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道德綁架論文(模板16篇)

字號:

    通過對過去失敗案例的總結(jié),我們意識到避免類似錯誤的重要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不同行業(yè)的總結(jié)范文也值得我們?nèi)パ芯亢徒梃b。
    道德綁架論文篇一
    中華民族亙有華夏民族、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源遠流長。在千百年前,《世說新語箋疏》中就早有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于是在中國幾千年來的發(fā)展過程中,謙讓的意識也漸入人心,仿若每一個人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但是如今,謙讓似乎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負擔。
    在兒時的記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媽媽,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壞了小汽車,我搶回來它還打我!”面對弟弟的胡鬧,滿地的狼藉,心中難免充斥著委屈。我們渴望著公平的對待,期待著有個人能站出來說出我們作為長者的心聲。而等來的卻是家長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壞就弄壞…你應該讓著他”這樣類似的言語,于是,“謙讓”便衍生成為我們肩上不得不擔負起的使命。其實,在我們在嚴格死守道德底線的同時,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我們做了正確的事情,卻遭到了那些以道德為名的約束或阻擋,最后被顛倒了黑白。于是我們大膽發(fā)問,何錯之有?真相便是我們都盲目于“道德”的旗號,而被進行了行為上的“綁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組織天津重建之時,馬云的微博卻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蓋。不少網(wǎng)友指責馬云“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寶了”“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好在逼捐的網(wǎng)友聲勢浩大,反對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你有錢就得多捐”,在邏輯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慈善的首要原則就是自愿,哪怕他是中國的首富,他也有權(quán)力決定捐與不捐、捐多少,無人可以強迫,更沒必要揮舞道德的“兇器”,去脅迫其他人要怎么樣去做。就像韓愈在《原毀》中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也。”道德是一種修養(yǎng),不是一種義務,我們應該去呼吁人們?nèi)プ觯皇怯纱嘶癁榱死?,去責備他們?yōu)槭裁床蛔觯晃覀冏龊檬?,也不應該勉強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道德最適合來約束自己,而不適合拿來壓制別人。
    人們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為它的無害,能夠逐漸增進社會的安寧和諧,平息糾紛與風波??扇绻赖鲁蔀槿巳耸种袕娭扑说睦?,就必然會成為每個人氈上的針、背上的刺,設(shè)法拔去。
    道德綁架論文篇二
    在一個無道德社會,道德卻成了最嚇人的標簽和棍棒,這恐怕才是中國大陸的怪誕之處。年度刺痛人心的“小悅悅事件”,在水落石出之后,讓人感受到幾分凌冽的寒意。
    兩歲女孩死在朗朗乾坤下,先后被兩輛貨車碾壓而亡,路過十八人陷入被拷問的悲慘境地。他們?nèi)绻姓J有錯,大眾就立馬獲得了勝利;如果不認罪,那就一直盯著,反復折磨,直到他們垂下高傲的頭顱。
    我們輕易便可寬恕自己的惡行,但卻絕對不能原諒別人的污點。而似乎必然的邏輯是,因為自身的諸多缺陷,對他人的攻擊便異常兇猛無情——好像在完成一次人生的偉大沖鋒,全然忘記了這是殺戮,會刺疼更多人的心。
    支撐我們的倫理基石是:任何別人都應該是道德完善的人,以此要求他們承擔其道德義務,是無可指責的高尚行為。仔細想來,我們只是借此把不忍目睹的血淋淋場面,貌似高尚地化作自己的倫理點心而已。那些無辜的人——《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非常好地復原了現(xiàn)場,證明絕大多數(shù)人不可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看見了血泊中的小悅悅——僅僅因為與悲慘的事件相關(guān),就被迫成了大眾肆意蹂躪的對象。我們知道這種殺戮的有效性,對方根本無從反抗,也無力反抗。我們愈義憤,殺聲愈響,就愈有效果,去除了自身嫌疑,又獲得了道德優(yōu)越感,可謂完勝。不幸的是,我們殺死了一大堆無辜的同類。當然,在我們眼里,本來就沒有什么無辜的人,問題僅僅在于誰會被我們逮住而已。
    審判往往具有戲劇性的效果,似乎教育了全社會,維護了某種德行,又卸掉了自身良知包袱。
    不僅僅如此,江蘇溧陽一低級官員的微博偷情以及資本達人王功權(quán)私奔事件,都帶有道德審訊的意味。官員,一旦和性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整個社會就立即莫名地亢奮起來,好像發(fā)現(xiàn)了肥美的獵物,可以一展絕技,于此獲得巨大的滿足。大眾有追逐施虐的快感的本能,這毫不奇怪,問題在于,媒體樂于鼓動這種本能,并從中收獲“影響力”:我可以拔掉任何人的一張皮,只要我想——當然是沒有毒牙的人,不會影響媒體飯碗的人。
    現(xiàn)在看來,律師張顯在藥家鑫一案上,也有故意制造道德審判之嫌。一個冷酷大學生人頭落地了,正義貌似得到伸張,越界的道德涂污卻令人不安:我們真的不得不采取夸張的道德手段致人于死地嗎?處于中國當下情景中的人們,當然理解這種無奈的司法現(xiàn)實,為求公正和正義,反而丟掉了良知和德行,當事人很難不為自己的計謀付出代價。他是否真的會心生不安?如果沒有,這種正義便是有毒的,它將更加讓人墮落。
    道德拷問者如此之眾,照例說我們應該看到更多道德的影子才是。事實上,滿街觸目可見不道德的行為。這只有一個解釋:當我們用道德追問別人時,自己驕傲地站在高處;而當我們混入生活海洋中時,也隨行就市成為不道德的人。
    世事的詭異在于,做好事的拾荒婆,也被媒體反復追問救人動機,得到表彰后又遭鄉(xiāng)親詆毀和盤剝——當她是一個卑微的拾荒婆時,沒有人會正眼看她一眼,當她做好事出名后,所有的人和官員都要來占便宜,如果占不到便宜,比如借不到錢,鄉(xiāng)親們轉(zhuǎn)身就會把審判的冷箭射向這個感動中國的人。
    道德綁架論文篇三
    記得,小學時,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內(nèi)容好像是這樣的: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輛公車里發(fā)生了一件令人感動的事,當時的人群時不時的騷動著,在埋怨著自己沒座位?!皠x”一個急剎車,把車上的人弄的前撲后仰,隨后上來了一個老奶奶,她慢慢的移動著年邁 的步伐,一步步向前走去,車子發(fā)動的了,老奶奶一個踉蹌差點跌倒在擁擠的人群之中!
