一個flash作品,看完后說說你的感悟或體會。
教師說感受:結束語
善良是一種健康,善良是一種美麗,善良是完美人格。
如果你內心的善良曾經(jīng)沉睡,但愿在今天的震撼后蘇醒。
同在這天地之間,我們這一生的價值,不該只為追求滿足自己的欲望,而該是有人在無助的時候可以抓住我們有力的手。
未來的社會要變得好,首先我們不要變的冷漠,讓善良永駐心中。
德蘭修女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BR> 老子曰:“善,人之寶也?!?BR> 善良是生命的黃金,所以,我希望每個同學都可以像王蒙一樣從心底呼出:“我喜歡善良?!比缓螅ゲシN善良,收獲希望!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八
1、了解水墨畫《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感知意境美。
2、嘗試運用中鋒與側鋒表現(xiàn)房、橋等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特點的景物。
3、體驗水墨畫帶來的快樂與成功,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活動準備】
1、課件、作品圖片、音樂。
2、水墨畫用具:毛筆、宣紙、涮筆筒、毛氈、抹布、水桶、國畫顏料、墨汁。
【活動過程】
一、賞一賞,了解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
1、通過對比,感知江南美。
圖片上有什么?(高樓、馬路)另一幅圖有什么?(水、橋、白墻黑瓦)
小結:有彎彎的小橋,有青青的河水,有古老的.烏篷船,還有白墻黑瓦的房子緊緊的靠在一起,景色非常優(yōu)美,這就是我們的江南水鄉(xiāng)。
2、欣賞圖片,大膽表達對江南水鄉(xiāng)的感想。
二、畫一畫,掌握水墨畫中鋒與側鋒的繪畫技巧。
1、通過對比、欣賞,了解水墨畫作畫的特點。
(1)對比名人名畫與幼兒作畫,發(fā)現(xiàn)房子的畫法不同。
(2)課件欣賞、教師解說:房子與橋的結構(baidu幼兒教育)與方位。
2、通過范畫,感知中鋒側鋒的運用。
(1)鞏固握筆知識、學習中鋒側鋒。
繪畫小兒歌:筆尖立起來,線條細又細,這就是中鋒,筆肚倒下來,線條粗又粗,這就是側鋒。
(2)運用中鋒側鋒示范橋、房子等江南景物。
3、通過兒歌掌握作畫要求。
(1)規(guī)則小兒歌:豎起小毛筆,輕輕沾墨汁,和盤子親一親,毛發(fā)縷縷尖,開始動手畫。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衛(wèi)生,畫面整潔。
三、評一評,體驗水墨畫作畫的快樂。
挑選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評價(中鋒側鋒的掌握情況,房子與橋的布局)
四、看一看,萌發(fā)熱愛之情。
出示一組常州具有古色風味的地方,(紅梅公園、淹城春秋樂園)用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感受家鄉(xiāng)美。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九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學習難點:郁達夫的散文特點。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導入新課:
剛才欣賞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覺怎么樣?江南的歌好聽,人美麗,景色更秀麗。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郁達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領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風光。(投影標題《江南的冬景》)
三、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幾個問題認真欣賞一下本文的朗讀錄音并注意有些字詞的讀音。
(1)說說本文的朗讀有什么特點?
(2)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對表達主題最為關鍵并最具神采的句子?(投影問題,播放朗讀錄音)
四、結合學生的預習明確學案中的語音練習。
先讓學生讀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投影,糾正答案。
五、同學們預習得不錯,請同學們各自說說本文朗讀的特點。
(投影切換到“三”中的問題)
學生回答應該圍繞“語速平緩,節(jié)奏松弛”“富有感情”這兩點。
細心的學生還可以發(fā)現(xiàn)朗誦中讀錯的地方。
六、請同學們互相交換一下看法,試回答投影上的第二個問題。
教師明確: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第3小節(jié))
七、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江南冬景“明朗”的特點的?
學生的回答應該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小節(jié)的內容上:
(1)第2小節(jié):------樹葉,也不至于脫盡;
到得灰云掃盡------;
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太陽一上屋檐------
(2)第5小節(jié):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
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
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
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
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
則青天碧落之下------
(3)第7小節(jié):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
幾不成墨的背景
(4)第8小節(jié):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如此優(yōu)美的描寫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應體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觀察事物要仔細
(2)要選擇典型意象來描寫
(3)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來描寫
(4)在描寫過程中要適當運用修辭
同學們根據(jù)上面的景物描寫可以概括為哪幾幅具體的圖畫?
教師小結學生的發(fā)言:其實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我們可以將作者描寫的內容概括為這樣幾幅圖畫:曝背談天圖(第2小節(jié))、午后冬郊圖(第5小節(jié))、農村冬雨圖(第7小節(jié))、江南雪景圖(第8小節(jié))、旱冬閑步圖(第9小節(jié))。
八、作者描寫上面的幾幅畫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請同學們找出使用這些手法的具體例子并思考使用這樣的手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協(xié)助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聽取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明確如下:(一)對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較。
北方的冬天-----極寒冷--雪:深幾尺風:大若雷;人:躲兩三個月蟄居
北國的冬天:溫馨
江南的冬天--樹葉:不脫盡冷天:一兩日灰云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談天
江南的冬天-----晴暖,濕潤
效果:襯托出江南冬天的溫和晴暖和可愛。(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較。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
3.閩粵地區(qū)的冬景和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對比
閩粵地區(qū)的冬-----極和暖,無冬意--秋花:許多,品種多;著衣:不得不至多絕對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國的寒郊散步比較。
散步是一項非常悠閑的活動,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與下文形成了照應。
教師小結學生發(fā)言:以上對比總的來說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二)避實就虛的手法
作者在描寫江南雪景的時候,并沒有直接的雪景描寫,而是引用了一些詩句,但是作者這樣的寫法,并沒有削弱我們對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們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韻。
九、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上面的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呢?文中有哪些依據(jù)?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表達了作者悠閑愉悅的心境。文中的依據(j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小節(jié)的關鍵詞語上:
第2小節(jié):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第5小節(jié):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
第7小節(jié):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
你說夠不夠悠閑?
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
第9小節(jié):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感到快活一點------
第10小節(jié):------去湖上散散步罷!
十、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樣的一種結構呢?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歸納的幾幅圖畫將本文的結構整理出來。
曝背談天圖
形散午后冬郊圖神聚
農村冬雨圖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景物描寫)江南雪景圖(悠閑愉悅的心情)
旱冬閑步圖
十一、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郁達夫的散文風格即清新雋永,明麗而真摯,富有神韻;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再次領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蘊致。其實生活中無處沒有美,只要我們能夠親近大自然,用心去發(fā)現(xiàn)美,去思考美之所以為美,我們的審美能力定能不斷提高,我們的靈魂一定不會凝滯污垢。
十二、結束本節(jié)課的授課任務,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有關資料,探究下面的問題:
(一)請同學們整理本文中作者所引用的有關詩句,查閱有關資料弄懂詩句的意思,并看看引用的詩句中有沒有不合適的,若有,說出你的理由。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們表達出來。
2.學習散文的結構特征,體會優(yōu)美散文的語言特色,琢磨它們的修辭技巧,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
教學過程:
本專題是“人與自然”這一向度,共分為有層次的三個板塊:諦聽天籟(自然純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發(fā)),湖山沉思(生態(tài)憂患思考)。
一、導入本課文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的確,充滿詩情畫意,這就是郁達夫寫景散文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寫景名篇《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5~1945)現(xiàn)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7歲入私塾受啟蒙教育。后到嘉興、杭州等地中學求學。由于聰穎好學,少時已有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基礎。19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并向報刊投稿。19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被校方開除。19赴日本留學,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和哲學著作。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異國生活,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也使他憂傷、憤世。他從研究經(jīng)濟學轉而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19參與發(fā)起成立創(chuàng)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而震動了文壇。1922年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經(jīng)濟部?;貒髤⒓泳庉嫛秳?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創(chuàng)造社。1928年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并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并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懾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間,寫有不少文筆優(yōu)美的游記。
三、寫作背景
四、整體感知
1.聽朗讀
2.注意字音
圍爐煮茗煊羊肉蟄居正月曝曬赭色槎椏綠林豪客犬吠恣意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點?
