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人間失格讀后感(匯總18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文學(xué)性的轉(zhuǎn)化過程,將我們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變成了文字的形式。讀后感可以從角色塑造、情節(jié)發(fā)展、主題探討等方面展開。這里有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xué)習(xí)。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一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遺作。
    這本書講述的是從小不信任人類的葉藏靠著偽裝成小丑生活,后來看穿世態(tài)悲涼,走向墮落,逐漸喪失為人的資格,經(jīng)歷過一次自殺后,最后在瘋癲中老去。葉藏在其中是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懦弱,批評他不應(yīng)該如此悲觀;有人說他可憐,替他惋惜。
    葉藏以弱者的形象出現(xiàn),他是一個對社會和人類充滿了不信任感和恐懼感,且性格軟弱的一個人。他把人性看得太透徹了,以至于他眼中的社會的黑暗大于光明。通過有人表面稱贊父親背地卻說他壞話的所謂的好朋友搶自己錢,并親手把自己送進(jìn)瘋?cè)嗽旱鹊?,他看到了社會的偽善、世道的混亂,人情的炎涼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偽和欺騙。
    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可葉藏的不斷退讓和忍耐,換來的卻是別人的蔑視。他也努力改變過,換來的結(jié)果是別人親手把自己送進(jìn)瘋?cè)嗽?。他也曾努力追夢,換來的是別人的嘲笑和一句句“別想了”。這一切都導(dǎo)致葉藏否認(rèn)自己,喪失為人的資格。
    太宰治寫的都是弱者的文學(xué),以人物懦弱的性格或劣勢的地位向社會發(fā)起抨擊,把懦弱作為武器向所謂的強(qiáng)者和偽善的社會發(fā)起宣戰(zhàn)。就軟弱者本身來講,生活下去是很艱難的,那些支撐生命的東西必須也只能仰仗周圍的給予,可那些強(qiáng)者卻吝嗇地連一點溫暖都不愿給予。
    人生來就是強(qiáng)者或弱者嗎?不!那是由后天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大家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是否對嘲笑過弱者?我們是否幫助過弱者?我們是否在還不知道是什么使他軟弱下,就冷冷拋出一句:“這人怎么這么弱?”嘲笑是總是存在的,但幫助卻很少見。
    我希望大家能低低頭,看看那些備受煎熬的人們,伸伸手,拉拉他們一把。
    《人間失格》的文風(fēng)別具一格,值得細(xì)細(xì)品讀!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二
    ?最近得知伊藤潤二在北京有個展覽,就把他的新作找來看看。發(fā)現(xiàn)給他又開始畫名著了,正在連載的是《人間失格》。
    這本書的大名我早有耳聞,有人說晦澀難懂,有人說喪且無聊。加上日本小說,我通常是要做好心理建設(shè)才去讀的。所以最終久久沒有閱讀。
    近心里狀態(tài)也是喪得很,就把小說找出來看了。
    ?為了看的透徹,我還搜索了,哪個譯本最好。但最終還是在網(wǎng)上胡亂找了一個非常詭異的譯本看了起來。
    是實話,這本書雖然和大多數(shù)日本小說一樣,在莫名其妙的地方有著過于詳細(xì)的描述,但是居然出奇的有意思。
    在我看來,講的是一個父親是議員的富貴人家的小少爺,從小生活豐衣足食,但因為過于在意別人的想法,而可以討好周圍的人,揣摩他人的心思,難以拒絕別人的引誘。最終,從成績優(yōu)良熱愛繪畫的美少年,墮落成毒癮纏身未老先衰的低級春畫作者,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之后,又被隔絕在向下。
    情節(jié)挺豐富的也完全不無聊。但真的很容易讓豐衣足食地生活在21世紀(jì)的軟弱青少年有代入感。墮落居然是這么容易的事情。葉藏也想要積極向上的生活,成為一名畫家。憑借著良好的家庭出身和自身的美貌多才,完全是可以實現(xiàn)這一想法的。而且不難看出,最初他的父親也對他報以了很高的希望。而且最終居然在各種自己都瞧不起的引誘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而最終唯一可以抱怨的也不過是自己已是的父親。
    寫了上面這段話,莫名覺得自己簡直正能量到雞湯。我覺得我還是要看看別人家的書評。我到覺得這書不怎么喪,完全可以教好青少年。很有殺雞儆猴的氣勢。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三
    你永遠(yuǎn)不知道在一個樂觀開朗甚至能時時刻刻給你帶來快樂的人心中有著怎樣的世界。
    在葉藏眼中這個世界和他格格不入,他毫無頭緒,不知怎么融入。
    常有人說他幸福,他卻總覺得自己身陷地獄。
    于是他偽裝自己,做一個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小丑”,以此來維系與人類的聯(lián)系。
    他能騙過世人卻騙不過自己,于是在一邊逗樂的同時一邊痛苦著。
    給人們帶來歡樂的那個自己并不是真的自己。
    真實的自己隱藏在厚厚的殼中,不會被人們所接受。
    在經(jīng)歷了自殺未遂,休學(xué)自謀生路,妻子被玷污等事件后,葉藏徹底崩潰。
    他醉酒,他沉湎藥物,他完全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最終精神失常進(jìn)了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在葉藏生活的時代是日本戰(zhàn)敗后的時期,整個社會似乎也充滿了頹廢的氣質(zhì)。
    葉藏小的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rèn)同,成年后仍然得不到當(dāng)時社會的認(rèn)同,以至于認(rèn)為自己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水手在海上翻船后好不容易抓住了燈塔,卻在看到燈塔里一家團(tuán)圓的景象后不忍打擾放棄求生的機(jī)會。
    這種不打擾應(yīng)該深深的刻入了太宰治的骨髓里,纖細(xì)敏感,自殺五次,最終在完成《人間失格》的當(dāng)年也自殺身亡。
    他或許也和水手一樣,已經(jīng)拼命在求生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配打擾人世間的美好幸福。
    而我知道人間永駐希望。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四
