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好的觀后感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觀后感文章。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300字篇一
頒獎詞是這樣說的:“大國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發(fā)之差。這是千鈞所系的一發(fā),戰(zhàn)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BR> 可是,你知道誰是徐立平嗎?你不知道。
正如“感動中國”主持人所說:“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人,多少會讓我們覺得有點神秘,因為他的工作情景,曾經(jīng)長時間的在公眾視線之外……”
是的,總有那么一些人,默默無聞,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樣,只是別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們卻為這個國家,為國家的各類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后,仍然默默無聞。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終于感動中國,進入了公眾視野,不容易,太不容易。
主持人介紹說:“他的工作有多精細呢?精細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體發(fā)動機藥面雕刻的最大誤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藥面精度不超過0.2毫米。
0.2毫米!什么概念?據(jù)說人的頭發(fā)直徑是70微米左右,0.2毫米相當于三根頭發(fā)緊緊合在一起時的直徑!而這卻是一個人用雙手雕刻出來的精度,簡直精細得難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頭發(fā)就知道。
支持人還說:“他的工作有多危險呢?有人說他簡直是在炸藥堆里工作……”
徐立平一直從事著航天固體動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給炸藥做微整形,你聽過嗎,是不是嚇倒了一大片寶寶?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險多了有木有——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這,根本不是傳說,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們用“勇敢”這樣的詞來形容,都感覺褻瀆了這樣的工作。那么,該怎么說呢?這,只是一份工作。
而這份工作,卻被這個叫徐立平的人,干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狀元,大概就這意思。
下面,我要認真介紹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特技技師,1968年出生,1987年進廠工作。
徐立平的母親就是一位老航天人,是中國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生產(chǎn)基地整形車間最早的員工。上世紀60年代,老太太響應國家三線建設(shè)號召,幾經(jīng)艱難輾轉(zhuǎn),最終進入秦嶺大山深處,做起了國家航天事業(yè)的一枚小小螺絲釘。
1987年,徐立平從技校畢業(yè),也加入了航天大軍。母親最清楚雕刻火藥的危險有多大,但她還是給兒子給出了建議:去我工作過的車間吧。她大概知道,最適合兒子施展才能的空間,就在那里。有時候,支持,無疑是最深的愛。
然后,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航天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感動中國。
火箭發(fā)動機,上千道制造工序,缺一不可,無一不重要,而固體燃料微整形極為關(guān)鍵,又很特殊。人類科技發(fā)展很快,但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算一個難題,只能靠人的雙手來做,機器無法完全取代。
“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斷,稍微不慎就是災難,不心跳才怪。
藥面精度合格與否,與火箭發(fā)射是否精準息息相關(guān),俗話說世上不存在完美,可這份工作,你必須要做到完美。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據(jù)說連帶他成長的師傅,都望塵莫及。師傅嘴上不怎么說,可在心里,也不知為徒弟點了多少次贊:你小子,比我厲害,是真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師傅比自己創(chuàng)造了那樣的奇跡還高興。
徐立平不僅僅是靠勤奮練就一身本領(lǐng)的踏實技師,他還有悟性,這份悟性源于智慧和對工作的熱愛。有個成語叫熟能生巧,怎么熟?靠勤!怎么生巧?靠悟!總之就是,雙手和大腦都不閑著。
有實例為證。在危險的崗位上,為了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發(fā)明設(shè)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更厲害的是,其中有兩種刀具,還獲得了國家專利。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是真牛氣。有一種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不知羨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們心說,我也要這樣,于是更加兢兢業(yè)業(yè)。
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實擺在這里,多么勵志,你沒法不信。
當然,徐立平獲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價的。
多年以來,徐立平以同一個姿勢與火藥打交道,難免給自己帶來損傷,身形變得向一邊傾斜;另外,長年沾染火藥,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體內(nèi),頭發(fā)掉了很多。
可是,這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心甘情愿來做。所有的偉大,背后都有無數(shù)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質(zhì)活著,但人類數(shù)千年以來的進步性延續(xù),根本從未離開過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國工匠。
在國家?guī)资f的航天大軍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國家的各類事業(yè)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所以,“感動中國”才說:大國多良才?,F(xiàn)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無數(shù)和他一樣埋頭苦干的人。你只需記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簡單的事情,里面自有它的復雜;所有你認為渺小的存在,背后自有它的偉大。
請認真對待與你有關(guān)的一切,讓我們共同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300字篇二
“共產(chǎn)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chǎn)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BR>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shè)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guī)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zhàn)、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nèi)障手術(shù)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zhàn)功,也在中年轉(zhuǎn)業(yè)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zhàn)場上決定勝敗的關(guān)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感動中國觀后感300字篇三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跡,彰顯著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范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范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小學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溆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梁,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溆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小學,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溆浦、吉林延邊等地產(chǎn)業(yè)脫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溆浦創(chuàng)設(shè)滬杭甬(鄞州區(qū))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qū)點燃了希望之燈。