明確: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五、文本研習
1.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中體現(xiàn)明朗情調的畫面。
冬季春意圖
寒郊散步圖
冬雨農村圖
江南雪景圖
旱冬閑步圖
2.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較?請找出并說說好處。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包括:
b.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寫那種“明朗的情調”;
d.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較,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
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
引用的詩詞: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馬上會來。
暮雨瀟瀟江上村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五彩的文字:
灰云霜白紅葉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邊帶綠意
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烏蓬小船紅黃的垂暮天
4.作者對江南雪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作者對雪景沒有作實景的描繪,只是引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結合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談,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是作者審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結果,是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統(tǒng)一。郁達夫主張表現(xiàn)自我,認為小說是作者的“自敘傳”。這種直接抒寫性情的創(chuàng)作風格同樣也體現(xiàn)在散文寫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結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
5.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圖,“神”是抒發(fā)了贊美、眷戀江南自然風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明確:作者高超的構思已經(jīng)將讀者引導到了江南冬天的溫潤和煦之中。這是一種讓人身心愉悅的情緒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體現(xiàn)的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是什么?
明確:總結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胸懷磊落,誠摯坦白,抒情性強?!督系亩啊繁容^明顯地體現(xiàn)了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征。
郁達夫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說最主要的代表。主張接受新舊浪漫主義,宣稱“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是千真萬確的。郁達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內省憤世,故而他小說中的人物也都帶有這種色彩。
郁達夫與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處,相當篇幅是本人經(jīng)歷的袒露,只是郁達夫更為坦誠,更為直率,對此,郁達夫也袒然自承:“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散文當然更是如此。確是景、情、意,都發(fā)揮到了極致,蘊蓄著“細、清、真”的詩意和一種明清兩朝的名士氛圍。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習與評價》上相應題目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一
進入春天已近一個月了,我們剛剛感受到春的氣息,可一場雨雪又把我們帶到了潔白的冬季。
剛才同學們背誦的《江南春》中已告訴我們此時的江南已是千里鶯啼綠映紅了。今天,我們就隨著名詩人白居易去領略江南的神韻。板書課題。
1、解題:同學們對江南了解多少?
師:江南灑湖縱橫交錯,小橋流水,雋秀的古典園林,樸實動聽江南絲竹,柔軟華麗的江南絲綢,精美的刺繡等等。江南的蘇州、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對此地總是流戀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時旅居杭州。50歲時曾在杭州當太守三年,后在蘇州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氐铰尻?2年后,67歲時寫下了千古絕唱《憶江南》。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誰談一下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你對詞有多少了解?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請同學們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配樂)
4、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1、詩人一開口就用通俗的“好”字來贊美江南,你認為這個“好”是指的什么?(換成江南美行不行?)
江南的好是詩人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一切那么熟悉,詩人僅在杭州為官時,就寫了多首詩,寫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詩人的心中,可江南這么大,詩人抓住什么來寫的這“好”呢?
(1)指讀,齊讀
(2)這兩句抓住什么來寫的?(理解意思)
(3)自讀這兩句,齊讀。說說詩人寫的這兩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異色互襯
(4)想象:師讀,生想象——說說眼前是怎樣的畫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麗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日出,花開得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
春來,碧水悠悠,純凈優(yōu)雅,女生讀。
5、江南如此的好,記人“能不憶江南”?
齊讀——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詩人在哪里“憶江南”?(洛陽)
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之時,洛陽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處一片灰色。(欣賞江南的圖)
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再讀“能不憶江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詩人所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根據(jù)你了解資料來談。
2、學生補充。
3、師補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與杭州百姓交朋友;與當?shù)仫L雅之士詩酒唱和;有名的“白樂天醉酒茅家埠”
詩人與杭州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離別杭州時,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萬眾夾道,灑淚送別。他的好友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一詩中寫道:“聞有白太守,拋官歸舊奚,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BR> 4、指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讀,討論三首詞的異同。
(2)從這兩詞中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讓詩人魂牽夢繞。多么深的江南情結!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齊讀:
3、師生共讀三首《憶江南》,師生唱和,師讀前面的,學生接后面的。
4、背《憶江南》
5、唱
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獨在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詞開始就是為配合音樂而創(chuàng)作的歌詞,今天,我們也來試著唱一唱??梢杂梦覀儗W過的歌。
板書:憶江南
美景
江南、贊美、思念
濃情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目標
1、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這首詞的語言、意境。
(二)能力目標
2、訓練學生分析古詩詞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tài)度,使學生多一分寶貴的情感經(jīng)歷
1、欣賞古典詩詞新凝練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
2、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一)導入
板書:望江南溫庭筠
簡單了解一下作者:溫庭筠,唐代著名詩人,本名歧,字飛卿,太原人,著有《花間集》,他被當做花間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李商隱齊名“溫李”。
同學們先聽下朗讀錄音,在聽到的過程中感知文章大意!
文章大意
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后,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思念讓她肝腸寸斷。
(感知完了文章大意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詞,首先)
(二)課文賞析
1、同學們想想:這位作者筆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個盼望丈夫歸來的女子)
板書:思婦
梳洗罷,揭示了女子怎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
女為悅己者容,寫盡倚樓眺望前用心梳洗修飾的經(jīng)過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悅,激動的心情,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回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你從哪些詞讀出了“盼望”?讀出了“孤獨寂寞”?幻燈片打出:獨、倚、斜暉、悠悠、腸斷、白蘋洲)
一個獨字,說明了此時的她一個人,寫盡了孤獨與期盼,體現(xiàn)了他的孤獨落寞的心情。倚字寫人的嬌瘦和眺望神態(tài),生動刻畫了盼望夫歸的形象。
(從倚樓的動作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內心充滿希望)
板書:倚樓希望
前一句是全詞情感上最大的轉折,與起句的歡快情緒構成比照,鮮明而強烈,從希望是到發(fā)現(xiàn)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后一句寫眼中所見之景,落日流水本無情,但在思婦的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陽與江水交相輝映,烘托出悵然失落的痛苦心情。
(這兩句寫出了女人公失望與希望交替的過程。從晨光一直盼到夕陽,可見他的癡情。斜暉脈脈含情,江水悠悠有意,反襯出女子心中不盡的柔情與惆悵。這兩句將人、事、景、情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含蓄蘊籍地意境。)
從斜暉兩個字可以看出她等得時間久,很失望板書:斜暉失望
(過渡:此時思念的人終究沒有回來。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緒也更加強烈。讓我們一起來賞析最后一句“腸斷白蘋洲”)
回答:白蘋洲”原是長著白蘋的水邊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為送別地點的代詞。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過去與心上人離別的地方。
理解一下“腸斷”?字面意思的是肝腸寸斷回答:后世用腸斷比喻心中的極度悲傷。
那么從腸斷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已經(jīng)絕望了板書:腸斷絕望
(拓展:那么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用“腸斷”表現(xiàn)悲傷的詩句嗎?例如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韋莊《菩薩蠻》)
學完了這首詞,我們歸納一下主題
(三)主題
具體描寫了思婦等待丈夫歸來時的動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躍然紙上。全詞突出一個獨字,生動刻畫了一個盼望夫婦的婦女形象,表現(xiàn)了她盼夫不得的失望和痛苦心情。
(離別時無奈的,由它帶來的思念與痛苦的煎熬更是讓人難以承受,盡管如此,人生不可避免要遭遇或短暫或長久的離別。因此,我們要珍惜和親人朋友子一起的每一分鐘,善待自己,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幸福的陽光灑遍生活的每一個角落?。?BR> 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描寫思婦之情的名篇名句,想一想還有哪些,請找出來背一背
背誦、默寫這首詞
望江南
溫庭筠
倚樓希望
思婦斜暉失望
白蘋洲絕望
曲美娟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三
1、讀懂這首詞,使學生感受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這首詞的意思
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一、情境導入
1、生齊唱歌曲《今日天氣好晴朗》。
師:同學們,這么好的天氣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們也別閑著,這節(jié)課老師邀請了我國古代的一位大詩人帶我們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課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紹白居易的情況。(相機出示《暮江吟》一詩。)師補充介紹: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陽居住,67歲的時候他回憶江南美景寫了《憶江南》這首詞。
二、探究課文
(課件出示《憶江南》詞)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詞,注意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詞。(2、3名)
3、說說詞和我們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同?