    人間失格大正和昭和時代下的矛盾體,讀的是童瀟驍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的版本上評分最低的一本,然而然而當(dāng)初買的時候是因為折價書籍,翻譯閱讀上并沒有帶來不暢快。
    一共收錄六目錄,我看了人間失格一目錄字?jǐn)?shù)不多約莫兩小時。
    因為之前看了《東京百年史》,所以對那個時代的文人小說家多少帶了一點世界社會影響的眼鏡去看,也便使得對這樣的小說或者是作者本人近乎狂魔毀滅而沒有衍生出救世反抗的力量,并不那么追隨的心境來。
    那個時代陰陽怪氣,慌亂矛盾表里不一社會思潮野風(fēng)一般,誰都說不來誰是正確的,誰都急切證明自己劍走偏鋒,不少雖然要謹(jǐn)慎的大歷史觀來看個人,卻也正是一大堆這樣的個人生滅可能才推動著一個社會的車輪吧,地震空襲太多的絕望了,反倒是如川端康成這般的帶著微弱溫情和物哀在塵埃中讓人開出美麗和希望來才稱呼為不枉人世,甚至在世界上受到認(rèn)同,拿下文學(xué)獎。轉(zhuǎn)而也就忽然明白太宰先生筆下的近乎自傳體的主人翁確是人間失格草芥不如,在這樣矛盾的世間存活,野狗一般,是傷己傷人,越是求越是無,確是多數(shù)人的現(xiàn)狀,只得一條跳進(jìn)大川。那是缺少進(jìn)步教育獨立人格封建殘存的'時代。
    家庭的溫暖和認(rèn)同,很重要家庭里面的成員也需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一言難盡其主人翁的酸苦弱雞,改變吧青年選擇不了時代就換一種想法積極推動一些事情吧。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五
    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第一次看的是漫畫,偶遇的那個下午,從艷陽到黃昏是時間也是心情。全篇都是壓抑和撕心裂肺的氣氛。
    很久很久之后,看到了動漫,再一次,陷入這個絕望的故事。片尾那個蒼老的乞丐記憶猶新。
    如今第三次見到這本書,猶豫很久后還是毅然的決定再會一次。可惜,沒有前兩次的抑郁觸動了。卻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同。
    葉藏從小討厭人類,卻能舍棄自己討好人類,多希望,我也能如此,有這種即使討厭卻能相處很好的能力。
    “我倒并不覺得可惜。我這個人,本來就沒有太強(qiáng)的占有欲,即使偶爾也有可惜的感覺,但也沒有精力來與人抗?fàn)帲竽懼鲝堊约旱乃袡?quán),”時常,我也是經(jīng)常被搶走屬于自己的那部分,眾人以為我不在意,非也,不過是我不敢去爭罷了,自己總是勸服不了自己。
    困境總是對朋友的試探,堀木無疑不是個好朋友,小人嘴角令人憎惡,卻又無可奈何。我總是選擇相信,無法辨認(rèn)人性。幸運的',至今未遇大惡。
    葉藏一生悲慘又傳奇的命運也非爾等常人能經(jīng)歷的,卻只是旁邊一次,也是絕望到不行的。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六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間失格》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間失格,英文名作no longer human,更為直接的意思是喪失為人的資格。
    所有的小說都帶有自傳性質(zhì),一部小說無論是否虛構(gòu),總免不了隱含作者個人的獨特經(jīng)歷以及精神世界的縮影。
    這本書也不例外,甚至完全就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太宰治通過主角葉藏來寫就自己灰暗色調(diào)的一生和痛苦不堪的內(nèi)心。
    恰逢時下流行的“喪文化”現(xiàn)象,許多人渴望通過讀此書求得自證,開始尋找自己的影子并且思考人生的意義。
    幼年時期的葉藏。不斷觀察著對他來說尚且陌生的世界,心里卻滿是對人類言行的疑惑不解,甚至對人類設(shè)計出的種種生活用品的意義也毫無頭緒,對于人們經(jīng)常傾訴的感覺也絲毫無法共情... ...
    “總之,我對人類的營生仍舊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格格不入,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為這種不安而每夜輾轉(zhuǎn)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fā)狂。”
    這種“唯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所帶來的惶恐不安使他覺得猶如身處地獄之中,于是他便選擇了一個與人相處的招數(shù)——搞笑。
    從此他便使出渾身解數(shù)來求取身邊人的喜愛,變成了一個可悲的搞笑高手,也變成了一個謊話制造機(jī)。
    幼年時的葉藏內(nèi)心敏感、憂郁,將對人性的恐懼全部積壓在內(nèi)心世界的角落,卻沒有宣泄的'出口。
    他表面強(qiáng)裝天真樂觀的生活,讓家人甚至是傭人發(fā)笑成了他唯一的使命。
    出于膽怯和不信任,葉藏從不將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訴之于人,甚至被傭人們侵犯時,他依然選擇忍受,因為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不會說真話了。
    青年時期的葉藏。開始了遠(yuǎn)離故鄉(xiāng)的中學(xué)生活,在這里葉藏仿佛得到了施展搞笑演技的絕佳天地,他可以更得心應(yīng)手地向這些新面孔掩飾自己的真實面目。
    直到他遇到了改變了他生活軌跡的兩個人,一個是識破并揭穿他謊言的竹一,另一個是畫塾里的同窗堀木,帶他進(jìn)入煙酒、娼妓、當(dāng)鋪以及左翼思想的世界,或許可以說將他進(jìn)一步引入痛苦的深淵。
    青年時期的故事便結(jié)束于鐮倉的第一次殉情未果,女方喪生而他卻意外存活,但是被扣上了“協(xié)作自殺”的罪名。
    壯年時期的葉藏。自被保送出來,寄人籬下的羞愧與禁止外出的壓抑驅(qū)使他從寄宿的家里逃了出來,沒有朋友,窮途末路的葉藏又找到了堀木。
    又因機(jī)緣巧合,在堀木家里見到了靜子。
    憂郁寡歡又不善言辭的葉藏,讓女人為之心動,葉藏自嘲自己“過上了的男妾生活”。
    漫畫事業(yè)的一塌糊涂、日復(fù)一日的無聊虛度、物質(zhì)生活的拮據(jù)不堪使他整日沉迷于酗酒,道德二字已逐漸與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出于不想毀掉靜子母女幸福生活的念頭,他不打一聲招呼已然訣別,后又寄宿于京橋酒館。
    承蒙老板娘的照顧,葉藏又開始了第二次的男妾生活。
    此后,他開始畫下流畫作、染上了毒癮...對世間漸漸不再恐懼,但他的世界卻越來越呈現(xiàn)出地獄之貌,在生活狀況和身體健康每況日下的雙重折磨下,葉藏說“我必須死”。
