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范文(17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為導向。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每個教師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階段制定的詳細指導教學的教學計劃,它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地組織和安排課堂教學。如何編寫一份有效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份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者112頁例1簡單的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組合數(shù)。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具準備:每生準備主題圖中相關的學具卡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老師漂亮一點呢還是喜歡老師丑一點?
    生:大多數(shù)的小朋友說喜歡老師漂亮。
    師:那你們幫助老師打扮打扮。我最喜歡紅色體恤和這三件下衣,到底怎樣搭配最漂亮呢?請小朋友們給老師出出主意。小朋友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都不錯。那我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想一想,如果你覺得直接想象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匯報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用學具卡片或實物擺,然后再數(shù)。
    (2)、用連線的方法算出。
    (3)、用圖式的方法算出。
    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見課本112頁。
    (三)拓展應用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教學反思:
    簡單的排列(二)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例題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每生準備3張數(shù)字卡片,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問題剛說完小動物們都紛紛舉手說能寫成兩個數(shù):12、21。
    接著猴博士又加上了一個數(shù)字3,問:用數(shù)字1、2、3能寫出幾個兩位數(shù)呢?
    小豬站起來說能寫成3個,小熊說6個,小狗說7個,到底能寫出幾個呢?
    小朋友們回答能寫6個。
    請問:用數(shù)字1、2、3能寫出幾個三位數(shù)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匯報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
    (2)從高位到低位,數(shù)字由小到大。先寫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寫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寫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從高位到低位,數(shù)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課本113頁例2,小組討論完成。
    (三)拓展應用1、數(shù)字2、3、4、5寫出不同的三位數(shù)?寫完交流。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二
    復式統(tǒng)計表。(教材第36~3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將兩個簡單統(tǒng)計表合成一個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會填寫信息。
    難點:通過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shù)據(jù)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學校開運動會準備購買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學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的情況。(課件出示下面表格)
    師:你能說一說每種水果的喜愛人數(shù)分別是多少嗎?(點名學生回答)
    師:上面的統(tǒng)計表就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簡單統(tǒng)計表,它能直觀看出各種數(shù)據(jù)是多少,不過如果我們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對這五種水果的喜歡情況,它就無能為力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統(tǒng)計表來表示,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復式統(tǒng)計表。(板書課題:復式統(tǒng)計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36~37頁例1。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1情境圖)
    (1)調查數(shù)據(jù),完成簡單統(tǒng)計表。
    師:這幾幅圖中的同學分別在干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看圖,明確有的學生在看書,有的學生在看電視,有的學生在玩電子游戲,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學生在畫畫,有的學生在跳繩。
    師:你最喜歡哪種活動呢?(小組交流討論)
    師:如果我們希望分別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設計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應按男生、女生分別統(tǒng)計,并制作成兩張統(tǒng)計表。(課件展示下方統(tǒng)計表)
    點名兩位學生分別統(tǒng)計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愛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統(tǒng)計情況師生一起填表。
    師:從上面的兩張統(tǒng)計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點名學生回答)
    師: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小組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兩張統(tǒng)計表,注意到兩張表統(tǒng)計的項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統(tǒng)計人數(shù),不同之處是統(tǒng)計對象分別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數(shù)據(jù)不同。
    (2)將簡單統(tǒng)計表合并成復式統(tǒng)計表。
    師:上面的每張統(tǒng)計表都只是獨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shù)。如果要對男生、女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的人數(shù)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兩張簡單統(tǒng)計表合并成一張統(tǒng)計表。
    師:這張統(tǒng)計表和以前的統(tǒng)計表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相同點?(小組交流討論,點名小組代表回答)
    師: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簡單統(tǒng)計表的2行變?yōu)?行,列不變,仍為7列。
    師:該統(tǒng)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shù)據(jù),像這樣的統(tǒng)計表就是復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shù)據(jù),簡單統(tǒng)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與簡單統(tǒng)計表相比,復式統(tǒng)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引導學生明確:復式統(tǒng)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名稱。豎排表示統(tǒng)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活動情況,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最喜歡的活動人數(shù),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shù)”。
    組織學生獨立地將兩張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填入教材第37頁的復式統(tǒng)計表,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和檢查。
    根據(jù)學生填入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例1第(1)、(2)、(3)題。
    師:通過解決這3個問題,你能說說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點嗎?(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明確:復式統(tǒng)計表反映的內容更豐富,更容易比較幾個相關聯(lián)的事物,對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也更直觀。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7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根據(jù)調查的實際結果填表并回答問題,略。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與形成路程之間的`關系。
    2.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與行車路程有關的信息。
    教學難點:
    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淘氣根據(jù)題意畫了一個圖,你看懂了嗎?與同伴說一說。
    二、達標訓練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shù)最多?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jié)課哪個組表現(xiàn)得最棒?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方向(四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的路線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進一步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方位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網(wǎng)]應用方位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四個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學具:把第5頁例3的圖,制成“人物”可以靈活擺放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第5頁例3的圖(刪去圖中的人物及話語)
    (1)誰能在圖上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說一說,體育場、電影院在少年宮的什么方向?
