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讓心不再累讀后感(匯總14篇)

字號:

    讀后感不僅是對書籍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更是對自己思想感悟的整理和總結(jié)。寫讀后感時,可以引用作品中的語句或者對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感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有關(guān)閱讀和寫作的思路。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一
    "記得當時年紀小……",故事就這樣開始吧。
    我曾看過她把熱情的撒哈拉平鋪在我面前,曾看過她在花樹下垂目回想人生如夢,曾看過她行走于萬水千山之中……在她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音節(jié)跳躍著歷盡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字符包裹著洗盡鉛華的純粹真摯,這次亦然,她與我面對面坐著,和著窗外淅瀝雨聲的節(jié)奏輕輕訴說著,當三毛還是二毛時的故事。
    我應該也是在二毛那個年紀,但活得遠不如她轟轟烈烈,換句話說,我循規(guī)蹈矩地活著不與這個世界發(fā)生劇烈的沖突。她不行,她不委屈自己被這個世界磨平,她偏偏是要與這個世界沖撞一下,結(jié)果不是粉身碎骨,而是一空燦爛的煙花。她說她是個逆子,不按著父母的愿望去生活,卻固執(zhí)地追求著年輕人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情懷。十年之后,她成長為了有愛、有信、有望的女子,只是感嘆時光的力量。
    那些稚嫩的文字包裹著一個少女的傷感和驕傲,細水長流地講述著那些年的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地催促著:"然后呢?"有時候我會吃驚到無法理解,也有時候我會暗暗地笑只因為看到了某一個相似之處。這個時候,我的腦海里就冒出了一個小小的人,站在記憶的地方,咬著嘴唇沉默地注視著我。我一下子就認出她了。
    她不說話,拿清冽的'目光打量著我。她看起來真孤獨,尤其是這樣靜靜地站著便把這種孤獨放大了許多倍,她不經(jīng)世事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卻因為膽怯不敢邁出一步。她藏著一個孩童幼稚的傷心,把它當作大事一樣記掛在心頭,她還以為會一輩子不忘,很多年后也只能憑借一些遺留下來的舊物模模糊糊地記起。她對自己毫無信心,在人群中習慣低下頭,匆匆而過。我多了解她啊,我看她的時候內(nèi)心有著滿滿的感動,我的小時候,或者說小時候的我。
    也許在我27歲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現(xiàn)在17歲的我,也會笑她的年輕,帶著一種感慨的語氣,最后微笑著問一聲:"那么,現(xiàn)在的我,你還滿意嗎?"我想問問7歲的我滿意嗎,也想問問27歲的我到底怎么樣。最重要的是,在經(jīng)歷過顛沛流離世事無常之后,只要一句"記得當時年紀小啊。"就能夠輕易勾起我對于往昔的所有懷念,讓我看著那個小小的的人啊,感激她那么努力,那么堅持。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蕓蕓眾生里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那的喜悅,那么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在雨漸漸停下的時候,三毛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望著窗外放晴的天空,心想如此看來我生活得平淡無奇也不值得遺憾什么。我走過的,是別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只屬于我自己的,此生不再來的雨季啊。
    那么,請允許我用"記得當時年紀小……"作為故事的開頭,在瑣碎的生活中捕捉細微的感動,把它熔成文字,在這個雨季,說給你聽。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一片葉子落下來讀后感小英雄雨來讀后感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二
    《雨季不再來》是三毛的一本散文小說,敘述了三毛的不同感受。
