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范文(21篇)

字號:

    教案應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為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教案的編寫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經驗,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策略。在這些教案范例中,教師充分利用了教材和教學資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一
    1、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古今部分詞義的不同。
    2、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態(tài),想象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能熟讀成誦。
    4、拓展杜甫其他有關愛國的詩,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
    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一、導入,激發(fā)情感。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那我們就來對詩。“洛陽親友、、”“千磨萬擊還堅勁,、、、”“隨風潛入、、、”“兩個黃鸝、、、”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課題讀得真好)你對大詩人杜甫有多少了解?(讓學生結合課前資料介紹杜甫)
    2、(課件出示杜甫的圖像)師:杜甫是唐朝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人格高尚,詩意精湛,被后人稱為“詩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鄉(xiāng)難歸。
    3、同學們,試想一下,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杜甫和唐朝老百姓都在渴望著什么?
    4、這樣渴望八年了。忽然,傳來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訊。這一喜訊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生讀題)
    二、讀題,解讀題意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了解指的是黃河兩岸)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2、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把勝利的喜訊告訴前來聽課的老師吧!(齊讀詩題)
    三、初讀,弄懂詩意。
    1、過渡: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出示整首詩)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不明白的打上問號。
    2、生自由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隨機教學:讀準生詞“即”“妻子”,了解意思;出示“卷“的兩種讀音及意思,選擇這句詩中“漫卷”的正確讀音。
    (2)再指名讀,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試著讀出古詩特有的韻味來。
    (3)齊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4、生提出質疑的地方,師相機理解詞義:劍外 薊北 巴峽 巫峽 襄陽洛陽(找出這些地名,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說說它們所處的省份。)(課件出示地理位置)
    5、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不要看資料)
    四、品讀,感悟詩情
    1、師:古詩讀了幾遍,你從詩中感受到詩人寫這首詩時是什么心情?詩中哪個詞直接告訴了你?(板書:喜欲狂)
    3、指導朗讀“喜欲狂”。
    4、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找一找,詩中哪些字詞令你感受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
    5、匯報交流:
    a.“初聞涕淚滿衣裳”。
    (1)這是什么樣的淚?(激動、高興)
    ( 2 )請你帶著這種情緒讀一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課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詩人站在街頭看著曾經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出示《春望》,配樂讀。
    (5)詩小結:本是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杜甫卻對著花兒流淚,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揪心。當時,詩人流的是什么樣的淚?(傷心的淚,深受戰(zhàn)亂之苦的痛苦的淚,別離的淚,思鄉(xiāng)的淚)
    (6)這樣痛苦,傷心了8年,終于盼來了這個喜訊,這怎能不讓人喜極而泣啊,讀(生齊讀這句)
    b.“卻看妻子愁何在”。
    (1)妻子和孩子曾經有怎樣的憂愁?(為衣食而愁,為居無定所而愁,為貧困流離而愁,為生命時常受到威脅而愁)
    ( 2 )想象:詩人聽到喜訊后會怎樣告訴家人呢?
    (3)過渡:聽到喜訊后的家人一掃愁云,看到此情此景,詩人又是怎樣的呢?(生:“漫卷詩書喜欲狂”)
    (4)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卷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是“喜欲狂”啊!齊讀這兩句。
    c.“白日放歌須縱酒”。
    (1)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欲狂”了。因為詩人聽到(生:“劍外忽傳收薊北”),想象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萬盞也不醉”。
    ( 2)男生們,端起酒杯與杜甫一起放聲歌唱,盡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女生們,你們也端起自己的酒杯,加入這支快樂的隊伍吧!(唱)
    d.體會最后兩行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詩人太高興了,高興得剛聽到這個喜訊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線。誰來說說詩人將要從哪出發(fā),經過哪些地方,最終目的地在哪?(借助課件了解行走路線)
    ( 2)地圖上看起來就幾個厘米,但實際上那是千里之遙啊!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峻嶺,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到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古時候沒有汽車、火車,沒有飛機,同學們,猜猜這一路可能走多久?多么漫長的一條路啊!