    (3)說一說,醫(yī)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醫(yī)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別人向我們問路或我們向別人問路的問題,怎樣描述行走的路線,才不會讓人走錯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路線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2)請一名學生描述行走路線,教師在圖上根據(jù)他的描述移動小明的人物圖片,當學生的描述不明確時,教師就故意走錯,迫使學生調整描述的方法和語言,逐步讓學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誰能再說一說小明從醫(yī)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線?
    2.體會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買完東西,準備回醫(yī)院,他可以怎樣走呢?……還有別的路線嗎?
    (2)誰能把同學們說的路線在圖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據(jù)描述演示的方式”,讓學生領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一條路線?為什么?
    3.學生自己提出路線問題自己解決路線問題
    (1)小明選擇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線,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問路(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圖片放在例3的圖中的位置),你們猜猜這位叔叔會怎么問?學生可能會猜:
    請問去電影院怎么走?
    請問去少年宮怎么走?
    請問去體育場怎么走?
    ……
    (2)同桌兩個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問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學根據(jù)扮演小明的同學的回答,在圖上演示行走路線。
    三、鞏固練習。
    1.第5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第(1)題,然后在圖中畫出小紅從家到游泳館的路線。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放學的路線。
    (4)先男生提出問題女生解決問題,再女生提出問題男生解決問題。
    2.練習一第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第(2)題,同桌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描述路線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梨。
    提問: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3)
    2.分繩子。
    提問: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2)
    3.分鉛筆。
    提問:把 3枝鉛筆平均分給 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枝?可用幾表示?(板書1)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教師演示:把一個餅(實物圖)平均分成兩塊,把分后的兩塊重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它們的大小完全一樣。告訴學生這樣就把餅平均分成了兩塊。
    平均分的這半個餅可不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表示?
    教師講解:過去我們學過的0、1、2、3都是整數(shù)。遇到不夠1個的情況,就不能用整數(shù)表示,比如這半個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用分數(shù)表示就是(板書)。
    (3)指導學生讀。
    (4)指導學生寫。
    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在橫線下面寫
    2,表示其中的1塊,在橫線上面寫1,寫作。(教師在兩塊半個餅上分別寫上。)
    (5)涂色練習。
    讓學生拿出一張圓形紙片,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寫上。
    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條,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標出。
    (6)指導練習。
    教師拿出畫有下面幾個圖形的掛圖,讓學生判斷圖中哪些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
    2.教學例2。
    (1)先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導學生寫出。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并標上。
    3.教學例3。
    學生自己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
    提問: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這個分數(shù)寫出來。(一人板書,全班齊練。)
    數(shù)一數(shù)這張長方形紙上有幾個。
    4.教學例4。
    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 ,再填空: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5.教學例5。
    (1)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提問: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
    (3)數(shù)一數(shù)這條線段一上有幾個。
    6.教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指出上面我們學習的、、、、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
    (2)結合介紹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課堂練習
    1.做一做中的第1題。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可以讓一些先折出來的同學示范怎么折。分數(shù)的折法很多,只要學生能折出最常見的幾種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題。
    這道題是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要說一說為什么。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
    四、課外作業(yè)
    用正方形紙片分別折出它的、。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六
    一、故事導入,激趣設疑。
    1、故事導語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今天也準備了一個,開心嗎?