    “逃學去墳場其實很不好玩,下起雨來更是苦,可是那安靜,可以用心看書”。三毛為了用心看書逃學去墳場,即使下雨,也不能阻擋她。她對書的癡迷,已經(jīng)無法改變。
    “等到跟這三十六個女孩子混熟了以后,我的衣柜就成了時裝店,每天有不同的女同學來借衣服,我沉著氣氣給她們亂挑,一句抗議的話也不說”。面對不講道理的人,三毛為了體現(xiàn)中國人的教養(yǎng)美德,凡事都忍讓。她按照父母教的,吃虧就是便宜。做著有教養(yǎng)的人,但在沒有相同教養(yǎng)的社會里,卻得不到尊重。
    “在那幾天生吞活剝的急切求知里,我將自己累得虛脫,而我的心,我的歡喜,我的興奮,是脹飽了風的帆船――原來我不寂寞,世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識的靈魂啊”。三毛高興,知道了并不只有她一個孤獨的人,她喜歡她的這位老師,雖然累,但還是找回了自信。
    有悲有喜,有氣憤也有傷感,三毛面對沒有頭緒的生活,闖出了天地,走出了雨季。雨季過了就不會再來。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三
    《雨季不再來》這名字還真是矯情啊,無奈我是矯情之人,讀矯情之書也屬"罪有應得"吧~本書收集了作家三毛在她17歲到22歲之間所發(fā)表的文稿,真實呈現(xiàn)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之前看過《撒哈拉的故事》,我對三毛的了解是浪漫、勇敢、瀟灑的真性情女子,再回顧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透露的純勢情懷和異質(zhì)美感,我就愈加欣賞她的任性、灑脫。
    看完這本書,我驚嘆于三毛對看書這件事的熱愛程度,她逃學只為讀書,跑到墳墓堆讀老師眼中的閑書。在她游學的時候,對文學的傾注之情有增無減,每天會花很多時間讀書。反求諸己,我們每天雖說花在閱讀的時間也不算少,但這個所謂的閱讀,其內(nèi)容很多都是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等社交動態(tài),是有選擇性的閱讀,對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增加知識性的積累幾乎毫無見效?,F(xiàn)在的年輕人很難坐在椅子上安靜的讀完一本書,甚至是一篇好文章?,F(xiàn)代人真的很浮躁,我就是他們中典型的一員,必須隨時查看朋友們在做什么,否則就精神緊張,無法集中。但其實我并不喜歡這樣,也會很厭倦,但卻不能自已。仿佛一旦從中抽離開來,就失去了社交生活。究其原因,我覺得是現(xiàn)代人把自己看的太重了,殊不知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備自己的人格,每天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其實很多都毫無意義。所以,作為年輕人的我們,要擺放好自己的心態(tài),靜下心來讀一本書,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雨季不再來,青春這場大雨淋過之后,再難把自己暴露在雨中了。趁著年輕,趁著這場雨還很猛烈,應該多讀書,多經(jīng)歷,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我看來,三毛一生中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讀書,第二件是旅行,第三件是與一個癡心相對的人相愛。很欣賞三毛和荷西之間的愛戀,恰如其分。大學,朝氣蓬勃,談及愛情總是未能幸免于難,和同學、舍友聊天,總避免不了這個話題。心中不禁會想,除了愛情,我們還能聊點什么,誠然,愛情使人憧憬,我也相信在平行時空里存在著一個和我一樣,在彼此相遇之前一直為自己拼命努力的人。但是在此之前,我們應該聊一聊夢想、生活、學習等等之類的事情,這個世界情歌太多了,真讓人應接不暇,耳濡目染之余難免感傷,所以要聽聽熱血點的音樂。特別反感把愛情這件事當成一切的人,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經(jīng)歷、體驗的。
    讀完三毛的書,我也想任性了。我想和她一樣去流浪、去旅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四
    初讀《雨季不再來》,其實很不喜歡。尤其是其中的一篇《惑》,讓我感覺這位頗負盛名的華人女作家像個神經(jīng)質(zhì)的少女,總是沉醉在自我的世界里,憂郁、傷感、痛苦。
    我十分不解,那時候的三毛應該是一個少女,為什么會這么陰郁呢?