4、翻開書,再讀這首詞,看看注釋后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5、生質疑。
6、同桌互說詞的大意。
7、指名說。
(二)合作探究。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從哪能看出白居易筆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組合作:
用你們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朗讀
法、欣賞法、圖畫法、表演法等)深入體
會憶江南這首詞。
2、小組匯報。
相機示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想像江南美景。
三、總結
1、同學們,我們的江南之行就要結束了。下課前,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收獲。(師:大自然的美是無窮無盡的,讓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美,用優(yōu)美的語言去表達美吧)
2、發(fā)揮想像,把“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改寫一段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文。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四
(總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少先隊員采茶歌》
教學目標:
1、能用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能積極地參與小組的活動,以合作的方式創(chuàng)編幾個舞蹈動作。
教學重、難點: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歌曲
1、注意第一小節(jié)五度音程的音準。要具有跳躍感。
2、注意第二小節(jié)圓滑線的唱法。要唱得連貫、柔和,和跳躍的形成對比。
3、注意第三小節(jié)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5、后一個樂句第三小節(jié)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輕,并要做到聲斷氣連,使歌聲既分開又連貫,寄托著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情感。
6、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二)欣賞有關采茶的音樂作品。
1、器樂合奏《采茶撲蝶》
2、廣西民歌《采茶歌》
(三)創(chuàng)編采茶的舞蹈動作
板書設計: 純凈、優(yōu)美
隨筆:學會演唱本首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童聲合唱《西湖春曉》
2、了解與西湖相關的音樂和文化知識。
教學目標:
1、隨音樂的節(jié)拍輕輕晃動身體。
2、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3、了解贊美西湖的詩歌,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學重、難點: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教學過程:
(一)了解西湖的美景
1、播放有關西湖的錄象片,簡要介紹有關西湖的傳說。
2、有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西湖的文字、圖片資料。
(二) 欣賞歌曲《西湖春曉》
1、第一遍:聽一聽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樂中朗讀歌詞。
3、 第二遍:隨音樂輕輕晃動身體,感受八六拍音樂的韻律。
4、 第四遍:歌曲是齊唱還是合唱?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三) 補充欣賞描寫西湖的古詩及為古詩譜寫的歌曲。
1、朗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2、朗讀揚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四)板書設計: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五)課后小結
隨筆: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了解一些贊美西湖的詩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民樂合奏《江南好》
教學目標:
1、感受民樂合奏《江南好》優(yōu)美而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3、知識拓展,了解與江南相關的音樂和文化藝術作品。
教學重、難點: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師:首先我們來看地圖,誰能介紹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們習慣上把長江以南稱為南方,一說到“江南水鄉(xiāng)”,又以 江、浙一帶最為典型,這里江河縱橫、水網(wǎng)密布,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xiāng))
3、師:你知道江南的歷史么?(生: 江南的歷史:在七千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居住繁衍,創(chuàng)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物、遺址。進入文明社會以后,逐漸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地區(qū),南北朝時江南地區(qū)就是“一郡豐收,可供數(shù)郡使用”,宋代時更有“蘇湖熟,天下足”之彥。宋王朝的南遷,使這里成為全國的經(jīng)濟中心)
二、欣賞:
a) 初聽《江南好》
d)復聽音樂(生:樂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優(yōu)美、第二部分歡快)
2、分段復聽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靜的小巷……。
c)生:悠揚的笛聲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
d)師:為什么你認為有潺潺的水聲、幽靜的小巷??
e)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緒優(yōu)美(教師進行評價)
f 師:欣賞完美麗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們的眼簾。
g)生:細聽第二段(師:下面這一段樂曲又表現(xiàn)了什么?)
j)生:做練習(教師進行巡視,并且進行指導。)
3、完整欣賞樂曲《江南好》
三、知識拓展
1、詠江南 課件展示詩詞兩首。
讀一讀:組織學生一起朗讀。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送人游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分析詩詞內容:寫出了對江南的美好回憶,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
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2、看江南
(1) 小橋 流水 人家?
(課件展示江南的風光,民居)
看一看:
選擇的照片是江南的橋,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生動場景,從每張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導學生體會江南的美。
談一談:對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蘇州園林
(課件中穿插vcd,播放蘇州園林景色)
說一說:身邊的園林景色。
3、唱江南
(課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聽一聽:江南的曲調,江南風格的音樂。
4、舞江南?
(課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蓮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動作
5、畫江南
(課件展示描繪江南的繪畫作品)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實還有許多我們沒有了解到的知識內容,課后繼續(xù)搜集有關江南的資料,使我們能夠更多的感受江南。(放樂曲《江南好》出教室。
6、板書設計: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送人游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7、課后小結:
隨筆:感受到了民樂合奏優(yōu)美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五
淝水之戰(zhàn)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還是本課的難點。
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多媒體
]1課時
新授課
地圖冊、淝水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
2、導入新課:
回顧上課的內容,想一想:三國鼎立局面能否長久?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3、講授新課: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既然三國不能長久,那是怎樣結束的?(學生讀書思考并回答)
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想一想: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引出少數(shù)民族內遷)
分析:民族內遷的意義。(課外延伸)
二、淝水之戰(zhàn)
用成語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戰(zhàn)。
學生讀書回答:這場戰(zhàn)役的交戰(zhàn)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后的結果
如何?戰(zhàn)后南北雙方狀況如何?引出東晉、南朝的建立。
動腦筋: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tǒng)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根據(jù)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qū)經(jīng)濟更發(fā)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fā)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情況。出示材料(材料一:見課本提示框。材料二,見課本p129。)
引出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有利條件(地理條件、政治條件)和江南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
4、全課小結:指導動手學生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yè)設置:想一想,江南地區(q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fā)?
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都:建康
二、從420年到589年南方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原因:
a、北方人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許多良田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六
1、理解古詩內容,能用語言表達、動作表現(xiàn)的方式表現(xiàn)古詩的美妙意境。
2、在古詩的提示下能大膽創(chuàng)作長卷畫《江南可采蓮》。
3、體驗合作分享,成功創(chuàng)作的樂趣。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 導入活動
幼兒談談對夏天的感受
“小朋友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夏天了,你喜歡夏天嗎?”
“夏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你能說說夏天有哪些美妙風景嗎?”
2、欣賞古詩
(1)、“今天, 薛老師帶來了一首有關荷花的古詩,你們來聽一聽,古詩中描寫了什么樣的風景?!睅熡懈星榈睦收b古詩(出示荷花風景ppt)
幼兒說一說對古詩的初步的印象、理解
師進行小結:江南地區(qū)家家戶戶種荷花,放眼望去,翠綠飽滿的荷葉,一張張連接成一大片;風一吹,就緩緩掀起一陣綠色的波浪;荷葉底下有好多小魚,到處鉆來鉆去,在嬉戲玩耍;人們劃著小船,在荷葉間來回穿梭采蓮子。
(2)、再次欣賞 “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到美麗的荷花池畔。”
用好聽的詞語、句子講述“來到荷花池,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美景, 薛老師也看到了,我把它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保ǔ鍪痉懂嫞?BR> 豐富詞匯:翩翩起舞 含苞欲放 競相開放 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
(3)、“讓我們一起來把這美妙的古詩一起來朗誦一下吧?!?BR> (4)、師幼共同朗誦古詩,幼兒扮演荷葉、小魚,小魚在荷葉下面穿梭。
3、繪畫創(chuàng)作
“除了小魚在嬉戲玩耍,還有誰也會來欣賞這美妙的風景呢?”
幼兒說一說(蜻蜓、蝴蝶、小鴨……)
“那里也有一個荷花池,有幾朵荷花正悄悄地開放呢,讓我們把荷花池變得更美麗吧,讓蓮葉何田田,讓荷花競相開放,讓魚兒在水底自由地嬉戲、玩耍。”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一
專題解說:諦聽天籟——表述自然之美,《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線上的落日》;
感悟自然——體會自然風物引起的人生感懷,《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
湖山沉思——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寂寞》、《像山那樣思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溫潤”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抒發(fā)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的審美感知、發(fā)現(xiàn)、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與態(tài)度: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對比的修辭技巧,琢磨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讀,比較賞析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法、學法設計】
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
一、導入新課我們曾經(jīng)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中詩人把北國風光寫得那么的壯麗多姿,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又是什么?(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快速瀏覽找出文眼,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閱讀,齊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二、文本對話,整體感知
2、在冬季里,作者發(fā)現(xiàn)了江南什么樣的美景?請把這些景點找出來。(顯示幻燈圖片)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運用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內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糾正明確。
a、給予、剝花生、泊船、月暈、擱筆b、指江浙地區(qū)(第6小節(jié)),而不指中國極南地區(qū)閩粵地區(qū)。
教師提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學生討論明確: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農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閑步圖學生討論明確:a、特征:溫潤晴暖優(yōu)美b、對比: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qū)的冬景等的對比。
(出示幻燈文本:《濟南的冬天》中雪景段落)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豐富內涵。
學生討論交流:不同:《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教師小結: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四、品味語言、深入思考
1、朗讀文本,思考: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出示右邊幻燈文本)
2、作者對江南雪景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老師歸納: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五、拓展延伸、創(chuàng)新實踐
1、我們可以從郁達夫散文中學習到散文的哪些寫法?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反饋。
學生討論可得:
a、多引用詩句,多用色,使文章詩情畫意。
b、運用比較寫法突出景物的特點。
c、文章要溶進自己的個性。學生當堂寫作,師巡視、點撥。請幾位同學范讀自己的短文。
六、課堂小結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郁達夫曾經(jīng)說過“欣賞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賞藝術與人生的心情?!蓖ㄟ^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并能運用所學到寫作方法去寫散文,寫出有個性的散文。
七、課外作業(yè)
1、走進大自然的活動,體驗自然,了解風物。
2、選擇一張風景照寫解說詞,圖文并茂講你和自然的故事。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方案一:聽《夢江南》,走入美麗的江南。江南以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聞名于世,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樣子的。板書課題和作者。
歌詞:草青青~水藍藍~
哦白云深處是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在江南~
雨茫茫~橋彎彎~
哦白帆片片是夢鄉(xiāng)
夢鄉(xiāng)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時的云煙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蓮
只愿能夠化作唐宋詩篇
長眠在你的身邊
方案二: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詞《憶江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下,“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春天,江南花紅、江水碧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卻是一個萬物蕭瑟、沒有生氣、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節(jié)。郁達夫卻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專題和板塊導入。
[推進新課]
dd“于平常處發(fā)現(xiàn)美”
(生搖頭)
師:“籟”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成語有“萬籟俱寂”一詞,意思是各種聲音都停息了。“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但“諦聽天籟”不應該簡單理解成諦聽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視與聽都含于其中??梢?,我們學習第一部分兩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欣賞自然”,也就是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給我們展現(xiàn)的大自然的美景。
師:文學大師們,個個都有一雙慧眼,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郁達夫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卻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明確:可愛明朗含蓄的生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歸納到一個詞語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種明朗的情調。
(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小組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圖(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閑步圖(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寫什么?