    在車緩緩地行動著,可那位老奶奶仍是弓著背在那站著,終于,一位大爺把奶奶扶到位置上,再過了許久大爺下車了,在這時我晶瑩的淚珠已經(jīng)在我眼眶中打轉(zhuǎn),因為作者在最后寫到大爺是戴著假肢的!
    我看完后,被那位大爺深深的感動了,同時我也為那位婦女感到同情,因為她不僅自己的道德迷失了,連她女兒的道德一同被她抹去!讓座對于你我來說是多么的容易,但對于殘疾人來說呢?在我心里這位大爺比這位少婦健全,因為他并沒有丟失道德,并沒有丟失人生中最不可少的東西!可她卻連位殘疾人都不如,她只剩下個軀殼,而她的靈魂早已破滅!
    請勿讓道德丟失!
    道德綁架論文篇四
    有人依靠正義獲得了大量的財富;有人卻依靠了邪惡,作出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獲得了一筆來之簡單的不義之財。
    現(xiàn)如今的社會什么都有。正義的事情常常發(fā)生,然而邪惡的事情也常常發(fā)生。每個人都在通過施展自己的才華來獲得社會給予自己的財富,但是卻有的人動起了歪心思,想要通過捷徑來獲得更簡單得到的財富。
    利用道德綁架是最常見的一種套路。一位年輕人帶著自己的爸爸或者爺爺奶奶在馬路上走路。當看見一輛有錢人的車子,便主動往上去碰,然后年輕人又稱是看到老人是被車主故意撞倒的,車主為了解災,也不在乎那一點錢,賠了錢之后雙方就走掉了。于是這樣就輕輕松松得到了幾百,甚至幾千塊錢。就一次碰瓷,得到了這么多錢,這令年輕人和老人都十分高興。然而他們殊不知,這種行為已經(jīng)觸犯了人類的道德底線。
    除了讓老奶奶進行碰瓷,還有一種道德綁架便是,利用老年人抓住一位陌生男子的腿。然后另外一名男子搶走陌生男子的包,在另外一名男子和老人的共同演戲之下,在群眾的觀看之下被抱著腿的陌生男子,只好給錢給老人。
    雖然道德綁架事件在社會上時有發(fā)生,但是頻率很低,幾乎就沒有多少,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現(xiàn)象。但不得不說,通過道德綁架所獲得的錢財實屬不義,這不僅威脅到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也對他人的財產(chǎn)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人可以無知,但是不能夠做不正義之事;人可以無德,但是不能夠做傷天害理之事;人可以沒有錢,但是人不可以做出向別人綁架錢的行為。
    沒有道德,一個社會便沒有正確的辦法正常運轉(zhuǎn)。通過道德綁架,也顯示出了這個社會在某些方面的漏洞,給了那些小人有機可乘。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情,做出的道德綁架事件,一經(jīng)舉報,違反道德的人必定會承擔相應的民事后果。
    道德綁架論文篇五
    今年五月,山西省繁峙縣副檢察長穆新成被雙x,其資產(chǎn)大約有兩億元。
    打倒了一個貪官,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當?shù)貐s有很多人力挺副檢察長穆新成,僅僅是因為他的貪污款中有一部分用于公益事業(yè)。
    中國呼喚法治社會也有一陣子了,為什么仍然無法真正建立呢?穆新成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拋開幕的道德問題不談,也不管穆受賄是否是為了當?shù)厝嗣?,穆收受巨額賄賂的客觀事實確實存在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受賄判刑,這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在當?shù)匾恍┤丝磥?,只是因為穆的“良心”尚未泯滅,不僅受賄之事可以容忍,還“得豎拇指”。
    不錯,道德很美麗,道德也更讓人引起共鳴,比起冷冰冰的法律起來,道德也更容易讓人接受。但當?shù)赖屡c法律沖突時每個人都應該力挺法律。因為只有法律才是社會唯一可精確量度的準繩,只有法律才能維持社會最基本的運行。
    然而,一些人在做出現(xiàn)實選擇時卻被道德吸引拒絕道德綁架作文議論文作文
    于是有了力挺穆的人。如果僅僅是因為穆所做的那些“善事”,就網(wǎng)開一面,讓道德綁架法律的話,那就將是一個穆新成落馬而千千萬萬個穆新成將會屹立于中國的政府部門。此先例一開,葬送的將是政府的公信力,法律的尊嚴以及中國法制建設(shè)的前途。
    魯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提到,在未有天才之前,應有產(chǎn)生天才的國民。
    現(xiàn)在我想說,在擁有法制社會之前,應有容納他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而不是讓道德等綁架了法律。
    道德綁架論文篇六
    愛在左,同情在右,讓我們用愛將人生的荊棘路打扮得花香彌漫。
    ——題記
    上善若水。
    水,乃天下之至柔,卻能馳騁萬里、滴水穿石;善,乃天下只至美,卻易遭人利用、被人懷疑。
    近年來,在媒體的炒作下,許多引發(fā)道德危機的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讓行善者擔驚受怕,以至出現(xiàn)了更多的“扶不起”“不敢扶”的社會悲劇。不久前,另一位父親為救罹患白血病的女兒只身赴濟南為孩子做骨髓配型,只因手機沒電,卻被媒體稱為“攜款失聯(lián)”。這又一次將行善者與受善者的信任問題擺上了臺面。殊不知,行善也好,施善也罷。善行的本身,為的是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送上救命的煤火,送去生存的希望。真正的大善,應該如流水以般,潤物細無聲。
    魯迅先生曾寫到: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誠然,當時的中國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而無知群眾卻只圍觀、看熱鬧。如此這般,才有了這激憤之語。但如今,有些人卻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受善者。這看似在施善,可實際上無疑是在受善者的傷口上撒鹽,名為施善,實為施暴。我覺得,善,應該像蒲公英一樣實在,不矯飾,不虛偽。一個真正尚善的人,必定是一個在黑暗里也能健步如飛的人。因為他信善、傳善,他能跟隨善的指引一路施善,而不圖回報。或許有的人會擔心自己的善心被他人利用,但螢火蟲在黑夜里發(fā)光本身就不是為了保持光,善到了,就好了。
    當然,行善還得考慮受善者的尊嚴。美國就有一家低調(diào)的慈善機構(gòu),以匿名的方式資助被選定的人,這家機構(gòu)為了讓受善者保住尊嚴,便要求受助者參加義工勞動,去幫助他人,讓善延綿不絕。反觀國內(nèi)某些慈善家,高調(diào)地資助、不知廉恥地要求受助者合影的行為,我深感中國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粗暴的善還不如不施善,讓受善者帶著自尊死去,遠比帶著恥辱茍活更好。
    讓我們以若水的柔情將善意撒向人間,用春天的陽光普照人生的荊棘路。
    道德綁架論文篇七
    今天,在很多公共場所,都有著大片的綠茵茵的草坪。這些草坪雖然綠得可愛,綠得憐人,但對于一個有著強烈公德意識的人來說,卻不敢漫步其上,更不敢心安理得、自由愜意地躺著,與小草親密接觸。因為,大多數(shù)草坪上,都立著牌子,寫有“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之類的話語,意為散步的人們要講究一點公德,不要踩壞了草坪。原來,小草占領(lǐng)的大片場地,僅是供人們欣賞的。但是,小草的領(lǐng)地是擴大了,可人們的活動范圍卻縮小了,雖然美其名曰“綠化環(huán)境、造福人類”,但如此一來,為了那些綠色的視野沖擊,人們失去的卻是更多的可以放松的活動空間,真不知是草地在為民眾服務,還是民眾在為草地服務,正如“不知是狗在搖尾巴,還是尾巴在搖狗”。如此,那些有著道德修養(yǎng)的人們,也就因著道德而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空間。