    在我的心中,我即將到來和擁有的青春是那么明媚:和父母甜蜜的撒嬌,閨蜜間會心的微笑,每一次新生的友誼,運動場上灑落的汗水……即便是學業(yè)的壓力,師長的苛責,也像夏天的一陣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而我也總是活力十足,元氣滿滿,我期待著,即將告別兒童時代,應該少女生活的我,會有多么精彩的人生。
    這樣的我,難以理解傷春悲秋的林黛玉,也不理解歇斯底里的三毛。
    暑假里,再讀《雨季不再來》,忽然,間好像醍醐灌頂,慢慢地能體會作者的心態(tài)了。一個纖細敏感的靈魂,直面內(nèi)心的陰暗,執(zhí)著地探求生命和生活的價值。不管她是如何的頹廢或陰郁,至少她是真誠的?!霸谟邢薜臅r空里,過無限廣大的日子”,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好像又有點讀懂了三毛。
    也許,雨季過后的少女的心境,正如作者所說,“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變得平靜,安詳,淡泊”,每個人都需要時間來改變和成長,在時間的長流里,開出屬于自己的'最美的花朵。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五
    《雨季不再來》敘述的是三毛十七歲至二十二歲間的歲月人事。在這段時間里,三毛稱自己為二毛。
    在不長的五年里,二毛經(jīng)歷得太多太多,以致將這五年活得深刻。退學在家封閉自我、打開心門潛心學畫、經(jīng)人引進初入文學殿堂、于異鄉(xiāng)遭受進犯最終尋得合道好友……很多美好、不美好的事情將這五年填滿。當三毛處于后雨季時代——她說,如今的三毛是個樂觀的人,她終于懂得了什么是愛。我想,三毛的這一成長,得益于這片有時狂暴有時溫柔的雨季。就是在這片雨季中,二毛蛻變成了三毛,成熟代替了青澀??v使雨季遠去,雨季這段時間所體現(xiàn)的意義卻從未遠去,它在后雨季時代得以延續(xù)。
    十年后,三毛成為了我們印象中的她:燙著大卷發(fā),穿著簡單的服裝,一笑動京城。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那片雨季過去了,雨季中的她終究是不再了。十年后的三毛,心中裝的是遼闊無垠的撒哈拉,她在漫天黃沙中與荷西共享春日宴,深夜的山頂、海邊、公路旁,哪里都有他們的笑聲。雖然日后荷西遭遇不測,三毛痛心至生不如死,但至少,經(jīng)過雨季的她,最終在后雨季時代迎來了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時光。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一段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樣一段時光在潛移默化中由前一段時光鋪墊而成,身處最好的時光中的最好的我們,亦是從前一段或者前幾段不那么美好的時光中成熟起來,就像三毛這樣。在《青春萬歲》里,鄭波先是因參加黨的活動而學業(yè)退步遭同學嘲諷,后又痛失生母,這一片小小的雨季并未沖垮她的'心靈堤壩,反而走出雨季的鄭波更懂事、更穩(wěn)重、更顧全大局,自己的人生漸漸走上陽光大道。
    你看,我們不會白白經(jīng)歷時間,時間總會在我們的身上留下印痕,催促我們成長。你要知道,不論你正處于什么樣的時間段,快樂也好,悲傷也罷,時間的意義總會在風沙吹盡后發(fā)出熠熠的光,而我們會在下一段時間中,感知時間的意義,體悟其中之美。
    這是我在后雨季時代的思考。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六
    這幾日杭城陰雨連綿,數(shù)日未見陽光。為我寫《雨季不再來》的讀書筆記提供了天然的場景。
    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本書是三毛十七歲到二十二歲發(fā)表的一些文稿集。講述的是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感受。本書在技巧上還偏于稚嫩,思想上大多是感傷迷惘。所以三毛自稱當時的三毛還只是二毛。一如三毛所說,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么自然地消失過去。
    外面不停的下雨,當然不會跟隨你的心情改變。你能做的是在這個雨季里安靜的聽雨,或者干脆去擁抱這場雨,感冒時要注意休息和按時吃藥。當然你也可以耐心等待,等待雨過天晴,在潮濕的操場跑道上,穿上一雙干燥的黃球鞋,對著天空說一聲,雨季過了,雨季不會再來了。這是《三毛全集》的第一本書,從這本書就可以看出三毛的傳奇性格,也為三毛后來的人生,做了個開場白。
    與其說這是三毛的感情史,不如說這些小故事記錄了三毛的成長。在雨季雖然身心很潮濕,但也算是積累成長的養(yǎng)料。在雨季中吸取養(yǎng)分,當然少不了骨節(jié)拔高的疼痛。不經(jīng)歷西風催襯梧桐落的悲涼,怎么體會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從容。