    2、講故事
    3、看錄像
    錄像內容1:小貓把5個白菜與小猴5個蘿卜進行對換。
    錄像內容2:小白兔把2000克的東西與小羊2千克的東西進行對換。
    4、揭示課題
    根據(jù)數(shù)量相等或重量相等來進行東西對換這叫做等量代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板書課題。
    二、互動探究,獲取新知
    教學例2
    交換一直在熱鬧地進行著,下面我們再看看唐老鴨和米老鼠的交換情景。
    唐老鴨和米老鼠做事認真,在交換水果時還用了一些稱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碼)問:你知道這叫什么嗎?(用實物介紹天平和法碼)
    當天平兩邊平衡時,說明了天平兩邊的重量怎樣?
    (課件出現(xiàn)第三幅天平圖)下面我們再多看一個天平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幾個蘋果與一個西瓜同樣重?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學能解決的,不過老師有個要求:要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的同學利用圖片把你解決問題的想法邊擺邊說出來。要發(fā)揚團結合作,人人動腦、動手、動口的精神!表現(xiàn)佳的小組將會得到老師的積分,憑積分可換取老師送出的精美禮物。積分越多,禮物越多,對自己組有信心嗎?開始!
    匯報小組合作結果。
    老師在電腦上做課件演示實驗。
    在友好的合作下,動物們終于換到了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興。接著又來到了蹺蹺板樂園。請看:
    (課件出現(xiàn)蹺蹺板圖)
    問:兩只牛和幾只羊同樣重?你是怎樣想的?
    三、練習題
    2、教科書第111頁第4題
    5、積分有禮:
    四、課堂小結
    哪個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上這節(jié)課的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七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shù)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能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出示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
    小貓
    老鼠
    大象
    烏龜
    壽命/年
    152
    提問:看了這張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烏龜?shù)膲勖铋L,老鼠的壽命最短。)
    談話:借助統(tǒng)計,我們常常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板書:統(tǒng)計)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呈現(xiàn)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
    2.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
    要求學生根據(jù)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tǒng)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
    3.引入平均數(shù)。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
    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
    想法一:因為吳燕套中的個數(shù)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
    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shù))。
    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shù))。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4.理解平均數(shù)。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tǒng)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
    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課件動態(tài)演示:將統(tǒng)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根據(jù)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shù)。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shù)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相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平均數(shù)比最大的數(shù)小,比最小的數(shù)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shù)的取值范圍。
    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先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說一說。
    提問:現(xiàn)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數(shù)一數(shù)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shù),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
    2.出示題目。
    下面是小華記錄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況。你能求出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嗎?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用水量/千克
    112
    先估計一下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圍,再求出前水量的平均數(shù)。
    4天用
    提問:根據(jù)表中信息,你能預測小華家第五天可能會用水多少千克,為什么?
    3.出示課始的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
    小東家最近領養(yǎng)了一只小貓,你能預測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這些動物的壽命你是怎樣理解的?(都是平均數(shù))
    舉例:我們小朋友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平均數(shù),你能舉幾個平均數(shù)的例子嗎?
    4.播放電視短片:××縣版圖及洋口港位置。
    主要內容:洋口港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弄清題意后,分別解決前面的兩個問題,再自主地提出問題,并解答。
    6.完成練習九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fā)表不同意見,然后用多媒體顯示相關河床截面圖,加深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總結(略)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使學生加深對千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對物品重量的估計。
    教學過程:
    1.出示:蘋果、橘子、西紅柿、黃瓜各1個,先讓學生估計一下,每個各重多少克?
    2.想一想:如果稱一千克的蘋果,大概是幾個?橘子呢?西紅柿呢?黃瓜呢?
    3.進行稱一稱的練習。
    4.學生將實際動手后獲得的答案寫在書上。
    1.分小組先分別稱一稱每個人的體重。
    2.比一比,誰最重,誰最輕。
    6至10歲兒童體重的千克數(shù)一般是“實足年齡×2+7(或8)”。請你算一算自己的體重,再與你稱出的實際體重比一比。
    對最近所學的知識有沒有什么不清楚的,請?zhí)岢鰜?,我們一起解決。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稱了水果和蔬菜,還稱了自己的體重,你有什么收獲?