    公共汽車上,尊老愛幼是傳統(tǒng)的美德,給年老體弱者讓座是一種閃光的社會行為,勿庸置疑。但凡事都不能絕對,公共汽車上也常常有為工作、為事業(yè)、為生活奔波勞累抑或體力不支的年青人,一天的勞頓常使得他們更需要一個座位去靠一靠,歇一歇,較之一些尚有體力的老者,他們或許更迫切需要一個位置。但顯而易見的是,不會有人為其讓座,這還其次,關(guān)鍵是倘若他們占得先機,得了一個座位,但身邊又站著一位精神癯爍的年老者,這一刻的他,是讓座還是不讓呢?在公眾的眼里,沖著德行,他自然要讓;但沖著“救急不救老”的實際需求,他可以不讓。不過,公眾的德行觀,使得再需要位置的有德行的人們,還是情不自禁地會站起來,給老者讓座。這一刻的他,無疑是被道德“梆架”了。這種道德的行為,似乎浸潤了很多的無奈與辛酸。
    道德,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優(yōu)良品質(zhì),作為人類社會一種無形的穩(wěn)定調(diào)和劑,在光芒四射的正義外衣下,涌動的是一種本真的善良、誠摯的友愛和人性化的寬容。那些脫離了道德本真的一些“德行”,其實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偽道德”,甚或是一種道德的虛無陰影。這猶如喝酒,不勝酒力者硬是梆架于“感情深一口悶”的“真理”,吃下許多感情并不深、不得不逆著性子而為之的酒,于人于己其實都脫不了一個“偽”字。
    其實,這都是道德梆架惹的禍,我們該給那些被綁架了的道德松梆,讓那些本真的、純正的德行之光灑布于公眾的心靈之上,使其大放異彩,無拘無束,真正惠澤出人間的真愛。
    道德綁架論文篇八
    第一種保守主義,認為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別人并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wèi)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第二種自由主義,道德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不存在“義務”屬性。第三種以偏概全,在遇到涉及到道德問題的.事件中,人們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并沒有關(guān)注到事件背后的原因。
    道德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體現(xiàn),是一種人性真善美的體現(xiàn),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用同一套標準要求每個人,在不傷害他人的基礎(chǔ)上,每個人享有一定的自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道德綁架論文篇九
    快遞員看我一次拿這么多塊遞,便調(diào)侃我是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我只是禮貌地牽動了一下嘴角,說:“這怎么可能呢?”轉(zhuǎn)身離開,沒有再多解釋什么。
    其實,網(wǎng)購的背后更有苦衷,是我不會輕易向旁人傾訴的隱痛。這些快遞也沒有花多少錢,里面最貴的就是花2元9角買來的抽紙。幾個快遞加起來也不到10塊錢。去買這些價格非常低的商品并不容易,要經(jīng)常去留意低價,還要去積攢購物券。
    我追求低價購物不僅是為了節(jié)約,更是為了能夠早日擺脫束縛。在自己這個家里,我是唯一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人。明明是自己的家,卻給我一種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感覺,這就是因為,父母總是用金錢來道德綁架我。
    “從小到大我們給你出了那么多錢,這件事情上你有什么資格不聽我們的?”這樣的話我已經(jīng)聽了無數(shù)次。仿佛只要出了錢,他們便可以為所欲為,把我當成一個被擺布的工具人。只要有養(yǎng)育之恩的名號,就可以盡一切辦法讓我按照他們的規(guī)劃來行事。
    我不過是想要一份小小的自由。不是離開學校輟學去社會上闖蕩,不是吸煙、喝酒、紋身、去舞廳里面游玩,僅僅就是讀自己喜歡的書、追求自己愛好、不被每天責罵的自由。
    可是在親情面前,道德綁架也來得那么堅固,似乎永遠也無法掙脫束縛。他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是家人都是為我好的,卻永遠無法聽到我內(nèi)心里的哭聲?,F(xiàn)在的我只能盡一切辦法拼命地去掙錢和節(jié)約,只求向他們伸手要的錢少一點,再少一點。
    我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在網(wǎng)絡(luò)上讀書,我讀小說、詩歌、散文、傳記等等一些我感興趣卻被他們嗤之以鼻,說毫無用處的書籍。我讀弗蘭克,一個曾經(jīng)在集中營里度過暗無天日歲月的人,卻發(fā)現(xiàn)即使在慘無人道的折磨下,他仍可以選擇如何作出反應。在無邊的恐怖之下,在嚴刑拷打折磨下,弗蘭克學會了心理調(diào)控,告訴人們要用尊嚴來承受苦難,用這種方式來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
    與弗蘭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相比,我此刻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現(xiàn)實無法改變,我也總有一天能夠?qū)崿F(xiàn)獨立和自由。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
    ——道德綁架
    劉云霄 2012079130019
    論當代中國慈善受到的阻力——道德綁架
    劉云霄2012079130019 引言:慈善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人類社會的潤滑劑,也是人類社會的粘合劑,它所表達的善意和愛心,有助于克服社會的疏離和隔膜,增強人際關(guān)系的融洽與友善,從而增進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吨袊蟀倏迫珪穼Α按壬啤钡尼屃x是:從同情、憐憫或宗教信仰出發(fā)對貧弱者給予金錢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實際援助的社會事業(yè)。其目的是做好事求善報。國外詞義的翻譯:慈善是出于對人類的熱愛,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然而,當今慈善事業(yè)受到了“道德綁架”,用圣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比如,要求一個人舍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并非他的道德義務?!暗赖陆壖堋敝园l(fā)生,除去人的精神結(jié)構(gòu)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有困難者應當怎樣求得別人幫助?行善者應當以怎樣的方式行善?這些問題成為當今社會值得思考的問題。
    白血病患者跪借百萬