    雨季只有一次,不在陰雨的環(huán)境中暗自神傷,那就掙開桎梏,換上自己喜歡的球鞋,在陰霾的天空下擦干雨水,走向積水的操場,或欣喜或感傷地說一句雨季不再來。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七
    初識三毛來自于身邊的朋友,身邊的朋友喜歡讀三毛。而我也被魔力般被吸引著,拾起了《雨季不再來》。
    三毛曾經(jīng)說過,“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么自然的消失過去?!边@本書講了三毛從二毛成長為三毛的感受和經(jīng)歷。三毛如是說,“它也許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傷感,但它的確是一個過去的我,一個跟今日健康進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BR>    當三毛還是二毛時,她是一個逆子,干著父母原則上無法認同的事。但是她仍愛讀書,愛藝術(shù)。在一度陷入自閉癥時也不曾放下讀書和藝術(shù)。三毛讀書的堅定使我動容,我終于也知道二毛如何成長為三毛。像是三毛曾經(jīng)說的一句話,“而人之可貴,也在于我們因著時光環(huán)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BR>    令我格外欣喜的是,我也在逐漸蛻變。
    在‘蝴蝶的顏色’這一章節(jié),格外喜歡三毛才11歲寫的一段話:“想到二十歲那么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么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四周沒有東西可以摸觸而只是灰色霧氣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在踩空,沒有地方可以著力,我走不到那二十歲。”與三毛不同的是我對20歲無比的期待,我沒有三毛一般悲觀,但是卻喜歡三毛悲觀細膩的文字。
    我所認為的20歲啊是化著淡妝,無比自信的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他們說:“如夢的花季,似水的流年,夢幻的雨季萌發(fā)青春的活力,雨季過了,雨季不再來?!?BR>    我認為啊。雨季還是會來的,青春無限,不用擔心雨季不再來。然而我是希望煩悶的雨季不再來,而我要的是清潔灰天的雨季。三毛的雨季過去了,而我的雨季才剛剛開始??傆幸惶煳視┲“仔?,踏在布滿陽光的操場上感受陽光的溫暖和雨季的美好。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八
    《雨季不再來》內(nèi)容簡介:當三毛還是在二毛的時候,寫下了《雨季不再來》,這些在她十七歲到二十二歲之間所發(fā)表的文稿,真實呈現(xiàn)出三毛少年時代的成長與感受??催^《撒哈拉的故事》,再回顧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透露的純登榛澈鴕熘拭欄??梢郧宄刈C她傳奇般性格的痕跡。
    雨季不再來讀后感,來自淘寶網(wǎng)的網(wǎng)友:幸福不過是過眼云煙,不會長久。清晨,她們的腳步漸行漸遠。我起床梳洗罷,透過窗子看見外面的地面和低矮的房頂都還是濕的未褪去的水跡。是朝露還是夜雨?無從判定。但我知道,等太陽出來的時候它會消失不見。這在曹操口中變成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樣感性的人。天氣真的涼了,從教學樓出來。
    雨季不再來讀后感,來自當當網(wǎng)上書店的網(wǎng)友:在我心里,這書里是那么真實那么美的一個女孩子。自由抑或痛苦,蒼白或是健康,迷茫亦曾傷感,普通的如同身邊任何一個平凡的年少人。再美好的容顏終會老朽,而卻永遠鐘靈毓秀的美麗著。我喜愛善良的靈魂里純凈的光,正因為有如這般存在的人們,永遠都不會有絕望淹沒人心的一天。想想也是,生命總有這樣的時段。彷徨于明暗,在意起世界,為白晝消失,為黑夜沉淪。經(jīng)歷一兩次情事挫折或同僚決裂就仿佛知道了一輩子的刻骨銘心,卻又能對未來享有著明媚的盼望。而那些心灰意冷的痛,不過是拔節(jié)生長造成的撕連,完成了,回望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受。成長之殘酷,也要看人各有不同。他人如何對我已不再重要,要做好一個自己便足夠。荒涼與溫暖一直交替,安德烈?紀德說,生活比人們想象的要美好。就應該這么相信。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九
    《雨季不再來》是三毛文集的第一本,集成了三毛年少時發(fā)表的一些短篇小說以及后來對少年時期的回憶。這些小說多以青春、愛情為主,其中還會夾雜著一些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在我看來,這些短篇小說的主人公多是年少的三毛的映射。