    他們便把葉藏騙進(jìn)了精神病院,我們無從得知他在那里經(jīng)歷了什么,只是可以確認(rèn)他的內(nèi)心世界已經(jīng)崩塌。
    “我已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徹底變得不是人了”。這本書雖然講述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哀一生,卻也能帶給我們關(guān)于生的思考。
    1、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小時候埋下的痛苦種子如果不加以重視,在余生里會不斷得到黑暗的滋養(yǎng),扎根于內(nèi)心深處,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軌跡。我們的內(nèi)心其實一直在訴說一種真實的語言,盡管人們常常忽略它,它仍舊在不間歇地告訴每個人自己的真實渴望。強(qiáng)大的內(nèi)心力量是無論如何無法壓制住的,而自我也是無論如何無法被欺騙的。
    2、人與人的芥蒂?葉藏一生孤獨無助,并沒有真正的朋友,堀木只不過是玩伴而非那種所謂的“友情”??傆行r刻,我們自責(zé)于自己猜不透他人的想法,不安于與別人的格格不入。而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積極外向、樂觀開朗的人,那群自卑內(nèi)向又害羞的人們,由于害怕被扣上“社交恐懼癥”的帽子,因此變得更加敏感。越是不擅交際的人,越是對尷尬的氛圍不堪忍受,總是扮演著善談的角色積極打破寂靜。這種消耗總是讓我們覺得汗流浹背、疲憊不堪。一天的社會生活結(jié)束后,白天的喧囂散去,黑夜的孤獨襲來,這個世界不過盡是孤獨的人啊。
    3、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壯年時期的葉藏逐漸悟出“所謂的世人,不就是你嗎?”的想法。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時常活在一種自我束縛之下,自以為捆綁于別人的目光之中,任何決定和行事總是會優(yōu)先顧忌別人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這讓我想到《月亮與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蘭,面對外界質(zhì)疑絲毫不受影響的他說,“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觀點跟你兩便士的關(guān)系都沒有,你怎么還會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據(jù)說人生只有5%的悲痛和5%的喜悅,剩下的90%都是平淡,在這漫長的平淡里我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回答命運提出的問題:關(guān)于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有些道理需要經(jīng)歷了才會懂,也有些道理通過讀書也能知曉。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七
    太宰治的一生早有耳聞,讀了《人間失格》之后,我看到了他的生,他的死,他對自己的失望,對世人的畏懼。在這本書中,他是作者,亦是大庭葉藏。
    觀望葉藏短短幾十年,何其不幸。他追求美好,卻一生不得,人生的灰色底片自幼時被的那一剎已注定。孩童時,他為了取悅別人假扮小丑,被竹一識破時變得恐慌。長大后,他遇到了很多女人,一起殉情的常子、溫柔真摯的繁子、單純善良的良子。但是天生懦弱的他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他被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終其一生都在自我厭倦下尋求愛,逃避愛,最后只能毀滅自己。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有人說,《人間失格》太過于消極,但卻能讓我們從細(xì)微之處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簡單地認(rèn)為,偌大世間,每個人都會有悲觀的情緒,我們能和葉藏產(chǎn)生共鳴。在小說最后,酒吧的老板娘說:“我們所認(rèn)識的阿葉,是個非常老實、非??蓯鄣娜?。他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便喝酒……他也是一個天使一樣的好男人?!比~藏的美好,自始至終都沒有被他自己發(fā)現(xiàn),他選擇逃離所厭惡的世界,卻又缺乏勇氣,否則那年在鐮倉逝去的定是兩人。
    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寥寥五萬字,道盡了葉藏的一生,也反射出太宰治一生的悲。較于書中人,我們是幸運的,沒有被這種無盡黑暗的苦痛縈繞,我們還可以肆無忌憚地放聲大笑。而葉藏呢,他沒有辦法擁有快樂,只是從他選擇離開繁子母子二人便可看出,那段時光畢竟是他最滿足的歲月。大概,有些人本不適合活著。我們應(yīng)珍惜所有,允許負(fù)面情緒的存在,卻不能讓它們吞噬。
    生而為人,何必道歉。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八
    所謂的精神病患者,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zhàn)斗中不準(zhǔn)備徹底投降的人。
    一直不喜歡看日本作家的書,我覺得幾乎所有的日本書籍都是我不愿踏足之處,如果細(xì)細(xì)來品,可能也是有有趣的不那么無聊的文字,但問題就在于他連我想拿起他的欲望都沒有,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就是這樣一個極度不愛日文的我,剛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前三頁就被深深吸引了,準(zhǔn)確的來說是被震撼到!被葉藏的性格震撼到!被他的結(jié)局震撼到!
    世上有很多東西是矛盾的,比如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又比如大庭葉藏的性格——懦弱的驕傲。對于現(xiàn)實,他很大程度上在選擇逃避,這是他的懦弱;關(guān)乎自身的他拒絕一切妥協(xié),這是他的驕傲。殊不知,驕傲原是七宗罪之首。他必須得為他所犯下的罪付出代價!生逢亂世有生逢亂世的疼,身處太平年間有身處太平年間的痛,葉藏的性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文章中沒有說,我也無從知曉,仿佛與生俱來的他就是那個害怕人類的“怪物”,為此他也下足了功夫去掩蓋這一缺點,盡自己最大所能的戴上丑角的面具去討好別人,掩蓋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欺人一時可以,一世談何容易!