    14年6月,24歲的莫向松帶著14名同學跪在成都市武侯區(qū)新希望大廈門外,他們手中捧著玫瑰,身上纏著玫瑰,頭上戴著玫瑰……寫有“借我一百萬,我打工還你一輩子”的標志牌,道出了此舉的目的――希望打動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暢,以獲得100萬元的借款治病。莫向松,成都某職業(yè)學院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yè)2011級學生,去年11月被確診患急性白血病。莫向松表示,目前養(yǎng)父母為給他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已經(jīng)沒有辦法繼續(xù)治療了,前段時間有位熱心網(wǎng)友建議他找富豪借錢。因為其就讀于畜牧專業(yè),所以把目光投向中國畜牧龍頭企業(yè)――新希望集團。“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莫向松說,手持玫瑰花目的就是倡導更多人力所能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他希望能夠到借款企業(yè)去打工,慢慢償還借款。下跪求借款事件,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酵多日,輿論嘩然。某門戶網(wǎng)站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有接近六成的公眾認為:這不是借錢是“要”錢,是道德綁架;有接近三成的公眾認為:為活命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用錯了方式。換句話說,近九成人認為此舉不妥。
    裸曬下跪索捐
    許智豪裸曬希望殺死癌細胞,下跪求富豪捐助100萬,因為這兩起事件,身患白血病的大學生莫向松“紅”了。無數(shù)媒體追問他背后是否有人策劃,他一直否認,后來卻公開承認,的確有幕后推手王某幫他策劃了裸曬、下跪。一開始,雖說莫向松的舉動存在炒作的嫌疑,但那是真切的在困境中掙扎的姿態(tài),情有可原?,F(xiàn)在他公開承認存在幕后推手,也就是說,“下跪借款”是一出精心策劃的戲。即便身患白血病屬實,這樣的求助方式非但不能獲得同情,反而會招致反感,惹來非議??芍^“索捐不成,倒蝕一把米”。面對一出出鬧劇,我們可以向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伸出援手,但于此同時,也必須向各種各樣的索捐行為說不,不論當事人是多么迫切需要救助。短期看,假如各種“索捐”都能有所收獲,那對需要救助的人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但長遠看,對整個社會慈善文化和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則是一種摧殘。做慈善,是自愿主動的行為,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道德驅(qū)使。捐款行善,也是自覺自愿地將自己的東西給別人。而且在嚴格意義上說,因為“索捐”而被迫的給與,不能算作慈善。倘若捐贈帶上了“被逼”或者“無奈”的成分,顯然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索捐”更像是道德勒索。面對“索捐”,被求助者往往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顯得十分被動。如果答應索捐者的要求,那多半要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而公然拒絕,則可能遭到輿論的譴責。事實上,這正是慈善文化不健康的表現(xiàn)。并不是富有的人就必須有兼濟天下的情懷,對求助者“來者不拒”,同時,也不是有難的人,就有權(quán)利索取捐贈,并且大肆宣揚。更嚴重的是,有能力進行慈善活動的人,面對“索捐”帶來的各種無奈與困擾時,很難相信他還能加入慈善的行列。這對于民間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何嘗不是憾事。要讓慈善發(fā)自本心。慈善的基礎(chǔ)是自愿,自愿是慈善的前提,“下跪”和“強捐”都違背了慈善的基本準則。慈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博愛精神,是源于心靈的高尚行為,捐與不捐、捐多捐少都是個人的選擇,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采用任何手段強迫捐助者捐款,發(fā)自本心的自愿捐獻是慈善事業(yè)能夠長遠、健康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石。莫讓慈善傷了愛心。慈善是在慈悲心理驅(qū)動下的善舉,其前提是真心,其動力是愛心。顯然,“點名式慈善”“強迫式捐款”,非但不能獻出真正的愛心,反而會讓愛心受傷。慈善的本意就是號召人們“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不是“心甘情愿”的奉獻,“愛心”就變了質(zhì)。一次慈善義舉就是一場愛心雨露,但莫讓“偽善”傷了“愛心”。別用道德綁架慈善。在“跪求借款”事件中,那位董事長如果不借款,是否會被貼上“為富不仁”的標簽?求生欲望不能作為采取過激方式的理由,用道德綁架慈善并不合適。當慈善被道德綁架,人們看到的不是慈善的大善大德,而是攫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維護慈善中的尊嚴。求生的本能讓這2人不顧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憫,但采取下跪這種“有失尊嚴”的方式求助是否可?。壳笾卟荒芤驗椤安铄X”而失去尊嚴,施與者不能因為“不差錢”而傷害求助者的尊嚴。慈善是大寫的字,背后有一個有分量的詞匯,就是尊嚴。打造慈善健康環(huán)境。用出位、出格的行為吸引關(guān)注,以獲得救助,被要求行善者的尷尬和無奈正在于此。如果求助者尋求制度化的救助,能不能得到活命錢?現(xiàn)代慈善理念、慈善環(huán)境氛圍、慈善制度法規(guī)是慈善事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軌道的支撐。這需要慈善方的真誠和熱情,需要受助者的理性和冷靜,更需要社會的機制和責任。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一
    現(xiàn)如今,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fā)展。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在享受著社會環(huán)境的美好的同時,也在面臨著一些道德素質(zhì)方面的問題,就比如我今天要講的——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就比如說演員孫儷,她曾經(jīng)資助過一名叫做向海清的上海貧困學生,然而這名學生在上了大學后,花錢開始大手大腳,開始對孫儷的資助金額有所不滿。他甚至開始在網(wǎng)上詆毀孫儷,指責孫儷騙人,說孫儷沒有良心。不明真相的網(wǎng)友們立即把矛頭指向了孫儷,在當時,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真相大白后,著名導演韓寒也在微博上發(fā)文譴責:“普通市民在二環(huán)內(nèi)養(yǎng)個大型犬都不可以,為什么孫儷可以在上海養(yǎng)頭狼?”
    更甚者,曾有歌手叢飛,資助了許多名貧困學生,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可在他胃病發(fā)作后,被他資助的人不但不幫助他,還開始逼迫叢飛把他們的名字從資助名單中刪去。并開始催債,用道德綁架的行為,來逼迫從飛繼續(xù)給他們錢,以下是一名家長與叢飛經(jīng)紀人的對話:
    你們不是說要資助我家孩子上大學嗎?這才剛到初中就不干了!你們這不是騙人嗎?當明星還能騙人啊!
    不好意思,這位家長,叢飛他現(xiàn)在得了病,等他病好了一定會把錢寄過去的。
    他得的什么病啊?
    胃病,挺嚴重的。
    那你問他什么時候病好了出來掙錢呀!
