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匯總15篇)

字號:

    閱讀是開闊思路、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和文學技巧,提升文章的藝術(shù)性和表達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讀后感是個人的主觀體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思路。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也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讀后感,交流心得。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nóng)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后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對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位“好”媽媽受益匪淺。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fā)現(xiàn)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里的玉,想想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shù)多少而已。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么,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愿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diào)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yè);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fā)現(xiàn)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二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作者:竹影斜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很大,我的父親看后也認為尹建莉是位有心、有智慧的媽媽,并讓我推薦給哥嫂看。
    感一:“暴力”作業(yè)問題
    尹老師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的家教。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yè),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yè)。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shù)奶幜P,她寧愿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看到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有時也會布置孩子們寫單詞寫n遍,自己覺得這樣的作業(yè)毫無意義,但有時也很無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師的做法后也產(chǎn)生了共鳴。我想,以后在布置作業(yè)方面,還是應該多考慮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而不是一味追求數(shù)量,以致在抄寫過程中讓孩子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反抗情緒。我想,這是家長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師的初衷。
    感二:讀書給我的啟示
    尹老師在書中談到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女兒講故事,不是講,而是讀。逐漸地,由開始的媽媽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改成由孩子指著,媽媽來讀。孩子指到哪,媽媽讀到哪。這樣,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讀得多了,許多“白字”就自然解決了。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閱讀基本上。語言是相同的,英語也不例外。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就是這個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也走過很多誤區(qū),先教學單詞,再學句子,覺得這是一種學習的規(guī)律,但我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完后,在課下再問卻一問三不知,這也著實讓我困惑過。所以后來再聽了市里優(yōu)質(zhì)課以及省級優(yōu)質(zhì)課后,了解了英語教學的最新動態(tài):在語境中學習單詞與句子。語言不是一個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組成,而這些要素的學習需要放在句子和語篇中來學習,這樣孩子們學起來輕松,老師也輕松,事半功倍。
    感三:獨立自主成長
    書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經(jīng)歷過。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師的的做法卻截然相反。當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來做下比較。作者書中談到了女兒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臺到北京的事例,讓我很感動,我很羨慕圓圓有這樣一位豁達的媽媽。有了獨立出遠門的經(jīng)歷,對圓圓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到后來她獨自去青島乃至周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tài)度,難怪在引言中談到她女兒的自主自立。這些都是媽媽的功勞??!我從上學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門口上學,到學校騎自行車最遠不到10分鐘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周末爸媽從不主張我出門,即使迫不得已出門也規(guī)定好幾點之前回來,更別說自己出遠門了。也許,現(xiàn)在對家的依賴性都是那時慢慢積淀下來的。我們不能說自己父母的出發(fā)點不好,他們也是為我們的安全著想,我們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長大后不同的性格。
    感四:由瑤瑤不愛吃飯想到的
    小侄女快三周歲了,吃飯成了一家人發(fā)愁的問題,上了寶寶座就要下來,不愿意吃飯。嫂子著急上火,卻也拿她沒有辦法。我媽說小孩餓餓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瑤瑤不僅僅不買賬而且滿地跑,這下可麻煩了。我看到尹老師在書中對孩子不愛吃飯支招:餓幾頓。我心里一樂:我媽還真有招數(shù)!接著,在全家的勸說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給瑤瑤吃零食,飯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顯,第二天她還真的主動叫著上寶寶座吃飯,雖說吃得不多,但總算有進步了??梢姡瑢⒆拥膼鄄辉撌悄鐞酆蛷娖?,應該用智慧來疏導孩子。大愛無痕嘛!