    (3)可在這里詩人卻想得如此輕松,說得這樣簡單,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生:歸心似箭),這與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4)誰來讀讀這兩句。(語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萬水算什么,在詩人心里,故鄉(xiāng)就在眼前, 洛陽就在眼前。(生齊讀)
    (注:a-----d部分學生對詩句的品悟要隨機教學)
    五、整理,敘說故事
    1.師:同學們,都說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見有知音”,我覺得今天你們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剛才你們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那將是一篇敘事抒情文??稍娔兀瑵饪s的都是精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下面請你們根據剛才的理解、品悟,再適當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稱,練習說說詩意,把它敘述成一個小故事。
    3、生練習后指名說說。(有時間師就總結寫法)
    4、師引讀:于是我心里一激動,隨口吟出:(出示整首詩)
    六、再讀,升華情感
    1.詩人喜欲狂了,我們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悅都是因為(生:“劍外忽傳收薊北”),聽到這個喜訊,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為什么會如此高興,這喜極而泣的“涕淚”中包含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到杜甫為人民、為國家而高興,體會他的愛國之心)(板書:愛國)
    2.師:詩人的這一份愛國情懷激動著我的心,我相信同樣也激動著你的心。因為他憂也為國,喜也為國啊!讀(出示整首詩配樂朗讀)
    3.練習背誦。
    七、積累,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師總結:杜甫一生寫了14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也很多。這些詩內容豐富,但又明白如話,而且還洋溢著詩人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可以說是動地歌吟,感動千古?!尔惾诵小罚好枋龅氖菞钯F妃姐妹驕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君王的昏庸,朝廷的腐敗;《兵車行》是杜甫名篇,為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三吏”“三別”:均是描述安史之亂時期朝廷征召軍士,百姓骨肉分離的悲慘場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得到親友的資助,在成都西郊外蓋起了一草堂,后為秋風所破。許多孩子扯下茅草,恥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寫下這首詩。在詩中,詩人描寫了本身的痛苦,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杜甫這種熾熱地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著讀者的心靈。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收集相關的詩文讀一讀,以后開展一次“杜甫詩文交流會”,你一定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并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通過理解詩句,了解內容,明白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體會詩中所抒發(fā)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首先請同學們讀一讀唐代詩人韓愈曾寫過的一句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出示)這句詩寫了唐代兩個偉大的詩人,李是——李白,稱為“詩仙”,杜是——杜甫,稱為“詩圣”。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杜甫的詩篇流傳于世,放射出萬丈光芒。再一起讀。
    2、杜甫(板書)一生寫了許多的詩,流傳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樂少,他的詩如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以深沉、愁苦為主要特色,因此,他還被稱為“苦難詩人”。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板書)什么是快詩,就是描寫快樂心情的詩,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生齊讀)
    聞:聽說,官軍: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河南河北指黃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陽就是杜甫的家鄉(xiāng)。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
    3、八年了,詩人聽說官軍收復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讓我們帶著喜悅、激動的`心情讀。
    二、精讀詩歌
    1、詩人聽到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時,是怎樣的表現呢?我們來讀一讀詩的第一句。這一句里出現了兩個地名,是“劍外”和“薊北”,“劍外”指的是劍門關以南的地主,在現在的四川,四川對于杜甫來說是遙遠的異鄉(xiāng)。“薊北”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志著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統(tǒng)一,這對于詩人來說是天大的喜訊。
    “忽”是忽然,說明消息來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詩人初聞——涕淚滿衣裳?!俺趼劇本褪莿倓偮犝f,“涕淚”就是眼淚。詩人淚流滿面,都沾濕了衣服??梢娫娙硕嗝醇?誰來讀讀這句詩。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年的漂泊,兩千多個日子的顛沛流離,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為過去。詩人“初聞涕淚滿衣裳”,此時的淚又是什么樣的淚啊?(高興、激動)這就叫喜極而泣(板書)指名讀。
    2、哭過之后,詩人回頭看了看家人?誰來讀讀第二句。卻看:回頭看。妻子指的是誰?(妻子和兒女)“愁何在”是沒有了一絲憂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詩人的喜。用詩中的詞就是“喜欲狂”,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欣喜若狂”。(板書)
    收復了薊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統(tǒng)一,意味著老百姓們能家人團聚,不必妻離子散,詩人能不欣喜若狂嗎?一起讀。
    3、喜極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還要做些什么?誰來讀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聲歌唱),縱酒是(縱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麗的春天)。
    4、在歌聲和美酒中,詩人的心已飛到了還鄉(xiāng)的路上。誰來讀最后一句。
    這句詩中出現了4個地名,哪4個?