    就是許多人看到這里內(nèi)心和我一樣感到憤慨吧,這些被資助過的人,不但沒有絲毫感恩之心,反而用道德綁架來“報答”那些于他們有恩的人。
    或許有些人認這些事情都離我們太遙遠,那么前些天在網(wǎng)上流傳的女子逼迫軍人讓座的視頻,總是離我們生活較近了的吧。網(wǎng)友們看了這個視頻后也都是義憤填膺,紛紛指責這位女子沒有基本素質(zhì)。
    相信有不少人在生活中都有過被人強制性要求做好事的經(jīng)歷吧!當時大家的感受如何呢?
    本來弱勢群體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需要幫助的人們,可現(xiàn)在的一些人們反而因“弱勢”而覺得高人一等,以弱勢做為擋箭牌,逼迫他人幫助自己,并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如果他人不幫助自己,就是沒有良心,就應該受到譴責。
    在這里,我想使用《甄嬛傳》中的一句話——他人幫助你是情份,不幫助你是本份。正是因為道德綁架的存在,才使得社會上愿意幫助他人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朋友們,讓我們一同攜手,對道德綁架說:“不!”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二
    22班 李迪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在人世間,我們共同面對的荒漠中,我們應該給予有難的人一口水,可是,可怕的是,有人因此成為了恐怖的吸血鬼,對善良的人進行道德綁架。
    我們的民族,在道德準則中寫入了“施舍即為道德上的給予”,在我們每個人有能力的前提下,對有困難的人進行道德布施,即所謂“達則兼濟天下”??蛇@樣做,卻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道德乞討者、道德辯護者、甚至道德暴力者,他們以所謂的道德對任何一個道德布施者進行“綁架”,進行無情的勒索與迫害。他們正是一個個的吸血鬼,一個又一個的社會蛀蟲??蛇@不正是一種道德的缺失嗎?人人口口相談為道德,為文明,為善良,可四周卻還是道德荒漠。
    這還不是全部。
    學生不讓座,老人動手扇耳光;動物園遭不幸,網(wǎng)上一片罵聲;被騙走學費,又是一片嘲諷。有人并無過失;有人有過,但較之于生命,又何故如此無情?這便是道德荒漠之悲哀了?!拔概c心之間只隔著一層,喝多少酒都淹不進去?!钡赖驴谥姓f著道德的話,飲著道德的酒,卻沒長著一顆道德的心!
    《狂人日記》痛斥吃人的封建禮教,字里行間寫滿了“吃人”二字,但如今面對著道德缺失,恐怕“吃人”二字也難以形容了吧!因為,道德是人性丑惡的邊界,道德荒漠、道德淪喪都在極力地削弱那堵界墻,臨到頭來,是人性的徹底暴露。
    我們不去說“人性本惡”,那對于善者是不公平的;但同樣也不能言“人性本善”,那對于道德綁架者太過寬容了些。我們只是還未找到更合理的方式來約束對道德武器的濫用,才令善者心涼,我們更不該失去對本民族道德的信心。
    道德不是任何人的名義,道德也不是傷人的武器,他是心中的神圣之地,請不要玷污。
    剪碎道德綁架的言語之繩
    21班 楊棋涵
    朋友們:
    你們好!請設(shè)想:
    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反抗。
    因為,在這個強調(diào)“和諧、友善、互幫互助”的時代,道德綁架變得越來越理所當然。我很贊賞那位小伙子為拿回剛給的一元錢而伸出的手,這也正是剪碎了道德綁架言語之繩的剪刀!
    我們理應拒絕“道德綁架”。
    “因為她還抱著孩子,而你年紀輕輕,所以你就應該給她讓座”;“因為你有十元錢,所以你本來就該把它給我”;“因為小孩子不懂事,所以你不可以追究車上的這一道道劃痕,否則你就是不善良、不友好,素質(zhì)低下”:這些綁架者的思想讓人發(fā)笑!可社會上頻頻出現(xiàn)的道德綁架事件,足以讓我們的笑凝固在臉上。
    我不得不感嘆:這究竟是怎么了?
    我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講了兩位帶著孩子的母親在乘坐飛機時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對指責孩子哭鬧而影響他人的乘客破口大罵,另一位在飛機起飛前,便送給周圍每一位乘客一份不貴重卻十分精致的小禮物,來為孩子第一次乘坐飛機有可能哭鬧而道歉。盡管整個飛行過程中,孩子只是安靜地趴在母親身上玩玩具和睡覺。
    這是一種對比,也是一種思考。凡事都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偏偏有人就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高昂著頭,并用言語攻擊你,綁架你!
    對此,我們決不能吞聲忍氣!
    道德綁架,從道德來看,仿佛無可厚非,因為人要友善、要善良、要互幫互助,但實則漏洞百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不易,沒有人有義務和別人“感同身受”,我們不能因別人道德綁架了自己,而開始質(zhì)疑自己。
    我們要做的,只是伸出有力的手,握緊鋒利的剪刀,將道德綁架的言語之繩,剪得粉碎。
    請不要綁架道德
    21班 劉瑤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念頭,那么你也就成為了道德的“綁匪”。
    因為你不知道,那個不讓座的小伙,或許因一天的工作而疲憊不堪;因為你不知道,那個行乞的年輕乞丐,本可以靠自己工作賺錢養(yǎng)家,而非搖尾乞憐;因為你不知道,孩子需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擔當,無關(guān)年齡大小,更何況是身為監(jiān)護人的父母。
    而且,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沒有一條強制道德。所以請你少一些自認為的“理所應當”。
    你們是否真正地知道什么是道德與素養(yǎng)?
    它是孔子口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與尊重,理解工作太累的疲憊,尊重你的選擇。
    它是孟子“心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的善良與感激,善意你的幫助,感恩你的關(guān)懷。它是羅曼羅蘭“在你還有能力幫助他人時,就積極去做”的主動與虔誠,不狡辯,不造作矯揉。道德是神圣的,崇高的,令人敬畏的。
    蘇子曾曰:“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蔽蚁M銈兛梢宰杂梢稽c,瀟灑一點,不要被道德的枷鎖束縛住,更不要去綁架道德,“讓不讓座”“扶不扶人”“給不給錢”的爭論與糾紛,天真而愚蠢!我希望你們可以保持一顆純凈的心,不要被卷入那辛辣而苦澀的洪流。
    樂己,樂人。樂人,樂己。
    這才是道德的真諦。
    道德從來不是被搶來的,素養(yǎng)更不會被奪去的。它們是需要心的敬畏、愛的呵護的。讓我們一起構(gòu)筑我們的理想國,在那里,永遠不要做道德的“綁匪”!謝謝大家!