    利用休息日,到菜場去走一走,估計一下各種蔬菜大約分別是幾千克重?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九
    科學概念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流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避免學生在尋訪流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qū)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見過那些小動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jīng)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的分工。
    3、交流尋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或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1.借助操作活動或學生易于理解的事例來幫助學生找出組合數(shù)。師生共同分析練習二十五第1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利用直觀圖示幫助學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組合數(shù)。
    3、出示練習二十五第3題。
    學生看題后,四人小組討論出有多少種求組合數(shù)的方法。
    4、學生匯報。
    (1)圖示表示法(兩種)。引導學生用畫簡圖的.方式來表示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聰聰或明明分別可以和每一個小朋友合影(分步時,可以把確定聰聰作為第一步,也可以把確定明明作為第一步),教學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至于學生用哪種方法求出來,都沒關系。但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發(fā)展學生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學生自己用圖示表示時,可以很開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聰聰,圓形表示明明,并分別在正方形和圓形里標上序號。實際這是發(fā)展學生用數(shù)學化的符號表示具體事件的能力的一個體現(xiàn)。
    (4)如果學生用簡圖的方式來表示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二年級上冊的例子或借助學具卡片擺一擺。
    1.做一做
    (1)練習二十五第7題。
    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錢的情況寫出來。
    (2)練習二十五第9題。
    用兩種圖示法表示兩兩組合的方式(比較簡單的兩種方式)。在教學中也要允許有的學生把所有的情況逐一羅列出來,只要他通過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組合數(shù),都是應該鼓勵的。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鞏固萬以內加減法、連加、連減混合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3、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熱愛祖國的的情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計算兩個地方的里程,即距離。教學重點
    1、運用以有的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大腦里,建立兩個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里程的概念并計算里程。
    教學準備
    課件、教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學生:非常想。
    學生:不會,不知道啊。
    老師:恩,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什么是里程,怎么計算兩地的距離。
    學生討論后。
    老師:恩,很好,計算的不錯。那鄭州到西安有多遠?
    老師:恩,很好,計算的不錯。
    2、帶領學生計算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1題。
    (1)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
    (2)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更深層次的理解里程的含義。
    (3)讓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1:去過。
    學生2:沒去過。
    老師:那圖書館呢?
    學生3:去過。
    學生4:沒去過。
    老師:恩,那你們知道圖書館到學校的距離是多少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題,計算一下,有時間你們也可以自己在課下查查資料看看到底有多遠。
    (1)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
    (2)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更深層次的理解里程的含義。
    (3)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的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
    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名單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課件出示通知
    通知
    學校定于下周五舉行趣味運動會,請三年級各班選拔
    9名同學參加跳繩比賽,8名同學參加踢毽比賽。
    校體育組
    (1)了解信息。
    (2)師:你覺得三(1)班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學生嘗試回答參加比賽總人數(shù)。
    2.出示名單,引發(fā)認知沖突
    (1)課件出示三(1)班學生參加跳繩、踢毽比賽學生名單。
    (2)學生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總人數(shù)是17人嗎?