    “即”是什么意思?(立即)此時,杜甫的心已經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陽,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呢?(迫不及待、非常思念家鄉(xiāng)、激動、興奮)這就叫“歸心似箭”。
    學到這兒,你覺得杜甫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愛國、憂國憂民)
    所以,當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竟會喜極而泣、欣喜若狂、放歌縱酒、歸心似箭。(指板書)這個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郁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讓我們和欣喜若狂的詩人一起放歌吧!讀。
    6、請同學們自由地背一背這首古詩。
    三、課外拓展
    讀一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三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預習基礎訓練1。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放歌須縱酒
    極度的喜悅心情
    即從
    便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四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并學習分析鑒賞古詩。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并學習分析鑒賞古詩。
    課件、相關資料。
    1、同學們,在我國詩壇上有一位詩人與李白齊名,被尊為“詩圣”,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他是誰?你對杜甫了解多少?(交流杜甫的資料)
    能背一首他的詩嗎?(交流杜甫的古詩)
    2、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齊讀課題)
    3、釋題: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聞”“聽說”,不同于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這種類型題目中還有。哪一個呢?(河南河北)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誰能連起來把課題的意思說一遍。
    1、學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誰能提示大家詩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讀錯?(涕、子、裳、卷)指名讀。生評。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2、學習一首古詩光會朗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正確理解詩句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自主學習!出示自學要求:同學們可以借助工具書由詞到句理解詩意。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做上記號。
    3、質疑問難。說說古詩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同解決。(妻子、青春、白天、漫卷)
    4、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生評。
    5、把對這首詩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指名讀、齊讀)
    (交流“安史之亂”這一歷史事件)
    過渡:“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戰(zhàn)爭中,人民群眾特別是黃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現了千里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
    出示: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安史叛年十年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毀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叛軍進入長安后,大搶3天,長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祿山軍隊的暴行下,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鎮(zhèn)村莊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
    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zhàn)亂,才流離失所,貧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八年之后,詩人在四川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喜訊,詩人所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喜)
    2、你從哪些詩句或者詞語中體會到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呢?把你的理解寫在這句詩的旁邊。
    預設:
    (1)初聞涕淚滿衣裳。
    (板書:喜極而泣)
    (2)卻看妻子愁何在。
    抓住“愁何在”:曾經妻子和孩子他們愁的是什么呢?
    現在好了,官軍收復失地,他們不再為這些而犯愁了!齊讀!
    (3)漫卷詩書喜欲狂
    對于一個酷愛讀書的人來說對書定會異常珍愛,可是杜甫卻是“漫卷詩書”,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詩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樣子。
    從此以后,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xiāng),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怎不讓詩人欣喜若狂。
    (板書:欣喜若狂)指名讀3、4句,生評,齊讀。
    (4)白日放歌須縱酒
    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悅,他還要做什么?
    (板書:放歌縱酒)
    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到極致,忘乎所以了。請你帶上這樣的無以名狀的快樂情感與詩人一同放歌縱酒,一同顛狂。指名讀5、6句,練讀,全班讀。
    2、聽到勝利喜訊,詩人想到了什么?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讓我們看看從劍外到洛陽是怎樣的千里迢迢? (課件)說說詩人回鄉(xiāng)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從四川劍外到故鄉(xiāng)洛陽??缭搅怂拇ā⒑?、河南三個省份,在作者看來卻如此輕松,為什么?詩人思緒飛揚,他的心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洛陽。(板書:歸心似箭)
    在歸心似箭的杜甫看來,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萬水算什么?在詩人的眼里,故鄉(xiāng)就在眼前——(教師引讀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女生齊讀7、8句(到巫峽了),男生齊讀(到襄陽了),全班齊讀(洛陽到了)。
    3、升華情感?,F在杜甫看到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平息了,他終于可以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了,能不欣喜若狂嗎?那么詩人只是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嗎?(板書:愛國)所以大家都稱他為愛國詩人。
    讓我們與欣喜若狂的詩人一同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與千千萬萬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帶著對這位愛國憂民的詩人的無比崇敬再來讀詩!(配樂齊讀)
    1、背誦這首詩。小結學法!