寫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散步
北國的冬天:冷蟄居閑食熱鬧的節(jié)期
閩粵日的冬天:極和暖極南的氣候春或者秋的延長
德國的散步:德國作家在文章愛散步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兩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過與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氣候的對比,選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側面的圖畫,寫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達了對江南冬天的喜愛。
三、具體研讀
1、美讀: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比較適合?
明確:節(jié)奏舒緩,語調平和,一個場景的描寫,由大場景到小人物,句子較長又在語意上有粘連。讀出韻味,讀出悠閑。
追問:這種語氣適合全文的朗讀嗎?
明確:適合,因為全文都是在寫江南的這種悠閑的、舒服的美。
2、那么我們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來讀第二自然段。
3、以第一幅圖畫為例,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風晴空(灰云掃盡)(未脫落的)樹葉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
景物特點:可愛晴暖(不過冷一日兩日)有生氣(鳥叫水氣蒸騰)
人的感受:歡喜清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用了一個動詞“營”,表明真的很閑,很把談天都當回事)
4、那么用同樣的方法,你會不會分析第二幅圖畫了呢?
景物:蘆花紅葉桕子草
景物特點:含蓄而有生氣色彩明麗(蘆花的白紅葉的紅雪白的桕子赭色夾綠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這種富有生氣的彩色的冬天帶來的朝氣和積極感受到生機盎然、春天不遠
四、小結課堂
作者通過前兩幅圖畫的晴暖、明麗而有生氣來寫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閑、自在、快樂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繼續(xù)在寫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
明確:雨雪旱(沒有雨也沒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畫”寫雨借“詩”寫雪以“人”寫旱冬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避免重復交叉讓文章更生動靈活而且更有意蘊(圖和詩句)
3、具體賞析這三種寫法的巧妙設置。分小組研習,小組挑選一幅圖畫進行深入分析,你從這圖畫中收獲了些什么?情感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圖:(有繪畫特長的同學能不能來黑板上幫我們把這幅圖畫一畫。)
分析重點:你試想想再灑上加上……背景若再要點點景致進去還可以加一味
作者對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話黃昏如果沒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話,他不會如此輕松幾筆就點出這樣一幅充滿意境的圖畫來。這種寫法是虛實結合。
b.江南雪景圖
引用的關于下雪的詩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關系和挑選這些詩句的苦心。
按時間順序:日暮冬宵雪夜更深第二天早晨
側重不同:(避免重復交叉)寫來更有層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c.旱冬閑步圖
干燥的旱冬,選擇以人入境,是一種智慧,既避免了重復與單調,又為下文回到散步作結打了基礎。
二、寫法的學習和總結
1、說到散步:文章有幾處寫到散步?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筆隨意轉結構隨著情走隨著意走可以說這真是一次情緒上的散步
景實在美,天氣實在晴好煦暖,作者實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過閑步、散步度過了無數(shù)個清晨、午后甚至每一個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無意的流露,卻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點的江南冬景的圖畫串了起來。
這實際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時而對比,時而描圖,時而引用的形式
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對于江南冬景的喜愛,每一幅圖都愛,愛它的有生氣,愛在其中的悠閑的生活,愛在冬天度過的曠達灑脫的自己的狀態(tài)。
寫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斷,如果它們自己本身不是一顆一顆的珍珠,那么串起這些片斷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條美的項鏈。
2、那么學習了這篇文章,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我們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呢?
a.引用詩句,增加文章的詩情畫意
b.對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點(可回顧《想北平》)
c.畫面場景的渲染與人的活動相結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觸、聲音,各種感官的調動(第5自然段只有顏色,可以擴展開來)
小結:細心地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動腦筋好心思才寫得獨特而有味道的。
三、寫作背景,拓展到整個時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喪父,和后來的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留日生活都對郁達夫的思想性格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使他感傷、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異國生活也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他曾經(jīng)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廣州,但是他強烈地不滿反動軍閥投機革命。他不滿現(xiàn)實,心中是苦悶的。
1933年4月他舉家移居杭州,修筑“風雨茅廬”,想在這里過隱士般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達夫游記》、《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散文集》、《閑書》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悶,《江南的冬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寫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們看到了一位逍遙在山水之間的名士,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們在苦悶的現(xiàn)世之外尋找心靈解脫的一種常見的方法。
之后要學的《赤壁賦》,還有歸園田的陶淵明……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三
1、認知目標: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讀生字。
2、揭示新課。
二、朗讀課文
1、指讀第一行,這里的“蓮”指的是什么?看圖:姑娘是怎樣采蓮的?
2、是啊!江南一帶的小河里、池塘里長滿了荷花,夏天蓮子成熟了,人們就乘著小船去采蓮。所以課文說——江南可采蓮。(指讀)
3、大家看:這滿池塘的蓮葉長得怎么樣?
(1)引導學生從顏色上來說說。
(2)引導學生從形狀上來說說。
(3)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說蓮葉的特點。
(4)這句是贊美蓮葉的,“何”可以理解為多么,蓮葉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綠茂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話。
6、看圖:魚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游水的呢?
7、詩句里是怎么講的?(指讀)
8、魚兒在蓮葉間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游的怎么樣?
(1)指導朗讀。
(2)比賽讀,齊讀。
(3)請學生扮演小魚活動活動。
9、連起來讀課文。
三、背誦練習
1、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讀好詩,還能背詩呢!