    (3)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3.合作探究,體驗過程
    (1)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可以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
    (2)匯報交流。
    4.介紹韋恩圖
    (1)介紹韋恩圖的來歷。
    (2)結合例題明確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指生說一說。
    5.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生嘗試列式,全班交流。講清算式的含義。
    6.估計:咱們班可能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三
    蒂邦︽脆爸︽﹀
    泵半︽遍爸邦﹀
    罷財罷﹀ 翟罷︽懲半︽拜罷︽搬采邦 10x1=10 罷翟︽椿笛()伴唇邦︽創(chuàng)()泵拜︽睬罷()超稗︽庇爸()錘扳︽叼扳邦()
    幣︽春罷()
    扳便︽伴班爸邦()罷登罷邦︽搬插稗()櫥邦︽罷()
    超︽地爸邦()
    罷冊邦﹀ 擋罷︽帛罷︽柄﹀
    3x3=9 得爸︽辦邦:
    搬憚稗︽斑:
    伴搗辦:
    ()
    笆晨︽糙︽翟邦蝶搬︽霸爸︽罷般爸︽篡︽錘邦︽呈︽椿拜︽伯敵︽拜充︽搬槽拜︽()
    八 得爸︽辦邦︽呈︽懲半︽伴檔辦︽搬敵︽車稗﹀()疤 比︽壩︽呈︽釣罷︽柏罷邦︽得罷︽編︽脆爸︽﹀()巴 茨稗︽沖︽呈︽底稗︽佰稗︽白稗︽卞︽脆爸︽﹀()
    搬得﹀ 罷絆扳︽卞︽翟︽扁敵︽襯罷︽鄧︽窗邦 8x2=16 瓣︽半搬邦()
    搬拌爸︽柏()
    稗︽頒()
    船罷︽沖()
    兵辦︽霸()
    滌拜︽瞪半()
    拜遍︽捶()
    扳霸邦︽斑()
    布﹀ 罷絆扳︽卞︽擋罷︽編︽霸︽鼻爸﹀ 4x2=8 吧 茨稗︽沖︽睬爸︽拌拜︽伴醇半︽爸︽稗﹀()
    版︽彼邦︽拌邦︽寶邦︽伴遍爸邦︽斑︽稗﹀
    ()笆 霸︽爸稗︽斑︽擯拜︽辦︽佃半︽稗﹀
    ()八 長罷︽編
    ︽
    地
    ︽淬︽
    傳
    ︽
    稗︽底
    拜
    ﹀
    ()
    檔拜︽昌敵()底︽錘拜﹀
    搬炒︽鄙拜()伴檔︽搬﹀
    彼拜︽頒辦()粹︽豺罷
    痘︽敗爸()懲半︽碘罷
    錘()罷佃罷︽斑﹀
    搬拜罷()蝶搬︽表罷邦﹀
    壁拜()拜充︽柏﹀
    垂邦︽斑()吵邦︽慚稗﹀
    粹︽豺罷()伴拜搬︽扳﹀
    搬吵稗﹀
    八 搬白爸邦︽伴表辦︽拜扳罷︽()粹邦︽兵辦︽掉爸︽碧搬︽椿拜﹀
    疤 晨︽糙︽蕩︽地爸()地︽淬︽淳邦﹀
    巴拜貶稗︽霸半﹀稗扳︽鄧︽艙︽伴敝罷︽拆︽雕爸︽搬﹀傳︽搬︽庇爸︽吵︽伴搗辦︽稗邦()
    搬兵拜﹀ 罷絆扳︽卞︽罷搬︽辦稗︽窗邦﹀ 2x3=6
    吧 霸︽櫥︽罷瓣邦︽罷底稗︽罷冊邦︽碉︽辯邦﹀
    纏罷︽拆︽霸︽稗邦︽扳︽韌︽伴車稗
    辦稗:()
    笆
    櫥稗︽鄧︽布︽底拜﹀
    成拜︽邦︽罷財罷︽翟稗﹀
    半爸︽脆爸︽霸︽霸﹀
    慚︽殘爸︽脆︽罷財罷
    椿拜︽乘邦︽雕︽雕﹀
    辦稗:()
    拜貶﹀
    罷絆扳︽卞︽翟︽扁敵︽搬半︽暢罷︽編邦︽崔辦︽拜便邦﹀2x4=8
    締爸︽吹
    忱爸︽稗邦
    躥爸︽搬郴半︽椿拜﹀
    地︽淬敵
    佃半︽稗
    典︽扳︽懂爸︽﹀
    點︽典半
    伴淳︽黨辦
    拜貶稗︽醇辦︽吵︽雕爸︽﹀
    庇罷︽纏
    棟︽串罷邦︽碉
    錘︽搬︽脆︽伴彪搬﹀
    搬睬﹀
    泵拜︽伴倉罷︽翟︽扁︽得罷︽伴淳︽拜便邦 1x8=8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
    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名單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課件出示通知
    通知
    學校定于下周五舉行趣味運動會,請三年級各班選拔
    9名同學參加跳繩比賽,8名同學參加踢毽比賽。
    校體育組
    (1)了解信息。
    (2)師:你覺得三(1)班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學生嘗試回答參加比賽總人數(shù)。
    2.出示名單,引發(fā)認知沖突
    (1)課件出示三(1)班學生參加跳繩、踢毽比賽學生名單。
    (2)學生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總人數(shù)是17人嗎?