    感受還很多,自己慢慢體會吧。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彼圆皇撬谐蔀槔蠋煹娜硕紩隼蠋?。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再實踐,愿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msn(中國大學網(wǎng))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三
    寒假期間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nóng)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后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fā)現(xiàn)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里的玉,想想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shù)多少而已。
    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書的首頁錢理群教授評論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作者確實勇氣可嘉,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xiàn)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如”暴力作業(yè)“”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說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赐甏藭乙恢痹谙肴绻蠹叶几矣谔岢鲎约旱睦砟詈拖敕?,大膽創(chuàng)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guī),很多是偽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我的一個同事有句話很精辟:”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著屁股上街,會被認為是瘋子;十幾、二十幾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著屁股上街,那是藝術(shù)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著屁股上街,那是狂歡!“沒有人原意被人當做瘋子。
    二、對閱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jié)提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并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吃完飯,繼續(xù)坐上王阿姨開的車,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會后大羽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唱這些歌嗎?“大家異口同聲道:”不知道!為什么呀?“”因為我想讓王阿姨好好高興高興“王阿姨一聽,樂道:”說的我太高興了!看來我下次要多請你吃出來玩幾次呀!“但是我給大羽講完故事,一般會要求他回答幾個問題,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聽懂,現(xiàn)在看來我太急于求成了,閱讀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xiàn)出來。
    三、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么,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愿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diào)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yè);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fā)現(xiàn)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想想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設(shè)”記功簿“,不設(shè)”記過簿“。
    尹老師設(shè)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nèi)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jié)果是,優(yōu)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yōu)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shè)”記功簿“時,過分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yè)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的培養(yǎng)。
    許多家長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錯誤,所以批評一直貫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長不說,孩子就不懂得改變,不說就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事實上,犯錯誤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不說“往往是最好的”說“,孩子犯了錯誤心里已很難過了,家長給予理解,倒往往比給予批評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
    對于孩子偶爾所犯的小過失不要大驚小怪,內(nèi)心一定要一個想法:它只是個”小事“,不是個”錯事“,孩子的成長需要經(jīng)歷這些”小事“,它們甚至比做功課還重要。不要責怪,不要經(jīng)常提起,不要讓孩子有內(nèi)疚感和負罪感,否則的話它真能固定成孩子的一個難以改正的缺點。
    如果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從不去虔誠地思考,不去理性地處理,只是憑性情做事,一遇到問題就著急,一著急就發(fā)脾氣,這只能說明你是個任性的家長。一個任性的家長,怎么可能不培養(yǎng)出一個任性的孩子呢?凡事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早已廣為人知的家庭教育書。是作者尹建莉老師培養(yǎng)女兒的手記。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xiàn)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她的女兒品學兼優(yōu),曾兩次跳級,20xx年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內(nèi)地和香港的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在個性品格方面,表現(xiàn)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于助人,被評為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
    這本書其實我以讀過不止一遍,但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本書共分了七大章,講述了如何愛孩子,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如何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