自己看圖試背。表演背。(引導學生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規(guī)律地游動。)
2、齊背全文。(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是背誦。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幫助學生設置臺階,從自己嘗試背誦、老師引背到表演背誦,讓學生裝體驗學習的快樂。)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滲透教育)
四、學習生字
1、出示:“西”“可”。
2、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可”字的末筆是豎鉤。(組詞)
(2)“西”按筆順寫準確。(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四
《哀江南》教學設計示例(二)
《哀江南》教學設計示例(二)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誦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當堂背會課文。
(二)鑒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先鋪寫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寫法及其表達效果。
(三)鑒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哀江南》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fā),動人心魄。
(二)《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巨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lián)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昔日神圣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弊郑馕渡铋L;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jié)。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寫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成親之日,侯方域贈宮扇給香君作為定情之物。奸黨余孽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出重金置辦妝奩,被李香君堅決拒絕。阮大鋮惱羞成怒,對侯、李施加種種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揚州,投奔愛國將領史可法。阮大鋮仰仗權奸馬士英的勢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巡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點血在宮扇上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滅后,侯方域在棲霞山同李香君相會。這時,復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愛國將領史可法也壯烈犧牲了,他們相對嗟嘆,百感交集,懷著亡國之恨,割斷情根,雙雙出家。
劇本“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的社會現(xiàn)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奸掌柄,爭權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二)情節(jié)結構。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課文由七支曲子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郁、悲愴的基調。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xiàn)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寓寄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三)曲詞鑒賞。
通過對曲詞的鑒賞,主要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帶花桃”,描寫蘇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來的形象,點出他在南明滅亡后隱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頭秣陵重到”,“猛抬頭”三字不僅可以使人想見蘇昆生心懷亡國之痛、低頭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轉,表現(xiàn)了他的感情的急劇變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發(fā)現(xiàn)“秣陵重到”的情態(tài)。“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時間界限,引出蘇昆生目睹的南明滅亡之后南京的凄涼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皻堒娏魪U壘,瘦馬臥空壕”,寫的是蘇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里一連用“殘”、“廢”、“瘦”、“空”四個詞作修飾語。以“殘”修飾“軍”,使人想見敗軍潰逃的情形,這是虛寫,是因“廢壘”這一眼前實景而引起的聯(lián)想;“殘軍”與“瘦馬”也是虛實相對,前者為眼前之未見,后者為眼前之所見;昔日用于戰(zhàn)爭的“壘”“壕”,如今已“廢”“空”,又襯之以臥在空蕩蕩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馬,更顯凄涼?!按骞挆l,城對著夕陽道”,本應是游人如織、笑語喧嘩的古城,如今卻是只?!笆挆l”,夕陽古道上,連個人影也見不著。這些描寫生動具體,寥寥數(shù)字,就真切地呈現(xiàn)了南京城郊戰(zhàn)后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寫的是長板橋邊的景象。長板橋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風景十分優(yōu)美,如今卻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橫跨青溪的半里長橋,如今已沒有一片紅板,而且秋水長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見剩下的一株彎彎的垂柳。夕陽殘照本來就顯得冷冷清清,而這夕陽殘照下的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袄淝迩宓穆湔铡迸c“一樹柳彎腰”互相映襯,愈顯冷清;一個“?!弊郑绕湟馕渡铋L,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時過境遷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這里只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畫面,把人帶入十分悲涼的意境,用筆極簡,造境極精。
【離亭宴帶歇拍煞】一曲三個“眼看他”的疊用;使音韻整齊,語氣貫通,加重了語意,給人以今昔變化之大之快的生動快感。“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巢烏”等對偶句、排比句的運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語勢貫通,產(chǎn)生了情聲并茂的強烈表達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手法,它與詩歌的借景抒情有著明顯的不同。以劉禹錫的《烏衣巷》為例。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為描寫南京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借以抒發(fā)興亡之感,但《哀》與《烏》寫景抒情有所不同。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劇中真摯、深沉的故國情思。
2、欣賞準確、生動、形象的戲曲語言。
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賞讀曲詞,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
對最后一支曲子〔離亭宴歇拍煞〕的賞析。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比較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我想請大家和我一起背誦兩首古詩,劉禹錫的《石頭城》和《烏衣巷》。
(由背誦同樣描寫南京城的古詩導入,一方面引出課文的背景,一方面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為曲詞的賞析作準備。)
師:誰知道詩中提到的“石頭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朱雀橋”、“烏衣巷”又在哪里?
明確:南京,六朝古都,歷史名城,存在著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最豐厚的文化。這個地方,曾經(jīng)上演過一出出悲劇、喜劇,讓人唏噓不已,讓人回味不止,使人為之激動,為之感嘆,許多的文人騷客為此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篇。剛才,我們背誦的兩首詩就是其中的名篇。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經(jīng)過十余年嘔心瀝血,三易其稿而寫成的著名歷史劇《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故事,來傳達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韻》,它是這出戲的名篇,是全劇的點睛之筆。
二、誦讀并整體感知課文
1、以朗讀和分角色誦讀為主,結合默讀、品讀,體味文中蘊藏的情感。
2、初步感知課文,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緊扣標題“哀江南”的“哀”字分析課文的感情基調:悲。)
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戲劇家,字聘之,號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年輕時在家鄉(xiāng)石門山隱居讀書,頗有文名,精音律、擅詞曲,37歲時,被康熙招去講經(jīng),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間,到過揚州、南京,憑吊明末遺跡,拜訪明朝遺老,搜求明末掌故,為《桃花扇》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歷時十余年,三易其稿,終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寫出了傳奇劇本《桃花扇》,一時名聲鵲起。時人把他與《長生殿》的作者洪升并提,稱“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人侯方域的愛情故事,寫明朝興亡的'歷史劇,也就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本文選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韻》,寫南明滅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師傅蘇昆生做了樵夫,說書人柳敬亭做了漁夫,兩人相聚于南京龍?zhí)逗希嘧R的老贊禮也路過此地,于是三人飲酒話舊,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國之恨。本文《哀江南》是蘇昆生所唱,曲詞通過他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恨,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四、初步品味語言
1、布置學生默讀、品味七支曲子,思考最喜歡哪一支曲子,為后面的討論作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2、請學生發(fā)言,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曲子,并對曲詞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作分析。
如〔北新水令〕中四個形容詞“殘”、“廢”、“瘦”、“空”使人聯(lián)想到南明王朝兵敗如崩、四散潰逃的情景。
[1][2][3]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六
江南的冬景郁達夫
教學目標:能對相關冬景圖作評論鑒賞
一、導入
回憶熟悉的“春”的詩歌: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入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冬景又是怎樣的呢?
二、作者介紹
郁達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19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19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chǎn)生很大影響。1922年5月,主編的《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fā)表。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fā)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寫了大量山水游記和詩詞。
郁達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8月29日被日軍憲兵殺害,終年49歲。1952年經(jīng)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讀全文
四、內容把握
1、文章描繪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圖?給各個冬景圖擬小標題。
2、各小組討論后把小標題寫到黑板上交流。
3、師點撥:每幅圖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態(tài)度是什么?
內容圖景特點作者態(tài)度
人居冬晨談天圖晴暖可愛
植被寒郊草木圖生氣易體會
冬雨農村微雨圖悠閑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圖閑雅美麗
旱冬旱冬閑步圖晴和受歡迎
文眼: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五、比較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1、人居:北國的蟄居異境江南的曝背談天(突出晴暖)
2、植被:閩粵的冬是南國的長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氣)
3、德國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舉例比較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六、鑒賞五幅冬景圖
1、冬晨談天圖
意象: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讀:讀出輕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圖
意象:蘆花、紅葉、烏桕、草色
學生活動:據(jù)師給出的上聯(lián)文本意境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滿地蘆花映紅葉
下聯(lián):點點白桕亂梅花/根邊草色漾綠意(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附:本想把“草色”與“烏桕”同時融進下聯(lián)中,未果,望同仁們似出更佳下聯(lián)。
3、農村微雨圖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長橋、遠阜、枝椏、白雨、烏篷、“紅黃”、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學生活動:仿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點化這幅冬雨圖。
注意點:平仄、韻腳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當,給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營造與情的抒發(fā)須一致。
附:《天凈沙秋思》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枯藤老樹昏鴉,長橋水門遠阜,
小橋流水人家,白雨烏篷雜椏,
古道西風瘦馬,茅舍昏燈酒客,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
斷腸人在天涯。悠閑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圖
(1)鑒賞詩歌營造出的雪景與人性的閑雅的雪趣。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dd(日暮)晚雪問飲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尋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dd(深夜)風雪聞歸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dd(早晨)深雪報梅
學生活動:可請學生試著抓動詞,然后擬出雪景與人情交融的詞句。
(2)比較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例,郁達夫《雨》: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
5、旱冬閑步圖dd(寫實)
比較:江南冬雪圖dd(吟詩)
農村微雨圖dd(作畫)
雖然寫法不同,但都為我們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麗。
七、總結全文
1、語言特點:清新純樸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jié)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xiàn)景物描寫的繪畫美。
2、畫家劉海粟評:“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八、拓展閱讀:
郁達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七
導入語:
有人說: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好,今天我們就來看當代作家王蒙是怎樣詮釋“善良”的。
一、作者簡介:
二、寫作背景
二、文本研究: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提出問題:針對善良似乎過時,善良往往被看著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
2、分析問題: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對比,強調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3、表明觀點:重申自己喜歡善良,相信國人會變得越來越善良。
(過渡語:剛才我們讀了課文,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在預習中碰到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來,同組間討論)
四、合作探討:在文章中將你不懂的句子劃下來,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明白的,提出來,共同討論!
不明白的句子:
因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說“她屬于人”;因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相處……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說“她屬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發(fā)展更富強的社會”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夠在每敗于兇惡的同時,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獲得另一種意義的勝利。
(2)在生存競爭中,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中,利益原則與實力原則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則。
有實力者往往戰(zhàn)勝軟弱者,而且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顧一切,不惜損人利己,甚至踐踏道德。
(3)為什么說“善良也是一種智慧,……一種快樂,一種樂觀”?
這句話是對善良的性質的較全面的概括,它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層含義。是論述善良在與兇惡作戰(zhàn)的過程中盡管常敗,但每敗一次就把自已弘揚了一次的觀點的原因。
(4)怎么理解“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
這句話是緊扣“善良可以與天真也可以與成熟與超拔聯(lián)系在一起”展開的具體闡述。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既不再天真無邪,卻又未能參透人生與世界,最不能容忍,也最容易濫用權力,因此作者認為會成為最不善良的人。
(過渡語:下面我來研讀第一部分,在這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層層設問的?)
五、研讀的一部分:
層層設問:
那些需要幫助、等待幫助的人當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惡狼?
為了有限的毒蛇和惡狼,不惜將一切視為惡狼,是一種什么疾???