    哪有什么應不應該
    22班 蔣曉萌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如果你是白領(lǐng),疲憊歸家的你會不會給抱著孩子的婦女讓座? 如果你是行人,熱心善良的你會不會應乞丐的要求給他加錢? 如果你是車主,火冒心頭的你會不會因稚子所為而忍氣吞聲? 我想,也許會,但我是不會的。因為,這世上哪有什么應不應該。
    也許,我可以用“得寸進尺”來形容這種無理取鬧之人。弱勢群體確實有資格享受更好的優(yōu)待,就像婦女、乞丐、兒童,我們自然也會盡力而為。可是,這位大媽、這位乞丐、這位家長,他們所要求的未免太過分了吧?在法律和人性的約束之下,他們享有權(quán)利,但同時,這權(quán)利也有限度。就像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少年,做出了殺人分尸這種慘無人道之事,他們還值得寬恕嗎?或許你會說,乞丐只是餓了,孩子只是貪玩兒了,但從這樣的小事中折射出的問題卻不小。沒人能說準這個貪婪的乞丐以后會不會搶劫,也沒人能保證這個小孩長大后會不會貪玩到砸車、打人。所以,也就沒有什么應不應該同情縱容他們。
    也許,我可以用“道德綁架”來形容與這類似的事件!
    也許,我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告誡大家。作為高中生,我們要學會接受世間的不如意,沒人會因為你是半大的孩子,就原諒你所有的過錯;也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快成年的人,就尊重你的所有行為。父母沒有責任對你好,老師和同學也是,所以不要認為所有的事都是理所當然,不要成為要求讓座的大媽、嫌棄錢少的乞丐、強詞奪理的熊媽媽。畢竟,這世上哪有什么應不應該。
    不要做“得寸進尺”之人,不要干“道德綁架”之事,學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走于人間,不奢求偏愛。
    這世界,本就沒有什么應不應該。
    x x x
    x年x月x日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三
    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的情況下才成立。比如,要求一個人舍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并非他的道德義務?!暗赖陆壖堋敝园l(fā)生,除去人的精神結(jié)構(gòu)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對于“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wèi)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于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于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與精神發(fā)展,并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nèi),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準”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
    本身并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自愿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訴求也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高調(diào)公開的慈善策劃,與道德捆綁的求助活動,也許在短時間能起到放大愛心、擴大關(guān)注的效果,成功于一時,但是傷害的卻是慈善事業(yè)的基礎(chǔ)。試想,哪位董事長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貼上了“為富不仁”的標簽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群起效仿,是否會給公司正常運作秩序帶來影響不理性的“尋善”活動,終將阻礙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觀念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yè)都投入到了慈善事業(yè)之中,健康的慈善環(huán)境對慈善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愈加重要。現(xiàn)代慈善理念、行善積德的氛圍、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贈平臺是慈善事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軌道的堅強支撐。這既需要慈善方的責任、熱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誠、冷靜,還需要社會的寬容與理性。
    此外,還應該明確:慈善只是社會救助體系的一部分。既要促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更要完善醫(yī)療保障制度。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四
    何為道德,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常言道:罪莫大于無道,怨莫大于無德。人們對高尚的追求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常常促使我們以道德的標準來衡量和評價自我和他人的行為。不得不說,這樣的一種社會風氣讓社會群體里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籍籍無名的普通人,還是聚光燈下的公眾人物,都無時無刻的處在道德的約束里。但是,這種道德的約束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于對他人,是否真的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試圖批判我們眼里的所謂的“不道德”言行時是否又真的站在了一個客觀的角度,或者說,我們是不是在無意間以道德之名行綁架之實!
    還記得8.12天津爆炸案嗎?在當時這場爆炸事故引發(fā)了強烈關(guān)注,網(wǎng)友紛紛在網(wǎng)絡(luò)為天津祈福,當運送遇難武警官兵的車隊駛過,民眾甚至自發(fā)停車鳴笛送戰(zhàn)士們一程。許多公眾人物也在網(wǎng)絡(luò)自發(fā)組織為天津祈福捐款活動,從13日起,成龍、范冰冰、李晨、黃曉明、angelababy等明星率先為傷者捐款,隨后郭德綱、張馨予、唐嫣、韓紅等人也隨之發(fā)起了捐款行動,向傷者和犧牲的消防戰(zhàn)士家屬施以援手。眾明星及全國各地心系天津的熱心市民為天津捐款的行動被網(wǎng)友稱贊為“正能量”,但也出現(xiàn)不少負面事件,不少公眾人物就遭到鍵盤俠的網(wǎng)絡(luò)“逼捐”,其中尤以阿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為甚。不少網(wǎng)友跑到馬云微博底下留言,指責馬云“為什么不給天津捐款”、甚至還有一些過激的言論,比如“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寶了”。以至于,在馬云7月29日更新的一條微博下,30569條評論中,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是網(wǎng)友關(guān)于“網(wǎng)絡(luò)逼捐”的爭論。對于這場微博里的口水戰(zhàn),一部分媒體以其彰顯了國人高度的道德責任感為題大加贊揚,而更多的媒體和公眾則斥責其為一場典型的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這兩個詞并不晦澀難懂,但對這兩個褒貶極端的詞進行組合,我們又有多少了解呢?百度百科對道德綁架的定義是這樣的: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個群體思想道德低下,認為資源多的人就必須幫助資源少的人,才能達到一種心理平衡,也順帶達到了自己幫助別人的虛榮感。從這定義里我們看到了什么?道德只是亮麗的幌子,出發(fā)點不過是以掩蓋心里的陰暗。自己無力而為,卻對他人強加高標準的要求,甚至進行言語上的抨擊,行動上的強迫,這完全不是道德二字的真正含義。在當今社會,我們推崇道德,敬畏道德,所以似乎給人一種假象,只要打著道德的旗號,我們能夠只看新聞標題,就對新聞事件進行道德評判,對當事人隨意謾罵、惡意攻擊,甚至人肉搜索,人身侮辱。沒有誰可以主宰別人的選擇,用道德強奸他人的自由意志,根本上是社會文明的倒退。
    從深層次而言,是什么造成了道德綁架呢?當今國家和社會大力弘揚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媒體輿論宣傳方向總是把道德看得很重,無論如何,在批判的最后,總要辯證法的來一句:“但是多數(shù)人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普通人還是需要做好事的?!边@句話說多了自然弱勢群體就會把禮讓當成理所當然,即使自己做不到,他們也會把這種心理投射到更具有能力的人身上,渴望借助他們的能力實現(xiàn)自己做好事的精神需求。毫無疑問,公眾人物的確是具有比普通大眾更優(yōu)越的經(jīng)濟條件,也更有能力憑借自己的行為去帶動去影響普通大眾的行為,但是,公眾人物也只是蕓蕓大眾的一員,他們也有選擇做與不做的自由。