    選擇閱讀這本書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不懂得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是做為老師,我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再去教育別人的孩子才更有資格和說服力。
    讀過這本書,有兩點讓我感想頗多:
    首先一點是: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正如書中所說,課外閱讀是一種魔杖,它會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她的智力狀態(tài)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xiàn)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yè)的速度,一般來說也要比閱讀多的同學慢得多。
    尹老師很重視她女兒圓圓的閱讀,從一歲開始就天天給她讀故事,一直持續(xù)到五六歲,孩子開始獨立閱讀,并一發(fā)不可收拾,到二年級圓圓的閱讀量已經(jīng)相當于中學生的水平,在班里其他同學還把主要精力用于學習生詞的時候,她已經(jīng)開始一本接一本的讀長篇小說了,由于讀書多,理解力好,所以圓圓讀完二年級直接讀小學四年級了。而之后除了跳級,圓圓的高考語文140分的成績也足以說明,課外閱讀對她的影響。
    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了解到閱讀如此的重要,同時也慶幸我的孩子還小,也很愛閱讀。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熱衷于給孩子報很多課外班,培養(yǎng)各種才藝。事實上,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重要的`“輸贏”差別。從小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chǔ)和閱讀興趣的孩子,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總是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就領(lǐng)著學生把課本全部學完,剩下的時間進行廣泛的閱讀和相關(guān)學科活動。卻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到考試成績超過重點校的“實驗班”。因為他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關(guān)注閱讀,取得成績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是學習來自生活,只要父母有心,孩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比如尹老師提出的:和孩子玩“開小賣部”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教孩子學加減乘除,可以有效的促進孩子的數(shù)學運算能力,是一種真正寓教于樂的游戲。這個游戲我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實踐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做這個游戲都是用真錢,孩子因此也學會了買東西。關(guān)于計算方面,我是從平時的數(shù)數(shù)開始的,到兒子四歲多時,一百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已經(jīng)能口算了。其實游戲的形式學數(shù)學更像是在做應用題,既鍛煉孩子的理解力,又訓練數(shù)學思維。
    雖然是家教書,但書中的很多觀點也啟迪著我怎樣做一個更好的老師。有著雙重身份的尹老師,也做過“出格”的事,就是幫孩子寫作業(yè)。
    為什么要幫孩子寫作業(yè)?因為尹老師認為“暴力”作業(yè)會阻礙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所謂“暴力”作業(yè)一般有以下特點:1.數(shù)量大。如:語文八個生字,每個寫兩行,每行十個,160個字。2.懲罰性。如:改試卷,每個錯改十遍。或者課文背不過,罰抄五遍十遍等。3.惡意評價。如:英語單詞聽寫,寫錯一個也打零分。必須全寫對,必須滿分。導致孩子更不認真對待。
    現(xiàn)在暴力作業(yè)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有兩點:1.老師和家長偏愛暴力作業(yè),以為寫的遍數(shù)越多學到的越多,記得越牢。而據(jù)特級教師的經(jīng)驗:生詞寫三遍,效果最好。2.急功近利。暴力作業(yè)的結(jié)果是:當時的成績高,但孩子以后影響大,長此以往,孩子學習興趣低,成績反而下滑。
    總之,暴力作業(yè)壞處多多:對兒童信心、意志、品格等都有消極影響。讓孩子慢慢厭學,摧毀他們的上進心和創(chuàng)造力。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壞他們的道德。所以說他不是小事,是“教育事故”。作為教師,我告誡自己堅決不布置暴力作業(yè),還要抵制暴力作業(yè)。
    正如尹老師所說“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而多年后的結(jié)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做為老師和父母,我們都要不斷學習,既要雕刻好自己的玉,也要用心打磨別人家的玉。愿我們都能夠做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老師,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孩子。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五
    今天我要向各位老師推薦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前段時間,孩子的老師推薦我們讀一讀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買來后,我隨意翻了翻,馬上就被吸引住了。第一個晚上我就看到了將近12點。隨后的兩天我讀完了整本書,真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正如該書序中所寫到的,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后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diào)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yè);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fā)現(xiàn)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語,每個家長都這樣想,每個家長都這樣說,每個家長也都是這樣做的,你看,每到休息日,最沒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無論是大到上高中的學生還是小到幼兒園的孩子都在各種的特長班學習著,家長們在孩子這方面的投資比家庭中任何一種投資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有的孩子整個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奔波在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中,曾經(jīng)有的學生告訴我說最不想休假了,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長向我們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不懂事,不體貼父母。但為什么有的孩子跑著跑著就落后了?為什么失望的家長總是大多數(shù)?我覺得這個問題仿佛是在問我,更是在問所有的家長。究竟為什么呢?書中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最重要的“輸贏”差別,從沒有獲得閱讀熏陶的孩子,是真正從起點上就落后了一步。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總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現(xiàn)在想起來我這真是“好心辦壞事”啊。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愿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睂Υ?,我深有同感。在孩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愿,他什么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愿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