    難以再以謊騙討好別人生活下去的葉藏開始沉湎于藥物,女春,自殺……身體由此日漸消瘦,意志也更加墮落。身邊的人更是對他的這一系列行為感到恐懼,最終他被送進(jìn)精神病院。最終葉藏死于二十七歲。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不會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輕輕松松舒舒服服,我們都在負(fù)重前行,沒有誰能很大程度上的好過于誰,別自己難為自己,適當(dāng)?shù)慕衣妒澜绲娜秉c,適當(dāng)?shù)陌葑约旱娜秉c,別太過極端。極端的驕傲,極端的自卑……終會釀成大禍。
    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無問西東。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九
    回神,發(fā)現(xiàn),這太宰,竟然引出我這些不那么堪的記憶。
    太宰的作品,硬生生讀出一種善良的悲愴。每一份小心翼翼的善良背后,都是一張對人性洞察又冷漠悲涼的臉。你也不知道為什么太宰那么小的年紀(jì),會有那樣一副看人對事的視角:完全的置身其中,又完全的剝離在外的局外人的狀態(tài)。有時候你會心疼他那份取悅于人的小心思,有時你又會可怕于他對人心的一語中的,更多時候你還會厭惡他局外人的自高,可笑他自以為洞察了世界和人性。
    《人間失格》是太宰半自傳的作品,葉藏是他。他對父親有記述,議員然后落選,最后離世。小時候在父親筆記本上鄭重地寫下“舞獅”二字是我記得最清楚也是最心疼的一個他取悅父親的畫面,沒有同齡小朋友的任性與天真,他滿腦子地想、謹(jǐn)慎小心地做,在自己的想和做的重壓下生活,讀到此寫到此,滿心的難過要集聚到眼眶,只得停頓片刻,用自己每天吃飽后想零嘴的童年記憶來平復(fù)。竹一是他提及小學(xué)時候的唯一朋友,因為只有竹一看穿了他在裝傻充愣來取悅眾人。很難說竹一他是真的看出來還是假的,但無關(guān),至少葉藏找到了可以讓自己放松的慰藉,而竹一的預(yù)言成為他離家的動力。相知的鼓勵,是一種力量,是一種作為人而被信任被支持的感動,無懼未知。
    太宰相當(dāng)矛盾,一方面他看得很清、一方面又很懦弱;一方面想要一切都好、一方面卻又肆意破壞。葉藏是這樣、直治也如此。就這樣,不放過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矛盾糾結(jié)、肆意拉扯。也是這樣,讓讀者厭惡又心生悲憫。你讀讀直治的遺書,“人,就像有享有自由生存的權(quán)利一樣,也享有決定自己什么時候死的權(quán)利,可是我覺得,只要母親在世,這個死的權(quán)利是不得行使的,否則就等于是親手將自己的母親殺死?!痹u判他為徹底的冷漠,不能啊,他有對人體貼的責(zé)任感,至少對他存在于世的這個源由,他有責(zé)任的??伤麉s在母親在世時,啃老買醉不著家。你品品葉藏的快樂,與由子相識后他租了房子、戒了酒、全身心投入到職業(yè)漫畫創(chuàng)作中,一起吃晚飯、看電影,還有了快樂的描述,“更令我感到快樂的是同這個打心底里由衷信任自己的小新娘待在一起,聽她說說話,欣賞她的一顰一笑?!边@是真正的人的期盼,不過最后還是消散了??释麉s從不努力爭取。讀完整本書,感覺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可腦子里一團(tuán)亂,又不知從何說起。在屋子里踱步踱步,一整天沒什么思路。
    電子書里面好多批判的評論,每每看到便覺得真是粗鄙。每個人,都是由千千萬萬次不同的呼吸造就,也許同過呼吸,必定不一直同呼吸,那些負(fù)面的評論,哪里夠得著呢。
    只是一整本人間失格里,我就注意到一次對快樂的描述,那是葉藏對信任的珍視。不知道太宰治留下這作品的意義何在,只是讀著讀著就會想起小時候,不計后果的壞、難分是非的傻。一直以來都感覺自己從未長大,如今再回頭,不一樣了。好像是太宰治在提醒,我沒有壞、也不再傻,即使知道這生命毫無意義,但一直都在努力盡著生而,為人,以及對人的責(zé)任。
    最后的最后,請大家善良,愿世界和平。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
    不得不非常遺憾地說,《人間失格》又是一本曾念念不忘終于開讀卻無力繼續(xù)的讀物,這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
    慢慢感知,書猶人也,有其內(nèi)在的氣息。氣息相投,相得益彰??磥?,太宰的文字與思想,不是我喜歡的風(fēng)格。
    記得去年從圖書館借來時,僅僅讀了幾行便感文字有一種灰蒙-----沉重陰郁壓抑。不死心,想堅持著讀讀,“好奇心的驅(qū)使:不吃豬肉,只為見豬如何走”。這樣想著,僅僅開了個篇,還是撂下了。
    開篇說。“我曾見過那男人的三張照片。”
    這三張照片從作者的描述上來看,幼年的一張、學(xué)生時的一張、中年的一張,都不令作者滿意,甚至有些古怪,古怪的不像人。
    這是作者對自己極為不滿意的一種人格體現(xiàn)。作者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猜測一定是病了,精神上的傷痛引起的疾病,充斥在每一個文字里,使人趣味黯然。沒有哪本書令我如此讀得焦躁麻木。直到最后看到太宰治的簡介,發(fā)現(xiàn),讀者的感覺是對的,他原來是一位生活的消沉著,一直在死亡線上徘徊的人。
    這樣的書,不讀也罷。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一
    從小像個小丑一樣舍去自己、用怪誕的行為與言語向他人獻(xiàn)媚一般地搞笑、在他們的笑聲中綦切地找到自己的.價值一樣,重復(fù)著無意義行為的葉藏。
    十分自卑,同時又十分自大;他自卑到以為自己一旦揭開丑角的面具就會被這世界拋棄,卻又自大到對那隨時可能拋棄自己的世界嗤之以鼻。
    一個人從充滿希望到絕望再到撿回希望最后回歸絕望的一生
    葉藏的悲劇來源于他過于感性敏感的性格和那個討厭的時代,即便在世界的惡意與身為異類的壓力交織出的悲劇中,葉藏也努力地嘗試過融入這個世界,他的的確確想過好好地活著。
    我們在某種時段都當(dāng)過葉藏。
    所以要學(xué)會保護(hù)自己呀,可以看透,但是不要親身經(jīng)歷,不要對人有太多期待,就算深處地獄,也要自己走出一條道。至于手中的牌,自己去爭取。
    不要喪失自我,時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庸,也不要對人有期待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二
    這是一個人在世間墜落過程的記錄,主人公葉藏失格了,失去一個做人的資格,他說生而為人,很恥辱。很多人都感覺到陰暗,但表面還是樂觀積極,而有這么一個人就是將其放大,讓你看到一個“真實”而又“虛偽”的自己。
    主人公大庭葉藏膽小懦弱,懼怕世人,不了解世人復(fù)雜的思想,小時候通過搞笑取悅別人,隱藏真實的自己,后來發(fā)現(xiàn)飲酒作樂似乎更能逃避這個世界,于是終日放浪形骸,通過酒精、女人、藥物來麻痹自己,被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不斷在自我否定、自我厭倦下渴望愛,尋求愛,又逃避愛,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葉藏的人生遭遇。
    葉藏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當(dāng)官,家里兄弟姐妹多但衣食無憂,可年幼的他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世界極其敏感,對人感到恐懼,日?,嵤轮写笕说某庳?zé)在他心里留下陰影,每當(dāng)被斥責(zé),葉藏輕易就看穿大人暴露出類似獅子吼的動物本性。他無可適從,在跟自己的較量中找到了應(yīng)對的方法——討好,也因此開始了悲劇的一生。