    (3)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3.合作探究,體驗過程
    (1)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可以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
    (2)匯報交流。
    4.介紹韋恩圖
    (1)介紹韋恩圖的來歷。
    (2)結合例題明確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指生說一說。
    5.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生嘗試列式,全班交流。講清算式的含義。
    6.估計:咱們班可能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五
    1、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眾,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留心,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關于數(shù)學的知識,不信你瞧(出示小華家到學校的場景圖)
    1、小華家去體育館,每分鐘走46米,走了2分鐘,走了多少米?
    (1)先讓學生說一說,根據(jù)剛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怎樣解決?
    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的什么計算?(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
    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幾十就要向十位進幾)
    2、談話:可是小華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時間來不及了,比賽就快開始了,于是他就開始跑了起來。
    出示應用題:小華跑步到體育館用了4分鐘,他每分鐘跑152米,小華跑了多少米?
    談話:這道題你會算嗎?列出算式,不要計算。
    152×4=
    師:觀察這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的筆算乘法一樣嗎?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三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1)列豎式計算時,哪些是已經(jīng)學過的?哪些是新的問題?在解決新的問題時遇到了什么困難?(積的百位上應該寫幾)
    (2)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在學生回答后,指名板演。
    3、教學"試一試"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一題的計算和上一題比起來,復雜之處在哪里?什么地方不一樣?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在書上將豎式補充完整,做完后,同桌互相檢查,統(tǒng)計做對的人數(shù)。
    2、算一算,看看積各是幾位數(shù)。
    (1)261×3 (2)8×123
    621×3 8×312
    提問:為什么積的位數(shù)不一樣?根據(jù)剛才的觀察和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先估計積是幾位數(shù),再列豎式計算。
    131×7 612×8
    3×493 4×541
    4、動腦筋
    1□3 □1□
    × 4 × 6
    4 9 2 1 9 1 4
    四、總結提高,質疑反思。
    提問: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六
    1.充分肯定學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2.指導學生把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
    3.引導學生交流完習作后,能和同學分享自己最近的觀察感受。
    重點
    引導學生交流完習作后,能和同學分享自己最近的觀察感受。
    難點
    在習作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以及評價。
    師:大家的習作都完成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評改吧。
    1.學生把自己寫得好的部分讀給小組同學聽,再說說為什么覺得這部分寫得好。
    2.學生評議、交流。
    3.小組內推薦寫得好的習作,全班欣賞。
    (1)指名讀習作,請大家認真傾聽,看看這篇習作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可以把給你印象深刻的內容深深地記在腦海中。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說起美,人們往往想到大自然的美:春天有“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美;夏天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美;秋天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冬天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美。然而,這些美都是眾所周知的,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今天,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件平凡事情中不平凡的美。
    星期一,我很早就到了學校,發(fā)現(xiàn)教室后面的垃圾沒有倒。當時班上已經(jīng)來了幾位同學,但我們都熟視無睹,繼續(xù)做我們自己的事。這時候,陳雨欣來了,她也看到了又臟又臭的垃圾。只見她連忙放下書包,卷起袖子,拿起垃圾桶,跑向垃圾車。等她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粗氐浇淌液髿舛ㄉ耖e地坐在座位上,跟我們一塊兒讀書,我不由得想道:“陳雨欣為什么不跟別人說,垃圾是她倒的,讓大家表揚她呢?”一直到了下午的班會,趙老師才把這件事告訴全班同學,同學們都向陳雨欣豎起了大拇指。而陳雨欣呢,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淡淡地一笑。
    這件事情雖小,卻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陳雨欣的美和她那顆愛班級的心!