    看這本書,真的受益頗多!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guān)鍵是你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苯逃粦撚泄?,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于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后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接下來我想和老師們一起分享一下這本書中的經(jīng)典語句。
    一年級家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六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會給我們帶來愛,有的會讓我們心痛不已。想當初,當每一對年輕的父母剛得到自己的孩子時,付出的是何等的愛心和努力,可為什么最后的結(jié)果卻與我們的初衷大不相同呢?“當我們手上有塊玉時”,我們?nèi)绾尾拍茏儭坝瘛睘閷毮??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我心中豁然明朗。
    一、尊重、理解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尹老師的女兒圓圓上幼兒園時,和班上男孩子馬曉飛特別合得來,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對尹老師說:“媽媽,我最喜歡和馬曉飛一起玩啦,我長大要和馬曉飛結(jié)婚!”遇到這種情況,我想多數(shù)的家長要么會很生氣又難為情的避開這個話題:“小女孩以后不許這樣講話,丟人!”又怎么會從此關(guān)注她和異性的交往,盡量讓女孩和女孩玩,男孩和男孩玩。其實,孩子還小,喜歡只是很單純的想和他(她)做朋友,在一起玩,并沒有成人那么復雜的思想。圓圓進入青春期時,尹老師也只是采取關(guān)注和理解的態(tài)度去尊重和引導,就如尹老師所說:“每個父母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回憶一下我們的少男少女時代,就該知道中學生這種情愫的萌發(fā)是多么正常。
    所以我們在孩子情感發(fā)育時,為什么不可以給出更多的理解?!倍裎闹械牧硪患遗⒈弧皣缹彙笔录湍泻⑼靛X案例,究其原因,都是在家長的暗示和脅迫下造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孩子時代走過來的,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先“蹲下來”,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以孩子的心情去體會和感受,尊重和理解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換來孩子的的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做到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
    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與習慣。
    陳鶴琴認為:“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們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是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huán)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yǎng)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BR>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條件,讓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想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說了,這才滿意地把東西遞給孩子?;蛘呖吹揭粋€小女孩極喜歡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丟了或被別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來?!币蠋熕e的兩個例子,恐怕大家都不陌生,或許類似捉弄孩子的行為你我都曾有過,我們成人在哈哈一笑過后,孩子幼小的心靈會怎樣?沒有人會去想?!捌鋵嵾@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這類事件,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guān)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對于孩子來說卻是大事。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jīng)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xiàn)品德方面的缺陷?!?BR>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一直在當當網(wǎng)熱銷榜中居前不下,最后我也買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觸,書中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對于沒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家長較實用。
    但我更多的是質(zhì)疑,一個能將教自己小孩的老師公然用“蠢笨”等詞語形容,便將最起碼的溫情與敬意毀之一旦。難道說女兒考進了清華,這樣的個體就代表著她成功了嗎?她的教育實踐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嗎?我發(fā)現(xiàn)周圍活得幸福的人,都有個共同的特質(zhì):感恩。而不是某種利益驅(qū)使,對老師面上和諧,背后切齒。
    老師現(xiàn)在難當,真正想要做個好老師,在學校的評價系統(tǒng),社會的評價標準和自我的認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樣的水平,在橫向比較中,會讓你承受壓力,打擊你的自信;在縱向比較中,人們少有記起自己的啟蒙老師;自己在周遭一片懷疑的目光中,走得堅定,可有誰肯定過他們的付出。有素質(zhì)的家長會評判你的種種行為,動不動就是破壞了學生幼小的心靈,扼殺了她們豐富的想象力,可為什么不反思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那么脆弱,經(jīng)不起一些風浪;缺少知識的家長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個個體不同,每班有五十多個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點菜,也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如果,尹建莉處于小學老師的處境,我相信她斷然寫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說現(xiàn)在的教育不存在問題,只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當過老師的人,一個肯定會為自己女兒選擇老師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兒的老師肯定不會很差。用周圍的親人、朋友、老師來襯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讓人不由得唏噓。