    從此以后,葉藏在“偽裝自我”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yuǎn),也愈加得心應(yīng)手。在家里,費力討好家人一派祥和,在學(xué)校,扮小丑講笑話人緣極好,小心翼翼偽裝費心費力表演,表面上他是一個十分開朗的人,一個很受歡迎的人,實際上他內(nèi)心萬分壓抑,每天汗流浹背的表演讓他痛苦不堪,久而久之地偽裝自我終于讓他徹底失去自我。
    人和人之間的欺騙,人情的淡薄,世道的混亂,更加劇了他的恐懼,最終他被當(dāng)成精神病人被兄長帶回與世隔絕的鄉(xiāng)下,由一個老太太照顧起居而在人們的視線里銷聲匿跡。
    只是在我看來,誰也沒有他清醒,人性的善和惡他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自己家人一舉一動背后的想法和動機(jī),他一眼看穿。只是,內(nèi)心敏感洞察一切的他沒能找到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始終都掙扎在泥潭里。讀后感·葉藏其實就是現(xiàn)在“喪”文化的代表。處于自閉和不安精神世界的葉藏,失去了愛情和家庭,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人格崩潰。葉藏那種無助的喪失感,對人存在的本質(zhì)性懷疑,都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寫照。
    但是希望永遠(yuǎn)是與絕望并存的。沉溺于“喪”文化,最終會害了自己。就像莫泊桑所說:“生活不可能如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會如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堅強(qiáng)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咬牙走了很長的路?!边@才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
    像《人簡失格》里說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边@并不能代表大多數(shù)人的狀態(tài),沒有人想要這樣。但是,《人間失格》存在的意義,也許就是展現(xiàn)了人生百態(tài)中的一種,給人們一個人生標(biāo)本。通過這種示范,反而讓人更加珍惜眼前,同時鼓起勇氣,好好生活。
    這是關(guān)于人性善惡、自我、生命探索的書,書中的人物在現(xiàn)實中不難找到。當(dāng)然,如果你讀完感覺不知所云,那,我是真的很羨慕你,同時也希望你,能夠永遠(yuǎn)“讀不懂”這本書!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三
     人間失格讀后感,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人間失格讀后感,歡迎閱讀!
     總有人認(rèn)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丑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dāng)做一個怪物?!彼菢有⌒囊硪淼幕钪盟^的處世之道教養(yǎng)出的做戲的習(xí)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yīng)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仿佛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圣潔純粹的心。
     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丑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
     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注定孤獨,注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了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念誦悼詞。
     “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并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么,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
     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
     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nèi)的陰暗秘密全數(shù)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
     葉藏不愿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
     又或許因此,他總是站在世界之外觀察著周遭的種種,“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zé)難與訓(xùn)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
     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jī)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許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間,一定不會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樣圣潔、堅強(qiáng)、慈悲,而是像他這般這樣陰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領(lǐng)域里固執(zhí)執(zhí)著。
     他缺少人類跟動物共有的最根本的執(zhí)念、對于生存的'欲望。
     在他父親問他想要什么時,他無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我快樂”。
     世俗的、對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
     的確,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類社會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騙上。
     之中能開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覺不到,就是聰明到學(xué)會了麻痹自己。
     葉藏卡在兩者之間。
     他聰明得恰到壞處——看了清一切,卻無法麻痹自己。
     也許酒色的溫柔,正是一種良藥吧。
     直到他遇見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種安慰與平靜,死寂之前的平靜。
     在好子被侵犯之前,葉藏把自己的痛苦歸于他不能相信、依賴人類的這個個人缺陷。
     這個信念同時也成了他對于世間、對于人類最后的希望——不是人類無可救藥,錯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這么想而活下來的。
     當(dāng)信賴天才好子的信賴被玷污時,他最后一絲希望也隨之粉碎。
     世界上已是一片沒有指標(biāo)的荒野。
     “難道信賴也是一種罪過嗎?”之后,葉藏終于步向完全的毀滅。
     他沒有反抗,所以被關(guān)進(jìn)了在精神病院里、變成了瘋子。
     “不抵抗也是一種罪過嗎?”