    2、回鄉(xiāng)后的杜甫是否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呢?找?guī)资装彩分畞y以后杜甫的詩讀一讀,體會詩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為什么被稱為苦難詩人、人民詩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并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通過理解詩句,了解內容,明白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體會詩中所抒發(fā)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首先請同學們讀一讀唐代詩人韓愈曾寫過的一句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出示)這句詩寫了唐代兩個偉大的詩人,李是――李白,稱為“詩仙”,杜是――杜甫,稱為“詩圣”。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杜甫的詩篇流傳于世,放射出萬丈光芒。再一起讀。
    2、杜甫(板書)一生寫了許多的詩,流傳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樂少,他的詩如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以深沉、愁苦為主要特色,因此,他還被稱為“苦難詩人”。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板書)什么是快詩,就是描寫快樂心情的詩,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生齊讀)
    聞:聽說,官軍: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河南河北指黃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陽就是杜甫的家鄉(xiāng)。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
    3、八年了,詩人聽說官軍收復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讓我們帶著喜悅、激動的心情讀。
    二、精讀詩歌
    1、詩人聽到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時,是怎樣的表現呢?我們來讀一讀詩的第一句。這一句里出現了兩個地名,是“劍外”和“薊北”,“劍外”指的是劍門關以南的地主,在現在的四川,四川對于杜甫來說是遙遠的異鄉(xiāng)?!八E北”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志著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統(tǒng)一,這對于詩人來說是天大的喜訊。
    “忽”是忽然,說明消息來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詩人初聞――涕淚滿衣裳?!俺趼劇本褪莿倓偮犝f,“涕淚”就是眼淚。詩人淚流滿面,都沾濕了衣服。可見詩人多么激動!誰來讀讀這句詩。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年的漂泊,兩千多個日子的顛沛流離,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為過去。詩人“初聞涕淚滿衣裳”,此時的淚又是什么樣的淚啊?(高興、激動)這就叫喜極而泣(板書)指名讀。
    2、哭過之后,詩人回頭看了看家人?誰來讀讀第二句。卻看:回頭看。妻子指的是誰?(妻子和兒女)“愁何在”是沒有了一絲憂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詩人的喜。用詩中的詞就是“喜欲狂”,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欣喜若狂”。(板書)
    收復了薊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統(tǒng)一,意味著老百姓們能家人團聚,不必妻離子散,詩人能不欣喜若狂嗎?一起讀。
    3、喜極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還要做些什么?誰來讀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聲歌唱),縱酒是(縱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麗的春天)。
    4、在歌聲和美酒中,詩人的心已飛到了還鄉(xiāng)的路上。誰來讀最后一句。
    這句詩中出現了4個地名,哪4個?
    “即”是什么意思?(立即)此時,杜甫的心已經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陽,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呢?(迫不及待、非常思念家鄉(xiāng)、激動、興奮)這就叫“歸心似箭”。
    學到這兒,你覺得杜甫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愛國、憂國憂民)
    所以,當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竟會喜極而泣、欣喜若狂、放歌縱酒、歸心似箭。(指板書)這個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郁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讓我們和欣喜若狂的詩人一起放歌吧!讀。
    6、請同學們自由地背一背這首古詩。
    三、課外拓展
    讀一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六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誦讀古詩,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提高欣賞水平。
    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品詞析句,提高對古詩的欣賞水平
    以讀促悟,悟中品讀
    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一、延伸導入
    二、初讀古詩,了解背景
    1.請同學們看書或看大屏幕自己出聲讀一讀這首詩。
    2.交流初讀后的感受,提出疑問。
    3.結合題目了解背景。
    (詩題寫到了當時的一個歷史事件,關于這一事件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所處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課前誰搜集資料有所了解,請給大家講一講。)
    三、自由讀詩,引發(fā)思考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讀順,試著讀出詩人高興、喜悅的心情來。
    2.指名朗讀,評價促思。
    (聽了剛才同學的朗讀,大家都感到這首詩的內涵沒有讀出來,有什么好辦法把這首詩讀好呢?)