我們以對待毒蛇和惡狼的態(tài)度對待過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惡狼?
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tài)度對待并非毒蛇惡狼的人,我們成了什么?
思考
(過渡語:提出了“是不是我們自己有點向蛇或狼靠攏呢?”這個問題后,作者在第二部分主要通過什么論證方法來闡明自己的對善良的理解和認識)
六、研讀的二部分:
1、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用對比論證觀點有什么好處?
對比論證(找出所在段落)
5力量對比:善良稚弱-兇惡強大(盡管善良常敗,但人們還是喜歡善良,進而闡述了善良的作用)
8結果對比:善良得弘揚--兇惡被壓縮(從道德、意義上闡述善良的內涵和外延)
11心態(tài)對比:善良者坦蕩--作惡者惶惶(說明善良的人永遠不會喪失信心)
對比論證作用:使對立統(tǒng)一關系更集中、更鮮明。使論證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說服力。
拓展(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說明“同一樣東西,中外用法大不相同”:外國用于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和富強,中國卻用于迷信和墮落。由此使人覺悟到,中國近代的落后,與其說是技術方面的原因,不如說是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
(過渡語:下面我們來看第六自然段,這段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齊讀第六段
2、第6段論述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運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處?
對比:第一組排比,層層深入的表現(xiàn)了人們對善良的態(tài)度。
第二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拓展(排比):議論文中運用排比來說理,列舉事例,會增加文章氣勢和說服力: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過渡語: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知識運用: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
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
(過渡語:作者在結尾說“我喜歡善良而我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你對善良的態(tài)度如何?思考與感悟)
七、思考與感悟
你對善良的態(tài)度是什么?當你的善良換回的是料想不到的惡報與嘲諷的時侯,你怎么想?又怎么做?(討論交流)
當善良被惡報時,明確:真正的惡狼是有限的,我們不應放棄善良,應加強思想品格的完善。
(我們來瀏覽一組圖片,然后說說你的感悟或體會)
八、感悟:看以下一個flash作品,看完后說說你的感悟或體會。
教師說感受:結束語
善良是一種健康,善良是一種美麗,善良是完美人格。
如果你內心的善良曾經(jīng)沉睡,但愿在今天的震撼后蘇醒。
同在這天地之間,我們這一生的價值,不該只為追求滿足自己的欲望,而該是有人在無助的時候可以抓住我們有力的手。
未來的社會要變得好,首先我們不要變的冷漠,讓善良永駐心中。
德蘭修女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BR> 老子曰:“善,人之寶也?!?BR> 善良是生命的黃金,所以,我希望每個同學都可以像王蒙一樣從心底呼出:“我喜歡善良?!比缓螅ゲシN善良,收獲希望!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八
1、了解水墨畫《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感知意境美。
2、嘗試運用中鋒與側鋒表現(xiàn)房、橋等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特點的景物。
3、體驗水墨畫帶來的快樂與成功,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活動準備】
1、課件、作品圖片、音樂。
2、水墨畫用具:毛筆、宣紙、涮筆筒、毛氈、抹布、水桶、國畫顏料、墨汁。
【活動過程】
一、賞一賞,了解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
1、通過對比,感知江南美。
圖片上有什么?(高樓、馬路)另一幅圖有什么?(水、橋、白墻黑瓦)
小結:有彎彎的小橋,有青青的河水,有古老的.烏篷船,還有白墻黑瓦的房子緊緊的靠在一起,景色非常優(yōu)美,這就是我們的江南水鄉(xiāng)。
2、欣賞圖片,大膽表達對江南水鄉(xiāng)的感想。
二、畫一畫,掌握水墨畫中鋒與側鋒的繪畫技巧。
1、通過對比、欣賞,了解水墨畫作畫的特點。
(1)對比名人名畫與幼兒作畫,發(fā)現(xiàn)房子的畫法不同。
(2)課件欣賞、教師解說:房子與橋的結構(baidu幼兒教育)與方位。
2、通過范畫,感知中鋒側鋒的運用。
(1)鞏固握筆知識、學習中鋒側鋒。
繪畫小兒歌:筆尖立起來,線條細又細,這就是中鋒,筆肚倒下來,線條粗又粗,這就是側鋒。
(2)運用中鋒側鋒示范橋、房子等江南景物。
3、通過兒歌掌握作畫要求。
(1)規(guī)則小兒歌:豎起小毛筆,輕輕沾墨汁,和盤子親一親,毛發(fā)縷縷尖,開始動手畫。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衛(wèi)生,畫面整潔。
三、評一評,體驗水墨畫作畫的快樂。
挑選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評價(中鋒側鋒的掌握情況,房子與橋的布局)
四、看一看,萌發(fā)熱愛之情。
出示一組常州具有古色風味的地方,(紅梅公園、淹城春秋樂園)用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感受家鄉(xiāng)美。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九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學習難點:郁達夫的散文特點。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導入新課:
剛才欣賞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覺怎么樣?江南的歌好聽,人美麗,景色更秀麗。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郁達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領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風光。(投影標題《江南的冬景》)
三、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幾個問題認真欣賞一下本文的朗讀錄音并注意有些字詞的讀音。
(1)說說本文的朗讀有什么特點?
(2)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對表達主題最為關鍵并最具神采的句子?(投影問題,播放朗讀錄音)
四、結合學生的預習明確學案中的語音練習。
先讓學生讀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投影,糾正答案。
五、同學們預習得不錯,請同學們各自說說本文朗讀的特點。
(投影切換到“三”中的問題)
學生回答應該圍繞“語速平緩,節(jié)奏松弛”“富有感情”這兩點。
細心的學生還可以發(fā)現(xiàn)朗誦中讀錯的地方。
六、請同學們互相交換一下看法,試回答投影上的第二個問題。
教師明確: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第3小節(jié))
七、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江南冬景“明朗”的特點的?
學生的回答應該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小節(jié)的內容上:
(1)第2小節(jié):------樹葉,也不至于脫盡;
到得灰云掃盡------;
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太陽一上屋檐------
(2)第5小節(jié):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
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
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
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
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
則青天碧落之下------
(3)第7小節(jié):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
幾不成墨的背景
(4)第8小節(jié):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如此優(yōu)美的描寫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應體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觀察事物要仔細
(2)要選擇典型意象來描寫
(3)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來描寫
(4)在描寫過程中要適當運用修辭
同學們根據(jù)上面的景物描寫可以概括為哪幾幅具體的圖畫?
教師小結學生的發(fā)言:其實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我們可以將作者描寫的內容概括為這樣幾幅圖畫:曝背談天圖(第2小節(jié))、午后冬郊圖(第5小節(jié))、農村冬雨圖(第7小節(jié))、江南雪景圖(第8小節(jié))、旱冬閑步圖(第9小節(jié))。
八、作者描寫上面的幾幅畫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請同學們找出使用這些手法的具體例子并思考使用這樣的手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協(xié)助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聽取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明確如下:(一)對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較。
北方的冬天-----極寒冷--雪:深幾尺風:大若雷;人:躲兩三個月蟄居
北國的冬天:溫馨
江南的冬天--樹葉:不脫盡冷天:一兩日灰云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談天
江南的冬天-----晴暖,濕潤
效果:襯托出江南冬天的溫和晴暖和可愛。(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較。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
3.閩粵地區(qū)的冬景和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對比
閩粵地區(qū)的冬-----極和暖,無冬意--秋花:許多,品種多;著衣:不得不至多絕對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國的寒郊散步比較。
散步是一項非常悠閑的活動,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與下文形成了照應。
教師小結學生發(fā)言:以上對比總的來說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二)避實就虛的手法
作者在描寫江南雪景的時候,并沒有直接的雪景描寫,而是引用了一些詩句,但是作者這樣的寫法,并沒有削弱我們對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們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韻。
九、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上面的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呢?文中有哪些依據(jù)?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表達了作者悠閑愉悅的心境。文中的依據(j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小節(jié)的關鍵詞語上:
第2小節(jié):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第5小節(jié):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
第7小節(jié):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
你說夠不夠悠閑?
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
第9小節(jié):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感到快活一點------
第10小節(jié):------去湖上散散步罷!