     太宰用書里老板娘的一句話結(jié)束這本小說。
     “我認(rèn)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為人機(jī)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個向神一樣的好孩子。”葉藏喪失作為人類的資格,不是因為他卑賤丑陋,而是因為他像神一樣高尚。
     他只是一個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的純粹的人類,因為太過純粹,而被丑惡的人類社會扼殺。
     對于神來說,人間無疑是個地獄,因為在心里埋葬著最絕對最純粹的理想論,所以才更加無法忍受著世上的丑惡。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吧。
     這的確是最精彩的悲劇,卻不單單是故事。
    
     去讀《人間失格》,是因為據(jù)說這是近乎于太宰治遺書的作品(或者說更像是自傳?)。
     我記得有人說過,瘋子和作家的區(qū)別,就在于瘋子把他所見所思都說了出來,而作家則是寫了下來。
     《人間失格》里的葉藏最后被送進(jìn)了瘋?cè)嗽?,似乎也正驗證了這一點。
     確實是瘋狂的境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葉藏玩反義詞游戲的那一段。
     黑色的反義詞是白色,白色的反義詞是紅色,紅色的反義詞又是黑色,花的反義詞是蜜蜂,惡的反義詞是善,光明的反義詞是黑暗,那么,罪的反義詞是什么?葉藏說,是罰。
     罪與罰,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
     不可思議,卻又完全能夠接受,覺得好像一瞬間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然而我又感到恐懼,如果太過認(rèn)同他,也許有一天我會走上和他一樣的道路。
     偏偏情不自禁為葉藏的種種反應(yīng)而贊嘆。
     對于葉藏此人,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窮兇極惡的大兇之人,看完之后卻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極端麻木與極端敏感并存之人,沒有想象中的兇惡,只是對世人期望過高,自卑而又厭世,弱不禁風(fēng)的人。
     如同太宰治的筆名,自稱dasai,自認(rèn)“差勁”。
     文字里有種壓抑的呼吸,仿佛黑夜中看見白骨鋪路,鮮紅血液流淌如引路明燈,灰白霧氣繚繞四野,霧氣里鬼語啾啾。
     我不敢說話,問身在何處,亦不敢反抗,只靜看人世如煉獄生煙。
     業(yè)火燒到了腳下,我認(rèn)命。
     如果那青面獠牙的是人,那我不配為人,但那是我的錯嗎?是我的錯嗎?是吧。
     雖無青面獠牙,我也罪孽深重,若果然無解,那我便自墮阿鼻。
     于是,果然無解。
     葉藏進(jìn)了瘋?cè)嗽?,而太宰治投水而死?BR>     此處卻生出異樣的美感。
     一種問道極致的悲哀。
     都說太宰治是看了太多人世丑惡,終于不堪忍受。
     恐怕不僅是丑惡,即使是美好,知道得太多,也會讓人悲哀吧。
     知識越多越恐懼,我是這么想的。
     剛出生時,人在一個沒有知識的世界里。
     這里沒有光,盡是黑暗。
     但是這個時候,人看不見黑暗,因為他不懂何為光明。
     所以他不會為黑暗的無邊無際而恐慌。
     通過學(xué)習(xí),人獲取了知識。
     便如同人在黑暗中見到了光。
     最初他很興奮,他會盡量想要把光的范圍擴(kuò)大一點,讓光強(qiáng)烈一點。
     這個時候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感到生命里有光了,就很滿足了。
     可是很快,他就會覺得有問題了。
     光出現(xiàn)了,讓他意識到了黑暗。
     黑暗是無限的,正如我們的無知是無限的,而光是有限的,正如我們所能掌握的知識。
     此刻人就會感到不安。
     繼而光束擴(kuò)大,人會發(fā)現(xiàn),隨著光明的范圍擴(kuò)大,他所能看見的黑暗的范圍也增加了——可以類比為圓,圓面積越大,圓周長越大。
     如此不停繼續(xù)下去,他將會被那永無止盡的黑暗所震懾,繼而顫栗,繼而咆哮,繼而歇斯底里。
     那該如何是好?
     即使是為了美好而去,也必將看見黑暗,這就是人間。
     面向陽光,背生骷髏,這就是人間。
     《菊與刀》的作者魯斯?本尼迪特女士曾經(jīng)分析過大和民族國民性中的矛盾特性,即“當(dāng)人們提及日本人時,仍然使用一系列令人極為迷惑的,‘但是,又……’等詞句……一個嚴(yán)肅負(fù)責(zé)的觀察家在描述日本以外的民族時,是不會一方面說這個民族彬彬有禮,同時又加上一句說但是,‘他們又很蠻橫、傲慢’;不會說某一個國家的民族無比頑固,又說‘但是,他們也極易適應(yīng)激烈變革’,‘……從很大程度上講,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和平禮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既順從而又憎恨受人擺布……’。
     對于日本人矛盾的國民性,早已成為日本論著中的論述脈絡(luò),無數(shù)的矛盾在理性思維推理下無法成立,然而卻又如此真實存在。
     而太宰治,以及他的代表作《人間失格》大概是能證明這個命題的最有力論據(jù)。
     1948年,太宰治寫下《人間失格》后便跳河自殺,《人間失格》無疑成為天鵝之作。
     作為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復(fù)刻。
     大庭葉藏近乎固執(zhí)地認(rèn)為自己是一個“邊緣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與女友相攜自殺自己雖然幸存卻因為女友遇難而獲教唆自殺罪而鋃鐺入獄;他思想反動,參加非法的右翼社團(tuán);他終于靜下心與一個女子相愛并結(jié)為夫妻,卻因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
     他選擇吸毒,不時尋找短見。
     后來,大庭葉藏被送進(jìn)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然而卻也可憐地被世界拋棄。
     不同于川端康成的傳統(tǒng)日式寫作,或是村上春樹式的脫亞派寫作,太宰治的頹廢無賴派在日本文壇上一枝獨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葉藏,顯示出的最顯著特征就是驕傲和懦弱同時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絕一切妥協(xié),然而卻對現(xiàn)實無力也無心調(diào)和,這是對大庭葉藏或者說是對太宰治的頹廢最合理的描寫。
     縱觀太宰治一生的經(jīng)歷,對比《人間失格》中大庭葉藏,兩人就像是實像和鏡像一般,不謀而合。
     太宰治短暫的一生中,有五次攜不同情人自殺的經(jīng)歷(除最后一次外,其余四次均獲救,而他的情人無一逃脫厄運),這樣的特別經(jīng)歷,即使是在戰(zhàn)后日本作家頻繁自殺的怪圈下(如川斷康成,三島由紀(jì)夫等著名作家),也是十分罕見的。
     一個作家的寫作常受到社會環(huán)境以及個人經(jīng)歷等多方面原因影響,參照太宰治的經(jīng)歷以及日本戰(zhàn)后作家群風(fēng)格紛繁復(fù)雜的現(xiàn)象,可見太宰治的寫作與社會環(huán)境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
     太宰治生于明治42年,卒于昭和23年,日本經(jīng)歷著對外殖民受挫、戰(zhàn)爭失敗被迫投向美國、封建傳統(tǒng)社會被迫向現(xiàn)代化轉(zhuǎn)變、武士道忠誠遭到質(zhì)疑等種種創(chuàng)傷。
     人們開始對那個年代彷徨、迷茫,而敏感、犀利的太宰治迅速感受到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在他身上得到催化,造就了他的頹廢。
     一方面,他驕傲地認(rèn)為“即使悲哀會因此尾隨而至,也無所謂,一輩子只要有過一次狂暴的歡樂就夠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卻又只敢向上天控訴:“不抵抗,何罪之有?”