    這點是對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的培養(yǎng)孩子成功的話,的確需要一位好媽媽,她堅持、豁達、上進、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認識世界。
    有心學習的人只需學習她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有她那樣一份心和毅力,你也會做得不錯。而且,要知道不少沒有讀過北大清華的人同樣過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尋找快樂之泉吧。
    真的來說《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覺得更好,其次還有《卡爾威特的教育》也還不錯。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八
    我看了《一年級小朵朵》的`時候,它里面講了一個一年級的人學習好,素質(zhì)很好。我感覺我們應該和那些好的人去學習,不應該吃吃喝喝,整天睡大覺。而是向高梓超、小朵朵一樣努力學習,考個好成績。以后我再也不整天吃吃喝喝,整天睡覺,以后我要和高梓超、小朵朵一樣那樣努力學習,以后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九
    《中國神話故事》是一本很精彩,很好看的故事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百鳥朝鳳》的故事,這本書寫了鳳凰的經(jīng)歷。鳳凰以前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很平常,但是,它有一個優(yōu)點,它把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撿起來,存儲在樹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都找不到食物,被餓的頭昏眼花,鳳凰連忙把自己多年存儲的食物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災害過去了,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選出自己身上最漂亮的一根羽毛,獻給鳳凰,所以鳳凰才有這身美麗的羽毛。
    我通過這個故事知道了,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會快樂,還會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敬仰。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十
    我愛讀《弟子規(guī)》,它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改變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幼無座,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讓我感受很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現(xiàn)在可以做到了。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到姨媽家去,路上要坐很遠的車。我們一上車,人好多啊,沒有座位,我們只好站著。后來一位叔叔對我說:“小朋友,來這坐,我要下車了。”我很高興,謝謝了叔叔。叔叔下車時,上來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售票員阿姨說:“誰給老奶奶讓個座啊?!笨墒堑攘撕靡粫?,沒有一個人起來。突然我想起《弟子規(guī)》里的話“長者立,幼無座”,于是我站起來說:“奶奶這里坐。”奶奶很慈祥地說:“小朋友,謝謝你。你真懂事!”我雖然沒有座位,站著也很累,但心里很開心一年級作文:讀《弟子規(guī)》有感一年級作文:讀《弟子規(guī)》有感。媽媽也高興的對我說:“孩子,今天你真棒啊!”
    我還會好好地讀我喜歡的《弟子規(guī)》,把它融入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很努力的,也會加油的。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十一
    今天我在家時間讀了大學一年級的小朵朵,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可愛的外號》,看著他們里面的江明明就讓我想起了學生自己,可愛而又非常聰明,雖然給別人起外號是一件十分不好的.事情,但也存在讓我們在枯燥的學習中得到發(fā)展許多生活樂趣,我希望進行襲擊也可以和江明明都是一樣需要做一個比較聰明又開朗的小學生。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十二
    今天,我讀了《兔子坡》這本書,感覺真的不錯,是法國羅伯特寫得一本短篇小說,講述了一群可愛的.小兔子在為告別窮苦荒涼的生活,迎來豐收的日子而感到高興。
    就在兔子居民都沉浸在喜悅中時,不幸降臨了,小兔子喬奇受傷了,結(jié)果被好心的人救了,真是虛驚一場,后來他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十三
    我相信《三字經(jīng)》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是你們又真正了解這里面的。含義了嗎?如果沒懂,那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吧!
    你們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嗎?”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困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著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于看到了禮儀和知識。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自身努力也非常重要?!庇癫蛔粒怀善?。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玉,不經(jīng)過雕琢,怎么能成大器呢?我們應該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jīng)》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沒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帶給你無窮的收獲。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十四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寶葫蘆!這個葫蘆什么都能變出來。吃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他可以敞開肚子吃,由著性子玩。他甚至都不用說話,只要想一想,所有的愿望就滿足了??墒峭踺釁s越來越煩惱。
    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得到什么東西一定要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
    媽媽課讀后感一年級篇十五
    《小屁孩日記》的中文版第一冊,九月的第四個故事還沒有講完呢!
    前天講到格雷會做麥片那里了,現(xiàn)在又要講那里了,說起來就不想講,因為格雷剛做好麥片,他爸爸就下樓對格雷嚷嚷,說他半夜四點吃麥片,鬧的'全家都不安寧。好,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我又要給你們說再見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