    師:雖說同學們都非常用心,但習作里還存在一些小缺點,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篇習作。(出示相關例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說說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有哪些,哪兒還需要改一改。
    2.學生交流。
    3.學生拿出練習紙修改。
    4.指名評改。
    師:同學們,我們平時一定要重視對習作的修改。只有勤于修改習作,我們的寫作興趣才會在修改中得到激發(fā),寫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F(xiàn)在就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習作,運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作出修改。
    1.學生自改習作。
    2.小組內展示自己修改后的段落。
    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圍繞觀察感受分享心得。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要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本次習作講評課,我注意把講評和學生修改作文結合起來,拓展了習作講評的功能,有利于學生習作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兩篇例文的賞析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傾聽,善于歸納,讀寫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最后課堂總結談收獲,引導學生圍繞觀察感受分享心得,讓學生學會了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七
    1、通過檢查預習,了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2、重點指導朗讀指定句子,并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的寫法。
    3、學習課文“總—分”的寫法,把自己知道的有趣的機器人情況跟同學交流。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機器人的有趣,對機器人產(chǎn)生興趣,受到科普教育。
    了解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機器人導游,朗讀指定的句子,并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機器人產(chǎn)生興趣,受到科普教育。
    通過學習課文,能夠體會到重點段落的寫法以及全篇文章的脈絡。
    課件,查閱的資料。
    誰搜集了有關機器人的資料了?在你們了解到的這些機器人中,有沒有特別有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你們了解到的這些機器人真的很有意思。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幾個更有趣的機器人。(板書:30有趣的機器人導游)
    1、檢查詞語:你們搜集資料做得這么好,我想你們預習的也一定很充分,看看這些詞語你會不會讀。(課件演示,逐個出示詞語)
    需要講解游覽求救介紹指揮
    簡單甚至歷屆勞駕沖
    指導個別詞的讀音、寫法和意思。
    1、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注意看默讀提示:(課件出示默讀提示)
    (2)文中介紹了哪幾個機器人導游?哪個介紹的最詳細?
    (師:板書:靈靈、瑩瑩、童童、哈力)
    2、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靈靈的有趣?(生:先讀句子,再說出自己的感受。)
    第2—6句:哪幾句話寫了它的快樂。帶著你的感受再讀一讀。出示(2—6句)看看這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師:那你們知道這幾句話是用什么方法把靈靈的快樂寫具體的嗎?讓我們再讀讀這幾句話,體會這種總分的寫法。(齊讀第一句,分4組,讀后面4句)
    第7句:機器人也能像人一樣既有快樂又有煩惱,真是太有趣了。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來齊讀第三自然段吧!
    請同學們結合書中插圖默讀第四自然段,讀后想一想,你最喜歡哪個機器人導游,為什么喜歡它?做好批注。
    師:先說你喜歡誰,為什么喜歡它,再讀讀描寫它的句子。(師板書:熱情多才多藝音樂家)
    師:這三個機器人導游,各有各的本領,但它們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共同的印象,那就是(有趣)
    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去讀讀第四自然段。
    誰能說說這段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師:讓我們合作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體會一下這種寫法。
    老師讀第1句,后面同學們齊讀。
    四、整體
    師:今天認識的這4位機器人導游你們覺得怎么樣?
    讓我們讀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生齊讀:這些機器人導游多么有趣呀!(板書:有趣)
    請你們再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課文開始寫了什么?結尾寫了什么?中間寫四個機器人導游又是圍繞什么來寫的呢?全文都在圍繞著“有趣”寫,這種寫法叫“總—分—總”的寫法。(板書:“總—分—總”)
    作者用這種寫法把這幾個機器人導游寫得多清楚呀,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嘗試著用這種寫法。
    今天認識的四個機器人導游,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著你的感受再去讀讀課文,體會機器人導游的有趣和課文“總—分—總”的寫法。
    師:了解了這么多有趣的機器人,你們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是誰研制出來的嗎?
    1、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是一個電動機器人,是美國一位名叫溫茲利的工程師,在1927年研制出的。它可以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但是還不會走動。
    2、老師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機器人想介紹給大家。(出示圖片)這是目前研制出的最小的機器人。它只有一個紐扣那么大,重量還不到5克,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你能像老師這樣用“總—分”的方法來介紹一下你覺得有趣的機器人嗎?
    這節(jié)課,通過課文的學習和資料的交流,使我們感受到了機器人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有一個有趣的機器人會是你研制出來的呢!
    課下請同學們學習課文中“總—分”的寫法,把你覺得有趣的機器人寫成一段話。板書:有趣的,也可以寫一件玩具或一種小動物,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30有趣的機器人導游
    靈靈快樂
    瑩瑩熱情
    童童多才多藝
    別有一番情趣哈力音樂家有趣
    總——分——總
    有趣的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用“總—分”的寫法寫自己覺得有趣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