     這種矛盾,造成對太宰治,或者嚴(yán)格說是他筆下的大庭葉藏的評價在學(xué)術(shù)界爭論頗大,癡迷者有之,圍攻者更是不在少數(shù),客觀來說,即使他生前死后一直處于毀譽參半的境況,但對他的評價,還是依然需要按照某個日本作家所說的“無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他的作品總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李,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靈魂,讓人無法逃脫”。
     誠然,當(dāng)讀者的感情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包括頹廢以及懦弱等等,太宰治的筆戳向了那個時期人們心中不愿意或不敢提起,卻又難以回避的懦弱,這不免有些令人尷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島由紀(jì)夫更是直接地道出了對太宰治的不滿,但是回過頭想想,蘇醒懦弱難道不是一種呼喚人性的行為嗎(包括三島由紀(jì)夫本身因無法接受日本法西斯覆滅而選擇的自殺,也可以算作是某種懦弱)?在某種程度上,這無異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的。
     然而,這樣一個人,某些時候如神一樣啟迪、解放世人的人,卻以死作為謝幕,而不是茍活于世,究竟那一個更值得肯定一些,我們無從解答。
     如他所提的問題一樣:“請問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只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四
    有點喪的書,但不得說不是一本值得讀的書,雖然我讀的沒有很細(xì)致,也很斷斷續(xù)續(xù),摘抄了兩段喜歡的話,第一段像墜入人間的魔鬼,一種滿滿的失意;第二段像墜入地獄的`天使,一種滿滿的溫暖。
    01哭的對于我來說,如今已不再有什么幸福與不幸了。只是一切都將逝去。
    在我一直過著地獄般生活的這個所謂“人”的世界里,這或許是唯一可以視為真理的一句話。只是一切都將逝去。
    02.天使隱去翅膀,宛如降落傘一般,飄落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我飄落在北國的雪原上,你飄落在南國的柑橘地里。而這群少年飄落在了上野公園。差別僅此而已。少年們啊,從今以后,無論你們?nèi)绾伍L大,都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容貌,不要抽煙,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過節(jié),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去愛一個姑娘,一個靦腆而又有點臭美的姑娘。
    其實說真的,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讀,懵懵懂懂中窺視太宰治描述的那個失去“人”的資格的這個世界,我感覺自己始終并沒有真正走進(jìn)那個世界?;蛟S如果真正走進(jìn)去了,如果出不來,應(yīng)該會很痛苦吧!真正領(lǐng)悟了,才能向死而生。
    光明的背后也會有陰影,可是我們還是選擇向陽生長!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五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nèi)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fā)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完書的簡介,我有一種“我從這個世界路過”、“人間不值得”的感覺。
    《人間失格》是主人公葉藏在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三張照片后的感想為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分別介紹了葉藏的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jīng)歷。描寫了主人公葉藏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多少個晚上原以為自己的消極才是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看著書告訴自己“不要極端”“不要抑郁”“不要像這個人一樣”的說教,但是如果你不是跌落塵埃又怎么會有作者那種被世界拋棄的想法,“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又怎么能去客觀的評價。
    讀完這本書,它黑暗、陰郁、沒有光澤但是它起到了屬于它的作用。太宰治用了自己的投河,成功給予了自己永久的解脫,留給了無數(shù)讀者和文人永遠(yuǎn)的談資。所以我們應(yīng)該感謝,感謝這個和自己抗?fàn)幜艘簧娜?,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最后的挽歌。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告誡自己,提高逆商,即使只是從這個世界路過,也應(yīng)該留下自己精彩的篇章。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六
    你是否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的態(tài)度,而忽略了內(nèi)心最純粹的快樂。放下堅定的腳步被困在孤獨的牢籠之中,心中也曾有過困惑和無能的彷徨。
    在讀完《人間失格》的最后一頁,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復(fù)。書中出現(xiàn)的一次次場景都?xì)v歷在目,這種感受足以給人帶來絕對的震撼。
    葉藏從小生活在一個古板的舊式家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聚集到陰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擺好飯菜,即便沒有食欲,也得低著頭,一聲不吭地嚼著飯粒”,這種壓抑的氣氛導(dǎo)致他在童年里充滿了恐懼。而那時的他,還只是個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讓小葉藏如此敏感,對與人交往充滿了恐懼和渴望?也許是因為天生的性格陰郁,以及少與人接觸,讓他從此畫地為牢永遠(yuǎn)停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極度的善惡是非從此為自己戴了枷鎖。當(dāng)他看到世間與他所想并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正常的。他的潛意識里希望自己變成一個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掙扎而痛苦。頗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fù),可這只不過是他自以為的。
    在短短八十多頁的內(nèi)容中,看到了主人公懷著一種對人的'不解和恐懼生活著。他覺得人與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不可越過的隔閡,在別人勸他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覺得拒絕就會在別人的心靈和自己的心靈中剜開一道不可愈合的傷口。實際上他渴望和別人交流,渴望坦誠、平等、沒有階級和人性中最美的寄托。但是人間不只是美好偶爾也會存在苦楚,正因為有片刻的苦楚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添加色彩。
    可曾想我也有過那樣一段艱難的時光。但是我選擇的是擁抱陽光?,F(xiàn)在看來,年少時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壞事。若不殘酷,哪得頓悟。若是像葉藏一樣不斷地偽裝和逞強(qiáng),終有一天會不堪負(fù)累。我十分理解主人公但我卻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葉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個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掙扎都是真實的,痛徹的??墒牵馊私K究是外人,永遠(yuǎn)沒有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情感。
    我很遺憾,葉藏沒有和這個世界和解。最后傾盡所有。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發(fā)現(xiàn),還是無法做一個正常人,他的靈魂依然無法得到救贖。更可悲的是,這些并非是別人的過錯,而是他自己。是他的靈魂出了問題,難以修補。這無疑是最絕望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完美主義者看到自己忽然殘缺的身體,難以挽回的那種悲慟。他再也沒有勇氣,也找不到辦法去融入人間了。
    愿所有迷茫的人,堅定的做自己,都能夠與這個世界和解??鞓返纳?。悲傷和苦楚只是暫時的,迎接我們的更多的是美好,當(dāng)我們累了、困了、厭倦了請不要放棄你所面對的生活,因為我們還有朋友和親人值得我們守護(hù),那里才是我們溫馨的港灣。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人間失格讀后感5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七
    這不是那種可以一氣呵成看完的流量小說,這是需要細(xì)細(xì)品的那種書,要周圍安靜,月色如水。
    很好玩的一本書,大多書里都是女人出示色相,這里偏偏男人出示色相,有點鏡花緣的味道,卻又不盡相同。食色性也的世界里,在寫者筆下,都是假來假去的一時相互利用,無論身體還是精神上。雖然筆下冷酷,現(xiàn)實也正是如此。只是,寫者對男人偏愛,粉飾得太好,對女人不但少幾分筆墨,還會刻意讓其格外“生動”,似乎不如此不盡意,倒也的確有奇特的味道和效果。其中一篇,似乎終于讓女人美了起來,卻又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也許寫者眼中,女人不是在天堂,就是在垃圾場,可能是寫者的理想吧,或者如柏楊所說,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難。
    原以為是應(yīng)該抱著嚴(yán)肅認(rèn)真地面孔去面對字碼的,讀書的過程中卻是其樂無窮。因此,不得不感嘆寫者的精神之高,如此丑陋的世間,能寫出漫畫的效果,如此的少。
    葉藏的搞笑,也許就是寫者對自己的無奈,自己笑對生活做不到,不如看他人歡笑。很有趣的人,一邊流淚,一邊笑,也許是笑著走的。
    非常值得閱讀的一本書,很棒!