    3.學生交流獨特的學習方法,教師加以肯定和點撥。
    四、研讀古詩,品評賞析
    1.請同學們深入詩歌中細細讀一讀,品一品,對哪一兩句感興趣,就重點研讀一下這兩句。
    2、自由研讀,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后評,評促悟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詩文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讀出自己的理解,不斷提高古詩的欣賞水平。)
    五、課外研讀,提高積累
    同學們學詩的興致這樣高,老師為大家再推薦杜甫寫的另外一首詩歌《春望》,希望同學們運用剛才的學詩方法,好好研讀一下,作為課外積累。
    六、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極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歸心似箭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這兩首詩,并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通過理解詩句,了解內容,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體會詩中所抒發(fā)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首先請同學們讀一讀唐代詩人韓愈曾寫過的一句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出示)這句詩寫了唐代兩個偉大的詩人,李是——李白,稱為“詩仙”,杜是——杜甫,稱為“詩圣”。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杜甫的詩篇流傳于世,放射出萬丈光芒。再一起讀。
    2、杜甫(板書)一生寫了許多的詩,流傳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樂少,他的詩如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以深沉、愁苦為主要特色,因此,他還被稱為“苦難詩人”。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板書)什么是快詩,就是描寫快樂心情的詩,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生齊讀)
    聞:聽說,官軍: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河南河北指黃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陽就是杜甫的家鄉(xiāng)。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
    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預習。詩人在什么地方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詩人怎么會在四川呢?在這背后,有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請看大屏幕,借助一段文字作個簡單的了解。
    3、八年了,詩人聽說官軍收復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讓我們帶著喜悅、激動的心情讀。
    4、詩人究竟是如何的激動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到16頁,自由地讀一讀這首詩。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可做上記號。
    二、初讀詩歌
    1、認讀詞語。
    2、指名讀詩?(讀得正確、流利)
    三、精讀詩歌
    1、詩人聽到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時,是怎樣的表現呢?我們來讀一讀詩的第一句。這一句里出現了兩個地名,是“劍外”和“薊北”,“劍外”指的是劍門關以南的地主,在現在的四川,四川對于杜甫來說是遙遠的異鄉(xiāng)?!八E北”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志著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統(tǒng)一,這對于詩人來說是天大的喜訊。
    “忽”是忽然,說明消息來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詩人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就是剛剛聽說,“涕淚”就是眼淚。詩人淚流滿面,都沾濕了衣服。可見詩人多么激動!誰來讀讀這句詩。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文解釋】
    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難受。戰(zhàn)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詩人的淚是怎樣的淚?(國破家亡的淚;戰(zhàn)火紛飛中流離失所的淚;是別離的人思鄉(xiāng)的淚;深受戰(zhàn)亂之苦痛苦的淚,仇恨的淚……)
    生1:詩人的淚是痛苦的淚。
    師: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痛苦的淚。
    生2:是悲傷怨恨的淚。
    師: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悲傷怨恨的淚。
    生3:是思念親人的淚。
    師: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相思的淚。
    生4: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淚。
    生5:想到國家還沒有統(tǒng)一。
    師:想到國家還沒有統(tǒng)一,那是國破家亡的淚。
    師:八年里,詩人流的淚可多了,經歷的苦難可多了。那是苦難詩的苦難經歷。
    八年的漂泊,兩千多個日子的顛沛流離,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為過去。詩人“初聞涕淚滿衣裳”,此時的淚又是什么樣的淚啊?(高興、激動)這就叫喜極而泣(板書)指名讀。
    評點:詩人真是萬分激動。
    再讀:已經高興到了極點。一齊讀。
    2、哭過之后,詩人回頭看了看家人?誰來讀讀第二句。卻看:回頭看。妻子指的是誰?(妻子和兒女)“愁何在”是沒有了一絲憂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詩人的喜。用詩中的詞就是“喜欲狂”,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欣喜若狂”。(板書)
    收復了薊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統(tǒng)一,意味著老百姓們能家人團聚,不必妻離子散,詩人能不欣喜若狂嗎?一起讀。
    3、喜極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還要做些什么?誰來讀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聲歌唱),縱酒是(縱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麗的春天)。
    現在的杜甫已經52歲了,白發(fā)蒼蒼。他在大白天里又是唱歌,又是縱酒,是因為他聽到了——劍外忽傳收薊北,是因為他看到了——妻子愁何在,是因為他想到了——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此刻的他真是“喜欲狂”啊!一齊讀。
    在這陽春三月里,有誰將和杜甫作伴還鄉(xiāng)呢?(美麗的春景,用詩句來說,就是“青春作伴”、家人)
    飽受戰(zhàn)爭之苦,漂泊他鄉(xiāng)的緊緊是他們一家人嗎?(還有無數遠離家鄉(xiāng)、漂泊異鄉(xiāng)的人們)他們都要在明媚的春光里重歸故里,讓我們和他們一起放歌吧。讀。
    4、在歌聲和美酒中,詩人的心已飛到了還鄉(xiāng)的路上。誰來讀最后一句。
    這句詩中出現了4個地名,哪4個?