    由于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的緣故,三毛從小的文學熏陶很濃,從小就讀了很多書,所以,當我們還在念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三毛已經(jīng)讀完一遍紅樓夢了。然而小學的三毛常常過著一邊作文被當做范文貼上黑板一邊挨數(shù)學老師打的日子,偏科是相當嚴重的。
    終于三毛考上了重點初中。不過好景不長,由于一次數(shù)學老師的當眾羞辱,自尊心強的三毛終于決定肄學。
    三毛的父親年輕時希望做個藝術(shù)家,所以他把三毛送去了一位年輕畫家那里學習畫畫。正是這位年輕的畫家老師改變了三毛以后的人生。他雖然話不多卻似乎能讀懂三毛的心。他不強迫三毛,不想做的時候就不做,什么時候有心情了再做。雨季不再來里有一篇關(guān)于愛情的短篇小說,我越讀越覺得三毛是在寫自己對這位老師朦朧的愛情,但我也覺得三毛是沒有表白的,三毛把他擺的位置很高,以至于自己不敢高攀。
    后來三毛去了歐洲流浪,其實是去學習,充實自己。首先要過關(guān)的是語言。以三毛學習德文為例,短短三個月就從初級德文班畢業(yè),并且成績第一。榮譽的背后是每天十六七個小時的勤學苦練。三毛之所以如此勤奮讀書學習的原因之一是她對知識對藝術(shù)的渴求,二是體諒父親供她讀書的不易,用三毛自己的話說,她的費用是父親在幽暗的臺燈下一點點加班加出來的。所以,三毛特別珍惜。
    不能不說三毛是個情感太豐富的女生,她可以讓只在車站見了一面的東德軍官為她敞開后門,繼而甚至有了一見鐘情以身相許的念頭;她可以把無理煩心的機場稽查事故變成生動活潑的派對,以至于讓執(zhí)法人員一個個拿她當朋友甚至親自送她到目的地的故事。
    善良的三毛剛到歐洲時小心翼翼,謹遵父母吃虧是福的座右銘,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三毛終于爆發(fā)了。人就是這樣,對那些每天被我們壓迫著的人我們可能會覺得理所應當,繼而投以鄙夷的目光;而當這些被壓迫著的人一旦翻身做主人,我們又會覺得他們因為擁有了獨立人格而頓時高大起來。
    有過叛逆,但始終懷揣著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有過迷茫,但終于在貴人的幫助之下走出人生的泥淖;有過艱難困苦,但一直在柔韌堅強的意志下沖出黑暗找到了光明。這就是我在《雨季不再來》里讀到的三毛。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十
    《雨季不再來》這本書主要收集了三毛從孩童到青年這段青蔥歲月的文章。照三毛的原話是講述了二毛變成三毛的心路歷程。這段陽光爛漫又偶有烏云飄過的時光是那么的珍貴,讓我們認識了一個鮮活的三毛。
    三毛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對文學藝術(shù)的癡迷,她對美有著天然的敏感,性格有些叛逆。對課堂不大感冒倒是嗜書如命。家庭熏陶加上自身大量閱讀這對于今后的文學底蘊打下了深厚基礎(chǔ)。也許同樣是因為細膩敏感再加上外界的因素,三毛一度患了自閉癥。父母想盡辦法也無法打開她的心門,直到遇到恩師顧福生,開始學習美術(shù)。三毛慢慢走出了雨季的泥濘,開朗起來。長大些,三毛開始了留洋求學之旅。從文章中能看出她求學的艱苦和讀書的刻苦。
    我印象比較深的兩篇文章,一篇是《紫衣》。講的是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滿心期待準備去同學會的郊游,然而最后因為天氣突變最終未能趕到集合地點而錯失了這場聚會。
    三毛那是雖小但也感到了母親從接到同學會郊游通知單后心態(tài)的變化。那個往日操勞持家的母親突然表現(xiàn)出了少女般的神態(tài),開始叨了起學生時代,難得的快樂和輕松。是啊,母親也是有過青春啊,她上過學,讀過書,有同學,也愛美。只是結(jié)婚生子后的那個女人因為有了需要照顧的家而放下了曾經(jīng)的天真幻想開始學習柴米油鹽醬醋茶,變的懂事,任勞任怨。為了這次聚會,母親沒少下功夫,給“我”和“姐姐”做新衣服;自己也穿上了平日舍不得穿的深紫色旗袍,擦了香水;前一夜,還為同學們煮了一鍋紅燒肉和一鍋羅宋湯。
    然而天公不作美,趕車的中午天空下起了雨,母親一邊看表一邊焦急的讓姐姐和“我”禱告上帝。最后,望著那輛大軍車緩緩開走的背影,母親瘋狂的放聲狂喊著同學們的名字,整個人像瘋了一樣,那是“我”從沒見過的樣子。等回過神來,母親帶著我們姐倆往回走,她忙著給我們擦去臉上的雨水,卻忘了自己?;氐郊抑?,母親又變回了熟悉的她。多年后,我再問起母親這段往事,母親卻說記不起來了?!蔽摇跋朐俑v,跟她講講那第一件新衣,講當年她那年輕的容顏,講日本房子窗外的紫薇花、眼神、小弟、還有同學的名字。
    母親心不在焉的淡然,聽著聽著,突然說:“天明和天白咳嗽太久了,不知好了沒有?!彼樖帜闷痣娫?,按了小弟家的號碼,聽見對方來接,就說:“小明,我是阿娘(注:祖母)。你還發(fā)不發(fā)燒?咳不咳?乖不乖?有沒有去上學?阿娘知道你生病,好心疼,好心疼……”