初心不改年近古稀遠赴山區(qū)支教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20xx年退休后,她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雖然拿著豐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內(nèi)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一個未實現(xiàn)的支教夢想。
周秀芳的支教夢源自年幼時的經(jīng)歷。在念小學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班主任鮑老師為她墊付了三元五角的學費,讓她得以繼續(xù)學業(yè),也在她心中照進一束光。正是因為這段經(jīng)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著相同經(jīng)歷的孩子做點什么。
20xx年,66歲的周秀芳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她的內(nèi)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周秀芳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高齡支教路”。20xx年春節(jié),從貴州回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好友說湖南省溆浦縣九溪江鄉(xiāng)更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而她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小學的情景?!遍L途跋涉輾轉(zhuǎn)來到九溪江鄉(xiāng)桐林小學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了——一棟簡陋的木房,16個孩子正在認真聆聽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講課,這位老師也是桐林小學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決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開始了在溆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鄉(xiāng)村學校,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當?shù)卮迕袷杖牒艿?,很多家庭都是困難戶,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總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點錢;看見孩子們穿著單薄,她張羅著給他們買校服;為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又張羅著給學校買電腦;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聯(lián)系醫(yī)院給孩子做手術(shù)……周秀芳和兒子、兒媳長期結(jié)對資助16名貧困生,用于支教的錢超過了10萬元,而她自己卻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對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資每個月有7000多元,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說。
助學路上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溆浦地處雪峰山北麓,層巒疊嶂,很多學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醫(yī)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過多可能有坐輪椅的風險,但她堅持到每一戶學生家庭了解情況。有一次,她來回走了8個多小時。還有一次家訪途中,周秀芳身體不支摔倒。被救回后家人勸她放棄,她卻說:“如果我倒下了,你們就把我埋在學校旁邊的土地上?!?BR>
感動中國觀后感300字篇一
頒獎詞是這樣說的:“大國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發(fā)之差。這是千鈞所系的一發(fā),戰(zhàn)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BR> 可是,你知道誰是徐立平嗎?你不知道。
正如“感動中國”主持人所說:“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人,多少會讓我們覺得有點神秘,因為他的工作情景,曾經(jīng)長時間的在公眾視線之外……”
是的,總有那么一些人,默默無聞,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樣,只是別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們卻為這個國家,為國家的各類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后,仍然默默無聞。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終于感動中國,進入了公眾視野,不容易,太不容易。
主持人介紹說:“他的工作有多精細呢?精細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體發(fā)動機藥面雕刻的最大誤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藥面精度不超過0.2毫米。
0.2毫米!什么概念?據(jù)說人的頭發(fā)直徑是70微米左右,0.2毫米相當于三根頭發(fā)緊緊合在一起時的直徑!而這卻是一個人用雙手雕刻出來的精度,簡直精細得難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頭發(fā)就知道。
支持人還說:“他的工作有多危險呢?有人說他簡直是在炸藥堆里工作……”
徐立平一直從事著航天固體動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給炸藥做微整形,你聽過嗎,是不是嚇倒了一大片寶寶?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險多了有木有——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這,根本不是傳說,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們用“勇敢”這樣的詞來形容,都感覺褻瀆了這樣的工作。那么,該怎么說呢?這,只是一份工作。
而這份工作,卻被這個叫徐立平的人,干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狀元,大概就這意思。
下面,我要認真介紹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特技技師,1968年出生,1987年進廠工作。
徐立平的母親就是一位老航天人,是中國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生產(chǎn)基地整形車間最早的員工。上世紀60年代,老太太響應國家三線建設(shè)號召,幾經(jīng)艱難輾轉(zhuǎn),最終進入秦嶺大山深處,做起了國家航天事業(yè)的一枚小小螺絲釘。
1987年,徐立平從技校畢業(yè),也加入了航天大軍。母親最清楚雕刻火藥的危險有多大,但她還是給兒子給出了建議:去我工作過的車間吧。她大概知道,最適合兒子施展才能的空間,就在那里。有時候,支持,無疑是最深的愛。
然后,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航天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感動中國。
火箭發(fā)動機,上千道制造工序,缺一不可,無一不重要,而固體燃料微整形極為關(guān)鍵,又很特殊。人類科技發(fā)展很快,但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算一個難題,只能靠人的雙手來做,機器無法完全取代。
“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斷,稍微不慎就是災難,不心跳才怪。
藥面精度合格與否,與火箭發(fā)射是否精準息息相關(guān),俗話說世上不存在完美,可這份工作,你必須要做到完美。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據(jù)說連帶他成長的師傅,都望塵莫及。師傅嘴上不怎么說,可在心里,也不知為徒弟點了多少次贊:你小子,比我厲害,是真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師傅比自己創(chuàng)造了那樣的奇跡還高興。
