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大全(18篇)

字號:

    在寫報告時,我們需要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深入了解問題和挑戰(zhàn)。在報告的撰寫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反復修改和潤色,以確保報告的質量和準確性。如果你正在尋找關于報告寫作的示范和指導,不妨看看我們?yōu)槟銣蕚涞倪@些報告范文。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一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室
    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綠豆芽、實驗盒、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綠豆芽生長需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二
    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室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
    綠豆芽、水、紙巾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xiàn)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三
    光是怎樣傳播的
    實驗室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用夾子夾住卡紙,橫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一行,間隔距離為15cm(沒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電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光在物質中是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實驗人、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四
    實驗名稱:xx
    空氣占據空間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占據空間。
    所用器材:(裝置)盆子,玻璃杯,水等。
    實驗步驟
    1、打一盆清水,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豎直倒扣在裝滿清水的盆中。
    2、觀察玻璃杯里是否進滿了水。
    實驗現(xiàn)象:水不能充滿整個玻璃杯。
    認識與結論:說明空氣也占據空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五
    做一個生態(tài)瓶
    實驗室
    能設計一個生態(tài)瓶建造方案。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六
    光是怎樣傳播的
    實驗室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卡紙4張,其中3張在同一位置打一個洞(一枚硬幣大小,夾子,手電筒、水管3段,彎頭2個)
    1、用夾子夾住卡紙,橫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一行,間隔距離為15cm。(沒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電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光在物質中是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七
    陽光下的影子
    室外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八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室外
    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
    溫度計、黑色紙袋
    1、把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
    2、看哪個升溫快。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九
    種子發(fā)芽對比實驗
    實驗室
    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種子發(fā)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簽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缺一不可。
    實驗人、 實驗時間、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
    材料:一個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軟管、幾個硬幣、膠帶。
    1、在塑料瓶的一側挖二三個洞。在瓶子的同一側,用膠帶把三四個硬幣固定上去。這些硬幣有重量,可使?jié)撍鲁痢?BR>    2、把塑料軟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軟管和瓶口的縫隙封好。
    3、把這個玩具潛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讓潛水艇灌滿水。
    4、從軟管把空氣吹入潛水艇。在你吹氣的時候,潛水艇內的水會從洞口被逼出來。
    5、當潛水艇充氣到一定程度時,它會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潛水艇內空氣的量,就可以使?jié)撍г谒懈〕亮恕?BR>    原因:怎么會這樣?空氣的重量比水輕,當你把潛水艇裝滿氣時,潛水艇變得比水還輕,所以會上升到水面上。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一
    改變生態(tài)瓶
    實驗室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生態(tài)瓶、小魚、水草
    1、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1、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二
    光的反射能力
    五年級教室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實驗步驟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三
    種子發(fā)芽對比實驗
    實驗室
    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種子發(fā)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簽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結論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缺一不可。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四
    光與熱
    實驗室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
    溫度計1支,鏡子3面,膠布
    1、用膠布將溫度計固定在墻上。
    2、用鏡子反光對著溫度計(一鏡反射或多鏡反射)
    一次照射的溫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溫度低。
    一次照射的溫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溫度低。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五
    蚯蚓的選擇
    實驗室
    蚯蚓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
    蚯蚓、泥土、水、盒子
    1、(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1、蚯蚓喜歡黑暗的環(huán)境。
    2、蚯蚓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
    實驗人、 實驗時間、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六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室
    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綠豆芽、實驗盒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人 、實驗時間、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七
    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專業(yè):生物科學類
    年級:20xx級
    姓名:
    學號: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實驗十分離產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的配制方法。
    2、學習各種無菌操作技術,并用此技術進行為微生物稀釋分離、劃線分離接種。
    3、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發(fā)分離微生物。
    4、認識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離產淀粉酶微生物的試驗方法和步驟,了解產淀粉酶的微生物種類及形態(tài)。
    1、簡單單細胞挑取法
    2、平板分離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此次實驗采取的是平板分離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結合,該方法操作簡單,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釋后的細胞懸液圖不在平板上可以分離得單個菌株
    2)在適合于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如營養(yǎng)、酸堿度、溫度與氧等)下培養(yǎng)微生物,或加入某種抑制劑造成只利于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從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形成的單個菌落可以是由一個細胞繁殖而成的集合體。因此可通過挑取單菌落而獲得純培養(yǎng)。獲得單菌落的方法可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或平板劃線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為惟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未分離細菌,能產淀粉酶的細菌能生長,且菌落周圍出現(xiàn)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變透明),則產淀粉酶微生物被分離出來。本實驗采用透明圈檢驗法檢測培養(yǎng)物中是否有產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長。
    1、器材:
    培養(yǎng)皿、載玻片、蓋玻片、普通光學顯微鏡、量筒、滴管、吸水紙、燒杯、三角瓶、酒精燈、玻璃棒、接種環(huán)、鑷子、恒溫培養(yǎng)箱、高壓蒸汽滅菌鍋、、天平、濾紙、ph試紙等。
    2、試劑: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瓊脂、蛋白胨)、淀粉、盧戈氏碘液、蒸餾水、250ml三角瓶中裝90ml無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釋用等。
    3、土樣:
    取自貴州大學農生樓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
    蛋白胨1%……………………………………4g
    nacl0.5%…………………………………..2g
    瓊脂2%……………………………………..8g
    ph……………………………………7.0~7.2
    (2)無菌水的制備
    分別取9ml蒸餾水加入5支試管中,加塞后用報紙包扎捆綁,放入高壓蒸汽滅菌鍋滅菌備用。取90ml蒸餾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樣的操作,滅菌備用。
    (3)器皿的準備
    將刻度吸管用報紙包扎,培養(yǎng)皿裝入專用滅菌杯分別放入高溫滅菌箱滅菌備用。
    2)倒11個平板和7支試管斜面,包扎,0.1mp、121℃、滅菌30min.
    2、制備土壤稀釋液:
    稱取土樣10g,放入盛有250ml無菌水的帶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蕩搖勻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槍從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無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混合均勻,以此類推分別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釋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養(yǎng):
    0.00001、0.000001濃度的土壤稀釋液作為涂布平板培養(yǎng)的對象,將其分別涂布在3個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中,共6個培養(yǎng)基,標號,37°c溫箱培養(yǎng)48h。
    4、選取目的菌株:
    兩天后對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養(yǎng)基進行觀察,并取兩個菌落形態(tài)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單個菌落,對其中一個噴灑盧戈氏碘液,觀察其菌落周圍是否出現(xiàn)透明圈,如果出現(xiàn)透明圈說明此菌株產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記錄細菌明顯的性狀。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八
    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想辦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開。
    (裝置)燒杯、玻璃棒、水、土壤等。
    1、在燒杯中裝半杯水,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2、用玻璃棒沿著一個方向輕輕攪拌。
    3、靜置一會兒,觀察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成了兩層。
    上層的土壤顆粒小,是粘土;下層的土壤顆粒大,是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