    讀到這里,我覺得挺心酸的。那次的同學聚會母親一定是特別想去,那是她為數(shù)不多能重溫往日青春年華的時刻,結(jié)果錯過了,是多么的遺憾。她為人妻為人母已經(jīng)夠辛勞了,然而這最后的幻夢也破滅了。我想她并沒有忘掉那一天,可是她選擇了刻意遺忘,讓自己的心不再抱有幻想,也就不會那么痛吧。由她,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女性。為了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她們甚至甘愿犧牲自己的感受。
    當你看她臉上爬滿皺紋時還能想到那個當年風華正茂時美麗的容顏嗎?當你看到她手上的老繭時還能想到當年這雙纖纖玉手也曾翻過書頁,摘抄過詩詞?實在不易啊,有了平凡而又偉大的女人,家才變得溫馨,井井有條?,F(xiàn)代的女性比原來選擇的空間更大了,雖然大部分還是主內(nèi)的傳統(tǒng)分工角色,但至少可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經(jīng)濟自立,從而人格上還保持著獨立。
    另一篇文章是《西風不相識》。說的是三毛去西班牙留學,父母臨行前叮囑她出門在外一定要秉持著謙讓的傳統(tǒng)美德。最初三毛也確實照做,落得好人緣。然而,這種“老好人”的行為并沒有讓外國同學和老師對她一樣尊重,而是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一大幫人在三毛宿舍瘋鬧,老師跑來竟然大罵一頓三毛,這讓她再也無法抑制怒火,一下子爆發(fā)了。同學老師們都驚呆了,從那以后沒有誰再敢招惹三毛。三毛像變了個人,開始我行我素,不再過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被疏遠。
    有趣的是,這幫洋人們反倒開始尊重起她來。真應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有些人不能理解別人對你的忍讓是為你著想,以為好欺負呢。而受氣久了,心理領(lǐng)域被嚴重侵犯,早晚一天也得崩潰,要不就得爆發(fā)。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從小聽孔融讓梨長大,被教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然而,看看中國近代歷史便知,被列強大肆侵略卻無力反抗。做人也如是,其實,每個人都是平等獨立體,我們有權(quán)利爭取屬于自己的權(quán)益。
    其次,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強大就欺負別人,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做到這兩點了,就算有人指責我們種種又有何妨呢?我問心無愧。隨著年齡增長,我慢慢了解到了一件事,誰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別人的批評也好建議也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好過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書名一樣,雨季不再來。我們終將成長,走過雨季。希望未來的生命也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雨水。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十一
    三毛本人的經(jīng)歷和愛情知名度遠高過她的文章…至少我是先知道這個人以及她的愛情才開始讀她的.書的。
    一直知道這本書卻從未讀過。研究生畢業(yè)這天機緣巧合有個大哥哥送了這本《雨季不再來》回家大巴上一口氣讀完的。
    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那些關(guān)于成長,關(guān)于自我審視的文章,稚嫩的文筆卻是我偏愛的。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十二
    偶然從老師那里借到了這本書,我先看了作者的簡介,得知三毛是個很厲害的女作家。但書卻告訴我,三毛曾是個被別人看成是問題兒童的孩子,還是個逆子。她漸漸變得孤僻,不愿與人交往,和父母兄弟姐妹都不親近甚至休學,但這是為了讀書。之后她遠走他鄉(xiāng),四處流浪,經(jīng)歷了數(shù)不清的旅程,無數(shù)的坎坷,嘗到了孤身一人的寂寞和困苦,但她的青春沒有虛度,而是讓她變成了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三毛。
    現(xiàn)在都鼓勵孩子看書,而在三毛小時候那會兒,書被視為閑書,三毛卻不顧老師反對,經(jīng)常逃課去看書。她還偷偷的省吃儉用,任她的肚子咕咕直叫,也要去租書看,后來她休學了,在家里盡情的看書。你可能會想:三毛理解力真強,其實她是有書就看,生吞活剝唄!她常??吹牟灰鄻泛?!