十、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樣的一種結構呢?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歸納的幾幅圖畫將本文的結構整理出來。
曝背談天圖
形散午后冬郊圖神聚
農村冬雨圖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景物描寫)江南雪景圖(悠閑愉悅的心情)
旱冬閑步圖
十一、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郁達夫的散文風格即清新雋永,明麗而真摯,富有神韻;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再次領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蘊致。其實生活中無處沒有美,只要我們能夠親近大自然,用心去發(fā)現(xiàn)美,去思考美之所以為美,我們的審美能力定能不斷提高,我們的靈魂一定不會凝滯污垢。
十二、結束本節(jié)課的授課任務,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有關資料,探究下面的問題:
(一)請同學們整理本文中作者所引用的有關詩句,查閱有關資料弄懂詩句的意思,并看看引用的詩句中有沒有不合適的,若有,說出你的理由。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們表達出來。
2.學習散文的結構特征,體會優(yōu)美散文的語言特色,琢磨它們的修辭技巧,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
教學過程:
本專題是“人與自然”這一向度,共分為有層次的三個板塊:諦聽天籟(自然純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發(fā)),湖山沉思(生態(tài)憂患思考)。
一、導入本課文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的確,充滿詩情畫意,這就是郁達夫寫景散文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寫景名篇《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5~1945)現(xiàn)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7歲入私塾受啟蒙教育。后到嘉興、杭州等地中學求學。由于聰穎好學,少時已有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基礎。19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并向報刊投稿。19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被校方開除。19赴日本留學,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和哲學著作。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異國生活,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也使他憂傷、憤世。他從研究經(jīng)濟學轉而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19參與發(fā)起成立創(chuàng)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而震動了文壇。1922年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經(jīng)濟部?;貒髤⒓泳庉嫛秳?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創(chuàng)造社。1928年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并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并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懾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間,寫有不少文筆優(yōu)美的游記。
三、寫作背景
四、整體感知
1.聽朗讀
2.注意字音
圍爐煮茗煊羊肉蟄居正月曝曬赭色槎椏綠林豪客犬吠恣意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點?
明確: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五、文本研習
1.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中體現(xiàn)明朗情調的畫面。
冬季春意圖
寒郊散步圖
冬雨農村圖
江南雪景圖
旱冬閑步圖
2.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較?請找出并說說好處。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包括:
b.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寫那種“明朗的情調”;
d.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較,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
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
引用的詩詞: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馬上會來。
暮雨瀟瀟江上村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五彩的文字:
灰云霜白紅葉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邊帶綠意
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烏蓬小船紅黃的垂暮天
4.作者對江南雪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作者對雪景沒有作實景的描繪,只是引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結合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談,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是作者審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結果,是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統(tǒng)一。郁達夫主張表現(xiàn)自我,認為小說是作者的“自敘傳”。這種直接抒寫性情的創(chuàng)作風格同樣也體現(xiàn)在散文寫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結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
5.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圖,“神”是抒發(fā)了贊美、眷戀江南自然風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明確:作者高超的構思已經(jīng)將讀者引導到了江南冬天的溫潤和煦之中。這是一種讓人身心愉悅的情緒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體現(xiàn)的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是什么?
明確:總結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胸懷磊落,誠摯坦白,抒情性強?!督系亩啊繁容^明顯地體現(xiàn)了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征。
郁達夫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說最主要的代表。主張接受新舊浪漫主義,宣稱“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是千真萬確的。郁達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內省憤世,故而他小說中的人物也都帶有這種色彩。
郁達夫與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處,相當篇幅是本人經(jīng)歷的袒露,只是郁達夫更為坦誠,更為直率,對此,郁達夫也袒然自承:“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散文當然更是如此。確是景、情、意,都發(fā)揮到了極致,蘊蓄著“細、清、真”的詩意和一種明清兩朝的名士氛圍。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習與評價》上相應題目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一
進入春天已近一個月了,我們剛剛感受到春的氣息,可一場雨雪又把我們帶到了潔白的冬季。
剛才同學們背誦的《江南春》中已告訴我們此時的江南已是千里鶯啼綠映紅了。今天,我們就隨著名詩人白居易去領略江南的神韻。板書課題。
1、解題:同學們對江南了解多少?
師:江南灑湖縱橫交錯,小橋流水,雋秀的古典園林,樸實動聽江南絲竹,柔軟華麗的江南絲綢,精美的刺繡等等。江南的蘇州、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對此地總是流戀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時旅居杭州。50歲時曾在杭州當太守三年,后在蘇州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氐铰尻?2年后,67歲時寫下了千古絕唱《憶江南》。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誰談一下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你對詞有多少了解?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請同學們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配樂)
4、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1、詩人一開口就用通俗的“好”字來贊美江南,你認為這個“好”是指的什么?(換成江南美行不行?)
江南的好是詩人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一切那么熟悉,詩人僅在杭州為官時,就寫了多首詩,寫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詩人的心中,可江南這么大,詩人抓住什么來寫的這“好”呢?
(1)指讀,齊讀
(2)這兩句抓住什么來寫的?(理解意思)
(3)自讀這兩句,齊讀。說說詩人寫的這兩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異色互襯
(4)想象:師讀,生想象——說說眼前是怎樣的畫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麗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日出,花開得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
春來,碧水悠悠,純凈優(yōu)雅,女生讀。
5、江南如此的好,記人“能不憶江南”?
齊讀——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詩人在哪里“憶江南”?(洛陽)
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之時,洛陽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處一片灰色。(欣賞江南的圖)
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再讀“能不憶江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詩人所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根據(jù)你了解資料來談。
2、學生補充。
3、師補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與杭州百姓交朋友;與當?shù)仫L雅之士詩酒唱和;有名的“白樂天醉酒茅家埠”
詩人與杭州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離別杭州時,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萬眾夾道,灑淚送別。他的好友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一詩中寫道:“聞有白太守,拋官歸舊奚,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BR> 4、指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讀,討論三首詞的異同。
(2)從這兩詞中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讓詩人魂牽夢繞。多么深的江南情結!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齊讀:
3、師生共讀三首《憶江南》,師生唱和,師讀前面的,學生接后面的。
4、背《憶江南》
5、唱
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獨在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詞開始就是為配合音樂而創(chuàng)作的歌詞,今天,我們也來試著唱一唱??梢杂梦覀儗W過的歌。
板書:憶江南
美景
江南、贊美、思念
濃情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目標
1、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這首詞的語言、意境。
(二)能力目標
2、訓練學生分析古詩詞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tài)度,使學生多一分寶貴的情感經(jīng)歷
1、欣賞古典詩詞新凝練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
2、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一)導入
板書:望江南溫庭筠
簡單了解一下作者:溫庭筠,唐代著名詩人,本名歧,字飛卿,太原人,著有《花間集》,他被當做花間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李商隱齊名“溫李”。
同學們先聽下朗讀錄音,在聽到的過程中感知文章大意!
文章大意
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后,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思念讓她肝腸寸斷。
(感知完了文章大意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詞,首先)
(二)課文賞析
1、同學們想想:這位作者筆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個盼望丈夫歸來的女子)
板書:思婦
梳洗罷,揭示了女子怎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
女為悅己者容,寫盡倚樓眺望前用心梳洗修飾的經(jīng)過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悅,激動的心情,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回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你從哪些詞讀出了“盼望”?讀出了“孤獨寂寞”?幻燈片打出:獨、倚、斜暉、悠悠、腸斷、白蘋洲)
一個獨字,說明了此時的她一個人,寫盡了孤獨與期盼,體現(xiàn)了他的孤獨落寞的心情。倚字寫人的嬌瘦和眺望神態(tài),生動刻畫了盼望夫歸的形象。
(從倚樓的動作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內心充滿希望)
板書:倚樓希望
前一句是全詞情感上最大的轉折,與起句的歡快情緒構成比照,鮮明而強烈,從希望是到發(fā)現(xiàn)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后一句寫眼中所見之景,落日流水本無情,但在思婦的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陽與江水交相輝映,烘托出悵然失落的痛苦心情。
(這兩句寫出了女人公失望與希望交替的過程。從晨光一直盼到夕陽,可見他的癡情。斜暉脈脈含情,江水悠悠有意,反襯出女子心中不盡的柔情與惆悵。這兩句將人、事、景、情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含蓄蘊籍地意境。)
從斜暉兩個字可以看出她等得時間久,很失望板書:斜暉失望
(過渡:此時思念的人終究沒有回來。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緒也更加強烈。讓我們一起來賞析最后一句“腸斷白蘋洲”)
回答:白蘋洲”原是長著白蘋的水邊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為送別地點的代詞。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過去與心上人離別的地方。
理解一下“腸斷”?字面意思的是肝腸寸斷回答:后世用腸斷比喻心中的極度悲傷。
那么從腸斷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已經(jīng)絕望了板書:腸斷絕望
(拓展:那么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用“腸斷”表現(xiàn)悲傷的詩句嗎?例如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韋莊《菩薩蠻》)
學完了這首詞,我們歸納一下主題
(三)主題
具體描寫了思婦等待丈夫歸來時的動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躍然紙上。全詞突出一個獨字,生動刻畫了一個盼望夫婦的婦女形象,表現(xiàn)了她盼夫不得的失望和痛苦心情。
(離別時無奈的,由它帶來的思念與痛苦的煎熬更是讓人難以承受,盡管如此,人生不可避免要遭遇或短暫或長久的離別。因此,我們要珍惜和親人朋友子一起的每一分鐘,善待自己,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幸福的陽光灑遍生活的每一個角落?。?BR> 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描寫思婦之情的名篇名句,想一想還有哪些,請找出來背一背
背誦、默寫這首詞
望江南
溫庭筠
倚樓希望
思婦斜暉失望
白蘋洲絕望
曲美娟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三
1、讀懂這首詞,使學生感受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這首詞的意思
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一、情境導入
1、生齊唱歌曲《今日天氣好晴朗》。
師:同學們,這么好的天氣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們也別閑著,這節(jié)課老師邀請了我國古代的一位大詩人帶我們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課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紹白居易的情況。(相機出示《暮江吟》一詩。)師補充介紹: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陽居住,67歲的時候他回憶江南美景寫了《憶江南》這首詞。
二、探究課文
(課件出示《憶江南》詞)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詞,注意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詞。(2、3名)
3、說說詞和我們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同?