    另一方面,我們要承認公眾人物在表達自己個人感情的時候和普通人的確是不能完全一樣的。因為公眾人物是公眾的偶像和粉絲,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因此,公眾人物必須在公共場合嚴格要求自己。他們應做的是以己之行弘揚正能量,發(fā)揮積極作用,而不是利用自己所具有的影響力對大眾的行為強加約束,形成另一種錯位的道德綁架。譬如周立波曾在節(jié)目里,讓一個女孩子跟親生父母相認。女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請上臺,并被周立波一次一次用語言攻擊,甚至動用道德,親情,看似合情合理,但為何女孩子卻并不想與親生父母相認,這自然也就造成了不一樣的分歧!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女孩最終不肯與父母相認,必然有她的難言之隱。沒錯,親生父母確實最大,但作為一個主持人有沒有想過女孩子的感受呢?而周立波卻只是一次次的用道德,用親情來逼迫女孩與父母相認。整個事件對這個女孩又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且不談,周立波完全以其個人的影響力制造一種一人領(lǐng)道,眾人跟風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公眾意志凌駕于個人意志之上,個人的選擇似乎沒有堅持的意義,換句話說,是整個社會替我們做出了選擇。
    道德綁架是雙向的,我們可能在無意中以道德綁架他人,也可能因道德壓力迷惑個人選擇,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道”是萬物萬法之源,創(chuàng)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和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我們不能忽視道德在人類社會所起的積極作用,但也不能矯枉過正,一切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道德為唯一標準隨意評論。謝謝大家!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五
    孔子的學生子路救了落水的小孩,其父送牛答謝,他欣然接受。本是皆大歡喜,卻遭到了他人的冷嘲熱諷;子貢在魯國贖回了老鄉(xiāng),拒絕了相應的獎勵,但他卻得到了世人的'贊揚。
    然而在當今社會,此類道德綁架也屢見不鮮。
    這也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生活中時常遇到乞丐。每當看到身體健全卻還出門乞討的人,便同情其凄慘的命運。記憶中的上一次遇到乞丐是在長沙,偌大的長沙城,卻遇到過數(shù)波乞丐。忍不了同情心作祟,便給了一塊錢。然而轉(zhuǎn)身卻聽到嘀咕:“真小氣,只給一塊錢?!睂嵲谌滩涣巳绱说赖陆壖埽覐街弊呋啬没匚业腻X,只說:“對不起,這是我父母的血汗錢,我實在是該珍惜的?!闭f罷便揚長而去,立即全身舒爽,心中惡氣一掃而空。如此想來,這類人真正值得同情的不是其不幸的遭遇,大概是他們那種自我可憐自我放棄,想著利用道德綁架混飯吃的人生態(tài)度吧。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都不喜歡被道德綁架,在生活中遇到諸如此文的道德綁架多拒絕,切莫讓道德綁架蔚然成風,還道德一個更體面的形象!
    道德綁架論文篇十六
    以下是小編整理關(guān)于道德綁架演講稿,歡迎閱讀參考。
    何為道德,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
    常言道:罪莫大于無道,怨莫大于無德。
    人們對高尚的追求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常常促使我們以道德的標準來衡量和評價自我和他人的行為。
    不得不說,這樣的一種社會風氣讓社會群體里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籍籍無名的普通人,還是聚光燈下的公眾人物,都無時無刻的處在道德的約束里。
    但是,這種道德的約束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于對他人,是否真的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試圖批判我們眼里的所謂的“不道德”言行時是否又真的站在了一個客觀的角度,或者說,我們是不是在無意間以道德之名行綁架之實!
    還記得8·12天津爆炸案嗎?在當時這場爆炸事故引發(fā)了強烈關(guān)注,網(wǎng)友紛紛在網(wǎng)絡(luò)為天津祈福,當運送遇難武警官兵的車隊駛過,民眾甚至自發(fā)停車鳴笛送戰(zhàn)士們一程。
    許多公眾人物也在網(wǎng)絡(luò)自發(fā)組織為天津祈福捐款活動,從13日起,成龍、范冰冰、李晨、黃曉明、angelababy等明星率先為傷者捐款,隨后郭德綱、張馨予、唐嫣、韓紅等人也隨之發(fā)起了捐款行動,向傷者和犧牲的消防戰(zhàn)士家屬施以援手。
    眾明星及全國各地心系天津的熱心市民為天津捐款的行動被網(wǎng)友稱贊為“正能量”,但也出現(xiàn)不少負面事件,不少公眾人物就遭到鍵盤俠的網(wǎng)絡(luò)“逼捐”,其中尤以阿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為甚。
    不少網(wǎng)友跑到馬云微博底下留言,指責馬云“為什么不給天津捐款”、甚至還有一些過激的言論,比如“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寶了”。
    以至于,在馬云7月29日更新的一條微博下,30569條評論中,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是網(wǎng)友關(guān)于“網(wǎng)絡(luò)逼捐”的爭論。
    對于這場微博里的口水戰(zhàn),一部分媒體以其彰顯了國人高度的道德責任感為題大加贊揚,而更多的媒體和公眾則斥責其為一場典型的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這兩個詞并不晦澀難懂,但對這兩個褒貶極端的詞進行組合,我們又有多少了解呢?百度百科對道德綁架的定義是這樣的: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一般是一個群體思想道德低下,認為資源多的人就必須幫助資源少的人,才能達到一種心理平衡,也順帶達到了自己幫助別人的虛榮感。
    從這定義里我們看到了什么?道德只是亮麗的幌子,出發(fā)點不過是以掩蓋心里的陰暗。
    自己無力而為,卻對他人強加高標準的要求,甚至進行言語上的抨擊,行動上的強迫,這完全不是道德二字的真正含義。
    在當今社會,我們推崇道德,敬畏道德,所以似乎給人一種假象,只要打著道德的旗號,我們能夠只看新聞標題,就對新聞事件進行道德評判,對當事人隨意謾罵、惡意攻擊,甚至人肉搜索,人身侮辱。
    沒有誰可以主宰別人的選擇,用道德強的奸他人的自由意志,根本上是社會文明的倒退。
    從深層次而言,是什么造成了道德綁架呢?當今國家和社會大力弘揚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媒體輿論宣傳方向總是把道德看得很重,無論如何,在批判的最后,總要辯證法的來一句:“但是多數(shù)人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普通人還是需要做好事的。
    ”這句話說多了自然弱勢群體就會把禮讓當成理所當然,即使自己做不到,他們也會把這種心理投射到更具有能力的人身上,渴望借助他們的能力實現(xiàn)自己做好事的精神需求。
    毫無疑問,公眾人物的確是具有比普通大眾更優(yōu)越的經(jīng)濟條件,也更有能力憑借自己的行為去帶動去影響普通大眾的行為,但是,公眾人物也只是蕓蕓大眾的一員,他們也有選擇做與不做的自由。
    另一方面,我們要承認公眾人物在表達自己個人感情的時候和普通人的確是不能完全一樣的。
    因為公眾人物是公眾的偶像和粉絲,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因此,公眾人物必須在公共場合嚴格要求自己。
    他們應做的是以己之行弘揚正能量,發(fā)揮積極作用,而不是利用自己所具有的影響力對大眾的行為強加約束,形成另一種錯位的道德綁架。
    譬如周立波曾在節(jié)目里,讓一個女孩子跟親生父母相認。
    女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請上臺,并被周立波一次一次用語言攻擊,甚至動用道德,親情,看似合情合理,但為何女孩子卻并不想與親生父母相認,這自然也就造成了不一樣的分歧!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女孩最終不肯與父母相認,必然有她的難言之隱。
    沒錯,親生父母確實最大,但作為一個主持人有沒有想過女孩子的感受呢?而周立波卻只是一次次的用道德,用親情來逼迫女孩與父母相認。