    另外三毛的性格實在孤僻,把自己鎖在家里很少出門,非常害怕別人。有三位老師在她的生命中出現(xiàn),改變了她。就拿那位顧福生老師來說,不批評她,就算三毛很笨,她也很有耐心,十分溫柔,從未放棄過她。她還幫助三毛投稿,讓三毛兒開心起來,三毛十分感謝她,老師是打開她心鎖的一把鑰匙。
    后來。三毛決定去流浪,一個人在外國讀書十分刻苦,成績很好。她看到了各地風景,形形色色的人,她從一個遵守父母叮囑,事事忍讓的人成長成了一個能判斷是非、采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的人。她開始了解人情世故,有了自主的判斷,更好地保護自己,與他人交往。
    青春是青澀的,是美好的,但它會不斷磨礪我們,讓我們不斷成長,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塑造自我的過程,青春無限,讓我們像三毛一樣努力向上,向心中的目標走去。追求向往的生活,讓青春無怨無悔。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十三
    如夢的花季,似水的年華,夢幻的雨季萌發(fā)青春的活力。生命大半,但它的色彩讓人目眩神迷,每一個生命的神秘與極美都在雨季后蛻變出它的答案。三毛曾說“人之所以悲哀,使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么自然地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于我們因著時光環(huán)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彼簧虝?,但經(jīng)歷不凡,因此在她從二毛蛻變成三毛時她經(jīng)歷了她人生中最頻繁的雨季,也因此她把人生了解得如此透徹。雨季的來臨無法逃避,但是在經(jīng)歷無盡的雨水之后,這種日子總有停住的一天,那是躺在床上,睜開眼睛,不再是灰蒙蒙的天空,不再沒有黎明的曙光,不再靜的只有雨沖流的聲音,時分不再靜止,我們會再度看到陽光駐留在我們的臉上。
    當初的二毛雖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但她的心理又是如此的成熟,對于生與死,她似乎早已不很在乎!然而她對生活依然是熱愛的,僅憑那一句“我今日擔著如此的重擔,下輩子一樣希望擁抱一個血肉模糊的人生,這是矛盾的矛盾,宇宙平衡的真理?!眱簳r的三毛和兒時的我們一樣:繁重的課業(yè),反叛的心理……但她敢對這些說不!而且她沒有因此而厭倦生命,她選擇了“流浪”,書寫了一份屬于凡人的樂觀。初出家門的三毛在國外的求學之路坎坷難行,待人接物更是一門大學問,最初的三毛循規(guī)蹈矩,然而這對外國人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她換了一種方式,為了讓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這一點便足以啟發(fā)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突破常規(guī),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路,而不是一味地遵循那些條條框框,追求自由,我們也很有必要這樣做。
    流浪很難有瀟灑,那些日子是那么艱辛,遇到故人是的惺惺相惜,飽受委屈時的無可奈何……就是這樣的“顛沛流離”,成就了三毛的樂觀與灑脫。三毛的雨季如此的短暫而又如此的漫長,其中五味陳雜,太多的感想溢于言表,正是這樣一個不羈放縱的三毛,用她的雨季,使他的人生豐滿,使她的人生余味悠長!