    杜甫的好朋友李白曾有一句詩和這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早發(fā)白帝城》后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漫漫旅途中,詩人把千里迢迢回鄉(xiāng)的路想象成眨眼即到。女生讀。
    詩人的心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陽。千山萬水算什么,千里迢迢算什么。故鄉(xiāng)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男生讀。
    學到這兒,你覺得杜甫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愛國、憂國憂民)
    所以,當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竟會喜極而泣、欣喜若狂、放歌縱酒、歸心似箭。(指板書)這個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郁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讓我們和欣喜若狂的詩人一起放歌吧!讀。
    6、請同學們自由地背一背這首古詩。
    7、杜甫回到故鄉(xiāng)以后,是否過上了安寧幸福的生活呢?是否過上了他日夜期盼的美好時光呢?課后,請同學們搜索杜甫的詩讀一讀,好好體會,杜甫為什么被稱成為苦難詩人。
    板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喜極而泣杜甫苦難詩人
    欣喜若狂快詩
    放歌縱酒
    歸心似箭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八
    1、會認4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并背誦古詩。
    2、通過緊扣字詞、吟詠誦讀等方式感受詩人的“喜欲狂”。
    3、經由本詩走近杜甫,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杜甫的詩歌。
    通過多種方式感受詩人的“喜欲狂”。
    1課時
    多媒體課件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喜欲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從“讀準字音、讀有節(jié)奏”兩個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3、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細讀四聯,體驗“喜欲狂”
    (一)緊扣字詞,感受“怎樣狂”
    詩中的.哪些字詞寫出了杜甫的“喜欲狂”?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二)知人論世,解讀“為什么狂”
    杜甫為什么會如此“喜欲狂”?補充杜甫的其他詩句進一步了解。
    (1)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摘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摘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三、吟詠誦讀,表現“喜欲狂”
    1、在學生“讀準字音、讀有節(jié)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感情”。
    2、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喜欲狂”之情。
    四、延伸拓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杜甫的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九
    2.出示杜甫圖片。今天,我把杜甫給請來了!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生鼓掌)
    1.導語: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出示詩全文)
    2.分組自學古詩。
    (1)詢問學生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讀法、結合注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2)每組安排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提出要求: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里討論解決。最后請匯報員把本組同學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全班交流。
    3.學生匯報。師幫助重點理解以下詞語:涕淚妻子青春放歌縱酒漫卷
    4.知識講解:巴峽、巫峽在四川,襄陽在湖北,洛陽在河南,跨越了三個省,詩人卻覺得非常輕松地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說杜甫心情很高興)
    5.生讀詩,背詩。
    2.現在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了,你們開心嗎?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淚、寫詩)
    3.請生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再請生評價。
    4.全班配樂讀詩(一人一句);教師參與其中示范朗讀;生齊讀。
    5.讓學生帶著充分的情感背誦這首詩。
    1.小結:對于每個愛好文學的人來說,對于每一個愛好歷史的人來說,對于每一個愛國的人來說,杜甫應該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讓我們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達我們對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3.出示《春望》。建議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想想這首詩與課文的內容、主題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
    首先,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苯又?,給學生簡述詩中出現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后我說:“詩人在區(qū)區(qū)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弊詈螅c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肮旁娡蛔旨匆涣x,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復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崔學古說:“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保ā短磧簠矔浺ど賹W》)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于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象山語錄)〕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說:“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保ā度艽寮贰?BR>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脫落訛誤之處,能了然于耳。
    [唐彪說:“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父師善誘法》]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一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BR>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復習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課后作業(yè)
    預習“基礎訓練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巫峽、襄陽。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材重難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猜個謎語: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詩人,大家稱他為詩圣,一生寫了許多詩,流傳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詩宛如一面鏡子,真實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洋溢著愛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為“詩史“。猜出來他是誰了吧?有關杜甫,誰對他還有進一步的了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回憶學詩的方法。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古詩《示兒》,大家想想,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來學的?這首詩我們也按這樣的步驟先讀再結合注釋來解釋再來有感情的讀感悟作者的感情。
    2、讀詩。
    a、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抽讀,注意停頓。
    c、再讀。
    3、理解詩意。
    讀書的最高境界就是讀懂作者的感情,讀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交流解釋的方法。就按照同學交流的方法來理解詩的意思。
    a、流詩意。
    聰明的孩子誰來展示你們的才華,讀懂那句就說那句。
    b、生說詩意,隨機指導單個字的意思:妻子、涕淚、喜欲狂、青春、漫卷。
    c、說整首詩的意思。
    d、同桌兩個人對著說說詩意。
    4、感悟作者的感情。
    b、學生交流。
    c、大家知道為什么杜甫這么高興嗎?