    整個事件對這個女孩又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且不談,周立波完全以其個人的影響力制造一種一人領(lǐng)道,眾人跟風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公眾意志凌駕于個人意志之上,個人的選擇似乎沒有堅持的意義,換句話說,是整個社會替我們做出了選擇。
    道德綁架是雙向的,我們可能在無意中以道德綁架他人,也可能因道德壓力迷惑個人選擇,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道”是萬物萬法之源,創(chuàng)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和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我們不能忽視道德在人類社會所起的積極作用,但也不能矯枉過正,一切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道德為唯一標準隨意評論。
    謝謝大家!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chǔ)的道德。
    執(zhí)政者以德治天下,民眾講求以德服人,仁人志士以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文明史的國家,以道德為重,道德常作為一個人是否品行端正的體現(xiàn)。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
    罪莫大于無道,怨莫大于無德。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后天養(yǎng)成的合乎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的東西。
    它是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的意識形態(tài)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
    它要求我們且?guī)椭覀?,并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
    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qū)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xiàn),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
    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
    在歷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壓力而“自殺”者并不少見。
    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yǎng)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chuàng)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chǎn)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
    但道德由于其自身具有模糊性,歷史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個人價值觀常常會對道德產(chǎn)生不一樣的看法。
    道德一般只是一個大致的概念,很難分清具體的細節(jié),有些人容易混淆。
    所謂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的情況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個人舍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并非他的道德義務。
    “道德綁架”之所以發(fā)生,除去人的精神結(jié)構(gòu)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
    所謂道德綁架,重點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綁架。
    我贊同道德是約束自己的,不是評判他人的。
    除此之外我還認為,任何強加的的善意都是一種綁架。
    無論是你覺得為他好的人,還是因此被你影響到的全然無關(guān)的路人。
    出發(fā)點再好,心再好,只要有了強迫的性質(zhì),就變了味。
    近年來,關(guān)于道德綁架頻頻傳出,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網(wǎng)站的發(fā)展使得道德綁架更加容易出現(xiàn)。
    關(guān)于道德綁架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廣東省電白縣18歲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癥,蔡家負債累累無力手術(shù),網(wǎng)友呼吁當?shù)貏傊辛?200萬元的大獎得主捐資救人。
    歌手范瑋琪因閱兵式繼續(xù)曬娃被網(wǎng)友怒罵不愛國。
    公共場所,老弱婦幼理直氣壯的要求讓座,所謂他是弱者,就應該得到幫助,新聞常爆出年輕人不讓座遭到老人扇打或被旁邊的人辱罵的事例。
    更有甚者,一些人以自身患病或者什么緣由,向一些知名企業(yè)家、明星進行逼捐,通過媒體網(wǎng)絡(luò)的方式得到關(guān)注,來獲取不相干人的同情和圍觀。
    這些觀眾出于對求助人的同情以及反感為富不仁的心理,一邊倒的支持求助者,被逼捐者一旦沒有作出所要求的,就口誅筆伐對被逼捐者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
    你想給困難者一個更好的幫助也好,你想為公交上的老人尋一個座位也罷,你可以自己就創(chuàng)造這個條件,也可以請求別人幫助,但是以此為理由而強迫他人,不論你是站在哪一個道德的制高點,這都已經(jīng)成為了惡意,哪怕你內(nèi)心多自鳴得意覺得做了多么好的事。
    曾經(jīng)我也覺得不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的人沒有同情心、素質(zhì)差,但是現(xiàn)在不再那么絕對。
    我當然不認同這樣的行為,但是這是別人的選擇。
    都說弘揚中華美德,也該知道美德是用來弘揚的,不是拿來強迫的。
    對于擁有美德人給予表揚認同,讓他們受到肯定更愿意繼續(xù)這種美德,也作為示范感染帶動身邊的人,這才應該是正常的模式。
    道德是發(fā)自內(nèi)心認同擁有的,絕不是約束、強迫他人的規(guī)則。
    網(wǎng)絡(luò)不應成為助長道德綁架的平臺,網(wǎng)絡(luò)可以是一個發(fā)布自由言論的地方,但必定要有個界限,所謂的鍵盤俠、圣母婊常常是以網(wǎng)絡(luò)為媒介,只要敲一敲鍵盤滿足一下惻隱之心或者所謂社會責任感,而不用去考慮更多的實際問題。
    而新聞媒體又常常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媒體常常為增加其訪問閱讀量,曲解事實或者攥寫模棱兩可的標題,通過人們對弱者的同情心理歪曲事情的真相,令一些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盲目跟風,使事情的本質(zhì)常常遭到偏離,當事人遭受不必要的誤解。
    網(wǎng)民應以尊重事實為本,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風。
    媒體作為公眾了解信息的渠道,理應以事實說話,還原事物的真相,而不應以心中的善惡一時喜好對事情作出不恰當?shù)脑u價誤導大眾。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真善美,但是道德是用來約束那些有錯的人,不是用來禁錮無辜的人,更不是以此來作為逼迫他人成全你對苦難者圣母心的劍。
    制定自己的準則,綁架別人的道德,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成長方式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quán)利,而站在所謂道德?lián)c的你們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別人所慨,強別人所難。
    我們要拒絕道德綁架,還一個理性社會。
    近些年來,道德綁架不斷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
    道德綁架自道德產(chǎn)生起就一直存在,而在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滲透到人們生活中才被人們廣泛地意識到。
    目前關(guān)于道德綁架的描述多體現(xiàn)在媒體的報道以及網(wǎng)民的言論中,道德綁架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我們應當有足夠的重視。
    一、道德綁架的日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