    在連綿的雨季中,曾經(jīng)摔倒在水洼中,向四周看看,沒人在意你是否受傷,沒人會把你扶起來,世界依舊運轉(zhuǎn),人們依舊做自己的事,于是在自己爬起來后,發(fā)現(xiàn)在雨季時期,靠自己是很重要的。在不絕的雨季中,曾經(jīng)因為下雨的陰霾心情不好,總覺得什么事都不想做,也想找個人或物品來發(fā)泄一下,向四周看看,沒有人會因為你心情不好而讓你發(fā)泄,雨季不會因為你心情不好而走遠,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不會因為你心情不好而停止,于是我發(fā)現(xiàn)雨季時期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是很重要的。就像三毛說的“樂觀與悲觀,都流于不切實際。一件明明沒有希望的事情,如果樂觀的去處理,在我,就是失之于天真,這跟悲觀是一樣的不正確,甚至更壞?!?BR>    于是,用樂觀的心態(tài),我發(fā)現(xiàn)雨季的水聲也非常悅耳,天氣雖然陰霾但是涼爽,雨季雖然不是讓人覺得快樂的,但是經(jīng)歷過后就是一場蛻變心靈的雨季將不再來。既然無論如何都要面對,不如就用更加樂觀的心態(tài)吧。
    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
    讓心不再累讀后感篇十四
    這段時間莫名對非洲這塊神秘的大陸特別感興趣,想去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想看地球的傷痕———東非大裂谷,想看看乞尼馬扎羅山頂終年不化的積雪,想見識撒哈拉沙漠一望無際的黃沙,想到達大陸的盡頭———好望角。決定去借一本關(guān)于非洲的游記,可是圖書館書架上所有的游記都是寫歐洲、日本、韓國的,抱著寧缺毋濫的心理,我放棄了借一本游記的想法,走到文學區(qū)這一塊,被三毛的《雨季不再來》深深地吸引住了。
    抱著這個疑問,我去查“不成熟”到底是什么意思:當一個人的行為心智低于其在社會普遍認知下該年齡階段所應有的行為表現(xiàn)與意識的心理水平,展現(xiàn)出的明顯差異或矛盾時,我們通常稱之為不成熟。這樣一看倒確實比較符合,我自己總結(jié)出來造成我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是“拒絕長大”。
    我不想長大,總覺得只要自己不長大,爸媽就不會變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可以一直照顧我,甚至還可以永遠保持著一顆童心,想要什么就不計后果的去爭取??梢圆蝗チ私饽切┖诎档氖虑?,這些不好的事情也永遠不會發(fā)生在我的周圍。
    曾經(jīng)在《孤身絕壁》里面看到一句特別好的話,“一些人可能會指責我拒絕長大,總是想活在童年里。但是往好的一方面說,童年都是跟探險聯(lián)系在一起的,爬的最快爬的最久一直是童年的夢想,無論你是否快要30歲”。
    “長大以后要面對太多的麻煩,顯然不長大的生活更愉悅些。她的狀態(tài)是逃避,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這說明她的環(huán)境條件對她長大這件事的要求足夠?qū)捜荩ū热缂彝l件、外界期許、自身要求、周圍環(huán)境等等),等到條件不允許的時候,自然不得不面對,不得不長大?!?BR>    突然覺得特別有道理,以前在家里的時候,被爸媽保護的特別好,我所接收到的東西都是他們愿意讓我看到的,都是積極向上的,等我來到了公司,同事們也很照顧我,有問題都會幫我解答,即使是工作中出現(xiàn)了錯誤,也沒有狠狠的批評我,而是告訴我下次要注意。每次媽媽給我打電話,都叮囑我在公司要收斂一點,東北人特別兇,小心他們打我??伤静恢溃揖鸵恢痹谶@里肆意妄為,倒成了一個小霸王。
    驚奇的發(fā)現(xiàn),23歲的我,在用一種近乎可怕的方式拒絕做一個成年人,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可以不必長大。任性、不懂事、不靠譜、情緒化、說話不經(jīng)過大腦、缺乏耐心、得過且過,自己想想都覺得討厭。現(xiàn)在別人會縱容我、原諒我,可是很怕有一天,我會把周圍所有人對我的耐心都透支完。
    我可以試一試,在逃避了這么久以后,鼓起勇氣,學著開始不再拒絕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