    d、師出示收集的有關安史之亂的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及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e、出示杜甫回鄉(xiāng)的線路圖,了解杜甫的家鄉(xiāng)住址及流落他鄉(xiāng)的住址。
    g、進一步加上動作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5、兩詩比較進一步感悟感情。
    同學們回想一下《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對,這兩首詩無論是喜還是悲,都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陸游臨終叮囑兒子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是愛國之情,而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的激動和欣喜,不僅僅是自己可以結束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面受戰(zhàn)亂之苦。
    三、拓展。
    推薦杜甫的《歸雁》和《月夜》讓學生讀,進一步感悟杜甫的愛國感情。
    四、板書: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收薊北——喜欲狂
    涕淚、漫卷詩書……愛國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三
    4、古詩兩首
    擬2課時
    第1課時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一、再讀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借助字典、結合書上的注釋,同桌互相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2、匯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v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說說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解釋字意,句意,幫助學生理解這狂喜的時刻。
    精彩創(chuàng)意
    搜集信息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v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作業(yè)設計
    實踐活動
    布置作業(yè)。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tǒng)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教學札記
    教學內容
    4、古詩兩首
    擬2課時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難點的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fā)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fā)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搜集與之內容相近的詩歌進行比較。
    精彩創(chuàng)意
    搜集信息
    名詞解釋:
    杜甫:(712770)唐代大詩人,字子美,河南鞏縣。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的大量的詩篇,當時的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真實的反映出來。被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高,對后世影響很大。
    作業(yè)設計
    實踐活動
    作業(yè):
    1.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2.理解相關的字詞
    涕淚:妻子:
    青春:便下:
    即:穿:
    教學札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四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預習基礎訓練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五
    4、古詩兩首
    擬 2 課時
    第 1 課時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一、再讀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借助字典、結合書上的注釋,同桌互相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2、匯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 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說說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解釋字意,句意,幫助學生理解這狂喜的時刻。
    精彩創(chuàng)意
    搜集信息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 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作業(yè)設計
    實踐活動
    布置作業(yè)。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tǒng)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教學札記
    教學內容
    4、古詩兩首
    擬 2 課時
    第 2 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難點的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fā)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fā)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搜集與之內容相近的詩歌進行比較。
    精彩創(chuàng)意
    搜集信息
    名詞解釋:
    杜甫:(712770)唐代大詩人,字子美,河南鞏縣。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的大量的詩篇,當時的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真實的反映出來。被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高,對后世影響很大。
    作業(yè)設計
    實踐活動
    作業(yè):
    1.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2.理解相關的字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六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八E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俺趼劇?,剛剛聽到?!疤闇I”,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奥怼?,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鸥琛?,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薄凹础?,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要求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預習“基礎訓練1”。
    板書: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放歌須縱酒極度的喜悅心情
    即從……
    便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七
    4、古詩兩首
    擬2課時
    第1課時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一、再讀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借助字典、結合書上的注釋,同桌互相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2、匯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v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說說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解釋字意,句意,幫助學生理解這狂喜的時刻。
    精彩創(chuàng)意
    搜集信息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v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作業(yè)設計
    實踐活動
    布置作業(yè)。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tǒng)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教學札記
    教學內容
    4、古詩兩首
    擬2課時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難點的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fā)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fā)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搜集與之內容相近的詩歌進行比較。
    精彩創(chuàng)意
    搜集信息
    名詞解釋:
    杜甫:(712770)唐代大詩人,字子美,河南鞏縣。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的大量的詩篇,當時的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真實的反映出來。被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高,對后世影響很大。
    作業(yè)設計
    實踐活動
    作業(yè):
    1.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2.理解相關的字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教學難點: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BR>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BR>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復習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課后作業(yè)
    預習“基礎訓練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后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youer/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jié)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找?guī)酌瑢W說一說。
    1.說一說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多年戰(zhàn)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二十
    我們班級是一個書香班級,平時大家都積累了許多古詩詞,你能朗誦幾首表達愛國之情的古詩嗎?(請你來說——《示兒》)
    《示兒》這首詩,詩人陸游在臨終前因不見九州同,而感到悲傷遺憾。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同樣表達愛國情感的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結合注釋找一找這首詩中哪個詞最能體現詩人的心情?