4、翻開書,再讀這首詞,看看注釋后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5、生質疑。
6、同桌互說詞的大意。
7、指名說。
(二)合作探究。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從哪能看出白居易筆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組合作:
用你們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朗讀
法、欣賞法、圖畫法、表演法等)深入體
會憶江南這首詞。
2、小組匯報。
相機示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想像江南美景。
三、總結
1、同學們,我們的江南之行就要結束了。下課前,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收獲。(師:大自然的美是無窮無盡的,讓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美,用優(yōu)美的語言去表達美吧)
2、發(fā)揮想像,把“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改寫一段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文。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四
(總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少先隊員采茶歌》
教學目標:
1、能用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能積極地參與小組的活動,以合作的方式創(chuàng)編幾個舞蹈動作。
教學重、難點: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歌曲
1、注意第一小節(jié)五度音程的音準。要具有跳躍感。
2、注意第二小節(jié)圓滑線的唱法。要唱得連貫、柔和,和跳躍的形成對比。
3、注意第三小節(jié)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5、后一個樂句第三小節(jié)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輕,并要做到聲斷氣連,使歌聲既分開又連貫,寄托著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情感。
6、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二)欣賞有關采茶的音樂作品。
1、器樂合奏《采茶撲蝶》
2、廣西民歌《采茶歌》
(三)創(chuàng)編采茶的舞蹈動作
板書設計: 純凈、優(yōu)美
隨筆:學會演唱本首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童聲合唱《西湖春曉》
2、了解與西湖相關的音樂和文化知識。
教學目標:
1、隨音樂的節(jié)拍輕輕晃動身體。
2、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3、了解贊美西湖的詩歌,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學重、難點: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教學過程:
(一)了解西湖的美景
1、播放有關西湖的錄象片,簡要介紹有關西湖的傳說。
2、有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西湖的文字、圖片資料。
(二) 欣賞歌曲《西湖春曉》
1、第一遍:聽一聽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樂中朗讀歌詞。
3、 第二遍:隨音樂輕輕晃動身體,感受八六拍音樂的韻律。
4、 第四遍:歌曲是齊唱還是合唱?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三) 補充欣賞描寫西湖的古詩及為古詩譜寫的歌曲。
1、朗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2、朗讀揚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四)板書設計: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五)課后小結
隨筆: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了解一些贊美西湖的詩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民樂合奏《江南好》
教學目標:
1、感受民樂合奏《江南好》優(yōu)美而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3、知識拓展,了解與江南相關的音樂和文化藝術作品。
教學重、難點: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師:首先我們來看地圖,誰能介紹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們習慣上把長江以南稱為南方,一說到“江南水鄉(xiāng)”,又以 江、浙一帶最為典型,這里江河縱橫、水網(wǎng)密布,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xiāng))
3、師:你知道江南的歷史么?(生: 江南的歷史:在七千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居住繁衍,創(chuàng)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物、遺址。進入文明社會以后,逐漸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地區(qū),南北朝時江南地區(qū)就是“一郡豐收,可供數(shù)郡使用”,宋代時更有“蘇湖熟,天下足”之彥。宋王朝的南遷,使這里成為全國的經(jīng)濟中心)
二、欣賞:
a) 初聽《江南好》
d)復聽音樂(生:樂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優(yōu)美、第二部分歡快)
2、分段復聽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靜的小巷……。
c)生:悠揚的笛聲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
d)師:為什么你認為有潺潺的水聲、幽靜的小巷??
e)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緒優(yōu)美(教師進行評價)
f 師:欣賞完美麗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們的眼簾。
g)生:細聽第二段(師:下面這一段樂曲又表現(xiàn)了什么?)
j)生:做練習(教師進行巡視,并且進行指導。)
3、完整欣賞樂曲《江南好》
三、知識拓展
1、詠江南 課件展示詩詞兩首。
讀一讀:組織學生一起朗讀。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送人游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分析詩詞內容:寫出了對江南的美好回憶,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
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2、看江南
(1) 小橋 流水 人家?
(課件展示江南的風光,民居)
看一看:
選擇的照片是江南的橋,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生動場景,從每張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導學生體會江南的美。
談一談:對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蘇州園林
(課件中穿插vcd,播放蘇州園林景色)
說一說:身邊的園林景色。
3、唱江南
(課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聽一聽:江南的曲調,江南風格的音樂。
4、舞江南?
(課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蓮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動作
5、畫江南
(課件展示描繪江南的繪畫作品)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實還有許多我們沒有了解到的知識內容,課后繼續(xù)搜集有關江南的資料,使我們能夠更多的感受江南。(放樂曲《江南好》出教室。
6、板書設計: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送人游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7、課后小結:
隨筆:感受到了民樂合奏優(yōu)美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五
淝水之戰(zhàn)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還是本課的難點。
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多媒體
]1課時
新授課
地圖冊、淝水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
2、導入新課:
回顧上課的內容,想一想:三國鼎立局面能否長久?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3、講授新課: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既然三國不能長久,那是怎樣結束的?(學生讀書思考并回答)
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想一想: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引出少數(shù)民族內遷)
分析:民族內遷的意義。(課外延伸)
二、淝水之戰(zhàn)
用成語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戰(zhàn)。
學生讀書回答:這場戰(zhàn)役的交戰(zhàn)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后的結果
如何?戰(zhàn)后南北雙方狀況如何?引出東晉、南朝的建立。
動腦筋: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tǒng)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根據(jù)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qū)經(jīng)濟更發(fā)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fā)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情況。出示材料(材料一:見課本提示框。材料二,見課本p129。)
引出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有利條件(地理條件、政治條件)和江南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
4、全課小結:指導動手學生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yè)設置:想一想,江南地區(q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fā)?
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都:建康
二、從420年到589年南方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原因:
a、北方人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許多良田
江南的教學教案篇十六
1、理解古詩內容,能用語言表達、動作表現(xiàn)的方式表現(xiàn)古詩的美妙意境。
2、在古詩的提示下能大膽創(chuàng)作長卷畫《江南可采蓮》。
3、體驗合作分享,成功創(chuàng)作的樂趣。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 導入活動
幼兒談談對夏天的感受
“小朋友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夏天了,你喜歡夏天嗎?”
“夏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你能說說夏天有哪些美妙風景嗎?”
2、欣賞古詩
(1)、“今天, 薛老師帶來了一首有關荷花的古詩,你們來聽一聽,古詩中描寫了什么樣的風景?!睅熡懈星榈睦收b古詩(出示荷花風景ppt)
幼兒說一說對古詩的初步的印象、理解
師進行小結:江南地區(qū)家家戶戶種荷花,放眼望去,翠綠飽滿的荷葉,一張張連接成一大片;風一吹,就緩緩掀起一陣綠色的波浪;荷葉底下有好多小魚,到處鉆來鉆去,在嬉戲玩耍;人們劃著小船,在荷葉間來回穿梭采蓮子。
(2)、再次欣賞 “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到美麗的荷花池畔。”
用好聽的詞語、句子講述“來到荷花池,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美景, 薛老師也看到了,我把它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保ǔ鍪痉懂嫞?BR> 豐富詞匯:翩翩起舞 含苞欲放 競相開放 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
(3)、“讓我們一起來把這美妙的古詩一起來朗誦一下吧?!?BR> (4)、師幼共同朗誦古詩,幼兒扮演荷葉、小魚,小魚在荷葉下面穿梭。
3、繪畫創(chuàng)作
“除了小魚在嬉戲玩耍,還有誰也會來欣賞這美妙的風景呢?”
幼兒說一說(蜻蜓、蝴蝶、小鴨……)
“那里也有一個荷花池,有幾朵荷花正悄悄地開放呢,讓我們把荷花池變得更美麗吧,讓蓮葉何田田,讓荷花競相開放,讓魚兒在水底自由地嬉戲、玩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