徐立平不僅僅是靠勤奮練就一身本領(lǐng)的踏實技師,他還有悟性,這份悟性源于智慧和對工作的熱愛。有個成語叫熟能生巧,怎么熟?靠勤!怎么生巧?靠悟!總之就是,雙手和大腦都不閑著。
有實例為證。在危險的崗位上,為了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發(fā)明設(shè)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更厲害的是,其中有兩種刀具,還獲得了國家專利。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是真牛氣。有一種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不知羨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們心說,我也要這樣,于是更加兢兢業(yè)業(yè)。
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實擺在這里,多么勵志,你沒法不信。
當然,徐立平獲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價的。
多年以來,徐立平以同一個姿勢與火藥打交道,難免給自己帶來損傷,身形變得向一邊傾斜;另外,長年沾染火藥,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體內(nèi),頭發(fā)掉了很多。
可是,這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心甘情愿來做。所有的偉大,背后都有無數(shù)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質(zhì)活著,但人類數(shù)千年以來的進步性延續(xù),根本從未離開過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國工匠。
在國家?guī)资f的航天大軍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國家的各類事業(yè)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所以,“感動中國”才說:大國多良才?,F(xiàn)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無數(shù)和他一樣埋頭苦干的人。你只需記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簡單的事情,里面自有它的復雜;所有你認為渺小的存在,背后自有它的偉大。
請認真對待與你有關(guān)的一切,讓我們共同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300字篇二
“共產(chǎn)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chǎn)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BR>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shè)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guī)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zhàn)、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nèi)障手術(shù)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zhàn)功,也在中年轉(zhuǎn)業(yè)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zhàn)場上決定勝敗的關(guān)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感動中國觀后感300字篇三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跡,彰顯著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范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范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小學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溆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梁,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溆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小學,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溆浦、吉林延邊等地產(chǎn)業(yè)脫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溆浦創(chuàng)設(shè)滬杭甬(鄞州區(qū))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qū)點燃了希望之燈。
初心不改年近古稀遠赴山區(qū)支教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20xx年退休后,她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雖然拿著豐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內(nèi)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一個未實現(xiàn)的支教夢想。
周秀芳的支教夢源自年幼時的經(jīng)歷。在念小學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班主任鮑老師為她墊付了三元五角的學費,讓她得以繼續(xù)學業(yè),也在她心中照進一束光。正是因為這段經(jīng)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著相同經(jīng)歷的孩子做點什么。
20xx年,66歲的周秀芳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她的內(nèi)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周秀芳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高齡支教路”。20xx年春節(jié),從貴州回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好友說湖南省溆浦縣九溪江鄉(xiāng)更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而她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小學的情景?!遍L途跋涉輾轉(zhuǎn)來到九溪江鄉(xiāng)桐林小學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了——一棟簡陋的木房,16個孩子正在認真聆聽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講課,這位老師也是桐林小學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決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開始了在溆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鄉(xiāng)村學校,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當?shù)卮迕袷杖牒艿?,很多家庭都是困難戶,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總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點錢;看見孩子們穿著單薄,她張羅著給他們買校服;為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又張羅著給學校買電腦;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聯(lián)系醫(yī)院給孩子做手術(shù)……周秀芳和兒子、兒媳長期結(jié)對資助16名貧困生,用于支教的錢超過了10萬元,而她自己卻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對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資每個月有7000多元,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說。
助學路上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溆浦地處雪峰山北麓,層巒疊嶂,很多學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醫(yī)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過多可能有坐輪椅的風險,但她堅持到每一戶學生家庭了解情況。有一次,她來回走了8個多小時。還有一次家訪途中,周秀芳身體不支摔倒。被救回后家人勸她放棄,她卻說:“如果我倒下了,你們就把我埋在學校旁邊的土地上?!?BR>