    2、誰來說說?你來說一說。(喜)板書:喜
    3、作者因何而喜?(劍外忽傳收薊北)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朝廷的軍隊已經收復了洛陽等地,長達數年的“安史之亂”即將結束。身在蜀地的杜甫,聽到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題目中的“聞”就是“聽聞、聽說”的意思,“官軍”指唐朝的軍隊,“河南河北”指的是洛陽等地。
    3、接下來請你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看一看作者喜到什么程度?(喜欲狂)板書:欲狂
    4、你能表演出詩人的喜欲狂嗎?(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第一小組來說說。
    (你們認為“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這兩句詩最能表現出詩人的喜欲狂。“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xù)性的動作。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皡s看”就是“回頭看”,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須說什么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你們小組也想來交流交流。
    (他們找到的是“初聞涕淚滿衣裳”?!吧选保推綍r的讀音不一樣,在這里是指下身穿的衣服,類似現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當作者聽到這個好消息的時候,不禁淚灑衣衫,這是高興的淚水,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喜極而泣。)
    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初聞涕淚滿衣裳。
    作者是通過抓住人物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的?
    還有呢?你們組來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青春是什么意思呢?是啊,在這美好的春天里,作者白天高歌痛飲,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啟程返鄉(xiāng),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激動、興奮)
    作者是通過抓住人物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的?
    是啊,你瞧,作者連回家的路線都擬定好了。一起讀——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他回家了嗎?(沒有)是啊,從巴峽到巫峽,從襄陽向洛陽,這么遠的路程,他想立刻回到家,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歸心似箭)好,帶著作者的這種歸心似箭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短短的八句詩,卻傳遞著作者強烈的愛國之心。(板書:愛國)
    怎樣才能讀好古詩?
    對,請大家?guī)е?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
    假如你就是杜甫,此刻,你已踏上回家的路,你想對家鄉(xiāng),對祖國說些什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第二課時教案篇二十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中國古代的文化燦若星辰,其中古詩以它語言的凝煉、精純和雋永而流傳久遠。它或是寄托著人們對自然贊美,或是吟詠著人們對真情的頌揚,或是記錄著人們心靈的獨白……短小精悍富于音樂美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太多的情思和想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們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篇課文三十? 《古詩四首》(板書)這節(jié)課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自稱為“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師:誰愿意先給大家讀一讀。(1人)
    3、師:發(fā)現了嗎?這首詩和我們以往學的古詩有所不同。(以往是五言或七言的絕句,今天所學為七言律詩。滲透)
    二、學習新詩
    (一)回憶學習方法,制定學習計劃
    (二)破題,知作者
    1、師:破題、知作者兩個問題,對于學習這首詩來講哪個問題是重點?為什么?
    3、分句講解
    (1)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學生講重點詞(劍外,薊北,出示地圖幫助理解。)(教師引導明確,此涕淚為喜極而泣。再引導學生想想他當時會想些什么。明確杜甫當時是悲喜交加。)
    (2)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學生講重點詞(卻,妻子,漫卷。他的妻子們在想些什么?)
    (3)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學生重點講解(白日,青春。重點體會“放”歌,“縱”酒。)
    (4)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學生重點講解(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重點理解“穿”及“下”。a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這一句中有四個地名,用了兩個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語“穿”“下”這是為什么呢?b說明了什么?c怎么讀?)
    4、我們分句講解完了,誰來完整的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
    5、同學們,當你讀了這優(yōu)美詩句,眼前都浮現出了哪些景象?
    (四)指導朗讀知意境,熟讀成誦
    師: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在詩句中,情感是線將語言的珠子串聯起來。詩離不開樂,讓我們配上音樂,再美美的讀一讀。先聽我來讀,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三、擴充練習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