    人間失格讀后感篇十八
    高三那年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有的只是無處安置的憤怒。丑角不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也不能使他人真正快樂;對拒絕別人懷有恐懼;極端消極避退美好的可能;每個故事只是剛剛開始就沒了下文;沒有目標(biāo)和希望,悲觀,頹廢,絕望,生無可戀等等讓我對其感到厭惡。
    半年后對傳統(tǒng)文化不再感興趣的我卻也不再討厭人間失格,因?qū)ζ洚a(chǎn)生了同理心。時代的車輪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走得如此迅速,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在持續(xù)焦慮,面對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多,自然挫折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它會讓我們產(chǎn)生強(qiáng)烈的自卑感,最終忍不住自暴自棄,于是抑郁的人變的越來越多也變得再正常不過。
    葉藏把自己裝進(jìn)殼子,形成了一個封閉的自我,與現(xiàn)實徹底割裂,他渴望愛,渴望幸福,也試圖去尋找愛,尋找幸福,但每一次愛和幸福出現(xiàn),他又開始逃避,甚至自我毀滅,一步步走向悲劇的深淵。結(jié)尾的時候作者借金橋小酒吧的老板娘之口概括了葉藏:我們認(rèn)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fēng)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前者是指世人眼中的印象,后者才是原本真實的。就像心理學(xué)家榮格所說,所有人內(nèi)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著一個永遠(yuǎn)的少年原型。葉藏不就是一個充滿理想的,永遠(yuǎn)的少年嗎?他對幸福人生懦弱但執(zhí)著的追求,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深處那個充滿恐懼,又渴望實現(xiàn)的自我呢。
    時間再過去半年,我注意到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于是我意識到了他的罪惡感大多來自于社會道德。比如他在社會中扮演的兒子這個角色,他的父親對養(yǎng)兒防老這個概念不是很強(qiáng)烈,但很在意個人意志及榮譽的延續(xù)。他完全沒有盡到該有的責(zé)任,毫無疑問他是體制內(nèi)的失敗品。所以一直以來,他不得不害怕自己家庭背叛他,逃避他,甚至批判他,事實也確實如此,只是他到最后也依舊留戀和依賴。
    世間不過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而已。如果沒有枯木引導(dǎo)葉藏進(jìn)入深淵,葉藏會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呢?我想不會,他花一生也難以治愈自己的童年。他不信任別人,也沒有成全過自己。他內(nèi)心空虛,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界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他只需要被人拉一把就會跌入深淵,獲得救贖卻要走很遠(yuǎn)的路,事實上他算不上不幸,只不過談不上幸福罷了。
    故事的最后,他說一切都會過去。這句話莫名刺痛了我。27歲的葉藏頭發(fā)花白,看起來已經(jīng)是四五十歲的樣子,寒冬來臨,坐著烤火的時候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詭異的模樣比死人的面相還要難看,似乎他坐在火盆邊伸手烤火的間隙,生命就會自然消亡一樣。從瘋?cè)嗽撼鰜淼乃谑廊说难劾镆呀?jīng)失去了做人的資格。瘋?cè)俗怨庞兄S著現(xiàn)代精神病學(xué)的誕生,尤其是隨著佛洛依德學(xué)說的推廣,我們開始把瘋狂的人看作是有精神疾病的人。于是,瘋子成了正常,理性和秩序的反面,是需要被規(guī)訓(xùn)被懲罰被治療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但這要跟誰去說呢?過去的路黯然無光,未來也難以被照亮。
    現(xiàn)在我開始關(guān)注意識形態(tài)對個體的影響。將自己置身事外的感覺就像在空中鳥瞰在十字路口行走的自己一樣。人間失格所講述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1930年期間,當(dāng)時日本整個國家社會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冷漠的家庭和動蕩的社會,讓葉藏過早的認(rèn)識了是人的本性,并對這種本性產(chǎn)生了深深的絕望,他擁有極強(qiáng)的自尊心,追求內(nèi)心深處的至善至美,但又太容易受傷。敏感的神經(jīng)使其逐漸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于是他失去了愛的能力。
    但當(dāng)我用這種方式對自身進(jìn)行思考的時候總感覺不對,似乎有個聲音告訴我:個人永遠(yuǎn)不可能將自己對文化的認(rèn)知同塑造自身的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對話,有關(guān)這方面的思考不過是自身的偏見而已。我無意褻瀆你的感情,但也許你的記憶有所偏差。
    人間失格促進(jìn)了我對美的認(rèn)知,雖說認(rèn)知也存在階段性,我現(xiàn)在對線性時間中對過去存在的事物的認(rèn)知也許和以后有所不同。但當(dāng)下感覺得到的極美之物在這一個階段里不由分說地主宰了我。令我全身心地感動,所以它應(yīng)該是我終身的神祇。
    人間失格讀后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